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

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宽=周长÷2-长长=周长÷2-宽

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

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篇二】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面南左为东,面北左为西,面东左为北,面西左为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做题时先标出东南西北。)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

方向走就到了哪里。(在转弯处要注意方向的变化)

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观测点)处

画“米”字符号,再实行判断。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

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篇三】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年月日:

(一)年、月、日部分

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1、

2、3月为第1季度;4、5、6月为第2季度,;7、8、9月为第3季度;10、11、12月为第4

季度)。

2、记大小月的方法:1、

3、5、7、8、10、腊,31天永不差;

4、6、9、冬,30整,只有2月二八九。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平年

28天,闰年29天。

3、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4、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6、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

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7、一个人今年20岁,但只过了5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8、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如: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59)周年。用2008-

1949=59周年

(二)24时计时法部分

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3、1日(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

4、求经过的时间。如:一辆汽车上午8:20出发,到下午5:50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第一步要先实行换算:把下午5:50变成24时计时法的形式5:50+12=17:50,第二步用17时50分-8时20分=9时30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

5、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如:火车11:00出发,21: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小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准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能够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实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6、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例如: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30-12+1=19天)

三年级下册数学1~8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1~8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一共有8个方向: 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西北与 东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 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 (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5)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 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 2、验算除法: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的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用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写商。) 5、计算除法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统计 1、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是更有利于数据的观察、比较和分析。 3、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 1、确定统计表的名称。 2、确定统计表的行列内容和行数、列数。 3、制作表头(一般分为三栏)。 4、填写数据并核对。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比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面南左为东,面北左为西,面东左为北,面西左为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做题时先标出东南西北。)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就到了哪里。(在转弯处要注意方向的变化) 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观测点) 处画“米”字符号,再进行判断。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 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认识东、南、西、北与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1】确定方向(或约定方向)的方法: ①.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②.傍晚太阳落下的地方是西方;③.指南针所指的方向是北方; ④.北斗星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⑤.一般情况下,地图(或图纸上)规定向上为北。 【2】根据确定一个方向后,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或南北相对,东西相对” 绘制“十字叉”,确定其它七个方向。(P3【1】) 知道: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这些方向是相对的。 【3】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我们所站在的位置的地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十字叉”,用箭头“↑”标出北方(没有特别说明时,一般向上为北)。(P4【2】)【4】看懂地图。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 如①:“甲在乙的……方”,是指:以乙为观察点,也就是以乙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方向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 (P5【3】、7【3】) 如②:“甲的……方是……”,是指:以甲为观察点,也就是以甲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什么方向的事物. (二)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P8【4】) 【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P10【5】) 【3】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11【1】、12【2】 (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如:60÷3=,用被除数60中0前面数是6除以一位数3, 即:6÷3=2,算出结果后,被除数的末尾有1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2后添1个0.所以:60÷3=20. (2)【想乘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所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如:60÷3=,想:3×()=60,由于3×(20)=60,所以:60÷3=20. 【2】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12【3】 ①.把被除数写成:几十与几的和或:几十与几的差;②.用“几十”与“几”分别除以一位数,③.把所得的商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就是最后的结果. 如:66÷3=,66=60+6,60÷3=20,6÷3=2,20+2=22,所以:66÷3=22. 如:72÷4=,72=80-8,80÷4=20,8÷4=2,20-2=18,所以:72÷4=18.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P15【1】、16【2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被除数的前一位除以一位数;如果不够除,再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In the second semester of third grade。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ns and n. Firstly。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the eight ns: north。south。east。west。northeast。southeast。northwest。and southwest。They can determine the n by observing the sunrise and sunset。using a compass or the North Star。or by following the map's n。By drawing a cross and using the "up is north。down is south。 left is west。and right is east" rule。students can determine the other seven ns. To understand maps。students need to determine their n and use the "up is north。down is south。left is west。and right is east" rule to determine the ns of their n and surrounding objects。They can describe the route by starting from their n and following the n towards the n.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不渴望能够一跃千里,只希望每天能够前进一步。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其实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练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除法》知识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 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1、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加法公式: 加数+加数=和 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5、减法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或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1、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先确定一个方向,再根据这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根据一个确定的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2、在地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按顺时针方向,面向北时右侧是东,面向东时右侧是南,面向南时右侧是西,面向西时右侧是北。观察点不同,描述物体方向的叙述语言也不同,即观察点不同,相对应的物体所在的方向也会不同。 3、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 (1) 利用指南针辨认。 (2)借助身边的事物辨认,先找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再找其他三个方向,最后找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4、看简单路线图(八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标准,先确定要到达的地点所处的方向,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 易错知识点: 不能根据给出的一个方向正确地辨认其他三个方向。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如果填写后的方向呈现的顺序是逆时针方向,就说明方向填写错了。 没有掌握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观察点(标准)不同时,相对的物体所在的方向也不同。观察物体时,观察点发生变化,结果也会发生变化。 不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判断事物的方向。风向与物体被风吹动所倾斜或摆动的方向相反。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 1)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分数部分: 1、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 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作分数单位。 如:23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 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23 的分数单位是13 ,它有2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如: 13 = 26 = 39 = 412 1620 = 810 = 45 3、 分数比较大小: (1) 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如: (2) 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如: (3) 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数相比较,先化成同分母再比较。 如: 4、 分数加、减法: (1)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如:2 5+ 3 5= 5 5= 1 8 9- 1 9= 7 9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如: 小数部分: 1、小数的概念: 像5.83,12.5,16.72,0.8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2、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读作:五十六点八三 3、小数比较大小: 小数比较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如果小数部分第一位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第二位…… 如: 4、小数的加减法: 用竖式进行两个小数相加、减,要对齐小数点。 如:

方向与位置 1、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判断方向的方法是: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2、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 3、地图一般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平移与旋转 1、平移:电梯、缆车都是整体朝着一定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 平移。 如:升国旗;拉抽屉;电梯的移动;缆车等。 2、旋转:风车、风扇转动的时候,位置没有移动,始终绕着一个固 定的点转动,这样的现象称为旋转。 如:摩天轮的转动;时针、分针、秒针在钟面上的转动;拧瓶盖等。 3、轴对称图形:两边对折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如:长方形、正方形、圆等。 两位数乘两、三位数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各单元重点知识点汇总(表格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具体内容重点知识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1、确定生活中方向的方法: (1)可以借助指南针确认方向; (2)也可以借助身边的事物确认方向。(太阳,房子,冬天刮北风) 2、根据一个确定的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面东背西,左北右南; 面西背东,左南右北;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3、地图上的方向:一般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4、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四个方向1、辨别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方法: (1)利用指南针辨别; (2)借助手边事物辨别,只要知道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就可 以确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先以出发点为中心点描述行走的方向,当走到 第一个位置点时,就以第一个位置点为中心点描述行走的方向,当走到第二个位置点时,就以第二个位置点为中心点描述行走的方向…… 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走到哪个位置点就以哪个位置点为中心点进行描述,然后观察哪一条路通往目的地,最后用语言描述出行走路线。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具体内容重点知识 口算除法 1、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用被除数中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 出的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2)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用被除数中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 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整十数 和一位数分别除以一位数,最后把除得的两个商相加。 笔算除法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 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 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法:(1)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用估算解决实际问 题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可以把被除数估成整百数,再口算出结果。 (2)可以把被除数估成整百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2、解决需要肯定或否定回答的实际问题时,也可以用估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全册)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注:要知道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出的示意图描述出地点的位置。 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除法 口算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数时,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一位数,在的书的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0。 口算一位数除几十几时,可以看成是整十数和几个一分别除以这个数,最后把两个商相加。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或100倍,商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或100倍。 (二)笔算除法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用竖式计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十位上的数计算后还有余数时,要将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后继续除。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如果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除的过程没有余数):在笔算除法的过程中,遇到被除

数中间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一位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是0,要在这一位上商0占位。 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余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末尾是0,且前一位刚好除尽没有余数,这一位商就是0,要在这一位上商0占位。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能被整除),然后按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出结果。(三)特别提醒: 1.口算、估算、笔算,其中中间、末尾有0的要特别注意。 2.应用题看清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口算题可以直接列式计算;估算题要注意书写格式。 第三单元《统计》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及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完成的统计图上一定要标数据。 2.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题)。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4.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给出一组数据会求它们的平均数。如:3个女生身高:135厘米、140厘米、132厘米,求平均身高。熟记平均数的格式,总数量除以总份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相对的方向: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2.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整千相乘的方法:先用0前边的数相乘,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再数一数被乘数和乘数中一共有多少个0,再在结果的后边添上多少0。 2.估算:想被乘数和乘数最接近或等于哪个整十的两位数,那么所要估算的结果就是这两个整十数的乘积。 (二)笔算乘法:注意竖式的格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笔算时,首先要相同数位对齐,用下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依次去乘上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将所得的积相加。(遇到进位乘法时,那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第六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2),平方分米(d2)、平方米(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 = 面积÷宽宽 = 面积÷长 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宽 = 周长÷2-长长 = 周长÷2-宽 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注:面积和周长是不能相比较的`;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填土地面积单位时,比较小的土地面积(如:公园、体育场馆、超市、果园、广场)等一般情况下填公顷;(城市的占地、国家的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等一般情况下填平方千米。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注意: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意义 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数来表示,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右面,用圆点隔开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的数位 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按照一定的顺序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 除法估算:493÷ 8≈,把493 估成480,而480 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知识要点: (一)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 南八个方向。 1. 辨认方向的方法:可借助太阳等身边事物辨别方向, 也可借助指南针等工具辨别方向。 2. 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七个方向,知道哪些方向是 相对的。 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3. 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 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 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 4. 看懂地图。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 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 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谁在谁的 什么方向等。 (二)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 【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 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 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 线。 2. 【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 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 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书: p5 做一做;p9 做一做;) 3. 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 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 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除法 1. 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 前面数除以一位 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 的结果后添几个0。 (2)【想乘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所 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 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乘法口诀做除法的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 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几百或几十就是 所要估算的商。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下面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了解相对位置的概念,如东与西、南与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等。同时,要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 时需要先标出北南西东。 3.要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且能够描述行走路线。写清楚 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

