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评估试题(卷)

七年级历史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2022年冬奥会举行期间,小明同学到北京参加奥运盛事,除了登长城、看故宫,他还可以参观的我国原始居民生活遗址有()

A.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丁村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元谋人遗址

D.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

2.文物、遗址、遗迹是研究古人类活动的重要证据。距今约6000年,创造了下图文明的居民生活在()

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3.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神话传说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农耕文明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4.山西简称“晋”,据《史记·晋世家》记载:“约周成王十年,成王与其弟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于是封叔虞于唐地,唐叔虞死后,儿子姬燮继位后,迁居到晋水之傍,故将国号改称“晋”。从材料中可以得知,“晋”的由来得益于()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三家分晋

D.长平之战

5.“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材料说明诸侯应承担的义务是()

A.定期朝觐天子

B.进献贡物

C.服从周王调兵

D.定期服役

6.1986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包括金杖、青铜树和众多的青铜人像,其中的青铜面具独具宗教特征和地域特色。学者认为三星堆遗址见证了这一地区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是中华文明重要的起源地之一。这说明了()

A.中华民族起源多元一体的特征

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

C.四川青铜工艺水平居全国首位

D.中华民族已形成了共同的信仰体系

7.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周王室势力强大,对诸侯国有绝对控制力

B.王室衰微,诸侯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地位

C.鲁国国君不懂礼数,不知道朝拜周天子

D.鲁国和晋国是好朋友,交往频繁

8.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下面所列举的战役中,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有()

①长平之战②牧野之战③阪泉之战④桂陵之战⑤马陵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⑤

9.后人写诗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主要由于()

A.兴修水利,使关中成为沃野

B.任秦国蜀郡太守,勤政廉洁

C.改进生产工具,推广牛耕

D.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

10.谈治国理政中名言:“法令行则国治”“奉法者强则国强”等闻名遐迩,和这一言论相关的人物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墨子

11.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A.A

B.B

C.C

D.D

1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七13.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卿大夫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14.七年级赵一同学为参加历史话题研讨准备了如下相关资料,据此判断他研讨的话题是()

●秦始皇后期以及秦二世对百姓横征暴敛,徭役沉重。

●秦末时期,统治者大兴宫殿等重要的工程设施。

●秦军向贵州、两广地区的百越政权……用兵。

A.秦朝巩固统治的举措

B.秦朝顺应历史潮流

C.秦朝快速灭亡的原因

D.秦朝大肆开疆拓土

15.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象征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对阵双方是()

A.商封和周武王

B.夏桀和商汤

C.秦二世和陈胜

D.项羽和刘邦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共18分)

16.(本题18分)释读地图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它能帮我们发展历史时空观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诸侯国建立与哪一制度有关?这一制度建立的目的是什么?(4分)

(2)对比图二、三形势图,概括从图二到图三发生的变化。(4分)

(3)根据图四信息,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8分)

秦朝都城秦管理地方的制度

秦朝疆域四至:东至东海,西到__________,北至___________,南达南海

(4)根据上图提示,概括从图一到图四历史发展的趋势。(2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34分)

17.(本题14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片片甲骨文,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文明瑰宝闪烁其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起止时间开国君主都城亡国君主

夏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年①阳城夏桀

商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②亳→③商纣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周武王④周幽王

材料二:19世纪末,在商朝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发现了被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其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材料三:

图一图二

(1)根据材料一,请你完成表格,写出序号所指代的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被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的名称及其被发现的历史意义。(4分)

(3)材料三中图片所示的青铜器是哪个时期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青铜工艺的特点。(4分)

(4)综上所述,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2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

18.(本题20分)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来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地位逐渐提升。同时,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

——摘编自《中国通史》材料二: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创造力的时

期。铁制农具和牛拉犁给中国带来了一场农

业革命。

——费正清材料三:

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

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

于天下。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原始居民。(4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时期”是指哪一时期?结合所学说明“铁制农具和牛拉犁给中国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6分)

(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商鞅变法和秦朝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并归纳二者的共同作用。(6分)

(4)综上所述,总结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4分)

四、探究题(共18分)

19.(本题18分)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智慧的光芒熠熠生辉,照亮了前行

的道路。七年级某班同学以“中国古代智慧之光”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云游景点——体会人民智慧】

