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1】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1】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1】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7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包括:“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三目内容。三目内容分别讲述了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与影响。三目内容相对独立却又关联,把握三目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是教师在本课教学中需要特殊注意的。

考纲对本课的要求为: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通过对于考纲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课的中心在于“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的讲解。

第一目“工业革命的背景”的内容较为简单,主要讲解的是引起“工业革命”的几个条件,而因为这些个条件,促使市场扩大,而市场扩大则引起了需求增加,需求增加也就使得生产力提升、技术提升。但是教师需要在第一目向学生灌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理念,教师在概括工业革命的背景时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和“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政治保障”五个因素来阐发概括。

第二目“工业革命的进程”主要讲的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包括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两块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讲述的是棉纺织业与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讲述的是电力技术和内燃机等。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着重于“承接”这一关键词。

第三目“工业革命的影响”主要讲述的是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对社会、对世界的影响,需要教师利用史料逐一讲解。此处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将阶级关系点明。

总的来说,《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内容较为专一,三目内容也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关系,这种逻辑关系体现在具备工业革命的条件——某一行业迸发(棉纺织业)——拓展到其他行业——拓展到其他国家——促使资本主义发展。

其次,内容虽然相较于以前的教材缩减了将近二分之一,但是需要教师注意把握课堂拓展的“度”。

本课内容涉及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阶段,教师在本课讲解时要注重利用马恩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利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推演讲解工业革命。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参与意识强。感性认识较强,理性认识较弱,对该段历史略有了解。但由于中考开卷的考试形式,且高一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历史思维尚不成熟,难以准确把握“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这一课内容涉及范围专一,但时间跨度大,相应的知识点零散且繁多,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下降。其次,初中教材中并未涉及到第一次工业革命,而是直接跳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学生的基础不扎实,也是需要教师注重的一个点。

三、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

1:本课内容在探讨工业革命背景问题时,学生应该学会利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等唯物史观的内容去分析问题。

2:在探讨资产阶级发展带来的问题这一知识点时,可利用马恩《共产党宣言》中的观点进行教学。

【时空观念】

1:本课时间跨度较大,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历经三个世纪,学生应学会利用时间段来进行分阶段的学习,大致可分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三个时期。

2:在空间上分布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于英国,而后遍布整个欧洲;“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在德国与美国,即工业革命遍布了全世界。学生应该学会从地域的角度对本课的两个知识点进行学习。

【史料实证】

1:对于课堂的诸多引题,需要使用精辟以及深刻的史料。本节课主要讲授的时间段在世界中世纪史,可以选用通史类的文书(例如吴齐本的《世界近代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哈巴库克、波斯坦主编的《剑桥欧洲经济史》)等史料,利用不同史观进行比较(吴齐本的《世界古代史》主要运用唯物史观、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主要选用全球史观)。

2:也可选用一些专门史书、原始史料、经典著作进行国别史、专题史的讲解,例如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工业革命的评价;帕尔默在《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中对工业革命的描写;史料的选择确保客观性、准确性、代表性,第一手史料最佳。

【历史解释】

1:本课内容名词解释较多,例如“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垄断资本主义”等,学生应该学会将这些名词放入历史环境中去看待这些事件的作用。

2:在解释资本主义发展的优缺点时,学生应该从两方面进行思考,而并不只看见资本主义的优点。

【家国情怀】

1: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国家间的贫富差距,由资产阶级发展产生的市场、原材料、财富的需求,是近代英国敲开中国国门的原因。学生在学习本课时,也应该从民族的角度去思考工业革命的利弊。

2:准确把握情感,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工业革命的背景。

2: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

3: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

1: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学生该从哪几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进而通过这个问题,将两次工业革命串联起来。

2:工业革命的影响分为利弊两个方面,我们的学生怎样通过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工业革命,是教师之引导、学生之学习的一个重要点。通过这个点,我们才能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把握“家国情怀”。

五、教学方法:

教法:史料教学法、讲授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资源及工具:视频、ppt、板书、以及各类史料实证。

六、教学设计

【创设环境,引入新课】

(PPT展示珍妮纺纱机的图片,教师利用珍妮纺纱机的起源故事进行导入。同时,利用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背景进入第一目“工业革命的背景”的学习,并引出资产阶级成长的概念。)

PPT展示:

教师:同学们看PPT上这幅图画,大家猜一下这是什么机器?对,这就是珍妮纺纱机。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科普一下珍妮纺纱机的起源。

