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八极拳小架

关于八极拳小架

关于八极拳小架
关于八极拳小架

关于八极拳小架

关于八极拳小架

小架乃八极拳之基本功,气功也。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开始。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最后为六大开及其它散手等。架子乃八极拳之精华也。

一、小架各式名称

悟空问路,定心肘(开胸肘),摆肘捆人(二郎捆人),顺势抽肘(凤凰单展翅),按阴掌(罗汉式,打虎式),迎面掌(打洋炮,单扬掌),牵缘手(甩手按裆),双手接拿(六合手),顶肘揣裆(双缠扎锤),托枪式(前进跨步),穿掌进步(阎王三点手),跪膝,回身按搡(抱拿搡撞),捋手(小缠),撞锤,左撞锤,左捋手,右撞锤,穿袖,中平掌(斜身拗步双展翅),撩阴腕,左右平掌,退步插手。(挂搭)搜裆缠肘,收式。

二、小架歌

双拳齐出站中央,开步两肘勒胸膛;双手一合分左右,拧身扣步左手扬;右手高挑打洋炮,甩手退步忙护裆;双手接拿顶肘式,两拳平对急揣裆;前进跨步托枪式,三点手,跟步跪膝把裆藏;回手按搡横拉车,要打捋手两头忙;斜身拗步双展翅,转身撩阴式难防;退步挂搭人难识,搜裆缠肘

归中堂。

小架变化歌

悟空问路出开胸肘,双拳一合出二郎捆人;按阴掌出指上打下,控目掌出禁闭敌人;上步出迎面掌,左手掸开出牵缘手;护裆出双手接拿,揣裆出前进跨步;揣裆跨步出阎王三点手,跪膝出上撑下搂;转身出抱拿,撞锤出小缠;穿袖出中平掌,拧身出撩阴腕;退步出插掌,搜裆出缠肘。

三、小架练习要领

八极架子定式极其重要,此拳之根本也。

小架第一式定式歌日:“十趾抓地头顶青天,怀抱婴儿肘拄泰山;两肩松下气沉丹田,拔背含胸膝扣裆圆;尾间中正不依不偏,两目平视呼吸自然。”

又云,“十趾抓地头顶天,怀抱婴儿肘拄山

”,此式练习时要提顶吊裆,拔背含胸,松肩下气,合膝收臀,碾步松胯。

练习时要发六合劲,要以意引气,以气行力,手足相合,身心相印,要有吞有吐,有松有放,后肘催前肩,前肩催两手,内外上下要完整一气,即所谓劲整也。总之,劲之发也须以意为指挥,运气以促力,根在脚,发于腿,主于腰,达于两肩,出于趾指,气力相辅,力由气法,气促力走。一极动,百极应,一者不具,则失其髓。又所谓“三催

”者,即步催,身催,手催也。有似止而力仍前贯之

势,劲断意不断,形断而神又相连。吞,即蓄;吐,即发。吞吐是否适中,外求于形,内求于气。要极刚猛,亦极自然。刚中寓柔,柔中有刚。气上发于鼻,下按于丹田。上身要正直,下身要弯曲。开拳用力,发手如握虎尾,前肘如顶泰山。即所谓“动中含静,静中含动”。停似走,走犹停,神也。要不滞不散,不迟不断。以上所言乃定式发劲之要旨也。

发要急,变要快,定要稳;行如龙,动如虎,步如猴,抽身换影疾若惊鸿;要明五行,存八意。

五行者,即心动如火烟,肝动如飞剑,肺动如雷响,脾肾紧相连。五行一齐放,气势可冲天。

八意者,即八式也。外形必须协调一致。气由心生,起鼻尖,落丹田。

练架子及八极拳最忌者为,腆胸弯腰,敞膝翘臀,耸肩缩颈,身躯不正,内外不合,上下不随,上身发力过大,练空不存:卷。

四、小架各式之练习

悟空问路:向前迈步时忌向前侧身。变开胸肘时,绵腰直向前,而身不要侧身出。

开胸肘:两手发撕勒劲。右拳距口一拳许,要以后手催前肩。

摆肘捆人:左手出合力。左手展开后拳稍里侧,肘尖与

左拳向两极送力。

打虎式:由前式变本式时,右手以松肩和挺拔力顺腿下按;后手向斜上方翻拧,两掌根挣力。

迎面掌:以向前迈步即打出为合。后脚并拢时,稍带趋步。

牵缘手:右手向回牵动时,出斜按劲,左手出圆抱劲,左掌根与右臀出合挤劲。

双手接拿:接拿要快,出顶肘时全靠松胯、拧腰,摆肩发力。

揣裆:揣裆时,两肘不得后背,两脚跟稍提起,并向内合揣;向下时要碾步,扣裆,提顶。忌弯腰低首做势。

托枪式:以双手齐出向正前方冲击,落步即松肩摇身,右手随之拉回为最得力。右手抽回时要塌肩,而出左胯要向前松(送)。后脚出蹬劲,前脚出碾步,前臂与腿呈一线,肘与膝相对,后脑、臀部与后足跟呈一线。

回身拧按:可回身连挤带按,也可抱式后再按,要从丹田发力。按挤时,松肩翻手吐力,后腿不能(被)带动,全恃合膝,坐腰以刹步。

捋手:定式时,前腿出碾蹬劲,身要前挤,前腿稍弓,要扣裆合膝,后肘要松,发力要以腰带膀,以膀带手。

中平掌:要以腰带膀,要塌肩,右手出掖力。

撩阴腕:要转身即发,右手出甩劲,并以肩向前送力;

后手向外翻拧,松肩下按。

挂搭:以腰带膀,出腰,切胯。

五、小架各式用法及变招

小架虽仅二十余式,然八极精华已尽寓其中矣。习者多以其式样简单而轻视之,实则变化多端,且涵盖了各种拳术之精华。现拆解几式如下:悟空问路,此式虽简单,实含逗开截击闭五法,乃对敌出手之正宗。其中有虚有实,有拳有手,有腿有肘。所谓逗引者,引敌出手也。敌不出手,我则由虚变实;敌出手,我则由实变虚。所谓开者,即硬开门也。上开有举有挑;中开有撑有搁,有托有捋;下开有按有砸,亦有掖。所谓进击,其法有撑锤、撑掌、定心肘、虎扑、猿猴献果、抱肘、探马、侧按、跨步等,均由此式变出。所谓截者,截敌臂,切敌手也。所谓闭,有进步封闭、侧身抽身、含胸抽手、封闭等法。此式为一切招法之根本。离开此式,一切招法将无从谈起。小架以此式为第一,良有以也。

定心肘,有肘击、臂击、甩掌等变法。

摆肘捆人,捆手也。可变探马。歌云:“悟空问路头一请,王小捆猪不用绳;伸手抓住五和尚,单手成了功。”

