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化学考研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真题

分析化学考研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真题

分析化学考研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真题
分析化学考研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真题

有机物波普分析习题及解析

第一章质谱习题 1、有机质谱图的表示方法有哪些是否谱图中质量数最大的峰就是分子离子峰,为什么 2、以单聚焦质谱仪为例,说明质谱仪的组成,各主要部件的作用及原理。 3、有机质谱的分析原理及其能提供的信息是什么 4、有机化合物在离子源中有可能形成哪些类型的离子从这些离子的质谱峰中可以得到一些什么信息 5、同位素峰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在谱图中识别同位素峰 6、谱图解析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7.初步推断某一酯类(M=116)的结构可能为A或B或C,质谱图上m/z 87、m/z 59、m/z 57、m/z29处均有离子峰,试问该化合物的结构为何 (A)(B) (C) 8.下列化合物哪些能发生McLafferty重排 9.下列化合物哪些能发生RDA重排 10.某化合物的紫外光谱:262nm(15);红外光谱:3330~2500cm-1间有强宽吸收,1715 cm-1处有强宽吸收;核磁共振氢谱:δ处为单质子单峰,δ处为四质子宽单峰,δ处为三质子单峰,质谱如

图所示。参照同位素峰强比及元素分析结果,分子式为C5H8O3,试推测其结构式。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1、表示方法有质谱图和质谱表格。质量分析器出来的离子流经过计算机处理,给出质谱图和质谱数据,纵坐标为离子流的相对强度(相对丰度),通常最强的峰称为基峰,其强度定为100%,其余的峰以基峰为基础确定其相对强度;横坐标为质荷比,一条直线代表一个峰。也可以质谱表格的形式给出质谱数据。 最大的质荷比很可能是分子离子峰。但是分子离子如果不稳定,在质谱上就不出现分子离子峰。根据氮规则和分子离子峰与邻近峰的质量差是否合理来判断。 2、质谱仪的组成: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数据处理系统和真空系统。 进样系统:在不破坏真空度的情况下,使样品进入离子源。气体可通过储气器进入离子源;易挥发的液体,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一) 概述 研究或鉴定一个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需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其基本程序如下: 分离提纯→物理常数测定→元素分析→确定分子式→确定其可能的构造式(结构表征)。(参见P11-12) (1) 结构表征的方法 传统方法:(化学法) ①元素定性、定量分析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分子式; ②官能团试验及衍生物制备分子中所含官能团及部分结构片断; ③将部分结构片断拼凑完整结构; ④查阅文献,对照标准样,验证分析结果。 特点:需要较多试样(半微量分析,用样量为10-100mg ),大量的时间(吗啡碱,1805- 1952年),熟练的实验技巧,高超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缺点:①分子有时重排,导致错误结论; ②* C 及-C =C -的构型确定困难。 波谱法: ①质谱(最好用元素分析仪验证)分子式; ②各种谱图(UV 、IR 、NMR 、MS )官能团及部分结构片断; ③拼凑完整结构; ④标准谱图确认。 特点:样品用量少(<30mg ),不损坏样品(质谱除外),分析速度快,对*C 及-C =C -的 构型确定比较方便。 光谱法已成为有机结构分析的常规方法。但是化学方法仍不可少,它与光谱法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互为佐证。 (2) 波谱过程 波谱过程可表示为: 有机分子+电磁波 光谱 分子运动:平动、振动、转动、核外电子运动等 量子化的 每个分子中只能存在一定数量的转? ? (能量变化不 连续) 动、振动、电子跃迁能级

