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SD治疗骨科四肢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VSD治疗骨科四肢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VSD治疗骨科四肢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VSD治疗骨科四肢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VSD治疗骨科四肢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9-05-15T13:11:16.38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作者:王健美[导读] 目的:观察对骨科四肢创伤与创面感染患者实施VSD(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临床疗效。

湖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观察对骨科四肢创伤与创面感染患者实施VSD(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7月到2019年2月在本医院就诊的骨科四肢创伤与感染创面患者纳入研究进行观察,共有9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平均分成常规组(m=46,常规治疗)与VSD组(n=46,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临床指标。结果:VSD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VSD组患者

的各项临床指标低于常规组;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骨科四肢创伤与感染创面患者使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减少了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时间与换药次数,可积极推广。【关键词】VSD;骨科四肢创伤;感染创面;临床疗效

骨科四肢创伤与感染创面在临床骨科中十分常见,对患者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往临床多采用常规治疗,即使用普通敷料并进行引流,但效果不佳,笔者认为可应用VSD治疗,相关研究表明VSD治疗的效果远高于常规治疗,且可以使患者伤口愈合速度加快,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为进一步分析该治疗方法应用于骨科四肢创伤与感染创面的治疗效果,笔者开展研究,现对研究过程与结果进行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7月到2019年2月在本医院就诊的骨科四肢创伤与感染创面患者纳入研究进行观察,共有9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平均分成常规组(m=46)与VSD组(n=46)。常规组: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26例;年龄为19到72岁,平均年龄为(45.45±6.57)岁。VSD组: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有24例;年龄为20到71岁,平均年龄为(45.75±6.43)岁。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组之间的差异很小,P>0.05,说明可将两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根据患者感染创面的严重程度、创面的大小等情况制定清创方法,完成清理后将敷料覆盖于患者的创伤位置,每两天或每三天更换一次。若患者的创伤面积较大,则需要将引流条放置于患者的创伤位置进行引流,感染创面严重患者要进行多次清创。于一周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测,若检测与观察结果良好则进行缝合,若不良好则进行皮瓣转移手术。 VSD组患者采用VSD治疗,前期工作与对照组一致,初次清创完成后,于12小时后再次进行清创。然后将VSD敷料覆盖在患者的创伤面上,保证敷料的形状与大小与创面相同,使用半透明材料的薄膜覆盖于敷料上,并进行缝补,之后的一周时间内进行负压引流,一周后对患者做病原学检查,并观察患者肉芽组织的具体情况,若结果不好则更换VSD敷料,直至患者的创面完全愈合位置。

1.3评价标准

①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共有四个评价等级:治愈(患者的感染创面与创伤在两周之内完全愈合,敷料可以完全覆盖在患者的伤口伤,且无需进行定期更换)、显著(患者的创伤范围明显减小,分泌物明显减少,且大部分创伤皮肤好转)、改善(患者的创伤范围有所减小,分泌物有所减少,且部分创伤皮肤好转)与无效(患者的创伤范围没有变化或扩大,分泌物没有变化或增多,创伤皮肤没有好转或坏死)[1]。总有效率为达到改善及改善以上标准的患者数量占总患者数量的比值。②记录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取指标的平均值进行对比,包括: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时间与换药次数。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均使用SPSS19.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其中表示形式为的计数资料使用检验,表示形式为()的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值低于0.05。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统计总有效率并进行对比,具体的评价与对比结果见下表1中的内容,VSD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

3.48%)高于常规组(76.09%),且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评价与对比结果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观察分析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 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VSD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Ⅱ期手术时间、抗感染费用、不同时间创面愈合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抗感染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Ⅱ期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创面1周愈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3周及3周以上愈合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可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骨科创伤;感染创面;VSD 骨科创伤通常造成肌肉、肌腱、血管、神经等软组织的损伤,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会造成肢体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障碍,并伴有剧烈疼痛,极易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1],常规换药处理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对于软组织损伤严重或感染严重的患者其效果并不佳,往往需行Ⅱ期手术来进一步清创[2],不仅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也增大了患者的痛苦。VSD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其在处理创伤致皮肤软组织损伤及创面感染方面效果显著,本文将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8~63岁,平均(31.5±6.0)岁,创面类型:新鲜创面36例,感染创面9例,创面部位:四肢34例,腰骶部11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17~65岁,平均(32.0±5.7)岁,创面类型:新鲜创面37例,感染创面8例,创面部位:四肢35例,腰骶部10例。所有患者均無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无凝血功能障碍者,无患严重并发症、伴发性疾病、新鲜创伤继发严重感染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外科清创术,彻底清除创面异物,给予药物镇痛、创面清洗、创缘修整等处理措施,清创术后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常规换药处理,根据患者创面情况每隔2 d更换敷料1次,感染创面给予抗生素进

