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的数学基石——信息论

通信的数学基石——信息论

通信的数学基石——信息论

引言

1948年,美国科学家香农(C. E. Shannon)发表了题为“通信的数学理论”论文,这篇划时代学术论文的问世,宣告了信息论的诞生。文中,香农创造性地采用概率论的方法研究通信的基本问题,把通信的基本问题归结为“一方精确或近似地重现出另一方所选择的消息”,并针对这一基本问题给予了“信息”科学定量的描述,第一次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进而给出由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等组建的通信系统数学模型。如今,信息的概念和范畴正不断地被扩大和深化,并迅速地渗透到其他相关学科领域,信息论也从狭义信息论发展到如今的广义信息论,成为涉及面极广的信息科学。

信息论将信息的传递看作一种统计现象,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给出信息压缩和信息传输两大问题的解决方法。针对信息压缩的数学极限问题,给出了信息源编理论;针对信息传输的极限问题,则给出了信道编码理论。

《信息论基础与应用》在力求降低信息论学习对数学理论要求下,加强了信息论中基础概念的物理模型和物理意义的阐述;除此这外,该书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增加了在基础概念的理解基础上信息论对实际通信的应用指导,并给出了相关应用的MATLAB程序实现,以最大可能消除学生对信息论学习的疑惑。

全书共分7章,第1章是绪论,第2章介绍信源与信息熵,第3章介绍信道与信道容量,第4章给出信源编码理论,第5章给出信道编码理论,在此基础上,第6章、第7章分别介绍了网络信息理论和量子信息理论。

什么是信息论

什么是信息论?信息论就是回答:

1)信息是如何被度量?

2)如何有效地被传输?

3)如果接收到的信息不正确,如何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4)需要多少内存,可实现信息的存储。

所有问题的回答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理论,称为信息论。总之,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度量问题,以及信息是如何有效地、可靠地、安全地从信源传输到信宿,其中信息的度量是最重要的问题,香农首次将事件的不确定性作为信息的度量从而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

香农熵是香农信息论中信息度量的基础,它与事件发生的概率相联系,以“不确定性”作为它度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可引进联合熵、条件熵、互信息、信道容量、率失真函数等概念,它们可看作是信息度量的其它形式。值得注意的是:香农熵虽然是以概率分布构成的不确定性为度量基础,但是随着信息科学的不断发展,香农熵的理解也被日益加深和扩大,新的信息度量与新的学科分支不断出现,出现了如量子信息论中的冯诺依曼熵等新型熵概念的延伸。

信息论的产生和发展与通信、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信息论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早期酝酿、理论建立与发展、理论应用与近代发展等几个阶段。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就已经知道可利用信息或信息传递等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例如,古代的烽火台就是用烽、火来传递外敌入侵的信息。但是,大量信息的运用还是在有线、无线电通信产生以后。20世纪初,信息论进入了早期酝酿阶段。为了提高通信的质量与效率,人们开始从物理和数学两个方面考虑。在物理上,主要研究和改进了通信的物理手段和条件,如不同通信方式(有线、无线)的采用、发射与接收设备的改造、波段的选择与信噪比的提高等。在物理技术改进的同时,人们也发现数学理论与工具的使用也变得十分重要,因为通信中的许多问题如果没有数学的描述就无法精准说明。期间信息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开始形成。如早期编码问题:莫尔斯(Morse)码和波多(Bodo)码把文字通过点、划、空等信号表示,这些码虽然原始,但他们实现了从文字到通信信号的重大转变;再如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问题:随着通信距离的加大,如何克服噪声干扰就成为通信技术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N.Wiener)和美国统计学家费希尔(E.Fisher)与香农同时提出信息度量的一种方式,即信息熵的定义;再如纠错与检测码的产生问题:人们

发现由点、划、空等组合成的一定结构的信号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自1948年香农理论产生以后,信息论得到迅速发展,通常把1948年到20世纪60年代称为信息论的确立期,其主要特点是对香农理论的研究和说明,包括对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与基本问题的说明和对信息量、香农熵的来源、意义与作用的讨论,对通信基本问题的讨论,对信源、信道编码问题的模型、本质问题与意义的讨论,以及信源、信道编码的编码实现与应用问题等。这一阶段完成的主要标志是对以上问题实现了严格的数学描述与论证。同时,一系列专著的完成也标志着香农信息论的确立,如B.McMillan、A.Feinstein(1954)、Robert G.Gallager(1968)和J.Wolfowitz(1978)等人的重要论著,这些著作基本上完成了对香农理论的阐释,在理论上解答了通信中所提出的问题。随后是香农信息论的发展期。由于香农理论的阐明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论的研究范围日益扩大。1959年,香农发表了《保真度准则下的离散信源编码定理》,首次提出了率失真函数及率失真信源编码定理。另一方面,多用户信息论的最早思路也是由香农于1961年在《双路通信信道》中提出,由此开拓了多用户信息论的研究。在此基础上,Cover提出了广播信道,P.Bergmans,R.G.Gallager等人分别研究了广播信道的容量区域问题,指出只有降价广播信道的容量区域可以求解;同时Gamal于1979年找到了降价中继信道的容量区域。各种不同类型的多用户信源、多用户信道模型被提出,许多相关的编码定理也得到证明。最后,信息论近期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向多学科结合方向发展,其重要的发展方向有:信息论与密码学、算法信息论与分形数学、信息论在统计与智能计算中的应用等等。

信息论的产生是以1948年香农奠基性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为起点,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在这70多年中,电子、通信与计算机技术、产业与市场经历了空前的、大规模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产品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工作、学习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息论在这场空前的技术革命的许多问题中起到了理论基础、思想先导与技术关键性的作用。现代的快速通信、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大数据处理无不受益于信息论与编码理论,以及它们的相

