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了让山里的孩子们能正常上学

为了让山里的孩子们能正常上学

为了让山里的孩子们能正常上学
为了让山里的孩子们能正常上学

为了让山里的孩子们能正常上学,一群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老师们坚守在山区学校。

谭承斌是谷城县南河镇白水峪中心小学的校长,学校仅有的6名教师平均年龄已51岁,44名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三四十里外的偏远村庄。谭承斌在镇中心学校领导面前立下“军令状”:“只要学校在,我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白水峪中心小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留守孩子,最远的要坐一个小时的船,再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为保证学生的安全,谭承斌每周亲自带老师在白水两岸码头接送学生。为了让孩子们吃到各种蔬菜和肉类,谭承斌带领老师们开挖梯田,在石头缝里建成了4亩多的菜园,还在低洼处搭建了猪圈和鸡棚。为了解决学校吃水难问题,谭承斌又和老师们砍荆棘、挖沟渠、架水管,为孩子们引来了山泉水。

位于南漳县高寒山区的肖堰镇高峰完全小学,也有一位“谭承斌”式的老师,他叫唐举金。在这个海拔1300多米的山区学校,唐举金已坚守了28年。其间,在这儿任教过的老师陆续调到了镇上、县城,唐举金却多次放弃调动的机会。

唐举金原来教语文、数学,2006年,因为学校缺英语老师,40岁的他只好自己教英语。当时,连26个英文字母都读不准的他为了教学生,常常一个人关在办公室里听录音、记单词,一学就是半天。为了记住每课的单词,他和学生比赛,看谁记住的单词最多,就这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他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及格率为100%。

困难再多,始终心系讲台

在襄阳市四十五中,有位老师叫曹美琴。小时候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她只能拄拐杖“行走”。讲课时,她左手拄着拐杖,腾出右手在黑板上书写。左胳膊拄累了,又用右胳膊换着拄。一堂课下来,曹美琴早已浑身酸疼,但她非常“享受”当老师的美好感觉。

从家里到学校不到1000米的路程,常人步行只需几分钟,曹美琴却需要半小时才能走完。为了不耽误上课,曹美琴总是提前半小时就赶到学校。2011年,为了践行“课外访万家”活动,曹美琴利用下班时间走访了全班50多名学生,让老师和学生们感动不已。

51岁的乔永斌是保康县歇马镇莫家垭教学点唯一的老师。

1984年,乔永斌被诊断出得了骨髓炎,右腿骨头坏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还没有完全康复的乔永斌就忍着病痛回到了学校,他说:“不能让孩子落下太多的课程。”后来,他骨髓炎复发,右手截肢后,乔永斌就用左手写字、板书,成为学校一道感人的风景。

心细如发,关爱留守孩子

随着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数量增多,农村留守孩子越来越多。有的孩子因缺乏亲情变得孤僻,有的甚至成了“问题孩子”。襄州区张湾中心学校语文老师郭丽华虽然不是班主任,却在25年的教学生涯中走遍了贫困生、留守学生以及“问题学生”的家。每次家访后,她都会实行总结,为学生开出心灵“药方”。

一次,郭丽华发现学生小琦情绪有些低落。通过家访才知道,小琦一直寄住在大伯家,长期见不到在浙江打工的父母,很多烦恼无处可说。了解到“症结”所在,郭丽华主动找小琦聊天。暑假到了,小琦想见见爸妈,郭丽华就护送着她到浙江帮她圆梦。

像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宜城市荩忱中学校长、语文老师郝云波为贫困学生支付学费、医疗费达两万余元,近三年走访全校380个学生家庭,劝返58名学生返校;枣阳市熊集中学老师赵洪涛任教14年,先后找回20多个中途辍学的孩子,用自己有限的工资资助10名家境贫困的农村学生;襄阳市二十四中老师席凌云从教23年,劝返学生30多人,资助贫困学生18人……

第17.18周三年级音乐第六册第九课教案

第九课家乡美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他们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因此要提供尽 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勇于表现自己。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 欢上音乐课,在歌唱,舞蹈方面,表现非常好。模仿能力比较强,但 是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因此,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 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理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 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是当前首要任务。 二、课程标准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 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表演《全都认识我》和聆听《乡下的阳乐》,在兴趣中体验 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 乡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歌曲体验对家乡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 1.一学期紧张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暑假里如何放松呢?去旅游、去农村到大自然里去亲近亲近,为此介绍一首《乡下的阳光》,先从音 乐中去感受一下。 2.欣赏歌曲《乡下的阳光》。 感受一下他们在暑假里多么快乐多么潇洒,他们在讲述些什么? 3.板书歌谱(至少歌词),让学生看着谱再听一遍。 讨论问题: (1)“乡下的阳光好”好在哪里? (2)它的演唱形式你能说说吗? 4.如果你认为好听,可以跟着录音轻轻哼唱。 5.这首歌曲非常朴素而口语化,有些歌词可以细细品味。如“脸上 的夏天难擦掉”、“乡下的阳光多透明”……