创伤骨科患者DVT筛查与治疗专家共识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l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静脉,以下肢多见;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DVT是创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PE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严重者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创伤骨科患者伤情多种多样、分型众多,同时可能合并多种增加VTE风险的因素,其DVT发生率为5%~58%不等。 因此对不同VTE风险的创伤患者有必要进行评估、筛查、诊断、个体化预防及治疗。但目前尚无针对创伤骨科患者VTE筛查及诊断的指南。对创伤患者及时进行DVT筛查,有助于预防血栓或延缓其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医疗费用。 本共识根据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特点,着眼于DVT的筛查和治疗,建立规范化筛查方法,帮助创伤骨科医生筛查DVT高危人群及初步处置DVT患者。 一 概述与流行病学特点 1.DVT的临床表现 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强;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DVT发病后如未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能导致患肢症状和体征逐渐加重,严重者可诱发休克甚至导致静脉性坏疽。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PE的临床表现。下肢近端(胭静脉或近侧部位)DVT是PE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 2.DVT的流行病学特点 创伤骨科患者DVT发生率高,但不同部位创伤DVT发生率差异显著。8项前瞻性研究表明,静脉造影证实髋部骨折术后总DVT发生率高达50%,近端DVT发生率约为27%。

肋骨骨折病人的护理

肋骨骨折病人的护理 肋骨骨折在胸部开放性或闭合性创伤中均很多见。儿童肋骨富有弹性不易折断。随着年龄增大,肋骨逐渐失去弹性,肋软骨逐渐骨化,特别是老年人由于肋骨脱钙,脆弱,遇暴力容易发生骨折。肋骨之间借肋间内、外肌交叉固定,将其连成一体,发生骨折后一般移位较少。临床上常见一肋一处骨折较多,多肋多处骨折者少见,但是一旦发生则可并发内脏损伤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向危及病人生命。 一、临床表现 (一)单纯肋骨骨折 1.局部疼痛骨折处常有明显疼痛,当深呼吸、咳嗽、打喷嚏时加剧,伤者因痛不敢深呼吸。常以手保护骨折部位。 2.呼吸运动受限伤处局部肿胀或皮下血肿,多发肋骨骨折可有胸廓变形,骨折部位压痛明显,可扪及骨擦感。骨折断端刺破肺组织则有痰中带血或少量咳血。 (二)连枷胸多根肋骨两处以上骨折时,骨折区的肋骨前后端均失去连接和支撑,胸廓的完整性受到破坏,骨折区的肋骨和肋间肌不能与胸廓的呼吸运动协调一致,表现为吸气时胸廓向外扩大,而胸壁软化区在胸腔负压增大作用下,反而向内塌陷,纵隔移向健侧;呼气时,胸廓缩小,胸腔内负压减小,而胸壁软化区则向外突出,呈现反常呼吸,即所谓连枷胸。这种反常呼吸使胸腔无法形成负压,潮气量显著减少,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病人表现呼吸困难、紫绀、咳痰无力、痰潴留,甚至出现呼吸窘迫、休克等严重症状。 二、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病情病化,及早发现并发症做好抢救准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周身状态的变化。病情严重每隔15~30min测量血压、呼吸、脉搏1次,并做好记录。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流量为2~4L/min_并作好记录。呼吸衰竭时,应加压给氧或应用人工辅助呼吸。 2.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梗阻尤其在昏迷病人中是胸部损伤死亡的常见原因。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十分重要。 肋骨骨折病人的护理: (一)多根肋骨多段骨折病人之护理:在多根多段肋骨骨折时,可因前后端均失去支持,而造成该处胸壁浮动,称为连枷胸。大块胸壁浮动,可出现呼气时胸壁向外凸起,吸气时胸壁内陷的反常呼吸,以至引起肺部的通气和气体交换功能减退,甚至呼吸循环功能紊乱。护理时需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如病人有血