打虎势,按阴掌也。为敌近身后之指法。

双手接拿,六合手也。可变探马,上下插掌,可两旁分手打猛虎爬山,掖裆掖喉,上下变化,极为灵活。

托枪式,抱肘也。可变跨缠、折缠与大缠。

阎王三点手,打抱招法也。可用摆腿,可进打抱肘、探马等。

跪膝,出上掌下搂,赶船,搬砖,掖横。

穿袖,可变缠、提、截腿、肩击、胯打等。

八极拳实战技法剖析

八极拳实战技法剖析 八极拳不但有丰富的套路,而且有巧妙的技击,甚至可以说技击是八极拳的"灵魂",是支撑八极拳发展的支柱。笔者从秘传的技击术中选出二十几个实用招法,供广大读者学习,以提高搏击的水平。攻防练习需要由两个人配合进行,本文图中穿蓝衣者为甲,穿白衣者为乙。 一、提胯打 乙左手击甲,甲迅速下蹲让过,同时用右手看住乙左手,右腿直接向乙裆跨进并向前拥身,利用腰胯挤靠的撞击力,使乙失去平衡,身体向后摔倒。 二、抱提 当乙向后倒地时,甲用右手反掳拽乙左手,同时左手向晨光横抱,顺着乙倾倒的的方向加力击去。另一种打法是,甲不抓拿乙,而是右脚前挑乙的左腿,或者右膝向前顶撞乙左腿迎面骨。 三、黑虎提 1.甲主动进攻乙,右腿向乙左侧跨进一步,右手用力向下按压乙头,同时猛地上提左膝,撞击乙头部,利用手的下按下膝的上提合力击乙。甲做此动作时,要用左手护住裆部,防止乙反攻打裆。甲还可以在提膝撞乙时,用左手或左肘击打乙的头部;也可以用双手抱住乙头向自己怀里拧转摔乙。 2.如果乙用手下按甲膝,进行防守,甲可以借势落膝,用左脚猛地跺击乙左脚面;也可以借势向前蹬腿,用左脚踹向乙的裆部。 四、狸猫爬树 1.甲主动进攻,左腿向乙右侧后跨进一步,双掌直接向乙脸部抓去。甲进身时速度一定要快,要贴紧对方,防止乙起腿击打甲的裆部。 2.乙如果用向前撞身的方法连防带打,甲可以顺势缩回身体,右手变作切拦手,砍向乙的咽喉或颈动脉处。甲也可以转身变为坐顶,用肘顶撞乙胸部,用左手抱截乙右手。 3.甲用切拦手或抱截打乙时,上盘应该向上、向外发寸劲,下盘也可同时用脚向里勾提乙腿,将乙摔倒。 八极拳实战技法剖析

五、夜里偷挑 1乙打甲,甲不招不架,身形下缩,向乙右方挤进,左脚放在乙右脚后"埋根",同时右手向前悠打乙的裆部;或者将掌变拳,击打右腿上的要穴:血海穴。 2.甲大进身打裆的同时,可以用右肩向乙的右肋撞去。不要怕乙的右后下砸,因为乙下砸的力越大,甲借乙力前撞的劲就越大。在用肩撞顶乙的同时,用左手扣抓锁住乙的右脚腕,向怀中提带,使乙摔倒。 六、顺步挂塔 交手时,甲抢先踩向乙的中门,身形偏转向下,再上右脚落于乙左腿里侧,借转腰之势,右脚向后用力往乙脚踝子骨上磕挂,右手同时击打乙肋或背部,使乙向前摔倒。 七、反臂截拿 乙被甲用上面的"顺步挂塔"摔倒,可弯腰用手撑地,然后迅速起身,用力向左进身,凭身撞和胳膊向外横挎对甲打出一招"拥挎",把甲摔出。甲在没被摔倒时,左手扳住乙横扫过来的手腕,右手按住乙肩,双手往外向下用沉坠劲,可使乙的肩臂关节节脱臼或受到伤害。 八、插花步 乙快速向甲进击,抢入中门,身形下走,对甲形成威胁。甲要立即身形左变,双脚随着身转碾动,双腿自然拧成交叉状,此时甲左脚可以向后发力挂乙的左脚摔乙;或者甲的右膝直接向前发力跪磕乙的左国部(左膝盖的后面),同时用右臂打盘时,直击乙背,上下合力将乙向前摔出。

破译外家八极拳小架与古传易筋经的关系

破译外家八极拳小架与古传易筋经的关系 3、八极小架的练法 由上可知,八极门人都把八极小架作为本门的筑基功夫,极其重视。传统八极小架的练法采用”一步一桩”的形式进行,或称为“蹲小架”、“耗架子”,内养精气血,外壮筋骨皮。 另外,笔者恩师霍文学先生在《霍氏八极拳谱?调养功》中说:“八极拳属内外兼修,意形具备,既可强身健体,又有很强的技击性。习练八极技艺要内外坚实,心神震定,通过正确的姿势,使外形运动、呼吸、意识恰当地结合起来,以便于疏通经络,促进真气的运行,加强调息的效果,以后天之气换得先天之气,达到凝神固精、调血理气、坚实内外的作用,从而增强拳术的习练效果。具体到调养功,则有丹田功法和数息功法。丹田功法是运用意念将气引导到丹田处,口里默念穴位,这样气血的流动随着意念沿任督两脉循行到丹田部位,每循行一圈为一次”。数息功法是站好桩后,以鼻作为出入之门,先使脉气沉静,气息直达小腹丹田处,由一数至五数或由一数至十数,可根据自己实际而定其数,但不宜太多,通过数息,达到丹田自身开合,调养身心的目的”。 中国武术学会委员、广州暨南大学教授马明达先生在《武学探真》中阐述了八极拳小架的传统练法:“……更重要的是,八极讲究'慢拉架子快打拳’,架子是泛言一切架势,具

体来讲就是指八极小架。小架动作不多,但结构极其严谨,练的时候要求必须做到沉着稳健,不急不躁,一手一势交待得清清楚楚,需要含着力量耐着性子慢慢'拉’,把力量运足了,式子做周正了,气调顺畅了,从头到尾,气完力足,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训练,一种身心两益的训练。但最重要的莫过于一个'静’字。” 台湾刘云樵先生说:“小八极为八极拳中的小架子,是本门入门的第一套拳法,它在八极拳所有的套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一切有关八极拳功法修炼的基础,全都从这套小架开始下手。在练习的过程中,每一式、每一动都要求架势低沉缓慢,每一式必须经过八次呼吸的反复修炼,就是默数八次的呼吸,功力将会逐渐扎实稳健,而后在每一式的训练中呼吸次数与时间将会逐步增加。默数时要将意念灌注全身各个部位。运劲先求松静,松则灵,灵则气血畅通,静则凝,凝则发劲完整,故松静是练拳之要诀也,守得静,八极则入道矣。”在外壮功夫方面,刘先生还公开了打吊袋、拍摔凳、鹰爪坛、铁砂掌、铁山靠的一些练法,反复强调练习八极一定要“内则培养气血,外则锻炼筋骨和肌肉”,也就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以便达到“敛气如绵,鼓气如刚”(也就是刚柔相济)的境界。 沧州著名八极拳家朱宝德先生讲:“习练八极小架要求动静分明,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适当掌握速度,按常规要求,

