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溶液引起渗漏性损伤的机制分析及处理

不同溶液引起渗漏性损伤的机制分析及处理

不同溶液引起渗漏性损伤的机制分析及处理
不同溶液引起渗漏性损伤的机制分析及处理

血液病静脉渗漏性损伤护理

血液病静脉渗漏性损伤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临床资料[加上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5例发生静脉渗漏性损伤的血液病患者平均年龄7~69岁。局部渗漏表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疼痛、发红、水疱及溃疡,在实施相应的护理后,疼痛改善,肿胀消失,溃疡愈合。结论血液病患者发生静脉渗漏性损伤可造成严重的后果,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情况加强预防,细心护理。向患者耐心解释,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证治疗效果。 【关键词】血液病静脉渗漏性损伤护理 前言 血液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其治病原因较多,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污染等[1]。目前,临床中治疗血液病多应用化疗、激素治疗等方式,但是引发的毒副作用比较大,并且患者的治愈率比较低,复发率比较高。静脉渗漏性损伤[2]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药液渗漏到静脉周围组织,一般症状为疼痛、肿胀、无回血或局部水泡,并造成局部软组织坏死及神经、肌腱和关节损伤。静脉渗漏轻则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引起组织缺血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发生静脉渗漏损伤,护理人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案,减轻患者痛苦,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保障。 1[这都需要空格,数字与汉字之间,两格,把下边的都改了]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这里不用空格吗,开始一段文字的时候是不是要空格,参照模板改,包括下边所有的]回顾从2016年8月至2017[你修改一下时间吧,这段时间你都没有实习,,你也没在这个地方]年1月我科有25例血液病患者发生了静脉渗漏性损伤(12名男性和13名女性)。年龄7-69岁,平均年龄43岁。 1.2渗漏部位分布情况(见表1) 1.3临床表现 [空格]由于静脉注射给药的种类不同,渗透量不同,患者的渗漏表现也不相同。发生渗漏性损伤时,患者的首要表现是疼痛,局部出现红肿热痛,麻木灼热感。主要是穿刺点周围。部分患者是穿刺点上方、下方或整侧肢体疼痛。15例(60%)液路不通畅,不见回血。12例(48%)出现肿胀。这25位患者中均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表1渗漏部位分布情况 部位手背前臂内踝肘部合计 例数8122325

静脉输液渗漏的处理[1]

静脉输液渗漏的处理 一旦发生静脉渗漏性损伤,应该立即停止输液,用空针回抽渗漏于皮下的药液,负压拔针并采用纵向大面积按压法按压穿刺点。 1、热敷:局部敷热可以促进外渗药物的吸收与分散减轻药物外渗所致的皮肤伤害。如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氯化钾以及植物碱类化疗药物发生的渗漏。但对高渗液如50%葡萄糖、20%甘露醇外渗超过24h多不能恢复,此时已 经发生的严重缺血性损害,局部皮肤转为暗红,产生局部出血,若热敷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代谢增快,耗氧增加而加速坏死。 2、冷敷: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还能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主要用于抗肿瘤药物和非血管收缩药物引起的渗漏,一般渗漏后24h内采用,如果需要反复用冷敷,必须间隔1h,以免引起“继发效应”。如:20%甘露醇、化疗药物等应早期冷敷。 3、95%乙醇外敷:95%乙醇可用于葡萄糖酸钙、20%甘露醇及其些抗生素药物,可迅速消肿止痛,无任何不良反应。 4、硫酸镁湿敷:硫酸镁能舒张血管平滑肌,使痉挛的外周血管扩张,通过镁离子的透入,改善组织与组织间隙细胞的渗透压,达到局部渗出液的吸收和消肿的目的。临床上常用

33%及50%硫酸镁湿敷。 5、中药外敷:多种中药制剂外敷可缓解静脉输液渗漏症状,减轻组织损伤。如:冬青注射液、冰片虎杖、新鲜芦荟汁、马铃薯等对治疗静脉输液渗漏有效。 6、酚妥拉明湿敷:作为α受体阻滞剂,能拮抗肾上腺素的α型作用,具有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而使局部组织免于缺血缺氧,不发生变性坏死,同时具有明显镇痛作用。用于局部湿敷血管收缩型药物的外渗,效果优于硫酸镁。特别对新生儿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引起的局部皮肤损害,尽早进行酚妥拉明局部湿敷能起到显著的效果。 7、局部水肿,血管炎症:还可先涂地塞米松,尔后外敷马铃薯薄片,在我院应用亦取得较好疗效,并推广应用。 8、局部封闭:不论何种药物引起的局部皮肤出现水疱, 紫黑或坏死,都要立即进行药物封闭,外敷药物,临床上多用普鲁卡因、透明质酸酶,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封闭,以阻止渗漏药物继续向深层组织扩散。酚妥拉明5-1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0ml用于血管收缩药及葡萄糖酸钙的渗漏;0.2%普鲁卡因20ml溶解透明质酸酶200U用于高渗溶液渗漏, 1%-2%利多卡因5ml加地塞米松5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ml 配合冰敷用于化疗药物渗漏等。

