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质分析

煤质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与工业分析通过元素分析方法得出的煤的主要组成成分,称元素分析成分。它包括碳(C)、氢(H)、氧(O)、氮(N)、硫(S)、灰分(A)、水分(M)。其中碳、氢、硫是可燃成分。硫燃烧后要生成SO2,及少量SO3,故它是有害成分。煤中的水分和灰分也都是有害成分。通过元素分析成分可以了解煤的特性及实用价值,燃烧计算也都使用元素分析数据。但元素分析方法较为复杂。发电厂常用较为简便的工业分析方法得到工业分析成分,用它可以基本了解煤

的燃烧特性。

煤的工业分析是把煤加热到不同温度和保持不同的时间而获得水分、挥发分、

固定碳、灰分的百分组成。

一、煤的元素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是测定煤中碳(C)、氢(H)、氧(O)、氮(N)、硫(S)、磷(P)等元素的含量。

碳是煤中最主要的可燃元素,也是煤中最基本的成分,其含量约占

40%~85%。1KG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能放出约32825.56KJ热量。

1KG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只能放出约9258.06KG的热量。碳的

燃烧特点是不易着火,燃烧缓慢,火焰短。煤的碳化程度越深,即含碳量越多,则着火和燃烧越困难。

氢是煤中单位发热量最高的元素,但含量不多,约占3%~6%。氢极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

煤中的硫由有机硫、硫化铁和硫酸盐中的硫三部分组成。前两种硫可以燃烧,构成所谓的挥发硫或可燃硫;后一种硫不能燃烧,将其并入灰分。硫是煤中的有害元素。

氧是煤中的杂质,不能产生热量。由于氧的存在,使得煤中可燃元素的含量相对降低。煤中的氧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游离的氧,它能助燃;另一部分以化合物状态存在,不能助燃。

氮、磷是煤中的杂质,其含量很小,对煤的燃烧影响不大。

二、煤的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是对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指标的测定。通常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是直接测出的,而固定碳是用差减法计算出来的。

广义上讲,煤的工业分析还包括煤的全硫分和发热量的测定,又叫煤的全工业分析。

(一)煤的水分

煤的水分,是煤炭计价中的一个辅助指标。

煤的水分直接影响煤的使用、运输和储存。煤的水分增加,煤中有用成分相对减少,且水分在燃烧时变成蒸汽要吸热,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

煤的水分增加,还增加了无效运输,并给卸车带来了困难。特点是冬季寒冷地区,经常发生冻车,影响卸车,影响生产,影响车皮周转,加剧了运输的紧张。煤的水分也容易引起煤炭粘仓而减小煤仓容量,甚至发生堵仓事故。

煤中水分按存在形态的不同分为两类,既游离水和化合水。

游离水是以物理状态吸附在煤颗粒内部毛细管中和附着在煤颗粒表面的水分,分又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外在水分,是附着在煤颗粒表面的水分。外在水分很容易在常温下的干燥空气中蒸发,蒸发到煤颗粒表面的水蒸气压与空气的湿度平衡时就不再蒸发了。

内在水分,是吸附在煤颗粒内部毛细孔中的水分。内在水分需在100度以上的温度经过一定时间才能蒸发。

化合水也叫结晶水,是以化合的方式同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如煤中矿物硫酸钙(CaSO4.2H2O)中的水分子。

游离水在105~110度的温度下经过1~2小时可蒸发掉,而结晶水通常要在200度以上才能分解析出。煤的工业分析中只测试游离水,不测结晶水。

(二)煤的灰分

煤的灰分,是指煤完全燃烧后剩下的残渣。因为这个残渣是煤中可燃物完全燃烧,煤中矿物质(除水分外所有的无机质)在煤完全燃烧过程中经过一系列分解、化合反应后的产物,所以确切地说,灰分应称为灰分

产率。

煤中灰分来源于矿物质。即煤中矿物质燃烧后形成灰分。

煤中矿物质分为内在矿物质和外在矿物质。

内在矿物质,又分为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

原生矿物质,是成煤植物本身所含的矿物质,其含量一般不超过1~2%;次生矿物质,是成煤过程中泥炭沼泽液中的矿物质与成煤植物遗体混在一起成煤而留在煤中的。次生矿物质的含量一般也不高,但变化较大。内在矿物质所形成的灰分叫内在灰分,内在灰分只能用化学的方法才能将其从煤中分离出去。

次生矿物质,是在采煤和运输过程中混入煤中的顶、底板和夹石层的矸石。外在矿物质形成的灰分叫外在灰分,外在灰分可用洗选的方法将其从煤中分离出去。

煤中灰分是煤炭计价指标之一。

灰分是煤中的有害物质,同样影响煤的使用、运输和储存。

煤用作动力燃料时,灰分增加,煤中可燃物质含量相对减少。矿物质燃烧灰化时要吸收热量,大量排渣要带走热量,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影响了锅炉操作(如易结渣、熄火),加剧了设备磨损,增加排渣量。煤用于炼焦时,灰分增加,焦炭灰分也随之增加,从而降低了高炉的利用系数。

还必须指出的是,煤中灰分增加,增加了无效运输,加剧了运输的紧张(三)煤的挥发分

煤的挥发分,即煤在一定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逸出物质(气体或液体)中减掉水分后的含量。剩下的残渣叫做焦渣。因为挥发分不是煤中固有的,而是在特定温度下热解的产物,所以确切的说应称为挥发分产率。煤的挥发分不仅是炼焦、气化要考虑的一个指标,也是动力用煤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动力煤按发热量计价的一个辅助指标。

挥发分是煤分类的重要指标。煤的挥发分反映了煤的变质程度,挥发分由大到小,煤的变质程度由小到大。如泥炭的挥发分高达70%,褐煤一般为40~60%,烟煤一般为10~50%,高变质的无烟煤则小于10%。煤的挥发分和煤岩组成有关,角质类的挥发分最高,镜煤、亮煤次之,丝碳最低。

(四)煤的固定碳

煤中去掉水分、灰分、挥发分,剩下的就是固定碳。

煤的固定碳与挥发分一样,也是表征煤的变质程度的一个指标,随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增高。

固定碳是煤的发热量的重要来源,所以有的国家以固定碳作为煤发热量计算的主要参数。固定碳也是合成氨用煤的一个重要指标。

(五)煤中硫分

煤中硫分,按其存在的形态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种。有的煤中还有少量的单质硫。

煤中的有机硫,是以有机物的形态存在与煤中的硫,其结构复杂,至今了解的还不够充分,大体有以下官能团:

硫醇类,R-SH(-SH,为硫基);噻吩类,如噻吩、苯骈噻吩;硫醌类,如对硫醌;硫醚类,R-S-R';硫蒽类等

煤中无机硫,是以无机物形态存在于煤中的硫。无机硫又分为硫化物硫和硫酸盐硫。硫化物硫绝大部分是黄铁矿硫,少部分为白铁矿硫,两者是同质多晶体。还有少量的ZnS,PbS等。硫酸盐硫主要存在于CaSO4中。煤中硫分,按其在空气中能否燃烧又分为可燃硫和不可燃硫。有机硫、硫铁矿硫和单质硫都能在空气中燃烧,都是可燃硫。硫酸盐硫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是不可燃硫。

