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成基础教案

构成基础教案

构成基础教案

第一章平面构成部分

1、平面构成的概念

一、平面构成的概念:

1组织教学、大体叙述构成所讲内容

2教授新课

首先将构成学习与学生的关系:

●构成艺术指是艺术形态的艺术构成。及时将形态要素依照视觉原理,力学原理,组织

成离乡的形态与色彩的造型效果、

●举例:

太极图:阴阳鱼太极图源于道教

平面构成就是研究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的形态(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依照一定原理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多种理想的形式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如在企业标志、商品广告、商品包装、ci设计等现代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中被大量应用、

1平面构成的由来

包豪斯

包豪斯都应该被视为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而建立的学校,通过十年的发展,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关于设计的新探究与试验成果,特别是荷兰风格派运动、苏联构成主义运动和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成果,使这个学院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精华的中心,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推倒一个空前的高度、

包豪斯把绘画、建筑、舞台设计、摄影、编织、陶瓷、染织、印刷等统一运筹,抛弃了纯艺术与实用艺术的分解观念,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脱离社会、物质可分解成分子、原子、电子、核子等等,绘画艺术可分解为最简单的点、线、面等形体,以及空间色彩个元素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2 平面构成的特点

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的,但它反映了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规律性。他有两方面的特点。

第一,她以知觉为基础。平面构成不是以简单的模仿具体的物体形象,而是以直觉为基础,强调客观现实的构成规律。

第二,它是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的、自觉地、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平面构成运用了数学逻辑、视觉效果、空间构成等方法,并突出它的运动规律,表现出具与超越时间、空间的图形效果。

第三,平面构成与传统几何图案的连续纹样有所区别。几何图案的连续纹样实在特别有规

案中的平面时空,增强了画面中运动感和空间深度,在平面的纸上产生了一种空间起伏的视觉效果。这就是平面构成所追求的三元立体空间的错视效果。在构成中已数量的等级增长,位置的远近聚散,方向的正反转折等变化,在结构上整体或局部的运用重复、渐变、变异、发射、密集、对比等方法分解组合,构成有组织有秩序地运动、通过视觉语言对人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产生影响,比如对紧张、松弛、平静、刺激等心态产生影响,并得以表现。

3 平面构成的分类

依照构成的原理,任何形态都能够进行构成,构成的形态主要有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

3。1自然形态的构成

自然形态的构成是一自然本体形态为基础的构成形式,这种构成方法保持原有形象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形象整体或局部的分割、组合、排列重新构成一个新的图形。

3。2 抽象形态的构成

抽象形态的构成是以几何形为基础的构成,即以点、线、面等构成元素进行几何形态的多种组合。其构成方法是以几何形态为基本元素,依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排列。

抽象形态的构成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即以点、线、面等几何形作为元素,并将他们进行有规律的组合和非规律性的组合、有规律性的组合组成的效果有节奏感、运动感、进深感等都属于规律性组合。非规律性组合比较自由,能够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张力和运动感,能够增加视觉上醒目的极富有引力的视觉效果,对比、肌理、变异等。

抽象形态构成的形态主要是运用空间与形,形与形的重复变化。并运用光、色的运动规律设计出繁多的、眩目的、单纯的、明快的、淳朴的、简洁的、收缩的、扩张的形式。

4、观看优秀平面构成作品

2、平面构成与点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复习上节所讲内容

2教授新课

1 点

1.1点的概念

点在几何学上是肉眼看不见的,因此只能下定义为非物质的存在、他表示位置、不具有大小,即无长度也无宽度,是最小的单位。在构成学中电视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比较中存在,通过比较而显现。例如同一个圆的形象,在校的框架里显得特别大,而在巨大的框架里就会显得特别小。关键问题是如何界定点的范畴。如太阳在宇宙中,钱币放在手心上。通过对这些视觉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够确定同样的情况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距离内、估计是点、是面或体,判断它的标准取决于环境。

1.2点的形态、作用和性格

现实中的电视各式各样的,有圆点、方点、椭圆点、三角点、锯齿点、梯形点等等。自然界中任何形态只要缩小到一定程度,都能够产生不同形态的点。一个点是最简单的构成单位,它不仅指明位置,而且使人能感受到在它内部具有膨胀和扩散的潜能,作用在周围空间。

虚点也是点的一种形态,它是一种特别形态的点,如用面积出点状空白,造成虚点的效果;就是把线切断,并俏俏错开,形成虚点。

(1)点的线化点的靠近形成线得感受

(2)点的面化

明亮的点或者是暖色的点又处于前面的感受黑色的点或者是冷色的点由后退的感受、由于周围的点的大小不同,就是中间两个相同的点产生大小不一的感受。

1.4点的作品范例

2线

2.1线的概念

只有位置、长度而不具有宽度和厚度。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因而是点所产生的。

2.2线的形态、作用和性格

线概括起来分为两大类,直线和曲线。

直线具有男性特征,有力度,稳定。直线中的水平线平和、

寂静,使人联想到风平浪静的水面,远方的地平线;而垂直

线使人联想到树,电线杆,建筑物一种崇拜的感受。曲线富

有女性特征,具有丰满、柔软、优雅、浑然之感。

线有特别强的心理暗示作用。线最善于表现静和动。

2.3线的错视

所产生的不良效果、2.4线的作品范例

3面

3.1面的特征

定义:面是线的连续移动至终结而形成的。面有长度、宽度、没有厚度、直线平行移动而成方形;直线旋转移动形成圆等等。

面是平面构成中最复杂、多变的构成元素。面构成的完整性与线移动的方向、方法、快慢、距离等条件相关联、

直线垂直移动形成方形面

直线固定一端点再旋转移动可形成扇形面

直线回转360°可形成圆的面

线的间隔移动,能够造成虚面

1、规整面

主要是指几何形面,能够借用数学几何公式来定性

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正圆、椭圆形)、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多边形、菱形等面。

2、不规则面

并非所有的面都是直线移动的轨迹,还有许多面的曲线、弧线甚至折线聚合的,这类面就是我们常说起的自由形。偶然形也是不规则面中的特别成员,但它不是由线移动形成的,而是像偶然的点那样。

以上是从原理上分析面形成的方式,在艺术化的平面构成设计里,所有的面都是靠颜色勾勒、平涂出来的。

3、正面、负面

正面:通常清况下是指浅色之上显示的深色形态、习惯用黑点、也称为实面或正形,正形形态有凸起感、

负面:通常情况下是指深色纸地上显示的浅色形态,习惯用白点也称虚面或负形,负形形态有凹陷感。

3.2面的形态、作用

面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态的面在视觉上有不同的作用和特征。直线的面具有直线所表现的心理特征,如矩形、三角形、四边形,有简洁、明了、安定、秩序感,男性的性格、偶然行的面,如水和油墨的混合、泼洒产生的偶然的形等,比较自然,有人情味。

