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儿歌 儿童诗

第二章儿歌 儿童诗

第二章儿歌 儿童诗
第二章儿歌 儿童诗

第二章:儿歌诗歌

儿童诗歌是具有诗的外在形式和内在节奏,以优美简洁的语言表现儿童生活,抒写儿童情感的充满童趣、洋溢真情,张扬童心的儿童文学体裁。包括儿歌和儿童诗两种具体形式。

第一节儿歌

导入:比较下列作品,判断文体特点:

小老鼠阳光

小老鼠,上案板,阳光,在窗上爬着,

见猫来,打战战,阳光,在花上笑着,

猫走了,再玩玩。阳光,在溪上流着,

阳光,在妈妈的眼睛里亮着。

一、儿歌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以低幼儿童为接受对象,用口语化的韵语唱诵的、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短歌。

从唱诵者的角度划分,儿歌可分为母歌和儿戏两类。

母歌——又称育儿歌,是育儿者唱诵给婴幼儿听的,或者是边唱边让幼儿自编自唱的儿歌。

儿戏——幼儿自己唱诵的儿歌(包括在幼儿园里唱和幼儿自编自唱的儿歌)。

儿歌的审美特征:

1、单纯形象,具体稚拙美。

单纯:内容结构单纯,用最简单的句式结构和最短的篇幅集中描绘幼儿的某一活动,介绍某一事物,简明地说明某一种道理。

形象:表意方面与儿童直观形象思维相吻合,儿歌所描绘的任何事物,所介绍的任何知识、活动都是具体的,突了形、色、声的特点,能给幼儿造成感官上的印象。

例1:《学鸭子》(薛卫民)例2、算术题

鸭子走路,算术题,一道道,

一摇一摆,一排等号像小桥。

小孩学它,算对了,就过桥,

一瘸一拐。算不对,过不了。

身子左扭,老师引我上金桥,

屁股右歪。向着科学大路跑。

左扭右歪,注:两层次,结构清晰简单,表意形象。

绊倒挨摔

注:形象,幽默,稚拙。

《今天我来当爸爸》N038

2、重音乐节奏,具音乐美。音乐性是一切诗体作品的共同特征,儿歌与其他诗体作品相比,更强调音乐性。因为儿歌以幼儿儿童为接受对象,而幼儿对文学的接受更侧重于感官性接受。因此,儿歌强调听觉,重音韵效果,有很强的音乐性。

儿歌的音乐性表现在鲜明节奏和押韵上。

(1)鲜明的节奏——由诗句的停顿构成明显的节拍。节拍有三种构成情况:

节拍字数一致例:《排排坐》:

“排排坐,/吃果果,/

你一个,/我一个,/

弟弟睡了留一个”。9

节拍字数不一致。《狗熊打蚊子》

蚊子叮,脸上痒,

狗熊接抬手就一掌!

蚊子没拍住,

嘴巴打得响。

节拍不固定。《小猴上楼梯》(教材P90)

(2)押韵。押韵有四种情况:

句句押韵例《弯弯腰》弯弯腰,弯弯腰,弯成一只大香蕉。

隔句押韵。例《学猫叫》小老鼠,哭又闹,

大老鼠,学猫叫。

猫叫学得太像了,

大老鼠自己吓一跳。

变换韵脚。(连锁调)例:《小鸟多快活》

鸟多快活,天上遮云朵,

云朵遮不着,树上排排坐。

排排坐,做什么?

嘀里嘀里学唱歌。

用一字押韵——一字韵《好孩子》

撺桌子,抹椅子,

拖得地板像镜子,

照出一个小孩子。

小孩子,卷袖子,

帮助妈妈扫屋子,

忙得满头汗珠子。

3、歌戏互补,具有游戏性。儿歌的一个实用价值是辅助游戏。诵、唱、戏、笑合为一体,因而具有明确的游戏功能。它往往与游戏配合,游戏也总是与相应的儿歌相伴随,歌戏互补性成为儿歌的一个鲜明的特征。

例:迷语歌——猜迷;数数歌——玩中识数

踢键子歌——辅助踢键子

传统歌谣《摇摇床》——摇呵摇。摇呵摇/摇到外婆桥//

外婆说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还有饼儿还有糕/

吃了糕饼上学校

《拉大距》《开火车》

二、儿歌的结构特点

儿歌具有口头文学的特点,所以从句式看,不固定,有二——七言不等,从分节看,有1——3节,儿歌的句式和分节便构成了儿歌特殊的结构特点。

1、儿歌的分节:一节式、两节式、三节式(NO 39)

2、儿歌的句式:具有2——7言不等的句式。

三、儿歌的特殊形式

儿歌的特殊形式是指儿歌受到汉语语音、词汇的影响,在世代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殊形式,这些形式有的因内容造成,有的因功能造成,有的因语音造成,有的因词语造成。常见的特殊形式有以下几种:

1、摇篮曲“从母亲嘴里听来的歌倒是孩子们最初听到的文学”(泰戈尔)

2、问答歌

3、连锁调(NO41)

4、颠倒歌(NO41)

5、数数歌

6、绕口令

7、时序歌

(以上各类见教材P75-78)

第二节儿童诗

儿童诗是诗,具有诗的特点——高度凝炼地反映生活,有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感情,美的意境。

儿童诗是属于“儿童”的诗——有特定的读者对象和表现对象,抒写儿童独特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浓郁的儿童情趣。

一、儿童诗的特点

作为儿童文学体裁当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儿童诗有以下特点:

1、单纯的情感抒写儿童眼中的世界,表现儿童的内心体验。

赏析《乡下的孩子》(教材P79)

2、现出富有儿童特点的情趣美。

如何理解儿童特点的情趣?情趣与儿童独特的审美心理相吻合,或者说情趣来自儿童独特的审美心理。

赏析《月学光幻想曲》(老板P80)

3、诗歌形象的生动性与儿童的想象特点相吻合——活泼、天真、有趣的想象。

林焕彰《妹妹的红雨鞋》

妹妹的红雨鞋,/是新买的,/下雨天,/她喜欢穿着/到屋我去游戏。/

我喜欢躲在房子里,/隔着玻璃看它们?/游来游去/

象鱼缸里以一对/红金鱼

4、有独特的语言特点。

●准确、精炼、经过提炼的语言;

●流畅、优美,情趣与情感相交融;例《月光幻想曲》(教材P81)

●陈述性语言特点。儿童诗的叙述性语言是精炼优美的叙述语,创造出可观可历史剧的诗歌形象。例《小鹿》

花的影,叶的影,

给你披一件

斑谰的彩衣。

你站在那儿,

和无边的森林

融合在一起。

然而你还像一株飞跑的树,

高昂着你枝枝丫丫的角,

闪进密密的大森林里。

一会儿和这棵树,

一会儿和那棵树,

交谈着春天的消息。

●诗歌语言具有鲜明的音响效果。诗歌语言的音响效果是会造成童诗的轻快感,而且是与儿童善于摹声的特点分不开的。

例《火车头》(波兰诗人尤利安?杜维姆)

