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统计学形成性考核作业

社会统计学形成性考核作业

社会统计学形成性考核作业
社会统计学形成性考核作业

社会统计学形成性考核作业(新)

作业一

表1是某大学二年级135个同学的《社会统计学》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请将数据输入SPSS软件,并(1)对考试成绩进行排序和分组(10分),(2)制作频数分布表(10分)并绘制频数分析统计图(10分)。

请注意分组时按照下列标准:

等级 A A- B+ B B- C+ C C- D+ D F

分数90-100 86-89 83-85 80-82 76-79 73-75 70-72 66-69 63-65 60-62 0-59 表1 某专业二年级同学社会统计学期末考试成绩(百分制)

学生成绩学生成绩学生成绩学生成绩学生成绩

1 86 28 34 55 88 8

2 70 109 71

2 60 29 65 56 9

3 83 88 110 80

3 65 30 30 57 85 8

4 88 111 87

4 28 31 78 58 83 8

5 68 112 66

5 85 32 8

6 59 93 86 8

7 113 84

6 8

7 33 84 60 95 87 8

8 114 83

7 70 34 87 61 71 88 91 115 85

8 64 35 85 62 90 89 76 116 78

9 51 36 93 63 86 90 87 117 81

10 58 37 96 64 89 91 81 118 81

11 90 38 82 65 89 92 61 119 71

12 50 39 78 66 83 93 72 120 86

13 87 40 80 67 84 94 86 121 91

14 82 41 74 68 44 95 29 122 66

15 65 42 72 69 68 96 37 123 58

16 68 43 73 70 89 97 82 124 68

17 86 44 86 71 84 98 82 125 80

18 80 45 85 72 86 99 82 126 77

19 81 46 90 73 79 100 85 127 55

20 70 47 69 74 78 101 78 128 54

21 80 48 86 75 87 102 80 129 62

22 49 49 86 76 88 103 90 130 54

23 80 50 84 77 82 104 82 131 65

24 70 51 81 78 83 105 72 132 74

25 59 52 90 79 92 106 86 133 70

26 80 53 34 80 86 107 80 134 72

27 52 54 84 81 86 108 82 135 73

作业二

表1为某大学对100个学生进行了一周的上网时间调查,请用SPSS软件:

(1)计算学生上网时间的中心趋势测量各指标(9分)和离散趋势测量各指标(12分)。

(2)计算学生上网时间的标准分(Z值)及其均值和标准差。(8分)

(3)假设学生上网时间服从正态分布,请计算一周上网时间超过20小时的学生所占比例。(6分)

表1 某专业一年级同学一周上网时间(小时)

学生上网时间学生上网时间学生上网时间学生上网时间学生上网时间

1 13 21 18 41 14 61 8 81 10

2 9 22 22 42 7 62 19 82 10

3 8 23 22 43 9 63 2

4 83 20

4 12 24 10 44 8 64 13 84 21

5 8 25 13 45 10 65 21 85 16

6 26 26 10 46 18 66 21 86 10

7 13 27 12 47 26 67 10 87 10

8 5 28 22 48 14 68 13 88 21

9 3 29 19 49 8 69 20 89 19

10 18 30 10 50 10 70 21 90 10

11 3 31 22 51 13 71 12 91 32

12 10 32 30 52 28 72 15 92 7

13 20 33 8 53 12 73 26 93 28

14 19 34 20 54 10 74 20 94 19

15 15 35 17 55 9 75 17 95 15

16 8 36 14 56 10 76 19 96 10

17 8 37 8 57 12 77 9 97 20

18 15 38 12 58 24 78 21 98 8

19 20 39 15 59 26 79 17 99 14

20 22 40 13 60 20 80 16 100 18

作业三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学校后勤集团想了解学校22000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从中抽取2200名学生进行调查,以推断所有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水平。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A.22000名学生B.2200名学生

C.22000名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D.2200名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

2.从变量分类看,下列变量属于定序变量的是()

A.专业B.性别C.产品等级D.收入

3.在频数分布表中,比率是指()

A.各组频数与上一组频数之比B.各组频数与下一组频数之比

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D.不同小组的频数之比

4.某地区2001-2010年人口总量(单位:万人)分别为98,102,103,106,108,109,110,111,114,115,下列哪种图形最适合描述这些数据()

A.茎叶图B.环形图C.饼图D.线图

5.根据一个样本均值求出的90%的置信区间表明()

A.总体均值一定落入该区间内

B.总体均值有90%的概率不会落入该区间内

C.总体均值有90%的概率会落入该区间内

D.总体均值有10%的概率会落入该区间内

6.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A.-0.89 B.0.34 C.1.32 D.0

7.期中考试中,某班级学生统计学平均成绩为80分,标准差为4分。如果学生的成绩是正太分布,可以判断成绩在72分-88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总体的()

A.95% B.68% C.89% D.90%

8.正态分布中,值越小,则()

A.离散趋势越小B.离散趋势越大

C.曲线越低平?D.变量值越分散

9.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A.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B.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

