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2:1 1 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案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2:1 1 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与本节相对应的要求是: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以此确定教学目标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三、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连串的问题,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合作意识,并通过最后再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小组之间尝试构建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草履虫和血细胞的图片,并让学生小组之间互相讨论教材中问题探讨的问题:

1、图1和图2所示的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

(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 2 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

2、若将图1所示的细胞置于图2所示细胞的生活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若将血细胞放在外界水环境中,血细胞会吸水涨破)

2、新课讲授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无论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有着其特定的生活环境,并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那么这些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呢?

〖师〗大家应该听过一句老话“女人都是水做的”其实无论男女老少,体内都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称为体液。

那么体液的成分和组成是什么?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相比,谁多谁少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是什么呢?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有什么异同?

〖生〗学生带着老师布置的问题串看书,独立思考问题〖答案〗,必要的话可以上网搜〖答案〗。培养学生搜集,分类,处理信息的能力。

〖师〗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思考·讨论”,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并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请依据下图绘制出能反映三者联系的模式图(用箭头和文字)

3.为什么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展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图,然后由学生上黑板完成“三者间的流向图”〖师〗拓展问题:如果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内在联系出现问题,如生活中出现的组织水肿,大家试着用所学知识分析分析原因?

〖生〗学生小组之间分工合作,有的上网搜集材料,有的汇总,大家共同讨论,合作研究得出小组结论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师〗大家有没有了解过捐人体组织或器官的新闻,医生把人体组织或者器官从供体拿出,如果不提供特殊的环境条件,它很快就死亡了,而在内环境中,体内细胞却能正常的生活,内环境里含有哪些成分呢?

〖师〗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血浆的化学组成,通过这个表格,和提出的问题对血浆成分进行分析

1.血浆中这么多物质,你能将它们归类吗?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3.回忆所学知识,你能说出其中哪些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

4.从葡萄糖、三酰甘油、尿素、钠中,任选一种你熟悉的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这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

〖生〗学生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合作学习,得出结论

1.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有些无机盐能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4.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师〗教师以吃碱性食物为例,提出问题:吃碱性食物能否改变细胞外液的酸碱度?

回忆高一细胞的吸水与涨破,在细胞外液中的细胞也会这样吗?根据细胞外液中的浓度变化,细胞会涨破或皱缩吗?为什么?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并理解渗透压的概念和影响渗透压的因素,回答上述问题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师〗细胞生活在由细胞外液组成的内环境中,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那么内环境又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人体四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等知识,并让学生小组之间互相讨论教材中的“思考·讨论”,最后再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小组之

间尝试构建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1.Na+、葡萄糖、氨基酸和O2等分别是经过什么途径进入内环境?

2.参与维持pH的HCO3-/H2CO3是怎样形成的?

3.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通过哪些器官排到体外的?

4.请你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的关系?

〖生〗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1.Na+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3/3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液。O2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部的毛细血管中,再经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细胞中被利用。

2.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 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CO2+H2O⇌ H2CO3⇌H++HCO3-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五、板书设计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人教版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

人教版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是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 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 理意义”的基础。 “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这样,就在“内环境”和“生物进化” 这两个核心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 《细胞生活的环境》与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本节知识是学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基础,也是学习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能力方面: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重难点突破: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顾原有的知识,结合书本的文字叙述、图片和多媒体展示的动画,理解掌握新 的知识。 二、教法应用 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直观教学法、问题探究教学法、谈话法、比较法等方法,引导学生 积极主动的思考,使其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比较和总结、 创新等能力。 三、学法指导 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来优化课堂学习与教学,融合运用引导启发、观察分析、对比归纳、联系实例等方法。学生 跟随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将原有的知识应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完成知识的迁移。结合书本的文字叙述、图片和老师展示的动画, 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四、教学设计 整体设计: 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由原有知识学习新知识,再由新知识提出问题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学生 通过教师引导结合教材自学新知→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学生训练→ 师生一起分析讲评 1、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气温怎么样啊?前段时间呢? 冷热变化会不会影响你啊?等问题,利用谈话的方式来讨论这些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 2、用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让学生讨论 震惊全国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中,报道婴儿食用了蛋白质含量极低的劣质奶粉,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出现浮肿,长成大头娃娃。探究讨论:“大头娃娃”头大的原因是什么? 示图血细胞和草履虫,多媒体显示问题: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第一章第一节《细 胞生活的环境》优质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通过问题探讨引出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接着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如何有机联系构成内环境,使学生形成对内环境的初步认识;然后深人分析细胞外液成分并说明其理化性质,以加深学生对内环境的微观认识;最后说明细胞如何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加深学生对内环境媒介作用的认识和理解。这一由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的编写思路,不仅符合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也符合概念学习的一般规律,有利于学生建立内环境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二)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知道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可以帮助学生在细胞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同生命的系统观和稳态与平衡观,并以此指导分析生命现象。基于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

