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美术篆刻阴文教案

高中美术篆刻阴文教案

高中美术篆刻阴文教案
高中美术篆刻阴文教案

高中美术篆刻阴文教案

【篇一:山东教师教案模板:《阳刚阴柔--篆刻的阳文》

教案】

山东教师招聘网

《阳刚阴柔--篆刻的阳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印章的演变历程,知道印章的品类,初步掌握印章的布局和章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印章作品掌握印章基本形式阴刻和阳刻的分辨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方寸之间美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章的四种布局和章法以及朱文和白文两种篆刻基本形式。【难点】欣赏与感受不同的章法体现的美感与意境。

三、教学方法

提问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国画作品、篆刻印章。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北京奥运会舞动的北京图片,向学生介绍印章向全世界彰显了

篆刻艺术之美顺势引出课题——《阳刚阴柔--篆刻的阳文》。

(二)欣赏印章,直观感知

1、欣赏图片教师介绍篆刻的历史演变过程

原始:陶罐压印花纹,装饰生活。

秦以后:玉玺皇权象征

元明清:国画作品必有诗书画印四要素。

2、教师展现国画作品,提问作品中缺少了什么?

学生回答缺少印章。

山东教师招聘网

教师在作品上加印印章,由此让学生感受印章是一幅完整作品的重

要组成部分。

3、提问印章上的文字?

-----最早采用篆体字,先印再刻所以被称为篆刻。

(三)方寸之间,品味美感

4、介绍印章的品类。

山东教师招聘网

更多教师资格证备考信息关注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网

【篇二:篆刻教案】

当寿山石遇见篆刻

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一直是处于比较认真的态度。如何利用先进

的教育观、教育方法、教学方式来武装自己,使学校真正成为为学

生发展的天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感,激发他们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欲,挖掘并发展每个学生身上潜在的特质,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这是我们美术组一直在研究的教学课题。在

几年前我们就进行了《扎染工艺与制作》的校本研究,在学生中就

取得了很好的效应,创作了很多很不错的作品,之后又进行进一步

提高,让学生利用染出来的布进行再创作,做成一件艺术品。由于

受教材地域性的限制,一些课题与内容离本地学生的生活较远,学

生不容易亲身体会到,不容易引起学生共鸣,造成学生参与气氛不

够活跃。而本土的美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日常的耳闻目染中,学生印象较深,在互动的交流中能引起强烈的共鸣。为学生的

创作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在执行

新课改的今天,能把本土特色的资源运用到美术课堂或者校本研究

中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发掘这些本

土资源为我们所用。

为此,我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由于开发的教师必须具备比较较

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鉴赏能力,我对相关的学科专门进行了学习,

比如《篆刻法》和《中国印章史》,通过理论学习和一个学期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校本教学纲要。

一、课程开发价值

文化价值:寿山石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篆刻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审美价值:篆法,章法,刀法

二、课程开发的意义

1、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2、国家课程的局限性和地方课程的灵活性。

3、给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了良机,有助于一些年轻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艺术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法:既然是课程,就要在课堂内完成,我校在校本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协调利用校本课程与美

术课的一部分时间来进行有针对性与目的性的教学,属于综合性实

践课。

四、教学过程

1、搜集资料阶段:欣赏各种各样的篆刻作品,激发起学生了解篆刻的兴趣和欲望,适时布置任务:搜集关于篆刻的知识以及实物等资料,并制作成演示文稿或电子报刊、手抄报等。

2、展示阶段:展示学生整理出的资料及实物,谈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要学习篆刻的欲望。

3、了解阶段:布置安排学生了解寿山石的历史文化和熟悉寿山石的

质地,尝试一些简单图案的制作。学习怎样去书写汉篆,对于中国

印章发展历史、基本文化背景、艺术特点以及篆刻艺术的演变情况

有初步的了解,了解篆刻中篆书的基本书写原则。先尝试用铅笔、

橡皮、田字格或方格本、构线笔。

4、学习阶段:然后初步理解笔法、刀法、章法,能按照老师的指导去临摹一些有代表性汉印作品,学会识别一些简单而常用的篆书,

使学生都能懂得如何根据文字内容自己查阅篆刻字典,能按篆刻创

作的方法步骤临刻篆刻作品并学会文字的安排布局并写好印稿。用

铅笔、橡皮、田字格或方格本、构线笔、刻刀、石头、印泥完成练习。

5、掌握阶段:逐渐掌握寿山石的性质,利用所学的篆刻知识进行创作。

6、评价阶段:举行班级篆刻艺术展,学习效果评价。

采用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评价学生

的参与过程和学习过程,并对他们技术掌握的情况和经受挫折的心

理承受能力进行多方面评价。

五、取得的成效

从取得的成果来看,篆刻校本课程是符合我校实际的,只要正常、

有序和积极的开展,一定会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篆刻校本课程

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宏扬传统民族文化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是发展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和树立学校品牌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我校所实践的篆刻校本课程是以学生需要为主要指向的,是以教师