C.各总体的方差相等D.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10.对消费的回归分析中,学历、年龄、户口、性别、收入都是因变量,其中收入的回归系数为0.8,这表明()

A.收入每增加1元,消费增加0.8元B.消费每增加1元,收入增加0.8元

C.收入与消费的相关系数为0.8 D.收入对消费影响的显著性为0.8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抽样单位与抽样框

2.均值

3.散点图

4.抽样分布

5.虚无假设与替换假设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等距分组和不等距分组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2.简述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和数值型变量集中趋势测量的方法。

3.如何对配对样本进行t检验。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某大学针对某项政策的态度调查,随机抽取300名被调查者,了解对政策的观点,调查结果见表1所示。(15分)

表1 对某项政策态度的调查结果

学生教师学校领导合计

赞同68 57 16 141

反对34 41 10 85

中立25 36 13 74

合计127 134 39 300

(1)利用原始数据和SPSS绘制二维表,并对绘制的列联表加以简要说明;

(2)检验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对政策的态度是否一致。(提示:使用卡方检验)

2.某汽车生产商欲了解广告费用(万元)对销售量(辆)的影响。收集了过去12年的有关数据,通过分析得到:方程的截距为363,回归系数为1.42,回归平方和SSR=1600,残差平方和SSE=450。要求:

(1)写出销售量y与广告费用x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

(2)假如明年计划投入广告费用为25万元,根据回归方程估计明年汽车销售量。

(3)计算判定系数,并解释它的意义。

广东财经社会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广东财经社会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 1.社会统计中的变量一般分四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的变量是 D 。 A、定类变量 B、定序变量 C、定距变量 D、定比变量 2.标准正态分布的均值一定 C 。 A、等于1 B、等于-1 C、等于0 D、不等于0 3.计算中位值时,对于未分组资料,先把原始资料按大小顺序排列成数列,然后用公式 D 确定中位值所在位置。 A、n/2 B、(n-1)/2 C、(n+2)/2 D、(n+1)/2 4.下列统计指标中,对极端值的变化最不敏感的是 A 。 A、众值 B、中位值 C、四分位差 D、均值 5.如果原假设是总体参数不小于某一数值,即大于和等于某一数值,应采用的检验是。 A、两端检验 B、右端检验 C、左端检验 D、无法判断 6.在一个右偏的分布中,大于均值的数据个数将。 A、不到一半 B、等于一半 C、超过一半 D、视情况而定 7.下列关于“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回归分析可用于估计和预测 B、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密切程度 C、相关分析不需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D、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基础 8.假定男性总是与比自己年轻3岁的女性结婚,那么夫妻年龄之间的积距相关系数r为。 A、-1 < r< 0 B、0 < r< 1 C、r = 1 D、r = -1 9.“4、6、8、10、12、26”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用测量。 A、众值 B、中位值 C、均值 D、平均差 10.某校期末考试,全校语文平均成绩为80分,标准差为4.5分,数学平均成绩为87分,标准差为9.5分。某学生语文得了83分,数学得了92分,从相对名次的角度看,该生的成绩考得更好。 A、数学 B、语文 C、两门课程一样 D、无法判断 三、判断题(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打√或?。) 1.无论分布曲线是正偏还是负偏,中位值都居于均值和众值之间。 2.一组数据的均值代表了该组数据中大多数的数据。 3.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讨论某一点取值的概率是没有意义的。 4.异众比率越大,各变量值相对于众值越离散,众值的代表性越好。 5.只要样本量足够大,则不论总体分布如何,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都服从正态分布。 6.检验均值差异时,独立样本采用“差的均值”、关联样本采用“均值的差”进行检验。 7.在显著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一端检验比两端检验更容易拒绝H0。 8.不管相关关系表现形式如何,当r=1时,变量X和变量Y都是完全相关;当r=0时,变量X 和变量Y都是完全不相关。 9.方差分析就其内容来说,是分析或检验总体间的均值是否存在差异。 10.纳伪的概率β可以根据原假设H0所设的分布计算出来。 1

社会统计学作业一.

社会统计学作业一 特别提示:1、作业提交截至时间:2005年10月11日中午12点; 2、不接收电子版,答案要求手填。 一、某城市有人口211732人,去年发生了47次银行抢劫案,13次谋杀案,23次汽车偷窃案,分别计算每10万人口中这三类案件的犯罪率。 二、

