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篇: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按入院、出院护理要点执行。

2、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及其护理要点。

3、测量体温、呼吸、脉搏。

(1)一般新入院病人,2次/天,连测3天。如体温正常,则按分级护理有关要点执行。

(2)高热病人,按高热病人护理要点执行。

(3)某些专科疾病病人须观察体温时,按有关疾病护理要点执行。

4、按医嘱测量血压。

5、测量体温,病人入院时测量一次,以后每周测一次。

6、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应对其进行全面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并记录于护理病志上。

7、准确,及时留送各种标本。新入院患者应在次晨留取尿于粪便标本送做常规检验。

8、严密观察病情和药物反应,如有异常变化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积极协助处理。

9、凡危重病人应填写护理记录单,及时准确记录出入量、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临时治疗与护理等内容,并按时做小结与总结。每日的出入量应记录在体温单上。

10、了解本病区内常规用药、急救药物(含专科疾病急救药物)的主要作用及副作用,熟练掌握其用法及注意事项。

11、保持本病区一般器材、急救器材(含专科疾病急救器材)、各种急救治疗包的性能良好,可供随时应急使用,并能掌握其使用及配合医生操作的方法。

12、加强与病人的交流,了解其心理需要,给予心理支持。病情允许时,应鼓励并指导病人自我护理,增强其治病与康复的信心。

13、针对病人的疾病进行健康指导,包括本病的预防、症状、治疗、饮食、休息、身体锻炼、保持心理健康等基本知识,以及出院后来院复查的时间等内容。

14、病区环境应清洁、整齐、安静、安全,空气新鲜,室温18~20℃,湿度50%~60%为宜。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定时更换体位。加强安全管理。

做好基础护理。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尿道外口护理,根据级别护理认真巡视病房。

抽搐昏迷时应设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认真执行各项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详细记录护理记录单,出入液体量及血压记录。

密切观察输液成分、速度、反应。巡视卡悬挂醒目,记录准确。

严密观测血糖的变化。

遵医嘱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做好特殊检查的宣教及准备工作,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加强饮食合理供给。

糖尿病护理【概述】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细胞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导致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体内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其特征为血液中含糖量过高及尿中有糖,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等。

临床上出现烦渴、多饮、多尿、疲乏、体重减轻等表现,其并发症为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慢性病变可涉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肾脏、视网膜、皮肤等;其主要诱因有肥胖、感染、缺少体力活动、多次妊娠等。【护理评估】

(一)健康评估

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时,病人多有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

轻、伤口愈合不良、经常感染等主诉,应详细询问其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食量,有无糖尿病家族史,体重,妊娠次数。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心血管、神经系统等体检可见异常。酮症酸中毒者呼吸深大伴脱水体征和意识改变。另外,1型糖尿病于2型糖尿病的病因不同,不是在评估时应予区别。

(二)临床症状观察与评估

1、“三多症状”——多尿,烦渴,多饮

2、善食多饥

3、疲乏、体重减轻、虚弱

4、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酮症较轻者可以表现严重口渴,尿糖增多,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乏无力,头晕头痛,心烦,嗜睡,全身疼痛,酮症较重者呼出的气体有烂苹果味,皮肤干燥,缺乏弹性,眼晴下陷,心跳加快,严重时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昏迷。

(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简称高渗性昏迷。是因为高血糖引起的血浆高渗透压、严重脱水和进行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诱因是感染,摄入糖量过多,以及应激状态如手术、外伤、心血管事件等。

(3)乳酸性酸中毒昏迷: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血乳酸持久性增高在5mmol/L以上,而pH<7.35的临床综合征。

(4)低血糖症:指血浆葡萄糖浓度明显低于2.8mmol/L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

5、慢性并发症:

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全身大小血管病变,常累及心、脑、肾、眼,导致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梗塞、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高血糖还可以累及神经系统及肠道、膀胱等。

6、皮肤瘙痒

多见于女性,由于尿糖刺激局部所致。

7、其他症状:有四肢酸痛、麻木,腰痛等。

(三)辅助检查

1、血糖测定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2)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3、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4、果糖胺测定

5、胰岛素释放试验

6、C肽释放试验

7、尿糖测定结果仅供参考,而确诊糖尿病需依靠血糖测定。

(四)心理社会评估

由于本病为终身性疾病,漫长的病程及多器官、多组织结构和功能障碍对病人身心产生的压力易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对疾病缺乏信心,或对疾病抱无所谓的态度而不予重视,以致不能有效的应对慢性疾病。社会环境如病人的亲属、同事等对病人的反应和支持是关系到病人能否适应慢性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应予以评估。【护理措施】

(一)饮食治疗的护理

1、控制总热量:

饮食治疗是基础治疗措施,它对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起着积极的作用。饮食治疗的内容包括控制总热量、合理配餐、口味清淡、高纤维饮食,水果适时适量,少饮酒不吸烟等。

每日所需蛋白质为1g/kg/日,每日所需碳水化合物一般不超过主食300g为好,每日所需脂肪约40-60g。三餐中主食分配应为早餐1/5,午餐2/5,晚餐2/5。

2、合理配餐

要保证各种营养成分比例适宜,保证优质蛋白的供应,每天要有一定量的牛奶,鸡蛋和瘦肉摄入,但应避免热量过多。病人若饥饿,可用绿色蔬菜补充。

3、少量多餐

基本做到一日不少于三餐,一餐不多于二两,避免一顿吃的太多。

4、清淡饮食

避免肥甘味厚,如猪油、黄油、肥肉及富含胆固醇的食物。不吃含糖的食物,如各种甜点,甜饮料等。为防止血压升高,糖尿病病人不宜食用太咸的食物,减少钠的摄入。糖尿病人不宜限制饮水,以免血液浓缩,加重病情。

5、高纤维饮食

糖尿病人应多吃粗粮、干豆、绿色蔬菜,蔬菜应选用含糖分较少的小白菜、大白菜、油菜

第二篇: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

1、根据病种不同给予不同的治疗饮食,知道热量、水分、钠、钾摄入量的范围和选择方法,管擦病人饮食是否符合要求。

2、加强药物治疗的护理,讲解各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做好相应护理。

3、向患者解释常用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4、知道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管理,使之学会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应激情况。

5、知道患者熟悉防病治病的常识,了解定期随访意义,主动配合检查、治疗,并定期复诊。

二、检查及治疗护理常规

(一)胰岛素治疗护理常规

1、胰岛素的保存未开启的胰岛素置于4~8℃保存,使用中的胰岛素在常温下(不超过25℃)保存不超过一个月,避免震荡、受热或阳光照射。冰冻后的胰岛素不可再用。

2、注射前向病人解释胰岛素的剂型、注射目的及方法,检查病人是否准备好食物,指导病人注射后在适当的时间进餐。

3、注射时间注射胰岛素前确保病人能准时用餐。普通短效、预混胰岛素于饭前30分钟注射;速效胰岛素及预混胰岛素饭前立即注射;中效胰岛素一般睡前注射;超长效胰岛素注射时间一般与进餐时间无关,只需每日定时注射。

4、抽药预混、中效胰岛素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如需将短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先抽短效胰岛素后再抽中效胰岛素。

5、注射部位宜选择上臂、大腿前外侧、腹部(避开脐周2cm内)及臀部等部位皮下注射,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建议每天同一时间同一部位,每周左右轮换注射部位,每次注射点应与上次注射点至少相距1cm。避免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另外应根据使用的胰岛素种类选择相应的注射部位,如使用短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时,优先选择腹部;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优先选择臀部或大腿。

