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数学深度复习讲义【教案】

中考数学深度复习讲义【教案】

中考数学深度复习讲义【教案】
中考数学深度复习讲义【教案】

(备战中考)2012年中考数学深度复习讲义(教案+中考真题+模拟

试题+单元测试) 阅读理解

例1、宽与长的比是

51

2

-的矩形叫黄金矩形.心理测试表明:黄金矩形令人赏心悦目,它给我们以协调,匀称的美感.现将小波同学在数学活动课中,折叠黄金矩形的方法归纳如下(如图1所示): 第一步:作一个正方形ABCD ;

第二步:分别取AD ,BC 的中点M ,N ,连接MN ;

第三步:以N 为圆心,ND 长为半径画弧,交BC 的延长线于E ; 第四步:过E 作EF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F . 请你根据以上作法,证明矩形DCEF 为黄金矩形.

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取2AB a =, ∵ N 为BC 的中点, ∴ 1

2

NC BC a =

=. 在Rt DNC △中,

2222(2)5ND NC CD a a a =+=+=.

又∵ NE ND =,

∴ (51)CE NE NC a =-=-.

5151

22

CE a CD a --==

(). 故矩形DCEF 为黄金矩形. 同步测试:

1、对于任意两个实数对(a ,b )和(c ,d ),规定:当且仅当a =c 且b =d 时, (a ,b )=(c ,d ).定义运算“?”:(a ,b )?(c ,d )=(ac -bd ,ad +bc ). 若(1,2)?(p ,q )=(5,0),则p = ,q = .(答案:1,–2)

2、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

从A B C ,,三张卡片中选两张,有三种不同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

A

B

C D E

F

M N

图1

2个元素组合,记作2

332

C 321

?=

=?. 一般地,从m 个元素中选取n 个元素组合,记作:(1)

(1)

C (1)321

n

m m m m n n n --+=-???

例3:从7个元素中选5个元素,共有5776543

C 2154321

????=

=????种不同的选法.

问题:从某学习小组10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不同的选法共有 种.(答案:120) 例2、某饮料厂为了开发新产品,用A 种果汁原料和B 种果汁原料试制新型甲、乙两种饮料共50千克,设甲种饮料需配制x 千克,两种饮料的成本总额为y 元.

(1)已知甲种饮料成本每千克4元,乙种饮料成本每千克3元,请你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用19千克A 种果汁原料和17.2千克B 种果汁原料试制甲、乙两种新型饮料,下表是试验的相关数据;

每千克

饮料果汁含量 果汁

A 0.5千克 0.2千克 B

0.3千克

0.4千克

请你列出关于x 且满足题意的不等式组,求出它的解集,并由此分析如何配制这两种饮料,可使y 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解:(1)依题意得:43(50)150y x x x =+-=+

(2)依题意得:0.50.2(50)19(1)0.30.4(50)17.2(2)x x x x +-??+-?

≤…………≤………

解不等式(1)得:30x ≤

解不等式(2)得:28x ≥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830x ≤≤

150y x =+,y 是随x 的增大而增大,且2830x ≤≤ ∴当甲种饮料取28千克,乙种饮料取22千克时,

成本总额y 最小,28150178y =+=最小(元)

(2011四川凉山州,28,12分)如图,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1x ,0)、B (2x ,0)两点,

且12x x <,与y 轴交于点()0,4C -,其中12x x ,是方程2

4120x x --=的两个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M 是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M 作MN ∥BC ,交AC 于点N ,连接CM ,当CMN △的面积最大时,求点M 的坐标;

(3)点()4,D k 在(1)中抛物线上,点E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F ,使以A D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2

4120x x --=,∴12x =-,26x =。

∴(2,0)A -,(6,0)B 。

又∵抛物线过点A 、B 、C ,故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6)y a x x =+-,将点C

