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国农业介绍

法国农业介绍

法国农业介绍
法国农业介绍

法国农业介绍

法国是欧洲第一农业生产大国,农产品出口长期位居欧洲首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用绿色壁垒限制农产品的进口。生态农业能够有效地控制和提高农产品品质,并可应对国家间加设的绿色壁垒,所以法国更加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有专门条款要求欧盟成员国发展生态农业。法国也于20世纪90年代制定实施了生态农业发展计划。

这一规划提出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设立1500万欧元的基金,用于支持生态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产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渠道;第二,对从非生态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的农户提供免税等优惠待遇;第三,加强对生产部门的技术支持和对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第四,在制定农业法规时,充分考虑生态农业的特性和要求,从政策层面上放宽限制;第五,在生态农产品消费方面,政府加强引导,

法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业生产占欧盟农业产量的20%,法国农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中小农场,其中耕作面积在80 公顷以下的农场占农场总数的81%,它们既是法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又是农村经济结构的基础。

政府引领农业发展

现阶段法国农业的发展形势比预期还要好,2006 年,法国农业产值是550 亿欧元,在欧盟二十七国中居于首位。

另外,在法国的食品加工企业大概有3000 家,欧洲前100 家食品工业集团有24 家在法国,世界前100 家食品工业集团有7 家在法国。如今,法国农业的发展为法国经济的飞跃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此发达的农业离不开法国政府的精心扶持。

在法国农业宏观指导,由政府负责,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交给合作社去办。法国的农业食品部和渔业部主管农业,负责产供销全程规划,其他任何部门无权插手。另外,政府成立了“全法最高农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此外,法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培训,根据农村领域和当地情况,农民可以寻求研究院、培训机构的帮助。法国在二战以后短短40多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其中,促进土地适当集中、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专业化和商品化。促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政策的支持和推动,起着重要作用。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从二战之后,法国农业的发展一直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并且越来越多的加入环保方面的内容,现在法国正在发展新的农业产业,包括生物质能源。法国的农业科学工作者很早就对农业发展方向有一定的认识,

政府鼓励农民寻找和实践有利于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1999年,法国制定了农业发展方向法,加大了对环境的要求,提高了补贴标准。如果农场主按合同要求履行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一般每年可享受5万法郎的补贴。前不久又提出了未来10 年理性农业的标准:即在保障农民收入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注重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注重农业和自然和谐发展。

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一直是法国农产品发展的目标。在法国有与中国的绿色食品类似的食品标准,但更加严格,其名称也与中国的绿色食品不同,称为生物食品,其主要特点是杜绝任何化学物质在食品中的残留。法国农业在种植及养殖的选择上,竭力保持与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保持友好的前提下发展。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出产不同的农产品,这些农产品应该是少用或不用化肥及农药。

科技应用推动农业创新

法国政府十分重视创新体系的引导,比如向新的生产经营公司提供低息贷款和优惠的税收政策,推动农业机械化、重视技术示范和技术推广,把科技领域尤其是生物、机械、化学、电子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从而提升农产品技术含量,同时一大批创意农业产业以及科技创新企业大踏步发展。

法国的农业合作社产生于19世纪末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合作社规模逐步扩大,数量减少,经营内容也扩展到加工、贮藏和销售领域。全国40.6万个农业经营户中,90%都是合作社成员。农业合作社在法国农业和食品业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合作社收购了全国60%的农产品,占据了食品加工业产值的40%。全国40家最大的乳品企业中,有25家是合作社。在葡萄酒行业中,全法有867个葡萄酒酿制合作社,其葡萄酒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2%。例如法国北部地区糖业合作社,拥有6000多名会员,年产40多万吨糖,占全国产量的10%。其中6家合作社中,社员最少的是一家香槟酒业合作社,有150多个社员;最多的是一家谷物生产合作社,有1万多名社员。目前,15%的大型合作社实现了全部合作社营业额的80%,其雇工占全部合作社雇工的70%。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法国合作社的规模逐步扩大,为社员提供的服务,

也从最初局限于技术、采购、销售,扩展到从产前、产中、产后,甚至包括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讲包括:1.农业生产资料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的生产、采购和供应;2.生产过程的技术服务,包括土壤成分的分析,农作物的生长管理,化肥、农药使用的时间、数量,动物营养和保健等方面;3.统一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并负责这些标准的落实,这在葡萄酒业合作社特别普遍;4.共同使用农业机械;5.统一进行农产品的贮藏、运输、加工和销售;6.信息服务,包括市场信息、法律咨询等;7.农业科研服务。

该合作社由原来的9家合作社改组建立,为社员提供从种植到生产、再到加工、销售的全方位服务。1.提供种子。合作社有4个种子处理站,每年有600名社员专门从事种子生产,向社员提供6.8万吨种子。2.提供化肥、农药及植保产品。3.提供种植环节的技术服务。合作社有6300块试验田,对市场上出现的新品种、新农药进行试验后推广。4.谷物的收购、存贮服务。合作社建有164

个粮库,每年收购社员的谷类、油料、青豆等约250万吨。通过合作社收购后共同存贮,可以避免农民将粮食集中上市,而选择价格最高时出售。5.加工、销售服务。该合作社收购的农产品有65%是向市场销售的,其余35%销售给合作社办的公司进行加工。6.服务。合作社建有一个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植物化工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越南农业概况