八极拳教学与训练的注意事项

八极拳教学与训练的注意事项 八极拳是中国古老的优秀拳种,是与中国传统哲理完美结合的拳术,它深邃的哲学思想,丰厚的文化内涵,系统的训练内容,淳朴的演练风格,实用的技术体系,深受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青睐,而且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 但是,系统介绍八极拳的书籍、资料、录像极为匮乏,虽然2000年笔者编辑的第一本系统详实介绍八极拳的《霍氏八极拳谱》问世,当时,欣慰之余,还是觉得意犹未尽,《拳谱》毕竟有它的局限性,很多内容无法体现,而且八极门内的朋友们也都期望有一本更系统详细的资料,很多八极拳爱好者也都来电询问能否编写一本更具操作性的书籍,还有的武术研究人员向我索取八极拳的资料。 为了满足广大八极拳爱好者的需求,同时也为研究中国武术的人士提供一份详实的八极拳资料,现把霍氏八极拳的系统内容整理成书,编写成《传统八极拳教程》,既称为教程,就要具备操作性、实用性,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系统性,使之成为从事八极拳教学人士的一份详实的教学依据,成为八极拳习练着的良师益友。《传统八极拳教程》将全面系统地介绍霍氏八极拳部内容及训练方法,教程的编写是笔者根据自己学习和练习霍氏八极拳的过程,并总结多年从事八极拳教学的实践经验,尽可能全面地、系统地整理霍氏八极拳的内容,将原汁原味的八极拳展现给广大读者。编写时掌握的原则是:在技术特色上体现原有风貌,在练习内容上保持完整系统,在理论阐述上精心归纳整理,揭示其法则性的本质和原理,尽力使该书不负教程之命名,不负众望所期待。 本教程全部完成可达到100多万字,现已完成《传统八极拳教程》第一部分的写作,全书约近40万字,其中动作路线图800余幅。主要内容包括:武术概述、武士精神、八极文化、源流沿革、教学与训练、主要技术分析、基本技术训练、拳术训练(八极小架、八极拳、八极对接、劈挂掌图解)、实用技术(金刚八式、六大开、八大招、应手拳图解)、八极拳精要等章节。近期将与读者见面,届时广大读者将一睹霍氏八极拳的全貌真容。其内容除笔者撰写、演练之外,《霍氏八极拳精要》内容取自《霍氏八极拳谱》,这两部分内容是由霍文学先生撰稿、笔者编辑整理的;《八极文化概述》一章主要由胞弟李树森先生执笔撰写;《八极对接》一节由笔者之徒、全国八极拳比赛八极对接第一名获得者李志强(吉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格斗教研室主任)和吴海勇演练并撰写说明;《劈挂掌》一节由笔者之徒、全国八极拳比赛两项一等奖获得者闫树圣演练并撰写说明;《六大开合练》一节由笔者首徒、全国八极拳比赛挖掘项目一等奖获得者魏国军演练并撰写说明;全书的动作照片由笔者之徒夏吉星执机拍摄。《传统八极拳教程》之后将陆续撰写《八极拳内功练习》、《八极拳实用功法》、《八极拳主要器械》、《八极拳实战训练》、《八极拳文化概论》等部分,使《教程》更加系统完善。 教程的编写得益于霍家四代人的无私传授和大力支持,也是两代霍家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笔者随霍家习武二十余载,时时被霍氏八极拳纯正的功夫、精妙的技艺、

八极拳

https://m p .we i x in .qq .com /s/f e lgXEWyYRS e yg52A nh x f w 史上最全武学宝库: 2.抱:肢体由外向内揽扣合拢的力量和打法都是“抱”。例如,“砸抱”是用拳头或前 “卧立炮”是用拳打;“吃根”是用膝磕。 整劲向前冲撞而出,这就是“顶”。例如,“双羊顶”是用头撞;“两仪顶”是用肘法;1.顶:施用的部位与攻打的目标置于同一水平线上,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一点上,用超技艺。 六大开是利用人体八大部位(头、肩、肘、手、胯、膝、足、臀)发力击打对方的高笔者自视基本具备了以上三点,斗胆把“口头传”的六大开简要整理如下。 第一,传承的内容是否纯真;第二,拳师的素质是否全面;第三,弟子的领悟是否到位。具有时效性和随意性,所以口头传的六大开理论是否准确、系统及完整,取决于三个条件:中,这就是六大开的“口头传”。“口头传”也可以看作是对“文字传”的诠释。因为口语和歌诀也有详细的理论分析,只是它没有表达在笔墨上,而是发挥于拳师临场指教的口舌为了探究阴阳变化,历代学者皓首穷经,连篇累牍地对《易经》进行破译。六大开的字诀为了说明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哲学家阐述五种物质(水火木金土)的相生相克之理;的弟子,才能通晓本门学说。为了让世人了儿解禅宗和修习佛法,智者编写语录进行解说;用最精要的语言概括高超的技艺,再通过现身说法,指点迷律。因此,只有得到耳提面命来,拳法丰富多彩,招术变化万千,生花妙笔也写不尽其中的奥妙。大师们只能字斟句酌,内容是六十四卦,有谁能说它们没有或不是理论呢?“真传一个字,假传万卷书。”自古以能!古人云“大道至简”。禅宗“不立文字”,五行学说的核心是“金木水火土”,《易经》的本门弟子背得滚瓜烂熟,武林人士也耳熟能详。屈指可数的四十八个字能称之为理论吗?理论部分包括“文字传”和“口头传”两个内容。文字传就是前面提到的字诀和歌诀,六大开可以分作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 以领悟要旨。八极拳毫不例外,六大开就是这种情况。 公之于世,也往往是三言两语带过,没有明师的口传身授,门徒和大众只能一知半解,难拳种都有自己最高的功法绝技,它们对外对内都有不同程度的严密封锁。即使迫不得已见,百川灌河笑大方”,六大开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中国武术历史悠久,门派众多,各个么高明之处,不过是极普通的几个文字和拳架罢了,称不上八极门的精华。“一叶障木林不扑、贴山掌、缠丝崩、猛虎硬爬山)和一趟六大开拳。据此,有的人就以为六大开没有什中堂立,打开神拳往后传)。在六大开的演练中,一般只能看到六个大势(拦捶、搨掌、虎歌诀(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顺步赶,提挎合练单扬打,顺步绕身便是缠,翻打顶肘根据八极拳老谱的记载,六大开非常简明,只有字诀(顶、抱、单、提、挎、缠)和面的认识,这才敢于“现身说法”,欲使六大开秘传大白于天下,供同好者研习指正。笔者习练八极拳多年,自忖有明师的传授和深切的体悟等有利条件,对六大开有了比较全全部掌握拳理和技艺的人更是寥若晨星。对于六大开,八极门人普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面纱。然而,因为历史的原因,在八极门众多弟子中,真正明白六大开的人并不多,能够六大开的文章,大家都对八极拳的核心问题给予关注并进行探讨,试图撩起六大开的神秘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此种状况已有所改变。最近这几年,武术刊物上出现了介绍是入门弟子,也难以得到全部真传,甚至终生看不到六大开的拳理和演练,引为憾事。随与搏击术的精华,是八极门的极品。因此,前辈们携艺自珍,轻易不露六大开,即使问题上,看法还是一致的,都认为“六大开极其艺”,也就是说,六大开囊括了八极拳基本功流传至今的八极拳已经形成12支不同风格的流派。但是,不管哪种流派,在最重要的六大开八极拳“六大开”指南

关于八极拳小架

关于八极拳小架 关于八极拳小架 小架乃八极拳之基本功,气功也。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开始。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最后为六大开及其它散手等。架子乃八极拳之精华也。 一、小架各式名称 悟空问路,定心肘(开胸肘),摆肘捆人(二郎捆人),顺势抽肘(凤凰单展翅),按阴掌(罗汉式,打虎式),迎面掌(打洋炮,单扬掌),牵缘手(甩手按裆),双手接拿(六合手),顶肘揣裆(双缠扎锤),托枪式(前进跨步),穿掌进步(阎王三点手),跪膝,回身按搡(抱拿搡撞),捋手(小缠),撞锤,左撞锤,左捋手,右撞锤,穿袖,中平掌(斜身拗步双展翅),撩阴腕,左右平掌,退步插手。(挂搭)搜裆缠肘,收式。 二、小架歌 双拳齐出站中央,开步两肘勒胸膛;双手一合分左右,拧身扣步左手扬;右手高挑打洋炮,甩手退步忙护裆;双手接拿顶肘式,两拳平对急揣裆;前进跨步托枪式,三点手,跟步跪膝把裆藏;回手按搡横拉车,要打捋手两头忙;斜身拗步双展翅,转身撩阴式难防;退步挂搭人难识,搜裆缠肘

