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变量的关系》测试题

第六章《变量的关系》测试题

咸阳道北铁中七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

课题:第六章《变量的关系》测试题 主备人:刘晓东

各备课组长签字: 教务处评定: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表是我国从1949年到199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精确到0.01亿)

从表中获取的的信息错误的是( )

A.人口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是自变量,人口是因变量

B.1969~1979年10年间人口增长最快

C.若按1949~1999这50年的增长平均值预测,我国2009年人口总数为14亿

D.从1949~1999这50年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渐加大

2.甲、乙二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s (米)与时间t(分)

误的是( )

A.这是一次100米赛跑

B.甲比乙先到达终点

C.乙跑完全程需12.5秒

D.甲的速度为8米/秒 3.“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缓慢

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

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点…….用S 1、S 2

分别表示 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t 为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 )

4.星期天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发去散步,下图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

(米)与散步所用的时间t (分)之间的关系,依据图象,下面描述符合小红散步情景的是( ) A.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读报栏, 看了一会儿报,就回家了.

B.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

会儿报,继续向前走了一段后,然后回家了. C.从家里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 D.从家里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就找同学去了, 18分钟后才开始返回. 5. 一辆汽车以平均速度60千米/时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则它所走的路程s (千米)与所用的时间t (时)

的关系表达式为( )

A. s=60t

B.s=

t 60 C. s=60

t D. s=60t 6.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因变量是( ) A

、沙漠 B 、体温 C 、时间 D 、骆驼 7、长方形的周长为24cm ,其中一边为x (其中0 x ),面积为y 2cm ,则这样的长方形中y 与x 的关系可以写为( )

A 、y=2

x B 、

y=12x 2

C 、y=(12-x)·x

D 、y=2·x ·(12-x)

8、地表以下的岩层温度y 随着所处深度x 的变化而变化,在某个地点y 与x 的关系可以由公式y=35x+20来表示,则y 随x 的增大而(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9、变量x 与y 之间的关系是y=2

1 x 2

-1,当自变量x=2时,因变量y 的值是( ) A . ―2 B . ―1 C . 1 D . 2

10、如图,若输入x 的值为-5,则输出的结果( ) A . ―6 B . ―5

C . 5

D . 6

二 耐心填一填:(共36分)

11.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常常用 三种方法。

12. 1~6个月的婴儿生长发育得非常快,他们的体重y(克)和月龄x(月)间的关系可以用y=a+700x ,其中a 是婴儿出生时体重.一个婴儿出生时的体重4000克,请用表格表示,在 ④棱柱的高由1cm 变化到10cm 时,它的体积由_____________变化到______________. 14.下表中的数据是根据某地区入学儿童人数编制的: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答:反映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其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2)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因变量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入学儿童的人数会变成零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34分)

15.小明上午6时起床,7时30分上学,他有意描绘了他自己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h)

(1)图象表示了哪两个变量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小明什么时间离家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

(3)在哪段时间离家的距离增加?在哪段时间离家的距离减少?哪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

(4)在7:30~7:45之间,小明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5)你能结合上面的图象,编写一则故事,反映小明离家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吗?请你动手把它写出,并与同学交流

16.(7分)图为一位旅行者在早晨8时从

城市出发到郊外所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变

化图.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⑴9时,10时30分,12时所走的

路程分别是多少?⑵他休息了多长时间?

⑶他从休息后直至到达目的地这段

时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7、(共10分)一位旅行者在早晨8时出发到乡村,第一个小时走了5千米,然后他上坡,1个小时只走了3千米,以后就休息30分钟;休息后平均每小时走4

千米,

在中午

12时到达乡村。根据右图回答问题:(1)旅行者9时、10时、10时30分、11时离开城市的距离为多少?

(2)他停下来休息时离开城市的距离是多少?

(3)乡村离城市有多少路程?

(4)旅行者离开城市6千米、10千米、12千米、14千米的时间分别为多少?

18. (共7分)如图,它表示甲乙两人从同一个地点出发后的情况。到十点时,甲大约走了13千米。根据图象回答:

(1)甲是几点钟出发?

(2)乙是几点钟出发,到十点时,他大约走了多少千米?

(3)到十点为止,哪个人的速度快?

(4)两人最终在几点钟相遇?

(5)你能将图象中得到信息,编个故事吗?

