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教案首页

生物化学教案首页

生物化学教案首页
生物化学教案首页

生物化学教案首页

大学生物化学教案

生物化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生物化学的含义 生物化学是云应化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变化及其与生理功能相联系的一门科学。 二、生物化学的内容 有关营养专业的生物化学即不同于以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命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生命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规律,以及一切生命现象的化学原理为基本内容的普通生物化学,也不同于研究食品的组成、主要结构、特性及其产生的化学变化为基本内容的食品化学,而是将二者的基本原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应由与食品、营养的一门交叉学科。 三、学习和研究生物化学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把握有关食品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注意食品的组成、特性、生理功用以及在加工、贮存、代谢构成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2、正确处理好理解和记忆的关系。 3、注意知识的不断总结 4、学会自学 第二章蛋白质的化学 第一节概述 一、蛋白质的概念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构分子有机化合物。 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是构成组织细胞的最基本物质 蛋白质含量占干重45% 2、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抗体是血清中的r球蛋白 C、既有的收缩则是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E、激素也是蛋白质 3、供给能量 每一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为417kj 第二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碳、氢、氧、氮,一些蛋白质含有硫;有些含有磷 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一)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二)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α—氨基酸 天然氨基酸有300多种,但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二十种。 1、及有酸性的羧基(—COOH),也有碱性的氨基(—NH2),因此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带电情况,随溶液的PH值而变化。等电点PH=PI时,氨基酸为中性,最易沉淀,带电量为0。 2、除甘氨酸外,其他氨基酸都有旋光性,蛋白质中为L型。 3、各种氨基酸的R集团结构和性质不同,他们决定蛋白质性质。

大学生物化学教案

大学生物化学教案 1.化学的概念(共性和个性) 化学学科的共性都是研究: 1)化学组成 物质的本质,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物质的转化即物质转化的条件和方法。 根据研究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可划分成各种不同的化学: 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我们由此可以引出生物化学的概念。 2)结构与功能: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结构与功能的内在关系。 3)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生物体内大分子、小分子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伴随的能量变化。

4)一切生命现象的新陈代谢,包括:生长、分化、运动、思维等;和自我复制如:繁殖、遗传等。 3.生物化学的内容 1)生物体的化学组成 四类基本生物大分子 2)新陈代谢的研究 3)遗传的分子基础和代谢的调节控制 (a)以膜结构和膜功能为基础的细胞结构效应; (b)以代谢途径和酶分子结构为基础的酶活调节; (c)以酶的合成系统为基础的酶量调节。 1.史前期

2.18世纪(启蒙期) 3.19世纪(发展期) 4.20世纪上半叶 5.20世纪下半叶 6.我国生物化学的发展情况 1.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是工业发酵的基础。 2.菌种是发酵工业的基础 1.框架式记忆 2.上课前预习 3.上课认真做笔记 4.下课后总结

5.结合实验来学习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1.糖的分布 2.糖的定义 1.作为生物能源 2.作为其他物质如蛋白质、核酸、脂类等生物合成的碳骨架 3.作为生物体的结构物质 4.参与信号识别如糖蛋白、糖脂等具有细胞识别、免疫活性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 分为:单糖、寡糖、多糖和复合糖 1.单糖 2.寡糖

由2~6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分子缩合而成,也叫低聚糖。 3.多糖 很多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的生物大分子,按组成有同多糖和杂多糖之分。 糖和非糖物质共价结合成的。 复合物。如糖脂或脂多糖,糖蛋白或蛋白聚糖。 1.链式结构 1)构型 指一个分子由于其不对称C原子上各原子和原子团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而使该分子所具有的特定的立体化学形式。其改变涉及共价键的破坏,划分以甘油醛为基准。 2)异构体

