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铁热处理四种工艺

钢铁热处理四种工艺

钢铁热处理四种工艺

一、正火:是将钢材放置在一定的温度的炉膛中经过固定的时间进行加热,使钢质进行结构变化,以改变所需的特性。

二、淬火:是将钢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相对较高),在此坚持一定时间后迅速冷却,以达到硬化钢件的效果。

三、回火:是将钢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再放回冷却室里进行冷却,使钢件达到柔韧度的要求。

四、正反复淬脆火热处理:是将钢件加热到一定温度,机械加工后反复经过淬火和回火处理,来达到钢件更大的韧性和强度。

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四把火)

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是将固态钢材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热处理不仅可用于强化钢材,提高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而且还可以用于改善钢材的工艺性能。其共同点是:只改变内部组织结构,不改变表面形状与尺寸。 第一节钢的热处理原理 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以改善钢的性能,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钢的机械性能,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热处理工艺不但可以强化金属材料、充分挖掘材料性能潜力、降低结构重量、节省和能源,而且能够提高机械产品质量、大幅度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 热处理工艺分类:(根据热处理的目的、要求和工艺方法的不同分类如下) 1、整体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调质; 2、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物理和化学气相沉积等; 3、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 热处理的三阶段:加热、保温、冷却

一、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加热的目的:使钢奥氏体化 (一)奥氏体( A)的形成 奥氏体晶核的形成以共析钢为例A1点则W c =0.0218%(体心立方晶格F)W c =6.69%(复杂斜方渗碳体)当T 上升到A c1 后W c =0.77%(面心立方的A)由此可见转变过程中必须经过C和Fe原子的扩散,必须进行铁原子的晶格改组,即发生相变,A的形成过程。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上形成。有两个有利条件①此相界面上成分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②原子排列不规则,空位和位错密度高。 1、奥氏体长大由于铁素体的晶格改组和渗碳体的不断溶解,A晶核一方面不断向铁素体和渗碳体方向长大,同时自身也不断形成长大。 2、残余 Fe 3 C的溶解 A长大同时由于有部分渗碳体没有完全溶解,还需一段时间才能全溶。(F比Fe 3 C先消失) 3、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残余Fe 3 C全溶后,经一段时间保温,通过碳原子的扩散,使A成分逐步均匀化。 (二)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奥氏体大小用奥氏体晶粒度来表示。分为 00,0,1,2…10等十二个等级,其中常用的1~10级,4级以下为粗晶粒,5-8级为细晶粒,8级以上为超细晶粒。影响 A晶粒粗大因素 1、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愈长,奥氏体晶粒越粗大。因此,合理选择加热和保温时间。以保证获得细小均匀的奥氏体组织。(930~950℃以下加热,晶粒长大的倾向小,便于热处理) 2、A中C含量上升则晶粒长大的倾向大。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退火、正火、回火、调质工艺: 1、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700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空气中冷却叫回火。 2、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800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炉中缓慢冷却叫退火。 3、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800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特定介质中(水或油) 快速冷却叫淬火。 ◆表面淬火 •钢的表面淬火 有些零件在工件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能满足上述要求。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根据供热方式不同,表面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等。 感应表面淬火后的性能: 1.表面硬度:经高、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工件,其表面硬度往往比普 通淬火高2~3单位(HRC)。 2.耐磨性:高频淬火后的工件耐磨性比普通淬火要高。这主要是由于淬硬 层马氏体晶粒细小,碳化物弥散度高,以及硬度比较高,表面的高的压应力等综合的结果。 3.疲劳强度:高、中频表面淬火使疲劳强度大为提高,缺口敏感性下降。 对同样材料的工件,硬化层深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硬化层深度增加而疲劳强度增加,但硬化层深度过深时表层是压应力,因而硬化层深度增打疲劳强度反而下降,并使工件脆性增加。 一般硬化层深δ=(10~20)%D。较为合适,其中D。为工件的有效直径。 ◆退火工艺

