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意志宪法

德意志宪法

德意志宪法
德意志宪法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我们俗称的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土地面积35.7万平方公里,居欧洲第三,与日本相当。但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却雄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三。其高度发达的法律体系正是造就其经济水平高度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犹太民族、日尔曼民族、中华民族并称为世界最有智慧的三个民族。前两者早已踏上了腾飞之路,而中华之腾飞也指日可待。中国长期以来都在移植外国的法律,特别是德国的法律,并以此来促进本国法制的健全,从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而在移植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究外国法律,特别是德国法律高度发达的原因。作为日尔曼法的延续者、民法法系的突出代表——德国法为何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其法律为何能在其社会发展中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正是处于振兴之中的中国所试图探知的。

一、德国法律发展史概述

一个国家法律发展的历史不仅是其法律发达的外部表现,透过其中更可以发现其法律发达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探求德国法律发达的原因,必须先了解德国法律的发展史。

早期日尔曼人的法律制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日尔曼人的部族生活时代,当时约束人们行为的主要是部族习惯。到公元1世纪以后,日尔曼人的氏族社会已出现解体的征象,开始走上了形成国家的道路。而真正的法律也伴随着国家的形成而形成。随着日尔曼人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加速了阶级分化,各部落也开始形成阶级联盟。同时适用于不同部族的部族法也逐步形成,但由于部族法是不成文的,口耳相传,所以大都失传。但透过一些仅存的记载可知,当时民主气氛极浓,法律的创造大都是基于全体自由人的共同意志之上,而非单个人的权力之上,①因此其部族法又被称为“人民法”。

到法兰克王国时期,法律的主要渊源仍然是习惯法,但其成文法的比例已大大提高。其中最著名的是《撒利克法典》,其是从收集、整理习惯法开始,经过当时精通习惯法且文化较高的人士汇集整理,并与当地长老商讨,最终由国王委派的罗马法学家或基督教僧侣进行编纂,并译成拉丁文。尽管其是习惯法的汇编,但在外表上是以立法的形式出现,并经民众大会通过才公布。其中关于“动产追及权”制度的规定更是对现代物权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纠问式的诉讼程序也逐步形成。

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分裂成西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和中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后来就成为了现在的德国。此后历经德意志王国、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德国逐步陷入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其间出现了经帝国议会中封建主同意而公布的制定法,而且复兴罗马法的运动也逐步展开,罗马法的德国化的运动也逐步深入,其间法学家的作用日益突现。

直至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以其著名的“铁血政策”才使德国重新走上了统一的道路。在德国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其先后制定颁布了1848年法兰克福宪法、1850年普鲁士宪法和1867年北德意志联邦宪法,这些宪法为德国统一后的1871年帝国宪法制定奠定了基础。

②同时一些民商法的颁布也成为1900年《德国民法典》和《德国商法典》的历史渊源。

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德国颁布了大量的法典,初步形成了其法典化的传统。至魏玛共和国,通过了历史上著名的《魏玛宪法》,开创了诸如宪法条文数最多,公民权保护最详尽等许多历史之最。同时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经济法律体系也日趋成熟,并最终定型,从而在世界上形成了一个新的重

要的法律部门——经济法。然而进入法西斯统治时期,德国法律发展进入了最黑暗的阶段,甚至出现了倒退。但随着二战的结束,法西斯战败投降,德国进入了两德并立的时期。西德对1900年《德国民法典》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并逐步完善发展了经济法律体系。同期间,西德于1957年设立了宪法法院,来处理违宪审查的事项。而东德则效仿1900年《德国民法典》颁布了自己的民法典,并成立了仲裁委员会、调解委员会来处理较小的法律争端。

1990年10月3日两德正式合并,东德地区的法律全部被废止,而西德的法律则继续延用。同时由于欧盟地位的进一步巩固,欧盟的法律也被引入了德国,成为德国地位最高的法律渊

源。

二、透过德国法律发展史分析德国法律发达的原因

其实德国法律发展的历史谈不上悠久,更无法与历史可追溯至传说中“三皇五帝”时期的中华法律相媲美。那么为何其法律却日益发达,而中华之法律在近代却日益没落呢?通过对两者法律发展历史仔细分析可发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是人治,即专制;而德国法律文化的传统精神是法治,即民主。在日尔曼法时期,任何一部法律的通过必须由民众大会进行表决。尽管表决的方式极其原始,但终究在人们心中埋下了民主的种子。纵使德国法律发展经历过种种挫折,但一旦冬天过去,人们心中的民主的种子必将重新萌芽。另外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统一是主流,而统治者为了维护这一统一局面,只有通过镇压的手段来促使内部的统一,这种镇压从根本上泯灭了新的不同思想的产生。而德国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即使在表面上统一的时期,其内部部族的争斗也从未停止过。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就成为了各方妥协的产物,并以其来制衡各方。而正是由于这种制衡的机制在实质上使得这种法律保护了社会各方面的权利,体现出了一种相互制衡下的公正。再者,中国地大物博的自然条件使其不需要与外交流便可自己自足;而德国的寸土之地使得其在任何历史发展阶段必须不断与外交流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其结果就是封闭的中华法律体系与开放的德国法律体系的相应产生。封闭的结果是思想的陈旧,社会的落后;而开放的结果则是内外先进思想的交流与社会的进步。

将德国的法律发展过程与中国法律发展过程进行简单比较之后,德国法律发达的原因便清晰可见了。但这只是从两个国家宏观上比较得出的结果。具体而言,德国法律发达的原因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德国法律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与外界交流,不断吸收他国先进法律传统的过程。在德国法律发展的早期,即日尔曼法时期,日尔曼人引入罗马法来解决日尔曼人与外族人,以及外族人之间的纠纷。以后随着对罗马法的逐步吸收,罗马法最终成为德国封建法的重要渊源。著名的《德国民法典》也是以《学说汇纂》为参照模型编纂而成,就是近代德国法律中的许多制度、许多概念都可以在古罗马法中找到其原型。到了近代,德国在许多方面继承了法国法的原则和制度。其中诸如统一民族国家的国体形式等民主政治制度的引入更是构建起了德国近代联邦制的宪政体制。正是由于这种不断的对外交流,引进吸收,使得德国的法律发展充分吸收了他国的法律发展的智慧成果和历史经验教训,从而有力的推动了其法律发展的进程,避免了不必要的自我探索造成的浪费。而这正是现代中国振兴法制所应走的道路。其次,德国法律发达不仅源于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习精神,更在于其有消化吸收的能力,即拥有一大批理论功底深厚的法学家。正是由于这样一批人,使得德国法律的发展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从根本上的创新。大陆法系国家法学家对法律制定和实施的指导作用,在德国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③正是德国法学家对罗马法的研究传播,使得各联邦采用了罗马法;正是德国法学家在本国掀起的罗马法复兴运动,才使罗马法的理念深入人心;也正是德国法学家的深入研究,才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广为世界各国接受的法律制度。德国近代法律体系正是在查士丁尼《学说汇纂》的基础上,由胡果、萨维尼、普赫塔、温德海得等思辩法学家创造发展而成的。④德国从来都不缺乏法学家,而萨维尼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正是萨维尼使得历史法学派成为当时欧洲法学界的主流学派;正是萨维尼对罗马法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罗马私法学理论的研究,使得西方私法学体系趋于完善;正是萨维尼创立了在国际私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律本座说”。更有人将萨维尼称为“法学上的牛顿或达尔文”。正是像萨维尼这样的一批德国法学家积极参与立法、司法和法律教育活动,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学说,并以此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法律从业者,才使得德国的法律不断进步,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再次,德国作为民法法系国家的杰出代表,其法律成文化的特点也是其法律发达的原因之一。无论是宪法典、民法典、商法典、刑事诉讼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和刑法典构成的“六法全书”,还是各种形式的单行成文法规,都注重对法的原则、概念作详尽、缜密的研究,都注重对法律用语表述的准确。正是由于这种法律成文化的特点使得法律更加稳定。同时由于其法条抽象性、概括性和规范性的特点,使得法律从业者的法律思维重视演绎推理,从而锻炼了其法律思维的能力,使得法律在法律从业者的思维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最后,德国法律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的脱离实际的学理上的研究,其无时无刻不在针对社会发展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法律改革措施。当原有习惯法不再能有效调节因社会发展而变得复杂起来的各种利益冲突时,德国掀起了复兴罗马法的运动,将大量的罗马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引入到德国法之中。当社会发展需要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时,经济法这个新兴的法律部门应运而生。正是这种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律改革,才使得德国法律真正发挥了调控社会的作用,才使得德国成为一次又一次法律革命的策源地。

