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3探究物体的密度教案

2-3探究物体的密度教案

2-3探究物体的密度教案

长城中学教案

课题: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第 1 课时

主备课人:魏延平使用人: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得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的比值是不同的。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识记单位的写法、读法。

3、记住水、水银的密度及物理意义。

【导入新课】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我们怎么区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西一种区分不同

【指导自学】

认真看课本49页的问题与猜想,结合下面的图2—17, 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猜想。(时间3分钟)

自学指导二:

1、找出密度的定义

2、写出密度的公式;单位的写法、读法及两个单位的换算关系

自学指导三:

1.找出表中密度最大的固体、液体和气体。

2.有没有密度相同的物质?有哪些?

3.水的密度是多少?表示什么意义。

【检测交流】

附:堂清检测题:

检测一:1、大量的实验证明:同一种物质的和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物质不同,其比值。在物理学中,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检测二:

2.水的密度是______kg/m3,等于_____g/cm3,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及作业】

本节导与练

附:【板书设计】

1.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

2.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_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设计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课程标准 科学内容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关的物理现象。 科学探究 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学习任务分析 : 本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层,本节可以看成是质量的深化和延续,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一种探索,同时也是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重要基础。 学生现状分析: 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 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液体、固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 同时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欠缺,为此,在本节课密度概念教学时,我将难度分解,逐层递进,分段探究,各个击破的方式方法,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密度概

念。 学习目标 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 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的公式、单位; 3、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4、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 要素。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2、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法和学法: 教法:科学探究,小组合作。 学法:指导学生会利用比较、类比以及“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正确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一个 演示实验器材:纯水、盐水、酒精各一杯、托盘天平,相同体积的铝块2个,铜块1个,塑料泡沫1块。 分组实验器材:天平(9架),砝码(9盒),量筒(9个),刻度尺,烧杯;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东升中学小组合作教案主备人:刘晓艳小组成员:张生雷万忠新任胜利石生亮王来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②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③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 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②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 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③通过对各种物质密度的了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 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㈠引入新课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来区分、鉴别它们。比如: 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盐水,问:哪个同学知道这里哪一杯是清水哪一杯是盐水?你是根据什么来鉴别的? 学生回答:可以尝一尝,有咸味的是盐水,根据味道。 教师出示一颜色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问:同学们怎么分辨老师手上拿的哪是铁块哪是铝块? 学生回答:测质量,质量大的是铁块。 教师问:“铁比棉花重”这名话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如果不对,加上什么条件才对? 学生回答:不对,因为它们的体积不同。 这说明:物质除了上面的(颜色、味道、熔点等)这些特性以外,还存在其它的某种特性,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㈡新课教学 1:学生预习课本49页图2—17,问:同学们观察了图2—17后有什么发现?(生: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又不相同)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猜想与假设

第二节《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沪粤版初二上)2

第二节《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沪粤版初二上)2 南昌二十四中学刘献沛 教材内容:4.3 ?探究物质的密度? 沪粤版新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 〔需要二个课时〕 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应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实验应当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选择的仪器,并进而明确实验的原理。本节实验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实验设计能力上,因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依照实验原理,实验所选择的仪器以及实验要测定的对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依照测量结果运算出物质的密度。 学情分析: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应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适应,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目标: 1. 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紧环节,如提出咨询题、猜想与假设、制定打算、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判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 会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3. 学会查物质的密度表,并能讲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 4. 会测量一些物质的密度。 5. 会应用物质的密度解决一些实际咨询题。 教学理念: 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明白得,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依照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进行表格设计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 教学难点: 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授