环境实现物质交换的理解,认同生命系统的开放性。 2.科学思维:本节教材的科学思维训练主要体现在“问题探讨”“思考•讨论”以及相关习题中。通过比较草履虫与血细胞生活环境的异同的实例体现了比较、分类、分析等思维方法。绘制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关系模式图,用简单示意图表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的关系等任务,有利于发展学生建模思维。 3.科学探究:通过“问题探讨”“思考•讨论”等环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 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一、二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物学的基础知识。本册教材是要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及其理化性质。本模块的主题是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比较抽象。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高中必修一《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一《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本节内容的重要任务是理解内环境这一核心概念,这一概念,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后续学习“内环境稳态”的基础;该核心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在初中新教材中较少涉及,初中新教材仅就人体各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作了常识性介绍。高中必修一《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章节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对学习新知识有一定帮助,但需教师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要充分运用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和多媒体材料来构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了解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现象联系具体的生物学知识 (2)通过观察图文总结提炼生物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其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难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其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五、教法与学法: 启发式教学与合作式教学相结合,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设计: — 3 —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1: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人教版

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 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理解内环境的核心概念,建立人体内外对立统一的观念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3.社会责任——通过分析人体内环境物质组成,关注人体健康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1和图2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请分别说出细胞的名称。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 2.若将图1所示的细胞置于图2所示的细胞环境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1、体液 (1)概念:人体内的全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 ①通过提问:血液是体液吗?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血浆≠血液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主要作用:运输血细胞,运输养料、氧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②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也称为细胞间隙液。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③淋巴液—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 淋巴液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液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思考下面问题? 探究一: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细胞和细胞之间不是紧密相连的,其间充斥着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和细胞之间直接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 探究二: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有什么内在联系?请依据图示绘制出能反映三者联系的模式图。 探究三:为什么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其他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人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人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人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内环境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①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 ②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应视为外部环境。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是体液,不属于内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主要成分 (1)血浆

高一生物(新人教版必修1)教案:1.1《细胞生活的环境》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过程与方法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①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间接的物