其实德国法律发达的原因远不止这些,其他诸如完善的司法体制、独特的法学教育模式等都是德国法律发达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其学术色彩浓烈的法学教育模式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知名法学家和理论功底深厚的法官、律师。发达的法律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促使了人类不断向前进步。中国要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发展法律是根本,是前提。而通过对德国法律发达原因的了解,必将为中国法律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再联系以中国的实际,中国法律之发达必将指日可待,中华之腾飞也必将为期不远!

您查询的关键词是:德意志联邦联邦宪法全文。如果打开速度慢,可以尝试快速版;如果想保存快照,可以添加到搜藏。

(百度和网页https://www.doczj.com/doc/4d13699326.html,/pview-1-66305.html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百度快照谨为网络故障时之索引,不代表被搜索网站的即时页面。)

--------------------------------------------------------------------------------

新浪论坛

新浪论坛 >军事论坛 >国际展望

标题:使德国强大的魏玛宪法 [打印本页] [我要回复] [完整版]

楼主:

胡一筒靑一色自摸 ??时间:2008-08-21 11:39:26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发现,德国基本法是一部杰出的世界作品,很多国家在宪政历程中借鉴或参照了基本法,典型的几个国家就有1974年的希腊,1975年的西班牙,1990年的立陶宛、爱沙尼亚、亚美尼亚等等...

今天,当中国人民处在宪政建设的关键路口之时,我们更需要学习、借鉴、总结别国的宪政经验,尽量少走或不走弯路,多一些理智、明智,少一些“摸着石头过河”。

附:《魏玛宪法》全文

德意志国民团结其种族,一德一心共期改造邦家,永存于自由正义之境,维持国内国外之和平,促进社会之进化,爰制兹宪法。

第一编联邦之组织及其职责

第一章联邦及各邦

第一条德意志联邦为共和政体。国权出自人民。

第二条联邦领土,由德意志各邦构成之。其他地方,如其人民照自决原则愿归属者,得依联邦法律接受,使归入于联邦版图。

第三条联邦旗色为黑红金三色,商旗为黑白红三色,其上内角镶国旗。

第四条已公认之国际法上各法规,得视为德意志联邦法律,有裁制力。

第五条国权之关于联邦事务者,由联邦之机关,依照联邦宪法行使之。关于各邦事务者,由各邦机关,依照各邦宪法行使之。

第六条下列各立法权为联邦所专有:1.外交。2.殖民制度。3.国籍,自由移住移民,引渡。4.兵役法。5.货币制度。6.关税制度,关税及贸易区域之划一,以及货物流通之自由。7.邮政、电报及电话制度。

第七条联邦对于下列各项,有立法权:1.民法。2.刑法。3.诉讼法及刑罚执行,及官署间之互助法。4.护照制度及外事警察。5.救贫制度及游民之救护。6.出版、结社、集会制度。7.人口政策、孕妇、婴儿、幼童及青年之保护。8.公众卫生制度,兽医制度及对于植物之病害及摧残之保护。9.劳工法,工人及佣工之保险与职业介绍。10.全国职业代表机关之设立。11.军职人员及其家属之保护。12.公用征收法。13.天然宝藏,经济企业之社会化,及公共经济货物之生产、供给、分配、定价,与其按照集体主义之组织。14.商业,度量衡制度,发行纸币,及银行与交易所制度。15.饮食品,享乐品及日用必需品之交易。16.营业法及矿业法。17.保险制度。18.航海法,大海及沿海之渔业法。19.铁路,内河航业,陆上水上空中自动机交通,及关于国防道路之建筑。20.戏院及电影制度。

第八条联邦除上述之立法权外,对于租税以及其他之全部或一部为充实国库而取得之收入,有立法权。如联邦欲将以前归各邦受辖之赋税及其余收入归诸自用时,对于各邦之生存能力,应先予考虑。

第九条在有发布统一法规之必要限度内,联邦对于下列各项有立法权:1.公共福利之维护。2.公共秩序及安宁之保护。

第十条联邦对于下列各事项,得以立法手续规定其章则:1.宗教团体之权利及义务。2.学校制度,包括高等学校制度及学术图书馆制度。3.各种公共团体之公务员法规。4.土地法,

土地分配,居住地及家园制度,土地所有权之限制,住宅制度及人口分配。5.埋葬制度。

第十一条联邦对于各邦赋税之征收与征收之种类,如认为必要时,得以立法手续,以章则规定其性质及征收方法,使得保持重要之社会利益及免除下列弊病。1.有害于联邦税源或联邦商业者。2.两重赋税。3.苛税,或使用公共交通孔道,及足以增加运输负担之不应有捐税。4.各邦间或同邦各地间贸易之捐税,其足以使输入货较土制货物难销售者。5.输出奖励金。

第十二条对于联邦有立法权之事、在联邦不行使其立法权时,各邦得保留之。但对于联邦专有立法权之事,不在此例。关于第七条第十三项各事,如各邦法律有损害联邦全体利益时,联邦有抗议权。

第十三条联邦法律得废止各部法律。各邦法律与联邦法律发生疑义或有冲突时,联邦或各邦之中央主管官署得依照联邦法律之详细规定,请联邦最高法院判决之。

第十四条联邦法律无其他特别规定时,由各邦官署执行之。

第十五条联邦政府对于联邦有立法权事项,行使监督权。联邦法律,由各邦官署执行时,联邦政府得发布通命,联邦政府为监督各邦中央官署及其下级官署,执行联邦法律起见,有派遣委员于各邦中央官署之权,并在取得各邦中央官署同意时得派遣委员于各邦下级官署。