6、注射前检查注射部位有无硬结、破损,若注射部位产生硬结,局部热敷,暂不注射该处,使用75%乙醇消毒。

7、中效及预混胰岛素注射前上下摇动20次左右,呈均匀雾状,注射前排气,每次注射1~2U,至针尖处滴出1~2滴药液为止。

8、进针方法针头长度≤5mm可垂直进针,>5mm需捏起皮肤垂直进针,体质消瘦或针头>8mm应与皮肤成45°角进针。

9、使用胰岛素注射笔注射,推注完毕不可立即拔针,需停留10秒后在拔针。注射完毕立即取下针头,置入锐器盒,针头每次更换。

10、不良反应的观察胰岛素治疗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其余有皮下脂肪萎缩、胰岛素过敏等。每日两次使用预混胰岛素者,早餐后5小时左右督促病人进食中餐,防止发生低血糖。

11、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重视血糖监测,教会病人低血糖的预防及自救方法。

(二)使用胰岛素泵护理常规

1、上泵前

(1)告知病人胰岛素泵治疗的原理、目的及方法。消除病人恐惧心理,取得配合。

(2)检查泵的性能,按操作程序进行胰岛素泵准备,包括装电池,检查仪器性能、抽吸胰岛素、排气,遵医嘱设置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并双人核对。

(3)做好穿刺部位皮肤清洁(常选择腹部),见擦注射局部皮肤有无破损、硬结、感染。男性病人选择上腹部注射,女性病人选择下

腹部注射。当腹部皮肤有瘢痕、硬结、感染或皮肤病等不宜注射者可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孕妇可选择上臂或大腿注射。

(4)选择腹部旁开4~5cm以上,避开要带周围的部位作为穿刺点,酒精消毒,顺皮纹将穿刺针插入皮下,穿刺后敷贴妥善固定,注明开始使用时间。

2、上泵中

(1)继续糖尿病饮食,嘱病人不随意加餐。

(2)每日注射三餐前大剂量,根据胰岛素种类不同决定注射与进餐之间的时间关系。应用短效胰岛素者餐前30分钟注射,应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锐)者餐时注射。

(3)每班检查胰岛素泵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没3天更换一次注射部位及输注管路,如病人出现高热多汗、局部硬结、红肿、出血、脱出等情况应及时更换输注部位。

(4)胰岛素泵使用期间,每日监测血糖4次以上,包括夜间血糖监测,警惕低血糖发生。

(5)指导病人注射局部肌肉避免剧烈运动、受压、摩擦等,防止针头脱出。避免输注导管打折、受压,保持输注管道通畅。注意泵的保护,避免使泵受潮、撞击或损坏。警惕胰岛素泵的报警音,发现报警及时与护士联系。

(6)若病人带泵期间需洗澡,要及时将泵分离,洗澡后及时连接。做CT、MRI等检查时要将泵取下,以免影响泵的正常工作。

(7)长期待泵者,告知病人及家属常见报警原因为管路堵塞、电量不足、药量不足等,并教会

其相应的处理方法。

3、下泵后

(1)观察病人注射处皮肤,如有红肿等感染征象,以0.1%碘伏涂擦。

(2)检查泵的性能,查看有无损坏。

三、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糖尿病护理常规

1、根据病人身高体重制定个体化糖尿病饮食、忌高脂、高糖饮食,忌油炸、油煎食物,宜用植

物油,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籽、鱼籽等含胆固醇高食物,严格限制各种甜食,戒烟戒酒。经常检查病人饮食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

2、运动治疗的护理

(1)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及身体承受能力,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2)知道做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操、太极拳、球类活动。不宜空腹锻炼,建议餐后1小时运动30~40分钟,运动频率建议每周至少3~5次,每周至少150分钟。运动强度以运动中脉率=170-年龄为宜,或锻炼后有微汗、轻松愉快、食欲和睡眠良好。

(3)应穿着舒适、软且厚底的鞋子和透气的袜子运动,随身携带饼干或糖果、糖尿病急救卡。

(4)出现下列情况暂停运动:血糖>14~16mmol/L;明显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较大;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各种重要脏器严重慢性并发症。

3、口服降糖药物的护理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了解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1)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餐前半小时服用,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还可有消化道反应、肝损害、血液系统改变、药疹。若发生低血糖反应,应及时处理,并连续观察2~3天。

(2)双胍类:餐前、餐中或餐后服用都可以,在餐中服对胃肠道刺激小,不影响药物吸收,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药疹等。

(3)a-糖苷酶抑制剂: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亦可进餐前半小时服用,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与胰岛素与其他药物合用时,一旦发生低血糖,进食多糖类食物效果差,最好进食单糖类食物如蜂蜜、葡萄糖。

(4)噻唑烷二酮(胰岛素增敏剂)类:每日晨服一次,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

(5)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进餐时服药,不进餐不服药。主要反应为低血糖。

(6)二肽基肽酶-4(DDP-4)抑制剂:每日口服一次,作用不受饮食影响。

4、胰岛血糖素多肽1(GLP-1)受体激动剂,每日注射一次,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其

程度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轻。

5、使用胰岛素者,执行胰岛素治疗护理常规。

6、监测血糖水平,4~7次/天,注意高血糖症状有无改善,有无低血糖发生。

7、知道病人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烫伤碰伤,做好糖尿病足病的护理。

8、对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病人,注意安全防范,根据生活自理能力给予关心和协助。

9、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教会病人自我管理的必须技巧,如胰岛素注射技术、血糖监测技术、胰岛素泵的使用、饮食运动治疗、糖尿病日记的记录与分析等。

(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常规

1、卧床休息,昏迷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注意安全防范,如加床栏,使用约束带。

2、立即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1~2路,严格按医嘱调节滴速,先快后慢,如无心力衰竭一般

在前2小时内输入1000~2000ml液体,以后根据血压、心率、尿量、末梢循环情况及中心静脉压调节速度,24小时输液总量约4000~5000ml。

3、严格控制胰岛素给药速度加强血糖监测,血糖下降速度以每小时3.9~6.1mmol/L为宜,血糖下降过快或过慢均应与医生联系,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改为输注5%葡萄糖溶液,按3~4g葡萄糖加1U胰岛素计算。告之病人进餐前任需皮下注射胰岛素。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定期检测血糖、血酮、尿糖、尿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采血必须在非输液肢体侧进行。用

胰岛素治疗期间,测量血糖1~2小时一次。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每3~4小时测量一次,至基本恢复正常。

6、观察病人水电解质失衡及脱水现象,如眼球凹陷、唇裂、口腔、皮肤粘膜干燥,感觉异常、麻痹等有无好转或加重。

7、鼓励病人大量饮水,昏迷者可鼻饲温开水,每日饮水量应达4000ml。进清淡饮食,保证主

食摄入量,暂禁脂肪类食物,直至酮症消失。

8、告知病人及家属避免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如感染、外伤、中断胰岛素治疗或应用胰岛素剂量

