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帛书老子繁体版

帛书老子繁体版

帛书老子繁体版
帛书老子繁体版

1

一、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妙;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二、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是以聖人居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三、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

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2

恒使

民無知無欲也,使夫智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四、道沖,而用之又弗盈也。淵呵,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

五、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閒,其猶橐籥與,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六、谷

存,用之不勤。

七、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

3

生。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與,故

能成其私。

八、上善似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

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九、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之也。金玉盈室,

莫之守也。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十、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摶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

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以智乎<天門啓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

4

德。

十一、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為器,當其無,

有埴器之用也。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爲用。

十二、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

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

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十三、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之為下。得之

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患。故貴為身於為天下,若

5

可以託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如可以寄天下。

十四、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聼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而

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一者,其上不皦,

其下不昧,尋尋呵不可名也,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

之象,是謂忽恍。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執今之道,以

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十五、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達,深不可識。弗唯不可識,故強

為之容。曰:豫呵其若冬涉水。猶呵其若畏四鄰。嚴呵其若客。渙呵其若淩釋。敦呵其若樸。混呵其若濁。曠呵其若谷。濁而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

6

而不成。

十六、致虛極也,守靜篤也,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也。夫物芸

芸,各復歸於其根。歸根曰靜,靜,是謂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十七、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侮

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猶呵,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謂

我自然。

十八、故大道廢,案有仁義。智慧出,案有大僞。六親不和,案

有孝慈。邦家昏亂,案有貞臣。

7

十九、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

盜賊無有。此三言也,以爲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而寡欲。絕學無憂。

二十、唯與訶,其相去幾何<美與惡,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

亦不可以不畏人。朢呵,其未央哉!衆人熙熙,若鄉於大牢,而

春登臺。我泊焉未兆,如嬰兒未咳。纍呵,如無所歸。衆人皆有

餘,我獨匱。我愚人之心也,沌沌呵。俗人昭昭,我獨若昏呵。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呵。忽呵,其若海。恍呵,若無所止。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以俚。我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二十一、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物,唯恍唯忽。忽呵恍呵,

8

中有象呵。恍呵忽呵,中有物呵。窈呵冥呵,其中有情呵。其情

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眾父。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以此。

二十二、企者不立,自是不彰,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

者不長。其在道,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裕者弗居。

二十三、曲則全,枉則正,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執一,以爲天下牧。不自是故彰,不自見故明,不自伐

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全者,豈語哉!誠全歸之。

二十四、希言自然,瓢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孰為此<天地而

9

弗能久,又況於人乎!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

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

二十五、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為

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

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十六、重為輕根,清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

雖有營觀,燕處則超若。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二十七、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謫。善數者不以籌策。善閉

10

者無關鑰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無纆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聖人恒善

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材,是謂襲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乎大迷,是謂妙要。

二十八、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恆德不離。恆德不離,復歸嬰兒。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恆

德乃足。恆德乃足,復歸於檏。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

天下式,恆德不忒。恆德不忒,復歸於無極。檏散則為器,聖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

二十九、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

11

可爲者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

或羸,或培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泰,去奢。

三十、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於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荊

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焉。果而毋驕,果而毋矜,果而毋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謂果而不強。物壯而老,是謂之不道,

不道早已。

三十一、夫兵者,不詳之器也。物或惡之,故有裕者弗居。君子

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

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偏

12

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殺人眾,以悲哀立之。

戰勝,以喪禮處之。

三十二、道恆無名,檏雖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萬

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

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也,猶小

谷之與江海也。

三十三、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也。

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亡者壽也。

三十四、道氾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

而弗為主,則恆無欲也,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可名於

13

大。是以聖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大。

三十五、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

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

三十六、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去之,

必固擧之;將欲奪之,必固予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強,魚不可

脫於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三十七、道恆無名,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

將鎮之以無名之檏,鎮之以無名之檏,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地將自正。

14

三十八、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

爲而無以爲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爲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爲也。上禮爲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

