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周绍敏电工基础第二版-全部-教案(最新整理)

(完整版)周绍敏电工基础第二版-全部-教案(最新整理)

(完整版)周绍敏电工基础第二版-全部-教案(最新整理)
(完整版)周绍敏电工基础第二版-全部-教案(最新整理)

课题1-1 电路1-2 电流

教学目标1.路的组成及其作用,电路的三种基本状态。

2.理解电流产生的条件和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1.电路各部分的作用及电路的三种状态。

2.电流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电路的三种状态的理解。

第一节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2.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画图讲解)。

(1)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蓄电池等。

(2)用电器:把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常称为电源负载。如电灯等。

(3)导线:连接电源与用电器的金属线。作用:把电源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用电器。

(4)开关:起到把用电器与电源接通或断开的作用。

二、电路的状态(画图说明)

1.通路(闭路):电路各部分连接成闭合回路,有电流通过。

2.开路(断路):电路断开,电路中无电流通过。

3.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短路时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和导线,应尽量避免。

三、电路图

1.电路图: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2.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第二节电流

一、电流的形成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提问)

2.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要有自由电荷。

(2)必须使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位差)。

二、电流

1.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的比值。

I = q t

2.单位:1A = 1C/s;1mA = 10-3 A;1μA = 10-6A

3.电流的方向

实际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提问:金属导体、电解液中的电流方向如何?

参考方向:任意假定。

4.直流电: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画图说明练习习题(《电工基础》第2 版周绍敏主编)

1.是非题(1) ~ (3)

小结1.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2.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3.形成电流的条件。

4.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5.直流电的概念。

布置作业习题(《电工基础》第2 版周绍敏主编)

1.选择题(1)、(2)。

2.填空题(1) ~ (3)。

课 题 1-3 电阻

1-4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 1.了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掌握电阻定律。

2.熟练掌握欧姆定律

教学重点 1.电阻定律。

2.欧姆定律。

教学难点 R 与 U 、I 无关。

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第三节 电阻

一、电阻

1. 导体对电流所呈现出的阻碍作用。不仅金属导体有电阻,其他物体也有 电阻。

2. 导体电阻是由它本身的物理条件决定的。 例:金属导体,它的电阻由它的长短、粗细、材料的性质和温度决定。

3. 电阻定律: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并与导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R = l S

式中: -导体的电阻率。它与导体的几何形状无关,而与导体材料的性质和导体所处的条件有关(如温度)。

单位:R -欧姆(Ω);l -米(m );S -平方米(m 2);-欧?米(Ω?m )。

4.(1) 阅读 P6 表 1-1,得出结论。

(2) 结论:电阻率的大小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率愈大,导电性能愈差。

导体: < 10-6 Ω?m

绝缘体: > 107 Ω?m

半导体:10-6 Ω?m < < 107 Ω?m

(3) 举例说明不同导电性能的物质用途不同。

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试题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试题 一、填空题:(30分) 1、三相交流电源是三个单相电源按一定方式进行的组合,这三个单相交流电源的_____,_____,_____。 2、由一个或几个元件首尾相接构成的无分支电路称为_____;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会聚的点称为_____;任一闭合路径称为_____。 3、常用的表示正弦量的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它们都能将正弦量的三要素准确地表示出来。 4、我国工频电流的周期T=_____s,频率f=_____Hz,角频率w=_____rad/s。 5、有一个线圈,其电阻可忽略不计,把它接在220V、50Hz的交流电源上,测得通过线圈的电流为2A,则线圈的感抗XL=_____,自感系数L=_____。 6、在电感性负载两端并联一只电容量适当的电容器后,电路的功率因素_____,线路中的总电流_____,但电路的有功功率_____,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都_____。 7、串联谐振时,电阻上的电压等于_____,电容和电感上的电压_____,并为端电压的_____倍。因此,串联谐振又称为_____。 8、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的谐振电路中,线圈电阻越大,电路的品质因数越_____,电路的选择性就越_____。 9、产生瞬态过程有两大原因,即外因和内因,外因是_____,内因是_____。 10、电阻器是_____元件,电感器和电容器都是_____元件。 11、磁滞现象指的是__________,剩磁现象指的是__________。 二、判断题:(20分) 1、通常照明用交流电压有效值是220V,其最大值即为380V。( ) 2、只有同频率的几个正弦量的矢量,才可以画在同一个矢量图上进行分析。() 3、串联谐振时,感抗等于容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4、谐振电路的功率因素大于1。() 5、在三相四线制中,为了避免电流过大造成危害,相线和中性线都必须安装熔断器。() 6、三相四线制中性线上的电流是三相电流之和,因此中性线上的电流一定大于每根相线上的电流。() 7、照明灯开关一定要接在相线上。() 8、一阶RC放电电路,换路后的瞬态过程与R有关,R越大,瞬态过程越长。() 9、电路的瞬态过程的出现是因为换路引起的,所以不论什么电路,只要出现换路就会产生瞬态过程。() 10、线圈A的一端与线圈B的一端为同名端,那么线圈A的另一端与线圈B的这一端就为异名端。() 三、选择题:(30分) 1、u=5Sin(wt+15°)V与i=5Sin(2wt-15°)A的相位差是()。 A.0° B.30° C.-30° D.无法确定 2、某交流电压u=100Sin(100t+/4)V,当t=0.01s时的值是()。 A.-70.7V B.70.7V C.100V D.-100V 3、处于谐振状态的R-L-C串联电路,当电源频率升高时,电路呈()。 A.电感性 B.电容性 C.电阻性 D.无法确定 4、在三相四线制线路上,连接三个相同的白炽灯,它们都能正常发光,如果中性线断开,则()。 A.三个灯都将变暗 B.灯将因过亮而烧毁 C.仍能正常发光 D.立即熄灭