一. 密度概念的引入 我们那个世界确实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如:空气、水、泥土、石头、铁、铜等等。每种物质又都有自己的特性。如: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泥土是软的,石头是硬的,金属有光泽,非金属无光泽等等。形状、颜色、软硬、气味等这些确实是物质的特性,我们能够依照这些特性来鉴不物质。我们能够依照它的气味鉴不它是水依旧酒精,能够依照它们的颜色及锈迹,鉴定是铜依旧铁。假如我们桌上放的这两个物体,不处涂有同样的颜色,我们要如何样判定它们是什么物质呢? 我们鉴不物质,有专门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不够的,那么物质是否还有其它特性呢? 我们能够做如此一些实验: a. 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稳. b. 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分不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也失去平稳。 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相同,但质量不同. 这讲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此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密度。 二. 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并不相同这一特性的物理量。现在我们只明白了涂有同种颜色的两个物体不是同种物质,还不明白它们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关于同一种物质来讲,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能够通过以下的实验来研究 我们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规那么的小木块和小铁块,然后用天平称出铁块或木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其体积,并运算第一个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绘制的表格中: 我们对上面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 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我们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规那么的的两个铁块,然后分不用天平称出两个铁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分不测出其体积,并运算出大小两个铁块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绘制的表格中: 我们对上面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分析与与论证: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摸索单位体积的木块、铁块的质量的关系? 对实验表格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班级组号姓名 科目物理课题探究——物质的密度授课时间 设计人王建国李鹏学案序号8 学习目标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 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学习过程 一、体验与思考:完成实验,思考后积极发言。 1、观察实验桌上的两杯相同体积的盐水和纯水,你能分辨出哪杯是盐水、哪杯是纯水吗? 在小组内讨论各人的观点和分辨方法。 二、实验探究: 1、猜想与假设: (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从上面的问题出发,取不同的物质作研究对象,并选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再取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作比较。所谓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及若干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以下证据: (1)测出若干杯体积不同的纯水的质量与体积; (2)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3)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 (4)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 (5)分别算出纯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 各小组把本组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教材127页的表格中: 4、分析与论证: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 (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或相近? (3)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4)现在你可知道两杯相同体积的纯水和盐水,哪个质量大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意见,整理在下面空白处。小组展示。 三、自学课本51页内容。看完后完成以下内容,小组讨论总结。 1、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学案

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新课导入 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提出问题:每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猜想与假设 (1)铁块的质量比木块的质量大? (2)一小铁块的质量会比一大块木块的质量还大吗? (3)比较两个物体质量,不能只看什么材料,还要考虑它们的体积大小,还要通过实验来试一试。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1)要研究质量和体积的数量关系,首先要测出物质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复习体积的测量:测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可以先用刻度尺测出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根据体积公式V= ______进行计算。 (3)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用________;天平的使用:首先将天平放在_______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边的_________处;调整衡量两边的_________,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将物体放在_____盘,砝码放在____盘,并调节______;最终物体的质量等于_____质量加_____在标尺上的读数。 4.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天平、被测物体(木块、铁块)、刻度尺(测量物体体积) (2)小组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步骤。 (2)实验安排:由相邻的两个实验小组通过分工合作来完成实验任务。 (3)实验表格及数据 (1)对比实验1和2,3和4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者“不同”),并且体积越大,质量__________。 (2)对比实验1和3, 2和4实验数据,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者“不同”) 6.得出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的;且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成____比;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的。 三、引入密度 1.定义:物理学上把某种物质_____与______的比值叫做密度。 2.公式: 体积 质量密度 字母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密度单位及换算:1×103kg/m 3 =_______g/cm 3 2.7g/cm 3 =___________kg/m 3 4.密度的物理意义: 四、课堂小结 实验次数 物质名称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m/V 1 木块 2 3 铁块 4