上面是社会学系某年级学生的总评学分绩点,按照这个原始数据,作出四个完整的分布统计表: (1)不分组的频次统计表; (2)利用计算法确定组距画出分组的频次统计表; (3)利用经验法分组的频次统计表,包括标示组限、频次、相对频次,频率,cf↑,cf↓,c%↑,c%↓; (4)利用经验法分组的频次统计表,包括每组的标示上下组限,真实上下组限,组距,组中值和频次。 三、下面的统计表有哪些问题,指出来。并画一个完整的频次和频率统计表,在 表中把真实组限、组距和组中值都列上。 某厂工人的月收入分布 四、下面的图是一个直方图,表示了在药物研究项目中所有14148位妇女的血压 分布。使用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

a) 血压在130mm 以上的妇女的百分数大约是25%,50%,还是75%? b) 血压在90mm 与160mm 之间的妇女的百分数大约是1%,50%,还是99%? c) 在哪个区间有较多妇女:135-140mm 还是140-150mm ? d) 哪个区间更拥挤一些:是135—140mm 还是140—150mm ? e) 在区间125—130mm 内,直方图的高大约为每mm2.1%。多少百分数的妇女 具有这个小组区间里的血压? f) 哪个区间有较多妇女:是97-98mm ,还是102—103mm ? g) 所有的毫米中,哪里最拥挤? 五、三个人使用密度尺度对一项研究中的实验对象的体重绘制了直方图。只有一 个人是正确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1) 100 150 200 (2) (3) 100 150 200 100 150 200 六、下面给出非全日雇员月工资的直方图。没有人一个月挣1000美元以上。200 至500美元的小组区间上的块形不见了,它必定有多高? 每 mm 的百 分数 0 1 2 3 4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血压(mm )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复习课程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 答案)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 比较 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 比例 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 结构 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 强度 相对指标。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 零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 最小值 。 3、在回归分析中,各实际观测值y 与估计值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剩余 变差。 4、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或100%)。 5、 正J 形 反J 形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多;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减少。 6、调查宝钢、鞍钢等几家主要钢铁企业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重点 调查。 7、要了解某市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情况,则总体是 该市大学中的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 ;总体单位是 该市大学中的每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 8、若某厂计划规定A 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降低6%,实际降低了7%,则A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7% A 100% 1.06%100%6% -=-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若某厂计划规定B 产 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10% 100% 4.76%100%5% += -=+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 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 品质 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 数量 标志。

【精选】统计学第一次作业 答案

《统计学》第一次作业 一、单选题(共10个) 1.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C )。 A. 统计学 B. 统计工作 C. 统计资料 D. 统计分析和预测 2.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C )。 A. 抽象的数量关系 B. 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 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3. 对某地区的全部产业依据产业构成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里所使用的计量尺度是( A )。 A. 定类尺度 B. 定序尺度 C. 定距尺度 D. 定比尺度 4.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D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5.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B )。 A. 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 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 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 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6.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 A. 企业设备调查 B. 人口普查 C. 农村耕地调查 D.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7.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选择( D)

A. 统计报表 B. 重点调查 C. 全面调查 D. 抽样调查 8.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 ) A. 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 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C. 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 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9.书籍某分组数列最后一组是500以上,该组频数为10,又知其相邻组为400-450,则最后一组的频数密度为( A) A. 0.2 B. 0.3 C. 0.4 D. 0.5 10.在组距分组中,确定组限时(B ) A. 第一组的下限应等于最小变量值 B. 第一组的下限应小于最小变量值 C. 第一组的下限应大于最小就量值 D. 最后一组的上限应小于最大变量值 二、多选题(共5个) 1. 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将统计数据分为( AC )。 A. 观测数据 B. 截面数据 C. 实验数据 D. 间数列数据 2. 定比尺度的特点是( ACDE) A. 它有一个绝对固定的零点 B. 它没有绝对零点 C. 它具有定类、定序、定距尺度的全部特性 D. 它所计量的结果不会出现“0”值 E. 它可以计算两个测度值之间的比值 3.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BD )。 A. 工资 B. 所有制 C. 耕地面积 D. 产品质量

药剂学51706

《药剂学》形成性考核作业 药剂学作业1(药剂学第1—3章) 问答题 1.结合工作经验简述药剂学的任务。 答:药剂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以优质的制剂应用于 临床,发挥防病,治病和诊断疾病的作用。(1)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与 技术。(2)开发新剂型和新制剂。(3)开发新型的药用辅料。(4)整理 与开发中药新品种。(5)研究和开发新型制药机械和设备。 2.G MP和GLP各指什么?它们对药品生产有何意义? 答:GMP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世界医药工业生产和药品质量的指 南和准则,是国际医药贸易相互监督和检查的统一标准。GLP是《药品安 全试验规范》是实验条件下进行药理和动物试验(包裹体内和体外试验)的 指南和标准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法规。 3.请分别列举一种溶液剂、溶胶剂、高分子溶液剂、混悬剂和乳剂。每种剂型的定义是什么?它们的质量要求是什么? 答:溶液剂:过氧化氢溶液无色澄清,无臭或有类似臭氧的臭气;溶胶型:Fe(OH)3;高分子溶液剂:胃蛋白酶合剂溶胀到溶解,形成均相体系; 混悬剂:复方磺胺洗剂混悬剂的微粒大小应根据用途与给药途径做出具体 要求,沉降速度很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经振摇后有良好的再分散性。 有一定粘度。乳剂:炉甘石搽剂久置易分层 4.表面活性剂的特性有哪些?请列举两个处方来说明表面活性剂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答:物理化学性质表面活性、形成胶束具有临界胶束浓度、亲水亲油平衡 值0~40,表面活性剂具有生物学性质。应用:增溶作用,甲酚在水中的溶 解度约为2%,但在钠肥皂溶液中却增大到50%。润湿作用,硫磺粉末加入 润湿剂形成符合要求的洗剂。 5.举例说明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答:(1)制成盐类不溶或难溶的有机物结构中有酸性或碱性基团可分别将 其制成盐类(2)应用混合溶剂氯霉素在水中的溶解度仅为0.25%,采用水 中含有25%乙醇与55%甘油的符合溶剂可制成12.5%的氯霉素溶液(3)加 入助溶剂用碘化钾与碘形成络合物使碘在水中溶解度增加(4)使用增溶 剂 20℃时丁香油用吐温20增溶 药剂学作业2(药剂学第4—7章)