自主为操作手段的,是以学校特色发展为个性平台的。校本课程并

非一般的兴趣课、活动课、点缀课等,而是实实在在立足学校特色的、学生个性的、教师特长的课程。

附教案纲要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让积极参与篆刻鉴赏与创作的活

动中来,学习篆刻的知识与技能,能够恰当地使用篆刻的术语,以自

己的观点评论古今两件以上的篆刻作品,能够初步掌握篆刻的一般技法,创作两件以上的篆刻作品。

2、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篆刻的鉴赏与创作过程中,获得艺术创作的欢乐和情

感的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与积极探索的精神,使学生能够理解

篆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优秀的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寿山石与篆刻的鉴赏与篆刻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进行篆刻的鉴赏与创作活动。

三、教具准备:

刻刀、印材、印泥、钤印用纸、笔、墨、砚、镜、砂纸和油石、印规、印床和印筋、棕刷和拓包、工具书

四、授课安排:18课时

五、作业安排:

制作一枚自己的篆刻名章或感兴趣的文字。通过独立操作篆刻个人

名章的过程,总结阴刻、阳刻的特点,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的欣赏

能力,引导学生喜欢篆刻艺术,增加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篆刻印

章的技能。

六、教学内容安排:

(一)寿山石的文化与历史渊源 1课时

(二)篆刻的历史 1课时

(三)篆刻作品欣赏 2课时

(四)篆刻的五个内容4课时

a、篆字。从战国古玺印起,经秦至两汉,印章作为执信、取誉之物,发展到独立为一门艺术,历代的篆刻家无不在篆字上进行研究、探

索。古玺印中的文字繁杂难识,但其笔画细劲秀美,结体竖长,上

紧下宽,如亭亭玉立之美女;秦印多凿法,班驳奇伟,统一中有变化;汉印篆字平实而大度,结体方正宽博,真如大将军入阵,威风

四起;文人治印以来,自篆自刻,在承继古法的同时,印中文字更

多地体现了“笔意”,此时,流派纷纭,印家辈出,风格各异,呈现

出篆刻史中的又一高峰。高超的篆字艺术水平是创作经典印章的基

b、章法。章法即“布局”,就是将篆字的形态巧布于方寸之中,那巧借边栏、疏密平衡、虚实取险等构思,使篆刻艺术更加有韵趣,耐

人寻味。章法的巧妙与否是品评篆刻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c、刀法。篆字与章法都要借助刀法去表现,运刀之功讲求情趣,它

与篆法、章法相辅相成。刀法应体现篆法与章法的形与神。“冲刀”

猛力坚实;“切刀“笔划若枯槁老干;“钝刀”表现浑厚苍莽的古拙之趣。刀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篆刻作品的成败。

d、款识。刻在印侧的称为边款或旁款,刻在印章顶端的文字称为顶款。秦汉和秦汉以前印章,未发现铸刻有款识文字。隋代官印,有

在印背加刻铸造年月日的,世称背款,应是最早的印款。篆刻家在

印侧面刻款识文字,始于明代。款识的字体有楷、草、隶、篆、行

书等,此外还有刻图像的。文字有阳文、阴文。

e、用章料。篆刻用章料有雕钮为装饰,古即有之,或简洁或粗犷,

亦有精细巧雕之佳作。石章质地之优劣,有天壤之别。

(五)篆刻的创作9课时

a 准备阶段,首先将印面在砂纸上磨平。接着通过工具书选好篆字。

b 设计印稿,根据印文的内容可在纸上按印面的大小尺寸设计印稿。设计印稿可根据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受印者的要求进行,在章法