我们再聆听一遍。如果你喜欢唱,下课后可以向我要歌谱去抄一下, 自己学唱。 6.由于从小在家乡长大,所以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草、树、牛、 水全都认识我。好像你家养的猫、狗认识主人一样。 7.聆听范唱(最好是教师自己范唱)。 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 8.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一次曲调。 (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全曲分成四大句:第1—5小节;第6—10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其中第二句最难。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 分组后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四句的学生组。 (3)分组接唱曲调。相互纠正错误之处,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 小节的强拍,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 9.学唱歌曲: (1)填上歌词(注意三拍子的强拍要唱好)。 (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 10.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11.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12.课后收集唱唱、画画、说说自己家乡的资料,在下节课交流。

三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山沟里的孩子_北师大版(无答案)

山沟里的孩子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山沟里孩子的上学情况。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读自悟,在读中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联系生活实际,对比体会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的艰辛与刻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的艰难和他们的崇高理想。 2、教育学生学习他们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立志学习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1、能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含义,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2、通过对比、朗读,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山里的孩子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及远大理想。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求学的艰辛,学习他们为了实现美好理想而刻苦学习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早上是怎么上学的?下午放学又是怎样回家的?想了解山沟里的孩子是怎么上学的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课,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们是怎么上学的,相信大家一定能有所感悟。板书题目,生齐读。 (二)、展示目标(同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出示小黑板) 1、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将课文分为两大段,阐述分段的依据。 (二)依据自学提纲自学 1、认真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从文中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学生认读。 3、小声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依据是什么? 三、探究训练 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相信大家的收获很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吧! 1、我会读 拥抱钥匙面貌黎明匆匆 傍晚智慧辛勤启程笼罩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并帮助学生区别形近字“匆”与“勿”,“傍”与”“膀”,“辛”与“幸”。) 2、我会填 ()的红日()的宝库()的黎明 3.师生交流、探讨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能将课文分成两大部分吗?依据是什么?(针对不同分法,集体讨论、评议:那种分法比较合理、正确。) 4、教师小结:大部分同学分得很准确!第一部分为第1—5自然段,主要写山沟里的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音乐教学设计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教学设计 海安县城东镇新生小学陈志圣226625 课题《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教学设计(苏少版音乐四年级) 教材简解这是一首赞美家乡的儿童抒情歌曲,它表达了山里的孩子热爱家乡真挚的情感。它表达了山里的孩子眼望家乡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心中欢乐喜悦的情绪。歌曲的曲调较多地运用了切分节奏和旋律的三、四度跳进,使得曲调欢快流畅,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歌词的质朴的语言,不仅使人闻到了泥土的芬香,也让人感受到山里孩子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所表达的喜悦和热爱之情。歌曲的第9、10两小节节奏略紧凑,使得曲调更为欢快跳跃,富于动感,与前面舒展流畅的旋律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它既保持了旋律的流畅,又是欢乐情绪的真实表现。紧接着音乐的情绪又转为热情而舒展,第12、13小节间的四度跳进把曲调推向高音区并形成高潮。眼望家乡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把山里的孩子爱家乡的欢乐喜悦的情感得以充分的抒发。 目标预设 1、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以火热的激情赞美家乡,以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聆听,使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通过为歌词画图,使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通过歌曲中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装饰音等的演唱,学生能初步体验民歌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以火热的激情赞美家乡,以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装饰音的演唱,以及个别六度跳进处的音准把握。 设计理念根据音乐新课标中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四点,再根据乐曲的旋律特点,利用图形谱教学法等教学手段,感受音乐结构、旋律的变化等音乐要素,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创造力,使其真正参与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分为3大块内容,准备阶段、学唱阶段与艺术处理阶段。其中第二和第三块内容是重点过程。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同时针对四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学法:1、创设情境法2、听唱法3、视唱法4、接龙跟唱法5、图形谱教学法6、对比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准备 1、听《我爱我的家乡》律动开始上课 2、师生讨论“家乡”话题 (1)你记得刚才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2)你的家乡在哪里? 师画图画——山与小路 3、练声及难点解决(附点,前倚音16分音符) 以回声的形式——连接语言山里的人们总喜欢对着大山呼喊,你猜会产生什么声音?

《山沟里的孩子》

《山沟里的孩子》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言:同学们都生活在城市中,上学由爸妈接送。想知道山里的孩子是怎样上学的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他们的学习情况。(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5自然段) 1.谁给大家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找出反映山里的孩子上学情况的句子。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了解。 时间长:清晨,天还没亮就出发了,这时“山沟里还黑着”。晚上,放学回家,“夜雾笼罩着他们”,“山沟里黑黑的”,可以说是起早贪黑。(板书) 路不好走:早上,“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晚上,“走过那座山,翻过这座山”,可以说是翻山越岭。(板书) 不安全:山高,路远,天黑,远处还有狼叫。(板书) 2.师:你们听到过狼叫吗?听了会害怕吗?可山里的孩子听到后怎样呢? 生:远远近近,脚步匆匆,说说笑笑。(板书) 3.师:这说明他们身上有一种什么精神? 生:乐观向上。(板书) 4.师: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会发现文中有许多相对应的句子,

