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人高考高起点考试大纲数学

成人高考高起点考试大纲数学

成人高考高起点考试大纲数学
成人高考高起点考试大纲数学

数学科考试旨在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考查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分为理工农医和文史财经两类理工农医类。复习考试范围包括代数、三角、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和概率与统计初步五部分。文史财经类复习考试范围包括代数、三角、平面解析几何和概率与统计初步四部分。考试中可以使用计算器,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作如下说明:

1.知识要求

本大纲对所列知识提出了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三个层次由低到高顺序排列,且高一级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层次要求三个层次分别为,了解要求考生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认识,识记有关内容,并能进行直接运用理解、掌握、会要求考生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较深的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灵恬运用:要求考生对所列知识能够综台运用,并能解决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

2.能力要求

逻辑思维能力:舍对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演绎、归纳和类比进行推理,能准确、清晰、有条理地进行表述运算能力理解算理,会根据法则、公式、概念进行数式、方程的正确运算和变形,能分析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能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画出正确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

变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

一、复习考试内容

理工农医类

第一部分代数

(一)集合和简易逻辑

1.了解集合的意义及其表示方法了解空集、全集、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了解符号?,=,∈,?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表示集合与集台、元素与集台的关系

2.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

(二)函数

1.理解函数概念,会求一些常见函数的定义域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会判断一些常见由数的单词性和奇偶性。

3.理解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图象和性质,会求它们的解析式。

4.理解二伙函数的概念,掌握它的图象和性质以及函数y=ax2÷bx+c(a≠0)与y=ax2(a≠0)的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最大值或最小值,能灵活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5.了解反函数的意义,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6.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7.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散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三)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会用不等式的性质和基本不等式a2+b2≥2ab(a,b∈R),|a+b|≤|a2+b2|(a,b∈R)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可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不等式、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会表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解集

3.了解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会解形如|ax+b|≥c和|ax+b|≤c的绝对值不等式

(四)数列

1.了解数列及其通项、前n项和的概念

2.理解等差数列、等差中项的概念,会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等比中项的概念,会灵活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顼公式、前n 项和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五)复数

1.了解复数的概念及复数的代数表示和几何意义

2.会进行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六)导数

1.了解函数极限的概念,了解函数连续的意义

2.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3.会用基本导数公式(y=c,y=x2(n为有理数),y=sinx,y=cosx,y=c2的导数),掌握两个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

4.理解极大值、极小值、最大值、最小值的概念,并会用导数求有关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大值、极小值及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5.会求有关曲线的切线方程,会用导数求简单实际问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第二部分三角

(一)三角函数及其有关概念

l.了解任意角的概念,理解象限角和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

2.理解弧度的概念,会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3.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了解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二)三角函数式的变换

l.掌握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会用它们进行计算、化简和证明

2.掌握两角和、两角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公式,会用它们进行计算、化简和证明。

(三)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l.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会用这两个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和单调性)解决有关问题

2.了解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了解函数y=Asin(ωx+θ)与y=sinx的图象之间的关系,会用‘"五点法”画出它们的简图,会求函数y=Asin(ωx+θ)的周期、最大值和最小值

4.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井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arctanx表示。

(四)解三角形

l.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会用它们解直角三角形及应用题。

2.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会用它们解斜三角形及简单应用题。

第三部分平面解析几何

(一)平面向量

l.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减运算,掌握数乘向量的运算,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条件。

3.了解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掌握直线的向量参数方程。

4.掌握向量数量积运算,了解其几何意义和在处理长度、角度及垂直问题的应用。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5.掌握向量的直角坐标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坐标运算

6.掌握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线段的中点公式和平移公式

(二)直线

l.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会求直线的斜率平行垂直夹角等几何问题

(三)多面体和旋转体

l.了解直棱柱正棱柱的概念、性质,会计算它们的体积

2.了解棱锥、正棱锥的概念、性质,会计算它们的体积

3.了解球的概念、性质,会计算球面面积和球体体积

第四部分概率与统计初步

(一)排列、组台与二项式定理

1.了解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

2.理解排列、组合的意义,掌握排列数、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3.会解排列、组合的简单应用题

4.了解二项式定理,会用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和通项公式解次简单问题

(二)概率初步

1.了解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的意义

2.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计数方法和排列组合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3.了解互斥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卑加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4.了解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些事件的概率

5.会计算事件在n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6.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期望的意义,会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期望值

(三)统计初步

了解总体和样本的概念,会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方差

文史财经类

第一部分代数

(一>集合和简易逻辑

1 .了解集台的意义及其表示方法,了解空集、全集、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了解符号?,=,∈,?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表示集合与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