《电工基础》第二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电工基础》第二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自然界中只有正电荷、负电荷两种电荷。电荷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同 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电场强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3、规定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运 动方向与电流方向是相反的。 4、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是5A,经过3min,通过这个电阻的横截面的电荷 量是1200C。 5、若3min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则导体中的电流是。 6、432mA=;125μA=;=1250mA;=50μA。 7、. 8、=6800V;950mV=;=5600mV=。 9、电路中A、B两点的电位分别为V A、V B,则A、B两点的电压为U AB=VA- VB。 10、已知电路中A、B两点的电压为U AB=18V,A点电位为0V,则B点电位 V B=-18V。 11、把其他形式能转换为电能的设备叫电源。 12、电路主要由电源、负载、连接导线、控制和保护装置四部分构成。 13、电源电动势E=,内阻RO=Ω,负载电阻R=4Ω,则电路中电流I=1A,路 端电压U=4V。 14、电流在某一段电路上所做的功,除了和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 电流成正比,还和时间成正比。 15、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电源电动势所供给的功率,等 于负载电阻和电源内阻所消耗的功率和。 16、# 17、额定值为“220V,40W”的白炽灯,灯丝电阻为1210Ω。如果把他接到 110V电源上,他实际消耗的功率为10W(白炽灯热电阻值不变)。 18、当负载电阻可变时,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R=RO,负载获得最大 功率为Pm=E2/4R。 19、有一台“220V,1000W”的电熨斗,接上220V的电源工作1小时,他将 消耗电能。

1、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机电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既是数学、物理学等科学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本专业其它后续技术基础课的基础。在数控技师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课程的基本任务: 1.理解电路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实用性; 2.掌握电路中常用元件的性能及它们的应用; 3.掌握电路中的基本定律及常用的其分析计算方法,熟悉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4.熟练运用相量表达式和相量图分析计算正弦交流电路;5.掌握三相电路的计算方法以及它的特性; 6.了解非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其分析计算方法;7.掌握电工实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初步具有选择、使用与电工实训相关的仪器仪表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 1 )掌握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熟练掌握电阻、电感、电容、电压源及电流源等基本理想元件的参数及其电压、电流关系。牢固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 2 )熟练掌握直流线性电阻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支路法、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 ( 3 ) 熟练掌握正弦量的有效值、角频率、相位与相位差的概念,理解相量的概念,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相量模型,

相量形式的KCL和KVL,熟悉掌握功率的概念及计算。能计算阻抗串、并联电路,做出相量图。掌握串、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点。 ( 4 )熟练掌握三相电路中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电流与线电流及中线电流的关系。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和计算,熟练掌握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理解三相不对称电路的分析。 本课程重点介绍电工技术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基本定律、定理,从简单的元件到一般电路,从基本理论到基本技能。课程结构分为“电工基础”和“电工技术”两大模块。“电工基础”模块包含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分析方法、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交流电路、线性电路的暂态分析。 2. 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1 ) 熟悉磁场基本物理量,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理解互感系数,掌握互感电路的同名端及测试方法。 ( 2 )理解电路的动态过程、初始值的确定,掌握RC、RL 动态响应及微分电路、积分电路的原理应用,了解三要素法求解动态电路。 ( 3 ) 了解非正弦周期量的谐波分析,掌握其有效值的计算,熟悉非正弦周期信号作用于线性电路的计算。 ( 4 ) 熟悉铁磁性物质的磁化性能、基本磁化曲线,铁心损耗,掌握交流铁心线圈的工作特点。 本模块以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为尺度。电工技术模块包含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与可编程控制器(PLC)、电量与非电量测试技术等。本模块是技术基础课,以应用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突出新技术的应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应用电子专业必备的专业基础课。其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 程标准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电子技术应用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磁路及变压器、谐振电路等有关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元件与电路测试、简单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技能。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等课程的前修的基本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职教性,体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 职教性的内涵包括高素质和技能型。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理实一体化为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坚持主体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主体性,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课程要从学习内容安排上,在低起点的学生和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之间搭建递进式阶梯。坚持主体性,其次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坚持主体性,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坚持全面性,培养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诸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课程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电工基础第二版全套教案