闭合性损伤

闭合性损伤处理原则 皮肤是覆盖人体表面的组织,在运动中很容易受到暴力所致的损伤。受伤部位的皮肤黏膜保持完整性,深层组织没有裸露的损伤称为闭合性损伤。临床上早期伤处肿胀,局部压痛,稍后皮肤青紫,皮下淤血,严重者可有肌肉组织损伤和深部血肿。发生扭伤时,若关节超过正常范围的异常活动可造成关节附近韧带与关节囊的损伤。 一、闭合性损伤的处理原则 对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应根据其不同的病理过程进行。闭合性软组织有急、慢之分,处理过程分述余下: (一)急性损伤 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组织损伤出血 2、炎症反应及肿胀 3、肉芽组织形成 4、疤痕形成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按不同的病理过程进行处理,大致可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 1、早期 指伤后24或48小时以内,组织出血和局部炎症期。 处理原则:这一时期的主要时适当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和减轻炎症。 治疗方法:伤后即可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适当制动。加压包扎就是用适量厚度的棉花或海绵放于伤部,然后用绷带稍加压力进行包扎。一般先冷敷,后加压包扎,但也可二者同时并用。加压包扎24小时后即可拆除,再根据伤情作进一步处理。如外敷新伤药,疼痛较重者服止痛片,瘀血较重者内服跌打丸、七厘散等。 2、中期 指伤后24或48小时后,出血已停止,急性炎症逐渐消退但伤部仍有淤血和肿胀,肉芽组织正在形成,组织正在修复。 处理原则;主要是改善伤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代谢,促进淤血与渗出的吸收,加速再生修复。 治疗方法:可采用热疗、按摩、拔罐、药物治疗。同时应根据伤情进行适当的恢复功能锻炼,以保持机体神经及肌肉的紧张度,以及在维持中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及各个器官与系统的反射性联系。 3、后期 损伤基本修复,肿胀、压痛等局部征象已基本消失,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锻炼时仍感疼痛,酸软无力。有些严重病例,由于粘连或者疤痕收缩,出现伤部僵硬,活动受限等情况。 处理原则:增强和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如有疤痕硬结和粘连,使之软化,松解。 治疗方法:以按摩、理疗、功能锻炼为主,适当配以药物治疗,如旧伤药外敷或海桐药熏洗。

地下室渗漏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地下室渗漏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目前,我公司施工的高层建筑带地下室的情况越来越多,而地下室出现渗漏的情况时有发生,地下室渗漏不仅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而且也存在安全隐患(裂纹和钢筋锈蚀)。针对地下室工程出现的渗漏和裂纹的质量问题,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于2013年8月13日下午由公司领导带队,公司三部门人员和项目经理及天中第一城工程部参与,对我公司施工的*****楼等部分小区地下室工程进行现场检查和调研发现,部分地下室工程不同程度的出现外墙渗漏、顶板裂纹渗漏、极个别底板渗漏现象,地下室较为潮湿,空气质量差有异味,部分管道和设备表面出现凝结水现象。有的地下室渗漏和裂纹经维修后的观感效果较差,直接影响工程观感质量,并影响业主和用户的正常使用。 针对上述问题,检查后公司领导立即召开现场座谈会,专题讨论地下室渗漏和裂纹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与会人员各抒己见,热烈和积极讨论,针对地下室出现渗漏和裂纹质量问题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从施工、设计、材料、做法和管理等多方面总结出以下几点: 1、地下室顶板上部种植屋面回填土施工扰动结构顶板造成顶板出现裂纹和渗漏 问题。 1 .1 原因分析: (1)、地下室顶板上部种植屋面的回填高度约有1.5米,回填土施工时大型运土汽车和大型挖掘机、大型铲车在地下室顶板上行走和摊铺,地下室顶板经反复碾压和振动造成结构层受扰动破坏而出现顶板裂纹,顶板有裂纹就有可能造成渗漏问题出现。 (2)、地下室顶板屋面做法中,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仅有50㎜,其下面铺有0.8㎜厚的聚乙烯薄膜隔离层,回填土时经过大型施工机械碾压,薄膜隔离层和砼保护层很可能遭到破坏。 (3)、而地下室屋顶防水层为两层0.8厚的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SBC),弹性较差,受到施工扰动和薄膜隔离层及砼保护层在遭到破坏时,防水层自然也会遭到破坏从而出现渗漏问题。 (4)、针对回填土的问题,通过现场施工情况反映,天中第一城42#楼地下室南侧最开始地下车库顶板回填土,这是一个车辆通行通道,扰动较严重,现场检查发现其顶板裂纹较多,顶板渗漏的地方也就较多。而42#地下室东头所走施工车辆较少,现场所出现顶板裂纹也较少,顶板渗漏的地方也较少。而地下室顶板砼浇好后,很多施工单位马上作为材料堆放、加工场地,甚至后期顶板上未采取任何措施跑重型土方车、混凝土车等等,造成顶板相应位置的梁、板开裂并渗漏。 1.2 防治措施: (1)、地下室顶板上部种植屋面的回填土施工大型运土汽车、大型挖掘机、大型铲车等大型施工机械不得在地下室顶板上行走和通过,更不得在地下室顶板上实施碾压作业。