一排排大轮子转起来,越转越快/一节节车箱在眼前闪过/

它们都变得这样轻/轻得呀就像是一个个皮球/切里嚓啦/

切里嚓啦/切里嚓啦

分析:全诗末四句全是拟声词,它们虽然没有意义,但是能传达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又传达出内在的意义——轻快感,动感。但这种感觉是建立在前四句的诗句上,且显出火车的生命感。

二、儿童诗的分类

从表现手法分:叙事诗

抒情诗

从内容分:见教材P82-84

生活诗:

特点——高度凝炼地摹写儿童的生活情景和浪漫情怀;表现出爱与美的主题;具有叙事的风格。

例:《神奇的窗子》圣野

白天,

我画了一扇

很大的

大窗子

大窗子一开呀

歌声进来了

阳光进来了

凉风进来了

花和树木的香气也都进来了……

晚上

我凭着这扇

神奇的窗子

和遥远的

还不知道名字的明亮的星星

对话

于是

我做了一个]

关于大窗子的

美丽的梦

我梦见

我这开向明天的神奇的窗子

变成了

什么都能看见

什么都能听见

什么都能感觉到的

我的嘴巴

我的鼻子

我的耳朵

我的眼睛……

评析:这首诗看上去明白如话,内里所含的感情却十分丰富,诗人极写窗子的神奇,使白天画的窗子能打开,让歌声、阳光、凉风、花树的香气都能进来,晚上还能过它和星星对话。更神奇的是这是一扇通向明天的窗子,而且在梦中又变成无所不能的嘴巴、鼻子、耳朵、和眼睛。奇特的想象,显不着儿童的浪漫情怀。

自然诗

特点——将自然现象进行形象化的诠释。

关于对风的诗化表现比较(教材N83)罗塞蒂《谁看见过风?》

《我看见了风》(高帆)

我在楼上看见了风,

请你一定相信——

我看见风从草地上走过

踩出了溜清晰的脚印。

风是一个胖子,

钻进了对面的树林,

挤得小树摇摇晃晃,

树缝里冒出了它气喘吁吁的声音……

可是当我下楼去找,

却不见了它的踪影,

草地平平树林静静,

不知风在哪里藏身。

评析:从儿童的视角,用儿童的思维写出了儿童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同时,用想象描述了风的形象,体现出形、声、动作,使无影的自然现象有形化了。

童话诗

特点——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叙事脉络清楚;重叙述,但与童话故事相比,故事简单些;多种表现手法的确良交织使用。

例:《金色的海螺》等

科学诗

特点——将丰富的科学知识融入诗的意境,实现科学与诗性的完美结合。

故事诗

特点——用故事情节穿接全诗,以诗的形式讲述故事,突现故事性。

例《小兵的故事》《爸爸的老师》

讽刺诗。针对儿童生活中某些不良习惯和现象,用夸张的手法写成的诗。

特点——讽刺手法;幽默感

例:《我们班上的嘴巴》 NO42

《下巴上的洞洞》 NO16附①

寓言诗:诗体寓言,用诗的形式讲述生动简短的故事,其中寄托一定的确良讽喻意义。

例《猫和狗的会餐》NO43

四、儿歌、儿童诗异同辨

1目的不同。

童诗的目的在写意,抒情,强调内在的意义;儿歌有很强的功利性,强调外在的功能(例各类儿歌所体现出来的认识、教育、语言开发的功能)

例《海带》(谢采筏)※析:没想到,那普普通通的海带,竟

我真想见见海的女儿,是海的女儿的飘带!海的女儿这

但每次都没找着,一美丽的童话形象,经过安徒生的

今天总算不坏,创造已十分迷人,在世世代代的孩

捞到了她的飘带。子们心中已经成为美的化身。海带

既然是海的女儿的飘带,自然也是美妙的象征,这就

赋予海带一种童话的意趣。

2审美风格不同。

儿歌在语言运用上讲究顺口自然,有“俗”味,童诗的遣词造句在晓畅明白中讲究“雅趣”

例:《蘑菇》

蘑菇是/寂寞的小亭子/只有雨天/青蛙才来躲雨/

晴天青蛙走了/小亭子冷冷清清

析:雅趣从对友情的渴望中呈现,用浅白的语句勾勒出淡雅的水墨画。透出对友情、关爱的呼唤,具有一种冲淡之美。

例丫头丫(北京儿歌),

丫头丫

打蚂蚱

蚂蚱跳

丫头笑,。

蚂蚱飞,

丫头追。

评:短短六句,共18个字,其中“丫头”、“蚂蚱”两个名词不各重复三次,可就活脱脱唱出一幅小女孩追打蚂蚱的嬉乐图。在艺术上用连锁调的形式,头尾相衔,通俗明白,而五个动词的自然运用,使画面有一种充满稚气的动感。

3、音乐美的表现方式不同。

儿歌讲究音韵节奏,具有鲜明的外在形式上的音乐感,形式比较整齐(有相对稳定的音步,相对稳定的句式,相对稳定的韵脚)。儿童诗更少拘束,更自由,音乐美体现在诗意的传达中。(结合上例比较说明)

会意字和形声字教学的一点思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优秀作业)

会意字和形声字教学的一点思考 柯村学校洪林丽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关键是重在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采用有趣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字变得并不枯燥,甚至有意思,从而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记住一些常用字。 1、会意字是利用已有的字组合成新字,构成新字的两个(或几个)部分凭借着意义上的关联,共同提示该字所代表的意义。会意字属于“合体造字法”。我们可以直观地告诉孩子们会意字的含义: 同学们,我们学习的汉字中,有许多字是由两个或几个汉字组成的,有趣的是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这样的汉字有个名字──会意字。很多会意字,从字形本身就可以判断出这个字的意思。 比如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歪──不端不正,东倒西歪。遇到这样浅显的会意字,我就会让孩子们采用编儿歌的方法来记忆,孩子自己编出来的儿歌也容易记忆。教学难理解一些的会意字,就是用课件出示这个字的甲骨文写法,或者是这个字的字形演变过程。因为甲骨文是一种图像文字,更能体现造字本义。比如“片”字,它的造字含义就是用斧子把树劈开,变成薄薄的一片,“片”字右边的竖、横、横折就像树的枝叶,而“片”字的含义也正是指薄薄的东西。运用课件的演示就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2、形声字通常是由两部分构成,其中的一部分表示事物的类别(形旁),而另一部分表示事物的读音(声旁)。形声字通常分为这几类: 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在形声字的识字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分析形声字的结构,这样他们就可以根据形声字形旁表示字义的作用,从形旁中找出该字的本义,并根据本义推断他的引申义,把古今意义联系起来,准确把握字义,从而正确识别和使用汉字,减少错别字。在教学“浇、烧、饶、挠、翘、晓”时,我采用归类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形声字进行观察和比较,让学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1