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

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三十九、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爲天下正。其致之也,謂天毋已清將恐裂,謂地毋已寧將恐廢,謂神毋已靈將恐歇,謂谷毋已盈將恐竭,謂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

15

下為基。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賤之本與,非也<故致

數譽無譽。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

四十、上士聞道,勤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

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昧,進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偷。

質真如渝。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襃無

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四十一、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於

有,有生於無。

四十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

16

沖氣以爲和。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

損之而益,益之而損。故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故強梁者不得其死,我將以爲學父。

四十三、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

以知無爲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四十四、名譽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

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四十五、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如詘,

大巧如拙,大贏如朒。躁勝寒,靜勝熱,清淨可以為天下正。

四十六、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

17

大於

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四十七

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弗為而成。

四十八、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

爲而無以爲。取天下也,恆無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四十九、聖人恆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

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聖人之在天下,

歙歙焉,為天下渾心。百姓皆注其耳目焉,聖人皆孩之。

五十、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

18

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蓋聞善攝生者,陵

行不避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五十一、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

德。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爵,而恆自然也。道生之、畜之、

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弗有也,為而弗恃

也,長而弗宰也,此之謂玄德。

五十二、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復守

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啟其兌,濟其事,

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毋遺身殃,

19

是謂襲常。

五十三、使我絜有知,行於大道,唯迆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

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猒飲食,資財有餘。是謂盜竽,非道也哉。

五十四、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修之身,

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國,其

德乃豊。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

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五十五、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蜂蠆虺蛇弗螫,攫鳥猛獸弗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會而朘怒,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

20

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物壯卽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五十六、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兌,閉其門,和其光,同其

塵,挫其銳,解其紛,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

天下貴。

五十七、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

哉<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智巧,

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盜賊多有。是以聖人之言曰:我無爲

也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

(完整版)千字文拼音版全文(整理)

千字文 tiān dì xuán huáng yǔ zhòu hóng huāng rì yuè yíng zèchén xiǔ liè zhāng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hánl ái shǔ wǎng qiū shōu dōng cáng rùn yú chéng suìlǜlǚtáo yang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yún téng zhìyǔlùjié wéi shuāng jīn shēng lìshuǐyùchūkūn gāng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jiàn hào jùquèzhūchēng yèguāng g uǒzhēn lǐnài cài zhòng jièjiāng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hǎi xián hé dàn lín qián yǔ xiáng long shīhuǒ dìniǎo guān rén huáng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s hǐ zhìwén zìnǎi fúyīshāng t uī wèi rang guóyǒu yú táo tang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diào mín fá zuìzhōu fāyīn tang zuò cháo wèn dào chuígǒng ping zhāng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ai yùlíshǒu chén fú róng qiāng xiáěr yītǐshuài bīn guī wáng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míng fèng zài zhúbái jūshíchǎng huà bèi cǎo mùlài jíwàn fang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gài cǐshēn fàsìdàwǔ cháng gōng wéi jūyǎng qǐgǎn huǐshāng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nǚ mùzhēnj iénán xiào cái liáng z hī guòbìgǎi dénéng mò wàng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wǎng tán bǐduǎn míshìjǐ cháng xìn shǐkěfùqìyùnán liáng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复器欲难量 mòbēi sīrǎn shīzàn gāo yang jǐng xíng wéi xián kèniàn zuòsheng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déjiàn míng lìxíng duān biǎo zhèng kōng gǔchuánshēng xū tang xíting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huòyīnèjífúyuán shàn qìng c hǐbìfēi bǎo cùn yīn shìjìng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zī fùshìjūn yuēyán yǔ jìng xiào dāng jiélìzhōng zéjìn mìng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lín shēn lǚbáo sùxīng wēn qìng sìlán sīxīn rúsōng zhīsheng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馨如松之盛chuān liú bùxīyuān chéng qǔ yìng róng zhǐruòsīyán cíān dìng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dǔchūchénměi shèn zhōng yì ling róng yèsuǒjījíshèn wújìng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xuéyōu dēng shìshèzhǐ cóng zhèng cún yǐgān táng qùér yìyǒng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lèshū guìjiàn lǐbiézūn bēi shàng hé xià mùfūchàng fùsuí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第 1 页共3 页