关学科的发展,这些发展又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革命,也丰富了信息论的内容。

通信系统模型

香农信息论研究的问题主要来自于通信系统。图1是目前较常见、较完整的(不含加密)的通信系统模型。

图1-1 通信系统模型

由图1可知,通信过程可归结为:首先将信源发出的消息(又称为原始信息)由编码变换为信号,并进入信道成为信道的输入信号(简称输入信号或入口信号)。输入信号经信道的传输,到达通信的另一端,形成输出信号(或出口信号)。输出信号经译码处理把输出信号变为消息,这种消息是原始消息的还原,所以又称为还原消息。还原消息最终由接受者接受,实现通信过程。

那么信息是如何有效地被传输的?信息论认为是通过信源编码方法。下面我们以一无失真信源编码为例说明信息是如何有效地被传输的?即信息压缩过程。假设信源有4个符号A,B,C和D,它们的分布概率分别是1/2,1/4,1/8和1/8。对于这样的信源,若要进行信息传输,最简单的方法是将每个信源符号用两个'0’、'1’信道符号表示,即A用00,B用01,C用10,D用11,那么,每个信源符号在传输时用了2比特信息表示;由于信源分布不均匀,可以实施信息的压缩,即信源编码,如哈夫曼编码。通过编码,可将A编码为0,将B编码为 10,将C编码为110,且将D编码为111。计算平均每个信源符号用的信道符号数可表示为

由此可见,通过信源编码,每个信源符号现仅需要7/4比特的信息表示,而不是原来2个比特,所以信息被压缩了。

更为重要的是,信息论通过信源编码理论,如无失真信源编码理论和限失真编码理论,给出了信息能被压缩的最大极限。

我们再看一下信道编码,它的目的是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我们知道,由于信道中存在着噪声,当信息传输时会产生差错。例如对于二进制对称信道(交叉概率为e),由于噪声的干扰,当发送'0’时接收的符号可能是'0’(概率为1-e),也可能是'1’(概率为e);同

样,当发送'1’时,接收到的符号可能是'0’(概率为e),也可能是'1’(概率为1-e)。由此可见,信息在有噪声的信道中传输时会产生差错,即正解接收概率只有1-e,错误概率为e。那么,通信系统如何保证信息的可靠呢?信息论告诉我们可以通过信道编码。现我们通过最简单的重复编码方法来说明如何通过信道编码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针对重复编码,可将'0’编码成'000’,将'1’编码成'111’。这样,在接收端,根据概率译码准则,人们获得正确的恢复消息的概率将被提高。例如,当发送信息为'0’,通过信道编码,被编码成'000’,且'000’将在信道中传输。当'000’在信道中传输时,接收端可能接收到'000’(没有差错),可能接收到'100’,'010’和'001’(出现一个差错),也可能接收到'110’,'011’和'101’(出现两个差错)和'111’(出现三个差错)。对于'100’,'010’和'001’,由于出现一个差错的概率大于出现两个差错、出现三个差错的概率,我们认为它从000差错过来的可能性要大于从111差错过来的可能性。因此若我们接收到的是'000’,'100’,'010’,'001’,我们将它们译码为000,于是,我们恢复出发送的信息为'0’。这样,正解译码的概率为1-3e2-e3。由于e远小于1,如e=0.01,则经过信道编码后的正确概率将为0.999699,而没有信道编码的正确传输率为0.99,由此可见通过信道编码,获得正确信息的概率被提高,信道编码成为在有噪声干扰的信道中信息传输可靠性的保证。

信息论是研究在含噪信道中,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表现为三大编码定理,即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又称为第一极限定理;信道编码定理,又称为第二极限定理;限失真信源编定理,又称为第三极限定理。因此,香农信息论又常称为狭义信息论。

信息论的应用及成果

自从香农信息论和相关编码理论产生以来,随着电子、通信与计算机的发展,信息论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最后我们看看经过70多年的发展,信息论获得到哪些应用和成果。

1编码技术在快速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20世纪70、80年代的编码理论在快速通信技术中得到大量的应用。当时的通信技术正在从低速向高速发展,通信手段正向微波、卫星等方向发展。因此误差干扰问题就突现出来。利用纠错码可大大降低通信中的差错率。当时的代数码如BCH码、R-S码等,为克服误差干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通信工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另外,卷积码理论当时也有重要发展,如卷积码的维特比(Viterbi)译码算法产生了新一代卫星的通信技术,如“先驱者”号太空探测器、木星和土星探测器都采用了卷积码技术,成为当时信息与编码理论在工程技术应用的一个光辉典范。

2调制解调码技术

20世纪80、90年代的信息编码理论应用的两项重要成果是调制解调码理论及数据压缩理论在多媒体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由G.Ungerbock等人在1982年利用网格码与软判决理论,对高斯信道给出了调制解调码的结构与编、译码算法。该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数据通信的状况,使调制解调码通信速度从原来的1200比特/秒逐步增加到30000比特/秒,数据传输速度提高了25倍。

3数据压缩理论与技术

数据压缩理论分无失真压缩与限失真压缩两大部分,它们有各自的理论基础与应用范围。无失真压缩理论适用于离散信源,且与数据存储密切相关。目前在计算机数据与文件的存储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计算机软件技术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限失真压缩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提出,T.Berger的专著标志着该理论的成熟。但数据压缩技术的大量应用是在90年代。由于多媒体技术的需要,在综合无失真数据压缩技术、限失真压缩理论与信号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形成实用化的限失真压缩技术。该技术在不影响人的视觉、听觉效果的条件下大大压缩了通信与存储中的信息数据量,如动态、彩色图像的数据压缩率达到50:1至60:1。有了这样的压缩多媒体技术才真正具有实用意义,出现了多媒体技术压缩标准,如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等静态或动态图像数据压缩技术标准。1989年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提出的H.261视频压缩标准其压缩比可达到25:1至48:1。2013年2月,ITU-T VCEG(Video Coding Experts Group)正式推出视频压缩最新标准H.265,为音视频服务提供了更优的编码方法。