电子跃迁电磁波波长越短,频率越快,能量越高。 200nm400nm 800nm 红外光 微波、 电视波 200-800nm:引起电子运动能级跃迁,得到紫外及可见光谱; 2.5-15μm:引起分子振、转能级跃迁,得到红外光谱; 60-600MHz:核在外加磁场中取向能级跃迁,得到核磁共振谱。 (3) 不饱和度(U) 不饱和度亦称为分子中的环加双键数、缺氢指数、 双键等价值等。其定义为:当一个化合物衍变为相应的烃后,与其同碳的饱和开链烃比较,每缺少2个氢为1个不饱和度。 所以:一个双键的不饱和度为1,一个叁键的不饱和度为2,一个环的不饱和度为1,一个苯环的不饱和度为4。例如: U=2 CH2=CH-COOH CH2=CH-CN U=3 CCH3 O U=5U=2 O-P-O- 3 O U=9 U的计算: -O--CH- -N- -CH2--X-H -S-相当于 、;相当于;相当于。 实际上,O、S并不影响化合物的不饱和度。 例:C8H14U=2 C7H8 U=4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案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案 一、前言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是应用四种谱学方法(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研究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相关知识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四种谱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应用提供的信息与化合物结构的对应关系进行相应的结构解析和信号归属。熟悉化合物结构解析的一般方法和程序。了解光谱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技术。 理论课授课36学时。 教材选用常建华主编《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第三版),科学2011年出版教学目的 1.掌握四种谱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应用提供的信息与化合物结构的对应关系进行相应的结构解析和信号归属。 2.熟悉化合物结构解析的一般方法和程序。 3.了解光谱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技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红外、紫外光谱的解析方法。 (2).质谱的解析方法。 (3).1H-NMR、13C-NMR的解析方法。 2.教学难点 (1).四种谱学的原理和规律。 (2).四种光谱学的综合解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能采用启发式,谈话式、讨论式等一些先进教学方法。并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教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全部课程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2.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幻灯、实物投影、分子模型模拟等辅助教学手段。 五、教学容与要求 第一章紫外光谱(第1-2节)课时安排:2学时 [基本容] 介绍课程性质,阐述波谱分析课程,了解其功能和作用,介绍波谱中各种技术在有机化合物监测分析中的角色,充分阐述多谱技术的联合应用的功能和价值。 [基本要求] 熟悉:波谱技术在有机化合物结构检测与分析,尤其是立体结构鉴定中的主要应用。 了解:常规化学检测技术的特点,波谱技术的优缺点。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学大纲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药用高分子材料方向;药物制剂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天然药物制剂方向; 药学专业、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制药工程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药用高分子材料方向、药物制剂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天然药物制剂方向;药学专业、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制药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和限选课。根据其培养目标和要求,本课程将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讲授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和质谱(MS)这四大光谱的基本原理、特征、规律,以及图谱解析技术,并且介绍这四大光谱解析技术的综合运用。波谱分析法由于其快速、灵敏、准确、重现在有机药物结构分析和鉴定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新药研究和药物结构分析和鉴定常用的分析工具和重要的分析方法,是上述专业及及方向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其主要任务就是在学习波谱解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及各类化合物波谱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识谱、解谱的能力,最终达到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的目的。 教材:姚新生.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习题:以本教研室陈熔、吕华冲老师编写的《波谱解析习题集》为主,教科书里的习题为辅,在讲授完每章内容后布置习题。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本课程应结合目前有机化合物和天然药物结构研究的方法和发展趋势使学生意识到:(1)UV、IR、NMR、MS是目前研究有机化合物和天然化物结构不可缺少的主要工具和方法。 (2)掌握有机化合物重要官能团的光谱特征和规律是解析图谱、推测结构的基础。 2、讲授UV、IR、NMR、MS的基本原理、知识和理论;介绍它们的测定方法、图谱的特征以及基本有机化合物重要官能团在四大光谱中的特征及规律;介绍综合解析图谱的一般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做到: (1)掌握UV、IR、NMR、MS的基本原理、知识,了解它们的测定方法; (2)熟悉基本有机化合物重要官能团在UV、IR、NMR、MS光谱中的特征及规律; (3)能够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初步推测它们的波谱学主要特征(UV、IR、NMR、MS); (4)掌握图谱解析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5)了解标准图谱的应用。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第一章 紫外光谱 一、简答 1.丙酮的羰基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试绘出其能级图,并说明能产生何种电子跃迁?各种跃迁可在何区域波长处产生吸收? 2.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线(只考虑π→π*跃迁)。 (2) (1) 及 NHR 3 CH CH OCH 3 CH 及CH 3 CH CH 2 3.与化合物(A )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B )与(C )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乙醇中)。 (C)(B) (A) 入max =420 εmax =18600 入max =438 εmax =22000 入max =475 εmax =320003 N N N NO HC 32(CH )2 N N N NO H C 32(CH )2 2 32(CH )(CH )23N N N NO 4.苯胺在λmax 处的εmax 为1430,现欲制备一苯胺水溶液,使其透光率为30%(1cm 比色池),试问制备100ml 该溶液需取多少克苯胺? 二、分析比较 1.指出下列两个化合物在近紫外区中的区别: CH CH 3 2 (A)(B) 2.某酮类化合物,当溶于极性溶剂中(如乙醇中)时,溶剂对n →π* 跃迁及π→π* 跃迁有何影响?用能级图表示。 3.试述对二烷基苯甲酸在下面一些溶剂中的紫外光谱的区别: λ乙醚 max =277nm εmax =20600 λEtOH max =307nm εmax =19000 N R R COOH