●再多块面中,面积大的和专门形状的部分形象感强。

●在凸部与凹部形态的组合中,凸部形象感强,易成形象、此时凹部为底、

●上部与下部结构,下部形态易成形,上部为地。

●对称性的两侧面,大的形象感强烈、突出、小面积为地。

●单纯或特异形易突出,具有强类形象感

●外轮廓线封闭的面积形象感强

●位置偏中心部位的形态具有注目效果,易成形、

3.3面的错觉

•大小的错觉

•同等大的两个正圆形,上下并置,上边的圆形,给人感受稍大。

•带有圆角的正方形

•用等距离的垂直线和水平线,组成两个同等面积的正方形,其长、宽的感受

去不一样。

3、4面的情感

⏹充实的面形与量感

在轮廓线以内涂得满满的平面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充实的块状魅力、我们不

妨画个正方形或圆形,然后将其内部涂成乌黑看看,这一来形本身就具确实,安

定、突出、乃至充实之感。像广告颜料那种无光泽之色即可,至于有光泽的印

刷油墨所成的稍大正方形或圆形,我们将因其优美的而为之神往。

此事一方面来自几何形能臻其完美的优点,一方面的自内部填满的“画面”之

充实感。因此我们即可了解,过去俄国构成主义大师的马勒为基为何画平涂的

正方形而称之为绘画、

此外尚有种种的形,单纯的有机形态也相当不错,一般说来,与复杂的形比较之

下,依然单纯而没有空洞或凹部的形比较能感受出块体的力量及量感的充实

性。

⏹封闭之线所造成的中空面形

假如是封闭之线,则无疑的应属于二维之形,只是尚且中空而已。然而细线越是扩展于空洞的空间之中,那么“面形”的感受便越趋稀薄,线形的感受反而增强。从

另一方面言,粗线越是填满与内部空间,那么面形的感受便越明显。

⏹开放之线所造成的面形

在处理面的感受较弱的面形时,在量感或块体方面而言,显得较不厚重,成了一种轻

而弱的面形。例如集合细的线断,到处充满空隙之形。这种形的要素是线,集合而形

成面形,线与线之间,则有引力发生作用。

⏹面的表情

正如线有许多表情一般,面的表情亦十分多样,与此最有关系的是面形的轮廓、及其内部的质感等、例如面形的轮廓具有浓淡之时,就此使用硬边的情况显得更为

柔软。

面形可用各种方法来表现立体感,亦可让人有韵律、动态之感,或透明,错觉之感,关于这些现象,以后再祥论。

【作业】

(1)在练习本上绘制10cm*10cm的正方形,以点为元素的重复构成作业

(2)在练习本上绘制10cm*10cm的正方形,以线为元素,在画面中体会一下有什么视觉效果。

(3)对一个面积为10cm*10cm的面进行组合形成以“平衡”为主题的设计。

【本章小结】

1点

1。2点的形态作用和性格

1、3 点的错视

2线

2。1 线的概念

2、2 线的形态作用和性格

2、3 线的错视

3面

3、1面的概念

3、2 面的形态作用和性格

3。3面的错觉

3、平面构成的形象

【学时数】:8课时

【教学内容】:

1单元形的组合

2单元形的繁殖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平面构成基本的基本形构成

【教学重点】:单元型在平面构成的基础概念及其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单元型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复习上节所讲内容

2教授新课

在单元式造型中,决定了一种单元形(或几种单元形)后,将他们组合而成的形体是无限的。

1单元型的组合

1.1单元型的概念

单元形即基本型,是指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一个点、一条线、一块面都能够成为单元形的元素。单元形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这就给设计者提供了无数的设计资源。

1.2单元型的组合关系

单元形是由基本元素点线面,经过各种组合而形成的,形态的主要关系有一下8 种

(1)分离:形与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间

(2)相遇:一个型的边缘与另一个性的边缘接触

(3)复叠:一个形复叠在另一个形之上,产生前后的关系,形成空间层次感。

(4)透叠:形与形透明相交

(5)联合:两形交叠,相互联合形成一个新的形

(6)减缺:一个形被另一个不可见的形象覆盖形成一个新的形。

(7)差叠:与透叠相反,只有蝴蝶的地方能够看见、

(8)重合:形与性之间套叠成为一体

2单元形的繁殖

2.1单元形的决定

单元形以简单的几何形态为好。其次,再把单元形群集化的过程中,必定发生形体聚成一团的“形态融合”,或由单元形所包围的“间隙空间”等现象因此要选择效果好的单元形、

2.2形态融和

把两个单元形组合起来的方法以及混合单元形的组合方法。

2.3负形空间的形态

单元形之间所造成的空间形态考虑两种方法;分离组合;单元形连接而成的环状组合、多个单元形作规律化组合,形成多形负形空间。

2.4新单元形的繁殖构成

构成方法:大致分为两种,即规律构成和自由构成。自由构成是把单元形自由的组合,以来平衡的感受。

(1)线状的发展把单元形按同一方向同样的方法连接起来、

(2)面的发展当单元形象二维方向发展组合时,能够形成比线状发展更为丰富的格子形。

(3)环状结构的形成把现状发展的图形弯曲并将两端连接,使可形成具有负形空间的“负形空间”的环形。

【作业】

将单个元素进行重组A4得纸

【本章小结】

1单元形的组合

1。1 单元形的概念

1。2 单元形的组合关系

2单元形的繁殖

2。1 单元形的决定

2。2 形态融合

2、3负形空间的形态

2。4 新单元形的繁殖构成

4、平面构成的重复表现形式

【学时数】:8课时

【教学内容】:

1、规律性平面构成

1、1重复构成

1。2渐变构成

1、3发射构成

1。4特异与对比构成

2、非规律性平面构成

2。1空间

2。2肌理

2。3想象构成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平面构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规律性图形和非规律性图形的种类及其构成方式【教学难点】:掌握规律性图形和非规律性构成种类间的异同

【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复习上节所讲内容

2教授新课

1、规律性平面构成

规律性骨骼有严谨的骨骼线,骨骼线将画面的空间进行了有规律的分割,单元形围绕这些骨骼线进行排列,使设计有了强烈的秩序感。

1。1重复构成

1、1。1重复的概念

形同的或相近的形态连续的、有规律的反复出现叫重复。重复构成形式就是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在画面中能够呈现出和谐统一,富有整体感的视觉效果。