归中堂。 小架变化歌 悟空问路出开胸肘,双拳一合出二郎捆人;按阴掌出指上打下,控目掌出禁闭敌人;上步出迎面掌,左手掸开出牵缘手;护裆出双手接拿,揣裆出前进跨步;揣裆跨步出阎王三点手,跪膝出上撑下搂;转身出抱拿,撞锤出小缠;穿袖出中平掌,拧身出撩阴腕;退步出插掌,搜裆出缠肘。 三、小架练习要领 八极架子定式极其重要,此拳之根本也。 小架第一式定式歌日:“十趾抓地头顶青天,怀抱婴儿肘拄泰山;两肩松下气沉丹田,拔背含胸膝扣裆圆;尾间中正不依不偏,两目平视呼吸自然。” 又云,“十趾抓地头顶天,怀抱婴儿肘拄山 ”,此式练习时要提顶吊裆,拔背含胸,松肩下气,合膝收臀,碾步松胯。 练习时要发六合劲,要以意引气,以气行力,手足相合,身心相印,要有吞有吐,有松有放,后肘催前肩,前肩催两手,内外上下要完整一气,即所谓劲整也。总之,劲之发也须以意为指挥,运气以促力,根在脚,发于腿,主于腰,达于两肩,出于趾指,气力相辅,力由气法,气促力走。一极动,百极应,一者不具,则失其髓。又所谓“三催 ”者,即步催,身催,手催也。有似止而力仍前贯之

八极内功破译之

八极内功破译之——八极小架与易筋 来源:《搏击》作者:李会宁李会勇 八极拳是我国的著名拳种之一,目前海内外武林人士大都认为八极拳为只会练“硬”的外家拳。可是八极门圈内人士却都是以“内外兼修”的方法获得超常的功力,并驰骋享誉于中外武坛。据笔者所知,历代八极前辈所练的内功一般都从八极小架入手,通过练形、练精、练气、练神达到易筋、易骨、易脉、易髓的目的,这与众所周知的易筋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通过多年的研究和体悟,笔者认为“八极小架就是易筋经的变异”,二者在功理、功法和效果方面几乎完全一致。下面笔者就运用一些论据论述这一观点,不确切之处还请各界方家批评指正! 一、关于易筋经 1、什么是易筋经 首先,翻开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武术与养生》一书,书中讲道: “易筋经是一种内外兼练的导引强身法,练内名洗髓,练外名易筋。《易筋经》相传为梁武帝时代印度高僧所著。但也有学者考证,《易筋经》为明朝天启年间紫凝道人搜集医、释、道流行的养生导引术及汉代东方朔的洗髓、伐毛健身法,并在宋代‘八段锦’的健身理论等基础上编辑而成的。另外,清朝初期手抄本尚有海岱游人于大元中统元年(1260年)所作之序。综合诸序,初步判断《易筋经》在宋元以前已广为流传于少林寺内众僧之中,罕有外传。明清以来,其法才广为人知,日益流传,而且演变成了数个流派。人们常把易筋经分为动式和静式(指坐式八段锦)。”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辑并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健身气功·易筋经》中说: “易筋经原自我国古代导引术,历史悠久。据考证导引是由原始社会的‘巫舞’发展而来的,到春秋战国时期已为养生家所必习。……在易筋经的流传中,少林寺僧侣起到了重要作用。六朝至隋唐以来,和尚们借此活动筋骨,习武健身。……明代气功家梅颠道人在《赤凤髓·食饮调护诀第十二》中记述:‘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文中的‘易髓’、‘易筋’应与‘易筋经’有先后联系。因此,易筋经本为秦汉仙道的导引术,被少林寺僧改编于唐宋年间至明代开始流传于社会,应该没有疑义。” 在上面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一是易筋经最初是由古代道家(道士)所创,后流传于少林寺佛家弟子中,而非达摩所创;二是易筋经不但具有养生的价值,还有技击的价值。 2、易筋经的功理 康戈武先生《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中载:《易筋经》白天台紫凝道人创编以来,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先后有多种版本出现,并逐步形成了了自己的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易筋经《总论》、《内壮论》、《内壮神勇》、《外壮神勇八段锦》、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八极拳始祖引用“八极”一词定为拳名,非常绝妙。“八极”属古地理概念,“八”为数字,“极”为顶端,远端之意。“八极”系天地间四面八方极远的地方。《淮南子·地形训》记载曰:“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又“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紘,八紘之外乃有八极”。“殥,犹远也紘,维也,维络天地而为之表,故曰紘也”。此为“八极”一词之正解。 八极拳,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警,慌、毒、猛、烈、神、急。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俱八形始堪进退;应敌时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以稳重厚实而博人。“八意”“八形”“八面”均以“极”字为宗旨。此为“八极拳”之所由来也。本拳又称开门八极拳,盖取应敌进招不离硬开门之意也。八极拳内存八意,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是八种攻防意识,需精心修炼,达到极限为目的。警:是极其高度的警觉意识;慌:是指在慌乱中,处变不惊,镇定自如的意识;狠:是指极其凶狠、凌历的意识;毒:是指极其残忍毒辣的意识;猛:是指极其勇猛剽悍的意识;烈:是指极其强烈狂暴的意识;神:是指极其神速顽强拼博的意识;急:是指极其快捷急发的意识。八极拳外具八形。八形者:龙、虎、

熊、猴、燕、犬、鹰、鹑。八形要象形而取其意,用其神。龙:龙能隐潜腾伸,呼风唤雨,翻江搅海,隐形无踪,出没无常。进步捷如风,变化如蛟龙。虎:勇猛、凶残、霸气、猛进、猛扒、猛撞、猛插、猛楼、猛按的威猛之气势。熊:沉稳、镇定、坚实、厚重,蹲靠、硬碰、硬撞、挤靠、上掀、拔根。猴:机警快捷、动如疾风、快如闪电、愣打、快接、急弹。燕:敛体束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侧锋而入,见隙即钻。犬:凶猛剽悍,反应敏锐和非凡的听觉和嗅觉。鹰:目锐、利爪、束身闪钻,迅猛快捷,急冷狠抓。鹑:极快的起动。急突善钻的高超技能。发招似鹑突也。外俱八形:模仿八种动物的习性特点,用其神,取其意,化其技。八极拳“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稳重厚实,健力而博人。八极拳习技贵劲,不贵力。人体向外发力有两种,一种叫“力”一种叫“劲”,力方而劲园,力长而劲短,力涩而劲畅,力迟而劲速,力浮而劲沉,力强而劲锐,力显而劲隐,显于局部叫力,八极冶为一气者叫“劲”。力是劲的源泉,而劲是力的精华。全身内外协调一致集中于一点,击打在人体上八极拳称之谓整劲,就是把人体训练有素的能量集中到一点释放出来,如同火山爆发,称之谓“爆发力”是八极拳的精髓。练功为健身,打拳为致用,身不健而招无用,只有内外兼修,形神俱练,方能达到身心健康与技击神化之境。八极拳劲道:按表现形式可分为“明劲”、“暗劲”和“化劲”三种,