题目: 分析儿歌和儿童诗的异同 论文研究课题方向: 儿童文学方向 学校:岩山镇朝阳完小 姓名:尹芳

目录 摘要 (2) 导论 (3) 一、..................................... 发展史4 (一)儿歌起源时间早,运用广泛 (4) (二).......... 儿童诗出现时间晚,使用时带有功利,多用于传播新思想4二、............................... 写作内容5 (一)................................................... 儿歌是叙事,写物,内容浅易,重实用性.. (5) (二)儿童诗是写意,抒情,内容较深, .... 重艺术性5三、............................... 语言特色6 (一)语音特征比较:儿歌比儿童诗更注重韵律 (6) (二)....... 词汇特征比较:儿歌词汇简单通俗而儿童诗词汇丰富有内涵7 四、写作功能 (8) (一)儿歌是对儿童基本情感和生活常识的培养 (8) (二)儿童诗是对儿童进行文学的陶冶和提高文学修养 (9) 五、结语 (10) 六、注释 (11) 七、参考文献 (11) 儿歌和儿童诗,统称儿童诗歌,是儿童文学中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二者不管是在内容和形式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上都有密切的关

联。但在当今社会两者常被人们混淆,有的人把儿童诗当做儿歌,有的人把儿 歌当成儿童诗。因此,本文从儿歌与儿童诗的发展史、语言特色、写作内容、写作功能等不同角度,来探讨儿歌与儿童诗的文体特征。继而,比较和区分这两种体裁的不同点。 关键词:儿歌儿童诗语言特色写作内容写作功能 导论: 儿歌,也称童谣、儿语等,是一种具有民歌艺术风格的、为低幼儿童创作的, 且符合这一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欣赏趣味的、可吟可唱的诗歌样式。它篇幅短小,结构单纯,一首儿歌说明一个意思或一个目的,特别重视节奏、声韵的美感。其内容活泼生动,曲调欢快。作为幼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鬓发斑白,仍能记起儿时的歌谣。儿童诗是指切合儿童的心理,抒发儿童的情感,适合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阅读、吟诵,为他们所理解、欣赏和喜爱的诗歌。题材广,主题深,语言词汇丰富,篇幅长,注重多种意象的运用与不同意境的构造等都是儿童诗的特性。 分析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 一、从儿歌、儿童诗的发展史来分析: 每件事物的发生都有自己发展的历史,儿歌、儿童诗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出 现在文学这个大家庭里,理因也有其历史。在儿童诗刚刚萌芽,还沒有成熟的時候,诗与歌是同义的,儿歌和诗歌是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西周春秋时期,《诗经》既是诗歌,也是歌曲。 (一)儿歌起源时间早,运用广泛 儿歌的前身应是童谣,或者说“童谣”与“儿歌”是孪生姐妹。周作人《儿歌之研究》:“儿歌者,儿童歌讴之词,古言童谣。”①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会意字教学

会意字教学 (一)揭题导入 出示: 明、鲜、尘、尖、灭、男、休、看、林、森、众 1、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汉字,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个很有趣的汉字,你们仔细看看,有谁认识这些汉字?看谁能发现这些汉字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说。(先让会认读的小朋友说说是怎么认识它的?曾在哪儿见过它?再说说这些汉字的特点。然后利用课件把它们分成三类:左右结构:明、鲜、休、林;上下结构:尘、尖、灭、男、看;品字形:森、众) 3、是呀,这些汉字有的是由两个不同的字组成的,有的是由三个相同的字组成的,有位小朋友也像你们一样能干,他也发现了这些规律,而且还把他的发现编成了一首儿歌,让我们来读读,说不定,待会儿我们也能像他一样编一首儿歌了。

(二)熟读课文,语境识字 1、自由拼读课文,并把屏幕中出示的这些汉字在课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2、同桌互读课文、教师引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比比谁读得好。(谁愿意接受大家的检查?请三个小朋友读,每人读一小节,其他小朋友打分,参与评价) 4、比赛读。自选一节最喜欢的反复读,然后分组读课文、分男女生读、指名读、开小火车读。 5、读着读着,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每一小节有一句话,有两行,第一、二两节与第三节不一样,是把一个字拆开来变成两个字,第三节是把几个相同的字组成新的汉字。) 6、出示:明、鲜、尘、尖、灭、男、休、看、林、森、从、众,让小朋友独立猜猜并相互说说这些汉字的意思,有的可以上讲台到电脑上点击汉字,观看这些汉字的演变过程,来领会这些汉字的意思,然后指名说说汉字的意思,同时随机用课件演示汉字的意思。

(三)复习巩固,强化识字 1、摘苹果游戏。(出示课件,指名大声读汉字,读对了,苹果落地。) 2、飞鸽送信。(有些小朋友手中拿的是音节,有些小朋友拿的是汉字,让音节找汉字,或让汉字找音节。) 3、找字擂台赛。(同桌进行,每位小朋友手中都有一些汉字卡片,把这些汉字放在一起,听老师读汉字的音,请小朋友快速找出这个汉字,比比谁先找到。)[ (四)汉字的书写指导。 因为心被关起来,当然就闷啦 在门里有个市场(或集市更确切),门里有个集市,岂不是很热闹吗? 集众室于一屋。宫 会意字十分有趣。比如,“家”字上边的“宀”是屋子,下边的“豕”是猪,古时候人们家中大都养猪,所以就用“宀”下有“豕”表示“家”。“看”字是把手搭在目(

儿歌

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显然,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低年级怎样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起来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在低年级……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说,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的周围世界;词在儿童面前展现出新的、在他入学以前完全陌生的那许多个方面……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新课标也要求低年级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且“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而理解并准确运用所学的词语是写话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寻找读写结合点,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发现课文字词和生活之间以及字词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巧妙地渗透写话的基础知识。 如在《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中出现有特点的词:“青青的”“白白的”“大大的”“宽宽的”。教学中我通过反复朗读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语感。老师说;“你还知道白白的什么?”生回答:“白白的云”“白白的棉花”“白白的花”……同学们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词语。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也有效地加强文字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再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同学们掌握“格外”这个词语的用法,我在运用多媒体让同学们理解“一朵朵金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这句话的基础上问:“格外”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呀?孩子们很快说出了不同的词语:“很”、“十分”、“特别”……我趁机点拨:“你们看,我们用换词的方法不仅知道了‘非常’的意思,还知道了与‘非常’意思相近的三个词语。”这样通过换词训练,就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 二、阅读中要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 读与写是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同学写话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达到渗透作文指导的目的。 1、模仿型读写结合。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处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我们可利用这个特点,精心选择易于模仿的课文片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话训练。 案例一:《日月明》这是一篇识字课,它以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识字,韵文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文章的意旨是对学生对会意字有所接触,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构字特点。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就趁热打铁,让学生模仿课文的格式编写一首。他们经过思考,学生很快就完成了: 土也地,口十叶。 禾火秋,口斤听。 西女要,木果棵。…… 案例二:《阳光》一课中有这么一个典型的句式:“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在理解这句话之后让学生模