(二)函数

1.了解函数概念,会求一些常见函数的定义域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会判断一些常见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3.理解一次性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图象和性质,会求它们的解析式。

4.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它的图象和性质以及函数y=ax+bx+c(a≠0)与y=ax2 (a#0)的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最大值或最小值,能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5.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6.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三)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l.了解不等式的性质,会解一元-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可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不等式,舍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表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解集

2.会解形如|ax+b|≥c和|ax+b|≤c的绝对值不等式

(四)数列

1.了解数列及其通项、前n项和的概念

2.理解等差数列、等差中项的概念,会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解决有划题

3.理解等比数列、等比中项的概念,会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五)导数

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掌握面数y=c(c为常数).y=x2“(n∈N+)的导数公式,会求多项式函数的导数

3.了解极大值、极小值、最大值、最小值的概念,并会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大值、极小值及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会求有关曲线的切线方程,会用导数求简单实际问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第二部分三角

(一)三角函数及其有关概念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理解象限角和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

2.了解弧度的概念,会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3.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了解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二)三角函数式的变换

l.掌握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会运用它们进行计算、化简和证明。

2.掌握两角和两角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公式,会用它们进行计算、化简和证明

(三)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会用这两个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和单调性)解决有关问题

2.了解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会求函数y=Asin(ωx+θ)的周期、最大值和最小值,会由已知二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arctanx.

(四)解三角形

l.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会用它们解直角三角形

2.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会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第三部分平面解析几何

(一)平面向量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减运算掌握数乘向量的运算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条件

3.了解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

4.掌握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了解其几何意义和在处理长度、角度及垂直问题的应用了解向最垂直的条件

5.了解向量的直角坐标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坐标运算

6.掌握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线段的中点公式和平移公式

(二)直线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会求直线的斜率。

2.会求直线方程,会用直线方程解决有关问题

3.了解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圆锥曲线

1.了解曲线和方程的关系,会求两条曲线的交点

2.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灵活运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

3.理解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标准方程和性质,会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

第四部分概率与统计初步

(一)排列、组台

l.了解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

2.了解排列、组合的意义,会用排列数、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3.会解排列、组合的简单应用题

(二)概率初步

1.了解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的意义

2.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计数方法和排列组合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3.了解互斥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j去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4.了解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5.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三)统计初步

了解总体和样本的概念,会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方差.

成人高考数学常用的概念与公式

数学常用的概念与公式

【乘法公式】 ()32233 33:)(b ab b a a b a ±+±=±的立方公式差和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 程 【一元二次方程】

【集合】 指定的某一对象的全体叫集合。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 无序性和不重复性。 【集合的分类】 【集合的表示方法】 名 称 定义 图示 性质 子 集 真 子 集 交集 并集 补集

函数的性质 定义判定方法 函数的奇偶性 函如果对一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 数;函如果对一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 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 偶函数 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给定的区间上的函数f(x): 函数的周期性 对于函数f(x),如果存在一个不为零的常 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 f(x+T)=f(x)都成立,那么就把函数y=f(x) 叫做周期函数。不为零的常数T叫做这个函 数的周期。 (1)利用定义 (2)利用已知函数的周期 的有关定理。 函 数 名 称 解析式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 正 比 例 函 数 R R 奇函数 反 比 例 函 数 奇函数 一 次 函 数 R R

二 次 函 数 R 数列 名 称 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的和公式其它 数 列 按照一定次序排成一列的数 叫做数列,记为{an} 如果一个数列{an} 的第n项an与n之 间的关系可以用一 个公式来表示,这 个公式就叫这个数 列的通项公式 等 差 数 列 等 比 数 列 数列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无穷等比数列所有项的和: 数 学 归 纳 法 适用范围证明步骤注意事项 只适用于证明与自然数n有 关的数学命题 设P(n)是关于自然n的一个命题,如果(1) 当n取第一个值n0(例如:n=1或n=2)时, 命题成立(2)假设n=k时,命题成立,由此推 出n=k+1时成立。那么P(n)对于一切自然数 n都成立。 (1)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第 二步的推理根据,两步缺一不可 (2)第二步的证明过程中必须 使用归纳假设。