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探究

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探究 发表时间:2014-07-17T15:33:17.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5期供稿作者:林波刘少平[导读]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14d创面完全愈合,患病部位无盖较好,并且不用实施换药治疗。 林波刘少平(湖北省当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湖北当阳 444100)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VSD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感染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给予VSD方法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概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 义。结论:采用VSD 方法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缓解病人痛苦,缩减住院时间,提高治疗质量,值得推广。【关键词】骨科创伤临床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119-02 骨科疾病患者由于伤口未获得及时处理导致伤口受到感染从而引发骨科创伤感染疾病,而此类病症在骨科疾病中属于较为常见,由于其受伤部位血液不能及时供应,或者治疗效果较差以及患者免疫过低等情况,受伤面及容易受到感染,从而导致伤口难以愈合,情况较为严重会引发骨髓炎等病症[1]。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进步,采用VSD方式治疗该疾病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明显,现文章抽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骨科创伤感染疾病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给予VSD方法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详细报道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抽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感染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同意后,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其中男患18例,女患12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23.5岁;研究组给予VSD方法治疗,其中男患16例,女患14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25.5岁;两组患者经医院诊断均属于骨科创伤感染治疗患者,其中创面感染较久患者26例,创面感染较为鲜明患者34例。两组患者经医院检查其年龄、性别、体质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方法1. 2.1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治疗,首先对患者创面感染部位实施处理,并结合创面治疗状况进行换药治疗,并确保每隔7d进行一次病原学检测,直到创口部位完全长出肉芽,并且确保其可以进行植皮治疗治疗或创面缝合。 1.2.2研究组研究组患者给予VSD方法治疗,相同的对患者创面实施有效处理,并对伤口部位使用NaCl进行冲洗操作,根据受伤部位大小程度,在腔隙与创面采用VSD药物实施填充治疗确保将创面完全覆盖,缝合操作应在VSD敷料以外进行缝合,并给予患者半透明生物进行覆盖,利用系膜法对其进行引流,把引流管道接连成Y形状,采用负压吸引进行辅助治疗,并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引流液流动情况。患者手术治疗后6-8d拆除VSD药物,观察创面内牙生长情况,并对肉芽生长情况较为优良的患者给予缝合治疗,如患者创面肉芽组织基本完成生长,可给予其植皮消灭创面方法治疗,如患者创面仍然存在毁坏组织,则要给予患者实施2次或3次VSD技术治疗,直至患者创面肉芽完全丰满,然后再实施植皮治疗[2]。 1.3治疗判定标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14d创面完全愈合,患病部位无盖较好,并且不用实施换药治疗。有效:患者患病部位皮肤多数存活,患病部位只存在少量分泌物质,创面受伤面积逐渐变小,还需进行换药治疗,同时需要在伤口部位进行植皮治疗才能完全愈合;无效:创面部位部分皮肤完全坏死,未生长出健康肉芽,伤口面积逐渐扩大去明显缩小现象。 1.4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数用(x-±s)表示,数据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研究组给予VSD方法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例数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显效8例,无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20例;两组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数据对比[n(%)] 3.讨论相关专家指出,对骨科创伤感染疾病治疗患者给予VSD 技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有助于对创面进行消毒,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同时还可以保护创面。有关文献显示,采用VSD 方法治疗,可让加快创面增生速度以及胶原的合成,还可以加快创面收缩纤维的合成速度,增加其细胞的活跃性能,防止细菌入侵给创面带来危害[3]。本次研究研究组患者给予VSD 方法治疗,总有效例数28例,对照组总有效例数20例,两组治疗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给予VSD 方法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缓解病人痛苦,缩减住院时间,提高治疗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参考文献

最新骨科护理常规(全本)讲课教案

最新骨科护理常规(全 本)

