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美术色彩教案

高中美术色彩教案

高中美术色彩教案

【篇一:高二美术色彩的节奏教案】

色彩的节奏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培养审美情操,

激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去创造艺术美和表现生活美。

2. 认识色彩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的秩序美;

3. 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4. 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加深对色彩要素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传授色彩的对比知识,掌握色彩的渐变处理方法,提高学

生运用色彩的技巧。 2 难点:让学生接受色彩的渐变知识,并对色

彩渐变韵律有感性认识,能够调出渐变的色彩,在绘画实践中运用。从知识到应用是一个较复杂的转换过程。教学中要抓住这个重要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教学准备

玻璃杯7个色彩绘画工具范画若干幅音乐

课目色彩的节奏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

一欣赏导入

1. 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

2. 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3. 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

生了优美的旋律。

4. 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5. 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讲解规则:

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6. 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相同

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7. 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8. 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

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

二讲授新课

(一)色相的渐变

1教师出示色彩色相渐变的图片。

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

2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声中课件展示几张运用色相渐变装饰的绘画作品。

3教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紫、紫一红五组色彩渐变

系列的卡片.

讨论:能不能把这几种颜色串起来成为渐变色彩呢?

学生讨论后,请四位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黑

板上

4教师调整摆出如彩虹般的色彩渐变。

(二)色彩明度的渐变

出示红到暗红的渐变,让学生了解色彩亮度的渐变。

1. 教师出示五组色彩明度渐变系的卡片,请一位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照色彩明度的渐变的顺序摆出贴在黑板上。

2. 展出一张色彩明度渐变的图画。

教师提问:图片有几种颜色构成及每种颜色是怎样渐变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有一种颜色构成,颜色都是依次变白。

3. 请一位同学用刚才的卡片把展示图画拼出来。

(三)色彩纯度的渐变

出示作品,体会图中不同的色彩纯度在图中产生的效果

三教师小结:

1 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再出示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

的画面。

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 色相渐变使渐变效果物画面具有立体感和光感,色相渐变使画面

变得有动感和韵律感,

使色彩的节奏感更强烈,

四明确目标

1导入课题。色彩的渐变有没有什么规律可遵循?引导学生自己思考。

2课件呈现色彩渐变的基础知识。

五课堂演示

课堂演示色彩的色相渐变及色彩明度渐变的调色技巧。

六艺术实践。

1. 播放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

2. 分组聆听音乐,根据老师的要求感受色彩的节奏

3. 并用手中的绘画工具,尝试运用不同的色彩渐变表达自己所感受

的节奏。

4. 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学生作业。

七赏评拓展

1. 赏评作业。

2.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3. 学生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找出存

在的缺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4以举手赞成的形式,评出两位表达得当的最佳色彩组合方案。

八课后拓展。

色彩的渐变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展示运用渐变色装饰的生活用品,如:纱巾、服装、包装盒等。

让学生课后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运用渐变色彩来装饰的。

【篇二:浅谈高中美术色彩教学】

浅谈高中美术色彩教学

[摘要] 色彩训练是美术高考的重要一环。随着美术考生的持续膨胀,

竞争也变得极其激烈。要想色彩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有一套好的训练

方法来提高色彩表现能力,从而在美术高考中脱颖而出,达到理想效果。 [关键词] 高考色彩训练表现色彩

色彩是美术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同时也是高等美术院校基础且又重

要的学科,在高中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较好的色彩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是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并不断地探究,反复

实践,归纳出一套方便快捷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欣赏大师作品,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安格尔等等。学生边欣赏,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体验不同时期、不同画派的异样风格,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见识,增强审美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浓厚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通过制作色环、色卡,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

对刚开始认识色彩的学生来说,色彩的感觉和色彩运用的能力非常重要。首先让学生亲手制作十二色环并了解其中的三原色、三间色,三

次色,能够辨别色相。其次通过制作色卡懂得怎样淡化与加深颜色,怎

样使颜色显得鲜艳又怎样消除色彩。最后通过一组色彩转换联系了

解补色及色彩的三个属性,使一幅画面的色彩达到平衡。

三、把我色调,提高学生的整体表现能力

对色彩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之后,就要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但如何尽快提高呢?我认为临摹和创作装饰画练习是提高色彩表现力的