1764年在英国有一个叫做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的纺织工,一天他下班回来,

一不小心把妻子的纺织机踢倒了。当他弯下腰想要扶正纺纱机的时候,看到原先横着的纱锭变成了直立的。他忽然想到如果将纱锭竖着排列,不就可以一次性只用一个纺锤纺很多的纱了吗?于是珍妮纺纱机应运而生。那为什么这台机器叫做“珍妮纺纱机”呢?对!是因为他女儿叫做“珍妮”。珍妮纺纱机比原先老式的纺纱机可以增加十倍的量,而工业革命也由此正式开始。大家来思考一下,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后,纺纱行业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特点?

同学:选取一位同学进行回答。

教师:正如这位同学所回答的这样,机器生产使得劳动效率成倍的增加。而这种机器的变革升级一定是在一定的具体背景下进行的,那接下去就跟着老师一起进去那个时代,去看看工业革命前的时代是怎么样的。

设计意图:利用历史小故事来进行导入,便于吸引学生兴趣以及增进学生的理解。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教师:珍妮纺纱机的出现使得纺纱这一环节快速便捷了很多,而纺纱环节的快速引起了整个产业的变革,而从棉纺织业开始,英国开始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出现在英国而不是法国或者德国呢?我们一起来看几则材料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般来解决背景问题,都是从那几个角度来思考的呢?对!就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那首先我们先来看政治角度。

那在看之前,老师想提醒大家,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可以分三个角度与五个因素(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政治保障)。怎么样将这三个角度与这五个因素联系起来是本课的重点。

同学:选取两位一学进行回答。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棒。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英国的农奴制度在14至15世纪已经瓦解,说明农村地区的束缚关系已经逐渐消亡。而17世纪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使得英国资产阶级得到了政权,建立起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所以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政治角度的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环境,那接下去我们从经济角度去看这个问题。那资产阶级是怎么样通过政治手段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呢?我们通过圈地运动来了解一下。大家阅读课本第59页的圈地运动,然后说明圈地运动为英国提供了什么?

同学:选取两位一学进行回答。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棒。从历史纵横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是“圈地运动”。那什么是圈地运动呢?我们说一般农村经济都是以自耕农为主的小农经济,但是随着英国制昵业的发展,对羊毛的需求增加,羊的养殖数量不断增加。那羊的养殖需要土地,大量贵族就将农民的土地购买、强征过来来养羊,正是因为用栅栏圈起了土地,而得名为“圈地运动”。考试一般会用“乌托邦”、“羊吃人”来形容这一知识点,大家需要注意。

刚刚我们的同学为我们分析几个要素。首先,材料中“新式农场主或牧场主经营”说明了原先的自耕农自给自足形的经济方式变成了大牧场、大农场式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也就说明了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更高。由此得出第一个要素在于“农业资本”。其次“大批农民离开土地”“出卖劳动力”说明农民为了生计必须进入城市工作,这也就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市场”要素。

教师:说完了国内市场,那国外市场是怎么样的呢?我们通过一则材料来看。

同学:选取一位同学进行回答。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棒。从第一则材料中呢,我们可以发现英国的海外殖民有直接掠夺与商业两种方式,而直接掠夺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从材料二中呢,我们可以发现英国的海外殖民有“一本万利”的特点,这种一本万利通过在殖民地获得原材料,再把商业制品卖给殖民地人民,使得英国人“一本

万利”。

教师:分析完经济角度,接下去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来思考工业革命的背景。通过预习课本我们可以发现文化角度主要集中在技术这一因素。那我们通过几则材料来分析。

同学:选取一位同学进行回答。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棒。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发现市场与技术之间的某种关系。市场的“看不见的手”促使需求增加,而有限时间内的需求增加促进了技

术的升级要求。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发现手工工场的劳动分工促进了技术的专门化,这也就间接的促进技术的升级。

教师:从第一目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三个角度与五个因素之间会有很多的重合,大家能自己画一个思维导图,来进行梳理吗?