生物化学教案 第二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授课教师授课班级2012级药剂班授课章节第二章蛋白质与核酸的化学 授课题目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第二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地点第七教室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 实训课□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 时间 2014年3月6日 教学分析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医学必修课程,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主要采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知识) 1、肽键的概念 2、蛋白质的结构形式 能力目标:(专业能 力、方法能力、社 会能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图表并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素质目标:1.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教学重点:1、肽键的概念 2、蛋白质的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蛋白质的结构形式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教学设计 利用讲授、讨论、多媒体课件、提问、测试、等教学手段给学生进行全方位分析本节课内容。通过多媒体进行变式教学,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法设计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阅读、分析、讨论和交流,总结出氨基酸的结构特点、通式与连接方式,总结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多样性及其原因。 教学准备 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物化学》第二版教材 教案、PPT、讨论话题 教学内容(任务)及过程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或采取的措施与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老师导入:什么是蛋白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质是蛋白质? 蛋白质(protein)是由许多氨基酸(amino acids)通过肽键(peptide bond)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 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功能最多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几乎在所有的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作为生物催化剂,2)代谢调节作用,3)免疫保护作用,4)物质的转运和存储,5)运动与支持作用,6)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 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5min 抛出问题导入新课

生物化学教案

基础生物化学教案 [说明:◆对于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第一类授课对象):授课学时70-76,实验44-50学时;对于农学、园艺、资环、林学、食品科学本科生(第二类授课对象):授课学时54-60,实验30-46学时;?第一类授课对象理论学时取上限,第二类授课对象,理论学时取下限,具体由授课教师按照学员实际情况合理掌握内容讲解的难易程度,合理布置课外作业,准确把握进度,按期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阐明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发展,使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学科基本内容; 2.介绍生化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简要介绍学习方法(具体到某个章节)。 第二章蛋白质(10~12学时) 本章重点:蛋白质的分子结构、重要性质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明确蛋白质结构的不同层次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酶和信息代谢奠定基础 1.关于氨基酸重点讲授20种基本氨基酸的结构及重要性质,注意: (1)要求学生记住20种基本氨基酸的结构及三字母缩写。近年发现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存在硒代半胱氨酸,有证据表明此氨基酸由终止密码UGA编码,可能是第21种蛋白质氨基酸。 (2)氨基酸的滴定曲线以丙氨酸为主来讲,简单介绍两种侧链可解离的氨基酸(组氨酸和谷氨酸)滴定曲线。 提问:pH=pK a时,缓冲能力最大,等电点时缓冲能力最小,为什么?His在生理pH条件下为什么是唯一具有缓冲能力的氨基酸? (3)氨基酸的等电点计算公式应用 提问:不同pH下的组成分析和电泳行为? pH>pI时,氨基酸带负电荷,Aa-COOH解离成Aa-COO-,向正极移动。pH=pI时,氨基酸净电荷为零,溶解度最小pH

