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办法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办法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办法

简介

食品标识是指食品包装、标签或其它附加物,用文字、图案、图形、符号、色彩、标志等方式提供的有关食品的信息。食品标识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国出台了《食品标识管理办法》,以规范食品标识管理,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标识的主要内容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标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产品名称

•生产日期或保质期

•生产者名称或者厂址

•生产许可证号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识

•营养成分表格

•成分表格

此外,食品标识还应当在规定的范围内标识以下内容:

•食品品牌名称、商标、型号、规格等

•食品的存储、使用、制作、加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适用人群、食用限制、禁忌等信息

•其他必要的安全信息和警示语

食品标识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完整、易于辨认、易于理解,不能误导消费者。

食品标识的要求

根据《食品标识管理办法》,食品标识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字体大小

食品标识的文字应当清晰、醒目,字体大小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大于小包装的最大包材面积的1/60

•大于30号字

•根据标识面积、标识内容和使用者的视力要求,可以适当调整字体大小

标识面积

食品标识的面积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为了保证食品标识的清晰可见,标识的面积应当不小于10mm×10mm

•根据产品大小、形状、所占比例和使用者的视力要求,可以适当调整标识面积

字体颜色

食品标识的字体颜色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主要信息的字体颜色应当为黑色或暗色系

•警示语、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的字体颜色应当为红色

•其他颜色应当符合规范,不得误导消费者

标志

食品标识中的标志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标志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误导消费者

•标志应当符合相应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标志应当不得含有虚假成分或虚假效果、虚假性能等误导消费者的信息

食品标识的管理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食品标识在生产、销售、使用等过程中需要得到有效的管理。根据《食品标识管理办法》,在食品标识的管理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生产者的负责制

食品的生产者应当制定食品标识的标准和管理制度,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生产者应当对食品标识和宣传资料进行审核和审批,确保其真实、准确、完整、符合国家标准、规范、法规和行业标准。同时,食品生产者还应当对使用者提供关于食品标识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使用者的标识管理能力。

监督检查制度

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食品标识管理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制度,对食品标识进行监督检查,抽查食品标识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对违反食品标识法规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理。

投诉举报制度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过程中,如遇到食品标识失实、欺诈、误导等情况,可以向食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投诉。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安排相应的人员进行调查,并及时处理。

总结

食品标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食品标识管理办法》的制定,让食品标识有了更完善的标准和管理制度。但是,有效的标识管理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只有厂家、监管部门、投诉者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够保障食品安全,让消费者放心食用。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办法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办法 1. 引言 为规范食品标识管理,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本 办法适用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对食品标识的设计、制作和使用。 2. 基本要求 2.1 设计要求 1.食品标识应明确标注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名称和 地址等必要信息。 2.食品标识应简洁明了、易于辨认、不得误导消费者,不得使用虚假、 夸大宣传的内容。 3.食品标识应符合国家、地方制定的标准,不得出现与质量安全相关法 律法规、标准不符合的情况。 2.2 制作要求 1.食品标识制作应选择符合国家、地方技术规范的材料和工艺,不得使 用国家、地方明令禁止使用的材料和工艺。 2.食品标识应定期更换,确保印刷质量和信息准确性。 3.食品标识制作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做好职业 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 2.3 使用要求 1.食品标识应与其所标示的食品相符,并配套于食品包装上,不得随意 更换、拆离或涂删。 2.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食品标识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标识的信息真实 准确,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3.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进行食品标识检查,严禁出现过期、变质、 缺少标识等问题。 3. 相关责任 3.1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责任 1.严格按照本办法要求制作、使用食品标识,切实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2.开展食品标识知识宣传和检查工作,确保工作落实,消费者的合法权 益得到保障。

3.对于食品标识存在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情况,应当及时整改并追究相 应的责任人责任。 3.2 有关监管部门的责任 1.对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制作、使用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标识,应当依 法查处,形成有效的监管制度。 2.加强食品标识知识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确保食品标识的法律法规、 标准标注准确无误。 3.制定和完善有关食品标识管理的规定和措施,为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监 管提供有力支持。 4. 结论 本办法的制定,是为了规范食品标识的管理和使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是食品行业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根据本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食品标识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最新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办法

