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55350533.html,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军林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19期

【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在治疗骨科创伤和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骨科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创面Ⅱ期处理时间、抗感染费用、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骨科创伤;感染;临床疗效

骨科创伤容易造成软组织损伤和伤口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常规换药,肉芽生长丰满后再行缝合或植皮,但是当软组织缺损较多、创面较大、感染严重时,常规换药时肉芽组织很难达到充填创面缺损的目的,需要行皮瓣转移手术来消灭创面,而且常规换药有治疗时间长,患者痛苦多,医生劳动强度大的缺点,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作为一种新的引流技术,正在逐步应用于临床[1],本研究对甘肃省武山县人民医

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使用VSD治疗的48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l2月本院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共96例,其中,男58例,女38例;年龄16~80岁,平均51.3岁。受伤原因:交通车祸伤48例,重物砸伤20例,机器压伤16例,运动扭伤12例;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换药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

伤原因、损伤面积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年龄太大、太小、营养不良、有严重并发症、伴发疾病和新鲜创伤后继发严重感染的病例,所有感染创面经病原学检查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并且常规行药敏试验。

1.2治疗方法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观察分析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 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VSD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Ⅱ期手术时间、抗感染费用、不同时间创面愈合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抗感染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Ⅱ期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创面1周愈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3周及3周以上愈合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可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骨科创伤;感染创面;VSD 骨科创伤通常造成肌肉、肌腱、血管、神经等软组织的损伤,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会造成肢体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障碍,并伴有剧烈疼痛,极易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1],常规换药处理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对于软组织损伤严重或感染严重的患者其效果并不佳,往往需行Ⅱ期手术来进一步清创[2],不仅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也增大了患者的痛苦。VSD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其在处理创伤致皮肤软组织损伤及创面感染方面效果显著,本文将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8~63岁,平均(31.5±6.0)岁,创面类型:新鲜创面36例,感染创面9例,创面部位:四肢34例,腰骶部11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17~65岁,平均(32.0±5.7)岁,创面类型:新鲜创面37例,感染创面8例,创面部位:四肢35例,腰骶部10例。所有患者均無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无凝血功能障碍者,无患严重并发症、伴发性疾病、新鲜创伤继发严重感染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外科清创术,彻底清除创面异物,给予药物镇痛、创面清洗、创缘修整等处理措施,清创术后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常规换药处理,根据患者创面情况每隔2 d更换敷料1次,感染创面给予抗生素进