儿歌儿童诗

第二章:儿歌诗歌 儿童诗歌是具有诗的外在形式和内在节奏,以优美简洁的语言表现儿童生活,抒写儿童情感的充满童趣、洋溢真情,张扬童心的儿童文学体裁。包括儿歌和儿童诗两种具体形式。 第一节儿歌 导入:比较下列作品,判断文体特点: 小老鼠阳光 小老鼠,上案板,阳光,在窗上爬着, 见猫来,打战战,阳光,在花上笑着, 猫走了,再玩玩。阳光,在溪上流着, 阳光,在妈妈的眼睛里亮着。 一、儿歌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以低幼儿童为接受对象,用口语化的韵语唱诵的、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短歌。 从唱诵者的角度划分,儿歌可分为母歌和儿戏两类。 母歌——又称育儿歌,是育儿者唱诵给婴幼儿听的,或者是边唱边让幼儿自编自唱的儿歌。 儿戏——幼儿自己唱诵的儿歌(包括在幼儿园里唱和幼儿自编自唱的儿歌)。 儿歌的审美特征: 1、单纯形象,具体稚拙美。 单纯:内容结构单纯,用最简单的句式结构和最短的篇幅集中描绘幼儿的某一活动,介绍某一事物,简明地说明某一种道理。 形象:表意方面与儿童直观形象思维相吻合,儿歌所描绘的任何事物,所介绍的任何知识、活动都是具体的,突了形、色、声的特点,能给幼儿造成感官上的印象。 例1:《学鸭子》(薛卫民)例2、算术题 鸭子走路,算术题,一道道, 一摇一摆,一排等号像小桥。 小孩学它,算对了,就过桥, 一瘸一拐。算不对,过不了。 身子左扭,老师引我上金桥, 屁股右歪。向着科学大路跑。 左扭右歪,注:两层次,结构清晰简单,表意形象。

绊倒挨摔 注:形象,幽默,稚拙。 《今天我来当爸爸》N038 2、重音乐节奏,具音乐美。音乐性是一切诗体作品的共同特征,儿歌与其他诗体作品相比,更强调音乐性。因为儿歌以幼儿儿童为接受对象,而幼儿对文学的接受更侧重于感官性接受。因此,儿歌强调听觉,重音韵效果,有很强的音乐性。 儿歌的音乐性表现在鲜明节奏和押韵上。 (1)鲜明的节奏——由诗句的停顿构成明显的节拍。节拍有三种构成情况: 节拍字数一致例:《排排坐》: “排排坐,/吃果果,/ 你一个,/我一个,/ 弟弟睡了留一个”。9 节拍字数不一致。《狗熊打蚊子》 蚊子叮,脸上痒, 狗熊接抬手就一掌! 蚊子没拍住, 嘴巴打得响。 节拍不固定。《小猴上楼梯》(教材P90) (2)押韵。押韵有四种情况: 句句押韵例《弯弯腰》弯弯腰,弯弯腰,弯成一只大香蕉。 隔句押韵。例《学猫叫》小老鼠,哭又闹, 大老鼠,学猫叫。 猫叫学得太像了, 大老鼠自己吓一跳。 变换韵脚。(连锁调)例:《小鸟多快活》 鸟多快活,天上遮云朵, 云朵遮不着,树上排排坐。 排排坐,做什么? 嘀里嘀里学唱歌。 用一字押韵——一字韵《好孩子》

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1

题目: 分析儿歌和儿童诗的异同 论文研究课题方向:儿童文学方向 学校:岩山镇朝阳完小 姓名:尹芳

目录 摘要 (2) 导论 (3) 一、发展史 (4) (一)儿歌起源时间早,运用广泛 (4) (二)儿童诗出现时间晚,使用时带有功利,多用于传播新思想 (4) 二、写作内容 (5) (一)儿歌是叙事,写物,内容浅易,重实用性 (5) (二)儿童诗是写意,抒情,内容较深,重艺术性 (5) 三、语言特色 (6) (一)语音特征比较:儿歌比儿童诗更注重韵律 (6) (二)词汇特征比较:儿歌词汇简单通俗而儿童诗词汇丰富有内涵 (7) 四、写作功能 (8) (一)儿歌是对儿童基本情感和生活常识的培养 (8) (二)儿童诗是对儿童进行文学的陶冶和提高文学修养 (9) 五、结语 (10) 六、注释 (11) 七、参考文献 (11)

摘要 儿歌和儿童诗,统称儿童诗歌,是儿童文学中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二者不管是在内容和形式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上都有密切的关联。但在当今社会两者常被人们混淆,有的人把儿童诗当做儿歌,有的人把儿歌当成儿童诗。因此,本文从儿歌与儿童诗的发展史、语言特色、写作内容、写作功能等不同角度,来探讨儿歌与儿童诗的文体特征。继而,比较和区分这两种体裁的不同点。 关键词:儿歌儿童诗语言特色写作内容写作功能 导论: 儿歌,也称童谣、儿语等,是一种具有民歌艺术风格的、为低幼儿童创作的,且符合这一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欣赏趣味的、可吟可唱的诗歌样式。它篇幅短小,结构单纯,一首儿歌说明一个意思或一个目的,特别重视节奏、声韵的美感。其内容活泼生动,曲调欢快。作为幼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鬓发斑白,仍能记起儿时的歌谣。儿童诗是指切合儿童的心理,抒发儿童的情感,适合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阅读、吟诵,为他们所理解、欣赏和喜爱的诗歌。题材广,主题深,语言词汇丰富,篇幅长,注重多种意象的运用与不同意境的构造等都是儿童诗的特性。 分析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 一、从儿歌、儿童诗的发展史来分析: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训练《专题1 童诗童谣》(附答案)

专题一童诗童谣 开卷有益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妈抱, 妈不睬,叽里咕噜滚下来!……”听到这些熟悉的 歌谣,小朋友们肯定感到亲切而自然吧?因为从孩 子开始,这些童诗童谣就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 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和谐 简短的歌谣。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 好玩。童谣的形式有多种,如摇篮曲、游戏歌、数 数歌、问答歌、拗口令、谜语歌等。儿童诗歌是以 儿童为阅读对象的,它的情感最饱满,想象最丰富,语音最天真,意境最优美。 一、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童诗童谣的语言浅显,节奏明快,易于上口,能读能唱能表演,有深厚的生活气息。它的押韵和分行,让人读起来有节奏感,有音乐之美。 二、读诗歌想画面。儿童诗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如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通过我们的想象,把它们串联起来,让它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三、理解诗歌的内容。童诗童谣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的反映了儿童热爱祖国、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有的反映了孩子们讲卫生、爱劳动、懂礼貌等精神风貌;有的描述大自然的美丽及描写有趣的自然现象;有的还会像小辣椒、小刺猬一样,辣我们一下,刺我们一下,作善意的讽刺和批评。 在本单元学习中,我们又将一起去学习童诗童谣,让我们伴随童诗童谣快乐成长。 轻松阅读 春天是这样来的 张国南 叮咚,叮咚! 小溪试了试清脆的嗓子。