社会统计学

社会统计学 第一章导论 一.社会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1.国势学派:(又称记录学派或历史学派)对国家显著事迹的记录和比较。 “有名无实” 代表人物:阿享瓦尔(1719—1772)“统计学之父”、康令(1606—1681) 2.政治算术学派:对国家事项首创数字对比、分析。“有实无名” 代表人物:威廉 配第(1623—1687)“政治经济学之父”、格朗特(1620—1674)3.数理统计学派:将法国古典概率论引入统计学,用纯数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 行研究。 代表人物:凯特勒(1796—1874)“现代统计学之父” 4.社会统计学派:研究社会现象 代表人物:克尼斯(1821—1898)、梅尔(1841—1925)、恩格尔(1821—1896)二.社会统计学的对象和特点 社会统计学:用于统计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和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方法与技术。研究对象概括而言是指社会现象的数 量方面。 社会统计学特点:就研究对象而言,社会统计学主要是从研究和反映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方面去认识社会;就研究内容而言,社会统计需 要对人们的态度、观念、行为进行度量,测量这些社会现象目前还 没有一个精确而统一的尺度,只能以近似估算或词语表达等方式来 代替;就调查方法而言,社会统计中,由于其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 征,抽样调查更为常用。 三.社会统计学的方法 1.大量观察法: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 的数量特征。 2.大数定理:是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一般意义为: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 结果可能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3.综合指标法 4.统计推断法 四.社会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总体与单位 总体: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 单位:构成整体的每一个个体。 2.标志与变量, 标志:总体的每个单位都具有许多属性和特性,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标志。 数量标志:凡能用数量的多少来表示的标志,称为数量标志,如年龄,它们用以说明事物量的规定性。 品质标志:凡不能用数量的多少来表示而只能文字表述的标志称为品质标志,如性别,它们用以说明事物质的规定性。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能够用数值表示,我们称之为变量。

药剂学实验.doc

实验二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常用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 3.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常用量。 二、实验原理 (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概念 液体制剂(liquid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溶液型液体制剂分为低分子溶液型和高分子溶液型。常用溶剂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或混合液、脂肪油等。 1.低分子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甘油剂、酊剂、醑剂和涂剂等。溶液型液体制剂为澄明液体,溶液中药物的分散度大,能较快的吸收。 2.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相液体制剂。高分子溶液剂以水为溶剂的,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或称胶浆剂。以非水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称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由于高分子的分子大小较大(100nm以下),因此也属于胶体。高分子溶液剂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二)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其中溶解法最为常用。芳香水剂和醑剂等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如以挥发油和化学药物为原料时多采用溶解法和稀释法,以药材为原料时多用水蒸气蒸馏法。酊剂的制备还可以采用渗漉法。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溶液的配制过程基本上与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类同,但将药物溶解时宜采用分次撒布在水面或将药物粘附于已湿润的器壁上,使之迅速地自然膨胀而胶溶。 根据液体制剂的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可加入一些必要的添加剂,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抗氧剂、矫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 制备时,通常液体药物量取比称取方便。量取体积单位常用ml或L,固体药物是称重,单位是g或kg。相对密度有显著差异的药物量取或称取时,需要考虑其相对密度。滴管以液滴计数的药物要用标准滴管,且需预先进行测定,标准滴管在20℃时1ml蒸馏水为20滴,其重量差异可在0.90~1.10g之间。药物的称量次序通常按处方记载顺序进行,有时亦需变更,特别是麻醉药应最后称取,且需有人核对,并登记用量。 量取液体药物应用少量蒸馏水荡洗量具,荡洗液合并于容器中。 加入的次序,一般以助溶剂、稳定剂等附加剂应先加入;固体药物中难溶性的应先加入溶解;易溶药物、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后加入;酊剂特别是含树脂性的药物加到水溶性的混合液中时,速度宜慢,且需随加随搅。为了加速溶解,可将药物研细,以处方溶剂的1/2~3/4量来溶解,必要时可搅拌或加热,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以及遇热反而难溶解的药物则不应加热。固体药物原则上应另用容器溶解,以便必要时加以过滤(有异物混入或者为了避免溶液间发生配伍变化者),并加溶剂至定量。 最后成品应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选用清洁适宜的容器包装,并以标签(内