最新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办法 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个背景下,食品标识管理成为了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有效地管理食品标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本文将重点介绍最新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办法。 规定内容 最新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办法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标识要求 食品标识应当明确标注以下内容: 1.产品名称:使用规范的食品名称,不得虚假、夸大或者含有欺诈性质 的信息。 2.产品规格:标识食品的净含量、包装形式等信息,确保消费者可以直 观了解到产品的基本情况。 3.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识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确保消费者可以 了解产品的保质期限。 4.生产许可证编号:全称为《食品生产许可证》,是食品生产企业获得 食品生产资格的重要凭证,也是食品安全的基本保障。 5.储存条件和使用方法:标识食品的储存条件和使用方法,确保消费者 正确使用。 二、标识方式 食品标识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之一: 1.直接贴在食品包装上。 2.用卡片、传单等形式附在食品包装上。 3.在食品销售地点中显著位置张贴。 4.在产品说明书、广告等宣传材料中直接公布。

三、禁止标识 食品标识不得含有以下内容: 1.虚假、夸张或者含有欺诈性质的信息。 2.过度营销、过度宣传,含有明显误导性质的语言。 3.含有医疗保健功能的描述,或者存在建议治疗疾病、保健功效备受推 崇等夸大宣传的信息。 四、标识监管 食品标识的监管工作由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加强与其他部门 的协调配合,加强食品标识的监管工作,确保食品标识的真实、准确。 五、处罚措施 任何对食品标识有违规行为的企业或者个人,必须包括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 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罚款、暂扣产品或者吊销生产或销售许可证等。 总结 食品标识管理是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最新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办法,从标识要求、标识方式、禁止标识、标识监管以及处罚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规范食品标识管理,提升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各相关企业应该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食品标识管理,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食品标签标注管理制度(3篇)

食品标签标注管理制度(3篇) 食品标签标注管理制度(通用3篇) 食品标签标注管理制度篇1 第一条为保证食品安全,规范食品标签标注,防止质量欺诈,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食品批发和大中型超市经营者应当具有与所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贮存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第三条食品批发和大中型超市经营者应当做到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第四条食品批发和大中型超市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五条食品批发和大中型超市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六条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四)保质期; (五)产品标准代号; (六)贮存条件; (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八)生产许可证编号; (九)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第七条食品添加剂应当有标签、说明书和包装。标签、说明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并在标签上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四)保质期;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全文)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第102号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已经2007年7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同时废止。 局长李长江 二〇〇七年八月二十七日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标识的标注,防止质量欺诈,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食品的标识标注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食品标识是指粘贴、印刷、标记在食品或者其包装上,用以表示食品名称、质量等级、商品量、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等相关信息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的总称。 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在其职权范

围内负责组织全国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食品标识的标注内容 第五条食品或者其包装上应当附加标识,但是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不附加标识的食品除外。 食品标识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通俗易懂、科学合法。 第六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名称。 食品名称应当表明食品的真实属性,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有规定的,应当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 (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当使用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称或者俗名; (三)标注“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或者“商标名称”等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的名称时,应当在所示名称的邻近部位使用同一字号标注本条(一)、(二)项规定的一个名称或者分类(类属)名称; (四)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食品通过物理混合而成且外观均匀一致难以相互分离的食品,其名称应当反映该食品的混合属性和分类(类属)名称; (五)以动、植物食物为原料,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作,用以模仿其他生物的个体、器官、组织等特征的食品,应当在名称前冠以“人造”、“仿”或者“素”等字样,并标注该食品真实属性的分类(类属)名称。 第七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的产地。 食品产地应当按照行政区划标注到地市级地域。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办法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办法 简介 食品标识是指食品包装、标签或其它附加物,用文字、图案、图形、符号、色彩、标志等方式提供的有关食品的信息。食品标识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国出台了《食品标识管理办法》,以规范食品标识管理,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标识的主要内容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标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产品名称 •生产日期或保质期 •生产者名称或者厂址 •生产许可证号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识 •营养成分表格 •成分表格 此外,食品标识还应当在规定的范围内标识以下内容: •食品品牌名称、商标、型号、规格等 •食品的存储、使用、制作、加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适用人群、食用限制、禁忌等信息 •其他必要的安全信息和警示语 食品标识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完整、易于辨认、易于理解,不能误导消费者。 食品标识的要求 根据《食品标识管理办法》,食品标识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字体大小 食品标识的文字应当清晰、醒目,字体大小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大于小包装的最大包材面积的1/60 •大于30号字