(1)第一组同学借助网络云游了解了以下景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下列旅游景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4分)

都江堰秦始皇陵兵马俑

任务二【阅读史料——感悟政治智慧】

(2)第二组同学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作了以下笔记。请你分别写出两种制度的名称,并对比其异同。(6分)

材料—: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摘编自《史记·周本纪》材料二: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王朝政区范围的确定,为后来中华帝国版图的主体部分确定了一个大模样。这种地方行政管理方式,也为后来两千年行政定式,确定了基本格局。

——摘编自王子今《秦统一局面的再认识》任务三【搜集名言——汲取思想智慧】

(3)第三组同学观看纪录片发现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并搜集到以下思想家名言。请你任选三句名言,以“百家争

鸣·启迪智慧”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8分)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孔子:“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韩非:“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评估试题(卷)

七年级历史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C B C A B C D C A D D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共18分)

16.(1)分封制(2分)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围着土,扩大统治范围。(2分)(2)晋国分成了韩、赵、魏三国;战国时中原受到匈奴南下的侵扰,春秋时没有;战国时各国纷纷修建长城,春秋时期没有;战国时期有许多大规模的战役,如长平之战,马陵之战

等;战国时诸侯国比春秋时的少。(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得4分)

(3)咸阳(2分)郡县制(2分)陇西(2分)长城

(4)由分裂走向统一;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2分)

三、17.

(1)①禹;②汤;③殷;④镐京

(2)名称:甲骨文。意义:其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商朝;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能够制造出大型器物;工艺复杂,多人协同合作完成。

(4)积极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尽自己的力量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8.(1)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最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最早种植栗的是半坡原始居民。

(2)时期:春秋时期。

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3)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

秦朝: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统一度量衡。

作用:都促进了经济发展;都增强了国力;都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

(4)因素:生产工具的革新;勇于改革;统治者的重视;政策的支持;等等

四、探究题。

19.(1)都江堰:战国后期由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的陵墓,位于陕西西安临潼东边的骊山北麓,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气势;反映了秦朝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和工匠们精益求精的精神;生动展示了秦朝的社会风貌和古代人民开拓进取的精神。

(2)材料一,分封制;材料二,郡县制。

相同点:都是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维护了社会秩序;等等

不同点:分封制的依据是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郡县制下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分封制下的诸侯世袭,后期势力强大,导致国家分裂,郡县制下的长官受皇权制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分封制的最高统治者是天子,郡县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分封制是西周周武王确立的,郡县制是秦朝秦始皇时开始实行的;等等。

(3)示例:

百家争鸣・启迪智慧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给人以思想启迪。

春秋后期的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带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告诉人们应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春秋后期的孔子主张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深远影响;孟子主张为政以德徳,以民为本,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到天下,对今天的以德治国有很好地借鉴作用;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正义的战争,提倡节俭,对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有借鉴意义;韩非主张以

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有利于今天的法治建设。

综上所述,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对后世和今天的为人处世、治理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题18分)释读地图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它能帮我们发展历史时空观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诸侯国建立与哪一制度有关?这一制度建立的目的是什么?(4分)

(2)对比图二、三形势图,概括从图二到图三发生的变化。(4分)

(3)根据图四信息,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8分)

秦朝都城秦管理地方的制度

秦朝疆域四至:东至东海,西到__________,北至___________,南达南海

(4)根据上图提示,概括从图一到图四历史发展的趋势。(2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34分)

17.(本题14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片片甲骨文,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文明瑰宝闪烁其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起止时间开国君主都城亡国君主

夏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年①阳城夏桀

商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②亳→③商纣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周武王④周幽王

材料二:19世纪末,在商朝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发现了被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其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材料三:

图一图二

(1)根据材料一,请你完成表格,写出序号所指代的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被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的名称及其被发现的历史意义。(4分)

(3)材料三中图片所示的青铜器是哪个时期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青铜工艺的特点。(4分)

(4)综上所述,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2分)

18.(本题20分)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来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地位逐渐提升。

同时,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二: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创造力的时

期。铁制农具和牛拉犁给中国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

——费正清

材料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原始居民。 (4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时期”是指哪一时期?结合所学说明“铁制农具和牛拉犁给中国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 (6分)