重复这种构成形式来源于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如秦始皇的兵马俑,建筑中重复排列的窗户,运时间月的方队。

1。1、2重复构成的形式

(1)基本型重复构成

在设计中连续不断的使用同一基本型元素,称重复基本形。重复基本型能够使设计产生绝对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大的基本型的重复,能够产生整体古构成的力度,细小密集的基本型重复能够产生肌理效果、

1)单体基本型的重复,一个形体反复排列。

2)单元基本型的重复,两个或两个形体一组反复排列、

3)近似基本型的重复,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基本形反复排列、

基本型的重复还分为绝对重复和相对重复两种形式。绝对重复式基本型始终不变的反复使用;相对重复则是指基本型的方向、大小、位置等发生了变化(在基本型的格限之内运用点、线、面进行分割、重复、联合等不同的组合方法来构成)

(2)骨骼重复构成

构成中的骨骼就是构成中的骨架、框架,是图形有秩序的进行排列,在有规律的骨骼中,重复骨骼是最基本的骨骼形式。规律性骨骼有两个重要元素:水平线和垂直线。

骨骼也能够分为规律性骨骼和非规律性骨骼两种,规律性骨骼是依照数学方式进行有秩序的排列,像重复、渐变、近似、发射等。非规律性骨骼是比较自由的形式,像密集、对比、变异等。

1、2渐变构成

1。2。1渐变的概念

渐变是指基本型或骨骼逐渐的、有规律的循序便动,它能使人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渐变是一种符合发展规律的自然现象、

1、2、2渐变构成的形式

渐变的形式是多方面的,想像的大小、疏密、粗细、空间距离、反向、位置、层次、色彩的深浅、明暗、声音的强弱、快慢都可达到渐变的效果。

(1)基本型的渐变,是指基本型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色彩逐渐变化。

形状渐变:有一个形象逐渐变化称为另一个形象,又具象性渐变和抽象性渐变两种。

大小渐变:基本型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给人以空间深度之感。

位置渐变:基本型与基本型之间的距离渐次的变秘或变梳。

方向渐变:基本型的排列方向渐变,画面会产生起伏变化,增强立体感和空间感。

色彩渐变:基本型的色彩由明到暗渐次变化。

(2)骨胳变化,是指重复骨骼线的位置逐渐的、有规律的循序变化。

单项渐变:也叫一次元渐变,就是仅用一组骨骼线进行渐变、

双向渐变:也叫二次元渐变,即两组骨骼线同时进行变化。

1。2、3渐变基本型和骨骼的关系(1)将渐变的基本型纳入重复骨骼中

(2)将重复的基本型纳入渐变的骨骼中

(3)将渐变的基本型纳入渐变的骨骼中

在渐变构成中基本型和骨骼线的变化特别重要,既不能变得太快,缺少连贯性,又不能变得太慢,重复累计,如此才能使画面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1。3发射构成

1、3、1发射的概念

发射是一种特别的重复,是基本型或骨骼单位环绕一个或多个中心点向外散开或箱内集中。自然界中四溅的水花,盛开的花朵,四射的光芒,爆炸的辐射等现象。

发射也能够说是特别的渐变,具有渐变的特别视觉效果。它有两个特征:一,发射具有强烈的聚焦,这个焦点通常位于画面的中央;二,发射有体重深邃的空间感和光学的动感,是所有图形向中间集中,由中心向四周扩散。

1、3。2发射构成的形式

(1)发射骨骼的构造因素

发射骨骼的构造因素有两个方面:发射点和发射线。

发射点:即发射中心,焦点所在。发射线:及骨骼线。

(2)发射骨骼的种类

离心式:基本型由中心向外扩散,发射点一般在画面的中心,有向外的运动感。

向心式:基本型由四周向中心归拢,形

成发射点在画面外、

同心式:基本型层层环绕一个中心,每

层基本型的数量不断增加,形成实际

上是扩大的形式、扩散的形式。

多心式:基本型以多个中心为发射点,

形成丰富的发射集团。

1。4特异与对比构成

1、4、1特异的概念

特异是规律的突破,是在重复和渐变骨骼或以本形中的一种变异、变化,在规律中出现轻微的差异或局部的突破,有意的出现一个或数个基本型或骨骼单位,以突破规律的单调感,增加趣味。

1。4、2特异的形式

大部基本型都保持一种规律,其中一小部分违反了规律和秩序,这一小部分就是特异的基本型。

大小特异:基本型在大小上的特别性,能强化基本型的形象,是形象更加突出、鲜明,也是最容易使用的特异形式。

形状特异:基本型在形象上的特异,能增强形象上的趣味性,是形象更加丰富。

色彩特异: 基本型在色彩上的特异,能丰富画面的层次。

骨骼特异:规律性的骨骼之中部分骨骼单位在形状、大小、方向上发生变动。

1、4、3对比构成

对比是一种自由的构成形式,它不以骨骼线为限制,而

是依据形态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现隐及形状、

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对比而构成的。

协调是求近似、对比则是求差异。自然界中的冷与暖、

干与湿、白天与黑夜,都是对立的组合。对比事实上就

是一种比较,能够是显著的、强烈的、复杂的,也能够是

模糊的、轻微的、简单的。

2、非规律性平面构成

2。1空间

2、1、1空间的概念

空间是一种具有高、宽、深得三次元立体空间、关于物体而言,就是他在空间中世纪占据的位置,这种空间形态也叫物理空间,它具有平面性、幻觉性和矛盾性,即平面构成中的空间只是一种假象,三度空间是二度空间的错觉,事实上本质上依然平面的。

1.1平面上形成空间的因素

(1)重叠:一个形象重叠到另一个形象重叠到另一个形象之上时,就会产生往常以后的感受。

这就是平面的深度感、

(2)大小变化:由于透视的原因,物体在人们的视觉中会产生近大远小,近清楚远模糊的感受。

(3)倾斜变化:由于基本型的倾斜或排列的变化,在人们的视觉中会产生一种空间旋转的效

果,因此倾斜也会给人一种深度感。

(4)弯曲变化:弯曲本身就具有起伏变化,因此平面形象的弯曲,就会产生有深度的幻觉、

(5)投影效果:由于投影本身就是一种空间感的反应,因此投影的效果也能产生一种空间感

的效果。

(6)透视效果:在真实空间中,一般情况下,人的眼睛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同时是越在前者