越南农业概况 一、越南概况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东部,北面与我国云南、广西相接,西面与老挝、柬埔寨为邻,东面和南面临南海,海岸线曲折漫长,约3260 公里,有众多的天然港湾。 越南国土面积32.96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江苏、浙江、福建 3 省面积之和。越南是一个多山之国,境内2/3 以上是山地和高原。北部和西北部为高山和高原;东部沿海为平原,红河三角洲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是越南主要产米区之一;但是红河及其支流经常发生严重的洪水。湄公河三角洲土壤肥沃,面积3 万平方公里,几乎是红河三角洲的 4 倍,是世界上最富庶的水稻产区之一。湄公河的洪水具有规律性,为泛滥平原带来新的沃土。其他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产条件不佳。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越南的西原地区、中部地区、东南部地区、九龙江平原区和红河平原区的发展很不平衡。越南矿产资源丰富,煤的储量丰富且品质优良,易于露天开采。全国的耕地面积为566.8 万公顷,人均0.073 公顷,平均一个农业劳动力0.2 公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属于人多地少国家。 越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各地气候因地形及距离赤道远近而有较大的差别。南方靠近赤道,气温高、湿度大,并且全年温差很小。北方最热为7 月,平均温度可达29 摄氏度,1 月最冷,平均气温15 摄氏度。大部地区5 月至10 月为雨季,11 月至次年4 月为旱季。

1998年,越南人口约有7760 万,有54个民族,京族占总人口的89%以上。其中农业人口占80%,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68%。首都河内的人口有350 万(包括郊区) ,是千年古城,现为越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交通便利。胡志明市原名西贡,人口418 万,是越南南部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港口。海防有人口156 万,位于北部东海岸,是重要的军港和商港。 1976 年越南统一时,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经济处于极端困难的处境。国家实行了几个五年计划,并于1986 年底开始实行经济改革。经过十多年的改革,越南摆脱了长期严重的经济危机,进入了稳定发展和高增长时期。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 ( 1986-1990),越南国内生产总值( GDP)年均增长3.9%,第四个五年计划(1991-1995)期间,GDP 年均增长8.2%。1996 年GDP比1995 年增长9.34%,1997 年比上一年增长9%。1998 年,国家遭受亚洲金融危机以及严重自然灾害等的影响,但是仍保持了大约6%的增长速度,是东盟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1998年,越南GDP为265亿美元,人均330 美元。 越南的货币为越南盾。1999年8月,1美元可兑换约14000 越南盾。 二、农业发展的特点 1.大米从进口国变成世界第二大出口国1988 年以前,越南粮食不能自给,每年大约需进口大米50 万吨,有的年份达100多万吨。自1989 年以来,越南稻谷生产发展很快,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生产的粮食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而且还有大量出口。1989年,越南出口大米150 万吨,1994年出口大米突破200 万吨,1996年突破300 万吨。1999年越南的大米出口456万吨,收入超过10 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了20%。越南大米出口现在已位于世界第二,仅次于泰国。

法国

标题:第三节法国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法国的自然地理风情、人文地理风情、文化艺术、主要历史时期、政治体制、 经济概况、旅游资源等。 2、掌握法国的民俗风情、礼仪与禁忌等。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 1、法国旅游业兴旺发达的原因? 2、法国出境旅游的特征。 教学难点: 法国旅华市场的开发。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三节法国 国名:法兰西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France),简称法国。“法兰西”在日耳曼语中,意为“勇敢的、自由的国家”。首都:巴黎(Paris) 一、地理风情 (一)自然地理风情 1、位置与领土 法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面积55.16万平方公里,是欧洲第二大国。领土略呈六边形,三面临海,三面接陆。有6个邻国,北部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海底隧道将两国连接在一起。西临大西洋,南 濒地中海,法国同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西班牙等国接壤,是大西洋国家和地中海国家之间的 交流点,也是欧洲重要的汇合处。法国是国际航空线的枢纽,很多国际会议的会址和国际组织所在地都 乐于选择法国。 2、地形特征 法国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占国土面积的80%。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的山峰。法 国河流多能通航,乘船旅游可游览名胜品味佳酿。 3、气候特征 法国地处亚欧大陆西岸,大部分地区是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特点为冬无大凉、夏无酷暑、雨量 适中。南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秋季和春季多暴雨,该地区被誉为“蓝色海岸”,是冬季旅游的胜地。 4.自然资源特征 缺少能源资源。 (二)人文地理风情 1、国旗、国歌、国花、国鸟 国旗从左至右分别为蓝、白、红三色竖长方形构成。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据说三色分别 代表自由、平等、博爱。国歌《马赛曲》国花莺尾花,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的标 志。国鸟雄鸡国石珍珠 2、人口、民族、语言、宗教、货币 人口约6400万人。法国人口在欧盟中仅次于德国,居第二位。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0人。 城市人口约占73%。民族法兰西人(93%)语言法语宗教天主教为主的多

法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及与中国比较.doc

法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及与中国比较 法兰西共和国(The French Republic )位于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西北隔海同英国相 望,南濒地中海。1995年,全国总面积为5515万公顷。其中土地面积为5501.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99.7%。在全国土地面积中,耕地1831.6万公顷(不包括多年生作物地),占33.3%; 草地1063.1万公顷,占19.3%;森林和林地1500.5万公顷,占27.3% ;其他土地为988.6万公顷,占 18.0% (表1)。 说明::耕地面积中未包括多年生作物地 1995年,法国总人口为5798.1万。其中农业人口225.8万,实际务农人口107.5万人, 务农人口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 4.2%,在西欧国家中法国的农业劳动力比例较大。 农业在法国占重要地位。近10年来,法国农业发展迅速,无论在农业产量上,还是在 农业出口方面都已跨入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行列。在欧共体农业总产值中,法国的农业产值 占24%左右,居第一位。在主要农畜产品产量方面,法国的甜菜、葡萄和葡萄酒的总产量在世界排名第2位,苹果第3位,杏第4位,谷物、小麦、玉米、肉类和牛肉世界排名第5 位,鸡蛋产量为第8位。在欧共体国家中,法国的油料总产量所占比重为44.4%,葡萄酒占 35%,谷物占33.7%,甜菜占27.6%,牛肉占26.4%,禽肉占24.3%,牛奶占24.5%,鸡蛋占17.7 %。此外,法国的水果、蔬菜和观赏园艺生产也有特色。法国政府对农业比较重视,无论从经费上,还是从技术、科研和农业现代化方面都给了很大支持。 1农业生产水平及科技发展特点 1.1农业生产水平及与中国和世界水平的比较 从1984年开始,法国农业生产由于受欧共体配额生产政策的制约,增长速度放慢,但从总体上看,农牧业生产稳中有升,生产水平仍有提高。例如,以1979-81年农业生产 指数为100, 1986年法国农业总产量指数为105.3, 1990年为106.0, 1994年为101.4(表2 )。 表2农业生产指数与世界及中国的比较(1994年) (1979-81=100 )