电工基础全部教案 课题1-1电路1-2电流 教学目标1.路的组成及其作用,电路的三种基本状态。 2.理解电流产生的条件和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1.电路各部分的作用及电路的三种状态。 2.电流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电路的三种状态的理解。 第一节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2.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画图讲解)。 (1) 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蓄电池等。 (2) 用电器:把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常称为电源负载。如电灯等。 (3) 导线:连接电源与用电器的金属线。作用:把电源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用电器。 (4) 开关:起到把用电器与电源接通或断开的作用。 二、电路的状态(画图说明) 1.通路(闭路):电路各部分连接成闭合回路,有电流通过。 2.开路(断路):电路断开,电路中无电流通过。 3.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短路时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和导线,应尽量避免。 三、电路图 1.电路图: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2.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第二节电流 一、电流的形成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提问) 2.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 要有自由电荷。 (2) 必须使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位差)。 二、电流 1.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的比值。

q I = t 2.单位:1A = 1C/s;1mA = 10-3 A;1μA = 10-6A 3.电流的方向 实际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提问:金属导体、电解液中的电流方向如何? 参考方向:任意假定。 4.直流电: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画图说明练习习题(《电工基础》第2版周绍敏主编) 1.是非题(1) ~ (3) 小结1.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2.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3.形成电流的条件。 4.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5.直流电的概念。 布置作业习题(《电工基础》第2版周绍敏主编) 1.选择题(1)、(2)。 2.填空题(1) ~ (3)。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知识点汇总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知识点汇总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组成的闭合回路。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用电器:把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 2.电路的状态:通路(闭路)、开路(断路)、短路(捷路):短路时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和导线,应尽量避免。 3.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形成条件(1) 要有自由电荷。(2) 必须使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位差)。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4.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的比值。 I = t q 5.电阻定律: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并与导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R = ρ S l 6.一般金属导体,温度升高,其电阻增大。少数合金电阻,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用于制造标准电阻器。超导现象:在极低温(接近于热力学零度)状态下,有些金属(一些合金和金属的化合物)电阻突然变为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7.电能:电场力所做的功即电路所消耗的电能W = U I t 。.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是电 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1度 = h k W 1? = 3.6 ? 106 J 8.电功率:在一段时间内,电路产生或消耗的电能与时间的比值。 P = t W 或P = U I 9.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Q = I 2 R t 10、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符号E 表示。(1)电动势由电源本身决定,与外电路无关。(2)电动势方向:自负极通过电源内部到正极的方向。 11、电动势与外电路电阻的变化无关,但电源端电压随负载变化,随着外电阻的增加端电压增加,随着外电阻的减少端电压减小。当外电路断开时,R 趋向于无穷大。I = 0,U = E - I R 0 = E ;当外电路短路时,R 趋近于零,I 趋向于无穷大,U 趋近于零。 12、当R = R O 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但此时电源的效率仅为50%。P max = 02 4R E 这时称负载与电源匹配。 13、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与它的阻值成正比。 14、改装电压表:设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I g ,内阻为R g ,要改装成量程为U 的电压表,求串入的R R = g I U R = g g g I R I U - 15、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与它的阻值成反比;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与它的阻值成反比。 16、改装电流表:R = R R I U = g g g I I R I - 17、万用表:测量前观察表头指针是否处于零位;选择合适的量程:应使表头指针偏倒满刻度三分之二左右;无法估算测量值时可从最大量程当逐渐减少到合适量程;测量过程中