的坐标代入,求得1

3

a =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4

433

y x x =--。 (2)设点M 的坐标为(m ,0),过点N 作NH x ⊥轴于点H (如图(1))。

∵点A 的坐标为(2-,0),点B 的坐标为(6,0), ∴8AB =,2AM m =+。

∵MN BC ,∴MN ABC △∥△。

NH AM CO AB =,∴248NH m +=,∴2

2

m NH +=。 ∴11

22

CMN ACM AMN S S S AM CO AM NH =-=-△△△

2121(2)(4)3224

m m m m +=+-=-++ y

x

O B M N C A 28题图

21

(2)44

m =--+。

∴当2m =时,CMN S △有最大值4。 此时,点M 的坐标为(2,0)。 (3)∵点D (4,k )在抛物线214

433

y x x =

--上, ∴当4x =时,4k =-,

∴点D 的坐标是(4,4-)。 ① 如图(2),当AF 为平行四边形的边时,AF

DE ,

∵D (4,4-), 4DE =。

∴1(6,0)F -,2(2,0)F 。

② 如图(3),当AF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设(,0)F n , 则平行四边形的对称中心为(

2

2

n -,0)。 ∴E '的坐标为(6n -,4)。 把E '(6n -,4)代入214

433

y x x =--,得216360n n -+=。 解得 827n =±。

3(827,0)F -,4(827,0)F +。

21世纪教育网

y

x

O B M N C A 图(1)

H y

x

O

B

2F

E A

图(2)

1F

D

y

x O

B

3F

A

E '

4F E '

2011年真题

1. (2011江苏南京,28,11分) 问题情境

已知矩形的面积为a (a 为常数,a >0),当该矩形的长为多少时,它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数学模型

设该矩形的长为x ,周长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2()(0)a y x x x

=+>. 探索研究

⑴我们可以借鉴以前研究函数的经验,先探索函数1

(0)y x x x

=+

>的图象性质. ① 填写下表,画出函数的图象:

②观察图象,写出该函数两条不同类型的性质;

③在求二次函数y=ax 2

+bx +c (a≠0)的最大(小)值时,除了通过观察图象,还可以通过配方得到.请你通过配方求函数1

y x x

=+

(x >0)的最小值. 解决问题

⑵用上述方法解决“问题情境”中的问题,直接写出答案.

【答案】解:⑴①174,103,52,2,52,103,174

. 函数1

y x x

=+

(0)x >的图象如图. x (1)

4 13 12

1 2 3 4 …… y …… ……

1 x

y

O 1

3 4 5 2 2

3

5

4

(第28题)

-1 -1

②本题答案不唯一,下列解法供参考.

当01x <<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当1x >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当1x =时函数

1

y x x

=+

(0)x >的最小值为2. ③1

y x x

=+

=2

21()(

)x x

+ =2

2111()(

)22x x x x x x

+-?+? =2

1()2x x

-

+ 当1x x -

=0,即1x =时,函数1

y x x

=+(0)x >的最小值为2. ⑵当该矩形的长为a 时,它的周长最小,最小值为4a .

2. (2011江苏南通,27,12分)(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A (1,0), B (0,-1),C (-1,2),D (2,-1),E (4,2)五个点,抛物线y =a (x

-1)2

+k (a >0),经过其中三个点.

(1) 求证:C ,E 两点不可能同时在抛物线y =a (x -1)2

+k (a >0)上;

(2) 点A 在抛物线y =a (x -1)2

+k (a >0)上吗?为什么? (3) 求a 和k 的 值.

【答案】(1)证明:将C ,E 两点的坐标代入y =a (x -1)2

+k (a >0)得,

42

92a k a k +=??

+=?

,解得a =0,这与条件a >0不符, ∴C ,E 两点不可能同时在抛物线y =a (x -1)2

+k (a >0)上. (2)【法一】∵A 、C 、D 三点共线(如下图),

∴A 、C 、D 三点也不可能同时在抛物线y =a (x -1)2

+k (a >0)上. ∴同时在抛物线上的三点有如下六种可能: ①A 、B 、C ; ②A 、B 、E ; ③A 、B 、D ; ④A 、D 、E ; ⑤B 、C 、D ; ⑥B 、D 、E .

将①、②、③、④四种情况(都含A 点)的三点坐标分别代入y =a (x -1)2

+k (a >0),解得:①无解;②无解;③a =-1,与条件不符,舍去;④无解.