找几个读读。 生:清晨,天还没亮……傍晚,太阳落山了…… 生:孩子们走过这座山……孩子们走过那座山…… 生:葡萄由黑变绿……山楂果由红变黑…… 5.师:这些相对应的的句子,在向我们诉说着山里的孩子上学有多难,我们可以用一个词组来描绘一下他们上学的情况。 生:上学的艰难。(板书) 6.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去感受一下山里的孩子上学的艰难,找一找课文中哪个表示色彩的词用得最多,也能体现他们上学的艰难,同时也暗示了山里的孩子贫穷落后的面貌。 三、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6、7自然段) 师:山里的孩子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起早贪黑的去上学,是因为他们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同学们读了课文的6、7自然段,然后告诉我你读懂了什么? (1)·金钥匙:指的是知识。 (2)·日日夜夜,夜夜日日,在辛勤刻苦地寻找:指不怕困难,不停地发奋学习。 (3)·理想的灿烂的黎明……表明作者对山沟里的孩子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和祝福。 (4)·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来自于什么?(有了知识才能有智慧,才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改变山沟的穷面貌。) (5)·说说省略号省略的句子,畅想一下未来的山村学校是什么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教案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教案 仙岩镇中心小学王丹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让学生体验歌颂家乡美,并感受南北两首歌曲的不同的民歌特色。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3、认识高音。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 2、学习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3、认识高音。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歌曲体验对家乡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欣赏歌曲 1、导入 我们的祖国以幅员辽阔、风景迷人矗立于世界的东方。她有着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宁静的山村、繁华的都市,每个地方都是那么的美丽迷人。当地的人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你的家乡是哪呢?能不能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2、欣赏《黄土高坡》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曲,听一听他唱的是什么地方。 3、介绍黄土高坡 黄土高坡指陕西、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在内的荒凉的黄土高原地带。在那里少见青山绿水,放眼望去只见漫漫黄土,少有高楼大厦,他们都住在低矮的窑洞里,但是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爱着他们的家乡,爱着这片土地。顽强地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用滴滴汗水浇灌土地,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 4、感受歌曲 (1)歌曲《黄土坡》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表现了黄土地上的儿女们对家乡所怀的执著的爱。 (2)哪句印象最深刻?并唱一唱 5、欣赏《洞庭鱼米乡》 《黄土高坡》是西北歌曲,现在我们在来听一首中南部的歌曲,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 6、进行对比 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西北——粗矿、豪放,中南——细腻、抒情。 三、学习歌曲 1、导入 听了大人们都在赞美自己的家乡,我们的小朋友也要来和他们比一比了,我们来听听孩子们的家乡在哪里? 2、欣赏歌曲

2019-2020年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5 读书山沟里的孩子习题精选第九十二篇

2019-2020年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5 读书山沟里的孩子习题精选第九十二 篇 第1题【单选题】 关于《山沟里的孩子》这篇课文,正确的说法是( ) A、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作者用词非常准确。 B、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山沟孩子的同情,号召我们支援山区。 C、描写了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赞颂了山里的孩子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智慧—______ 神奇—______ 理想—______ 启程—______ 辛勤—______ 刻苦—______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选择合适的搭配。初升的______ 园丁神奇的______ 花朵美丽的______ 景色辛勤的______ 红日【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选择合适的搭配。 智慧的______ 面貌 落后的______ 孩子 灿烂的______ 宝库 天真的______ 黎明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分别写的是什么时间。 ①野葡萄由黑变绿了,牵牛花由黑变紫了,女孩儿身上的新褂子也由黑变红了。______ ②山楂果由红变黑了,路边的草垛由黄变黑了,男孩子身上的褂子也由蓝变黑了。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8题【语言表达】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把”字句。 ①夜雾笼罩着回家的孩子。 ②月亮的清辉照亮了孩子们回家的路。 ③知识的力量将改变山沟的穷面貌。【答案】: 【解析】: 第9题【现代文阅读】

山里的孩子 教案教学设计_1

山里的孩子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道课文前3个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来写具体山里孩子特点的。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读懂总分段。教学难点:展开合理的想象,用总分方法谈谈自己的愿望。教学方法:个别、分组、尝试、鼓励、游戏。教学组织形式、意图:文章有3个自然段,分成3组是为了教学的需要。学情分析:总分段式学生并非初次接触,但是这篇课文从几方面来写具体总起句较难归纳,所以应引导学生经过有效的讨论来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投影、合作学习提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意思。2、了解课文1、2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3、培养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老师的指导下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难点:第一自然段总起分述的关系不很明显。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画,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仔细观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人在干什么。2、是呀,山里的孩子可真爱劳动,这节课就学习课文;山里的孩子(揭题齐读)3、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二、自学课文要求。1、读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想想想山里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4、问提几个不懂的问题。三、检查自学效果。1、提出不懂的地方。2、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同桌互读)3、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后学生评议。4、说说山里的孩子是怎

