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群落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群落

5。2植物生长型和群落结构一、目标导航

基本要求描述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发展要求

说明

1.“植物的生长型"不作要求.

2.“小资料:自养群落和异养群落"只作为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4.有关协同进化的概念不作要求

二、知识网络

三、导学过程

一、群落的概念

1。群落的概念是什么?

提示: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即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统称.注意:群落不是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斗争或互助、种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关系建立起来的有机体。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哪些?

提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组成和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生态位、群落的范围、边界和演替等。

3.群落的物种组成

提示:(1)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我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二、群落的结构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直接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动物种类的多少是随植物层次的多少而变化的。阳光、温度、水分等生态因素对动植物的分层有直接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往往是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种群密度上的差别.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光照、温度的影响导致群落周期性的变化,如动植物物的昼夜活动变化和季节性变化.

【提问】植物的不同生长型与群落垂直结构有密切关系,群落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体现出哪些结构?

阅读课本,整理群落的三种结构,举例并讨论三种结构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展示图5-1“热带雨林群落的垂直结构示意图”讨论分析,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1.图示群落自树冠到地面表可分为哪些层次?――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表层.

2.以上分层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阳光。

3.动物有无分层现象?举例并说明该分层现象取决于什么?――有,如蝙蝠-猴子-松鼠-牛,取决于植物为它提供的食物和栖息场所。

4.森林具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水生群落有分层现象吗?――有。

看图5-2“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示意图”讨论分析,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1.自上而下分为哪些层次?物种及环境特点怎样?――表水层是浮游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斜温层的湖水温度变化比较大,静水层水的密度最大,水温大约是40C,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

2.以上分层取决于什么?――光的穿透、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层。

学生可继续举出其他典型例子。

【板书】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动植物出现明显的配置分层现象。

展示“校园或周边拍摄的绿地照片”,分析群落水平结构。

1.绿色草坪在高楼或树荫底下为何生长不良?――光照不足。

2.棕榈周围有较多幼株而蒲公英却遍地都是,原因是什么?――种子的传播途径不同。

3.不同土壤或不同湿度环境生物分布相同吗?――不同。

总结:土壤、小地形、风和火等环境条件和其他生物的影响,都会影响生物的水平格局,使植物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这一切是空间异质性的一种表现,空间异质性是指空间的非均一性,即不同地点的环境条件不同。

【板书】水平结构: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举例:蝙蝠、蛾蝶类动物会随昼夜变化它们的活动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温带植被在不同季节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受昼夜变化光照的影响,不同季节温度变化的影响.

【板书】时间结构: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包括昼夜变化、季节变化等。

师生举例:猫头鹰夜间活动,侯鸟的迁徙、变温动物的冬眠等。(通过师生讨论举例并分析例子来突破难点)阐述群落的季节性也决定于植物与传粉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植物的开花时间是在各种植物争夺传粉动物的自然选择压力下形成的。植物形成一定的开花期,有利于增加它们异花传粉的机会,同时也会减弱植物之间为争夺传粉动物而进行的竞争。

总结:研究群落,既要研究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还要研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的结构,以及各物种的生态位、群落的主要类型、群落演替等内容.

四、依据考点,归纳总结

1.观察下列图示,完成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相关问题

(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A图:垂直结构。B图:水平结构。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A图:①植物分层:光照;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五、布置作业

1。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2.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3.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温度、温度 D.光照、食物

4.影响生物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中,不包括()

A.光照强度 B.土壤类型 C.大气成分 D.地形差异

5.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物种组成的季节变化较明显,昼夜变化不明显

B.在夏季,温带落叶林枝繁叶茂,而在冬季叶片全落,只剩光秃的枝干,这种变化属温

带落叶林的时间结构

C.池塘生物群落不具有时间结构

D.在森林生物群落中,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决定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7.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的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

8.一个群落包括很多种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群落内部环境条件的物种称为群落的___,群落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结构包括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 D 4。C 5.C 6.B 7.D 8.(物种丰度优势种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

六、课后反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存在哪些疑问,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以便及时总结、弥补知识缺漏。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种群和群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种群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而群落则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本文将重点介绍种群和群落的一些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一、种群的概念及组成 1. 种群概念:种群是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这里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小河流、一个树林或整个地球上某个区域等等。同一区域的个体组成种群,而且具有一定的种群规模和空间分布。 2. 种群的组成:种群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基因型:种群内的个体具有相同基因型,但也可能会存在变异。基因型受到基因和表现型的影响。 (2)数量:种群的数量一般比单个个体多得多,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数量多的群体往往表现出更加灵活、适应力强,便于繁殖扩大。 (3)空间分布:种群中的个体分布在同一区域内,但可能在不同的小区域内生活。 (4)性别和年龄结构:生物体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对种群的数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个