所以A 点不可能在抛物线y =a (x -1)2

+k (a >0)上.

【法二】∵抛物线y =a (x -1)2

+k (a >0)的顶点为(1,k )

假设抛物线过A (1,0),则点A 必为抛物线y =a (x -1)2

+k (a >0)的顶点,由于抛物线的开口向上且必过五点A 、B 、C 、D 、E 中的三点,所以必过x 轴上方的另外

两点C 、E ,这与(1)矛盾,所以A 点不可能在抛物线y =a (x -1)2

+k (a >0)上 (3)Ⅰ.当抛物线经过(2)中⑤B 、C 、D 三点时,则

142a k a k +=-??

+=?,解得1

2

a k =??=-? Ⅱ. 当抛物线经过(2)中⑥B 、D 、E 三点时,同法可求:38

118a k ?

=????=-??

.

∴12a k =??=-?或38

118a k ?

=????=-

??

.

3. (2011四川凉山州,28,12分)如图,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1x ,0)、B (2x ,0)

两点,且12x x <,与y 轴交于点()0,4C -,其中12x x ,是方程2

4120x x --=的两个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M 是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M 作MN ∥BC ,交AC 于点N ,连接CM ,当CMN △的面积最大时,求点M 的坐标;

(3)点()4,D k 在(1)中抛物线上,点E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F ,使以A D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2

4120x x --=,∴12x =-,26x =。

∴(2,0)A -,(6,0)B 。

又∵抛物线过点A 、B 、C ,故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6)y a x x =+-,将点C

的坐标代入,求得13

a =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4

433

y x x =--。 (2)设点M 的坐标为(m ,0),过点N 作NH x ⊥轴于点H (如图(1))。

∵点A 的坐标为(2-,0),点B 的坐标为(6,0), ∴8AB =,2AM m =+。

∵MN BC ,∴MN ABC △∥△。

NH AM CO AB =,∴248NH m +=

,∴2

2

m NH +=。 ∴11

22

CMN ACM AMN S S S AM CO AM NH =-=-△△△

2121(2)(4)3224m m m m +=+-=-++ 21

(2)44

m =--+。

∴当2m =时,CMN S △有最大值4。 此时,点M 的坐标为(2,0)。 (3)∵点D (4,k )在抛物线214

433

y x x =--上, ∴当4x =时,4k =-, ∴点D 的坐标是(4,4-)。

y

x

O B M N C A 28题图

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大全(精华版)

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 实数 ★重点★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 ≠1/a (a ≠±1);B.1/a 中,a ≠0;C.0<a <1时1/a >1;a >1时,1/a <1;D.积为1。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 ≠0时,a ≠-a;B.a 与-a 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 (n 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正分数 负分数 正整数 0 负整数 (有限或无限循环性数) 整数 分数 正无理数 负无理数 0 实数 负数 整数 分数 无理数 有理数 正数 整数 分数 无理数 有理数 │a │ 2 a a (a ≥0) (a 为一切实数) a(a≥0) -a(a<0) │a │=

几何定义:数a 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 │≥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 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 实数的运算 1.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3. 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如5÷5 1×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 应用举例(略) 附:典型例题 1. 已知:a 、b 、x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 │+│x-b │=b-a. 2.已知:a-b=-2且ab<0,(a ≠0,b ≠0),判断a 、b 的符号。 第二章代数式 ★重点★代数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代数式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分类: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 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如, x x 2=x,2x =│x │等。 4.系数与指数 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 5.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6.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a x b 单项式 多项式 整式 分式样 有理式 无理式 代数式