么样的。四、讲授新课。1、先学第一自然段。找到结实健壮的这句话划下来,齐读。△健壮是什么意思?2、山里的孩子身体长得结实、健康、强壮,这是为什么呢?读读第一自然段,认真想一想,轻声说一说。3、讨论2~4句:(1)句式:因为……所以……或……是因为……回并板书:爬登采拾(2)听老师读第三句,说说漏读了哪几个词(每一朵、每一种),为什么不能漏?(3)满山遍野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问,说说哪些地方有他们的脚印。这儿的省略号表示什么?(4)他们在这些地干什么呢?说一说: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他们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在()()……(5)他们到过这么多地方,干过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读时要稍有力些,不但要读得精神饱满,同时还要读出热爱山乡之情。(自由读--指读--评议--师生读)4、小结:这段话,先总写山里孩子是结实健壮的,这叫总起句。然后分三方面具体描写,这叫分述句。像这种写法,叫先总起后分述。刚刚我们是用读、找、想、说的方法学懂的。下面我们用同样方法学懂第二自然段。5、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总起句划下来。6、课文有是从哪写方面来写他们的热情好客,请同学门读读第二自然段,想好后同桌先互相说一说。7、全班集体交流、讨论:(1)他们的热情好客表现在哪里?(抓主要词语:笑眯眯欢迎每一为当向导请歇歇脚递上)△多热情的山里孩子,该用这怎样的语气读。(2)想象一下,客人来了,他们会对客人怎么说,怎么做。(用自己的话说)(3)出示句子,自由读,你能说出好在哪里?渴了,他们递上一碗清凉的茶,像清泉,像露水,一直甜到你的心窝里。△是呀,喝上着甘甜、清凉的茶,

三语 李真真《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三年级语文李真真教学目标: 1、在预习时,通过学生自主努力,自己运用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13个生字的读音,会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自己的情感来。 3、通过对课文所描述的孩子上学、回家情景的段落的感情朗读,感悟山沟里的孩子热爱学习的可贵品质。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想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课,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它。 2 、指名读课文,检测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大家先自己小声的读读课文,然后把自然段的序号标好。 2、谁想给大家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在他读的时候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课文讲的是山沟里的孩子决心从书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刻苦学习的经过,他们要起早贪黑地走山路,到学校读书。) 四、齐读课文,全面感受课文内容。 1、仔细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划一划相关的句子,最后再说一说孩子们在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可以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四人一小组交流。) 时间长:山沟里的孩子们从黑暗走进黎明,又从黄昏走进黑暗,可以说是起早贪黑。(板书)

路不好走:要翻好几座山那,看(课件),同学们是怎么翻山越岭去上学的?谁能看着图给大家讲讲?如果要是遇到恶劣的天气呢?看来他们上学的路真是太难走 了!(板书) 不安全: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市区里,不到动物园或是在书本、电视上我们是不可能看到狼的,那就让我们听听狼的叫声,来感受一下,孩子们放学回家听到狼叫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课件)怎么样,很可怕吧!再加上天黑,路滑,真为孩子们捏把汗啊!(引读) 乐观:可是他们自己好象并不在意,书上是怎么描写的?(课件)因为能去上学已经是孩子们是快乐的事了,所以克服困难也就变成了一种习惯,艰难跋涉也就变成了一种乐趣。(读) 对应的句子:清晨,天还没亮,山沟里还黑着。傍晚,太阳落山了,山沟里很快暗下来。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什么了?生答。 2、他们句式上的结构是一样的,而在内容上也是相对应的。你找找,课文中还有哪几个句子,也是前后对应的? 师:这些相对应的句子,在向我们每一个人诉说着山里的孩子上学有多难!清晨,孩子们迎着晨曦上学;夜晚,孩子们披着夜雾回家,多不容易啊!小结:看,(课件山沟小道)这就是山区孩子们平时常走的一条山路,这条路每天早晚承载着孩子们求学的梦想。当天边还是一片隐隐漆黑时,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同学们就背上书包,行至离家几百里路的县城去上学。他们不怕困难,因为他们心中有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有出路。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信念,又是一种多么执着的追求啊! 让我们大家再把孩子们克服困难去上学让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感情朗读。(读给小组同学听,指名读,试着背一背) 五、聆听孩子的心声。 师:就是这种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激励着孩子们起早贪黑的去上学,那么除了学习,他们还有什么愿望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6、7自然段,然后在小组里跟同学们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 (1)金钥匙指什么?(指的是知识) (2)日日夜夜,夜夜日日,在辛勤刻苦的寻找指的是什么?(指不怕困难,不停的发奋学习。) (3)理想的灿烂的黎明……表明了作者对山沟里的孩子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同时也对他们一定能改变山沟的穷面貌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山里的孩子

---------------------------------------------------------------范文最新推荐------------------------------------------------------ 山里的孩子 教材简析: 课文描绘了山里的孩子在大山的怀抱里形成的结实健壮、热情好客、充满幻想的性格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全文共4个自然段,前3段结构相似都是总分段,第4段是全文的总结句。其中第2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它是非常典型的总分段式,是落实单元训练重点的很好材料。 教学目标: 1、知道课文前3个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来写具体山里孩子特点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总分段。 1 / 18

教学难点:展开合理的想象,用总分方法谈谈自己的愿望。 教学方法:个别、分组、尝试、鼓励、游戏。 教学组织形式、意图: 文章有3个自然段,分成3组是为了教学的需要。 学情分析:总分段式学生并非初次接触,但是这篇课文从几方面来写具体总起句较难归纳,所以应引导学生经过有效的讨论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合作学习提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意思。 2、了解课文1、2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范文最新推荐------------------------------------------------------ 3、培养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老师的指导下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 难点:第一自然段总起分述的关系不很明显。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仔细观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人在干什么。 2、是呀,山里的孩子可真爱劳动,这节课就学习课文;山里的孩子(揭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3 / 18