•根据标识面积、标识内容和使用者的视力要求,可以适当调整字体大小 标识面积 食品标识的面积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为了保证食品标识的清晰可见,标识的面积应当不小于10mm×10mm •根据产品大小、形状、所占比例和使用者的视力要求,可以适当调整标识面积 字体颜色 食品标识的字体颜色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主要信息的字体颜色应当为黑色或暗色系 •警示语、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的字体颜色应当为红色 •其他颜色应当符合规范,不得误导消费者 标志 食品标识中的标志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标志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误导消费者 •标志应当符合相应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标志应当不得含有虚假成分或虚假效果、虚假性能等误导消费者的信息 食品标识的管理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食品标识在生产、销售、使用等过程中需要得到有效的管理。根据《食品标识管理办法》,在食品标识的管理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生产者的负责制 食品的生产者应当制定食品标识的标准和管理制度,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生产者应当对食品标识和宣传资料进行审核和审批,确保其真实、准确、完整、符合国家标准、规范、法规和行业标准。同时,食品生产者还应当对使用者提供关于食品标识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使用者的标识管理能力。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标识的标注,防止质量欺诈,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食品的标识标注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食品标识是指粘贴、印刷、标记在食品或者其包装上,用以表示食品名称、质量等级、商品量、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等相关信息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的总称。 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组织全国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食品标识的标注内容 第五条食品或者其包装上应当附加标识,但是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不附加标识的食品除外。 食品标识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通俗易懂、科学合法。 第六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名称。 食品名称应当表明食品的真实属性,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有规定的,应当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 (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当使用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称或者俗名; (三)标注“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或者“商标名称”等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的名称时,应当在所示名称的邻近部位使用同一字号标注本条(一)、(二)项规定的一个名称或者分类(类属)名称;

食品标识管理办法

食品标识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食品标识标注,加强食品标识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和食品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食品(含特殊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识标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食品标识,是指粘贴、印刷、标注或者随附等附加于食品或者其包装上,用以辨识和说明食品基本信息、特征或者属性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的总称。食品标识包括食品标签和说明书等。 第四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全国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食品标识基本要求 第五条食品或者其包装上应当标注标识,但是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不标注标识的食品除外。 食品标识应当清楚、明显、持久,易于辨认和识别。 第六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 透过销售包装,不能识别包装内各独立包装食品标识内容的,应当在销售包装上分别予以标注。透过销售包装,能够识别包装内各独立包装食品的标识内容的,可以不在销售包装上重复标注。 第七条食品标识标注的文字和标志颜色,应当与背景颜色对比明显。 生产日期和保质日期应当显著标注,可以印制在白底色的包装面上;采用激光蚀

刻方式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日期的,文字应当清楚。生产日期、保质日期的文字高度不得小于3毫米。 第八条食品标识所用文字应当为规范汉字。 食品标识可以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汉语拼音或者外文,所用外文字号不得大于相应的中文字号。 第九条食品标识所用的计量单位应当为法定计量单位。 第十条食品标识中强制标注内容的文字高度不得小于1.8毫米。 食品或者其包装最大表面面积小于20平方厘米的,可以仅标注食品名称、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净含量、生产日期和保质日期。 第十一条进口食品应当标注中文标识,中文标识应当直接粘贴、印刷或者标注在食品的最小销售包装上,不得在外文标识上再次加贴中文标识。 第十二条没有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准等规定的,食品标识上不得使用文字或者图案明示、暗示或者强调产品适合婴幼儿、儿童、老人、孕妇等特定人群。 第三章食品标识标注内容 第十三条食品标识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通俗易懂、科学合规。 第十四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名称。 食品名称应当表明食品的真实属性,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或者其他食品标准对食品名称有规定的,应当采用标准规定的名称; (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或者其他食品标准对食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当使用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的常用名称或者俗名;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食品标识管理,保障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进口、出口食品的生产企业、经营者及相关单位。 第三条食品标识应当真实、准确、清晰,不得误导消费者。 第四条食品标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依法科学正确标注,不得含有虚假、夸大、误导性陈述; (二)使用中文标注,不得使用与食品的名称、规格、成分及功能等无关的字样; (三)标注应当与铭牌等其他资料相符。 第五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制定并实施标识管理制度。 第二章标志 第六条食品包装上应当标示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生产许可证号、注册商标等必要的信息。 第七条对于有特定功能的食品,应当在标识中注明特定功能。 第八条对于婴幼儿配方食品,应当按照相关法规规定标注成分和功能。 第九条对于进口食品,应当按照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标

