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材料

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材料

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材料
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材料

学生姓名:年级:高二年级上课时间:2013-11-24 授课老师:

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1、范围: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在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3、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4、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数目减少了一半。

(注:原始生殖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又可进行减数分裂)

二、减数分裂的一般过程(动物)

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

前期Ⅰ: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Ⅰ)中期Ⅰ: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

减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数末期Ⅰ:染色体、DNA数目减半

分间期Ⅱ:短暂,遗传物质不复制

裂前期Ⅱ:(对二倍体生物而言,已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Ⅱ)中期Ⅱ:非同源染色体排在赤道板上

后期Ⅱ: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末期Ⅱ:DNA数目再减半

三、精子的形成过程

四、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五、精子、卵细胞产生过程的异同:

1、相同点:①都是性细胞(配子)②都经减数分裂产生

2、不同点:①卵原细胞两次分裂为不均质分裂(极体均质),精原细胞的分裂为均质分裂;

②1个卵原细胞产生1个卵细胞,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

③精子的形成需变形,卵细胞的形成不变形。

六、配子种类(只考虑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考虑交换)

(1)可能产生精子的种类:2n种

1个精原细胞(2)实际产生精子的种类:2种

(含n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子是相同的)1个雄性个体(含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精子的种类:2n种

(1)可能产生卵细胞的种类:2n种

1个卵原细胞(2)实际产生精子的种类:1种

(含n对同源染色体)(1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1个雌性个体(含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卵细胞的种类:2n种

七、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曲线图

八、通过图像、曲线判断分裂方式、所处时期——三看识别法(二倍体生物)

九、同源染色体的特点、判断程序

1、特点:①来源: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②形态、大小一般相同

③行为: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定两两配对(即联会)

2、判断程序

十、同源染色推、染色体、四分体、染色单体、DNA之间的数量关系

1个四分体含1对同源染色体含2条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含4个DNA分子

十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不同点发生部位精巢、卵巢体细胞

染色体复制次数1次1次

细胞分裂次数2次1次

有无同源染色体减Ⅰ有,减Ⅱ无有

有无联会、四分体有无

有无同源染色体分离有无

何时着丝点分裂减Ⅱ后期后期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不变

子细胞名称和数目精子4个,卵细胞1个体细胞2个相同点

染色体都复制一次,都出现纺锤体,都有核膜、

核仁的消失与重建

十二、受精作用

1、概念: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

2、过程:①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②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

3、特点:受精卵中的核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①保证生物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②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性别决定于此时)

十三、有性生殖

1、概念:由亲代产生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产生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特点:后代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植物的双受精胚根(2n)

精子(n)受精卵胚胚轴(2n)

卵细胞(n)(2n)(2n)胚芽(2n)

子叶(2n)(双子叶植物中,贮存营养)

精子(n) 受精极核胚乳(单子叶植物中,贮存营养)

2个极核(2n) (3n)(3n)

十五、发育(受精卵发育为性成熟的个体)

胚胎发育:受精卵幼体

胚后发育:幼体性成熟

十六、植物雌蕊个部分发育情况(知道)

子房壁果皮珠被种皮

子房果实胚珠种子(只有种子的形成和花粉有关)

一、选择题

1.(2008 江苏生物)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 )

①蚕豆的雄蕊②桃花的雌蕊③蝗虫的精巢④小鼠的卵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008 上海生物)在果蝇的下列细胞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细胞是 ( )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3.(2008广东生物)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选项是(多选) ( )

A.分裂间期DNA复制与相关蛋白质合成

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C.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部分DNA交换

D.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4.(2008 广东生物)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 )

A. ①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②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C.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5.(2008 广东理基)对图7-2减数分裂过程某阶段的描述,

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 B.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结束

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D.姐妹染色单体排列在赤道

板上

6.(2008 上海生物)图7-3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7.(2004江苏生物)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8.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9.(2006 上海生物)图7—5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10.(2007上海生物)图7—6是动物减数分裂各期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 ( )

A.③→⑥→④→①→②→⑤ B.⑥一③→②→④→①一⑤

C.③→⑥→④→②→①→⑤

D.③一⑥→②→④→①→⑤

11.(2007 江苏生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出现(多选) ( )

A.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B.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C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12.(2007 江苏生物)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

描述正确的是 ( )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13.(2007 上海生物)人的一个上皮细胞中DNA含量约为5.6x10-6чg,则人的一个受精卵、成熟红细胞和精子中的DNA含量分别约为 ( )

A.5.6X10-6、5.6X10-6和2.8X10-6чg

B.5.6x10-6、0和2.8x10-6чg

C.2.8X10-6、5.6X10-6和5.6X10-6чg

D.11.2X10-6、0和5.6X10-6чg

14.(2007 上海生物)就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而言,其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和多核苷酸链数分别是 ( )

A.2、4和4 B.2、8和4 C.4、4和4 D.2、4和8

15. 关于图7—10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因为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⑨,所以可以判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它们通过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C.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16.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雄性果蝇精巢中一定含有两个Y染色体的是 ( )

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

B.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

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

D.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

17.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该生物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之处是 ( )

A.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B.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

C.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为两个

D.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

18.(2006潮州)某动物减数分裂所产生的一个极体中,染色体数为M个,核DNA分子数为N个,又已知M≠N,则该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 )

A.M和N B.2M和2N C.2M和4N D.4M和2N

19..(2007淄博)已知某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FfGg(已知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由它形成的四个精子中有一个精子的基因型是Fg,那么其余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

A.FG、FG、fg B.FG、Fg、fg

C.FG、fg、fG D.Fg、fG、fG

20.(2007泰安)基因型为Aa的雌性动物,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基因AA、Aa、aa 的分开发生在 ( )