变量之间的关系 典型习题

变量之间的关系典型习 题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变量之间的关系2 知识点1 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两者都是某一变化过程中的变量,两者因研究的侧重点或先后顺序不同可以互相转化,比如当路程一定时,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时速度为自变量,时间为因变量。而当速度一定时,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时时间是自变量,路程是因变量。区别: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典型例题】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的关系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2)12时,水位是多高 (3)哪一段水位上升最快 【练习】 (1)上述哪些量在变化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2)第5排、第6排各有多少个座位 (3)第n排有多少个座位请说明你的理由。 2、父亲告诉小明:“距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小明并且出示了下面的表格: 根据上表,父亲还给小明出了下面几个问题,你和小明一起回答: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如果用h表示距离地面的高度,用t表示温度,那么随着h的变化,t如何变化 (3)你知道距离地面5千米的高空温度是多少吗 (4)你能预测出距离地面6千米的高空温度是多少吗 3、某地有A,B,两种出租车,其行驶路程与费用关系如下表 (1)本题中如果用x表示路程,y表示费用,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x≥5千米后,随着x的增大,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2)B种出租车从3千米以后起,路程每增加1千米,费用怎么样变化 (3)预测路程为10千米时,两种车费各是多少 (4)当行驶为4千米时,你选择坐那种车行驶路程为8千米时,你选择坐那种车 4.一个弹簧不挂物体时,长12厘米,挂上1千克物体后,弹簧总长(12+)厘米,?挂上 2千克物体后,弹簧总长(12+×2)厘米,挂上3千克物体后,弹簧总长(12+×3)厘米…… (1)上述哪些量在发生变化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又是什么 (2)请把挂上物体后,弹簧的长度变化情况填入下表: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总结弹簧的长度是怎样随物重的变化而变化的

精华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点汇总(超强总结)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1、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量叫做变量。 2、如果一个变量y随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则把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 3、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确定: (1)自变量是先发生变化的量;因变量是后发生变化的量。 (2)自变量是主动发生变化的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量。 (3)利用具体情境来体会两者的依存关系。 二、表格 1、表格是表达、反映数据的一种重要形式,从中获取信息、研究不同量之间的关系。(1)首先要明确表格中所列的是哪两个量; (2)分清哪一个量为自变量,哪一个量为因变量; (3)结合实际情境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绘制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 (1)列表时首先要确定各行、各列的栏目; (2)一般有两行,第一行表示自变量,第二行表示因变量; (3)写出栏目名称,有时还根据问题内容写上单位; (4)在第一行列出自变量的各个变化取值;第二行对应列出因变量的各个变化取值。(5)一般情况下,自变量的取值从左到右应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样便于反映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关系式 1、用关系式表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是用含有自变量(用字母表示)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也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数学式子(等式)叫做关系式。 2、关系式的写法不同于方程,必须将因变量单独写在等号的左边。 3、求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式的途径: (1)将自变量和因变量看作两个未知数,根据题意列出关于未知数的方程,并最终写成关系式的形式。 (2)根据表格中所列的数据写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3)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写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4)根据图象写出与之对应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4、关系式的应用: (1)利用关系式能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 (2)同样也可以根据任何一个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3)根据关系式求值的实质就是解一元一次方程(求自变量的值)或求代数式的值(求因变量的值)。 四、图象 1、图象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重要方法,其特点是非常直观、形象。

第六章《变量的关系》测试题

咸阳道北铁中七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 课题:第六章《变量的关系》测试题 主备人:刘晓东 各备课组长签字: 教务处评定: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表是我国从1949年到199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精确到0.01亿) 从表中获取的的信息错误的是( ) A.人口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是自变量,人口是因变量 B.1969~1979年10年间人口增长最快 C.若按1949~1999这50年的增长平均值预测,我国2009年人口总数为14亿 D.从1949~1999这50年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渐加大 2.甲、乙二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s (米)与时间t(分) 误的是( ) A.这是一次100米赛跑 B.甲比乙先到达终点 C.乙跑完全程需12.5秒 D.甲的速度为8米/秒 3.“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缓慢 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 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点…….用S 1、S 2 分别表示 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t 为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 ) 4.星期天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发去散步,下图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 (米)与散步所用的时间t (分)之间的关系,依据图象,下面描述符合小红散步情景的是( ) A.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读报栏, 看了一会儿报,就回家了. B.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 会儿报,继续向前走了一段后,然后回家了. C.从家里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 D.从家里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就找同学去了, 18分钟后才开始返回. 5. 一辆汽车以平均速度60千米/时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则它所走的路程s (千米)与所用的时间t (时) 的关系表达式为( ) A. s=60t B.s= t 60 C. s=60 t D. s=60t 6.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因变量是( ) A 、沙漠 B 、体温 C 、时间 D 、骆驼 7、长方形的周长为24cm ,其中一边为x (其中0 x ),面积为y 2cm ,则这样的长方形中y 与x 的关系可以写为( ) A 、y=2 x B 、 y=12x 2 C 、y=(12-x)·x D 、y=2·x ·(12-x) 8、地表以下的岩层温度y 随着所处深度x 的变化而变化,在某个地点y 与x 的关系可以由公式y=35x+20来表示,则y 随x 的增大而(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9、变量x 与y 之间的关系是y=2 1 x 2 -1,当自变量x=2时,因变量y 的值是( ) A . ―2 B . ―1 C . 1 D . 2 10、如图,若输入x 的值为-5,则输出的结果( ) A . ―6 B . ―5 C . 5 D . 6 二 耐心填一填:(共36分) 11.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常常用 三种方法。 12. 1~6个月的婴儿生长发育得非常快,他们的体重y(克)和月龄x(月)间的关系可以用y=a+700x ,其中a 是婴儿出生时体重.一个婴儿出生时的体重4000克,请用表格表示,在 ④棱柱的高由1cm 变化到10cm 时,它的体积由_____________变化到______________. 14.下表中的数据是根据某地区入学儿童人数编制的:

变量之间的关系(专习题讲义)

欢迎阅读 七年级下第六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知识要点: (1)变量:一般的,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就是变量 自变量:自变量是自己改变,不受其他影响就会改变的量 因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根据某种规律而改变的量 (2)如何准确判断一个变化过程中,哪一个是自变量,哪一个是因变量? ○1从题意的文字间判断,关键字眼——“随”“因” 例:某地区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 分析:很明显从这句话可以得出这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气温和时间,明显气温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时间是自变量,温度是因变量。 ○2从表格中直接得出,一般表格的第一行就是自变量,而第二行就是因变量 ○3从图像中直接得到,一般情况下,图像的横轴表示的量就是自变量,而纵轴表示的量就是因变量 ○4从表达式中得出,如:y=2x 中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当堂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面的图表列出了一项试验的统计数据,表示将皮球从高处d 落下时,反弹高度b 与下落高度 d 的关系,则在下面的式子中能表示这种关系的是( ) d 50 80 100 150 b 25 40 50 75 A. b d =2 B. b=d 2 C. b d =+25 D. b d =-25 2. 已知皮球从空中落下时从地面弹起的高度y (米)与其下落的高度x (米)存在一定的关系。 下表是一组试验数据。下列能表示这种关系的是( ) 下落的高度x (米) 50 100 150 200 弹起的高度y (米) 25 50 75 100 A. y=x 2 B. y=2x C. y=x-25 D. y=12x 3. 三峡大坝从6月1日开始下闸蓄水,如果平均每天流入库区的水量为am 3,平均每天流出的水 量控制为bm 3,当蓄水水位低于135m 时,b a <;当蓄水水位达到135m 时,b a =,设库区的 蓄水量 y m ()3是随时间t (天)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像,那么这个图像大致是( )

七年级数学第六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初一数学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北师大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要求] 1、能分清实际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 2、通过对某种图形中变量之间关系的探索,进一步体验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展符号感。能根据具体问题,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3、经历从图像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变量之间的关系。 4、进一步经历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从而加深对图像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理解,逐步培养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重点及难点] 1、重点是对常量、自变量及因变量等概念的理解。难点是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2、重点是根据具体问题求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式,并能用关系式求因变量的值。难点是建立实际问题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3、从熟悉的情景出发用图像直观的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获得对图像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4、重点是从图像中获取信息,难点是用语言描述图像所表示的变化过程。 [知识要点] 一、小车下滑的时间 1、

如果用h 表示支撑物的高度,t 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 逐渐变大,t 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在表中,支撑物高度h 和小车下滑时间t 都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其中t 随h 的变化而变化,h 是自变量,t 是因变量。 二、变化中的三角形 (1)关系式: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关系式。 △ABC 底边BC 上的高是6厘米,当三角形的顶点C 沿所在直线向点B 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y 可以表示为(y =3x ) 圆锥的高是4厘米,当圆锥的底面半径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如果圆锥底面半径为r (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V 与r 的关系式为(V =43 πr 2) 圆锥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当圆锥的高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如果圆锥的高为h (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V 与h 的关系式为(V =43 πh )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试题(含答案)4

一、选择题 1、对于线性相关系数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r,||r越大,相关程度越大;反之,相关程度越 ∈ |+∞ | ,0( 小 B、) -∞ r,r越大,相关程度越大;反之,相关程度越小 ∈ , (+∞ C、||r≤1,且||r越接近于1,相关程度越大;||r越接近于0,相关程度越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下列两变量具有相关关系的是() A 正方体的体积与边长B人的身高与体重 C匀速行驶车辆的行驶距离与时间D球的半径与体积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回归分析中,变量x和y都是普通变量 B变量间的关系若是非确定性关系,那么因变量不能由自变量唯一确定 C回归系数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 D如果回归系数是负的,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

4、线性回归方程?y =bx +a 必过( ) A 、(0,0)点 B 、(x ,0)点 C 、(0,y )点 D 、(x , y )点 5、若变量y 与x 之间的相关系数r=-0.9362,查表得到相关系 数临界值r 0.05=0.8013,则变量y 与x 之间( ) A 、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B 、具有线性相关关 系 C 、它们的线性关系还要进一步确定 D 、不确定 二、填空题 6、有下列关系:① 人的年龄与他(她)拥有的财富之间的关系;② 曲线上的点与该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③ 苹果的产量与气候之间的关系;④ 森林中的同一种树木,其断面直径与高度之间的关系;⑤ 学生与他(她)的学号之间的关系、其中有相关关系的是 。 7、回归直线方式:a bx y +=? ∑== n i i x n x 1 1 相应的直线叫回归直线,对两个变量所进行的上述统计分析叫线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水平综合测试题(3)(2012新版)北师大版

