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6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6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6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6

试卷6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下列哪个国家没有成为世界经济中心()A.xxB.xx

C.xxD.xx

2.按照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下列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A.商业B.建筑业

C.运输业D.金融业

3.系统提出幼稚产业保护论的经济学家是()

A.亚当·xxB.凯恩斯

C.xxD.普雷维什

4.世界经济最终形成期是在()

A.15世纪末16世纪初B.18世纪6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D.20世纪初

5.2011年全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

A.36420.6亿美元B.29727.6亿美元

C.21738.3亿美元D.17606.9亿美元

6.WTO的最高决策机构是()

A.部长级会议B.各专门委员会

C.秘书处D.工作组

7.下列不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A.电力B.石油

C.核能D.煤炭

8.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志是()

A.劳动者B.劳动工具

C.劳动对象D.教育水平

9.成员退出WTO必须在WTO总干事收到退出的书面通知之日起(

能生效。

A.三个月B.六个月

C.一年D.三年后才

10.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中,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典型代表是()

A.xxB.xx

C.xxD.xx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2分,共20分)

1、金本位制是一种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2、工业结构“软化”是指工业重心由重化工业转为高技术工业、由劳动和资源密

集型工业转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工业的趋势。()

3、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传统分析方法,产品多样性较小的国家,采用浮动汇率

制较为有利。()

4、根据邓宁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只有当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

势都具备时,才会形成对外直接投资,出现跨国企业。()

5、如果某国征收的所得税很高,则跨国公司将产品转入该国时,转移价格会定的

低些;将产品转移出该国时,转移价格会定的高些。()

6、各成员国之间实现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同时成员国之间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也协调一致,这种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指的是关税同

盟。()

7、目前,从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分布来看,占比重最大的是第二产

业。()

8、在WTO的法律框架中,《政府采购协议》属于诸边贸易协定,仅对签署方有约

xx,成员方可以自愿选择参加。()

9、国际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根据对世界市场的考察和公司自

身的战略目标,通过协议进行联合与合作的经营方式,属于股权式国际直接投

资。()

10、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关贸总协定(GATT)主持的“多哈回合”谈判的结

果。()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可持续发展

2、特里芬难题

3、国际直接投资

4、国际分工

5、数字鸿沟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拉美模式”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马约》规定的五项“趋同标准”是什么?

3、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资源问题有哪些?

4、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对世界经济有何贡献?

5、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WTO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试

分析跨国公司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试卷6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5ABCDA6-10AABBD

二、判断改错题(每题2分,共20分)

1-5√√√××6-10××√××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

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2、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RobertTriffin)在其《黄金与美

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其自

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而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在国际经济学界称为“特里芬难题”。

3、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以控制企业部分产权、直接参与经营管

理为特征,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资本对外输出。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创办新企业和控制外国企业股权两种形式。

4、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际贸易和

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5、数字鸿沟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即在全球数

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

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

分隔”和“贫富分化”,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1)政府同样对经济进行了比较积极的干预,但更多侧重于通过制定经济计划、实施扩张性经济政策刺激需求;

(2)依靠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实行典型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3)国内积累率较低,投资率不高,对外资依赖严重

(4)公共政策并不积极,收入分配不均现象突出,对基础设施、教育等公共产品投入相对较少。

2、《马约》规定了加入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5项“趋同标准”:通货膨

胀率不能超过最低三个国家平均水平的1.5%;长期利率不能超过通货膨

胀率最低的三个国家的平均利率的2%;汇率必须在加入前两年的时间里保持在汇率机制允许的波动范围内;政府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公共债务不能超过GDP的60%。

3、当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资源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然资源退化、粮食危机加深和生态环境恶化。

4、(1)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中国贸易的扩大促进了世界贸易的蓬勃发展;(3)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各国的投资者提供了创业机遇;(4)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助于邻国吸引外资;(5)

中国加大对外投资步伐有利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6)中国为稳定世界

金融秩序做出了贡献;(7)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5、二战后的这次科技革命在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

物工程技术、开发空间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等领域都出现了重大突破。

特点:全面性和世界性;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

技术-生产一体化;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科技发展

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面临的挑战:西方贸易大国操纵多边贸易体制决策进程的现象仍然存