①卵原细胞形成初级卵母细胞的过程中

②初级卵母细胞形成次级卵母细胞的过程中

③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

④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

A.①②③ B.③④② C.④②④ D.③②③

21.(2007广州)图7—12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4条

B.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C.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若1为Y染色体,则2为X染色体

D.若1上有一个A基因,则在3的相同位置可能是A基因或a基因

22.(2007无锡)基因型Dd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中,等位基因D与d分离的时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基因D数之比为 ( )

A.1:2:2 B.1:0:1 C.1:1:1 D.1:2:1

23.(2007 济南)在减数分裂中,含有与体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数,但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 ( )

A.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B.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C.第二次分裂的前期 D.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24.(2007中山)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某一高等动物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甲产生的是次级精母细胞

②乙产生的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③乙产生的是体细胞

④丙产生的是体细胞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25.(2007汕头)在显微镜下观察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时,发现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此时细胞中有8个DNA分子

②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③此生物体细胞中有8对同源染色体

④可判断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③

26.(海口4月)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染色单体数与DNA分子数相同

B.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应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

C.精子形成过程中若染色单体没有分离,可能出现XXY的后代

D.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存在—个细胞同时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阶段

27.(广州3月)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DNA分子复制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分别位于两个 ( )

A.同源染色体上 B.非同源染色体上

C.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D.姐妹染色单体上

28.(湛江3月)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的知识点,其中错误的是 ( ) A.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和正常体细胞核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C.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得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四分体的数目都减少了一半

D.初级精母细胞中DNA分子数目是四分体数目的4倍

29.(南京4月)图7—17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B.L→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30.(烟台3月)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的大分子物质都在细胞核中合成

B.人体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只有23条染色体

C.正常人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

D.卵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31.(青岛4月)图7—18是来自于同一生物体内的、处于四个不同状态的细胞分裂图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

B.图①与图③所示细胞中DNA含量比例为1:2

C.图②、图④所示过程仅发生在某些器官中

D.由图④可知,该生物一定是雄性个体

32.(常州4月)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蛙受精卵的卵裂为有丝分裂

B.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

C.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由于染色体的复制导致染色单体和DNA分子加倍

D.若人的精子细胞核中DNA为a,则体细胞中的DNA一定大于2a。

33.(苏州3月)图7—19示一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A.③细胞内有2个四分体

B.②细胞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若④细胞中的a为X染色体,则b为常染色体

D.①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图像,睾丸中有可能同时存在上图所示的四种细胞

34.(枣庄4月)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B.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D.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35.(2010·黄冈模拟)如图表示人体某一个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核中染色体数(阴影部分)

和DNA分子数(无阴影部分)在A、B、C、D中4个不同时期的统计数据。则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的时期是 ( )

36.(2010·徐州模拟) 下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关于图解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有姐妹染色单体,①③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

B.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C.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DNA数目为2a

D.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37.(2010·银川模拟)假设某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在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形成的次级

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由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该初级卵母细胞产生正常卵细胞的几率是 ( ) A.0 B.1/2 C.1/3 D.1/4

38.如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

二、填空题

1. 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只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据图回答:

(1)甲图表示何种时期的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叫什么?该细胞分裂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结果染色体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乙图表示何种时期的细胞?有几对同源染色体?产生的子细胞是什么?该分裂时期中染色体的最主要变化是什么?

(3)丙图表示何种时期的细胞?该细胞名称叫什么?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是什么?

2.(2007东莞)图7—14中的曲线表示某生物(2n=4)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中某物质数量的变化。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的某几个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图。请据图回答:

(1)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分裂的数量变化。

(2)图a~e中与曲线②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分别是。

(3)细胞a、b、c、d、e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曲线中一个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

(4)与体细胞相比,a~e细胞中,核内DNA含量加倍的是

(5)就染色体行为来说,b、e时期的共同特点是

3.(2010·山东诸城一模)下列是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在该种雌性动物体内出现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

(3)如果上图细胞都来源于动物的性腺,E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

(4)中心法则所表示的生命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在________细胞中进行。

(5)若C、E细胞在此次分裂过程中都发生了基因突变,能将突变性状遗传给子代的是

________。

(6)该种生物产生的子代各个体间及子代与亲代间性状差别很大,这与上列________细

胞关系密切。

(7)已知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下图所示该动物产生的卵细胞。请依据此图,绘出该

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的图像,并注明染色体上的基因。

4.(2004 上海生物)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7—8(a)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7—8(b)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a)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图(a)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2)图(b)中细胞处于图(a)中的BC段,图(b)中细胞处于图(a)中的DE段。

(3)就图(b)中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

。该细胞处于分裂的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5.(2007 广东生物)在减数分裂中每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换。实验表明,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图7—9是某高等动物一个表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其中D和d,E和e,F和f表示某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

图7—9交换过程示意图(左:交换前的染色体;右:交换后的染色体)

(1)请问该细胞在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产生几种基因型的子代表皮细胞?并分别写出基因型。

(2)如果不考虑该生物在产生配子时发生的交换,那么该生物产生的配子有几种基因型?并写出基因型。

(3)如果图7-9是该生物的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时发生减数分裂交换后的结果,请问由它产生的配子类型有几种?并写出基因型。

(4)如果细胞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都发生交换,你认为哪一种分裂方式对于遗传多样性的贡献更大?为什么?