越大,约在后者越小,因此也有空间的感受。

(7)面的连接:在平面设计当中,面的弯曲能够形成体,面的形成也可形成体,而体是空间中的

实体,因此,能够形成体的面都具有空间感。

2。1、2矛盾空间

矛盾空间是指利用空间的局限性以及视觉的错视,形成的在实际空间中无法形成的空间形式、在平面构成中故意违背透视原理,有意的制造出矛盾空间、

2、1、3矛盾空间的构成方法

共用面:是指将两个不同视点的立体型以一个共用面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以次在视觉上即是俯视又是仰视的空间结构。

矛盾连接:是利用直线、曲线、折线在空间中产生方向上的不确定性,是矛盾形体连接起来。

2。2肌理

2、2。1肌理的概念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肌—-皮肤,理——纹理、质感\质地、不同的质有不同的物质属性,因而也就有其不同的肌理形态,例如:干和湿,平滑和粗糙,光亮和暗淡等等。这些肌理形态,会使人产生多种感受。

2。2、2肌理的形式

物体表面的粗糙感或光滑感均属于肌理,因此它必须是视觉的,同时也必须是触觉的。物体肌理的构成单位特别细微时,质感则被认为近乎色彩的感受;反之,单位粒子越大,便越加强了形态认知的直觉作用。

肌理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可用手触摸到的触觉型肌理;其二虽表面光亮平滑,但视觉上令人感受到特别的凹凸感或粗糙感,即使觉型肌理。

2。2、3偶然形态的塑造

无意中掉落摔破的墨水瓶所溅出的墨水形态;从油漆罐边流淌下来的层层油漆流动的形态;所谓偶然造型方法,有如前所述墨水瓶的破坏、油漆的流淌、纸张的碳化等偶然事故一般,属意外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借此方法形成意外的形态、

渲染法

把纸张润湿后才开始作画,通过顺分的增减,可使日常使用的色料产生新的形态。

吹彩法

用毛笔在纸上稍稍多放一些水性颜料,并在颜料未干时把他吹开。

滴流法

雨水落到地面后,会出现三种结果,一部分被土壤吸收,一部分蒸发,余下的则在地上流淌成河流。

墨纹法

使墨浮于水面,并用绵纸转印出水墨流动图案的技法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 第一章平面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含义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现代形态构成学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构成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构成即构造、解构、重构、组合的意思,是指一种建立在“解构重构”基础上的造型方法。主要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的关系,以及形象编排和排列的方法,是把数种以上的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平面构成是设计中最基础的训练,在构成艺术中,原理和方法主要来自于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以抽象的形态反映自然现象和主客观世界,在创作方法上,不拘于固定的格式,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采用灵活、运动的方式进行创造。由于它的形态是抽象的,因此可以进行方向上的切换,或进行切割,加以重新组合、发展,使之产生千变万化的形式和多种构成方案。 第二节如何认识、学习平面构成 一、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 二、培养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 三、发展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第三节平面构成与抽象形态 一、关于形态 形态,一般是指事物的形状与表现,一切可见物的外形特征或设计中借以表达一定含义的视觉元素。(视觉元素即形的大小、色彩、肌理),可具有任何形状,大小由设计者自行决定,点线面均可。在设计中,把形态分为三大部分:概念形态、现实形态和抽象形态。在平面构成中会大量运用抽象形态。 二、抽象形态 构成不完全是抽象的,采用大量的抽象形态进行练习并不是我们的学习目的也不是平面构成的全部内容。我们要充分了解抽象仅仅是一种认识方法,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学习理解形态构成的内在联系。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 构成是一种造型的概念。构成艺术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德国魏玛的包豪 斯设计学院,70年代末80年代初被引进到我国,实际上是三大构成的总称,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及立体构成。

(完整)构成基础 课程教案

构成基础课程教案1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构成基础概述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1. 了解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 2。了解平面构成是培养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设计作品的表现能力; 3. 了解平面构成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联系; 4. 把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等):1。基本内容: ①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平面构成的产生并不是独立的,它与其他几种构成共同起源于造型艺术运动中的构成主义; ②学习平面构成的重要性:平面构成是现代造型基础理论之一,它主要阐述在二维平面设计中涉及的设计形式规律与法则,平面构成将感性的设计因素与理性的设计思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虽然平面构成知识只借助二维空间,但它蕴含的形式规律与法则适用于其他任何维度的设计领域,所以平面构成是所有参与设计行业的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学科; ③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与学习方法: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现代形态构成学的三个组成部分,“形态构成学"主要通过研究艺术造型的内在组织机构及其相应的内在关系,寻求艺术创作中偶然性中的必然成分; ④平面构成的学习方法: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发展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2。重点:了解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平面构成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联系. 3。难点:平面构成的相关知识以及怎样更好的学习认识平面构成。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课程以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形式讲授,图文并茂,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大量设计范例进行分析,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构成形式要素及构成的组织规律。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1. 作业: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向优秀作品学习,向大自然学习,培养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 2。思考并讨论:平面构成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联系.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基础教案

构成基础教案 基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某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 1. 导入法: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演示法:通过实地示范或实验演示,直观地展示知识点的原理和方法。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如提出一个问题或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 2. 知识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展示或实验演示的方式,介绍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3. 实践操作(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操练所学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小组合作(15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所学知识点,完成一定的任务或问题。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和讨论,解决问题并形成共识。 5. 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和总结,归纳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指导学生进行改正和提高。 6. 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完成,并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合适的板书内容,清晰明了地展示知识点。

构成基础课教案

构成基础 购物袋广告设计 授课教师:马小珑 2014年11月19日

构成基础课教案 【课题】《包装广告设计—购物袋》 【授课教师】马小珑 【授课班级】计算机二年级一班 【授课地点】五楼3号机房 【授课日期】2014年11月19日 【课时】1课时 【课型】项目式教学 【教学目的】 1.通过项目任务分解,引导学生逐步完成项目。 2.在任务分解练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灵活应用专业知识与 技能。 3.通过项目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包装袋的模板贴图。 【教学难点】 1.贴图过程中折线的处理。 2.商业广告信息与非商业广告信息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图片欣赏。 【德育要点】培养学生边分析边动手的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的授课内容 1.紧扣主题、导入新课。 2.分析什么是包装广告。(范图) 3.分析包装广告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4.欣赏一组包装广告成品,引导同学们分析广告中的构成图纹。 三、教师给出项目任务,并对项目进行任务分解。 ▪项目任务:设计并制作购物袋广告 ▪任务一:设计平面构成骨骼图案(上节课的教学任务内容)▪任务二:拼合购物袋模板(本节课教学任务内容) ▪任务三:工学结合,完成实物制作(课后任务内容) 四、对任务一进行评价,并结合实物对任务二进行分析。