道德经帛书版第三章 为国家而学、而想、而奉献

《道德经》第三章 为国家而学、而想、而奉献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者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 译文: 不使钱财公开,命令百姓不得竞争(钱财多少);不使难得的货物贵重,命令百姓不得盗窃;不使确定的慾望显现,命令民心不能混乱。所以圣人的治理,使民心变得安定,使百姓的肚子变实,使百姓的期望值降低、脚踏实地,使百姓的筋骨变强,经常命令百姓为国家学习、为国家著想,命令受人尊敬的聪明人既不敢不作为又不敢不为国奉献。如此而已,则没有治理不了的。 ---------------------------------------------------- 概述: 本章用于解释如何向百姓普及无之道,有名:有无相成、养民有方。本章重点在于“无知无欲”如何解读,是“为国家而学、为国家而想”的意思。“智者不敢弗为”即智者不敢不为国家奉献。 ----------------------------------------------------

解读字义: 《道德经》的难点还是在于字义,“合义”过多,又增加了很多老子的见解,导致字义难测。经书中,“无”是个极其重要的字,字义为融合至无,还是没有,需要根据语境判断,一般而言,赞成或者支持的则为前者,反对的则为后者。 (1)“民”即人民,范围大于百姓,经书中代指除统治者之外的国民,统治者即王侯将相。百姓,战国之前为贵族总称,之后指平民,后多以“老百姓”代指庶民,如今百姓和老百姓含义相同。 (2)“尚”本义为摊开,引申为公开。后本义调整,《说文解字》:尚,曾也,即曾经、以前的意思。另有版本为“上”,本义为高、上面,可以解读为使……上,即抬高的意思。 (3)“贤”古义为管理钱财的人,引申为钱财。后世本义变化,《论语》: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庄子》:以财分人谓之贤,两处所用含义都是“有德的人”;《说文解字》:贤,多才也,本义调整为“有德的、有才的”。从后文分析,第一句话,所说应为钱财。 (4)“使”本义为令、役。 (5)“可”本义为肯定,引申为许可、确定。“可欲”即能够引起慾望,此处代指明确的慾望。 (6)“不尚贤”,指不公开钱财,反对“炫富”。经书中动词在前,一般为谓语前置,需将动词调整至名词之后,“贤不尚”,后文同样如此,即“难得之货不贵”、“可欲不见”。也可以理解为使动词,即“不使贤尚”、“不使难得之货贵”、“不使可欲见”。总体而言,经书中,否定语气解读为使动词更加顺

帛书《老子》乙本

帛书《老子》乙本 德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 昔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其致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地毋已宁将恐发,神毋已灵将恐歇,谷毋已盈将恐竭,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欤?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碌碌若玉,珞珞若石。 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直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形。道褒无名。夫惟道,善始且善成。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称也。物或益之而损,损之而益。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强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之至柔,驰骋乎天下之至坚。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成如缺,其用不敝;大盈如冲,其用不窘。大直如绌,大巧如拙,大辩如讷,大赢如绌。躁胜寒,静胜热,知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千字文打印版拼音及解释