(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商鞅变法和秦朝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并归纳二者的共同作用。(6分)

(4)综上所述,总结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4分)

四、探究题(共18分)

19.(本题18分)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智慧的光芒熠熠生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七年级某班同学以“中国古代智慧之光”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云游景点——体会人民智慧】

(1)第一组同学借助网络云游了解了以下景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下列旅游景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4分)

都江堰秦始皇陵兵马俑

任务二【阅读史料——感悟政治智慧】

(2)第二组同学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作了以下笔记。请你分别写出两种制度的名称,并对比其异同。(6分)

材料—: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摘编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王朝政区范围的确定,为后来中华帝国版图的主体部分确定了一个大模样。这种地方行政管理方式,也为后来两千年行政定式,确定了基本格局。

——摘编自王子今《秦统一局面的再认识》任务三【搜集名言——汲取思想智慧】

(3)第三组同学观看纪录片发现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并搜集到以下思想家名言。请你任选三句名言,以“百家争鸣·启迪智慧”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8分)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孔子:“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韩非:“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 历史试题 (本试卷两个大题,21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 1.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这说明元谋人() A.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B.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C.已经进入磨制石器时代D.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2.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遗址共发现了6个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些化石可用于研究()A.人类起源B.农耕生活C.部落联盟D.社会制度 3.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天水秦安)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该遗址发掘房址241座,还采集到已碳化的黍和油菜籽。据此推断,大地湾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集体群居B.采集渔猎C.农耕定居D.游牧迁徙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粟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居民 5.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A.黄帝和蚩尤B.炎帝和蚩尤C.黄帝和炎帝D.尧、舜、禹 6.传说图中供奉的人物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该人物是() A.黄帝B.炎帝C.大禹D.蚩尤

7.下图中的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商族始祖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后迁徙,后人便称商族人居住过的废墟之地为“商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禹用疏导的方法疏洪入海B.鲧与大禹成功治理黄河水患 C.商丘是大禹治水成功的地方D.大禹治水的故事并不是传说 8.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关于夏王朝的建立时间,以下不同的表达中正确的一项是()A.史前时期B.旧石器时代C.约公元前21世纪D.距今约2070年 9.2023年暑期,电影《封神》第一部在各大影院热播,好评如潮。根据剧情发展,剧中的西岐质子“姬发”将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强大的政治联盟,在牧野与纣王殷寿决战取得胜利,建立周朝。电影《封神》中“姬发”的历史原型是() A.周平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幽王 10.目前已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货币、装饰艺术品等。由此可知,该时期的青铜器() A.数量众多B.种类丰富C.工艺高超D.分布广泛 11.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今河南兰考)举行诸侯大会,参加会议的有齐、宋、卫、郑等国国君,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这次会盟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葵丘会盟说明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社会特征是()A.征战激烈,分裂加剧B.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周室中兴,封邦建国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12.战国时期,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为了拓展疆域,发动了多起大规模的战役。下列属于该时期大型战役的是()A.涿鹿之战B.阪泉之战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 13.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

海南省文昌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入答案卡中,每小题 3分,共60分) 1. 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遗址共发现了6个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些化石可用于研究 A. 人类起源 B. 农耕生活 C. 部落联盟 D. 社会制度 2.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 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 北京人之间的空隙。该遗址属于我国 A.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 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 原始农耕时代范畴 3.在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 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 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 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 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D. 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 4. 右下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 A.国家的政治形态 B. 先民的审美观念 C. 汉字的基本结构 D. 青铜的冶炼技术 5.据古文献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都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为 是黄帝的后裔。这表明 A.夏、商、周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 B. 夏、商、周均秉承“无为而治”理念 C. 推崇“君权神授”是先秦政治特点 D.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 6.“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百姓)。”材料描述了 大禹治水的功绩。大禹治水的“水”位于 A. 长江流域 B. 黄河流域 C. 淮河流域 D. 岷江流域 7.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中国史前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繁荣与开放 ( 8.《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与之相关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9.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2023年是我国十二生肖纪年的兔年,如果用 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古代文字书写“兔”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L在招压力加由老汉路上

