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章软骨和骨教学提纲

第5章软骨和骨教学提纲

第5章软骨和骨教学提纲
第5章软骨和骨教学提纲

第5章软骨和骨

第五章软骨和骨[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透明软骨HE染色切片中难分辨纤维的原因是

A.纤维很少

B.纤维不着色

C.纤维平行排列

D.纤维短小

E.纤维与基质的折光一致

2.弹性软骨与透明软骨结构的主要区别是

A.纤维类型不同

B.纤维数量和排列不同

C.基质成分不同

D.软骨细胞分布不同

E.软骨膜不同

3.骨组织坚硬的主要原因是

A.基质内含大量骨盐

B.羟磷灰石结晶与胶原原纤维紧密结合

C.胶原纤维粗大,排列紧密

D.骨基质结构呈板层状

E.骨细胞与羟磷灰石结晶的紧密结合

4.骨板的组成是

A.平行排列的细胞

B.平行排列的细胞和骨盐

C.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

D.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

E.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和细胞

5.相邻骨细胞突起间有

A.桥粒

B.紧密连接

C.缝隙连接

D.中间连接

E.连接复合体

6.长骨骨干内的血管穿行于

A.骨小管内

B.中央管内

C.穿通管内

D.中央管和穿通管内

E.骨小管和中央管内

7.骨祖细胞分布于

A.骨外膜

B.骨内膜

C.骨板之间

D.骨外膜和骨板之间

E.骨外膜和骨内膜

8.有关成骨细胞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体积较大,有多个核

B.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C.分泌骨基质有机成分

D.转变为骨细胞

E.排列在骨组织表面

9.骨陷窝和骨小管内除含骨细胞外还有

A.毛细血管

B.淋巴管

C.神经纤维

D.组织液

E.弹性纤维

10.长骨的间骨板位于

A.外环骨板内

B.骨单位内

C.骨单位之间

D.内环骨板内

E.骨膜下

11.类骨质是

A.无骨盐沉积的软骨基质有机成分

B.无骨盐沉积的骨基质有机成分

C.含少量骨盐的软骨基质

D.含少量骨盐的骨基质

E.含少量骨盐的骨组织

12.长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软骨钙化区位于※

A.软骨储备区与软骨增生区之间

B.软骨增生区与成骨区之间

C.软骨储备区与成骨区之间

D.软骨储备区的骺侧

E.成骨区的干侧

13.小儿佝偻病主要是因缺乏

A.维生素D

B.维生素E

C.维生素A

D.维生素C

E. 维生素B

二、多项选择题

1.三种软骨组织的共同点是

A.均有软骨膜

B.纤维均相互交织分布

C.均可见同源细胞群

D.均有少量毛细血管

E.软骨细胞均可分裂增生

2.透明软骨的软骨细胞

A.均位于软骨陷窝内

B.近软骨膜的细胞体积小,单个分布

C.中央部的细胞体积大,同源细胞群明显

D.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E.可见到软骨囊

3.能产生纤维和基质的细胞是

A.骨祖细胞

B.骨细胞

C.成骨细胞

D.破骨细胞

E.软骨细胞

4.骨细胞

A.位于骨板内和骨板间

B.胞体位于骨陷窝内

C.突起位于骨小管内

D.释放基质小泡

E.有一定溶骨作用

5.破骨细胞的溶骨作用中可释放

A.基质小泡

B.多种蛋白酶

C.羟磷灰石结晶

D.乳酸等有机酸

E.ATP酶

6.长骨的穿通管和中央管内含有A.骨内膜 B.小血管

C.神经纤维

D.成骨细胞

E.破骨细胞

7.骨单位

A.同心圆排列的骨板围成的筒状结构

B.平行于长骨长轴

C.中央管内的血管和神经伸入骨小管内

D.越成熟的骨单位中央管越大

E.骨小梁内无骨单位

8.关于骨外膜和骨内膜的分布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骨髓腔面的是骨外膜

B.穿通管内的是骨外膜

C.骨外表面的是骨外膜

D.中央管内的是骨内膜

E.骨小梁表面的是骨内膜

9.关于环骨板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内环骨板较厚,较规则

B.外环骨板较薄,不规则

C.内环骨板内无穿通管

D.外环骨板内有穿通管

E.骨膜内的纤维穿入外环骨板

10.骨领

A.出现在长骨发生过程

B.位于软骨雏形中段

C.软骨膜内的骨祖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进行造骨

D.为骨松质

E.可见骨单位

11.骨发生过程中

A.骨祖细胞不断增殖分化

B.成骨细胞不断形成类骨质

C.骨细胞不断增殖

D.破骨细胞不断溶解骨质

E.血管向骨内生长

12.长骨发生中的初级骨化中心※

A.位于骨干处

B.邻接软骨增生区

C.该区有哈弗系统

D. 该区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E.开始形成的骨为骨小梁

13.骺软骨※

A.是纤维软骨

B.位于长骨的骨骺和骨干之间

C.在机体发育期,其软骨细胞不断增殖

D.是长骨增长的结构基础

E.青春期之后软骨钙化为骺线

三、填空题

1.软骨组织的分类是根据所含_纤维_____的不同, 三种软骨组织共同的结构特点是有__软骨细胞____。

2.软骨陷窝内有_软骨细胞_____,软骨囊的基质内含__盐酸软骨素____较多,故染色呈______。

3.软骨生长的两种方式是__间质生长____和_外加生长_____;前者是通过软骨内___软骨细胞___的长大和分裂并产生__基质和纤维____,后者是通过__软骨膜____内的___骨原细胞___分裂增生,进而分化为_软骨细胞_____。4.骨组织由_基质_____和四种细胞组成,其中的___骨___细胞位于__骨基质____内,其余三种细胞位于__骨组织的表面____。

5.骨细胞胞体所在腔隙称_骨陷窝_____,细胞突起所在的腔隙称__骨小管

____,这些腔隙内还含有__组织液____。

6.三种软骨中_透明软骨_____较多见,耳廓内的软骨是____弹性软骨__,椎间盘的软骨是__纤维软骨____。

7.骨基质中的有机成分中含大量__胶原纤维____,无机成分的化学组成称为__羟磷灰石结晶____。

8.血管和神经穿过长骨环骨板的通道称_传通孔_____,纵行穿过长骨骨质的通道称__中央管____,这些通道均与骨质内的__骨小管____相通连,三者内均含有__组织液____。