天铁二中高二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练习题2013-5-13

一、选择题

1-5CA(CD)CB 6-10CCCAD 11-15(ABC)DBDD 16-20 DCBDD

21-25 DDDCD 26-30 BDCCC 31-35 CCACB 36-38 BAD

二、填空题

1.甲图表示件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该细胞分裂最主要的特征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

乙图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4对;产生的子细胞是体细胞;该分裂时期中染色体最主要的变化是着丝点分裂为二,姐妹染色体分开。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该细胞交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或极体

2.有丝分裂染色体

e、b

a、d、e ④⑤⑥

a、d、e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

3.(1)A、B、D、E、F (2)精细胞或极体(3)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4)F (5)C

(6)A、C (7)(注:染色体的大小及其携带的基因、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均要正确)

4. DNA复制着丝点分裂

乙、丙甲

8 1:2 减一后刺激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5. 2种或1种 DdEeFF和DdEeff或DeEeFf

2种 DEF和def

4种 DEF、Def、deF、def

减数分裂贡献更大,因为减数分裂所产生的重组配子能遗传到下一代,而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只是对个体的局部有影响。

高一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整理

高一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 点整理 一、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概念 条件: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 主要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理解如下表: 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二细胞分裂两次 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场所有性生殖器官 2、减数分裂的过程 间期:DNA复制,有关蛋白质合成 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点拨:细胞的减数分裂是一个动态的渐变过程,每一个时期的转变都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判断不同时期时要根据该时期的主要特征。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核DNA随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减半,但质DNA不一定平分,因此质DNA不一定减半。

二、受精作用 、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4、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5、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三、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的步骤 低倍显微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根据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利用低倍镜和高倍镜

材料力学重点总结

材料力学阶段总结 一、 材料力学得一些基本概念 1. 材料力学得任务: 解决安全可靠与经济适用得矛盾。 研究对象:杆件 强度:抵抗破坏得能力 刚度:抵抗变形得能力 稳定性:细长压杆不失稳。 2、 材料力学中得物性假设 连续性:物体内部得各物理量可用连续函数表示。 均匀性:构件内各处得力学性能相同。 各向同性:物体内各方向力学性能相同。 3、 材力与理力得关系, 内力、应力、位移、变形、应变得概念 材力与理力:平衡问题,两者相同; 理力:刚体,材力:变形体。 内力:附加内力。应指明作用位置、作用截面、作用方向、与符号规定。 应力:正应力、剪应力、一点处得应力。应了解作用截面、作用位置(点)、作用方向、与符号规定。 正应力 应变:反映杆件得变形程度 变形基本形式: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4、 物理关系、本构关系 虎克定律;剪切虎克定律: ???? ? ==?=Gr EA Pl l E τεσ夹角的变化。剪切虎克定律:两线段 ——拉伸或压缩。拉压虎克定律:线段的 适用条件:应力~应变就是线性关系:材料比例极限以内。 5、 材料得力学性能(拉压): 一张σ-ε图,两个塑性指标δ、ψ,三个应力特征点:,四个变化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 拉压弹性模量E ,剪切弹性模量G ,泊松比v , 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得比较: 安全系数:大于1得系数,使用材料时确定安全性与经济性矛盾得关键。过小,使构件安全性下降;过大,浪费材料。 许用应力:极限应力除以安全系数。 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 7、 材料力学得研究方法

1)所用材料得力学性能:通过实验获得。 2)对构件得力学要求:以实验为基础,运用力学及数学分析方法建立理论,预测理论 应用得未来状态。 3)截面法:将内力转化成“外力”。运用力学原理分析计算。 8、材料力学中得平面假设 寻找应力得分布规律,通过对变形实验得观察、分析、推论确定理论根据。 1) 拉(压)杆得平面假设 实验:横截面各点变形相同,则内力均匀分布,即应力处处相等。 2) 圆轴扭转得平面假设 实验:圆轴横截面始终保持平面,但刚性地绕轴线转过一个角度。横截面上正应力为零。 3) 纯弯曲梁得平面假设 实验:梁横截面在变形后仍然保持为平面且垂直于梁得纵向纤维;正应力成线性分布规律。 9 小变形与叠加原理 小变形: ①梁绕曲线得近似微分方程 ②杆件变形前得平衡 ③切线位移近似表示曲线 ④力得独立作用原理 叠加原理: ①叠加法求内力 ②叠加法求变形。 10 材料力学中引入与使用得得工程名称及其意义(概念) 1) 荷载:恒载、活载、分布荷载、体积力,面布力,线布力,集中力,集中力偶,极限荷 载。 2) 单元体,应力单元体,主应力单元体。 3) 名义剪应力,名义挤压力,单剪切,双剪切。 4) 自由扭转,约束扭转,抗扭截面模量,剪力流。 5) 纯弯曲,平面弯曲,中性层,剪切中心(弯曲中心),主应力迹线,刚架,跨度, 斜弯 曲,截面核心,折算弯矩,抗弯截面模量。 6) 相当应力,广义虎克定律,应力圆,极限应力圆。 7) 欧拉临界力,稳定性,压杆稳定性。 8)动荷载,交变应力,疲劳破坏。 二、杆件四种基本变形得公式及应用 1、四种基本变形:

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1、围: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在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3、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4、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数目减少了一半。(注:原始生殖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又可进行减数分裂) 二、减数分裂的一般过程(动物) 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 前期Ⅰ: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Ⅰ)中期Ⅰ: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 减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数末期Ⅰ:染色体、DNA数目减半 分间期Ⅱ:短暂,遗传物质不复制 裂前期Ⅱ:(对二倍体生物而言,已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Ⅱ)中期Ⅱ: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后期Ⅱ: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末期Ⅱ:DNA数目再减半 三、精子的形成过程 四、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五、精子、卵细胞产生过程的异同: 1、相同点:①都是性细胞(配子)②都经减数分裂产生 2、不同点:①卵原细胞两次分裂为不均质分裂(极体均质),精原细胞的分裂为均质分裂; ②1个卵原细胞产生1个卵细胞,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 ③精子的形成需变形,卵细胞的形成不变形。 六、配子种类(只考虑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考虑交换) (1)可能产生精子的种类:2n种 1个精原细胞(2)实际产生精子的种类:2种 (含n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子是相同的)1个雄性个体(含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精子的种类:2n种 (1)可能产生卵细胞的种类:2n种 1个卵原细胞(2)实际产生精子的种类:1种 (含n对同源染色体)(1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 1个雌性个体(含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卵细胞的种类:2n种 七、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曲线图 八、通过图像、曲线判断分裂方式、所处时期——三看识别法(二倍体生物) 九、同源染色体的特点、判断程序 1、特点:①来源: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②形态、大小一般相同 ③行为: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定两两配对(即联会) 2、判断程序