捷径。学生可以通过临摹人物、花卉、风景来学会调色、把握色调。如季节变化的色调有春、夏、秋、冬四个画面。学生一看就明白哪

幅画是什么季节,脑子里已完全有印象了。老师再给予指导,如秋天在

我们的印象中是收获的季节,有金黄的稻田,有硕果磊磊的葡萄、枇杷,金黄色的枫叶等景色。那么色调就是以黄色、红色系为主的画面,色

彩倾向为暖色调。这样,学生实践后对色调的把握就容易多了。

四、小色稿写生练习,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整体意识。

无论是画素描还是画色彩我都提倡画小稿,小稿可以让你迅速地捕捉眼前事

【篇三:高中美术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篇一:高中美术教案__人教版_(样本参考)

教案样本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

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

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

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

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

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因此,在这里极有

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到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并弘扬本民族

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皇家园林,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

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

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难点:对于建筑艺术

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但仅凭课堂所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是

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当克服这些困难,让学生有身

临其境的效果。

四、设计思想: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

导下,这节课通过对于园林的图片展示以及视屏解说,激发学生对

古代园林的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园林的鉴

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看教材

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

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六、教学

过程:播放一段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宣传片,吸引学生兴趣,再引

入中国古代园林。

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个门类,它综合了建筑、园艺、美术、音乐、文学、生态学等学科,兼有欣

赏性和实用性。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突

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中

国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园林体

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世

界园林之母”。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1)大家觉得园林是什么样的呢?

2)建造园林的必要因素有哪些呢?

3)我过园林有哪些类型呢?

4)古人造园的目的是什么?又反映出古人怎样的人生观和自然观呢? 5)我国园林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

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

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

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

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

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

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

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

体的游赏环境。主要有三

种类型:

一是皇家园林,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如圆明园、颐和园等。二是私家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三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无锡鼋头渚等。这种园

林规模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活动设计:分组进行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比较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占地面积大,纳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气派。

占地面积小,风格素雅,装饰精巧,注重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建筑设计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处处显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建筑美、人文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

处处营造恬静、安详、舒适的自然氛围。

雕梁画柱、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显示古代帝

王的纵情享乐自私心理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缩地,有限的的空间

里创造出无限的丰富的风景。

园林特点:

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

创造自然的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我们江南面积较小的私家园林中表

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园林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

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把

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例

如无锡寄畅园“借”锡山的景。

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接下来播放

一段苏州园林的视屏,并提问同学们对于苏州园林的感受。

课堂总结:园林的历史发展;

中国园林的分类;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点;

园林特点;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园林的发展史以

及特色。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爱上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

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课题:《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

二、教学分析

学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关于陶器和瓷器

的性质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方面的特点便于理解,这是

本课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生对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

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广泛地搜集相关材料,帮助他们加强

认识与理解。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量大,知识的专业性强。要在短

短的一节课里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的艺术成就很困难。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作品展开教学,注重向学生渗透鉴赏的点,使学生学会方法,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分析其他相关作品。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艺术成就及中国古代

瓷器的艺术成就。

2.技能目标:学会从造型与装饰结合的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泥

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古代陶器与瓷器》是人教版高中美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三课

内容,共一课时,下面我

将从四个方面对本课内容的教学设计说一说: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工艺美术鉴赏课,主要是对陶器与瓷器单元内容作一个全

面总结,使学生在巩固工艺美术史上对陶与瓷作全面的了解。陶瓷

是门实用性很强的工艺美术,它要求以简洁、朴实、明了的外型及

图案,强烈的视觉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课以大量的陶器与瓷器为主线,辅以生动的讲解,结合图片、多

媒体、幻灯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从陶瓷的应用和审美双重功能中感

受到工艺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对审美创造的认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让学生在对美的玩味中陶冶思想情操,

提高对美术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

目标为:

①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初步了解陶与瓷之间的区别;并培养学生鉴

赏陶瓷艺术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在具体鉴赏陶瓷的教学情境中,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

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此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及难点

因为陶瓷艺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陶瓷的艺

术造型与设计。

同时由于学生起步水平不同,观摩生活的感受不一样,所以确定本

课的难点是如何鉴赏名瓷作品。

二、教法设想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学习内容,结合高一学生的身心

特点,遵循科学性和目标性原则,教师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

收到良好的效果。

1、目标教学法: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和观赏实物,基本掌握

陶器与瓷器的形成、并对其艺术特点有比较完整的把握。

2、情景教学法:设置不同情景,利用游戏把学生带入教学情

景中。

3、注重个性教学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在教学

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释放出个性色彩,设置

不同的难度,让学生自由选择,给学生留下选择的余地和发展的空间。

4、师生互动教学法: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

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法指导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生生对话,共同完成问题的探究。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堂课能否成功,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要想上好一节美术课,