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党岘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导学案使用时间:编制人:张鹏里审核人:班级:小组:姓名:导学案编号:81WL01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学习目标】 1.我要深刻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它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2.学习密度公式,明确比值定义法及其复合单位。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新知探究】 一、思考:1、生活中有些物质质量相同,但体积不同。如:1kg铁块与1kg铝块,体积不同;有些物质体积相同,却质量不同。如1dm3 的铁块与1dm3铝块质量不同。2、同种物质,质量变化,其体积也跟着变化。反之,体积变化,其质量也跟着变化。针对上述问题,我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二、阅读课本49—52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V表示,计算密度的公式是;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 2、密度是的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水的密度ρ= kg/m3,物理意义是。一杯水倒去1/3,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合 g/m3 。 3、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测出质量m,用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2)求质量:m= 。 (3)求体积:V= 。 4、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和_______。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__________ (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合作探究】 1.水的密度=________kg / m 3=_______g /cm3 =______kg /dm3=_______ t/m3 2.某种液体质量是0.96g,其体积是1.2dm3,则它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2cm3这种液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kg,密度是_________kg/m3。 3.要测金属块的密度,需要以下步骤。排列顺序科学合理的是() ①把金属块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称质量 ②观测并记录量筒放入金属块后液面的刻度值 ③观测砝码和游码值并记录 ④观测并记录量筒没放入金属块时液面的刻度值 ⑤计算密度 ⑥调节天平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④②①③⑤⑥ C. ⑥①③④②⑤ D. ⑥⑤④③②① 4. 如图所示的是测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根据图中的测量情况填写下表。 【达标检测】 1. 对公式ρ=m/V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同种物质ρ与m成正比 B. 同种物质ρ与V成反比 C. 同种物质ρ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 D. 同种物质m与V成正比 2. 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体积是1m3的酒精,它的质量是0.8×103kg/m3 B. 体积是1m3的酒精,它的质量是0.8×103kg C. 质量是1kg的酒精,它的体积是0.8×103m3 D. 质量是0.8×103kg的酒精,它的体积是1/m3 3. 物体甲的体积是物体乙的体积的3倍,把它们两个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里,天平恰好平衡,物体甲的密度为ρ1,物体乙的密度为ρ2,则有() A. ρ1=3ρ2 B. ρ2=3ρ 1 C. ρ2=9ρ1 D. ρ1=ρ2 4. 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是3∶4,体积之比是2∶5,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A. 3∶10 B. 2∶1 C. 10∶3 D. 1∶2 5. 氨水的密度是0.94×103kg/m3,某农户要购买450kg这种氨水,需带容积为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二、 引入新课 1 ?让学生展示上节课中测量体积相等的铜、铁、铝柱体的质量, 引导学生得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 。 2 ?在不同学生的测量数据中,发现“同种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 量相等”。 3 ?展示手里的大铁块和小铁块,让学生思考质量的大小关系。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定性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来探究物体的质量 与体积的定量关系。 三、 新授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 ?提出问题: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2 ?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较充分的思考后,对该问题的结论进行大胆猜 想,并通过老师的不断引导,形成假说: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或成 反比。 真实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让同学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而要进行 实验,还要先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下面就请学生先设计实验方案。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通过老师的提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探究的一般程序自 己设计方案,并提供课本 P 119的表格供学生参考。 展示实物,前后 互应,引导启 发。 激起学生的兴 趣,把学生的好 奇心带进课堂。 利用学生的回 答引出课题。 培养学生提出 问题、进行猜想 与假设的能力。 教给学生围绕 问题进行实验 设计的方法;使 学生体 会到实 验设计在科学 探究中的作用。 探究物质的密度 知识与技能: 1、 能通过实验探究,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收集数据,引导学生用比值法去分析两个变量之 间的正比关系,并学习用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 2、 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 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刻度尺、天平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 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难点 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 目的 要求 重点 探究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建构密度概念。 教法与学法 温故知新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新课程基本理念是:注重学生发展,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应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应该重视实验探究,主要采用“边讨论、边探究、边实验”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施教。通过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实验探究,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形成实验探究方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和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渗透新课程教育理念。一方面在探究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教育;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出发,经历实际问题导入→理论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过程,体现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资源】 学生实验器材:体积和颜色相同的正方形木块、铁块、铝块(6组),体积相同的正方形铁块、铝块(3组),体积不同的正方形铝块(3组),天平和砝码各6组。 【学习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粤教沪版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②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②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提问复习 复习体积、质量的单位换算及天平的使用方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要利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所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二、进行新课 (一)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有何看法?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A、准备选取哪些物质作研究对象?选取多好还是少好? B、实验中选取哪些测量工具? C、实验步骤有哪些?要收集哪些证据?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小组实验,做好学生实验中的“分享者”,纠正学生操作的不足之处,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5、分析与论证: 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等的;不同的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等的 6、得出结论 经过讨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 7、评估 学生通过讨论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本节小结: 四、布置作业: 阅读本节后面知识 第二教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学生叙述教师补充 二、学习密度的定义: 1、引入密度的定义 某种物质有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这种比值不变性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即不同的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 2、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一些物质的密度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ρ= m / v 单位:1g/cm3 = 1×10 kg/m3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粤教沪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粤教 沪版 、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经历建立密度概念的实验探究过程,领会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密度公式,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预习案 一、知识梳理 1、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______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______。 2、物理学中,将某种物质的______与______的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水的密度是1000kg/3 m ,它的单位读作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这句话,科学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自测 1、一定量的水结成冰,它的质量________,它的体积________,它的密度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2、体积是0.5dm 3 的蜡块,质量是0.45kg ,这种蜡块的密度是_____ kg/m 3 , 如果将蜡块切去3/4后,剩余蜡块的密度是______g/cm 3 。 3、关于对密度公式ρ=m/v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探究案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猜想与假设 学生就“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 可能猜想: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 质量与体积是不是成正比。 …… 3. 4. 5. 6. 7. 8.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各小组同学选取木块和铁块来进行研究,实验步骤为: (1)取两块形状规则但体积不同的木块,用天平和直尺把他们的质量和体积分别测量出来。 (2)取两块体积不同的实心铁块,同天平和量筒把他们的质量和体积分别测量出来。将以上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跟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5.得出结论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1(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1 (新版)北师大版 2、3 探究物质的密度集体备课个人空间 2、学习目标 1、亲历物质密度探究的过程,探究物质密度。 2、理解密度的含义,理解公式、单位的意义。 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三、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在实验室我们用________测量物体的质量,你会使用它吗,说说看? 2、你会测量物体的体积吗?形状规则的固体、形状不规则的固体、液体的体积如何测量,说说看? 【导学释疑】 一、探究______,V_______、3、密度的单位及读写方 法:1g/cm3=_______kg/cm3;250kg/cm3=_______g/cm3; 10、3g/cm3=_______kg/cm 3、4、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表2-4,表2-5,表2-6) 5、了解科学计数法。 【巩固与检测】