《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九尺小学周乐琼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结合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 的艰难。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比、朗读,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带来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请大家欣赏。[播放《上学 歌》] 2.说说平时你是怎么去上学的?正如歌中唱的,我们每天都在小鸟欢快的叫声中,在父母的呵护下,高高兴兴地去上学,那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和我们一样幸福呢? 3.对,有灾区的小朋友,还有偏远山区的孩子们,请大家再来看一组图片。 4.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5.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山沟里的孩子》(板书),看看山沟里的孩子是怎样学习的。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画完的同学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些字词,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看看谁的方法好。 3.下面我们通过读词语比赛来检验一下我们同学的学习效果。 4.在本课的生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比较难写和难记呢?(重点指导:慧和勤)5.请同学在写字本上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词写一遍,记住它们,真正和它们交上朋友。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交了这么多的生字朋友,我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大家试着读一读,边读边画出自然段。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分自然段读)及时评价。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写了山沟里的孩子克服重重困难上学的事。)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5) 1.哪些自然段写了孩子们为了上学克服困难的呢?请同学再读课文。2.谁来说说是哪些自然段?(1~5自然段)指名读一读。 3.在朗读中你发现文中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黑色、红色、蓝色、紫色。)哪一个颜色词语用得次数最多?(黑色) 4.联系上下文读一读,从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幻灯片] (从“野葡萄由黑变绿了……”中知道由天黑变成了天明,山里的孩子起得很早。……) 老师补充:“黑”字体现了他们上学的艰难,同时也暗示了山里的贫穷落后的面貌。 5.下面我们就从三方面理解山里孩子上学的艰难,请同学自读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 A.时间长:清晨,天还没亮就出发了,这时“山沟里还黑着”。晚上,放学回家,“浓雾笼罩着他们”,“山沟里黑黑的”,可以说是起早贪黑。(板书) B.路不好走:早上,“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晚上,“走过那座山,翻过这座山”,可以说是翻山越岭。(板书) C.不安全:山高,路远,天黑,远处还有狼叫。可能发生危险。(板书)6.我们平时很少走夜路,更不可能自己走,而山沟里的孩子却每天都这样去上学,这说明他们身上有一种什么精神呢?(乐观向上的精神。)从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来呢?(远远近近,脚步匆匆,说说笑笑。) 7.其实课文中有许多句子是相对应的,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能找出几个读读吗?[播放幻灯片] 8.这些相对应的句子,又一次向我们诉说了山里的孩子上学有多艰难。下面请同学来回答两个问题:[播放幻灯片]山里的孩子每天都是怎样去上学的?我们应向他们学习怎样的品质呢? 9.是啊,山里的孩子为了学习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发奋读书,真是

小学一年级语文《我爱大山我爱家》原文及教案

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诚然,事物的接受从理解开始,汲取知识也离不开语文。如解数学题时,审题分析需要语文,证明诠释需要语文,答题归纳也需要语文。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我爱大山我爱家》原文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我爱大山我爱家》原文 xiǎo xī dīng dōng xiǎng 小溪叮咚响, niǎo er jiào zhā zhā 鸟儿叫喳喳, chuān guò jīn zhú lín 穿过金竹林, rào guòlǜ shān chá 绕过绿山茶。 shān lù wān wān shān zhōng xíng 山路弯弯山中行, bái yún shēn chù shì wǒjiā 白云深处是我家。 rén zài bàn shān yāo 人在半山腰, mǎn yǎn dōu shì huà 满眼都是画。 lǜlín xiàng dàhǎi 绿林像大海, hóng huābiàn shān yá 红花遍山崖。 shān shì yáo lán wǒshì wá

山是摇篮我是娃, wǒài dàshān wǒài jiā 我爱大山我爱家。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我爱大山我爱家》教案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大山里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读懂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你们爱自己的家吗?有个山里的小朋友也很爱自己的家,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示情景图,初读课文 1、示情景图,放音乐,生自由读 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由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读,教师正音。 3、去掉拼音自己试读。 4、指名读。 5、出示词语自由读。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读书_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读书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题是“读书”。安排了《小小的书橱》、《山沟里 的孩子》、《爸爸和书》三篇主题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读 书的乐趣,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 “语文天地”中涉及的各项活动和练习,突出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了语言的积累,同时又注重了学生语文 综合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单元32个生字,会8个生字,掌握与课文有关的词。 2 学习课文,从不同角度感受读书的乐趣及读书的重要性。 3 抓住重点此,理解课文内容。 4 积累好词佳句。 课时安排:8—9课时 小小的书橱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字,会写9个字,掌握“浩瀚、遨游、沐浴”等词。 2 学习诗歌,懂得小书橱中蕴含的知识,能使人眼界开阔,生 活充实,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 3 体会关键此举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感受读书的乐趣。 4 有语气地朗读全诗。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初读诗歌,会认识中的生字词。 2 熟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 3 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小书橱?说说你从中获取了那些知识。 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板书《小小的书 橱》,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写他的小书橱的。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 自由读书,花初步认识的字,用自己的认字方法认识它。 2至明看火车,检测识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 自读诗歌。 2 读完诗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 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小作者喜爱读书? 作者为什么把书橱比作是“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 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感悟2—5小节,体会读 书的乐趣。 读最后一小节,面对书中的无穷的宝藏,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配乐朗读,放飞想想谈感受。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三年级音乐教案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三年级音乐教案 授课时间:5月31日——6月2日 教学分析: 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曲调较多地运用了切分节奏和旋律的三、四度跳进,使曲调欢快流畅,歌词以质朴的语言,使人闻到了泥土的芳香,也让人感受到了山里的孩子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所表达的喜悦和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以火热的激情赞美家乡,以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2、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聆听,使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通过为歌词画图,使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通过找出歌曲中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装饰音,学生能初步体验民歌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以火热的激情赞美家乡,以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装饰音的演唱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琴 教学对象:三年级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师:你们喜欢大山吗?你来说说 我们一起参观参观大山吧! 3、师生观看大山图片 问:你看到了什么? 过渡 师:美丽的大山是山童的家乡,你听,山里的孩子为我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声呢! 3、初听歌曲第一段 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二、练声 1、导入:我相信同学们应该都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的曲调欢快流畅,也感受到了山里的孩子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胡老师不禁想和咱们班的同学们一起去大山玩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我们来到一座山顶上,山上的空气好清新哦!嗯~~~~~ 2、练声 多媒体出示两个山顶 师:老师站在山的这头,你们站在山的那头。来,我们打声招呼!

