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理论基础总结

信息理论基础总结

1、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过程的运动规律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全部信息功能形成的有机整体就是智力功能)作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科学

2、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3、信息科学的基础是三大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理论

4、香农狭义信息论上,也就是三大块内容:信息的统计测度、信道容量和信息率失真函数,以及香农的三个重要定理: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有噪信道编码定理和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

5、本体论定义事物的信息是该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

6、认识论的意义上说,信息是认识主体(生物或机器)所感知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包括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

7、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是同时考虑语法信息(外在形式)、语义信息(内在含义)和语用信息(效用价值)的全信息

8、信息最重要的是按照性质分类: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语法信息又分成连续信息和离散信息。信息理论研究的语法信息

9、消息是信息的载荷者,信号是消息的载体

10

、 11、: 概率越小 不确定性越大 确定性越小 信息量越大 概率越大 不确定性越小 确定性越大 信息量越小 概率 = 1 没有不确定性 完全确定 信息量为零 12、自信息量的定义: ()log ()i i I x p x =- 注意:)(i x I 是)(i x p 的函数,而不是i x 的函数,)(i x p 代表信源发出第i 个符号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它的概率。

13、对数运算的性质:

说明

自信息量公式

}零和负数没有对数不等式换底公式对数恒等式

降阶运算 (10)1

log (9)0

1log (8)1n l (7) 1ln 11 (6) log log log (5) (4) log log (3)log log log (2)log log log (1)a a log ==='⎭

⎬⎫-≤≤-⎭

⎬⎫==⎪⎪⎭

⎪⎪⎬⎫=-=+=⋅a x

x x x x A B B B A B A B B A B A B A B A C C A B A A

14、联合概率和条件概率计算的信息量分别称为联合自信息量和条件自信息量。 )y p(x y x I j i j i log )(-=

)y p(x y x I j i j i /log )/(-=

15、自信息函数总共有五个性质,分别是非负性、特殊值、单调递减性、可加性以及强可加性

(1) 非负性 0)(≥i x I 证明:

[][]

[][]0-1)(0-110-1)(1 ln )(≥≥∴≥∴≤≤≥∴-≤=-)p(x x I )p(x )p(x )p(x x I )p(x )

p(x x I i i i i i i i i i

(2) 特殊值

010==∞

==)(x I )p(x )(x I )p(x i i i i

(3) 单调递减性

证明:

是单调减函数)(0

)(1

01)(ln )(i i i i i i i x I x I )p(x )

p(x x I )

p(x x I ∴<'∴≤≤-='-=Θ

(4) 可加性

)/()()/()()(j i j i j i j i y x I y I x y I x I y x I +=+= 证明:

ln 1x x ≤-

)/()( /log log /log log )(i j i i j i i j i j i j i x y I x I )x p(y )p(x )

x )p(y p(x )

y p(x y x I +=--=-=-=

(5) 强可加性 )()()(j i j i y I x I y x I +=

含义:当随机变量X 和随机变量Y 相互独立时,联合自信息量、条件自信息量以及自信息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强可加性。

证明:

)

()( log log log /log log )(j i j i j i i j i j i j i y I x I )p(y )p(x )

)p(y p(x )

x )p(y p(x )

y p(x y x I +=--=-=-=-=

16、互信息量的定义:

)(log ;i j i j i x p )

/y p(x )y I(x =

)

y I(x )I(x /y x p x p x p )

/y p(x )y I(x j i i j i i i j i j i / )

(log )(log )

(log ;-=+-== 联合互信息量:

)p(x )z /y p(x )z ;y I(x i k j i k j i log = 条件互信息量:

)

/z p(x )z /y p(x )z ;y I(x k i k j i k j i log /=

互信息函数总共有四个性质,分别是可以为负、对称性、最大值/零值和可加性

(1) 可以为负 (2) 对称性(或互易性)

)x I(y )y I(x i j j i ;;=

证明:

log

log log

i j i j i i j j i j i j i j p(x /y )I(x ;y )p(x )p(x /y )p(y )p(x y )p(x )p(y )p(x )p(y )===log

log log i j i j i i j i j i j j i j i j p(x y )p(x )p(y /x )

I(x ;y )p(x )p(y )p(x )p(y )p(y /x )

I(y ;x )p(y )====

(3) 最大值和零值

证明:(最大值)

)

y I(x )I(x /y x p x p x p )

/y p(x )y I(x j i i j i i i j i j i / )

(log )(log )

(log ;-=+-== )I(x )y I(x )

y I(x )I(x )y I(x )

I(x )y I(x )I(x )y I(x )y I(x i j i j i i j i i j i i j i j i ≤∴-=≤-∴≤-∴≥;/;/0

/0

/ΘΘ

证明:(零值) 前验/后验概率相等说明:

(1) 数学的角度。

X ,Y 相互独立。

(2) 信息论的角度。

前后不确定度相等。

)p(x )/y p(x x p )

/y p(x x p )/y p(x )y I(x i j i i j i i j i j i ====1)(0

)(log

;

(4) 可加性

)z ;y I(x );z I(x )y ;z I(x );y I(x )z ;y I(x k j i k i j k i j i k j i / /+=+= )

/z ;y I(x );z I(x )

/z p(x )z /y p(x )p(x )/z p(x )

/z )p(x p(x )

/z )p(x z /y p(x )p(x )z /y p(x )z ;y I(x k j i k i k i k j i i k i k i i k i k j i i k j i k j i +=+=== log log log log

20、熵的定义:

[]

∑∑-===i i i i

i i i )

p(x )p(x )

)I(x p(x )I(x E H(X)log

注意:熵就是信源符号的平均信息量。

例题:一个布袋内放100个球,其中80个球是红色的,20个是白色的,若随机摸取一个球,猜测其颜色,求摸取一次所能获得的自信息量,以及平均信息量。

⎬⎫⎩⎨⎧=⎥⎦⎤⎢⎣⎡2.08.0)(21x x X P X 解:

bit

.....)