《千字文》 tiān dìxuán huáng yǔzhòu hóng huāng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苍天是黑色的,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rìyuèyíng zèchén xiùlièzhāng 日月盈昃辰宿列 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Hán lái shǔwǎng qiū shōu dōng cáng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rùn yú chéng suìlǜlǚtiáo yáng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yún téng zhìyǔlùjié wéi shuāng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jīn shēng lìshuǐyùchūkūn gāng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 jiàn hào jùquèzhū chēng yè guāng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 guǒ zhēn lǐnài cài zhòng jièjiāng 果珍柰菜重芥果子中最珍贵的是和柰,蔬菜中最看重的是芥和。 hǎi xián hédàn lín qián yǔxiáng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海水咸,河水淡;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 long shīhuǒ dìniǎo guān rén huáng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 shǐzhìwén zìnǎi fúyīshāng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有了仓颉,开始创造了文字,有了嫘祖,人们才穿起了遮身盖体的衣裳。tuī wèi ràng guóyǒu yútáo táng 推位让国有虞唐 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diào mín fá zuìzhōu fā yīn tāng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有周武王姬发和商君成汤。 zuò cháo wèn dào chuí gǒng píng zhāng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贤君身坐朝廷,探讨治国之道,垂衣拱手,和大臣共商国事。 ai yùlíshǒu chén fúróng qiāng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四方各族人都归附向往。 Xiáěr yītǐshuài bīn guīwáng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Word文档

帛书老子原文

帛书《老子》原文 帛书《德道论》说明:帛书《老子》,我也合称为帛书《德道论》,在其甲、乙本被发掘出来时,它原文都是没有划分小节或章节的,就是说没有所谓的九九“八十一章”,只是大致可以看得出《老子》原文分上、下两篇,即“德”篇和“道”篇,而且是“德”篇在前面,“道”篇在后面。这种形式暗示着“德”篇与“道”篇相关相配。在这里,为阅读时与通行本《老子》原文好做对照,我特按照顺序划分了八十一个小节原文,每小节前面的数字表示帛书《老子》甲本的顺序“小节数”,后面的“章节数”则表示该小节在通行本《老子》原文里面为第几章节。 关于帛书《老子》原文整理,我以任继愈先生《老子新译》附录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释文为底本,对照了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湖北荆门郭店楚简本《老子》、多家通行本《老子》原文及注释等多种版本进行校勘,这是我多年来研读《老子》积累下来的《老子》原文本子,是自己比较满意的校订本,特提供给大家选用。如果有人要引用此件的文本,请注明长在深秋帛书《老子》校勘本,以示我文责自负。也许以后,如果发现有错误的话,我还会调整原文以正误。 德论 01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02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之也。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浴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其以贱之本與?非也!故:至数,與无與。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 03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堇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垒;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输,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04 第四十章 返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05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故:人所教兮,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06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07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08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窘。大直如屈,大巧如拙,大赢如肭。躁胜寒,静胜炅,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09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惨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完整版)千字文全文带拼音(打印版)

千字文全文带拼音 千字文 (tiān dì xuán huáng),(yǔ zhòu hóng huāng)。(rì yuè yíng zè),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 (chén xiǔ liè zhāng)。(hánl ái shǔ wǎng),(qiū shōu dōng cáng)。 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rùn yú chéng suì),(lǜ lǚ táo yáng)。(yún téng z hì yǔ),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 (lù jié wéi shuāng)。(jīn shēng lìshuǐ),(yùchūkūn gāng)。 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jiàn hào jù què),(zhūchēng yèguāng)。(guǒzhēn lǐ nài),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 (cài zhòng jièjiāng)。(hǎi xián hé dàn),(lín qián yǔ xiáng)。 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long shīhuǒ dì),(niǎo guān rén huáng)。(shǐ zhì wén zì),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 (nǎi fúyīshāng)。(tuī wèi rang guó),(yǒu yú táo táng)。 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diào mín fá zuì),(zhōu fāyīn tāng)。(zuò cháo wèn dào),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 (chuígǒng píng zhāng)。(ài yù líshǒu),(chén fú róng qiāng)。 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xiáěr yītǐ),(shuài bīn guī wáng)。(míng fèng zài zhú),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 (bái jū shíchǎng)。(huà bèi cǎo mù),(lài jí wàn fāng)。 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道德经帛书版本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 道经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 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至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毋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智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汝何以寄天下。