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水平测试 (满分:12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果没盒圆珠笔有12支,售价18元,用y (元)表示圆珠笔的售价,x 表示圆珠笔的支数,那么y 与x 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 (A )y=12x (B )y=18x (C )y= 23 x (D )y= 32 x 2.已知△ABC 的底边BC 上的高为8cm ,当它的底边BC 从16cm 变化到5cm 时,△ABC 的面积( ) (A )从20cm 2变化到64cm 2 (B )从64c m 2变化到20cm 2 (C )从128cm 2变化到40cm 2(D )从40cm 2变化到128cm 2 3.小王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 … (A ) 861 (B ) 863 (C ) 865 (D )867 4.“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缓慢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点……。用S 1、S 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t 为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 ( ) 5.下面的表格列出了一个实验的统计数据, 表示将皮球从高处落下时,弹跳高度b 与下降高度d 的关系, (A )2 b d =(B )2b d =(C )2 d b = (D )25b d =+ 6.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课,他比修车前加快了骑车速度匀速行驶。下面是行驶路程s(米)关于时间t(分)的函数图像,那么符合这个同学行驶情况的图像大致是 ( ) 第7题图

第六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6.1 小车下滑的时间 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小车在斜坡上下滑时高度与时间数据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小车下滑时间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从而了解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意义,了解可以用列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归纳思维的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能从表格的数据中分清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对表格所表达的两个变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认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展示图片:从17岁以后不同年龄段男孩女孩的身高情况: (1)自身比不同年龄平均身高情况如何? (2)男、女孩不同年龄身高的比情况如何? (3)大致的描述青春期男、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 二、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一).例题讲解 P189 课本彩图 (1)表格中的数据告诉你什么?当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 (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是如何变化的? (3)H增加10厘米时,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 (4)估计当H=90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二)、议一议 我国从1949年到199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如下(精确到0.01亿): (1)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我国人口总数,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2)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怎样变化的? 三、做一做 P190 随堂练习 四、课时小结 从而了解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意义,了解可以用列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水平测试大综合及答案

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水平测试(之一) 家长指导 学生姓名 一、选一选,看完四个选项后再做决定呀!(每小题3分,共30分) 1.李老师骑车外出办事,离校不久便接到学校到他返校的紧急电话,李老师急忙赶回学校.下面四个图象中,描述李老师与学校距离的图象是( ) 2.已知变量x ,y 满足下面的关系 则x ,y 之间用关系式表示为( ) A.y = x 3 B.y =- 3x C.y =-x 3 D.y = 3 x 3.某同学从学校走回家,在路上遇到两个同学,一块儿去文化宫玩了会儿,然后回家,下列象能刻画这位同学所剩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是( ) 4.地表以下的岩层温度y 随着所处深度x 的变化而变化,在某个地点y 与x 的关系可以由 公式2035+=x y 来表示,则y 随x 的增大而(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5.某校办工厂今年前5个月生产某种产品总量(件)与时间(月)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对于该厂生产这种产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至3月生产总量逐月增加,4,5两月生产总量逐月减少 B.1月至3月生产总量逐月增加,4,5两月均产总量与3月持平 C.1月至3月生产总量逐月增加,4,5两月均停止生产 D.1月至3月生产总量不变,4,5两月均停止生产 A. B. C. D. A. B. C. D.

6.如图2是反映两个变量关系的图,下列的四个情境比较合适该图的是( ) A.一杯热水放在桌子上,它的水温与时间的关系 B.一辆汽车从起动到匀速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C.一架飞机从起飞到降落的速度与时晨的关系 D.踢出的足球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7.如图3,射线l 甲,l 乙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在自行车比赛中所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则图中显示的他们行进的速度关系是( ) A.甲比乙快 B.乙比甲快 C.甲、乙同速 D.不一定 8.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来加热水的过程中,热水器里的水温随所晒时间的长短而变化,这个问题中因变量是( ) A.太阳光强弱 B.水的温度 C.所晒时间 D.热水器 9.长方形的周长为24厘米,其中一边为x (其中0>x ),面积为y 平方厘米,则这样的长方形中y 与x 的关系可以写为( ) A 、2 x y = B 、()2 12x y -= C 、()x x y ?-=12 D 、()x y -=122 10如果没盒圆珠笔有12支,售价18元,用y (元)表示圆珠笔的售价,x 表示圆珠笔的支数,那么y 与x 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 (A )y=12x (B )y=18x (C )y= 23x (D )y=3 2 x 二、填一填,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每小题3分,共30分) 1.某种储蓄的月利率是0.2%,存入100元本金后,则本息和y (元)与所存月数x 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不考虑利息税).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底边固定,高发生变化时,面积也随之发生改变.现已知底边长为10,则高从3变化到10时,三角形的面积变化范围是____. 图 1 图 2 图3