λHCl max =307nm εmax =970 三、试回答下列各问题 1.某酮类化合物λhexane max =305nm ,其 λEtOH max =307nm,试问,该吸收是由n→π*跃迁还是π→π* 跃 迁引起的? 2. 1,1二苯乙烯(A )在环己烷中的UV 光谱与蒽(B )的UV 光谱有相当大的区别。在浓硫酸中这两个化合物UV 光谱非常相似,见表1-5,而在稀硫酸中又与环己烷中的UV 光谱相同,试问在浓硫酸中这两个化合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表1-1 化合物(A )和(B )在不同溶剂中的λma 四.计算下述化合物的λmax : 1. 计算下列化合物的λmax : 2.计算全反式西红柿烯(结构如下)的λmax 及εmax : 3.计算一叶萩碱在乙醇中的λmax : N O O 4.计算下列化合物的λmax :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方法

五、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波谱技术的发展,能为鉴定有机化合物和确定其结构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波谱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用量少等优点,已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部分简要介绍了紫外、红外、核磁、质谱这四大谱图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二十一紫外-可见光光谱 一、实验目的 了解紫外-可见光光谱。 二、基本原理 1. 基本概念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所形成的。紫外-可见光是电磁波中波长为100~800nm范围的波段。 分子在入射光的作用下,其电子从一个能级(E′)跃迁到另一个能级(E″),就要吸收光子的能量,所吸收光的频率ν决定于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即 E″-E′=hν h为普朗克常数(h = 6.626×10-34J·s)。可见,产生跃迁的两个能级间隔愈小,吸收光的频率愈小,波长愈长;反之,两个能级间的间隔愈大,吸收光的频率愈大,波长愈短。实际上,分子吸收能量是相当复杂的过程。分子的内部运动包括有转动、振动、和电子的运动。分子的能级近似地就由转动能级、振动能级和电子能级所构成。一般分子的转动能级间隔约在0.05eV以下,振动能级间隔约为0.05~1eV,电子能级间隔约为1~20eV。当电子能级改变时,转动能级和振动能级都要发生改变,也要吸收光子能量。所以,由于电子跃迁所形成的电子光谱是相当复杂的,如果仪器的分辨力不够,许多谱线密集在一起就形成谱带。电子光谱一般包括一系列谱带系;不同的谱带系相当于不同的电子跃迁,每个谱带是由于振动能级的改变所形成,谱带内所包含的谱线是由于转动能级的改变所形成的。 如果吸收光谱是以吸收曲线(以吸收强度对波长作图所得到的曲线)表示,吸收曲线将呈现一些峰和谷。每个峰峦相当于谱带,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谱带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明显的齿状结构,这就是所谓振动结构。 关于吸收光谱的吸收强度,在实验上可用Lambet-Beer定律来描述。定律指出:被吸收的入射光的分数正比于光程中分子数目;对于溶液,如果溶剂不吸收,则被溶液所吸收光的分数正比于溶液的浓度。这个定律可用下式表示: D= log (I0 / I) =εcL D称为光密度(或A,吸光度),L吸收层的厚度(cm),c是摩尔浓度,ε是摩尔消光系数,它用来描述分子吸收光的能力,通常以吸收峰位置的波长的消光系数ε或logεmax 来表示。 2. 典型有机化合物电子吸收光谱简介 前面已指出分子的紫外-可见光光谱是分子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依据分子中化学键的特性和不同电子跃迁的类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有机化合物电子吸收光谱。有机化合物在远紫外都有强的吸收带。这大多是与分子中σ电子的跃迁有关;而紫外-可见区的吸收带,则几乎都是由于n→π*和π→π*跃迁所产生的。 (1) 若分子中只含有σ单键,则只能有σ→σ*跃迁,吸收带大多在200nm以下。 (2) 若分子中只含有单个的π键,则有π→π*跃迁。几乎所有含隔离双键的化合物,在190nm附近都有强吸收,ε≈10000,这是π键的特性。当分子中引入助色基后,吸收带移向长波,移动情况与取代基的特性有关。但由于有n→π*和π→π*跃迁,而产生两个吸收带。 (3) 若取代基的原子还含有孤对电子时,例如N=O,>C=O,>C=S,-N=N-,-N≡N-,NO2等,则呈现三个吸收带,分别是π→π*、n→π*和n→σ*跃迁。其中n→π*在较长的波长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复习资料指导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复习指导 广东药学院 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200 5年 5 月