金刚八极拳

金刚八极拳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金刚八极拳 金刚八极拳 金刚八极拳具有八卦掌的步法、螺旋劲法,戳脚的腿法,劈挂、通臂拳的放长击远等技法及金刚拳的转环。主要拳路有“六大开”、“八大招”,“六肘头”、“金刚八极架”八趟、“八极对接”、“金刚八式”等套路。 金刚八极拳的主要劲法有十字劲、沉坠劲、转环劲、爆炸劲、弹崩劲、震碾劲等。 金刚八极拳内外兼修的练法主要通过“两仪桩”、“旋极桩”等桩功训练,消除后天的浑浊之气、蛮拙之劲、僵硬之劲,使得体内的逆气转为顺气,浊气化为精气,达到内外兼修、阴阳和合、内柔外刚、浑圆一体、刚柔相济。所有的拳式虚实分明、快慢相间,上下相应,三盘连击,一气变化,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远在六合以外,近在一身之中,一动一静,一言一默非口传心授而不易得其精妙。该拳有“罗手者,天地转也”之说。腰步盼前顾后,运动方式讲究“圆”、“远”、“直”,远为极端,圆为太极,直为卦象,贯穿于手、腰、腿、脚,遇方则方、遇圆则圆。 金刚八极拳,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打八面,八意:惊、慌、狠、毒、猛、烈、神、急;八形:龙、虎、熊、猴、燕、鹑、鹰、犬。 金刚八极拳主要步法有:拥搓步、抢步、震碾步,四六不丁马,进退一趾滑,劲起于脚,发于腰,达于手,可谓八极八极脚不离地。 金刚八极歌诀

上步顶肘中堂立,斜身绕步呈刚强,要打津拳朝天起,倒退一步闭了裆,两手一开分天地,抢步跪膝命难防,抱肘捋腕分前后,遮裆护耳归中堂。意薄身正直,十趾抓地牢,两膝微下蹲,松胯易拧腰,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飘摇。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金刚八极拳风格,鹿腹鹤形熊立身,惊牛疯象龙虎形,虎踞龙盘狮吼腾,招招式式一团风。 练独立如入摩,练着观封闭拔,练内外筋骨合,练刚柔弹脆硬,练变化巧准快,练气动闪如电,不必远求尚美观,只在眼前中间变,动手发招要留德。 金刚八极十大技法 1(姿势舒展2(手脚相随,上打下封,紧逼硬攻3(下盘稳固4(寸劲短快5(变化突然6(拥搓代缓7(以气催力8(刚柔相济9(阴阳顿挫10(神形兼备,沉坠劲为根基,十字劲为崩炸之力,缠丝劲是柔中含刚。 金刚八极八大要素 1(神如箭驰2(意如闪电3(身如旋蛇4(手法如魔5(进如风钻6(闪如火灸7(避重击虚8(抢位攻中 金刚八极进手之法 进手之法讲究神进,意进,身进,力进,抢步闪进,封手侧进。拳本无招法,无形有机变,步灵无定式,功发有阴阳,出手有螺旋,神机内崩撼,全身稳如山,支点力如簧,发力不露形,形变不露象,潜力如丝连,提胯化攻合,缠绕体宜中,无形无式,无招无象。善用方位角度的变化,重心力度的机变,巧用杠杆力、离心力原理,硬开硬打。出手划圈,出脚走边,进招封手侧进,远闪近缠,以闪为进。闪打闪进,离开即闪,逢手则缠。闪中打,打中闪,缠中打,打中缠,闪进缠打,打打缠缠,闪闪打打。闪后打,缠中打,打中缠,你直打,我斜打,你斜打,我拧步拨打,不招不架,不动不打,见招打招,见式打式,发招连珠炮打法,静则抱元

八极拳到底厉害在哪里

八极拳到底厉害在哪里? 八极拳从技击理念上属于短打拳范畴,也就是擅长于贴身进身打法。 八极拳的精髓在贴山靠,而步法的基本功在闯步。 八极拳又叫八尽拳,就是四面八方的尽头。 也就是说,能打到一个人所能接触到的最远的攻击距离,即突袭。 八极拳本身就不是和人在擂台上,你来我往的回合比赛,还一大堆禁击部位。 这套拳法类似突袭,不一定是偷袭,但是一定是突袭,一击必杀的技能。 所以八极拳说贴山靠,说闯步,说用肘。 都是为了啥,一击必杀。 同时,为了防止敌人闪避,八极拳加了一些单侧对敌的技能,比如掸手,就是单侧对敌的应变。 但八极拳最大的特色,跺脚闯步,用的就是放长击远,重重一击。 所以,八极拳最关键的是目测距离的能力,要用眼睛判断,这个距离可以闯步出拳,还是出肘,还是闯步靠,还是垫步拳,垫步肘,垫步靠,或者是脚步后收的闯步。 这个是要经常训练的,拿面墙,拿个柱子啥的,目测这个位置,什么时候适合 出拳?什么时候适合出肘? 多用多练,然后打上去,看距离,久而久之就知道了。 这个是八极拳的闯步,也是八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冲撞出去。 八极拳最大的弱点,就是力道大而导致的,脚步不够灵活,还有就是重击启动慢,特别是闯步。 实际上八极拳跺子个人看法就两个常用,一个是闯步的那种,另一个是双跺。 闯步不说了,双跺是在近距离的时候,用力下砸或者撕对方用的,心意拳有鹰捉把,意思一样,都是用体重压制。 在擂台上,真的只能那几种武术可以胜任,首先人的脆弱点都是禁击的,你很难几下就打倒人家,而在无法短时间内打败人家的基础上,保存体力,做好防御与闪避就是关键。 人的脚底板,是为了保持长久稳定而进化了的,在这之前,所有的动物的后腿,都是脚板特别长,方便快速移动,大腿小,腿很短,方便快速转向。