材料力学重点总结-材料力学重点

材料力学阶段总结 一.材料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1.材料力学的任务: 解决安全可靠与经济适用的矛盾。 研究对象:杆件 强度:抵抗破坏的能力 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 稳定性:细长压杆不失稳。 2.材料力学中的物性假设 连续性:物体内部的各物理量可用连续函数表示。 均匀性:构件内各处的力学性能相同。 各向同性:物体内各方向力学性能相同。 3.材力与理力的关系 , 内力、应力、位移、变形、应变的概念 材力与理力:平衡问题,两者相同; 理力:刚体,材力:变形体。 内力:附加内力。应指明作用位置、作用截面、作用方向、和符号规定。 应力:正应力、剪应力、一点处的应力。应了解作用截面、作用位置(点)、作用方向、 和符号规定。 压应力 正应力拉应力 线应变 应变:反映杆件的变形程度角应变 变形基本形式: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4.物理关系、本构关系虎 克定律;剪切虎克定律: 拉压虎克定律:线段的拉伸或压缩。 E —— Pl l EA 剪切虎克定律:两线段夹角的变化。Gr 适用条件:应力~应变是线性关系:材料比例极限以内。 5.材料的力学性能(拉压): 一张σ - ε图,两个塑性指标δ 、ψ ,三个应力特征点:p、s、b,四个变化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 拉压弹性模量,剪切弹性模量,泊松比 v , G E (V) E G 2 1 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的比较: 变形强度抗冲击应力集中

塑性材料流动、断裂变形明显 较好地承受冲击、振动不敏感 拉压s 的基本相同 脆性无流动、脆断仅适用承压非常敏感 6.安全系数、许用应力、工作应力、应力集中系数 安全系数:大于 1的系数,使用材料时确定安全性与经济性矛盾的关键。过小,使 构件安全性下降;过大,浪费材料。 许用应力:极限应力除以安全系数。 s0 塑性材料 s n s b 脆性材料0b n b 7.材料力学的研究方法 1)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实验获得。 2)对构件的力学要求:以实验为基础,运用力学及数学分析方法建立理论,预测理 论应用的未来状态。 3)截面法:将内力转化成“外力” 。运用力学原理分析计算。 8.材料力学中的平面假设 寻找应力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变形实验的观察、分析、推论确定理论根据。 1)拉(压)杆的平面假设 实验:横截面各点变形相同,则内力均匀分布,即应力处处相等。 2)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 实验:圆轴横截面始终保持平面,但刚性地绕轴线转过一个角度。横截面上正应力 为零。 3)纯弯曲梁的平面假设 实验:梁横截面在变形后仍然保持为平面且垂直于梁的纵向纤维;正应力成线性分 布规律。 9小变形和叠加原理 小变形: ①梁绕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② 杆件变形前的平衡 ③ 切线位移近似表示曲线 ④ 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叠加原理: ① 叠加法求内力 ② 叠加法求变形。 10材料力学中引入和使用的的工程名称及其意义(概念) 1)荷载:恒载、活载、分布荷载、体积力,面布力,线布力,集中力,集中力偶, 极限荷载。 2)单元体,应力单元体,主应力单元体。

减数分裂知识点归纳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知识点归纳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1、范围: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在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3、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4、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数目减少了一半。 (注:原始生殖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又可进行减数分裂) 二、减数分裂的一般过程(动物) 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 前期Ⅰ: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Ⅰ)中期Ⅰ: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 减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数末期Ⅰ:染色体、DNA数目减半 分间期Ⅱ:短暂,遗传物质不复制 裂前期Ⅱ:(对二倍体生物而言,已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Ⅱ)中期Ⅱ:非同源染色体排在赤道板上 后期Ⅱ: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末期Ⅱ:DNA数目再减半 三、精子的形成过程 四、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五、精子、卵细胞产生过程的异同: 1、相同点:①都是性细胞(配子)②都经减数分裂产生 2、不同点:①卵原细胞两次分裂为不均质分裂(极体均质),精原细胞的分裂为均质分裂; ②1个卵原细胞产生1个卵细胞,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

③精子的形成需变形,卵细胞的形成不变形。 六、配子种类(只考虑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考虑交换) (1)可能产生精子的种类:2n种 1个精原细胞(2)实际产生精子的种类:2种 (含n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子是相同的) 1个雄性个体(含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精子的种类:2n种 (1)可能产生卵细胞的种类:2n种 1个卵原细胞(2)实际产生卵细胞的种类:1种 (含n对同源染色体)(1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 1个雌性个体(含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卵细胞的种类:2n种 七、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曲线图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曲线的区别: 有丝分裂:起点与终点(染色体或DNA)数目相同; 减数分裂:起点(染色体或DNA数目)是终点的两倍。 DNA与染色体曲线的区别: DNA曲线有斜线(间期复制),染色体曲线没有斜线。 如图,BC段和JK段为斜线,则该图为DNA变化曲线; 曲线起点为A和I,终点为G和P, 则A→G为减数分裂,I→P为有丝分裂,G→I为受精作用。 如图,图中没有斜线,因此为染色体变化曲线; 起点为A和E,终点为E和K, 则A→E为有丝分裂,E→K为减数分裂, 八、通过图像、曲线判断分裂方式、所处时期——三看识别法(二倍体生物) 一看同源→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二看特殊行为→有联会或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特殊行为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 没有特殊行为的是有丝分裂 三看是否均等分裂→均等:初(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不均等:初(次)级卵母细胞 九、同源染色体的特点 ①来源: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②形态、大小一般相同 ③行为: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定两两配对(即联会)