中考数学专题讲义直角类

垂直(直角)类 联想融通:试试看,与垂直(直角)相关的知识与题型能想起多少? 与垂直(直角)相关的知识极多,如:三线合一、角平分线性质及其逆、三角的比中大数等于两小数之和的三角形形是Rt △、勾股定理、勾股数与特殊三角形(3:4:5,5:12:13,2:1:1,2:3:1,5:2:1,10:3:1等)、见特殊角与三角函数构造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面积及其中点四边形的特殊性、直角梯形可分割成矩形和直角三角形,正八边形可拼成一个直角、HL 判全等、等腰三角形两腰上高相等、垂直出相似、三角形的两高交出六对相似三角形、摄影定理及其逆、面积公式可建立方程、轴对称、绕直角顶点旋转三角形形连结另两对对应点的线段相互垂直、正方形绕其中心旋转90°与自身重合、垂径定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及其逆、知圆周角所对的弦长求直径时转化为以直径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的两组分别相交时得四点共圆、切线切点、两圆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还有很多,随便写出30条. 本单元只对“过直角顶点的直线类、直角边相交成的双直角四边形类、用面积法建立方程类、重合直角顶点的双直角类。勾股定理”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见过直角顶点的直线 解法归一:见过直角顶点的直线l ,从直角两边上的点分别向直线l 作垂线,必得全等或相似;然后再利用全等或相似进行转换. 例5-1-1 已知△ABC 是直角三角形,AC =BC ,直线MN 经过直角顶点C ,分别过A 、B 作直线MN 的垂线AD 、BE 分别交MN 于D 、E . 图5-1-1① 图5-1-1② (2)如图5-1-1②,当垂线段AD 、BE 在直线MN 的异侧时,试探究线段AD 、BE 、DE 长度之间的关系,并给予证明.

初中中考数学基础知识(知识点)合集

一、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二、基本方法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十二个专题知识复习讲义(精华版)

范文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十二个专题知识复习讲 1/ 8

义(精华版) 2020 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十二个专题知识复习讲义(精华版)中考总复习 1 有理数知识要点 1、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1)正数和负数定义:大于 0 的数叫做正数。 在正数前加上符号“-”(负)的数叫做负数。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3、相反数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一般地,a 和-a 互为相反数。 0 的相反数是 0。 a =-a 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相反数相等。 很显然,a =0。 -1-

4、绝对值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 a 的绝对值,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 0。 即:如果 a >0,那么|a|=a;如果 a =0,那么|a|=0;如果a <0,那么|a|=-a。 a =|a|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绝对值相等。 很显然,a≥0。 5、倒数定义: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a 1 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相等。 很显然,a =±1。 a 6、数的比较大小法则:正数大于 0,0 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乘方定义:求 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如: an a ?a? ?a 读作 a 的 n 次方(幂),在 an 中,a 叫做底数,n 叫 n个a 做指数。 性质: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 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0。 8、科学记数法定义:把一个大于 10 的数表示成a×10n 的形式(其中 a 大于或等于 1 且 -2- 3/ 8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十个专题知识复习讲义(精华版)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十个专题知识复习讲 义(精华版) 中考总复习1 有理数 知识要点 1、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1)正数和负数 定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加上符号“-”(负)的数叫做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3、相反数 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a =-a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相反数相等。很显然,a =0。

4、绝对值 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即:如果a >0,那么|a |=a ; 如果a =0,那么|a |=0; 如果a <0,那么|a |=-a 。 a =|a |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绝对值相等。很显然,a ≥0。 5、倒数 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a a =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相等。很显然,a =±1。 6、数的比较大小 法则: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乘方 定义: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如:43421Λa n n a a a a 个???=读作a 的n 次方(幂),在a n 中,a 叫做底数,n 叫 做指数。 性质: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8、科学记数法 定义: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大于或等于1且

中考数学统计复习教案(最新整理)

? ? 中考复习教案——统计 中考要求及命题趋势 1、了解总体、个体、样本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2、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 3、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计算加权平均数,根据具体问题可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计算极差和方差,并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列频率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用样板的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比较清晰的表示自己的观点,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每年中考都考查总体、样本及样本容量等概念,以及确定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标准差。 应试对策 1牢固掌握概念,并能掌握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2统计的特点是与数据打交道解题时计算较繁,所以要有意识培养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3要关注统计知识与方程、不等式相结合的综合性试题,会读频率分布直方图,会分析图表,注重能力的培养、加大训练力度。 一、数据的代表 【回顾与思考】 ??中中中中中 ?中中中 ? ?中中中 ? ?中中?中中? 中中中中中 ?中中 - - 中中中 ? 数据的代表 ?? 【例题经典】 考查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