9.骨发生的两种方式是__膜内成骨____和__软骨内成骨____,骨生长发育过程中,_骨形成_____和_骨分解吸收_____两种作用相互协调,完成骨的生长发育。

10.众多激素影响骨的生长发育,其中的__降钙素____可刺激成骨细胞的※

造骨作用,_甲状旁腺激素_____可刺激破骨细胞和骨细胞的溶骨作用。

四、判断题

1.骨膜内有骨原细胞,软骨膜内无骨原细胞。

2.软骨同源细胞群是在软骨发育中分散的软骨细胞逐渐聚集而成的。

T3.纤维软骨内有大量胶原纤维束,透明软骨内则无胶原纤维,仅有较细的胶原原纤维。

T4.透明软骨近软骨膜处的软骨细胞较幼稚,中央部的软骨细胞较成熟。5.成骨细胞产生的骨基质有机成分钙化后称为类骨质。

T6.骨松质和骨密质都是由骨细胞和骨基质组成,不同的是后者有骨单位,前者无骨单位。

T7.长骨的间骨板是环骨板和骨单位被吸收过程中的残留部分,其中无中央管。

8.长骨发生过程中骨领的形成是软骨雏形边缘的软骨组织演变为骨组织的。T9.一般在20岁以后骺软骨消失,长骨不再增长,但骨组织的更新改建仍继续进行。

T10.初级骨化中心和次级骨化中心均出现在长骨发生中的软骨组织内,前者出现在胚胎时期,后者出现在出生前或出生后。

11.凡可增强成骨细胞功能的激素,也可使血钙含量提高;凡可增强破骨细胞功能的激素,也可使血钙含量下降。

T12.甲状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生长激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均与骨的形成和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五、填图题:

1.

2.

3.

4.

5.

六、名词解释

1. isogenous group

2. osteoblast

3. osteoclast

4. osteon

5. 骨板

6.膜内成骨

7. 软骨内成骨

七、论述题

1. 试比较三种软骨的组织结构异同。

2. 试述长骨骨干密质骨的组织结构特点。

3. 试述骨组织内各种细胞的功能关系。

4.出生后,长骨是任何增粗和加长的?

[本章参考题解]

1骨小梁 2骨单位

3间骨板

4穿通管

5中央管

一、单项选择题

1. E

2. A

3. A

4. D

5. C

6. D

7. E

8. A

9. D

10.C

11.B

12.B

13.A

二、填空题

1.纤维,软骨细胞

2.软骨细胞,硫酸软骨素,强嗜碱性

3.间质生长、外加生长,软骨细胞,基质和纤维,软骨膜,骨原细胞,软骨

细胞

4.钙化的细胞间质(基质),骨细胞,骨基质,骨组织的边缘

5.骨陷窝,骨小管,组织液

6.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

7.胶原纤维,羟磷灰石结晶

8.穿通管,中央管,骨小管,组织液

9.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骨组织形成,骨组织分解吸收

10.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

三、判断题

正确:3,4,6,7,9,10,12

错误:

1.骨膜内有骨原细胞,软骨膜内也有骨原细胞。

2.软骨同源细胞群是软骨细胞分裂形成的软骨细胞群。

5.成骨细胞产生的骨基质有机成分称为类骨质,钙化后称为骨质。

8.长骨发生过程中骨领的形成,是软骨雏形边缘的软骨膜内的骨原细胞演变为成骨细胞,后者在骨干周围形成的骨组织。

11.凡可增强成骨细胞功能的激素,也可使血钙含量下降;凡可增强破骨细胞功能的激素,也可使血钙含量提高。

四、填图题:

1. 骨小梁

2. 骨单位

3. 间骨板

4. 穿通管

5. 中央管

五、名词解释

1. 同源细胞群(isogenous group ):指软骨组织中成群的软骨细胞,是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常分布软骨中央。同源细胞群是软骨内生长方式的形态表现,分裂后的软骨细胞产生新的软骨基质在细胞周围,形成新的软骨囊。软骨以这样的方式,从内部生长。

2. 成骨细胞(osteoblast):成骨细胞分布于骨组织表面,矮柱状或椭圆形,胞体有细小突起,胞质嗜碱性。电镜下可见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骨基质的有机成分,形成类骨质,自己被包埋于其中,成为骨细胞。成骨细胞还释放基质小泡,内有细小的钙化结晶,是钙化的起始部位,将钙沉积于骨质中。

3. 破骨细胞(osteoclast):分布于骨组织的边缘,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光镜下为不规则形大细胞,含有5~50个核,胞质嗜酸性。细胞贴近骨基质的一侧可见皱褶缘。电镜下呈许多大小和长短不一的突起。胞质内含多种水解酶和有机酸,溶解骨盐,分解骨有机成分。破骨细胞能溶骨和吸收骨质,将钙释放入血液。

4.骨单位(osteon):又称哈弗斯系统,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筒状结构,其长轴与骨干平行。由4~20层同心圆排列的晗弗斯骨板组成。其中轴有一纵行小管称中央管,内有血管神经。

5. 骨板:骨质中的三个成分组成的板层状结构,称为骨板。同一骨板内的胶原纤维相互平行排列,相邻骨板的纤维则相互垂直,基质和钙盐分布在纤维间和骨板间。成层排列的骨板犹如多层木质胶合板,使骨即有一定硬度,又有一定韧性。

6. 膜内成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发生方式。间充质细胞分化为骨祖细胞,后者又分化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产生基质和纤维(类骨质),自己埋在其中,成为骨细胞。钙盐等沉积在类骨质中,形成骨质。最早形成的为疏松的原始骨组织,以后不断改建。

7. 软骨内成骨:长骨的发生方式。其主要特点是:间充质首先分化为有长骨雏形的透明软骨;软骨细胞增生、肥大、死亡,软骨基质钙盐沉积;破骨细胞破坏吸收钙化的软骨基质,成骨细胞在此基础上成骨。以后软骨细胞不断增生,软骨加长,细胞肥大、死亡,基质钙化,被新形成的骨取代,长骨得以加长。

六、论述题

1.软骨作为器官,由软骨组织及其周围的软骨膜构成。软骨组织则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纤维和无定形基质)构成。软骨基质呈凝胶固态,由软骨细胞产生,软骨细胞被包埋在其中,所占据的小腔为软骨陷窝。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形成的一群软骨细胞称同源细胞软骨群。软骨外可包被以致密结缔组织的软骨膜,有保护作用。软骨组织内无血管,由软骨内的血管供给软骨营养。软骨膜还参与软骨的生长。根据软骨内纤维的不同,可分为三种:透明软骨含胶原原纤维,弹性软骨含弹性纤维,纤维软骨含粗大的胶原纤维。