高中生物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知识点

细胞的增殖(有丝分裂)知识点 一、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1.细胞周期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即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指: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此时期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得到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其意义是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 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们为研究方便,将其分为四个时期,即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分裂末期 [概念注意点]:①连续分裂的细胞 ②起点是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终点是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③特点: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不同,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所占比例也不同, 观察细胞分裂时应选择细胞周期短,分裂期占整个细胞周期比例较小的细胞更好。 【及时训练】:只要能分裂的细胞就一定具有细胞周期。() 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造血干细胞等干细胞、癌细胞、植物根尖分生区(茎尖生长点)细胞等。只分裂一次便不再分裂的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都不具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也不具有细胞周期。 2.细胞周期的两种表示方法 方法名称表示方法用字母表示细胞周期 扇形图 A→B→C→A为一个细胞周期 直线图 a+b或c+d为一个细胞周期

分裂间期???? ??? G 1期(DNA 合成前期):合成 RNA 和有关蛋白质,为DNA 合成作准备S 期(DNA 合成期):合成DNA G 2 期(DNA 合成后期):合成 RNA 和蛋白质,为分裂期作 准备 3.分裂期 ( 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材料力学总结Ⅱ(乱序,建议最后阶段复习)

材料力学阶段总结 一.材料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1. 材料力学的任务: 解决安全可靠与经济适用的矛盾。 研究对象:杆件 强度:抵抗破坏的能力 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 稳定性:细长压杆不失稳。 2. 材料力学中的物性假设 连续性:物体内部的各物理量可用连续函数表示。 均匀性:构件内各处的力学性能相同。 各向同性:物体内各方向力学性能相同。 3. 材力与理力的关系,内力、应力、位移、变形、应变的概念 材力与理力:平衡问题,两者相同; 理力:刚体,材力:变形体。 内力:附加内力。应指明作用位置、作用截面、作用方向、和符号规定。 应力:正应力、剪应力、一点处的应力。应了解作用截面、作用位置(点)、 作用方向、和符号规定。 变形基本形式: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4. 物理关系、本构关系 虎克定律;剪切虎克定律: 拉压虎克定律:线段的拉伸或压缩。 E ——I 巴 EA 剪切虎克定律:两线段 夹角的变化。 Gr 适用条件:应力?应变是线性关系:材料比例极限以内。 5. 材料的力学性能(拉压): 一张C - &图,两个塑性指标3、书,三个应力特征点: p 、 s 、 b ,四个 变化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 拉压弹性模量E ,剪切弹性模量G,泊松比v , G E 2(1 V ) 正应力 压应力 拉应力 应变:反映杆件的变形程度 线应变 角应变

6. 安全系数、 许用应力、工作应力、应力集中系数 安全系数:大于1的系数,使用材料时确定安全性与经济性矛盾的关键。 过小,使构件安全性下降;过大,浪费材料。 许用应力:极限应力除以安全系数。 脆性材料 7. 材料力学的研究方法 1) 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实验获得。 2) 对构件的力学要求:以实验为基础,运用力学及数学分析方法建立理 论,预测理论应用的 未来状态。 3) 截面法:将内力转化成“外力”。运用力学原理分析计算。 8. 材料力学中的平面假设 寻找应力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变形实验的观察、分析、推论确定理论根据。 1) 拉(压)杆的平面假设 实验:横截面各点变形相同,则内力均匀分布,即应力处处相等。 2) 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 实验:圆轴横截面始终保持平面,但刚性地绕轴线转过一个角度。横截面 上正应力为零。 3) 纯弯曲梁的平面假设 实验:梁横截面在变形后仍然保持为平面且垂直于梁的纵向纤维; 正应力 成线性分布规律。 9小变形和叠加原理 小变形: ① 梁绕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② 杆件变形前的平衡 ③ 切线位移近似表示曲线 ④ 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叠加原理: ① 叠加法求内力 ② 叠加法求变形。 10材料力学中引入和使用的的工程名称及其意义(概念) 1) 荷载:恒载、活载、分布荷载、体积力,面布力,线布力,集中力, 集中力偶,极限荷载。 2) 单元体,应力单元体,主应力单元体。 3) 名义剪应力,名义挤压力,单剪切,双剪切。 4) 自由扭转,约束扭转,抗扭截面模量,剪力流。 塑性材料 n s n b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图及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细胞的分裂知识点 一、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 (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 (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3)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4)交叉互换:指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 (5)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6)非同源染色体和染色体组:指形态、大小不相同的染色体,细胞中所有的非同源染色体构成1个染 色体组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 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2、减数分裂的过程:⑴、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⑵、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 ............... 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二、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5.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要求掌握) 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染色体复制次数及时间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 期 一次,有丝分裂的间期

材料力学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材料力学总结一、基本变形

二、还有: (1)外力偶矩:)(9549 m N n N m ?= N —千瓦;n —转/分 (2)薄壁圆管扭转剪应力:t r T 22πτ= (3)矩形截面杆扭转剪应力:h b G T h b T 32max ;β?ατ= =