同学:给同学几分钟画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第一目“工业革命的背景”的重点在于怎样讲解三个角度与五个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采用材料分析与思维导图的方法,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第一目“工业革命的背景”这一知识。

【小结】:第一目内容的重点在于怎样讲解三个角度与五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并列的。其次,五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需要教师注意的,这种关系可以体现在政治保障是基础,政治保障促进劳动力的产生,资本与市场互相作用,市场需求是技术升级的内在动力。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教师:我们一般说工业革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次工业革命(1860年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与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同学们先看PPT上的这一幅图,同学们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事件吗?对!就是在第一次世博会中英国建造的“水晶宫”。

当时啊,英国为了展示自己工业革命的成果,就举办了这一次的世博会,而这一届食博会上展示的许多发明,也的确让世界为英国而震撼,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届的世博会,走进第一次工业革命。

PPT展示:

设计意图:利用真实的历史事件进行课堂导入,同时创设历史背景,便于学生接受。

教师:那首先,我们先来探寻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刚刚我们讲解“工业革命的背景”时讲到“珍妮纺纱机”,珍妮纺纱机属于棉纺织业,那工业革命率先起源于哪一个行业啊?对!就是棉纺织业。我们说棉纺织业需要经历织布—纺纱—织布三个阶段。那我们先来看看“纺纱—织布”这一环节。

PPT展示:

材料一:在此前,织工织布时,只是用手把梭子在经线之

间掷来掷去…如果要织较宽的织品,就需要两个或更多的

工人。凯伊的飞梭改用手拉动绳子,使得梭子在滑槽上来

回滑动,省力也加快速度。

——吴齐本《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教师:同学们看这则材料,这则材料告诉我们原先的织布是怎么样织的?而经过改革之后,织布又有什么样的提升呢?

同学:选取一位同学进行回答。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就能发现原先的织布环节需要人力,甚至需要两个人来回拉动,而经过改良之后呢,只需要一个人,且人力参与少机器参与增加。“纺纱—织布”环节效率大大提高,就使得对纺纱的需求,也就是这一种需求使得我们前面说的“珍妮纺纱机”应运而生。而珍妮纺纱机与原先的纺纱机相比,也是增加了机器力而减少了人力。那随着产业的发展,机械

力有没有发展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PPT展示:

材料一:1768年,钟表匠凯伊在木匠海斯的协助下

发明了水力传动的纺纱机…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

了水力织布机,把织布的速度提高了40倍。

——吴齐本《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教师:随着机器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动力的转变已经从机械力转变到自然力——水力。而接下去啊,随着整个产业的壮大,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出现。而整个产业的继续发展,也就使得产业主体的工厂慢慢壮大,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自此,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动力不断发展,从人工至机械力至自然力,那自然力是不是到达最高点了呢?阅读过书本的同学啊就知道肯定不是这样的,那接下去我们通过一则材料来了解接下去的动力是什么。

PPT展示:

材料一:瓦特小时候有一次看到火炉上烧的水开了,

蒸汽把水壶顶开,瓦特把壶盖放回去但很快又被顶开

了。瓦特就这样不断地把壶盖放来放去想找出为什

么,后来瓦特意识到是蒸汽的力量,由此引发了他对

蒸汽的兴趣并开始研制蒸汽机。

同学:选取一位同学进行回答。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棒,就是蒸汽。1782年,徒工出身的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科学知识,经过不断改进,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还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利用一张表格来概括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同学们试着填一下。

同学:选取一位同学进行回答。

教师:动力的变革解放了人力,也影响了社会各方面。例如交通运输业,19世纪初,汽船、蒸汽机车相继问世,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叶,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由此啊,我们进入到第二次工业革命。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动力变化这一条线,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串联起来,便于学生理解。

教师: 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那我们一起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去看看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新的成果。首先我们先看PPT,PPT上显示了三幅图画,大家来总结一下他们有哪一个相同点?

同学:随机选取一位同学进行回答。

教师:

正如这位同学所说的这样,这三幅分别向我们展示的是电灯、电喇叭、电影放映机,所以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用电。那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人们利用的呢?我们来看一则材料。

教师:动力的每一次改变都使得生产力得到解放,从蒸汽动力转变到电力为动力,人类的生产关系得到极大的解放。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为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那动力方面除了电力,还有什么也登上了历史舞台?我们来看下一则材料,大家分析一下是什么呢。

PPT 展示:

同学:随机选取一位同学进行回答。

教师:正如这位同学所说的这样,图一展示的是汽油内燃机,图二展示的是迪塞尔柴油内燃机,图三展示的是最早的福特汽车。所以这三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使用了油作为燃料,即动力。内燃机的创制与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我们说蒸汽机的动力原料来源于煤炭,那内燃机的动力原料是什么呢?对!是石油和柴油这些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随着原油提取这些的去求增加,也使得化学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PPT展示:

教师:大家看PPT,现代社会中有很多制品都是从那个时候发明出来的,例如塑料制品、人造纤维等。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人们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由新的技术反哺旧的产业体系也成为一种很明显的特点。;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教师:学习了这么多关于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我们通过一张表来对两次工业革命做一个比较。

同学:随机选取一位同学进行填表

教师:那通过这张表,我们来简要的分析一下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我们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它具有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从“发明者”与“发明基础”两项我们可以知道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其次,从“范围”一项我们也能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但是,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有特色。

最后,我们在这一目还有一个疑问,大家看课本第61页的学思之窗,然后小组讨论思考一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创新起到了什么作用?

同学: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取三组同学进行回答。

教师:正如这位同学所说的这样,技术进步使得拥有技术的企业获得巨大的利润,而这也促使企业投入更多的金钱来进行科技研发。

设计意图: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将第二次工业革命串联起来,同时利用一张图表来理解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

【小结】:第二目“工业革命的影响”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与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上。利用动力因素去串联起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及利

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串联起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来完成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第二目内容繁多,是本课知识的重点。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师: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社会面貌、经济发展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这种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那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进行接下去的学习。首先,我们先来阅读一则材料了解工业革命在经济方面有什么影响。

同学:随机选取一位同学进行回答。

教师:正如这位同学所说的这样,

从材料一的两张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两次工业革命之后,世界的总贸易额与工业发展指数是呈逐年递升的趋势,这也就说明了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发现20世界初的美国,大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其数量不成正比关系,这也就意味着垄断企业的产生。从手工工场到资本主义大工厂到垄断企业,生产力不断发展。

PPT 展示:

材料一:

教师:大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其数量不成正比,那是否也意味着社会财富的不均衡,那我们通过两幅图来比较分析当时的社会阶层。 同学:随机选取一位同学进行回答。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正如这两幅图表显示的这样,第一张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在1841年第一产业占比20%,而到图二第一产业占比只剩14%,绝大多数都转向了二三产业。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三十六年时间内,农民减少了,而工人人数增加了。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社会矛盾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这种矛盾我们在下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中就会学习到。

教师:工业革命在造成社会阶层分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那让我们通过几则材料来分析一下这种变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PPT 展示:

同学:随机选取一位同学进行回答。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工业革命在带来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例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

教师:工业革命在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一幅图画来了解一下。

PPT展示:

同学:随机选取一位同学进行回答。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从这幅图画中我们能发现世界的联系加强了许多。

设计意图:第三目的讲解主要利用材料分析法,史料结合便于学生的理解。

【小结】:第三目“工业革命的影响”主要分为“政治、经济、社会”与对“世界”两方面四角度,教师主要利用史料结合来进行讲解。本目的知识点内容较为枯燥,教师可以多讲一些历史小故事让课堂更加有趣。

【总结与反思】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讲解的主体十分明显——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这一特点使得本课知识点呈现出内容跨度小但是内容多的特点。在整课内容上完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时空观念”是本课知识难处理的一个点。即第三目“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史料的选择究竟是选择“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目与第三目之间,事件发生与影响隔绝了,怎么去处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是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之一。

【巩固练习】

2、19世纪70年代以后,导致动力工业发生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A、电力的发现及其应用

B、电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C、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D、电力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

答案:B 分析:本题属于简单题,由题干可知,时间段属于19世纪70年代,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故选“B”——电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七、课后练习

【问题探究】: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纺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议一议: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学习拓展】:

问题:工业革命开启了世界工业化浪潮。我们能够从工业革命的历史中获得哪些启示?

(2):小试卷一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必修2 第7 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时代背景 (2)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 (3)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们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分析科技是一把双刃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2). 认识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二.教学方法 通过运用归纳法,分析掌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动及环境问题;通过分析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认识工业革命的扩展及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三.教学过程: (带着问题看视频播放。1. 什么是工业革命?2.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发生?3. 最后扩张到哪些地区?)导入新课(利用视频播放导入) 教师讲解工业革命的概念: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它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板书)一、市场的呼唤 (教师引导)假如你是一位18世纪英国的商人,现在你想投资工业,你会首先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1.有资金2. 有工人(劳动力)3. 有技术4.有原料5.有市场6.有国家政策支持?? 教师讲解:⑴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市场: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⑵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劳动力:圈地运动) ⑶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技术: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 ⑷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政权: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多媒体显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背景》表教师:在英国各个工业部门中,最早采用机器并不是在传统工业中,而是在新兴的棉纺织工业部门,这是因为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与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 2、能力方面: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垄断组织形成的讲述,培养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分析其异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运用举实例的方法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采用比较的方法,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分析。 3、采用释义说明的讲解法对“垄断组织”这一概念进行解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与生产密切联系并推动生产力迅猛发展这一突出特点,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归纳分析垄断的形成、影响,认识到垄断组织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难点:垄断组织的形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方法1 以奔驰和福特汽车为切入点,通过提问学生这两种汽车是哪个发明国家和发明者是谁,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等问题展开话题,得出最早出现的时间是第二次