2.长骨骨干密质骨主要由三种骨板构成。①环骨板是环绕在骨干内、外表面排列的数层骨板,分别称为内环骨板和外环骨板。②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是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筒状结构,其长轴与骨干平行。其中央有一纵行小管称中央管,内含血管和神经,4~20层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中央管内的血管与横行的穿通管的血管相通连。在长骨中是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③间骨板为骨单位之间的不规则骨板,是骨单位吸收后残留的部分遗迹。

3.骨组织内有四种细胞: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除了骨细胞是包埋在骨质中外,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都分布在骨组织的表面,骨祖细胞则在骨膜内。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的功能关系密切:骨祖细胞是

骨组织的干细胞,能分化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能合成和分泌骨基质的有机成分,形成类骨质,自己被包埋于其中成为骨细胞,类骨质中沉积骨盐,成为骨质。骨细胞有一定成骨作用和吸收骨质的作用,维持质的代谢。破骨细胞能溶解骨盐,分解骨的有机成分,即破骨作用。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在激素的作用下,参与协调维持血钙的浓度。

4.出生后,长骨的增粗和加长分别涉及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的方式。①骨的加长是软骨内成骨的方式。通过从骨骺端到骨干的骨髓腔之间的骺板软骨的不断生长、并替换成骨组织而实现的。骺板依次分为四个区域:软骨储备区、软骨增生区、软骨钙化区和成骨区。软骨细胞增生、肥大、死亡,软骨基质钙盐沉积;破骨细胞破坏吸收钙化的软骨基质,成骨细胞在此基础上成骨。通过软骨细胞不断增生,软骨加长,细胞肥大、死亡,基质钙化,被新形成的骨取代,长骨得以加长。骺板能保持一定的厚度,到17~20岁,骺板增生减缓,最终停止,骨不再纵向生长。②骨的增粗则是膜内成骨的方式。骨外膜中的骨祖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在骨干表面形成新的骨组织,使骨干变粗。而在骨干的内表面,破骨细胞吸收骨小梁,使骨髓腔横向扩大。骨干外表面的新骨形成速度略快于骨干内部的吸收速度,骨干部的密质骨适当增厚。30岁左右,骨不再增粗。

第五章软骨和骨

第五章软骨和骨 一、试题部分 (一)、填空题 1.根据软骨基质所含( )的不同,可将软骨组织分为( )、( )和( )三种。 2.骨基质由( )和( )构成;后一种成分又称( ) 。 3.骨组织内的细胞有( )、( )、( )、和( )四种,其中( )存在于骨组织内,其余的几种细胞位于( )。 4.骨基质的有机成分由( )分泌形成,包括大量( )和少量()。 5.骨细胞的胞体位于( ),突起伸入( ),相邻骨细胞的突起以()相连。 6.在骨组织中,骨祖细胞是骨组织的( ),成骨细胞具有分泌( ) 的功能,破骨细胞则具有很强的( )的能力。 7.软骨细胞位于软骨基质的( )中,其周围一层染色深的基质称( ) 。 8.密质骨中含有血管和神经的管道是( )和( )。 9.骨组织由大量钙化的( )及数种( )组成。 10.骨祖细胞可分化形成( )细胞和( )细胞。 11.组成骨干骨密质的骨板有( )、( )、和( )。 12.电镜下,破骨细胞在贴近骨质的一面有许多(),称为( )。 13.外环骨板及内环骨板均有横向穿越的小管,称( ),与纵行排列的骨单位的( )相通连。 14.骨的发生方式有( )和( )两种方式。 15.骨骺由( ) 骨化中心形成,骨干由( ) 骨化中心形成。二者之间的软骨板称( ) ,是( ) 的基础。 (二)、单选题 1.对透明软骨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软骨细胞居于陷窝内 B.基质中血管丰富 C.其纤维成分为胶原原纤维 D.基质中富含水分 E.软骨囊含硫酸软骨素较多 2.何种细胞具有多个细胞核( ) A.骨祖细胞 B.骨细胞 C.成骨细胞 D.软骨细胞 E.破骨细胞 3.关于成骨细胞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A.细胞呈立方形或矮柱状分布在骨质表面 B.胞质嗜酸性 C.粗面内质网丰富 D.有丰富的碱性磷酸酶 E.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4.破骨细胞是由下列何种细胞融合而成的() A.骨祖细胞 B.间充质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骨细胞 E.单核细胞 5.对软骨细胞和骨细胞来讲,哪点是共同的() A.圆或椭圆形 B.均具有合成纤维和基质的功能 C.均位于陷窝内 D.细胞器发达 E. 细胞器不发达 6.形成类骨质的细胞是() A.骨祖细胞 B.成骨细胞 C.破骨细 D.骨细胞 E.成纤维细胞 7.破骨细胞的特点是() A.能溶解吸收骨质 B.能进行分裂 C.从骨原细胞分裂而来 D.胞质内可见吸收的骨质 E.降钙素能增强其活性

《二语习得》课程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二语习得】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24053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学分】2 【总学时】34 【讲授学时】34 【实验学时】 【先修课程】《英语教师职业技能》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方向高年级学生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第二语言(外语)习得的性质、特点、内容、理论研究流派、研究热点、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本课程采用多元视角,对二语习得与教学进行多学科、全方位的介绍与探讨,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二语习得与教学全过程的诸方面,学习和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理论,从而加深对二语教学这一认知活动的理性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打下基础,提高科研能力,提高运用理论探讨和解决英语教学问题的能力,力争成为积极、自觉的思考者和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者、研究者。 【内容提要】 第一章【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 [基本要求] 了解语言教学中几个最基本的议题,即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 [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理论基础的全貌,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审慎、理智、全面的思考,从中悟出自己的语言教学思路或理论。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 语言 学习与教学 语言学与心理学的趋势 第二节 [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 应用语言学 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第一语言习得】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第一语言习得是认识第二语言学习原理的基础、掌握第一语言习得所涉及的主要议题、概念和主流理论观点。 [重点难点] 使学生意识到虽然本章议题都尚无定论,但第一语言习得研究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系密切相关,其导向和成果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颇具启示。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行为主义 内在论 功能主义 第二节 [第一语言习得中的主要问题] 能力与行为 理解与产出 先天本质与后天培养 普遍语法 系统性与变化性 语言与思维 模仿 实践 输入 语篇 第三章【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对比】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可做的三类对比及三类比较重涉及的6个议题(关键期假设;神经学的研究成果;精神运动协调方面的探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情感因素的作用;语言发展的因素) [重点难点] 对本章所论述的因素进行综合思考,就任何一类比较形成自己的认识。 [讲授学时] 2 学时 第一节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对比与对照] 对比与对照的类型 关键期假说 第二节 [对比与对照中的关键问题] 神经学问题