煤燃烧后留在灰渣中的硫(以硫酸盐硫为主),或焦化后留在焦炭中的硫(以有机硫、硫化钙和硫化亚铁等为主),称为固体硫。煤燃烧逸出的硫,或煤焦化随煤气和焦油析出的硫,称为挥发硫(以硫化氢和硫氧化碳(COS)等为主)。煤的固定硫和挥发硫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燃烧或焦化温度、升温速度和矿物质组分的性质和数量等而变化。

煤中各种形态的硫的总和称为煤的全硫(St)。煤的全硫通常包含煤的硫酸盐硫(Ss)、硫铁矿硫(Sp)和有机硫(So).St=Ss+Sp+So

如果煤中有单质硫,全硫中还应包含单质硫

硫是煤中有害物质之一。煤作为燃料在燃烧时生成SO2,SO3不仅腐蚀设备,而且污染空气,甚至降酸雨,严重危及植物生长和人的健康。煤用于合成氨制半水煤气时,由于煤气中硫化氢等气体较多不易脱净,易毒化合成催化剂而影响生产。煤用于炼焦,煤中硫会进入焦炭,使钢铁变脆。钢铁中硫含量大于0.07%时就成了废品。为了减少钢铁中的硫,在

高炉炼铁时加石灰石,这就降低了高炉的有效容积,而且还增加了排渣量。煤在储运中,煤中硫化铁等含量多时,会因氧化、升温而自燃。

分析基(ad):进行煤质分析化验时,煤样所处的状态为空气干燥状态。·干燥基(d):进行煤质分析化验时,煤样所处的状态为无水分状态。

收到基(ar):进行煤质分析化验时,煤样所处的状态为收到该批煤所处的状态。

干燥无灰基(daf):煤样的这种状态实际中是不存在的,是在煤质分析化验中,根据需要换算出的无水、无灰状态。

无水无矿物质基(dmmf):煤样的这种状态实际中也是不存在的,也是换算出的无水、无矿质状态。

·恒湿无灰基(maf):煤样的这种状态也是换算出来的。恒湿的含义是指温度在30c,相对湿度为96%时测得煤样的水分(或叫最高内在水分)。

煤的成分基准

煤的成分基准通常分为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四种。

1 收到基是以进入锅炉的工作煤为基准来表示各种成分含量的。表示方法:在各成分符号的右下角加“ar”字样表示。进行煤质分析化验时,煤样所处的状态为收到该批煤所处的状态

2煤的空气干燥基

空气干燥基是以自然干燥法去掉外在水分的煤样作为分析基准的。表示方法:在各成分符号的右下角加“ad”字样表示。

3煤的干燥干燥基

干燥基是以去掉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后的煤样作为基准的。表示方法:在各成分符号的右下角加“d”字样表示。

干燥无灰基

从煤中除掉水分和灰分后的剩余部分作为试样,以此为基准的成分含量叫干燥无灰基表示方法:在各成分符号的右下角加“daf”字样表示。煤样的这种状态实际中是不存在的,

标准煤

答: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29309kJ/kg的煤称为标准煤。标准煤实际是不存在的,只是人为规定的。提出“标准煤”的主要目的是把不同的燃料划归统一的标准,便于分析、比较热力设备的经济性。

煤碳中的挥发分和灰分

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碳、氢、氧是煤炭有机质的主体,占95%以上;煤化程度越深,碳的含量越高,氢和氧的含量越低。碳和氢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的元素,氧是助燃元素。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在高温下转变成氮氧化合物和氨,以游离状态析出。硫、磷、氟、氯和砷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其中以硫最为重要。煤碳燃烧时绝大部分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SO2),随烟气排放,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腐蚀金属设备;当含硫多的煤用于冶金炼焦时,还影响焦炭和钢铁的质量。所以,“硫分”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煤中的有机质在一定温度和条件下,受热分解后产生的可燃性气体,被称为“挥发分”,它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氢气、一氧化碳等化合物组成的混合气体。挥发分也是主要的煤质指标,在确定煤炭的加工利用途径和工艺条件时,挥发分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煤化程度低的煤,挥发分较多。如果燃烧条件不适当,挥发分高的煤燃烧时易产生未燃尽的碳粒,俗称“黑烟”;并产生更多的一氧化碳、多环芳烃类、醛类等污染物,热效率降低。因此,要根据煤的挥发分选择适当的燃烧条件和设备。

煤中的无机物质含量很少,主要有水分和矿物质,它们的存在降低了煤的质量和利用价值。矿物质是煤炭的主要杂质,如硫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其中大部分属于有害成分。

“水分”对煤炭的加工利用有很大影响。水分在燃烧时变成蒸汽要吸热,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煤炭中的水分可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一般以内在水分作为评定煤质的指标。煤化程度越低,煤的内部表面积越大,水分含量越高。

“灰分”是煤碳完全燃烧后剩下的固体残渣,是重要的煤质指标。灰分主要来自煤炭中不可燃烧的矿物质。矿物质燃烧灰化时要吸收热量,大量排渣要带走热量,因而灰分越高,煤炭燃烧的热效率越低;灰分越多,煤炭燃烧产生的灰渣越多,排放的飞灰也越多。一般,优质煤和洗精煤的灰分含量相对较低。

煤的发热量与硫、磷

1.煤的发热量(卡/克或千卡/千克)

把一克煤样放在高压充氧的弹筒中燃烧,由量热计测得的发热量称为弹筒发热量(QDT).当煤在弹筒中燃烧时,在高温高压下,氧生成硝酸,硫生成硫酸

都放出热量,这部分热量也包括在弹筒发热量内.另外,水分在弹筒的高压下保持液态,也放出冷凝热.而煤在空气中燃烧时,硫成为二氧化硫放出,而水分仍保持水蒸汽状态,故弹筒发热量减去硫和氧的校正值后的发热量称为高位发热量(QGW)

工业上多采用应用煤的低位发热量(QDW)作为计算和设计依据.低位发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发热量的大小取决于燃料中碳、氢、硫元素含量的多少。

高位发热量是指1kg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低位发热量是指从燃料高位发热量中扣除燃烧过程中氢燃烧生成的水和燃料带的水分汽化的吸热量。我国电厂锅炉技术中常采用低位发热量。

标准煤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29309kJ/kg的煤称为标准煤。标准煤实际是不存在的,只是人为规定的。提出“标准煤”的主要目的是把不同的燃料划归统一的标准,便于分析、比较热力设备的经济性。

2.煤中的硫

煤中硫分的赋存形态通常可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煤中各种形态的硫分的总和称为全硫(SQ)

1)有机硫:煤的机质中所含的硫称为有机硫 (SYJ).有机硫主要来自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和微生物的蛋白质.蛋白质中含硫0.3~2.4%,而植物整体的含硫量一般都小于0.5%(红树等滨海盐生植物的硫分较高).一般煤中有机硫的含量较低,但组成很复杂,主要由硫醚或硫化物,二硫化物,硫醇,噻吩类杂环硫公物及硫醌分合物等组成或官能团所构成.有机硫与煤的有机质结为一体,

分布均匀,很难清除,用一般物理洗选方法不能脱除.一般低硫煤中以有机硫为主,经过洗选,精煤全硫因灰分减少而增高.