三、截面几何性质 (1)平行移轴公式:;2A a I I ZC Z += abA I I c c Y Z YZ += (2)组合截面: 1.形 心:∑∑=== n i i n i ci i c A y A y 1 1 ; ∑∑=== n i i n i ci i c A z A z 1 1 2.静 矩:∑=ci i Z y A S ; ∑=ci i y z A S 3. 惯性矩:∑=i Z Z I I )( ;∑=i y y I I )( 四、应力分析: (1)二向应力状态(解析法、图解法) a . 解析法: b.应力圆: σ:拉为“+”,压为“-” τ:使单元体顺时针转动为“+” α:从x 轴逆时针转到截面的 法线为“+” ατασσσσσα2sin 2cos 2 2 x y x y x --+ += ατασστα2cos 2sin 2 x y x +-= y x x tg σστα-- =220 22 min max 22 x y x y x τσσσσσ+??? ? ? ?-±+= c :适用条件:平衡状态 (2)三向应力圆: 1max σσ=; 3min σσ=;2 3 1max σστ-= x

(3)广义虎克定律: [])(13211σσνσε+-=E [] )(1 z y x x E σσνσε+-= [])(11322σσνσε+-=E [] )(1 x z y y E σσνσε+-= [])(12133σσνσε+-=E [] )(1 y x z z E σσνσε+-= *适用条件:各向同性材料;材料服从虎克定律 (4)常用的二向应力状态 1.纯剪切应力状态: τσ=1 ,02=σ,τσ-=3 2.一种常见的二向应力状态: 22 3122τσσ σ+?? ? ??±= 2234τσσ+=r 2243τσσ+=r 五、强度理论 *相当应力:r σ 11σσ=r ,313σσσ-=r ,()()()][2 12 132322214σσσσσσσ-+-+-= r σx σ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知识点及图形及曲线绘制归纳

一、有丝分裂知识点归纳.1.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a.分裂间期:完成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复制的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 b.前期:①出现染色体;②核膜解体,核仁消失;③细胞两极发生许多纺锤丝,进而形成纺锤体;④染色体着丝点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上。 C.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计数好时机) d.后期:①每个着丝点分裂为二,每个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染色体;②纺锤丝收缩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形成两套数目和形态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e.末期:①两组染色体分别到达两极后,又变成细长盘曲的染色质丝;②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2.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目变化曲线: 3、简单归纳有丝分裂规律: 分裂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前期: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逐渐消失(二现二消)。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是计数的最佳时期(一板易辩)。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姐妹分离)。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逐渐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二消二现)。 实质: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意义: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4、细胞分裂过程中相关细胞器的作用: (1)中心体: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合成纤维素果胶形成细胞板,再形成新细胞壁。 (3)核糖体:合成分裂过程中所需蛋白质 (4)线粒体:满足分裂过程中所需能量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二、减数分裂中的知识点简单总结 一、同源染色体: 依据:同源染色体的定义,即: ①大小(长度)…………………………相同 ②形状(着丝点的位置)………………相同 二、减数分裂各期的染色体、DNA、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数量计算 (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

材料力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材料力学主要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构件正常工作的要求:强度、刚度、稳定性。 2、可变形固体的两个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另外对于常用工程材料(如钢材),还有各向同性假设。 3、什么是应力、正应力、切应力、线应变、切应变。 杆件截面上的分布内力集度,称为应力。应力的法向分量σ称为正应力,切向分量τ称为切应力。 杆件单位长度的伸长(或缩短),称为线应变;单元体直角的改变量称为切应变。 4、低碳钢工作段的伸长量与荷载间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局部变形阶段。 5、应力集中:由于杆件截面骤然变化(或几何外形局部不规则)而引起的局部应力骤增现象,称为应力集中。 6、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详见材料力学ⅠP229)。 7、截面几何性质 A 、截面的静矩及形心 ①对x 轴静矩?=A x ydA S ,对y 轴静矩?=A y xdA S ②截面对于某一轴的静矩为0,则该轴必通过截面的形心;反之亦然。 B 、极惯性矩、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 ① 极惯性矩:?=A P dA I 2ρ ② 对x 轴惯性矩:?= A x dA y I 2,对y 轴惯性矩:?=A y dA x I 2 ③ 惯性积:?=A xy xydA I ④ 惯性半径:A I i x x =,A I i y y =。 C 、平行移轴公式: ① 基本公式:A a aS I I xc xc x 22++=;A b bS I I yc yc y 22++= ;a 为x c 轴距x 轴距离,b 为y c 距y 轴距离。 ② 原坐标系通过截面形心时A a I I xc x 2+=;A b I I yc y 2+=;a 为截面形心距x 轴距离, b 为截面形心距y 轴距离。 二、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轴向拉伸或轴向压缩: A 、应力公式 A F = σ B 、杆件伸长量EA F N l l =?,E 为弹性模量。

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 一、减数分裂得概念 1、范围:凡就是进行有性生殖得生物; 2、时期:在从原始得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得生殖细胞得过程中; 3、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4、结果:新产生得生殖细胞中得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得数目减少了一半。 (注:原始生殖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又可进行减数分裂) 二、减数分裂得一般过程(动物) 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 前期Ⅰ: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减数第一次分裂(Ⅰ)中期Ⅰ: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 减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数末期Ⅰ:染色体、DNA数目减半 分间期Ⅱ:短暂,遗传物质不复制 裂前期Ⅱ:(对二倍体生物而言,已无同源染色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Ⅱ) 中期Ⅱ: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后期Ⅱ: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末期Ⅱ:DNA数目再减半 三、精子得形成过程 四、卵细胞得形成过程 五、精子、卵细胞产生过程得异同: 1、相同点:①都就是性细胞(配子)②都经减数分裂产生 2、不同点:①卵原细胞两次分裂为不均质分裂(极体均质),精原细胞得分裂为均质分裂; ②1个卵原细胞产生1个卵细胞,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 ③精子得形成需变形,卵细胞得形成不变形。 六、配子种类(只考虑非同源染色体得自由组合,不考虑交换) (1)可能产生精子得种类:2n种 1个精原细胞(2)实际产生精子得种类:2种 (含n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得两个精子就是相同得) 1个雄性个体(含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精子得种类:2n种 (1)可能产生卵细胞得种类:2n种 1个卵原细胞(2)实际产生精子得种类:1种 (含n对同源染色体)(1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 1个雌性个体(含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卵细胞得种类:2n种 七、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曲线图 八、通过图像、曲线判断分裂方式、所处时期——三瞧识别法(二倍体生物) 九、同源染色体得特点、判断程序 1、特点:①来源: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②形态、大小一般相同 ③行为: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定两两配对(即联会) 2、判断程序