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两大类---文本资料

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两大类。常见的有:擦伤、撕裂伤、刺伤、挫伤、肌肉拉伤,肌腱腱绡炎等等。 有许多朋友都不约而同地讲到他们时常在打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排球,或者踢足球、打篮球,又或者跳高、跳远等等,在运动后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甚至发生关节脱位、骨折等。我经常见到许多朋友在跌伤扭伤后,非常痛苦,患部又红又肿,还有出血,他们马上找来药酒按摩伤处,又揉又搓,最后用热毛巾敷,他们说这样可以快些消肿、止痛、散淤。这样的处理方法正确吗?这样处理是错的,它还可能造成伤情的加重。为什么呢? 跌伤、扭伤时,受伤部位的组织内部会有大量毛细血管破裂,血液迅速渗出,形成局部淤血,此时如果用药酒按摩、或用热敷,立即使局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增多增快,也就更增加了血液的渗出量,用力按摩揉搓还会使受伤的组织再添新伤,使更多的毛细血管破裂,产生新的出血,加重了局部的肿胀和疼痛。如果受伤部位伴有骨折,可能由于按摩揉搓导致骨折的断端刺伤患处深部的血管、神经,致使病情加重。因此跌打扭伤后的处理方法可以用冷敷。如用冷冻的水来淋患处亦不失为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一来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患处的充血肿胀,尽快使血荃堵住出血口;冷敷使局部降温,感觉神经反应迟钝,起到止疼的效果。大约在受伤过后的24个小时,才能对患处按摩或热敷,这时它的确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淤血的吸收消退,有帮助受伤组织修复愈合的作用。 这里有一个时间的问题,按摩或热敷在受伤过后的24个小时,才能发挥它们的供销。如果出现关节脱位或者骨折又应作什么应急处置? 关节脱位后,处置的方法是用大小相称的夹板固定伤肢,如果没有夹板,可将伤肢固定在自己的躯干或健肢上,防治震动,随后送医院治疗。对于骨折的伤员,千万不要移动患肢,同样要用夹板来固定伤肢,若伴有伤口、出血,应同时实施止血和包扎,随后送院治疗。相信大家对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置和治疗都有所认识,有时虽然是小病小痛,处理不当亦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痛苦。希望朋友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候,充分做好事前的活动准备,让身体进入临界运动状态,这对于减少和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会有帮助。 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往往是在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下,肌肉过度收缩或被动拉长而导致肌纤维断裂。足球运动中所发生的主要部位通常是在腿前、后肌群和小腿三头肌。多见于起动冲刺、射门、长传、急停变向等动作之中。造成拉伤的原因多是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的生理机能尚未达到适应高强度活动的需求状态;身体训练水平不够,肌肉的弹性、伸展性、肌力差;疲劳状态下肌肉机能下降;力量减弱、发僵;技术动作不正确以及对手冲撞等所致。当运动员出现肌肉拉伤时,一般。表现为完成重复动作即有疼痛。轻度肌肉拉伤常伴有伤处疼痛、局部肿胀、压痛、肌肉紧张等症状,重者则多表现为肌肉断裂、局部肿胀明显、皮下淤血严重、肌肉功能出现障碍,在断裂处可摸到凹陷或一端异常膨大等症状。如感觉有大疼痛,可喷点冷冻剂,戴上护腿或用弹性绷带扎紧继续比赛;稍重者,除采用喷剂,还需加压包扎、加护腿,然后酌情决定是否坚持参赛。如行走困难,或明显动作完成,则应停止活动。 扭伤 扭伤通常发生在关节韧带处,它是在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常范围活动而造成关节内外侧韧带的闭合性损伤。这一类伤最易出现的部位通常是踝关节外侧韧带、膝关节内侧韧带等处。发生扭伤的原因主要是场地不平,技术动作错误,踩脚,遇到突然情况时的急停、急跳,对方冲撞等等。根据操作统计结果看,严重的扭伤并不多见,主要是韧带部分纤维被撕裂的

静脉渗漏性损伤的防治

摘要静脉输液是药物摄入人体的重要途径,若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轻则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引起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延长了住院时间。为寻求防治方法,避免和解除静脉渗漏给患者造成痛苦,总结如下:渗透性损伤的因素,药物因素。关键词静脉输液;药物治疗;渗漏性损伤药物从外周浅表静脉注入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但是思想上麻痹,技术上不娴熟,病房巡视的忽略和有关药理知识的缺乏等,常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输液外渗影响给药,甚至引起组织损伤而加重病人的痛苦。护理人员要了解静脉输液外渗的机理。但只有一部分药物渗漏后才出现局部软组织坏死以及神经,肌腱和关节损害等,国外细胞毒药物治疗者有0.1---0.7%发生渗漏,而采用静脉注射细胞毒药物者发生渗漏性损伤可能性为4.65%;儿童发生渗漏性可占穿刺静脉的11---58%,0.24%出现渗漏性皮肤坏死。药物渗漏性损伤已引起广泛重视。[1] 1可引起渗漏性损伤的药物多为危重症患者治疗用药,主要有:①高渗性及阳离子溶液:如50%葡萄糖、甘露醇、氯化钙; ②碱性溶液:以碳酸氢钠为代表;③缩血管药物:多巴胺、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2、3]等; ④化疗药物:阿霉素,长春新碱、丝裂霉素[4];⑤其它:抗生素、血液、造影剂、酶类等,其发生率为:血管收缩药占20%,阳离子溶液占40%,高渗液占35%,抗肿瘤药占5%。2药物渗漏的原因以往都认为药物渗漏是护理操作不当,如穿刺技术,针尖斜面一部分在血管外,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等,总把渗漏性损伤归结为护理差错。通常我们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药物渗漏时,有的针头确在血管内,回血很好;有时出现渗漏性损伤并不是在注射部位;还有报道,发生渗漏性损伤的细胞毒药物,再次使用时,在原损伤的部位加重或诱发损害。所以这些都不能以护理不当来解释。而是患者的自身条件状况,以及局部血管的条件,使药物更易渗漏到血管外,其中最主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1型变态反应等因素。使局部静脉内压力增高及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强。能使局部静脉血管压力增高的原因:①静脉:痉挛:药物输入后局部刺激或穿刺损伤血管内膜而引起,也是引起组织坏死的一种机制;②渗漏性损伤:多发生在老年人、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雷诺氏综合征、肝硬化等患者。这些患者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硬化,管腔变窄,血流淤滞,静脉回流不畅,静脉内压亦高;③有些渗漏性损伤是长期输注高渗液或碱性液之后,致局部静脉炎[5、6]或静脉栓塞[7];④输液速度过快,如静脉推注,加压输液等,可使血管内压聚升;⑤静滴碳酸氢钠等碱性液,血管内会出现二氧化碳积蓄,血管内压升高,血管通通性变大[8]。3渗漏性损伤的机理几种机制单独或共同作用,可导致渗漏性损伤。①渗漏性损伤:渗透高压的物质进入皮下间隙后,破坏了细胞膜内外的渗透压平衡,细胞因严重脱水而死亡。另外阳离子溶液可以改变膜内外的离子平衡,损害细胞的电生理及有关传递机制,亦导致细胞死亡。②局部酸碱平衡失调:药物渗漏皮下后,使局部ph改变,引起静脉或毛细血管床痉挛,局部供血减少,导致组织缺血缺氧造成坏死。③缺血性坏死:如缩血管药物引起广泛血管收缩。④细胞毒性作用:细胞毒药物渗透后,氨甲喋呤可干扰叶酸代谢。阿霉素可渗入细胞核中的dna,抑制dna复制及转录,形成的阿霉素---dna复合物从坏死细胞释放后可被活细胞摄取,又造成活细胞死亡,故常导致慢性溃疡[9]。⑤机械性压迫:大量液体外渗至皮下间隙或骨筋膜室内,致使组织压升高,产生机械性压迫,如骨筋膜室综合征。⑥感染因素及患者全身状况,使药物渗漏后易导致损伤或损伤迁延不愈。4渗漏性损伤的临床表现临床上某些使用较频繁的浅表静脉,渗漏性损伤的较多,如手背、足背及肘全窝等处。药物渗漏后,首发症状是输液部位疼痛,渐加剧,局部可出现肿胀。由于渗漏药物的种类及损伤机理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高渗性药物、多为急性损伤。碱性溶液渗漏后,可能范围不大,但易累及深部。细胞毒药物外渗后,局部并无苍白,而出现红斑,有的出现小水泡,形成硬结,4-5天后损伤边缘渐变硬,形成焦痂和溃疡。可发现没有伤口收缩及肉芽生长迟缓。有时可出现迟发效应,