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行为,这些特征和行为都会影响种群的群体动态和结构。 二、群落的概念及组成 1. 群落概念:群落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不同种类的个体在群落内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2. 群落的组成:群落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生境:生境是群落生存和发展的物理和化学条件,包括土壤、温度、光线、水分、空气质量等一系列因素。 (2)生物群落:指与生境相适应的各种生物种群。群落内的个体数量和种类相对稳定,但是数量和比例随时在变动,受到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3)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相互作用的种类和数量,非生物因素主要指生境条件的共同作用。 三、种群和群落相互关系 1. 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两者的数量和比例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的演替过程和生态竞争的结果往往会导致种群结构和数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到生物的分布、数量和生态位。 2. 种间关系:种群和群落内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协作和竞争的关系。协作可以使群落内部的生态角色分化,加强群落整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群落

5。2植物生长型和群落结构一、目标导航 基本要求描述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发展要求 说明 1.“植物的生长型"不作要求. 2.“小资料:自养群落和异养群落"只作为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4.有关协同进化的概念不作要求 二、知识网络 三、导学过程 一、群落的概念 1。群落的概念是什么? 提示: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即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统称.注意:群落不是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斗争或互助、种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关系建立起来的有机体。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哪些? 提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组成和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生态位、群落的范围、边界和演替等。 3.群落的物种组成 提示:(1)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我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二、群落的结构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直接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动物种类的多少是随植物层次的多少而变化的。阳光、温度、水分等生态因素对动植物的分层有直接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往往是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种群密度上的差别.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光照、温度的影响导致群落周期性的变化,如动植物物的昼夜活动变化和季节性变化. 【提问】植物的不同生长型与群落垂直结构有密切关系,群落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体现出哪些结构? 阅读课本,整理群落的三种结构,举例并讨论三种结构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展示图5-1“热带雨林群落的垂直结构示意图”讨论分析,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1.图示群落自树冠到地面表可分为哪些层次?――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表层. 2.以上分层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阳光。 3.动物有无分层现象?举例并说明该分层现象取决于什么?――有,如蝙蝠-猴子-松鼠-牛,取决于植物为它提供的食物和栖息场所。 4.森林具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水生群落有分层现象吗?――有。 看图5-2“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示意图”讨论分析,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1.自上而下分为哪些层次?物种及环境特点怎样?――表水层是浮游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斜温层的湖水温度变化比较大,静水层水的密度最大,水温大约是40C,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 2.以上分层取决于什么?――光的穿透、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层。 学生可继续举出其他典型例子。 【板书】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动植物出现明显的配置分层现象。 展示“校园或周边拍摄的绿地照片”,分析群落水平结构。 1.绿色草坪在高楼或树荫底下为何生长不良?――光照不足。 2.棕榈周围有较多幼株而蒲公英却遍地都是,原因是什么?――种子的传播途径不同。 3.不同土壤或不同湿度环境生物分布相同吗?――不同。 总结:土壤、小地形、风和火等环境条件和其他生物的影响,都会影响生物的水平格局,使植物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这一切是空间异质性的一种表现,空间异质性是指空间的非均一性,即不同地点的环境条件不同。 【板书】水平结构: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举例:蝙蝠、蛾蝶类动物会随昼夜变化它们的活动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温带植被在不同季节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受昼夜变化光照的影响,不同季节温度变化的影响.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1.什么是种群?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如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猕猴是一个种群,一片草地中的全部蒲公英是一个种群。 2.种群的特征有哪些? 种群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的特征有哪些? .s.5.u.c.o.m 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的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哪些类型?有何用途? 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可以用哪些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分别适用对象是什么? 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弱的动物 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用血球计数板记数法:微生物用取样器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土壤中的小动物 5.样方法中取样的大小一般是多大? 样方法中取样的关键是什么?取样的方法有哪些?如何计算所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样方法中取样的大小一般是1m×1m。 样方法中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取样的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 计算所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取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6.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是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m只鼠,第二次捕获n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x只,如何计算结果? 该范围内鼠的种群密度=mn/x(单位:只/公顷) 7.种群增长在什么条件会呈J型增长? 增长的公式是什么? 自然界中存在这种增长方式吗?举例说明? 种群长时间呈J型增长会造成什么后果? J型增长的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J型增长的公式:Nt=Noλt No为种群起始数量,Nt为t年后种群数量,λ为种群数 量为前一年的倍数,即种群增长率。J型增长的条件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 自然界中存在这种增长方式,通常发生在一个种群新迁入一个适宜的新环境后在一段时间内往往呈J型增长。 种群长时间呈J型增长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 8.什么是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会发生改变吗?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环境容纳量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2022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2022 在高中的学习科目当中,生物学科虽然不是最为主要的学科,但是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对于理科生来说,生物是高考必考的科目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1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什么是生态系统? 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 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⑵、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①、非生物成分: Ⅰ、物质:空气、水无机盐。 Ⅱ、能量:阳光、热能。 ②、生物成分 Ⅰ、生产者:指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Ⅱ、消费者:指动物,包括全部的动物 Ⅲ、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 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二、应会知识点 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2、从功能上讲: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物质和能量基础,是生态系统各营养结构联系的纽带。 4、生产者: ⑴、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利用能量将H2O和CO2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⑵、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起始端。 ⑶、没有生产者就没有生态系统。 5、消费者:指不能将H2O和CO2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的生物。 ⑴、初级消费者:指直接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植食性动物)。 ⑵、次级消费者:指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食肉动物)。 ⑶、三级消费者: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动物。 以此类推…… 6、分解者:能利用动植物遗体中、排出物中以及残落物中有机物维持生存的有机物的生物。将有机物 分解为无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7、食物链和食物网: ⑴、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⑵、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以此类推。 ⑶、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可能同时拥有多个消费级或营养级。 8、生态系统包括那些基本类型?依据无机环境及生物类群的特点划分: 海洋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苔原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9、森林生态系统:(了解) ⑴、分布: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⑵、特点:

高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识点

高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识点 知识点1 群落的概念和研究范畴 1.群落的概念:从种群角度分析,群落指的是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往往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研究范畴:群落的边界,群落的物种组成即群落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 知识点2 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 1.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是不同的,群落的物种组成受环境影响。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调查方法为取样器取样法,常用统计物种的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取样器取样法 1.实验原理 (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实验流程 3.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提醒】做好该实验的几个注意事项 (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知识点3 种间关系

【提醒】种间关系曲线的辨别 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先达到最多,B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随着曲线A的变化而变化,故B捕食A。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的,也可推出B捕食A。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现象垂直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同(镶嵌分布) 决定因素 植物分层:光照 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 地形变化、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第一、二节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度、群落结构

第五章群落 第一、二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度、群落结构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内容。主要包括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在学习种群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群落的概念和结构等相关知识,为前面知识作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同时也是为后面生态位、生态系统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让学生能充分认识从个体到种群再到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个生命体系知识把握了方向,是学习的重点,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种群的特征、增长方式和数量波动及调节,并且对整个生命体系的组成的认识也具有一定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为本章相关概念掌握奠定基础;同时,本节内容主要采用自学、讨论、比较法来学习知识,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事物想像能力,能通过阅读课本进行归纳,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讨论比较,通过实例的观察和思考落实课标内容。另外,这节内容对学生知识储备要求较高,农村山区学生接触自然较多,容易理解相关概念,而其他学生缺少自然常识的了解,应该多设置图片和实例加以分析,弥补和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群落的概念。②简述物种丰度和群落的物种组成。③举例说出优势种的主要识别特征。④描述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2.能力目标:①通过阅读、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②组织讨论提高交流能力,尝试列表比较不同概念的区别, 3.情感目标:小组讨论交流,增进友情。 四、教学重难点 第一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度》的教学重点是物种丰度和优势种。第二节《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的教学重点是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难点是群落的时间结构。将两节内容通盘考虑,合用1课时。采用幻灯片创设情境设计相关问题组织学生阅读、分析讨论的形式,通过补充生物实例,增进感性认识,理解优势种的概念。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森林中植物和动物分布实例和展示幻灯片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通过对森林(或池塘、草地)植物与动物分布等实例辨别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对本节难点的教学可采用创设情境设计相关问题组织学生阅读、分析讨论的形式。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说明物种丰度的实例、幻灯片,群落结构的幻灯片,学校周围山区植被或绿化带的照片。 学生准备:对校园绿化区域以及学校周边绿地或林区进行观察。 六、教学过程 1.群落的概念 展示“森林”图片,分析种群与群落的关系和群落的概念,知道群落中各物种是个有机的组合,生命体系是个有机的整体。 【提问】图示的结构是什么?它由什么单位组成?。 讨论分析:群落是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是具有一定的结构、种类构成和种间相互关系,是通过长期发展和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是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类型 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3.结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4.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成分:非生物的物质(空气、水、无机盐等)和能量(阳光、热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生物群落 类群 比较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 主要生物绿色植物动物(主要)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特例生物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 (如:硝化细菌、硫细菌、 铁细菌)、光能合成细菌 某些植物(菟丝子、猪 笼草、),某些细菌(根 瘤菌、寄生细菌) 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 蚓、蜣螂、秃鹫等 地位生态系统的基石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 分 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 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 所功能一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 粉和种子的传播 分解有机物,供生产者 重新利用功能二 3.生态系统各种成分间的联系 (1)、图解 (2)、析图 ①由上图可知: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②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的成分,因此,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③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④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的话,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链类型:食物链包括三种类型:捕食链、寄生链和腐生链。