不足、暴饮暴食、精神过度紧张等。

(三)糖尿病低血糖护理常规

1、糖尿病病人血糖<3.9mmol/L为低血糖。当发现有低血糖症状和体征时,有条件的应立即进

行血糖监测来确认低血糖的诊断,防止病人跌倒、摔伤。

2、当发现有低血糖检测结果而缺乏低血糖症状时要重复血糖检测。

3、判断意识意识障碍者,给予50%葡萄糖溶液20ml静脉推注,保持气道通畅,配合医生

抢救;意识清楚者给予15g葡萄糖或其他无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2~5片的葡萄糖片(视不同商品标识而定),或100ml苹果汁、橙汁、可乐,或两大块方糖,或一大汤勺蜂蜜,或一杯玉米汁,或一杯脱脂牛奶等。

4、观察低血糖症状缓解情况,于10~15分钟后复测血糖以评估治疗效果,如果血糖值没有上升

到正常或低血糖症状持续存在,则重复以上治疗,直至病人血糖正常、症状缓解,必要时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40~60ml。

5、服用阿卡波糖的病人,出现低血糖时,需要服用葡萄糖而不是糕点等其他碳水化合物纠正低

血糖。

6、低血糖症状缓解后给病人适量进食碳水化合物,如一片面包或两块饼干。

7、病人病情稳定后,与病人一起分析低血糖原因并进行低血糖自我管理教育。

(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护理常规

1、饮食护理

(1)清淡、低碘或禁碘饮食,禁食海带、紫菜等海产品,每日热量可比正常人高50%,两餐之间,增加点心。增加黄豆、奶类、蛋类、瘦肉类等优质蛋白的摄入。

(2)每日饮水2000~3000ml,禁止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等。

(3)忌食刺激性或生冷食物,减少食物中粗纤维的摄入。

2、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病情轻者可下床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度。病情重、心力衰竭或合并严重感染者应卧床休息。环境宜安静舒适,温度宜稍低,避免强光刺激。

3、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者,知道按时按量规则服药,不可自行减量或停服。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一般于饭后30分钟口服。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粒细胞减少、药疹、中毒性肝炎等。

4、观察消瘦、多汗、乏力以及性格情绪的变化;注意排便次数、性状、肛周皮肤情况;观察突眼和甲状腺肿大的程度;病情严重者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计入出入量。

5、低钾性麻痹者,协助做好生活护理,观察有无呼吸肌麻痹的症状和体征。

6、突眼者,告知外出时代黑色眼镜,勿揉眼,可用5%甲基纤维素或5%氢化可的松滴眼液滴眼。眼部水肿者应高枕卧位,低盐饮食。

7、指导病人选择宽松上衣,严禁用手挤压家汉族昂西安。教会病人每日卧床时自测脉搏,每周称体重,若脉搏减慢、体重层架时治疗有效的重要标志。

8、告知病人及家属出现高热、恶心、呕吐、大汗淋漓、腹痛、腹

泻、体重锐减、突眼加重等提示甲亢危象,应立即就诊。

第三篇: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目录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十一节

第十二节

第十三节

第十四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 甲状腺危象-----4 糖尿病-----------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7 低血糖危象-----8 痛风--------------9 皮质醇增多症--10 尿崩症-----------11 肥胖症-----------12 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13 嗜詻细胞瘤-----14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内分泌系统包括人体内分泌腺及某些脏器中内分泌组织所形成的一个体液调节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在神经支配和物质代谢反馈调节基础上释放激素,从而调节人体内的代谢过程、脏器功能、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许多生理活动和生命现象,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体内、外变化。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生系由于内分

泌及组织和(或)激素受体发生病理状态所致。

1、2、热情接待病人,安排床位,做入院介绍。

测量生命体征和体重,糖尿病病人还要测量身高和腹围,记录在病历上,并通知医生。3、4、5、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并遵医嘱做好饮食、药物宣教。协助留取化验标本,做好各项检查前宣教。

经常巡视观察病人情况,发现异常告知医生并及时处理,同时做好护理记录。

6、7、危重病人应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他们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更有利于维护病人健康。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从而分泌甲状腺激素(TH)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表现为基础代谢增加、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常。

1、体位与休息:将病人安置于安静、无强光刺激的房间,保证充分休息。合并甲亢心脏病或甲亢危象等重症病人应遵医嘱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给予“三高一低”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碘饮食),鼓励多饮水,禁止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免引起病人精神兴奋。病人腹泻时应食用含纤维素少且容易消化的实物。

3、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态度和蔼,以减轻病人心理负担,避免情绪激动。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定期测体重(一般每周1次),如发现病人有高热、心率增快、烦躁、大汗、腹泻、呕吐等症状加重时,提示可能有甲亢危象,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5、药物治疗护理:遵医嘱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如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皮疹、发热、关节痛及肝功能损害等。当白细胞低于3.0*10⑨/L时,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

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隔离制度。

6、突眼症护理:有恶性突眼、眼眶闭合不全者,应注意保护角膜和球结膜。日间外出可戴墨镜,以免风、光、尘的刺激;避免用眼过度,保持眼部清洁,合理使用眼药水;睡前可适当抬高头部以减轻眼部肿胀,还可涂眼膏、戴眼罩以防感染。

7、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的病人,应做好术前宣教和术后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

8、健康宣教:指导病人加强营养,坚持服药,定期复查。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生成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一组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为胃寒、纳差、便秘、水肿和嗜睡。

1、体位与安全:重症病人应遵医嘱卧床休息,有嗜睡或精神症状时应加强安全防护。

2、饮食护理:摄取平衡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低盐、低脂饮食。鼓励病人进食富含粗纤维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药物治疗护理:观察甲状腺素药物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如出现心悸、心动过速、多汗、消瘦等甲亢症状,应遵医嘱减量或暂停用药。

4、病情观察及对症处理:(1)体温偏低或胃寒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2)经常便秘者,应多吃蔬菜水果,适当活动以增加胃肠蠕动,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缓泻药。(3)皮肤干燥、粗糙者,应加强皮肤护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适当涂擦润肤霜。(4)合并心包积液、冠心病、高血压者,应注意观察心率、心律及血压变化。(5)合并水肿者,应遵医嘱记录出入量,定期测体重,观察水肿消退情况。(6)如病人出现嗜睡、体温下降(<35℃)、呼吸浅慢、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提示可能发生粘液性水肿昏迷,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及时配合抢救。

5、心理护理:多与病人交流,提供心理支持。

6、健康指导:(1)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各类感染。(2)解释终生服药的必要性,并向病人说明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3)帮助病人提高自我监护意识和能力。(4)指导病人定期到医院复查。第四节甲状腺危象

甲状腺危象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在危急感染、精神创伤、高热、妊娠、甲状腺手术或放射碘治疗等诱因刺激下,病情突然恶化而发生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高热、大汗、心动过速、呕吐、腹泻、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必须及时抢救,否则往往死于高热、心力衰竭、肺水肿及水电解质紊乱。

1、急救处理:(1)昏迷病人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予以吸氧。(2)建立静脉通道,大量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如能饮水,应鼓励病人自己饮水,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尿量决定补液的量。(3)遵医嘱抽取血标本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甲状腺激素全套等。(4)遵医嘱用药,昏迷病人不能口服者插胃管,将药物磨碎后鼻饲给药。

2、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病人神志、瞳孔变化。(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3)昏迷病人留置导尿,详细记录出入量的变化。(4)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腹泻、呕吐、脱水状况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3、高热护理:(1)物理降温,重者采用人工冬眠疗法。(2)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降温效果。(3)高热病人应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至3次。

4、加强各项基础护理,预防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留置导尿病人做好会阴部擦洗或尿道口清洁。