和篆法的选择上进行比较和推敲。

c 篆印于石,用“水印渡稿法”上石。

(1、在压痕内用浓墨写印稿

(2、将纸固定覆于印面

(3、在印稿上湿一点水并用纸吸干多余的水分

(4、覆盖二三层纸并用指甲研磨印面

d 镌刻,在刻治的过程中要注意“斜执式”“立执式”“握拳式”这三

种刀方法的把握和运用。

e 拓印,钤拓印迹时要让印面显现清晰的刀法。

f 边款的刻制,边款的刀法多用侧锋单刀冲刻法。

(六)、交流与评价 1课时

9

【篇三:篆刻教案】

篆刻教案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和学生刻印练习相结合。

一、篆刻教案教学目的篆刻教案

1、通过书法和篆刻教案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和篆刻的兴趣,了解我国书法、篆刻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与步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难点: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2、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

1、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数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学生仔细看。

2、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二)讲授新课

1、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是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殷商时代应用甲骨文开始,距今约三千

七百余年。最古老的文字是用图画方式表达,让人一看就可以用自

己的语言读出来,并明白它的意思,后来由于实际需要,又产生了

音意相兼的形声字,以及运用了转注、假借的手法,有象形、指事

会意的实体字和形声字,汉字的创造正是沿着这个道路发展下来的: 2、书法的分类:

综合历代各种文字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类。

(1)篆书:

甲骨文-------是殷、周时期的古文,因刻在龟骨上故名;石鼓文-------

--石鼓是秦朝的刻石,上面所刻的文字属于大篆的体系,也是我国最

早的石刻;

秦《泰山刻石》-------又称《封秦山碑》字体属于小篆,相传是秦代

丞相李斯所写,小篆是从大篆省改而来的。

(2)隶书:

相传是狱史程邈被囚在监狱里时,把大小篆的笔画和结体作简化,

便于书写。这种字体便在公文上使用起来。当时办公文的小官叫做“徒隶”,便把这种字体称为“隶书”

(3)楷书:

楷书真书,楷书,由隶书、隶草演变而成,字形方正,大小相近,

有楷模的意思。

(4)行书:

行书书写速度较快,常作文章起稿用,没有一套规定的写法,写得

规矩一点而接近楷书的叫“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而接近草书的叫“行草”。

(5)草书:

章草-------又称隶草,其字形特点是解散隶体,趋于简便,但仍存隶

书的形势,字字区别不相连绵;今草--------相传是后汉的张芝从章草加以演变而成。特点是体势连绵,笔意奔放,常常是上一字的终笔,也就是下一字的起笔。

3、篆刻的用途及分类。刻印章称为治印,治印多为篆字,故称为

篆刻。篆刻要求书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的完美与巧妙的结合。古

代在印面上刻着官阶或姓名来佩带,作为取得对方信任的标志,流

传至今,仍保持了它从属性的用途,如取款,写证明必加盖公、私

章等。

印章作为一种辅助艺术运用在绘画、书法等艺术上,或用来说明主

题内容、作者姓名、创作年月、收藏者等,或用来增加画面构图完整,成为世态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常把篆刻、书法、

绘画相提并论,称它们为“金石书画”。一幅好的国画作品,要求诗、书、画、印四绝。

印章从印文制作看,有白文印(即阴文印)和朱文印(阳文印)、

肖形印等。(举例说明)

从字意上来看,有姓名印、别号印、年龄印等。(参照课本或举例

各不同图说明)

从印章盖在书画作品的位置上看,又可分为名章(姓名、别号、地名、年龄印均盖在靠作者姓名的下面或后面)、闲章(如诗句、成语、吉语、肖形图案等,均盖在作品的上首或下角)。

边款,阴刻在印章的一边,好像画上题诗文款志一样,可以记录制

作年代,作者情感和作者姓名。

4、设计印稿

(1)章法篆刻:设计印稿在篆刻当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设计印稿

时首先应从章法上重点考虑,如印文的内容包含几个字,字与字之

间笔画的多少,疏密关系的对比,根据印面的形状应当采取什么样

的排列方法、印文怎么样分间都需要精心设计。

在设计当中,既要照顾全局的和谐、平衡、又要考虑局部在分朱布

白时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联络的关系,要学会在自然错落、似不

平衡的空间对比当中去寻找空间美感。在篆法上,一印当中所采用

的字体必须是同一时期、同一体势的文字。

(2)排列方法

a、字姓,双字名,印文中不带“印”字。假设“何柳伊”排为:右列

作“何”,左列作“柳伊”即可。

b、字姓(复姓)双名者,假设〈欧阳秋香〉排为右列作“欧阳”,

左列作为“秋香”即可。

c、双姓,单名者。假设〈司马光〉排为右列作“司马”左列作为“光”即可。

d、单姓、单名,印文中带“之印”者,假设〈王月之印〉排为右列

作“王月”,左列作“之印”即可。

e、有些姓名并不依照一般的规律排列,而采用“四文”式排法为使

双字的名字不相分割,印文由姓列名旋转回接以求圆满。假设(何

柳伊印)排为右列作“何、印”左列为“柳、印”。对于初学者平来说,应从规矩入手,支委切莫滥用“回文”。

三、作业布置

同学们回家构思设计一题自己的印稿,注意章法、篆法的和谐处理。四课堂小结。布置下节课的用具。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课

①书法艺术,在字体上可分为几类?