(2006 年临安市)某青年排球队 12 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 则这个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是( ) A .19,20 B .19,19 C .19,20.5 D .20,19 【点评】关键弄清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明确众数可以是 1 个,多个, 也可以没有; 求中位数要把数据从小到大排列. 考查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例 2 (2006 年泸州市)江北水厂为了了解某小区居民的用水情况,随机抽查了该小区 10 户家庭的月用水量,结果如下: (1) 计算这 10 户家庭该月平均用水量; (2) 如果该小区有 500 户家庭,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估计该小区居民每月共用水多 少立方米? 【点评】关键是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求平均数. 考查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生活中的应用 例 3 在暑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小丽同学帮助李大爷统计了一周内卖出 A 、B 两种品牌雪糕的数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1) 请你用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完成上表;

2019届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讲义方程(组)与不等式(组).docx

2019 届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讲义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是解决应用题、实际问题和许多方面的数学问题的重要基础知识, 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很多数学问题,特别是有未知数的几何问题,就需要用方程(组)与不 等式(组)的知识来解决,在解决问题时,把某个未知量设为未知数,根据有关的性质、定 理或公式,建立起未知数和已知数间的等量关系或不等关系,列出方程(组)与不等式(组)来解决,这对解决和计算有关的数学问题,特别是综合题,是非常需要的。 近几年中考注重对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考查,实际问题中往往蕴含着方程与不等式,分 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和不等关系,建立方程(组)模型和不等式(组)模型,从而把实际问 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是代数中的重要内容,有的已知方程(组)的解求方程(组)、应用题的条件编制、也有根据方程进行数学建模等等.解决有关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的试题,首先弄清题目的要求;其次,充分考虑结果的多样性,使答案简明、准确. 类型之一根据图表信息列方程 ( 组 ) 或不等式解决问题 在具体的生活中根据图示得到方程或不等式,由此解决实际问题,根本在于 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 1.如图所示的两架天平保持平衡,且每块巧克力的质量相等,每个果冻的质量也 相等,则一块巧克力的质量是g. 2.教师节来临之际,群群所在的班级准备向每位辛勤工作的教师献 一束鲜花,每束由 4 支鲜花包装而成,其中有象征母爱的康乃馨和象征 尊敬的水仙花两种鲜花,同一种鲜花每支的价格相同.请你根据第一、 二束鲜花提供的信息,求出第三束鲜花的价格. 3.某厂工人小王某月工作的部分信息如下: 信息一:工作时间:每天上午8∶ 20~12∶ 00,下午 14∶ 00~16∶ 00,每月25 元; 信息二: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并且按规定每月生产甲产品的件数不少于60 件. 生产产品件数与所用时间之间的关系见下表: 生产甲产品件数 ( 件 ) 所用总时间生产乙产品件数 ( 件 ) ( 分 ) 1010350 3020850 信息三:按件计酬,每生产一件甲产品可得 1.50 元,每生产一件乙产品可得 2.80 元.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每生产一件甲种产品,每生产一件乙种产品分别需要多少分? (2)小王该月最多能得多少元?此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分别多少件?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教案17

y x O 课时17.二次函数及其图象 【课前热身】 1.将抛物线y =-3x 2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后,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是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的抛物线是二次函数y =ax 2-3x +a 2-1的 图象, 那么a 的值是______. 3.二次函数y =(x -1)2+2的最小值是() A.-2B.2C.-1D.1 4.二次函数y =2(x -5)2+3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A.(5,3) B.(-5,3) C.(5,-3) D.(-5,-3) 5.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 >0,b <0,c >0B.a <0,b <0,c >0 C.a <0,b >0,c <0D.a <0,b >0,c >0 【知识整理】 1.解析式: (1)一般式:y =ax 2+bx +c (a ≠0) (2)顶点式:y =a (x -h )2+k (a ≠0),其图象顶点坐标(h ,k ). (3)两根式:y =a (x -x 1)(x -x 2)(a ≠0),其图象与x 轴的两交点分别为(x 1,0),(x 2,0). 注意:①一般式可通过配方法化为顶点式.②求二次函数解析式通常由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得.若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和