常见的几种建筑渗漏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一、地下室工程 1、侧墙、底板版面渗水 原因: (1)混凝土施工质量差,存在微孔渗透 (2)防水涂层粘结不牢或者损坏 堵漏措施: (1)将渗水部位清理干净,用水泥基防水涂料做堵渗漏处理(2)将渗水部位清理干净后,用水乳型氯丁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等配合纤维增强材料做堵渗处理。 2、地下室大面积严重渗漏

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质量不良,存在灌通的孔洞 (2)由于各种原因使地下室出现裂缝 (3)防水涂层施工质量不好或者防水涂层延展性不够,造成防水层拉裂 堵漏措施: (1)除可采用壁内核壁后注浆,防水混凝土贴壁衬砌、水泥砂浆,挂网水凝砂浆抹面等方法外,也可采用防水涂料,先引流排水,然后填缝堵洞,杜绝渗漏。 3、变形缝、施工缝和新旧结构接头处渗漏 原因: (1)混凝土质量不良,收缩过大,出现裂缝 (2)这些部位的细部防水处理方法欠妥善,如止水带安放位置不当,混凝土灌捣不够严实,嵌缝膏填塞不要等

(3)密封材料和防水涂层延展率不够,而被拉裂或者脱离粘结面等堵漏措施: (1)在渗水部位嵌填,粘贴或者注入柔性或弹性防水材料(2)在表面用弹性防水涂料(如聚氨酯防水涂料等)和纤维材料做增强防水层 4、穿墙管和预埋管处渗漏水 原因: (1)管子火套管安装不严密,周围出现裂缝和缝隙、 (2)细部处理方法欠妥,管外壁及混凝土预留孔壁直接亲啊的密封材料填塞不严,外层防水涂料加强层粘接不良等 (3)密封材料及防水涂层因延展率不够,而被拉裂活者额脱离粘结面 堵漏措施: (1)清理管外侧空间的嵌填密封材料或者注浆,严密堵塞

(2)管与地下室壁面连接根部用弹性防水涂料配合纤维材料做增强防水层 二、楼层及厕浴、厨房间 1、板面及墙面渗水 原因: (1)混凝土、砂浆施工质量不良,存在微孔渗透 (2)板面、隔墙出现轻微裂缝 (3)防水涂层施工质量不好或者损坏 堵漏措施: (1)拆除饰面材料,包里渗水部位,涂刷防水涂料。除聚氨酯防水涂料,通常度要求配合纤维材料进行修补。 (2)如有开裂现象,则应对裂缝进行增强防水处理; ①贴缝法:对微小的发丝裂缝,可刷防水涂料并加贴纤维材料或者布条作为防水处理。 ②填缝法:若较明显的裂缝,要进行扩缝处理,将缝扩展成15×15mm 左右的V型槽,在清理干净后,刮填防水涂料或者嵌缝材料。 ③填缝加贴缝:除采用填缝法处理外,在缝表面再涂刷防水材料,并粘贴纤维材料处理。亦可不拆除饰面,直接在其表面刮涂透明或者彩色聚氨酯防水涂料。 2、预制楼板接缝部位漏水