各邦政府对于执行联邦法律有缺点时,经联邦政府之请求,有除去此缺点之义务。彼此意见不同时,不论联邦或各邦,除联邦法律已特别指定由其他法院判决外,得要求高等法院判决之。

第十六条在各邦内执行直接联邦任务之行政官吏,应以该邦人民充任之。联邦行政上之官吏,雇员,工役,在可能范围内,并与此等人员之教员及职务上所需条件不相冲突时,应依照各人志愿,留在本籍服务。

第十七条各邦须有自由邦之宪法,其人民代表应以有德国国籍之人民,不分男女,依照比例选举之原则,用普遍、平等、直接、秘密选举方法选出之。各邦政府应得人民代表之信任。人民代表之选举章程得适用于地方团体选举。但各邦法律得以居住本地方一年以上为条件,以限制选举权。

第十八条联邦区分各邦应顾虑各该地人民之意见,以求发展其最高经济及文化能力为目的。在联邦内变更各邦领土及组织新邦,应依照联邦法律修正宪法之手续行之。如直接有关系之各邦均同意时,得依照极简单之联邦法律行之。如有关系之一邦,对于各邦领土变更或组织新邦不同意时,得由民意之要求,或因对于联邦有极大利益,仍得依照极简单之法律行之。

民意以投票方法征求。如行将划分区域之居民,其有联邦国会选举权者1/3以上要求时,联邦政府应即下令举行人民投票。

对于领土变更或组织新部之决议,应有五分之三之投票并代表有选举权者之过半数之赞同,始得决定之。其仅关于普鲁士行政区之一部分巴威亚邦之一部分或其他各邦相当行政区之一部分之划分,亦须征求各该区全部人民意见。划分之区域若与全区域不相关联者,得依照特别联邦法律,根据划分区域居民之意见行之。

人民表决之后,联邦政府应提出各该法律案于联邦国会解决。

领土之合并或分裂,对于财产分割有争执时,得由当事者一方之动议请求德意志联邦高等法院裁判之。

第十九条在任何一邦内,有宪法上之争议而该邦无该管法院足以解决此争议者,又各邦间或联邦与某一部间为争议时,除关于非私法问题外,得由当事者一方请求联邦高等法院判决之,但以不归其他联邦法院管辖者为限,高等法院之判决,由联邦大总统以命令执行。

第二章联邦国会

第二十条联邦国会,以代表德国人民之议员组成之。

第二十一条议员为全体人民之代表,惟服从其良心所主张,并不受其他请托之约束。

第二十二条议员由年满二十岁以上之男女,依照比例代表选举制,以普遍、平等、直接、秘密之选举法选出之。选举日须为星期日或公共休息日。其详细办法另以选举法定之。

第二十三条联邦国会以四年为任期。每届任期满后,其新选举最迟应限于满期后之第六十日举行。联邦国会第一次集会,最迟应限于选举后之第三十日行之。

第二十四条联邦国会于每年十一月之第一星期三日,自行集会于联邦政府所在地,惟联邦大总统或联邦国会议员三分之一有所要求时,联邦国会议长应将联邦国会提前召集开会。联邦国会决定其闭会及重行开会日期。

第二十五条联邦大总统得解散联邦国会,但出于同一之原因,仅得解散国会一次。

新选举最迟应限于联邦国会被解散后之第六十日行之。

第二十六条联邦国会自选议长副议长及秘书长,并自定议事细则。

第二十七条在休会或闭会时,由本次会期之议长及副议长继续执行其一切职务。

第二十八条国会之议场权及警察权,由议长行使之。国会之内部行政,属于议长。议长并掌管国会内依照预算之一切收支,并在其行政上之一切法律行为及诉讼事件代表联邦。

第二十九条联邦国会之议事,须公开之。惟有议员五十人以上之动议并得三分之二之多数赞成时,可改为秘密会议。

第三十条凡联邦国会,各邦议会及其议会内之委员会,于公开议事中之言论、记录及正确报告,不发生责任问题。

第三十一条联邦国会内设置选举审查所。议员资格之存在或丧失,由该法庭判决之。

选举审查所以联邦国会本届议员及由联邦大总统案据联邦行政法院院长呈请任命之。

联邦行政法院推事共同组织之。

选举审查所依照公开口头辩论原则,以联邦国会议员三人及法官人员两人宣告判决。

选举审查所,除口头辩论外,其诉讼程序,由联邦大总统所任命之联邦委员一人主持之。此外一切程序,由选举审查所规定之。

第三十二条联邦国会之表决,除宪法规定其他投票比例外,应以过半数行之。

但联邦国会内所行之选举,得依照议事细则为例外之规定。

决议能力,由议事细则规定之。

第三十三条联邦国会及其委员会,得要求联邦行政院长及各部部长出席。联邦行政院长,各部部长及其所委托之人员,均得出席于联邦国会及其委员会之会议,各部亦得派遣全权代表出席此会议,以陈述各该邦政府对于某议案意见。

各邦政府代表得于会议时请求发言。联邦政府代表并得于议事日程以外之事要求发言,联邦及各邦政府代表应服从主席之秩序权。

第三十四条联邦国会有设置审查委员会之权。有国会议员五分之一的动议时,有设置审查委员会之义务。审查委员会及提议设置此委员会者所认为必要之证据审查委员会应公开搜集之。如审问委员会有三分之二以上人数之赞同时,得将公开辩论停止公开。至该委员会之审理程序及委员人数,由议事细则规定之。

法院及行政官署,对于此委员会所请求搜查之证据,有遵照办理之义务。如委员会调档案,应即送交。关于此委员会及受此委员会请求之官署,于其搜查证据时,得依照刑事诉诸法各规定得适用之。但不得侵害书信、邮政、电报及电话之秘密。

第三十五条联邦国会设置常任外交委员会。此委员会虽在国会闭会期间,或在国会任期届满,或国会被解散以至新国会集会之期间,仍照常执行职务。此委员会之会议并不公开,但有该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委员之多数决议时,准其公开。联邦国会为保持人民代表机关对于联邦政府之权利起见,得在国会闭会期间及国会任满期间设置常任委员会。

此委员会有审问委员会所有之权。

第三十六条联邦国会及各邦议会议员,无论何时,不得因其投票或因行使其议员职权而发表之言论,受司法上或纪律上之惩处,并不得于议会以外使负任何责任。

第三十七条联邦国会及各邦议会议员,在开会期间,非得其所属之国会或议会之许可,不得以犯法行为而受审问或被逮捕。惟现行犯当场拘捕或于犯事之翌日被捕者,不在此限。

足以限制人身自由,至使议员不能行使其职权者,须得各该议员所属之议会之许可,始得为之。对于联邦国会或各邦议会议员之一切刑事诉讼或拘留及其余一切足以限制个人自由之拘束,如得其所属议会之要求时,应完全予以停止执行。

第三十八条联邦国会及各邦议会议员以议员资格受人委托,或因执行议员职务而以事委托他人时,对于该人及该事,有拒绝作证之权。关于没收书证,法律上允许某人有拒绝作证之权者,议员亦如之。