y x O 对称轴,可用顶点式;若已知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可用两根式;若已知三个非特殊点,通常用一般式. 2.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和性质 a >0 a <0 图象 开口 对称轴 顶点坐标 最值 当x =_______时,y 有最 _____值为________. 当x =_______时,y 有最 _____值________. 增 减 性 在对称轴左侧 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 y 随x 的增大而 ______ 在对称轴右侧 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 y 随x 的增大而 ______ 3.二次函数y =a (x -h )2+k (a ≠0)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____,顶点坐标是___________. 4.二次函数y =ax 2+bx +c 用配方法可化成y =a (x -h )2+k 的形式,其中 h =____,k =________. 5.二次函数y =a (x -h )2+k 的图象和y =ax 2图象的关系.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三数学知识点第一章实数 重点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 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a1时,1/aD.积为1。 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 1.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 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 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 附:典型例题 1. 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 =b-a. 2.已知:a-b=-2且ab0,(a0,b0),判断a、b的符号。 初三数学知识点第二章代数式 重点 代数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代数式的运算 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分类: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全套基础知识复习讲义(精心整理)

范文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全套基础知识复 1/ 6

习讲义(精心整理) 2020 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全套基础知识复习讲义(精心整理)第 1 课时实数的有关概念【知识梳理】 1. 实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 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记作∣a∣,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4. 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 5. 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6.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000=4.07×105,0.000043=4.3×10-5. 7. 大小比较:正数大于 0,负数小于 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 数的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9.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 x 的平方等于 a,即 x2=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 a 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 1 ◇◇—

为相反数;0 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 0 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10. 开平方:求一个数 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 x 的平方等于 a,即 x2=a,那么这个正数 x 就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0 的算术平方根是 0. 12. 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 x 的立方等于 a,即 x3=a,那么这个数 x 就叫做 a 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 的立方根是 0. 13. 开立方:求一个数 a 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例题精讲】例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3 3 B. (1)1 3 C. 9 3 3 例 2. 2 的相反数是() D. 3 27 3 A. 2 B. 2 C. 2 2 D. 2 2 例 3.2 的平方根是() A.4 B. 2 C. 2 D. 2 例 4.《广东省 2009 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草案)》显示,港珠澳大桥工程估算总投资 726 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A. 7.261010 元 C. 0.7261011 元 B. 72.6109 元 D. 7.261011 元—◇◇ 2 ◇◇— 3/ 6

中考数学复习必备教案――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

中考数学复习必备教案 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 知识点回顾 知识点 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 常见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棱锥、棱柱等。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 2. 主视图、俯视图与左视图 : (1从物体的 _____观察,看到物体的正面的图形称为主视图. (2从物体的 ______向下观察,看到物体的顶面的图形称为俯视图. (3从物体的 _______观察,看到物体的左面的图形称为左视图. 物体的主视图、俯视图与左视图合成为物体的三视图. (4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

3.几种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 1.圆柱展开图:上、下底面为 ________,侧面是 ________,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2.圆锥展开图:底面是 _______,侧面是 ________,扇形的弧长是底面圆的周长。 3.棱柱展开图:上、下底面是 _____________,侧面都是 _________。 4.棱锥展开图:底面是 __________,侧面都是 ________,这些三角形的公共顶点就是棱锥的顶点。 4. 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 把正方体的表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 有很多种形状, 如果将经过平移、旋转等变化后可以重合的两个图形看成是同一图形,那么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共有 11种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将则 11种图形分类:

(1 “一·四·一” 型,中间一行 4个作侧面,两边各 1个分别作上下底面, ? 共有 6种.如图(1——(6 . (2 “二·三·一” (或一·三·二型,中间 3个作侧面,上(或下边2? 个那行, 相连的正方形作底面,不相连的再下折作另一个侧面,共 3种.如图(7——(9 . (3 “二·二·二”型,成阶梯状.如图(10 . (4 “三·三”型,两行只能有 1个正方形相连.如图(11 . 例 1、 (2009年内蒙古包头将一个正方体沿某些棱展开后,能够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解析】本题考查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中, 正方体的常见的十余种展开图有关内容, 可将这四 A . (1 (2 (5 (4 (3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1(2 12+-=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 y 2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中考数学专题讲义中点用法类