八极拳八顶与八式

八极拳肘法丰富,招法繁多。为使练拳者迅速地掌握实战技术,先师们以易学好用为标准,从套路中筛选出具有实效的招势,组成了“八顶”与“八式”(又称“金刚八式”)两个短小精悍的套路,供弟子们演练。虽然它们只有十六个动作,但内涵丰富,变化多端,攻势凌厉,是八极拳中的精品,不可轻视。 “八极”是:挑扑、背顶、转挂顶、抱头顶、滚靠顶、翻顶、折缰顶、闭提顶。“八式”是:撑捶、扑西掌、降龙式、伏虎式、劈山掌、探马掌、虎抱捶、圈抱掌。“八顶”朝西练过去,“八式”朝东打回来。“八顶”与“八式”可以作为一套整拳来练,也可以拆开单操或双人过招。通过正反势、左右劲等练至精熟,不仅利于实战,而且能够健身。 一、起势 1.身朝西方,目视前方,并步垂掌,直立;双手握拳,由裤缝向前平端提起,两臂与地面平行,拳眼朝上(图1)。 2.两拳变掌,掌心朝上,平提起置于头上方变掌下落至颈后侧,掌心向下(图2)。 3.双掌由耳侧下落,掌心朝前,掸拂两侧衣襟;接着两臂弯屈上提,两手由耳根向前水平推出,右手变拳贴于左掌心(图3~图4)。 4.身体右转90°,右足向斜后方退一步,左足跟随并步,屈膝下蹲,左手变拳和右拳同时下落于胯前,双臂弯屈,拳心向下;身朝北方,头颈左转,眼视西方(图5)。 要点:动作1至动作3要全身放松,神定意静,舌顶上腭,自然呼吸;动作4鼻吸口呼一次,气沉丹田,屈膝落拳要有沉坠劲。 二、挑扑顶 1.身体左转90°,左足向左斜前方上一步,右足跟抬起向外碾转,成三角八棱步;同时双臂向左前上方绷挑,拳眼朝上;身朝西方,眼视前方(图6)。 2.身体左转90°,右足向左足前跨进一大步,左足随之?滑跟进,拧腰坐胯成马步;同时右臂弯屈变肘外顶,右拳竖于右颊下一拳远处,拳眼朝肩,拳心朝斜上,拳头松握,为“开口拳”;左拳沿右肩前下落,至左胸下屈肘抱住,拳眼向内,拳心向下,距体一拳远;身朝南方,头颈右转,眼视西方(图7)。 要点:两个动作要紧密连接,一气呵成;双足蹬地,整个身体有向前冲撞的劲意;右足擦地向前?出,落地后脚跟外转碾震;身体坐胯下沉,有沉坠劲;两臂有右前顶左后拉的十字劲;右肘有朝前下的扑劲和顶劲;双臂绷挑时用鼻吸气,右肘顶时嘴呼气发“哼”声。 技击作用:1.双臂向上绷挑对方击我之拳,右肘扑顶对方胸部。 2.绷挑对方臂后,双拳变掌弧形下落,夹击对方肘部;或腕部里翻,掌心朝外,猛然推撞其胸部。 三、背顶 身体左转90°,左足蹬地,右足后退一步,左足随之向后滑动一步,成坐步;同时双肘逆时针转动,分别由两肋后顶,拳心朝上;身朝东方,头颈不动,眼视西方(图8)。 要点:步法是退步?滑,身体背部有向后挤撞的劲意;绕肘时用鼻吸气,顶肘时呼气发“哼”声;呼吸要快,和动作、劲力要协调一致。

八级小架

八极拳小架 作者:郭清海 武当2008年4期字数:2712 小架乃八极拳之基本功,气功也。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开始。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最后为六大开及其它散手等。架子乃八极拳之精华也。 一、小架各式名称 悟空问路,定心肘(开胸肘),摆肘捆人(二郎捆人),顺势抽肘(凤凰单展翅),按阴掌(罗汉式,打虎式),迎面掌(打洋炮,单扬掌),牵缘手(甩手按裆),双手接拿(六合手),顶肘揣裆(双缠扎锤),托枪式(前进跨步),穿掌进步(阎王三点手),跪膝,回身按搡(抱拿搡撞),捋手(小缠),撞锤,左撞锤,左捋手,右撞锤,穿袖,中平掌(斜身拗步双展翅),撩阴腕,左右平掌,退步插手。(挂搭)搜裆缠肘,收式。 二、小架歌 双拳齐出站中央,开步两肘勒胸膛;双手一合分左右,拧身扣步左手扬;右手高挑打洋炮,甩手退步忙护裆;双手接拿顶肘式,两拳平对急揣裆;前进跨步托枪式,三点手,跟步跪膝把裆藏;回手按搡横拉车,要打捋手两头忙;斜身拗步双展翅,转身撩阴式难防;退步挂搭人难识,搜裆缠肘归中堂。 小架变化歌 悟空问路出开胸肘,双拳一合出二郎捆人;按阴掌出指上打下,控目掌出禁闭敌人;上步出迎面掌,左手掸开出牵缘手;护裆出双手接拿,揣裆出前进跨步;揣裆跨步出阎王三点手,跪膝出上撑下搂;转身出抱拿,撞锤出小缠;穿袖出中平掌,拧身出撩阴腕;退步出插

掌,搜裆出缠肘。 三、小架练习要领 八极架子定式极其重要,此拳之根本也。 小架第一式定式歌日:“十趾抓地头顶青天,怀抱婴儿肘拄泰山;两肩松下气沉丹田,拔背含胸膝扣裆圆;尾间中正不依不偏,两目平视呼吸自然。” 又云,“十趾抓地头顶天,怀抱婴儿肘拄山”,此式练习时要提顶吊裆,拔背含胸,松肩下气,合膝收臀,碾步松胯。 练习时要发六合劲,要以意引气,以气行力,手足相合,身心相印,要有吞有吐,有松有放,后肘催前肩,前肩催两手,内外上下要完整一气,即所谓劲整也。总之,劲之发也须以意为指挥,运气以促力,根在脚,发于腿,主于腰,达于两肩,出于趾指,气力相辅,力由气法,气促力走。一极动,百极应,一者不具,则失其髓。又所谓“三催”者,即步催,身催,手催也。有似止而力仍前贯之势,劲断意不断,形断而神又相连。吞,即蓄;吐,即发。吞吐是否适中,外求于形,内求于气。要极刚猛,亦极自然。刚中寓柔,柔中有刚。气上发于鼻,下按于丹田。上身要正直,下身要弯曲。开拳用力,发手如握虎尾,前肘如顶泰山。即所谓“动中含静,静中含动”。停似走,走犹停,神也。要不滞不散,不迟不断。以上所言乃定式发劲之要旨也。 发要急,变要快,定要稳;行如龙,动如虎,步如猴,抽身换影疾若惊鸿;要明五行,存八意。 五行者,即心动如火烟,肝动如飞剑,肺动如雷响,脾肾紧相连。五行一齐放,气势可冲天。 八意者,即八式也。外形必须协调一致。气由心生,起鼻尖,落丹田。 练架子及八极拳最忌者为,腆胸弯腰,敞膝翘臀,耸肩缩颈,身躯不正,内外不合,上下不随,上身发力过大,练空不存:卷。 四、小架各式之练习 悟空问路:向前迈步时忌向前侧身。变开胸肘时,绵腰直向前,而身不要侧身出。