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探究

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探究 发表时间:2014-07-17T15:33:17.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5期供稿作者:林波刘少平[导读]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14d创面完全愈合,患病部位无盖较好,并且不用实施换药治疗。 林波刘少平(湖北省当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湖北当阳 444100)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VSD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感染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给予VSD方法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概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 义。结论:采用VSD 方法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缓解病人痛苦,缩减住院时间,提高治疗质量,值得推广。【关键词】骨科创伤临床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119-02 骨科疾病患者由于伤口未获得及时处理导致伤口受到感染从而引发骨科创伤感染疾病,而此类病症在骨科疾病中属于较为常见,由于其受伤部位血液不能及时供应,或者治疗效果较差以及患者免疫过低等情况,受伤面及容易受到感染,从而导致伤口难以愈合,情况较为严重会引发骨髓炎等病症[1]。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进步,采用VSD方式治疗该疾病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明显,现文章抽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骨科创伤感染疾病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给予VSD方法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详细报道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抽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感染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同意后,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其中男患18例,女患12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23.5岁;研究组给予VSD方法治疗,其中男患16例,女患14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25.5岁;两组患者经医院诊断均属于骨科创伤感染治疗患者,其中创面感染较久患者26例,创面感染较为鲜明患者34例。两组患者经医院检查其年龄、性别、体质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方法1. 2.1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治疗,首先对患者创面感染部位实施处理,并结合创面治疗状况进行换药治疗,并确保每隔7d进行一次病原学检测,直到创口部位完全长出肉芽,并且确保其可以进行植皮治疗治疗或创面缝合。 1.2.2研究组研究组患者给予VSD方法治疗,相同的对患者创面实施有效处理,并对伤口部位使用NaCl进行冲洗操作,根据受伤部位大小程度,在腔隙与创面采用VSD药物实施填充治疗确保将创面完全覆盖,缝合操作应在VSD敷料以外进行缝合,并给予患者半透明生物进行覆盖,利用系膜法对其进行引流,把引流管道接连成Y形状,采用负压吸引进行辅助治疗,并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引流液流动情况。患者手术治疗后6-8d拆除VSD药物,观察创面内牙生长情况,并对肉芽生长情况较为优良的患者给予缝合治疗,如患者创面肉芽组织基本完成生长,可给予其植皮消灭创面方法治疗,如患者创面仍然存在毁坏组织,则要给予患者实施2次或3次VSD技术治疗,直至患者创面肉芽完全丰满,然后再实施植皮治疗[2]。 1.3治疗判定标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14d创面完全愈合,患病部位无盖较好,并且不用实施换药治疗。有效:患者患病部位皮肤多数存活,患病部位只存在少量分泌物质,创面受伤面积逐渐变小,还需进行换药治疗,同时需要在伤口部位进行植皮治疗才能完全愈合;无效:创面部位部分皮肤完全坏死,未生长出健康肉芽,伤口面积逐渐扩大去明显缩小现象。 1.4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数用(x-±s)表示,数据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研究组给予VSD方法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例数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显效8例,无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20例;两组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数据对比[n(%)] 3.讨论相关专家指出,对骨科创伤感染疾病治疗患者给予VSD 技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有助于对创面进行消毒,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同时还可以保护创面。有关文献显示,采用VSD 方法治疗,可让加快创面增生速度以及胶原的合成,还可以加快创面收缩纤维的合成速度,增加其细胞的活跃性能,防止细菌入侵给创面带来危害[3]。本次研究研究组患者给予VSD 方法治疗,总有效例数28例,对照组总有效例数20例,两组治疗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给予VSD 方法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缓解病人痛苦,缩减住院时间,提高治疗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参考文献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探究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探究 发表时间:2018-07-02T13:55:54.3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杨佩1 杨小军2 郭伟3 [导读] 治疗骨科创伤与创面感染,引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解放军第517医院山西忻州 0363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你,我院收治的72例骨科创伤与创面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各自36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中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换药次数(3.1±0.9)次、抗菌药使用时间(5.9±1.3)d、抗菌药总费用(210.3±16.1)元,创面愈合时间(17.5±1.7)d,住院时间(19.7±3.9)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优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骨科创伤与创面感染,引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骨科创伤;感染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引言: 近年来,在工业生产、交通领域的各种事故中导致的骨科创伤以及感染创面十分常见,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生率还在逐渐上升。