5、将病人安置在安静的环境中,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避免声和光的刺激。病人处于兴奋状态,烦躁不安时,适当给予镇静药。

6、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

7、加强健康指导,预防复发。

第五节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有遗传倾向,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除糖类外,尚有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疲乏无力等,即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常伴发心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

1、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糖尿病饮食,合理分配每天所需热量,禁烟禁酒。

2、运动护理:病情稳定者应坚持适当的体力劳动和锻炼,避免肥胖,有严重并发症者应遵医嘱绝对卧床休息。

3、用药护理:(1)胰岛素应根据起效时间在饭前5—10分钟皮下注射,注意药量准确,无菌操作,并轮换注射部位,防止引起皮下脂肪硬化。(2)口服磺脲类降糖药应在餐前30—60分钟服药;双胍类降糖药在进餐时或餐后30—60分钟服用;a-糖苷酶抑制剂与第一口饭同服。

4、每天定时监测手指血糖,了解血糖波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5、急性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低血糖:如病人有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强烈饥饿感、抽搐、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生并测量手指血糖,口服含糖食物,必要时静脉补充高渗葡萄糖。(2)酮症酸中毒:如病人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呼吸深快且伴有烂苹果气味、脱水等酮症酸中毒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

6、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常用温水泡脚,避免烫伤;穿舒适的鞋袜,不要过紧过硬;修剪脚趾甲不易剪的过短;保持个人卫生,经常检查足部有无红肿、水泡等。

7、做好健康宣教:指导病人积极预防危险因素,帮助病人提高自我监护意识和能力,坚持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第六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病人在应激状态下,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胰岛素拮抗剂激素增加,引起糖和脂肪代谢紊乱,以高血糖、高酮症、高尿糖、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合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1、补液:首选生理盐水,补液速度按照先快后慢的原则,补液总量一般按照病人体重的10%计算。

2、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治疗:有条件可采用静脉微量泵推注或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并详细记录使用时间和剂量。严密监测血糖的变化,根据血糖的检查结果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3、补钾:遵医嘱在补液及使用胰岛素的同时给予、

4、暂禁食,必要时留置胃管,遵医嘱进行胃肠营养,监测病人尿量,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呼吸、血压、心率等,有条件的可应用心电监护仪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详细记录。

6、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唇干裂,避免口腔及呼吸道粘膜干燥;保持尿道口和会阴部得清洁;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必要时使用气垫床等防压工具。

7、加强健康指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个可反复发作的综合征,医护人员应给与病人详细的健康指导,以防再次发作。第七节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一种表现,临床特点表现为血糖高,没有明显的酮症酸中毒,由于高血糖引起血浆高渗性脱水和进行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液,恢复病人血容量,纠正脱水与高渗状态。严格掌握补液的速度和量,按先快后慢的原则进行补液。最初2小时补液量为1000—2000ml,24小时补液量应大于5000ml。

2、留置胃管,并经胃管大量补液,并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留置尿管以观察每小时尿量,并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严密观察病人神志、瞳孔及对光反射,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并做好详细记录。

5、准确及时遵医嘱使用胰岛素,并监测血糖的变化,1—2小时测手指血糖1次,并根据血糖监测的结果调整胰岛素的用量,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6、准确及时留取各种标本进行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化验及血气分析,补钾过程中要监测血钾的变化,防止出现高血钾。

7、加强各项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会阴部及尿道口护理等,预防感染。

8、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脂肪、低糖流质饮食,昏迷病人给予鼻饲。

9、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第八节

低血糖危象

低血糖危象是由于某些病理和生理原因使血糖降低至2.8mmol/L 或以下时,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异常的症状及体征,临床表现为病人心慌、脸色苍白、无力、饥饿感、大汗,神经系统表现为焦虑、牙关紧闭、肌肉痉挛、癫痫样发作,最后血压下降、低血糖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1、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必要时吸氧,昏迷病人按昏迷护理常规护理。

2、升高血糖,遵医嘱使用药物。

(1)清醒病人可口服糖水,昏迷或抽搐时,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50ml,并续以10%葡萄糖500—1000ml静脉滴注,视病情调整滴速和输入液量。

(2)必要时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和(或)肌肉注射高糖素。

3、病因治疗:应原发病因不同而异。

4、对症治疗:如抽搐者应用适量镇静剂,并注意保护病人,防止外伤;昏迷时间长或伴有严重脑水肿者,可给与20%甘露醇注射液治疗。

5、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人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定时监测血糖,每1—2小时复查血糖1次,观察用药效果。

6、做好心理护理,加强皮肤。口腔等基础护理。

第九节痛风

痛风是一种异质性疾病,由遗传性和(或)获得性引起的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临床特点: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有尿酸性尿路结石。

1、饮食护理:(1)急性发作期应选择五嘌呤食物,如脱脂奶、鸡蛋等,全天液体摄入量应在3000ml以上,两餐之间可饮用碳酸氢钠类液体。(2)慢性期或缓解期应选择低嘌呤饮食,如饼干、稻米饭、蔬菜水果等,嘌呤的进食量每天限制在100—150mg,饮食中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及铁质,限制脂肪摄入(每天小于50g),即进食低热量、低脂、低嘌呤、高维生素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饮酒,易多食偏碱性食物,并大量饮水。

2、休息与功能锻炼(1)急性发作期遵医嘱卧床休息。发作时抬高患肢、局部冷敷,24小时后可行热敷或理疗,关节疼痛缓解3天后可恢复活动。(2)慢性及缓解期应先进行理疗,如热敷、按摩等,以促进关节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然后进行以伸展与屈曲动作为主的功能锻炼。应避免劳累,以防止诱发急性发作。

3、病情观察: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监测尿PH,尿酸的排出量,保持血尿酸的正常范围。

4、用药护理:(1)应用秋水仙碱时,应注意有无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口服秋水仙碱片,必要时静注,但速度要慢,不少于5分钟,并严防药物外渗。(2)应用促尿酸排泄药物或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时,应遵医嘱小剂量给药,逐渐加量,并定期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5、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讲解相关知识,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血象。第十节

皮质醇增多症

皮质醇增多症又称库欣综合征,是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糖皮质

激素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多血质外貌,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痤疮、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等。

1、做好心理护理,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多食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高钾低钠饮食,鼓励食用柑橘类水果。

3、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避免剧烈的运动,防止意外发生。

4、加强基础护理,防止病人因抵抗力降低导致口腔、会阴及呼吸道感染。

5、准确、及时留取血、尿、粪标本,并协助完善各项检查。

6、指导病人按医嘱准确服药,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作用。

7、按医嘱密切观察病人血压及血糖变化,如有四肢乏力,软瘫等低血钾表现,应及时告诉医生并配合治疗。

8、对有骨质疏松的病人应加强安全防护,避免摔倒碰伤,应睡硬板床,以防止病理性骨折。

9、需进行手术者应做好术前宣教及准备。

第十一节尿崩症

尿崩症是指精氨酸加压素(AVP),又称抗利尿激素(ADH)严重缺乏或部分缺乏(称中枢性尿崩症),或肾脏对AVP不敏感(肾性尿崩症),致肾小管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和低渗透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此病以青少年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1。

1、病情缓解期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疾病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2、保证病人有足够的水分摄入,并禁烟、茶、咖啡等刺激性食品。