《药剂学》第1、2阶段作业答案

药剂学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0分) 1、药剂学:指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合理使用等 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剂型:指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 形式,就叫做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制剂:指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物或者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 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 4、新药: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及已生产的药品中:(1)增加新的适应症(2)改变给药 途径(3)改变剂型。 5、GMP: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6、临界胶束浓度:指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7、HLB值:指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 8、昙点:指因加热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而发生混浊的现象称为起昙,此时的温 度称为昙点或浊点。(对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可导致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发生混浊的现象叫起昙,此时的温度称为浊点或昙点) 9、絮凝度:指表示由絮凝所引起的沉降物容积增加的倍数,是比较混悬剂絮凝程度的重要 参数。 10、热原:指是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由磷酯、脂多糖、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脂多糖具有强热原活性。 二、填空题(每个3分,共30分) 1、溶解法制备糖浆剂可分为热溶法法和冷溶法。 2、制备高分子溶液要经过的两个过程是有限溶胀和无限溶胀。 3、混悬剂的质量评价内容包括粒子大小的测定、絮凝度的测定、流变学测定和 重新分散试验。4、乳剂的热力学不稳定性表现有分层、絮凝、转相、和合并与破坏、酸败。 5、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蒸汽的性质、液体制剂的介质性质和 灭菌温度时间。 6、注射剂常用的附加剂包括抗氧剂、抑菌剂、局麻剂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提纲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10×1分=10分)二、判断题(10×1分=10分) 三、单项选择题(20×1分=20分)四、简答题(2×6分=12分)五、计算题(4题共48分) ·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总论 P.2 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活动过程和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统计”一词包含三种涵义,并且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工作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y ) P.11—P.13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结合课件相关内容) 量化尺度特征功能举例 1、定类尺度确定类别分类民族的测量 2、定序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分类排序考试成绩等级的测量 3、定距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无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智商的测量 4、定比尺度确定类别有序排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有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乘除体重的测量何谓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两者有何区别?1定类尺度是确定事物类别的计量尺度---高一个层次 2定类只能区分不同性质的现象并予以归类---可将所区分的类别按高低,大小,好坏,强弱,优劣等顺序做有序排列。 3定类不能进行数的比较和数学运算--能进行大小比较。 何谓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两者区别定距尺度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某些数值相差的距离的尺度---最高的数据计量尺度 缺乏绝对零点---有,0 2. 0只表示一个值,即0值---0是绝对零点,表示没有 3.只能加减,不能乘除---加减乘除,高层次的各种统计分析。 P.13—P.14 总体和总体单位 一、总体和总体单位 (一)总体 1、概念总体(也称为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同质个体的集团)。 2、特点·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1、总体单位除了必须具备同质性外,还必须具备1、差异性(或变异性)性,否则

药学开放性实验心得

小学期实验心得体会 姓名:--- 班级:--- 学号:--- 为期一个月的小学期试验结束了。在这不长的时间里,我感受到了开放性实验的乐趣,体会到了发散思维在实验中的重要作用。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与同组同学一起查文献、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问题,发现了一些奇妙的现象,在成功的时候欣喜无比,在失败的时候失落沮丧。有些实验中我们遇到了很大地困难,都因为大家的共同坚持我们终于解决了所有问题。 在做药物化学实验的时候,我们第一个方案设计不够合理,结果做出的阿司匹林发黄,很黏,测定之后发现根本就没有的到阿司匹林产品,一上午的实验失败了。中午回去后我们一个组的同学开始讨论原因,再次查找资料,终于发现失败的原因是反应溶剂没有选择对,致使反应过程出错。下午我们按照重新设计的方案再实验,终于得到了阿司匹林产品,只是产率比较低。后面的几天,我们开始探讨不同反应条件对阿司匹林产率的影响,这是全班共同完成的实验,每个小组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经过三天的试验和对比,我们用探讨出的最佳反应条件制备阿司匹林,终于得到了高产率、高纯度的阿司匹林产品。 药物分析实验是所有实验中最令我难忘的。在做高效液相色谱实验的时候,我们最初用的流动相为甲醇-冰醋酸-水(45:5:47),结果跑的太慢,超过预期时间10分钟并无出峰,可能原因是水的量过多。之后又加了些甲醇观察,还是不出峰。经过多次讨论决定换流动相,改用了流动相甲醇-乙腈-水(48:5:47),做结果出峰时间均在6至8分钟左右。我们为了探讨流动相的适宜配比,换了很多组流动相,花了很多时间,从下午五点做到晚上十一点,终于得到了适宜的流动相。时候我们相,我们的坚持得益于当时大家在实验室互相鼓励。这使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团队了团队的力量。 药剂学实验的过程相对比较顺利,文献的查找也准备的计较充分,只是实验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们配淀粉浆的时候,不知怎么总是配不成功,全班同时试了好多次都配不出来,直到有人突然发现我们配淀粉浆的淀粉原来是可溶性的。我想,其实谁都知道可溶性淀粉是配不出淀粉浆来的,就是没有人认真地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 比较 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 比例 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 结构 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 强度 相对指标。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 零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 最小值 。 3、在回归分析中,各实际观测值y 与估计值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剩余 变差。 4、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或100%)。 5、 正J 形 反J 形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多;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减少。 6、调查宝钢、鞍钢等几家主要钢铁企业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重点 调查。 7、要了解某市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情况,则总体是 该市大学中的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 ;总体单位是 该市大学中的每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 8、若某厂计划规定A 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降低6%,实际降低了7%,则A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7% A 100% 1.06%100%6%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若某厂计划规定B 产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10% 100% 4.76%100%5% +=-=+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 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 品质 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 数量 标志。 10、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 主词 和 宾词 两个部分组成;从格式上看,统计表由 总标题 、 横行标题 、 纵栏标题 和 指标数值(或统计数值); 四个部分组成。 11、从变量间的变化方向来看,企业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正 相关;而市场价格与消费者需求数量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负 相关。 12、按指标所反映的数量性质不同划分,国民生产总值属于 数量 指标;单位成本属于 质量 指标。 13、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 二、判断题