材料力学复习总结

《材料力学》第五版 刘鸿文 主编 第一章 绪论 一、材料力学中工程构件应满足的3方面要求是:强度要求、刚度要求和稳定性要求。 二、强度要求是指构件应有足够的抵抗破坏的能力;刚度要求是指构件应有足够的抵抗变形的能力;稳定性要求是指构件应有足够的保持原有平衡形态的能 力。 三、材料力学中对可变形固体进行的3个的基本假设是: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和各向同性假设。 第二章 轴向拉压 一、轴力图:注意要标明轴力的大小、单位和正负号。 二、轴力正负号的规定:拉伸时的轴力为正,压缩时的轴力为负。注意此规定只适用于轴力,轴力是内力,不适用于外力。 三、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N F A σ= 注意正应力有正负号,拉伸时的正应力为正,压缩时的正应力为负。 四、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及切应力的计算公式:2cos ασσα=,sin 22 αστα= 注意角度α是指斜截面与横截面的夹角。 五、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强度条件[],max max N F A σσ=≤ 六、利用正应力强度条件可解决的三种问题:1.强度校核[],max max N F A σσ=≤ 一定要有结论 2.设计截面[],max N F A σ≥ 3.确定许可荷载[],max N F A σ≤ 七、线应变l l ε?=没有量纲、泊松比'εμε=没有量纲且只与材料有关、 胡克定律的两种表达形式:E σε=,N F l l EA ?= 注意当杆件伸长时l ?为正,缩短时l ?为负。 八、低碳钢的轴向拉伸实验:会画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知道四个阶段及相应的四个极限应力:弹性阶段(比例极限p σ,弹性极限e σ)、屈服阶段(屈服

材料力学知识点总结.doc

一、基本变形 轴向拉压材料力学总结 扭转弯曲 外外力合力作用线沿杆轴 力线 内轴力: N 规定: 力拉为“ +” 压为“-” 几 变形现象: 何 平面假设: 应 方应变规律: 面 d l 常数 dx 力 应 力 N 公 A 式 力偶作用在垂直于轴 的平面内 扭转: T 规定: 矩矢离开截面为“ +” 反之为“ - ” 变形现象: 平面假设: 应变规律: d dx T T I P max W t 外力作用线垂直杆轴,或外力偶作用 在杆轴平面 剪力: Q 规定:左上右下为“ +” 弯矩: M 规定:左顺右逆为“ +” 微分关系: dQ ; dM q Q dx dx 弯曲正应力 变形现象: 平面假设:弯曲剪应力 应变规律: y My QS*z I Z I z b M QS max max max W Z I z b

应 力 分 布 应 等直杆 用 外力合力作用条 线沿杆轴线 件 应力-应 E 变 (单向应力状态)关系 强N max 度 A max u 条 n 件塑材:u s 脆材:u b 圆轴平面弯曲 应力在比例极限内应力在比例极限内 G (纯剪应力状态) 弯曲正应力 T 1.t c max 弯曲剪应力W t max max 2. t c Q max S max max I z b t max t cmac c 轴向拉压扭转弯曲刚 度T 180 0 y max y max GI P 条注意:单位统一max 件 d l N ; L NL d T 1 M ( x) EA 变dx EA dx GI Z ( x) EI TL y '' M (x) GI P EI EA—抗拉压刚度GI p—抗扭刚度EI —抗弯刚度

减数分裂 知识点讲解及例题解析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不同于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仅发生在生命周期某一阶段,它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仅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两次分裂中将同源染色体与姊妹染色体均分给子细胞,使最终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中染色体仅为性母细胞的一半。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恢复亲代染色体数,从而保持物种染色体数的恒定。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交换,使配子的遗传多样化,增加了后代的适应性,因此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生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减数分裂不仅是保持物种遗传物质稳定传递的手段;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增加了变异,增加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 减数分裂过程 注:减数分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期又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减一),减数第二次分裂期(减二)。在高中知识范围内,减一的末期和减二的前期可以看作同一个时期,我们一般将其称为减一的末期。(减一末期与减二前期间有间期但很短可以忽略) 减数分裂过程 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染色体和DNA的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 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上(或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端)。 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 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进行着两两配对。 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和极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 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分为5个阶段:〖细线期〗细胞核内出现细长、线状染色体,细胞核和核仁体积增大。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偶线期〗又称配对期。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两两侧面紧密相进行配对,这一现象称作联会。由于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4条染色单体,称四分体。〖粗线期〗染色体连续缩短变粗,同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