第5章 软骨和骨

第五章软骨和骨[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透明软骨HE染色切片中难分辨纤维的原因是 A.纤维很少 B.纤维不着色 C.纤维平行排列 D.纤维短小 E.纤维与基质的折光一致 2.弹性软骨与透明软骨结构的主要区别是 A.纤维类型不同 B.纤维数量和排列不同 C.基质成分不同 D.软骨细胞分布不同 E.软骨膜不同 3.骨组织坚硬的主要原因是 A.基质内含大量骨盐 B.羟磷灰石结晶与胶原原纤维紧密结合 C.胶原纤维粗大,排列紧密 D.骨基质结构呈板层状 E.骨细胞与羟磷灰石结晶的紧密结合 4.骨板的组成是

A.平行排列的细胞 B.平行排列的细胞和骨盐 C.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 D.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 E.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和细胞 5.相邻骨细胞突起间有 A.桥粒 B.紧密连接 C.缝隙连接 D.中间连接 E.连接复合体 6.长骨骨干内的血管穿行于 A.骨小管内 B.中央管内 C.穿通管内 D.中央管和穿通管内 E.骨小管和中央管内 7.骨祖细胞分布于 A.骨外膜 B.骨内膜 C.骨板之间 D.骨外膜和骨板之间 E.骨外膜和骨内膜 8.有关成骨细胞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体积较大,有多个核 B.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C.分泌骨基质有机成分 D.转变为骨细胞 E.排列在骨组织表面 9.骨陷窝和骨小管内除含骨细胞外还有 A.毛细血管 B.淋巴管 C.神经纤维 D.组织液 E.弹性纤维 10.长骨的间骨板位于 A.外环骨板内 B.骨单位内 C.骨单位之间 D.内环骨板内 E.骨膜下 11.类骨质是 A.无骨盐沉积的软骨基质有机成分 B.无骨盐沉积的骨基质有机成分 C.含少量骨盐的软骨基质 D.含少量骨盐的骨基质 E.含少量骨盐的骨组织 12.长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软骨钙化区位于※ A.软骨储备区与软骨增生区之间 B.软骨增生区与成骨区之间 C.软骨储备区与成骨区之间 D.软骨储备区的骺侧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大纲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大纲 (适用于医学检验专业) 课程性质与目的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的任务是借助细胞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寄生虫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室先进的检测技术,对病人来自离体的血液、尿液、粪便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标本进行理学、化学、病原学、显微镜形态学等检查,为临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观察疗效、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是为适应我国检验专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目前临床需要的检验专业专门人才而设定。课程主要介绍临床检验基础中最常用的一般检验,但确是临床最需要的部分,通过这些实验而得到简便、快速的检测结果,基本满足临床医学检验筛选疾病的需求。 课程的设置与要求 临床检验基础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同时注重实践的课程,课程设置在学生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向临床学习过度阶段,是医学检验专业必修课程,由医学检验系临床血液教研室负责教学安排。课程目的是使该专业的学生掌握临床检验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实验包括血细胞计数、血涂片检查、尿干化学检测、尿沉渣镜检、阴道分泌物检查、精液常规检查、脑脊液常规检查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临床检验的基础理论,熟悉临床检验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常规检验的实践技能;熟悉检验方法学的评价;掌握各检验项目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在1个学期内完成,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为教学主体,安排在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课44学时,实验课44学时。本课程设定5学分。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理论课与实验课平行进行,理论和实验课每次各安排4学时。实验课以分组形式进行,每组5~6人,实验带教老师先进行讲解及演示,然后由学生单独操作或分工操作完成实验内容。每位学生应参加每次实验,认真完成操作,并客观、真实、及时地记录实验结果,按时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

【总结】组胚第五章 软骨和骨 复习

一、大纲 软骨膜 1.软骨纤维蛋白聚糖 软骨基质 软骨组织无定形基质 水 骨祖细胞 细胞成软骨细胞 软骨细胞 透明软骨 软骨弹性软骨 纤维软骨 附加性生长 2.软骨的发生与生长 间质性生长 骨膜无机成分/骨盐 3.骨骨基质胶原纤维(大量) 骨组织有机成分 无定形基质(少量):蛋白聚糖及其复合物骨祖细胞 细胞成骨细胞 骨细胞 破骨细胞 4. 二、中英文对照 cartilage 软骨cartilage tissue 软骨组织osteoprogenitor cell 骨祖细胞chondroblast 成软骨细胞chondrocyte 软骨细胞cartilage lacunae 软骨险窝isogenous group 同源细胞群cartilage matrix 软骨基质cartilage capsule 软骨囊perichondrium 软骨膜 hyaline cartilage 透明软骨elastic cartilage 弹性软骨 fibrous cartilage 纤维软骨 osseous tissue 骨组织bone matrix 骨基质 osteoid 类骨质calcification 钙化 woven bone 编织骨lamellar bone 板层骨

bone lamella 骨板compact bone 密质骨bone trabecula 骨小梁spongy bone 松质骨osteoblast 成骨细胞matrix vesicle 基质小泡bone lining cell 骨被覆细胞osteocyte 骨细胞bone lacunae 骨陷窝bone canaliculus 骨小管osteoclast 破骨细胞ruffled border 皱褶缘sealing zone 封闭区clear zone 亮区absorption lacuna 吸收陷窝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血液学与检验 英文名称:clinical hematology and inspection 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122 学分:6.5 理论课学时:58 实验课学时:64 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性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物理学、电子学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检验技术促进了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不断前进。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应用血细胞生理学、血液生化学、血液免疫学、遗传血液学、血液流变学、实验血液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检查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骨髓细胞及血栓与止血的各种凝血因子等。因此,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造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之一。 通过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论上弄清实验原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类造血细胞的生理、病理形态与各类常见血液病的临床基础及检验技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培养有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及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医学检验医师。 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重点讲授造血检验、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各类贫血、白血病、出凝血疾病等疾病的检查原理、操作方法、评价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血液学检验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细胞形态的图示以启发式方法教学。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标本、挂图、图谱等,并结合电化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细胞绘图等手段,强化记忆,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早到医学检验室轮流进行实习,更好地配合理论教学。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绪论