p(x )p(x H(X)bit

x p )I(x bit

x p )I(x i i i 2270)20log 2080log 80( log 322.22.0log )(log 322.08.0log )(log 2211=+-=-==-=-==-=-=∑

联合熵:

[]

∑∑-==i j j i j i j i )y p(x )y p(x )y I(x E Y)H(X log , 条件熵:

[]∑∑-==i j j i j i

j i )y p(x )y p(x )y I(x E Y)H(X /log //

Y)H(X /又称为损失熵

X)H(Y /又称为噪声熵

例题:已知}1,0{,∈Y X ,XY 构成的联合概率为:)p()p(1100= 8/1=,8/31001==)p()p(,计算条件熵Y)H(X /。(联合熵?) 解:

bit

)

y p(x )y p(x Y)H(X bit

)

y p(x )y p(x Y)H(X /))/p(y y p(x )/y p(x /))/p(y y p(x )/y p(x /))/p(y y p(x )/y p(x /))/p(y y p(x )/y p(x ///)y p(x )y p(x )p(y ///)y p(x )y p(x )p(y i

j

j i j i i

j

j i j i 811.183log 8381log 8

1

2 log ,406.041log 8143log 8343log 8341log 8

1

/log /414343412181831110121838110000222222212111212111112221212111=⎪⎭⎫ ⎝⎛+⨯-=-==⎪⎭⎫ ⎝⎛+++-=-==========+==+====+==+===∑∑∑∑

熵函数总共有十个性质,分别是非负性、对称性、确定性、扩展性、最大熵定理、可加性、强可加性、极值性、上凸性、递增性

(1) 非负性 0≥H(X)

证明:

[]0

0 ≥≥==∑)I(x )p(x )

)I(x p(x )I(x E H(X)i i i

i i i ΘΘ

≥=∴≥∴∑i

i i i i ))I(x p(x H(X)))I(x p(x

性质

熵函数

◆ (5) 最大熵定理 n H(X)log ≤

证明:

n

H(X))p(x n )np(x )p(x )np(x )p(x n

)p(x )p(x )p(x n )p(x )p(x n H(X)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log 0

1

11 1

log

log 1

log log log log ≤∴=-=⎥⎦

⎤⎢⎣⎡-≤=-=--=-∑∑∑∑∑∑∑

等号成立条件:信源符号等概率分布

n

)p(x )np(x i i 1

11== (6) 可加性

H(Y/X)

H(X))

x p(y )y p(x )p(x )y p(x )

x )p(y p(x )y p(x )

y p(x )y p(x Y)H(X i

j

i j j i i

j

i j i i

j

i j i j i i

j

j i j i +=--=-=-=∑∑∑∑∑∑∑∑ /log log /log log ,

(7) 强可加性 H(Y)H(X)Y)H(X +=,

H(Y)

H(X))p(y )y p(x )p(x )y p(x )

x )p(y p(x )y p(x )

y p(x )y p(x Y)H(X i

j

j j i i

j

i j i i

j

i j i j i i

j

j i j i +=--=-=-=∑∑∑∑∑∑∑∑ log log /log log ,

21、(1) H(X)Y)H(X ≤/

证明:

H(X)

H(X/Y))

y p(x ))p(y p(x )/y p(x )p(x )y p(x )/y p(x )

p(x )y p(x )

p(x )p(x )/y p(x )y p(x H(X)

H(X/Y)i

j

j i i

j

j i i j j i i j i i j

j i i j i i

i i i

j

j i j i ≤∴=-=⎥⎥⎦

⎢⎢⎣⎡-≤=+-=-∑∑∑∑∑∑∑∑∑∑∑0

1log

log log

2) H(Y)H(X)Y)H(X +≤, 证明:

H(Y)

H(X)H(XY)H(Y)H(X)H(Y)H(X/Y)H(X)

H(X/Y)+≤∴+≤+∴≤Θ

平均互信息量的定义如下:

[]

H(X/Y)

H(X) )p(x )y p(x )/y p(x )y p(x )

p(x )/y p(x )y p(x );y )I(x y p(x )

;y I(x E I(X;Y)i

j

i j i i

j

j i j i i

j i j i j i i

j

j i j i j i -=-====∑∑∑∑∑∑∑∑log log log

例题:把已知信源接到图示的信道上,求在该信道上传输的平均互信息量I(X;Y)、疑义度Y)H(X /、噪声熵X)H(Y /和联合熵Y)H(X ,。

⎬⎫⎩⎨⎧=⎥⎦⎤⎢⎣⎡5.00.5)(21x x X P X

解:

0.8 0.2

0.98 0.02

1

1

111111212121212222221112121222/0.50.980.49/0.50.020.01/0.50.20.1/0.50.80.40.490.10.590.010.p(x y )p(x )p(y x )p(x y )p(x )p(y x )p(x y )p(x )p(y x )p(x y )p(x )p(y x )p(y )p(x y )p(x y )p(y )p(x y )p(x y )==⨯===⨯===⨯===⨯==+=+==+=+40.41

= H log (0.5log0.50.5log0.5)1log (0.59log0.590.41log0.41)0.98log (0.49log0.490.01log0.010.1log0i i i

j j j

i j i j j

(X)p(x )p(x )

bit H(Y)p(y )p(y )

bit H(XY)p(x y )p(x y )

=-=-+==-=-+==-=-++∑∑∑.10.4log0.4) 1.43 bit

+=I(X;Y)H(X)H(Y)H(XY) 10.981.430.55/ 1.430.980.45/ 1.4310.43 bit H(X Y)H(XY)H(Y)

bit H(Y X)H(XY)H(X) bit

=+-=+-==-=-==-=-=

联合平均互信息量:

[]

∑∑∑==i

j

k

i k j i k j i k j i )

p(x )z /y p(x )z y p(x )z ;y I(x E I(X;YZ)log

条件

平均互信息量:

