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发展史ptt模板

铁路发展史ptt模板

铁路发展史

1. 概述

铁路是一种基础交通设施,以铁轨为基础,使用列车作为运输工具的运输系统。铁路的发展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铁路交通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迅速发展,成为连接城市、国家与全球的重要交通纽带。本文将回顾铁路发展的历史,包括早期铁路的诞生、工业革命对铁路发展的推动以及现代铁路的发展。

2. 早期铁路的诞生

虽然现代铁路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马车和轮船,但真正的铁路系统始于18世

纪末的英国。1776年,斯托克顿和达灵顿铁路作为世界上第一条真正的铁路开通,全长2.4公里,用于运输煤矿。这标志着铁路运输的开始。19世纪初,铁路主要

用于矿山运输和军事用途,但很快被发现可以成为一种高效的大众运输工具。

3. 工业革命对铁路的推动

随着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的爆发,铁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工业化需要大规

模的原材料和产品运输,而铁路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在英国,19世纪中叶,著

名的“火车之父”斯蒂芬·斯蒂芬森设计并建造了第一台现代蒸汽机车。他的发明使得铁路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负载运输,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4. 铁路在全球范围的传播

早期的铁路仅限于英国,但很快铁路技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1830年,美国

建成了第一条铁路,连接了巴尔的摩和俄亥俄州的布鲁克维尔。这一里程碑标志着铁路在美国成立之初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美国为例,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铁路发展成为促进国内统一和西部开拓的重要工具。

在其他国家,如法国、德国和日本,铁路系统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些国家的铁路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5. 现代铁路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铁路不仅在速度和负载能力上有了巨大的提升,还出现了新的技术创新。高速铁路和磁悬浮列车成为现代铁路的代表性发展。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一些国家开始开发高速铁路系统。中国的高速铁路发展尤为突出,中国高速铁路网络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之一,连接了国内的大城市和地区。高速铁路的发展使得交通效率更高,旅行更方便。

与此同时,磁悬浮列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磁悬浮列车使用磁力悬浮在轨道上,减少了摩擦和阻力,使得列车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运行。目前,磁悬浮列车在一些城市的城市交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6. 结论

铁路的发展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早期的铁路诞生,到工业革命时期的推动,再到现代铁路的发展,铁路在连接世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铁路将继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表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表 摘要: 一、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 1.预备阶段 2.快速发展阶段 3.高铁网的形成阶段 4.引领世界高铁发展阶段 二、中国高铁的技术创新与突破 1.动车组的发展 2.高铁线路的建设与技术创新 3.高铁运营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中国高铁的意义与影响 1.对经济社会的贡献 2.对人们出行方式的影响 3.体现国家科技水平与综合实力 正文: 一、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 1.预备阶段:在1998 年,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 公里。为了研究通过摆式列车在中国铁路既有线实现提速至高速铁路的可行性,同年8 月广深铁路率先使用向瑞典租赁的x2000 摆式高速动车组。 2.快速发展阶段:从21 世纪初开始,中国高铁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008 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高铁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接着,京沪、京广、哈大等一批高铁线路相继建成通车,高铁里程迅速突破一万千米。 3.高铁网的形成阶段:到2018 年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列车入列,标志着中国高铁迈入了高铁网的形成阶段。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从2012 年的9.8 万公里增长到2022 年的15.5 万公里,其中高铁从0.9 万公里增长到 4.2 万公里。 4.引领世界高铁发展阶段:目前,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系统,引领世界高铁发展。 二、中国高铁的技术创新与突破 1.动车组的发展:从最初的引进国外技术,到后来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高铁动车组经历了从动集集中型动车组(简称动集)到动力分散型动车组(简称动散)的发展过程。如今,中国已经拥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动车组。 2.高铁线路的建设与技术创新:中国高铁线路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和突破各种技术难题。例如,高速铁路的轨道板、桥梁、隧道等工程技术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3.高铁运营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在高铁运营过程中,中国不断完善运营管理体系,提升服务水平。例如,实施电子客票、推行在线购票、优化乘车环境等举措,都极大地提高了旅客的出行体验。 三、中国高铁的意义与影响 1.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