在并很严重;多边贸易体制覆盖的范围存在局限性;区域主义对多边贸

易体制构成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地协调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关

系;进一步消除和规范国际贸易壁垒;WTO面临着最不发达国家被“边

缘化”的倾向。

发展前景:通过促进WTO协议的执行和实施来推动各成员的贸易改革;

通过提供谈判场所不断消除贸易障碍;提供并鼓励通过争端解决机制来

处理成员间的贸易纠纷;推动提高各成员贸易体制和政策的透明度来降

低交易成本;WTO将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体制健康发展;WTO将进一步促

进各成员方及全球贸易的发展;WTO将进一步顺应时代潮流,为在经济

全球化进程中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做出更大的贡献。

2、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正面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点:加快了经济全球化

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要素的国际流动和生产国际化;促进

了国际贸易的扩大;推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促使科技的开发和利用日趋国际化。

跨国公司受其全球战略和经营策略的局限,对世界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加剧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矛盾;对东道国经济的消极作用。

股份经济概论论文

股份经济概论论文 201413050104王伟(一)、股份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建立 股份公司:指资金由其共同投资者以可转让的股票形式拥有的企业。 社团:指由一定数量的具有共同目的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 无限公司:全体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无限责任的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指股东仅以自己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责。 股份有限公司: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连带责任:指每一个读懂不以其出资额多少货盈亏分配的比例怎样,对公司的债权人均有共同的或独资清偿全部债务的责任。 母公司:指通过掌握其他公司的股票(份)从而能实际上控制其营业活动的公司。 控股公司:指专以控制其他公司的股份权利为重要内容的公司。 对股份公司的认识: 1.根据股份公司的定义,概述股份公司的基本规定是什么? 第一,股份公司是一社团法人。 第二,盈利是股份公司的直接目的。 第三,股份公司必须依据有关的法律来组织、登记而成立。 2.按照股东对清偿股份公司债务的责任状况,股份公司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①无限公司、②有限责任公司、③两合公司、④股份有限公司、⑤股份两合公司 3.简述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 第一,无限责任,即对于公司债务直接负无限清偿责任,也称连带无限清偿责任。 第二,有限责任,即股东只以其出资额为限度,对公司负责。 第三,股份有限责任,即全部资本分为股份,股东就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负责。 4.简述股份有限公司的经济特征 ①资本证券化、②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5.简述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①具有非公众性和非公开性②公司的股份一般不得任意转让③公司的股东人数较少④股东可以作为公司雇员直接参加管理,法律允许公司所有权和行政管理公合一为一⑤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营业、解散、结业都比较简单⑥股东只负有限责任 6.简述无限责任公司的特点。 第一,公司股东对公司的债务负有连带无限清偿责任 第二,无限责任公司股东有权直接参加管理公司事务,公司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完全融为一体。 第三,无限责任公司股本可以任意地进行增加或减少,无需得到当地政府的核准第四,无限责任公司无须公开任何经济账目,包括董事会和审计员的报告 股份有限公司的论述: 1.简述股份有限公司对经济的作用。 股份公司通过集中的方式来扩大资本来源,能够在短期内把分散在社会上的货币资源聚集一起而达到扩大经营规模。同时有利于产业部门能够在短期内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对于赎回注意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试比较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

《世界经济概论》第一次作业-8页精选文档

《世界经济概论》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世界经济:各国(地区)经济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体系。 2、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具体一点说,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信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3、产业结构“软化”:一个由工业时代传统的以物质生产为关联的硬件产业结构向以技术、知识生产为关联的软件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4、产业空心化: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迅速地转移到国外,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 5、信息经济: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 6、新经济: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7、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循环经济: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9、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不加干预,任其自由竞争。 10、金融全球化: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和资本项目,使资本在各国和地区的金融市场上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和货币体系。 二、简答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世界经济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这几个阶段有什么特征? 答:世界经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世界经济萌芽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期。“地理大发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好了地理上的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相继被发现促进了以分工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西欧殖民者运用暴力或超经济强制等手段建立起以国际分工为特征的早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1-6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一) (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分,共30分) 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C.垂直型国际分工D.混合型国际分工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B.劳动力短缺 C.经济发展加快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