3、遵医嘱记录每天出入量,必要时监测尿比重。

4、每天测体重,需在每天同一时间穿同样的衣服称体重,监测体重的变化。

5、对需要做禁水加压试验的病人,要耐心、细心地介绍做此项检查的目的和重要性,取得病人的配合。对未成年人需要家属陪同和配合。

内分泌护理常规

住院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一、概述 患者在住院期间,常有思想负担重、心理矛盾突出等心理特点。急性病期,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势凶猛,自觉症状明显,常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反应;慢性病期,病期冗长,身体有不可逆转的病理变化,不能完全康复,病情时好时坏,疗效不显著,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故要求临床护士必须缜密观察,及时分析病情的发生和发展,操作熟练,配合默契,遇到抢救时当机立断,采取紧急措施。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时,加强心理护理,保持生理、心理平衡,给予患者全面整体的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二、护理常规 (一)入院护理 1.热情接待患者,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做好入院健康教育,立即通知医师,并对危重患者积极配合抢救。 2.协助患者入院时做好个人卫生。 3.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护理入院评估及相关护理表格。 (二)住院护理 1.病房环境及设备设施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定时开窗换气;床单位整洁,物品放置有序;根据患者病情备好抢救药品、器材等,并使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休息与卧位病情危重、特殊检查后和治疗后、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需卧床休息,根据病情给予相应卧位;病情轻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适当活动。

3.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相应饮食,并做好健康教育。在执行治疗饮食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鼓励患者按需进食,必要时可给予鼻饲或肠内营养。 4.病情观察 (1)新入院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必要时测心率,进行患者自理能力评估。 (2)根据病情或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测等 (3)按级别护理要求,定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并做好记录。 5.排泄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6.安全护理防止跌倒、坠床、烫伤、走失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注意水、电、门、窗安全,防火、防盗。 7.皮肤护理院入院时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分,尤其对于存在压疮危险因素的患者,严格按照压疮管理要求进行护理 8.治疗护理及时准确执行医嘱,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做相应处理。 9.标本采集及检查护理遵医嘱进行大、小便标本及其他标本采集,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 10.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根据护理级别,按照《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要求做好基础护理,根据病情做好专科护理。 11.心理护理 (1)急性病期患者因疾病突发,缺乏思想准备,又唯恐病情恶化而产生焦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按入院、出院护理要点执行。 2、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及其护理要点。 3、测量体温、呼吸、脉搏。 (1)一般新入院病人,4次/天,连测3天,如体温正常,则按分级护理有关要点执行。 (2)高热病人,按高热病人护理要点执行。 (3)某些专科疾病病人须观察体温时,按有关疾病护理要点执行。 4、按医嘱测量血压。 5、测量体重,病人入院时测量1次,以后每周测一次。 6、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应对其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并记录于护理病历上。 7、准确、及时留送各种标本。新入院患者应在次晨留取尿与粪便标本送作常规检验。 8、严重观察病情和药物反应,如有异常变化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积极协助处理。 9、凡危重病人应填写护理记录单,及时准确记录出入量、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临时治疗与护理等内容,并按时作小结与总结。每日的出入量应记录在体温单上。 10、了解本病区内常规用药、急救药物(含专科疾病急救药物)的主要作用及副作用,熟练掌握其用法及注意事项。 11、保持本病区一般器材、急救器材(含专科疾病急救器材)、各种急救治疗包的性能良好,可供随时应急使用,并能掌握其使用或配合医生操作的方法。 12、加强与病人的交流,了解其心理需要、给予心理支持。病情允许时,应鼓励并指导病人自我护理,增强其治病与康复的信心。 13、针对病人的疾病进行健康指导,包括本病的预防、症状、治疗、饮食、休息、身体锻炼、保持心理健康等基本知识,以及出院后来院复查的时间等内容。

14、病区环境应清洁、整齐、安静、安全,空气新鲜,室温18~20°C、湿度50%~60%为宜。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定时更换体位。加强安全管理。 做好基础护理。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尿道外口护理,根据级别护理认真巡视病房。 抽搐昏迷时应设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认真执行各项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详细记录护理记录单,出入液体量及血压记录。 密切观察输液成分、速度、反应。巡视卡悬挂醒目,记录准确。 严密监测血糖的变化。 遵医嘱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做好特殊检查的宣教及准备工作,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加强饮食合理供给。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1.健康宣教 2.药物管理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准确地给予药物,并监测患者的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在给药前,护士应检查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禁忌,遵从用药原则和操作规范。 3.疼痛缓解 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常常伴有疼痛症状,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点,给予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热敷、按摩、药物镇痛等。 4.饮食管理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对患者进行饮食宣教。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宣教包括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合理选择脂肪摄入、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定时进餐等。 5.情绪支持 内分泌疾病常常伴有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护士应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倾听,提供情绪支持,帮助患者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6.协助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

护士负责协助医生进行内分泌系统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如血糖监测、 甲状腺超声、抽血、注射等。护士应做好检查和治疗前的准备工作,提醒 患者注意事项,解答患者的疑问,同时配合医生进行有关操作。 7.监测疾病进展和并发症 护士应根据患者疾病的发展情况,进行定期的生命体征检查、疾病指 标监测和并发症观察,及时发现疾病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相 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8.提供康复护理 对于一些需要康复护理的内分泌疾病患者,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包括体育锻炼、心理疏导、营养补充等,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9.保持环境安全 护士应保持内分泌科病房的环境整洁、安静、舒适,预防交叉感染和 控制疾病的传播。护士应做好消毒工作,保持病房空气新鲜,避免噪音和 过度刺激。 10.持续教育和研究 对于内分泌科护士来说,持续教育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护士应不断 学习和更新内分泌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关注最新的研究进展,提高自身 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 总之,内分泌科护理要求护士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 人文关怀和细致的护理工作。通过实施以上常规措施和注意事项,可以提 高内分泌科患者的护理质量,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内分泌护理常规

1、按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2、做好药物健康宣教,告知病人间断用药的危害性,指导病人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 3、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4、遵医嘱正确及时口服用药或静脉用药。 5、指导病人正确饮食,合理调配食物种类,甲亢病人适当补充碘剂,多食海带、紫菜,补充蛋类、乳类、肉类优质蛋白,多食蔬菜、水果,甲亢病人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忌喝浓茶、咖啡及烟酒,忌海味产品。 6、观察用药后病人临床反应。 7、甲状腺手术术后病人防止甲亢危象产生,同时观察有无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损伤。 8、做好心理指导工作,甲亢病人易激动,甲减病人情绪低落,帮助病人进行情绪心理的自我调节,保持情绪舒畅,精神愉快,避免受风感冒、劳累过度。

1、按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2、保持静脉输液通畅,遵医嘱抽取各种血标本,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要观察病人神志、精神及体温变化,防止发生肾上腺危象,如果发生,立即配合医生抢救。 4、发生肾上腺危象,应注意患者谵妄,防止发生坠床。 5、注意心理疏导。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患者,通常女性具有男性体征,例如:闭经、子宫萎缩、阴蒂肥大、乳房缩小、全身多毛症状,患者多因自我形象紊乱而使自尊心受损,性格孤僻自闭症状,护理上注意心理护理。 6、注意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加强药物健康宣教,督促病人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