基础训练 1.关于渗透压说法不正确是 A.溶液渗透压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关系不大 B.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 和Cl- C.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是人体内所有液体的统称 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3.内环境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并用于有氧呼吸至少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 A.2 B.4 C.6 D.8 4.可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生化反应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为氨基酸 B.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C.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5.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_______,B液为_______,C液为__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 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_,其中与 的成分最相似。 (2)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3)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正常人B液的pH通常维持在_______之间,肺气肿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的pH变_______,此时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缓冲物质。 (4)用箭头在图上表示出A液、B液、C液、胰腺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 (5)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液、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其中____________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__________浓度升高,导致_______病的发生。 拓展提升 7.(多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些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血液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C.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的含量 D.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和淋巴中含量较少 8.(多选)下图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①过程是指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2: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人教版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与本节相对应的要求是: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以此确定教学目标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三、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连串的问题,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合作意识,并通过最后再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小组之间尝试构建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草履虫和血细胞的图片,并让学生小组之间互相讨论教材中问题探讨的问题: 1、图1和图2所示的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 (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 2 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 2、若将图1所示的细胞置于图2所示细胞的生活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若将血细胞放在外界水环境中,血细胞会吸水涨破) 2、新课讲授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无论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有着其特定的生活环境,并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那么这些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呢? 〖师〗大家应该听过一句老话“女人都是水做的”其实无论男女老少,体内都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称为体液。 那么体液的成分和组成是什么?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相比,谁多谁少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是什么呢?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有什么异同? 〖生〗学生带着老师布置的问题串看书,独立思考问题〖答案〗,必要的话可以上网搜〖答案〗。培养学生搜集,分类,处理信息的能力。 〖师〗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思考·讨论”,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并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请依据下图绘制出能反映三者联系的模式图(用箭头和文字) 3.为什么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展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图,然后由学生上黑板完成“三者间的流向图”〖师〗拓展问题:如果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内在联系出现问题,如生活中出现的组织水肿,大家试着用所学知识分析分析原因? 〖生〗学生小组之间分工合作,有的上网搜集材料,有的汇总,大家共同讨论,合作研究得出小组结论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师〗大家有没有了解过捐人体组织或器官的新闻,医生把人体组织或者器官从供体拿出,如果不提供特殊的环境条件,它很快就死亡了,而在内环境中,体内细胞却能正常的生活,内环境里含有哪些成分呢?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案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 主备人:闵锐课型:自主审核:高二生物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2020.09.04 【生命观念】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科学思维】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以_________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_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___;_________存在于细胞外,约占_________。 (1)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 血浆是_________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主要作用:运输_________,运输______、_______和体内产生的_________。 (2)组织液:存在于_______________的液体,又叫________________。主要由_________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组织液是体内_________________直接生活的环境。(3)淋巴液:存在于淋巴管中,由一部分_________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形成。淋巴液是_________直接生活的环境。 【思考·讨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1、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请依据图示绘制出能反映三者联系的模式图。 3、为什么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修1优质学案1 1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 1.说明内环境的构成及理化性质。2.阐明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3.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基于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实现物质交换的理解,认同生命系统的开放性。2.科学思维——模型建构:绘制三种细胞外液的关系模式图,用简单示意图表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的关系。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及比例 2.内环境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2)组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组成(如图所示)。

①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②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组织间隙液。它主要是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③淋巴液存在于淋巴管中,它是由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形成的。淋巴液是体内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判断正误 (1)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 (2)细胞质基质、核液属于体液() (3)内环境即细胞内的环境() (4)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属于人体内环境() 〖答案〗(1)×(2)√(3)×(4)√ 关键点拨(1)血液≠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如图所示)。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是各种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2)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看,相对于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就是内环境。 (3)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或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1.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唾液属于细胞外液吗? 〖提示〗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尿道等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界环境,故其中的液体如消化液、泪液、尿液、汗液、唾液不属于细胞外液。 2.请写出人体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并完善表格。 体内细胞液体环境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修1优质学案1 1 细胞生活的环境(1)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自主梳理 1.体液的组成 2.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细胞外液是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

4.内环境的定义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5.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成分 (2)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 ①除蛋白质外,其他各种物质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 ②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但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1)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 〖提示〗: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血浆≠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细胞质基质、核液属于体液(√) (3)胰液、原尿、胃液和胆汁属于体液(×) 〖提示〗: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尿道等有孔道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界环境,故其中的液体如消化液、泪液、尿液等不是细胞外液,也不是细胞内液,不属于体液。

〖应用示例〗(2021·安徽合肥期末改编)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共同构成 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约占人体体液总量的1/3 C.细胞质基质是体液的一部分 D.人体体液包括细胞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 〖答案〗 D 〖解析〗人体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共同构成,A正确;人体内的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总量的2/3,细胞外液约占1/3,B正确;细胞质基质属于细胞内液,是体液的一部分,C正确;细胞液是指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体液,D错误。 内环境及其组成中的2个“认清” (1)认清4类内环境的物质 (2)认清4类非内环境的物质 素养提升 科学思维——建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概念模型 阅读教材第3页“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构建一个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相互转换的概念图。