凡欲在联邦国会或各邦议会,无论任何搜索或没收,非得议长之许可,不得行之。

第三十九条一切官吏及国防军人(或译作防御力所属员),因欲被选为议员时,为准备选举所需时期之假期,应照给之。

第四十条凡联邦国会议员,在德意志国所有铁路,有免费乘车之权,及依照联邦法律标准,领受损害赔偿,并得支领岁费。岁费由联邦法律定之。

第三章联邦大总统及联邦政府

第四十一条联邦大总统,由全体德意志人民选举之。凡年满35岁以上之德意志人,皆有当选权。其细则,另以联邦法律定之。

第四十二条联邦大总统于就职时,应对联邦国会作下列之宣誓:“余警竭余力,谋人民之幸福,增进其利益,祛除其弊病,遵守宪章大典,依照良心,尽忠义务,并用正义以临万民,谨誓。”宣誓时,得附加宗教宣誓。

第四十三条联邦大总统之任期为七年。如再当选,得连任。联邦大总统于任期未满前,得由联邦国会动议,以国民表决罢免之。联邦国会此项决议,须有三分之二多数赞成,才能成立。决议成立后,联邦大总统应即停止其执行职务,如国民表决拒绝罢免大总统时,联邦大总统等于重新选举,联邦国会应即解散。联邦大总统,非得联邦国会之同意,不受刑事上之诉追。

第四十四条联邦大总统不得同时为联邦国会议员。

第四十五条联邦大总统,在国际上,代表联邦,并得以联邦名义,与其他国家缔结同盟,

订立条约,授受使节。

宣战媾和,以联邦法律行之。

对外国缔结同盟及订立条约,有涉及联邦立法事项者,应得联邦国会之同意。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分析与掌握 Word版含答案

(九)复习重点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分析与掌握一、单项选择 1.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中相关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革命期间,法国已经走上了共和国的道路 B.法国确立共和制的阻力主要来自农民 C.普法战争不仅使法国的政局发生变动,而且加深了法德之间的矛盾 D.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不是一帆风顺的 2.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B.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而德皇是世袭的 C.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 D.都顺应历史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法国下列政体的演变按时间先后排列 () ①法兰西第一共和国②法兰西第二共和国③法兰西第一帝国④法兰西第二帝国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 4.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制C.共和制D.无产阶级专政5.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最终建立的标志是 () A.《人权宣言》的发表B.1791年宪法的通过 C.《拿破仑法典》的实施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6.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 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7.“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 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也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魏玛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魏玛宪法) 德意志国民团结其种族,一德一心共期改造邦家,永存于自由正义之境,维持国内国外之和平,促进社会之进化,爰制兹宪法。 第一编联邦之组织及其职责 第一章联邦及各邦 第一条德意志联邦为共和政体。 国权出自人民。 第二条联邦领土,由德意志各邦构成之。其他地方,如其人民照自决原则愿归属者,得依联邦法律接受,使归入于联邦版图。 第三条联邦旗色为黑红金三色,商旗为黑白红三色,其上内角镶国旗。 第四条已公认之国际法上各法规,得视为德意志联邦法律,有裁制力。 第五条国权之关于联邦事务者,由联邦之机关,依照联邦宪法行使之。 关于各邦事务者,由各邦机关,依照各邦宪法行使之。 第六条下列各立法权为联邦所专有: 1.外交。 2.殖民制度。 3.国籍,自由移住移民,引渡。 4.兵役法。 5.货币制度。 6.关税制度,关税及贸易区域之划一,以及货物流通之自由。 7.邮政、电报及电话制度。 第七条联邦对于下列各项,有立法权: 1.民法。 2.刑法。 3.诉讼法及刑罚执行,及官署间之互助法。 4.护照制度及外事警察。 5.救贫制度及游民之救护。 6.出版、结社、集会制度。 7.人口政策、孕妇、婴儿、幼童及青年之保护。 8.公众卫生制度,兽医制度及对于植物之病害及摧残之保护。 9.劳工法,工人及佣工之保险与职业介绍。 10.全国职业代表机关之设立。 11.军职人员及其家属之保护。 12.公用征收法。 13.天然宝藏,经济企业之社会化,及公共经济货物之生产、供给、分配、定价,与其按照集体主义之组织。 14.商业,度量衡制度,发行纸币,及银行与交易所制度。 15.饮食品,享乐品及日用必需品之交易。 16.营业法及矿业法。 17.保险制度。 18.航海法,大海及沿海之渔业法。 19.铁路,内河航业,陆上水上空中自动机交通,及关于国防道路之建筑。 20.戏院及电影制度。 第八条联邦除上述之立法权外,对于租税以及其他之全部或一部为充实国库而取得之收入,有立

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国制定宪法的历史始于1815年,全国统一宪法的制定始于1848年革命时期的《法兰克福宪法》。就对近代德国政治生活的影响而言,最重要的要推1850年的《普鲁士宪法》和1867年的《北德意志联邦宪法》,前者是一部以树立国王绝对权威和加强军国主义势力为内容的宪法,后者的基本内容来自《晋鲁士宪法》。 1871年制定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是以1867年《北德意志联邦宪法》为蓝本,仅加以稍微修改,反映容克与资产阶级共同意志、混杂着封建因素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其内容和特点是:(1)规定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22个邦和自由城市组成。帝国中央拥有极大权力,各邦地位很不平等。事实上,德意志各邦已成为联邦政府的地方自治单位,失去了其原有的独立性。上述规定肯定了德国统一的事实,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帝国政权组织形式是君主立宪制,由普鲁士掌握帝国最高行政权,宪法赋予皇帝和宰相以极大权力。 (3)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参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院制议会行使,但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帝国议会完全处于从属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德国资产阶级在统一后的国家机构中,只获得很小一部分权力。 (4)宪法以专章规定了帝国的军事制度,把普鲁士的军事法律施行于全国。这样,也就是把普鲁士的军国主义推行于全帝国。 因此,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国会只是点缀。劳动大众和资产阶级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 Paulskirchenverfassung: The so-called Paulskirchenverfassung (Constitution of St. Paul's Church, Frankfurt) of 1849 was the first constitution of a German Empire (German Empire usually being associated with the Empire founded by Bismarck in 1871), and as such was actually titled Verfassung des Deutschen Reiches (Constitution of the German Empire). It was proclaimed by the Frankfurt Parliament, during its meeting in the Paulskirche church on 27 March 1849, and came in effect on 28 March,[1] when it was published in the Reichs-Gesetz-Blatt 1849, p. 101-147.