工业革命期间,从而进入课题的学习。 方法2 通过想象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开着汽轮点着油灯的生活的情景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人晚上在明亮的灯光下,听着音乐,打着电话给远方的朋友送去问候的生活情景对比,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导入到新课中。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背景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只有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俄美德意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开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原料)。 (3)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4)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性的进展 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 2、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 19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动机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话、电车等各种电动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具的出现,产生了对电的大量需求。(联系书上的图“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工业提供了方便而价廉的新动力,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诞生,如电力工业(发电、输电、配电)和电气设备工业(制造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电线电缆等)。世界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本课在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教材首先分析了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前提和条件,并介绍了工业革命中的一些成就。课文以工业革命的发生和扩展,讲述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发展推动世界市场发展演进的过程。 [设计理念] 1.学情分析:现在高二年级的历史已进入复习阶段,对于工业革命的相关史事,学生经过新课的学习有所掌握,现在进行复习,总体上说应该会比第一次学习好。课上通过情境创设、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进行质疑、动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设计思路:在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有效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发表观点的论坛。因此我在设计和构思本课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着力于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各领域取得的成就等基本史实。 (2)认识蒸汽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分析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3)归纳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市场形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学习分析,学生不断提高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等方法,对工业革命中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学生能逐步树立起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启发学生认识:伟大发明创造来源于亲手实验、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参赛 第一次工业革命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重要发明及进程,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和工业革命的影响,领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提高材料解析 能力;分析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 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法:层层设疑,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联系比较法:构建知识体系,突出事物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正确 认识工业文明的成就与代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联系中国历史深刻理解科技兴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 师:先请大家看《英国工业革命》视频,然后概述它讲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多媒体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新课教学 一、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师: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结合视频材料和历史纵横,归纳工业革命首先产生英 国的条件,并说出这些条件是如何获得的?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一方面,扫除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使 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产物;另一 方面,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后,也必须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才能巩固自 己的统治基础,所以,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因为有了 资产阶级的政权而得到了保证。因此,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既是迅速 发展资本主义的前提,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社会的稳定,也为经济 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雄厚的资金,丰富的资源,充足的劳动力,手工工 场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日益扩大的海外市场既是工业革命进行的条件,也是 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那么这五个条件到底是如何获取的呢? 师:英国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广阔的殖民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 阔的海外市场,丰富的原料,殖民掠夺也积累了雄厚的资金。血腥的圈地运动 迫使广大农民离开土地,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力,也扩大了国内市场;同时形成 了大片土地,便于采用新技术,促进农牧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大量原料,也 积累了资金。这两个前提,五个条件是不光是分析工业革命开展的因素,同时 也是今后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金钥匙。不管是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迅速的 原因,还是缓慢的原因都从这些因素入手就能做出准确全面的分析。 问:哪个因素是促使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呢?(学生如果答不出来,就多 媒体显示《共产党宣言》中的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生答后师说: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产品供不应求,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促使人们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生产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业革命应运而生。 二、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和革新创造 师: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后来冶金、采煤等其他领域也纷纷出现了 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和革新创造有哪些呢? 1733年英国人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棉纱供不应求,人们 开始想方设法提高纱产量,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次能纺出很多根线的珍 妮纺织机,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后来在纺织领域又相继有了一系列的发 明创造,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同年瓦特又改良了蒸汽机,瓦特蒸汽机是一个在 工业革命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明。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瓦特蒸汽机相对纺 织领域的主要发明有什么优点?它的出现的有何重大意义? 生答后师说:水力动力要求水资源丰富,高山峡谷落差大,且受枯水季节限制。蒸汽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能广泛使用。从此,工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构成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构成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2、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它解决了工厂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 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最终确立。 3、工厂与工场的区别: 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学习瓦特勤于观察和爱思考的良好品质。 二、重点难点 重点:瓦特改良蒸汽机及其作用英国工业革命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二年的历史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认识历史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和观点,所以教学方法主要以启发引导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感知历史资料,在老师的 引导下探究其中的规律,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开成对历史事件的独到的认知。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 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五、教学媒体 瓦特与蒸汽机等相关图片和动画 PPT课件投影仪