糖尿病护理常规 1、指导病人合理饮食三餐定时定量向病人宣传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2、指导病人掌握运动的方式、时间及强度。 3、按医嘱准确注射胰岛素,教会病人注射方法,指导病人了解胰岛素不良反应及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4、监测血糖,如出现低血糖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5、口服降糖药物应观察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指导病人正确的服药时间。 6、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防止口腔炎及皮肤感染。 7、嘱患者戒烟、酒,生活规律。 8、经常检查足部,保持足部清洁,避免发生糖尿病足。 9、指导病人定期测量体重、血糖、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变化。 10、定期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做到早知道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内分泌疾病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腺垂体功能功能减退症(西蒙-席汉综合征)是由于腺垂体缺血、坏死、肿瘤、炎症、手术等原因引起的腺垂体内分泌功能不足的一种疾病。 1.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神志、体重、睡眠、排便及活动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头痛、视野变化、视力变化。准确记录每日出入量。 (2)注意保暖: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常表现怕冷,要注意保暖。维持室内温度在20~28℃、湿度在50%~60%,定时通风换气,使患者感觉舒适。要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偏低,可加盖棉被或用热水袋,但要注意防止烫伤。 (3)皮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皮肤粗糙干燥、色素减退、苍白、少汗、弹性差、要注意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卫生,避免受伤,干燥粗糙的皮肤涂抹润肤品保护,贴身应穿棉质透气的衣物,避免化纤类,避免穿紧身衣。 2、护理常规 (1)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根据病情分级护理,有合并症应绝对卧床休息。 (3)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单易消化饮食,食物中要富含膳食纤维以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 (4)心理护理: 1)垂体功能减退症的患者身心变化较大,对之前的工作和社会角色适应力下降,会感到力不从心,对前途丧失信心,产生焦虑,恐惧或抑郁,应关心、体贴、尊重、支持患者。 2)患病后,患者不同程度出现第二性征消退,生理周期改变和性欲减退、性交痛,女性出现阴道分泌物减少,男性存在勃起障碍等影响夫妻生活,取得患者

同意的情况下,在隐蔽舒适的环境下与患者一起分析、讨论压力的来源

,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应对方法。 3)动员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如丈夫(妻子)和儿女的支持。 4)请治疗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协助患者营造良好的病室氛围。 (5)让病人认识到随意停药的危险性,必须严格遵守医嘱,不得随意增减药物剂量,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过量易致欣快感、失眠;服甲状腺激素应注意心率、心律、体温、体重变化等。 (6)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状态、有无低血糖、低血压、低体温等情况。评估病人神经系统体征以及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的变化。 3、健康教育内容 (1)主要病因与诱发因素:垂体瘤为成人常见病因,大都属于良性肿瘤。下丘脑病变、垂体缺血性坏死、蝶鞍区手术、创伤或放射性损伤、感染和炎症、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垂体卒中以及空炮蝶鞍、颞动脉炎、海绵窦处颈内动脉瘤等均可引起本病。 (2)临床表现: 1)性腺功能减退常最早出现。 2)甲状腺功能减退。 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4)生长激素不足。 5)垂体内或附近肿瘤压迫症群。 6)垂体功能减退性危象。 (3)并发症:垂体危象。 (4)检查手段:性功能测定、甲状腺功能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测定、腺垂体激素测定、垂体贮备功能测定、其他检查可用X线、CT、MRI了解病变部位、大小、性质及其对临近组织的侵犯程度。 (5)主要治疗: 1)病因治疗:肿瘤患者除催乳素瘤一般采用药物(如溴隐亭)治疗外,均宜首先考虑手术、化疗或放疗。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常州金林骨科医院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目录 一、内分泌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二、糖尿病护理常规 (2) 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 (3) 四、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护理常规 (5) 五、低血糖症护理常规 (6) 六、甲状腺功能亢进护理常规 (7) 七、甲亢危象护理常规 (9) 八、甲状腺炎护理常规 (10) 九、尿崩症护理常规 (11) 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护理常规 (12) 十一、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护理常规 (13) 十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护理常规 (14) 十三、高血钙危象护理常规 (15) 十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护理常规 (16) 十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护理常规 (17) 十六、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 (18) 十七、嗜铬细胞瘤致高血压危象护理常规 (19) 十八、低钾血症护理常规 (20) 十九、糖原累积病护理常规 (21) 二十、护理部相关专科检查护理常规 (22)

内分泌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制订(修订)者:护理部审批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休息与卧位:应根据不同疾病进行具体护理,轻者休息或卧床休息,危 重或做特殊检查者绝对卧床休息。 3、生活护理:除常规生活护理外,还应注意身高、体重及准确记录出入量 等特殊护理项目。 4、饮食护理:根据不同疾病给予各种治疗饮食并指导病人遵守膳食原则。 5、功能试验:了解内分泌疾病功能试验的意义及方法,做好各种物品准备 及急救准备,向病人作必要的解释以取得合作,保证试验过程和标本采集准确无 误。 6、用药护理:正确给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指导患者预防副作用的发生。 7、内分泌疾病危象的护理:了解危象发生的表现,以及不同危象的特异治 疗及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8、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精神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9、健康教育:根据病种及病情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疾 病的相关知识,学会自我管理,进行自我护理,遵医嘱定期门诊随访。

内分泌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 消渴护理常规 以口渴多饮、善食易饥、饮一溲一为主要临床表现。辨证分型为肺热津伤证、胃热积盛证、湿热蕴脾证、气阴亏虚证、肾阴亏虚证。西医的糖尿病、尿崩症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执行内分泌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舒适,整洁。 2. 病情平稳时以适量、规律和个体化为原则进行运动。一般饭后1小时开始,每次运动约半小时。 3. 每周一测体重1次。 4. 正确辨识低血糖与高血糖症状。 5. 予以心理疏导,树立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三.病情观察 1. 准确观察血糖等代谢指标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2. 观察患者神志、视力以及足部皮肤温度、有无破损等情况。 3.观察每日进餐情况。如进餐时间、进餐量、食物种类等是否符合要求。四.用药护理 1. 掌握各类降糖药物的正确服法,以及胰岛素注射技术等;观察药物副作用。 2. 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胃热积盛者中药汤剂宜凉服,并观察中药不良反应。五.饮食护理 1. 遵医嘱进食,定时定量,控制总热量。宜食绿叶蔬菜类食物,禁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忌烟、酒,少食煎炸、辛辣食物。 2. 上消者(肺热津伤证),口渴多饮可用莲子心泡水代茶饮。 3. 中消者(胃热积盛证),夏季宜选用苦瓜、冬季宜选用山药等。 4. 下消者(肾阴亏虚证),宜选食枸杞入汤或泡水代茶饮。 5. 湿热蕴脾者饮食清淡,忌肥甘厚味之品,可用菊花泡水代茶饮,食薏仁、大米饭。 6. 气阴亏虚者可用黄芪泡水代茶饮。

六.临证(症)及并发症护理 1. 发生低血糖,可参照《低血糖护理常规》 2. 气阴亏虚、肾阴亏虚者可遵医嘱中药熏洗足部预防并发症。 3. 视网膜病变者,适当减少看书、看电视时间,避免用眼过度。视物模糊者加强生活照护。 4.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予禁食、烦躁者给予安全保护,清醒者鼓励多饮水。积极补液,补液速度应先快后慢,并根据血压、心率、每小时尿量等决定输液量和速度。使用胰岛素时每1-2小时测定血糖,遵医嘱调节胰岛素量。加强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出入量等变化,配合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七.健康指导 1. 指导掌握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的使用方法,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2. 掌握饮食及运动原则和方法,适当锻炼如做八段锦等。 3. 掌握低血糖及并发症的防护知识。 4.生活规律、有节,戒烟酒。 5. 外出时随身携带糖尿病识别卡,以便紧急救助。 6. 定期复诊及监测血糖等相关指标。