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护理

关注┃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护理 渗漏性损伤是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或漏出进入血管周围或皮下软组织,进而导致皮肤软组织损害的一种输液并发症,需要紧急处理,处理不当或消极处理均有可能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皮肤坏死、肢体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等,也会增加护理纠纷,影响医疗护理质量。 危险因素药物渗漏后导致的组织损伤有多种机制,一般分为四种:血管收缩性、 渗透性、pH值相关性和细胞毒性。输液渗漏的危险因素如下。 ①患者相关因素:年龄过大或过小,皮肤血管脆性大,血管硬化,血管纤细,认知障碍导致沟通不畅无法及时得知患者输液的不良感受,输液部位的过多活动等。 ②输液技术相关因素:使用金属输液针头,输液部位邻近关节,输液部位过多活动,穿刺针邻近肌腱或神经等。 ③液体相关因素:输注细胞毒性药物,高或低pH值,高或低渗透压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 处理方法药液渗漏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导管或针不应 该立即拔除而应予以留在原位,连接注射器并用注射器抽吸,抽出3~5mL外渗液体或组织液,再拔出针头,通知值班医生,进而医护协同采取进一步的治疗。 1.非药物治疗①抬高患肢。关节适当活动,通过降低患肢毛细血管的流体静压力,减轻患肢渗液区的肿胀,促进渗漏药物的消散;鼓励适度的关节活动,预防软组织的粘连,一般主张渗漏后抬高患肢48h。 ②冰袋冷敷和用温水袋热敷。冰袋冷敷不仅能够通过阻滞神经对疼痛的传导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也能够通过收缩血管延缓渗漏液向周围邻近软组织的扩散,冰袋冷敷应在渗漏发生后的前24~48h内使用,每日最少冷敷4次,15~20min/次,同时注意避免冻伤加重皮肤软组织损害。 温水袋热敷能够扩张渗漏区域局部血管,增加局部血液供应,改善循环,促进渗漏药物的消散及再吸收。热敷有可能加重局部的肿胀,也能够起到减轻疼痛的目的。温水袋热敷应在渗漏发生后的前24~48h内,每日最少热敷4次,15~20min/次。 临床中热敷、冷敷的选择取决于治疗的目的是使药物局限在某一区域还是促其消散。冷敷能够使渗漏药物延缓扩散,相对局限于较小区域,减少对邻近组织的损害,起到保护邻近组织的作用,而热敷则是加速扩散。 ③挤压技术。用注射器针头在渗漏区域周边穿刺5~8个穿刺口,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挤压,对于解决由于渗漏引起的血管危象具有较好的疗效。 ④氯化钠溶液冲洗技术。洗必泰清洗渗漏区域,局部采用利多卡因浸润麻醉成功后,在无菌操作环境下,应用透明质酸酶顺时针注射渗漏区域皮下组织,套管针横穿渗漏区域皮下组织,针头、针尾外露,拔除针芯,连接20mL注射器,边推注氯化钠溶液边拔除套管。相同方法沿6个不同的方向穿刺推注氯化钠溶液,也可多次冲洗,推荐剂量为:新生儿20~60mL,儿童60~240mL,成人500mL以上。操作后抬高患肢,局部覆盖,这种方法在渗漏发生的数天之后采用也是有效的。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一、自由基的作用(一)自由基的概念与类型自由基(freeradical)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易于失去电子(氧化)或获得电子(还原),特别是其氧化作用强,故具有强烈的引发脂质过氧化的作用。生理情况下,细胞内存在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及时清除自由基,使自由基的生成与降解处于动态平衡;对机体并无有害影响。病理情况下,由于活性氧生成过多或机体抗氧化能力不足,则可引发链式脂质过氧化反应损伤细胞膜,进而使细胞死亡。其种类很多,主要包括: 1.氧自由基 2.脂性自由基 3.其它(二)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 1.黄嘌呤氧化酶的形成增多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oxidase,XO)及其前身黄嘌呤脱氢酶(xanthinedehydrogenase,XD)主要存在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正常情况下,90%以XD的形式存在,XO仅占10%。1)当组织缺血缺氧时,由于ATP含量降低,离子转运功能障碍,Ca2+进入细胞激活Ca2+依赖性蛋白酶,促使XD大量转变为XO. 2)由于ATP 分解,ADP、AMP含量升高,并依次分解生成次黄嘌呤,故缺血组织中次黄嘌呤大量堆积。再灌注时,大量分子氧随血液进入缺血组织,XO在催化次黄嘌呤转变为黄嘌呤并进而催化黄嘌呤转变为尿酸的两步反应中,释放出大量电子,为分子氧接受后产生O-2和H2O2.H2O2在金属离子参与下形成更为活跃的OH.,使组织O-2、OH.、H2O2等活性氧大量增加。 2.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在吞噬活动时耗氧量增加,其摄人O2的70%-90%在NADPH氧化酶和NADH 氧化酶的催化下,接受电子形成氧自由基,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组织缺血可激活补体系统,或经细胞膜分解产生多种具有趋化活性的物质,如C3片段、白三烯等,吸引、激活中性粒细胞。再灌注期组织重新获得O2供应,激活的中性粒细胞耗氧量显著增加,产生大量氧自由基,称为呼吸爆发(respiratoryburst)或氧爆发(oxygenburst),造成细胞损伤。(三)自由基的损伤作用自由基发生剂可使正常及缺血组织细胞受到严重损伤,自由基清除剂则可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自由基具有极为活泼的反应性,自由基一旦生成,即可经其中间代谢产物不断扩展生成新的自由基,形成连锁反应。自由基可与各种细胞成分,如膜磷脂、蛋白质、核酸等发生反应,造成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 1.膜脂质过氧化(1ipidperoxidation)增强:自由基对磷脂膜的损伤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可与膜内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作用使之发生过氧化,造成多种损害:①破坏膜的正常结构。脂质过氧化使膜不饱和脂肪酸减少,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的比例失调,膜的液态性、流动性降低,通透性增加,细胞外内流增加;②间接抑制膜蛋白功能。③促进自由基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生成。形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血栓素、白三烯等,促进再灌注损伤;④减少ATP生成。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导致线粒体功能抑制,ATP生成减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加重。 2.蛋白质功能抑制自由基可使酶的巯基氧化,形成二硫键;也可使氨基酸残基氧化,胞浆及膜蛋白和某些酶交联形成二聚体或更大的聚合物,直接损伤蛋白质的功能 3.破坏核酸及染色体自由基可使碱基羟化或DNA断裂,从而引起染色体畸变或细胞死亡。

地下室常见漏水分析与治理[大综合版]

地下室漏水的分析与治理 随着《人防法》的颁布实施,各个小区工程在设计建造中有了新的要求,地下室工程在很多工程中出现。地下室防渗堵漏工作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通过多个地下室工程实践,不断分析研究,找出渗漏原因,指出堵漏新方法,使堵漏难点一一解决,获得成功。 一、工程概况 绍兴市某住宅小区,由14幢多层住宅组成,总面积32072平方米,22#楼为高层商住楼。地下一层,地上九层,地下室基础为500毫米钢筋混凝土。因商住楼南侧为护城河,地下水位较高,水压力较大,地下室渗漏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地下室渗漏种类及防治对策 设计混凝土自防水本身漏水:实际工程中由于结构及施工情况复杂,如钢筋密集、地基沉降差异、砂石含泥量大、流动性劳动力责任心不强等原因,防水混凝土本身也可能产生漏渗水现象。所以,高水位地区设计地下室防水最好采用多道防水线。 支模钢筋造成底板渗漏水:为支设外墙板模板,在底板上埋设支模钢筋,施工后在底板上表面切割钢筋,由于钢筋没有保护层,形成化学腐蚀,造成严重渗水。 蜂窝、麻面、沟洞未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导致渗漏:由于振捣混凝土不密实,出现蜂窝、麻面、沟洞而处理时,未剔松散混凝土没用掺外加剂的同比例细石砼修补即抹砂浆,且砂浆又不密实,导致混凝土疏松产生渗漏。 墙根与底板交界处漏水:墙根与地面交界处及周边部分有潮湿、滴水现象,二者交界处有漏水点。分析其渗漏原因,是由于振捣下一步底板混凝土时,前一步已振捣完的底板和墙根20~30厘米高混凝土受牵连振动,使砼振捣不密实,另外,墙根混凝土在模板支护下没有下沉,而底板混凝土受振动下沉,则在墙根处拉裂。同时,该部位应力过于集中,养护不及时也易造成干裂引起渗漏。因此,在振捣下部底板混凝土时,不要将振捣棒插到上部混凝土内及两步混凝土交界处,要离开一定距离,且应大于振捣棒振幅距离,避免已振捣完的底板和墙根混凝土再次受振捣;浇筑高墙根混凝土时应在底板砼初凝后浇筑,同时注意振捣棒不要插入已初凝的底板混凝土内。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造成渗漏:外部地下水通过底板外侧面很薄的钢筋保护层进入底板钢筋周围,钢筋腐蚀使砼有缝隙,顺钢筋方向,向地下室内部渗水。因此建议设计地下室时,底板外侧、外墙外侧钢筋保护层应严格按规范规定设置保护层并适当加厚,施工翻样、加工、绑扎钢筋时应取负差,避免钢筋由于胀模造成几乎无保护层。 地下室大面积漏水与堵漏治理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第十章缺血-再灌注损伤试题及答案