五、教师示范包装袋模板贴图方法。(演示并结合具体操作。) 1.先给出任务效果图,展示项目 的完成任务效果。 2.展示包装袋的结构模板。 3.讲解怎样进行贴图及制作贴图 折线。 4.制作广告的信息传递内容。

构成基础 理论教案

构成基础(二)(理论)教案

第 2 次课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构成基础(二)——造型能力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研讨课□习题课□复习课□其他□教学目的: 熟练草图表现的绘制技巧及步骤 教学方法、手段: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学习 2.通过投影直观文字及影像展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草图表现的绘制技巧及步骤 难点:掌握划线的技巧并熟练操作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补充内容和时间分配 新课导入: 很多国外高手绘画的草图,他们以线条优美流畅取胜!其实,草图画的好不好最主要是看线条的曲直度。 与学生交流: 先给同学们展示一些室内手绘效果图的图片,让大家直观地感受一下。 新课讲授: 第一部分:草图绘制技巧 1.透视是画图的一个关键。 画草图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线画的直,如果透视错误等于零。透视有三种:NO.1 色彩透视NO.2 消逝透视NO.3 线透视. 2.要把线画的准确到位首先练习画直线。 执笔方法用画素描的方法去画,线不要画的太短要以较快的速度完成,多练练到画直为止,一般不须要很长时间,同时画较复杂的几何物体进行练习(等于在练透视和感觉)。15分钟30分钟

3.画曲线是一大难点。 先练习画圆,用4点定位法和8点定位法来画,圆是由(圆弧=曲线)组成的,画好 圆后画半弧=画曲线,圆都画的好那么曲线自然画的好了。 第二部分:草图绘制步骤 15分钟这是老师之前画好的一幅室内手绘效果图,把它的步骤分解地展示给同学们。 1.一点透视室内效果图的画法 从地面方块开始,然后把方块立起来 30分钟

课上让学生临摹这张手绘室内效果图,课上画不完课下继续思考题、作业题、讨论题: 按草图表现的绘制技巧及步骤绘制一张室内速写效果图。 课后总结分析:

构成基础的教案

构成基础的教案 教案标题:构成基础的教案 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制定一份高质量的、符合教育阶段要求的构成基础的教案。通过本教案,教师们将学会如何设计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以确保学生在构成基础方面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 1. 理解构成基础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能够设计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水平的构成基础教学目标。 3. 掌握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对构成基础的理解和应用。 4. 能够评估学生在构成基础方面的学习成果,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支持。教学准备: 1. 确定教学内容:了解教育阶段的构成基础要求,并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和资源。 2. 确定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讲授、讨论、实践活动等。 3. 准备教学资源:准备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材、练习册、多媒体资料等。 4. 设计评估方式:确定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如小组讨论、个人作业、考试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引用相关实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构成基础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构成基础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呈现:讲授构成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例如构成基础的种类、构 成基础对学习的重要性等。 3. 学习活动: a.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构成基础在不同学科和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发现。 b. 实践活动: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应用和巩固所学 的构成基础知识,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建筑模型、制作一个基本的电路等。 c. 个人作业:布置一些个人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构成基础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如分析一篇文章的结构、解读一张地图等。 4.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支持。鼓励 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 评估与反思: 1. 学生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实践活动和个人作业中的表现,评估 他们对构成基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教师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学生的学习反应。根据评估 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扩展活动: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构成基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考虑以下扩展活动: 1. 组织学生参观具有特定构成基础的场所,如博物馆、建筑工地等。 2. 设计更复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运用构成基础的知识解决问题。 3.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探索构成基础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展示他们的研 究成果。

平面构成基本要素线教学设计(5篇材料)[修改版]

第一篇:平面构成基本要素线教学设计 【 一、概述】 《平面构成基本要素——线》是我校校本教材初中二年的内容。我校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都有先天听力残疾,所以学生认知能力存在局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课程设计中适当的调整了内容和结构。本课是《线的魅力》类似,把教学内容调整为线的分类和性格特点。在教学中我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广告实例,从而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广告实例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让学生通过感受线造型的艺术美和线的艺术魅力,初步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技法,并能运用和掌握这一造型手段,表现生活,表达情感。并通过讨论、欣赏、解析等方式丰富艺术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欣赏以线为主的影视广告作品,了解线的分类和性格特点。 ●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线是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 ●理解不同性格特点的线与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讨论使学生懂得线的性格特点并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感受不同的线产生的不同感觉和艺术效果。并学会用线的多种表现技法表达思想感情,丰富造型手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启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 ●通过欣赏、评述、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创新精神。 【

三、学生特征分析】 ●本课实用于聋校初中二年级学生。 ●学生的年龄参差不齐,而且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由于学生有听力残疾,所以信息沟通能力有限。 ●学生知识量积累较少。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本课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综合运用情境法、启发法、发现法、演示法等各种策略,在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欣赏解析。 【 五、教学资源和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资源准备:教学PPT、打印的拓展资源、自制教学图片。 【 六、教学环节设计】 一、点评作业,激励导入 通过对成功作业的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这是一种激励导入。 二、新授内容,线的分类 以一个问题为开始,请同学们画出线可以是什么样的?把学生能像出来的线画在黑板上。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的同时总结出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 三、教学重点,线的性格特点 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飘柔洗发水广告和比亚迪汽车广告,这两个不同类型的影视广告为学生体验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四、拓展练习、欣赏分析

构成基础教案

构成基础教案 教案标题:构成基础教案 教案概述: 构成基础教案是针对学生在学习语言、科学、数学和社会等学科中 理解和应用构成基础的能力而设计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构成 基础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 创造性的思考。 教案目标: 1. 理解构成基础的概念和原则; 2. 掌握构成基础的相关技巧; 3. 运用构成基础的知识和技巧解决问题; 4. 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步骤: 引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与学科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构成基础的认识和需求。 导入:

教师通过简单的例子或案例,向学生介绍构成基础的概念和原则,如材料的形状、颜色、质地等。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通过构成基础来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 教师提供一系列有关构成基础的案例或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来发现构成基础的规律和技巧。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构成基础的重要性。 拓展: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构成基础知识和技巧,设计并解决新的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总结构成基础的关键概念、原则和技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结练习,检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在探究和拓展环节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评价可以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和自评互评等形式,旨在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案延伸:

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科的要求,设计一些延伸学习的活动或任务,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构成基础知识和技巧。

构成设计基础 教案

构成设计基础教案 教案标题:构成设计基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构成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构成设计中的各种要素和技巧。 3. 能够应用构成设计的知识,创作出具有艺术性和美感的作品。 教学内容: 1. 构成设计的概念和原则 a. 介绍构成设计的定义和作用。 b. 解释构成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平衡、对比、重复、节奏等。 c. 分析和讨论一些经典的构成设计作品。 2. 构成设计的要素和技巧 a. 介绍构成设计中常用的要素,如线条、形状、颜色、纹理等。 b. 解释不同要素在构成设计中的作用和表现方式。 c. 演示和实践一些常用的构成设计技巧,如对比、重复、层次等。 3. 应用构成设计的创作 a.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构成设计元素和作品。 b. 分组或个人创作一些小作品,运用所学的构成设计知识。 c.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会。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鲜明构成设计特点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对构成设计的兴趣和好奇。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构成设计的概念和原则,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要素和技巧讲解:逐个介绍构成设计中的各种要素和技巧,结合实例进行解 释和演示。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创作,运用所学的构成设计知识,完成一 些简单的作品。 5. 分享和评价:学生互相展示和欣赏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分享创作的心得 和体会。 6. 总结归纳:对构成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要素和技巧进行总结和归纳,强 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7.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分析构成设计的应用,鼓励他 们进行更复杂的创作。 教学资源: 1. 艺术作品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导入和讲解。 2. 构成设计要素和技巧的示意图或PPT,用于讲解和演示。 3. 创作材料,如纸张、颜料、画笔等,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 4. 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的空间,如展示板或屏幕,用于分享和讨论。 评估方法: 1. 学生创作作品的评价和反馈。 2. 学生对构成设计概念、原则、要素和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察,可以通 过口头提问、小组讨论或书面作业等形式进行。 教学建议: 1. 在讲解和演示时,尽量使用具体的实例和图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

完整版)平面构成教案

完整版)平面构成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通过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将能够熟练应用各种元素进行平面设计,提高审美和对设计元素的解读能力,形成新的设计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并熟练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与意义、基本要素、形式美法则以及表现方法等。 教学章节: 1.平面构成概述 2.平面设计的门类、元素和形象 3.点、线、面构成 4.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5.构成的形式种类 授课计划: 本课程为期3周,共48学时。

授课地点: 9号楼9603画室 授课方式: 课堂理论讲授和辅导写生实践。 授课内容: 1.构成的起源 1919年,德国建筑师XXX创建了著名的“XXX (bahous)”,旨在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的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建立起了现代工业设计的新体系。XXX贯彻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建筑设计为中心,以艺术设计综合化为手段,倡导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性,在不断深入实践的教学中寻求现代工业相适应的教育途径。XXX的设计基础是其核心内容,现代造型和设计教育,主要是教育内容。 1921年,荷兰“风格派”艺术运动领袖XXX来到魏玛,反对神秘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旧教学理论,提出“艺术和生活不再是分离的两个领域”,倡导艺术与科学、工业与生活相结合的

自然形态构成观。这促使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基础设计教学方式正式引入教学,成为设计基础教育的典范。 2.构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简况 我国的构成教育受到日本和香港的影响较晚。日本学者XXX先生曾留学XXX,回国后在XXX执教,他将Bahaus的 基础造型教育应用于日本艺术设计教育当中,称之为“造型法”或“构成”,由此构成课程在XXX落地生根。 In the late 1970s。China's policy towards foreign affairs and exchange during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d XXX。The methods of "inviting in" (foreign scholars giving lectures) and "going out" (studying abroad) XXX in China。In the early 1980s。many scholars went abroad。mainly to Japan。Hong Kong。and other XXX such as from 2D to 3D。from color to space。from dynamic XXX (College) (Jiangnan University)。XXX and practice。the scholars gained a lot and had a deep n。which led to many scholars and the n of design in China. XXX is on form。It is not technical XXX effective methods。in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shapes。XXX。XXX.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 第一章概述 (1)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1) 一、什么是平面构成 (1) 二、平面构成的用途与学习意义 (1)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2) 一、形象(形态)的分类 (2) 二、形象的组成元素 (2) 三、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 (2) 第二章包豪斯及其影响 (2) 第三章基础构成 (3) 第一节认识形态 (3) 一、现实形态 (3) 二、非现实形态 (3) 第二节基本形的创造 (4) 一、形的概括 (4) 二、形的省略 (4) 三、形的组织 (4) 第三节造型要素—点、线、面 (5) 一、点 (5) 二、线 (6) 三、面 (7) 第四节骨格 (8) 第五节错视 (9) 一、尺度错视 (9) 二、形状错视 (9) 三、空间错视 (10) 第四章形式美的规律 (10)

第五章设计法则 (11) 第一节重复 (11) 一、重复的概念 (11) 二、重复的类型: (12) 第二节近似 (12) 一、近似的概念 (12) 二、近似的分类 (12) 三、近似基本形可用下列方法得到: (12) 第三节渐变 (13) 一、什么是渐变 (13) 二、渐变的类型 (13) 三、渐变的骨格 (14) 四、渐变构成中基本形与骨格的关系 (15) 第四节发射 (15) 发射骨格的种类 (16) 第五节特异 (17) 一、特异的定义 (17) 二、特异产生的条件 (17) 三、特异构成注意问题 (17) 四、特异分类 (18) 第六节聚散 (19) 一、聚散的定义 (19) 二、聚散的构成方式 (19) 三、聚散的基本形 (19) 四、聚散的编排 (20) 第七节肌理技法探索 (20) 一、肌理的概念 (20) 二、肌理的分类 (20) 三、制作肌理效果的几种方法 (21) 第八节空间的表达 (21)

构成基础教案

构成基础教案

构成基础教案 第一章平面构成部分 1、平面构成的概念 一、平面构成的概念: 1组织教学、大体叙述构成所讲内容 2教授新课 首先将构成学习与学生的关系: ●构成艺术指是艺术形态的艺术构成.及时 将形态要素按照视觉原理,力学原理,组织成离乡的形态与色彩的造型效果. ●举例: 太极图:阴阳鱼太极图源于道教 平面构成就是研究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的形态(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按照一定原理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多种理想的形式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如在企业标志、商品广告、商品包装、ci设计等现代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中被大量应用。 1 平面构成的由来 包豪斯