铁路的发展历史

825年,用机动车牵引车列在轨道上行驶于城市之间以输送货物或旅客的运输方式在英国出现,这就是铁路史的开始。1825年以前,也曾有过马拉车在轨道上行驶或把蒸汽机装在车辆上以驱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但是这些都并非铁路运输方式。 世界铁路的发展百余年来,铁路技术已有很大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开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新发展时期。 开创时期一般认为1825~1850年为铁路发展的开创时期。这个时期正值产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已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工业发展又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这样,促使铁路迅速地兴起。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后,美国、德国等相继开始修建铁路。到1850年止,世界上有19个国家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详见下表:铁路发展史 发展时期一般认为1850~1900年为铁路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内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在这个时期工业先进的国家的铁路已渐具规模,俄国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和美国开发西部修建的铁路,都长达数千公里。此外,这个时期在铁路建筑技术和铁路机车制造技术方面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如铁路隧道开凿技术方面,1872~1881年建成的圣哥达隧道,长15公里,首次采用上导坑先拱后墙法施工;在铁路机车制造方面,蒸汽机车的性能日趋完善,同时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先后于1879年和1892年研制成功。 成熟时期一般认为1900~1950年是铁路发展的成熟时期.这个时期内,又有28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这些新建铁路大部分建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而且大多建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这个时期内,一些国家因公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与铁路开展剧烈竞争,促使铁路提高了行车速度和改进了铁路客、货运输的服务设施,开始采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来代替落后的蒸汽机车。但由于铁路运输难以同公路运输的方便和航空运输的快速相竞争,逐渐出现萧条景象,如美国在1920~1950年拆除9万多公里铁路. 新发展时期一般认为1950年至今为铁路的新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原来是殖民地的国家纷纷独立,取得了修建铁路的自主权。铁路的技术改造也获得重大进展,如美、英、法、日本和苏联等国的铁路,牵引动力几乎全部采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这些新型机车的优点是能源省、污染少。随着铁路能源形势的变化以及各种新技术的采用,铁路的经济效益有了新的提高。60年代后期,各国铁路建设又有走向兴旺的趋势.1960~1980年世界各国共建成新铁路约4万公里;1980~1981年又有9800公里铁路通车营业。此外,还有45000公里铁路正在进行设计施工,形成铁路发展的新局面。到1981年止,世界各国铁路的总长达到130余万公里。其中欧洲有441600公里,占33.8%;亚洲179900公里,占13.8%;美洲557600公里,占42。6%;非洲80800公里,占6.2%;大洋洲46600公里,占3.6%。完全没有铁路的国家是欧洲的冰岛,亚洲的阿富汗、老挝、也门、南也门、不丹、塞浦路斯、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非洲的尼日尔、乍得、中非共和国、卢旺达、布隆迪、索马里和利比亚以及美洲的格陵兰. 60年代初期,日本建成东京大阪间的东海道新干线,专门行驶旅客列车,最高

铁道概论课件佟立本第六版

铁道概论课件_佟立本_第六版 1人生箴言从今天起,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 、务实,不沉溺于幻想,不庸人自扰 。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暖 ,要诚实,要坦然,要温暖,要宽容 !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面对困境与 磨难,用微笑面对!要有梦想,即使 遥远…… 中央电中北京商鲲教育高铁乘务员学校 2 中央电中北京商鲲教育高铁乘务员学校 铁道概论 讲师:李永亮 7>2013.10.163 中央电中北京商鲲教育高铁乘务员学校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现代交通运输4 交通运输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 大基本要素,都与交通运输息息 相关。古时交通落后,生产生活 受到极大限制。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新式交通工具不断涌 现,交通运输极大地提高了社 会生产力;快速、舒适的交通 方式也给现代人们的生活、交 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6 第一章现代交通运输 ?第一节: 现代交通运输的种类与作 用; ?第二节: 交通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及 适用范围。 71、什么是交通运输?作用和意义? 第一节: 现代交通运输的种类与作用; 交通运输是指使人或物发生所在位置的变化的过程。是生产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并参与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 卖不出 卖出去 8第一节: 现代交通运输的种类与作用; 经济活动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部分组成,交换在经济生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交换环节,就不能构成经济活动的系统主体,而只要有交换,就必须有交通运输。

铁路发展史和中国铁路现状

铁路发展史和中国铁路现状 铁路发展史 1. 早期的铁路 铁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左右的古希腊。当时,人们使用木制轨道来运输重物。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开始建造用于运输煤炭和其他商品的铁路。这些早期的铁路使用马匹或人力来拉动车辆。 2. 工业革命时期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铁路得到了迅速发展。发明家乔治·斯蒂芬森(George Stephenson)开发了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铁路——斯托克顿和达林顿铁路(Stockton and Darlington Railway),并在1829年建成了第一台蒸汽机车。 3. 铁路在美国的发展 美国在19世纪中叶也开始了大规模建设铁路的计划。1869年,美国完成了第一条横跨大陆的铁路——太平洋铁路(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 4. 20世纪以后