1、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 __________;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__________。 2、密度是__________的属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________,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__________。水的密度ρ=______千克/米 3,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一杯水倒去1/3,剩余部分的密度是_________g/m3。 3、三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将质量相同的铝块、铁块、铜块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待液面静止时(水没有溢出),三个容器内液面恰好相平,原来盛水最少的是() A、放铝块的烧杯 B、放铁块的烧杯 C、放铜块的烧杯 D、原来盛水一样多 4、抢救病人的氧气瓶,原来密度为ρ,用去瓶中一半氧气时,则瓶内剩余氧气密度变为() A、ρ B、0、5ρ C、0、25ρ D、2ρ 5、人们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 A、铁的质量比棉花大 B、铁的体积比棉花大

初中物理_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学情分析 1.认知水平 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对物质的属性──质量有了初步的 认识;从天平与量筒的使用过程中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测量知识与方法;

通过对前几章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测量的基础,已经掌握了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在生活中也具备了应用物质的颜色、气味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2.学龄特点 初中生的独立意识较强,情感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较大;思维 特点已经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将数学中浅显的比例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理解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有些困难,所以本节课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效果分析 本节课运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出密度的定义,通过讨论交流,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是一定值,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突出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本节课,设计的教学内容层次由浅入深,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基本完成了教学预设的各项问题,在提问时基本照顾到了80%左右 的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度超过90%。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中绝大多 数能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在随堂巩固环节,出错率在20%以内 因本节课实验操作较多,学生感悟知识的过程长所以在练习巩固方面安排时间有些少一些学生对密度的理解不是很透彻,这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提高。

这节课整体来讲比较顺利的达到了教学的目标。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让学生理解物质特性这一概念。通过和生活中学生已有的错误前概念相联系,引导学生加深概念的理解。通过所学的知识试着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实验,个别对操作技能没有掌握到位的同学,也得到了提高。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问题、疑虑、错误,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整个课堂让学生充分的交流,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在学习中重走科学家的探索之路,并让一定程度的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本节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三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知识点相比,知识的内容较为深入,对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节即是质量和体积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以后学习压强、浮力的基础。 本节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渗透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比值定义法。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许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量来定义的新物理量。例如,速度、热值等,他们都是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物体或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又都是用“比”的形式来表达的。因此本节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一)设计方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情感态度: 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新授过程: 1、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教师拿出一杯水,一杯酒精,一块铜,一块铝,一块肥皂、一块泡沫、要求学生鉴别。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出发,通过生活中的常识,通过观察和学生亲自的体验,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物理有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再拿出两块大小不同并且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地断定它们是同种物质? 教师可以指出:单凭气味和颜色这些明显的特性来鉴别物质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研究物质的一种隐蔽的特性。 设计意图:使学生长生困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什么一样?