《老子》主要版本介绍

《老子》主要版本介绍 历代学者研讨考释《老子》的版本不下千百家,但是留存下来的较少。根据记录,较早的有战国末年喜黄老刑名之学的韩非著释的《解老》、《喻老》,西汉《老子邻氏经传》、《老子傅氏经说》、《老子徐氏经说》以及《刘向说老子》等,但这些版本均已散失。现存的主要版本有:东汉时河上公著的《老子章句》、道教五斗米派代表作《老子想尔注》、魏晋时期何晏作《老子道德经》、王弼撰《老子注》,南北朝时,佛学和道教并盛,佛门亦耽玄理,释氏注解《老子》的很多。据《隋书·经籍志》著录:刘宋时,释惠琳、释惠严各注《老子道德经》2卷,释慧观撰《老子义疏》1卷。《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姚秦鸠摩罗什撰《老子注》2卷。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法,誓为佛门弟子,亦著《老子讲疏》6卷。下面笔者将介绍现存的几个主要版本。 竹简本 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本老子(简称简本)是战国中期(或稍早)的传本。它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竹简本老子的系统性不如帛本这两个版本的作者,可能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人。根据各版本的抄写年代,以及文字的字体出土的情况综合分析,可以推断竹简本老子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老子一书的最原始的版本。它没有像传世本那样流传下来,可能与它的杂乱无章,以及其文字过于古朴有关系。而帛书甲本可以认为是传世本中,目前可见到的最古老的版本,帛书甲本,很有可能是作者帛书老子的作者,在竹简本老子的基础上发展扩充而来的。部分简本中难以解释认识的文字,在甲本中有所改动。而帛书乙本,则是源于甲本的一个写本。但其中的部分文字,似乎又参照了竹简本老子进行了恢复。我们现在实际上分不清甲乙两个写本谁优谁劣。所以决定用竹简本的文字与甲乙本中相应的文字进行对比,希望能分辩出其中的的优劣。 汉帛书甲本乙本 帛书《老子》甲本是马王堆帛书中最重要的出土文献之一,该卷帛书幅宽二十四厘米,共一百六十九行,每行约30字,由于存放问题,帛书损毁较为严重,首卷部分残破最为严重。甲本文字,不避汉高祖刘邦讳,可证它是刘邦称帝以前抄写的。乙本避刘邦讳,但不避惠帝刘盈、文帝刘恒讳,可知它是刘邦称帝以后,刘盈、刘恒为帝以前抄写的。甲、乙本皆分二篇,乙本篇末标出《德》3041字,《道》2426字,合计5467字。甲本尾题残缺不明。两本都不分章次。 河上公著本 河上公本《道德经》或称河本,旧题《汉河上公老子道德经章句》。其传在王弼本之先而同为最流传的古本,今传有敦煌六朝唐写本、宋刊本、明刊本、道藏本等,通称河上本。河上公又称河上丈人,姓名不详,相传为西汉人,居河滨结草为庵,著《老子章句》。汉文帝好老子言,河上公即授素书《老子道德经章句》二卷。朱谦之《老子校释》以为河本文字较古,义优于王弼本,只是“分章标题,尤为道流者所妄作”。现有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通行。关于《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时代及其作者,众说纷纭,大致有西汉、东汉、魏晋诸说。赞同东汉说的认为,它产生于《老子想尔注》之前,其中有后世道流增饰之处。河上注中糅有儒家思想,如注“圣人常善救人”时,称“圣人所以常教人忠孝,欲以救人性命”(二十七章)。为此有人认为作者系方士化的儒生。 河上公注本文字简明,清晰精确,有相当浓厚的养生思想,反映了东汉社会尚黄老神