思路

这个题有两种解题思路:(1)按照原始公式按部就班的计算。(2)按照信息量之间的关系计算。相比较而言,第一种方法的运算量比较大。

[]

∑∑∑==i

j

k

k i k j i k j i k j i )

z p(x )z /y p(x )z y p(x )z ;y I(x E Z)I(X;Y /log

|/

平均互信息总共有六个性质,分别是非负性、对称性、极值性、凸函数性、凹函数性和可加性

(1) 非负性 0≥I(X;Y) 证明:

/log

log 1//0

i j i j i

j

i i i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p(x y )I(X;Y)p(x y )p(x )

p(x )

p(x )p(x y )p(x y )p(x y )p(x y )p(x )p(y )p(x y )I(X;Y)-=-⎡⎤=≤-⎢⎥⎢⎥⎣⎦

=-=∴≥∑∑∑∑∑∑∑∑∑∑

(2) 对称性(或互易性))I(Y I(X;Y)X ;=

证明:

//log

log

log

/log

log

i j i j j i j i j i

j

i

j

i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p(x y )p(x y )p(y )I(X;Y)p(x y )p(x y )p(x )p(x )p(y )

p(x y )

p(x y )p(x )p(y )p(x y )p(x )p(y x )I(X;Y)p(x y )p(x y )p(x )p(y )p(x )p(y )

p ======∑∑∑∑∑∑∑∑∑∑/log

j i i j i

j

j p(y x )(x y )I(Y;X)

p(y )

=∑∑

(3) 最大值和零值

H(Y)I(X;Y)H(X)I(X;Y)≤≤or

证明:

H(X)

I(X;Y)H(X)H(X/Y)H(X)H(X/Y)H(X/Y)≤∴≤-∴≤-∴≥0

0Θ H(Y)I(X;Y)≤(请给出证明过程)

H(Y)

I(X;Y)H(Y)H(Y/X))H(Y)H(Y/X))H(Y/X)≤∴≤-∴≤-∴≥0

0Θ (6) 可加性

I(X;Y/Z)I(X;Z)I(X;Z/Y)I(X;Y)I(X;YZ)+=+=

证明:

I(X;Z/Y)

I(X;Y) )

/y p(x )z /y p(x )z y p(x )

p(x )/y p(x )z y p(x )/y )p(x p(x )/y )p(x z /y p(x )z y p(x )

p(x )z /y p(x )z y p(x I(X;YZ)i,j,k

j i k j i k j i i,j,k

i j i k j i i

j

k

j i i j i k j i k j i i

j

k

i k j i k j i +=+===∑∑∑∑∑∑∑∑log

log

log

log

I(X;Y/Z)I(X;Z)I(X;YZ)+=(请给出证明过程)

)

I(X;Y )I(X; )/z p(x )z /y p(x )z y p(x )p(x )

/z p(x )z y p(x )

/z )p(x p(x )/z )p(x z /y p(x )z y p(x )

p(x )z /y p(x )z y p(x I(X;YZ)i,j,k

k i k j i k j i i,j,k

i k i k j i i

j

k

k i i k i k j i k j i i

j

k

i k j i k j i Z /Z log log

log

log

+=+===∑∑∑∑∑∑∑∑

22、多离平无

NH(X)

)H(X ...)H(X )H(X )

p(x )...x x p(x ...

)

p(x )...x x p(x )

p(x )...x x p(x )

)...p(x )p(x p(x )...x x p(x )

...x x p(x )...x x p(x )

p(a )p(a )H(X N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 log ... log ... log ... log ... log ... log 211

2

211

2

2211

2

1211

2

21211

2

2121

NH(X)

)H(X ...)H(X )H(X )...X X H(X )H(X H(Y)H(X)H(XY)N N N =+++==∴+= 2121Θ

多离平有(马尔可夫信源)

)

X X H(X ...)X H(X )H(X )

...X X H(X )H(X X)H(Y H(X)H(XY)N N N N 1112121...// /-+++==∴+=Θ

平均符号熵的概念。

)...X X H(X N

)(X H N N

N 211

=

例题:设二维离散信源21X X =X 的原始信

源X 的概率分布为:

⎪⎭

⎪⎬⎫⎪⎩⎪⎨⎧=⎥⎦⎤⎢⎣⎡36119

44

1)(32

1

x x x X P X 21X X =X 中前后两个符号的关联关系如

熵H(X)、条件熵)/X H(X 1

2以及平均符号熵)(X H N

2

,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解:

原始信源熵为:

bit

)

p(x )p(x H(X)i

i i 542.13611log 361194log 9441log 4

1

log =⎪⎭⎫ ⎝⎛++-=-=∑条件熵

为:

bit

)

x p(x )x )p(x p(x )/X H(X i i i i i i i 87.0119log 1193611112log 112361181log 8194 43log

439481log 819492log 924197log 9

7

41/log /1

2

1212112=⎪⎭

⨯+⨯+⨯+ ⎝⎛⨯+⨯+⨯+⨯-=-=∑∑多符号信源的熵:

bit ...)/X H(X )H(X )X H(X )H(X 41228705421121212=+=+==

平均符号熵:

bit .)X H(X )(X H N 20612

1

212==

可以看到)/X H(X H(X)12>,

)/X H(X )(X H N 122

>。 当符号序列的长度∞→N 时,平均符号熵

称为极限熵,记为∞

H 。

)...X X H(X N

)(X H H N N N N N 211

lim

lim ∞→∞

→∞== 几个结论:

(1) 条件熵)X X H(X N N

11.../-随着N 增加而减

小。

)...X X /X H(X ...)X /X H(X )/X H(X H(X)N N 12121312-≥≥≥≥

含义:条件越多信息量越小,记忆长度越长信息量越小。

证明:

2.21题

极限熵

北邮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北邮本科生都要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北邮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北邮本科生都要进行毕业论文答辩首先肯定地说,每个人都要答辩。具体答辩流程简单阐述如下: 1、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 2.答辩人陈述,自述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1)论文标题。(2)简要介绍课题背景、选题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3)详细描述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 (4)重点讲述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 (5)侧重创新的部分。这部分要作为重中之重,这是答辩教师比较感兴趣的地方。 (6)结论、价值和展望。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新成果的理论价值、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展望本课题的发展前景。

(7)自我评价,答辩人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要求客观,实事求是,态度谦虚。 3、提问与答辩,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 4、答辩人最后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的体会;参加答辩的收获。答辩教师也会对答辩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成绩、不足、建议。总结答辩教师也会对答辩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成绩、不足、建议。 5、致谢,感谢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给予帮助的人们并且要礼貌地感谢答辩教师。 在第一和第二例之间,有“另一个故事”“还有个例子”进行过渡。这些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 三个部分分别回答了三个问题:引论部分解答“是什么”的问题;本论部分解答“为什么(有骨气)”的问题;结论部分回答“我们怎么办”的问题。

信息理论基础总结

1、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过程的运动规律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全部信息功能形成的有机整体就是智力功能)作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科学 2、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3、信息科学的基础是三大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理论 4、香农狭义信息论上,也就是三大块内容:信息的统计测度、信道容量和信息率失真函数,以及香农的三个重要定理: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有噪信道编码定理和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

5、本体论定义事物的信息是该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 6、认识论的意义上说,信息是认识主体(生物或机器)所感知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包括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 7、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是同时考虑语法信息(外在形式)、语义信息(内在含义)和语用信息(效用价值)的全信息 8、信息最重要的是按照性质分类: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语法信息又分成连续信息和离散信息。信息理论研究的语法信息 9、消息是信息的载荷者,信号是消息的载体

10 、 11、: 概率越小 不确定性越大 确定性越小 信息量越大 概率越大 不确定性越小 确定性越大 信息量越小 概率 = 1 没有不确定性 完全确定 信息量为零 12、自信息量的定义: ()log ()i i I x p x =- 注意:)(i x I 是)(i x p 的函数,而不是i x 的函数,)(i x p 代表信源发出第i 个符号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它的概率。 13、对数运算的性质: 说明 自信息量公式

}零和负数没有对数不等式换底公式对数恒等式 降阶运算 (10)1 log (9)0 1log (8)1n l (7) 1ln 11 (6) log log log (5) (4) log log (3)log log log (2)log log log (1)a a log ==='⎭ ⎬⎫-≤≤-⎭ ⎬⎫==⎪⎪⎭ ⎪⎪⎬⎫=-=+=⋅a x x x x x A B B B A B A B B A B A B A B A C C A B A A 14、联合概率和条件概率计算的信息量分别称为联合自信息量和条件自信息量。 )y p(x y x I j i j i log )(-= )y p(x y x I j i j i /log )/(-= 15、自信息函数总共有五个性质,分别是非负性、特殊值、单调递减性、可加性以及强可加性 (1) 非负性 0)(≥i x I 证明:

Information Theory & Coding信息论与编码(英文版)信息论基础绪论

信息论基础 绪论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对信息的需求和利用,因此有人称它为信息时代。 一)什么是信息? 信息至今无确切定义,但是它是一种人人皆知的抽象概念,是一种不言自明的概念。正像什么是“人”的概念一样,不言自明,人人皆知。 信息虽无确切定义,但是却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广泛性与抽象性。所谓广泛性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1)客观世界充满着信息: 天上的星体、地下的矿藏,一切客观物质无不具有自己的特征信息。 2)人类离不开信息: 人的五官在不停地感知、接收信息;人的神经系统在不停地传递信息;人的大脑则在不停地处理与决策信息;人与人之间又在不停地交流信息;人活在世上百分之百时间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与信息打交道。 3)知识、书本是有用信息的积累: 人类依靠知识改造自然,适应自然,靠知识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所谓抽象性则是指: 信息是组成客观世界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三大要素之一。 三大要素是:物质、能量与信息。三要素中物质是基础,是实体。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形式,E=mc2,物质可转换成能量,而能量又是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要动力。 信息:它依附于物质和能量,但又不同于物质和能量。没有信息就不能更好地利用物质和能量,人类利用信息和知识改造物质,创造新物质,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发现新能量形式。信息也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类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要动力,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更高层次。就狭义而言,在通信中对信息的表达分为三个层次:信号、消息、信息。 信号:是信息的物理表达层,是三个层次中最具体的层次。它是一个物理量,是一个载荷信息的实体,可测量、可描述、可显示。 消息:(或称为符号)是信息的数学表达层,它虽不是一个物理量,但是可以定量地加以描述,它是具体物理信号的进一步数学抽象,可将具体物理信号抽象为两大类型: 1)离散(数字)消息,是一组未知量,可用随机序列来描述: U=(U1…U l…U L) 2)连续(模拟)消息,也是未知量,它可用随机过程来描述:U(t,ω) 信息:它是更高层次哲学上的抽象,是信号与消息的更高表达层次。三个层次中,信号最具体,信息最抽象。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哲学上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这就是说:信息可以认为是具体的物理信号、数学描述的消息的内涵,即信号具体载荷的内容、消息描述的含义。 而信号则是抽象信息在物理层表达的外延;消息则是抽象信息在数学层表达的外延。同一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信号形式(比如文字、语言、图象等)来载荷;同一信息,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数学表达形式(比如离散或连续)来定量描述。同样,同一信号形式,比如“0”与“1”可以表达不同形式的信息,比如无与有、断与通、低与高(电平)等等。 二)什么是信息论? 它是C.E.Shannon四十年代末期,以客观概率信息为研究对象,从通信的信息传输问题中总结和开拓出来的理论。主要研究的问题: 1)信源的描述,信息的定量度量、分析与计算。

信息编码课设符号信息熵的求解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信息编码 课题名称符号信息熵的求解 任务书下达日期20……年6月16日任务完成日期20……年6月27日