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 1、针对病人异常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 2、骨折病人先固定,后搬动。。 3、如伴有休克发生,先行抗休克治疗,再处理骨折。 4、四肢损伤,抬高患肢,并注意观察患肢远端动脉搏动、血管充盈度、皮肤颜色及温度、疼痛及肿胀等。 5、因骨折而造成病人的剧烈疼痛,遵医嘱尽快给予镇痛药物。 6、保守治疗的病人,应注重骨折部位固定效果的观察。 【手术护理】 1、术前护理 (1)脊柱及腰以下各关节手术的病人,术前训练床上排大、小便。 (2)手术区域的皮肤应在术前24小时开始准备,皮肤不甚干净者,酌情提前准备。能活动的病人进行沐浴并更换清洁衣裤,不能活动的病人指导家属进行皮肤清洁擦拭。 2、术后护理 (1)、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实施病情观察及护理。 (2)、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3)、石膏固定的病人,执行石膏病人护理要点。 (4)观察病人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5)、脊柱术后的病人,翻身时进行轴向翻身,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 (6)、四肢手术的病人抬高患肢,并注意末梢血液循环的观察。 (7)、对危重病人做好预防合并症的护理,注意营养及水分的补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 (8)、根据病人的精神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 (9)、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协助、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恢复。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1、对危重患者先抢救、后办住院手续。 2、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准备好抢救用物,在医生到达之前,护士可酌情给予建立静脉通路、止血、吸氧、吸痰、人工呼吸等。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置。 4、保持呼吸道通畅,颈椎骨折病人保持颈部制动。 5、留置导尿,记录每小时尿量和24小时出入量。 6、伤口护理观察包扎止血效果是否明显,经输血及扩容后,伤口渗血是否明显增加,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7、建立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病情、用药和液体出入量,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8、加强巡视,保持各种管路的通畅。 9、保注意适当保暖,可加用盖被,但不宜用热水袋加温,以免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重休克。 10、四肢创伤病人注意患肢末梢血循环、活动、感觉情况 11、需急诊手术者遵医嘱做好各种术前准备。 12、对神志清醒者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急躁情绪;休克病人宜暂禁食水,口渴时可用湿棉签润唇。 13、休克病人不宜频繁翻身,以免加重病情,但要注意做好各种基础护理。 石膏固定病人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探究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探究 发表时间:2018-07-02T13:55:54.3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杨佩1 杨小军2 郭伟3 [导读] 治疗骨科创伤与创面感染,引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解放军第517医院山西忻州 0363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你,我院收治的72例骨科创伤与创面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各自36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中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换药次数(3.1±0.9)次、抗菌药使用时间(5.9±1.3)d、抗菌药总费用(210.3±16.1)元,创面愈合时间(17.5±1.7)d,住院时间(19.7±3.9)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优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骨科创伤与创面感染,引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骨科创伤;感染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引言: 近年来,在工业生产、交通领域的各种事故中导致的骨科创伤以及感染创面十分常见,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生率还在逐渐上升。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加速创面愈合,控制并发症是创伤骨科面对的重要课题[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用以治疗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进一步探讨和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的临床效果,我院特实施此次研究,现就此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你,我院收治的72例骨科创伤与创面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各自36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2例和14例,年龄范围在17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7±9.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3例和13例,年龄范围在18岁到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9.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创伤面积和创伤程度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首先对患者的创面实施有效清理,然后在创面上将事前完成修剪的VSD敷料覆盖。对于较深的创伤面,需要以敷料填入创面底部,在使用单项生物半透明薄膜将创口封闭,保证其密封状态。再调整负压吸引器的设置为0.017到0.060 MPa,具体标准以敷料有明显凹陷为准。患者连续接受7到10天的负压吸引后,取出敷料,对创面实施全面检查。对于创伤面积较小,已经出现了丰富肉芽的创面,可实施缝合;对于出现丰富肉芽,但创伤面积较大的创面,以植皮的方式消除创面;对于床上面积较大,并且依然有软组织大量缺损的创面,则可再次实施VSD覆盖,直到丰富肉芽出现后以创面植皮给予治疗。 对照组患者以常规引流技术治疗:首先清理患者的创面,根据创面的实际状况实施辅料覆盖,1天或2天更换敷料1此;对于大面积的创伤,需增加引流条并且实施抗感染处理;每5到7天为患者实施病原学检查,直到患者创面具有丰富的肉芽以后,根据创面面积选择直接缝合或植皮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观察并对比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标准为[2]:患者在2周内创面完全愈合,表皮完好覆盖,无需再接受敷料治疗,视之为治愈;患者创面面积有显著缩小,且有健康肉芽生成,分泌物明显较少,并且在接受植皮术后床面愈合,视之为显效;未达到显效疗效标准,视之为无效。痊愈与显效均视之为临床有效。 此外,对比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抗菌药使用时间、抗菌药费用、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红,采用SPSS19.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的工具,计数数据表示为(数量/百分比),以卡方减压验证组间差异;计量数据表示为(平均数±方差),以t检验验证组间差异,P<0.05表示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在各自36例患者的观察组与对照组中,2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无效,1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无效;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创伤骨科患者心理状态与一般患者相比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的生理、心理需求,尤其是不能面对事实,心理表现异常。运用全面的心理学知识, 了解不同层次、不同职业各个年龄段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获得较好的心身整 体护理。 【关键词】创伤骨科;心理护理;交流 【中图分类号】R64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2-0055- 02 健康和心理教育问题是21世纪人类关注的焦点,创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常见,如各种车祸、工伤、意外伤害等。很多患者既往体健,突如其来 的伤害改变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易出现不良情绪反应,影响手术的 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因此,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疏 导和健康教育,消除其急躁、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同时取得家属及亲友的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是骨科健康心理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 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1~8月间住院患者152例,其中男87例,女75例,年龄16~69岁,平均住院12d。其中,焦虑者62例,悲伤、抑郁者33例,无奈、懊 悔者41例,积极乐观者21例。经心理疏导和疼痛干预心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能顺利配合治疗。 2心理护理 2.1创伤后患者往往表现出对疾病的恐惧、焦虑、不思饮食睡眠不佳等反应,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一般情况下都要经过震惊、否定、抑郁、依赖、承认 与适应阶段,受伤初期处于一种麻木、冷漠、茫然状态,可能出现一些毫无目的、下意识的动作与行为。当认识到自己所受到的创伤将造成伤残时,常产生抑郁反应,表现出心情沉重、悲观、失望,不配合治疗或拒绝治疗,预后自卑不愿出院,不愿回归家庭和社会。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利于休息和睡眠,因失眠会 加重患者的疼痛,使患者感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热情主动的与患者交流, 平等的双向交流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 2. 2手术期的护理 2.2.1手术前与患者的交流患者面对手术多顾虑重重,担心手术中出现意外、手术后疼痛,担心留后遗症,护士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熟练的语言沟通技巧 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讲解术者术式、配合手术的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 顾虑及恐惧心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并请手术成功的患 者现身说教,使其很好地配合手术。 2.2.2手术后交流护士给术后回房的患者安置合适、舒适的体位,用温和、诚恳的语言告知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对有切口疼痛、排尿困难、腹胀、发热等症 状者护士应安慰、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针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 情况做好解释,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并要求家属配合做好思想工作,通知医 生给予相应的处理,使患者产生一种信任感、安全感。 2.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针对每一个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全面评估患者受 伤的病因、造成的后果、伤后情绪变化、以及疼痛等不良刺激对患者的影响,了 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用真诚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同情和尊重患者,以饱 满的工作热情、细致入微的观察、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