2 2 2 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选择题 【A 型题】 1. 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常见于下述哪一器官? A .心肌 B .脑 C .肝 D .肾 E .肠 2. 最活泼有力的氧自由基是: - D .体内的自由基有害无益 E .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 7.钙反常时细胞内钙超载的重要原因是: A .ATP 减少使钙泵功能障碍 B .Na +-Ca 2+ 交换增加 A . O ? B .H 2O 2 C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增加 C .OH· D .LO· E .LOO· 3. 认为再灌注损伤实为缺血的继续和叠加的 学说为: A .钙超载 B .自由基损伤 D .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 E .无钙灌流期出现的细胞膜外板与糖被表 面的分离 8.导致染色体畸变、核酸碱基改变或 DNA 断裂的自由基主要为: - C .无复流现象 D .白细胞作用 A . O ? B .OH· E .能量代谢障碍 4. 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类型: A .房性心律失常 B .室性心律失常 C .房室交界部阻滞 D .房室传导阻滞 E .房颤 5. 氧反常损伤程度加重,不见于: A .缺氧的时间越长 B .缺氧时的温度越高 C .缺氧时酸中毒程度越重 D .重给氧时氧分压越高 E .再灌注时 pH 纠正缓慢 6. 有关自由基的错误说法是: A .自由基是具有一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 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 - B . O ? 是其他活性氧产生的基础 C .OH ^ 自由基的产生需有过渡金属的存在

C.H2O2D.LO· E.LOO· 9.缺血一再灌注时细胞内氧自由基生成增 加不见于: A.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动增强 B.儿茶酚胺增加 C.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减少 D.细胞内抗氧化酶类活性下降 E.线粒体受损、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 能 失调 10.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最主要是通过: A.蛋白质交联 B.直接损伤核酸 C.引发葡萄糖交联 D.脂质过氧化引起损 伤E.引起染色体畸变 11.下面哪个不是活性氧? - A.NO B.O ? 2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自我处理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自我处理方法 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粘膜仍保持完整,受伤组织无裂口与体表相通的损伤。 软组织损伤:指软组织或骨骼肌肉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或长期慢性劳损引起的一大类创伤综合征。组织受创后出现微循环障碍、无菌性炎症,致使局部肿胀疼痛。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指局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是软组织损伤的一种,受钝力作用,肌肉猛烈收缩,关节活动超越正常范围或劳损等引起。损伤无裂口常见有:(1)挫伤;(2)肌肉拉伤;(3)关节韧带拉伤;(4)滑囊炎;(5)肌腰腿鞘炎等。 早期 (1)划分 指伤后24或48小时之内,组织有 出血,局部出现红、肿、热、痛、 功能障碍的急性炎症反应。 (2)处理原则 止血、防肿、镇痛、减轻炎症。 (3)治疗方法 “应急处理”即“ RICE原则” R(Rest)休息:不只是单纯的身体休息,关键是要使受伤的部位保护起来,限制活动而得到休息,因此更多地包含了“局部制动”的概念。 I(Ice )冰敷:可限制出血和减少渗出,同时降低局部组织代谢,有明显的止痛作用。 更系统化地被称作冷冻疗法(Cryotherapy ),是应用最广泛地一种用于治疗急性运动损伤的方法之一。它经济、易用而且便捷,能帮助控制受伤部位肿胀和炎症的发展。受伤后,应尽早使用冰敷,有助于更早恢复。 C(Compression)加压(包扎):可以提供受伤部位额外的支持保护。对受伤部位加压使组织内压力升高,缩窄血管,从而减缓炎症发展,防止进一步引起关节内肿

胀。 包扎时从受伤部位远心端开始,一层一层覆盖往近心端包扎。加压时可以组合使用冰袋进行,即将绷带包裹住冰袋加压包扎于受伤部位。加压的同时进行冰敷,一举两得。 E(Elevation )抬高(伤肢):受伤后,尽可能地使受伤部位放置在高于心脏水平的地方,利用重力帮助血液回流回心脏。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 (4)注意事项 ①伤后尽早使用; ②禁止热疗或按摩 TIP: 随着运动运动医学的发展和康复理念的更新,POLICE原则也上线了一—Protection (保护)、OptimalLoading (最适负荷)、Ice (冷疗)、Compression (加压包扎)和Elevation (抬高患肢)。 中期 ( 1)划分:指伤后24 或48 小时之后,局部瘀血、肿胀、疼痛。( 2)处理原则:活血散淤,消肿止痛,防止粘连,促进愈合。( 3)治疗方法:热疗、按摩、 药物、针灸,辅助康复锻炼。( 4)注意事项:按摩手法由轻渐重。 后期 ( 1)划分:指伤后1~2 周之后,损伤组织基本修复、肿痛基本消失,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伤部僵硬、活动受限。 ( 2)处理原则:软坚散结、松解粘连、恢复功能。 ( 3)治疗方法:按摩、理疗、功能锻炼为主,辅助药物。