内分泌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内分泌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一、内分泌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饮食调控: 内分泌科疾病患者饮食调控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要合理控制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等食物的摄入。对于甲状腺疾病来说,对碘的摄入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多或过少。对于甲状旁腺疾病和肾上腺疾病来说,要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辣椒等。 2.定期复查: 内分泌科疾病患者需定期复查,以掌握病情变化和疗效评估。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等。甲状腺疾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超声等。甲状旁腺疾病和肾上腺疾病患者需定期检查相关激素水平等。 3.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内分泌科疾病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需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物的规律使用。甲状腺疾病患者需要使用甲状腺激素或抗甲状腺药物。甲状旁腺疾病和肾上腺疾病患者需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4.心理支持: 二、内分泌科疾病健康教育 1.饮食健康教育:

向患者普及合理饮食的知识,告诉他们不同疾病需要注意的饮食原则。例如,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糖分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养分摄入;甲状腺 疾病患者需适当摄入含碘食物;甲状旁腺疾病和肾上腺疾病患者需避免刺 激性食物。 2.运动健康教育: 运动对于内分泌科疾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通过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 控制血糖、改善代谢、减轻体重等。患者需要注意运动的时间、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不适。 3.药物知识教育: 向患者介绍相关药物的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副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帮助患者正确的使用药物。提醒患者要按时、按量服药,避免错过或重复 用药。 4.心理健康教育: 向患者普及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如放松训练、呼吸调节、心理疏导等。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 的态度。 5.定期复查教育: 引导患者树立定期复查的意识,告知他们定期复查的必要性。解答患 者对于复查项目和复查的频率等问题,帮助他们正确规划检查时间。 6.预防及早诊疗教育: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内分泌系统疾病--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 2.重症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轻度患者适当休息和活动;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需给予糖尿病饮食。 4.评估病情变化,遵医嘱测量生命体征、神志、尿量、身高、体重等,严密观察内分泌系统疾病各种危象的先兆表现。 5.及时做好检查前后准备,正确采集各种化验标本,熟悉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6.针对专科疾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7.保持急救物品、药品的完好,处于备用状态 第二节糖尿病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用药情况及心理状态。 2.评估患者一般状况、营养状况及皮肤等情况。 3.了解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如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 二、护理措施 1.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理想体重、工作性质、生活习惯计算每天所需总热量,饮食原则是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适

量蛋白质和高纤维的膳食,指导食物搭配,戒烟戒酒,严格控制各种甜食,如糖果、含糖饮料等。 2.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选择合适的运动量,注意防止低血糖发生,随身携带糖果和糖尿病信息卡。 3.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口服降糖药物和使用胰岛素,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使用胰岛素时应妥善保存。注射胰岛素时应准确用药、严格无菌操作、针头一次性使用,选择正确的部位并按要求进行轮换。 4.控制血糖、血脂、血压、体重在理想范围。 5.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泌尿系感染,保持皮肤清洁。6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一旦发生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7.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系统规范的糖尿病健康教育,预防相关并发症 三、健康教育 1.提供糖尿病相关知识及预防并发症的指导,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2.指导患者学习和掌握监测血糖、血压、体重的方法。 3.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和自我护理。 四、出院回访 1.了解饮食、血糖控制等情况,是否坚持运动。 2.询问患者病情,了解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

内分泌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内分泌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体位护理:病情较轻者可多休息或卧床休息,病情危重或做特殊检查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给予各种治疗饮食,注意饮食是否符合规定,并嘱其严格遵守膳食制度。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型态、肢体活动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 4.用药护理:熟悉内分泌科常用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观察用药效果,并进行用药指导。 5.基础护理:依据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进行ADL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生活自理缺陷的患者进行生活照顾。 6.专科护理:知晓内分泌疾病常用各种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并做好各种检查前的准备工作,遵医嘱按时收集各种化验标本。加强患者宣教及健康指导,使患者知晓防病治病的常识,了解随访的意义,坚持定期复查。 7.安全护理:对跌倒、坠床高危患者进行高风险评估,加强健康教育,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意外发生,做好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

8.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身心状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 1.向患者做好入院宣教,讲解内分泌科病区环境,治疗、查房、探视时间及病室管理制度等。 2.让患者了解入院须知,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3.让患者了解内分泌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4.告知患者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并劝其严格遵守膳食制度。 5.让患者了解或掌握内分泌疾病常用各种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让其做好各种检查准备,遵医嘱按时正确收集各种化验标本。 6.向患者讲解内分泌疾病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7.向患者讲解内分泌专科疾病护理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 8.做好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正确用药,按时复诊,避免情绪波动,合理安排工作、学习、生活,进行适当有规律的活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内分泌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是研究内分泌系统并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的科室,主要以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为主。而中医护理在内分泌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辅助医生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下面将介绍一些内分泌科中医护理的常规方法。 1.中医辩证观察:中医辨证是根据患者的气色、精神状况、舌苔、脉象等表现来判断疾病属于哪种病因、病位、病理性质,从而指导治疗。护士应该观察患者的面色有无发黄、发红、苍白等异常现象,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观察舌苔的颜色和形态,以及脉搏的强弱有无异常变化等。这些观察结果可以帮助中医医生进行辨证施治。 2.中药煎煮和服药指导: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结果,医生会给患者开出相应的中药方剂,而护士的任务就是煎煮和指导患者如何正确服药。护士应该了解各种中药材的性味归经,熟知中药的煎煮方法和服药规则,确保患者能够正确按时服药。 3.食疗指导:中医治疗注重调整患者的饮食,因为饮食与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如阳虚体质的患者应多食温热食物,阴虚体质的患者应多食清润食物等。同时,护士还应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食材,制定科学的膳食计划。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讲究“养生”,即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来调养身体,增强抵抗力。护士应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生活习惯指导,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饮食的卫生与规律,适量参加体育锻炼等。这些习惯的培养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5.心理疏导:疾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心理状态 也会反过来影响病情的发展。护士应对患者进行病情解释和心理疏导,鼓 励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疾病,减轻焦虑和压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6.定期随访和评估:护士应定期追踪患者的病情变化,了解患者的治 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另外,护士还要进行健康评估,包括观察体征指标,如血压、心率、体温等的变化,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总之,内分泌科中医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 的作用。通过中医辨证施治观察、中药煎煮和服药指导、食疗指导、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心理疏导和定期随访和评估等措施,可以帮助患者调节 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缓解疾病症状,提高康复效果。同时,护士还应不断 提高自身的中医知识水平,不断完善护理技能,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中医 护理服务。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整理版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整理版 本文介绍了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包括入院、出院护理要点、分级护理及其护理要点、体温、血压、标本留送、病情观察和药物反应、护理记录、用药和器材的掌握、心理支持、健康指导和病区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介绍了危重疾病护理常规和糖尿病护理的相关内容。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1、按入院、出院护理要点执行。 2、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及其护理要点。 3、测量体温、呼吸、脉搏。对于新入院病人,应每天测 量2次,连续测量3天。如果体温正常,就按照分级护理的要点执行。对于高热病人,按照高热病人的护理要点执行。对于某些专科疾病病人,需要观察体温时,按照有关疾病护理要点执行。 4、按医嘱测量血压。 5、测量体温,病人入院时测量一次,以后每周测一次。 6、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应对其进行全面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并记录于护理病志上。