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 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9.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A.独资经营B.国有经营C合资经营D.合作经营E.合作开发 10.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主要包括()。 A.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B.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C.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D.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1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内容提要本文将科技革命放在世界经济史的长河中分析其影响世界经济的规 律,在技术—经济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技术—经济—社会范式来解释这种影响的路径,并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等方面详细探讨,最后还就IT革命的地位和作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作者的看法,算作本文的结论部分。 关键词科技革命自动化世界经济 一、科技革命阶段划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发展共经历了5次大的飞跃,第一次为1945-1955年,是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了利用核能的新时代;第二次为1955-1965年,是以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了摆脱地球引力向外层空间的进军;第三次为1965-1975年,是以1973年重组DNA实验的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了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第四次为1975-1985年,是以微处理机大量生产和广泛为标志,揭开了扩大人脑能力的新篇章;第五次为1985年至今,是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这五次飞跃汇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科学技术革命过程。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随后波及到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而又逐渐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 自从18世纪中叶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就迈进了先是以各种各样的机器生产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和技能,再是以自动化机器和自动化程序替代人的脑力劳动的历史进程。从理论上说,节省劳动力的新技术在生产和服务领域的应用、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最终必然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减轻人类的劳动负担。这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将增进人类的福利 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也是在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范围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与其相适应的国际交换关系的总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世界大战的推动,军事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战争结束后,大量的军事科学技术被运用于民用生产,从而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增长。此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在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推动下,航空运输业迅速发展、家用电器业异军突起、信息产业后来居上,生物工程、海洋工程、宇航工程等等方兴未艾。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不断开发出巨大的新市场,给国民经济的发展以非常有力的推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而巨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战争与危机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缓和了生产关系和社会生产力的矛盾,从而使各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能够较为顺利地向前发展。 在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世界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接近4%,世界国民生产总值达30万亿美元,其中西方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为3/4;同20世纪初相比,资本主义世界社会生产率提高了约100倍。现代资本主义取得的成就及其优势地位,主要是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实现的,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二战以来经济增长的70%~80%产生于科学技术创新。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强化军事和政治,发展经济和教育,争夺科技人才,抢占科技制高点,使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科技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改变了生产力的规模和结构,使

世界经济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世界经济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拥护党的领导和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和奉献精神。 2.系统掌握世界经济理论与中国对外开放理论与相关政策,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熟悉区域集团化理论与多边贸易规则;掌握先进的分析手段及实际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能在政府对外经贸部门、跨国企业以及教学与研究机构从事管理、决策支持和教学研究工作。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较强的中英文沟通能力。-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二、研究方向 1.国际经济一体化 2.跨国公司 3.国别经济研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的基本年限为3年。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及考核方式(详见“世界经济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 (一)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应修满总学分数为36学分。课程分为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补修课、实践课程、学术讲座。其中: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必修课为学位课,为26学分;专业选修课、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为非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实践课程1学分;学术讲座1学分;补修课不计学分。 1.学位公共课(共计4门,8学分) 包括政治理论课程和外国语两门课程。其中政治理论课程(2门,3学分),含1门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占2学分;1门选修课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占1学分。外国语课程(2门,5学分),含“英语阅读”(3学分)、“英语听说”(2学分)。

2.学位基础课(共计3门,9学分) 包括:中级微观经济学(3学分)、中级宏观经济学(3学分)、中级计量经济学(3学分)。 3.学位必修课(共计3门,9学分) 包括:世界经济学(3学分)、中级国际经济学(上)(3学分)、中级国际经济学(下)(3学分)。 4.专业选修课(至少选修3门,不少于6学分) 详见“世界经济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 5.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 详见“世界经济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 6.实践课程(1学分) 包括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等。计1学分。 7.学术讲座(1学分) 包括硕士研究生的专题综述、校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及讲座等。共不少于8次,计1学分。每参加一次学术报告,需填写学术活动情况表,并具体写明报告的主题、内容及本人的认识和体会等,由导师签字认定,审核答辩材料时一并向学院学术考核小组提交,供学院审查及存档。否则将视为该环节不合格。 8.补修课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生应补修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2门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随本科听课并随堂考试。补修课程必须考试成绩合格。 (二)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试(含闭卷、开卷)和考查。 五、中期考核 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第四学期初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等。 中期考核合格者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六、实践环节 1.教学实践 硕士研究生应参加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包括授课、指导本科生作业和科研,参加教学方法、内容、改革等教学实践项目及其他教学实践活动。