“喂,同学们好!”你们应该怎么样呢? 师生合作,大屏幕出示两张歌谱 A师示范,唱“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来一次, B生唱 C要点讲解 师:注意附点节奏和装饰音的地方,老师您好!声音通过口鼻到头上微笑的传给老师。我们再来试一次。“喂,同学们好”“老师您好” 三、新歌教唱 1、揭题 师:山里的风景壮光美丽,山里的孩子纯真善良,你们想想山里的孩子为什么心爱山呢? 过渡:人们对自己的家乡有说不尽的眷恋之情,因为这里有养育自己的土地。同学们感受到山里的孩子对家乡山的热爱之情了吗?我们一起来朗读下歌词,胡老师先示范 2、朗读歌词 师示范,边朗读边画图形 生跟着念,共两次。第二次要求不看歌词朗读 师:这段歌词以质朴的语言,不仅使人闻到了泥土的芬香,也让人感受到山里的孩子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所表达的喜悦和热爱之情,作曲家沈波先生为之倾心创作了动听的

为了让山里的孩子们能正常上学

为了让山里的孩子们能正常上学,一群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老师们坚守在山区学校。 谭承斌是谷城县南河镇白水峪中心小学的校长,学校仅有的6名教师平均年龄已51岁,44名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三四十里外的偏远村庄。谭承斌在镇中心学校领导面前立下“军令状”:“只要学校在,我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白水峪中心小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留守孩子,最远的要坐一个小时的船,再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为保证学生的安全,谭承斌每周亲自带老师在白水两岸码头接送学生。为了让孩子们吃到各种蔬菜和肉类,谭承斌带领老师们开挖梯田,在石头缝里建成了4亩多的菜园,还在低洼处搭建了猪圈和鸡棚。为了解决学校吃水难问题,谭承斌又和老师们砍荆棘、挖沟渠、架水管,为孩子们引来了山泉水。 位于南漳县高寒山区的肖堰镇高峰完全小学,也有一位“谭承斌”式的老师,他叫唐举金。在这个海拔1300多米的山区学校,唐举金已坚守了28年。其间,在这儿任教过的老师陆续调到了镇上、县城,唐举金却多次放弃调动的机会。 唐举金原来教语文、数学,2006年,因为学校缺英语老师,40岁的他只好自己教英语。当时,连26个英文字母都读不准的他为了教学生,常常一个人关在办公室里听录音、记单词,一学就是半天。为了记住每课的单词,他和学生比赛,看谁记住的单词最多,就这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他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及格率为100%。 困难再多,始终心系讲台 在襄阳市四十五中,有位老师叫曹美琴。小时候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她只能拄拐杖“行走”。讲课时,她左手拄着拐杖,腾出右手在黑板上书写。左胳膊拄累了,又用右胳膊换着拄。一堂课下来,曹美琴早已浑身酸疼,但她非常“享受”当老师的美好感觉。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下蜀中心小学唐显慧 212411 ⑴【课题(学科和年级)】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小学音乐;四年级 ⑵【教材简析】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是苏少版四年级下册音乐中的一首歌曲。全曲旋律中较多的运用了切分节奏和三、四度跳进,歌曲欢快流畅;歌词语言质朴,使人仿佛闻到了泥土的芬芳,也让人感受到了山里的孩子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所表达的喜悦和热爱之情。曲调婉转动听,学生们非常喜爱。 ⑶【目标预设】 四年级学生处于小学中级阶段,思想渐渐活跃,但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虽然积累了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但自主学习能力薄弱,需要老师细心指导。他们乐于实践新颖的学习方法,对生动活泼的事物、欢快的曲调及新颖的操作活动兴趣浓厚。根据这些特点,我制定出了以下学习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以火热的激情赞美家乡,用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范唱和聆听,学生能够熟悉歌曲的旋律;通过歌曲中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装饰音等的演唱,学生能初步体验名歌的音乐特点。 ③、知识与技能:掌握歌曲中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装饰音等。 ⑷【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以火热的激情赞美家乡,用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难点:歌曲中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装饰音等的演唱。 ⑸【设计理念】 根据音乐新课标中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这四点,再根据乐曲的旋律特点,利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感受音乐结构、旋律的变化等音乐要素,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创造力,使其真正参与音乐的演唱,真正成为音乐课堂中的主人。 ⑹【设计思路】 ①、课前律动部分,伴歌曲《娃哈哈》一起动一动。这一部分是为了让学生不那么拘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本节课中。 ②、激趣导入部分,在情境中呈现美。这一部分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感受歌曲的情绪,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③、歌曲新授部分,学唱词曲,在旋律中感知美。这一部分是为了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演唱歌曲,在聆听与演唱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本课的知识点、难点:一字多音)、解决问题,并感受音乐的美。并且注重学生自由表达、情感中升华美。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进一步表现歌曲、赋予歌曲新的艺术魅力。④、拓展延伸,在价值中召唤美。这一部分是为了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的现实生活,真切感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产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⑺【教学过程】 一、课前律动 同学们,请大家和我一起动起来!律动《娃哈哈》