一、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的有关知识,提高编程的能力,并将所学的内容加以综合。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动手进行程序设计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 1、认真查阅资料 2、遵守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3、按时上机,认真调试程序 4、认真书写报告 三、报告书写格式 1、课程设计封面 2、课程设计任务书 3、正文 4、参考文献 5、课程设计成绩报告单 四、设计题目 1、符号信源熵的求解 给定信源各个符号发生概率,条件概率,编程求解各个符号的自信息量和信源的熵,条件熵,联合熵。 2、图像信源熵的求解 读入一幅图像,编程实现求解图像信源的熵。 3、互信息的求解 已知信源发出x的概率,及接收到y后的x的后验概率,编程实现互信息、平均互信息的求解。 4、唯一可译码的判断 总结唯一可译码的概念与判断方法,编程实现:给定码字,判断是否为唯一可译码。

5、即时码的构造与判断 总结即时码的概念与判断方法,编程实现:构造给定码长的即时码;给定码字,判断是否为即时码。 6、香农编码的分析与实现 给定信源各个符号及其发生概率,编程求解其香农编码的码字,平均码长,及编码效率。 8、费诺编码的分析与实现 给定信源各个符号及其发生概率,编程求解其费诺编码的码字,平均码长,及编码效率。 9、用香农-费诺-埃利斯编码的分析与实现 给定信源各个符号及其发生概率,编程求解其香农-费诺-埃利斯编码码字,平均码长,及编码效率。 10、哈夫曼编码的分析与实现 给定信源各个符号及其发生概率,编程求解其哈夫曼编码码字,平均码长,及编码效率。 11、 LZW编码的分析与实现 12、算术编码的分析与实现 13、线性分组码的编译码的分析与实现 14、对称信道容量的求解 给定信道的概率矩阵,编程判断其是否为对称信道,并求解其信道容量 15、准对称信道容量的求解 给定信道的概率矩阵,编程判断其是否为准对称信道,并求解其信道容量 16、信道容量迭代算法的分析与实现 说明: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般应包括理论分析与仿真,编程语言可自行选择,说明书字数在3000字左右;

信息理论基础总结

1、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信息过程的运动规律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全部信息功能形成的有机整体就是智力功能)作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科学2、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3、信息科学的基础是三大论:系统论、控 制论、信息理论 4、香农狭义信息论上,也就是三大块内容:信息的统计测度、信道容量和信息率失真函数,以及香农的三个重要定理: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有噪信道编码定理和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

5、本体论定义事物的信息是该事物运动 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 6、认识论的意义上说,信息是认识主体(生 物或机器)所感知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 变的方式,包括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 7、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是同时考虑语法信息 (外在形式)、语义信息(内在含义)和语用 信息(效用价值)的全信息 信息最重要的是按照性质分类: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语法信息又分成连续信息和离散信息。信息理论 研究的语法信息 9、消息是信息的载荷者,信号是消息的 载体

10 、 消息 信道一^1译码器 干扰 干扰源 信 11、 : 概率越小 不确定性越大 确定性越小 信息量越大 概率越大 不确定性越小 确定性越大 信息量越小 概率=1 没有不确定性 完全确定 信息量为零 12、自信息量的定义: I(X |) log P (X I ) 图通信系统基本模型 注意: l(X i ) 是p(X i )的函数,而不是x i 的函数,p(X i )代表信源发出 ■ 第 I 个符号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它的概率。 说明 自信息量公式 13 对数运算的性质:

信息理论基础知识点总结

信息理论基础知识点总结 1.信息量 信息量是表示信息的多少的一个概念。在信息理论中,通常使用二进制对数函数来表示信 息的量,这个函数被称为信息自由度函数。它的表达式是I(x)=-log2P(x),其中x是一种 情况,P(x)是x发生的概率。信息量的单位是比特(bit),它表示传递或存储信息的最小 单位。当一种情况的概率越大,它所携带的信息量就越小;反之,概率越小的情况所携带 的信息量就越大。信息量的概念在通信、数据压缩和密码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信息熵 信息熵是表示信息不确定度的一个概念。在信息理论中,熵被用来度量信息源的不确定性,它的值越大,信息源的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熵的表达式是H(X)=-∑p(x)log2p(x),其中X 是一个随机变量,p(x)是X的取值x的概率。信息熵的单位也是比特(bit)。当信息源的分布是均匀的时候,信息熵达到最大值;当某种情况的概率接近于0或1时,信息熵达到最小值。信息熵的概念在数据压缩、信道编码和密码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3.信道 信道是信息传递的媒介,它可以是有线的、无线的或者光纤的。在信息理论中,通常使用 信道容量来度量信道的传输能力,它的单位是比特每秒(bps)。信道容量取决于信噪比 和带宽,信噪比越大、带宽越宽,信道容量就越大。在通信系统中,通过对信道进行编码 和调制可以提高信道的传输能力,从而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信息理论还研究了最大 化信道容量的编码方法和调制方法,以及如何在有损信道中进行纠错和恢复等问题。 4.编码 编码是将信息转换成特定形式的过程,它可以是数字编码、字符编码或者图像编码等形式。在信息理论中,编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信息理论研究了各种类 型的编码方法,包括线性编码、循环编码、卷积编码和码分多址等方法。在通信系统中, 通过使用合适的编码方法,可以提高信道的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从而提高通信的质量 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信息量、信息熵、信道和编码是信息理论的基础知识点。它们在通信、数据压 缩和密码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是信息科学和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 发展,信息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的 可能性。