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加速创面愈合,控制并发症是创伤骨科面对的重要课题[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用以治疗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进一步探讨和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的临床效果,我院特实施此次研究,现就此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你,我院收治的72例骨科创伤与创面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各自36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2例和14例,年龄范围在17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7±9.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3例和13例,年龄范围在18岁到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9.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创伤面积和创伤程度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首先对患者的创面实施有效清理,然后在创面上将事前完成修剪的VSD敷料覆盖。对于较深的创伤面,需要以敷料填入创面底部,在使用单项生物半透明薄膜将创口封闭,保证其密封状态。再调整负压吸引器的设置为0.017到0.060 MPa,具体标准以敷料有明显凹陷为准。患者连续接受7到10天的负压吸引后,取出敷料,对创面实施全面检查。对于创伤面积较小,已经出现了丰富肉芽的创面,可实施缝合;对于出现丰富肉芽,但创伤面积较大的创面,以植皮的方式消除创面;对于床上面积较大,并且依然有软组织大量缺损的创面,则可再次实施VSD覆盖,直到丰富肉芽出现后以创面植皮给予治疗。 对照组患者以常规引流技术治疗:首先清理患者的创面,根据创面的实际状况实施辅料覆盖,1天或2天更换敷料1此;对于大面积的创伤,需增加引流条并且实施抗感染处理;每5到7天为患者实施病原学检查,直到患者创面具有丰富的肉芽以后,根据创面面积选择直接缝合或植皮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观察并对比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标准为[2]:患者在2周内创面完全愈合,表皮完好覆盖,无需再接受敷料治疗,视之为治愈;患者创面面积有显著缩小,且有健康肉芽生成,分泌物明显较少,并且在接受植皮术后床面愈合,视之为显效;未达到显效疗效标准,视之为无效。痊愈与显效均视之为临床有效。 此外,对比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抗菌药使用时间、抗菌药费用、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红,采用SPSS19.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的工具,计数数据表示为(数量/百分比),以卡方减压验证组间差异;计量数据表示为(平均数±方差),以t检验验证组间差异,P<0.05表示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在各自36例患者的观察组与对照组中,2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无效,1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无效;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创伤骨科患者心理状态与一般患者相比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的生理、心理需求,尤其是不能面对事实,心理表现异常。运用全面的心理学知识, 了解不同层次、不同职业各个年龄段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获得较好的心身整 体护理。 【关键词】创伤骨科;心理护理;交流 【中图分类号】R64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2-0055- 02 健康和心理教育问题是21世纪人类关注的焦点,创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常见,如各种车祸、工伤、意外伤害等。很多患者既往体健,突如其来 的伤害改变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易出现不良情绪反应,影响手术的 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因此,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疏 导和健康教育,消除其急躁、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同时取得家属及亲友的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是骨科健康心理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 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1~8月间住院患者152例,其中男87例,女75例,年龄16~69岁,平均住院12d。其中,焦虑者62例,悲伤、抑郁者33例,无奈、懊 悔者41例,积极乐观者21例。经心理疏导和疼痛干预心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能顺利配合治疗。 2心理护理 2.1创伤后患者往往表现出对疾病的恐惧、焦虑、不思饮食睡眠不佳等反应,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一般情况下都要经过震惊、否定、抑郁、依赖、承认 与适应阶段,受伤初期处于一种麻木、冷漠、茫然状态,可能出现一些毫无目的、下意识的动作与行为。当认识到自己所受到的创伤将造成伤残时,常产生抑郁反应,表现出心情沉重、悲观、失望,不配合治疗或拒绝治疗,预后自卑不愿出院,不愿回归家庭和社会。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利于休息和睡眠,因失眠会 加重患者的疼痛,使患者感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热情主动的与患者交流, 平等的双向交流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 2. 2手术期的护理 2.2.1手术前与患者的交流患者面对手术多顾虑重重,担心手术中出现意外、手术后疼痛,担心留后遗症,护士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熟练的语言沟通技巧 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讲解术者术式、配合手术的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 顾虑及恐惧心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并请手术成功的患 者现身说教,使其很好地配合手术。 2.2.2手术后交流护士给术后回房的患者安置合适、舒适的体位,用温和、诚恳的语言告知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对有切口疼痛、排尿困难、腹胀、发热等症 状者护士应安慰、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针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 情况做好解释,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并要求家属配合做好思想工作,通知医 生给予相应的处理,使患者产生一种信任感、安全感。 2.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针对每一个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全面评估患者受 伤的病因、造成的后果、伤后情绪变化、以及疼痛等不良刺激对患者的影响,了 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用真诚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同情和尊重患者,以饱 满的工作热情、细致入微的观察、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