生物化学Ⅰ教案讲解

生物化学Ⅰ(静态)教案——于建生课程编号014102 48课时 参考书: [1]Keith E and Colin J Biological Chemistry ,lst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 [2]Lippard ,S。J ,and Berg ,J。M ,Principles of Bioinorganic Chemistry ,University Science Books ,California 1994 [3]Nelson D L ,Cox M L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3rd,Ed ,New York :Worth Publishers ,2000 [4]Biochemistry B.D.Hames, N.M.Hooper and J.D.Houghton科学出版社1999? [5]《生物化学》(第四版)顾天爵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6]《基础生物化学》 D.沃伊特 J.G.沃伊特 C.W.普拉特朱德熙郑昌学主译科学出版社1999 [7]郑集、陈钧辉:普通生物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等:生物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沈同、王镜等:生物化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习题集: 1、生物化学习题解析(第二版)陈均辉等科学出版社 2001 2、生物化学考试500题解I.D.K哈尔克斯顿四川大学出版社 1986 3、生物化学习题入门姚仁杰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生物化学习题集张来群谢丽涛科学出版社1998 5、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与解答生物化学王克夷祁国荣科学出版社1999 课程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掌握糖类及其衍生物、脂类及其衍生物、蛋白质、核酸等构成生物机体的基础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它们在体内的分布;(2)掌握生物催化剂----酶的化学本质、组成、命名、分类、催化特性、作用专一性及作用机制、米氏方程式的应用;(3)掌握各种维生素、各种激素等生物机体的重要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各自的重要作用;(4)了解抗生素的概况以及几种重要抗生素的化学结构、来源、理化性质和作用。 第一章绪论(preface) 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对生物化学有一个全面的初步认识,熟悉生物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存在与应用。 重点讲解: 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关系。 对学生要求:掌握以上重点,同时要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 §1 生物化学的涵义及其研究对象 一、生物化学的定义 生物化学可以认为是生命的化学(chemistry of life)。 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并阐明其化学本质的学科。 二、研究对象及分类 研究对象:一切生命有机体 分类:根据研究对象可分为:植物生化、动物生化、人体生化、微生物生化 根据研究目的可分为: 临床生物化学、工业生物化学、病理生物化学、农业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化学等。 §2 生物化学的任务和内容 一、任务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全)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目录 实验一糖的颜色反应 (1) 实验二糖的还原作用 (3) 实验三多糖的实验 (4) 实验四糖的旋光性和变旋现象 (5) 实验五血糖的定量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 (7) 实验六人血清中总胆固醇的测定 (8) 实验七牛奶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9) 实验八牛奶中酪蛋白的提取 (11) 实验九牛奶中酪蛋白含量的测定 (12) 实验十氨基酸的纸层析 (14) 实验十一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 (16) 实验十二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18) 实验十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20) 实验十四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22) 实验十五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23) 实验十六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25) 实验十七紫外光吸收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26) 实验十八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 (28) 实验十九过氧化物酶的作用 (29) 实验二十溶菌酶的提纯结晶 (30) 实验二十一酵母RNA的提取 (31) 实验二十二 RNA的定量测定(苔黑酚法) (32) 实验二十三 DNA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33) 实验二十四荞麦中总黄酮的定性定量研究 (33)

实验一糖的颜色反应 [实验目的及要求] 1. 掌握莫式(Molisch)试验鉴定糖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塞式(Seliwanoff)试验鉴定酮糖的原理和方法。 3. 掌握杜式(Tollen)试验鉴定酮糖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1.莫式试验:糖经无机酸(浓硫酸、浓盐酸)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后者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а-萘酚生成紫红色缩合物。 2.塞式试验:酮糖在浓酸的作用下,脱水生成5-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作用,呈红色反应;有时亦同时产生棕红色沉淀,此沉淀溶于乙醇,成鲜红色溶液。 3.杜式试验:戊糖在浓酸溶液中脱水生成糠醛,后者与间苯三酚结合成樱桃红色物质。 [实验仪器及用品] 仪器:水浴锅。 器皿:吸管、试管。 实验药品:蔗糖、葡萄糖、淀粉、果糖、阿拉伯糖、半乳糖、а-萘酚、浓硫酸、95%乙醇、间苯二酚、盐酸、间苯三酚。 [实验试剂] 莫式试剂:а-萘酚5g,溶于95%乙醇并稀释至100ml。现用现配,并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塞式试剂:间苯二酚50mg,溶于100ml盐酸(V H2O:V HCl=2:1),现用现配。 杜式试剂:2%间苯三酚乙醇溶液(2g间苯三酚溶于100ml95%乙醇中)3ml,缓缓加入浓盐酸15ml 及蒸馏水9ml。临用时配制。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莫式实验 于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和少许纤维素(棉花或滤纸浸在1 ml水中),然后各加莫式试剂2滴,摇匀,将试管倾斜,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1.5 ml (切勿振摇!),硫酸层沉于试管底部与糖溶液分成两层,观察液面交界处有无紫色环出现。 二、塞式试验 于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5 ml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1%果糖溶液,然后各加塞式试剂 2.5ml,摇匀,同时置沸水浴内,比较各管颜色及红色出现的先后顺序。 三、杜式试验