周绍敏电工技术基础和技能习题答案解析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周绍敏 第一章 P17 1. 是非题 1.1电路图是根据电气元件的实际位置和实际连线连接起来的。(×) 1.2蓄电池在电路中必是电源,总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1.3电阻值大的导体,电阻率一定也大。(×) 1.4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过原点的直线时,称为线性元件。(√) 1.5欧姆定律适用于任何电路和任何元件。(×) 1.6I U R 中的R 是元件参数,它的值是由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决定的。(×) 1.7额定电压为220V 的白炽灯接在110V 电源上,白炽灯消耗的功率为原来的1/4。(√) 1.8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通过电阻所做的功与它产生的热量是相等的。(√) 2. 选择题 2.1下列设备中,一定是电源的为( A )。 A. 发电机 B. 冰箱 C. 蓄电池 D. 白炽灯 2.2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是5A ,经过4min ,通过该电阻的一个截面的电荷是( C )。 A. 20C B. 50C C. 1200C D. 2000C 2.3一般金属导体具有正温度系数,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电阻值将( A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2.4相同材料制成的两个均匀导体,长度之比为3:5,横截面积之比为4:1,则其电阻之比为( B )。 A. 12:5 B. 3:20 C. 7:6 D. 20:3 2.5某导体两端电压为100V ,通过的电流为2A ;当两端电压降为50V 时,导体的电阻应为( C )。 A. 100Ω B. 25Ω C. 50Ω D. 0Ω 2.6通常电工术语“负载大小”是指( B )的大小。 A. 等效电阻 B. 实际电功率 C. 实际电压 D. 负载电流 2.7一电阻元件,当其电流减为原来一半时,其功率为原来的( C )。 A. 1/2 B. 2倍 C. 1/4 D. 4倍 2.8 220V 、40W 白炽灯正常发光( D ),消耗的电能为1kW ·h 。 A. 20h B. 40h C. 45h D. 25h 3. 填充题 3.1电路是由电源、负载、导线和开关等组成的闭合回路。电路的作用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大类 前期课程:《普通物理》 二、教学性质和任务 《电工技术基础》是属于技术基础课。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获得电工技术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作用,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 (一)对基础部分的要求 1、基础部分包括:理解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掌握电路分析方法;了解电工测量及安全 用电,掌握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方法;对于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要清楚;电路元件的特性、功率和能量转换关系要理解;电路的基本定律、定理、分析方法要掌握。 理解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等内容。 2、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和周期性非正弦电路的分析由学生自学完成。 (二)对应用部分的要求 1、应用部分包括:铁心线圈和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等内容。 2、本着加强基础,拓宽应用,压缩学时的原则,应用部分应确保电工技术发展的新领域, 使其体系和内容不断更新。又要对传统应用部分有基本的保证。应用部分的教学要求是对各种应用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掌握一些常规的概念和一些基本计算方法,为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四、课程内容 (一)绪论 1、电能的利用与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步等的关系。 2、电气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关系及意义。 3、《电工技术》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学习方法及与本专业的关系。 (二)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1、电路与电路模型的概念;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及理想电路元件R、L、C在一般激励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设计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教师:许晓强 电器组 第一节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2.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画图讲解)。 (1) 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蓄电池等。

(2) 用电器:把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常称为电源负载。如电灯等。 (3) 导线:连接电源与用电器的金属线。作用:把电源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用电器。 (4) 开关:起到把用电器与电源接通或断开的作用。 二、电路的状态(画图说明) 1.通路(闭路):电路各部分连接成闭合回路,有电流通过。 2.开路(断路):电路断开,电路中无电流通过。 3.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短路时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和导线,应尽量避免。 三、电路图 1.电路图: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2.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第二节电流 一、电流的形成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提问) 2.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 要有自由电荷。 (2) 必须使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位差)。 二、电流 1.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的比值。 q I= t 2.单位:1A1C/s;1mA103 A;1μA106A 3.电流的方向 实际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提问:金属导体、电解液中的电流方向如何? 参考方向:任意假定。 4.直流电: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画图说明) 第三节电阻 一、电阻 1.导体对电流所呈现出的阻碍作用。不仅金属导体有电阻,其他物体也有电阻。 2.导体电阻是由它本身的物理条件决定的。 例:金属导体,它的电阻由它的长短、粗细、材料的性质和温度决定。 3.电阻定律: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并与导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l Rρ S

(完整版)周绍敏电工基础第二版-全部-教案(最新整理)