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5-11-20T16:14:50.2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作者:吴金沙 [导读] 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人民医院外二科导致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众多,因此我们在手术的过程当中要引起特别的重视,并且采取适当的干预手段来进行预防,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杜绝感染的发生几率。 吴金沙 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人民医院外二科 557100 摘要:目的对于因骨科手术引起的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2011年9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进行骨科手术的26例切口感染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对于其中导致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行总结。结果骨科手术的切口感染与骨科手术的手术部位、手术用时、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手术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手术时有无人参观和手术是不是接台手术都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导致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众多,因此我们在手术的过程当中要引起特别的重视,并且采取适当的干预手段来进行预防,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杜绝感染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 骨科手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手术,通过骨科手术可以到对患者损伤的骨骼进行修复或者是重建的目的,并最终使得手术部位的功能得到回复。由于在骨科手术的进行当中通常会对手术的部位进行组织的分离、骨膜的剥离然后在骨骼受损的部位进行固定物(钢钉、钢板、髓内、异体骨等)的植入,使得手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且手术后容易出现机体的排斥反应及切口的感染。一旦切口发生感染,就会引发比较严重的后果,比如引起内固定物外露、手术部位皮肤缺损、骨髓炎、骨不连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治疗,对患者康复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的肢体残疾,更严重的将会危机患者的生命。由于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众多,而且种类也比较的复杂,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了解感染的相关因素,从而积极的采取措施来进行预防,特进行本次的临床回顾,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相关的资料与方法 1.1相关资料: 此次临床回顾选取的患者为2011年9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进行骨科手术的26例切口感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在12—81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6.8±2.9)岁,患者发生感染的严重程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1.2统计方法: 将26例患者手术切口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对每位患者手术的整个过程进行回顾研究。记录当中有可能发生感染的因素,最终将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汇总。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临床回顾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用P<0.05来表示具有统计学的差异。 2.结果 通过进行临床的回顾和总结发现,骨科手术患者切口的感染与骨科手术的手术部位、手术用时、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手术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手术时有无人参观和手术是不是接台手术都有一定的关系。具体的因素与骨科手术的切口感染之间的几率关系明细见下表(表1)。本院在近3年实施的687例骨科手术当中有26位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的情况,感染的发生率为3.78%,通过下表我们还可以发现切口感染与骨科手术的手术部位、手术用时、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手术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手术时有无人参观和手术是不是接台手术都有一定的关联(P<0.05)。 3.讨论 根据本次统计结果表明,手术的类型、手术的部位、手术的时间、手术的地点、是否是接台手术、手术时有没有参观人员都是造成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所以,在进行骨科手术时,应该先对可能增加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危险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尽可能的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参考文献: [1]叶竹梅.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山东医药,2010,16(34):67-68. [2]魏全珍.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2(4):145-146. [3]魏凌云.围术期氧对剖宫产肥胖产妇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广东医学,2010,12(7):148-149.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55350533.html,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军林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19期 【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在治疗骨科创伤和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骨科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创面Ⅱ期处理时间、抗感染费用、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骨科创伤;感染;临床疗效 骨科创伤容易造成软组织损伤和伤口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常规换药,肉芽生长丰满后再行缝合或植皮,但是当软组织缺损较多、创面较大、感染严重时,常规换药时肉芽组织很难达到充填创面缺损的目的,需要行皮瓣转移手术来消灭创面,而且常规换药有治疗时间长,患者痛苦多,医生劳动强度大的缺点,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作为一种新的引流技术,正在逐步应用于临床[1],本研究对甘肃省武山县人民医 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使用VSD治疗的48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l2月本院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共96例,其中,男58例,女38例;年龄16~80岁,平均51.3岁。