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 ①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②细化晶粒,消除因铸、锻、焊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和成分,改善钢的性能 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③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和开裂。 •退火工艺的种类 ①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 均匀化退火是为了减少金属铸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的偏析和组织的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高温,长时间保持,然后进行缓慢冷却, 以化学成分和组织均匀化为目的的退火工艺。 均匀化退火的加热温度一般为Ac3+(150~200℃),即1050~ 1150℃,保温时间一般为10~15h,以保证扩散充分进行,大道消除 或减少成分或组织不均匀的目的。由于扩散退火的加热温度高,时间长, 晶粒粗大,为此,扩散退火后再进行完全退火或正火,使组织重新细化。 ②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又称为重结晶退火,是将铁碳合金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退火工艺。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结构钢锻件、铸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构件。完全退火不适用 于过共析钢,因为过共析钢完全退火需加热到Acm以上,在缓慢冷却 时,渗碳体会沿奥氏体晶界析出,呈网状分布,导致材料脆性增大,给 最终热处理留下隐患。 完全退火的加热温度碳钢一般为Ac3+(30~50℃);合金钢为Ac3+(500~70℃);保温时间则要依据钢材的种类、工件的尺寸、装炉量、 所选用的设备型号等多种因素确定。为了保证过冷奥氏体完全进行珠光 体转变,完全退火的冷却必须是缓慢的,随炉冷却到500℃左右出炉空 冷。 ③不完全退火 不完全退火是将铁碳合金加热到Ac1~Ac3之间温度,达到不完全奥氏体化,随 之缓慢冷却的退火工艺。 不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中、高碳钢和低合金钢锻轧件等,其目的是细化组织和 降低硬度,加热温度为Ac1+(40~60)℃,保温后缓慢冷却。

钢铁热处理退火工艺

钢铁热处理退火工艺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冷却速度最慢),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钢铁整体热处理四种基本工艺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钢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最为复杂,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摄氏度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外表淬火、退火、正火、回火、调质工艺: 1、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700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空气中冷却叫回火。 2、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800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炉中缓慢冷却叫退火。 3、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800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特定介质中〔水或油〕 快速冷却叫淬火。 ◆外表淬火 •钢的外表淬火 有些零件在工件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外表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在受摩擦的场合,外表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外表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极限等要求,只有外表强化才能满足上述要求。由于外表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根据供热方式不同,外表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外表淬火、火焰加热外表淬火、电接触加热外表淬火等。

感应外表淬火后的性能: 1.外表硬度:经高、中频感应加热外表淬火的工件,其外表硬度往往比普 通淬火高2~3 单位〔HRC〕。 2.耐磨性:高频淬火后的工件耐磨性比普通淬火要高。这主要是由于淬硬 层马氏体晶粒细小,碳化物弥散度高,以及硬度比拟高,外表的高的压应力等综合的结果。 3.疲劳强度:高、中频外表淬火使疲劳强度大为提高,缺口敏感性下降。 对同样材料的工件,硬化层深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硬化层深度增加而疲劳强度增加,但硬化层深度过深时表层是压应力,因而硬化层深度增打疲劳强度反而下降,并使工件脆性增加。 一般硬化层深δ=〔10~20〕%D。较为适宜,其中D。为工件的有效直径。 ◆退火工艺 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那么是粒状珠光体。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