中点类 联想融通:试试看,与中点有关的知识与题目能想起多少? 中点等分线段,是线段的对称中心、是线段中垂线的垂足,进而得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垂径定理、中点加平行可出现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过中点的中线等分该三角形面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由两条同圆直径共中点得矩形;由圆弧中点可得相等的圆心角、圆周角、角平分线...... 本单元只对“中线等分三角形面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见中点造全等、见中点作中位线”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中线等分三角形面积 我们知道:对称轴平分轴对称图形的面积、过对称中心的直线平分中心对称图形的面积.下面研究的是“三角形的中线平分三角形面积”的用法. 解法归一:遇等分多边形面积题目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把多边形先转化为三角形,再借助中线等分三角形面积来解决. 例3 -1 -1 (1)你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把图3-l-l①~图3-l-1③中△ABC的面积四等分. 图3-l-l①图3-l-1②图3-l-1③ 交流分享:三角形中线等分三角形面积!连续使用中线,可把一个三角形的面积n等分. (2)请你在图3-1-1④~3-1-1⑥中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把梯形ABCD的面积二等分. 图3-l-2④图3-l -2⑤图3-l -2⑥ 交流分享:(1)先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再利用中线,可等分一个多边形的面积;(2)借助一腰中点,把梯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梯形常用的辅助线之一.

例3-1-2 (1)如图3-1-2①,过点A画一条平分△ABC面积的直线;(2)如图3-1-2②,已知l1∥l2,点E、F在l1上,点G,H在l2上,试说明△EGO 与△FHO面积相等的理由; (3)如图3-1-2③,点M在△ABC的边上,过点M画一条平分三角形面积的直线,写出画法. 图3-1-2①图3-1-2②图3-1-2③ 交流分享:解决(3)需要把(1)、(2)结合起来用.即从图中给定的一点等分图形的面积时,先用中线找出一种分割法,再在此基础上利用“平行线下的同底等高面积相等”进行等积转化,根据定点的不同,可得不同的面积等分线. 体验与感悟03-1 1、定义:“把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一条面积等分线.” (1)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分别所在的直线一定是三角形的面积等分线的是__________; (2)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面积等分线是________; (3)请你尝试用不少于三种方法画出下列图形面积等分线.

最新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最新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实数 重要复习的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 负整数零 正整数 整数有理数 实数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 p 的形式,其中 p 、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 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 往往要 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2)a 和b 互为相反数 a+b=0 2、倒数: (1)实数a (a ≠0)的倒数是 a 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0, 00, 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 次方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0,称a叫a的平方根,a叫a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3a叫实数a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三、实数与数轴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 点来表示。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五、实数的运算

初三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备考大全)

2011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 代数部分 第一章:实数 基础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 p 的形式,其中p、q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2)a 和b互为相反数?a+b =0 2、倒数: (1)实数a(a ≠0)的倒数是a 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0,0, 00, 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 次方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 ≥0,称a ±叫a的平方根,a 叫a 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3a 叫实数a的立方根。