受伤原因:交通车祸伤48例,重物砸伤20例,机器压伤16例,运动扭伤12例;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换药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 伤原因、损伤面积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年龄太大、太小、营养不良、有严重并发症、伴发疾病和新鲜创伤后继发严重感染的病例,所有感染创面经病原学检查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并且常规行药敏试验。 1.2治疗方法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7-05-04T15:51:25.5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作者:乔世平 [导读] 在骨科各种病症的临床治疗中,随着就医人数的增加,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鸡西市梨树区医院 158100 摘要:解决病痛一直是医疗工作者的根本任务,治疗手段的多样性以及成效成为了临床应用的关键,在创伤性的骨科病症以及创面感染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经过验证确认了其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病痛,达成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骨科创伤;感染创面;治疗效果 在骨科各种病症的临床治疗中,随着就医人数的增加,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的治疗手段和临床经验经过多年的积累有了一个比较丰富的储备,这些储备就是医疗水平提高重要的参照,只有不断提升治疗水平和发展治疗手段,参能应付愈加繁重的医疗工作。对于解除创伤骨科疾病以及形成的创面感染,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了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能够有效的治疗创面的感染,将渗出物清理干净,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人体的伤害,创伤性骨折的创伤面以及骨科手术的切口感染一直是重点研究、严正对待的问题,本文将做好调查研究,从中采用对比参照的方法,明确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良好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84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 对照组中,女29例,男13例;年龄20~70岁,平均(40.2±3.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0例,机器绞伤11例,重物砸伤7例,高空坠落伤4例。 研究组中,女25例,男17例;年龄23~74岁,平均(43.1±4.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机器绞伤13例,重物砸伤5例,高空坠落伤1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一般的防止感染的方式是直接在创面处用药,定期的更换保持药物的特性作用于感染创面,达到消除感染,恢复创面的疗效,还可以进行输液治疗,加强人体抗菌能力和免疫力,减少对创面感染的影响,化解感染导致的脓肿和流脓。 1.2.2 研究组 本组的患者就要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进行治疗,第一步先要将患者的创面处清洗干净,保持清洁无菌的状态,要适当的扩大创面的尺寸,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清除已经受到感染的皮肤组织以及让脓液顺利流出创口,避免感染范围扩大,初步清理之后对创面进行评估和测量,要将感染流脓物彻底的清除,就要利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进行吸取,从身体内拔除。依据创面的尺寸确定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的形状和大小,将备好的泡沫放在创面上,最好紧贴创面,然后进行缝合,安设好吸收装置。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是要确保创面自然的生长愈合后,再实行后续的治疗手段,防止了外界对于创面愈合的干扰和病菌侵袭,也就能够很好的治愈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5.6±4.2)d,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20.1±3.5)d,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42,P=0.0000),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5.8333,P=0.0157)。 3 讨论 创伤性骨科病症的创面一般比较难以处理,对患者的伤害较大,如果再发生感染对于治疗更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以往的常规治疗这种创面感染的做法,就是定期的更换敷药方式进行一定时期内的治疗,通常要占用术后患者很长的时间才能治愈感染,增加了恢复时间和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康复的费用支出,费时费力,而且患者在增多,医疗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会大大增加。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感染事半功倍,通过封闭式的治疗方式,能够使感染的面积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迅速有效的控制住感染向恶化的趋势发展。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关键在其对感染物质的吸引式拔除,建立封闭式的负压引流过程,由于可以根据创面来确定引流材料的形状和大小,就能够全面的覆盖创面感染部位,从根本上祛除感染引发的坏死组织以及脓液,可谓迅速而且高效,保证创面的正常生长愈合,加快康复过程。 (2)引流疗效的保障也是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关键部分,采用的特殊医用薄膜对引流材料实施保护,能够持久的保持负压吸引力的作用,将感染所致的脓液等物质彻底的从患者的创口处清理干净,不留隐患。 (3)封闭式的操作过程,一方面能够减少创面与外界可能存在的各种病菌接触发生反应从而加剧感染,阻止细菌滋生使创面感染范围进一步扩大、严重的后果以及感染的复杂程度加剧;另一方面在彻底的治愈感染后,还可以持续保护创面进行伤口的愈合以及恢复,直至彻底痊愈为止。 (4)传统的治疗感染的方式更多的依赖于药物,在药物中存在大量的抗生素,长期的使用也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患者依赖用药化解感染,采用引流技术方法,减少了抗生素的摄入,降低了抗药性,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免疫能力的恢复。 (5)从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劳动强度角度出发,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几乎能够掌控全程的治疗,感染被迅速高效的治愈,减少了康复时