海南省屯昌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A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检测(A卷) 历史试题(开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温馨提示: 1.请用黑色笔填写答案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2.请同学们仔细阅卷,信心答题。祝你考试顺利!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 1.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展开研学活动,准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陕西省 B.云南省 C.甘肃省 D.浙江省 2.右图是北京人制作的石器,这些工具的制作方法是() A.打制 B.磨制 C.烧制 D.炼制 3.他们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前,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 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他们”指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4.历史文物承载着历史信息,下图中的历史文物可用于探究() 炭化稻粒骨耜猪纹陶钵人面鱼纹彩陶盆 A.早期人类起源 B.早期国家产生 C.炎黄部落联盟 D.原始农耕文明 5.“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A.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B.由炎帝和黄帝创立而来 C.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D.发祥地主要在黄河流域 6.五六千年前,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是因为炎帝和黄帝() A.建立了炎黄联盟 B.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 7.禹接受治水重任后,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被后世所传颂。大禹治水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 A.艰苦奋斗的精神 B.无私奉献的精神 C.爱国主义的精神 D.孜孜不倦的精神 8.《史记》记载,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函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禹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所描述的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湖南省衡阳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学科期中检测试卷 试卷说明:本卷共两大题33小题,共计100分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60') 1.考古遗址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的考古发现是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2.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问道:“他是哪种远古人类?”大屏幕提供了几个片段:(1)生活在北京周口店;(2)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3)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我们可以推测出,“他”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居民 3.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4.我国原始人类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两种农作物是( ) A.黍、白菜 B.萝卜、菠菜 C.粟、水稻 D.小麦、水稻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稻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6.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当时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建造的房屋样式是( ) A.干栏式建筑 B.高楼 C.平房 D.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7.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 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们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 D.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8.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他们的这种做法称为( ) A.世袭 B.专制 C.分封 D.禅让 9.“夏传子,家天下”,从夏朝开始,我国王位的传位方式变成了(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 10.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 A.建立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国君暴虐残酷,失去民心 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1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 A.商 B.西周 C.秦 D.夏 12.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后,建立周朝的是()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 13.“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入侵者,来犯者,敌人)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材料说明诸侯应承担的义务是( ) A.服从周王调兵 B.进献贡物 C.定期朝觐天子 D.定期服役 14.《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由此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15.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一朝代开始的()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70万-20万年、使用天然火、过原始群居生活”,符合这些信息的,生活在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2.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早期人工栽培水稻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3. 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 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③磨制石器的发展④聚落的出现 ⑤商品交换的出现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4.《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材料中的“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宗法制 5.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 A.炎帝B.黄帝C.尧D.舜 6. 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 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 C.大一统时代的到来D.国家的分裂与民族汇聚 7.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建造的房屋结构不同,其决定性因素是 A. 自然条件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劳动技术 8. 青铜器体现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A. 商代铜爵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西周利簋 9.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据此可知,夏朝建立于 A.公元前20世纪前期 B.公元前20世纪后期 C.公元前21世纪前期 D.公元前21世纪后期 10.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惊天下的甲骨文 A.铸刻于青铜器上 B.发现于西周时期 C.至今仍无法破译 D.是已知最早汉字 11.《孟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

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检测 历史试卷 道德与法治、历史考试时间:共80分钟历史满分70分闭卷作答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中国古代有女娲制作笙簧,伏羲发明渔网,黄帝缝制衣裳,燧人钻木取火,伯益发 明捕兽的陷阱,舜作箫,少昊之子发明弓和箭等神话性质的传说。这些传说 A.缺乏历史研究的价值B.证实三皇五帝真实存在 C.奠定考古研究的基础D.蕴含了先民的劳动精神 2. 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李同学复习夏、商、周朝代更迭时制 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A.盘庚迁殷B.武王伐纣C.西周灭亡D.平王东迁 3. 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岙(he)”上铭文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厦(今北京地区)的诸 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厦地,接收土地。平意动乱。此记载印证了分封制的内容包括 A. 诸候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 .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 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D. 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4. 2022年春晚舞台上亮相的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青铜面具,让国人领略了中国古代 青铜文明的夺目璀璨。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利簋B.司母戊鼎C.毛公鼎D.四羊方尊5.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展现了国的强大与家的祥和。 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A.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B.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由简到繁 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D.象形是汉字唯一的造字方法 6. 成语典故是我国传统文化独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成语典故与春秋时期有关的是 A.完璧归赵B.纸上谈兵C.揭竿而起D.问鼎中原 7. “春秋之初,楚国是中原诸侯国里的南方蛮夷…….到楚庄王时期,楚国文化正潜移默