《临床技能课》实验教学大纲

《临床技能课》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技能课》 英文名称:《Clinical skill training》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200学时 学分:12.5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麻醉专业 选修课程: 临床技能课五年制本科实验教学大纲 基本要求 临床技能教学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技能是医生和医学生的基本功,医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是衡量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临床技能主要包括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伦理和医患沟通技巧等人文技能,问诊和病历书写、全身体格检查、外科手术学基本技能、临床常用操作技术、无菌术、判读心电图、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技能,以及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综合临床分析能力等。依据“全球医学最基本要求”的内容,按照“昆明医学院教学计划”的安排和要求,课程开设于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学生进入毕业实习之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3个模块:人文技能教学模块,临床技能教学模块和OSCE 考试模块。临床技能课总学时为200学时,其中专题讲座30学时,170学时均为实验课教学。 临床技能课着重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应首先相互之间反复训练问诊的技巧及体格检查的基本手法,再通过临床技能中心各实验室的教学模型模拟教学、临场综合能力训练、计算机模拟病人临床思维训练、动物手术操作训练等方式的教学,达到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

第一单元人文技能教学模块 实验一医患沟通 目的要求: 熟悉有效的医患沟通技能,会运用沟通技巧创造一个便于与病人及其亲属交流和同行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的环境。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沟通的技巧和艺术; 2.医患沟通的方法。 实验二医疗纠纷防范 目的要求: 掌握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内容,认识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态度; 2.医学伦理、卫生法律; 3.医疗纠纷防范。 第二单元临床技能教学模块 实验三病历书写规范 目的要求:熟练掌握病历及其他常用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案书写的一般要求及注意事项;

软骨和骨1.doc

第五章软骨与骨 内容要点 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基质和纤维组成。软骨内无血管,营养物质由软骨膜渗透而来。软骨分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三种。透明软骨见于呼吸道的软骨、关节软骨及肋软骨;靠近软骨膜的软骨细胞较幼稚,体小、扁圆、单个散在;深部的软骨细胞较成熟,体大、椭圆或圆形,常成群分布,胞质弱嗜碱性,内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具有形成基质和纤维的功能。基质由软骨粘蛋白组成,细胞位于基质中的小腔称软骨陷窝;纤维为胶原原纤维。软骨膜为一层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对软骨的保护、营养及生长有重要作用。 骨组织由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骨质)及数种细胞组成。骨质的有机成分为胶原纤维和无定形的基质,无机成分主要为钙盐。骨细胞体小、扁椭圆、有突起,胞体位于陷窝中,突起位于骨小管内,相邻骨细胞的突起借缝隙连接相连;骨祖细胞体小、梭形,可分裂分化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较大,呈柱形和椭圆形,胞质弱嗜碱性,内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有分泌骨质和有机成分的功能;破骨细胞是一种多核的大细胞,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贴附于骨质的一侧有皱褶缘,皱褶缘的基部可见吞饮小泡和吞噬泡。破骨细胞有溶解吸收骨质的作用。长骨的骨密质有3种骨板:环骨板分布于骨干的外周面及近骨髓腔的内侧面;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骨板呈同心圆状排列,中心有一中央管;间骨板充填在骨单位之间。横向贯穿的管道为穿通管,与纵向的中央管相通,管内均有血管、神经穿行。 习题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对骨质描述正确的是 A.由骨密质构成B.由骨松质构成C.骨松质位于长骨两端D.密质骨位于长骨两端E.骨松质位于椎骨外表面 2.对骨膜描述正确的是 A.是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B.包裹在整个骨的外面C.位于骨髓腔内面D.对骨的生长再生无任何作用E.手术中可任意去除骨膜 3.对骨髓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长骨的骨髓腔内B.人的一生中只有红骨髓C.红骨髓无造血功能D.黄骨髓有造血功能E.胎儿和幼儿骨内完全是红骨髓 4.软骨组织成分中不包括 A.软骨细胞B.软骨基质C.纤维D.血管E.胶原纤维 5.透明软骨在光镜下看不到纤维是因为 A.无纤维B.纤维少C.弹性纤维不易着色D.胶原原纤维细且少E.网状纤维需银染 6.耳廓软骨中主要含有什么纤维 A.胶原纤维B.胶原原纤维C.弹性纤维D.大量成束的胶原纤维E.网状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英文名称:Basic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查 总学时:42 学分:2.5 理论课学时:6 实验课学时:36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基本技能是医生和医学生的基本功,医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是衡量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临床基本技能主要包括问诊和病历书写、全身体格检查、外科手术学基本技能、临床常用操作技术、无菌术、妇产科基本技能、儿科基本技能等临床基本技能,以及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综合临床分析能力等。依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内容,按照“牡丹江医学院培养方案”的安排和要求,课程开设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入毕业实习之前,本课程目的是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主干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强化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的目的,为学生尽快适应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 CAI 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模型等教学设备,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考试是检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实验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形成性考试采用对理论课和实验课出勤情况进行的考核,实验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

组织胚胎学分章节重点+课后习题第五章 软骨与骨

第五节软骨与骨 一、软骨 1、软骨膜 分布:除关节软骨外的软骨周围 结构:外层:纤维多,较致密 内层:纤维少,细胞多,较疏松,含血管和神经 成软骨细胞(骨祖细胞):可分裂分化形成软骨细胞功能:保护、营养软骨组织 2、软骨组织结构 1)软骨基质 基质:蛋白多糖+糖蛋白+水;嗜碱性强、软骨囊、软骨陷窝 2)软骨细胞 部位:软骨陷窝内 结构:周边细胞小而幼稚,深部细胞渐大而成熟,具有成熟蛋白质的细胞特征 功能:合成和分泌软骨组织的纤维和基质 同源细胞群:在软骨中部可见到由2~6个细胞组成的群落,它们由同一个幼稚的软骨 细胞分裂增殖而来,称为同源细胞群。 纤维:埋于基质,折光率与基质一致,HE染色不显示 3、软骨的分类: (一)透明软骨