初一下册 第6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初一下册第六章复习(回忆) 一、变量 变数或变量,是指没有固定的值,可以改变的数。变量以非数字的符号来表达,一般用英文或拉丁字母表示变量。与变量对立的即是常量,常量也称作常数。按照变量之间的时间因果等关系,可以将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在这里,为了能够更好理解这两个基本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我们通过两个角度来叙述。 (一)实践中的变量 变量是指在实验中可以变化的因素。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和调控的变量叫做自变量。例如,在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中,人为控制和调节光照强度,则光照强度就是自变量。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实验对象的变化和结果叫做因变量。例如,在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中,由于光照强度不同,使得实验对象的光合速率有所变化,这个光合速率的变化就叫做因变量。再如,我们可以分析人体这个系统中,呼吸对于维持生命的影响,那么呼吸就是自变量,而生命维持的状态被认为是因变量。系统和模型可以是一个二元函数这么简单,也可以是整个社会这样复杂。 (二)抽象出的变量 在函数关系式中,某特定的数会随一个(或几个)变动的数的变动而变动,就称为因变量。如:Y=f(X)。此式表示为:Y随X的变化而变化。Y是因变量,X是自变量。 各种函数举例: ①一次函数:一般式是y=kx+b(k≠0),其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k为系数,b 为常数项(常数项即为恒定不变的数值)。 ②反比例函数:一般式是y=k/x,其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k为比例系数。 ③二次函数:y=ax^2;+bx+c(a≠0),其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a为二次项系数, 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三)自变量与因变量区别与联系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我们知道,变化的量称为自变量,由变化的量 而引起的另一个量的变化,那么这一个量叫因变量。很显然,这是一个由“因”导 致“果”的过程,自变量是“因”,因变量是“果”。我们在某些物理、化学、生物 或心理等实验中,为了研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某种性质产生何种影响,以及随 着该因素量或质的变化,这种影响程度将如何改变。这时,可控的因素即为自变量, 即是“因”,所要研究的实验对象某属性变化即因变量,即是“果”。 ②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一般存在时间先后关系。由于“因”总是先于或者伴随于“果”。 因此我们在试验中可以事先确定自变量的大小,但是我们却不可以在没有探索事物 规律的条件下了解到因变量的变化情况。对此,我们总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仪器进行 测量因变量的变化情况,这一行为导致时间的滞后。因此,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 存在时间先后关系。 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在判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一般从以下三点进行考虑: ①自变量的取值必须是符合实际意义,比如质量,长度不存在负值等; ②自变量的取值要依照题意,一般题目中有限制条件,或者隐藏着限制条件,对于隐 藏的限制需要我们去分析,主要注意取值范围中拐点问题,一旦自变量取值超过拐 点范围之外,那么得到的因变量将与题目中的某些条件相互矛盾; ③自变量的取值必须能够使数学等式有意义,比如分式分母不等于0,根式下的变量 要大于等于0,等等。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北师大版 一、主要内容 本套教科书从七年级下册开始引入变量和变量之间关系的内容,非形式化地开始对函数内容的学习.本套教科书对函数内容的处理是分层次的,是遵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进行设计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本章主要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如小车下滑的时间、变化中的三角形、温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等)内容使学生感受现实世界中变量和变量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及其规律,了解表示这些关系的基本方法,将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抽象思维; 2、能发现实际情景中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确定其中的自变量或因变量; 3、能从表格、图象中分析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4、能根据具体问题,选取用表格或代数式来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5、结合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三、设计思路 变化是永恒的,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如温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物价的变化、股市的变化、月相的变化、季节的变化、身高体重的变化、兴趣爱好的变化等.总之,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之中. 事物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吗?它们的变化是如何互相影响的?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对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这些问题的提出,就使得研究变化的数学内容——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成为与现实世界联系最密切的内容之一. 国际上对数学课程的研究,以及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表明,儿童早期对函数的丰富经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变量的学习、对变化规律的探索和描述应从低年级开始.当然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准备,这种对变量和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应该是从一种非形式化的研究开始,即引导学生注意周围的变化的事物、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初步地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和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表示、初步地体验数学模型的思想. 变量和变量之间关系的引入,还使得学生从常量的世界进入变量的世界,使他们的知识结构与变化着的周围环境更加和谐,使他们可以根据事物前面发生变化的情况,预测出后面将要发生的变化,也就是说,在一定意义下可以把握变化. 变量和变量之间关系的引入,帮助学生从看起来复杂无章的数据中,发现规律和秩序,从而对事物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对变量和变量之间关系的学习,将使学生的思维层次得到提高,使他们面对变化的世界充满信心. 通过大量丰富的现实背景,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广泛联系多学科的问题(如婴儿体重的增长、骆驼的体温、潮汐的升落、地球内部的温度等),使学生体会变量和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也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广泛联系和应用价值. 本章还通过让学生分析用表格、代数式和图象所表示的关系,使学生逐步理解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示方法,并初步学习用表格和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本章还特别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象表示的内容进行了更多的安排,这是因为关系的图