课题1-1 电路1-2 电流 教学目标1.路的组成及其作用,电路的三种基本状态。 2.理解电流产生的条件和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1.电路各部分的作用及电路的三种状态。 2.电流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电路的三种状态的理解。 第一节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2.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画图讲解)。 (1)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蓄电池等。 (2)用电器:把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常称为电源负载。如电灯等。 (3)导线:连接电源与用电器的金属线。作用:把电源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用电器。 (4)开关:起到把用电器与电源接通或断开的作用。 二、电路的状态(画图说明) 1.通路(闭路):电路各部分连接成闭合回路,有电流通过。 2.开路(断路):电路断开,电路中无电流通过。 3.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短路时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和导线,应尽量避免。 三、电路图 1.电路图: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2.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第二节电流 一、电流的形成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提问) 2.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要有自由电荷。 (2)必须使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位差)。 二、电流 1.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的比值。 I = q t 2.单位:1A = 1C/s;1mA = 10-3 A;1μA = 10-6A

3.电流的方向 实际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提问:金属导体、电解液中的电流方向如何? 参考方向:任意假定。 4.直流电: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画图说明练习习题(《电工基础》第2 版周绍敏主编) 1.是非题(1) ~ (3) 小结1.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2.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3.形成电流的条件。 4.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5.直流电的概念。 布置作业习题(《电工基础》第2 版周绍敏主编) 1.选择题(1)、(2)。 2.填空题(1) ~ (3)。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周绍敏主编)全套电子教案

7.3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 教学目标: 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各种表示方法(解析式表示法、波形图表法和矢量图表示法)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1.波形图表示法。 2.矢量图表示法。 教学难点: 矢量图表示法 授课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什么是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2.已知U = 220V,f = 50 Hz,?0 = - 90?,试写出该交流电压的解析式。 一、解析式表示法 e = E m sin(ω t + ?e0) I = I m sin(ω t + ?i0) u = U m sin(ω t + ?u0) 上述三式为交流电的解析式。 从上式知:已知交流电的有效值(或最大值)、频率(或周期、角频率)和初相,就可写出它的解析式,从而也可算出交流电任何瞬时的瞬时值。 例1:某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I m = 5 A,频率f = 50 Hz,初相? = 90o,写出它的解析式,并求t = 0时的瞬时值。 二、波形图表示法 1.点描法 2.波形图平移法 ?0 > 0图像左移,?0 < 0波形图右移,结合P109 图7-8讲解。有时为了比较几个正弦量的相位关系,也可把它们的曲线画在同一坐标系内。 例2:已知电压为220 V,f = 50 Hz,? = 90o,画出它的波形图。 例3:已知u = 100 sin ( 100 π t - 90o )V ,求:(1)三要素;(2)画出它的波形图。 三、矢量图表示法 正弦交流电可用旋转矢量来表示: 1.以e = E m sin (ωt + ?0 )为例,加以分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从原点作一矢量E m,使其长度等于正弦交流电动势的最大值E m,矢量与横轴OX的夹角等于正弦交流电动势的初相角 ?0,矢量以角速度ω逆时针方向旋转下去,即可得e的波形图。

电工基础第二版-全部-教案

课题1-1电路1-2电流 教学目标1.路的组成及其作用,电路的三种基本状态。 2.理解电流产生的条件和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1.电路各部分的作用及电路的三种状态。 2.电流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电路的三种状态的理解。 第一节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2.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画图讲解)。 (1) 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蓄电池等。 (2) 用电器:把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常称为电源负载。如电灯等。 (3) 导线:连接电源与用电器的金属线。作用:把电源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用电器。 (4) 开关:起到把用电器与电源接通或断开的作用。 二、电路的状态(画图说明) 1.通路(闭路):电路各部分连接成闭合回路,有电流通过。 2.开路(断路):电路断开,电路中无电流通过。 3.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短路时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和导线,应尽量避免。 三、电路图 1.电路图: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2.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第二节电流 一、电流的形成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提问) 2.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 要有自由电荷。 (2) 必须使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位差)。 二、电流 1.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的比值。 q I = t 2.单位:1A = 1C/s;1mA = 10-3 A;1μA = 10-6A

3.电流的方向 实际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提问:金属导体、电解液中的电流方向如何? 参考方向:任意假定。 4.直流电: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画图说明练习习题(《电工基础》第2版周绍敏主编) 1.是非题(1) ~ (3) 小结1.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2.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3.形成电流的条件。 4.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5.直流电的概念。 布置作业习题(《电工基础》第2版周绍敏主编) 1.选择题(1)、(2)。 2.填空题(1) ~ (3)。

电工技术基础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戴素林发布时间:2009/4/14 阅读:251次 一、概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的技术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相关知识和技术,熟悉安全用电与电气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常识,掌握一般电路图的识读技术,能正确选用电工测量仪器仪表,具备检测、分析常用机床电气电路的初步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地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依据,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结构以相关岗位必备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为主线,删除繁冗的计算和原理推演,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安全用电常识、电路基础知识、常用电工工具与电