1、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幻灯片6:展示欧洲的旧式织布机,要求学生思考思考:18世纪英国棉纺织业有哪些重大发明,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 幻灯片8:了解识记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和凯伊发明飞梭的史实。 幻灯片9:然后强调,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并提示,工业革命是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 幻灯片10:认识珍妮机。强调是手摇的。 2、让学生进一步罗列出纺纱和织布的技术进步的一 些发明。 幻灯片11:列表归纳英国棉纺织行业的发明中的水力纺纱机(幻灯片12)、骡机(幻灯片13)和水力织布机。可以提示学生注意这些机器的动力。 接着要求学生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明确:织布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纺纱技术的进步,纺纱技术的进步反过来又促进织布技术的进步。 三、学习第二部分内容: 幻灯片14瓦特改进蒸汽机。 幻灯片15让学生说说所知道的瓦特小时候的故事。 之后,提示课文后面也有有关的阅读材料。并笑说,瓦特小时候被讥笑为“神经质呆子”和“懒孩子”可是长大了却成就了这么大的事业。我们在座的有没有也常被同学笑被师长骂的呀?可不能自卑呀,说不定你就是以后的又一个瓦特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瓦特是怎样改进蒸汽机的吧。提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重要发明及进程,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和工业革命的影响,领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提高材料解析能力;分析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法:层层设疑,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联系比较法:构建知识体系,突出事物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正确认识工业文明的成就与代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联系中国历史深刻理解科技兴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三、教学设计 视频导入 师:先请大家看《英国工业革命》视频,然后概述它讲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多媒体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程序)新课教学 一、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师: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结合视频材料和历史纵横,归纳工业革命首先产生英国的条件,并说出这些条件是如何获得的?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一方面,扫除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使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后,也必须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所以,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因为有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而得到了保证。因此,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既是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前提,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社会的稳定,也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雄厚的资金,丰富的资源,充足的劳动力,手工工场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日益扩大的海外市场既是工业革命进行的条件,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那么这五个条件到底是如何获取的呢? 师:英国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广阔的殖民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丰富的原料,殖民掠夺也积累了雄厚的资金。血腥的圈地运动迫使广大农民离开土地,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力,也扩大了国内市场;同时形成了大片土地,便于采用新技术,促进农牧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大量原料,也积累了资金。这两个前提,五个条件是不光是分析工业革命开展的因素,同时也是今后分析资本主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概念和内容及特点。说明电作为新能源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对世界的影响。知道并了解本茨和莱特兄弟是世界著名的发明家。能够列出本茨和莱特兄弟的主要发明,简述汽车和飞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分析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的文字、图片或者其他资源,展示电气时代的特征和科学家的贡献,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通过阅读与学习,制作“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表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电气时代的来临对世界的深刻影响,感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认识汽车和飞机的发明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和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能源领域的巨变,电的发明,汽车、飞机的发明。 教学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评价,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授课过程:1、导入新课: 在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中,我们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下面我们来回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主要能源是蒸汽,因此被称为“蒸汽时代”,动力机是蒸汽机,以它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是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社会面貌。在它发生后一百多年,世界再次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今天就来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2、讲述新课: 它包括电气时代的来临、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先阅读“能源领域的巨变”、根据课文完成表格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为能源,被称为电气时代,动力机为内燃机,交通工具是本茨发明的汽车、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第二次工