厦大精品课程生化教案

Biochemistry § Major references 1) Biochemistry Garrett & Grisham, 2nd or 3rd Edition (provided) 2)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Lehninger, Nelson & Cox, 3rd edition 3) Biochemistry, Stryer, 5th edition LIN Shengcai; E-mail: linsc@https://www.doczj.com/doc/458716411.html, § Content ?Basic concepts of biochemistry ?Biochemistry as a chemical science ?Distinction between inanimate matter from living organisms ?Biological molecules or biomolecules –Macromolecules and building blocks ?Biochemistry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 Biological forces ? Dynamic cells ?Water: the medium of life What Is Biochemistry? ?B iochemistry seeks to describe the structure, organization, and functions of living matter in molecular terms. Roots (history) of Biochemistry

食品生物化学教案

食品生物化学教案 【篇一:生物化学教案】 基础生物化学教案 [说明:◆对于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第一类授课对象):授 课学时70-76,实验44-50学时;对于农学、园艺、资环、林学、食 品科学本科生(第二类授课对象):授课学时54-60,实验30-46学时;第一类授课对象理论学时取上限,第二类授课对象,理论学时取下限,具体由授课教师按照学员实际情况合理掌握内容讲解的难易程度,合理布置课外作业,准确把握进度,按期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阐明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发展,使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学 科基本内容; 2.介绍生化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简要介绍学习方法(具体到某个章节)。 第二章蛋白质(10~12学时) 本章重点:蛋白质的分子结构、重要性质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明 确蛋白质结构的不同层次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酶和信息代谢 奠定基础 1.关于氨基酸重点讲授20种基本氨基酸的结构及重要性质,注意:(1)要求学生记住20种基本氨基酸的结构及三字母缩写。近年发 现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存在硒代半胱氨酸,有证据表明此氨基酸 由终止密码uga编码,可能是第21种蛋白质氨基酸。 (2)氨基酸的滴定曲线以丙氨酸为主来讲,简单介绍两种侧链可解 离的氨基酸(组氨酸和谷氨酸)滴定曲线。 提问:ph=pka时,缓冲能力最大,等电点时缓冲能力最小,为什么?his在生理ph条件下为什么是唯一具有缓冲能力的氨基酸?(3)氨基酸的等电点计算公式应用 提问:不同ph下的组成分析和电泳行为? phpi时,氨基酸带负电荷,aa-cooh解离成aa-coo,向正极移动。ph=pi时,氨基酸净电荷为零,溶解度最小phpi时,氨基酸带正电荷,aa-nh2解离成-nh3,向负极移动。 (4)8种必需氨基酸(记忆): ile、met 、val 、leu、trp、 phe、 thr、lys

生物化学教案

生物化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年8月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明确生物化学的概念、任务; 2、了解生物化学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及研究生物化学现实意义; 3、了解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应用与前景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教学难点: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手段:讲授法,利用多媒体与传统方法的相结合。 教学内容: 一、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1、生物化学是介于生物和化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它是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主要手段来研究生命现象,从而揭示生命的奥秘。它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物体(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内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生命活动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即代谢反应)的规律及其与生理机能的关系的一门科学。 生物化学的任务就是研究组成生物体基本物质的性质,结构与功能,以及这些物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的规律及其与生理机能的关系,从而阐明生命现象的本质,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中去,以达到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2、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生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与功能:高等生物体主要由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以及水、无机盐等组成,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理解,揭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物质代谢与调控: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三大步骤: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其中,中间代谢过程在细胞内进行的,是最为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它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互变,代谢调控,能量代谢几方面的内容。 3).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对生物体遗传与繁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是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4).组织与器官机能生物化学:生命有机体是一个统一协调整体。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静态的描述性阶段,对生物体各种组成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构测定、合成及理化性质的研究。其中菲舍尔测定了很多糖和氨基酸的结构,确定了糖的构型,并指出蛋白质是以肽键连接的。1926年萨姆纳制得了脲酶结晶,并证明它是蛋白质。 第二阶段约在20世纪30~50年代,主要特点是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变化,即代谢途径,所以称动态生化阶段。其间突出成就是确定了糖酵解、三羧