7、准确、及时留送各种标本。新入院患者应在___留取尿和粪便标本送做常规检验。 8、严密观察病情和药物反应,如有异常变化应立即向医 生报告并积极协助处理。 9、对于危重病人,应填写护理记录单,及时准确记录出 入量、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临时治疗与护理等内容,并按时做小结与总结。每日的出入量应记录在体温单上。 10、了解本病区内常规用药、急救药物(含专科疾病急救药物)的主要作用及副作用,熟练掌握其用法及注意事项。 11、保持本病区一般器材、急救器材(含专科疾病急救器材)、各种急救治疗包的性能良好,可供随时应急使用,并能掌握其使用及配合医生操作的方法。 12、加强与病人的交流,了解其心理需要,给予心理支持。病情允许时,应鼓励并指导病人自我护理,增强其治病与康复的信心。 13、针对病人的疾病进行健康指导,包括本病的预防、症状、治疗、饮食、休息、身体锻炼、保持心理健康等基本知识,以及出院后来院复查的时间等内容。 14、病区环境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安全,空气新鲜,室温18~20℃,湿度50%~60%为宜。

内分泌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中医护理常规 1.病史询问:包括患者的过去病史、家族史、个人病史等,以便了解疾病发生的可能原因和发展过程。 2.体格检查:主要检查患者的生殖器官、肾上腺、甲状腺、胸腺等内分泌腺器官的肿大、异常形态等情况。同时还应检查头面部特征、皮肤、毛发、嗅觉、视觉、听觉、口腔、颈部、胁肋、腹、生殖器等情况。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唾液等的一系列检查,如血糖、肾功能、血脂、甲状腺功能、性激素水平等检查,以确定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是否正常。 4.中医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中医师会进行综合分析,辨别患者的病情是属于何种中医证候,并根据辨证结果制定个性化的中医治疗方案。 5.饮食调理:根据中医理论,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量,适量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以帮助身体调整内分泌功能。 6.药物治疗: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具中药方剂,以平衡患者的阴阳、气血、脏腑等方面的功能,并缓解患者的症状。 7.中医按摩疗法: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病理变化的恢复。 8.中医针灸疗法:通过针刺一定的穴位,以调整患者的脏腑功能,促进病理症状的消失。

9.中医理疗法:通过特定的热疗、温灸、艾灸等方法,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增强抵抗力,促进机体康复。 10.心理护理:内分泌疾病常伴随着情绪波动、焦虑等心理问题,护士应该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11.定期复查:患者接受治疗后,应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内分泌科中医护理常规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中医辨证施治、饮食调理、药物治疗、中医按摩疗法、中医针灸疗法、中医理疗法、心理护理和定期复查等措施。中医通过调整患者的整体功能状态,促使机体回归正常状态,达到治疗目的。

内分泌科一般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主要的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或高于机体需要量与食 欲减退或亢进,机体代谢紊乱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的预防与自我护理知识。 3、自身形象的紊乱与疾病引起身体外形改变等因素有 关。 4、焦虑与疾病难以治愈、长期治疗导致经济负担加重 有关。 二、观察要点 1、观察病人的体重、体型,计算体重指数(BMI)。 2、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有无毛发浓密、稀疏,有无 体型异常,有无满月脸、色素沉着,有无突眼等。 3、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 三、护理措施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一般护理 ①环境:病房整洁、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 ②休息:有急性并发症时应卧床休息,缓解期应制定 个性化的运动计划。 ③饮食:根据病情,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

素的饮食,禁食浓茶、咖啡。糖尿病患者应进食糖尿病饮食。 3、症状护理 ①意识障碍者应使用床档,保证病人的安全。 ②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平整。皮肤破溃者,配合医生进行创口护理。 ③对突眼者,指导病人外出时戴深色的墨镜。 ④高热病人予降温处理,低温者应保暖。 4、用药治疗的护理 ①遵医嘱使用降低血糖的药物,并注意观察各种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②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注意观察有无水钠潴留及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③应用其他药物时,应注意其疗效及不良反应。 ④一旦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告知医生。 5 、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家庭成员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四、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和康复指导。 2、合理饮食。 3、日常生活指导。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常州金林骨科医院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目录 一、内分泌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二、糖尿病护理常规 (2) 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 (3) 四、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护理常规 (5) 五、低血糖症护理常规 (6) 六、甲状腺功能亢进护理常规 (7) 七、甲亢危象护理常规 (9) 八、甲状腺炎护理常规 (10) 九、尿崩症护理常规 (11) 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护理常规 (12) 十一、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护理常规 (13) 十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护理常规 (14) 十三、高血钙危象护理常规 (15) 十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护理常规 (16) 十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护理常规 (17) 十六、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 (18) 十七、嗜铬细胞瘤致高血压危象护理常规 (19) 十八、低钾血症护理常规 (20) 十九、糖原累积病护理常规 (21) 二十、护理部相关专科检查护理常规 (22)

内分泌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制订(修订)者:护理部 审批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休息与卧位:应根据不同疾病进行具体护理,轻者休息或卧床休息,危 重或做特殊检查者绝对卧床休息。 3、生活护理:除常规生活护理外,还应注意身高、体重及准确记录出入量 等特殊护理项目。 4、饮食护理:根据不同疾病给予各种治疗饮食并指导病人遵守膳食原则。 5、功能试验:了解内分泌疾病功能试验的意义及方法,做好各种物品准备 及急救准备,向病人作必要的解释以取得合作,保证试验过程和标本采集准确 无误。 6、用药护理:正确给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指导患者预防副作用的发生。 7、内分泌疾病危象的护理:了解危象发生的表现,以及不同危象的特异治 疗及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8、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精神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9、健康教育:根据病种及病情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疾 病的相关知识,学会自我管理,进行自我护理,遵医嘱定期门诊随访。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系统性硬化病 【疾病相关知识】 1.定义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 )曾命名硬皮病、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是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纤维化、硬化及萎缩为特点的全身结第组织病。本病好发于20-50岁,男女比例为1:(3-4)。 2.病因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等多因素有关。 3.临床表现常见有雷诺现象、乏力、双手肿胀僵硬、关节炎或关节痛等,随着病情发展 出现典型皮肤和各个脏器受损。 【疾病护理常规】 1.专科护理 (1)随时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心悸不适。 (2)观察患者有无消化道症状:有无吞咽困难、反酸、食管返流、胃烧灼、腹泻、大小便失禁等。 (3)如果患者出现视力下降、恶性高血压、头痛、呕吐、急性肾功能衰竭,提示发生硬化病危象,立即报告医生及时抢救。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进食后不可立即卧床,应采取头高足底位,以减少食物返流。对吞咽困难者,协助其进食,必要时给予鼻饲。 3.休息与睡眠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4.药物本病尚无特效药物,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增 减药物的剂量,观察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疗效和副作用。 5.心理护理本病因导致容貌改变及严重影响正常肢体功能,病人易产生悲观情绪,要多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6.卫生宣教指导患者穿宽松的衣服,戴手套穿厚袜子,注意保暖,皮肤应注意涂抹油剂。 【疾病出院指导】 1.调整和改变生活方式,保持安定的乐观情绪。 2.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改药、加减药,同时了解药物副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