缅甸农业概况

缅甸农业概况 一、基本情况 缅甸是一个农业国家,2006-2007财年,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高达36.98%,农作物主要有:稻米、豆类、油料作物、棉花、甘蔗、黄麻、橡胶和油棕等。农产品出口额占国家出口总额的14.5%,农业从业人员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63%。缅甸农业的十大主要作物为:稻谷、甘蔗、长绒棉、玉米、花生、芝麻、向日葵、黑豆、绿豆和赤豆等。 十大主要农作物的发展计划:每英亩分别为:稻谷产量达100箩(每箩=21.06公斤)、甘蔗产量30吨、长绒棉400缅斤(1缅斤=1.5公斤、玉米80箩(1箩=25.13公斤)、花生50箩(1箩=11.33公斤)、芝麻20箩(1箩=24.69公斤)、葵花50箩(1箩=14.51公斤)、黑豆(Black Gram)20箩(1箩=32.92公斤)、绿豆20箩(1箩=32.92公斤)、赤小豆(Pigeon pea) 25箩(1箩=32.92公斤)。 二、缅甸主要农作物种植生产情况统计表 缅甸稻米种植生产情况统计表 缅甸豆类种植生产情况统计表 缅甸油料作物种植情况统计表(单位:千英亩)

缅甸棉花种植生产情况统计表 缅甸甘蔗种植生产情况统计表 发展中缅农业合作 缅甸的可耕地和闲置地很多,目前缅甸允许外国人租赁土地经营农业,土地租赁期一般为30年,可根据情况协商,适当调整期限。但近期内缅甸吸引的数十亿美元外资中,对农业投入所占比重甚微。缅甸国内公民租赁土地经营种植业发财致富者很多,同样,也有外国投资者获得成功的实例。泰国一个商人与缅甸国营企业合资办了一个农场,双方各投入1亿缅元,主要种植芒果、养鱼。农场租地923公顷,农场内有十多个小塘。泰商除了种水果、养鱼外,还养羊、养鸭、种香料,搞多种经营。缅甸的土质好,雨水充沛,而且人工非常使宜,一般每月6000-8000缅元。估计3 年内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缅甸已同意把中缅边界克钦邦德乃河平原一带方圆100多万英亩的土地出租给中国使用。我国有些省份历来有移民垦荒的传统,特别是我国南方同缅甸气候相同,完全可以派一批农业技术人员到缅甸去租赁土地,发展农业合作项目。 缅甸农业概况 缅甸,与中国山水相连,是中国的友好邻邦。正是凤凰花开的季节,我们来到了这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国家。 一、优良的农业自然条件 缅甸全称“缅甸联邦”,面积676,581平方公里,人口5000多万,位于中南半岛西部。

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分析【论文】

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分析 摘要:粗放式农业运作形式让我国农业发展速度无法达到要求,这不仅导致大量的资源被浪费,也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压力,无法促进我国经济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低碳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可以提升我国农业发展速度,也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部署要求。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0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具备产生或支持一定指标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再有一种衡量的标准是常用发展指标是人均GNP增幅度,如果农业经济发展速率已经超过了人口增长率,就意味着农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1低碳经济概述 这种经济发展形式的基本概念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配合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让经济发展的

方式得到优化或是转变,进而达到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对环境进行保护,减少对资源的占用,并最大限度的减小对环境的污染。让我国制定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战略目标得到满足,这种发展模式是最为科学与合理的,是保障人类发展获得无限延续的基础,传统的无论是经济发展方式或是农业发展方式,因为资源占用不节制,环境牺牲程度大的原因,导致这种发展结构异常不合理,属于自杀式发展。因此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提出,将会让农业经济发展朝着生态化、清洁化等方向发展。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生产效率低 历年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一直受生产经营水平的所限,加上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所以很多农民在农事活动上一直沿用传统的技法,依据自身的经验与初级劳动力支撑起整个农事经营过程,这种劳作方式不仅效率低,同时抵御自然环境变动的能力小,很容易因为气候环境的变化导致农事生产活动异常被动。加上农村中的年轻人都去大城市寻找机会,因此,留在家中从事农事活动的人员多为中老年人,这样的现状导致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作进展缓慢,

南非矿产资源概况介绍

南非矿产介绍 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3月

目录 1. 南非概况 (1) 2. 南非矿产资源概况 (2) 3. 矿产资源 (4) 3.1 黄金 (5) 3.2 金刚石 (6) 3.3 铂族金属 (6) 3.4 煤炭 (7) 3.5铀 (7) 3.6 铬 (7) 3.7 锰 (8) 3.8 钒 (8) 3.9 铁 (8) 3.10 铅 (8) 3.11 锌 (9) 3.12 镍 (9) 3.13 铜 (9) 3.14钛铁矿 (9) 3.15锑 (9)