世界经济概论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3、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1)萌芽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期,前后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 (2)初步形成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为主要标志的。 (3)最终形成期。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巨大进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了。 第二章 1.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 进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经济全球化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内涵:(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2.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表现:(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 (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货币流通的全球化,投资活动的全球化 (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 (4)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 (5)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三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三 (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 1.世界市场的结构主要是指各种市场的内部构成,主要包括()。 A.国际商品市场 B.国际人才市场 C.国际资本市场 D.外汇市场 2.下列各种现象属于经济全球化以整个世界的负面作用的是()。 A.非法收入的国际转移 B.毒品越境走私的泛滥 C.传染病的国际蔓延 D.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 3.跨国公司在结构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A.营业规模B.经营环境 C.地理分布 D.股权结构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 ()。 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 D.改善了扩大再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 5.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A.独资经营B.国有经营 C合资经营 D.合作经营 6.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 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 7.下列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B.欧洲联盟(EU) C.世界银行(IBRD)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8.作为生产资本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国际直接投资,与作为货币资本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国际间接投资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A. 投资者拥有企业控制权 B. 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 C. 主要通过跨国公司进行 D. 投资周期长、风险大 9.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有()。 A.全面性和世界性 B.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C.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D.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 10.各国和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通常包括()。 A.对外贸易总政策B.自由贸易政策 C.保护贸易政策 D.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等政策 11.米德冲突发生在()。 A. 固定汇率制度下 B. 浮动汇率制度下 C. 任何汇率安排下 D. 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 12.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如下一些新的特点()。 A.投资来源国和东道国的地理分布及投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B.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C.国际战略联盟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式 D.跨国公司间技术合作与研究开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

国际经济导论论文

作业:反倾销与中国应对措施 2013 —2014 第1 学期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法导论》校区福建路校区序号 专业班级审计1052 姓名蒋睿明学号9109105245 本学期学习了《国际经济法导论》,我感兴趣的是反倾销。反倾销作为国际贸易中保护经济的常用手段,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加入WTO后,反倾销成为中国与别国之间贸易争端的突出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深,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在入世后迅猛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有着自身的经济优势和良好的竞争力。但是,贸易摩擦却逐渐增多。其中,以反倾销案件最为突出。 一、倾销的内涵和国际立法 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一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家或地区,从而给进口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法律界定的倾销概念由3个要件构成:(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另一国销售;(2)这种倾销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3)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只有同时具备上述3个条件的低价销售行为,才构成法律上的倾销,同时这也是反倾销调查的3个要件。 二、中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 中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外、主客观因素,还有经济和法律方面的因素。 三、中国应对反倾销的措施 (一)从政府角度 我国关于反倾销的法律还很不健全,立法缺陷比较明显,立法层次低,法律效力偏弱,时效性差。所以,政府应加强反倾销立法工作,结合WTO规则尽快解决法律依据问题,使企业在应诉的时候有法可依。同时,我国政府应尽快建立预警机制、应急处理机制和专门的处理机构,能够迅速反应,在短时期内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改变以往被动挨打的局面。也要加强专门法律人才的培养,提高抗辩能力和技巧,并熟练掌握国外的相关法律。 (二)从企业角度 首先,反倾销调查要按照法律程序进行。 其次,要聘请当地有经验且对我友好的律师进行申辩和负责处理案件。 最后,企业一定要做好反倾销起诉前的调查准备工作。 总之,我国在面对反倾销案件,一方面要积极应诉,争取更大的权益;另一方面,也要把它看作是一个机遇,以此为契机,尽快提升我国产品的全球化程度,同时要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创新,争取在世界经济贸易浪潮中更上一个台阶。 以上是我对反倾销和中国应对措施的看法。 【参考文献】 [1]反倾销协议. [2]宋和平.反倾销法律制度概论(修订本)[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 [3]尤宏兵,刘卓林.中国应对倾销与反倾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王世春,王琴华,张汉林.名家论坛——反倾销应对之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国际经济法导论》作业福建路校区周二(9-11)第1-11周