2018成人高考高起专《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高起点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共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5分,共8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M={1,2,3,4,5),N={2,4,6),贝U M n N=() B.(2,4,6) C.(1,3,5) D.{1,2,3,4.5,6) 2. 函数y=3sin 的最小正周期是() A.8 n B.4 n C.2 n D.2 n 3. 函数y=「「 1 的定义城为() A.{x|x 0} B.{x|x 1} C.{x 「丄 x 1} D.{x| 0 1} 4.设a,b,c 为实数,且 a>b,则() A.a-c>b-c B.|a|>|b| Z .3 C/ > D.ac>bc n 1 5.若 < < ,且 sin =, 贝『…■■…=() 2农 2於 A B. C. D. 6. 函数y=6sinxcosc 的最大值为() A.1 B.2 C.6 D.3 2 7. 右图是二次函数 y=,+bx+c 的部分图像,则() A.b>0,c>0 B.b>0,c<0 C.b<0,c>0 D.b<0,c<0 9. 函数y=是() A.奇函数,且在(0,+ )单调递增 B.偶函数,且在(0,+ )单调递减 C.奇函数且在(-,0)单调递减 D.偶函数,且在(-,0)单调递增 10. 一个圆上有5个不同的点,以这 5个点中任意3个为顶点的三角形共有() A.60 个 B.15 个 C.5 个 D.10 个 只有 A.{2,4) 8. 已知点A(4,1),B(2,3),则线段 A.x-y+ 仁0 B.x+y-5=0 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C.x-y-仁0 D.x-2y+1=0

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学公式大全

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 学公式大全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学公式大全 提高成绩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提高数学整体的素质和能力,更好的驾驭考试;二是熟悉考试特点,掌握考试方法,将自己已有的潜能和水平发挥到极致。 如果说在复习中,上面两种方法那一种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成人高考试的分数呢?对于前者,是需要我们在整个高中乃至以前的学习积累下来的综合能力,这个能力的提高需要时间和积累,在短期内的提高是有限的;对于后者能力的了解和掌握对短期内迅速提成人高考试成绩的成效是很明显的。而且,在一般的学校教育中,往往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我们用以下几个等式可以很好的说明上述两者的关系和作用。 一流的数学能力 + 一流的考试方法和技巧 = 顶尖的成绩 一流的数学能力 + 二流的考试方法和技巧 = 二流的成绩 二流的数学能力 + 一流的考试方法和技巧 = 二流的成绩其实对于考试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悉考试题型,合理安排做题时间。 其实,不仅仅是数学考试,在参任何一门考试之前,你都要弄清楚或明确几个问题:考试一共有多长时间,总分多少,选择、填空和其他

主观题各占多少分。这样,你才能够在考试中合理分配考试时间,一定要避免在不值得的地方浪费大量的时间,影响了其他题的解答。 拿安徽省的数学成人高考题为例,安徽省数学成人高考满分为150分,时间是2小时,其中选择题是12道,每题5分,共60分;填空题4道,每题是4分,共16分,解答题一共74分。所以在了解这些内容后,你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解题时间。 一般来说,选择题填空题最迟不宜超过40分钟,按照尚博学校的教学标准是让学生在30分钟之内高效的完成选择填空题。你必须留下一个多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后面的大题,因为大题意味着你不仅要想,还要写。 二、确保正确率,学会取舍,敢于放弃。 考试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取舍,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会做的题目一定能够拿分,部分会做或不太会做的题目尽量多拿分,一定不可能做出的题目,尽量少投入时间甚至压根就不去想。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如果感觉前面的选择填空题做的很顺利,时间很充裕,在前面几道大题稳步完成的情况下,可以冲击下最后的压轴题,向高分冲击。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首先要保证的是前面的填空选择题大部分分值一定能够稳拿,甚至是拿满分。对于大题的前几题,也尽量多花点时间,一定不要在会做的题目上无谓失分,对于大题的后两

成人高考数学知识点大全(高起专)

2019年成人高考高起专数学知识点汇编 集合和简易逻辑: 考点:交集、并集、补集 概念: 1、由所有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求公共元素)A∩B={x|x∈A,且x∈B} 2、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求全部元素)A∪B={x|x∈A,或x∈B} 3、如果已知全集为U,且集合A包含于U,则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 集合A的补集,记作 A C u,读作“A补” A C u={ x|x∈U,且x A } 解析:集合的交集或并集主要以例举法或不等式的形式出现 考点:简易逻辑 概念: 在一个数学命题中,往往由条件A和结论B两部分构成,写成“如果A成立,那么B 成立”。 充分条件: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记作“A→B”“A推出B,B不能推出A”。 必要条件:如果B成立,那么A成立,记作“A←B”“B推出A,A不能推出B”。 充要条件:如果A→B,又有A←B,记作“A←B”“A推出B ,B推出A”。