八极拳的内容特点及法则

八极拳的内容特点及法则 [作者:吴连枝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2 文章录入:子牙河] 八极拳的内容特点及法则 一个完美的武术门派不但要有完整的理论,还要拳械相兼并有固定独特的特点法则和套路,是八极武术独立门户的根本及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生命源和潜在力。 “开门”是八极门的总特点故称“开门八极拳”。何为“开门”其意有四:一、“开门”即始立门户,独树一帜;二、技法变化讲究“六大开”,巧也、猛也、开门无阻也;三、开门八窍,慧人心脑,晓理、悟性、明德,以一理生万变为自然;四、开门不闭门,独立不独存,“天下武林是一家”,提倡外传内引,开门交流,取长补短,永无止境。 “十大形意”是八极拳的身法特点。清同治年间,孟村“八极新传”记有:“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要寸接寸拿寸出入;四要自由架式懒龙卧;五要五藏气攻到;六要五行周身合”。吾之祖训拳谚:“手似太极,身似形意,怀揣八极”。所谓手似太极,是指八极之招法(即“手”)须阴阳变化至极;“身似形意”是指八极拳身法之圆活,腾挪须象“十大形意”;“怀揣八极”是指习八极拳法者须达到“八极”(“八”为阴阳变化,“极”为巧妙变化至极,趋于“无形”之境界。)这里所指的“太极”、“形意”、“八极”并非指的是武术门派。所谓“十大形意”,就是八极拳之身法要求运用“龙、虎、熊、猿、蛇、鸡、鹿、鹏、鹤、鸵”十种动物在运动搏击中所善用的“抖、缩、愣、含、惊、崩、撑、挺、竖、横”的“十大劲别”,体现在八极拳法中,以提高练者稳健、快捷、多变、勇猛、含蓄、虚实之效。 八极拳吴钟公初创时期,“吴家拳”主要“三拳”八极小架,八极单对打,四朗宽;“三刀”:“四门刀,提柳刀,春秋大刀”;三棍(棍棒一样):“袖棍,乞丐棍(亦称八棍头),行者棒”;以及行劈拳(十二趟)、六大开拳等。吴钟公之女吴荣出嫁后,将夫家(戴氏)长拳、华拳、六角式、太祖拳、太宗拳、飞虎拳、桃花散(对练)等长拳套路引入孟村吴门,并与师弟吴溁(永)、吴钟毓共贯以八极拳理。至祖父会清公进一步改革套路,将八极小架由一路增为三路,又增编黑虎拳,引进劈挂掌(亦称抹面拳)青龙拳,双刀、对练器械引进刀进枪、三节棍进枪等。至先父吴秀峰再创开拳,连手拳,十二形抱拳;由桃花散与八极对打创编了一至四路扶手对练;引进罗汉功拳、八仙剑、青龙剑等。从八极拳理论上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是八极门新的里程碑。 八极门“三位一体”的拳法套路结构: “八极小架”为八极拳最基础的套路,吴钟公时仅一趟,由会清公编为三趟,秀峰公编为十二趟。八极小架是“易学易练,老死难精”的入门基础。 八极小架由十六个动作组成,是以吴氏“两仪”为框架“搭建”的。其动作朴实无华、简单大方,而内涵深奥的“架子”之桩功基础,演练时一招一式、一动一静,一动则发如炸雷,一静则似如处子,速度越慢越能提高“站桩”之功力。八极小架的科学性、全面性,八极拳法浓缩性,均达到不可挑剔的最高境界,实为八极门人必修和永修套路。君不知,八极小架初学者和八极拳法精通者,对“架子”的内涵理解是有天壤之别的。八极小架称谓“小架”,并非还有“大架”相对应。凡持“大八极、小八极、死八极、活八极”之说者皆为讹误。 八极小架是以“两仪”为“架子”,以《易经》八卦图为理论基础思路形成的套路。 两仪定乾坤,乾坤动而又左顾右盼生“四象”之态。乾为父、坤为母,生六子,得乾爻生艮、坎、震,得坤爻生兑、离、巽。两仪变化生六大开:顶、抱、单、提、胯、缠。

八极拳小架的五种练法

八极拳小架的五种练法 摘自王砺吾著《大道唯一》 小架只一套,单需要好几种练法才能体现它的功用。每一种练法所起的作用不同,各有各的意义。但无论如何,小架作为八极拳的筑基功夫,是以慢练揉练为主的,形象地说得百分之八十慢练柔练。 1.慢练暗发劲。慢练就是放慢速度来打拳。但只许慢不许断(一 个动作而不是全套)。暗发力也叫暗劲儿,是指力点要清,把力的爆发点表现出来即可,而不求力猛力大。这主要是练技术的纯正、路线的清晰、肢体的协调,也就是强调一个“整” 字、一个“合”字。这时的跺子称“暗跺子”。 2.慢练微发力。微发力是要求在一个动作的放了点上有明显的 发力动作形态而动作过程是慢的。这个发力动作是轻微的,但却是清晰的、外放的、到位的、不含在里面的。要求在动作达道要求后,尝试力的外吐和整体的配合,同时体会架的沉稳。 3.慢练猛发力。这种练法的动作过程还是慢的、柔的。猛发力 是专门练习发力的。要求把技法需要的攻击力挥洒无余。前提是前两种练法必须精熟,也就是前辈常说的“通过暗劲把明劲逗出来”。 4.快练猛发劲。快练是追求动作的疾速。因为格斗中速度不快 很难击中敌人。猛发力与快练配合,才是达到了技术的最后要求,即有速度又有力量。这一练习不但可以锻炼在快速运

动中高质量地完成技术,又可以在不断变化技法、步法、身法时增强身体的协调、稳定能力。但由于快练猛发力非常消耗体力,而且对身体震动特别大,因此不可过多练习、不可勉强练习。 5.动耗桩。所谓动耗桩是区别于一个式子固定不动的站桩的。 具体针对小架来说,就是四种行拳方法如常,而在定式时静止耗架子。即能起站桩的作用,又通过换式行拳来放松因耗桩造成的肢体僵硬,是比较科学的。老拳师们将它称作“换式子”。

八极拳

八极拳(一) 魏彦丰 八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拳种之一。它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诸省,南方及海外也见。河北沧州是八极拳的发源地,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个名叫“癞”的云游高僧始传给吴钟,尊“癞”为始祖一世,吴钟为初祖二世,迄今历经200多年不衰。40年代末,原南京中央国术馆,将八极拳列为必修拳术。八极拳随之广传全国,饮誉海外。 八极拳动作节短势险,猛起硬落。发力暴猛。以其刚烈雄健、朴实简洁的风格和独特的技击特点著称于世。拳谚曰:“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可见它在我国武坛众多门派中的地位。 八极拳练法要求: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练寸截寸拿寸吐露,四练筋骨皮肉合。 八极拳套路图解 起式 两脚并步,身体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于两腿外侧,掌心均向里,掌指均向下,目视前方(图1)。 要点:头要端正,颏微收,挺胸,直腰,收腹,身体自然正直,两臂自然下垂。 第一段 1.并蹲步栽捶 两脚右拧,身体右转90度,两腿屈膝半蹲,成为并蹲步,右拳直臂向下栽拳于小腹前,拳眼向里,拳面向下,左拳屈于右腋前,拳心向里,拳面斜向右,目视前方(图2)。 要点:头要端正上领,颏微收,挺胸,直腰,收腹,气向下沉。 2.抱拳弹腿 左拳收抱于左腰间,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同时,左腿支撑身体,右腿提起向前弹踢,右脚脚崩平,脚尖向前,目视右脚尖方向(图3)。 要点:支撑腿要稳,弹踢要迅猛,短快,力达脚尖。 3.马步劈拳 身体左转,右腿屈膝收回扣于左脚膝窝处,成为扣腿,同时,两拳向外、向上侧平举,与肩平,两拳拳眼均向上,拳面均向外,目视前方(图4)。 接着,两拳直臂向下、向里交叉于腹前,左臂在里,右臂在外,两拳拳心均向里,两拳拳面斜向下,目视前方(图5)。 不停,右脚向右侧落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同时,两臂直臂交叉上举外分,左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右拳翻拳向右下侧劈砸,拳面向右,拳背向下,高与肩平,目视