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同一个地点也可以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北极星永远在北方,影子与太阳的 方向相对,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需要注意: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 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都 得任何数本身。 2.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的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基本规律: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课外知识拓展:2、3、5倍数的特点:2的倍数:个位 上是2、4、6、8的数是2的倍数。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 的数是5的倍数。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 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我们可以利用两个公式来求解:两数 和除以倍数和等于1倍的数,两数差除以倍数差等于1倍的数。 7、和差问题也有两个公式可以使用:(两数和-两数差)除 以2等于较小的数,(两数和+两数差)除以2等于较大的数。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概括(附各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概括 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一单元除法 直接上图,除法计算法则都在里面了: 1、判断商的位数:

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商的位数跟被除数相同,如864÷4=(商是3位数),312÷3=(商是3位数) 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如246÷6=(商是2位数) 。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时,则添0,分为两种情况: 注意:商中间、末尾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随便少去! 3、计算时我们要养成先估算,再计算,最后再验算的好习惯。 除法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除法估算举例:312÷3≈300÷3=100 除法的验算:能除尽: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辨析容易混淆的文字题: 例:(1)甲是176,乙是甲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甲”已知时,用“乘法”) 乙:176×6 (2)甲是1584,是乙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乙”未知时,用“除法”) 乙:1584÷6 6、乘除法混合运算法则: (1)算式里只有乘除法,要依次计算。 (2)一个数连续除以另外两个数,相当于除以那两个数的乘积,例如:200÷2÷4=200÷(2×4)。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2、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的两个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初步认识: (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平移)现象。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面南左为东,面北左为西,面东左为北,面西左为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做题时先标出东南西北。)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就到了哪里。(在转弯处要注意方向的变化) 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观测点)处画“米"字符号,再进行判断。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 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位除起,如果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正方形】 概念: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 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 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 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平行四边形】 概念: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两条边的边长相加×2 【梯形】 概念: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特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周长:上底+下底+两腰长度 【等腰梯形】 概念: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特点:有一组对边平行且两腰等长。 周长:上底+下底+两腰长度 【菱形】 概念: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行是菱形。 特点: ①四条边都相等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数学是科学的大门钥匙,忽视数学必将伤害所有的知识,因为忽视数学的人是无法了解任何其他科学乃至世界上任何其他事物的。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赶紧来看看吧! (1)一般测量较大的面积用到公顷和平方千米。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2)面积计算方法: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形(正圆)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3)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1平方千米(k?)=100公顷(ha)=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d?);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c?)。 (4)公顷:公顷的单位符号用“h?”表示,其中h表示百米,h?的含义就是百米的平方,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顷。 (5)小数: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 (6)小数的基本*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而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

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7)小数写法:整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前,小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后,中间用小数点隔开。 (8)小数的读法: 1.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带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按分数读法读。 例如:0.38读作百分之三*,14.56读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 2.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若几个零重复,不可只读一个0。 例如:0.45读作零点四五;56.032读作五十六点零三二;1.0005读作一点零零零五。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面南左为东,面北左为西,面东左为北,面西左为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做题时先标出东南西北。)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就到了哪里。(在转弯处要注意方向的变化) 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观测点)处画“米"字符号,再进行判断.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 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南背北左东右西; 面西背东左南右北;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八个方向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正东与正北之间叫东北方,正东与正南之间叫东南方,正西与正南之间叫西南方,正西与正北之间叫西北方。 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也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2.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观测点) 处画“十”字符号,再进行判断。 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做题时先标出东南西北):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就到了哪里(在转弯处要注意方向的变化)。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3.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红色指针永远指向(北方)。 4.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