背起爸爸去上学读后感

背起爸爸去上学读后感 也许每个人都和盖茨比一样对于生活,爱情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幻想。即使现实把自 己折磨得残破不堪,也不会轻易放弃心中理想的世界。年轻时的盖茨比和黛茜深深相爱, 但是自己贫寒的家境和养尊处优的黛茜门不当户不对,这样的现实让盖茨比心中的幻想第 一次破灭。 它,是一部让同学影响一生的故事。它,是一部让朋友感动不已的电影。它,也是一 部值得学习的电影。它,就是《背起爸爸去上学》。 这部原着小说被选入美国高中语文教材。所以在美国,但凡受过中学教育的人,没有 不熟悉这个故事的。作者菲茨杰拉德(简称菲氏)创造了尼克。卡拉韦这一角色,他既是叙 事者,又是故事中的人物。有了这样一个“身兼二职”的人物,也使作品具大的客观性, 效果更集中。 故事讲诉的是,在甘肃有一个既偏远又穷苦的一个村子里,住着石娃一家子:姐姐, 爸爸和自己,因妈妈早年去世,不幸的石娃从小失去了母爱不禁让我伤心落泪,情不自禁 地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棵草……”但是7岁的小石娃并没有备受打击。他坚强的爬了起来。并在转勺子中幸运的选中!读上了小学。正在上学的第三天早晨。他正要过河,遇见了一个小女孩也要过河。当他们一同走向河时,石娃很快走到了河中央。而可怜的小女孩,被汹涌的河水冲走了,只有漂浮在河面上的那只书包。石娃呆呆的站在 那里,望着那滚滚河水,心中不时出现了那目残忍的影子,他变得恐惧起来,三天未去上学!父亲知道后非常生气,使劲的往石娃身上打去,并要求他必须去。终于,在父亲的再 三要求下,石娃走向了那条汹涌澎湃的马莲河!石娃正跑到被河水冲走的小女孩那边时他 哭了起来:他害怕,他恐惧,但他不能把心中的情怀大声的发泄出来。正在这时,父亲背 起了石娃走过了可怕的马莲大河。之后,石娃勤奋努力,历经坎坷,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石娃年年考第一且奥林匹克化学第一名,并顺利的考上了大学,但父亲已是饱经风霜 的人了,脚也瘸了,石娃有想放弃上学,照顾父亲,但父亲知道后,为了不拖累石娃,想 跳井自杀,最终,这一举动,感动了石娃。石娃上大学了!为了不让父亲孤独,最后,石 娃背起了恩重如山的父亲,走过了拿到充满回忆的马莲大河! 第一次独自做饭,免不了要手忙脚乱。按照做饭的先后顺序,作者依次写了淘米、煲饭、炒菜的全过程。因为经验不足,就要格外细心;越细心,就越慌神儿。好在小作者挺 机灵,关键时刻能急中生智,转危为安。作者抓住了‘第一次’做饭的特点,文字不多; 却写得小有波澜。别看小作者做饭时手忙脚乱,文章可写得步骤清楚。” 是啊,父爱如山,母爱如山。我们都该感恩父母,不是他们给了我们这么多,哪来今 天戴上红领巾,穿着整齐校服的我们啊?石娃从小苦,是一个靠着运气得到的上学的权利。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教案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名师教案 一、教材分析: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是一首赞美家乡的儿童抒情歌曲,歌曲4/4拍,中速,它表达了山里的孩子热爱家乡真挚的情感。它表现了山里的孩子眼望家乡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心中欢乐喜悦的情绪。浓郁的民歌风,歌词的质朴的语言,不仅使人闻到了泥土的芬香,也让人感受到山里孩子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所表达的喜悦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学生能有感情的独立的歌唱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2、通过聆听、模唱、跟唱等方法,学生掌握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四个十六音符节奏。掌握歌曲一字多音的唱法。 3、通过演唱《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回忆以前学习过歌唱家乡的歌曲,歌颂家乡,说说家乡美。 三、教学重难点: 1、歌曲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四个十六音符节奏,一字多音的唱法。 2、通过演唱《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回忆以前学习过歌唱家乡的歌曲,歌颂家乡,说说家乡美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引导了解歌曲旋律,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去山里玩过吗?喜欢山里吗?生答 师:今天呀,老师带同学们去山里逛逛,看看那些迷人的风景。一起出发吧!(视频) 师:山村里的孩子们生活在这么美的地方真幸福!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试试给它配上一首歌,在老师的乐曲中继续去感受山村的美丽!(播放《山里的孩子心爱山》伴奏) 师:你们觉得怎么样?好听吗?你来为歌曲起名字?生答 师:那大家想不想学唱这首歌曲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出示课题及曲谱)