四种热处理方式

淬火Quenching 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1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淬火工艺 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还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钢增强其铁磁性、不锈钢提高其耐蚀性等。淬火工艺主要用于钢件。常用的钢在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原有在室温下的组织将全部或大部转变为奥氏体。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奥氏体即转变为马氏体。与钢中其他组织相比,马氏体硬度最高。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为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根据冷却方法,淬火工艺分为单液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4类。 淬火工件的硬度 淬火工件的硬度影响了淬火的效果。淬火工件一般采用洛氏硬度计,测试HRC硬度。淬火的薄硬钢板和表面淬火工件可测试HRA的硬度。厚度小于0.8mm的淬火钢板、浅层表面淬火工件和直径小于5mm的淬火钢棒,可改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测试HRN硬度。 在焊接中碳钢和某些合金钢时,热影响区中可能发生淬火现象而变硬,易形成冷裂纹,这是在焊接过程中要设法防止的。 由于淬火后金属硬而脆,产生的表面残余应力会造成冷裂纹,回火可作为在不影响硬度的基础上,消除冷裂纹的手段之一。 淬火对厚度、直径较小的零件使用比较合适,对于过大的零件,淬火深度不够,渗碳也存在同样问题,此时应考虑在钢材中加入铬等合金来增加强度。 淬火是钢铁材料强化的基本手段之一。钢中马氏体是铁基固溶体组织中最硬的相(表1),故钢件淬火可以获得高硬度、高强度。但是,马氏体的脆性很大,加之淬火后钢件内部有较大的淬火内应力,因而不宜直接应用,必须进行回火。 淬火工艺的应用

常用钢热处理工艺

常用钢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改变金属结构来改善其力学性能的方法。常用钢热 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表面淬火等。下面对这几种 常用钢热处理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1. 退火 退火是指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退火工艺分为完全退 火和等温退火两种。完全退火是将钢材加热至超过临界温度,然后慢 慢降温。等温退火是将钢材加热至超过临界温度,然后在等温时间内,使钢材的温度均匀,从而使钢材的组织变得均匀,于是提高了钢材的 韧性。 2. 正火 正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快速冷却。正火一般分为低温正火,中温正火和高温正火三种。低温正火使钢材的硬度提高,但是韧性降低。高温正火使钢材的韧性提高,但是硬度降低。中温正火平衡了钢 材的硬度和韧性。 3. 淬火

淬火是指将钢加热到超过临界温度,然后快速冷却。淬火一般分为油淬、水淬和气淬三种。油淬适用于要求较低的钢材,水淬适用于要求 较高的钢材,气淬适用于要求最高的钢材。淬火后钢材的硬度很高, 但是韧性降低,此时需要回火来消除内部应力,提高钢材的韧性。 4. 回火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钢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然后由于自然冷却 所形成的工艺。回火分为低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两种。低温回火提高了 钢材的韧性,但是硬度降低。高温回火提高了钢材的韧性,但是硬度 降低。 5. 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是一种特殊的热处理工艺,用于提高钢材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表面淬火和淬火不同的是,只在钢材表面进行加热和快速冷却。 这种技术对钢材表面的耐磨性提高很大,但是对钢材硬度的提高不大。 总之,钢材热处理是提高钢材力学性能的重要方法,常用的钢热处理 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表面淬火等。选择适当的热处理 工艺可以使钢材达到最佳的机械性能。

热处理工艺的分类

热处理工艺的分类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钢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最为复杂,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获得需要的金相组织,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螯体热处理工艺的手段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冬丈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E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致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 09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械性等.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 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超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理;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保持处理后工件表而光洁,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处理。 表而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为了只如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表而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用的热源有氧乙块或氧丙烷等火焰、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不同之处是后者改变了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加热,保温较长时间,从而使工件表层渗入碳、氮、硼和珞等元素。渗入元素后,有时还要进行其它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及回火.化学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渗碳、渗氮、渗金属。 热处理是机械零件和工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大体来说,它可以保证和提高工件的各种性能,如耐磨、耐腐蚀等。还可以改善锂的组织和应力状态,以利于进行各种冷、热加工。 例如白口铸铁经过长时间退火处理可以获得可锻铸铁,提高塑性;齿轮采用正确的热处理工艺,使用寿命可以比不经热处理的齿轮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另外,价廉的碳钢通过渗入某些合金元素就具有某些价昂的佥佥鲤性能,可以代替某些耐热钢、不锈工模具则几乎全部需要经过热处理方可