分布较广,分布于关节软骨、肋软骨、气管和支气管等处。纤维:胶原原纤维,无胶原纤维 (二)弹性软骨 分布于耳廓、会厌等处。特点:含有大量交织成网的弹性纤维,富有弹性。 (三)纤维软骨 分布:椎间盘、关节盘及耻骨联合等处。特点:含大量平行或交错排列的胶原纤维束,HE染色成红色,细胞小而少,成行分布于纤维束之间。 二、骨 骨组织的细胞:(成、破骨细胞形态、功能、电镜,成骨、破骨细胞是重点) (一)骨祖细胞:位于骨组织表面(靠近骨膜,是干细胞) 形态:骨祖细胞胞体较小,呈梭形,核椭圆形,细胞质少,弱嗜碱性。功能:可分裂分化为成骨细胞,参与骨组织生长、改建、修复 分化: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 成骨细胞——骨细胞 (二)成骨细胞:位于骨组织的表面,单层排列 形态:细胞具有许多细小的突起,与邻近成骨细胞或骨细胞形成缝隙连接,胞体较大,呈立方形或矮柱状,胞质嗜碱性。核圆,核仁明显。电镜:发达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合成和分泌骨胶纤维和基质合成类骨质,调节骨组织的形成和吸收,促进骨组织的钙化。 类骨质:当成骨细胞被其分泌的类骨质包埋并有钙盐沉积时,便成为骨细胞。 (三)骨细胞:单个分散于骨板内或骨板间 形态:胞体小,扁椭圆,有许多细长的突起,弱嗜碱性。胞体位于骨

八年度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教学大纲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教学大纲 理论课35学时见习25学时 内容讲课时数见习时数绪论 1 生长发育 2 2 儿童保健 2 2 小儿营养与喂养 2 1 营养性疾病 2 1 新生儿疾病总论 1 1 新生儿窒息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 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 1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1 1 新生儿黄疸 1 1 急性呼吸道感染 3 2 小儿腹泻 1.5 1 小儿液体疗法 1.5 1 先天性心脏病 4 3 泌尿系统疾病总论及急性肾小球肾炎 2 1 肾病综合征 1 1 小儿造血、血象特点及贫血概论 2 1 化脓性脑膜炎 2 2 生长激素缺乏症 1 1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1 苯丙酮尿症 1 1 合计35 25

绪论 目的要求 一、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二、掌握小几年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教学时数讲课:1学时 教学内容 一、讲解儿科学的范围及任务。 二、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三、讲解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预习要求 一、了解儿科学研究的范围及任务,儿科学的基础、临床特点。 二、了解小儿年龄分期和各期的生理特点。 思考题 儿科疾病的疾病谱,临床表现和处理与成人比较主要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二、掌握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及其评价。 三、掌握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教学时数讲课:1学时;见习:2学时 教学内容 一、讲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二、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常用指标及其评价。 ㈠体重:出生体重,体重增长规律,正常体重的估计方法 ㈡身长;出生身长,身长增长规律,正常身长的估计方法。 ㈢体围:包括胸、头和上臂围的发育、正常值。 三、重点讲解骨骼(包括颅骨、脊柱、骨化中心的发育)和牙齿(出牙时间、顺序等)的发育。 四、讲解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第5章软骨和骨教学提纲

第5章软骨和骨

第五章软骨和骨[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透明软骨HE染色切片中难分辨纤维的原因是 A.纤维很少 B.纤维不着色 C.纤维平行排列 D.纤维短小 E.纤维与基质的折光一致 2.弹性软骨与透明软骨结构的主要区别是 A.纤维类型不同 B.纤维数量和排列不同 C.基质成分不同 D.软骨细胞分布不同 E.软骨膜不同 3.骨组织坚硬的主要原因是 A.基质内含大量骨盐 B.羟磷灰石结晶与胶原原纤维紧密结合 C.胶原纤维粗大,排列紧密 D.骨基质结构呈板层状 E.骨细胞与羟磷灰石结晶的紧密结合 4.骨板的组成是

A.平行排列的细胞 B.平行排列的细胞和骨盐 C.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 D.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 E.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和细胞 5.相邻骨细胞突起间有 A.桥粒 B.紧密连接 C.缝隙连接 D.中间连接 E.连接复合体 6.长骨骨干内的血管穿行于 A.骨小管内 B.中央管内 C.穿通管内 D.中央管和穿通管内 E.骨小管和中央管内 7.骨祖细胞分布于 A.骨外膜 B.骨内膜 C.骨板之间 D.骨外膜和骨板之间 E.骨外膜和骨内膜 8.有关成骨细胞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体积较大,有多个核 B.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C.分泌骨基质有机成分 D.转变为骨细胞 E.排列在骨组织表面 9.骨陷窝和骨小管内除含骨细胞外还有 A.毛细血管 B.淋巴管 C.神经纤维 D.组织液 E.弹性纤维 10.长骨的间骨板位于 A.外环骨板内 B.骨单位内 C.骨单位之间 D.内环骨板内 E.骨膜下 11.类骨质是 A.无骨盐沉积的软骨基质有机成分 B.无骨盐沉积的骨基质有机成分 C.含少量骨盐的软骨基质 D.含少量骨盐的骨基质 E.含少量骨盐的骨组织 12.长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软骨钙化区位于※ A.软骨储备区与软骨增生区之间 B.软骨增生区与成骨区之间 C.软骨储备区与成骨区之间 D.软骨储备区的骺侧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供七年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 ] 中国医科大学 二○一○年十月

前言 《临床医学导论》是我校实施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子项目中的一个成果,是为顺应世界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趋势之一“早期接触临床”而开设的一门新兴课程。 《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分为三篇,即第一篇医学篇,第二篇医生篇,第三篇临床篇,共33章内容。共讲授28学时,实习1周。在五年制二年级学生第三学期以及七年制三年级第五学期开设此门课。开设此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医学历史与现状;了解病人与医生角色,怎样做一名好医生;引导学生认识疾病症状,初步了解诊断、治疗、康复与预防的知识,掌握正确临床思维的方法,特别是从症状学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并通过1周的临床实践,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接触病人、早期进入医生角色,树立终生为病人服务思想。 本门课程主要由内科教研室骨干教师、学校有关学科教师承担理论授课,实习由各临床学院组织实施。本门课程为考试课。其中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占70%,实习成绩即要求学生写两份病志,其成绩占30%。 本门课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理论讲授与课间实习方式。理论讲授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课间实习接触病人、采集病史并作为考试成绩一部分。在寒假期间,要求学生有1-2周时间去家乡医院及基层卫生机构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社会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由学校教务处、学生处汇编成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时数分配