千字文全文拼音版

千字文全文拼音版 天地玄黄tiān dìxuán huáng,宇宙洪荒yǔzh?u h?ng huāng,日月盈昃rìyuayíng za,辰宿列张ch?n xiùliazhāng,寒来暑往hán lái shǔwǎng,秋收冬藏qiūshōu dōng cáng。闰余成岁rùn yúch?ng suì,律吕调阳lǜlǚtáo yáng。云腾致雨yún t?ng zhìyǔ,露结为霜lùji?w?i shuāng。金生丽水jīn shēng lìshuǐ,玉出昆冈yùchūkūn gāng。剑号巨阙jiàn hào jùqua,珠称夜光zhūchēng yaguāng。果珍李柰guǒzhēn lǐnài,菜重芥姜cài zh?ng jiajiāng。海咸河淡hǎi xián h?dàn,鳞潜羽翔lín qián yǔxiáng。龙师火帝long shīhuǒdì,鸟官人皇niǎo guān r?n huáng。始制文字shǐzhìw?n zì,乃服衣裳nǎi fúyīshāng。推位让国tuīwai rang gu?,有虞陶唐yǒu yútáo táng。 吊民伐罪diào mín fázuì,周发殷汤zhōu fāyīn tāng。坐朝问道zu?cháo wan dào,垂拱平章chuígǒng ping zhāng。爱育黎首ài yùlíshǒu,臣伏戎羌ch?n fúr?ng qiāng。遐迩一体xiáěr yītǐ,率宾归王shuài bīnguīwáng。鸣凤在竹míng fang zài zhú,白驹食场bái jūshíchǎng。化被草木huàbai cǎo mù,赖及万方lài jíwàn fāng。盖此身发gài cǐshēn fà,四大五常sìdàwǔcháng。恭惟鞠养gōng w?i jūyǎng,岂敢毁伤qǐgǎn huǐshāng。女慕贞洁nǚmùzhēn ji?,男效才良nán xiào cái liáng。知过必改zhīgu?bìgǎi,得能莫忘d?n?ng m?wàng。罔谈彼短wǎng tán bǐduǎn,靡恃己长míshìjǐcháng。信使可覆xìn shǐkěfù,器欲难量qìyùnán liáng。墨悲丝染m?bēi sīrǎn,诗赞羔羊shīzàn gāo yáng。景行维贤jǐng xáng w?i xián,克念作圣kaniàn zu?shang。德建名立d?jiàn míng lì形端表正xíng duān biǎo zhang 空谷传声kōng gǔchuan shēng,虚堂习听xūtáng xítīng。祸因恶积hu?yīn ají,福缘善庆fúyuán shàn qìng。尺璧非宝chǐbìfēi bǎo,寸阴是竞cùn yīn shìjìng。资父事君zīfùshìjūn,曰严与敬yuēyán yǔjìng。孝当竭力xiào dāng ji?lì,

帛书甲本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德经 0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rǎng〉臂而乃之。 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bó〉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亓〈qí〉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实而不居亓华,故去皮〈bǐ〉取此。 02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líng〉。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亓致之也:胃天毋〈wú〉已清,将恐莲;胃地毋已宁,将恐发〈fèi〉;胃神毋已霝,将恐歇;胃浴毋已盈,将恐渴〈jié〉;胃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jué〉。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曰孤、寡、不谷。此亓贱之本与?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luò〉若石。 03 上士闻道,堇〈jǐn〉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fú〉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yú〉。 大方无禺〈yú〉,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bāo〉无名。 04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05 天下之所恶〈wù〉,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或益之而损,损之而益。故人之所教,夕〈yì〉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06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坚。无有入于无间。五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07 名与身孰〈shú〉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08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宭〈jiǒng〉。大直如诎〈qū〉,大巧如拙 〈zhūo〉,大赢如绌〈chù〉;趮〈zào〉胜寒,靓〈jìng〉胜炅〈jiǒng〉。请靓,可以为天下正。 09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10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yǒu〉,以知天道。亓出也弥〈mǐ〉远,亓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11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云〈sǔn〉。云之有〈yòu〉云,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12 圣人恒无心,以百省〈xìng〉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完整版)千字文拼音版全文附解释(已整理)