高中生物所涉及的食物链,实际上是 捕食链,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 (3)举例:捕食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的划分(举例如下): 草→鼠→蛇→猫头鹰 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 (4)特点: ①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如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中包含4个营养级,即树→蝉→螳螂→黄雀。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必须为生产者。 ②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是不同的营养级。 ③食物链中的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 ④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寄生、腐生生物(分解者)和阳光等非生物因素,即只包含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和消费者(第二营养级及之后各营养级生物)。 ⑤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四、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 1.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会导致其他的生物数量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的情况:若“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结果比原来的数量要增大。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如下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吃兔和鸟,从而导致兔、鸟减少。但因为鹰不只吃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4.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 (1)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 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2)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 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 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3)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且有多种食物来源 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 过多食其他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5.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分析 食物链中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会导致另一种群的营养级发生连锁性变化,因为能量在食物链(网)中流动时只有10%~20%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且能量流动的环节越多损耗越多,所以该类型连锁变化的规律是:当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增加;若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减少。 111 大一轮复习笔记(必修3,第5章)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五章 群落 Word版含答案

1.群落是指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集合体)。 2.群落的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 构,主要是指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群落的 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3.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是森林、草原、荒漠和苔原。 4.群落演替是指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取 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直到达到顶极群落才会终止。演替可分 为原生演替(在裸岩、沙丘和湖底上发生的演替)和次生演替(洪 水、火灾、人为破坏以及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原生演替 时间比较长,次生演替时间比较短。 5.顶极群落结构最复杂也最稳定,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 多为顶极群落。 6.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 度和方向进行。 对应学生用书 P54 1.群落概述 (1)群落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群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段可以重复出现。 2.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A处反映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2)B 处反映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3)C 处反映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光照的不同。 因此,在海平面-200 m ~3 800 m 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同时动物的分布也有较大的差异,这充分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群落的时间结构 (1)概念: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表现: ①群落物种组成的昼夜变化是明显的。 ②群落的季节变化也很明显。 1.下列对生物群落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1)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3)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 (4)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5)一棵枯树及其上面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可以构成群落 提示:(2)(4)正确。 2.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是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吗? 提示:不是。竹林中竹子是种群,而不是群落,种群不具有垂直结构。 3.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与植物的垂直结构有何关系? 提示: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取决阳光等因素,动物的分层则是由于植物给其提供了不同的栖息空间和食物。 1.对群落概念的理解 (1)同一时间内(至少在种群没有太大变化的时间段内):如某环境中的某种动物在全部迁走时,在此前与此后的这个环境中的生物种群不一样,这两种情况下的生物群落特点就不一样。 (2)一定空间内:如一个水池、一片草地或一片森林。 (3)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4)群落内各种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特点与意义 (1)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影响 植物的分布(垂直、水平、时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群落