工材料、机床电气与拖动技术、电气控制图的识读知识、电工仪表与测量技术基础、电气设备常见电气故障的处理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和一般防护措施,会对触电者进行急救处理,会处理一般的电气火灾事故; 2.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相关知识,能看懂、会分析常用交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 3.了解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材料的相关知识,会正确选用电工工具与电工材料; 4.了解常用电气元件的名称、电路符号与规格特性,能正确选用常用电气元件; 5.掌握电力拖动常识,会识读一般电气控制图,能分析一般电气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 6.初步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技术,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用电工仪表进行常规电工测量; 7.了解设备常见故障的种类,能正确处理和排除一般电气故障。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安全用电常识 1.相关知识 (1)电气危害概述 (2)触电的防护与急救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全套,完整版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第一节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2.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画图讲解)。 (1) 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蓄电池等。 (2) 用电器:把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常称为电源负载。如电灯等。 (3) 导线:连接电源与用电器的金属线。作用:把电源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用电器。 (4) 开关:起到把用电器与电源接通或断开的作用。 二、电路的状态(画图说明) 1.通路(闭路):电路各部分连接成闭合回路,有电流通过。 2.开路(断路):电路断开,电路中无电流通过。 3.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短路时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和导线,应尽量避免。 三、电路图 1.电路图: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2.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第二节电流 一、电流的形成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提问) 2.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 要有自由电荷。 (2) 必须使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位差)。 二、电流 1.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

用时间的比值。 q I = t 2.单位:1A = 1C/s;1mA = 10-3 A;1μA = 10-6A 3.电流的方向 实际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提问:金属导体、电解液中的电流方向如何? 参考方向:任意假定。 4.直流电: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画图说明) 第三节电阻 一、电阻 1.导体对电流所呈现出的阻碍作用。不仅金属导体有电阻,其他物体也有电阻。 2.导体电阻是由它本身的物理条件决定的。 例:金属导体,它的电阻由它的长短、粗细、材料的性质和温度决定。 3.电阻定律: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并与导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l R = ρ S 式中:ρ -导体的电阻率。它与导体的几何形状无关,而与导体材料的性质和导体所处的条件有关(如温度)。 单位:R-欧姆(Ω);l-米(m);S-平方米(m2);ρ-欧?米(Ω?m)。 4.(1)阅读P6表1-1,得出结论。 (2) 结论:电阻率的大小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率愈大,导电性能愈差。 导体:ρ < 10-6 Ω?m 绝缘体:ρ > 107 Ω?m 半导体:10-6 Ω?m < ρ< 107 Ω?m (3) 举例说明不同导电性能的物质用途不同。 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1.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1) 温度升高,自由电子移动受到的阻碍增加; (2) 温度升高,使物质中带电质点数目增多,更易导电。随着温度

周绍敏电工基础第二版-全部-教案教学教材

周绍敏电工基础第二版-全部-教案

课题1-1电路1-2电流 教学目标1.路的组成及其作用,电路的三种基本状态。 2.理解电流产生的条件和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1.电路各部分的作用及电路的三种状态。 2.电流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电路的三种状态的理解。 第一节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2.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画图讲解)。 (1) 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蓄电池等。 (2) 用电器:把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常称为电源负载。如电灯等。 (3) 导线:连接电源与用电器的金属线。作用:把电源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用电器。 (4) 开关:起到把用电器与电源接通或断开的作用。 二、电路的状态(画图说明) 1.通路(闭路):电路各部分连接成闭合回路,有电流通过。 2.开路(断路):电路断开,电路中无电流通过。 3.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短路时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和导线,应尽量避免。 三、电路图 1.电路图: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2.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第二节电流 一、电流的形成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提问) 2.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 要有自由电荷。 (2) 必须使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位差)。 二、电流 1.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的比值。 q I = t