注进口商名称、经营许可证编号、产品原产地和原包装的标记等信息。 第三章标识内容 第十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下列内容: (一)产品名称; (二)配料表; (三)含量标识; (四)营养成分表; (五)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六)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 (七)食品生产许可证号或者注册商标; (八)特殊人群功能标识。 第十一条食品名称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名称应当使用普通话,不得使用与食品无关的外语; (二)名称应当符合国家标准,不得含有虚假、夸大、误导性陈述。 第十二条配料表应当标注所有原料及其用量,不得隐瞒任何成分。 第十三条含量标识应当标注每100克或者100毫升的成分含量,最小表示单位不得超过0.1克或者0.1毫升。 第十四条营养成分表应当标注产品中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 第十五条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标注。 第十六条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应当真实、准确,不得与其他企业重名或者近似。 第十七条食品生产许可证号或者注册商标应当与上市产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食品标识是指在食品包装或与食品直接相关的标签、说明书、广告等上所标示的食品的名称、成分、质量、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食用方法等信息。食品标识的管理对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确保食品安全以及规范食品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食品标识管理的相关规定。 一、标签要求 1. 食品标签应明确标明食品的名称、原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基本信息,并正确无误。 2. 食品标签的文字应清晰可辨,不得虚假宣传,不得使用模糊的或误导性的表达。 3. 食品标签上的信息应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计量单位,并正确标示食品的净含量,不得虚报或误导消费者。 4. 食品标签应明确标示食品的成分信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列出所有原料,特别是过敏原、添加剂等成分。 5. 食品标签上不得使用违法、违规的文字、图片、图标等,不得含有虚假广告宣传,不得误导消费者。 二、广告宣传要求 1. 食品广告不得使用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的手法,不得对食品的功效、疗效进行夸大或误导性的宣传。 2. 食品广告应明确标示广告信息,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准确。 3. 食品广告不得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声誉,不得使用不正当竞争手段。 4. 食品广告内容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涉及违法、违规行为,不得妨害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三、监管要求 1. 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标签的监管工作,严格执法,依法惩处违规行为。 2. 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食品标识的审核和认证工作,加强对食品标识的质量控制。 3.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标识诚信度的监管,重点查处虚假标识、夸大宣传等违法行为。 4.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广告的审查和监管,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准确。 食品标识管理的规定旨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确保食品安全以及规范食品市场秩序。只有通过有效的标识管理,才能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保障他们的健康权益。同时,加强对食品标识的监管,可以防止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保持食品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促进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各相关部门应加强标识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食品标识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放心的食品产品。