创伤骨科护理常规 附创伤骨科病房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第一章创伤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第一节骨折概论 【定义或简介】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称为骨折。 【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疼痛或压痛、局部肿胀、功能障碍; 2.骨折专有体征:畸形、骨擦音或骨擦感、反常活动。 【骨折的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骨折愈合过程】: 1、血肿机化演进期:(一般为伤后2-3周) 2、原始骨痂形成期:(一般为伤后3周开始) 3、骨痂改造塑性期:(一般伤后6周-8周开始) 【骨折并发症】: 1.早期并发症:休克、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脂肪栓塞、脊髓损伤、 内脏损伤。 2.晚期并发症:压疮、坠积性肺炎、骨化性肌炎、关节僵硬、创伤性关 节炎、缺血性骨坏死等。 第二节:骨筋膜室综合征 【定义或简介】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好发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症状、体征】1.症状:局部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是最早期症状,患肢麻木、手指或足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退。当肌肉广泛坏死时出现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护理要点】: 1.心理护理:多与病人交流,给予安慰。 2.体位:骨筋膜室综合征一经确诊,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物,将肢体放平,切忌抬高患肢,以免加重缺血。 3.病情观察:对用各种外固定时要注意观察患肢远端的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的观察,及时调整外固定的松紧度,防止在伤后因肢体肿胀而使固定物过紧,导致骨筋膜室压力增高。 4、温度增高会使组织代谢和渗出增加,因此患肢避免热敷、烘烤、尽可能使患肢温度降低,必要时可给予冷敷。 5、肌肉缺血坏死时,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缺血4小时后尿中出现肌球 1