2)无机硫:无机硫又分为硫铁矿硫(STL),硫酸盐硫(STY)两种,有时也有微量的元素硫.硫化物硫与有机硫合称为可燃硫,硫酸盐硫则为不可燃硫.硫化物硫中绝大部分以黄铁矿硫形态存在,有时也有少量的白铁矿硫.它们的分子式都是FeS2,但黄铁矿是正方晶系晶体,多呈结梳状,透镜状,团块状和浸染状等形态存在于煤中;白铁矿则是斜方晶系体,多呈放射状存在,它显微镜下的反射率比黄铁矿低。硫化物硫清除的难易程度与矿物颗粒大小及分布状态有关,颗粒大的可利用黄铁矿与有机质比重不同洗选除去。但以极细颗粒均匀分布在煤中的黄铁矿则即使将煤细碎也难以除掉。

硫化物硫在高硫煤的全硫中所占比重较大,它们一部分来源于适煤植物及其转化产物中的硫化物,另一部分则是由停滞缺氧水中的硫酸铁等盐类还原生成的。

硫酸盐硫主要存在形态是石膏(CaSO4.2H2O),也有少量绿矾(FeSO4.7H2O)等。我国在部分煤中硫酸盐含量大部分小于0.1%,部分煤为0.1~0.3%.一般硫酸盐硫含量较高的煤,可能曾受过氧化.

3.煤中的磷

煤中的磷主要是无机磷,也有微量有机磷.炼焦时,煤中磷全部进入焦炭,焦中磷又全部进入生铁,使钢铁冷脆.因此,磷是煤中有害成分.我国煤中磷含量较低,一般为0.01~0.1%,最高不超过1%.多数情况下不超过炼焦用煤的工业要求Pg<0.01%.

煤质分析计算公式

煤质分析计算公式 煤质分析是煤炭品质评价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分析煤的主要成分和 特性,评估煤的燃烧性能、利用价值等。煤质分析计算公式是进行煤质分 析时使用的数学模型,用于计算煤的各项指标。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煤质分 析计算公式: 1.硫分计算公式: 煤中硫分的含量对煤的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常用的硫分计算公式如下:硫分(%)=(烧失量(%)-挥发分(%)-固定碳(%)-灰分(%)) /100 2.燃烧热计算公式: 燃烧热是评价煤的能量价值的重要指标,常用的燃烧热计算公式如下:Q(kcal/kg)= 80.09×固定碳(%)+336.76×挥发分(%)+26.03× 灰分(%)+6.31×硫分(%) 3.空气需求量计算公式: 空气需求量是指煤炭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常用的空气需求量计算公 式如下: 空气需求量(m^3/kg)=(100-挥发分(%))/ 21 4.灰熔化温度计算公式: 灰熔化温度是指煤灰在燃烧过程中熔化的温度,常用的灰熔化温度计 算公式如下:

灰熔化温度(℃)=1.5×Si(%)+0.8×Fe(%)+0.5×Al(%)- 0.7×CaO(%) 其中,Si代表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Fe代表氧化铁的质量分数,Al 代表氧化铝的质量分数,CaO代表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5.可磨性指数计算公式: 可磨性指数是评价煤炭可磨性的指标,常用的可磨性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可磨性指数(HGI)=13+6.93×黏结组分(%) 其中,黏结组分包括黏结水、玻璃体和焦油等。 6.卡伯分析公式: 卡伯指数是用来评价煤炭结块性质的指标,常用的卡伯分析公式如下:卡伯指数(G)=13.6×灰分(%)+2.8×黏结指数(%) 其中,灰分和黏结指数都是衡量煤炭颗粒结构以及结块性质的指标。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煤质分析计算公式,可以通过这些公式来评价煤炭 的品质和性能,为煤炭的利用提供参考。当然,煤质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煤分析基础知识

煤分析基础知识 1.动力用煤的分类 燃煤电厂发电用煤大体是:烟煤占90%,无烟煤占5%,褐煤占4%,其他煤占1%。 无烟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煤,挥发分含量最低,Vdaf<10%,密度最大,着火点高,无粘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 烟煤的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挥发分含量范围很宽, 10%

2.1.1煤中的水分按结合状态可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两大类。游离水是以吸附、附着等机械方式与煤结合,如硫酸钙(CaSO4.2H2O),高岭土 (Al2O3.2SiO2.2H2O)中的结晶水。煤的工业分析,只测定游离水,不测化合水。 游离水按其赋存状态又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内水。 煤的外在水分是指吸附在煤颗粒表面上或非毛细孔穴中的水分,在实际测定中是指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所失去的那部分水分。煤的外在水分很容易蒸发,只要将煤放在空气中干燥,直到煤表面的水蒸气压和空气相对湿度平衡即可。 煤的内在水是指吸附或凝聚在煤颗粒内部毛细孔中的水,在实际测定中指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保留下来的那部分水分。 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和,称为全水分。 工业分析中测定的水分有原煤样的全水分和分析煤样的水分两种。 2.1.2煤的灰分不是煤中的固有成分,而是煤中所有可燃物质完全燃烧以及煤中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产生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的残渣。所以我们把所测得的灰分称为煤的灰分产率。 2.1.3煤的挥发分也不是煤中的固有成分,是煤样与空气隔绝,并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一定时间,从煤中有机物分解出来的液体和气体的总和称为煤的挥发分产率。主要成分是低分子烃类,如甲烷、乙炔、乙烯、丙烯等。此外还有常温下呈液态的苯、酚类化合物,由煤炭芳烃核的侧键基裂解生成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硫化氰和甲烷,矿物质热解析出的结晶水和二氧化碳,硫磺蒸汽和硫化氢等。当然气态产物中还含有分析煤样水分,不过,这在计算挥发分时要减去。 2.1.4煤样的固定碳是不测的,是通过计算从煤样中减去水分,灰分,挥发分后剩下的部分。

煤炭分析相关标准规范最新

煤炭分析相关标准规范最新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其地位无可替代。而煤炭 的质量和热值等指标不仅关系到其的运用价值,也直接影响到环 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因此,科学地进行煤炭分析是非 常必要的,而进行煤炭分析时需要依据相关标准规范进行。 煤炭分析相关标准规范主要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和企业标准等组成,其中最关键的是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 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根据国家的经济、技术和科学 发展需要,对特定领域制定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进行统一规范 和整合。其中,煤质分析标准则是对煤炭分析的指导性文件,是 进行煤炭分析时必须遵从的重要规范。目前,我国的煤质分析标 准主要由以下几个标准构成: 一、《煤质分析方法》 这是我国煤质分析领域的通用技术规范,由国家标准化委员会 颁布。该标准对煤炭的物理、化学、热力学指标进行了全面规定,内容十分丰富,适用于煤炭分析研究和生产应用。