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电的广泛使用是它最大的特点。从那时起直到今天,我们的生活和电密不可分,电和使用电的电器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可以说人类社会已经离不开电。 现在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电,没有了这些电器,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比如说:没有电、电灯,晚上如何照明?没有了电话,你如何和远方的亲戚通信? 我们已经知道这些电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提高生活质量,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一旦没有了电和电器,许多我们以往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将会消失,许多原本轻而易举就可以办到的事情变得困难重重。由此可见,电和电器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所以当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发明并开始广泛使用电之后,人们把这一时代称为“电气时代”。 不过电和电器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困扰。比如:发电站利用煤炭、石油来发电,所带来的能源消耗、空气污染问题,我们使用过的旧电器变成了电子垃圾,它们如何无害的处理?这都需要我们把它们逐步解决。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电和电器的广泛使用使我们进入电气时代,这是人类文明取得的巨大进步。 在“电气时代”取代了“蒸汽时代”,而在“蒸汽时代”广泛使用的动力机“蒸汽机”也随之被“电气时代”的动力机“内燃机”所取代。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影片,看看蒸汽机如何被内燃机取代,而使用内燃机的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又是如何发明的? (播放影片) 从影片中我们知道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的转变,许多象奥托、戴姆勒、本茨这样的科学家耗尽了毕生的心血,人类前后花费了近200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燃料的改变起了推动作用,从固体-煤炭到气体-煤气到液体-从石油提炼的汽油、柴油。燃料的改进促使人们不断改进动力机,最终发明高效、实用的内燃机,最终由本茨首先把它运用到汽车上。 卡尔本茨先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后来他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制造厂。1926年它同戴姆勒汽车制造厂合并,成为今天著名的汽车制造集团戴姆勒-本茨汽车公司。 在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后的最初的几十年间,汽车造价高昂,成为少数富裕人群的奢侈品,成为身份的象征。这种情况到了1913年由福特打破,他的汽车公司采用流水线装配工艺,提高产量,降低价格,使汽车成为大众所接受的普通商品。

《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 《20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2019/10/10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虽说已经学了两年历史,养成了一些学习习惯和历史素养,但还是缺乏对于世界史的了解,需要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搜集课外知识,储备必要的背景知识,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加深对本课的理解与掌握。 二、教材分析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手工工场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于18世纪60年代进行了工业革命。在棉纺织业、动力和交通方面进行了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法美德也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成就及意义,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落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课程标准 学习提示:理解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并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学习要点:瓦特改进蒸汽机;火车与铁路时代的来临;现代工厂制度的诞生。 (三)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解析,确立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合作探究法、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2分钟) 出示图片:新四大发明 我们现在处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这些发明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你知道吗?科技革命并不是起源于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发生的、有什么成就和影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新课讲授 1、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1)能记住工业革命的开始时间、国家及重大发明。(2)能说出工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3)能感悟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指导学生齐读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2、整体认知:什么是工业革命?(2分钟) 教师出示材料:工业革命前的手工工场和工业革命后的工厂。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完整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一、本课概述 1870年以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本课主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重大科技成就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目“人类迈入‘电气时代’”,重点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同时也阐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科学研究成果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第二目“垄断组织的出现”和第三目“世界市场的形成”,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世界市场的形成两个方面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此外教材运用大量图片、文字说明等资料,既充实了教材内容,又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与知识性。教学时,要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同时还可以补充一些中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二、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认识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基础知识、熟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和特点,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理解:分类归纳和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就、领域和影响,从而以表格的形式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从世界交流的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总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①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激发学生兴趣; ②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的对话,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③利用 材料、图片等,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历史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由此以知识背景和能力背景两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课标:2-3-4 列举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描述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解读: 1、掌握工业革命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蒸汽机在工厂生产中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和影响。 2、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3、了解工业革命时代重要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的成就,体会他们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的作用,进而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教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工业革命”这个历史事件却了解不多;此外,因教材内容比较简略,需要通过设计各种情景,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形成比较直接和感性的认识的基础上,感悟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首先发生于英国的原因及影响。要求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有一定的整合,而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谈工业革命影响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视野和概括能力,对学生要求较高,通过各种情景活动作铺垫,使学生真正理解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 【学习目标】 1、知道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知道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2、掌握工业革命的完成情况,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3、通过学习,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工业革命的发明家及其创造发明,理解这些发明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过程与方法:分析相关资料,知道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及其工业文明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工业革命时代重要事件和人物对推动社会变革的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工业革命的发明家及其创造发明,理解这些发明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知道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学 1、什么是“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什么时候开始? 首先在哪个国家哪个行业发生? 什么时候结束? 3、工业革命过程中有哪些科技发明?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 5、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课堂导入 图片出示:英国世博会照片→梁启超图片及内容→同时期中国传统劳动方式 教师导入:(PPT)163年前,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伦敦举行;(PPT)112年前,中国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他的一本书中写到:他梦想中国迟早也召开一届世博会。为什么呢?面对50年前在英国就已经成为现实的世博会,梁启超梦想着、憧憬着?(PPT)因为那时英国已经领先于我们,而同时期的中国仍处在传统农耕文明的发展轨道上,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中已经落伍。英国又是因何而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工业革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变革世界的引擎:工业革命。(板书标题) 三、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课教案_15