解析:分析A和B的关系,是A推出B还是B推出A,然后进行判断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考点:不等式的性质 如果a>b,那么ba,那么ab,且b>c,那么a>c 如果a>b,存在一个c(c可以为正数、负数或一个整式),那么a+c>b+c,a-c>b-c 如果a>b,c>0,那么ac>bc(两边同乘、除一个正数,不等号不变) 如果a>b,c<0,那么acb>0,那么a2>b2 如果 解析: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同乘主要用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方面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 定义: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好次数是一次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移到左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移了之后符号要发生改变)。 如:6x+8>9x-4,求x 把x的项移到左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变成6x-9x>-4-8,合并同类项之后得-3x>-12,两边同除-3得x<4(记得改变符号)。

成人高考高升专数学常用知识点及公式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成人高考高升专数学常用知识点及公式 温馨提示:数学公式不能死记硬背,而是理解掌握后灵活运用,上课

第一章 集合和简易逻辑 知识点1:交集、并集、补集 1、交集:集合A 与集合B 的交集记作A ∩B ,取A 、B 两集合的公共元素 2、并集:集合A 与集合B 的并集记作A ∪B ,取A 、B 两集合的全部元素 3、补集:已知全集U ,集合A 的补集记作A C u ,取U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 解析:集合的交集或并集主要以列举法或不等式的形式出现 知识点2:简易逻辑 概念:在一个数学命题中,往往由条件甲和结论乙两部分构成,写成“如果甲成立,那么乙成立”。若为真命题,则甲可推出乙,记作“甲=乙”;若为假命题,则甲推不出乙,记作“甲≠乙”。 题型:判断命题甲是命题乙的什么条件,从两方面出发: ①充分条件看甲是否能推出乙 ②必要条件看乙是否能推出甲 A 、 若甲=乙 但 乙=甲,则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B 、若甲=乙 但 乙≠甲,则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 、若甲≠乙 但 乙=甲,则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D 、若甲≠乙 但 乙≠甲,则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技巧:可先判断甲、乙命题的范围大小,再通过“大范围≠小范围,小范围=大范围”判断甲、乙相互推出情况 第二章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知识点1:不等式的性质 1. 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减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2. 不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3. 不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变“<”) 解析: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同乘主要用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方面 知识点2:一元一次不等式 1. 定义: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好次数是一次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2. 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移到左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移了之后符号 要发生改变)。

成人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成人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C)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设命题甲:x=1 ; 命题乙:02=-x x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C)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3、设x 、y 是实数,则22y x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x=y (B )x=-y (C )33y x = (D )|x|=|y| (一) 不等式的性质 [说明] 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在试题中也常出现。一定要明白不等式性质中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此外用作差比较法可解决一些问题;最后还可根据函数单调性判断某些不等式能否成立(见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1、若a(B )a b a 11>-(C )| a | > | b |(D )22b a > 2、设x 、y 是实数且 x > y 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A) 22y x > (B ) xc >yc (c ≠0) (C) x - y>0 (D) 1>y x (二)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说明] 一般没有直接作为试题出现,但是必须掌

握这些基础知识并提高运算能力 1、不等式组? ??->->-2154723x x 的解集为 2、解不等式 03452>+-x x (三) 解绝对值不等式 [说明] 这部分内容重要,在历年试题中几乎都出 现过。有时直接求解集,有时转为求函数定义 域等问题。 1、不等式| 3x-1 | < 1的解集为 | 3x-1 | ≥ 1 的解集为 2、 解不等式 6|1|3<+≤x 3、设集合}1|||{≤=x x A ,集合x x B |{=>0} 求B A ? (四)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说明] 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主要用在求函数 定义域。基本要求是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有 不相等实根的情形。 1、不等式12>x 的解集是 2、不等式012112<-+x x 的解集是 3、不等式4 382>-x x 的解集是 (五) 指数与对数 [说明] 没有冗长的计算和太多的技巧。要掌握幂的运算法则和对数运算法则,此外就是指数式与对数式互换。第4题在近几年试题中不曾出现。

专升本高等数学一考试大纲

高数一考试大纲 本大纲适用于工学理学(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等四个一级学科除外)专业的考生。 总要求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了解或理解“高等数学”中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会、掌握或熟练掌握上述各部分的基本方法。应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结构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应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正确地推理证明,准确地计算;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大纲对内容的要求由低到高,对概念和理论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方法和运算分为“会”、“掌握”和“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复习考试内容 一、函数、极限和连续 (一)函数 1.知识范围 (1)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法分段函数隐函数 (2)函数的性质 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周期性 (3)反函数 反函数的定义反函数的图像 (4)基本初等函数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 (5)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运算 (6)初等函数 2.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表达式、定义域及函数值。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会作出简单的分段函数的图像。 (2)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 (3)了解函数与其反函数之间的关系(定义域、值域、图像),会求单调函数的反函数。 (4)熟练掌握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运算。 (5)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 (6)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7)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式。 (二)极限 1.知识范围 (1)数列极限的概念 数列数列极限的定义 (2)数列极限的性质 唯一性有界性四则运算法则夹逼定理单调有界数列极限存在定理 (3)函数极限的概念 函数在一点处极限的定义左、右极限及其与极限的关系趋于无穷时函数的极限函数极限的几何意义