二、《煤质分析流动注射分析仪法》 该标准是针对煤质分析中比较现代、精准的测定方法——流动注射分析仪法所制定。该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测试的精度、稳定性和实用性,进一步提高煤炭分析的效率和准确度。 三、《煤质分析喷雾燃烧相对校正法》 该标准是制定流动注射分析仪法的基础标准,用于测定煤质中碳、氢、氧等元素含量。由于该方法具有高效、准确、可靠等优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除此之外,广大煤炭生产企业还可根据自身需要,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改进、细化和创新,形成适合自身需求的企业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均应严格遵照国家规定,保证准确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总的来说,煤炭分析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实施和管理是煤炭领域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遵守这些标准规范,可够提高煤炭分

煤质分析

煤质分析 煤质分析是煤炭质量检测与评价的重要手段,其结果对于煤炭资 源的合理利用和能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简要介绍煤质分析 的背景和意义,并结合实际案例和方法分析,探讨煤质分析的关键技 术和应用领域。 煤炭是一种重要的矿物资源,主要由有机质形成,具有较高的燃 烧价值。煤质分析是通过对煤炭中各种元素和物质的含量和组成进行 定量分析和评价,以了解煤炭的品质、性质和应用价值的一种方法。 煤质分析的意义在于为煤炭资源的优化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煤质分析,可以确定煤炭的燃烧性能、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灰 熔点等关键指标,从而指导煤炭资源的选矿、制炭和能源利用等环节。同时,煤质分析还可以评估和比较不同煤种的品质和经济效益,为煤 炭交易和使用提供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煤质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 煤质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即从煤矿或其他场所采集煤样,并按照一定 的标准进行样品制备,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其次是对 煤质样品进行物理性质分析,包括粒度分布、比重、孔隙度和膨胀度 等参数的测定,以了解煤炭的结构和形态。此外,煤质样品还需要进 行化学成分分析,主要包括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硫含量等指标的 测定,以及元素分析如碳、氢、氮、氧和硫等。最后,在一定条件下 对煤样进行燃烧试验,以确定煤炭的热值、灰熔点和气体排放等特性。 煤质分析的关键技术包括物理测试、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等方面 的方法与手段。物理测试主要通过试验仪器和设备对煤样进行粒度、 比重、孔隙度和膨胀度等参数的测定,可以直观地了解煤炭的结构和 形态。化学分析主要通过化学试剂和仪器对煤样中的元素和物质进行 分析,可以确定煤炭的主要组成以及各种元素和物质的含量。仪器分 析则是利用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如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仪和质谱仪 等设备,对煤样进行精确和快速的分析,以获得更多的煤质信息。

煤质分析方法

煤质分析方法 第一节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1.一般要求 1.1 煤样:采用粒度小于13mm的煤样,煤样量约2kg。 1.2 煤样的制备。 1.3 破碎设备:破碎过程中水分无明显损失,全部敲打成粒度小于13mm。 1.4 制备方法:用四分取样法从破碎到粒度小于13mm的煤样中取出约500g煤样,装入密 封容器。 1.5 在测定全水分之前,首先应检查煤样容器的密封情况,称取煤样之前,应将密闭容器 中的煤样充分混全至少1min。 2.分析方法 2.1 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的粒度小于13mm的煤样,在空气流中,于105~110℃下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的含量。 2.2 仪表、设备 2.2.1 浅盘:由镀锌铁板或铝板等耐热、耐腐蚀材料制成,其规格应能容纳100g煤样,且单 位面积负荷不超过1g/cm2,盘的质量不大于500g。 2.2.2 带有自动控温装置和鼓风机,并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 2.2.3 工业天平:感量0.1g。 2.3 测定步聚 2.3.1 用已知质量的干燥、清洁的浅盘(2.2.1)称取煤样100g(称准到0.5g),并均匀地 摊平,然后放入预先鼓风并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鼓风的条件下,干 燥2h。 2.3.2 将浅盘取出,趁热称量,称准到0.5g。 2.3.3 计算方法 M t = m l /m×100 式中:M t――煤样的全水分,%; m――煤样的质量,g; m l――干燥后煤样减少的质量,g。 报告值修约小数点后一位。 3.精密度

第二节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1.内在水分的测定 1.1 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中,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损失计算出水人的百分含量。 1.2 仪器、设备 1.2.1 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装置,内装有鼓风机,并能保持温度105~110℃范围内。 1.2.2 干燥箱:内装有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 1.2.3 玻璃称量瓶:直径40mm ,高25mm ,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见图1)。 1.2.4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 1.3 分析步聚 1.3.1 用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精确至0.0002g )的称量瓶称取粒度为0.2mm 以下空气干燥煤样1±0.1g ,精确至0.0002g ,平摊在称量瓶中。 1.3.2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1)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一直鼓风的 条件下,干燥1h 。 注:预先鼓风是为了使用温度均匀。将称好装有煤样的称量瓶放入干燥箱前3~5min 就开始鼓风。 1.3.3 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 )后,称量。 1.3.4 分析结果的计算 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按式(1)计算: 1) 式中:M ad ――空气干燥煤的水分含量,% m l ――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 ; m ――煤样的质量,g 。 1.4 水分测定的精密度 2 灰分的测定 2.1 缓慢灰化法 2.1.1 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入马弗炉中,以一定的速度加热到815±10℃,灰化并灼烧到质量恒定。以残留物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灰分产率。 2.1.2 仪器、设备 2.1.2.1 马弗炉:能保持温度为815±10℃。炉膛具有足够的恒温度。炉后壁上部带有直径为

煤质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与工业分析 通过元素分析方法得出的煤的主要组成成分,称元素分析成分。它包括碳(C)、氢(H)、氧(O)、氮(N)、硫(S)、灰分(A)、水分(M)。其中碳、氢、硫是可燃成分。硫燃烧后要生成SO2,及少量SO3,故它是有害成分。煤中的水分和灰分也都是有害成分。 通过元素分析成分可以了解煤的特性及实用价值,燃烧计算也都使用元素分析数据。但元素分析方法较为复杂。 发电厂常用较为简便的工业分析方法得到工业分析成分,用它可以基 本了解煤的燃烧特性。 煤的工业分析是把煤加热到不同温度和保持不同的时间而获得水分、挥发分、固定碳、灰分的百分组成。 一、煤的元素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是测定煤中碳(C)、氢(H)、氧(O)、氮(N)、硫(S)、磷(P)等元素的含量。 碳是煤中最主要的可燃元素,也是煤中最基本的成分,其含量 约占40%~85%。1KG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能放出约 32825.56KJ热量。1KG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只能放出约9258.06KG的热量。碳的燃烧特点是不易着火,燃烧缓慢,