骨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论 著· 骨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黄辉,彭维波,陆定贵 (百色市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外科,广西百色533000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特征及预防对策,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470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医院感染发生率、部位、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90例,感染率为3.64%,感染部位分别为呼吸系统40例占44.44%、泌尿系统16例占17.78%、消化系统14例占 15.56%、 穿钉部位11例占12.22%、切口9例占10.00%;80例进行病原菌培养,培养出53株病原菌,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 铜绿假单胞菌8株,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34株,检出率为64.15%; 年龄大、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组死亡率为8.89%, 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1.47%(P<0.05)。结论 骨科住院患者常合并一定程度的医院感染,可加重病情,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针对相关特点实施干预。 关键词: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征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529(2013)027-0339- 03Clinical analysi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hospitalized p atientsof orthopedics dep artmentHUANG Hui,PENG Wei-bo,LU Ding-g ui(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National Medical College,Baise,Guang xi 533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the hosp italized patients oforthopedics dep artment so as to put forward th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470cases of orthopaedic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infection sites,distribution of pathogens,and the influence on prog nosis were observed.RESULTS Nosocomial infections occurredin 90cases of p atients with the infection rate of 3.64%.There were 40(44.44%)cases of patients withrespiratory  system infections,16(17.78%)cases of patients with urinary system infections,14(15.56%)cases ofdigestive sy stem infections,11(12.22%)cases of puncture site infections,and 9(10.00%)cases of patients withincision infections.Totally 53strains of pathogens were cultured from 80cases of patients,the top  three species ofpathogens were Staphylococcus aureus(12strains),Pseudomonas aerug inosa(8strains),and 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34strains),the drug  resistance rates of which were 64.15%.The advanced age,prophylacticuse of antibiotics,invasive operation,and prolonged hospital stay  were risk factors for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s.The mortality  of the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s was 8.89%,higher than 1.47%of those withoutnosocomial infections(P<0.05).CONCLUSION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the orthopedic p atients canaggravate the illness,multiple factors involving the development and incidence,thus it is necessary  to take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s by aiming  at the related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Hospitalization patients;orthopedics department;Nosocomial infection;Characteristic收稿日期:2012-09-07; 修回日期:2012-11-03 骨科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严重, 由于手术的影响,极易引起各种感染[ 1]。为了解我院骨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 的发病率,对本院骨科住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 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2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骨科住院收治患者2470例,男性1310例,女性1160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84岁,平均 (57.56±14.69 )岁;包括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胫骨平台胫腓骨合并跟骨骨折、前臂骨折等。· 933·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年第23卷第2期 Chin J Nosocomiol Vol.23No.2 2013