4新型领域信息理论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出现了网络信息论、量子信息论和生物信息论。这些新型领域信息理论既与基本信息论相关,又具有自已的特点,其中有的信息理论刚刚被提出,有的信息理论已基本完成,这也正是信息论今后发展的新起点。例如,量子信息论自从BB84协议提出以来已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类似信息与编码理论的一整套体系结构,定义了量子信源、量子熵,对量子信息进行数据压缩的量子信源编码,量子率失真理论等,也定义了量子信道、传输经典信息的信道容量、传输量子信息的信道容量、在纠缠辅佐下的信道容量,以及量子信道编码等,本书在第7章着重介绍了量子信息论的基本理论。

5模拟话路中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

最初,调制解调器(Modem)调制解调的速率为300比特/秒,而信息论指出标准带宽为4KHz,信噪比为25dB的话路信道的极限速率应在25千比特/秒。在信息理论指导下,1967年调制解调器传输速率提高到4800比特/秒,之后在1971年达到9600比特/秒,1980年能够达到14.4千比特/秒,1985年提高到19.2千比特/秒。

6降低信息传输所需的功率

信息理论已证明可采用低码率的信道编码降低传送单位比特所需的能量E b与噪声功率谱密度N0之比。利用不太复杂的信道编码可以使同样误码率下所需的E b/N0比不采用信道编码时低6dB左右。好的信道编码方案,(如RS码做外码,卷积码为内码)可以使误码率在10-5

的情况下使E b/N0降到0.2dB。

7计算机中的容错问题

计算机的存储器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外存存取速度不断提高,如何保证存取的正确性已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现在广泛采用的解决办法是增加适当的检错纠错装置。例如,IBM4300、Cray-1等大型机的内存都有较简单的检错纠错措施,会根据不同的要求,可采用最简单的Fire码、BCH码甚至RS码。

8数据存储

文本数据的存储和读取以及音视频数据的存储与播放(如计算机硬盘、CD、VCD、DVD等)所经过的通道也如同通信信道一样存在噪声,也有带宽限制,因此也要求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按照香农信息论的理论,可以采用相应的编码技术来实现。当前,数据存储中使用了各种压缩技术来提高有效性,并采用信道编码来提高可靠性,最典型的纠错编码是RS码(Reed-Solomon code)。

相关图书

通信的数学基石——信息论

通信的数学基石——信息论 引言 1948年,美国科学家香农(C. E. Shannon)发表了题为“通信的数学理论”论文,这篇划时代学术论文的问世,宣告了信息论的诞生。文中,香农创造性地采用概率论的方法研究通信的基本问题,把通信的基本问题归结为“一方精确或近似地重现出另一方所选择的消息”,并针对这一基本问题给予了“信息”科学定量的描述,第一次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进而给出由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等组建的通信系统数学模型。如今,信息的概念和范畴正不断地被扩大和深化,并迅速地渗透到其他相关学科领域,信息论也从狭义信息论发展到如今的广义信息论,成为涉及面极广的信息科学。 信息论将信息的传递看作一种统计现象,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给出信息压缩和信息传输两大问题的解决方法。针对信息压缩的数学极限问题,给出了信息源编理论;针对信息传输的极限问题,则给出了信道编码理论。 《信息论基础与应用》在力求降低信息论学习对数学理论要求下,加强了信息论中基础概念的物理模型和物理意义的阐述;除此这外,该书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增加了在基础概念的理解基础上信息论对实际通信的应用指导,并给出了相关应用的MATLAB程序实现,以最大可能消除学生对信息论学习的疑惑。 全书共分7章,第1章是绪论,第2章介绍信源与信息熵,第3章介绍信道与信道容量,第4章给出信源编码理论,第5章给出信道编码理论,在此基础上,第6章、第7章分别介绍了网络信息理论和量子信息理论。 什么是信息论 什么是信息论?信息论就是回答: 1)信息是如何被度量? 2)如何有效地被传输? 3)如果接收到的信息不正确,如何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信息论

信息论 信息论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信息论将信息的传递作为一种统计现象来考虑,给出了估算通信信道容量的方法。信息传输和信息压缩是信息论研究中的两大领域。这两个方面又由信息传输定理、信源-信道隔离定理相互联系。它主要是研究通讯和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研究最佳解决信息的获限、度量、变换、储存和传递等问题的基础理论。 信息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8年贝尔研究所的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系统地提出了关于信息的论述,创立了信息论。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信息论向各门学科发起冲击;60年代信息论进入一个消化、理解的时期,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重大建设的时期。研究重点是信息和信源编码问题。 第三阶段:到70年代,由于数字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通讯系统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和处理信息,成为日益迫切的问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可以作为与材料和能源一样的资源而加以充分利用和共享。信息的概念和方法已广泛渗透到各个科学领域,它迫切要求突破申农信息论的狭隘范围,以便使它能成为人类各种活动中所碰到的信息问题的基础理论,从而推动其他许多新兴学科进一步发展。 信息科学和技术在当代迅猛兴起有其逻辑必然和历史必然。信息是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信息的概念可以在两个层次上定义: 本体论意义的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即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认识论意义的信息是认识主体所感知、表达的相应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 这里所说的“事物”泛指一切可能的研究对象,包括外部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包括主观世界的精神现象;“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思维运动和社会运动;“运动状态”指事物运动在空间所展示的性状和态势;“运动方式”是事物运动在时间上表现的过程和规律性。显然,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具备客观性。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与认识主体有关,并要求从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语法信息)、内在含义(语义信息)和效用价值(语用信息)三方面(全信息)来理解所感知到的东西、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具有主观性。 信息的主要特征和性质表现: 1、信息来源于物质世界,也来源于精神世界。但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2、信息是普遍存在的,它可以借助于不同的载体和方法在时空中转移、 3、信息具有知识的属性。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观察者所获得的信息量可能不同。 4、在封闭系统中,语法信息的最大可能值不变。语法信息在传递和处理过程中永不增值。 5、信息可消除系统的不确定性,增加其有序性。 信息科学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这套方法体系包括三个方法和两个准则,信息方法是它的核心。 三个方法:

《信息论》课程介绍

《信息论》课程介绍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信息论的定义与重要性 2.信息论的发展历程 3.信息论的应用领域 4.《信息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5.学习信息论的意义与价值 正文 1.信息论的定义与重要性 信息论是一门研究信息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的学科,它涉及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在信息时代,信息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以实现信息的高效、安全、可靠传输和处理。信息论在现代通信、计算机科学、数据挖掘、密码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2.信息论的发展历程 信息论的发展始于 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数学家香农(Claude Shannon)发表了著名的《通信的数学理论》,奠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此后,信息论在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如今,信息论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吸引了众多学者和研究者。 3.信息论的应用领域 信息论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数据挖掘、密码学、机器学习等。在通信技术方面,信息论为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提供了理论支持;在计算机科学方面,信息论为数据压缩、数据加密等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数据挖掘方面,信息论为数据分析、知识发现等提供了有效方法。

4.《信息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信息论》课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包括信息的定义、熵的定义、信息传输速率等; (2)信息论的基本理论,包括香农定理、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等; (3)信息论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压缩、数据加密、信道编码等; (4)信息论的应用领域,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数据挖掘、密码学等。 5.学习信息论的意义与价值 学习信息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的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我们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此外,信息论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以实现信息的高效、安全、可靠传输和处理。

信息论

1948年香农发表通信的数学理论标志着信息论学科的诞生 信息论:在信息可以量度的基础上,对如何有效,可靠的传递信息进行研究的科学,又称为狭义信息论,香农信息论。 信息,消息,信号三者定义以及三者关系:信息是指各个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消息是指包含信息的语言,文字和图像等(消息是具体的,它载荷信息,但它不是物理性的)。信号是指消息的物理体现,为了在信道上传输消息,就必须把消息加载到具有某种物理特征的信号上去,信号是信息的载荷子或载体。 三者关系:通信系统中传送的本质内容是信息,发送端需要将信息表示成具体的消息,再将消息载至信号上,才能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传输。 信息的特征:1 接受者在收到信息之前,对其内容是未知的,所以信息是新知识,新内容。2信息是能使认识主体对某一事物的未执行或不确定性减少的有用知识3 信息可以产生,也可以消失,同时信息可以被携带,存储及处理4 信息是可以量度的,信息量有多少的差别通信系统的物理模型:信源-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信道(干扰源)-信道解码-信源解码-信宿信源编码的作用:提高有效性具体如下(1):完成数模,模数转换。(2):进行压缩降低冗余度 信道编码的作用:提高可靠性,在信源编码器输出的代码组上有目的的增加一些监督码元,使之具有检错或纠错的能力。信道译码器具有检错或纠错的功能。 什么是有记忆信源,无记忆信源,举例: 按照发出各信号有无相互关系可分为:有记忆信源,无记忆信源 平均互信息量的物理意义:I(X;Y)=H(X)-H(X/Y),I(Y;X)=H(Y)-H(Y/X) 数据处理定理的基本内容:随着处理器数目的增多,输入消息与输出消息之间的平均互信息量趋于变小,数据处理过程中只会失掉一些信息,绝不会创造出新信息一旦失掉了信息,用任何处理手段,也不可能再恢复丢失的信息。 冗余度:多余度,剩余度,它表示给定信源在实际发出消息时所包含的多余信息。如果一个消息包含的符号比表达这个消息所需要的符号多,那么这样的消息就存在多余度。 冗余度2个方面:1 信源符号间的相关性(相关程度越大,则信源的实际熵越小,反之相关程度减小,信源实际熵就增大) 2 信源符号分布的不均匀性(当等概率分布时信源熵最大)无记忆信道:当前输出信号只与当前时刻输入信号有关,这时这种信道叫做无记忆信道 信道容量与输入分布的关系:对于固定信道参数的信道,信道容量是个定值,但在传输信息时信道能否提供其最大传输能力,则取决于输入端的概率分布。 无干扰离散信道:1 X,Y一一对应,若N=M,即为无噪无损信道2 多个输入变成一个输出无噪有损信道C=maxI(X;Y)=maxH(Y)=logm 3 一个输入对应多个输出有噪无损信道C=maxI(X;Y)=maxH(X)=logn 对称DMC信道:如果转移概率矩阵P的每一行都是第一行的置换,称该矩阵式输入对称的;如果转移概率矩阵P的每一列的置换,则称该矩阵式输出对称的;如果输入输出都对称,则称该DMC为对称的DMC信道。输入等概时达到最佳分布,即信道达到信道容量。 准对称DMC信道:转移概率矩阵P是输出对称而输出不对称,即转移概率矩阵P的每一行都包含同样的元素,而各列的元素可以不同,则称该信道是准对称DMC信道。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物理意义:对于给定信源,在平均失真不超过失真限度D的条件下,信息率容许压缩的最小值为R(D)。 失真度零值:当失真矩阵中每行至少有一个零元素时,信源的平均失真才能达到零值。 R(D): 1 是非负的实数,定义域为0-Dmax,值为0-H(x)当D>Dmax时,R(D)=0 2 是关于D的下凸函数,因而也是关于D的连续函数。3 是关于D的严格递减函数。 R(D)与C具有对偶关系

香农信息论及数字通信之父

香农信息论及数字通信之父 数字通信和信息论的发展是当代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而这两项领域的基石可以追溯到同一个人——克劳德·香农博士。作为“信息论之父”,香农博士的理论和发现为现代数字通信技术铺平了道路。 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和工程师之一。他在1948年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通信的数学理论),标志着信息论的诞生。在这篇论文中,他首次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信息量、熵、数据压缩和错误纠正的基本概念,为后续的数字通信奠定了基础。香农博士的信息论主要围绕三个核心概念:信息量、熵和数据压缩。信息量是用来衡量信息的不确定性的量度,熵则是信息量的期望值。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信息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之间的。而数据压缩则是利用这种不确定性进行的,通过更有效的编码方式,可以在不失真的情况下压缩数据的大小。 香农博士的工作不仅对通信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对实际应用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理论为现代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包括数字、数字电视、数字音频、网络通信和数据存储等。同时,他的理论还为密码学和信息安全提供了基础,促进了现代加密技术的发展。