啊,春天是唱着歌来的! ( 段解:想象多么丰富!叮咚,叮咚!是小溪流水的声音,但在诗人眼里,那是春天在唱歌。) 呼啦,呼啦, 柳枝弯弯柔软的腰, 啊,春天是跳着舞来的! (段解:呼啦,呼啦,是风吹动柳枝的声音, 但在诗人眼里,那是春天在跳舞。) 哔剥,哔剥, 春笋在泥地里快活地拔节, 啊,春天是放着鞭炮来的! (段解:哔剥,哔剥,春笋拔节原来还有声音,但在诗人眼里,那是春天在放鞭炮。)点评:几个象声词,把我们带到快乐而活泼的春天里。春天是唱着歌来的,是跳着舞来的,是放着鞭炮来的,多形象啊!这些整齐的句式让我们好像看到了春天正迎面大踏步走来!细心的小朋友,你眼中的春天又是怎样来的呢? 快乐练习 训练1 海上的风 刘饶民

趣味会意字

趣味会意字 1.世界上有许多种文字,但中国的文字却是世界上最美、最古老的文字,弯弯曲曲的一笔一划代表我们汉字走过的不平和艰辛,里面承载了我们这个古老而又高贵的民族的点点滴滴。我们的祖先将他们的勤劳与聪慧融汇在了奇妙的汉字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趣味会意字。 2.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笔”:这是一只毛笔,它的笔杆是用竹子做的,笔尖上有毛,我们发现“竹”和“毛”组合在一起就表示“笔”字了。)(出示“歪”;这是一幅画,但是挂得歪了,怎么就是歪了呢?不正就是歪。)(出示“看”手放在眼睛上就是看。)齐照,大放(出示“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3.这些字都是由两个或几个汉字组成的,有趣的是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这样的汉字有个特殊的名字——会意字。 4.你们能猜猜接下来的字表示什么意思吗? 休:人在木旁要“休”息。采:手在木上“采”东西。男:田间用力是男子。苗:田间长草幼“苗”绿。 5.我们再来猜一猜这些字形都代表了什么意思呢?“灭、灰、灾、灯” 儿歌提示:会意字,真奇妙 结合字义把字造。 火上盖土,火被灭。 火上放柴,柴变灰。 房屋着火,引火灾。 杯上点火,便是灯。 这样我们就简单地记住了这些字,并且能够正确地理解它的字意。 6.除了从字形构成识字,同偏旁的会意字或者形近的会意字也可以进行组合记忆。方便更好地识记和区分。 你现在看到的是一个正在逃跑的人,你看他胳膊大幅摆动,脚步大大迈开,一定是遇到什么紧急的事情了。后来,人们把他的上身用这样一个符号代替,脚用这样一个符号代替,合在一起就表示快速奔跑的意思。随着字形的逐渐演变,就成了我们现在的走字。 再看这幅图,这是一个长戈和斧头组成的武器,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戊字。后来,人们把走和戊字结合在一起就成了这个样子,意思就是拿着武器,走很远的路,去征服、讨伐别人。又经过很多年的演变,就成了今天的越字。越可以组词为穿越、越过和飞越。既有走的意思,也有超越,征服的意思。 “吠”狗叫,“咩”羊叫,“鸣”鸟叫。(电影开头)“口”与不同的动物组合,以表示它们的叫声,多么巧妙! 7.出示“仙佃休伐戎”,仙:山中隐居的人;佃:田里耕种的人;休:靠着树歇息的人;伐:用斧头砍树的人;戎:扛着武器守卫边疆的人。(点击放大)用人与其他字组合,构成字义比较抽象的字,这样我们就能轻松并愉快地记住很多字,并且能准确理解他们的字义。 8.在会意字中,还有一类字,它们是由两个或者三个相同的字组合而成,这样的字形表示字义的加深。小朋友们都猜出来是谁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炎:一个火已经很热了,两个火加起来就更热了,这就是炎,可以组词:炎热。森:一棵树为木,是象形字,两棵树是会意字,代表树林,三棵树加一起形容很多很多的树木,就称为了森林)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再去找找吧!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明会意字

日月明(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力、手、水"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字音及了解会意字的结构特点。 2、“钩”的书写指导 教学过程: 一、学习“明”,导入 1、同学们刚才背的很好,老师听到了,我们许多老朋友也听到了。现在,我们请这些老朋友出来见见面好吗?最先出场的是谁呢?(出示太阳的图,学生回答“太阳”。师:“用一个字。”生:“日。”)好,第二位也出来了(出示月亮的图,学生齐说“月”)我们的同学都有一个结对子伙伴,“日”和“月”也是一对结对子伙伴,(出示课件,展示日、月结合成“明”的过程)它们结对子后有了一个新的名字,请知道的同学一起大声地叫出它的新名字。

2、谁来说说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明”是后鼻音,指名读→齐读)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生自由说)你能用“明”组词吗?(聪明、明白) 3、大家看,日和月这两个小朋友结对子后相处的非常好。特别是“日”这位老大哥,它把大部分位置都让给了小弟弟“月”。这样,组成的字就更好看。我们同学也应该向它们学习,讲文明 讲礼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对不对?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月明”(学生读课题) 二、进入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生字 2、指一名学生读课文 3、认为自己能读得更好的同学站起来读。 4、有什么好的方法能把课文读的更好?(边拍手边读)全班拍手 齐读 5、你发现了什么? ①前面两个字合起来组成了后面那个字。例如“日月明”,前面的“日” 和“月”组成了后面的“明”。同学们都知道:太阳是光芒四射月亮亮也是明亮的,日和月合在一起,肯定是非常明亮的,所以它们就组成了“明”字。

儿童诗与儿歌比较

儿童诗与儿歌比较 儿歌与儿童诗是儿童文学中常见的两种体裁,大部分人不会把这两者之间的界线分得非常清楚,但是儿歌与儿童诗之间还是有差异的,部分学者研究认为:儿歌在古代为童谣,属于“歌”的范畴,来自于民间歌谣。而儿童诗则是在五四时期“新诗”(即白话诗)的基础上产生的,属于“诗”的范畴,来自于文人的创作,常称为自由体诗。五四运动以前,人们对儿歌与儿童诗的研究常常只是表面上的论及到,五四运动以后,儿歌与儿童诗的研究范围才逐渐扩大,视角也逐渐变广,许多学者从教育心理学、科学、文学和民间文学等角度,分别讨论了儿歌与儿童诗各自在形式、内容和意义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2 语音特征 2.1 儿歌注重韵律化 儿歌形式规整,它的音乐性是外化的,表现在押韵和节拍上。儿歌几乎都押韵,无韵不成儿歌。儿歌的押韵规律主要有三:一是句句押韵。如儿歌《小白兔》: 小白兔,穿棉袄。 耳朵长,尾巴小。 三瓣嘴,胡子翘。 一动一动总在笑。 这首儿歌每句的末字“袄、小、翘、笑”都是押的“ao”的韵,属于句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既容易记住,又动听。 二是隔句押韵。如一首传统儿歌: 刚刚六点过, 太阳就落坡。 鸭子跳上架, 猫儿进了窝。 蝙蝠天上飞,