钢的常见热处理

钢的常见热处理 钢材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具有高强度、耐磨、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建筑、机械制造等领域。为了进一步改善钢材的性能,常常需要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是通过加热钢材至一定温度,再进行适当冷却,以改变钢材的组织结构、晶粒尺寸、硬度等性能。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钢的热处理方法。 第一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是退火处理。退火是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目的是消除应力,改善钢材的可加工性和韧性。退火过程中,钢材的晶粒会长大,原本的组织结构也会发生变化。退火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全退火、球化退火和正火等。全退火是将钢材加热到高温区,经长时间保温后冷却,可显著降低硬度,使钢材具备良好的可加工性。球化退火则是在适当温度下进行保温和冷却,使钢材的组织变得均匀、细小,提高韧性和塑性。 第二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是淬火处理。淬火是将钢材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短暂保持时间,然后迅速冷却,以产生马氏体组织。淬火能够增加钢材的硬度和强度,但也容易导致钢材产生内应力和变形。淬火过程中冷却速度的控制非常重要,过快或过慢的冷却速度都会导致处理效果不佳。此外,淬火后的钢材通常还需要进行回火处理,以提高韧性和抗脆性。 第三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是正火处理。正火是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区域,然后保温一段时间,并采用适当速度冷却。正火常用于中碳钢和中低合金钢等材料的处理。正火能够使钢材逐

渐恢复强度和韧性,其处理效果介于退火和淬火之间。 第四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是淬火和回火处理。这种处理方法通常用于高碳钢和合金钢等材料,能够在提高硬度和强度的同时,保持一定的韧性和塑性。具体操作上,先进行淬火,使钢材产生马氏体组织,再通过回火处理,使马氏体转变为不同组织结构,提高钢材的韧性。 除了上述常见的热处理方法,还有许多其他的热处理方法,如表面处理、氮化处理、硬化处理等,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和应用。无论采用何种热处理方法,都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冷却速度,并注意处理后的质量检测,以确保钢材的性能达到要求。 总之,热处理是提高钢材性能的重要工艺,能够改变钢材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使其具备更好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退火、淬火、正火以及淬火和回火等是常见的热处理方法,不同的钢材和需求可选择不同的热处理方法。热处理过程需要控制好温度和冷却速度,并注意后续的回火和质量检测工作,以确保钢材的性能符合要求。对于钢材的应用和发展来说,热处理工艺的研究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领域。

钢的几种典型的热处理

第七章钢的普通热处理 知识要点: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工艺过程及其对零件加工和使用的影响。 第一节钢的退火和正火 生产中,常用零件的预备热处理工艺,安排在锻造之后机加工之前。 一、钢的退火工艺 1.定义 将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 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又称“焖火”。 2.工艺 加热温度:临界点(Ac1、Ac3或Ac cm)以上或以下。 冷却方式:一般采用炉冷。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率,通常冷却到500℃左右出炉空冷或等温冷却方式,等温的温度和时间根据钢的“C曲线”确定。 保温时间:保证透烧,一般以1.0~1.5mm/min计算,并钢材成分、工件厚度、装炉量和装炉方式有关。 3.常用退火工艺、目的及应用 (1)完全退火 应用:适用于亚共析成分的碳钢和合金钢的铸件、锻件、焊接件及热轧型材。不适用于过共析钢。 目的:①细化晶粒,均匀组织;②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③消除内应力。 加热温度:Ac3+20-30℃,单相奥氏体区,完全奥氏体化。 室温组织:P+F,可认为是平衡组织。 2.球化退火(不完全退火) 定义: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称为球化退火。 应用:主要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高碳合金钢的刃具、量具、模具等的预备热处理。 目的:使钢中碳化物球化,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切削加工性能;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加热温度:Ac1+20~30℃,A和二次渗碳体两相区,不完全奥氏体化。原因:过共析钢加热至Ac cm以上奥氏体状态缓冷退火时,有网状二次渗碳体析出,使钢的强度、塑性和冲击韧性显著降低。 组织:球状珠光体(F基体上分布颗粒状Fe3C) 3.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 应用:主要用于质量要求高的合金钢铸锭、铸件、锻件。 目的:消除偏析,使成分均匀化。 加热温度:Ac 3或以上150~200℃(1050-1150℃),保温10~20h。 组织:亚共析钢为P+F。 后果:晶粒粗大。由于加热温度高、时间长,会引起奥氏体晶粒严重粗化,因此,一般还需要进行一次完全退火或正火,细化晶粒、消除过热缺陷。 注意:高温扩散退火生产周期长,消耗能量大,工件氧化、脱碳严重,成本很高。只是一些优质合金钢及偏析较严重的合金钢铸件及钢锭才使用这种工艺。对于一般尺寸不大的铸件或碳钢铸件,因其偏析程度较轻,可采用完全退火来细化晶粒,消除铸造应力。 4.去应力退火 工艺:将工件缓慢加热到Ac1 以下适当温度,保温1~3h后随炉缓冷。一般地,钢件在500~650℃;铸铁件在500~550℃;焊接件为500~600℃。 目的、应用:消除铸、锻、焊件,冷冲压件以及机加工工件中的残余应力,以稳定钢件的尺寸,减少变形,防止开裂。如机床床身(铸件),内燃机汽缸体,冷卷弹簧。 5.再结晶退火 工艺:加热到Ac1以下50-150℃,或T再+30-50℃,保温,缓冷。 目的:消除加工硬化,恢复钢材的塑韧性。 应用:冷加工后的工件消除加工硬化。如在钢丝拉拔过程中,中间进行的退火。 二、钢的正火 定义:把钢件加热到完全奥氏体化,保温,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金属常见热处理工艺