单位职工去世讣告范文

单位职工去世讣告范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认识报告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认识报告 前言 我开始选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个专业时,并不是对它很了解,是听了我妈妈的意见,因为,我有个表哥也是学这个专业毕业,现在工作不错,所以,我就填了这个专业。我一直以为它就是一个纯粹学计算机的专业,直到开学后,听了辅导员的介绍才有所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是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和运筹学与控制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专业。这个专业是以数学为基础,主要培养IT人才,其实就是应用数学专业,主要学习数学知识,简单设计到一些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另一种说法就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所以,对于本专业的学生要具有坚实数学基础知识和广泛的计算机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多学科领域的应用软件研究、设计、开发及信息处理的能力。 世界正在走向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信息与计算科学无疑是这个进程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而数学是信息科学走向成熟与辉煌基础,数学能使信息技术的发展如虎添翼。在强大的清华数学系设立这样一个专业,能使两个专业的发展相得益彰,是恰如其分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数学为基础、信息为对象、计算机为工具,面向高科技,强调敏锐的数学思维和良好是数学修养,培养前瞻性、开拓性的信息科学人才 一、二年级在主要学好几门基础数学课程的同时,熟练掌握计算机编程和数学软件的使用 三、四年级在进一步加强数学基础的同时主要学习信息科学、网络技术、大规模科学计算、优化理论和方法等课程。在学习安排上留有充分的余地,供学生涉猎有兴趣的学科前沿,开拓知识面,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全面素质。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通信工程专业前身为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1979年开始第一届招生,2004年成立通信工程专业。截止2017年每届招生2个班,2018年起,每届招收3个班,是学校重点支持专业。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中本专业第四,2019年本专业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20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2013年起在辽宁省一本B段招生,生源质量逐年提高。2012年开始招收本科留学生。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2007年获批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航空航天领域、国防科技领域和辽沈区域经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工作,有良好发展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经过5年左右的工程实践,能达到: 1.具有扎实的通信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基础,能够胜任电子与通信相关业务岗位工作。 2.具有扎实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能够有效利用通信理论与信息传输技术以及恰当的信息工具,分析与解决通信或相关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跟踪通信领域前沿技术,提升能力,适应持续的职业发展。 4.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组织和开展工程实践过程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权衡各方利弊,做出正确决策。 5.具有良好的表达、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开展工作,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将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抽象为数学、物理问题,并能够选择恰当的模型进行分析求解。 1-1具备从事通信行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知识,能将其用于工程问题的抽象、描述和建模。 1-2具备电路与电子系统、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波等专业基础知识,能将其用于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求解。 1-3具备通信原理、通信电路与系统、信息理论基础、信息网络等专业知识,能将其用于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设计。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通信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来获取有效结论。 2-1能够运用所学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对通信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判断关键环节和参数。 2-2能够运用所学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推演、建模和原理分析。

专业学习规划

专业学习规划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班级:0901 学号:2009013192 姓名:谢国柱 一:专业简介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 专业方向及特色: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理科专业,包括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两个方面。方向一是以信息科学方面为主,计算科学方面为辅,方向二是以数学方面为主,信息科学方面为辅。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C语言,软件方法,汇编语言,C++语言,java语言,windows高级编程,编译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 ,计算机图形学 ,信息理论基础,编码理论与应用,图像语言处理与模式识别,应用密码学与信息安全,软件工程方法,以及数学分析,线性代数 ,空间解析几何 ,复变函数,微分方程,计算方法(又叫数值分析),管理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数学实验,金融分析。 二:开设课程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C语言,软件设计方法,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信息理论基础,编码理论与应用,图像语言处理与模式识别,应用密码学与信息安全,软件工程方法以及数学分析,线性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复变函数,微分方程,计算方法,管理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模型,

数学实验,金融分析等。 三: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方向一):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将数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使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同时强调数学理论和计算机实现。本专业特色在于加强基础学科和专业理论的教学,使本专业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数学及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一定的数学建模和计算机编程能力,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软件解决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该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理论,掌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开发及应用的基本方法,并在信息产业领域具有新技术跟踪能力的综合性应用人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设计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设计 前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社会越来越强调信息的传递与处理。信息论与编码 理论是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等领域的学生而言,学习信息论与编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探讨信息论与编码的教学设计,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课程概述 课程目标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信息理论基础和编码原理,包括: - 信息的基本概念和量化方法; - 噪声与信息、信道容量等概念; - 常用编码方式及其应用。 课程内容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 信息论基础:信息 的定义、信息熵、互信息、条件熵、熵的性质等。 - 信源编码:霍夫曼编码、香 农-Fano编码、算术编码等。 - 信道编码:封锁编码、Turbo编码等。 - 码型连 续波调制:ASK、FSK、PSK、QAM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是信息论与编码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黑板、实例等多种方式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举一反三,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课件演示 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PPT等课件进行图像演示和动画演示,让 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相关概念和方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课件演示应该具有清晰、简单、明了、具体的特点,避免过多的文字和复杂的图像。 实验教学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也可以通过实验进行,让学生亲自进行编码实验,体验和掌 握实际操作。实验内容可以包括课程讲授的相关内容,也可以设计一些课外拓展的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课外拓展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也可以进行课外拓展,可以让学生参观通信设备等现代通信 技术,甚至可以开展一些课题研究和创新实践活动。这些课外拓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达到一定的学 习效果。教学评价也应该以此为标准,主要包括: - 学生考试成绩:这是最基本 的教学评价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 学生作业:适 当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 课堂参与度:如果学生能够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也可以反映出学习效果的好坏。 - 课外项目:如果能 够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项目进行拓展实践,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教学设计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的复杂工程,需要教育工 作者做大量的准备和设计工作。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的掌握信息论与编码教学方法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数字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