安徽省无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 一、选择题 1. 比较“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图片可知,北京人() 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 A. 仍然保留猿类特征 B.能够使用磨制石器 C.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 D.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2. 传说蚩尤被黄帝打败后,他的躯体被葬于菏泽市巨野县境内。蚩尤墓是菏泽市相关的考古发现与蚩尤传说相吻合。由此可见 A. 传说与神话都反映真实的历史 B. 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 C. 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D. 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 3. 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骨耜和印有稻穗图案的稻穗纹陶盆,这印证了当时 A.制陶技术的发展 B.原始农耕的出现 C.过着群居生活 D.骨耜大量使用 4. 远古传说蕴含着历史留下的印迹。的传说共同体现了() 舜的故事:孝感动天大禹治水 A. 中国原始农业的兴起 B. 先民与洪水作斗争的场面 C. 商周世袭制度的作用 D. 民族优秀品质悠久的历史 5.《汉书·食货志》记载,“至于始皇……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说明当时秦朝() A. 刑罚残酷 B. 赋税沉重 C. 人民简朴 D. 徭役繁重 6. 下列与“秦晋之好”“尊王攘夷”“卧薪尝胆”等成语相关的史实,出现在同一时期的是() A.武王伐纣 B.春秋五霸 C. 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7.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A.汉字的传播影响广泛 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然 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汉字的造字方式固定单一

8. 考古学家发现,在良渚遗址的墓葬里,有的墓葬有数百件制作精美的随葬玉器,有的墓葬里的随葬品却很少甚至一无所有。这种现象表明() A.各地风俗不同 B.个人爱好不同 C.出现贫富分化 D.玉器基本普及 9. 某校历史社团的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收集了不同类型的资料。资料包中,研究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最有力证明是() 项目主题: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选项资料 A 视频:《人类起源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上下五千年》 B 地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C 书籍:《中国通史》 D 化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头盖骨 10.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早期国家向大一统国家发展,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剧烈动荡和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促使这一时期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 A.各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 B.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 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思想活跃,文化繁荣 11. 春秋末期,先后北上争霸位于长江下游的两个诸侯国是() A.吴国和越国 B.楚国和吴国 C.齐国和吴国 D.楚国和越国 12.“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下列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重要标志的是() ①长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①使用天然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 老子认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 A.无为而治 B.重农抑商 C.儒道一家 D.以民为本 14. 据《史记》皱,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15.读图片《秦朝行政系统简表》,表中“御史大夫”的职责是() A.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 B.掌管军事 C.监察百官 D.管理地方政务 16.“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 晋文公 D.楚庄王 17.“掉转矛头,反戈相击”这一史实发生的朝代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8. 从夏商两代国君覆亡的教训说明国君应该() A. 加强国防,充实武备 B. 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C.重视教育,推行改革 D.施行仁政,勤政爱民 19. 对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战争的评价,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争霸战争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B.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C.争霸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 D.争霸中许多国家通过改革增强了实力 20. 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 A.退避三舍 B.围魏救赵 C.纸上谈兵 D.三顾茅庐

河南省宜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如图位于M处的遗址最有可能是()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二里头遗址 2.如表两则资料可用来说明() 地点:云南元谋县 出土文物:炭屑和烧骨化石 史证价值: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出土文物:头盖骨、牙齿化石 史证价值: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A.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B.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 C.中国是原始人类的唯一起源地 D.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具有相似性 3.右图中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人土曰耜,耜柄曰耒”。据此推测,“耒耜”可用于()

A.取火 B.耕地 C.纺织 D.制陶 4.干栏式建筑通风防潮,适合南方多雨潮湿的气候环境;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合北方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上述两种建筑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粮食作物不同 B.生产力水平不同 C.自然环境不同 D.建筑观念不同 “大禹治水的成功大大提高了他的威信。舜去世后,他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领袖。”该材料反映的史实是()5. A.华夏族的形成 B.禅让制的实行 C.世袭制的确立 D.早期国家的产生 6.《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明的崛起》一书中写道:“早在西周工朝建立前数百年,最早的中国已经展开她广袤而悠长的画卷”。书中“最早的中国”指的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7.西周初期,周王朝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以保证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A.禅让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8.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入选“2022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殷墟自发掘以来,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 A.司母戊鼎 B.勾践剑 C.铁农具 D.五铢钱 9.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10.如图是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之一铜冰鉴,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是已考古发现的最早“冰箱”。它可说明()