香农的信息论是现代通信和信息科技的基础,他的理论已经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手中使用的手机到云计算技术,再到物联网设备,都离不开香农的信息论。他被公认为数字通信和信息论的奠基人,对于当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 香农博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还是一位极富创新精神的工程师。他的工作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去探索、去创新,为人类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克劳德·香农博士的信息论是现代数字通信技术的基石,他的理论和工作对当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信息论及数字通信之父”,对于人类科技进步的贡献无法估量。我们应当铭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继续他的事业,推动科技进步,造福全人类。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个背景下,香农信息论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处理理论,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香农信息论是数字通信的基础,它由美国数学家克劳德·香农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该理论主要研究信息的度量、传递和噪声下的可靠性等问题。在数字时代,这一理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许多领域。

数学中的信息论

数学中的信息论 信息论是一门研究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学科,它涉及信息的量化、编 码和解码、传输的可靠性等问题。在数学中,信息论是一个重要的研 究领域,它为我们理解和应用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提供了基础和工具。 本文将介绍数学中的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一、信息的定义与量化 信息的定义和量化是信息论中的基础概念。在信息论中,信息量的 大小可以用信息熵来衡量。信息熵是对信息内容不确定度的度量,表 示信息的平均不确定度。当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已知时,其信息量可 以通过求其概率的负对数得到。 二、信息编码与解码 信息编码与解码是信息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编码是将信 息转化为可传输或可存储的形式,而解码则是将编码后的信息恢复为 原始信息的过程。常用的编码方法包括香农编码、哈夫曼编码等,它 们能够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三、信道容量与信道编码 信道容量是一个信道传输信息的上限,表示在给定的信噪比条件下,信道能够传输的最大信息率。信道编码是利用编码技术提高信道传输 的可靠性和效率。通过在发送端添加冗余信息,接收端可以利用冗余 信息进行信息的检测和纠错,从而减小传输错误率。

四、信息论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信息论在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无线通信中,利用信道编码可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的可靠性。在数据压缩领域,通过对数据进行编码和压缩,可以减小存储和传输的开销。在密码学中,信息论为加密算法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五、信息论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信息论在统计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在统计推断中,通过信息熵可以度量样本观测值对于总体参数的信息量,进而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在聚类分析中,信息论可以度量不同样本之间或不同聚类之间的差异,从而找出最优的聚类结果。 六、信息论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 信息论在机器学习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在特征选择中,通过度量特征与目标变量之间的互信息,可以选择对目标变量具有最大相关性的特征。在决策树算法中,信息熵可以作为划分样本的准则,选择能够将样本类别最好区分开的特征进行划分。 七、总结 信息论作为一门重要的数学学科,为我们理解和应用信息传输和处理提供了基础和方法。它不仅在通信、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而且在信息安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可以为我们在信息处理和决策过程中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信息论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

信息论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 信息论是研究信息流传输过程中如何减少传输成本,提高通信 效率的学科。其核心思想是在通信过程中,将信息转化为一系列 可被传输的信号,然后对这些信号进行编解码,以减小数据传输 时的错误率和数据冗余,从而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 在通信中的应用方面,信息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信源编码 信源编码是指将需要传输的信息经过编码处理,以减少其信息 冗余度,从而在传输过程中降低数据传输的成本。信源编码包括 两个方面,一是无损编码,可以完整地还原信息;二是有损编码,可以牺牲一定信息的精度以换取更高的传输效率。 对于无损编码来说,最经典的算法是霍夫曼编码,它可以将信 源的出现概率作为编码的依据,通过长编码替代频繁出现的信息,从而实现压缩。对于有损编码来说,最常见的算法是离散余弦变 换(DCT)和小波变换(WDT),这两种算法可以用于对音频和 图像进行有损压缩。

2.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是指通过将传输数据加入一定的冗余信息,来使得接收端可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信道编码可以通过重复码、汉明码、卷积码、BCH码等一系列编码方式实现。 对于重复码来说,其原理是将传输数据重复多次,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而汉明码可以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来实现数据纠错,但其纠错能力与码字长度、编码字长度和纠错码的数量均有关联。卷积码则可以通过在数据的各个阶段中添加一定的冗余信息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3.调制技术 调制技术是指通过在信号上加入载波信号,使得传输信号可以在不同的传输媒介和传输距离中传播。常见的调制技术包括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等。

在调幅技术中,信号的幅度被调制到高频载波上,从而实现传输。在调频技术中,信号的频率被调制到高频载波上。在调相技术中,信号的相位被调制到高频载波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高级的调制技术,比如OFDM技术等。 4.系统设计 在进行通信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通信系统的整体架构、电路设计、算法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在通信系统中,需要考虑到数模转换、模模转换、功率功率放大器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需要解决信道估计、通道编码优化、信号处理等问题。 总的来说,信息论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研究领域。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论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也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通信服务。

信息论概述及其应用

信息论概述及其应用 信息论是由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在1948年提出的一种研究信息传输和存储的数学理论。它研究了如何在不可靠的通信信道上传输信息时减小误差和噪音的影响,以及信息的压缩和解压缩方法。信息论的核心思想是用信息量来度量信息的重要程度,并提供了衡量信息传输效率的方法。 信息量是信息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当我们接收到一个概率为p的事件发生时,可以用一个概率为p的事件来携带这个信息,所需要的平均信息量为−log2p。例如,如果一个事件以50%的概率发生,那么传达这个事件的信息所需要的平均量是−log250%=1 bit。 信息熵是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用来度量一个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的,其定义是随机变量所有可能取值的信息量的期望值。熵越高,则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就越大。通过最小化信息熵,我们可以实现对信息的高效压缩和传输。 信息论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应用领域: 1.通信系统:信息论的首要应用领域是通信系统。通过研究信道容量和编码理论,我们可以设计出高效的通信系统,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减小传输过程中的失真和噪音。 2.数据压缩:信息论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来研究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方法。通过理解数据的统计特性和冗余信息,我们可以将数据压缩到更小的空间,并在需要时恢复原始数据。