第一篇医学篇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目的要求] 1.掌握医学发展史线索图,希波克拉底誓词。 2.熟悉文艺复兴后的近代医学。 3.了解古代奴隶社会西方医学,中世纪欧洲医学。 [教学内容] 学习医学发展史,由经验到科学,由低级到高级发展,了解医学发展规律,汲取前人经验教训,拓宽知识面和科学思路,树立为医学献身的信念。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二章医学专门分科与进展 [目的要求] 1.掌握影响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要点。 2.熟悉临床医学进展。 3.了解基础医学进展。 [教学内容] 从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领域发展的角度,理解影响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让学生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学科及重要领域等方面的发展有初步了解,拓展学生知识面,了解医学科学前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授课学时] 1.2学时 第三章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和责任 [目的要求] 1.掌握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熟悉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与条件。 3.了解医学模式的特征。 [教学内容] 通过了解各种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以及影响其转变的背景与条件,让学生对现代医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1学时

第5章软骨和骨

第五章软骨与骨[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透明软骨HE染色切片中难分辨纤维得原因就是 A、纤维很少 B、纤维不着色 C、纤维平行排列 D、纤维短小 E、纤维与基质得折光一致 2.弹性软骨与透明软骨结构得主要区别就是 A、纤维类型不同 B、纤维数量与排列不同 C、基质成分不同 D、软骨细胞分布不同 E、软骨膜不同 3.骨组织坚硬得主要原因就是 A、基质内含大量骨盐 B、羟磷灰石结晶与胶原原纤维紧密结合 C、胶原纤维粗大,排列紧密 D、骨基质结构呈板层状 E、骨细胞与羟磷灰石结晶得紧密结合 4.骨板得组成就是 A、平行排列得细胞 B、平行排列得细胞与骨盐 C、交叉排列得胶原纤维与骨盐 D、平行排列得胶原纤维与骨盐 E、交叉排列得胶原纤维与细胞 5.相邻骨细胞突起间有 A、桥粒

B、紧密连接 C、缝隙连接 D、中间连接 E、连接复合体 6.长骨骨干内得血管穿行于 A、骨小管内 B、中央管内 C、穿通管内 D、中央管与穿通管内 E、骨小管与中央管内 7.骨祖细胞分布于 A、骨外膜 B、骨内膜 C、骨板之间 D、骨外膜与骨板之间 E、骨外膜与骨内膜 8.有关成骨细胞以下哪项就是错误得 A、体积较大,有多个核 B、胞质内粗面内质网与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C、分泌骨基质有机成分 D、转变为骨细胞 E、排列在骨组织表面 9.骨陷窝与骨小管内除含骨细胞外还有 A、毛细血管 B、淋巴管 C、神经纤维 D、组织液 E、弹性纤维 10.长骨得间骨板位于 A、外环骨板内 B、骨单位内 C、骨单位之间 D、内环骨板内 E、骨膜下 11.类骨质就是 A、无骨盐沉积得软骨基质有机成分 B、无骨盐沉积得骨基质有机成分

临床疾病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疾病概要 一、前言 临床疾病概要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辅助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近年来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发展极为迅速,同时为了适应医疗事业发展和社会对医疗及相关服务要求的提高,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科不断涌现。疾病概论是为适应这些非临床专业本科学生的需求而开设的一门课程,主要涉及临床相关内容。临床医学是研究诊断和防治疾病的学科群,在现代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内容十分丰富,领域宽广、涉及诸多学科。本课程在内容上以人体各器官系统为中心,以内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临床各学科(包括内、外、传染病和肿瘤等)组织编写。简明扼要地论述了临床诊断和防治的思路、原则、方法以及各科常见病的诊治原则。学好本课程对疾病的认识,研究、诊断、防治等方面的原则和方法,对于从事医学相关工作具有普遍性意义,是非临床专业本科生重要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理论32学时。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节常见症状 目的要求 目的:以临床常见症状为代表,讲述症状的临床表现及机体的病理生理或病理解剖学改变之间的联系。 要求:学生能掌握常见症状的定义、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特征、临床意义。教学内容 1、发热的定义及病因、分度、机制、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2、胸痛的定义及病因、机制、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3、眩晕的定义及病因、机制、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4、发绀的定义及病因、机制、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心悸的定义及病因、机制、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1 冠心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熟悉冠心病的治疗。 3.了解冠心病的病因和预防。 教学内容 1.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分型。 2.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含分型);诊断与鉴别。 3.心肌梗塞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学改变的重要价值;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 4.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处理原则;高血压的预防措施。 5.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的指征及方法的进展。 第三节循环系统疾病2 高血压 目的要求 1.掌握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级。 2.熟悉熟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测量方法、临床表现及治疗。 3.了解降压药物的分类。 教学内容 1. 高血压的定义及分类。 2. 高血压的测量方法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3.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高血压的治疗。 第四节呼吸系统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肺炎 目的要求 1.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肺炎临床表现、治疗。 2.熟悉呼吸系统功能,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3.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肺炎的常见分类。 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解剖及功能 2.普通感冒的讲解: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及治疗。 3.流行性感冒的讲解: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临床技能课教学大纲-教务处

《临床技能课》 实验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专业(含英文班)、医学影像学专业、麻醉学 专业使用) 辽宁医学院·教务处 二○一○年六月

《临床技能课》实验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麻醉学专业 总学时: 24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开设临床技能课实验课。学生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操作技能,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先修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救医学。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救医学临床实践技能规范操作及相关理论知识。 2、熟悉医学沟通技能等医学人文技能。 3、了解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新进展。 四、学时分配

五、成绩考核 考核方式:技能操作考核 六、实验指导用书 教科书:辽宁医学院自编讲义《临床技能学》 七、实验项目 实验一:医学沟通技巧 【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不同类型患者的医患沟通技巧; 2、熟悉医患沟通的概念和意义及影响医患沟通的因素; 3、了解医患关系与医学模式。 【内容提要】 1、教师列出3-4个临床常见的需要进行医患沟通的情形和场景; 2、学生分组模拟医师和患者进行沟通; 3、教师点评和讲解。 实验二:基本技能操作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穿脱隔离衣、吸氧术、吸痰术、插胃管、三腔二囊管止血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规范手法; 2、熟悉导尿术、动、静脉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规范手法。 【内容提要】 1、教师利用教学模型进行穿脱隔离衣、吸氧术、吸痰术、插胃管、三腔二囊管止血法、导尿术、动、静脉穿刺术的实际操作示教,然后学生逐一进行操作; 2、教师示范操作过程中讲解各项操作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规范手法及相关理论知识; 3、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对错误手法予以纠正。 实验三:内科基本技能操作