第1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 一、群落的概念 ⏹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中群的集合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种类构成和种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 的地段可以重复出现。组成群落的物种不是随意组合,而是通过长期发展和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实际上群落就是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 群落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有规律的共处,有序状态下生存。 (3)形成群落环境: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自身的内部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包括形态、生态、营养结构。 (5)一定的动态特征: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6)一定的分布范围、群落的边界特征 (7)群落中各物种具不等同的群落学重要性(优势种、稀有种等)。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例如,我国北方的森林,主要是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而南方许多森林的主要树种是阔叶乔木 (2)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个体数量差别很大。 例如,在热带森林的生物群落中,植物种群以万计,无脊椎动物以10万计,脊椎动物种群以千计;但在冻原和荒漠的生物种群中,种群数量要少得多. (3)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在生态学上,用丰富度来描述一个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 ⏹热带海区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比北方群落复杂得多,但同一个种的个体数量往往不会很大;而在北方,生物群 落的种类组成较简单,但同一个种的个体数量可能很大。 ⏹深海多样性往往高于浅海. 三、优势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称为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这种优势常是 持久不变的。 优势种的特点: 优势种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它常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群落内部的环境条件,因而对其他种类的生存和生长有很大影响。 优势种的识别特征:

高中生物: 51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教案)浙科版必修3

第一、二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度、群落结构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内容。主要包括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在学习种群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群落的概念和结构等相关知识,为前面知识作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同时也是为后面生态位、生态系统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让学生能充分认识从个体到种群再到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个生命体系知识把握了方向,是学习的重点,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种群的特征、增长方式和数量波动及调节,并且对整个生命体系的组成的认识也具有一定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为本章相关概念掌握奠定基础;同时,本节内容主要采用自学、讨论、比较法来学习知识,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事物想像能力,能通过阅读课本进行归纳,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讨论比较,通过实例的观察和思考落实课标内容。另外,这节内容对学生知识储备要求较高,农村山区学生接触自然较多,容易理解相关概念,而其他学生缺少自然常识的了解,应该多设置图片和实例加以分析,弥补和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群落的概念。②简述物种丰度和群落的物种组成。③举例说出优势种的主要识别特征。④描述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2.能力目标:①通过阅读、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②组织讨论提高交流能力,尝试列表比较不同概念的区别, 3.情感目标:小组讨论交流,增进友情。 四、教学重难点 第一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度》的教学重点是物种丰度和优势种。第二节《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的教学重点是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难点是群落的时间结构。将两节内容通盘考虑,合用1课时。采用幻灯片创设情境设计相关问题组织学生阅读、分析讨论的形式,通过补充生物实例,增进感性认识,理解优势种的概念。通过对学生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 成分构成作用(主要生理过程)养分方式地位 非生物成分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 物质:水、空气、无机盐 等;能量:阳光、热能 为生物供应物质和能量 生物成分生产者 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 能合成细菌 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用) 自养型 生态系统的基 石、主要成分消费者 动物、寄生微生物、 根瘤菌 消费有机物(呼吸作用),加快 物质循环,对传粉和种子传播具 有重要作用 异养型 生态系统最活跃 的成分 分解者 各种营腐生生活的细菌、 真菌及动物分解动植物遗体(呼吸作用) 生态系统的关键 成分,对物质循 环必不行少 特例: 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 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 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 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养分结构)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织连接的困难的养分关系称为食物网 分析食物网时应留意: a 越困难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食物网越困难,生态系统反抗外界干扰的实力就越强。 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养分级。 b 生产者总是为第一养分级。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养分级往往不同(占有不同的养分级)。 C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淌的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e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 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 1、能量流淌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5.4群落的主要类型(1)素材浙科版必修3(new)

第4节群落的主要类型 1、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分布于赤道附近的南北纬10°之间的低海拔地区,在南美,见于亚马逊河流域;中非分布于刚果河流域及马达加斯加东部沿海;亚洲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越南、缅甸、我国的海南岛、台湾南部和云南、广西、贵州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热带雨林地区年降雨量充足,无明显的旱季,年雨量为2000~10000毫米。全年温度变化不大,日平均气温21~31℃之间。因而群落外貌没有季节性变化,群落的结构复杂,林冠由多种常绿乔木组成,层次界限不清,树木高达挺直,树皮光滑,有的具板状根、支柱根或气生根,并常见老茎开花的乔木。林中,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绞杀植物、寄生植物丰富。物种多样性极高,有的雨林(亚洲的马来群岛热带雨林)在1000m2的面积内,植物物种达1000种以上,群落中植物终年生长,因而生产率很高(1。88×108J/m2?a),为种类繁多的动物提供了优良的栖息地和生活条件,树栖动物尤其丰富。林中有机物分解迅速,土层富含铁铝氧化物。 热带雨林中动物种类很多,但个体数量较少,且特化种类较多。一般来说,动物的活动性低,很少有季节性的迁移现象,其生殖活动和数量变动受季节性的影响不明显。热带雨林中的代表动物有长臂猿、猩猩、眼镜猴、懒猴、犀牛、蜂鸟、极乐鸟等。 2、热带落叶林 热带落叶林(tropical deciduous)是分布于热带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的地区。由于降雨不均,在旱季,大多数乔木的林下植物有落叶现象。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群落物种组成比热带雨林少,但植株的密度较大。 3、热带旱生林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群落 5.3 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教案 浙科版必修3