德国宪法讲稿

德国法以概念精确、法理精深、立法技术高超、法律体系完备而著称,因其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推动了大陆法系的现代发展,成为继法国法之后大陆法系的又一分支。以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一系列规模宏大、规范详尽的成文法典,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立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队徽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国旗及国徽。 中心的黑头鹰其实是国徽图案的转化。雄鹰图案的渊源可追溯到12 世纪曾经统治过普鲁士、后成为德国王室的霍亨索伦家族。自古以来,德国人对雄鹰的崇敬都是虔诚而深沉的。早在古罗马时代,雄鹰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上帝的象征,它保护着上帝的子孙和信徒不受侵害。上帝把自己比作雄鹰,谁相信它,谁就可以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不断获得新的生命活力。同时它又是太阳之鸟,它的锐眼能经受住太阳神的照射。在封建王朝时代,雄鹰是皇权的象征,帝王们希望以此使皇位永固。以雄鹰入图,早在九世纪就已经出现。据说,该图案是由法兰克国王查理一世的军队从罗马帝国传人德国的。千百年来,对德国人民来说,雄鹰始终被看作是一只圣洁的神鸟,人们相信它会给德国带来幸福、恩宠和力量。下方的黑、红、黄三色是国旗的颜色。这是德国传统的颜色,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当时的士兵就穿着这三色战衣。后来德国的各个朝代均沿袭了下来。队徽上方三颗星代表德国队曾三获世界杯冠军。 大家分享一点小发现,上周我听同学们讲了法国法,这周我们又讲德国法,而法国和德国这两个国家足球都是很强大滴,稍稍熟悉足球的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习惯叫法国足球队为“高卢雄鸡”,德国足球队为“德意志战车”,那么大家知道这两个名称的由来吗? 罗马帝国把今天法国这个地方叫做高卢(Gallia),把高卢人叫做Gallus,而Gallus在拉丁语里的另一个意思是公鸡。中世纪前期无人作如此联系。大约14世纪后这种联系才普遍起来。法国人也逐渐接受了雄鸡这一代表形像。但直到文艺复兴时期雄鸡才正式成为法国的象征。法国大革命和七月王朝时期,雄鸡取代了王权的标志---百合花。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国旗上有雄鸡形像,是当时法国人民革命意识的象征。尽管雄鸡具有警惕、勇敢的品质,但是拿破仑皇帝更喜欢用雄鹰作为法国的标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雄鸡被当作法兰西民族抵抗普鲁士入侵的象征。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高卢雄鸡被当作法国足球队和橄榄球队的标志,由此使得高卢雄鸡举世闻名。 有关德国的一切,都可以被我们国人称为“战车”,这主要还是由德国人的民族性格决定的。他们意志坚强,严谨求实,团结一致,而且对待任何问题都非常严肃,一丝不苟,因此经常可以获得压倒性的胜利,让对手喘不过气,这就给人一种“战车”的感觉。具体为什么 不叫别的而是叫战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历史上德国的坦克装甲部队相当有战斗力,是德军的主力精锐部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德军,甚至是德国。在二战中德国的坦克等装甲战车性能世界第一,击败众多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精锐部队,一举成名!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至今,德国的地面工业依旧十分发达,如奔驰宝马品牌.再者,战车前进时顽强,威猛,永不服输 的气势符合德国人的民族性格。德国足球总是用整体战胜个体,用战术压倒技术,用谋略出奇制胜。 应该说德国足球已经很全面立体的体现出德国精神,而提到德国精神,我们一定会想到这样几个关键词:关注、严谨求实、一丝不苟,不仅是德国足球,德国的法律也体现出了这

1.9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二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 一、选择题 1.(2017年海南卷,17,2分)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答案】D 2.(2016年上海高考单科卷历史32)根据右侧《德意志帝国宪法》摘录,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德意志帝国特点的是() A.德意志帝国是一个松散的联盟B.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的联邦国家 C.德意志帝国实现了普选制D.普鲁士邦在帝国中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B 3.(2011年安徽文综,19)图6是讽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漫画,能体现其寓意的是() A.“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通的自由主义,在于强权” B.“帝国议会是‘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只好‘发表独白’” C.“在上帝的天堂和这个国家之间,不允许有任何文件作为第二天意出现” D.“现在有效恶国家生活的唯一可能的形式是在一位明智的国王领导下的议会制”【答案】B 4.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规定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据此可知A.帝国政体不具有民主特征B.普鲁士拥有超然地位 C.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D.皇帝具备了绝对权威 答案:B 5.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行《意外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老年和残废保险法》。这 A.为工业化快速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B.说明帝国议会已成为独立的立法机构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联邦议会与帝国议 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帝国议会通过秘密、普遍,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德意志宪法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我们俗称的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土地面积35.7万平方公里,居欧洲第三,与日本相当。但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却雄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三。其高度发达的法律体系正是造就其经济水平高度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犹太民族、日尔曼民族、中华民族并称为世界最有智慧的三个民族。前两者早已踏上了腾飞之路,而中华之腾飞也指日可待。中国长期以来都在移植外国的法律,特别是德国的法律,并以此来促进本国法制的健全,从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而在移植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究外国法律,特别是德国法律高度发达的原因。作为日尔曼法的延续者、民法法系的突出代表——德国法为何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其法律为何能在其社会发展中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正是处于振兴之中的中国所试图探知的。 一、德国法律发展史概述 一个国家法律发展的历史不仅是其法律发达的外部表现,透过其中更可以发现其法律发达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探求德国法律发达的原因,必须先了解德国法律的发展史。 早期日尔曼人的法律制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日尔曼人的部族生活时代,当时约束人们行为的主要是部族习惯。到公元1世纪以后,日尔曼人的氏族社会已出现解体的征象,开始走上了形成国家的道路。而真正的法律也伴随着国家的形成而形成。随着日尔曼人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加速了阶级分化,各部落也开始形成阶级联盟。同时适用于不同部族的部族法也逐步形成,但由于部族法是不成文的,口耳相传,所以大都失传。但透过一些仅存的记载可知,当时民主气氛极浓,法律的创造大都是基于全体自由人的共同意志之上,而非单个人的权力之上,①因此其部族法又被称为“人民法”。 到法兰克王国时期,法律的主要渊源仍然是习惯法,但其成文法的比例已大大提高。其中最著名的是《撒利克法典》,其是从收集、整理习惯法开始,经过当时精通习惯法且文化较高的人士汇集整理,并与当地长老商讨,最终由国王委派的罗马法学家或基督教僧侣进行编纂,并译成拉丁文。尽管其是习惯法的汇编,但在外表上是以立法的形式出现,并经民众大会通过才公布。其中关于“动产追及权”制度的规定更是对现代物权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纠问式的诉讼程序也逐步形成。 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分裂成西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和中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后来就成为了现在的德国。此后历经德意志王国、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德国逐步陷入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其间出现了经帝国议会中封建主同意而公布的制定法,而且复兴罗马法的运动也逐步展开,罗马法的德国化的运动也逐步深入,其间法学家的作用日益突现。 直至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以其著名的“铁血政策”才使德国重新走上了统一的道路。在德国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其先后制定颁布了1848年法兰克福宪法、1850年普鲁士宪法和1867年北德意志联邦宪法,这些宪法为德国统一后的1871年帝国宪法制定奠定了基础。 ②同时一些民商法的颁布也成为1900年《德国民法典》和《德国商法典》的历史渊源。 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德国颁布了大量的法典,初步形成了其法典化的传统。至魏玛共和国,通过了历史上著名的《魏玛宪法》,开创了诸如宪法条文数最多,公民权保护最详尽等许多历史之最。同时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经济法律体系也日趋成熟,并最终定型,从而在世界上形成了一个新的重 要的法律部门——经济法。然而进入法西斯统治时期,德国法律发展进入了最黑暗的阶段,甚至出现了倒退。但随着二战的结束,法西斯战败投降,德国进入了两德并立的时期。西德对1900年《德国民法典》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并逐步完善发展了经济法律体系。同期间,西德于1957年设立了宪法法院,来处理违宪审查的事项。而东德则效仿1900年《德国民法典》颁布了自己的民法典,并成立了仲裁委员会、调解委员会来处理较小的法律争端。 1990年10月3日两德正式合并,东德地区的法律全部被废止,而西德的法律则继续延用。同时由于欧盟地位的进一步巩固,欧盟的法律也被引入了德国,成为德国地位最高的法律渊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有什么意义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有什么意义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维护政权的基本。下面是分享的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有什么意义,一起来看看吧。 1、积极性: ①宪法的颁布巩固了国家统一,将革命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巩固下来. ②宪法的颁布使德意志帝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③在帝国政府的保护下,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④宪法的颁布对欧亚一些国家的宪法,特别是日本帝国宪法有很大影响. 2、局限性: ①保留了很多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议会无实权,广大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 ②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最终导致德国引起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③阻碍了民主政治改革的彻底完成.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及意义德国的议会权力很小,帝