千字文全文及解释 《千字文》的介绍:《千字文》根据史书记载,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 —549 年)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古人多简称其为《千文》,它在“三、百、千”中虽排在最后,但其成书时间却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千字文》每4 字一句,共250 句,一千个字。一些古人曾试图加以修改,如宋人吴枋、明人郎瑛等。《千字文》通篇用韵,朗朗上口,其用韵数字是7 个。 千字文逐句解释 tiān dì xuán huáng yǔ zhòu hóng huāng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rìyu è yíng zèchén xiǔ liè zhāng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hánl ái shǔ wǎng qiū shōu dōng cáng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rùn yú chéng suìlǜlǚtáo yáng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yún téng zhìyǔlùjié wéi shuāng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 jīn shēng lìshuǐyùchūkūn gāng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 jiàn hào jùquèzhūchēng yèguāng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 g uǒzhēn lǐnài cài zhòng jièjiāng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果子中最珍贵的是李和柰,蔬菜中最看重的是芥和姜。 hǎi xián hédàn lín qián yǔ xiáng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海水咸,河水淡;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 long shīhuǒ dìniǎo guān rén huáng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

帛书《老子》甲本全文

帛书《老子》甲本全文(新分二十篇) 一、失道篇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01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rǎng] 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02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其诫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jué]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曰孤寡不毂,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誉无誉。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luò]硌若石。 二、闻道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0340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0441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昧,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05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毂[gǔ],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古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故强良梁者不得其死,我将以为学父。 0643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三、悟道篇知足浑心损之又损

千字文拼音版

千字文 天地玄黄(tiān dì xuán huáng),宇宙洪荒(yǔ zhòu hóng huāng)。日月盈昃(rì yuè yíng zè),辰宿列张(chén xiù liè zhāng)。 寒来暑往(hán lái shǔ wǎng),秋收冬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 闰余成岁(rùn yú chéng suì),律吕调阳(lǜ lǚ tiáo yáng)。 云腾致雨(yún téng zhì yǔ),露结为霜(lù jié wéi shuāng)。 金生丽水(jīn shēng lì shuǐ),玉出昆冈(yù chū kūn gāng)。 剑号巨阙(jiàn hào jù què),珠称夜光(zhū chēng yè guāng)。 果珍李柰(guǒ zhēn lǐ nài),菜重芥姜(cài zhòng jiè jiāng)。 海咸河淡(hǎi xián hé dàn),鳞潜羽翔(lín qián yǔ xiáng)。 龙师火帝(lóng shī huǒ dì),鸟官人皇(niǎo guān rén huáng)。 始制文字(shǐ zhì wén zì),乃服衣裳(nǎi fú yī shāng)。 推位让国(tuī wèi ràng guó),有虞陶唐(yǒu yú táo táng)。 吊民伐罪(diào mín fá zuì),周发殷汤(zhōu fā yīn tāng)。 坐朝问道(zuò cháo wèn dào),垂拱平章(chuí gǒng píng zhāng)。爱育黎首(ài yù lí shǒu),臣伏戎羌(chén fú róng qiāng)。 遐迩一体(xiá ěr yī tǐ),率宾归王(shuài bīn guī wáng)。 鸣凤在竹(míng fèng zài zhú),白驹食场(bái jū shí chǎng)。 化被草木(huàbèicǎomù),赖及万方(làijíwànfāng)。 盖此身发(gàicǐshēnfà),四大五常(sìdàwǔcháng)。 恭惟鞠养(gōngwéijūyǎng),岂敢毁伤(qǐgǎnhuǐshāng)。 女慕贞洁(nǚmùzhēnjié),男效才良(nánxiàocáiliáng)。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释文 (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本) 甲本《德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皮(彼)取此。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灵),浴【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其致之也,胃(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胃(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胃(谓)神毋已霝(灵)【将】恐歇,胃(谓)浴(谷)毋已盈将将恐渴(竭),胃(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谓)【曰】孤寡不 (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上士闻道,堇(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 (谷),而王公以自名也。勿(物)或 (损)之【而益,益】之而 (损)。故人【之所教,】夕(亦)议而教人。故强良(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至)坚。无有入于无间。五(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敝)。大盈若 (冲),其用不 (宭)。大直如诎(屈),大巧如拙,大赢如 。趮(躁)胜寒,靓(静)胜炅(热)。请(清)靓(静),可以为天下正。·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圣人】之在天下, (歙) (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咳之。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辟】矢(兕)虎,入军不被甲兵。矢(兕)无所椯(揣)其角,虎无所昔(措)其蚤(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高清录入版)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 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己;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2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己;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3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4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5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緜緜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7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8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至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毋有疵乎? 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11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 12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千字文(拼音版)