骨科创伤手术中切口感染的控制措施

骨科创伤手术中切口感染的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17-03-21T13:39:06.36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作者:唐为永刘卫[导读] 讨论在骨科创伤手术中应该采取怎样的控制措施以防止出现切口感染。阜宁县中医院江苏阜宁224400 摘要: 目的:讨论在骨科创伤手术中应该采取怎样的控制措施以防止出现切口感染。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518例创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在对患者进行切口感染控制措施前, 收治其中的259例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清创消毒等处理, 其余259例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术前预防与术中控制等措施, 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518例患者, 研究组术中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97% 低于对照组的2.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骨科创伤手术中采取切口感染的控制措施十分有必要,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切口感染的几率,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关键词: 骨科; 创伤手术; 切口感染; 控制措施手术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切口感染这一并发症,这一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恢复与生存质量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骨科创伤手术大多为急诊,患者不仅发病急、病情重,而且进行手术的时间很长,因为大多数患者都要植入骨折内固定物,病症和手术流程较复杂,治病因素也比较多,这也是骨科创伤患者容易出现切口感染的原因,也进一步导致临床疗效缓慢、不明显的情况。为了使骨科创伤手术中的切口感染问题得到改善,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在在骨科创伤手术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切口感染问题进行预防。本文以我院收治的5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研究组行术前预防与术中控制等措施, 降低了切口感染率, 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518例骨科创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62例, 女256例, 最小12岁, 最大80岁, 平均年龄( 45.3士17) 岁,其中364例为四肢外伤手术、73例为关节假体置换手术、21例为关节镜、33例为骨盆手术、10例为胸椎手术、17例为腰椎手术。排除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25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1.2 方法 对照组仅按照常规进行清创消毒等基本处理,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本处理基础上行术前预防与术中控制等措施。 1. 2.1 术前预防 术前预防包括手术室环境准备和手术患者准备。手术需要在一个空气流通且温度适宜的环境下进行,需要保证整个手术室内器具与空气的洁净,因此,护理人员要在手术前提前半小时将手术室的空调做相应的调整,使室内温度保持在合适范围内,并且进行空气的净化。尽量减少手术室内人员的走动,否则会使手术室的净化效果受到影响。在手术患者的准备方面,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因为骨科创伤手术多发于意外事件,病情重且多是急性的,在突发性伤害下,有些患者甚至面临需要截肢的情况,所以,患者在手术前极易产生负面情绪,对手术治疗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要积极处理,抚慰患者的情绪,鼓励患者,减少负面情绪,让患者配合治疗。此外,骨科创伤手术很多是开放型伤口,受污染的切口极易感染,医护人员要迅速为患者处理好伤口的污染物,并用生理盐水和3% 双氧水等清洗伤口,使伤口保持清洁。在进行手术清洁工作前,医护人员要严格做好自身的消毒除菌,以免使患者的伤口造成二次污染。 1 . 2 .2 术中控制 细菌是造成切口感染的直接因素,因此手术中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用具与器械、手术包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与灭菌。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已经使用过的手术器械要与没有使用过得手术器械分开并隔离,保证无菌操作贯穿整个手术,如果手术时间较长,还要在切口周围加盖无菌巾,并且及时吸净手术中的冲洗液。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手术中,为了保障手术顺利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各医护人员要互相监督,增加安全保障,防止医师过于集中精力而忽略手套破损或污染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观察。 1 .4 疗效判定 临床感染症状及体征: 体温> 38 ℃ , 切口渗液明显、红肿热痛或高热寒颤。 1. 5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 18.0 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以数( n ) 与率( %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才检验,p< 0. 0 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组的518例骨科创伤患者中,研究组术中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97%,低于对照组的2.86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切口感染控制措施实施前, 发生11例感染, 其中Ⅱ类切口6例、Ⅲ类切口5例, 控制时间为15d 左右, 经细菌培养检测结果显示病原菌12株, 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株、革兰氏阳性菌7株、真菌2 株; 切口感染控制措施实施后, 发生3例感染, 属于Ⅲ类切口, 控制时间为8d , 经细菌培养检测结果显示病原菌2株, 为革兰氏阴性菌。 3 讨论 骨科创伤手术进行过程中,由于切口暴露在外,因此容易受到更多的环境影响,如手术室前准备、手术操作用具等,这些原因都可能使切口沾染细菌,造成感染。为了使骨科创伤手术中的切口感染率降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组研究以518例患者为例,分别设置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术中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97% 低于对照组的2.8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因此,要防止骨科创伤手术中的切口感染,要对医护人员的术前预防与术中控制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以防止术中出现切口感染的状况,在手术室控制方面,对手术室的人流、物流进行合理划分,提前做好手术室环境、器具的清洁,保证空气流通,并对人员流动进行管制,手术中的无菌用品与污染物品都要分开放置,防止细菌的传播滋生。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落实洗手流程,着重注意穿戴术前手套,对切口做好术前清洁,根据手术时长,按规定加盖无菌巾。参考文献: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218412270.html,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军林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19期 【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在治疗骨科创伤和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骨科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创面Ⅱ期处理时间、抗感染费用、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骨科创伤;感染;临床疗效 骨科创伤容易造成软组织损伤和伤口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常规换药,肉芽生长丰满后再行缝合或植皮,但是当软组织缺损较多、创面较大、感染严重时,常规换药时肉芽组织很难达到充填创面缺损的目的,需要行皮瓣转移手术来消灭创面,而且常规换药有治疗时间长,患者痛苦多,医生劳动强度大的缺点,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作为一种新的引流技术,正在逐步应用于临床[1],本研究对甘肃省武山县人民医 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使用VSD治疗的48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l2月本院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共96例,其中,男58例,女38例;年龄16~80岁,平均51.3岁。受伤原因:交通车祸伤48例,重物砸伤20例,机器压伤16例,运动扭伤12例;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换药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 伤原因、损伤面积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年龄太大、太小、营养不良、有严重并发症、伴发疾病和新鲜创伤后继发严重感染的病例,所有感染创面经病原学检查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并且常规行药敏试验。 1.2治疗方法