生物化学教案

《生物化学》教案 第一章蛋白质(4学时) 本章重点:蛋白质的分子结构、重要性质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明确蛋白质结构的不同层次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酶和信息代谢奠定基础 1.关于氨基酸重点讲授20种基本氨基酸的结构及重要性质,注意:(1)要求学生记住20种基本氨基酸的结构及三字母缩写。近年发现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存在硒代半胱氨酸,有证据表明此氨基酸由终止密码UGA 编码,可能是第21种蛋白质氨基酸。 (2)氨基酸的滴定曲线以丙氨酸为主来讲,简单介绍两种侧链可解离的氨基酸(组氨酸和谷氨酸)滴定曲线。 提问:pH=pKa时,缓冲能力最大,等电点时缓冲能力最小,为什么? His在生理pH条件下为什么是唯一具有缓冲能力的氨基酸? (3)氨基酸的等电点计算公式的推导 提问:不同pH下的组成分析和电泳行为? pH>pI时,氨基酸带负电荷,-COOH解离成-COO-,向正极移动。 pH=pI时,氨基酸净电荷为零,溶解度最小 pH

生物化学教案-上册

生物化学教案院系: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09级 教师:_________ 冯戲 _________ 时间:2010-2011 年第一学期 所用教材:王镜岩、朱圣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绪论

主要内容:生物化学的涵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本课程的内容组成、为什么要学 习生化、学习生化注意的几个问题 目的:了解生物化学的含义及生物化学的发展史,掌握生物化学组成的30种分子。一、生物化学的含义 生物化学是关于生命的化学本质的科学。它是以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生命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规律,以及一切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原理为基本内容的科学。 二、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1、史前(19 世纪以前)积累了许多与生化有关的实践经验。 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22 世纪就用谷物酿酒;公元前12 世纪就会制酱;公元7 世纪孙思邈就用车前子、杏仁等中草药治疗脚气,用猪肝治疗夜盲症;18 世纪70 年代,Scheele 从动植物材料中分离出甘油及柠檬酸、苹果酸、乳酸、尿酸等有机物;18 世纪80年代,Lavoisier证明了呼吸就是氧化作用,他还证明了酒精发酵本质上是一系列的化 学过程。 2、19 世纪,人们对生命现象展开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对生命的化学本质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为生物化学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810 年Gay-lussac 推导出了酒精发酵的反应式;19 世纪50 年代Pasteur 证明了酒精发酵是微生物引起的,排除了发酵自生论。1877 年,Hoppe-Seyler 首次提出 “ biochemie ”(生物化学)这一名词,并创办了《生理化学》杂志;1897年B u chner 兄弟利用酵 母汁液发酵蔗糖产生酒精的研究,是生化发展早期的一个里程碑。 3、上世纪30 年代到80 年代,生物化学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生物化学绪论 教案