2023-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模拟卷01(全国通用)(考试版)A4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01(全国通用) 七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境内最有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有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下列关于他们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元谋人会种植粟B.北京人会用火照明、御寒 C.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D.山顶洞人住在干栏式房屋内 2.卫星导航的发明运用为居家旅游带来更多的便利。观察下图,请你判断小华一家正在赶往哪一景点的途中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3.下图是史明在暑假去参观的某著名遗址房屋复原图。根据该房屋构造,推测其参观的遗址最有可能是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4.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挖掘良渚遗址的过程中,发现了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这说明当时社会出现了 A.磨制玉器B.捕鱼为生C.平等互惠D.阶级分化 5.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神话传说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农耕文明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6.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7.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在战前武王出兵伐犬戎,后又讨伐邻国密须,解除了伐商的后顾之忧;战争中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可见武王在牧野之战中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商纣王军队数量稀少B.周武王励精图治策略得当 C.周武王组织了政治联盟D.商军战斗力软弱不堪一击 8.“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9.商朝是我国第二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制度具有上承□□、下启□□的地位和作用。文中前后空格中分别填写 A.夏朝、西周B.西周、东周C.春秋、战国D.夏朝、秦朝 10.甲骨文源远流长。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多种多样。下图是“众”字的演变过程。“众”字的造字方法是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分数 一.选择题(共30小题,30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是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你知道这则新闻中的“这块土地”是哪个地方吗? () A.陕西西安B.浙江余姚 C.山东大汶口D.云南元谋 2.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3.化石发掘与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那么下面这件山顶洞人的考古发现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A.山顶洞人居住在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B.他们过集体生活 C.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已基本相同 D.他们有审美观念 4.“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小麦B.水稻和粟 C.小麦和粟D.水稻和玉米 5.如图的两幅图片共同体现了()

A.文化的传承与创新B.故宫建筑气势恢宏 C.河姆渡建筑很简陋D.榫卯结构应用广泛 6.考古学家将类似于黄河中游地区仰韶遗址的遗址类型统称为仰韶文化,其在农业上以种粟为主,制陶业则以表面有彩绘的彩陶最为著名。下列遗址中,属于仰韶文化的是( ) A.河姆渡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北京人遗址 7.劳动传承智慧,创造文明,相传在炎帝的带领下,“民众兽解,乃教稼蔷……草木播植。 务济其本,不通其饰。”材料反映了() A.祭祀礼仪,历史悠久 B.经济发展,商业繁荣 C.文化信仰,祖先崇拜 D.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8.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黄帝、尧、舜等远古传说。有学者指出,司马迁 对五帝关系的记述不一定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远古传说纯属后人主观臆造 B.司马迁的记述完全符合事实 C.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据 D.远古传说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 9.古书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说法,如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醪láo:浊酒),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shú:高粱)酒”。下列可能佐证这些说法的器物是() A.河姆渡出土的陶钵B.二里头出土的铜爵 C.司母戊鼎D.商鞅铜方量 10.古代中国,朝代更替,江山改名换姓,是常有的事。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朝代更替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一.仔细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将战国七雄与其在地图中的地理位置一一配对。(7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 A.秦 B.楚 C.燕 D.赵 E.齐 F.韩 G.魏 2.根据如图图示,写出其中三次战争名称。(3分)