目录 第一章紫外光谱… … … … …… … … … … …… 2~4 第二章红外光谱… … … … … … …… ………… 5~11 第三章核磁共振… … … … … … … …… … ……… 12~34 第四章质谱… … … … …… … … … … … … …35~41 第五章综合解析… … … …… … … … … … … …… 42~70

第一章紫外光谱 一、名词解释 1、助色团 2、发色团 3、红移 4、蓝移 5、增色作用 6、减色作用 7、吸收带 二、选择题 1、不是助色团的是: A、-OH B、-Cl C、-SH D、CH3CH2- 2、所需电子能量最小的电子跃迁是: A、σ→σ* B、n →σ* C、π→π* D、n →π*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烃类在远紫外区有吸收 B、UV吸收无加和性 C、π→π*跃迁的吸收强度比n →σ*跃迁要强10-100倍 D、共轭双键数目越多,吸收峰越向蓝移 4、紫外光谱的峰强用εmax表示,当εmax=5000~10000时,表示峰带: A、很强吸收 B、强吸收 C、中强吸收 D、弱吸收 5、近紫外区的波长为: A、4-200nm B、200-300nm C、200-400nm D、300-400nm 6、紫外光谱中,苯通常有3个吸收带,其中λmax在230~270之间,中心为254nm 的吸收带是: A、R带 B、B带 C、K带 D、E1带 7、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8、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差大 D、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9、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A、水 B、乙醇 C、甲醇 D、正己烷 10、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

分析化学考研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真题

分析化学考研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真题

————————————————————————————————作者:————————————————————————————————日期: ?

第一章 紫外光谱 一、简答 1.丙酮的羰基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试绘出其能级图,并说明能产生何种电子跃迁?各种跃迁可在何区域波长处产生吸收? 2.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线(只考虑π→π*跃迁)。 (2) (1) 及 NHR 3 CH CH OCH 3 CH 及CH 3 CH CH 2 3.与化合物(A)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B)与(C )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乙醇中)。 (C)(B) (A)入max =420 εmax =18600 入max =438 εmax =22000 入max =475 εmax =320003 N N N NO HC 32(CH )2 N N N NO H C 32(CH )2 2 32(CH )(CH )23N N N NO 4.苯胺在λmax 处的εmax 为1430,现欲制备一苯胺水溶液,使其透光率为30%(1cm 比色池),试问制备100ml 该溶液需取多少克苯胺? 二、分析比较 1.指出下列两个化合物在近紫外区中的区别: CH CH 3 2 (A)(B) 2.某酮类化合物,当溶于极性溶剂中(如乙醇中)时,溶剂对n →π* 跃迁及π→π* 跃迁有何影响?用能级图表示。 3.试述对二烷基苯甲酸在下面一些溶剂中的紫外光谱的区别: λ乙醚 max =277nm εmax =20600 λEtOH max =307nm εm ax =19000 N R R COOH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第六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1. 一氯甲烷(CH 3Cl )分子中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在紫外光照射下,可发生何种电子跃 迁? 2.指出下列化合物能量低的跃迁是什么?其波长最长的吸收峰约在何处? (1) (3) (2) (4)CH 3OH (CH 3)2N-CH=CH 2 O (6) (5)CH 3-CH 2-C CH CH 3-CH 2-CHO 3.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线(只考虑π→π*跃迁) (1)(2) CH 3-CH=CH 2及CH 3CH=CH-O-CH 3 及 NHR (3)CH 2=CH-CH 2-CH=CHNH 2及 CH 3-CH=CH-CH=CHNH 2 4.某化合物的λmax 为235nm ,现用235nm 的入射光通 过浓度为2.0×10-4M 的样品溶液(样品池厚度1cm ( 时,其透光率为20%,求其摩尔吸收系数ε。 5.某共轭二烯的λ max 已烷 =219nm ,如果在乙醇中测定,其 C 2H 5OLH max 将如何?为什么?