骨科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

骨科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 1.疼痛:与创伤、骨折、手术切口有关; 措施:根据疼痛的刺激源,给予不同的方法,如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护患沟通,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或采用中医疗法,针刺止痛、按摩等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等,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也可物理止痛,如冷疗、热疗等。 2.知识缺乏:与角色突变,未接受相关知识有关; 措施: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的性质、原因、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医学知识,介绍有关治疗护理的方法和意义, 3.焦虑、恐惧:与意外受伤,无思想准备,担心不良预后有关; 措施:鼓励患者讲出自身感受(心理、生理等)给予针对性处理,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讲解成功病例,鼓励患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4.生活自理缺陷:与疾病和治疗限制,骨折后患肢功能受限有关; 措施:指导病人使用呼叫器,将常用物品放置病人易取到的地方,及时给予生活上的护理,协助病人使用拐杖、助行器、轮椅等,使其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鼓励病人完成病情允许的自理活动或部分自理活动,使病人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5.躯体移动障碍:与受伤后肢体功能障碍和治疗限制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长期卧床有关; 7.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及患肢制动,活动受限和减少有关; 措施:医护合作,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做示范动作,教会病人并检查患者是否掌握。 8.睡眠形态紊乱:与疾病、心理因素、治疗限制和环境改变有关; 措施:给予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对疾病及相关因素的紧张情绪,针对患者主诉及症状,配合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舒适,并给予患者讲解促进睡眠的方法。 9.体温升高:与手术创伤、感染有关; 措施:给予必要的解释工作,根据病因,遵医嘱给予降温措施,指导患者多饮水,按时进行病室内空气净化消毒。 10.潜在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便秘、心脑血管意外等 措施: (1)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老年人骨折后,循环系统发生明显衰退性变化,心血管系统不能适应应激状态,加之受伤后疼痛刺激,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要多巡视病房,严密观察血压、脉搏、患者神志、表情变化等,多与病人交流,倾听患者主诉,及时了解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预防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患病后由于长时间卧床,个别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给他人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而控制饮食。这样的病人应向其说明营养的重要性。因为胃肠蠕动慢,排空慢,易引起腹胀,便秘,应鼓励患者多进行顺时针按摩腹部,增强肠蠕动,从而预防并减轻腹胀、便秘。另外督促患者多饮水,饮食平衡,多吃新鲜蔬菜及粗粮等,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3)预防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骨折后,呼吸功能相对减弱,长期卧床及术后病人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病人入院,要求不吸烟,讲清吸烟对术后身体的危害性。鼓励病人咳嗽、作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作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在协助病人翻身时,给予叩背,使积痰易于排出,怕疼痛、不能咳嗽的病人鼓励病人尽量把痰咳出,若痰液粘稠可给予雾化吸入。病房应经常开窗通气,保持空气新鲜,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4)预防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因卧床时间长,加之骨折处疼痛,怕多饮水排尿不方便,易发生泌尿系感染。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定时改变体位,有利于尿沉渣的排出,保持会阴部清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7-05-04T15:51:25.5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作者:乔世平 [导读] 在骨科各种病症的临床治疗中,随着就医人数的增加,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鸡西市梨树区医院 158100 摘要:解决病痛一直是医疗工作者的根本任务,治疗手段的多样性以及成效成为了临床应用的关键,在创伤性的骨科病症以及创面感染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经过验证确认了其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病痛,达成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骨科创伤;感染创面;治疗效果 在骨科各种病症的临床治疗中,随着就医人数的增加,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的治疗手段和临床经验经过多年的积累有了一个比较丰富的储备,这些储备就是医疗水平提高重要的参照,只有不断提升治疗水平和发展治疗手段,参能应付愈加繁重的医疗工作。对于解除创伤骨科疾病以及形成的创面感染,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了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能够有效的治疗创面的感染,将渗出物清理干净,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人体的伤害,创伤性骨折的创伤面以及骨科手术的切口感染一直是重点研究、严正对待的问题,本文将做好调查研究,从中采用对比参照的方法,明确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良好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84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 对照组中,女29例,男13例;年龄20~70岁,平均(40.2±3.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0例,机器绞伤11例,重物砸伤7例,高空坠落伤4例。 研究组中,女25例,男17例;年龄23~74岁,平均(43.1±4.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机器绞伤13例,重物砸伤5例,高空坠落伤1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一般的防止感染的方式是直接在创面处用药,定期的更换保持药物的特性作用于感染创面,达到消除感染,恢复创面的疗效,还可以进行输液治疗,加强人体抗菌能力和免疫力,减少对创面感染的影响,化解感染导致的脓肿和流脓。 1.2.2 研究组 本组的患者就要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进行治疗,第一步先要将患者的创面处清洗干净,保持清洁无菌的状态,要适当的扩大创面的尺寸,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清除已经受到感染的皮肤组织以及让脓液顺利流出创口,避免感染范围扩大,初步清理之后对创面进行评估和测量,要将感染流脓物彻底的清除,就要利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进行吸取,从身体内拔除。依据创面的尺寸确定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的形状和大小,将备好的泡沫放在创面上,最好紧贴创面,然后进行缝合,安设好吸收装置。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是要确保创面自然的生长愈合后,再实行后续的治疗手段,防止了外界对于创面愈合的干扰和病菌侵袭,也就能够很好的治愈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5.6±4.2)d,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20.1±3.5)d,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42,P=0.0000),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5.8333,P=0.0157)。 3 讨论 创伤性骨科病症的创面一般比较难以处理,对患者的伤害较大,如果再发生感染对于治疗更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以往的常规治疗这种创面感染的做法,就是定期的更换敷药方式进行一定时期内的治疗,通常要占用术后患者很长的时间才能治愈感染,增加了恢复时间和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康复的费用支出,费时费力,而且患者在增多,医疗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会大大增加。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感染事半功倍,通过封闭式的治疗方式,能够使感染的面积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迅速有效的控制住感染向恶化的趋势发展。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关键在其对感染物质的吸引式拔除,建立封闭式的负压引流过程,由于可以根据创面来确定引流材料的形状和大小,就能够全面的覆盖创面感染部位,从根本上祛除感染引发的坏死组织以及脓液,可谓迅速而且高效,保证创面的正常生长愈合,加快康复过程。 (2)引流疗效的保障也是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关键部分,采用的特殊医用薄膜对引流材料实施保护,能够持久的保持负压吸引力的作用,将感染所致的脓液等物质彻底的从患者的创口处清理干净,不留隐患。 (3)封闭式的操作过程,一方面能够减少创面与外界可能存在的各种病菌接触发生反应从而加剧感染,阻止细菌滋生使创面感染范围进一步扩大、严重的后果以及感染的复杂程度加剧;另一方面在彻底的治愈感染后,还可以持续保护创面进行伤口的愈合以及恢复,直至彻底痊愈为止。 (4)传统的治疗感染的方式更多的依赖于药物,在药物中存在大量的抗生素,长期的使用也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患者依赖用药化解感染,采用引流技术方法,减少了抗生素的摄入,降低了抗药性,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免疫能力的恢复。 (5)从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劳动强度角度出发,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几乎能够掌控全程的治疗,感染被迅速高效的治愈,减少了康复时