火焰短。煤的碳化程度越深,即含碳量越多,则着火和燃烧越困难。 氢是煤中单位发热量最高的元素,但含量不多,约占3%~6%。氢极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 煤中的硫由有机硫、硫化铁和硫酸盐中的硫三部分组成。前两种硫可以燃烧,构成所谓的挥发硫或可燃硫;后一种硫不能燃烧,将其并入灰分。硫是煤中的有害元素。 氧是煤中的杂质,不能产生热量。由于氧的存在,使得煤中可燃元素的含量相对降低。煤中的氧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游离的氧,它能助燃;另一部分以化合物状态存在,不能助燃。 氮、磷是煤中的杂质,其含量很小,对煤的燃烧影响不大。二、煤的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是对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指标的测定。通常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是直接测出的,而固定碳是用差减法计算出来的。 广义上讲,煤的工业分析还包括煤的全硫分和发热量的测定,又叫煤的全工业分析。 (一)煤的水分 煤的水分,是煤炭计价中的一个辅助指标。 煤的水分直接影响煤的使用、运输和储存。煤的水分增加,煤中有用成分相对减少,且水分在燃烧时变成蒸汽要吸热,因而

煤质分析的名称符表示及换算

煤质分析的名称、符号表示及换算 煤质分析项目的名称及符号

煤质分析项目符号右下标不同基定义

煤质分析结果的不同基成分换算系数表 煤质分析中各种成分的表示方法 •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干燥无灰基. Moisture 水分,湿度 空气干燥基水分 Mad Received 收到基 AR

收到基水分 Mar free Moisture 外在水分Mf total Moisture 全水分Mt inherent moisture内在水分 Minh 最高内在水分 Wzn volatile 挥发分 V 挥发份 Q 发热量 A灰分 M 水分空气干燥基ad 干燥基d 收到基arAs received basis 干燥无灰基dafDry ash-free basis 空气干燥基灰分 Aad 空气干燥基挥发分 Vad volatile dry ashfree basis 挥发分Vdaf 空气干燥基固定碳 Fcad 干燥无灰基daf 干燥无矿物质基dmmf 恒湿无灰基maf 恒湿无矿物质基M,mmf Roga index 罗加指数 crucible swelling number坩埚膨胀序数deformation temperature 变形温度DT softenning temperature 软化温度 ST

flower temperature 流动温度FT Thermal Stability 热稳定性TS crushing strength 抗碎强度SS clinkering property 结渣性 Clin carbon content of dry air空气干燥煤样元素分析碳含量Cad 空气干燥煤样元素分析氢含量 Had 空气干燥煤样元素分析氮含量 Nad 空气干燥煤样元素分析氧含量 Oad The dry air base tar production rate 空气干燥基焦油产率humic acid 腐植酸 无烟煤 WY 烟煤 YM 次烟煤 CIY 褐煤 HM

对煤质化验分析结果具有影响的因素研究

对煤质化验分析结果具有影响的因素研究 煤质化验分析是煤炭行业中的基础工作,它可以对不同煤炭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确定其质量状况和最终用途。然而,煤质化验分析结果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地质条件、煤层性质、采矿技术、煤炭加工工艺等。本文将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一、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是影响煤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地质条件导致的地层演化过程不同,煤的成因和煤质也会不同。例如,沉积环境的不同会导致煤层的厚度、煤质、岩屑含量等方面的差异。具体来讲,煤质受以下地质因素的影响: 1. 沉积环境:煤炭的生成主要是在沉积环境下完成的,不同的沉积环境下,煤的生成方式和煤层中岩石碎屑的含量也不同,从而导致煤质的差异。 2. 地层构造:地层构造对于煤质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煤层在地层构造不同的地区,由于不同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会形成不同的岩性和煤质。 3. 地层埋藏深度:与地层构造类似,地层埋藏深浅也与煤质有关。一般来说,煤质较好的煤层位于浅埋的位置,而深埋的煤层由于压实作用会形成较为致密的结构,煤质相对较差。 二、煤层性质 煤层的性质也是影响煤质的因素之一。煤层的厚度、煤质分类、煤质分布等因素影响了煤质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1.煤层厚度:煤层的厚度直接影响煤的含量和纯度。一般来说,煤层厚度与煤质成正比,即煤层越厚,煤质越好。 2.煤种分类:不同煤种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因此需要进行不同的煤质分析。例如,无烟煤和褐煤的煤质分析标准和指标就有所不同。 3.煤质分布规律:煤层的煤质分布规律与开采顺序和采取的采煤方法有关。如果选择不合适的采煤方法或者开采顺序,可能会导致煤层中优质煤的丢失或者混淆。 三、采矿技术 采矿技术对于煤矿的开采水平和煤炭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采矿技术不当,就会导致煤质的降低。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1.煤矿地质条件:煤矿地质条件决定了采矿的难度和采煤方法的选择。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使用不同的采煤技术和设备,从而影响煤炭的质量。

苏家沟煤矿煤质分析报告

苏家沟煤矿煤质分析报告 一、引言 苏家沟煤矿是位于山西省十堰市附近的一座大型煤矿,是该地区的主要煤矿之一。煤质是煤矿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指标之一,对于矿井的开采、煤炭加工以及煤炭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苏家沟煤矿的煤质进行详细的分析,为矿井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煤矿概况 苏家沟煤矿位于山西省的一个山区,地质条件复杂,矿井深度较深。该矿主要开采褐煤和无烟煤,直接关系到当地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三、煤质分析方法 本次煤质分析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煤质分析方法,具体包括:取样分析、量热分析、元素分析、物理性质分析等。 四、煤质分析结果 根据煤矿采样得到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煤质分析。 1.元素分析 通过对煤样进行元素分析,得到了煤的含碳、含氢、含硫和含氧量等参数。结果显示,苏家沟煤矿的褐煤中含碳量较高,含氢量相对较低,而无烟煤中含碳量较低,含硫量较高。 2.量热分析 量热分析结果显示,苏家沟煤矿的煤炭热值较高,这为其在能源利用方面提供了较好的潜力。 3.物理性质分析 对煤的物理性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颜色、密度、透

光性等参数。根据测量结果,苏家沟煤矿的褐煤较黑色,密度较小,而无烟煤较红色,密度较大。 五、煤质分析结果讨论 通过对苏家沟煤矿煤质分析结果的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苏家沟煤矿褐煤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由于其煤质中含碳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热值,适合作为燃料使用。 2.苏家沟煤矿无烟煤中含硫量较高,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因此,在利用无烟煤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以减少硫排放。 3.苏家沟煤矿的煤质在物理性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对于煤炭的加工和利用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基于以上煤质分析结果与讨论,我们建议: 1.进一步优化褐煤的开采与利用技术,增强褐煤的经济价值。 2.加强无烟煤的环保治理,减少硫排放。 3.针对不同煤质特征,合理制定煤炭加工流程,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六、结论 通过对苏家沟煤矿的煤质进行分析,我们了解到该矿的煤质具有一定特点,既可以提供高热值的燃料,也存在一定的环境问题。因此,在矿井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煤质特点,制定科学的开发和利用方案,以确保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苏家沟煤矿的煤质分析结果显示,褐煤具有较高的含碳量和热值,适合作为燃料使用,从而提高其经济价值。然而,无