高中生物_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通过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同时,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推理、分析、概括,发现生物学规律,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学会模型的构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材不直接提出内环境概念,而是通过细胞生活的环境引出内环境的概念,进一步探讨稳态的含义。本章的知识可以说是学习本册的基础,由微观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延伸到个体生活的外环境,由内环境的稳态延伸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生命活动的调节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完成了高中生物必修1的学习,对细胞的结构、生命历程等有了一定的掌握,细胞又是生命系统的基本单位,能自然接受到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学习。 [教学目标] 1.描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概念图和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方法]诱导思考、合作讨论 [教学设计] 教学导入 就像俗话说的“鱼儿离不开水,草木离不开太阳”,一样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且依赖环境而存在,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结合“问题探讨”并思考讨论本栏两个讨论题。(多媒体展示)知道像草履虫这样的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而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那么机体的其他细胞直接的生活环境是什么呢? 过程设计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板书) 首先让学生完成【思考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过渡进入新的知识领域。 【思考1】细胞本身有没有什么结构能反映细胞生活的环境?如果有,是什么,并作相应的解释。 (学生讨论交流)(有,细胞膜,因为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磷脂是一种由亲水端和疏水端组成的,磷脂亲水端分别朝向细胞内、

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说出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2.概述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 2.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概念:人体内的全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 ①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②组织液是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内环境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 (3)作用之一: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4)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a.组织液、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 b.组织液、淋巴 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c.淋巴、血浆 ④血细胞d.组织液

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e.血浆 提示:①—d ②—a ③-b ④-e ⑤-c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 1.主要成分 (1)血浆 (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本质 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1)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溶质微粒数目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 越多越大越高 越少越小越低 (3)决定血浆渗透压的物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酸碱度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高二生物教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之小 船创作 [学习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知识点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知识梳理 1.体液 (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01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 08血细胞外的液体。 ①血浆:血液中除□ 09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10细胞 ②组织液:存在于□ 间隙液。 ③淋巴:□11毛细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叫淋巴液,也叫 □12淋巴。 (3)常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2.内环境 (1)概念:由□18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即主要由□19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

(2)内环境各成分及细胞内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24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作用:是□ [问题思考] 1.血液、血浆、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的关系? 提示: 2.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和内环境的区别? 提示: 3.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有没有内环境? 提示:没有。内环境属于多细胞生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4.人的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属于内环境吗? 提示:不属于。因为人的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 5.汗液、泪液、唾液和尿液属于细胞外液吗?为什么? 提示:不属于。因为它们不属于体内的液体,也不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典题分析 题型一体液种类及其关系 [例1] 如图为正常人体内某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 B.体液①中含有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了此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解题分析]根据题干及图示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即细胞外液,A正确;①为血浆,含有血浆蛋白,B正确;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即只有②,C错误;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D正确。 [答案]C 规律总结 图示中内环境各成分的判断方法 (1)线式图分析的突破点在于单向箭头 (2)模式图分析的关键是确定组织细胞,分清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知识点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内环境重要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生命观念) 2.以氧气、二氧化碳、养料和废物为例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的媒介生命观念(生命观念) 3.通过对血浆成分表分析,对血浆和细胞外液本质有初步了解(科学思维) 4.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 系(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难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对人体的基本系统结构和功能有了基础性了解,但学习间隔时间长,记忆较为有模糊。教师需要创设情境,用图片等搭建桥梁帮学生回顾。其次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够分析问题,提取信息,教师可以搭建一些供学生合作探究的平台。 四、教学过程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资料分析】红细胞在体外必须特定溶液中才能保持活性,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原因。 教师引导分析:什么是渗透压?渗透压大小与什么物质有关? 除温度和渗透压外,内环境还有什么理化性质?介绍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正常范围和影响因