2018年春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题 (4)

2018年春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因变量与自变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自变量是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B.因变量是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 C.自变量的变化是以因变量的变化为前提 D.因变量的变化是以自变量的变化为前提 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 A.频率 B.累积频数 C.累积频率 D.比率 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A.50%的数据 B.68%的数据 C.95%的数据

D.99%的数据 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 72.0、63.1、20.0、23.0、54.7、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A.39.19 B.28.90 C.19.54 D.27.95 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 A.点估计 B.区间估计 C.有效估计 D.无偏估计 7.在频数分布表中,比率是指() A.各组频数与上一组频数之比 B.各组频数与下一组频数之比 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D.不同小组的频数之比 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A.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B.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 C.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D.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A.-0.9 B.0 C.0.5 D.1.2 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A.相关系数 B.离散系数 C.回归系数 D.判定系数 11.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虚无假设意味着() A.虚无假设是肯定正确的 B.虚无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C.没有证据证明虚无假设是正确的 D.没有证据证明虚无假设是错误的 12.下列变量属于数值型变量的是() A.工资收入 B.产品等级 C.学生对考试改革的态度 D.企业的类型 13.如果用一个图形描述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或总体的结构性问题时,适合选用哪种图形()

(完整版)社会统计学简答题与计算题复习资料

社会统计学复习材料 简答题 1、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 1、精度:最低的抽样误差或随机误差; 2、准确性:最小的非抽样误差或偏差; 3、关联性:满足用户决策、管理和研究的需要; 4、及时性: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并公布数据; 5、一致性:保持时间序列的可比性; 6、最低成本: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数据。 2、抽样误差及其影响因素: 1、由于抽样的随机性所带来的误差; 2、所有样本可能的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平均性差异; 3、影响抽样误差的大小的因素:样本量的大小,总体的变异性。 3、判断计量优劣的评判标准: 用样本的估计量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无偏性: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有效性: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点估计量,有更小标准差的估计量更有效;一致性: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计的总体参数。4、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1)陈述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2)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抽出一个随机样本; (3)确定一个适当的检验统计量,并利用样本数据算出其具体数值;

(4)确定一个适当的显著性水平,并计算出其临界值,指定拒绝域; (5)将统计量的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作出决策; (6)统计量的值落在拒绝域,拒绝H0,否则不拒绝H0。 5、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及其之间的关系 错误: 1、第Ⅰ类错误(弃真错误)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第Ⅰ类错误的概率记为a ,即显著性 水平; 2、第Ⅱ类错误(取伪错误)原假设为假时未拒绝原假设,第Ⅱ类错误的概率记为b 。 a 和 b 的关系就像翘翘板,a 小b 就大,a 大b 就小。因此,在样本容量n 固定情况下, 不能同时减少两类错误!一般采用增加样本容量的办法来解决。 关系:当显著性水平a 减小时,由于拒绝域的减小,弃真的错误会减小,但由此而来的是 接受域增大了,因此纳伪的概率b 要增大。反之亦然(P235)。也就是说如果要减小b ,就 增大显著性水平a 。 6、置信区间与置信度的关系表达式: ()αεθθεθ -=+≤≤-1??P []εθεθ+-?,?称作置信区间。α-1称作置信度,可信度,或置信水平。α称置信水平。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置信区间和置信度是相互制约的。置 信度愈大,则相应的置信区间也域宽。当把区间估计得小一些,估计的精确程度提高了,但换取的代价将是估错的可能性增加了,也就是可靠性或置信度 α-1下降了。(P201) 7、正态分布曲线的特征: (1)一个高峰:曲线是单峰,有一个最高点。 (2)一个对称轴。曲线的高峰处有一个对称轴,在轴的左右两边是对称的。

《社会统计学》作业(共享含部份答案)

社会统计学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解IT行业从业者收入水平,某研究机构从全市IT行业从业者随机抽取8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44%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30%回答他们每月用于娱乐消费在1000元以上。此处800人是( A ) A.样本 B. 总体 C. 统计量 D. 变量 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 C )A.频率 B. 累积频数 C. 累积频率 D. 比率 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D ) 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 B ) A. 50%的数据 B. 68%的数据 C. 95%的数据 D. 99%的数据 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72.0、63.1、20.0、23.0、54.7、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A ) A. 39.19