3.加密和安全通信:信息论中的密码学研究了如何通过加密算法来保护通信数据的安全性。基于信息论的安全通信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信息被窃听或篡改。 4.数据库和信息检索:信息论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来理解和分析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中的数据存储和检索过程。通过优化数据存储和查询方法,可以提高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 5.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信息论在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中也有重要的应用。通过研究模型的信息熵和条件熵,可以度量模型的复杂性和预测能力,并通过优化模型来提高算法的性能。 6.生物信息学:信息论在生物信息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DNA和蛋白质序列的信息熵和相关性,可以揭示基因的功能和演化过程。 总的来说,信息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数学理论。它不仅提供了定量化信息的方法,还可以优化和改进各种信息相关的系统和算法。信息论的发展为现代通信和计算领域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工具,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与创新。

香农定理公式中,与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

香农定理公式中,与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 引言 信息论是研究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数学理论,而香农定理则是信息论的 基石。在信息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噪声干扰的信道中最大化信 息的传输速率。香农在1948年提出了香农定理,给出了在满足一定条件时,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 1.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 在开始探讨香农定理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些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信 息的传输是通过信道来完成的,信道可以是有线或无线的。而在信息传输 过程中,是采用数字信号还是模拟信号,也会对传输效率有所影响。 2.香农定理的概述 香农定理给出了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的理论上限。它是基于信道容量 的计算得出的,信道容量是指在信噪比无穷大的理想情况下,信道的最大 传输速率。香农定理在信息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我们提供了关 于信息传输极限的理论依据。 3.香农定理的数学表达 香农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C=Bl og₂(1+S/N),其中C表示信道容量, B为信道带宽,S为信号功率,N为噪声功率。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当信 噪比趋近于无穷大时,信道的传输速率将无限接近信道容量。 4.信道容量与传输速率的关系 信道容量可以被看作是信道的传输速率的上限。当传输速率小于信道 容量时,我们可以通过编码和调制等技术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而当传输 速率接近信道容量时,信息的传输会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噪声的影响会变 得更加明显。 5.信道编码与误码率 为了提高信道的传输速率,我们可以利用信道编码技术来减小误码率。信道编码通过在发送端添加冗余信息,使得接收端能够检测和纠正部分错误。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海明码、卷积码等。

6.实际应用中的限制因素 虽然香农定理给出了最大传输速率的理论上限,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限制因素。例如,信道的带宽、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等。 7.奈奎斯特定理与理想信号传输 奈奎斯特定理是与香农定理相对应的概念。奈奎斯特定理给出了在理想条件下,如何选择合适的采样频率从而避免信息丢失。理想信号传输需要传输带宽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理,这样才能确保信息可以无损地传输。 结论 香农定理是信息论中的重要定理,它给出了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的理论上限。了解和理解香农定理对于优化信息传输和提高传输速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选择信号功率、降低噪声功率、采用信道编码技术等手段来接近香农定理所给出的理论上限。

信息论

信息论 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 信息论概述 信息论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系统中一般规律的新兴学科。核心问题是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及两者间的关系。 信息论作为一门科学理论,发端于通信工程。它具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 狭义信息论是应用统计方法研究通讯系统中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的共同规律的科学,即研究概率性语法信息的科学; 广义信息论是应用数学和其他有关科学方法研究一切现实系统中信息传递和处理、信息识别和利用的共同规律的科学,即研究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科学。 信息是事物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 信息就是信息,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示。 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即肯定性的确认。 信息论形成和发展 人们对于信息的认识和利用,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通讯实践。中国古代的“烽燧相望”和古罗马地中海诸城市的“悬灯为号”,可以说是传递信息的原始方式。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传递信息的要求急剧增加。到了20世纪20年代,如何提高传递信息的能力和可靠性已成为普遍重视的课题。美国科学家N.奈奎斯特、德国K.屈普夫米勒、前苏联A.H.科尔莫戈罗夫和英国R.A.赛希尔等人,从不同角度研究信息,为建立信息论作出很大贡献。1948年,美国数学家(被称为是“信息论之父”)出版《通信的数学理论》,1949年发表《噪声中的通信》,从而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数学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信息论正逐渐突破香农狭义信息论的范围,发展为一门不仅研究语法信息,而且研究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科学。它的建立是人类认识的一个飞跃。世界上各种事物都是充满矛盾不断发展的,物质的运动主要是靠内部矛盾运动所产生的能量,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则靠的是信息。信息是关于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规律,而信息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就是立足于这个基本性质。信息论迅速渗透到各个不同学科领域,但还不够完善。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一门新的科学正在迅速兴起,这就是广义信息论,或者叫做信息科学。信息科学是由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系统论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综合

信息论在通信原理中的应用

信息论在通信原理中的应用 1. 引言 信息论是由克劳德·香农于1948年提出的一门数学理论,它研究信息的传输、 存储和处理等问题。信息论的方法和概念在通信原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介绍信息论在通信原理中的应用,并从信息的测量、编码和传输等方面进行阐述。 2. 信息的测量 信息的测量是信息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如何量化信息的内容和不 确定性。信息论中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信息熵。信息熵可以用来衡量一个随机变量中所包含的信息量,或者衡量一个信源中的不确定性。 在通信原理中,我们经常需要评估信道的容量,即它所能传输的最大信息量。 信息熵可以作为评估信道容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计算信道中的信息熵,我们可以了解信道的性能和其所能承载的信息量。 3. 信息的编码 信息的编码是将信息转换为一系列二进制编码的过程。在通信原理中,信息的 编码非常重要,它能够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信息论中提出了很多编码技术,如香农编码、赫夫曼编码等。这些编码技术可 以将信息以最高的效率转换为二进制码,并且可以进行纠错以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在通信原理中,我们常常使用误码率来评估编码的效果。误码率可以用来衡量 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噪声和干扰等原因引起的错误。 4. 信息的传输 信息的传输是指将编码后的信息发送到接收方的过程。在通信原理中,信息的 传输涉及到信道的选择、调制和解调等问题。 信道的选择是指在通信系统中选择合适的信道以进行信息传输。不同的信道具 有不同的传输性能和容量,根据需要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信道以满足通信要求。 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则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 号的过程。在通信原理中,我们采用不同的调制技术来适应不同的信道和传输需求。