1.热处理基本工艺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或者是使前道工序产生的内部应力得以释放,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或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他无机盐溶液、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较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2.概念 1)退火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通常是缓慢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 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准确的说,退火是一种对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而且新材料的退火目的也与传统金属退火存在异同。

目的: (1)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2)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 (3)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4)均匀材料组织和成分,改善材料性能或为以后热处理做组织准备。 在生产中,退火工艺应用很广泛。根据工件要求退火的目的不同,退火的工艺规范有多种,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2)正火 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Ac是指加热时自由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一般是从727℃到912℃之间)或Acm(Acm是实际加热中过共析钢完全奥氏 体化的临界温度线)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 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正火与 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产中尽可 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对于形状复杂的重要锻件,在正火后还需进行高温回火(550-650℃)高温回火的目的在于消除正火冷却时产生的应力,提高韧性和塑性。 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 ①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 ②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 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 ③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

四种热处理方法

钢的热处理种类分为整体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两大类。常用的整体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表面热处理可分为表面淬火与化学热处理两类。 正火 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Ac?是指加热时自由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或Accm(Accm是实际加热中过共析钢完全奥氏体化的临界温度线 )以上 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 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 ①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 ②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 ③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 ④用于铸钢件,可以细化铸态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⑤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最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 ⑥用于球墨铸铁,使硬度、强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如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的曲轴、连杆等重要零件。 ⑦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前进行一次正火,可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以保证球化退火时渗碳体全部球粒化。 正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钢为F+S,共析钢为S,过共析钢为S+二次渗碳体,且为不连续。 正火主要用于钢铁工件。一般钢铁正火与退火相似,但冷却速度稍大,组织较细。有些临界冷却速度(见淬火)很小的钢,在空气中冷却就可以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这种处理不属于正火性质,而称为空冷淬火。与此相反,一些用临界冷却速度较大的钢制作的大截面工件,即使在水中淬火也不能得到马氏体,淬火的效果接近正火。钢正火后的硬度比退火高。正火时不必像退火那样使工件随炉冷却,占用炉子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所以在生产中一般尽可能用正火代替退火。对于含碳量低于0.25%的低碳钢,正火后达到的硬度适中,比退火更便于切削加工,一般均采用正火为切削加工作准备。对含碳量为0.25~0.5%的中碳钢,正火后也可以满足切削加工的要求。对于用这类钢制作的轻载荷零件,正火还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高碳工具钢和轴承钢正火是为了消除组织中的网状碳化物,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