临床医学概论妇产科学教学大纲讲解

临床医学概论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I 前言临床医学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但近十余年来一直沿用过去的医学教材。在卫生部组织和指导下,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04年2 月出版了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第 6 版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妇产科学》。这一教材的出版,必将极大地推动医学专业妇产科学的教学实践,医学生更好地掌握作为高级临床医师所必备的妇产科学专业知识,从而对整个医学教育事业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教材变更必然带来教学计划的相应变动,为规范教学活动,统一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使医学专业妇产科学教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使每一位医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妇产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制定这本教学大纲,供教学及考核时参考使用。 本大纲是用于临床医学概论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章节均列出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三个部分。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即按国家职业医师标准要求),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一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班级及专业采用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3.根据教学计划总教学时数为12学时,其中理论课10 学时,示教课2 学时。 n 正文 产科部分 正常分娩 教学目的:在了解妊娠的过程后,熟悉决定分娩的因素、掌握枕先露的分娩机转、掌握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教学要求: 1.掌握决定分娩的三因素。 2.掌握枕先露的分娩机转. 3. 掌握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教学内容:

1. 讲解决定分娩的三因素即产力、产道及胎儿,并说明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2. 重点详细讲解三个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3. 分娩的先兆征象.,临产的诊断及产程的分期.. 产后出血 教学目的:了解原因、分类、熟悉临床表现和诊断、掌握防治措施。 教学要求: 1. 掌握产后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 2. 熟悉产后出血的各种预防措施. 3. 掌握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h 教学内容: 1?讲解产后出血的定义及四大主要原因? 2?讲解不同病因所引起的产后出血的临床特征. 3. 讲解加强孕期保健、孕产期管理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意义? 4. 详细讲解各种病因引起产后出血的治疗措施及应急抢救原则、出血性休克的... 抢救. 产褥期感染 教学目的:了解造成产褥感染的诱因,常见病菌和病理变化、熟悉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教学要求: 1. 掌握产褥感染的常见病因、诱因、病理变化、掌握临床表现、诊断防治措施。 2. 熟悉晚期产后出血病因、诊断和防治.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产褥感染的途径、生殖器官周围以及所引起的全身感染的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 2?讲解产褥感染的预防要点以及治疗措施.…..

第5章软骨和骨

第五章软骨和骨一、A型题 1.A.软骨表面的结缔组织 B.软骨细胞周围的纤维 C.软骨细胞周围的基质 D.软骨细胞所在的空隙 E.以上都不对 2.透明软骨HE染色切片中难分辨纤维的原因是 A.纤维很少 B.纤维不着色 C.纤维平行排列 D.纤维短小 E.以上都不对 3.弹性软骨与透明软骨结构的主要区别是 A.纤维类型不同 B.纤维数量和排列不同 C.基质成分不同 D.软骨细胞分布不同 E.软骨膜不同 4.骨组织坚硬的主要原因是 A.基质内含大量骨盐 B.羟磷灰石结晶与胶原原纤维紧密结合 C.胶原纤维粗大,排列紧密 D.骨基质结构呈板层状 E.骨细胞与羟磷灰石结晶的紧密结合 5.骨板的组成是 A.平行排列的细胞 B.平行排列的细胞和骨盐 C.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 D.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和骨盐 E.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和细胞 6.相邻骨细胞突起间有 A.桥粒 B.紧密连接 C.缝隙连接 D.中间连接 E.连接复合体 7.长骨骨干内的血管穿行于 A.骨小管内 B.中央管内

C.穿通管内 D.中央管和穿通管内 E.骨小管和中央管内 8.骨原细胞分布于 A.骨外膜 B.骨内膜 C.骨板之间 D.骨外膜和骨板之间 E.骨外膜和骨内膜 9.有关成骨细胞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体积较大,有多个核 B.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C.分泌骨基质有机成分 D.转变为骨细胞 E.排列在骨组织表面 10.骨陷窝和骨小管内除含骨细胞外还有A.毛细血管 B.淋巴管 C.神经 D.组织液 E.以上都有 11.长骨的间骨板位于 A.外环骨板内 B.骨单位内 C.骨单位之间 D.内环骨板内 E.骨膜下 12.类骨质是 A.无骨盐沉积的软骨基质有机成分 B.无骨盐沉积的骨基质有机成分 C.含少量骨盐的软骨基质 D.含少量骨盐的骨基质 E.含少量骨盐的骨组织 13.长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软骨钙化区位于 A.软骨储备区与软骨增生区之间 B.软骨增生区与成骨区之间 C.软骨储备区与成骨区之间 D.软骨储备区的骺侧 E.成骨区的干侧 14.小儿佝偻病主要是因缺乏 A.维生素D B.维生素E C.维生素A D.维生素C E.以上都不是

临床技能I教学大纲10

《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I》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Clinical Basic Skills and Diagnosing-Treating Technology ◆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影像诊断学方向 ◆总学时:28,其中理论教学4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 ◆选用教材:《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主编朱祖余、杨心华、黄林邦,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年度; 一、课程简介 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I以诊断学为基础,阐述诊治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关键,因此一定要把对学生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到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疾病的诊治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病史、综合和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概括诊治依据,为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进一步奠定理论和实践技能基础。 在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模拟临床环境,强化锻炼实践技能,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锻炼和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治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入临床实习前及以后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奠定理论和实践技能基础。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在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I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对相关实验内容的系统理论讲解、示范操作结合录像教学等方法,尽可能地使学生模拟临床环境,强化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在本阶段的教学中,通过专业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诊治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三、相关课程及相关知识点 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I是使学生由内科学、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学习走向临床实践的枢纽桥梁。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加深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治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入临床实习前及以后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奠定理论和实践技能基础。 四、教学内容概述 本《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I》教学大纲是以赣南医学院自编的《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2009年度第一版教材为依据编写。以四诊操作、头颈部检查、肺部及胸部检查、心脏及心血管检查、腹部检查、头颈部及神经系统检查、心电图检查、实验室诊断为实验课堂讲授内容,其他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部分内容,供学生自学和参考。 实验一一般检查(四诊操作)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方法。 2. 熟悉一般状态检查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二)基本理论,实验类型、实验目的 通过演示性教学讲解结合示教四诊检查的知识要点和操作要领,掌握望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本方法;熟悉一般检查的内容;淋巴结检查的方法;了解皮肤检查的方法,皮肤、淋巴结检查的临床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