那么怎样知道哪个是肥皂、哪个是泡沫呢?它们的质量、体积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 2、探究实验 ①提出问题 将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如橡皮泥)分割成两半,其中体积被分割成了两半,物质的质量也被分割成了两半,通过以上的体验和实验感知到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进一步激发探究欲望。 ②猜想与假设 尝试根据经验和以有知识对问题提出猜想:想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质量也是原来的两倍。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分析实验,要测质量和体积应选什么器材?讨论得出:天平、刻度尺、物体。 设计实验表格: 进行实验:(1)用提供天平铝块1的质量,用刻度值测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出体积,并求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重复对铝块2、铝块3重复实验,将数据填入表格。 (2)用提供天平木块1的质量,用刻度值测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出体积,并求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重复对木块2、木块3重复实验,将数据填入表格。 ④汇报实验数据,小组讨论交流,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八年级物理上册 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案北师大 版 1、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3、通过实验、测量、计算、分析和比较,发现同种物质m/v 相同,不同物质m/v不相同。学习重点难点 1、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一、密度: 1、定义:把某种物质___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 号“ρ”) 2、公式:ρ=______ 3、特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不同物质密度,一般_____,大小与m、V____,与物质的____(及状态)有关、 4、单位:国际- (kg/m3),读作“ ” 常用:克/厘米3 ( ) 换算:1g/cm3 =________kg/m3 二、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提出问题: 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①同种物 质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②不同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的关系? 2、猜想与假设: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_________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研究对象:______、______(多?少?)(2)所测物理量:______、______(3)测量工具: ______、______(4)步骤: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取形规、体积不同的两木块,用______和_______把质量和体积测算出来。(2)取体积不同的两实心铁块,用______和______把质量和体积分别测量出来。(3)数据表格:次数物质质量(m/Kg) 体积(V/m3)比值 m / V1 木块12 木块23 铁块14 铁块 25、分析与论证:(1)比较 1、2(或 3、4)得: ①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________;②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之比,是一个___值,它跟质量、体积_________ 。(2)比较 1、3(或 2、4)得: 不同物质,质量跟体积之比____________。(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可能跟_____有关,它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为了表示不同物质的上述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_____的概念。三、巩固练习: 1、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同种物质,在一定的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的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________。

初中物理_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2《密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 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 经过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 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具和媒体: 天平、刻度尺、颜色相同、体积不同的铁块、铝块、塑料,实验卡、图像卡、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出示体积较小的苹果。 提问:同学们想要吗? 2、出示体积较大的苹果。 提问:同学们想要哪一个? 3、提问:为什么想要大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大的体积大、质量大。 二、提出问题: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三、合作探究、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不同体积相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 1、为了验证你的的猜想,应如何选取器材?如何进行实验探究? (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确定组内实验方案。) 2、组织学生对组内确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估 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 2)用刻度尺测出金属块的体积(V) 3)分别计算出金属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M/V)。 3、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4、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m-v的关系图像,组内分析实验数据和图像,得出结论。

八年级物理全册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案 (新版)沪科版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预习目标 (1)会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2)学会查物质的密度表,并能说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 (3)会测量一些物质的密度。 2、预习范围 教材第5章第3节内容 二、预习要点 1.密度的概念: (1)定义:; (2)密度的国际单位是,1 g/cm3= kg/m3 ,密度的公 式:。 2. 利用密度公式可以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怎么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 三、预习检测 1.开着一辆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随着水不断的被洒出,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 A.车厢内水的质量B.车对路面的压强 C.车厢内水的密度D.路面给车的摩擦阻力 2.我国研制的“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材料,其密度仅为0.16kg/m3,则() A.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B.1m3的该材料质量为0.16kg C.该材料制的物品带到太空,质量减小 D.该材料适合做打桩用的重锤 3.热气球是通过对球内空气进行加热,使球内的空气密度() A.变大B.不变C.变小D.无法确定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1)甲、乙两物体体积相同,甲物体的质量比乙物体的质量大,则密度较大的物体是物体;丙、丁两物体的质量相同,丙物体的体积比丁物体的体积大,则密度较大的物体是物体. (2)某容器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总质量是700g,若装满另外某液体时总质量是600g,则该容器的容积为cm3,此液体的密度为kg/m3,若将此液体倒掉一半,剩余液体的密度将.(“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随堂检测 1.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ρ甲<ρ乙B.ρ甲>ρ乙 C.若V甲=V乙,则m甲<m乙D.若m甲=m乙,则V甲>V乙 2.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81g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个()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左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2.7g/cm3 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 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不变 3. 甲、乙两块金属,它们的质量之比是2:5,体积之比是2:1,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A.2:5 B.1:2 C.3:5 D.1:5