1. 图6.40香芹酮在乙醇中的紫外吸收光谱,请指出两个吸收峰属什么类型? 2. 某化合物结构不是Ⅰ就是Ⅱ,试根椐图6.41加以判断。 3. 一个化合物的部分IR 谱图如图6.42所示,其结构可能为Ⅰ、Ⅱ、Ⅲ,试问哪一个结构 可能给出此光谱? 图6.42 习题8中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4. 根据化合物的IR 谱图(图6.43(ⅰ)、(ⅱ)中,用阿拉伯数字所标明的吸收位置,推 测化合物可能的构造式。 10.在下列化合物中,有多少组不等同的质子: (1)CH 3CH 2OCH 2CH 3(2)CH 3 CH 3 CH-CH 2OH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复习指导答案

1HNMR P15 四、推断题 1、A、CH3COCH(CH3)2 B、CH3CH2COCH2CH3 2、(3) 3、A、C6H5COCH2CH3 B、C6H5CH2COCH3 4、(C) 5、A、CH3O C6H5COCH3 6、C6H5CH2OH P16 1. O COOH 2. HC C-CH 2 -CH 2 OH 3. CH 3 -C=C-C-H O H H 4. CH-C OH H 5. OH CH 2 -CH=CH 2 OMe 6. S CH 2 OH 7. CH 3 -C-CH 2 -CH 2 -CH=CH 2 O8. O-C-CH 3 O 9. CH 2 -CH 3 NO 2 10. COOH 11. COOCH 2 CH 3 12.CO-NH 2 13. CH 3 CH 314. CH 3 CH 3 15.CH 3 CH 316. CH=CH 2 17. OH

18.COOCH 3 19. C CH 第三章 二、 1A 2C 3A 4D 5B 6C 7A 8D 9A 10D 11 A 五、 1、CH 3 -CH-CH 2 -CH 2 Br CH 32、S CH 2 OH 3、 CH 3 -C-CH 2 -CH 2 -CH=CH 2 O 4、O-C-CH 3 O5、 CH 2 CH 3 NO 2 6、 COOH 7、COOCH 2 CH 3 8、 CH 3 CH 39、 CH 3 CH 3 10、 CH 3 CH 3 11、CH=CH 2 12、 OH 13、 COOCH 3 第四章 二、 1C 2C 3A 4B 5A 6B 7D 8D 9C 10A 11C 12 B 13C 16A 17B 18A 19D 20D 21C 22A 23C 24D 25D 26B 27C 28A 29A 30C 31C 32C 33D 34C 35 C 36 37A 38B 简答题 1、①B ②A 三、问答题 1、B 4、CH 2 CH 2 CH 3 5、 CH 3 -CO-CH 2 -CH 2 -CH 3 第五章