B. 28.90 C .19.54 D .27.95 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 A ) A .点估计 B .区间估计 C .有效估计 D .无偏估计 7.某单位对该厂第一加工车间残品率的估计高达10%,而该车间主任认为该比例(π)偏高。如果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应该为( B ) A .0H :π≥0.1;1H :π<0.1 B .0H :π≤0.1;1H :π>0.1 C .0H :π=0.1;1H :π≠0.1 D .0H :π>0.1;1H :π≤0.1 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D ) A .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B .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 C .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D .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D ) A .-0.9 B .0 C .0.5 D .1.2 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D ) A. 相关系数 B. 离散系数 C. 回归系数 D. 判定系数

药剂学创新实验设计

药剂创新实验设计: 题目:含有紫杉醇微球的地黄当归甘草复方剂 目录 1 实验简介 1.1微球技术的简介 (2) 1.2紫杉醇的简介 (2) 1.2.1 紫杉醇 (2) 1.2.2 紫杉醇的药理作用 (2) 1.2.3 紫杉醇的临床副作用 (3) 1.2.4 紫杉醇的现在剂型研究现状 (3) 1.3地黄的简介 (3) 1.3.1地黄 (3) 1.3.2地黄的炮制及作用 (3) 1.4当归的简介 (3) 1.4.1当归 (3) 1.4.2当归的作用 (3) 1.5甘草的介绍 (4) 2 实验目的 (4) 3 实验原理 (4) 3.1微球的制备原理 (4) 3.2降低紫杉醇的副作用原理 (4) 4 实验材料、主要试剂及主要设备 (5) 5 实验过程 (5) 5.1实验材料的预处理 (5) 5.2微球的制备 (5) 6 药物作用分析 (5) 7 展望 (6) 7.1 实验的创新之处 (6) 7.2 实验有待改进之处 (6)

8 致谢......................................................................................................6 9 参考文献 (7) 1实验介绍 本实验是利用微球技术、中医基础理论,中药炮制及中药配伍等理论,用明胶作为药物紫杉醇的载体,加入到当归、地黄和甘草的混合液中制成悬浊液,希望能够在体内起到治疗疾病,降低主药(紫杉醇)的副作用及调节治疗后康复的作用。 1.1微球技术的简介 微球是药物与高分子材料制成基质骨架的球形或类球形实体,药物溶解或分散在实体中。微球药物有很多优点:(1)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2)提高药物的稳定性;(3)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性;(4)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应用和储藏; (5)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6)可制备缓冲或控释制剂;(7)使药物浓集于靶区提高疗效。正因为有缓释,降毒性的作用,故本实验设计选择微球技术。 1.2紫杉醇的简介 1.2.1紫杉醇 O H 3O NH O OH H 33 C 47H 51NO 14 853.91 本品为天然提取或半合成制备。本品为(2S,5R,7S,10R,13S)-10,20-双(乙酰氧基)-2-苯甲酰氧基-1,7-二羟基-9-氧代-5,20-环氧紫杉烷-11-烯-13-基(3S )-3-苯甲酰氨基-3-苯基-D-乳酸酯。按干燥品计算,含C 47H 51NO 14应为98.0%~102.0%。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在甲醇、乙醇或三氯甲烷中溶解,在乙醚中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通过以下方法测定它的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 中含10mg 的溶液,依法测定(附录VI E ),比旋度为 -49.0o ~-55.0 o。【1】 1.2.2紫杉醇的作用机制 紫杉醇的作用机制独特且十分复杂,现在普遍认同4种机制,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被理解的机制是

16秋华师《社会统计学》在线作业

奥鹏17春16秋华师《社会统计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30 道试题,共60 分。) 1. 若A 与B 是任意的两个事件,且P(AB)=P(A)?P(B),则可称事件A与B() A. 等价 B. 互不相容 C. 相互独立 D. 即互不相容,又相互独立 正确答案: 2. 根据某城市电话网400次通话调查得知每次通话持续时间为5分钟,标准差为2分钟,请以95%的把握程度估计该城市每次通话的平均持续时间为()。 A. 4.5~5.5分钟 B. 4.836~5.164分钟 C. 4.804~5.196分钟 D. 0~11分钟 正确答案: 3. 处于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与横轴之间,并且大于均值部分的面积为____。 A. 大于0.5 B. —0.5 C. 1 D. 0.5 正确答案: 4. 对于一个右偏的频数分布,一般情况下,下面的值最大的是____。 A. 中位数 B. 众数 C. 算术平均数 D. 几何平均数 正确答案: 5. 在调查项目不多时,宜采用的调查表形式是()。 A. 简单表 B. 复合表 C. 单一表 D. 一览表 正确答案: 6. 统计测定必须遵循的两个重要方法原则是()。 A. 实用与科学 B. 科学与合理 C. 互不与无穷