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拔高练习

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六章变量之间地关系拔高练习 试卷简介:全卷共12个选择题,分值120,测试时间25分钟•整套试卷立足基础,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变量之间地关系”这一章节中自变量,因变量地区分,图表法刻画函数,图像法刻画函数以及初步地函数解读式确定方法掌握及灵活运用情况,题目基础,但基础中又有许多灵活地变形问题,如路程问题图像地意义,坐标轴变量地意义,对提高学生地多角度思考及解决问题地能力帮助很大•试卷考察地主要内容:自变量因变量,变量与函数图像 学习建议:同学们要善于发现实际情境中地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确定其中地自变量或因变量;善于从表格,图像中分析出某些变量之间地关系,并能用自己地语言进行表达,发展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表达;善于根据具体问题,选取用表格或关系式来表示某些变量之间地关系 并结合对变量之间关系地分析,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地预测• 一、单选题洪12道,每道10分) 1•明明给爷爷打电话,电话费随着时间地变化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因变量是() A朋明 B.电话费 C时间 D.爷爷 2•如图,若输入x地值为一5,则输出地结果() B.-5 C.5 D.6 3•三峡工程在2009年6月1日至6月10日下闸蓄水期间,水库水位由106M升至135M , 出现了高峡平湖初现人间,如果设水库水位匀速上升,那么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10天水位h (M)随时间t (天)变化地是() A.

4•下列图象中,哪个图象能大致刻画在太阳光地照射下,太阳能热水器里面地水地温度与时间(晴天上午九点至下午两点)地关系()

5. 一位篮球运动员站在罚球线后投篮,球入篮得分•下列图象中,可以大致反映篮球出手 后到入篮框这一时间段内,篮球地高度(M)与时间(秒)之间变化关系地是() h咪 6•小明一出校门先加速行驶,然后匀速行驶一段后,在距家门不远地地方开始减速,而最后停下,下面哪 一副图可以近似地刻画出以上情况() B.时闾另

七年级数学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测试题

变量之间的关系-基础训练 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只能用关系式表示 B.图象不能直观的表示两个变 量间的数量关系 C.借助表格可以表示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如果一盒圆珠笔有12支,售价18元,用y(元)表示圆珠笔的售价,x 表示圆珠笔的支数,那么y与x之间的关系应该 是【】. A.y=12x B.y=18x C.y= x D.y= x 4.在一定条件下,若物体运动的路程s(米)与时间t(秒)的关系式为 ,则当 时,该物体所经过的路程 为【】.

A.28米 B. 48米 C.57米 D. 88米 5.在某次试验中,测得两个变量 和 之间的4组对应数据如下表: 1 2 3 4 0.01 2.9 8.03 15.1 则 与 之间的关系最接近于下列各关系式中 的【】. A. B. C. D. 6.“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缓慢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 点….用S1,S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t为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

7.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 左右,但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不尽相同,如图1反映了一天24小时内 小红的体温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清晨5时体温最低 B.下午5时体温最高 C.这一天小红体温T 的范围是36.5≤T≤37.5 D.从5时至24时,小红体温一直是升高的 8.小王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 据如下表: 输入… 1 2 3 4 5 …输出……

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习题及答案

变量之间的关系 1.在变化过程中,我们把变化着的量叫做变量,其中一个叫__________,一个叫_________. 2.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______种,分别是_ . 3.在△ABC 中,当面积S 一定时,底边BC 的长度a 与底边BC 上的高h 之间的关系 式为________. 4.每周一,我们仰望国旗冉冉升起,请在图 6-27中画出国旗升高的高度h 与时间t 的大致图象. 5.图6-28表示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 间的图象,你能用语言描述汽车的行驶情 况吗?________ ________ 图6-27 图6-28 6.已知关系式y=kx+2,且自变量x=-3时,因变量y=0,则当自变量x=9时,因变量y 的值是________. 7.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 (米/秒)(简称音速)与气温x (℃)之间的 关系如下: 气温(x ℃) 0 5 10 15 20 音速y (米/ 秒) 331 334 337 340 343 从表中可知音速y 随温度x 的升高而__________.在气温为20 ℃的一天召开运动会,某人看到发令枪的烟0.2秒后,听到了枪声,则由此可知,这个人距发令地点__________米. 二、选择题 1.汽车开始行驶时,油箱内有油40升,如果每小时耗油5升,则油箱内余油量Q (升)与行驶时间t (时)的关系用图象表示应为图中的( ) 2.弹簧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的关系如图6-29所示,由图可知不挂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 ) A.8 cm B.9 cm C.10 cm D.11 cm 3.一根蜡烛长20 cm ,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 cm,燃烧时剩下的高度y (cm )与燃烧时间x (小时)的关系用下图中___ ____ 图象表示 4.长途汽车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以随身携带一定重量 的行李,如果超过规定,则需要购买行李票, 行李费用y (元)与行李重量x (千克)之间 的图象如图 6-30所示,当携带________千克 的行李不收费用. A.20 B.30 C.40 D.50 5.土地沙漠化是人类生存的大敌,某地现有绿地4万公顷,由于人们环保意识不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经观察土地沙化速度为0.2万公顷/年,那么t 年后该地所剩绿地面积S (万公顷)关系图为( ) 图6-30