正把蜜蜂捉。 这首儿歌第一句入韵“o”,然后隔句押此韵,读起来既具有一个韵押到底所产生的流畅活泼的音乐美,又具有隔句押韵所形成的节奏舒缓的特点。 2.2 儿童诗注重散文化 儿童诗形式自由,它的音乐性是内在的,儿童诗对韵律方面没有太多的要求,尤其是儿童诗歌的“诗”和“歌”界线清晰后,儿歌的韵律美更为突出,而儿童诗“概念”的韵律则慢慢淡出,一般都是自由用韵,押韵也只是大概押韵或者是完全自由化,相当于一种“自由体”。如一首儿童诗《草帽》: 草帽上的小洞洞 是我给阳光 开的一扇扇门 你看阳光钻下来了 他们调皮地踩着我的影子 我的影子上留下了他们的脚印 这首儿童诗在韵律上没有什么约束力,自然、朴素的自由风格却更具魅力。尽管儿童诗在节奏韵律上得到了放松,但并没有影响它的音乐美,反而更为随和。从上面的诗歌中也可以看到儿童诗的散文化倾向主要表现在诗句散漫、用字押韵自由等方面。 3 词语特征 3.1 儿歌词语的口语化 儿歌词语的口语化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重叠。儿歌中词语的重叠形式很多,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AA式,如“亲亲”、“宝宝”、“娃娃”、“乖乖”等。另一种是ABB式,如“红通通”、“亮晶晶”、“笑嘻嘻”、“哗啦啦”等。这些重叠形式在儿歌中随处可见,不仅增加了儿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而且还以口语化的方式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二是拟声词。在儿歌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拟声词可以使儿童产生身

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1

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1

题目: 分析儿歌和儿童诗的异同 论文研究课题方向:儿童文学方向 学校:岩山镇朝阳完小 姓名:尹芳

目录 摘要 (2) 导论 (3) 一、发展史 (4) (一)儿歌起源时间早,运用广泛 (4) (二)儿童诗出现时间晚,使用时带有功利,多用于传播新思想 (4) 二、写作内容 (5) (一)儿歌是叙事,写物,内容浅易,重实用性 (5) (二)儿童诗是写意,抒情,内容较深,重艺术性 (5) 三、语言特色 (6) (一)语音特征比较:儿歌比儿童诗更注重韵律 (6) (二)词汇特征比较:儿歌词汇简单通俗而儿童诗词汇丰富有内涵 (7) 四、写作功能 (8) (一)儿歌是对儿童基本情感和生活常识的培养 (8) (二)儿童诗是对儿童进行文学的陶冶和提高文学修养 (9) 五、结语 (10) 六、注释 (11) 七、参考文献 (11)

摘要 儿歌和儿童诗,统称儿童诗歌,是儿童文学中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二者不管是在内容和形式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上都有密切的关联。但在当今社会两者常被人们混淆,有的人把儿童诗当做儿歌,有的人把儿歌当成儿童诗。因此,本文从儿歌与儿童诗的发展史、语言特色、写作内容、写作功能等不同角度,来探讨儿歌与儿童诗的文体特征。继而,比较和区分这两种体裁的不同点。 关键词:儿歌儿童诗语言特色写作内容写作功能 导论: 儿歌,也称童谣、儿语等,是一种具有民歌艺术风格的、为低幼儿童创作的,且符合这一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欣赏趣味的、可吟可唱的诗歌样式。它篇幅短小,结构单纯,一首儿歌说明一个意思或一个目的,特别重视节奏、声韵的美感。其内容活泼生动,曲调欢快。作为幼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鬓发斑白,仍能记起儿时的歌谣。儿童诗是指切合儿童的心理,抒发儿童的情感,适合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阅读、吟诵,为他们所理解、欣赏和喜爱的诗歌。题材广,主题深,语言词汇丰富,篇幅长,注重多种意象的运用与不同意境的构造等都是儿童诗的特性。 分析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 一、从儿歌、儿童诗的发展史来分析: 每件事物的发生都有自己发展的历史,儿歌、儿童诗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出现在文学这个大家庭里,理因也有其历史。在儿童诗刚刚萌芽,还沒有成熟的時候,诗与歌是同义的,儿歌和诗歌是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西周春秋时期,《诗经》既是诗歌,也是歌曲。 (一)儿歌起源时间早,运用广泛 儿歌的前身应是童谣,或者说“童谣”与“儿歌”是孪生姐妹。周作人《儿歌之研究》:“儿歌者,儿童歌讴之词,古言童谣。”①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儿歌最初来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作为口头文学流传下来的儿歌,历史悠远。在古代诗歌总集中,“童谣”这个词使用的最为广泛。而“儿歌”这一名称在我国的正式使用, (二)儿童诗出现时间晚,使用时带有功利,多用于传播新思想 儿童诗,是诗,是专门为儿童写的诗,任溶溶《漫谈儿童诗的写作》中写到:“作为诗的家庭成员,它是属于现代意义上的文人创作的一种体系,与传统意义上的儿歌相比,儿童诗的出现要晚数千年”。②儿童诗是随着五四时期“新诗”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新生事物。像被胡适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单元 识字9 日月明 部编版

9日月明 《日月明》是一篇根据会意字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前四句采用三字一顿的形式,揭示出会意字“合二字三字之义,以成一字之义,使人观之而自悟”的构字特点。学生在朗读中,能自然地感受到古人造字的智慧,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激发识字热情。后两句是五字句式,都是谚语,进一步诠释“众、林”等字的构字含义,揭示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 文中插图与文字内容相呼应,不仅告诉学生做事情要团结一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会认“明、力”等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会写“木、林”等生字和新笔画“卧钩”。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学写笔画卧钩。