5。3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为浙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群落》的第三。关于第三节《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教材阐述了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以及生态位的重叠和竞争现象,并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为减少或避免竞争所带来的不利而形成了很多形态和行为适应特征.本部分内容既是对前面知识点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生态系统》一章打下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种群的增长方式、群落中物种的组成和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等生物知识,可以用来解释和分析本节内容中的有关问题。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也已经了解到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阐明生态位的概念.②举例说明生态位重叠和竞争排除原理。③举例说出自然界的生物为减少或避免竞争而在形态和行为上的适应状况。 2.能力目标:①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格乌司实验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绘图能力.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比较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并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生态位的概念、生态位重叠和竞争排除原理。 2.教学难点:生态位的概念、自然界的生物为减少或避免竞争而在形态和行为上的适应状况。 五、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为减少甚至是避免竞争而形成的形态和行为特征,可以通过上网或翻阅报刊杂志,或向身边的人请教等形式。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案. 六、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群落

5.1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 一、目标导航 基本要求举例说出群落的概念。 发展要求具体内容不作要求。 说明 二、知识网络 三、导学过程 一、群落的概念和结构 1。群落的概念是什么? 提示: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即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统称。注意:群落不是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斗争或互助、种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关系建立起来的有机体。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哪些? 提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组成和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生态位、群落的范围、边界和演替等。 3.群落的物种组成 提示:(1)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我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4.种间关系有哪些?请举例。 名称举例 互利共生地衣、大豆和根瘤菌 寄生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大肠杆菌

竞争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小两种草履虫 捕食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四、依据考点,归纳总结 1。生物间关系 类型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 互利共生 相互依赖,彼此 有利。如果彼此分开, 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 独立生存。数量上两 种生物同时增加,同 时减少,呈现出“同 生共死”的同步性变 化 地衣中的 藻类和真菌;大 豆与根瘤菌;人 和大肠杆菌;白 蚁与鞭毛虫等 寄生略 对宿主有害,对 寄生生物有利,如果 分开,则寄生生物难 以单独生存,而宿主 会生活得更好 菟丝子与 大豆;噬菌体与 被侵染的细菌 竞争 数量上呈现出 “你死我活”的同步 性变化 同一培养 液中大小两种 草履虫;牛与 羊;水稻和稗草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 种生物为食,数量上 呈现出“先增加者先 减少,后增加者后减 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羊和草;狼 和羊 2.几种难辨别的种间关系 (1)要正确区别竞争和捕食的关系:①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

高中生物新课标浙科版课堂探究(第五节群落演替)

课堂探究 合作探索 探究一: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群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生物的种群消失了,就会有其他一些生物的种群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再过一段时间,又会有一些生物的种群兴起,最后,群落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例如,一块农田弃耕后,初期的一两年内会出现大量的一年生和两年生田间杂草,随后多年生植物开始侵入并逐渐定居下来,田间杂草的生长和繁殖开始受到抑制。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多年生植物取得优势地位,一个具备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植物群落形成了,相应地,适应这个植物群落的动物区系和微生物区系也逐渐确定下来。整个生物群落仍在向前发展,当它达到与当地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和土壤条件都比较适应的时候,即成为稳定的群落。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群落的演替。 群落演替类型的划分可以按照不同的原则进行。若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划分,可以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草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上的群落演替。原生演替系列包括从岩石开始的早生演替和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次生演替开始于次生裸地或次生草原(不存在植物,但在土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上的群落演替。 探究二: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1.群落内部因素 由于群落内部不同物种的竞争、抑制或生命活动,而改变环境条件引起的演替。包括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等。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普遍而经常地发生着。因此,任何一块地段,都有可能接受这些扩散来的繁殖体。当植物繁殖体到达一个新环境时,植物的定居过程就开始了。植物的定居包括植物的发芽、生长和繁殖三个方面。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这样的情况:植物繁殖体虽到达了新的地点,但不能发芽;或是发芽了,但不能生长;或是生长到成熟,但不能繁殖后代。只有当一个种的个体在新的地点上能繁殖时,定居才算成功。任何一块裸地上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或是任何一个旧的群落为新的群落所取代,都必然包含有植物的定居过程。因此,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是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