tiān dì xuán huáng yǔ zhòu hóng huāng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rì yuè yíng zè chén xiǔ liè zhāng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hán lái shǔ wǎng qiū shōu dōng cáng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rùn yú chéng suì lǜ lǚ tiáo yáng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yún téng zhì yǔ lù jié wéi shuāng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jīn shēng lì shuǐyù chū kūn gāng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jiàn hào jù què zhū chēng yè guāng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guǒ zhēn lǐ nài cài zhòng jiè jiāng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hǎi xián hé dàn lín qián yǔ xiáng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lóng shīhuǒdìniǎo guān rén huáng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shǐ zhì wén zì nǎi fú yī shāng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tuī wèi rang guó yǒu yú táo táng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diào mín fá zuì zhōu fā yīn tāng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zuò cháo wèn dào chuí gǒng ping zhāng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ài yù lí shǒu chén fú róng qiāng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xiáěr yī tǐ shuài bīn guī wáng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míng fèng zài zhú bái jū shí chǎng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huà bèi cǎo mùlài jí wàn fāng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gài cǐ shēn fà sì dà wǔ cháng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gōng wéi jū yǎng qǐ gǎn huǐ shāng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帛书老子注释

帛书老子注释 上德不德:上,高。德,竹簡本《老子》(以下簡稱“竹簡本”)中作“ 悳”。据考証竹簡本成書時間早於帛書本,可見” 悳“當為古本《老子》的本字,而”德“是由” 悳“引申而來的。德,從彳、悳。彳,音”次“,本義行走;悳,音”得“,《說文》意內得於己,外得於人(表示個人品德好,做事又很得人心)。而一般人的說法:德,通”得“。但”得“似指獲得外物;”德“卻包含著個人的修養与品行。上德,指道德高尚的人。不,表示否定。不德,似言不認為自己有”德“。 為而 以為: ,”無“的古文奇字。為,當指個人的行為,《老子》中的”為“似有”做作“的意思。 為,當指人處於一种無所作為、無所表現的狀態。以,是用的意思。 仁:仁愛,親愛。 義:權威,威嚴。 道:本意指”前途“、”道路“,但老子所說的”道“是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規律,它是天地万物生存与發展的、博大而無限的空間(其具体的涵義在《老子》書中有多次描述)。 泊:漂泊、漂浮。 華:繁華,浮華。 亓:即”其“,甲本上半部(從”上德不德“到”恒与善人“)皆用”亓“(個別地方除外),下半部(從”道可道“到結束)皆用”其“。”亓“,從”一“,從”丌(下基)“,似有其特定意義。 皮:外表、表面。乙本為”罷“。或通”彼“。 一:最小的正整數。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數量,或最原始的、單純的狀態。 :即”靈“,靈通。 浴:山澗,山谷間的流水。 胃:通”謂“,說。 天毋已清將恐蓮:毋,不可,不使。蓮,甲本缺,通行本為”裂“,從乙本補,似指完結、毀滅。 發:爆發,震動。 渴:枯竭。 :甲本原缺,從乙本補。通”厥“,摔倒、失敗。 :即”基“。 孤、寡、不 : ,通” “,庄稼和糧食的總稱。孤、寡、不 ,為古代帝王、諸侯的謙稱。 与:參与、給予。這里似指人的行為与表現。 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是故,所以。祿,通”碌“。祿祿,珍貴的玉石。硌,音”洛“,大石頭。硌硌,奇 的石頭。 堇能行之:堇,通”勤“,努力,盡力。行之,竹簡本作”行於丌中“。所以”行之“,不是行”道“的意思,而是實行、行動。 建言:立言,确立精要可傳的詞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