南大网院世界经济概论第一次作业

header header end container 课程作业 首页> 课程作业 作业名 称 世界经济概论第一次作业出卷人SA 作业总 分100 通过分 数 60 起止时 间 2019-10-21 12:52:41至2019-10-21 13:27:29 学员姓名学员成 绩 100 标准题 总分100 标准题 得分 100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现代市场经济是世界性的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是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全球性的经济融合的体现,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世界市场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向全球拓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是()(1)生产要素流动的全球化(2)市场规则的全球化(3)金融运作的全球化(4)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

?A、(1) ?B、(1)(2) ?C、(1)(2)(3) ?D、(1)(2)(3)(4) 学员答案:d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就是产业内部直接从事生产性劳动的比重减少,而研究、设计、开发和信息服务等服务性劳动的比重增加,既表现为“硬产业”中科技知识等“软要素”投入的增加,也表现为以知识和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A、内涵式软化 ?B、外延式软化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无论是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还是国际驰名连锁店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都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也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这是( )在我们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反映。 ?A、国际分工 ?B、引进技术 ?C、经济全球化 ?D、劳动输出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某种玩具娃娃,由中国内地生产棉衣服,台湾地区生产塑料身体,日本制造尼龙头发,马来西亚负责组装,最后贴上美国的商标在全球销售。从某一个侧面看,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不吻合的是( )。 ?A、生产的全球化和贸易的全球化 ?B、产品分工向生产环节分工深化 ?C、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国家或地区 ?D、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学员答案:c

《世界经济概论》选择判断1-6及答案

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 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C.垂直型国际分工 D.混合型国际分工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 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 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B.劳动力短缺 C.经济发展加快 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

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 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 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9.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A.独资经营 B.国有经营 C合资经营 D.合作经营 E.合作开发 10.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主要包括()。 A.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B.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C.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D.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1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世界经济概论 题目:低碳经济与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姓名:杨帆 学号:20117624 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四班 指导老师:尹华北 2013年 12月 15日

摘要 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都把气候问题和经济发展愈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于是低碳经济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有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足,环境容纳不足,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所以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此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低碳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如何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引资战略、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以及建立碳交易市场等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待解之题。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1.低碳经济的内容及特征 1.1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它主要包括低碳服务、低碳消费以及低碳生产三方面内容。低碳服务包括碳抵消与碳足迹的商品与服务、企业碳管理服务、绿色金融服务、CDM 咨询服务等。其中CDM 也就是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京都议定书》中关于温室气体减排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互合作的一种机制,它的核心是允许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转让与获得项目级的减排量抵销额。 1.2、低碳经济的特征 低碳消费是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它以低碳为导向,平衡生态消费、精神消费和物质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更具科学化及合理化,比如进行低碳装修,即使用低碳节能电器,减少塑料袋等“便利消费”。低碳生产有三方面内容:首先,在使用能源的过程中,利用科技水平使高碳使用率进一步提高,最终使低碳排放降低;其次,开发并使用海洋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实现低碳生产;最后,使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能够帮助实现低碳,同时还应使第二产业对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低碳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降低能耗,即: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第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脱钩,不 能同步增长,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第三,为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低碳技术的创新;第四,开发可再生的新型清洁的能源;第五,制定法律体系和相关制制度以适应低碳技术的创新。因此,所谓的低碳经济,是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相对应,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低碳经济实质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能源低碳或无碳开发。 1.3当今世界的现状 研究表明,地球生态系统自净二氧化碳的能力每年只有30亿吨,全球每年约剩下200多亿吨残留在大气层中,使地球生态系统不堪重负,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是现代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另据世界能源大会传出消息,全球石油资源仅够人类再开采41年,天然气仅够开采60年,煤炭资源仅够开采100年,全球化碳基能源开采的极限期正在到来。人类社会别无选择,只能致力于扩大新能源发展,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正共同面临着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这将深度触及农业和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由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都持续较快增长。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可持续发展问题将日益突显。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谁在环境技术创新中领先,谁就将主宰绿色发展的潮流。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期末试卷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期末试卷**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世界经济概论(公共选修)”课程期末试卷论述题(每题不少于400字。每题50分,共100分) 1、什么是知识经济,其内涵是什么?试述知识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知识经济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及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加到一定阶段的历史 产物。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其核心是知识生产,本质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从经济本源角度考察,知识经济具有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主体、创造性脑力劳动是核心动力、智力资源是主要资源三个本质特征。 知识经济的定义及内涵:“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里的以知识为基础,是相对于现行的“以物 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现行的工业经济和农业业经济,虽然也离 不开知识,但总的说来,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即以物质为基础。知识经济内涵一般概括是,建立在知识及信息的生产和使用上的经济。生产,即创新生产,是知识经济的第一重含义。而使用,即扩散。应用,是知识经济的第二重含义,经济的基本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材料和能源等。而引导、发挥并提高生产要素回报率的是以应用技术、基础科学为代表的知识。知识是经济增长状态中最活跃、最根本的生产动力和要素,是使报酬递增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 知识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以知识为竞争核心的知识经济作为更高的经济形态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口 号和新动力。知识经济的兴起已经并还将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改变