信息论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信息论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信息论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信息论是由克劳德·香农于1948年提出的一种研究信息传输和编码的数学理论。它通过量化信息的度量和传输的规律,使得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变得更加科学和有效。本文将探讨信息论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提高通信质量和提升系统性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信息论的基本概念 在深入研究信息论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信息论的基本概念。信息论以信息传输的速率、信息内容的度量和通信信道的容量为核心内容,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概念: 1. 信息熵 信息熵是信息论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用于描述一个随机变量的平均不确定性。在通信系统中,信息的熵越大,表示该信息源越不确定,需要更多的信息位来表示。而信息的熵越小,表示该信息源越确定,所需的信息位越少。 2. 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是指在特定的信道条件下,传输的最大信息速率。信道容量取决于信道的带宽和信噪比等因素。在通信系统的设计中,了解信道容量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方案,以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 香农定理 香农定理是信息论的核心定理,它规定了在特定的信噪比条件下,信息传输的最大速率。根据香农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出在给定信道条件下,可以达到的最高传输速率,并且相应的调制和编码方法可以接近这个极限。 二、信息论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 調制和解調制技術 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而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转换回数字信号的过程。信息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调制和解调技术,以在保证传输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信息传输速率。常用的调制技术包括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和正交振幅调制(QAM)等。 2. 编码和解码技术 编码是将数字信息转换为特定模式或信号的过程,解码是将特定模式或信号转换回数字信息的过程。信息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编码和解码技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常见的编码技术包括海明码、纠错码和压缩编码等。 3.功率分配和频率分配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功率和频率的分配对于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优化功率和频率的分

香农三大定理简答

香农三大定理简答 香农三大定理是指由数学家克劳德·香农提出的三个基本通信定理,分别是香农第一定理、香农第二定理和香农第三定理。这三个定理是现代通信理论的基石,对于信息论和通信工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将对这三个定理进行详细的阐述。 1. 香农第一定理: 香农第一定理是信息论的基石,提出了信息传输的最大速率。根据香农第一定理,信息的传输速率受到带宽的限制。具体而言,对于一个给定的通信信道,其最大的传输速率(即信息的最大传输率)是由信道的带宽和信噪比决定的。 信道的带宽是指能够有效传输信号的频率范围,而信噪比则是信号与噪声的比值。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信道的容量。香农提出的公式表示了信道的容量: C = B * log2(1 + S/N) 其中,C表示信道容量,B表示信道的带宽,S表示信号的平均功率,N表示噪声的平均功率。 2. 香农第二定理: 香农第二定理是关于信源编码的定理。根据香农第二定理,对于一个离散的信源,存在一种最优的编码方式,可以将信源的信息压缩到接近于香农熵的水平。 香农熵是对信源的输出进行概率分布描述的一个指标,表示了信源的不确定性。具体而言,香农熵是信源输出所有可能码字的平均码长。对于给定的离散信源,香农熵能够提供一个理论

上的下限,表示信源的信息量。 通过对信源进行编码,可以有效地减少信源输出的冗余度,从而实现信息的高效传输。香农第二定理指出,对于一个离散信源,其信源编码的最优平均码长与香农熵之间存在一个非常接近的关系。 3. 香农第三定理: 香农第三定理是关于信道编码的定理。根据香农第三定理,对于一个给定的信道,存在一种最优的编码方式,可以通过使用纠错码来抵消由信道噪声引起的错误。 信道编码的目标是在保持信息传输速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冗余信息的方式,提高错误纠正能力。纠错码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一定数量的错误,从而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香农第三定理指出,对于一个给定的信道,其信道编码可以将信息传输的错误率减少到任意低的水平。具体而言,通过使用合适的编码方式,信道编码可以使得信号的错误率小于任意给定的阈值。 总结: 香农三大定理是信息论的重要基础,为信息传输和通信工程提供了理论指导。香农第一定理描述了信息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和信噪比之间的关系;香农第二定理表明了信源编码的最优码长与信源的香农熵之间的关系;香农第三定理说明了通过使用纠错码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这三个定理共同构成了信息论

信息论的形成、发展及主要内容

信息论的形成、发展及主要内容 一、引言 信息论是一门研究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的科学,其应用范围涵盖了通信、数据压缩、密码学等多个领域。本文将介绍信息论的起源、经典信息论的发展、现代信息论的突破以及信息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二、信息论的起源 信息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电信和广播业开始快速发展,需要有一种度量信息的方法。1928年,美国数学家哈特利提出用消息发生的概率来定义消息的熵,从而为信息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经典信息论的发展 1948年,美国数学家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了经典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标志着信息论的诞生。香农提出了信息的度量方法,即信息熵,并且给出了信息的传输速率的上限。此外,香农还研究了信息的存储和检索问题,提出了数据压缩的理论基础。 四、现代信息论的突破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论在经典信息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首先,现代信息论不仅关注信息的传输和存储问题,还关注信息的处理和理解问题。其次,现代信息论引入了更多的数学工具和概念,如概率图模型、贝叶斯网络等,使得信息论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五、信息论在通信中的应用 信息论在通信领域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例如,香农的信道编码定理告诉我们,在传输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冗余信息来降低错误概率,从而提高通信的可靠性。此外,信息论还被应用于调制解调、信号检测和同步等领域。 六、信息论在数据压缩中的应用 数据压缩是信息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通过去除数据中的冗余信息,数据压缩可以减小数据的存储空间和传输时间。例如,香农提出的哈夫曼编码是一种有效的无损数据压缩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视频和音频数据的压缩。 七、信息论在密码学中的应用