有机化学波谱分析知识要点

波谱分析 第一章 紫外光谱 1、为什么紫外光谱可以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紫外光谱可以提供:谱峰的位置(波长)、谱峰的强度、谱峰的形状。反映了有机分子中发色团的特征,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 2、紫外-可见区内(波长范围为100-800 nm )的吸收光谱。 3、Lamber-Beer 定律 适用于单色光 ? 吸光度: A = lg(I 0/I) = εlc ? 透光度:-lg T = εbc A :吸光度;l :光在溶液中经过的距离;ε:摩尔吸光系数,为浓度在1mol/L 的溶液中在1 cm 的吸收池中,在一定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c :浓度。 4、有机物分子中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 有一些含有n 电子的基团(如—OH 、—OR 、—NH 2、—NHR 、—X 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200 nm 的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 —π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5、λmax 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或紫移)。 吸收强度即摩尔吸光系数ε增大或减小的现象分别称为增色效应或减色效应。 6、电子跃迁的类型: 1. σ→σ*跃迁:饱和烃(甲烷,乙烷);E 很高,λ<150 nm (远紫外区)。 2. n→σ*跃迁:含杂原子饱和基团(-OH ,-NH 2);E 较大,λ150~250 nm (真空紫外区)。 3. π→π*跃迁:不饱和基团(-C=C-,-C=O );E 较小,λ~ 200 nm ,体系共轭,E 更小,λ更大;该吸收带称为K 带。 4. n→π*跃迁:含杂原子不饱和基团(-C≡N ,C=O ):E 最小,λ 200~400 nm (近紫外区)该吸收带称为R 带。 7、λmax 的主要影响因素: 1. 共轭体系的形成使吸收红移; 2. pH 值对光谱的影响: 碱性介质中,λ↑,吸收峰红移,ε↑ 3. 极性的影响: π→π*跃迁:极性↑,红移,λ↑;ε↓。 n →π*跃迁:极性↑,蓝移,λ↓;ε↑。 极性溶剂使精细结构消失。 OH O -OH -NH 2NH 3+H +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第一章 紫外光谱 一、简答 1.丙酮的羰基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试绘出其能级图,并说明能产生何种电子跃迁?各种跃迁可在何区域波长处产生吸收? 2.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线(只考虑π→π*跃迁)。 (2) (1) 及 NHR 3 CH CH OCH 3 CH 及CH 3 CH CH 2 3.与化合物(A )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B )与(C )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乙醇中)。 (C)(B) (A)入max =420 εmax =18600 入max =438 εmax =22000 入max =475 εmax =320003 N N N NO HC 32(CH )2 N N N NO H C 32(CH )2 2 32(CH )(CH )23N N N NO 4.苯胺在λmax 处的εmax 为1430,现欲制备一苯胺水溶液,使其透光率为30%(1cm 比色池),试问制备100ml 该溶液需取多少克苯胺? 二、分析比较 1.指出下列两个化合物在近紫外区中的区别: CH CH 3 2 (A)(B) 2.某酮类化合物,当溶于极性溶剂中(如乙醇中)时,溶剂对n →π* 跃迁及π→π* 跃迁有何影响?用能级图表示。 3.试述对二烷基苯甲酸在下面一些溶剂中的紫外光谱的区别: λ乙醚 max=277nm εmax =20600 N R R COOH

λEtOH max=307nm εmax =19000 λHCl max=307nm εmax =970 三、试回答下列各问题 1.某酮类化合物λ hexane max =305nm ,其 λEtOH max=307nm,试问,该吸收是由n→π*跃迁还是π→π*跃迁引起的? 2. 1,1二苯乙烯(A )在环己烷中的UV 光谱与蒽(B )的UV 光谱有相当大的区别。在浓硫酸中这两个化合物UV 光谱非常相似,见表1-5,而在稀硫酸中又与环己烷中的UV 光谱相同,试问在浓硫酸中这两个化合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表1-1 化合物(A )和(B )在不同溶剂中的λ ma 四.计算下述化合物的λ max : 1. 计算下列化合物的λmax : 2.计算全反式西红柿烯(结构如下)的λmax 及εmax : 3.计算一叶萩碱在乙醇中的λmax : N O O 4.计算下列化合物的λmax :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有机波谱分析-课后习题答案-xu