人类以往在社会经济中形成的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结构、知识的创新、生产和扩散、应用必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拥有标准性、垂直型、等级性的工业社会理念将让位于多样、水平与网络的知识社会理念。知识经济标志着人类生产力发展由普通机器时代向智能机器时代的跃升。如果说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以制造工具为主的机器大工业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产业结构实现以农业为主体向以工业为主体的转变。那么现代科学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使以工业为主导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以知识及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 2、试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系。 答:经济全球化是目前世界的发展中呈现出的新的趋势,是一个牵动世界全局,影响长期发展,引发世界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经济全球化实际是经济国际一体化趋势进一步深化,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国际商战日趋激化,科技发展日益迅猛,区域集团化、企业国际化进一步加剧的现代经济大背景下,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转移时人为限制逐步消除的过程与状态。即经济资源愈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全面、大量、结合地流动,世界经济愈加相互融合,各国经济发展与外部世界经济的变动愈加相互影响和制约。 试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系主要有: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我们应当将它看作是国家和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系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不仅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而发展,并且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发展。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首先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而世界市场的分割首先是主权的分割。当国际分工的发展要求经济活动突破国界的限制,使国内市场同国际市场更加紧密地结合,并且使国内市场进一步成为国际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时,需要“国际惯例”和一定范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

《地球科学概论》作业 自然灾害小议 姓名: 学号: 专业: 第1页共6页

日本里氏9.0级地震的风波还未平息,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警钟还在回响,就在此刻,在我国广阔的南方严酷的旱情已持续数月,再放眼大洋彼岸,呼啸的龙卷风袭击了密苏里州,留下了断壁残垣。追根溯源,人类近万年的文明史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成一部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直至今日,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依然无法完全预防自然灾害,地震的预测,旱灾的预防等等难题一直悬而未决。但是千年来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依然让人类学到了许多,我在接触这门课以后,通过阅读书籍和查阅相关资料,对自然灾害的形成、作用、预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形成了一些个人的看法,这也是本篇论文所想要表达的。 1.自然灾害简述 自然灾害在地球科学概论的书本上有着明确的定义,它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覆盖很广,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其中我想要重点讨论的是我国多发的自然灾害,同时会重点分析地震灾害。 在世界范围内较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等。而在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也相当繁多,地震、台风、洪水、干旱、泥石流、山体滑坡、海啸、冰雹、崩塌、地面塌陷、沙尘暴等等,每年都要在全国和局部地区发生,造成大范围的损害或局部地区的毁灭性打击,给我国经济文化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 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在我国,自然灾害被详细地分为七大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和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近40年来,据相关部门统计,每年由气象、海洋、洪涝、地震、地质、农业、林业等七大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平均每年因灾死亡数万人)。此外,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生态恶化,尤其是灾害高风险区内人口、资产密度迅速提高,使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与危害程度均在增长,成为一些地区长期难以摆脱贫困的重要制约因素。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如汶川地震、暴雪、青海地震、舟曲泥石流、长江沿线各省重大洪涝灾害,面对这些如此频繁且重大的灾害,在世界上来说都是相当少见的。 2.我国的自然灾害成因