3.16 萤石 (9) 3.17 磷酸盐岩 (10) 3.18 锆石 (10) 3.19蛭石 (10) 4. 矿业生产 (10) 5. 中国企业到南非开矿的机遇与风险分析 (12) 5.1 丰富的矿产资源 (13) 5.2 目前的有利条件 (15) 5.3 目前在南非进行矿业投资的主要风险 (19) 5.4 中国与南非矿业合作现状 (23) 5.5 几点建议 (25)

1. 南非概况 南非地处南半球,有“彩虹之国”之美誉,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陆地面积为1219,090平方公里,相当于荷兰、比利时、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五国面积之和,其东、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环抱,北面与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接壤。南非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财经、法律、通讯、能源、交通业发达,拥有完备的硬件基础设施和股票交易市场。南非是世界矿产最丰富国家之一,主要矿产如金、铬、钻石、白金等四种,生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不过南非混乱的治安问题一直饱受诟病,社会环境还有待改善。

南非农业概况

南非农业概况 一、南非概况 南非共和国位于非洲的最南端,东、南、西三面为印度洋和大西洋环抱,西北部与纳米比亚为邻,北界博茨瓦纳,东北部与津巴布韦、莫桑比克、斯威士兰为邻,被其包围的莱索托位于南非东部地区。南非国土位于东经17度至33度、南纬22度至35度之间,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我国西藏自治区),海岸线长2954公里。 境内大部分为海拔600-2000米之间的高原,沿海为狭窄平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有南北走向的德拉肯斯堡山脉,西北部的卡拉哈里盆地为全国最低点。南非有两条要紧河流:林波波河和奥兰治河。 南非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东部沿海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南部开普平原为地中海式气候。南非的夏季为12月到2月,冬季是6月到8月。南非总体地势较高,因此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南非的降水量比较小,要紧集中在夏季。西北部相当洪涝,年降水不足200毫米;东南部雨量比较充沛,可达1000多毫米。全国有耕地1536万公顷,比1985年增加了将近1/4,但仍只占国土面积的13%,人均耕地约0.4公顷;灌溉面积仅80万公顷。国内有世界闻名的野生动物园和自然爱护区。

全国人口为4310多万(1999年中期,南非官方估量数字),按人种可分为黑人(占总人口的77.5%)、白人(占12.1%)有色人(占8.1%)和亚裔人(占2.3%)。官方语言为英语和阿非里卡语(南非荷兰语)。比勒陀利亚为行政首都,人口108万;开普敦为立法首都,人口235万;布隆方丹为司法首都。约翰内斯堡的人口约192万,是南非最大的工商和金融都市、交通中心。开普敦是重要的国际海运航道交汇点,位于西海岸,濒临大西洋,工商业发达。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45%,其中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5%左右。 早在殖民主义者入侵前专门久,当地土著居民就生活繁育在南非这块土地上;其中东部地区居住着班图各民族,过着农牧生活,西部居住着以狩猎、采集为生的桑人(也被称作布须曼人)和以游牧为生的科伊人(也被称作霍屯督人)。1652年,荷兰人开始从南部沿海入侵,随而向内地推进,对当地居民发动多次殖民战争。179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开普登陆,1906年夺取了开普殖民地,迫使荷裔布尔人向内地迁徙。布尔人于1852年和1854年先后建立了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共和国。1867年和1884年南非先后发觉钻石和黄金,大批欧洲移民纷至沓来。1899-1902年,英国人通过"英布战争"吞并了布尔人建立的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共和国。1910年英国将开普、德兰士瓦、纳塔尔和奥兰治合并为"南非联邦",成为自治领地。1961年,南非国民党政府退出英联邦,宣布成立南非共和国。此后,南非白人当局一直在国内推行种族鄙视和种族隔离政策,从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黑人和有色人进行残酷镇压和迫害,

法国农业介绍

法国农业介绍 法国是欧洲第一农业生产大国,农产品出口长期位居欧洲首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用绿色壁垒限制农产品的进口。生态农业能够有效地控制和提高农产品品质,并可应对国家间加设的绿色壁垒,所以法国更加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有专门条款要求欧盟成员国发展生态农业。法国也于20世纪90年代制定实施了生态农业发展计划。 这一规划提出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设立1500万欧元的基金,用于支持生态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产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渠道;第二,对从非生态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的农户提供免税等优惠待遇;第三,加强对生产部门的技术支持和对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第四,在制定农业法规时,充分考虑生态农业的特性和要求,从政策层面上放宽限制;第五,在生态农产品消费方面,政府加强引导, 法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业生产占欧盟农业产量的20%,法国农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中小农场,其中耕作面积在80 公顷以下的农场占农场总数的81%,它们既是法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又是农村经济结构的基础。 政府引领农业发展 现阶段法国农业的发展形势比预期还要好,2006 年,法国农业产值是550 亿欧元,在欧盟二十七国中居于首位。 另外,在法国的食品加工企业大概有3000 家,欧洲前100 家食品工业集团有24 家在法国,世界前100 家食品工业集团有7 家在法国。如今,法国农业的发展为法国经济的飞跃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此发达的农业离不开法国政府的精心扶持。 在法国农业宏观指导,由政府负责,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交给合作社去办。法国的农业食品部和渔业部主管农业,负责产供销全程规划,其他任何部门无权插手。另外,政府成立了“全法最高农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此外,法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培训,根据农村领域和当地情况,农民可以寻求研究院、培训机构的帮助。法国在二战以后短短40多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其中,促进土地适当集中、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专业化和商品化。促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政策的支持和推动,起着重要作用。