骨科术后感染

骨科术后感染(讲稿)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夏精武 骨科术后感染是临床医生值得重视的问题,导致感染的原因,可以是医院的内环境污染,耐药性细菌的增多,复杂大手术的施行,新诊断方法和治疗法的采用等诸多因素引起。 有很多本可以避免的骨科术后感染,可由于医务人员过分依赖抗生素的作用,而放松无菌操作或违背了外科操作原则而发生。感染的后果有时很严重,处理相当困难。 一、发病率、病原菌及病因: 据统计,骨科无菌手术后感染率约为3%,多发生在髋、膝关节和脊椎。开放伤术后感染率为10-20%不等;人工关节臵换术后,深部感染率,大宗病例为1.6-2.5%,专科中心报导为0.06%。 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D群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枯草杆菌等,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出现频率相对较少。 引起骨科术后感染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空气污染 手术创口的细菌污染,30%是由于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直接落入而引起,而人是手术室空气污染的最大来源,多数人是金葡菌带菌者。手术室中空气和衣物上的污染微生物的数目与手术时间的长短,室内每小时气体交换频率,手术室的人员出入手术室的频率有着密切的关系。若使用具有空气调节装臵的超清洁手术室,缩短手术时间及控制手术室内人员,感染率可明显下降。 有人曾做过手术时切口污染情况调查,在相同时间内,落入手术野中的细菌量,以单位体积计算,普通手术间手术切口附近的细菌数,平均为1415/㎡,净化手术间为125/㎡,前者为后者的10倍以上。 (二)术中直接污染 手术创口的污染,70%是接触手、器械和臵入物,如:人工假体、髓内针、钢板、库骨、引流条等引起。包括手术者的布质,手术衣及夏天头额上的汗水滴入伤口,都可成为污染源。因此,术者从洗手,手术野消毒,覆盖敷料及器械消毒均需严格把关。 (三)手术野局部因素 切口局部组织坏死、积血等,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而发生感染。 如:1、切口太小,过度牵拉致使皮肤及软组织发生坏死; 2、止血不彻底,术后伤口积血; 3、拔除引流过早; 4、皮肤缝合张力大而导致裂开; 5、死腔; 6、手术时间长; 7、污染伤口清创不彻底; 8、对污染较重的开放性骨折,做了不适宜的内固定,如:髓内针,钢板等。 9、切口内残留不应有的异物,如:沙布、碎石、玻璃等异物。 (四)病人体质虚弱或存在潜伏感染灶 1、有全身疾病者,术前未能控制或治愈,均可因抵抗力低而发生术后感染,如: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贫血、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临床统计,类风湿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____________科2014年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危害的识别 危险性评价 评 价 积 分 准备程度 = 准 备 积 分 总评 价积 分 (评 价积 分× 准备 积 分)可能性打分 × 结果严重度 = 需要准备 × 准备完毕 高中低无很高高中低无高中低难中易 3 2 1 0 4 3 2 1 0 3 2 1 1 2 3 医疗有关的感染 手术切口感染 心血管手术SSI 创伤骨科手术SSI 关节骨科手术SSI 开颅手术SSI 普外手术SSI 妇科手术SSI 产科手术SSI 门诊手术SSI 仪器使用相关感染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导尿管相关感染 呼吸机相关肺炎 多重耐药菌(MDROs) 2

MRSA VRE 产ESBL革兰阴性菌 PDRPA PDRAB 呼吸系统相关的 TB 流感 水痘 环境有关的 侵入性霉菌感染 基建/装修 其它与院感有关的项目 手卫生依从性 隔离卫生的依从 医院感染的报告 暴发的预防与调查 医护人员乙肝疫苗注射率 血源性感染的防护 血源性感染的控制 突发事件的准备 所需要准备程度:分数(score)等级(Rating) ≤2 低 3-5 适中 ≥6 高 注意:所有需要准备应对的医疗机构感染危险度评估得分应至少达2分 3

4 _________科感染管理风险因素评估单 目标评估 存在风险 风险因素 重点环节 (感染源、感染途径及易感人群) 患者、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医院环境(空气、物表、地面、围帘、床间距)、药物、辅助检查、探视者、感染源不明 1. □医务人员着装及防护 2. □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 3. □入室探视者的依从性 4. □层流设备的维护、通风、温度、湿度控制 5. □有创操作管理、无菌技术操作、无菌物品及器械管理 6. □患者病情、住院时间、侵入性治疗及辅助检查等 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气溶胶的形成、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等 重点人群 (年龄、 疾病、治疗) 高龄>75岁、昏迷、长期卧床、手术、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透析、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放疗、癌症、血液病、营养不良、抗菌药物大量应用等 1. □输血、吸氧、气管切开、吸痰、呼吸机、 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深静脉置管、胃管、各种引流管等 2. □体位、气溶胶及管道冷凝水污染、声门下分泌物下流 3. □低血压、缺氧、酸中毒、活动不便 4. □自身菌群失调、机体抵抗力下降 5. □应激状态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针对性采取措施,从而降低感染发生几率。方法:收集了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0例骨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结果:上述1100例患者,30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感染几率为2.7%。共检出22株革兰阴性菌,约占73.3%;8株革兰阳性菌,约占26.7%。22株革兰阴性菌中,所占比例最多的为铜绿假单胞菌,约占1/3左右,不同手术时间患者感染感相比,不同切口类型感染率之间相比,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主要以G-为主,感染发生几率与切口类型以及手术时间密切联系,必须针对性采取措施,降低感染几率。 【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感染 【中图分类号】R6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369-01 临床上医学上,骨科疾病的患者一般病情严重,容易合并多种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再加上患者需要解除侵入性等手术或护理措施,使得患