国议会甚至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由于德意志的分裂与统一问题决定着德意志的民主与专制力量的对比,决定着《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由于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步较晚,资产阶级软弱,而封建容克和军阀势力强大,同时德国的统一是“自上而下”地由普鲁士王国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统一的.从1864年到1870年,普鲁士通过三次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它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裂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德国成为新兴的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但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后来逐渐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因此德意志帝国及其宪法含有较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特征.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是为了巩固德国的统一和普鲁士的统治地位而制定的,它施行到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帝制被推翻时为止.帝国的成立及宪法的颁布,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专制制度由此确立,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对欧、亚一些国家的宪法,特别是日本帝国宪法有很大影响.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在俾斯麦一手包办下由《北德意志邦联宪法》修改而成,共14章78条。其特点如下: 1、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由22个邦和自由城市组成。帝国中央权力极大,各邦有一些民政自治权,但是各邦地位很不平等。事

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德国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宪法,标志着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于1871年4月,到1918 年德国^一月革命帝制被推翻时为止。《德意志帝国宪法》保存了很多封建残余,但是它的颁布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对德国及其它亚洲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台背景 1、普鲁士王国通过三次自上而下王朝战争,逐渐统一德意志。1871 年1月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为宪法的颁布提供了政权基础。 2、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比较低,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而封建容克贵族和军阀势力强大。在统一战争中,资产阶级没有能充当领导地位,而充当领导地位的是容克贵族。 3、启蒙思想在德意志的广泛传播,为宪法的颁布提供了一定思想基础。 内容 德意志国民团结其种族,一德一心共期改造邦家,永存于自由正义之境,维持国内国外之和平,促进社会之进化,爰制兹宪法。 第一编联邦之组织及其职责 第一章联邦及各邦 第一条德意志联邦为共和政体。 国权出自人民。 第二条联邦领土,由德意志各邦构成之。其他地方,如其人民照自决原则愿归属者,得依联邦法律接受,使归入于联邦版图。 第三条联邦旗色为黑红金三色,商旗为黑白红三色,其上内角镶国旗第四条已公认之国际法上各法规,得视为德意志联邦法律,有裁制力第五条国权之关于联邦事务者,由联邦之机关,依照联邦宪法行使之关于各邦事务者,由各邦机关,依照各邦宪法行使之。 第六条下列各立法权为联邦所专有: 1 ?外交。 2 ?殖民制度。 3 ?国籍,自由移住移民,引渡。 4 ?兵役法。 5 ?货币制度。 6 ?关税制度,关税及贸易区域之划一,以及货物流通之自由。 7 ?邮政、电报及电话制度。

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德国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宪法,标志着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于1871年4月,到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帝制被推翻时为止。《德意志帝国宪法》保存了很多封建残余,但是它的颁布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对德国及其它亚洲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台背景 1、普鲁士王国通过三次自上而下王朝战争,逐渐统一德意志。1871 年1月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为宪法的颁布提供了政权基础。 2、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比较低,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而封建容克贵族和军阀势力强大。在统一战争中,资产阶级没有能充当领导地位,而充当领导地位的是容克贵族。 3、启蒙思想在德意志的广泛传播,为宪法的颁布提供了一定思想基础。内容 德意志国民团结其种族,一德一心共期改造邦家,永存于自由正义之境,维持国内国外之和平,促进社会之进化,爰制兹宪法。 第一编联邦之组织及其职责 第一章联邦及各邦 第一条德意志联邦为共和政体。 国权出自人民。 第二条联邦领土,由德意志各邦构成之。其他地方,如其人民照自决原则愿归属者,得依联邦法律接受,使归入于联邦版图。 第三条联邦旗色为黑红金三色,商旗为黑白红三色,其上内角镶国旗。 第四条已公认之国际法上各法规,得视为德意志联邦法律,有裁制力。 第五条国权之关于联邦事务者,由联邦之机关,依照联邦宪法行使之。 关于各邦事务者,由各邦机关,依照各邦宪法行使之。 第六条下列各立法权为联邦所专有: 1.外交。 2.殖民制度。 3.国籍,自由移住移民,引渡。 4.兵役法。 5.货币制度。 6.关税制度,关税及贸易区域之划一,以及货物流通之自由。 7.邮政、电报及电话制度。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

学案 【课标要求】 知道法兰西第三国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法国如何走向共和呢?(背景) 17891852 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 1792 18041830 1848 1870 共和制君主立宪制君主制 1791 1815 请思考: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到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这段期间,法国的政局有什么样的特点? 2、确立标志:1875年,议会通过 ,确立了共和制。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角色尝试——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 假若你乘坐时空穿梭机,来到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角色一:如果你是总统 请问:1.您是通过什么方式当上总统的呢?_________________ 2.您的任期是几年?可否连选连任?__________________ 3.身为总统的您拥有哪些权力?您的命令是不是一经签署即刻生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色二:如果你是议员 请问:1.您是如何当上议员的?___________________ 2.身为议员的您拥有哪些权力?_______________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p44阅读框) 权项 归属 产生方式 权限 行政权 总统 内阁 立法权 众议院 参议院 司法权 最高法院 参议院组成 得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宪法的修正和补充:法国国歌是《__________》,法国国庆日是______________;“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此堵塞勒_________的复辟之路。 4、意义: ①标志着法国__________政体的最终确立; ②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是_________________; ③促进了法国____________发展。 1814