2.单位:1A = 1C/s;1mA = 10-3 A;1μA = 10-6A 3.电流的方向 实际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提问:金属导体、电解液中的电流方向如何? 参考方向:任意假定。 4.直流电: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画图说明练习习题(《电工基础》第2版周绍敏主编) 1.是非题(1) ~ (3) 小结1.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2.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3.形成电流的条件。 4.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5.直流电的概念。 布置作业习题(《电工基础》第2版周绍敏主编) 1.选择题(1)、(2)。 2.填空题(1) ~ (3)。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陈雅萍主编)习题答案教程文件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第2版,陈雅萍主编)习题答案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第二版参考答案 第1章课程导入 1.1 认识电工实验实训室 思考与练习 1.直流交流 2.有电切断 1.2 安全用电常识 思考与练习 1.50mA 36V 2.正确安装用电设备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零 3.用水和泡沫 复习与考工模拟 一、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选择题 1.B 2.A 3.A 4.C 5.C 三、简答题 1.电工实验实训室通常的电源配置有:①两组可调直流稳压电压;②3~24V 多挡低压交流输出;③单相交流电源;④TTL电源;⑤三相交流电压输出。

2.常用电工仪器仪表有: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示波器、毫伏表、频率计、兆欧表、钳形电流表、信号发生器、单相调压器等。常用电工工具有:老虎钳、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螺丝刀、镊子、电工刀、试电笔等。 3.实验实训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1)实验实训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按规定的时间进入实验实训室,到达指定的工位,未经同意,不得私自调换。 (2)不得穿拖鞋进入实验实训室,不得携带食物进入实验实训室,不得让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实训室,不得在室内喧哗、打闹、随意走动,不得乱摸乱动有关电气设备。 (3)任何电气设备内部未经验明无电时,一律视为有电,不准用手触及,任何接、拆线都必须切断电源后方可进行。 (4)实训前必须检查工具、测量仪表和防护用具是否完好,如发现不安全情况,应立即报告老师,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电器设备安装检修后,须经检验后方可使用。 (5)实践操作时,思想要高度集中,操作内容必须符合教学内容,不准做任何与实验实训无关的事, (6)要爱护实验实训工具、仪器仪表、电气设备和公共财物。 (7)凡因违反操作规程或擅自动用其他仪器设备造成损坏者,由事故人作出书面检查,视情节轻重进行赔偿,并给予批评或处分。 (8)保持实验实训室整洁,每次实验实训后要清理工作场所,做好设备清洁和日常维护工作。经老师同意后方可离开。 4.常见的触电类型: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电工技术与技能教案

教学内容 1.1 为什么要学习《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 教学目的 了解:1.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意义。 2.电工的操作规范和职业道德。 技能要求 掌握:安全用电和电器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1.1 为什么要学习《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 1.1.1 本课程是从事各种职业的基础 1.总述 同学们以后要从事各种职业的工作,在各种职业的工作中都会用到电的知识。因为现在已经进入电气化和信息化时代,没有哪个职业和电无关。在制造业,大部份制造设备都已自动化,这些设备都是以计算机为控制核心,由电动设备作为执行机构,完成工作。 2. 分述 在交通运输业,各种运输机械都不同程度的安装有电气控制系统。 在农业的生产和加工中,电气化程度越来越高, 在医学领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已经脱离了靠医生经验诊治的时代,病人到医院就诊,要通过化验、透视、B超、CT扫描成像等一系列电子仪器设备检查,确诊病情。 在建筑领域,建筑物的质量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在石油、化工、冶金、纺织、电子等各行各业,各种电器设备都在普遍使用,作为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无不和各种电器打交道,掌握一定的电工知识,是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

教学内容1.1.2 电工是很多人向往的职业 在企业和事业单位,有一个基础职业,就是“电工”。电工职业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如在电力部门负责高低压线路的施工、供配电设备的调试、维修和管理;另一类工作是在企业从事机床电器的维护维修、自动化流水线的安装与调试、电气自动化设备及装置的故障诊断与调试,建筑物中电气设备的安装等。 “电工”是一个很多人向往的职业,个人的能力和技术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电工的劳动受到人们的尊重,同时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在整个电工领域中,电工工作与电工技能及电工理论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只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从事这一职业。并且,电工知识已逐步渗透到电子领域,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子技术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有关的电工技能,了解有关的电工理论,才能更好地从事电子设备的安装、维护及使用。 因为电工职业的从业人员担负着建设和维护复杂电气系统的重要职责,所以要求电工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因为细小的差错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一个优秀的电工应该始终诚实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任务。为自己高质量的工作而骄傲。 电工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极富魅力的职业,电工的各种岗位为青年提供了极大的施展个人才华的空间。 1.3 安全用电 1.3.1电力内线的施工规程 1.室内外配线施工一般要求 ①室内、室外配线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 V的绝缘导线。 ②重要场所、有易燃易爆危险场所应采用金属管配线。 ③腐蚀性场所应采用硬塑料管配线,且管接头处应密封。 ④重要控制回路、移动用的导线、特别潮湿的场所和严重腐蚀性场所、有剧烈振动用电设备的线路及有特殊规定的场所应采用铜线。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试题