高中生物群落的结构知识点

高中生物群落的结构知识点 1.群落外貌 群落外貌physiognomy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而言。它是群落中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植被的特征,水生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水的深度和水流特征。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是由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形态及其生活型lifeform所决定的。 2.生活型类型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提出的系统,他是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在各类群之下,根据植物体的高度,芽有无芽鳞保护,落叶或常绿,茎的特点等特征,再细分为若干较小的类型。下面就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加以简介: ①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休眠芽坐落于距地面25㎝以上,又可以根据高度分成 四个亚类,即为小高位芽植物高度﹥30米,中高位芽植物8-30米,大高位芽植物2-8米与狼高位芽植物25厘米~2米。 ②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③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更新芽坐落于将近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部 枯萎,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隐芽植物cryptophytes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 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一年生植物therophytes以种子越冬。 ⑤raunkiaer生活型被认为是进化过程中对气候条件适应的结果,因此它们的组成可反映某地区的生物气候和环境的状况。 从单上所述,每一类植物群落都就是由几种生活型的植物所共同组成,但其中存有一类生活型占优,生活型与环境关系密切,高位芽植物占优就是温暖、干燥气候地区群落的特征,例如热带雨林群落;地面芽植物占优的群落,充分反映了该地区具备较长的严寒季节,例如温带针叶林、落叶林群落;地上芽植物占优,充分反映了该地区环境比较湿冷, 例如长白山寒温带暗针叶林;一年生植物占优则就是干旱气候的荒漠和草原地区群落的特征,例如东北温带草原。表中我国几种群落类型的生活型共同组成群落类型ph.ch.h.cr.t.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94.75.3000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84.55.44.14.10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2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和演替教案必修3

第12课时 群落的主要类型和演替 学考要求 一、群落的主要类型 1.形成不同群落的原因 地球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 2.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 (1)森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 (2)草原⎩⎨⎧ 植物优势种⎩⎪⎨⎪⎧ 禾本科植物阔叶草本植物 代表动物:野驴、黄羊、黄鼠、鼠兔等 (3)荒漠⎩⎪⎨⎪⎧ 优势植物:蒿属植物、藜属灌木、肉质旱生 植物和各种仙人掌等 生物特点:适应缺水的环境,可夏眠或冬眠 (4)苔原⎩⎪⎨⎪⎧ 分布:北方针叶林以北的环北冰洋地带植被特点: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能忍 受强风吹袭 例1 善于挖洞和具有快速奔跑行为的动物主要分布于( ) A .热带雨林 B .草原 C .荒漠 D .苔原 答案 B 解析 草原中主要是啮齿类动物及具有快速奔跑能力的动物。 例2 下列关于群落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北方针叶林主要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 B .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约占地球生物的2/3 C .草原的气候特征是每年降雨量在250~800mm 之间

D.沙漠年降雨量不足150mm 答案 B 解析在地球已知生物种类中,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约占其一半。 二、群落演替 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实例 (1)概念: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的群落才会中止。 (2)演替的实例 ①从湖泊演替为森林: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森林群落阶段。 ②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弃耕农田→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演替中的森林阶段→成熟森林。思考(1)在群落演替中,被取代的种群是不是完全消失了? 答案演替不是完全的“取而代之”。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是指优势种的取代,并非完全取代。 (2)是不是所有的群落演替都能形成森林? 答案不同环境条件下演替的结果可能不同,沙漠地区的演替结果不可能出现森林。 2.群落演替的种类 (1)原生演替是指在一个没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裸岩、沙丘和湖底,或者是在被彻底消灭了植被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它所经历的时间比较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比较短。 思考群落演替是“可逆”的吗?人类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吗? 答案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探究1——理性思维 对群落演替的理解 (1)特点 ①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预测的。 ②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 ③顶极群落是演替达到的最终稳定状态,顶极群落并不是绝对稳定,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