德国宪法史

德国宪法史 德国,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18世纪末致20世纪末,德国一直处于分分合合的状态,德国的国体和政体也在不断变化,德国的宪法更是经历了几度更迭和更改,才最终形成了德国现行宪法《基本法》。德国制定宪法的历史,始于1815年德意志联邦成立,终于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之后,共有一百八十余年的历史。 一、德意志帝国成立前德国的制宪活动 在1813年至1814年进行的第六次反法联盟,拿破仑一世被打败,法国从德意志民族所属的各邦国中退出。于是,德意志联邦于1814年10月至1815年6月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中确立,由此拉开了德国宪法史的序幕。 由于联邦本身是一个涣散的政治联盟,不能制定一个统一的宪法,因此在德意志联邦确立后的30年中,南北部的大部分联邦先后制定了邦国的邦宪法。但是这些邦宪法还存在着旧君主主义的影子,并且宪法中的国民主权、民主主义的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德国宪法史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宪法是1849年的法兰克福宪法。 (一)《法兰克福宪法》 1848年3月,德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革命从奥地利维也纳人民举行起义开始,几乎波及了整个德意志联邦,资产阶级利用这种革命形势,提出制定一部全德宪法的要求。 在这种形势下,1848年3月在法兰克福召开了由574人组成的预备会议。5月18日,德意志国民议会在法兰克福的圣保罗教堂召开,着手制定全德宪法。经过7个月的讨论,在12月27日先行通过并颁布了作为宪法第一部分的《根本权利宣言》,规定了人身自由、经济生活自由,迁徙自由、出版及结社自由等公民权利,但未提出主权在民、人人生而平等的人权理论。而后又经过3个多月的争夺和协商,于1849年3月27日通过,并于次日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又被称为“法兰克福宪法”。 根据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帝国皇帝由最高立法机关帝国国会从各邦国的国王中选出,皇帝有不对国会负责,并有权解散国会、搁置国会通过的法律草案,并统帅帝国军队。帝国设立的最高司法机关是帝国的法院。

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目录 简介 出台背景 内容 特点 评价 德意志帝国宪法(魏玛宪法) 简介 《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德国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宪法,标志着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于1871年4月,到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帝制被推翻时为止。《德意志帝国宪法》保存了很多封建残余,但是它的颁布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对德国及其它亚洲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台背景 1、普鲁士王国通过三次自上而下王朝战争,逐渐统一德意志。1871年1月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为宪法的颁布提供了政权基础。 2、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比较低,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而封建容克贵族和军阀势力强大。

在统一战争中,资产阶级没有能充当领导地位,而充当领导地位的是容克贵族。3、启蒙思想在德意志的广泛传播,为宪法的颁布提供了一定思想基础。 内容 德意志国民团结其种族,一德一心共期改造邦家,永存于自由正义之境,维持国内国外之和平,促进社会之进化,爰制兹宪法。第一编联邦之组织及其职责第一章联邦及各邦第一条德意志联邦为共和政体。国权出自人民。第二条联邦领土,由德意志各邦构成之。其他地方,如其人民照自决原则愿归属者,得依联邦法律接受,使归入于联邦版图。第三条联邦旗色为黑红金三色,商旗为黑白红三色,其上内角镶国旗。第四条已公认之国际法上各法规,得视为德意志联邦法律,有裁制力。第五条国权之关于联邦事务者,由联邦之机关,依照联邦宪法行使之。关于各邦事务者,由各邦机关,依照各邦宪法行使之。第六条下列各立法权为联邦所专有:1.外交。2.殖民制度。3.国籍,自由移住移民,引渡。4.兵役法。5.货币制度。6.关税制度,关税及贸易区域之划一,以及货物流通之自由。7.邮政、电报及电话制度。第七条联邦对于下列各项,有立法权:1.民法。2.刑法。3.诉讼法及刑罚执行,及官署间之互助法。4.护照制度及外事警察。5.救贫制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的意义是什么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的意义是什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的意义是什么》的内容,具体内容: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维护政权的基本。下面是我分享的,一起来看看吧。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的意义1、积极性①宪法的颁布巩固了国家...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维护政权的基本。下面是我分享的,一起来看看吧。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的意义 1、积极性 ①宪法的颁布巩固了国家统一,将革命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巩固下来. ②宪法的颁布使德意志帝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③在帝国政府的保护下,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④宪法的颁布对欧亚一些国家的宪法,特别是日本帝国宪法有很大影响. 2、局限性 ①保留了很多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议会无实权,广大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 ②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最终导致德国引起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③阻碍了民主政治改革的彻底完成.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及意义 德国的议会权力很小,帝国议会甚至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由于德意志的分裂与统一问题决定着德意志的民主与专制力量的对比,决定着《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由于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步较晚,资产阶级软弱,而封建容克和军阀势力强大,同时德国的统一是"自上而下"地 由普鲁士王国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统一的.从1864年到1870年,普鲁士通过三次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它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裂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德国成为新兴的强国,改变了 欧洲的国际格局.但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专制主 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后来逐渐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因此德意志 帝国及其宪法含有较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特征.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是为了巩固德国的统一和普鲁士的统治地位而制定的,它施行到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帝制被推翻时为止.帝国的成立及宪法的颁布,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专制制度由此确立,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并使德国跻身 世界强国之列,对欧、亚一些国家的宪法,特别是日本帝国宪法有很大影响.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 《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在俾斯麦一手包办下由《北德意志邦联宪法》修改而成,共14章78条。其特点如下: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教材分析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教材分析 本目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德国统一的过程(德意志帝国建立的过程);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历史作用。 (1)德意志统一的过程 由于德意志的分裂与统一问题决定着德意志的民主与专制的力量的对比,决定着《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因此,建议教师适当花费时间、补充材料,从而顺利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 ①长期分裂的德意志第一帝国(10世纪—20世纪初) “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1618—1648年德意志地区的诸侯与皇帝之间、诸侯相互之间以及德国与法国之间矛盾冲突引发的三十年战争,后来扩大为政治矛盾和宗教对立相互撞击的全欧性争斗,其结果是德国在领土、经济和人口上都蒙受了极大的损失,并被分裂成360多个大小邦国和上千个骑士国。德意志进一步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在拿破仑军队的冲击下,德意志帝国土崩瓦解,1806年,“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灭亡。1814—1815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建立起了欧洲新秩序,但德意志人想建立一个自由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希望并未实现,取代老帝国的是由34个邦和4个自由城市组成的“德意志邦联”,这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 ②德意志统一进程 随着资本主义在德国的发展,1834年德国建立了关税同盟;1835年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开始了工业化进程;1848—1849年德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各地民众斗争声势浩大。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各地起义先后被镇压,革命逐告失败。 19世纪50、60年代,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已得到迅猛发展,德意志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1870年,其工业生产已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的分裂状况已成为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在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宰相,开始了统一德意志的进程。 “铁血政策”的实施:俾斯麦认为“德意志的统一不是空谈,而是要用铁与血”,即普鲁士必须以武力来统一德意志。为此,这位被称之为“铁血宰相”的俾斯麦为统一德意志,对内进一步加强军事力量,以军事力量作后盾施展外交手段,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 1864年,普奥对丹麦作战(第一次王朝战争),迫使丹麦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由普奥共管。 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奥地利战败,退出德意志邦联,以普鲁士为盟主的北德意志邦联建立。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战胜法国,兼并南方诸邦。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接受加冕,成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德意志长达952年的分裂状态,从此,德国作为一个统一的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崛起。 ③由于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步较晚,资产阶级软弱,而封建容克和军阀势力强大,同时德国的统一不是“由下而上”地由人民决定,而是“自上而下”地由普鲁士王国通过国内外战争来实现统一的。普鲁士权压群邦,诸国皆有新帝国即“大普鲁士”之感。贵族和主要由贵族阶层人士组成的军官团在社会上始终举足轻重。因此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及其宪法