第一次工业革 一、学习需要的分析 1、学习内容的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本单元共四个课时: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这四个课时主要围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基本形成与最终形成过程进行的。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新航路的开辟与海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从珍妮机到蒸汽机;从工场到工厂;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三个子目之间隐藏着一种因果关系。前两个子目是因,后一个子目是果。或者从某种程度上,第一个子目是因,后两个子目是果。而“从珍妮机到蒸汽机”又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正是由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的问世,一切都开始变得不一样了。鉴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重点设为: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设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学习者分析:本次的授课对象是某重点高中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已有了初中三年历史学习的基础,对基本历史事件已有了初步了解。但对历史事件的内部分析能力仍有所欠缺。高一学生刚刚步入高中,思维比较活跃,思考问题时具有创新精神。但由于知识积累的限制,他们对史实的掌握不够全面,且对史料解析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共同完成。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进行,通过史家论坛之比较,分析个中缘由是什么,培养学生阅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棉纺织业进行,充分认识到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对人类影响是巨大的。理解工业革命为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2、过程与方法: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如:电的应用 ,爱迪生的发明,内燃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教师组织题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配一段解说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就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 一根藤儿连万家,家家开出幸福花,花儿夜夜放光芒,工作学习需要它。(电灯) 没嘴会说话,没手会摇铃,相隔千万里,说话能听清。(电话) 一只箱子方又长,两条辫子竖顶上,接上电线跑得欢,接送乘客忙又忙。(电车) 这些谜底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呢?(与电有关) 同学们还能说出在生活中与电有关的哪些器物?(电视、冰箱、电梯、空调、电饭锅、电熨斗、电脑、电热水器等等) 同学们列出这么多电器,可见“电”这种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发电机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走进我们的生产生活领域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和特点 1.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材料一: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科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特科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只有……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设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提示:(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许多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大部分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知识。因此,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和科学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重要发明及进程,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和工业革命的影响,领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提高材料解析能力;分析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法:层层设疑,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联系比较法:构建知识体系,突出事物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正确认识工业文明的成就与代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联系中国历史深刻理解科技兴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三、教学设计 视频导入 师:先请大家看《英国工业革命》视频,然后概述它讲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多媒体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新课教学 一、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师: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结合视频材料和历史纵横,归纳工业革命首先产生英国的条件,并说出这些条件是如何获得的?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一方面,扫除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使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后,也必须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所以,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因为有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而得到了保证。因此,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既是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前提,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社会的稳定,也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雄厚的资金,丰富的资源,充足的劳动力,手工工场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日益扩大的海外市场既是工业革命进行的条件,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那么这五个条件到底是如何获取的呢? 师:英国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广阔的殖民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丰富的原料,殖民掠夺也积累了雄厚的资金。血腥的圈地运动迫使广大农民离开土地,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力,也扩大了国内市场;同时形成了大片土地,便于采用新技术,促进农牧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大量原料,也积累了资金。这两个前提,五个条件是不光是分析工业革命开展的因素,同时也是今后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金钥匙。不管是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迅速的原因,还是缓慢的原因都从这些因素入手就能做出准确全面的分析。 问:哪个因素是促使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呢?(学生如果答不出来,就多媒体显示《共产党宣言》中的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1870年以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本课主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重大科技成就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目“人类迈人‘电气时代’”重点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同时也阐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科学研究成果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第二目“垄断组织的出现”、和第三目“世界市场的发展”,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世界市场的发展两个方面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此外,教材运用大量图片、文字说明等资料,既充实了教材内容,又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与知识性。教学时,要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同时还可以补充一些中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进程及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 ●教学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对垄断的评价。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以“启发一发现”教学法为主。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对重点、难点作必要的阐释。为使教学过程更具形象性,更有互动性,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图片、表格等形式来丰富课题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就本单元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2)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

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2)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3)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复习导入 师生互动:什么是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产生了哪些影响? 过程评价:所谓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18世纪末以后,先后在欧美、日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扩展。它的影响十分深远:(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 (4)改变了世界面貌,密切了各地联系,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过渡: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呈现空前活跃的局面,并取得许多重大突破。自然科学同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创造了条件。 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