材料力学复习总结

1、 应力 全应力正应力切应力线应变 外力偶矩 当功率P 单位为千瓦(kW ),转速为n (r/min )时,外力偶矩为 m).(N 9549e n P M = 当功率P 单位为马力(PS ),转速为n (r/min )时,外力偶矩为 m).(N 7024e n P M = 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拉压杆件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σ,且为平均分布,其计算公式为 N F A σ= (3-1) 式中N F 为该横截面的轴力,A 为横截面面积。 正负号规定 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公式(3-1)的适用条件: (1)杆端外力的合力作用线与杆轴线重合,即只适于轴向拉(压)杆件; (2)适用于离杆件受力区域稍远处的横截面; (3)杆件上有孔洞或凹槽时,该处将产生局部应力集中现象,横截面上应力分布很不均匀; (4)截面连续变化的直杆,杆件两侧棱边的夹角0 20α≤时 拉压杆件任意斜截面(a 图)上的应力为平均分布,其计算公式为 全应力 cos p ασα= (3-2) 正应力 2cos ασσα=(3-3) 切应力1 sin 22 ατα= (3-4) 式中σ为横截面上的应力。 正负号规定: α 由横截面外法线转至斜截面的外法线,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ασ 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ατ 对脱离体内一点产生顺时针力矩的ατ为正,反之为负。

两点结论: (1)当0 0α=时,即横截面上,ασ达到最大值,即()max ασσ=。当α=0 90时,即纵截面上,ασ=0 90=0。 (2)当0 45α=时,即与杆轴成045的斜截面上,ατ达到最大值,即max ()2αα τ= 1.2 拉(压)杆的应变和胡克定律 (1)变形及应变 杆件受到轴向拉力时,轴向伸长,横向缩短;受到轴向压力时,轴向缩短,横向伸长。如图3-2。 图3-2 轴向变形 1l l l ?=- 轴向线应变 l l ε?= 横向变形 1b b b ?=- 横向线应变 b b ε?'= 正负号规定 伸长为正,缩短为负。 (2)胡克定律 当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 E σε= (3-5) 或用轴力及杆件的变形量表示为 N F l l EA ?= (3-6) 式中EA 称为杆件的抗拉(压)刚度,是表征杆件抵抗拉压弹性变形能力的量。 公式(3-6)的适用条件: (a)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工作,即p σσ?; (b)在计算l ?时,l 长度内其N 、E 、A 均应为常量。如杆件上各段不同,则应分段计算,求其代数和得总变形。即 1 n i i i i i N l l E A =?=∑ (3-7) (3)泊松比 当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的绝对值。即 ενε ' = (3-8) 表1-1 低碳钢拉伸过程的四个阶段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知识点及图形及曲线绘制归纳精编版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知识点及图形及曲线绘制 归纳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一、有丝分裂知识点归纳.1.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a.分裂间期:完成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复制的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 b.前期:①出现染色体;②核膜解体,核仁消失;③细胞两极发生许多纺锤丝,进而形成纺锤体;④染色体着丝点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上。 C.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计数好时机) d.后期:①每个着丝点分裂为二,每个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染色体;②纺锤丝收缩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形成两套数目和形态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e.末期:①两组染色体分别到达两极后,又变成细长盘曲的染色质丝;②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2.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目变化曲线: 3、简单归纳有丝分裂规律: 分裂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前期: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逐渐消失(二现二消)。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是计数的最佳时期(一板易辩)。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姐妹分离)。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逐渐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二消二现)。 实质: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意义: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4、细胞分裂过程中相关细胞器的作用: (1)中心体: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合成纤维素果胶形成细胞板,再形成新细胞壁。 (3)核糖体:合成分裂过程中所需蛋白质 (4)线粒体:满足分裂过程中所需能量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二、减数分裂中的知识点简单总结 一、同源染色体: 依据:同源染色体的定义,即: ①大小(长度)…………………………相同 ②形状(着丝点的位置)………………相同 二、减数分裂各期的染色体、DNA、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数量计算 (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 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 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2)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在减Ⅰ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期为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期和配子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进入到不同的细胞中。 (3)在含有四分体的时期(四分体时期和减Ⅰ中期),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同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材料大全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细胞的有丝分裂部分 1.生物体的长大,既靠细胞分裂增加,还要靠细胞生长增大。 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一是细胞的相对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体积越小,细胞相对表面积,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能力。二是,一个核DNA是一定的,控制细胞活动也就有一定的限制,细胞不能太大。 3.细胞增殖的意义:①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增殖而繁衍;②多细胞生物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逐渐发育为个体;③生物体,不断有细胞衰老死亡,需要通过细胞增殖加以补充。因此,细胞增殖是生物体 的基础。 4.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体细胞的主要分裂方式,特殊的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无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出现,如蛙的红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5.只有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如根尖分生区、茎尖生长点、形成层细胞、胚胎细胞、造血干细胞、皮肤生发层细胞、癌细胞。的细胞和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 6.不再增殖细胞群,如成熟的红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成骨细胞、白细胞、植物韧皮部细胞、筛管细胞、某些免疫细胞等高度分化的细胞,它们丧失了分裂能力,又称终末细胞。 7.细胞周期以为起点,而不能以分裂期为起点。无论什么细胞,分裂间期时间都较长,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因为分裂间期时,细胞在进行等物质准备。 8.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分为三个时期:G1期,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主要是DNA 期,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相关酶的合成以及能量储备。S期,DNA的复制。G 2 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

9. 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 时间图像 主要特点 (1) 分裂 间期 ①完成DNA的复制 ②合成有关的蛋白质↓ (2)前期①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②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③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 (3)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 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 (4)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 (5)末期①染色体解螺旋变成染色质 ②纺锤丝消失 ③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 10.有丝分裂周期性重建和消失的结构 细胞结构变化规律 纺锤体 形成―→消失(期)(期) 核膜、核仁 消失―→重建(期)(期) 中心体(两个中 心粒)倍增―→移向两极―→平均分配(期)(期)(期) 1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