钢的热处理基本工艺

钢的热处理基本工艺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1.退火——加热到一定温度,经保温后随炉冷却。 2.正火——加热到一定温度,经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 3.淬火——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的某一温度,经保温后以快速冷却(即大于临界冷却速 度)。 4.回火——将淬火后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临界点以下的某一温度,经长时期保温后缓慢冷 却。可分为: ?①低温回火(150~250℃)目的是消除和降低淬火钢的内应力及脆性,提高韧性, 使零件具有较高的硬度(58~64HRC)。 ?主要用于各种工、量、模具及滚动轴承等,如用T12钢制造的锯条、锉刀等,一般 都采用淬火后低温回火。 ?②中温回火(350~500℃)中温回火后工件的硬度有所降低,但可使钢获得较高的 弹性极限和强度(35~45HRC)。主要用于各种弹簧的热处理。 ?③高温回火(500~650℃)通常将钢件淬火后加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经调质 处理后的零件,既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又具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即综合力学性能较好(25~35HRC)。主要用于轴、齿轮、连杆等重要结构零件。如各类轴、齿轮、连杆等采用中碳钢制造,经淬火+高温回火后,即可达到使用性能的要求。 ?一般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强度和硬度下降,而塑性韧性上升。 型(芯)砂——芯砂的性能要求比普通型砂的综合性能要高。 1)分型面的确定分型面是指上、下砂型的接触表面。 2)分型面确定的原则: ?①分型面应选择在模样的最大截面处; ?②应使铸件上的重要加工面朝下或处于垂直位置; ?③应使铸件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同一砂箱内,以减少错箱和提高铸件精度。 典型浇注系统一般包括:外浇口、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等 冒口:主要起补缩作用。同时还兼有排气、浮渣及观察金属液体的流动情况等。一般安放在壁厚顶部。 四、熔炼设备 ?铸铁——冲天炉; ?铸钢——电弧炉; ?有色金属——坩埚炉。 离心铸造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所以组织致密,无缩孔、气孔、渣眼等缺陷,因此力学性能较好。铸造空心旋转体铸件不需要型芯和浇注系统,铸件不需要冒口补缩,省工省料、生产率高、质量好、成本低。 型芯的主要作用是形成铸件的内腔 合适的浇注温度应根据铸造合金种类、铸件的大小及形状等确定。 通过压加工或锻造后,其内部的缺陷,如微裂纹、气孔、缩松等缺陷得到压合,使其结构致

热处理工艺的分类

热解决工艺的分类 金属热解决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解决、表面热解决和化学热解决三大类。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解决工艺。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解决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钢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并且钢铁显微组织也最为复杂,因此钢铁热解决工艺种类繁多。 整体热解决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获得需要的金相组织,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解决工艺。钢铁整体热解决大体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整体热解决工艺的手段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成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规定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解决。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减少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解决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经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解决工艺。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这样的热解决工艺称为时效解决。 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解决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解决;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解决称为真空热解决,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保持解决后工件表面光洁,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解决。 表面热解决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解决工艺。为了只加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

四种常见热处理方法

四种常见热处理方法 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金属材料来改变其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工艺方法。 在工业生产中,热处理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工艺,可以通过改变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四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它们分别是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首先,我们来介绍退火这种热处理方法。退火是将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 以一定速度冷却到室温的过程。退火可以消除金属材料内部的应力,改善塑性和韧性,降低硬度,提高加工性能。退火分为完全退火和球化退火两种,完全退火是将金属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在炉内冷却,球化退火是将金属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在空气中冷却。退火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适用于大多数金属材料。 其次,正火是一种通过加热金属至一定温度,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方法。正火可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但韧性会降低。正火的温度和冷却速度会影响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材料和要求来选择适当的正火工艺参数。 接下来,淬火是一种通过将金属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的 热处理方法。淬火可以使金属获得高硬度和高强度,但会降低其韧性。淬火的冷却速度非常重要,不同的冷却速度会导致金属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性能。淬火是一种常用的热处理方法,适用于许多需要高硬度和高强度的金属制品。 最后,回火是一种通过将已经淬火的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冷却的热处理 方法。回火可以降低金属的硬度和强度,但提高其韧性和塑性。回火的温度和时间会影响金属的性能,需要根据具体要求来选择适当的回火工艺参数。回火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适用于需要兼顾硬度和韧性的金属制品。 总的来说,热处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通过改变金属的组织结构 和性能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四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