世界经济概论作业

世界经济概论作业 一不定性选择 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B 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C 垂直型国际分工 D 混合型国际分工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 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B 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C 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D 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 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 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C 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 仰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 A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 扩大了资本积累 C 增加了就业 D 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 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B 劳动力短缺 C 经济发展加快 D 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事() A 、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 B 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 C 、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 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 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 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 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 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 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9、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A 独资经营 B 国有经营 C 合资经营 D 合作经营 E 合作开发 10 跨国公司的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主要包括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内容(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工业革命之前,形成了以(A)为中心的商品国际化。 A西欧B北美C东亚D地中海沿岸 2、第二次科技革命将世界生产力推向新水平,为资本国际化奠定了技术基础。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是(C)。 A 18世纪60年代 B 19世纪30年代 C 19世纪后30年代 D 20世纪50年代 3、(C)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角和生产国际化的载体,已成为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A国际经济组织B非政府组织C跨国公司D各国消费者 4、产业转移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了由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先进国家在技术上的主导地位,技术上的主导地位又使(D)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 A新型工业化国家B经济转轨国家C欠发达国家D先进国家 5、特别提款权是(D)在第二次美元危机时创造的储备资产。 A世界银行B本国中央银行C国际金融公司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6、20世纪80年代以来(B)以成为国际经济直接投资中占统治地位的形式。 A绿地投资B跨国并购C建立战略联盟D项目合作 7、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中国家集中在(A) A东亚地区B拉美地区C中东地区D中东欧地区 8、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B) A总理事会B部长级会议C秘书处D货物贸易理事会 9、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核心是(A)它是由维纳首先引入的。 A关税同盟理论B大市场理论C交易费用理论D规模经济理论 10、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周期性波动,周期长度为7-11年的成为(D) A康德拉捷夫周期B库兹涅茨周期C基钦周期D朱格拉周期 11、下列经济一体化组织中,(C)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欧盟自由贸易联盟C北美自由贸易区D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12、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B)是政府主导经济模式。 A美国模式B日本模式C法国模式D德国模式 13、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有多种,其中(D)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A美国模式B日本模式C法国模式D德国模式 14、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A) 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 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 15、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蒂芬.海默创立了(A)理论,成为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的基础。 A垄断优势B产品生命周期C市场内部化D国际生产折衷 16、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B)理论。 A雁形模式B产品生命周期C市场内部化D产品差异 17、凯恩斯学派认为,滞胀是由于经济内部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发展较快的部门引起物价上涨,发展较慢或停滞的部门引起高失业。这种理论是(A)通货膨胀。 A结构性B混合型C需求拉起的D成本推动的 18、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中,采用最多的汇率安排是(A)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025059 总课时:4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必修课 适应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预修要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课程以世界经济的形成、发展和运行及运行中的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国际贸易关系、国际金融关系、国际投资关系:研究世界经济发展中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研究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同类型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要研究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世界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能够从世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出发,分析世界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要求学生做作业、撰写论文。考试形式将采用闭卷或开卷的方式。 三、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8学时。如遇计划课时增减,或使用不同教材,教学内容可作适当调整。 大纲正文 第一章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学时:6学时本章阐述本章介绍了三次科技革命的含义及其特点,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生产力之间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不断融合,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本章讲授要点:三次科技革命的含义及其特点、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及其对世界经济影响。 重点:科学、技术、生产力之间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与生产力的历史性进步不可分离。 难点:科学、技术、生产力之间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 第一节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萌芽 一、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含义及其特点 二、第一次科技革命创造了巨大社会生产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