成人高考高起点理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5分,共8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答案:C 2.函教y=2sinxcosx的最小正周期是() A.π/2 ? B.π ? π ? π 答案:B 3.等差数列{an)中,若a 1=2,a 3 =6,则a 7 =()

? ? ? 答案:A 4.将一颗骰子抛掷1次,则得到的点教为偶数的概率为()3 ? 2 ? 3 ? 6 答案:B 5.不等式|2x-3|<1的解集为() A.{x|12} C.{x|1

D.{x|2

3+log 81= 1/9 ? ? ? ? 答案:D 9.曲线y=x2+l与直线y=2x的交点坐标为( ) A. ? B.(-1,2) ? C.(2,4) ? D. 答案:A 10.已知正六棱锥的底面边长为3,侧棱长为5,则该六棱锥的体积为()

答案:A 11.过点(0,1)且与直线x+y+1=0垂直的直线方程为() =x ? =2x+l ? ?=x+1 ? ?=x-l? 答案:C 12.设双曲线x2/16-y2/9=1的渐近线的斜率为k,则|k|= 答案:B 1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AD,D1D的中点,刚直线EF与BD1所成角的正弦值是()

答案:A 14.若函数y=(αx+1)/(2x-3)的图像与其反函数的图像重合,则α= ? ? ? ? 答案:D =,b= =,b= =,b=

【成人高考】数学解题技巧 一不小心提高20分

【成人高考】数学解题技巧一不小心提高20分 一、分清主次,合理安排答题顺序,坚持三优原则 坚持三优原则就是:容易得分的题优先做,有把握得分的题优先做,可以多得分的题优先做。 成人高考数学试题一般由三大题型组成。分别是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其中选择题、填空题都是由浅到深,第一道选择题一般都是几何题,难度是8到9,80%的人都能通过。到了最后一道题上就开始有点难度了,这个难度通过率一般就只有30、40%了。解答题也是按照这个坡度去考的。因此,在做成人高考数学试题的时候,我们要合理安排答题顺序,力求把能做的会做的都做好做正确,不漏一分,真正做到得分率最大化。 合理安排答题顺序的原则就是就是什么会做就做什么,拿分才是硬道理。 二、选择题答题技巧 1、仔细审题,吃透题意 我们在做选择题的时候,要回忆、思考题中出现的概念、公式、性质等内容。努力排除失分的“隐患”。 2、反复析题,去伪存真 析题就是剖析题意。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对全题进行反复的分析和解剖,从而为正确解题寻得路径。有时“真作假时假亦真”,对于一些似是而非的选项,在难以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代入法。 3、抓往关键,全面分析 从关键处入手,找突破口,联系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就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解出正确的答案。 4、反复检查,认真核对 最后就是反复检查,认真核对;一是核对填写答案是否跟你做题选择的答案一致,有没有误填。二是核对你选择的选项是否是正确答案。有无更改的必要。 三、填空题答题技巧;“数、形”结合巧解题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要想把数学学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化抽象为形象。就是把“数、形”结合起来,才能更好更快的解题。报名详情请到绍兴文理学院和东校区 四、解答题答题技巧 咨询审题、吃透题意,解答试题,调理清晰,不留空白。在做解答题的时候,尽量把你想到的合理的解题步骤详细而有调理的写出来,不要给试题留下太多空白,解答题是按步骤给分的,只要解题思路、解题步骤正确,就是最后没能解答出正确答案,还是可以得到步骤分值的。

关于历年成人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总文

2011-15成考数学真题题型分类汇总(文) 一、 集合与简易逻辑 (2011) 已知集合A={1,2,3,4}, B={x|—1- B {}1x x > D {}12x x ≤≤ (2014)若,,a b c 设甲:2 40b ac -≥ 乙:20ax bx c ++=有实数根。 则( ) A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 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015)设集合M={2,5,8},N={6,8},则M U N= (A){8} (B){6} (C){2,5,6,8} (D){2,5,6} (2015)设甲:函数Y=kx+b 的图像过点(1,1), 乙:k+b=1,则 (A)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018成人高考高起专《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精心整理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高起点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85分) 1. 2.y=3sin 3.y= A.{x|x0} B.{x|x1} C.{x|x1} D.{x|0 4.设 C.> 5.若 A B. C. D. 6.函数y=6sinxcosc的最大值为() A.1 B.2 C.6 D.3 7.右图是二次函数y=+bx+c的部分图像,则