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缓解的临床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缓解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13T16:04:43.260Z 来源:《健康前沿》2016年3月作者:余越喜 [导读] 创伤骨科患者在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缓解疼痛的临床疗效很好,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有很好的帮助。(湘潭市中医医院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研究创伤骨科患者在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缓解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2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46例,常规组46例。结果:经过对实验组和常规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相同的时间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创伤骨科患者在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缓解疼痛的临床疗效很好,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有很好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上参考。 【关键词】创伤骨科;综合护理干预;疼痛缓解 目前,创伤骨科多容易发生在遭遇交通事故、在高处工作摔伤、房屋坍塌或者爆炸等情况导致的受伤人群中,创伤骨科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外伤。无论伤情的严重程度,创伤骨科患者都会在生理、精神和生活各方面受到影响,会造成患者生活节奏规律的混乱在心理上,很多的患者也会出现不良情绪。在常规的治疗中,患者的病情没有很多改善,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创伤骨科患者在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缓解疼痛的临床疗效,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92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92名患者进行伤势检查,检查结果是:上肢创伤骨科患者50例,下肢创伤骨科患者有18例;其他创伤骨科患者有24例,。将这92例创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46例中有25例男性患者和21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5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5±2.3)岁,有26例是上肢创伤骨科患者,有9例是下肢创伤骨科患者,11例是其他创伤骨科患者;常规组46例中有23例男性患者和23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5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5±2.3)岁,有24例是上肢创伤骨科患者,有9例是下肢创伤骨科患者,13例是其他创伤骨科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伤情特征、性别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实验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进行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被实施常规护理的情况下,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疼痛干预:要将患者换药的探讨减轻,同时实施开放创面的护理,给患者包扎时也要注意适宜的松紧度,或者是在给患者换体位的时候也要注意过程的轻柔,防止出现任何疼痛出现。(2)心理干预,加大对患者心理变化以及情绪变化的关注,主要是加大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是在患者受伤后,变现出来的痛苦、郁闷、封闭自己、悲伤等一些不好的情绪反应,护理人员应该对其进行积极正面的开导,用心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所在,并有足够的引导能力去解开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给与患者给多正面正能量的信念;(3)对于患者的详细的病理特征变化,应该尽快做好观察记录,方便尽早治疗,控制好病情。 对实验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只进行常规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照,并对实验组和常规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别的分析统计。 1.3观察指标 进行相同的护理时间后,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医学上将这些疼痛程度分成:0级,是无痛;1级,是轻度疼痛;2级,是中度疼痛;3级,是重度疼痛;4级,是剧烈疼痛;5级,是疼痛无法忍受。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 SPSS16.O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在治疗后,护理相同的时间后,观察记录可知,实验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疼痛程度存在明显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的比较(x,%) 3.讨论 创伤骨科是一种开放性外伤,据医学研究可知,创伤骨科在受到不同程度的作用就会诱发创伤的疼痛感[1]。对于颅骨损伤的治疗,只有及时采取治疗,以及实施合理和科学的护理才能有效地促进患者的疼痛感减轻,也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2]。创伤骨科的病理特征是病情是急性的,治疗以及患者恢复的时间比较长,并且现在患者对护理的要求更加高以及治疗的过程中护理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选择合理的护理方法非常重要[3]。实施综合护理就是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对患者的不同病理特征作出相应的护理,让患者有更好的恢复和病情的好转[4]。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对实验组和常规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相同的时间后,综合护理效果更好,让患者更加满意。另外,曹克菲等[6]对120例创伤骨科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发现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是最合理,最有效的,创伤骨科患者在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缓解疼痛后,对病情的控制有很好的效果以及能够很好地减轻患者的探疼痛。这一结果和本研究的结果相近[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