第二章 质谱习题及答案 1、化合物A 、B 质谱图中高质荷比区的质谱数据,推导其可能的分子式 解:分子离子峰为偶数62=? +M 表明不含氮或含有偶数个氮。 对于A ,1:3)(:)2(≈+M RI M RI ,所以分子中含有一个Cl 原子,不可能含氮。则根据 8.41.1100) () 1(==?+x M RI M RI ,得3,2==y x ,所以A 分子式C 2H 3Cl ,UN=1合理; 对于B ,4.4)2(=+M RI ,所以分子中可能含有一个S 原子,不可能含氮。则根据 8.38.01.1100) () 1(=+=?+z x M RI M RI ,6,2==y x ,所以B 分子式C 2H 6S ,UN=0合理。 2、化合物的部分质谱数据及质谱图如下,推导其结构 解: 1:6:9)4(:)2(:)(≈++M RI M RI M RI , 所以分子中含有两个Cl ,m/z=96为分子离子峰,不含氮。 根据 4.21.1100) () 1(==?+x M RI M RI ,2,2==y x ,分子式为C 2H 2Cl 2,UN=1,合理。 图中可见:m/z 61(M-35),RI(100)为基峰,是分子离子丢失一个Cl 得到的; m/z=36, 为HCl +;m/z=26(M-Cl 2), RI(34),是分子离子丢失Cl 2得到的,相对强度大,稳定,说明结构为CHCl=CHCl 。

解: 分子离子峰m/z 185为奇数表明含有奇数个氮。 基峰m/z 142=M 43,丢失的碎片可能为(C 3H 7,CH 3CO ),若丢失碎片为 (CH 3CO ),则来源于丁酰基或甲基酮,结合分子中含氮元素,很有可能为酰胺 类物质,那么就应该有很强的分子离子峰,而m/z 185峰较弱,所以,丢失的中性碎片应该是(C 3H 7),来源于长链烷基,谱图中有而则m/z 29,43,57的烷基m/z 142=A 的组成, C x H y N z O w S S 3.1037.01.1100) () 1(=+=?+z x A RI A RI ,设z=1,则x=,若z=3,则x=,不合理。无 (A+2)峰,表明不含有卤素和氧硫,则A (m/z 142)组成为C 9H 20N ;m/z 57为C 4H 9+,m/z 44为CH 2=N +HCH 3,m/z 100(A-C 3H 6),M 分子式(n-C 4H 9)3N 。 图谱解析: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紫外光谱 一、名词解释 1、助色团:有n电子的基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强. 2、发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结构系统. 3、红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加,增色作用. 4、蓝移: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减色作用. 5、增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 6、减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减低的作用. 7、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 二、选择题 1、不是助色团的是:D A、 ,OH B、 ,Cl C、 ,SH D、 CHCH, 322、所需电子能量最小的电子跃迁是:D A、ζ?ζ* B、n ?ζ* C、π?π* D、n ?π*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饱和烃类在远紫外区有吸收 A、 B、 UV吸收无加和性 π?π*跃迁的吸收强度比n ?ζ*跃迁要强10,100倍 C、 D、共轭双键数目越多,吸收峰越向蓝移 4、紫外光谱的峰强用ε表示,当ε,5000,10000时,表示峰带:B maxmax C、中强吸收 D、弱吸收 A、很强吸收 B、强吸收 5、近紫外区的波长为:C 4,200nm B、200,300nm C、200,400nm D、300,400nm A、 6、紫外光谱中,苯通常有3个吸收带,其中λ在230,270之间,中心为 254nmmax 的吸收带是:B

A、R带 B、B带 C、K带 D、E带 17、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C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8、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D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差大 D、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9、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A A、水 B、乙醇 C、甲醇 D、正己烷 10、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 (200,400nm)无吸收的是:A A、 B、 C、 D、 b) 11、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A( A、 B、 C、 D、 09药本一班 12、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A A、670.7nm B、670.7μ C、670.7cm D、670.7m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A 13 A、ζ?ζ* B、π?π* C、n?ζ* D、n?π* 第二章红外光谱 一、名词解释: 1、中红外区 2、fermi共振 3、基频峰 4、倍频峰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复习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复习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复习 名词解释 助色团 有n电子的基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强. 发色团 红移 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增色作用 强度增加 蓝移 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 减色作用. 强度增加 增色作用 使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 减色作用 使吸收强度减低的作用. 吸收带 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 不是助色团的是: A、-OH B、-Cl C、-SH D、CH3CH2- 答案:D 所需电子能量最小的电子跃迁是: A、σ→σ* B、n →σ* C、π→π* D、n →π* 答案: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烃类在远紫外区有吸收 B、UV吸收无加和性 C、π→π*跃迁的吸收强度比n →σ*跃迁要强10-100倍 D、共轭双键数目越多,吸收峰越向蓝移 答案:D 近紫外区的波长为: A、4-200nm B、200-300nm C、200-400nm D、300-400nm 答案:C 紫外光谱中,苯通常有3个吸收带,其中λmax在230~270之间,中心为254nm的吸收带是: A、R带 B、B带 C、K带 D、E1带 答案:B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 A、 B、 C、 D、 答案:A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 A、 B、 C、 D、x 答案:D