VV电工基础与技能>> 试题 使用教材:电类专业通用试题范围:全册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次:第二版 学校名称:白河农中 一、填空题 1、在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电阻的 _______ 之和;各电阻的电流与其阻值成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与其阻值成 ;而各电阻的电压 _________ 。 2、电容器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逐渐 __________ ,而两端电压逐渐________ ,在放电过程中,放电电流逐渐___________ ,两端电压逐渐__________ 。 3、一平行板电容器的带电量Q=3< 10-8C,两极板间的电压U=2V则 它的电容为________ F;如果将两板的带电量各减少一半,则两板电 势差为______ V,电容器电容为___________ F;若将两板的带电量减为零,则它的电容将为 _________ F。 4、在两根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A、B,其中A有稳恒电流,B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当它们互相靠近时,B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与 A中电流的方向__________ ,互相远离时,B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与A中的电流方向______________ 。 5、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要使感应电流的磁场 ___________ 弓I起感 应电流的__________ ■勺变化,叫做楞次定律。即若线圈中磁通增加

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 _____________ ;若线圈中的磁通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 ___________ 。

6、三相四线制的线电压是相电压的 ____ 倍,线电压的相位超前相 应的相电压_____ 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串联谐振正弦交流电路中,阻抗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流 ______ ,总阻 抗Z = ____ 。 8电荷的_________ 叫电流,电流是表示带电粒子___________ 的物理量。 9、________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____________功率的单位是乏尔,功率的单位是伏安。 10、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叫做_____ 。若线圈的电感为0.6H, 把线圈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路中,X L= _________ Q。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将12V、6W的灯泡接入6V的电路中,通过灯丝的实际电流是( ) A 2A B 0.5A C、0.25A D 1A 2、额定功率为10W的三个电阻,Ri=10Q, F2=40Q , Rs=250Q,串 联接于电路中,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A、200mA B、0.5A C、33mA D 40mA 3、运动导体切割磁力线而产生最大电动势时,导体与磁力线间的 夹角应为() A 0°B、45°C、90° D 180° 4、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

【高教版-周绍敏】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第 1 章认识电路 考纲要求 掌握电路组成的基本要素;理解电路模型,能识读简单电路图。 理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动势、电流、电位、电压)的概念及其单位。 熟练掌握电动势、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正方向)和数值正负的意义及在电路计算时的应用。 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焦耳定律和电功、电功率的计算。 了解电阻器及其参数,会计算导体电阻;理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熟练掌握电阻定律。了解超导现象。

第 3 节 电阻 一、 电阻 1. 导体对电流所呈现出的阻碍作用。不仅金属导体有电阻,其他物体也有电阻。 2. 导体电阻是由它本身的物理条件决定的。 例:金属导体,它的电阻由它的长短、粗细、材料的性质和温度决定。 3. 电阻定律: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并与导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R = ρ S l 式中: ρ: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几何形状无关,与导体材料的性质和导体所处的条件有关(如温度)。 4. 电阻单位:R -欧姆(Ω);l -米(m );S -平方米(m2);ρ-欧?米(Ω?m )。 换算关系:103。 常见单位:μΩ、m Ω、Ω、k Ω、m Ω、 5. 阅读P6表1-1,得出结论:电阻率的大小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率愈大,导电性能愈差。 导 体:ρ<10-6 Ω?m 绝缘体:ρ>107Ω?m 半导体:10-6Ω?m <ρ <107Ω?m 举例说明不同导电性能的物质用途不同。 二、 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1. 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① 温度升高,自由电子移动受到的阻碍增加; ② 温度升高,使物质中带电质点数目增多,更易导电。随着温度的升高,导体的电阻是增大还是减小,看哪一种因素的作用占主要地位。 2. 一般金属导体,温度升高,其电阻增大。少数合金电阻,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用于制造标准电阻器。 超导现象:在极低温(接近于热力学零度)状态下,有些金属(一些合金和金属的化合物)电阻突然变为零, 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3. 电阻的温度系数:温度每升高1οC 时,电阻所变动的数值与原来电阻值的比。 若温度为t 1时,导体电阻为R 1,温度为t 2时,导体电阻为R 2,则 α = ) (12112t t R R R --即R 2 = R 1 [ 1 + α ( t 2 - t 1 ) ] 例1:一漆包线(铜线)绕成的线圈,15οC 时阻值为20 Ω,问30οC 时此线圈的阻值R 为多少? 例2:习题(《电工基础》第2版周绍敏主编) 4.计算题(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