3.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请为都江堰写一段解说词。(4分) 二.阅读材料,完成相关探究活动。 2.(10分)材料一: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材料二: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4.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横线上写出与之对应的代表人物。(4分) ①.“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②.“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③.“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④.“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5.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果要了解孔子的言行,你认为应该查阅哪部经典著作?(2分) 6.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于“百家争鸣”的看法?(4分)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利簋及铭文 材料3: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7.材料1是商朝的哪一青铜器?按照史料来源分类,材料1属于以下哪类史料(2分)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图像史料 D.口述史料 8.材料2利簋及铭文作为史料,既能反应 又能反应 。(1分) 9.材料3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铜牌,请简述其历史价值。(3分)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仔细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的口诀记忆战国七雄的位置,故①C;②E;③ B;④A;⑤D;⑥G;⑦F。 2.根据如图图示看出,三次战争名称是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拟定都江堰的解说词为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这座大型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于江中,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宝瓶口是在内江下游人工凿山开出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飞沙堰是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坝,在洪水期用于分洪,并减少泥沙淤积。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故答案为: 1.①C;②E;③B;④A;⑤D;⑥G;⑦F。 2.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这座大型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于江中,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宝瓶口是在内江下游人工凿山开出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飞沙堰是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坝,在洪水期用于分洪,并减少泥沙淤积。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调研试题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是1965年5月1日,中国地质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我国某省的一个小山村的山坡上,挖掘到的两颗距今约170万年的古人类门齿化石。这两颗人类门齿化石是下列哪个古人类的遗存() A.半坡人 B.北京人 C.云南元谋人 D.山顶洞人 2.截止目前,我国已有52处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排名世界第二。北京人遗址是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下列能展现北京人生产、生活面貌的史实是() A.使用天然火 B.住干栏式房屋 C.制作彩陶 D.种植水稻 3.元谋人和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若想获得研究他们的第一手资料,主要通过()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4.下列三幅图片(图2)内容共同反映了()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贾湖遗址出土的碳化稻料 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的石磨盘及石磨 棒(谷物加工) A.原始农业的兴起 B.家畜饲养的出现 C.早期农具的革新 D.水稻栽培的开始 5.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佐证半坡居民掌握陶器烧制技术的是() A.干栏式建筑遗址 B.半地穴式房屋遗址 C.人面鱼纹彩陶盆 D.碳化的粟粒和黍粒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 第一部分选择题 选择题(共20小题) 1.根据《楚雄日报》的报道,元谋人以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十大名片”之首。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元谋人()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生活在中国云南元谋地区 C.已会制造工具、使用天然火D.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 2.宰杀自己饲养的家畜吃肉的原始居民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原始居民④河姆渡原始居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禅让制”作为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期?() A.炎帝、黄帝时B.尧、舜、禹时期C.河姆渡时期D.北京人时期 4.“它是商衰周兴的转折点,经此一战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建立的新王朝培育了后世中华民族的文明基础”。这段话中的“它”指的战争是() A.涿鹿之战B.阪泉之战C.牧野之战D.“国人暴动” 5.文物是民族历史不可替代的象征与见证,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下列最能体现夏朝文明进程的器物是() A.二里头出土的玉钺B.三星堆青铜面具C.司母戊鼎D.四羊方尊 6.有学者在评论百家争鸣时说道,先秦诸子思想主张千差万别,但其学术思想依然存在某些共性。这里的“共性”指() A.主张仁政B.反对战争C.提倡法治D.追求治世 7.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河南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墓中,发现了九鼎青铜器具,而使用九鼎是周天子才能享有的待遇。该考古发现反映了() A.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造工艺高超B.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地位至高无上 C.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衰微D.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人人使用九鼎 8.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联合一些部落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这个首领是() A.盘庚B.伯益C.汤D.商纣 9.生产工具是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 10.考古发现的战国中后期的铁器,出土范围遍及秦、齐、燕、楚等七国境内,器类包括农具、手工业工具、

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模拟试卷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唐山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 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 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 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2.今天的华夏儿女有一个引以为荣的自我称谓,那便是“炎黄子孙”,其主要原因是() A. 炎帝和黄帝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 B. 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发明创造 C. 炎帝和黄帝共同打败了蚩尤 D. 炎、黄部落联合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 3.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 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B.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C. 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 D. 学术思想非常活跃 4.《春秋》记载:鲁隐公三年,周平王去世,筹备不到丧葬费用,周王室派周大夫武氏之子到鲁国“求赙(钱财)”,以安葬周平王。这一事件反映了 A. 诸侯争霸 B. 百家争鸣 C. 群雄兼并 D. 王室衰微 5.请你仔细观察如图,椭圆形标注里的问号应该是下面哪一句话?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无为,则无不治”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6.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帝国。据图中判断秦最终完成这一大业是在()