食品标识管理办法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总局令第102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已经2007年7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同时废止。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标识的标注,防止质量欺诈,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食品的标识标注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食品标识是指粘贴、印刷、标记在食品或者其包装上,用以表示食品名称、质量等级、商品量、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等相关信息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的总称。 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组织全国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食品标识的标注内容 第五条食品或者其包装上应当附加标识,但是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不附加标识的食品除外。 食品标识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通俗易懂、科学合法。 第六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名称。 食品名称应当表明食品的真实属性,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有规定的,应当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 (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当使用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称或者俗名; (三)标注“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或者“商标名称”等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的名称时,应当在所示名称的邻近部位使用同一字号标注本条(一)、(二)项规定的一个名称或者分类(类属)名称; (四)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食品通过物理混合而成且外观均匀一致难以相互分离的食品,其名称应当反映该食品的混合属性和分类(类属)名称; (五)以动、植物食物为原料,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作,用以模仿其他生物的个体、器官、组织等特征的食品,应当在名称前冠以“人造”、“仿”或者“素”等字样,并标注该食品真实属性的分类(类属)名称。 第七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的产地。 食品产地应当按照行政区划标注到地市级地域。 第八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应当是依法登记注册、能够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的名称、地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下列规定相应予以标注: (一)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公司或者其子公司,应当标注各自的名称和地址; (二)依法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公司分公司或者公司的生产基地,应当标注公司和分公司或者生产基地的名称、地址,或者仅标注公司的名称、地址; (三)受委托生产加工食品且不负责对外销售的,应当标注委托企业的名称和地址;对于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委托企业具有其委托加工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应当标注委托企业的名称、地址和被委托企业的名称,或者仅标注委托企业的名称和地址; (四)分装食品应当标注分装者的名称及地址,并注明分装字样。 第九条食品标识应当清晰地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食品的保质期与贮藏条件有关的,应当标注食品的特定贮藏条件。乙醇含量10%以上(含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可以免除标注保质期。 日期的标注方法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或者采用“年、月、日”表示。 第十条定量包装食品标识应当标注净含量。对含有固、液两相物质的食品,除标示净含量

总局第102号令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总局第102号令《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第102号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已经2007年7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同时废止。 局长 二〇〇七年八月二十七日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标识的标注,防止质量欺诈,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食品的标识标注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食品标识是指粘贴、印刷、标记在食品或者其包装上,用以表示食品名称、质量等级、商品量、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等相关信息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的总称。 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组织全国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食品标识的标注内容 第五条食品或者其包装上应当附加标识,但是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不附