20世纪初,欧洲、亚洲和南美洲也开始建设大规模的铁路系统。随着技术不断进步,高速列车、电气化铁路和磁悬浮列车等新技术也得到了应用。 中国铁路现状 1. 铁路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铁路建设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905年,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开始修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开始大力发展铁路。目前,中国的铁路系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之一。 2. 高速列车 中国高速列车的发展也非常迅速。2008年,中国首次投入运营了时速达到350公里的高速列车——CRH2型动车组。目前,中国高速列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网络,覆盖了全国各地。 3. 电气化铁路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提高运行效率,中国也在大力推广电气化铁路。截至2021年底,全国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已经达到14.7万公里。 4. 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型的高速交通工具,能够以非常快的速度在轨道上飞行。目前,上海市已经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列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is not less than 3 metres in length, not less than 1 m on both sides, Derrick (gantry) ceiling heights of more than 30 meters double. (2) the Derrick (gantry) ground floor entrance has "ever", and floor openings with safety doors, both sides of the channel set fence, under the skirting. (3) the Derrick (gantry) falls within the basket installed doors, the height limit, rope, safety devices such as floor stop. (4) the Derrick (gantry) provided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然而清政府腐败、保守、专制,唯祖宗之规是从, 不肯接受新生事物。他们把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 1876年7月3日,由英、美合谋,由英国在华的代理人——怡和洋行——背着 清政府诡称修建从吴淞到上海的一条“寻常马路”,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建成通车了。随后,清政府出银28.5万两,分 3次交款赎回这条铁路并予以拆除。 1879年,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 山至北塘的铁路。清政府以铁路机车“烟伤禾稼,震动寝陵”为由,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胥各庄至芦台间开凿运河,连接蓟运河,以达北塘海口;为避免机车震动寝陵,决定由骡马牵引车辆。 然而用骡马牵引车辆根本不能发挥出铁路应有的效用,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 时,中国工人凭借时任工程师的英国人金达的几份设计图纸,采用矿场起重锅炉和

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历程

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历程 一、铁路的起步阶段(1865年-1949年) 中国铁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当时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开始修建。1865年,京张铁路正式开工建设,成为中国第一条铁路线。随后,中国的铁路建设逐渐展开,先后修建了沪宁铁路、京汉铁路等重要铁路干线。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这一阶段的铁路建设进展缓慢,面临诸多困难。 二、铁路的发展与壮大(1949年-1997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铁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铁路建设得到了重视和加强。1952年,中国铁道部成立,统一管理全国铁路运输事务。随后,中国铁路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修建了一大批铁路干线,如京广铁路、京哈铁路、兰新铁路等,不仅加强了国内交通运输,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高铁时代的到来(1997年至今) 1997年,中国正式开通了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标志着中国进入了高铁时代。自此以后,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之快和规模之大,令世界瞩目。截至目前,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3万公里,占据全球高铁运营总里程的两倍以上,成为全球高铁建设的领导者。

四、铁路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中国铁路的发展不仅在里程上取得了巨大突破,还在技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速动车组,以其出色的性能和舒适的乘坐体验,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赞誉。同时,中国还在铁路信号、通信、电气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与突破,提升了铁路运输的安全性、便捷性和效率。 五、铁路与区域发展的互动关系 中国铁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铁路的修建和运营,为沿线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发展机会,促进了当地产业的繁荣。同时,铁路的发展也带动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推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六、绿色铁路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铁路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铁路运输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具有较低的能耗和较少的污染排放,是一种相对环保的交通方式。同时,中国铁路还大力推进绿色铁路建设,积极采用新能源、节能环保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七、中国铁路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中国铁路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中国政府已提出“铁路强国”战略,计划到2035年,建设铁路总里程达到17万公里,并实现高速铁路全覆盖。中国铁路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国家