1.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会认“明、力”等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本课大多数字都是由独体字组成的会意字,可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识记语境,“日月——明、小土——尘、双木——林、三木——森、三人——众”,让学生先圈出生字,再借助图片理解“日月——明、小土——尘”的造字原理,体会两个独体字结合表示新字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推测“双木——林、三木——森、三人——众”的意思,引导学生体验古人造字的智慧。“木、心”是象形字,可结合字理来识记;“力、条”可在朗读儿歌中识记。教学生字的读音时,“明、从、众、双”4个生字是后鼻音,也可放在一起强化认读。“明”和“林、心”还可以通过对比读,进一步区分、巩固前后鼻音。 本课要求会写“木、林”等生字。独体字“木”可以和合体字“林”一起指导,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独体字的笔画占位,再观察合体字各部分的大小、高矮、宽窄,然后教师示范,指导学生练写。通过比一比,发现“木字旁”的宽窄和捺的变化,感受汉字结构特点。“土”在书写时,要注意一横短,一横长,中竖挺直。“力”的笔顺要强调,先写横折钩,再写撇。书写“心”时,要重点指导“卧钩”的写法,教师可以边示范提示书写要领:由轻到重,卧如小船,还要注意“卧钩”和三个点的位置:尖头圆尾,左右呼应,中间居中。 2.朗读教学 课文节奏明快,可以用打节拍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同时借助语境识字。在学生发现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后,教师可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后两句的内容,进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理解运用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在理解句意上,教师不要着急讲述,要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自我理解和看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这句话可先结合上文“三

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2课《我想》 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儿童诗与儿歌同属于儿童诗歌类,它们虽然都具有诗歌的共性特征,但又各自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从读者对象的角度看,儿歌是以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儿童诗则是以学龄中后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 (二)从主题思想的表现看,儿童诗的主题思想常常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比较深刻、含蓄;儿歌则往往是比较单纯浅易地表现它的主题思想。如儿童诗《小弟和小猫》与儿歌《洗手》都是以要讲究卫生为主题的作品,但表现方式却明显不同。 《小弟和小猫》 柯岩 我家有个小弟弟,/聪明又淘气,/每天爬高又爬低,/满头满脸都是泥。/妈妈叫他来洗脸,/装没听见他就跑;/爸爸拿镜子把他照,/他闭上眼睛格格地笑。/姐姐抱来个小花猫,/拍拍爪子舔舔毛,/两眼一眯“妙,妙,妙,/谁跟我玩,谁把我抱?”/弟弟伸出小黑手,/小猫连忙往后跳,/胡子一撅头一摇,/“不妙不妙!太脏太脏我不要!”/姐姐听见哈哈笑,/爸爸妈妈皱眉毛,/小弟听了真害臊:/“妈!妈!快给我洗个澡!” 这首诗通过对小弟弟不讲卫生,不仅大人不喜欢,甚至连小猫都不和他玩的情节的描述,形象生动地把主题表现出来了。 《洗手》:“哗哗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大家伸手比一比,看看谁的最干净。”在这首儿歌中,以“洗洗小手讲卫生”、“最干净”等词句,把所要表现的主题,说得清清楚楚,儿童一听就会明白,不需做更多的思考。 (三)从语言表现形式上看,儿童诗与儿歌的语言均要求凝练、简洁、有概括性。由于表现深度的不同,儿童诗的语言比儿歌的语言更纯粹、更集中,更富有想象的张力。在韵律方面,儿童诗不像儿歌那样讲究音韵的和谐和节奏的整齐。 (四)从篇幅长短看,诗有长有短,不受限制,其中叙事诗、童话诗的篇幅都比较长;而儿歌因为有口头创作、供幼儿吟唱的特征,一般都较为短小。 第1页共1页

一年级语文识字7

语文备课 备课教师备课单位 课题识字7 课型新授审核人年级一年级编号 导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通过看图会意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3.朗读儿歌,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材分析:1.本课采用看图会意的形式识字,通过形象的图画显示”从众.林森”四个字是由基本字”人”和”木”累加起来的揭示了字意. 2.字词下面的两首儿歌,说明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也为识字识词提供了语境 3.两幅插图,分别体现了两首儿歌的意境.图文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儿歌. 4.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预习感知:1.每个合作小组由组长带领组员自学.能够根据拼音.声调正确拼读两首儿歌. 2.教师根据图文揭示字型和字义. 学习指导: 第一课时 1.学习”众.群.条.黄.变.成.单.丝”8个生字. 2.让学生注意把字音读正确.”众”的声母是”zh”,不要读成”z”;”森” 的声母是”s”,不要读成”sh”.”变”.单.群”都是前鼻音,要读正确. 3.由5个组长每人领读一遍生字.教师随时纠正音调的正确读法. 4.指导写字,认识偏旁”羊”字旁;”戈”字旁.重点指导”众”上面的” 人”要盖住下面的”从”,”从’左边”人”的一捺要写成点.”群”字中的”君”和”羊”都要写得瘦长些,”养’的一竖是悬针竖,写得长些.” 成”的第四笔斜钩要写舒展,略有弧长. 第二课时 1.指导朗读两首儿歌。 (1)教师领读,注意音调读正确。 (2)让学生感知和领悟儿歌的意思。 第一首儿歌共有两句话,第一句揭示了会意字“从”“众” 是怎样构成的。第二句是谚语,意思是团结起来力量大。个性化修改补充

儿童文学-儿歌与儿童诗练习题

选择题: 以下哪些不属于儿童诗的特征() A艺术构思B丰富想象C取材单纯D文学意境 下列关于儿童诗,儿童歌谣,儿童童话作品排序正确定是答案:B A.《狐狸打猎人》《小弟和小猫》《小老鼠,上灯台》 B.《小弟和小猫》《小老鼠,上灯台》《狐狸打猎人》 C.《狐狸打猎人》《小老鼠,上灯台》《小弟和小猫》 D.《小老鼠,上灯台》《狐狸打猎人》《小弟和小猫》 以下体裁具有 浓厚的幻想色彩的是(C ) A. 儿歌 B.儿童诗 C. 童话 D. 寓言 儿童歌谣又称儿歌,以下属于儿歌概念的是(D) 1:儿童创作的2:篇幅短小,重视节奏 3:说明道理的一种文学样式4:符合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 A:1.2.3 B:2.3.4 C:3.4 D:1.2.3.4 学龄中后期的心里特征是好幻想,爱探索,喜新奇,所以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喜欢听一些具有想象力与趣味性的作品,下列儿童文学体裁中,比较适合这一时期儿童阅读的是()A 儿歌B 儿童诗C 童话答案是B

()是儿童文学最重要的体裁之一。一般指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并以想象方式,富有幻想性的奇妙故事来展开。答案:C A.儿歌B.儿童诗C.童话D.寓言 下列哪个选项属于童话书() A.《西游记》 B.《红楼梦》 C.《白雪公主》 D.《三国演义》 简答题: 为什么说儿童诗与儿歌性质不一样? 1、儿童诗与儿歌试用对象不同,儿童适用于月龄中后期(六岁往后)的儿童,而儿歌则适用于前期和初期(幼儿园八岁前)的儿童。 2、儿童诗主题已间接表现,儿童主题是以简单浅显表现。 3、在表现深度上,儿童诗更纯粹,集中富有想象力。在韵律方面,儿歌则讲究音乐的和谐整齐。 4、儿童诗篇幅有长有短,儿歌篇幅短小。 《爷爷和小树》 下雪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小树不冷了。 炎热天,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爷爷不热了。 爷爷,真好!小树,真好! 请判断该作品是儿童诗还是儿童歌谣,并说出该作品有哪些特征,表达了哪些情感?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