静脉渗漏性损伤的防治

静脉渗漏性损伤的防治 发表时间:2012-08-15T15:27:20.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陈露 [导读] 药物静脉输注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 陈露(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永平镇中心卫生院 666401) 【摘要】药物静脉输注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但在治疗过程中常会发生静脉药物或静脉液体渗漏现象,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周围组织坏死以及神经、肌腱和关节损害,甚至造成功能障碍,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耽误了治疗时机,给患者经济与精神上造成很大影响,又延长了住院时间,有可引发医疗纠纷。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即可定为四级医疗事故,更是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压力和责任。因此,掌握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知识至关重要.。为寻求防治方法,避免和解除静脉渗漏给患者造成痛苦,总结如下:渗透性损伤的因素,药物因素。 【关键词】静脉输液药物治疗渗漏性损伤 药物从外周浅表静脉注入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要途径,但是思想上麻痹,技术上不娴熟,病房巡视的忽略和有关药物知识的缺乏等,常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输液外渗影响给药,甚至引起组织损伤而加重病人的痛苦。护理人员要了解静脉输液外渗的机理。但只有一部分药物渗漏后才出现局部软组织坏死以及神经,肌腱和关节损害等,国外细胞毒药物治疗者有0.1-0.7%发生渗漏,而采用静脉注射细胞毒药物者发生渗漏性损伤可能性为4.65%;儿童发生渗漏性皮肤坏死。药物渗漏性损伤已要你去广泛重视。[1] 1 可引起渗漏性损伤的药物 多为危重症患者治疗用药,主要有:①高渗漏性及阳离子溶液:如50%葡萄糖、甘露醇、氯化钙;②碱性溶液:以碳酸氢钠为代表; ③缩血管药物;多巴胺、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2、3]等;④化疗药物:阿霉素,长春新碱、丝裂霉素[4];⑤其它:抗生素、血液、造影剂、酶类等,其发生率为:血管收缩药占20%,阳离子溶液占40%,高渗液占35%,抗肿瘤药占5%。 2 药物渗漏的原因 以往都认为药物渗漏是护理操作不当,如穿刺技术,针尖斜面一部分在血管外,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等,总把渗漏性损伤归结为护理差错。通常我们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药物渗漏时,有的针头确在血管内,回血很好;有时出现渗漏性损伤并不是在注射部位;还有报道,发生渗漏性损伤的细胞毒药物,再次使用时,在原损伤的部位加重或诱发损害。所以这些都不能以护理不当来解释。而是患者的自身条件状况,以及局部血管的条件,使药物更易渗漏到血管外,其中最主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1型变态反应等因素。使局部静脉内压力增高及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强。 能使局部静脉血管压力增高的原因:①静脉:痉挛:药物输入后局部刺激或穿刺损伤血管内膜而引起,也是引起组织坏死的一种机制;②渗漏性损伤:多发生在老年人、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雷诺氏综合征、肝硬化等患者。这些患者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硬化,管腔变窄,血流淤滞,静脉回流不畅,静脉内压亦高;③有些渗漏性损伤是长期输注高渗液或碱性液之后,致局部静脉炎[5、6]或静脉栓塞[7]; ④输液速度过快,如静脉推注,加压输液等,可使血管内压聚升;⑤静滴碳酸氢钠等碱性液,血管内会出现二氧化碳积蓄,血管内压升高,血管通通性变大[8]。 3 渗漏性损伤的机理 几种机制单独或共同作用,可导致渗漏性损伤。①渗漏性损伤:渗透高压的物质进入皮下间隙后,破坏了细胞膜内外的渗透压平衡,细胞因严重脱水而死亡。另外阳离子溶液可以改变膜内外的离子平衡,损害细胞的电生理及有关传递机制,亦导致细胞死亡。②局部酸碱平衡失调:药物渗漏皮下后,使局部pH改变,引起静脉或毛细血管床痉挛,局部供血减少,导致组织缺血缺氧造成坏死。③缺血性坏死:如缩血管药物引起广泛血管收缩。④细胞毒性作用:细胞毒药物渗透后,氨甲喋呤可干扰叶酸代谢。阿霉素可渗入细胞核中的DNA,抑制DNA 复制及转录,形成的阿霉素--DNA复合物从坏死细胞释放后可被活细胞摄取,又造成活细胞死亡,故常导致慢性溃疡[9]。⑤机械性压迫:大量液体外渗至皮下间隙或骨筋膜室内,致使组织压升高,产生机械性压迫,如骨筋膜室综合征。⑥感染因素及患者全身状况,使药物渗漏后导致损伤或损伤迁延不愈。 4 渗漏性损伤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某些使用较频繁的浅表静脉,渗漏性损伤的较多,如手背、足背及肘全窝等处。药物渗漏后,首发症状是输液部位疼痛,渐加剧,局部可出现肿胀。由于渗漏药物的种类及损伤机理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高渗性药物、多为急性损伤。碱性溶液渗漏后,可能范围不大,但易累及深部。细胞毒药物外渗后,局部并无苍白,而出现红斑,有的出现小水泡,形成硬结,4-5天后损伤边缘渐变硬,形成焦痂和溃疡。可发现没有伤口收缩及肉芽生长迟缓。有时可出现迟发效应,如长春新碱渗漏后7天局部方可出现疼痛性红肿[10]。 药物渗漏性损伤还包括一些较为严重的合并症:①神经性损伤。如高渗液渗漏致尺桡正中神经损伤[11],输液链激酶渗漏出现正中神经及尺神经损伤[12],阿霉素对周围神经有直接损害作用。②骨筋膜室综合征。如手部间隔综合征[13],前臂筋膜室综合征[14、15]。③晚期并发综合征。如关节挛缩、肌腱粘连等,常需手术重建。另外,亦有皮肤完整,但肌腱、神经、关节周围已明显疤痕化的报告。 5 渗透性损伤的处理 静脉外渗一旦发生,应立即更换部位,重新建立静脉通道。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清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毒性作用,减少损伤。渗透性损伤只发生于药物渗透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受药物的特性、渗出剂量、持续时间等影响。因此,困难之处在于确定何者值得治疗以及如何治疗。由于渗透性损伤有时后果严重,现多主张早期发现,及时恰当处理,切勿观望等待。有关处理方法: 5.1 局部外敷 包括冷敷、热敷、硫酸镁湿敷、外用类固醇软膏及中药外敷等。①冷敷: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促进某些药物局部灭活作用,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损害,如化疗药物外渗用20%~40%碳酸氢钠冷敷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Larson以冰敷3天治疗急性渗漏性损伤119例,有106例获得良好效果。郝永红等在动物模型上观察了热敷、冷敷及中药湿敷,认为冷敷效果较优。②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药,阳离子溶液,高渗液及化疗药物外渗治疗,如肾上腺素、阿拉明、葡萄糖酸钙、甘露醇等外渗治疗均收到很好的