法国是欧洲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法国是欧洲农业最发达的国家。目前法国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农产品不仅能够充分满足本国的需求,而且还能大量出口,是世界上农产品出口量最大的几个国家之一。法国农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中小农场,其中耕作面积在80公顷以下的农场占农场总数的81%,它们既是法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又是农村经济结构的基础。法国在农业生产专业化和一体化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法国的农业专业化有三种类型:区域专业化、农场专业化和作业专业化。区域专业化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把不同的农作物和畜禽集中到最适宜的地区,形成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基地;农场专业化是将过去农场的部分工序,如耕种、收获、运输和供应等交给农场外的专业企业完成,使农场从自给性生产转变为商品化生产。法国的农业一体化有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两种形式。纵向一体化就是农业资本和工商业资本相结合,产、供、销为一体的综合企业,其经营范围很广,组织领导者大都为一些大公司或集团。横向一体化就是组织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其组织形式远比纵向一体化的农业企业集团松散,但由于其灵活有效,加上自愿组织,退社自由,因而深受法国农民欢迎。法国的农业之所以能在不太长的时期由弱变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投资扶持。 法国政府早就确定了发展农业的政策、目标,并投入巨额资金。国家还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低价土地,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农民社会保障体制,鼓励农民安心务农。 二、加强农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在六十年代以前,法国大多数农民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1960年以后,法国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建立了以高等、中等农业教育和农民业余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教育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教育,提高了农民素质。现在的法国农民一般都具有农业技术高中或农业专科大学的文化程度,他们有文化,懂科学,善经营,对发展本国农业起了决定性作用。 三、重视农业研究,实行科技兴农。 法国建立了数量众多的不同类型的农业研究机构,拥有大批的农业科研人员。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现有工作人员近1万人,年度预算达30多亿法郎。其主要任务是为法国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内容广泛,从国土调查到各种高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等都有涉及。这家研究院每花费1法郎,可给农业部门增加100法郎的效益,可见农业科研作用之大。 四、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 法国凭借发达的工业基础,积极研制和生产各类农机具,以促进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进程。目前,法国农民使用的农业机械品种齐全、自动化程度高,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措施

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措施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的地位十分重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农业产出率都有很大的差距,此外,我国的土地资源不集中,也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的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农业经济却有所下滑,因此,农业经济的大力发展迫在眉睫,这也是缩短我国农业经济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距离的根本保障。笔者在本文中,有针对性地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实际状况,展望了我国农业经济未来的发展大趋势,研究总结了一些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1.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的重要位置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在维护社会安定的前提下,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实现公平效益方面,意义非凡。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快与慢,假设农业经济落后,那么国民经济的发展会严重受挫,最终也会影响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此外,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高很多,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50.32%,农

业的劳动力市场非常广阔。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同时,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点,“三农”工作的目标就是促进农民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收,工作的动力就是农业经营机制的创新,工作的重点是从技术、政策、机械、机制、人才配置等方面为农业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提升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农业经济的地位十分重要,现阶段及未来的长时间内,我国都将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仍是国民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进行农业科技、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因为,这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创新可以帮助我国的农业经济实现更快、更稳地发展。 2.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实情 2.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实情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至今,农业经济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在某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现代化农业经济初见成效,然而,农业经济的现代化,需要健全完善对应的制度和政策,但是,现在我国与农业经济发展有关的政策尚未健全,仍有不足。劳动力是实现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的农业人口数量很大,这些

南非概况

南非 标签:好望角、钻石之国、太阳城、花园大道、黑珍珠、企鹅岛 地处南半球,有“彩虹之国”之美誉,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陆地面积为1219,090平方公里,其东、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环抱,北面与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接壤。南非是非洲最大经济体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南非财经、法律、通讯、能源、交通业发达,拥有完备的硬件基础设施和股票交易市场,生产量均占世界首位。并且南非在2010年加入金砖国家,进一步与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加强合作贸易交流。 中文名称: 南非共和国 英文名称: 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简称: 南非 所属洲: 非洲 首都: 比勒陀利亚,开普敦,布隆方丹 主要城市: 约翰内斯堡,伊莉莎白港,德班 国庆日: 1961年5月31日 国歌: 《上帝保佑非洲》 国家代码: ZAF 官方语言: 英语,祖鲁语,南非荷兰语 货币: 兰特 时区: +2 政治体制: 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 雅各布·祖马,卡莱马·莫特兰蒂 人口数量: 48,810,427(2012年) 人口密度: 41.4人/平方公里(2012年) 主要民族: 祖鲁,科萨,斯威士,茨瓦纳 主要宗教: 天主教 国土面积: 1,221,037平方公里 水域率: 可以忽略 GDP 总计: 4080亿美元(2011年) 人均GDP : 8066美元(2011年) 国际电话区号: +27 国际域名缩写: .za 道路通行: 靠左驾驶 地理方位: 南纬22度至35度东经17度33度之间 国旗 1994年3月15日南非多党过渡行政委员会批准了新国旗。新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由黑、黄、绿、红、白、蓝六色的几何图案构成,象征种族和解、民族团结。 南非国徽