(二)学唱歌曲 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演唱歌曲,在聆听与演唱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本课的知识点、难点:一字多音)、解决问题,并感受音乐的美。 1、聆听全曲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山里的孩子是怎么唱他们的家乡的。他们是带着怎样的情绪去唱的?(音乐) 生:赞美、自豪、热爱…… 师: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他们这么喜爱家乡的?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家乡看一看……(大山风光图+音乐) 2、复听 师:从孩子们的歌声中和图片中相信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他们的家乡美不美?山里有些什么呢? 生:山路、山泉、山果…… 师:原来啊,大山里有这么多的好东西,有弯弯曲曲的山路,有清澈甘甜的山泉,还有香甜可口的山果,难怪山里的孩子们都忍不住要给大家夸夸自己的家乡呢。 3、节奏游戏A段: (1)寻找附点节奏a:练习 师:山里的孩子也像你们一样爱唱歌,他们每天放学都要爬上山坡对着对面的大山唱歌,唱的时候就能听到对面也有人在跟他们对唱似的,那是什么呢? 生:跟唱 师:我们也来体验体验在山谷里唱歌是什么滋味!接下来,老师来扮演山里的孩子,你们就来当我的回声。我们先来练习练习,从最简单的开始。b:大附点节奏(难点突破) 师:你来找一找,学唱 (2)寻找前十六节奏,寻找后十六节奏。 师:同学们刚才不仅把回声学的很逼真,而且也帮着山里的孩子把他们的大山夸赞了一番。接下来我们就再来跟着他们走进大山,看看山里的美景……请同学们听音乐,当你听到会唱的旋律就轻轻地跟着唱一唱。

山里的孩子上学不用愁

第十六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征文比赛评选推荐表单位:平马镇怀民小学邮编:531500 联系人:林美筹电话:8336276

山里的孩子上学不用愁了 第十六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征文比赛 平马镇怀民小学六年级韦金叶 免费义务教育,今年上学又省钱了,这可真乐坏了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 2008年春节的鞭炮声刚刚响过,又迎来了一件大喜事:国家继续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农村的孩子再也不用自己出钱来买课本了!农村的孩子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得手舞足蹈;大人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得热泪盈眶。“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这句感人至深的口号,表达了人民的心愿。现在,心愿变成了现实:国家每年都要拿出大笔资金来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本费、学杂费。 开学初,当我领到崭新的课本时,我不禁想到了两个姐姐读书时的艰难。那时,我家住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村里没有学校,没有教师。爸爸想让两个姐姐到别的地方上学,妈妈不同意,理由是:路太远了,足有六七公里呢,怕孩子走不动。后来,村里请来了个教师,是个瑶族人,他来后几天,村里就盖了两间茅草房,一间是给教师住的,一间则是教室,课桌都是孩子从家里带来的。听爸爸说,一个学生每年要交500块钱呢,而且,每生还要交四十千克大米给那教师。课本只有语文和数学。我那两个姐姐一起上了学,爸爸、妈妈从早到晚地干活,从不停歇。有一次开学,爸爸、妈妈省吃俭用只凑了三百元钱,让老师先给姐姐上学,等凑够钱了再交,可老师难为情地说:“哎,不行

呀!我这些书也是拿钱去买的,一人要几十元,你看,路又远,加上路费,剩不了几个钱了,我那生活费也没有了,我知道你们生活困难……”“老师呀,我那两个孩子很懂事,学习不比别人差,你就先让她们上学吧!”爸爸请求道。“唉,那好吧!你们先让孩子上学吧,你们可要说话算数。”“好!好!谢谢你了,老师。”妈妈千恩万谢。但两百元钱,对于山区农民来说是多么不容易找呀?后来,爸妈就向亲戚、朋友借,不过只借得一百块,还差一百块呢,爸爸就上山去打柴,加上妈妈卖米、卖菜,终于凑够了钱,爸妈总算松了口气。 后来,我也上学了,如果三姐妹一起上学,爸爸妈妈可供不起,所以,爸妈决定在我们三个中让一个辍学,最后,让大姐辍学了。可大姐只有十二岁呀!可怜的大姐失学后,每天看着别人高兴地上学去,心里非常难受,眼圈经常是红的,有好几次躲进被窝里伤心地哭了。爸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那时又有什么法子能解决呢? 而现在,别说学杂费,就连课本费都不用交了,在学校住宿的学生每人每个学期还有250元的住宿补贴,特别是今年政府又实行“鸡蛋”工程,让每位内宿生每天早上都能免费吃一个鸡蛋,这表明政府进一步认识到了教育对于未来的重要性,心里时刻装着教育、装着儿童,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象征。 今昔对比,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多么想快快长大,成为有用之材,报效祖国,创造美好未来。从现在起,我一定勤奋学习,多读好书,不断进取,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