常用热处理工艺

常用热处理工艺 1,热轧:终止温度一般为800~900℃,之后一般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因而热轧(锻)状态相当于正火处理。所不同的是因为热轧(锻)终止温度有高有低,不像正火加热温度严格控制,因而钢材组织与性能的波动比正火大。 2,控扎:不少钢铁企业采用控制轧制,由于终轧温度控制很严格,并在终轧后采取强制冷却措施,因而钢的晶粒细化,交货钢材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无扭控冷热轧盘条比普通热轧盘条性能优越就是这个道理 3,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Ac是指加热时自由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一般是从727℃到912℃之间)或Acm(Acm是实际加热中过共析钢完全奥氏体化的临界温度线)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 4,淬火: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5,回火: a低温回火,工件在150~250℃进行的回火。目的是保持淬火工件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淬火残留应力和脆性回火后得到回火马氏体,指淬火马氏体低温回火时得到的组织。力学性能:58~64HRC,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各类高碳钢的工具、刃具、量具、模具、滚动轴承、渗碳及表面淬火的零件等。 b中温回火,工件在350~500 ℃之间进行的回火。目的是得到较高的弹性和屈服点,适当的韧性。回火后得到回火屈氏体,指马氏体回火时形成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其细小球状碳化物(或渗碳体)的复相组织。力学性能:35~50HRC,较高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一定的韧性。应用范围:主要用于弹簧、发条、锻模、冲击工具等。 c高温回火,工件在500~650℃以上进行的回火。目的是得到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回火后得到回火索氏体,指马氏体回火时形成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细小球状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的复相组织。力学性能:25~35HRC,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应用范围:广泛用于各种较重要的受力结构件,如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零件等。 6,退火:退火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退火热处理分为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和去应力退火,扩散退火,球化退火,再结晶退火。退火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用拉伸试验来检测,也可以用硬度试验来检测。许多钢材都是以退火热处理状态供货的,钢材硬度检测可以采用洛氏硬度计,测试HRB硬度,对于较薄的钢板、钢带以及薄壁钢管,可以采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检测HRT硬度.把钢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上或以下的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随后在炉中或埋入炉中或导热性较差的介质中,使其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稳定的组织。目的①改善或消除钢铁在铸造、锻压、轧制和焊接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组织缺陷以及残余应力,防止工件变形、开裂;②软化工件以便进行切削加工;③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以提高工件的

热处理的4种方法

钢铁热处理的四种基本工艺 什么是退火 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 退火所能达到的目的主在是:消除锻件及焊接结构的应力,消除冷加工后的加工应力,避免零件在加热和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及开裂;消除铸件和锻件的不均匀组织和粗大晶粒,消除合金钢硬而脆的特性,改善其切削加工的性能,胀管时的管头,胀接前也要进行退火。 (1)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2)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 (3)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

在生产中,退火工艺应用很广泛。根据工件要求退火的目的不同,退火的工艺规范有多种,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正火与退火的区别,处理温度 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得到的组织较细,工件的强度和硬度比退火高。对于高碳钢的工件,正火后硬度偏高,切削加工性能变差,故宜采用退火工艺。从经济方面考虑,正火比退火的生产周期短,设备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以及操作简便,所以在满足工作性能及加工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以正火代替退火。 退火和正火可在电阻炉或煤、油、煤气炉中进行,最常用的是电阻炉。电阻炉是利用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来加热工件,同时用热电偶等电热仪表控制温度,操作简单、温度准确。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工件与外界介质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当加热温度和加热速度控制不当或装炉不合适时,会造成工件氧化、脱碳、过热、过烧及变形等缺陷。因此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加热速度等。图2-2为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