煤分析报告

煤分析报告 1. 引言 煤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能源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煤矿的煤 质特性对于煤矿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将对某一煤矿的煤质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特性并为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2. 方法 2.1 样本收集 我们从目标煤矿中收集了若干煤样作为分析的样本。样本选择应具有代表性, 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2 实验室分析 我们将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多项分析,包括煤质指标、元素含量等。实验室使 用标准方法对样本进行测试,以确保结果的可比性。 2.3 数据处理 收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和处理,以得出准确的煤质特征和指标。 3. 煤质分析结果 经过实验室分析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以下煤质分析结果: 3.1 煤质指标 煤质指标是评价煤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我们的分析,目标煤矿的煤质 指标如下: •灰分:10% •挥发分:30% •固定碳:50% •全硫含量:1% •发热量:5500千卡/千克 3.2 元素含量 对于煤矿的煤质分析来说,元素含量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经过分析,我 们得到了以下元素含量: •碳含量:60%

•氢含量:5% •氧含量:20% •氮含量:1% •硫含量:1% 4. 煤质评价 基于上述煤质分析结果,我们对目标煤矿的煤质进行了评价。 4.1 煤种划分 根据煤质指标,我们将目标煤矿的煤质划分为无烟煤。无烟煤具有较高的固定 碳和较低的灰分和挥发分,适合作为高效燃料使用。 4.2 煤质优劣评估 根据煤质指标和元素含量,我们可以评估目标煤矿的煤质优劣。例如,较高的 全硫含量可能会导致燃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而较高的发热量则意味着更高的热值。 5. 煤质利用建议 根据目标煤矿的煤质特性,我们提出以下煤质利用建议: 5.1 燃料利用 由于目标煤矿的煤质属于无烟煤,适合作为高效燃料使用。我们建议将煤矿产 品出售给电力公司等能源供应商,用于发电和供热等方面。 5.2 煤炭加工 目标煤矿的煤质指标较好,可以考虑进行煤炭加工,提高煤炭的附加值。例如,可以将煤炭进行洗选、破碎等加工,提高煤质指标,从而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 6. 结论 通过对目标煤矿的煤质分析,我们了解到其煤质指标和元素含量等重要特性。 根据煤质分析结果,我们给出了煤质利用的建议,包括燃料利用和煤炭加工。这些建议将有助于煤矿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注意:本报告中的煤质分析结果仅为示例,实际煤矿的煤质特性可能存在差异。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详细的煤质分析和评估。

煤质纠纷分析报告

煤质纠纷分析报告 1. 引言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资源之一,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煤炭 的复杂性质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煤质纠纷问题也时有发生。本报告旨在对煤质纠纷进行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以促进煤炭市场的健康发展。 2. 煤炭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煤炭质量是指煤炭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影响煤炭质量的因素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煤种 不同的煤种具有不同的质量特征。主要煤种包括烟煤、无烟煤、褐煤等。在选 择煤种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和燃烧性能进行综合考虑。 2.2 煤炭成分 煤中的主要成分包括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其中,碳是煤炭的主要成分,其含量越高,煤炭的热值越高。而氢、氧、氮和硫等元素的含量会影响燃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物排放。 2.3 煤质指标 煤质指标是评价煤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指标包括热值、灰分、挥发份、 固定碳等。这些指标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煤炭的燃烧性能和加工利用价值。 2.4 煤炭处理 煤炭在开采、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会受到一系列的处理。这些处理过程可能会对 煤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颗粒度的变化、含水率的增加等。 3. 煤质纠纷的类型及原因 3.1 煤质不符合合同要求 煤质不符合合同要求是煤质纠纷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当购买方与供应方签订合 同时,通常会约定煤质指标。如果供应方提供的煤炭质量与合同约定不符,就会引发纠纷。

3.2 煤质检测方法不准确 煤质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对于纠纷的发生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如果检测方法存 在不准确性,可能导致煤质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进而引发纠纷。 3.3 煤炭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问题 煤炭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潮湿、污染、受热等因素的影响,导致 煤质发生变化。如果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出现问题,可能引发纠纷。 4. 煤质纠纷解决方案 4.1 加强合同管理 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明确约定煤质指标,并约定相应的违约责任和解决办法。在交付煤炭之前,进行必要的检测和验收,确保煤炭质量符合合同要求。 4.2 完善煤质检测方法 加强煤质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相应的检测标准 和规范,确保煤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3 规范煤炭运输和储存过程 加强煤炭运输和储存过程的管理,确保煤炭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到污染、 潮湿和受热等因素的影响。合理选择运输和储存设备,控制环境条件,避免煤质发生变化。 5. 结论 煤质纠纷是煤炭市场中常见的问题,解决煤质纠纷对于促进煤炭市场的健康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合同管理、完善煤质检测方法和规范煤炭运输和储存过程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煤质纠纷,促进煤炭市场的稳定发展。

煤质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分析

煤质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趋势不断推进,能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大。其中,煤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其使用量不断增加。然而,煤的质量却是影响锅炉效率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将从煤质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煤质对锅炉效率的影响。 一、煤质指标 煤质指标一般包括热值、全水分、挥发分、灰分、固定碳、硫分、粒度等指标。其中,煤的主要热值来自于其中的有机质,而杂质越少,则其热值越高。 1.1 热值热值是衡量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而言,煤 的热值越高,则其热效率也相应提高。国内煤燃烧平均热值在2000~4500kcal/kg之间,而国外则更高,达到 7000~8000kcal/kg。 1.2 水分煤的全水分一般在10%~20%之间,其中包括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而煤水分过高,则会导致煤的热值下降,热效率降低,烟气量增加,其它排放物质也会增加。 1.3 灰分灰分是煤中的非燃性杂质,其含量与煤的质量、 热值和利用价值有着重要的关系。煤灰分过高,则使煤的热值降低,燃烧时易生成焦渣并污染环境,同时对锅炉产生腐蚀和磨损作用。小于20%的灰分值被视为使燃烧效果最佳的范围。

1.4 挥发分挥发分是煤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煤中挥发分的 多少与煤种的质量有关。其所占的比重越高,则煤的热值越高,煤的使用效率也更高。 二、煤质对锅炉效率的影响 2.1 锅炉效率下降当煤的挥发分较高时,显然其所含的可 燃气体较多,而且烧煤时所生成的灰渣和燃烧产物也较多,这会导致火焰温度降低,火焰反应速度变慢,进而降低锅炉的热效率。而当灰分较高时,焦渣等非燃杂质容易在锅炉内部沉积形成障碍物,增加了锅炉内的热阻,导致了锅炉效率下降。 2.2 燃煤量增加当煤的灰分和水分较高时,燃煤量必然 会增加。而当燃烧产物和污染物随煤的质量降低而增多时,需要进行更多程度上的净化,同时会增加运行成本,降低锅炉效率。 2.3 锅炉使用寿命缩短煤的杂质越多,灰渣就越容易形成,进而对锅炉产生腐蚀和阻塞作用,从而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 2.4 烟气排放增多煤的热值越低,烟气量就越大,二氧 化碳和其他有害排放物质也相应增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三、结语 总的来说,煤质对锅炉效率的影响是显著的。为了提高锅炉的使用效率,需要选用高质量的煤,并配备合适的燃烧设备和污染治理设备,及时清理锅炉内部的残留物,确保锅炉的运行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煤炭的煤质分类与评价方法