除了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外,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我

力求在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运用独特的导入

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游戏导入法。

1、游戏:教师充分利用实物等教学工具,分组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制陶瓷的魅力所在,为此课学习内容作铺垫。

设计依据:提高娱乐身心,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增加美的情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

生在答辩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在师生共同参与下,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景中。

(二)新课教学

※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重点)。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并在下列问题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生

生对话。

1、设疑:①古代陶器与瓷器有哪些区别?②如何鉴别四大名窑?设计依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并在阅读中了解陶器与瓷

器的异同点。

2、释疑:①生生对话,学生相互间交流学习的成果;②师生对话,在生生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诠释。

3、探究:结合图片、幻灯、多媒体,分组探讨,找出课本中有

代表性的作品,并说说这些作品各自的特点。

设计依据: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想象力;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克服个别学生在游戏答辩时害怕的心理;充分发挥组长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讨、自我控制的能力。

4、释疑: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作品和归纳作品的

类别。

设计依据:使学生了解陶与瓷的美术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对

比、建立完整的鉴赏理念,培养学生自鉴自赏的能力。以此突出重点。

※名瓷鉴赏的标准(难点)

1、思维拓展:设置不同难度,学生自选练习。

设计依据:①让学生仔细观察名瓷,并认真作好记录,看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②师生对话,共同归纳名瓷鉴赏标准。

a根据各时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b根据各时期陶瓷纹饰的特点来判断;

c根据各时期陶瓷造型的特点来判断;

d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断。

2、鉴赏小试:①出示名家陶瓷图片及收藏实物;②学生分组合作观赏,学生代表分别展示对陶瓷的认识、鉴赏。

设计依据:在上一环节对名瓷一一认识的基础上的再认识;通过师

生对话互评,让学生懂得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从中培养学生对美

的追求。

3、个性表达。

出示问题:

同学们,美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请你们睁开发现的

慧眼,说说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优美的瓷器,它美在哪里?

设计依据:课程是生活。这一环节其目的是引领学生观察生活,走

进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培养学生追求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小结反思:通过学习陶器与瓷器的知识,不仅让学生重新认

识了泥土的生命,而且还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并在师生互动中突

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通过反思,促进了教学相长。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一、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

设问:①古代陶器与瓷器有哪些区别?

②如何鉴别四大名窑?

二、名瓷的鉴赏标准

a根据各时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b根据各时期陶瓷纹饰的特点来判断;

c根据各时期陶瓷造型的特点来判断;

d 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断。

(四)板书设计

设计依据:根据授课重点、难点要求,通过醒目、简洁的文字板书

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

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陶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

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本课通过对陶器的产生、发展及古代瓷器的

介绍,使学生对陶瓷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

激发学生对陶瓷的赏鉴和陶瓷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了解中国古代瓷

器的艺术成就。

2.体会从造型与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环节,进行学习探究,了解陶瓷的

发展史,以及不同时期陶瓷的制造工艺和主要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陶瓷装饰纹样、图案的含义。动手制作一个有特色

的陶器作品。

四、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

过模拟“陶瓷艺术博览会”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对陶瓷品鉴的兴趣;

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

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

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陶瓷的知识,(如果有条件)准备一两件

陶瓷工艺品。准备一些陶土、塑料刮刀或竹片、塑料袋、水粉颜料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四件。

六、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流程安排:创设情景,活动导入。——欣赏分析,尝试探索。——表演体验,主动探究。——巩固知识,拓展探究——制作

练习,实践探究——展示作品,汇报交流。——课后拓展

(一)创设情景,活动导入。

设置环境: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陶瓷艺术博览会”,并在教室一角布

置一个小展区,在展区中布置好师生带来的陶瓷艺术品。

2.学生分小组鉴赏、讨论,交流自己喜欢、关注的陶瓷并说出喜欢

的理由,同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每一小组组长代表本组交流鉴赏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汇报归纳:喜欢陶器的古朴、喜欢陶器上面粗狂、简洁的花纹。喜欢造型独特的陶器。篇二:高中美术教学案例--各异的风土人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