第六章测试题

第六章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变量s与t的关系式是,则当时,. 3.亮亮拿6元钱去邮局买面值为0.80元的邮票,买邮票所剩钱数y(元)与买邮票的枚数x(枚)的关系式为_______,最多可以买_________枚. 4.“日落西山”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自然变换,就你的理解,_________是自变量,________是因变量. 5.小红到批发市场共批了20支笔,她每月平均用3支笔,小红剩下的笔的支数用y表示,用x 表示她用的月数,且y与x之间的关系可近似用表示.试问,当她用了2个月后,还剩____支笔,用了3个月后,还剩____支笔,用了6个月后,还剩____支笔,小红的笔够用7个月吗?____(填“够”或“木够”) 6.如图所示,圆柱的高是4厘米,当圆柱底面半径r(厘米)变化时,圆柱的体积V(厘米)也随之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 (2)圆柱的体积V与底面半径r的关系式是____. (3)当圆柱的底面半径由2变化到8时,圆柱的体积由__变化到__. 7.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在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上, cm.当B、C在平行线上运动时,长方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_. (2)如果长方形的长AB为x(cm),长方形的面积y(cm)可以 表示为_____. (3)当长AB从15cm变到30cm时,长方形的面积由____cm变到____cm. 8.已知鞋子的“码”数与“厘米”数的对应关系如下: 设鞋子的“码”数为,长度为(厘米),则与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 9.某下岗职工购进一批水果,到集贸市场零售,已知卖出的苹果数量与售价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变量之间的关系测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测试题 1 2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 3 1、一个弹簧,不挂物体时长10厘米,挂上物体以后弹簧会变长,每挂上一千克物体,4 弹簧就会伸长1.5厘米,如果所挂物体总质量为X(千克),那么弹簧伸长的长度y(CM)5 可以表示为___,在这个问题中自变量是___,因变量是___;如果所挂物体总6 质量为X(千克)那么弹簧的总长度Y(CM)可以表示为___,在这个问题中自变量7 是___,因变量是___。 8 2、为了美化校园,学校共划出84米²的土地修建4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花坛,如果每 个花坛的一条边为X(米),那么另一条边y(米)可以表示为___。 9 10 3、一辆汽车正常行驶时每小时耗油8升,油箱内现有52升汽油,如果汽车行驶时间为11 t (时),那么油箱中所存油量Q(升)可以表示为___,行驶3小时后,油箱中还剩12 余汽油___升,油箱中的油总共可供汽车行驶___小时。4.一圆锥的底面半径是5cm,当圆锥的高由2cm变到10cm时,圆锥的体积由________3 13 cm. cm变到_________3 14 5.梯形上底长16,下底长x,高是10,梯形的面积s与下底长x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当15 x=0时,表示的图形是_______,其面积________. 16 4.如图6—1,甲、乙二人沿相同的路线前进,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 (1)刚出发时乙在甲前面___千米。(2)两人各用了___小时走完路程。 17 18 (3)甲共走了___千米,乙共走了___千米。 19 5、如图6—2是我国某城市春季某一天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在这一 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___时,温度为___°C,在___时到___时的时 20 21 段内,温度持续上升,这一天的温差是___°C。

关于变量之间关系试题选

关于变量之间关系试题选 1、小明某天上午9时骑自行车离开家,15时回家,他有意描绘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图象表示了哪两个变量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 10时和13时,他分别离家多远? (3)他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离家多远? (4) 11时到12时他行驶了多少千米? (5)他由离家最远的地方返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如图,下图是汽车行驶速度(千米/时)和时间(分) 的关系图,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1)汽车行驶时间为40分钟; (2)AB表示汽车匀速行驶; (3)在第30分钟时,汽车的速度是90千米/时; (4)第40分钟时,汽车停下来了 3、某人账户存款a元,每月支出b元,收入c元(b < c),则账户余额与月份的之间的关 系是下列图中的 4、如图,L甲、L乙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在自行车比赛 中所走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则它们的平均速度的关系是 A.甲比乙快B.乙比甲快 C.甲、乙同速D.不一定 5、“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缓缓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时先到达了终点……。用S1、S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t为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 A B C D 20 40 80 60 510152025303540 速度 时间

6、. (12分)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计划建A、B两种户型的住房80套,该公司所筹资金不少于2090万元,但不超过2096万元,且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建房,两种户型的建房的成本和售价如 (2)该公司选用哪种建房方案获得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3)根据市场调查,每套B型住房的售价不会改变,而每套A型住房的售价将会提高m万元(m >0),且所建的两种住房可完全售出,该公司又将选用哪种建房方案获得利润最大? 省的年降水量1800毫米这个近似数有个有效数字。(2)从表中可以看出,这四个省(自治区)年降水量随着纬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这样请你说出在这个问题中,什么是自变量?什么是因变量?并说一说降水量是怎样随着纬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 8、.江西省泰和县桥头乡有孚村2001年家庭主要劳动者文化素质与劳动效益关系统计资料