第一,

第二,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平面构成运用了数学逻辑、视觉效果、空间构成等方法,并 突出它的运动规律,表现出具与超越时间、空间的图形效果。 第三,平面构成与传统几何图案的连续纹样有所区别。几何图案的连续纹样实在非常有规 律的反复中求变化,平面上产生一种规整统 一的视觉感受,而平面构成突破了几何图案 中的平面时空,增强了画面中运动感和空间 深度,在平面的纸上产生了一种空间起伏的 视觉效果。这就是平面构成所追求的三元立 体空间的错视效果。在构成中已数量的等级 增长,位置的远近聚散,方向的正反转折等 变化,在结构上整体或局部的运用重复、渐 变、变异、发射、密集、对比等方法分解组 合,构成有组织有秩序地运动。通过视觉语 言对人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产生影响,比 如对紧张、松弛、平静、刺激等心态产生影 响,并得以表现。 3 平面构成的分类 根据构成的原理,任何形态都可以进行构成,构成的形态主要有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

平面与色彩构成教案(含五篇)

平面与色彩构成教案(含五篇) 第一篇:平面与色彩构成教案 构成基础:平面与色彩构成 教案 授课专业:平面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各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数:98 课程学分: 考核方式:知识点考试与课程作业相结合 授课教师:潘雪梅、余江、羊黎、何宇(兼职)、古大治等课程背景与沿革 视觉构成关系训练是所有种设计的基础,这在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基本取得了共识,这种训练就是时下在各个办有设计类专业的院校对初年级学生所开的“三大构成课”。这些课程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共同性专业基础课,是在上个世纪20220年代在德国包豪斯奠定的。 对于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得失,我们没有必要(或权力)苛求前人,但对其在现代设计发展上的历史功绩,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格罗佩筚路蓝缕身体力行地开拓了设计教育这个领域;二是现代设计教育基础训练课程体系的确立。而后者则应归于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 Itten)、莫霍利.纳吉

(Moholy-Nagy)和约瑟夫.阿伯斯Josef Albers三人的势力。这个课程体系经过在二战前德国包豪斯的开拓,二战中在美国的实践和战后德国的乌尔蒙设计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工业设计教育院校的专业基础训练的基本模式。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一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起步;而有关包豪斯设计教育的系统性介绍首先是从日本人的书籍“转口”引进的,特别是三大构成方面的著作一开始差不多都是日本人编写的,而且相当一部分书籍是经台湾翻译的日文著作介绍进来的,甚至至今这些书籍在我国设计教育界都颇有影响,例如朝仓直已的两本构成著作,几乎成了许多教构成课的教师手中的主要教学参考书籍。因此,近来设计教育界不少人对此作了一些反思,认为,我国设计领域对包豪斯的接受,与其说是深层次设计理念的需要,不如说是设计教育从工具性层面上求变的一种行为。由此一来,“三大构成”几乎成了包豪斯的同义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包豪斯就是“三大构成”,“三大构成”就是包豪斯。这不仅阻碍了人们去理解现代主义设计科学理性的精神内核(因为包豪斯就是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高潮和尾声);而且使“三大构成”课教学目的和宗旨也迷失在图像形态的技术性抽象化和构成化的变幻之中。

设计构成教案

第一讲:构成概要 一.构成的概念 ⏹1.构成,即构造、解构、重构、组合之意。它是一种造型概念,是把不 同或相同的形态单元,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形象,形成一个新的形态形象。 ⏹它是现代造型设计的流通语言、是视觉传达艺术重要的创作手法。构成 具体地说就是遵循一定的审美规律,以理性的组合方式,表达感性的视觉形象。在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中,构成教学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 ⏹2.所谓平面构成是将若干单元形(包括不同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一 个新的单元形,并能给人以一定心理感受的观念化的图形。 ⏹平面构成是抽象出形式美本质的艺术,它舍弃了事物的现实形态,精取 事物的形式美,把组成图象的基本单位归纳为点、线、面。

二、构成的发展历史 ⏹ 1. 构成作为基础教育,是必不可少和相当重要的。将三大构成引入现代 设计教育在上世纪包豪斯时代。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结合”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培养出大批既有美术技能、又有科技应用知识技能的现代设计师。包豪斯为现代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就是三大构成。 ⏹ 三、形态构成要素 1、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 概念元素: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 视觉元素:是将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关系元素:是把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视觉传达的目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实用元素:是指设计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

2、面构成的形象 形 --> 概念的形(抽象) --> 现象的形(具象)--> 自然形(有机形、无机形) --> 人为形(有机形、无机形) 点的形象:细小、简单点的大小、数量、空间及排列的形式方向使构成作品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可形成活跃、轻巧等不同表现效果。 线的形象:宽度窄、长度显著 线的形态有直线和曲线两种,设计线构成,关键在于把握线形态的性格表现。 线的性格: 垂直线:赋予生命力、力度感、伸展感。 水平线:稳定感、平静、呆板。 斜线:运动感、动向、方向感强。 折线:方向变化丰富、易形成空间感。几何曲线:弹力、紧张度强,体现规则美。 自由曲线:自由、潇洒、自如、随意、优美。 细线:精致、挺拔、锐利。 粗线:壮实、敦厚。 线的表达要点:以长短、粗细、疏密、方向、肌理、形状、线形组合的不同来创造线的形象,表现不同线的个性,反映不同的心理效应。 面的形象: 几何形:特点:明快、单纯、规整、秩序。(如书本、电视等)