铁路列车的发展历史

铁路列车的发展历史 150年前,铁路被清朝统治者视为破坏风水的“奇技淫巧”。如今,“国民经济命脉”展开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从0.5公里的“展示铁路”到“八纵八横”的铁路交通网构建完毕,从“龙号”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再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中国铁路发展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的百年巨变。 中国铁路的开端 吴淞铁路是清光绪二年(1876年)以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铁路,翌年清政府赎回拆除。吴淞铁路是一条从上海闸北向北通到吴淞口的窄轨轻便铁路,长14.5公里,在中国以至世界铁路上颇有名气,因为它是出现在中国的第一条营运铁路。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清政府以官款按吴淞铁路原线路走向再建淞沪铁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成通车。 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运货铁路。光绪五年(1879年)清政府允准开平矿务局出资修建一条自唐山至胥各庄的运煤铁路,并聘矿务局英籍工程师金达(C·W·Kinder)监修。因守旧势力反对,未果。次年矿务局复请修建获准。1881年5月开工兴建,11月完工,为单线轻便铁路。开始时用驴马拖拉跑车,第二年开始使用机车曳引。光绪十一年(1885年)开始从胥各庄向芦台庄附近的阎庄延展,次年完成,长30余公里,称唐芦铁路。又次年延至天津,增长80余公里,称津沽铁路。 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夫人仿照英国著名

的蒸汽机车“火箭号”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因为中国工人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干线铁路。由中国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负责设计和修建。1905年10月2日动工,1909年10月2日通车。京张铁路“中隔高山峻岭,石工最多,又有7000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末有。中国自办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之后,外国人讽刺说建造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恐怕还未出世。 1909年8月11日京张铁路建成,10月2日通车,共修建四年整。是中国首条无外国人员参与建造,由中国人自行建设完成,投入营运的干线铁路。 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了宏伟全面的铁路建设计划,设计了连通全国的3条主要干线,总长20万公里。在此后的《实业计划》“第四计划”中,孙中山又进一步周密化,设计了5条贯通全国的铁路大干线,细分为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扩张西北铁路系统等。 中国铁路的发展 1937年,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落成。该桥由当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博士设计建造。然而竣工不到2个月,杭州城被日军攻陷。为了切断交通枢纽,茅以升不得不亲手炸毁这座耗时3年完工的大桥。 因为民国时期频繁的战乱和外部势力影响,中国铁路在这一时期一直发展缓慢。

铁路的发展历史

铁路的发展历史 铁路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在这个时期,铁路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这些里程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世界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初期,铁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在这个时期,铁路主要用于运输煤炭和其他重要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运输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动物力量,而铁路的出现使得这些运输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随着时间的推移,铁路的发展逐渐扩展到了其他地区。在19世纪中期,铁路开始在亚洲和南美洲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些地区的铁路主要用于运输农产品和其他商品,这些商品的运输需要更加高效和快速的交通工具。 在20世纪初期,铁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时期,铁路开始被用于运输人员。这些人员包括旅客和移民,他们需要更加舒适和安全的交通工具。铁路公司开始建造更加豪华和舒适的火车,以满足这些需求。 在20世纪中期,铁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时期,铁路开始被用于运输大量的货物和商品。这些货物和商品包括石油、化学品、钢铁和其他重要的原材料。铁路公司开始建造更加高效和

快速的火车,以满足这些需求。 在21世纪初期,铁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时期,铁路开始被用于运输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商品。这些商品包括风能和太阳能设备、电动汽车和其他环保产品。铁路公司开始建造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火车,以满足这些需求。 总的来说,铁路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演变和改进的过程。从最初的运输原材料到现在的运输环保产品,铁路一直在不断地适应和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铁路的发展将继续向着更加高效、快速、舒适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中国铁路发展史概况

中国铁路发展史概况 中国铁路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经历了多次动荡和发展, 现如今已成为世界上最为庞大和复杂的铁路网之一。以下是中国铁路 发展史的一些主要里程碑和关键事件: 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在1909年开通,它连接了首 都北京和河北张家口。 -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开始面临诸多内外困境,铁路建设 陷入停滞状态。 2. 1949年至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铁路发展和重建,大 量的资金和资源被用于恢复战争中受损的铁路线路。 - 1956年,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铁路建设被列为重点。 - 1958年至1961年间,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大跃进」运动。铁路建设快速推进,但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和不良后果。