教案首页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物化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一、生物化学的概念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即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二、生命化学研究的内容 (一)生物体的物质组成 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小分子有机物:有机酸、单糖、氨基酸、核苷酸等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及脂复合物 几个概念 ●有机物:含碳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无机物:指除有机物(含碳骨架的物质)以外的一切元素及其化合物。 如:水、食盐、硫酸等,CO、CO2、CO3-、氰化物等也属于无机物。 生物体中的无机物主要有水及一些无机离子,如:Na+、K+、Ca2+、Mg2+、Cl-等,所以无机物主要由水和无机盐组成,水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无机盐可分为离子和化合物。 ●相对分子量: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综合,数值上等于摩尔质量。 ●生物大分子:指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 ●小分子是相对于大分子来说的,当某个化合物分子量非常大,几千到几万的时候,可以 被称作大分子,其他就是小分子。 ●小分子有机物是分子量很小的有机物,如甲烷、乙烯等。 (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物质代谢 新陈代谢 能量代谢 1、合成代谢:从小的前体或构件分子合成较大的分子的过程。 (同化作用)如:氨基酸和核苷酸合成蛋白质和核酸,需要消耗能量。 2、分解代谢:将来自环境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质分子,逐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异化作用)简单的终产物的过程。(释放能量) ●在新陈代谢中,机体通过物质的合成代谢维持其生长、发育、更新和修复,通过分 解代谢产生能量和排除废物。 (三)物质结构、生理功能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四)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生物体具有繁殖能力和遗传特性。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生物化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姓名 学号 2013年9月

生物化学课程初识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熟悉生物化学的含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2.了解生物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过程。 二、教学内容提要及时间分配 1.生物化学的概念(5 min)。 2.生物化学的基本内容(10 min)。 3.生物化学发展简史(10 min)。 4.如何学习生物化学(15 min)。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生物化学的含义、学科范围、研究对象等。 四、教学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合理使用:课堂讲授、板书阐述、当堂互动等。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 王镜岩等编著:《生物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7 郑集等编著:《普通生物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七、思考题及作业题 1.生物化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内容是什么? 2.简述生物化学的发展过程。 3.举例说明生物化学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糖类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掌握糖的定义、分类及物化性质。 2.了解三种主要双糖的组成,键种及其结构细节。 3.了解淀粉、糖原、纤维素的组成单位及其特有的颜色反应和生 物学功能 4.了解部分糖类具有的旋光性质。 二、教学内容提要及时间分配 1.旋光异构(40 min)。 2.单糖的结构及性质(40 min)。 3.重要单糖及其衍生物(60 min)。 4.寡糖、多糖概念以及常见的一些糖类之间的关系(20 min)。 5.其他糖类(糖蛋白、肽聚糖及细菌杂多糖等) (20 min)。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部分糖类的旋光性产生原因以及深层物化原理。 2.单糖与双糖的基本结构、性质 3.部分糖类之间的聚合水解关系。 四、教学方法 教师课堂讲授,课堂互动教学,当堂测试等。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结合课堂板书与师生互动。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

生物化学教案 第一章 绪论

授课教师杨秀林授课班级2012级药剂班 授课章节第一章绪论 授课题目第一章绪论教学地点第七教室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 实训课□其他□ 课时 安排 1 授课 时间 2014年3月4日 教学分析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医学必修课程,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主要采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知识) 1、生物化学的概念 2、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能力目标:(专业能 力、方法能力、社 会能力) 1、树立生物化学的基本认识 2、深刻把握生物化学与健康的关系 素质目标:认识生物化学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个学科的作用 教学重点:1、生物化学的概念 2、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教学难点 生物化学的内容 教学设计 利用讲授、讨论、多媒体课件、提问、测试、等教学手段给学生进行全方位分析本节课内容。重点运用讨论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化学的内容。 学法设计 本章主要是概念和记忆性内容,因此,为了减少理解的难度和记忆的枯燥。学习上采用讨论式学习,在讨论中使学习逐步逼进概念。结合素材、直观的展示生物化学的主要内容,帮助记忆。 教学准备 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物化学》第二版教材 教案、PPT、讨论话题 教学内容(任务)及过程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或采取的措施与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节生物化学的概念与内容 老师导入:什么是生物化学?它与什么科目相关联? 一、生物化学的概念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即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二、生命化学研究的内容 (一)生物体的物质组成 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小分子有机物:有机酸、单糖、氨基酸、核苷酸等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及5min 抛出问题导入新课 5min 多媒体展示板书 15min 多媒体展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