A. 公元前3世纪前期 B. 公元前3世纪后期 C. 公元前2世纪前期 D. 公元前2世纪后期 7.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陶寺文化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之间。陶寺类型房址分台基、平地、半地穴式和窑洞四种。与陶寺人居住形式类似的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8.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9.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铭文 D. 隶书 10.如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第二章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第四章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 秦始皇 B. 汉献帝 C. 汉高祖 D. 汉武帝 1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列出的关键词是“黄河流域、半地穴房屋、粟”,请你判断他们研究的是()原始人群。 A. 元谋人 B. 河姆渡人 C. 半坡人 D. 山顶洞人 12.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A. 炎黄战蚩尤 B. 黄帝建宫室 C. 舜让位于禹 D. 启继承父位 13.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河北被成为“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A. 禅让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行省制 14.“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评估试题(卷) 七年级历史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2022年冬奥会举行期间,小明同学到北京参加奥运盛事,除了登长城、看故宫,他还可以参观的我国原始居民生活遗址有() A.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丁村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元谋人遗址 D.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 2.文物、遗址、遗迹是研究古人类活动的重要证据。距今约6000年,创造了下图文明的居民生活在() 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3.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神话传说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农耕文明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4.山西简称“晋”,据《史记·晋世家》记载:“约周成王十年,成王与其弟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于是封叔虞于唐地,唐叔虞死后,儿子姬燮继位后,迁居到晋水之傍,故将国号改称“晋”。从材料中可以得知,“晋”的由来得益于()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三家分晋 D.长平之战 5.“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材料说明诸侯应承担的义务是() A.定期朝觐天子 B.进献贡物 C.服从周王调兵 D.定期服役 6.1986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包括金杖、青铜树和众多的青铜人像,其中的青铜面具独具宗教特征和地域特色。学者认为三星堆遗址见证了这一地区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是中华文明重要的起源地之一。这说明了() A.中华民族起源多元一体的特征 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 C.四川青铜工艺水平居全国首位 D.中华民族已形成了共同的信仰体系 7.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周王室势力强大,对诸侯国有绝对控制力 B.王室衰微,诸侯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地位 C.鲁国国君不懂礼数,不知道朝拜周天子 D.鲁国和晋国是好朋友,交往频繁 8.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下面所列举的战役中,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有() ①长平之战②牧野之战③阪泉之战④桂陵之战⑤马陵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⑤ 9.后人写诗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主要由于() A.兴修水利,使关中成为沃野 B.任秦国蜀郡太守,勤政廉洁 C.改进生产工具,推广牛耕 D.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

山东省日照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实验中学、曲师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正确答案规范涂写于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30小题,计60分。) 1.(2分)探寻人类的起源最可信的依据是() A.神话传说B.文献记载C.考古发现D.调查访问2.(2分)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3.(2分)“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会饲养家畜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2分)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下列哪处遗址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一手史料()A.元谋人遗址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 5.(2分)图片是了解历史的最佳途径之一,通过下列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历史是() A.人类的起源B.原始农业兴起 C.贫富分化的出现D.早期国家产生 6.(2分)农耕发明之后,原始先民慢慢地向适宜耕作的山前、低地迁移。他们告别了原

先的洞穴,开始营建住所,形成了最初的聚落。这说明聚落形成是由于() A.磨制石器的出现B.家畜饲养的出现 C.谋生方式的变化D.定居生活的出现 7.(2分)民族认同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各去小异而大同,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因此华夏民族形成的关键战役() A.阪泉之战涿鹿之战B.长平之战牧野之战 C.涿鹿之战淝水之战D.牧野之战淝水之战 8.(2分)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A.盘古和女娲B.炎帝和黄帝 C.后羿和夸父D.尧舜禹 9.(2分)如图框内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古代史笔记,据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是()良渚古城遗址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二里头遗址考古 分封制与宗法制 A.华夏民族的形成B.早期国家的产生 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D.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10.(2分)《史记•夏本纪》记载:“及禹崩……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这表明() A.“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B.华夏族开始形成 C.夏朝灭亡,商朝兴起 D.禅让制正式确立 11.(2分)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如图是小李同学复习夏、商、周朝代更迭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