(完整word版)平面构成教案

第一讲:平面构成基本概念及内容: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平面构成它是现代艺术设计造型、创意的基础,是所有学习、研究、参与设计行业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应用于现代设计的所有领域. 其中包括 1、艺术构成与VI VI是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它最直观、具体、最富有传播力和感染力。经常运用我们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如:重复、对比、近似、变异 2、艺术构成与招贴 招贴设计追求画面视觉感染力,这种感染力会引起受众视觉及心理兴趣,以便信息的传递。经常运用我们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如:变异、渐变、矛盾空间等. 3、艺术构成与服装 但凡服装设计大师,其作品对点、线、面的运用都十分考究。服装的裁剪、装饰纹样的选用以及款式的取舍都会运用到艺术构成。 4、艺术构成与装饰图案 装饰图案设计也融入了平面构成的法则与抽象因素。 5、艺术构成与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建筑设计首先是在平面上完成的,与建筑设计群中的窗子、路、回廊、草坪、灯饰等就会形成点线面的对比。 6、艺术构成与摄影 摄影的成败在于构图的层次,而这正是平面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摄影是做减法,用最少的点线面传达最为丰富的视觉的内涵。这就需要作者有相当的平面感受能力和处理能力。 因此,平面构成是现代美术设计不可缺少的训练手段之一,是引导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基础。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平面构成的概念: 一、平面构成的由来: ■包豪斯——现代设计的摇篮:1919年~1933年德国创立了第一所现代设计学校——国立魏玛建筑学校,即著名的包豪斯。其办学的宗旨是:寻求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发展,包豪斯的教学思想 以及教育体系开始在我国落户.现在,构成艺术成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教学 的主干构成。当时大量启用一批年轻、有激进思想的画家雕塑家任教,他们放弃了一贯追求作品的装饰因素,探求发挥结构本身的美感。 二、概念 所谓平面:是指与立体的差别,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的造型问题。 所谓构成: 就是“组装"的意思,也就是说把平面设计中,所需要的诸要素,象机器零件那样,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组装”,形成一个新的,适合需要的图形。 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从中培养设计人员的审美能力,并提高其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 三、平面构成的特点 两方面特点: 1、以知觉为基础。强调客观现实的构成规律,通过最简单的点、线、面进行分解、组合、变化,反映物体运动规律性。 2、高度强调理性活动,是自觉、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运用数学逻辑、视觉反

(完整版)构成基础教案

教案 课程名称 / 代码构成基础 □ 专业核心技术课█ 专业基础技术课课程种类□ 实践课□公共基础课 □专业素质拓展课□人文素质拓展课 总学时 / 周学时20 周学分 讲课教师楼晓菁职称 所属教课部门德育与体育教研室 讲课班级13 级春季班 讲课学期2013 — 2014 学年第一学期教材名称 / 作者《构成基础》主编:郑军 参照资料《构成艺术》黄河第一版社 《平面构成》中国美术学第一版社 2013年8月22日

[ 附:教课方案封面(备面) ] 教课方案编制说明 一、教师上课前一定备课、写出所讲课程的教课方案,不可以无教课方案或 借别人教课方案进行讲课。 二、讲课教课方案应依据专业技术领域发展、教课要求变化、学生本质水平, 以及教师过去教课的课后小结、标注等进行增补、改正或重写,保持教课内容的 先进性和合用性,不得使用未经任何增补、改正的陈腐教课方案进行讲课。 三、设计教课过程应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换学生主动学习的踊跃性,实 时改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四、教课方案编写要求内容简洁、条理清楚、教课目的明确、教课内容设置 合理、重点难点清楚,同课头由教研室组织进行集体备课。 五、教课方案应采纳一致格式打印(用学校一致规定的教课方案纸),不一样 专业的讲课教课方案可有自己的特点,但应包含教课方案基本内容。教课方案一 定含首页,与各项目任务单元教课方案形成一个整体。 六、利用计算机进行教课方案编写,形成不一样期间,不一样版本(注意分 别存盘和存档)的教课方案。 七、教课方案编写用仿宋: GB2312 小四号字体,行距为固定值16 磅,双面打印。 八、教课方案封面 七、妥当保留各阶段的教课方案,并配合勤学校的教课检查和归档等工作。

构成基础教案

本概念及内容 学习领域构成基础项目平面构成概述任务2.平面构成中形的构成 3.基本几何行的画法 课内时数/课外时数课内2课时周/课次第一周/第一 课 知识 技能 目标 能力训练任务、案例 重点1.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 2.平面构成艺术基本构成。 3.学会基本几何形的画法。 1.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 2.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构成 重点:1.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 2.平面构成艺术基本构成。 3.学会基本几何形的画法。 难点:开学后第一节课,学生或许无法专心学习。需要一定时间调整。 难点 一课堂讲授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利用教学手段将理论阐述与图形演示相结合进行 教学以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教学方法手段二现场作画辅导在作业辅导中既要强调作业要求与画面视觉效果更要关注学生的过程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实践与探索尽量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因势利导、充分肯定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本班教室进行教学,美术教材 教学条件 教学分组:采取单人作业形式。 教学要求安全事项:在使用削笔刀的过程中小心使用,切勿伤到自己或他人,不损坏教具美术模型等; 参考资料:素描技法基础入门书籍 教学内容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了解平面构成基本构成。理解平面构成在艺术和社会领域中的地位与意义等。 2、技能目标: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构成作品,懂得怎样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

二、教学重点: 重点:1.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 2.平面构成艺术基本构成。 3.学会基本几何形的画法。 三、教学难点: 开学后第一节课,学生或许无法专心学习。需要一定时间调整。 学前自我介绍: 由于是开学的第一节课,需要让老师于学生进一步的熟悉并且了解。简洁的自 我介绍与学生的介绍,大致了解本班情况。 引入: 1.提问同学们,对于平面构成的了解。什么是平面构成? 答案: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现代美术设计不可缺少的训练手段之一。平面构成是引导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基础。他学习的内容是在二维平面内,按照一定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组合方式。 2.包豪斯---永恒的影响 1919年4月1日在德国魏马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培养现代设计人才而建立的学院。虽然仅存14年,但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现代设计及其教育的影 响不可估量。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成为20世纪初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源地。 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 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1.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 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将造型要素(点、线、面)进行理性的组合排列,主要 在二维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的界限,描绘形象。 2.平面构成的内容 (1)骨骼:组织纹样的基架。骨骼有助于我们在画面中排列基本形,使画面形成有规律、有秩序的构成。骨骼支配着构成单元的排列方法,可决定每个组成单位的距离和空间。 (2)规律性骨骼、非规律性骨骼及基本形 规律性骨骼:有精确严谨的骨格线,有秩序的排列。基本形按照骨格排列,有强 烈的秩序感。主要有重复、渐变、发射等骨格。在平面构成上规律性骨格应用较多。 骨格线的确定一般采取正方形格式,便于基本形方向的变换,构成灵活多样。也可用长方、斜向、水平错位、波形曲线等格式。 非规律性骨骼:在规律性骨格的基础上加以变动,使其成为无规则的多边形。是比较自由的构成,有很大的随意性。基本形单元可通过无规律性骨格形成比较自由、 随意的构成形式。非规律性骨格的构成尽量简洁,否则基本形在画面内的构成就会显 得杂乱无章。在平面构成上非规律性骨格应用较少。 基本形:在设计中出现一次以上的相同形象,他有三种基本变现形式,即重复基本形、近似基本形和渐变基本形。 二.平面构成中形的构成 1.单行与复形 (1)单行(分离、接触、重叠、透叠、差叠、联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