数字通信原理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090192Z10 课程名称:数字通信原理/Principles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概率论、数理统计、信号与信息理论基础 适用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 教材、教学参考书: [1]Robert G. Gallager等,Principles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年6月. [2]曹丽娜等,通信原理大学教程(第1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 [3]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第7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11月 [4]常君明等,数字通信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1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数字通信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信息安全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较广泛的现代通信理论和基本技术,课程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以通信系统的模型为主线,系统的介绍了现代通信,特别是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分析方法,并介绍了通信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和实现方法。通过学习本课程,初步培养学生对通信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掌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的分析方法;熟悉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通信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能力:通过学习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设计和实现通信原理的一般过程,将通信原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针对具体设计要求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开发通信系统的能力,结合课程实验和现代通信技术及系统的分析,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 素质:建立完整的通信架构,通过课程中的分析讨论和实践,培养分析沟通交流素质,提升主动学习的基本素质。通过课外研讨和实践模式,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素质。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学习重点三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学习重点三 第十一章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是语文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设计:将学习和教学的原则转化为教材、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估方案的系统和反思过程。首先,中国教师是设计师;第二,语文教学设计,归根结底是课程设计。我们必须关注学习者及其活动;第三,作为教学设计师,语文教师 要不断学习和吸收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成果,尤其要了解本学科教学设计的最新进展和发 展趋势。目前,教学设计有多种模式及其变体,如过程扩展型、问题解决型等。我学习语 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或地区为指导和规范语文学科教学而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法律性和强制性,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对语文教育的要求和规定。语文 课程标准集中反映和反映了一个特定时期人们的语文观,是语文教育的核心语文教学需要 语文生活所要求的主体意识。具体来说,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目标、功能和功能有 很大影响,对内容和要求都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因此,它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文献 和重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中国人与生活的关系;2.构建新的语文观;3.了解学科知识结构,掌握教学环节的目标。)二、充分了解学生(建 立“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树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 特的世界,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和潜力的观点,以指导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理 解包括成长背景、学习动机和需求、认知状况等,其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关键。首先, 学习者的认知状态和学习风格;第二,最近的开发区;第三,了解学生学习团队的组成和 智力(学习者社区)3、正确选择和使用教材(对学科内容的透彻理解是教学设计的基本 前提,这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解读和处理上。首先,能够确认和解释学科的关键概念和基 本技能。其次,学习学科的所有知识和细节。最后,熟悉当前学科的课程方法(帐篷)4、教师对自身的认知与理解(第一,教学效能感。只有中等强度的教学效能感才最有利于教 学的实施。第二,教师作为学习者,对语文学科及其相关内容有感知、体验和陶醉。总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资源。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具有资源意识。)将自己视为课程 和教学的发展 1 学习资源的内容之一。)五、熟悉知识类型和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采取相 应的教学策略是语文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准则。本文对策略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 在教学设计中,无论是过程拓展还是问题解决,都要加强教师和学生的策略意识。第二, 在教学中设计时,应尽量联系教学情境,借助相关媒体将策略应用的内部思维过程外化, 以便于学习者进一步理解和内化,为后续的自觉应用提供支持。第三,注意总结有价值的 教学策略,善于发现和收集教学策略,尽可能丰富策略包的记忆。) 第二节、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分阶段――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效果预测、)第十二章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

教育论文-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对老师和学生的要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时代,教育理念、环境与模式的变革,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信息时代的教育不仅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授与技能训练,更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信息素养便是信息时代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教师信息素养则是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前提。 关键词:信息时代;师生信息素养 一.信息时代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1.适应社会的发展 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当下社会需要大量具备信息素养的人才,其捕捉信息的能力,分 析信息能力,应用信息能力以及创造信息能力是信息化背景下加快我国社会发展、综合实力提升的必备需求。 2.促进教育改革 新课程改革下倡导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化对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信息素养提高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对于教师自身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方法 教育信息化改变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在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背景下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这就要不断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因此,教育教学要积极探索提升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把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进行深度整合,致力于构建信息化的教育教学体系。 1.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 (1)树立信息素养观 “传统”的时代即将结束,AR 技术、智能分析系统、数字化多功能黑板等新技术,纷纷进入学校和课堂。教师在这些信息化、现代化的新型学习场所要运用自如,就要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信息素养观。教师通过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技术,把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教学设计、上课、学生活动等都以信息化思维进行设计,再用信息化手段与方式加以展现。 (2)学校顶层设计,构建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学校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主战场。当前学校教育功利性较强,往往把教学质量和教学成绩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信息素养教育。学校建设录播教室、智慧教室、互动教室等教育信息化的设施,但这些资源利用率却极其低下,也没有合理地整合这些教育信息资源,让它们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因此,学校要从顶层设计进行设计,打破教育信息孤岛,打通这些资源之间的关联通道,构建适应现代社会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3)信息技术与教学课堂相结合 在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与教学课堂相结合,形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对应的教学方案,培养教师的综合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时代

信息编码课程设计 19 胡仲科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信息论与编码 课题名称香农编码的分析与实现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1103 学号19 姓名胡仲科 指导教师李安平李荣军 2014年06 月27 日

湖南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信息论与编码 课题香农编码的分析与实现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103班 学生姓名胡仲科 学号19 指导老师李安平李荣军 审批李安平李荣军 任务下达日期2014年6月16日 任务完成日期2014年6月27日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的有关知识,提高编程的能力,并将所学的内容加以综合。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动手进行程序设计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 1、认真查阅资料 2、遵守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3、按时上机,认真调试程序 4、认真书写报告 三、报告书写格式 1、课程设计封面 2、课程设计任务书 3、正文 4、参考文献 5、课程设计成绩报告单 四、设计题目 1、符号信源熵的求解 给定信源各个符号发生概率,条件概率,编程求解各个符号的自信息量和信源的熵,条件熵,联合熵。 2、图像信源熵的求解 读入一幅图像,编程实现求解图像信源的熵。 3、互信息的求解 已知信源发出x的概率,及接收到y后的x的后验概率,编程实现互信息、平均互信息的求解。 4、唯一可译码的判断 总结唯一可译码的概念与判断方法,编程实现:给定码字,判断是否为唯一可译码。5、即时码的构造与判断 总结即时码的概念与判断方法,编程实现:构造给定码长的即时码;给定码字,判断是否为即时码。 6、Kraft不等式的分析与判断 编写程序,给定信源符号个数,码元进制数和码长,判断唯一可译码是否存在。 7、香农编码的分析与实现 给定信源各个符号及其发生概率,编程求解其香农编码的码字,平均码长,及编码效率。8、费诺编码的分析与实现 给定信源各个符号及其发生概率,编程求解其费诺编码的码字,平均码长,及编码效率。9、用香农-费诺-埃利斯编码的分析与实现 给定信源各个符号及其发生概率,编程求解其香农-费诺-埃利斯编码码字,平均码长,及编码效率。 10、哈夫曼编码的分析与实现 给定信源各个符号及其发生概率,编程求解其哈夫曼编码码字,平均码长,及编码效率。11、LZW编码的分析与实现 12、算术编码的分析与实现 13、线性分组码的编译码的分析与实现