教科版二年级语文下《识字二1》教学设计 汕尾市城区红草镇逸挥基金拾和小学 杨俊才 一、教学环境 交互式电子白板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识字歌诀,引导学生利用“会意”的构字规律理解字意,认识字形。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识字歌诀。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三、重点难点: 1、掌握和运用“会意”的构字规律与方法自主识字。 2、能够正确、工整地书写12个生字。学会新偏旁“舌”“鱼”。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看动画片,初步认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引出学习“识字二”的第一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片导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儿歌,认识汉字。 1、打开语文书 72页,请你自由读两遍。注意听清要求:如果有读不准的字音,可以借助书 上的音节来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注意纠正“帛”、“劣”的读音。 3、男女声对读。 4、读了这么多遍儿歌,你读懂了什么?(结合图片交流讨论,初步了解本课会意字的字义)师:在过去男人主要在田里劳动,所以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就把上面一个田,下面一个力,这个字定义为男人的男。 甜,甘,甘甜的意思。棉,帛,就是丝织品,玉帛、布帛。劣,少出力,偷工造成劣品。劣的反义词就是“优”,“优劣”是一对反义词。 5、那么这首儿歌在编写上有什么特点呢? 小结:这首儿歌的每一句中前两个字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后边的字。像这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具有新意义的字,而这个字的意思又和组成他的独体字的意思有关,这样的字就是“会意字”。 6、找一找,这首儿歌中一共介绍了多少个会意字。(共15个:众、甜、埋、棉、劣、呆、吞、歪、男、床、岩、鲜、拿、掰、跌。) 7、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儿歌,体会一下这11个会意字的意思吧! 8、你能读准这些字,并给他们组个词吗?开火车读字组词。众(众多)、甜(甘甜)、埋(埋葬)、棉(棉花)、劣(优劣)、呆(目瞪口呆)、吞(吞并)、歪(歪头)、男(男生)、床(木床)、岩(岩石)、鲜(新鲜--造句)它还读xiǎn,组词(朝鲜,是一个民族的名称,朝鲜族)、拿(拿着)、掰(掰开)、跌(跌倒)。(设计意图:读儿歌的过程中了解会意字和本课要学习的生字)

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

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题目: 分析儿歌和儿童诗的异同 论文研究课题方向: 儿童文学方向 学校:岩山镇朝阳完小 姓名:尹芳

目录 摘要............................................................. ..2 导论............................................................. ..3 一、发展史 (4) (一)儿歌起源时间早,运用广泛 (4) (二)儿童诗出现时间晚,使用时带有功利,多用于传播新思想 (4) 二、写作内容 (5) (一)儿歌是叙事,写物,内容浅易,重实用性 (5) (二)儿童诗是写意,抒情,内容较深,重艺术性 (5) 三、语言特色 (6) (一)语音特征比较:儿歌比儿童诗更注重韵律 (6) (二)词汇特征比较:儿歌词汇简单通俗而儿童诗词汇丰富有内

涵 (7) 四、写作功能 (8) (一)儿歌是对儿童基本情感和生活常识的培养 (8) (二)儿童诗是对儿童进行文学的陶冶和提高文学修养 (9) 五、结语 (10) 六、注释 (11) 七、参考文献 (11) 摘要 儿歌和儿童诗,统称儿童诗歌,是儿童文学中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二者不管是在内容和形式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

运用上都有密切的关联。但在当今社会两者常被人们混淆,有的人把儿童诗当做儿歌,有的人把儿歌当成儿童诗。因此,本文从儿歌与儿童诗的发展史、语言特色、写作内容、写作功能等不同角度,来探讨儿歌与儿童诗的文体特征。继而,比较和区分这两种体裁的不同点。 关键词:儿歌儿童诗语言特色写作内容写作功能 导论: 儿歌,也称童谣、儿语等,是一种具有民歌艺术风格的、为低幼儿童创作的,且符合这一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欣赏趣味的、可吟可唱的诗歌样式。它篇幅短小,结构单纯,一首儿歌说明一个意思或一个目的,特别重视节奏、声韵的美感。其内容活泼生动,曲调欢快。作为幼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鬓发斑白,仍能记起儿时的歌谣。儿童诗是指切合儿童的心理,抒发儿童的情感,适合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阅读、吟诵,为他们所理解、欣赏和喜爱的诗歌。题材广,主题深,语言词汇丰富,篇幅长,注重多种意象的运用与不同意境的构造等都是儿童诗的特性。 分析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 一、从儿歌、儿童诗的发展史来分析: 每件事物的发生都有自己发展的历史,儿歌、儿童诗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出现在文学这个大家庭里,理因也有其历史。在儿童诗刚刚萌芽,

会意字教学设计

会意字示例 尖──上小下大,形似山尖。休──一人倚树,立足休息。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林──乔木丛生,成为树林。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艳──色彩丰富,鲜艳美丽。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灾──室中失火,酿成火灾。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苗──田间长草,植物幼苗。掰──用手分物,掰为两截。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功──出工有力,就会成功。歪──不端不正,东倒西歪。篇二:请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说一说你是如何教授学生会意字的?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使枯燥的识字变得多姿多彩,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识字兴趣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对识字有了一些基础和经验,教师应该结合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应地制宜,应材施教,抓实、抓牢识字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的各门课程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会意字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教师的识字教学不仅仅是孤立地认识文字符号,不能只着眼于单个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更应注重把生字符号、图象、声音、意义整合在一起,注重把所学的生字实际运用到读写活动中去,从而使学生的识字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见形而知声、义,闻声而知义、形。”在教学会意字时,我是这样做 一、串解法 就是对构字部件作基本合乎情理的拼意解说。如:富裕的“裕”,先让学生说说左边什么旁,右边什么字,合起来是什么意。这样,学生马上心领神会,裕就是有衣服穿,有饭吃,聪明的学生还马上说出了一个成语:“衣食无忧”。还有“休”字,告诉学生一人靠在树上歇歇脚,就是“休”字。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他们就能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二、图文结合,学习生字;与图做比较分解,加快学生的识记汉字速度 出示“林”字简笔画(两棵树)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字。有图的会意字,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字与图联系起来比较,引导学生:“你能发现字与图之间的小秘密吗?”学生们经过了一番紧张的观察思考之后,快活地举起了小手。其实,这些字都是会意字,点拨一下,孩子是很容易理解明白记住的,学生们也很聪明,均采用了拆字的方式,挺有意思。可以拓展想一想:自己认识的、熟悉的还有哪些类似的字。如:三口品,三日晶等等。再经过写字练习,这些字就不容易忘记了。总之,识字教学我认为不仅让学生快乐地识字,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在今后地学习中自觉地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去识字、积累汉字。篇三:有趣的汉字——会意字 有趣的汉字——会意字 教学目标: 简单明白会意字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会意字的意义; 2. 会意字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对象: 小学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 教学安排: 1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