常见渗漏水原因分析及防治

常见渗漏水原因分析及防治 【摘要】:近年来,在建筑工程中,经常出现使用中房屋的厨卫间、屋面、地下室甚至外窗窗角、外墙裂缝处的渗漏水现象,它们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通过近几年的住宅施工实践,从中既有教训,也有经验,从施工角度出发,分析各种渗漏水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 漏水原因; 防治 一、卫生间渗漏原因分析及治理方法 1. 原因分析 1.1 施工方法不当:⑴在施工中拆模过早或者温度变化、养护不到位导致结构板产生裂纹。⑵穿楼地面的套管,吊洞时周围杂物未清理干净或是混凝土终凝前后及未达一定的强度时套管被扰动等原因都会使套管与混凝土之间形成裂纹。 ⑶电器暗管铺设好,下道工序进行中,伤害到管子或固定点被破坏,而且未按规范要求的节点进行处理。 1.2 材料的问题和温度的影响,也是导致渗漏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家提倡以塑代钢,这个策略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塑料种类繁多,以假乱真比比皆是,若弄不清材质的物理与力学性能,拿来就用,可能会出现问题。另外,混凝土与塑料的胀缩系数是不相同的,而且相差很大,如果降温,两材收缩,促使二者分离,于是就产生了裂纹,温差越大,缝隙也就越大。 2. 治理方法 穿楼板的预埋套管的管外壁一定要清理干净,焊止水环,洞口四周清理干净、刷防水涂料,大便器出口在卫生间楼板处处理同理,见下图。浇筑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沿套管周围3cm,剔成V形槽,槽深2cm,作防水前,用密封材料填平套管周围的凹槽,然后按规范要求实施下步作业。在楼板开裂处的处理方法是,顺着裂缝凿出一条V形槽,用毛刷刷干净,再用环氧树脂的A、B组份,按要求配好,灌入V形槽,待树脂反应固化后再试水24小时观察,如果不漏,可接着用防水涂料进行较大面积刷涂。 二、屋面渗漏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1. 原因分析 屋面渗漏原因主要有:卷材本身损坏,女儿墙处卷材收口未处理好,按规范该做附加层的地方未做,出屋面管口处未处理好,落水口未接好等。

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保护综述复习课程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治疗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710004 薛荣亮 脑缺血一定时间恢复血液供应后,其功能不但未能恢复,却出现了更加严重的脑机能障碍,称之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自由基的生成、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白细胞高度聚集和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缺乏等有关。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缺血中心区死亡以细胞坏死为主,目前认识的比较清楚,即脑缺血后5-7分钟内,细胞能量耗竭,K+通道受阻,膜电位降低,神经末梢释放谷氨酸,通过兴奋谷氨酸受体(包括NMDA 、AMPA和KA 受体)致使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开放,引起Ca2+超载,高Ca2+可激活NOS,使NO和氧自由基的形成增加,引发脂质过氧化,引起膜结构和DNA的损伤;Ca2+还可活化各种酶类,加剧细胞损伤和能量障碍,引发缺血级联反应,结果细胞水肿、细胞膜破裂,细胞内酶和炎性介质释放,引起细胞坏死。 近年来认识到半暗带区域于再灌注数天后出现了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DND常出现在缺血再灌注后2-4日,主要发生在海马、纹状体及皮质区域,DND需要数日时间、有新蛋白质合成的、需要消耗能量的、为无水肿的细胞自杀过程,称之为细胞凋亡(PCD)。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既包括急性细胞坏死也包括细胞凋亡,对于DND的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及保护措施简述如下:1.基因活化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出现大量基因表达,大约有374种基因出现变化,绝大多数基因与凋亡有关,其中57种基因的蛋白表达是缺血前的 1.7倍,而34种基因的表达量出现下降,均发生在4小时到72小时, 包括蛋白质合成,基因突变,促凋亡基因,抑凋亡基因和损伤反应基因变化等,这些基因的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了DND的发生。 2.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是指EAA受体活化而引起的神经元死亡,是脑缺血性损伤的重要触发物和介导物。EAA可活化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触发缺血后致炎基因表达。CA1区神经细胞分布着大量的EAA受体,而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分布很小,这就为缺血后的兴奋性毒性提供了基础。另外,CA1区较CA3区对缺血损伤敏感是由于其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类型不同,CA1区以NMDA受体为主,CA3区以KA受体为主,而KA 受体对缺血敏感性较差,可能是造成DND发生的重要原因。 3.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 脑缺血再灌注期间产生大量自由基。其有害作用可概括为:①作用于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②诱导DNA、RNA、多糖和氨基酸等大分子物质交联,交联后的大分子则失去原来的活性或功能降低。③促使多糖分子聚合和降解。自由基可广泛攻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神经膜与血管,引发脂质过氧化瀑布效应(oxygen burst),蛋白质变性,多核苷酸链断裂,碱基重新修饰,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破坏,膜的通透性、离子转运、膜屏障功能均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细胞死亡。自由基还能导致EAA释放增加,促使脑缺血后DND发生。 4.热休克蛋白表达紊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