问答题 ?如何用紫外光谱区别顺反异构体 ?如何用紫外光谱区别互变异构体 一化合物初步推断其结构不是A就是B,经测定UVλmax EtOH=352nm,试问其结构为何?:?基值共轭二烯:217 ?同环二烯:1*36 ?环外双键:2*5 ?烷基:6*5 答案:293 基值共轭二烯:215 共轭双键:30 同环二烯:1*39 环外双键:3*5 烷基:a10, b12,r2*18 答案:357 第二章红外光谱 名词解释 费米共振 基频峰 振动自由度 不饱和度 特征区 指纹区 特征峰 相关峰 质量效应 共轭效应 诱导效应 振动偶合效应 选择题 1、线性分子的自由度为: A:3N-5 B: 3N-6 C: 3N+5 D: 3N+6 2、非线性分子的自由度为: A:3N-5 B: 3N-6 C: 3N+5 D: 3N+6 CH3 CH3 CH HOOC CH CH3 O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有机波谱分析-课后习题答案-xu

} 第二章 质谱习题及答案 1、化合物A 、B 质谱图中高质荷比区的质谱数据,推导其可能的分子式 解:分子离子峰为偶数62=? +M 表明不含氮或含有偶数个氮。 对于A ,1:3)(:)2(≈+M RI M RI ,所以分子中含有一个Cl 原子,不可能含氮。则根据 8.41.1100) () 1(==?+x M RI M RI ,得3,2==y x ,所以A 分子式C 2H 3Cl ,UN=1合理; 对于B ,4.4)2(=+M RI ,所以分子中可能含有一个S 原子,不可能含氮。则根据 8.38.01.1100) () 1(=+=?+z x M RI M RI ,6,2==y x ,所以B 分子式C 2H 6S ,UN=0合理。 | 2、化合物的部分质谱数据及质谱图如下,推导其结构 解: 1:6:9)4(:)2(:)(≈++M RI M RI M RI , 所以分子中含有两个Cl ,m/z=96为分子离子峰,不含氮。 根据 4.21.1100) () 1(==?+x M RI M RI ,2,2==y x ,分子式为C 2H 2Cl 2,UN=1,合理。 图中可见:m/z 61(M-35),RI(100)为基峰,是分子离子丢失一个Cl 得到的; m/z=36, 为HCl +;m/z=26(M-Cl 2), RI(34),是分子离子丢失Cl 2得到的,相对强度大,稳定,说明结构为CHCl=CHCl 。 ,

解: 分子离子峰m/z 185为奇数表明含有奇数个氮。 基峰m/z 142=M43,丢失的碎片可能为(C 3H 7, CH 3 CO),若丢失碎片为 (CH 3 CO),则来源于丁酰基或甲基酮,结合分子中含氮元素,很有可能为酰胺类物质,那么就应该有很强的分子离子峰,而m/z 185峰较弱,所以,丢失的中 性碎片应该是(C 3H 7 ),来源于长链烷基,谱图中有而则m/z 29,43,57的烷基 m/z 142=A的组成, C x H y N z O w S S 3. 10 37 .0 1.1 100 ) ( )1 ( = + = ? + z x A RI A RI ,设z=1,则x=,若z=3,则x=,不合理。无 (A+2)峰,表明不含有卤素和氧硫,则A(m/z 142)组成为C 9H 20 N;m/z 57为 C 4H 9 +,m/z 44为CH 2 =N+HCH 3 ,m/z 100(A-C 3 H 6 ),M分子式(n-C 4 H 9 ) 3 N。 图谱解析: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