法国农会及其推行的旅游观光农场情况介绍

一、法国农会情况介绍 法国农会(')成立于年,是一个农业职业性机构.在法国全国共设有个分支机构,共有职工名,年度预算为亿多欧元.它地性质和法国工商会及法国行会一样,都是公共地职业联合机构. 在法国全国地家农会机构中,有个省级农会,其中个在海外省或海外领地;个大区级农会;另外还设有国家级地法国农会常设委员会,这个常设委员会由全国省级和大区级农会主席组成. (一)法国农会地两项主要职能 .农会是法国农民和农业界地利益代表 法国农会是法国农民和农业界在向法国政府及欧盟提出各项要求时地代言人.它们在法国政府及欧盟制定各项有关农业政策时提出各自地立场.它们在经济结构、规划、教育及研究、领土管理、卫生及社会事务方面做出适当地干预. .向法国农民提供各项服务 年法国农会常设委员会发文确定了全国农会向农民提供地六大主要服务: ()经济研究和前景分析; ()向企业提供建议; ()研究开发和试验; ()促进项目地实施; ()帮助农民与外界联系,并提供信息; ()培训. (二)法国农会与农民工会地区别 法国每个农民都自动地是法国农会地成员,而农民必须加入农民工会才能成为工会成员.法国农民加人工会地比率高达. 法国农会地活动范围很广,如向法国政府提供制定农业政策咨询,进行农业高科技研究,发展与农业相关地观光旅游业,并重视保护环境等.法国农会还承担了法国大部分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①(①技术推广经费由政府和农民组织共同负担.农民负担部分推广经费,是推广有偿服务地一种变通.其理论依据是:第一,农民作为纳税人,政府有责任为其提供服务,尤其是在城乡收入差别相对较大地时候;第二,如果财政长期包揽推广经费,不仅会导致推广机构产生惰性,而且会使农民不珍惜或不在乎推广服务.收费不仅会促进农民珍惜推广服务,而且会使之关注服务质量,关注整个推广事业地发展;第三,在城乡收入差距基本拉平后,农民也有能力承担部分推广经费.法国技术推广经费地来自农会地会费.),农会地名农业工程师和农业技术顾问,向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管理知识,并进行新技术地推广. 法国农民工会则是代表法国农民利益向法国政府提出各项要求,以减少农民负担. 法国农会与法国农民工会地一个主要差别是,在法国政府制定某项农业政策时,法国农会与法国农民工会都可以参与意见,也可向政府提出修改建议.但是,法国政府一旦确定了此项政策,法国农会就必须无条件地协助政府进行实施;而法国农民工会则可以坚持自己地主张,选择执行或拒绝执行政府地政策. (三)法国农会地组成: 个独立机构: ()农场主机构; ()农产品生产者机构; ()农业技术人员机构; ()土地所有者机构;

莫桑比克农业概况

莫桑比克农业概况 一、莫桑比克概况 莫桑比克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南部,北邻坦桑尼亚,西接马拉维、赞比亚和津巴布韦,西南面是南非和斯威士兰,东濒印度洋,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马达加斯加相望。海岸线长2630公里,有许多天然良港,特别是马普托湾是东非沿海最好的天然港湾,是非洲中南部的重要出海口。面积799380平方公里(大于我国青海、宁夏两省区面积之和),人口1888万(1999年估计数)。199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2.7%,人均期望寿命仅45岁。70%的人口为30岁以下。农村人口占85%。 全国从南至北划分成10个省,即:马普托省、加扎省、伊尼扬巴内省、马尼卡省、索法拉省、赞比西亚省、太特省、楠普拉省、德尔加杜角省和尼亚萨省。人口密度最大的是马普托市(估计约110万人),其次是赞比西亚省和楠普拉省。主要城市除首都马普托(人口约100万)外,还有索法拉省的贝拉(30万人)、楠普拉省的楠普拉(25万人)和赞比西亚省的克利马内等。省下还设县(共128个)、区、村。

莫桑比克地广人稀,有60多个部族,绝大多数属班图语系。主要部族有马库阿-洛姆埃(约占总人口的40%)、绍纳-卡兰加族、尚加纳族、佐加族、马拉维、尼扬加族、马孔德族等。此外,还有数万名白人、混血人和印巴人,以及200余名华侨、华裔。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各大部族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居民信奉原始宗教,约300万人信伊斯兰教,168万人信天主教,50万人信基督教新教,4000多人信奉印度教。穆斯林多分布在北部沿海及尼亚萨省,新教徒分布在南部,白人则多信基督教。 莫桑比克境内高原、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3/5,其余为平原。地势从西北至东南逐渐升高,大致分为三级:西北部是高原山地,平均海拔500-1000米,其中宾加山高达2436米,为全国最高点;中部为台地,高度为200-500米;东南部沿海为平原,平均海拔100米,是非洲最大平原之一。主要河流有赞比西河、林波波河和萨韦河等。赞比西河是最大的水系;林波波河谷以北干燥内地为砂质含铁土壤。河流冲积低地土壤含有丰富的腐殖质,是莫桑比克最富庶的地区。马拉维湖是莫桑比克同马拉维之间的界湖。 莫桑比克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10-3月为暖湿季,4-9月为凉干季。年降水量从北部的1000毫米递减到南部的750毫米。境内资源丰富,有煤、铁、金、铜、钽、钛、铝、石棉、