中考数学第一轮思维方法复习讲义第6讲中期专题训练.doc

状元廊数学思维方法讲义之六 年级:九年级 2019-2020 年中考数学第一轮思维方法复习讲义:第 6 讲中期专题训练 一、填空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21.如果 a 、 b 是方程 x 2 x 1 0 的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 a 3 a 2 b ab 2 b 3 的值为 . 22.已知 x 关于的方程 x 2 3x 2k 1 0 有实数根,反比例函数 y 1 2k 的图像在各自象限内 y x 随 x 增大而减小,则满足上述条件的 k 的整数值为 . 23.如图,在等腰 Rt △ABC 中,∠ C=90o , D 是 BC 的中点,将 △ABC 折叠,使 A 点与 D 点重合, EF 为折痕,则若 sin ∠ BED 的值为 , DE 的值为 。 DF C F D A E B 23 小题图 24 小题图 25 小题图 二、(共 8 分) 26.建设北路街道改建工程指挥部, 要对该路段工程进行招标, 接到了甲、 乙两个工程队的投标书 . 从投标书中得知: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天数是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天数的 2 ; 3 若由甲队先做 10 天,则剩下的工程由甲、乙两队合作 30 天就可以完成 . (1)求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 2)已知甲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 0.84 万元,乙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 0.56 万元 .工程预算的施工 费用为 50 万元 .为缩短工期以减少对住户的影响,拟安排甲、乙两队合作完成这项工程,则工 程预算的施工费用是否够用?若不够用,需追加预算多少万元?请给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 24.Rt △ABC 中, AB =AC ,点 D 为 BC 中点.∠ MDN =90 °,∠ MDN 绕点 D 旋转, DM 、DN 分别与 边 AB 、AC 交于 E 、F 两点.下列结论:① BE+CF = 2 1 AD ·EF , BC ,② S AEF S ABC ,③ S 四边形AEDF 2 4 ④ AD ≥EF ,⑤ AD 与 EF 可能互相平分。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填番号) 25.如图, 点 A ,B 为直线 y=x 上的两点, 过 A ,B 两点分别作 y 轴的平行线交双曲线 y k ( x > 0) x 于 C ,D 两点.若 BD =2AC ,则 4OC 2- OD 2的值为 _________.

中考数学复习教案

中考数学复习教案 有理数及其运算 一、中考要求: 1.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意义,并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二、知识要点: 1.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 2.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3.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4.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5.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乘积为 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7.有理数分类应注意:(1)则是整数但不是正整数;(2)整数分为三类:正整数、零、负整数,易把整数误认为分为二类:正整数、负整数. 8.两个数a、b在互为相反数,则a+b=0. 9.绝对值是易错点:如绝对值是5的数应为士5,易丢掉-5. 10.乘方的意义: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1.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1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3.有理数乘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14.有理数除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1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16.有理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a b 、为任意有理数) 加法结合律:(a+ b)+c=a+(b+c)(a, b,c为任意有理数)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精品复习讲义(完整版)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精品复习讲义 (完整版) 一有理数 知识要点 1、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1)正数和负数 定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加上符号“-”(负)的数叫做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3、相反数 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a =-a 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相反数相等。很显然,a =0。 4、绝对值 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即:如果a >0,那么|a |=a ; 如果a =0,那么|a |=0; 如果a <0,那么|a |=-a 。 a =|a |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绝对值相等。很显然,a ≥0。 5、倒数 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a a =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相等。很显然,a =±1。 6、数的比较大小 法则: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乘方 定义: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如: a n n a a a a 个???=读作a 的n 次方(幂),在a n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性质: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8、科学记数法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

对称、平移、旋转、视图与投影 一、图形的对称 1、知识梳理 1.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1)轴对称:两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互相重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 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对应线段叫做对称线段. (2)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 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广条直线对称,那以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 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4)简单的轴对称图形:①线段:有两条对称轴:线段所在直线和线段中垂线. ②角:有一条对称轴:该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③等腰(非等边)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底边中垂线. ④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每条边的中垂线. 2.中心对称图形 (1)定义: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2)性质: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3)中心对称与旋转对称的关系:中心对称是旋转角是180o的旋转对称. (4)中心对称的判定:如果两个点的连线被某一点M平分,则这两个点关于点M成中心对称.2、课前练习 1.如右图,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2.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圆B.正方形C.等腰三角形D.线段 3.数字______在镜中看作 4.如右图的图案是我国几家银行标志,其中轴对称图形有() A.l个 B.2个 C.3个 D.4个 5.4张扑克牌如⑴所示放在桌子上小敏把其中一张旋转180° 后得到如图⑵所示,那么她所旋转的牌从左数起是() 3、经典考题剖析 1.如图,已知直线1⊥2,垂足为O,作线段PM关于直线1、2的对称线段M1P1、M2P2,并说明M1P1 和M2P2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