煤炭的煤质分类与评价方法 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发电、钢铁冶炼、化工等行业。煤炭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其燃烧效率和环境排放,因此对煤炭的煤质进行分类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煤炭的煤质分类与评价方法。 一、煤炭的煤质分类 煤炭的煤质分类主要根据其含碳量、挥发分、灰分和固定碳等指标进行。根据煤炭的煤质特征,可以将煤炭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煤等不同类型。 1. 无烟煤:无烟煤是一种煤质优良的煤种,其含碳量高、挥发分低、灰分和固定碳含量适中。无烟煤在燃烧过程中烟尘少,热值高,是一种理想的燃料。 2. 烟煤:烟煤是一种常见的煤种,其含碳量较高,挥发分和灰分适中。烟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较多的烟尘,热值较高,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3. 褐煤:褐煤是一种含水量较高的煤种,其含碳量较低,挥发分和灰分较高。褐煤在燃烧过程中热值较低,烟尘较多,但是由于其资源丰富,被广泛用于发电和供热。 4. 泥煤:泥煤是一种含水量极高的煤种,其含碳量低,挥发分和灰分较高。泥煤在燃烧过程中热值极低,烟尘较多,但是由于其资源丰富,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 二、煤炭的煤质评价方法 煤炭的煤质评价是通过对煤炭样品进行实验室测试和分析来确定其煤质特征的过程。常用的煤质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热值测定、元素分析、物理性质测试和燃烧特性分析等。

1. 热值测定:热值是煤炭的重要指标之一,用于评价煤炭的燃烧性能。热值测 定可以通过氧弹热量计、热值仪器等设备进行,通过测定煤炭燃烧产生的热量来确定其热值。 2. 元素分析:元素分析是评价煤炭煤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煤炭样品进行 元素分析,可以确定其含碳量、氢、氧、氮、硫等元素的含量,进而评价煤炭的燃烧性能和环境排放。 3. 物理性质测试:物理性质测试主要包括煤质密度、粒度分析、抗压强度等指 标的测定。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煤炭的物理特性,如煤质的致密程度、颗粒大小和强度等。 4. 燃烧特性分析:燃烧特性分析是评价煤炭燃烧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 煤炭样品进行燃烧实验,可以测定煤炭的燃烧速率、燃烧温度、烟气产物等指标,进而评价煤炭的燃烧性能和环境影响。 总结:煤炭的煤质分类和评价方法对于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燃烧效率和减 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煤炭的煤质进行分类和评价,可以选择合适的煤种用于不同的工业生产和能源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光谱分析技术的煤质定量分析研究

基于光谱分析技术的煤质定量分析研究 煤炭是人类最为常用的一种化石能源,而煤质则是煤炭能否发挥最大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煤质进行准确、快速的定量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基于光谱分析技术的煤质定量分析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1. 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将物质分解为其基本成分并测定其成分量的科学技术。其核心是利用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在吸收、发射或散射电磁辐射时各自所产生的特定的、物理量测量值的差异进行物质成分及含量的测定。 据统计,目前广泛应用的光谱技术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质谱等。在煤质定量分析研究中,常用到的是红外光谱技术和拉曼光谱技术。 2. 基于红外光谱的煤质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技术是基于吸收红外辐射的原理,对物质进行分析和测定的一种手段。利用该技术,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煤样中的化学键吸收强度与实验室的煤样进行比对,进而推导出煤质定量分析的结果。

具体来说,红外光谱技术主要包括:样品制备、红外光谱仪检测、光谱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步骤。煤样制备时需要考虑煤样的样 品厚度、样品密度及其表面形态等因素,以确保获取到的光谱数 据的可靠性。 3. 基于拉曼光谱的煤质定量分析 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在物质中发生拉曼散射现象时所采用的光 谱技术。与红外光谱技术相比,拉曼光谱技术具有不需要反射镜,对样品品质要求不高,可以直接且非破坏性地测量样品等优点。 此外,相较于红外光谱技术中激光束穿过样品后剩余能量带来的 能谱干扰,拉曼光谱技术不受这方面的影响,因此更具有发展应 用的潜力。 在煤质定量分析研究中,拉曼光谱技术主要包括激光器、拉曼 光谱仪、样品制备以及数据处理等步骤。其中,样品制备需要将 煤样经过粉碎、混合并采用制备好的载体样品进行制备。 4. 光谱技术在煤质定量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光谱技术因其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等特点,不仅在煤质定量 分析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还在煤化工、检测及安全领域等方 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应用包括: (1)煤质鉴别

煤质分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煤质分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煤炭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性的关注不断增加,煤炭行业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变化。煤质分析作为评估煤炭质量和利用价值的重要手段,在煤炭行业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对煤质分析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煤质分析的发展现状。煤质分析主要涉及对煤炭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燃烧特性等方面的测试和评估。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煤质分析技术逐渐实现了自动化、高效化和精确化。传统的手工化学分析方法已被更先进的仪器方法所取代,比如元素分析中的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物理性质 测试中的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煤质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次,煤质分析的发展也受到了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性的影响。随着全球气 候变化问题的加剧,对碳排放的控制成为各国政府和环保组织的重要议题。因此,在煤炭利用的过程中,对燃烧特性和污染物排放的分析也变得至关重要。除了煤质分析中常见的比热、水分含量和灰分等参数外,越来越多的关注点开始转向了二氧化碳和硫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未来,煤质分析将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首先,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 和发展,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将逐渐下降。这将导致煤炭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从传统的煤炭生产向清洁利用转变。因此,煤质分析将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以满足清洁煤炭利用的要求。 其次,在煤炭质量评估方面,煤质分析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可再生能源得 到了广泛应用,但煤炭仍然是很多国家的主要能源来源。而不同地区和煤矿的煤质差异较大,因此准确评估煤炭的质量对于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排放和确保能源安全至关重要。未来,煤质分析技术还将进一步提高准确性和实时性。