信息论

息论的创始人是美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数学家申农(C.E.Shannon1916——),他为解决通讯技术中的信息编码问题,突破发老框框,把发射信息和接收信息作为一个整体的通讯过程来研究,提出发通讯系统的一般模型;同时建立了信息量的统计公式,奠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1948年申农发表的《通讯的数学理论》一文,成为信息论诞生的标志。申农创立信息论,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1922年卡松提出边带理论,指明信号在调制(编码)与传送过程中与频谱宽度的关系。1922年哈特莱发表《信息传输》的文章,首先提出消息是代码、符号而不是信息内容本身,使信息与消息区分开来,并提出用消息可能数目的对数来度量消息中所含有的信息量,为信息论的创立提供了思路。美国统计学家费希尔从古典统计理论角度研究了信息理论,苏联数学家哥尔莫戈洛夫也对信息论作过研究。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建立了维纳滤波理论和信号预测理论,也提出了信息量的统计数学公式,甚至有人认为维纳也是信息论创始人之一。在信息论的发展中,还有许多科学家对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法国物理学家L.布里渊(L.Brillouin)1956年发表《科学与信息论》专著,从热力学和生命等许多方面探讨信息论,把热力学熵与信息熵直接联系起来,使热力学中争论了一个世纪之久的“麦克斯韦尔妖”的佯谬问题得到了满意的解释。英国神经生理学家(W.B.Ashby)1964年发表的《系统与信息》等文章,还把信息论推广应用芋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领域,也成为信息论的重要著作。这些科学家们的研究,以及后来从经济、管理和社会的各个部门对信息论的研究,使信息论远远地超越了通讯的范围。 信息论-信息概念 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计算机等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信息科学由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科学、仿生学、系统工程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互相渗透、互相结合而形成的。60年代中,由于出现复杂的工程大系统需要用计算机来控制生产过程,系统辨识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从信息科学的观点来看,系统辨识就是通过输入输出信息来研究控制系统的行为和内部结构,并用简明的数学模型来加以表示。控制就是根据系统结构和要求对信息加工、变换和利用。 “信息”使用的广泛性使得我们难以给“信息”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一般说来,信息可以界定为由信息源(如自然界、人类社会等)发出的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的各种信号。作为一个社会概念,信息可以理解为人类共享的一切知识,或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从客观现象中提炼出来的各种消息之和。信息并非事物本身,而是表征事物之间联系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或信号。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在发出信息。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接收信息。在人类社会中,信息往往以文字、图象、图形、语言、声音等形式出现。就本体论意义而言,信息是标志事物存在及其关系的属性。但这样的描述难以将信息定量化,就认识论意义 信息论-信息的定义

2024年考研高等数学三信息论在通信技术中的数学基础历年真题

2024年考研高等数学三信息论在通信技术中 的数学基础历年真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中,信息论作为一门重要的数学理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分析2024年考研高等数学三中关于信息论的题目,探讨信息论在通信技术中的数学基础。 第一题: 某通信系统共有N个独立信道,各独立信道的误码率相同,为p。采用纠错码进行编码,对每个信息比特码元扩展成m个码元。已知编码后接收到了r个正确的信息码元,求信道的误码率p。 解答思路: 根据题目信息,我们可知以下几点: 1. 误码率为p,即在每个信道中错误传输的比特为p。 2. 一个信息比特码元经过编码后,扩展成m个码元。 根据独立信道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等式: r = N(1-p)^m 其中,(1-p)^m 表示每个信息码元传输正确的概率。 整理上述等式,可以得到:

p = 1 - (1 - r/N)^(1/m) 根据上述推导,我们可以得到信道的误码率p。 第二题: 在一个BSC模型的通信系统中,编码率为R,奇数个码元的错误概率为p,为了提高通信质量,可以采用纠错编码,并在接收端引入一个信道解码器。问至少需要多大的纠错能力,即信道解码器的纠错性能 至少为多少,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传输。 解答思路: 在BSC模型的通信系统中,假设发送的比特为a,接收的比特为b,有一种情况下b错误,即a正确,为概率(1-p)^(n-1)*p;共有n个码元,我们需要确保至少有一半的码元保持恢复正常,即错误概率小于0.5。 假设纠错能力为t,则不出现传输错误的概率为(1-p)^(n-t),则在n 个码元中至少有n/2个码元传输正确,有 Σ(C(n,i) * (1-p)^(n-t) * p^t) ≥ 1/2,即t至少应满足这个条件。 综上所述,至少需要多大的纠错能力,即信道解码器的纠错性能至 少为t,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传输。 第三题: 已知一个信源的符号分布为p1=0.4,p2=0.3,p3=0.2,p4=0.1,编 码方式为变长编码。已知信源的编码分别为0,10,110,111。求平均码长。

信息论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信息论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信息论是研究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数学分支,其基于对信息量和 信息传输速率的量化分析,为通信、信息处理、控制系统等领域 提供了一套理论框架。信息论的重要性在于,它极大地促进了人 类对信息科学发展的深入认识,丰富了我们对信息的理解和实际 应用。 信息论的基本概念 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比特,是“Binary Digit”的缩写,表示用二进 制数码表示的信息单元。比特是最小的信息单元,一位二进制数 可以表示两种状态(0或1),因此是最基本的信号元素。 信息量是指用比特表示的信息大小,是反映信息不确定性的度量。信息量与概率有关,当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所包含的信息 量就越大。以翻译为例,听到一个人说英文可以得出的信息较少,收到一封电报就不同了,文字比较准确地传递了信息,包含的信 息量相对较大。

信息熵是对信息量的量化,它揭示了一个信源(发出消息的源头)内部自身的不确定性。信息熵越大,信源的不确定性也越大,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越大。例如,在一个公平掷硬币的概率试验中,结果的不确定性很高,因此信息熵也很大,为1。 信息熵还与信息编码有关。信息编码是将原信息用少量的比特 来表示的一种方法,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为了使 编码的效率尽可能高,我们需要有一个标准,即编码的平均码长 应该尽量短。而通过定义信息熵可以得出信息编码的最低平均码长,这也称为信息编码理论。 信息论的应用 信息论为通信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包括信道编码、信 号传输、信道容量等研究。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通信中的抗干扰 能力,如当一段信号遭到干扰时,通过纠错码的检测和恢复,可 以确保消息的完整性。 信号传输是使得消息信号在信道上传输得到的研究,其中工程 学和物理学的知识密切相关。传输通信中的信道包括光纤、卫星等,也包括更基本的有线和无线通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