图书情报学引进传播学理论述评

图书情报学引进传播学理论述评 张锦 【摘要】本文全景展示了图书情报学对传播学理论的引进以及双方的趋同与融合,特别是二十年来我国的引进情况,目的是引出一个对此整合的过程。 【期刊名称】《图书与情报》 【年(卷),期】1999(000)002 【总页数】4页(P23-26) 【关键词】图书馆学情报学传播学引进基础理论 【作者】张锦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教科文艺 1999-2 图书与情报· 2 3 .· 理论园地·图书情报学引进传播学理论述评张锦(中国人民大学北 京100872 )摘要本文全景展示了图书情报学对传播学理论的引进以及双方 的趋同与融合,特别是二十年来我国的引进情况,目的是引出一个对此整合的过程。关键词图书馆学情报学传播学引进基础理论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 息传播(或交流)现象的新兴学科。它孕育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来自不同学 科领域的学者对共同的传播现象进行了研究,其中杰出的代表是号称传播学四

大先驱的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心理学家卢因,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五十年代,新闻学者,传播学之父施拉姆将不同领域的传播理论整合,形成至今仍居主流的施拉姆学派,传播学正式诞生。与之有着共同研究对象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很早就意识到传播学与自己的特殊关系,并从中得到启迪。一般认为为图书情报学最早引入传播学理论的是谢拉,他的社会认识论以及由此引出的信息交流说,直接借鉴了传播学的相关原理。这一过程几乎与传播学的孕育与产生同步。此后的各种交流说的代表人物几乎都受到了传播学的影响。八十年代以来的图书情报学研究对于传播问题的探讨呈现日益深入、广泛的趋势。传播学大规模地正式引进我国始于 1982 年 5 月施拉姆对中国大陆的访问,此后开始出现大量的传播学介绍性文章。 1983 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我国内地第一部介绍传播学的论文集(传播学(简介)).这一崭新的领域立即引起了图书情报学界一些敏锐之士的注意,例如黄纯元 1983 年在(情报学刊)上发表了论文<传播学和情报学)。我国交流说的代表人物周文骏在其 1984 年完成的<文献交流引论)一书中,便明确地将传播学加以比较。此后,对传播学的引进随着我国传播学研究的进步而迅速发展。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自 1983 年以来,发表在我国图情刊物上的传播学论文,以及明确包含传播学概念与原理的图书情报学文献学论文超过八十篇,图书情报专著中涉及传播学内容的也逐年增加,并在九三年后几成漫延之势。有关研究的方式方法有以下五种。 1 学科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引进的前提。目的是对双方的研究对象、渊源、范式、特征与应用相互对比,找出其共性和差异,从而发现联系的切入点及超越双方更本质的规律。 1.1 传播学与情报学黄纯元认为两学科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首先,从学科产生来看具有共生性。都是第三次传播革命的产物,而且是这一革命给社会带来的正反伴生影响的产物,即传播正面影响导致传播学的产生;传播的“ 异化” ,即情报爆炸带来了

信息、知识、智能的转换和算法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信息、知识、智能的转换和算法分析 系别: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系别: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专业:网络工程 学号姓名蒙剑 论文(设计)题目信息、知识、智能的转换和算法分析 命题来源□√教师命题□学生自主命题□教师课题 选题意义(不少于300字):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据库应用的规模、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大,已经从单台机器发展到网络环境。由于各种新型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有机结合,使数据库领域中的新内容、新应用、新技术层出不穷,形成了庞大的数据库体系,如商业条码的推广、企业和政府利用计算机管理事务的能力增强,产生了大规模的数据。而简单数据信息查询只是数据库内容的选择性输出,无论是查询、统计还是报表,其处理方式都是对指定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数字处理,而不是对这些数据所包含的内在信息进行提取,因此它和人们期望的分析预测、决策支持等高级应用仍有很大的距离,人们希望能够提供更高层次的数据分析功能,自动和智能的将待处理的数据信息转化为有用的知识。 数据挖掘之所以吸引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引起商业厂家的广泛关注,主要在于大型数据系统的广泛使用和把数据转换成有用的知识,推动社会进步,为企业提供能带来商业利润的决策信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研究综述(前人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情况,不少于600字): Shannon信息论和人工智能理论分别于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相继产生,系统的知识理论却长期无人问津,成为一段理论空白。这种状况在信息论和人工智能理论发展的初期似乎并没有造成明显的问题,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的深入,知识理论的空白就逐渐成为一种制约,信息论和智能理论的发展陷入受限的尴尬境地。 20世纪70年代,由于研究和建造专家系统的需要而出现了“知识工程”。然而,知识工程主要关注了知识的表示和知识的演绎推理的问题,至于如何获取专家系统所需要的知识,则几乎完全依靠专家系统设计者的手工操作。因此,知识工程没有能够形成完全的知识理论。与此同时,数据库系统的三个主要模式:层次、网络和关系型数据库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重要进展。20世纪80年代,关系型数据库及其相关的数据模型工具、数据索引及数据组织技术得到广泛采用,并形成了整个数据库市场的主导。事务数据库、主动数据库、知识库、办公信息库等技术也得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