- 1966年至1976年,中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铁路建设再次停滞。 3. 1978年至1997年: -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国家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铁 路建设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 1984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统一管理全国铁路系统。 - 1988年,中国首次引进了国外的铁路技术,与德国合作建设了 京广、京沪等重要干线铁路。 - 1993年,中国推出了「八纵八横」的铁路规划,计划修建8条 南北纵向和8条东西横向的国家铁路干线。 - 1997年,中国成功实现了西藏铁路的建设,这是一项被称为 「世纪工程」的壮举。 4. 1997年至今: - 2004年,中国首次实现了高速铁路的商业运营,连接了京津城 际铁路。

- 2007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拥有世界上最长铁路线总里程的国家。 - 2011年,中国超过了欧洲,成为全球铁路最为发达的国家。 - 2014年,中国正式启动了「一带一路」倡议,铁路成为连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重要交通枢纽。 - 2020年,中国的高速铁路里程已达到3.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以上是中国铁路发展史的一些主要节点,中国铁路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迈过了巨大的发展步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中国铁路将继续拓展,为更好地满足人们出行需求、促进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世界铁路发展历史

世界铁路发展历史 世界铁路发展历史 1、英国:铁路的故乡 1825年英国 达灵顿---斯托克顿 世界上第一条行驶蒸汽机车的永久性公用运输设施 2、外国在华铁路中东铁路(俄) 中东铁路是沙俄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而在我国领土上修建的一条铁路。中 东铁路是“中国东清铁路”的简称,因此亦作“东清铁路”、“东省铁路”。1896-1903年,帝俄筑,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日俄战争后,南段(长春至大连)为日本所占,称南满铁路。民国后改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 南满铁路(日)南满铁路原来是中国东北的一条铁路。原属于1897年至1903年由 沙俄所筑中东铁路南下支线(哈尔滨至旅顺)的长春至旅顺段。1897年8月与中东铁路干线同时动工,自旅顺向北、自哈尔滨向南同时铺设,1902年12月完工,1903年7月通车。属于宽轨铁路。日俄战争期间,中东铁路支线旅顺至公主岭段被日军占领,改为 与日本国内相同的窄轨轨距(1067mm)。(八英尺四英寸)当时所使用的机车有部分后改建 为标准轨距后被卖至台湾,供当时兴建中之纵贯线铁路使用(当时被编为80号型,战後 改称为CK80型)。1905年日俄《朴次茅斯和约》规定以长春宽城子站为界,以南的铁路 交给日本,改称为南满铁路。 胶济铁路(德) 胶济铁路是德国人在中国土地上强行建造的一条殖民者插在被压迫人民身上的吸血管。胶济铁路连接济南、青岛两个超大城市,是横贯山东的运输大动脉。与邯济线一起构成晋 煤外运的南线通道,是青岛、烟台等港口的重要疏港通道,全线属济南铁路局管辖。 安奉铁路(日) 安奉铁路是日本在日俄战争期间,借口战时军运的需要,强筑的轻便铁路。从安东 (今辽宁丹东)到苏家屯,长261公里,1904年动工。1905年9月,日本战胜沙俄,于 是继续强行修筑安东至奉天间的军用轻便铁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铁路的发展历史