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德意志帝国宪法》

[键入文字] 2017 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德意志帝国宪法》 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 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德意志帝国宪 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历史网。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德语:Verfassung des Deutschen Reiches),德国历史学家常称为俾斯麦帝国宪法(德语:Bismarcksche Reichsverfassung),是德国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宪法,标志着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在俾斯麦一手包 办下由1866 年编纂的《北德意志邦联宪法》修改而成,由多个单独的文件汇总而成, 颁布于1871 年4 月16 日,到1918 年德国十一月革命帝制被推翻时为止。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德意志帝国宪法》出台的背景 1、普鲁士王国通过三次自上而下王朝战争,逐渐统一德意志。1871 年1 月统一的德 意志帝国宣告成立,为宪法的颁布提供了政权基础。 2、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比较低,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而封建容克贵族和军阀 势力强大。在统一战争中,资产阶级没有能充当领导地位,而充当领导地位的是容克 贵族。 3、启蒙思想在德意志的广泛传播,为宪法的颁布提供了一定思想基础。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 1、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由22 个邦和自由城市组成。帝国中央权力极大,各邦 有一些民政自治权,但是各邦地位很不平等。事实上,德意志各邦已成为联邦政府的 地方自治单位,失去了其原有的独立性。上述规定肯定了德国统一的事实,有利于促 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但是由普鲁士掌握全帝国最高行政权,保留了浓厚封建 残余与军国主义传统,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1

一、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一、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德意志统一的过程 ①长期分裂的德意志第一帝国(10世纪—20世纪初) “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1618—1648年德意志地区的诸侯与皇帝之间、诸侯相互之间以及德国与法国之间矛盾冲突引发的三十年战争,后来扩大为政治矛盾和宗教对立相互撞击的全欧性争斗,其结果是德国在领土、经济和人口上都蒙受了极大的损失,并被分裂成360多个大小邦国和上千个骑士国。德意志进一步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在拿破仑军队的冲击下,德意志帝国土崩瓦解,1806年,“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灭亡。1814—1815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建立起了欧洲新秩序,但德意志人想建立一个自由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希望并未实现,取代老帝国的是由34个邦和4个自由城市组成的“德意志邦联”,这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 ②德意志统一进程 为什么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能够实现统一呢? (1)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已得到迅速发展,但国家的分裂状况已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阻碍,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在资产阶级力量软弱的情况下,出现了经济军事实力强大的普鲁士邦国,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大业。 师补充: 随着资本主义在德国的发展,1834年德国建立了关税同盟;1835年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开始了工业化进程;1848—1849年德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各地民众斗争声势浩大。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各地起义先后被镇压,革命逐告失败。 19世纪50、60年代,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已得到迅猛发展,德意志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1870年,其工业生产已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的分裂状况已成为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在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宰相,开始了统一德意志的进程。 “铁血政策”的实施:俾斯麦认为“德意志的统一不是空谈,而是要用铁与血”,即普鲁士必须以武力来统一德意志。为此,这位被称之为“铁血宰相”的俾斯麦为统一德意志,对内进一步加强军事力量,以军事力量作后盾施展外交手段,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 1864年,普奥对丹麦作战(第一次王朝战争),迫使丹麦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由普奥共管。 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奥地利战败,退出德意志邦联,以普鲁士为盟主的北德意志邦联建立。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战胜法国,兼并南方诸邦。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接受加冕,成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德意志长达952年的分裂状态,从此,德国作为一个统一的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崛起。 ③由于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步较晚,资产阶级软弱,而封建容克和军阀势力强大,同时德国的统一不是“由下而上”地由人民决定,而是“自上而下”地由普鲁士王国通过国内外战争来实现统一的。普鲁士权压群邦,诸国皆有新帝国即“大普鲁士”之感。贵族和主要由贵族阶层人士组成的军官团在社会上始终举足轻重。因此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及其宪法含有较浓厚的封建和军国主义的特征。 (2)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德国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宪法,标志着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于1871年4月,到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帝制被推翻时为止。《德意志帝国宪法》保存了很多封建残余,但是它的颁布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对德国及其它亚洲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台背景 1、普鲁士王国通过三次自上而下王朝战争,逐渐统一德意志。1871年1月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为宪法的颁布提供了政权基础。 2、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比较低,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而封建容克贵族和军阀势力强大。在统一战争中,资产阶级没有能充当领导地位,而充当领导地位的是容克贵族。 3、启蒙思想在德意志的广泛传播,为宪法的颁布提供了一定思想基础。内容 德意志国民团结其种族,一德一心共期改造邦家,永存于自由正义之境,维持国内国外之和平,促进社会之进化,爰制兹宪法。 第一编联邦之组织及其职责 第一章联邦及各邦 第一条德意志联邦为共和政体。 国权出自人民。 第二条联邦领土,由德意志各邦构成之。其他地方,如其人民照自决原则愿归属者,得依联邦法律接受,使归入于联邦版图。 第三条联邦旗色为黑红金三色,商旗为黑白红三色,其上内角镶国旗。 第四条已公认之国际法上各法规,得视为德意志联邦法律,有裁制力。 第五条国权之关于联邦事务者,由联邦之机关,依照联邦宪法行使之。 关于各邦事务者,由各邦机关,依照各邦宪法行使之。 第六条下列各立法权为联邦所专有: 1.外交。 2.殖民制度。 3.国籍,自由移住移民,引渡。 4.兵役法。 5.货币制度。 6.关税制度,关税及贸易区域之划一,以及货物流通之自由。 7.邮政、电报及电话制度。

第十二章 德国法

第十二章德国法 09年1月 18.恩格斯指出“按照俾斯麦身段剪裁成功”的德国宪法是指(C)A.1850年普鲁士王国宪法 B.1867年北德意志联邦宪法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919年魏玛宪法 19.1871年德国宪法规定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组成,两院的关系是(D) A.各司其职B.互相制衡 C.帝国议会高于联邦议会D.联邦议会高于帝国议会 39.简述现代德国刑法的发展变化。 08年10月 18.第一次尝试制定的全德宪法是(B) A.普鲁士王国宪法B.法兰克福宪法 C.北德意志联邦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19.依1871年德国宪法,联邦议会议员产生的方式是(C) A.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C.各邦元首任命D.皇帝任命 20.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建立了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联合统治,这就决定了1871年后德国的法律具有(A)

A.封建性B.军事性 C.资产阶级性D.封建和军国主义性 29.德国民法典延缓制定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存有某些法学派的分歧,这些法学派有(DE) A.注释法学派B.评论法学派 C.沿革法学派D.自然法学派 E.历史法学派 37.简述1871年德国刑法典的基本特点。 08年1月 23.对德国民法典的制定影响最大的法学派别是(C) A.注释法学 B.评论法学 C.潘德克顿法学 D.分析法学 39.简述德国1871年刑法典的特点。 07年10月 22.德国刑法典对罗马日耳曼法系不少国家的刑法有相当大的影响,其影响最大的是(C) A.西班牙 B.瑞士 C.日本 D.荷兰 29.魏玛宪法规定总统享有广泛的权力,此外特别赋予总统(ABCDE) A.提前召集、解散国会的权力 B.任命文武官员的权力 C.独裁权 D.强制执行权 E.相当大的立法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