A.b>0,c>0 B.b>0,c<0 C.b<0,c>0 D.b<0,c<00 8.已知点A(4,1),B(2,3),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A.x-y+1=0 B.x+y-5=0 C.x-y-1=0 D.x-2y+1=0 9.函数y=是() A.奇函数,且在(0,+)单调递增 B.偶函数,且在(0,+)单调递减 10. 11. 12. 13. A.(-3,-) B.(-3,) C.(-3,) 14.双曲线-的焦距为() B.4 15.已知三角形的两个顶点是椭圆C:+=1的两个焦点,第三个顶点在C上,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A.10 B.20 C.16 D.26 16.在等比数列{}中,若=10,则,+=()

A.100 B.40 C.10 D.20 17.若1名女生和3名男生随机地站成一列,则从前面数第2名是女生的概率为()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5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8. 19. 20., 21.

成考复习数学公式(全)

(1)指数及其性质:1 n n a a -= ,1n a = ,m n a = 01(0)a a =≠ (2)对数:log 10a =,log 1a a = 指数和对数互为逆运算。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运算性质: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log log n a a M n M = 5、函数单调性 单调增(上坡) 单调减(下坡);非常用函数单调性:导数为正单调增;导数为负单调减。 第一部分 代数 第一章 集合和简易逻辑 1、集合的运算 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交A ∩B={B x A x x ∈∈且,|} 并A ∪B={B x A x x ∈∈或,|} 补 要求U A ?,},|{A x U x x A A C U ?∈==且 B A ? A 叫B 的充分条件 B A ? A 叫B 的必要条件 B A ? A 叫B 的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第二章 函数 1、 y=f(x)定义、函数关系、函数表示、定义域、值域、描点画图像、函数性质(奇偶、单调、最值等)、反函数 2、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图像及其性质。 奇函数 f(-x)=-f(x) (图象关于原点对称):y=sinx 、y=tanx 、y=n x (n 为奇数) 偶函数 f(-x)= f(x) (图象关于y 轴对称):y=c(常量函数)、y=cosx 、y=n x (n 为偶数) 奇+奇=奇、偶+偶=偶、奇+偶=非奇非偶、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 2 4、指数、对数函数图像和性质

成人高考高升专数学必考公式

成人高考高升专数学笔记 第一章 集合和简易逻辑 一 、 考点:交集、并集、补集 概念:(必考) 1、由所有既属于集合A 又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和集合B 的交集,记作A ∩B ,读作“A 交B ”(求公共元素) A ∩B={x|x ∈A,且x ∈B} 2、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和集合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求全部元素) A ∪B={x|x ∈A,或x ∈B} 3、如果已知全集为U ,且集合A 包含于U ,则由U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的补集,记作, 读作“A 补” ={ x|x ∈U ,且x A } 今年选择题第一题必考: 例1、设集合,集合 ,则集合( D ) (A ) (B ) (C ) (D ) 例2、集合U={1,2,3,4,5,6,7} ,,集合 ,则 (C ), =(D ) (A ) (B ) (C ) (D ) 解析:集合的交集或并集主要以例举法或不等式的形式出现 二、考点:简易逻辑 概念: 在一个数学命题中,往往由条件A 和结论B 两部分构成,写成“如果A 成立,那么B 成立”。 1. 充分条件:如果A 成立,那么B 成立,记作“A →B ”“A 推出B ,B 不能推出A ”。 2. 必要条件:如果B 成立,那么A 成立,记作“A ←B ”“B 推出A ,A 不能推出B ”。 3. 充要条件:如果A →B,又有A ←B ,记作“A ←B ”“A 推出B ,B 推出A ”。 解析:分析A 和B 的关系,是A 推出B 还是B 推出A ,然后进行判断 第二章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三 、 考点:不等式的性质 1. 如果a>b ,那么ba ,那么ab ,且b>c ,那么a>c 3. 如果a>b ,存在一个c (c 可以为正数、负数或一个整式),那么a+c>b+c ,a-c>b-c 4. 如果a>b ,c>0,那么ac>bc (两边同乘、除一个正数,不等号不变) 5. 如果a>b ,c<0,那么acb>0,那么a 2>b 2 7. 如果a>b>0,那么 ;反之,如果 ,那么a>b 解析: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同乘主要用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方面 四、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