八极拳练功层次

八极拳练功层次 八极拳六练八要是:一练拙力如疯磨,二练软绵封闭播,三练寸接寸拿寸吐露,四练自由架式懒龙卧,五练脏腑气功到,六练筋骨皮肉合,七要尊师与重道,八要仁义与有德。这些都是八极拳前辈先贤们练功经验体会的高度概括,它不仅提出了练功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练功层次,使我们能一步步进入武学的高深阶段,使我们能尽快出功夫,达到内外兼修之目的。 下面对每层次练功做一简单介绍。 首先说一下“生物场”概念。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有一个生物场,我们人类也不例外。人类的生物场也和地球一样是由核心、外壳层、大气层组成。人类生物场的核心是由大脑、脊髓、神经传导系统组成,它有接收信息、分析判断、过滤信息、储存信息、发射信息指挥协调身体各部运动等作用。我们的古人将这些功能高度概括为一个字“神”。“神”又分为先天之神与后天之神。先天之神包括诸多的遗传因素;后天之神包括接收、储存的种种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分析,判断及使用。人的意念也是“神”的一个部分,它属于发射信息的范畴。 人的五脏六腑、骨骼、筋腱、肌肉、皮肤及血液循环系统构成了人类生物场的外壳层,它起到接受外部能量并将外部能量转化成内部能量使用或储存的作用,我们的古人将之称为“精”。这个“精”也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先天之精包括诸多遗传因素,后天之精则是由水谷之精转化为人的骨骼、筋腱、肌肉、血液及生育之精等。 人类生物场的外层是气,这个气不同于地球的大气层,但也是有密切联系的,人生活在地球的空气中,空气中的氧气是人体新陈代谢及能量转换必不可少的物质。人类生物场中的气,在体内是以体液形式存在,传输途径是经脉系统,由体表或经穴发出,在体外则是气的形式出现,这个气对人体起营卫作用。这个气也分为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先天之气称为元气,后天之气是由水谷之精华转化而来,它也是一种能量形式,被称之为混元气。 “精”“气”“神”是构成人类生物场的三大要素,我们练功就是练“精”“气”“神”,也就是练的生物场,这个生物场其大而无外,其小而无内,生物场有许多特性,比如“亲和性”“排斥性”“穿透性”“震撼性”“遥感性”“内视性”等等,我们练功就是为了增强这些特性,内外兼修,凝真养性,壮其体魄,发掘潜能,开发智慧,充其精神,达到“能为人所不能,能及人皆莫及”的地步,因此练功也是永无止境的。 第一层 “一练拙力如疯魔”是第一层功夫,也是练八极拳的基础,其有几个重要的作用。人类接受外界能量,如水、谷之精华转化为人本身的能量,除消耗外有一部分储存起来,这些能量大部分变为肌肉、骨骼、筋腱而储存能量,所以提高身

八极拳基本功法---八世嫡传吴大伟老师整理

八极拳拳术精妙,招法自然。在武林中独树一帜。但是万丈高楼亦是由平地而起,在练习八极拳时,基础功法是万万不可缺少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对基本功不够重视,认为其简单、枯燥,不如套路练习富有吸引力,从而导致了练武不练功的错误,这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习练者的通病,对此笔者极是担忧。今借此文向广大八极拳爱好者介绍一下八极拳基本功的练习方法。 八极拳的基本功法包括对掌、腕、臂、肩、胸、腰、胯、腿、膝、胫、足等部位的静、动不同的训练方式,有揉手、捋手、三靠臂、贴山靠、揉腿、挂足等诸多习练方式,其中三靠臂、贴山靠更分为定步与技击步两种习练方式。要求习练者常年坚持不懈的练习,为进一步掌握八极拳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1、揉手 动作两人呈马步相向而立,掌腕相搭,一侧向前平推出,另一侧则顺势曲臂收腰坐胯,重心平移成四六步后,圆转腰身向前展臂推出,对方亦重复此动作,左右循环练习,视练习者体力而确定时间长短。 要领身体放松,沉肩坠肘,随势而动,不顶不丢,目视对方,后手贴于胸侧,护臂护肋,意含攻守,气沉丹田。 含义长期练习此功法,可增长上、下肢及腰胯部位的力量和身体感知能力。 2、捋手 动作两人马步相向而立,一方前手扣握另一方前手腕部外侧,重心后移握拉,另一方挑拳沉体后移。双方后掌立置于肘内侧。此动作练习时,双方同时擤气,发“哼”“哈”二气。此动作左右循环练习。 要领沉肩坠肘,松腰坐胯,势稳气沉,如桩之人地,两目相视。拳谚曰:上使云、捋、提、按、刁、抱、缠、战。突出掌腕肢与腰胯膝的协调一致,一动俱动,身动气沉。 含义长期练习此功法,可增加习练者的身体整合力、手掌刁捋力、八极拳沉坠力。 3、三靠臂 定步三靠臂动作两人相对而立呈马步,同时单臂横摆撞击对方小臂内侧;轮立圆与头上方撞击对方小臂外侧;回轮臂反磕对方小臂外侧。后手立置于肩侧。左右交替进行。 活步三靠臂动作两人相对而立呈马步。一方挥臂进腿,单臂横摆攻击对方小腹部;另一方挥臂退步,格挡对方来手。前者既而进步轮立圆攻击对方头部;后者挥臂退步,格挡对方来手。前者顺势进步下斩对方腰胯部;后者挥臂退步,格挡对方来手。双方交替进退进行。 在三靠臂的功法练习过程中,可单人与树、木桩、墙壁等对象进行。

八极拳的实战运用

八极拳的实战运用 任何一种武术流派的技法,都体现出中华武术之魂魄。一个八极拳修炼者,经过长期艰苦的基本功锤炼,具备了极为扎实的基础,便可进入八极拳攻防技击的学习和功法操练阶段。 自古以来,没有什么旷古绝伦的“绝招”,更没有什么速成的功法能提高功力。在技击中,精熟的招法、强大的打击威力和强劲的力道,都是一个练武者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结晶:八极拳技术体系中的六大开和八大招,是八极拳先贤们在完整的八极拳体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并非人们传说的那么神秘。 其实六大开和八大招是异曲同工,其理相通,动作简洁,朴实无华,是不可分割的技术整体。如六大开中的“缠招”无非是左右劲的大缠与小缠,再加变化中的“靠缠”:缠法分上、中、下三盘缠法。历代师承传授都是一成不变的,其中一招多变的话步用法根本不传。而且,传授者一个师父一个样,久而久之,一些简单动作规范化,加上保守思想的影响,退化就不足为奇了。八大招中的“左右硬开门“也是左右劲的“缠招”,只不过在使用时手法变化不一样—六大开中的“缠”是抓住对方的手臂缠,而且缠的幅度、弧度也是因人功力而异。而八大招中的“左右硬开门”招法中缠的弧度分大圈与小圈:值行注意的是,八大招中的“左右硬开门”一招,不是用手去抓持对方手臂,而是强崩硬缠贴肩撞,左崩缠肩撞胁,

右崩缠中肩撞胸。此手法分左右,左臂也可同样分左右旋转,而且在行进间完成打开门户、击倒对手的目的,其变化的手法较六大开进攻密度强些。 众所周知,无论八极拳法中的六大开和八大招还是其他流派中的任何精招绝技,都必须经过全面持久的锤炼后获得纯功,方能在应敌时发挥出极大的打击威力。常言道:“要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八极拳练习者,必须具备坚韧不拔的刻苦精神才能练就扎实的基本功。首先随老师学习几个动作,并逐步体会、掌握和领会每一个动作的要领c其次,是干百遍的反复练习。练习动作时,切忌象征性地比划动作,要严肃认真扎扎实实地练c目的是为了熟练掌握。而且要苦练加巧练,达到熟能生巧:自古以来,做事成功的秘诀是勤奋c常言道:“一看、二练、子琢磨c”一看,要认真仔细地看老师做不范动作;二练,按老师教的动作标准要领多练;三琢磨,主要对老师所教动作的发力原理多模仿。再次,当掌握每个动作的发力窍门并做到收发自如时,再由明师拆招、喂招,进行实战技术运用方面的训练。 《八极拳谱》中曰:“招术不熟,必致临 敌时手足无措,难言制敌命中之方,故技 击一道以坚实身体内外为根本,镇定意志为主宰,精熟招术以致用,喂招成招乃求致用也。只练拳不喂招成招,临敌亦无法用,有拳技精熟不能临敌致用,盖以此也。”所以人们常说“书念一世,不讲(透)不如不念;拳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