法国农业介绍情况

法国农业介绍情况 法国是欧洲第一农业生产大国,其农业产值占欧盟农业总产值的22%,农产品出口长期位居欧洲首位。 从发达国家设立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现实来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势在必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用绿色壁垒限制农产品的进口。绿色壁垒也称生态壁垒,有关国家通过制定、颁布和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标准,使国外非生态农产品难以进入。生态农业能够有效地控制和提高农产品品质,并可应对国家间加设的绿色壁垒,所以法国更加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有专门条款要求欧盟成员国发展生态农业。法国也于20世纪90年代制定实施了生态农业发展计划。 为进一步鼓励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法国政府于2008年再次颁布了“生态农业2012年规划”,旨在提高生态农业产量,同时将生态农业面积扩大3倍,力争达到占可耕地面积的6%。这一规划提出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设立1500万欧元的基金,用于支持生态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产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渠道;第二,对从非生态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的农户提供免税等优惠待遇;第三,加强对生产部门的技术支持和对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第四,在制定农业法规时,充分考虑生态农业的特性和要求,从政策层面上放宽限制;第五,在生态农产品消费方面,政府加强引导,目标是到2012年,使生态农产品的消费比重超过20%。 法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业生产占欧盟农业产量的20%,农产品不仅能够充分满足本国的需求,而且还能大量出口,是世界上农产品出口量最大的几个国家之一。法国农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中小农场,其中耕作面积在80 公顷以下的农场占农场总数的81%,它们既是法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又是农村经济结构的基础。同时,法国在农业生产专业化和一体化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政府引领农业发展 目前,法国的农业可耕面积广阔,农产品品种多样。主要农作物有:粮食、乳制品和肉制品、葡萄酒和干邑等等。农业产出效益良好,技术力量强大,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保证了有规律的农业生产。现阶段法国农业的发展形势比预期还要好,2006 年,法国农业产值是550 亿欧元,在欧盟二十七国中居于首位。 另外,在法国的食品加工企业大概有3000 家,欧洲前100 家食品工业集团有24 家在法国,世界前100 家食品工业集团有7 家在法国。如今,法国农业的发展为法国经济的飞跃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此发达的农业离不开法国政府的精心扶持。法国曾经是靠提高关税、价格补贴,来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随着国

秦朝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秦朝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众所周知人口众多的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而中国的农业又以秦朝为开创先河。研究秦朝的农业与经济的发展,对今天加强我们“三农”的发展及社会的和谐构建有着不言而语的作用。 (一)农业发展的状况 秦统一中国以后,土地占有的两级结构完全确立。当时六国贵族受到打击,大批豪富被迁到关中等地,庶民地主发展缓慢,最得势的是由军功起家的官僚地主,可见秦代的地主阶级数量不多。而占有小块土地的自耕农数量庞大,他们依附于封建国家,是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碣石刻辞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 。 重心。 东北,秦故都)二万石一积,咸阳十万一积②。直到秦末刘邦入关时,这里依然仓粟多,积存大量粮食。故后来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③,使刘邦终于赢得统一战争的胜利。 中原地区是秦代粮食的主要产区,封建政权在这一带的存粮也非常之多。《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秦末陈留尚有秦积粟数千万石.其时南阳宛地亦人民众,积蓄多.楚汉决战前夕,彭越攻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④。而秦建于荥阳、成皋间的敖仓是当时最有名的粮仓,积粟甚多.刘邦曾据敖仓之粟打败了项羽,后来英布叛汉时,仍有人提出据敖庾之粟是成败的关键。可知秦汉之际十多年间,敖仓之粟取之不竭,其存粮是非常之多的。①另巴蜀地区也是秦代的重要产粮区,《华阳国志?蜀志》云:汉祖自汉中出三秦伐楚,萧何发蜀,汉米万船,而给助军粮。《史记?高祖本纪》还记载,因汉初饥荒严重,高祖遂令民就食蜀汉。说明秦汉纷扰之际,这里的粮食积累仍然丰富,农业生产相对稳定。

试想在那个艰苦的环境下,秦朝的农业是如何取得这样的成绩的呢? 一、耕土面积的扩大和劳动力的增加 早先的秦人主要居住在渭水上游一带。“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1],犬丘又称西犬丘也就是今甘肃礼县一带。当时的秦人还未立国,对于西周王朝来说,它被认为是落后不开 化的部落。显然,对这支飘游不定的秦人来说,西周那种“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菑亩”[2],“荼蓼朽止,黍稷茂止”[3],先进的耕作技术就与他们无缘了。但是,到了秦襄公七年春,也就是 公元前…… ( ”的 (前645)秦晋战于韩原(今陕西韩城县西南),利用“岐下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穆公而反生得晋君”[10]。穆公十五年十一月,以释放晋君夷吾为条件,“夷吾献其河西地,……是时秦地东至河”[11],此时的秦人已扩展到今陕西东部,也就是说,得到了今关中地区,该地自古以来都是适于农耕的地区,特别是关中东部河谷展开,两岸原间平坦豁畅,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正如《史记·货殖列传》中说的:“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

南非经济发展概述

南非经济增长、危机和改革 南非简介 南非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也是非洲经济最发达、劳动生产率最高、经济结构最合理的国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的统计,南非在世界经济体规模排名中位居第27位,国生产总值达3540亿美元,其工业产值占非洲的40%,消费能力占非洲的50%,国生产总值是整个非洲大陆国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 南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国际化的经济体制。同时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新成员,拥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南非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丶1994年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前 (一)矿业革命 南非现代经济的发展始于19世纪下半叶钻石的发现和开采。在其后的几十年里,通过开采和出口钻石、黄金等重要的矿产资源为契机,南非获得了一定的资本原始积累和技术力量。在这一时期,矿业发展所形成的巨大冲击波辐射到南非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将黑人传统的部落经济和农牧经济变成了矿业经济的附庸,改变了这个地区的面貌和它在世界中的地位。 矿业革命不仅促进了南非交通运输业的巨大变革,基本建成了南非现在的铁路、公路布局,还改变了南非的城市布局,促进了陆城市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为一战后南非现代化的蓬勃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在矿业经济的推动下,南非白人农业开始从自给自足型向商品化农业过渡,并促进了南非的阶级分化。 (二)现代工业体系 二战期间,为了满足盟军的需要,南非政府大力发展军需工业,由此也很自然地带动了建材、化学用品、机械、电器和纺织口等民用领域的发展。 战后南非制造业继续保持着高速发展。在1945—1949年期间,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9.1%。之后转入稳定增长时期,1950年的增长率是7.5%,1955—1960年为4.5%。到1960年,制造业的产值在国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中已上升到21%,而矿业和家业已分别降到14%和12%。 进入60年代后,南非开始重点发展汽车制造、炼油、采矿设备、机械制造和军火工业等重化工业,并兼顾计算机、电子和原子能等高科技工业。南非工业化第二次战略调整由此拉开序幕,开始进入重化工业时期。 到70年代中期,南非的工业技术设备由主要依靠进口,转向自己制造并对外出口,包括工程、采矿、电子工业和石油化工方面的技术设备。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南非不仅是非洲,同时也是整个南半球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工业产值已占国生产总值的36%以上。南非已建产起发达的现代工业体系,并发展了完善的基础工业和第三产业,其发展水平居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三)种族隔离制和南非经济的受挫