成人高考高等数学二

成人高考高等数学复习及考试方法 考生要在成人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必须深刻理解《复习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及相关的考核要求,在知识内容上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在考核要求方面,弄清要求的深度和广度。要全面复习、夯实基础,要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梳理,建立知识网络,对考试大纲所列知识点,力求做到心中有数、融会贯通。 高数一大纲提示(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闭卷、笔试): 高数二大纲提示(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闭卷、笔试): 一元函数、极限连续大概占20多分,这些都是每年必须要考到的。一元微积分、微分学,这个占得挺多的,大概占40—50%。如果要是高数二,知识面考得少一些,集中一些,但是题的分量就重一些,比如说每年有二元的微积分,多元函数的微积分,这里面可能会出现比较难、刁钻一些的题。

高数一、数二,不像高中起点的,可能差异稍稍大一点。考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考试类别,不管怎么样,前面的一元函数、极限、一元函数的微分、积分是一个基本的东西,也是最拿分的东西,一定要把它们做熟了。比如说求极限的几种方式,求微分的几种方式,以及求倒数,都会面面俱到,学员还是要把握住历年的考题,把握住大纲的要求,把握住考试卷,就应该能把握住会考什么。 1、注意以《大纲》为依据。 弄清《高等数学》(一)和《高等数学》(二)在知识内容及相关考核要求上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在共有知识内容方面,同一章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或同一知识点要求掌握的程度不尽相同。如在一元函数微分学中,《高等数学》(一)要求掌握求反函数的导数、掌握求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方法,会求简单函数的n阶导数,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但上述知识点对《高等数学》(二)并不做要求;又如在一元函数积分学中,《高等数学》(一)要求掌握三角换元求不定积分,其中包括正弦变换、正切变换和正割变换,而《高等数学》(二)对正割变换不做考核要求。 其二是在不同的知识内容方面,《高等数学》(一)考核内容中有二重积分,而《高等数学》(二)对二重积分并不做考核要求;再有《高等数学》(一)有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高数(二)均不做要求。从试卷中可以看出,高等数学(一)比《高等数学》(二)多出来的这部分知识点,在考题中大约能占到30%的比例。共计45分左右。所以理科、工科类考生应按照《大纲》的要求全面认真复习。 2、对概念的理解。 考生要加强对高等数学中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要努力提高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在学习方法上追求学习效益。 加强练习,注重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的培养和训练,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性质能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和辨析,对基本公式、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要进行适度、适量的练习,在练习中加强理解和记忆,理解和记忆是相辅相承的,理解中加深记忆,记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死记硬背是暂时的,只有理解愈深,才能记忆愈牢。 4、加强练习 熟悉考试中各种题型,要掌握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练习中要注意分析、总结、归纳、类比,掌握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寻求一般性的解题规律,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在专升本考试中,《高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考试成绩上升空间较大的一门课程。学好数学同学好其他学科一样,都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和艰辛的努力。 5、考前一个月冲刺备考建议

成人高考(高起专)数学复习资料全

成人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集合和简易逻辑 考点:交集、并集、补集 概念: 1、由所有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记作A H B,读作“ A交B”(求公共元素) A H B={x|x € A,且x€ B} 2、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记作A U B,读作“ A并B”(求全部元素)A U B={x|x € A,或x€ B} 3、如果已知全集为U,且集合A包含于U,则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的补集,记作C u A,读作“ A补” C u A={ x|x € U,且x ' A } 解析:集合的交集或并集主要以例举法或不等式的形式岀现 考点:简易逻辑 概念: 在一个数学命题中,往往由条件A和结论B两部分构成,写成“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 充分条件: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记作“ iB” “ A推出B, B不能推出A" 必要条件:如果B成立,那么A成立,记作“ A—B” “ B推出A, A不能推出B”。 充要条件:如果A-B,又有A—B,记作“ A— B” “ A推出B , B推出A”。 解析:分析A和B的关系,是A推出B还是B推出A,然后进行判断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考点:不等式的性质 如果a>b,那么ba,那么ab,且b>c,那么a>c 如果a>b,存在一个c (c可以为正数、负数或一个整式),那么a+c>b+c, a-c>b-c 如果a>b, c>0,那么ac>bc (两边同乘、除一个正数,不等号不变) 如果a>b, c<0,那么acb>0,那么a2>b2 如果a>b>0,那么a ^b ;反之,如果、-a ,b,那么a>b 解析: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同乘主要用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方面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 定义: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好次数是一次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移到左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移了之后符号要发生改变)。 如:6x+8>9x-4,求x ? 把x的项移到左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变成6x-9x>-4-8,合并同类项之后得-3x>-12,两边同除-3得x<4 (记得改变符号)。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定义: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法:求岀每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值,最后求这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交集(公共部分)。 考点: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定义: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如:|x|a型不等式及其解法。 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x|a的解 集是{x|x>a或x<-a},取两边,在数轴上表示所有与原点的距离大于a的点的集合。 复杂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ax+b|c相当于解不等式ax+b>c或ax+b<-c,解法同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样。 解析:主要搞清楚取中间还是取两边,取中间是连起来的,取两边有“或” 学习参考