(好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变量之间的关系》测试(有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 1.某科研小组在网上获取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温度关系的一些数据 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速/m/s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A .这个问题中,空气温度和声速都是变量 B .空气温度每降低10℃,声速减少6m/s C .当空气温度为20℃时,声音5s 可以传播1710m D .由数据可以推测,在一定范围内,空气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30,则长方形的面积y 与长方形一边长x 的关系式为( ) A .y=x(15-x) B .y=x(30-x) C .y=x(30-2x) D .y=x(15+x) 3.长方形的周长为24cm ,其中一边长为()x cm ,面积为2ycm 则长方形中y 与x 的关系式为( ) A .2y x B .2(12)y x =- C .(12)y x x =- D .2(12)y x =- 4.如图是九年级某考生做的水滴入一个玻璃容器的示意图(滴水速度保持不变),能正确反映容器中水的高度(h )与时间(t )之间对应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A . B . C . D . 5.已知△ABC 的底边BC 上的高为8 cm ,当底边BC 从16 cm 变化到5 cm 时,△ABC 的面积 ( ) A .从20 cm 2变化到64 cm 2 B .从40 cm 2变化到128 cm 2 C .从128 cm 2变化到40 cm 2 D .从64 cm 2变化到20 cm 2 6.已知变量x ,y 满足下面的关系: x … -3 -2 -1 1 2 3 …

y…1 1.53-3-1.5-1…则x,y之间的关系用函数表达式表示为() A.y=3 x B.y=- 3 x C.y=- 3 x D.y= 3 x 7.用固定的速度向如图所示形状的杯子里注水,则能表示杯子里水面的高度和注水时间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B.C.D. 8.在一张边长为 30 cm 的正方形纸片的四角上分别剪去一个边长为 x cm 的小正方形,然后将剩余部分折叠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则使得长方体的体积最大的 x 的取值是 ( ) A.7 B.6 C.5 D.4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变量 x , y 满足 x + 3y = 1 ,则 y 是 x 的函数 B.变量 x , y 满足23 y x =--,则 y 是 x 的函数 C.变量 x , y 满足∣ y ∣= x ,则 y 是 x 的函数 D.变量 x , y 满足 y2 = x ,则 y 是 x 的函数 10.已知两个变量x和y,它们之间的3组对应值如下表,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能是() A.y=3x B.y=x-4 C.y=x2-4 D.y=3 x 11.某人先以v1的速度由A地出发去B地,途中在超市购买了一瓶水之后,又以v2的速度继续进行至B地,已知v1<v2,下面图象中能表示他从A地到B地的时间t(分钟)与路程s(千米)之间关系的是() A. B.

(必考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变量之间的关系》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4)

一、选择题 1.下列各情景分别可以用哪一幅图来近似的刻画?正确的顺序是() ①汽车紧急刹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②人的身高变化(身高与年龄的关系) ③跳过运动员跳跃横杆(高度与时间的关系) ④一面冉冉上升的红旗(高度与时间的关系) A.abcd B.dabc C.dbca D.cabd 2.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课,加快了骑车速度,下面是小明离家后他到学校剩下的路程s关于时间t的图象,那么符合小明行驶情况的图象大致是( ) A.B.C.D. 3.为了增强抗旱能力,保证今年夏粮丰收,某村新修建了一个蓄水池,这个蓄水池安装了两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两个进水管的进水速度相同)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的进出水速度如图(1)所示,某天0点到6点(至少打开一个水管),该蓄水池的蓄水量如图(2)所示,并给出以下三个论断:①0点到1点不进水,只出水;②1点到4点不进水,不出水;③4点到6点只进水,不出水.则一定正确的论断是() A.①③B.②③C.③D.①② 4.小王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 输入…12345… 输出 (1) 2 2 5 3 10 4 17 5 26 … A.8 61 B. 8 63 C. 8 65 D. 8 67 5.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kg)之间的关系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x/kg012345 y/cm2020.52121.52222.5 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 cm C.物体质量每增加1 kg,弹簧长度y增加0.5 cm D.所挂物体质量为7 kg时,弹簧长度为23.5 cm 6.某品牌电饭锅成本价为 70 元,销售商对其销售与定价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定价(元)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销量(个) 80 100 110 100 80 60 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定价是自变量,销量是因变量B.销量是自变量,定价是因变量 C.定价为 110 元时,销量为 110 个D.定价越高,销量越大 7.早晨小强从家出发,以v1的速度前往学校,途中在一饮食店吃早点,之后以v2的速度向学校行进.已知v1> v2,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表示小强从家到学校的时间t(分钟)与路程 s(千米)之间的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8.如图1,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2,G是BC边上一个动点且不与点B、C重合,H是AC边上一点,且°.设BG=x,图中某条线段长为y,y与x满足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条线段可能是图中的() A.线段CG B.线段AG C.线段AH D.线段CH 9.甲、乙两人利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沿同一路线从A地出发前往B地,两人行驶的路程y(km)与甲出发的时间x(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得到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