南非概况

南非概况 白人政府的种族隔离倒行逆施自然激起人民的反抗,南非黑人和印度人通过示威游行、罢工等手段强烈抗议,南非有良知的白人也加入到反种族歧视的阵营中来,在50年代掀起了反种族隔离的浪潮。 1955年自由宪章和叛国审判 1955年6月26日,非国大(ANC)、南非印度人议会(SAIC)、南非混血人种人民议会(SACPO)和由白人参加的民主议会共约3000名代表在约翰内斯堡附近的克利普敦联合召开人民大会,这是一次各种族联合的大会,会上通过的《自由宪章》是一份人权宣言,为南非的未来勾画了蓝图,是南非最重要的历史性会议之一。 《自由宪章》的主要内容有:政府应该由人民当家作主,遵从人民的意愿。所有人不分种族、肤色、性别享有平等的政治、社会安全和受教育的权利,公平分配财富、共同拥有土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人民议会的召开和《自由宪章》的发表,引发种族隔离政府的恐慌。1956年12月5日,南非当局在全国各地以“叛国罪”逮捕了156人,其中包括非国大领袖纳尔逊-曼德拉、沃特-西苏鲁和人民议会的大多数领导人。南非政府将《自由宪章》视为共产党文献并指责非国大推行暴力政策,但是他们的起诉遭到曼德拉等人的有力驳斥。“叛国罪审讯”延续了四年之久,最后以无罪开释告终。 泛非大的兴起与沙佩维尔惨案 (人权节的来历) 非国大与其他种族团体的合作招致一些内部成员的不满,他们反对《自由宪章》,主张“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1959年4月,这些人从非国大阵营中脱离,另行组织了泛非大(PAC),索布库韦(ROBERT SOBUKWE)成为该党第一任主席。 1959年12月,非国大宣布在次年3月31日开展反对通行证法的抗争,急于有所建树的泛非大则决定先行一步,在3月21日进行示威。 1960年3月21日,由泛非大组织的示威者在沙佩维尔遭到警察的血腥镇压,69人被杀、186人受伤。

浅析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历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813658765.html, 浅析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历程 作者:吴迪 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5年第05期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为3个大的阶段,即原始农业经济、传统农业经济和现代农业经济。其中,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阶段又可分为知识农业发展阶段、资本农业发展阶段和知本农业发展阶段。基于此,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中各自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各阶段进行了阐述和梳理。 关键词农业经济;原始农业经济;传统农业经济;现代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0;F8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02 1 原始农业经济 1.1 原始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背景 原始农业经济主要存在于原始社会。考古学研究表明,原始农业最早出现在距今10 000 a 左右。当时社会生产水平极低,人类的生存能力也十分脆弱,自然界的变化对于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方式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于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大。 1.2 原始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与面临的问题 原始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其一,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采用极其简单的石器、木棍等作为农业生产的生产工具;其二,原始农业产生的标志是稻谷和陶器的出现,最为显著的技术成就是驯养了野生动植物为自己所用;其三,原始农业的耕种方式为粗放型,采取最为原始的刀耕火种方法;其四,农业活动的形式为简单的集体劳动,以保证维持低水平的生活。原始农业经济发展遇到最大的挑战即是环境灾害问题[1]。大禹治水等诸多故事表明,自然灾害对于农 业的危害之大。 2 传统农业经济 2.1 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背景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传统农业经济即为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采用人类劳动、畜力、铁器、手工工具等为主的劳动方式,倚靠世代相传的传统耕种技术来满足自给自足的生产目的,以封建租佃和小农生产为经营方式的相对稳定静态的经济。传统农业经济主要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2]。 2.2 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结构的特征与不足

中外历史上农业经济的发展

专题四中外历史上农业经济的发展 规律总结: 一、古代经济(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例如汉唐时期都曾出现一些太平盛世景象,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些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或者一定时期对统治政策进行调整的变法、改革。如汉初高祖在位时期实行一些宽舒政策:士兵复员,释奴为民,减轻田租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田租十五税一,提倡节俭,废除肉刑等。这些措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济发展起来,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东汉、唐、明、清各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都与价级实行的一系列好的经济政策有关。 3、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产技术。例如西汉武帝时调集几万民工治理黄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这些都有利于农产的发展。再如汉唐两朝都十分重视生产工具的改革,汉朝发明了耧车,唐制成曲辕犁,发明了简车等。 4、各族人民互相融合,共同劳动,相互学习,提产技术。 5、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例如三国两晋南北朝和辽金

元时期,江南经济之所以能得到发展主要是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工具和生产并与南方人民一起辛勤耕耘的结果。 认识: 1.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靠政策、科技和辛勤劳动,这对我们现代化经济建设有一定的意义。 2.农业发展首先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加大农业资金和物质投入,还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科技素质。 ***历代中央政府(特别是唐、明、清初)推行的促农发展的措施、 (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战国:秦国商鞅奖励耕战,生产棉帛多者,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者活动,禁止弃农经商。 秦朝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3)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和租调制,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 (4)唐朝: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等70页),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唐玄宗前期大力发展生产, (5)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