加标识的食品除外。 食品标识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通俗易懂、科学合法。 第六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名称。 食品名称应当表明食品的真实属性,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有规定的,应当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 (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当使用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称或者俗名; (三)标注“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或者“商标名称”等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的名称时,应当在所示名称的邻近部位使用同一字号标注本条(一)、(二)项规定的一个名称或者分类(类属)名称; (四)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食品通过物理混合而成且外观均匀一致难以相互分离的食品,其名称应当反映该食品的混合属性和分类(类属)名称; (五)以动、植物食物为原料,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作,用以模仿其他生物的个体、器官、组织等特征的食品,应当在名称前冠以“人造”、“仿”或者“素”等字样,并标注该食品真实属性的分类(类属)名称。 第七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的产地。 食品产地应当按照行政区划标注到地市级地域。 第八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应当是依法登记注册、能够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的名称、地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下列规定相应予以标注: (一)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公司或者其子公司,应当标注各自的名称和地址; (二)依法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公司分公司或者公司的生产基地,应当标注公司和分公司或者生产基地的名称、地址,或者仅标注公司的名称、地址; (三)受委托生产加工食品且不负责对外销售的,应当标注委托企业的名称和地址;对于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委托企业具有其委托加工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应当标注委托企业的名称、地址和被委托企业的名称,或者仅标注委托企业的名称和地址;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共10篇)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共10篇)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一): 农业部日前修订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于2023年10月施行。新修订的管理办法进一步严格了申请人的资质条件,包括生产加工条件、原料基地建设、质量管理水平和承担责任的能力,使得绿色食品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这一管理办法的实施是政府() A.通过制定完善法律体系促进公平竞争 B.通过市场调节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C.通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优化资源配置 D.通过健全市场准入规则保障食品安全 D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二):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于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全面推行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制度,强制标示能量和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值及参考值。食品营养强制标示保障了消费者的() A.公平交易权 B.受尊重权 C.知情权 D.安全权 C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三): 食品或者其他包装最大表面面积大于20平方厘米时,食品标识中强制标注内容的文字符合:数字【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第二十五条提到,最大表面面积大于20平方厘米是,食品标识中强制标注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毫米.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四): 味精是否属于食品添加剂 谷氨酸钠(味精)如作为食品添加剂(增味剂),应符合GB2760规定的定义,即起到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等作用.假如贵司生产调味料,则谷氨酸钠(味精)不起增味作用,应作为食品原料列入配料表,而非食品添加剂.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第十一条的规定,在食品中直接使用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及其他食品添加剂的,应当在配料清单中建立食品添加剂项,且在该项下一并标注所使用的各种食品添加剂具体名称.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五):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对于大米50公斤编织袋是不是也要印制营养标签呢 你的产品需要标示,以下是法律依据. 除以下豁免的: (一)食品每日食用量不足10克(g)或10毫升(ml); (二)包装的生肉、生鱼、生蔬菜和水果; (三)包装的总表面积小于100平方厘米(cm2)的食品; (四)现制现售的食品; (五)酒精含量大于等于0.5%的产品; (六)其他法律、行政法规、标准规定可以不标示标签的食品. 都需要标示: 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的通知 卫监督发[2023]300号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 (六)如有外包装(或大包装),可以只在向消费者交货的外包装(或大包装)上标示营养标签,但内包装物(或容器)上必须标明每份净含量.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六): 五年级暑假作业本中科学的65页中的生活实践,还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2009年10月2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关于修改《食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质检总局2009年第123号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已经2009年8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目录 展开 编辑本段修订后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2007年8月2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02号公布根据2009年10月2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修订) 编辑本段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标识的标注,防止质量欺诈,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食品的标识标注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食品标识是指粘贴、印刷、标记在食品或者其包装上,用以表示食品名称、质量等级、商品量、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等相关信息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的总称。 第四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组织全国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编辑本段第二章食品标识的标注内容 第五条 食品或者其包装上应当附加标识,但是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不附加标识的食品除外。 食品标识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通俗易懂、科学合法。 第六条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的决定》已经20xx年8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下文是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欢迎阅读!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修订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标识的标注,防止质量欺诈,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食品的标识标注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食品标识是指粘贴、印刷、标记在食品或者其包装上,用以表示食品名称、质量等级、商品量、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等相关信息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的总称。 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组织全国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食品标识的标注内容 第五条食品或者其包装上应当附加标识,但是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不附加标识的食品除外。 食品标识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通俗易懂、科学合法。 第六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名称。 食品名称应当表明食品的真实属性,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有规定的,应当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 (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当使用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称或者俗名; (三)标注“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2021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2021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20XX_食品标识管理规定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最新版食品标识是指粘贴印刷标记在食品或者其包装上,用以表示食品名称质量等级商品量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等相关信息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的总称。xxxx分享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最新版。供大家参考食品标识管理规定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最新版 (20XX年8月2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02号公布根据20XX年10月2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标识的标注,防止质量欺诈,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食品的标识标注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食品标识是指粘贴印刷标记在食品或者其包装上,用以表示食品名称质量等级商品量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等相关信息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的总称。 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组织全国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食品标识的标注内容 第五条食品或者其包装上应当附加标识,但是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不附加标识的食品除外。 食品标识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通俗易懂科学合法。 第六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名称。 食品名称应当表明食品的真实属性,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有规定的,应当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123号令)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2007年8月2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02号公布根据2009年10月2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标识的标注,防止质量欺诈,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食品的标识标注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食品标识是指粘贴、印刷、标记在食品或者其包装上,用以表示食品名称、质量等级、商品量、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等相关信息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的总称。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组织全国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食品标识的标注内容 第五条食品或者其包装上应当附加标识,但是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不附加标识的食品除外。 食品标识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通俗易懂、科学合法。 第六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名称。 食品名称应当表明食品的真实属性,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有规定的,应当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 (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当使用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称或者俗名; (三)标注“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或者“商标名称”等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的名称时,应当在所示名称的邻近部位使用同一字号标注本条(一)、(二)项规定的一个名称或者分类(类属)名称; (四)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食品通过物理混合而成且外观均匀一致难以相互分离的食品,其名称应当反映该食品的混合属性和分类(类属)名称; (五)以动、植物食物为原料,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作,用以模仿其他生物的个体、器官、组织等特征的食品,应当在名称前冠以“人造”、“仿”或者“素”等字样,并标注该食品真实属性的分类(类属)名称。第七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的产地。 食品产地应当按照行政区划标注到地市级地域。 第八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应当是依法登记注册、能够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的名称、地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下列规定相应予以标注: (一)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公司或者其子公司,应当标注各自的名称和地址; (二)依法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公司分公司或者公司的生产基地,应当标注公司和分公司或者生产基地的名称、地址,或者仅标注公司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