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大幅度提高,相应的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概率比较高,属于医院感染的高危患者[2]。进一步研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针对性采取措施,从而降低感染发生几率。笔者收集了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0例骨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了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0例骨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890例男,210例女,患者年龄在11-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5.2岁)。其中,643例四肢骨折,115例髋部骨折,50例脊柱骨折,250例其他部位骨折。 1.2 方法: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切口类型、感染情况等一般资料。对术后分泌物进行常规培养,采用VITEK-32系统进行细菌鉴定。 1.3 统计学资料:采用SPSS15.0数据统计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进行x2检验,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率分析:上述1100例患者,30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感染几率为2.7%。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2

____________科2013年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1 / 5

2 / 5

_________科感染管理风险因素评估单 3 / 5

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 任务采取措施负责部门、人员 1、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严格医疗废物管理①各科室感控人员带头落实手卫生,并指导监督其它人员执行手卫生 ②宣传手卫生相关知识、制度、措施 ③定期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并反馈 (1)定期组织学习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确保人人掌握 (2)科室感控小组每月坚持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科主任、护士长、院感质控人 员 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及 监控护士、全科医务人员监测计划1(重症医学科,以下简称ICU) 目的项目执行措施资料来源资料收集者收集、分析、报告 以ICU 高危人群为目标的监测1、ICU中心静脉 置管相关血 流感染 2、ICU呼吸机相 关肺部感染 3、ICU导尿相关 尿路感染 1、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2、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3、留置导尿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4、做好基础护理,特别是对重症患者应做好口腔 护理,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及与机械通气有关的防治 措施,尽可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1、ICU医生、责任 护士提供信息 2、查阅病历 3、现场查看 4、微生物室报告 1、院感科专职 人员 2、ICU医护人 员 1、实时报告 2、定期总结、反馈 3、多重耐药菌感染实时监 测,定期总结、分析 监测计划2(手术部位及手术患者) 目的采取措施资料来源分析、报告 4 / 5

控制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风险,降低手术患者医院 感染率1、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意识 2、加强患者的管理,积极治疗原发病,对机体抵抗力差的患者注重加强营养 及支持疗法,以增加其免疫力 3、加强医护人员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特别应重视医护 人员手卫生,强调在操作前后彻底洗手或手消毒 4、遵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减少多重耐药菌 的感染;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规范 1、手术病例监测 2、查病历信息 3、微生物室报告 4、现场查看术后换药 5、感染病例实时监测 1、手术部位医院管理 目标监测结果分析 2、医院感染病例每日 查看、每月总结 3、多重耐药菌感染实 时监测,定期总结、 反馈 监测计划3(新生儿科) 目的采取措施资料来源分析、报告 减少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风险,降低医院感染率1、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意识 2、在进行各项侵袭性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 度,特别应重视医护人员手卫生,强调在操作前后彻底洗手或手消毒。正确掌 握侵袭性操作指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痰等操作动作应轻柔,减少操作损 伤,避免重复插管,缩短导管保留时间,降低医院感染率 3、加强新生儿病房环境和物品的规范化管理 4、增强新生儿抗病能力,做好皮肤护理,加强基础护理 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根据病种不同,患儿分区安置 1、高危新生儿目标性监测 2、查病历信息 3、调查手卫生依从性 4、微生物室报告 5、与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沟 通 1、新生儿目标监测 结果分析 2、医院感染病例每 日查看、每月总 结 3、多重耐药菌感染 实时监测,定期 总结、反馈 5 /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