素 【资料分析】展示运动前后,血浆PH变化情况。分析:正常人血浆的PH范围,PH值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联系生活】解释生活实例:如输液时为什么用生理盐水?营养不良时人容易浮肿?腹泻时要补充淡盐水? 【学生活动】 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P6思考题 教师总结,重点分析:以动画形式展示营养物质、废物、氧气、二氧化碳等如何通过内环境进行交换,同时辅助以人体系统结构模式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完成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式图。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归纳完成物质交换模式图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一公开课教案细胞生活的环境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 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理解内环境的核心概念,建立人体内外对立统一的观念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3.社会责任——通过分析人体内环境物质组成,关注人体健康 二、教学过程: 【导入】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1和图2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请分别说出细胞的名称。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 2.若将图1所示的细胞置于图2所示的细胞环境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概念:人体内的全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 ①通过提问:血液是体液吗?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血浆≠血液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主要作用:运输血细胞,运输养料、氧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②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也称为细胞间隙液。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③淋巴液—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淋巴液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液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思考下面问题? 探究一: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细胞和细胞之间不是紧密相连的,其间充斥着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和细胞之间直接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 探究二: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有什么内在联系?请依据图示绘制出能反映三者联系的模式图。 探究三:为什么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其他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人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人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人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内环境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①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 ②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应视为外部环境。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是体液,不属于内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主要成分 (1)血浆 (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本质 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1)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高二生物教案:《细胞生活的环境》优秀教学设计(一)

高二生物教案:《细胞生活的环境》优秀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内环境的概念,并能与外界环境区分开。 2.描述内环境的组成以及成分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提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内环境中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比较以及联系,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并能够与健康联系起来,注意日常生活的防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内环境的概念,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比较以及联系。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难点】 内环境中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比较以及联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第一幅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第二幅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提问学生这两幅图中分别是什么细胞,并且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 引导得出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可以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并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 而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再次提问,血细胞又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明白了。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内环境概念以及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大家回忆生活中的实例,手脚磨出水泡的情景,思考水泡中的液体是什么? 其实水泡中的液体是体液中的一种。那么体液是什么?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思考血液是否为体液? 血液并不全是体液,体液包括细胞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高二生物教案:《细胞生活的环境》优秀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建立生物学科的立体知识构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多学科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生物体是一个各器官、系统相互协调统一的整体。 (2)逐步树立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学情分析: 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在初中新教材中较少涉及,初中新教材仅就人体各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做了常识性介绍,但由于学习间隔时间太长,印象不深刻,需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 必修1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章节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对学习新知识有一定帮助,但需教师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构建内环境概念过程中学生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将抽象的内环境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立体结构。主要采用的学习策略是课前请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 学生利用单细胞生物生存的液体环境为依托点,类比推理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要充分运用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和多媒体材料来构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高等动物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是理解有性生殖方式的特点和进化地位的知识基础。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发育成 新个体,维持了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了物种的稳定;通过 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 重要原因,决定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之间的本质区别,说明了在生殖方式上 有性生殖的进化地位更高级。 (2)减数分裂是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基因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 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随机进入到不同的配子,这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 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中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进 行交叉互换,这是基因连锁互换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是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复杂,除了具有有丝分裂中出现的──染色体复制、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周期性变化、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等行为外,还出现 了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 体的自由组合等特殊行为。这部分内容涉及染色体的概念、有丝分裂过程等知识,这些知识掌握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正确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这部分 内容具有知识点分散、理解难度大(如同源染色体)、概念易混淆(如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1》教案新人教 版必修3 2009年12月29日, “黑河好八连”的 战士在界江哨位上 站岗执勤。当日, 地处中俄边境的黑 龙江黑河市气温达 到零下三十五、六 度。 2004年7月28日 下午3时,天气闷 热难当。重钢股份 公司炼钢厂,炼钢 炉内的温度高达 1600℃,炉前起码 超过100℃。 1.无论是在冰天雪 地的边防线上巡逻 的战士,还是在炼 钢炉前挥汗如雨的 工人,体温都是 37℃左右,这是为 什么? 2.大量出汗或严重 腹泻时,需要及时 补充含盐的水(比 如喝电解质饮料), 这又是为什么? 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