探究物质的密度测试题有答案

一、填空题。 1.水的密度为() A. 0.5×103kg/m3 B. 1×103kg/m3 C. 1.5×103kg/m3 D. 2×103kg/m3 2.“气凝胶”是一种新型材料,如图所示.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上因使用了这种 材料,而大大减轻了探测器的质量,由此可判断“气凝胶”至少具有以下哪种特性 () A. 坚硬 B. 传热性好 C. 密度大 D. 密度小 3.下面是小翔在学习密度知识时写的一些交流材料,其中正确的是() A. 由ρ=m/v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 一支粉笔用去一半后,其质量减小,密度也减小 C. 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密度增大 D. 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一定大于铝的质量 二、填空题 4.挂点滴时液体的密度为ρ=1.03×103 kg/m3.则输完一半液体以后,剩余液体的密度为kg/m3 = g/cm3. 5.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它表示每立方米冰的是0.9×103千克.当冰熔化成水时,质量将,体积将(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6.一只钢瓶内有压缩气体;用掉一半,瓶内剩余气体的密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如图,甲、乙两种相同体积的实心小球,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恰好平衡。则甲、乙两种小球的质量之比是,密度之比是、 三、实验题 8.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_练习

沪科版《7.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同步研学和测试 要点点击 1、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快乐自主学习 一、选择题 1.人们常说“铁比棉花重”,这话的科学含义应是( )。 A. 铁的质量比棉花的质量大 B.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C.拿起铁比拿起棉花费力 D. 棉花的体积比铁的体积大 2.下列关于密度的概念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度越大的物体越重 B.从密度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 不论温度如何变化,物质的密度都不变 D.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 3.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石块的密度,采取了下列实验步骤,其中多余的步 骤是( ). A.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B.用天平称出量筒的质量 C.往量筒内倒人适量的水,记下量筒内水的体积 D.用细线系住石块,浸没在盛水的量筒内,记下石块和水的体积 4. 一个瓶子正好能装下1kg的水,它一定能装下1kg的( )。 A.花生油 B.酱油 c白酒 D.色拉油 二、填空题 5. 水的密度是____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冰的密度是0.9× 103kg/m3,一块冰熔化成水时,它的质量不变,密度变大,则____变小。 6. 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有很多种,在所使用的诸多方法中,其基本思路都是围绕着物体 体的____。 7. 质量为222.5g,体积为25cm3的金属块,其密度为____g/cm3,这块金属可 能 是____. 8. 甲、乙两金属块体积相等,甲的质量是乙的3倍,则ρ甲=____ρ乙. 9. 某量筒的最大刻度是500mg,用它一次最多能测出酒精____kg。 探索与实践 10.在故事影片中出现的“大石头"砸在人身上的画面中,“大石头”是由密度很____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doc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创设问题情景为切入点,以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作为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2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第三节.教材力图通过让学生测同种物质和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体积、以及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探究活动,使学生分析抽象得出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其中密度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 3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质量、体积比较熟悉,但对于为何还要学习密度却是一个普遍的疑问,并且直接接受密度这个新概念比较困难.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白引入密度的原因和为什么要用比值来反映物质的这一特性,把物理事实与科学方法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而使密度的含义成为可以理解的概念. 4教学目标4.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活动建立密度的概念;(2)知道密度的公式、单位以及换算;(3)会查密度表. 4.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学习比值定义法;(2)通过探究活动,启迪思维、发展思维,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5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密度概念、密度计算、密度单位.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6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活动:猜物质比赛 1 .怎样区分讲台上两个瓶子里,哪个是酒精?哪个是水? 2.怎样区分两个金属块中哪个是铝?哪个是铜? 3.怎样区分体积相同外表颜色不同的两个金属块,哪个是铝?哪个是铜? 4.现有体积质量都不相同但外表颜色相同的4个金属块,其中两个是铝、两个是铜.你怎样区分出来? 请同学们先做下面的实验,看谁先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