2018年成人高考高起点《数学》考试大纲-成人高考.doc

2018年成人高考高起点《数学》考试大纲-成人高考2018年成人高考将于10月27日、28日举行,考试依据2011年版《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命题。??点击查看策划:全国2018年成人高考考试大纲汇总 ? 数学科考试旨在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考查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分为理工农医和文史财经两类理工农医类。复习考试范围包括代数、三角、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和概率与统计初步五部分。文史财经类复习考试范围包括代数、三角、平面解析几何和概率与统计初步四部分。考试中可以使用计算器,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作如下说明: ? ?1.知识要求?? ?本大纲对所列知识提出了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三个层次由低到高顺序排列,且高一级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层次要求三个层次分

别为,了解要求考生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认识,识记有关内容,并能进行直接运用理解、掌握、会要求考生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较深的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灵恬运用:要求考生对所列知识能够综台运用,并能解决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 ?2.能力要求 ?逻辑思维能力:舍对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演绎、归纳和类比进行推理,能准确、清晰、有条理地进行表述运算能力理解算理,会根据法则、公式、概念进行数式、方程的正确运算和变形,能分析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能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画出正确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变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 ?

全国成人高考数学公式汇总

全国成人高考数学公式汇总 1.平方差公式 2 2 ))((b a b a b a -=-+完全平方公式 2 2 2 2)(b ab a b a +±=± 2.一元二次方程2 0(0)ax bx c a ++=≠的求根公式 a ac b b x 242-±-=. 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B A ? A 叫B 的充分条件 B A ? A 叫B 的必要条件 B A ? A 叫B 的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4.函数定义域的求法:(1)分母不能为0;(2)偶次根内大于等于0;(3)对数的真数 大于0. 5.函数的奇偶性: 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y=sinx 、y=tanx 、y=n x (n 为奇数) 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y=c(常量函数)、y=cosx 、y=n x (n 为偶数) 奇+奇=奇、偶+偶=偶、奇+偶=非奇非偶、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 6.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y=ax 2 +bx+c(a ≠0) a >0 a <0 图象 顶点 24(,)24b ac b a a -- 对称轴 2b x a =- 单调性 (,]2b a -∞- 为减区间[,)2b a - +∞为增区间 (,]2b a -∞-为增区间[,)2b a - +∞为减区间 最值 当2b x a =-时,2min 44ac b y a -= 当2b x a =- 时,2 max 44ac b y a -= o x y o x y

7. (1)指数及其性质:1n n a a -=,1n n a a =,m n m n a a = 01(0)a a =≠ (2)对数:log 10a =,log 1a a = 运算性质: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log log n a a M n M = (3)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指 数 函 数 对 数 函 数 解析式 (0,1)x y a a a =>≠ log (0,1)a y x a a =>≠ 图 象 性 质 定义域 (,)-∞+∞ (0,)+∞ 值 域 (0,)+∞ (,)-∞+∞ 定 点 (0,1) (1,0) 单调性 当a >1时,是增函数;当0?<->

【免费下载】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学一考试大纲

已有131免费做试题知识点考点

函数在一点处极限的定义左、右极限及其与极限的关系x 趋于无穷(x 一∞,x→+∞,x→—∞)时函数的极限,唯一性,法则,夹逼定理 (3)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定义,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的比较 (4)两个重要极限 2.要求 (1)理解极限的概念(对极限定义中等形式的描述不作要求)会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左极限与右极限,了解函数在一点处极限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2)了解极限的有关性质,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3)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会进行无穷小量的比较(高阶、低阶、同阶和等价)会运用等价无穷小量代换求极限 (4)熟练掌握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二、连续 1知识范围 (1)函数连续的概念 函数在一点处连续的定义,左连续与右连续,函数在一点处连续的充分必要条件,函数的间断点 (2)函敖在一点处连续的性质 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复台函数的连续性,反函数的连续性 (3)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有界性定理,最大值与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包括零点定理) (4)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2.要求 (1)理解函数在一点处连续与间断的概念,理解函数在一点处连续与极限存在的关系,掌握函数(含分段函数)在一点处的连续性的判断方法 (2)会求函数的间断点 (3)掌握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会用介值定理推证一些简单命题、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