825年,用机动车牵引车列在轨道上行驶于城市之间以输送货物或旅客的运输方式在英国出现,这就是铁路史的开始。1825年以前,也曾有过马拉车在轨道上行驶或把蒸汽机装在车辆上以驱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但是这些都并非铁路运输方式。 世界铁路的发展百余年来,铁路技术已有很大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开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新发展时期。 开创时期一般认为1825~1850年为铁路发展的开创时期。这个时期正值产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已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工业发展又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这样,促使铁路迅速地兴起。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后,美国、德国等相继开始修建铁路。到1850年止,世界上有19个国家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详见下表:铁路发展史 发展时期一般认为1850~1900年为铁路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内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在这个时期工业先进的国家的铁路已渐具规模,俄国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和美国开发西部修建的铁路,都长达数千公里。此外,这个时期在铁路建筑技术和铁路机车制造技术方面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如铁路隧道开凿技术方面,1872~1881年建成的圣哥达隧道,长15公里,首次采用上导坑先拱后墙法施工;在铁路机车制造方面,蒸汽机车的性能日趋完善,同时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先后于1879年和1892年研制成功。 成熟时期一般认为1900~1950年是铁路发展的成熟时期。这个时期内,又有28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这些新建铁路大部分建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而且大多建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这个时期内,一些国家因公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与铁路开展剧烈竞争,促使铁路提高了行车速度和改进了铁路客、货运输的服务设施,开始采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来代替落后的蒸汽机车。但由于铁路运输难以同公路运输的方便和航空运输的快速相竞争,逐渐出现萧条景象,如美国在1920~1950年拆除9万多公里铁路。 新发展时期一般认为1950年至今为铁路的新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原来是殖民地的国家纷纷独立,取得了修建铁路的自主权。铁路的技术改造也获得重大进展,如美、英、法、日本和苏联等国的铁路,牵引动力几乎全部采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这些新型机车的优点是能源省、污染少。随着铁路能源形势的变化以及各种新技术的采用,铁路的经济效益有了新的提高。60年代后期,各国铁路建设又有走向兴旺的趋势。1960~1980年世界各国共建成新铁路约4万公里;1980~1981年又有9800公里铁路通车营业。此外,还有45000公里铁路正在进行设计施工,形成铁路发展的新局面。到1981年止,世界各国铁路的总长达到130余万公里。其中欧洲有441600公里,占33.8%;亚洲179900公里,占13.8%;美洲557600公里,占42.6%;非洲80800公里,占6.2%;大洋洲46600公里,占3.6%。完全没有铁路的国家是欧洲的冰岛,亚洲的阿富汗、老挝、也门、南也门、不丹、塞浦路斯、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非洲的尼日尔、乍得、中非共和国、卢旺达、布隆迪、索马里和利比亚以及美洲的格陵兰。 60年代初期,日本建成东京大阪间的东海道新干线,专门行驶旅客列车,最高

铁路的发展历史

铁路的发展历史

825年,用机动车牵引车列在轨道上行驶于城市之间以输送货物或旅客的运输方式在英国出现,这就是铁路史的开始。1825年以前,也曾有过马拉车在轨道上行驶或把蒸汽机装在车辆上以驱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但是这些都并非铁路运输方式。 世界铁路的发展百余年来,铁路技术已有很大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开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新发展时期。 开创时期一般认为1825~1850年为铁路发展的开创时期。这个时期正值产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已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工业发展又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这样,促使铁路迅速地兴起。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后,美国、德国等相继开始修建铁路。到1850年止,世界上有19个国家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详见下表:铁路发展史 发展时期一般认为1850~1900年为铁路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内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在这个时期工业先进的国家的铁路已渐具规模,俄国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和美国开发西部修建的铁路,都长达数千公里。此外,这个时期在铁路建筑技术和铁路机车制造技术方面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如铁路隧道开凿技术方面,1872~1881年建成的圣哥达隧道,长15公里,首次采用上导坑先拱后墙法施工;在铁路机车制造方面,蒸汽机车的性能日趋完善,同时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先后于1879年和1892年研制成功。 成熟时期一般认为1900~1950年是铁路发展的成熟时期。这个时期内,又有28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这些新建铁路大部分建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而且大多建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这个时期内,一些国家因公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与铁路开展剧烈竞争,促使铁路提高了行车速度和改进了铁路客、货运输的服务设施,开始采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来代替落后的蒸汽机车。但由于铁路运输难以同公路运输的方便和航空运输的快速相竞争,逐渐出现萧条景象,如美国在1920~1950年拆除9万多公里铁路。 新发展时期一般认为1950年至今为铁路的新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原来是殖民地的国家纷纷独立,取得了修建铁路的自主权。铁路的技术改造也获得重大进展,如美、英、法、日本和苏联等国的铁路,牵引动力几乎全部采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这些新型机车的优点是能源省、污染少。随着铁路能源形势的变化以及各种新技术的采用,铁路的经济效益有了新的提高。60年代后期,各国铁路建设又有走向兴旺的趋势。1960~1980年世界各国共建成新铁路约4万公里;1980~1981年又有9800公里铁路通车营业。此外,还有45000公里铁路正在进行设计施工,形成铁路发展的新局面。到1981年止,世界各国铁路的总长达到130余万公里。其中欧洲有441600公里,占33.8%;亚洲179900公里,占13.8%;美洲557600公里,占42.6%;非洲80800公里,占6.2%;大洋洲46600公里,占3.6%。完全没有铁路的国家是欧洲的冰岛,亚洲的阿富汗、老挝、也门、南也门、不丹、塞浦路斯、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非洲的尼日尔、乍得、中非共和国、卢旺达、布隆迪、索马里和利比亚以及美洲的格陵兰。 60年代初期,日本建成东京大阪间的东海道新干线,专门行驶旅客列车,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