D. 互斥与穷尽 正确答案: 7. 假设检验中,若增大样本容量,则犯两类错误的可能性()。 A. 都增大 B. 都缩小 C. 都不变 D. 一个增大,一个缩小 正确答案: 8. 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变量____。 A. 都是随机变量 B. 都不是随机变量 C. 其中自变量是随机变量 D. 其中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正确答案: 9. 贯穿于统计工作认识过程的中心问题是()。 A. 如何研究现象的量 B. 如何正确区分现象质与量的界限 C. 如何研究现象的质 D. 如何正确对待现象质与量的辩正关系 正确答案: 10. 在下列两两组合的平均指标中,哪一组的两个平均数完全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A. 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和众数 C. 调和平均数和众数 D. 众数和中位数 正确答案: 11. 统计总体的特征是()。 A. 大量性、总体性、数量性 B. 总体性、数量性、变异性 C. 同质性、数量性、变异性 D. 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 正确答案: 12. 若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X和Y的标准差分别是6和8,则(X+Y)的标准差是() A. 7 B. 10 C. 14 D. 无法计算 正确答案: 13. 对一个无限总体进行无放回的抽样时,这种抽样方式叫做()。 A. 重复抽样 B. 不重复抽样 C. 随意抽样 D. 无限抽样 正确答案:

社会统计学综合练习题资料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解IT行业从业者收入水平,某研究机构从全市IT行业从业者随机抽取8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44%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30%回答他们每月用于娱乐消费在1000元以上。此处800人是()A.样本 B. 总体 C. 统计量 D. 变量 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 A.频率 B. 累积频数 C. 累积频率 D. 比率 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 ) A. 50%的数据 B. 68%的数据 C. 95%的数据 D. 99%的数据 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72.0、63.1、20.0、23.0、54.7、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

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 A. 39.19 B. 28.90 C .19.54 D .27.95 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 ) A .点估计 B .区间估计 C .有效估计 D .无偏估计 7.某单位对该厂第一加工车间残品率的估计高达10%,而该车间主任认为该比例(π)偏高。如果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应该为( ) A .0H :π≥0.1;1H :π<0.1 B .0H :π≤0.1;1H :π>0.1 C .0H :π=0.1;1H :π≠0.1 D .0H :π>0.1;1H :π≤0.1 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 A .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B .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 C .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D .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 A .-0.9 B .0 C .0.5 D .1.2 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 A. 相关系数

《统计学》作业

《统计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对于非专业人员而言,统计学原理可以分为()。 A.调查与实验设计 B.描述统计 C.推断统计 D.多元统计分析2、()是统计总体的特征。 A.差异性 B.大量性 C.同质性 D.不可知性 3、说明总体单位名称的是()。 A.指标 B.标志 C.计量单位 D.标识 4、统计学上一般用()来衡量标志。 A.列名尺度 B.顺序尺度 C.间隔尺度 D.比率尺度 5、统计调查按范围可分为()。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问卷调查 D.抽样调查 6、下列抽样调查方法中属于概率抽样的有()。 A.配额抽样 B.判断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等距抽样7、缺失值处理的方法有()。 A.就近插值 B.删除对应记录 C.随机插值 D.分类插值8、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指标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相对指标 D.总量指标

9、常用的平均指标有()。 A.调和平均数 B.算术平均数 C.众数 D.中位数 10、数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A.内距 B.极差 C.方差 D.绝对差 11、探索性数据分析的主题有()。A.耐抗性B.残差C.重新表达D.图示 12、影响时间数列的因素有()。 A.不规则变动 B.循环变动 C.长期趋势 D.季节变动13、测定趋势变动的方法中,修匀方法主要有( )。 A.时距扩大法 B.移动平均法 C.最小二乘法 D.分段平均法 14、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A.抽样的组织形式 B.抽样方式 C.目标总体的变异程度 D. 15、相关系数( )。 A.可以为负 B.大于等于零小于等于一 C.可以为任意实数 D.绝对值不大于一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什么是统计指标,统计指标有哪些要素? 2、什么是概率抽样,概率抽样有哪些主要形式?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平均指标有哪些类型? 2、什么是探索性数据分析,试阐述探索性数据分析的四大主题。样本容量

(完整版)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DOC

o o 海量资源,欢迎共阅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比较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比例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结构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强度相 对指标。2最小 值。345、正J 6于 重点7;总 8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若某 100%7% A 100% 1.06%100%6% -=-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厂计划规定B 产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 度为。 100%10% 100% 4.76%100%5% += -=+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品质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数量标志。

海量资源,欢迎共阅 10、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个部分组成;从格式上看,统计表由 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或统计数值); 四个部分组成。 11、从变量间的变化方向来看,企业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属于正相关;而市场价格与消费者需求数量的相关关系,单位 13 1 100%, ) 2 3 4、有意识地选择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调查居民消费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典型调查。(√) 5、统计调查按调查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6、用移动平均法修匀时间数列时,如果移动项数为偶数项,只要进行一次移动平均;如果移动项数为奇数项,则要进行二次移动平均。(×;答案提示:用移动平均法修匀时间数列 时,如果移动项数为奇数项,只要进行一次移动平均;如果移动项数为偶数项,则要进行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