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 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过程 问题探讨 (1)细胞名称?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3)细胞与它所生活环境之间有何关系?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属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3. 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外界环境 养料、氧气 代谢废物

高中生物_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习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温故知新】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有哪些? 2.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什么? 3.一个草履虫属于生命系统的什么层次? 4.细胞中水的作用? 【课前预习】 问题探讨,两者的细胞名称?各自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细胞与它所思考P 2 生活环境之间有何关系?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课内探究】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的概念 2、体液的组成 ① ②血液和血浆是一回事吗? 的正文,尝试构建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间③观察分析,结合课本P 3 相互转化关系的概念图。 3.内环境 ①概念: ②胃肠内的液体是机体内环境吗? ③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是人体内的体液吗?如果是,是细胞内液还是细胞外液?

【典例1】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生活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①血浆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②组织液与血浆成分是否完全相同?淋巴与组织液成分是否完全相同? 【典例2】(不定项)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一组是( ) A.甲状腺激素、O 2 、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纤维素、CO 2 、Na+ 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 D.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渗透压 ①概念: ②大小: ③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的因素: 思考: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为什么医院给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2.酸碱度 ①血浆pH在缓冲物质(如 H 2CO 3 /NaHCO 3 、NaH 2 PO 4 /Na 2 HPO 4 )的调节下始终维持 在 ------------------------------- 。 ②酸性、碱性物质增加时缓冲物质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温度 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 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①人体实现物质交换密切相关的四大系统是什么? ②结合课本P 5-6 ,尝试概括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

高中生物_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1课前部分: 教师:进行充分的备课(先个人再集体),编制学案,制作课件。 批阅学案,做好反馈。 学生:利用教材,自主学习,并完成学案的预习案,及时上交。 2课堂部分: (导入)直接点题,明确学习目标 ↓ 预习反馈(教师为主) ↓ 自主学习(学生个人) ↓ 合作学习(学生组内互动) ↓ 学生展示并点评(学生组间互动) ↓ 教师精讲点拨(师生互动) ↓ 达标反馈(学生) ↓ 课堂小结(师生互动) 具体教学设计 (1)直接点题,开门见山。展示本节学习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学习中有的放矢。(2)结合预习案反馈的存在主要问题:态度不端正,知识消化不良。学案完成不是特别好。学生订正答案,然后学生再仔细阅读课本,结合课本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完成探究案。具体任务展示在大屏幕上:订正预习案答案,识记相关内容。并对于其中的疑难问题做出标记,准备好小组讨论。 (3)合作探究,结合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的疑惑和问题及探究案中的四个探究任务:主要是内环境成分间关系,内环境成分的判断依据,组织水肿的原因,及构建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并完成思考题:体内的液体就是体液吗?举例说明

(4)展示交流,小组学生代表展示、点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实时穿插教师点拨。探究重点: 探究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例1 思考题 归纳1、结合P3二、三段,写出内环境组成关系图解。 思考:1.不同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2. 体内所有的液体都属于体液吗? 归纳2、利用题目归纳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肺泡壁的结构特点 探究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归纳1、结合P4资料分析,总结判断是否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依据。 思考: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区别 探究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思考:1.组织水肿的成因? 2.调节内环境PH稳定的物质有哪些? 探究四:细胞外液的作用 思考:利用课本P5思考与讨论,结合初中所学,考虑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中所涉及的系统和器官? 学生活动:讨论合作展示并点评互动 (5)精讲点拨,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展示和点评中的问题进行答疑,重点解决内环境成分与(6)达标反馈,通过8个题目检查落实课本知识,巩固训练,强化认知。 附【达标反馈】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 A.细胞内液 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细胞外液 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液体环境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能渗出毛细淋巴管壁成为组织液 3. 毛细血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其存在的内环境是() A.细胞外液和血浆 B.细胞外液和组织液 C.组织液和淋巴 D.血浆和组织液 4.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 B.组织液、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5.下列各组物质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O2、血红蛋白、H+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葡糖糖、氨基酸、凝血酶原、HPO42- 6.剧烈活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值会() A.大于7.35-7.45 B.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