原煤的分析方法

煤的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也叫技术分析或者实用分析,包括煤中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测定及固定碳的计算。煤的工业分析是了解煤质特性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煤质的根本依据,根据工业分析的各项测定结果可初步判断煤的性质、种类和各种煤的加工利用效果及其工业用途。 煤的工业分析中各项指标如下: 1、水分,水分一项重要的煤质指标、它在煤的根抵理论研究和加工利用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煤中水分随煤的变质程度加深而呈规律性变化:从泥炭、褐煤、烟煤、年轻无烟煤,水分逐渐减少,而从年轻无烟煤到年老无烟煤,水分又增加。煤的水分对其加工利用、贸易和储存运输都有很大影响。锅炉燃烧中,水分高会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在炼焦工业中,水分高会降低焦炭产率,而且由于水分大量蒸发带走热量而延长焦化周期;在煤炭贸易上,煤的水分是一个重要的计质和计量指标。在现代煤炭加工利用中,有时水分高反是一件好事,如煤中水分可作为加氢液化和加氢气化的供氢体。在煤质分析中,煤的水分是进行不同基的煤质分析结果换算的根抵数据。 2、灰分,煤中灰分是另一项在煤质特性和利用研究中起重要作用的指标。在煤质研究中由于灰分与其他特性,如含碳量、发热量、结渣性、活性及可磨性等有程度不同的依赖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它来研究上述特性。由于煤灰是煤中矿物质的衍生物,因此可以用它来算媒中矿物质含量。此外,由于煤中灰分测定简单,而它在煤中的分布又不易均匀,因此在煤炭采样和制样方法研究中,普通都用它来

评定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煤炭洗选工艺研究中,普通也以煤的灰分作为一项洗选效率指标。在煤的燃烧温和化中,根据煤灰含量以及它的诸如熔点、粘度、导电性和化学组成等特性来预测燃烧温和化中可能浮现的腐蚀、沾污、结渣问题,并据此进行炉型选择和煤灰渣利用研究。 3、挥发分,煤的挥发分产率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变质程度的提高,煤的挥发分逐渐降低。如煤化程度低的褐煤,挥发分产率为 65%~>37%;变质阶段进人烟煤时,挥发分为 55%~ >10%;到达无烟煤阶段,挥发分就降到 10%甚至 3%以下。因此,根据煤的挥发分产率可以大致判断煤的煤化程度。在我国煤炭分类方案以及苏(原)、美、英、法、波和国际煤炭分类方案中都以挥发分作为第一分类指标。根据挥发分产率和测定挥发分后的焦渣特征可以初步确定煤的加工利用途径。如高挥发分煤,干馏时化学副产品产率高,适于作低温干馏或者加氢液化的原料,也可作气化原料;挥发分适中的烟煤,粘结性较好,适于炼焦。在配煤炼焦中,要用挥发分来确定配煤比,以将配煤的挥发分控制到适宜范围 25%~31%。此外,根据挥发分可以估算炼焦时焦炭、煤气和焦油等产率。在动力用煤中,可根据挥发分来选择特定的燃烧设备或者特定设备的煤源。在气化和液 [wiki]化工[/wiki]艺的条件选择上,挥发分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在环境保护中,挥发分还作为一个制定烟雾法令的依据。此外、挥发分与其它媒质特性指标如发热量、碳和氢含量都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利用挥发分可以计算煤的发热量和碳、氢、氯含量及焦油产率。

怎样看懂煤质化验报告

怎样看懂煤质化验报告 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质量对于煤炭生产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煤质化验报告是对煤炭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的结果,通过煤质化验报告,我们可以了解煤炭的主要性质和品质指标。然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煤质化验报告可能会显得晦涩难懂。下面将介绍一些步骤,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煤质化验报告。 第一步:了解报告的基本结构 煤质化验报告一般包括煤样基本信息、化验项目和结果、分析方法等内容。在 阅读煤质化验报告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报告的基本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报告中的具体内容。 第二步:查看煤样基本信息 煤样基本信息包括煤样名称、煤样编号、采样位置和日期等信息。通过查看煤 样基本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煤样的来源、采样时间以及采样地点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正确理解煤质化验报告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步:关注化验项目和结果 化验项目和结果是煤质化验报告的核心内容。化验项目一般包括煤质主要性质、元素分析、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等指标。在阅读化验项目和结果时,我们需要关注各项指标的数值,并理解其含义。 例如,煤质主要性质中的含碳量指标反映了煤炭的碳含量,是衡量煤炭质量的 重要指标之一。挥发分和灰分则反映了煤炭的燃烧性能和矿物质含量等信息。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煤炭的品质和适用性。 第四步:了解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是指进行煤质化验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和标准。在煤质化验报告中,通 常会附有对应的分析方法。了解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煤质化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五步:综合分析报告内容 在了解煤样基本信息、化验项目和结果以及分析方法后,我们可以进行综合分析。首先,我们可以将各项指标之间进行对比和综合,以判断煤炭的品质。其次,我们还可以将煤质化验结果与煤炭应用领域的要求进行比较,以判断煤炭是否符合使用要求。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煤炭的品质和适用性。 总结起来,要想看懂煤质化验报告,我们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了解 报告的基本结构;其次,查看煤样基本信息;然后,关注化验项目和结果;接着,了解分析方法;最后,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煤质化

煤质分析毕业论文

煤质分析毕业论文 煤质分析毕业论文 一、绪论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煤的燃烧不仅可以提供能源,而且可以提供工业原料。鉴于煤炭的重要性,对煤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十分必要。煤质分析是对煤的种类、成分、性质和质量指标的系统研究。通过煤的质量分析,可以对煤的使用进行优化,提高利用效率,同时还可以保证煤炭的安全生产。 本文旨在对煤质分析进行系统整理,分析煤质分析的研究现状,并探讨其在煤炭利用中的应用价值。 二、煤质分析的定义与意义 煤质分析是对煤样物理、化学、矿物学特性、有机质结构组成以及对大气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检测与分析。简单来说,就是对煤进行综合评价,包括采用各种检测方法对煤质参数进行分析和测试,形成煤质报告,用于指导煤炭的利用和生产。 通过煤质分析,可以对煤的成分、结构、特性等信息进行全面评估,为煤的加工、利用、储存和运输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在煤炭的生产和使用中,对煤的燃烧、灰化、脱硫等方面的控制也需要依托煤质分析的结果。因此,煤质分析对保证煤的质量安全,提高燃料利用率,保护大气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三、煤质分析的方法 (一) 物理测试 物理测试主要包括煤的密度、孔隙度、比表面积、颗粒度等方面的检测和分析,是煤质分析中最基础的检测方式之一。物理测试可以检测煤的可工业化能力、水分、灰分、热值等方面的指标,同时可以为煤的利用提供指导。 (二) 化学测试 化学测试主要研究煤的元素组成,包括有机元素和无机元素。化学测试可以对煤的各种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包括pH 值、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灰分含量等。通过化学测试,可以了解煤的结构、性质、用途等方面的信息。 (三) 热分析测试 热分析测试是通过加热煤样对煤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热分析测试,可以检测煤的热性能、灰化温度、放热等指标,同时可以确定煤的稳定性能和燃烧性能。热分析测试是煤质分析中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四、煤质分析的应用 (一) 煤质分析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通过煤质分析,可以对煤的排放物进行控制和减少。特别是大气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依靠煤质分析来进行精细控制,降低煤炭的污染排放。通过选择煤质优良的燃料,可以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烟尘、硫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有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二) 煤质分析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