②什么是朱文印,什么是白文印,篆刻分为几类?(提问学生,简略回

答所学知识)

三、讲授新课:

篆刻的刻印步骤(分段进行教学,教师示范)

①写印稿:选用毛边纸或其它薄而能吸水的纸,盖在用砂纸磨平的

石章面上,按下石的轮廓,在轮廓内,用小楷笔蘸上浓墨(是墨汁而

不是碳素墨水)写印

稿.根据已设计好的印稿,反复多写几次,最后选一张配篆、章法满意的。

②印稿上石(渡稿):待印稿墨迹干后,再对准所刻的印面将稿纸

反复在上面,固定好四边,把稿纸涂上清水,再用有吸水性能的纸,迅速吸掉浮在上面的余水。然后用四层毛边纸或宣纸盖于其上,用

指甲在上面均匀地揉磨,于是墨稿便复印在章面上了。若揭下印稿

发现个别的笔画未印清晰,可用墨笔再勾描清晰,便可运刀锲刻了。

③运用刀法:冲刀法——包括横冲、竖冲、逆冲三种姿式。初学者

可先掌握由右向左的横冲刀法,刻竖画时可将印章转过来一律横刻,执刀如执笔,刀杆应向右倾斜,并用无名指抵住印面右侧边线用力,控制冲刀速度,避免打滑。刻字的方法:在刻字运用时,无论是刻“白文”或“朱文”印线条,运刀的方向都要由右(外)向左(内)或

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锲刻。在刻弧形的线条时要石随刀转,转石

不转刀,采用“双刀”刻字,应先刻完笔画的一边后,将石章调转达180度,再锲刻未完成的另一边。要求印面的凹处呈倒梯形,这样处理,盖印文的线条显得变化,浑厚而不扁薄,求得金石气息。

④修改:印章刻好后不应急于盖印,须从整体章法上审查,将小镜

照印面,细察印面效果,可补刀修饰。最后用牙刷刷去石屑,摁印

泥盖在白纸上。

(三)巡回辅导,课堂总结

及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做法,当场演示,以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

发现好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

的办法。

四、教学后记

本课时量安排较紧,第一课时内容较多,但必须讲透彻,一定要布

置学生课后设计印稿,可用工具书帮学生查找字体,这样便于第二

课时的完成。本课学生积极性很高,最好统一帮学生购买刻刀和石章,每人一元多钱就可购齐,学生也很乐意,效果也比较好,有兴

趣的学生可鼓励课后多练习,并适当给予指导。/w_19rsken3hl.html

/w_19rs29v5k1.html

《篆刻教案》

《篆刻教案》 篆刻教案 一、教学方法: 讲解、欣赏和学生刻印练习相结合。 二、教学目的: 1、书法和篆刻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和篆刻的兴趣。 2、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懂得治印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难点: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力度与切面相协调。 2、重点:篆刻的治印及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 1、教具: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数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学生仔细看。 2、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五、课时:一课时 六、讲授新课 (一)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学生听课。 (二) 讲授新课 1、篆刻的用途及分类。刻印章称为治印,治印多为篆字,故称为篆刻。篆刻要求书法、章法、刀法三的完美与巧妙的。古代在印面上刻着官阶或姓名来佩带,对方信任的标志,流传至今,仍了它从属性的用途,如取款,写证明必加盖公、私章等。

第 1 页共 3 页 人们常把篆刻、书法、绘画相提并论,称它们为“金石书画”。一幅好的国画作品,要求诗、书、画、印四绝。印章从印文制作看,有白文印(即阴文印)和朱文印(阳文印)、肖形印等。(举例说明)从字意看,有姓名印、别号印、年龄印等。(参照课本或举例各不同图说明)从印章盖在书画作品的位置上看,又可分为名章(姓名、别号、地名、年龄印均盖在靠作者姓名的下面或后面)、闲章(如诗句、成语、吉语、肖形图案等,均盖在作品的上首或下角)。边款,阴刻在印章的一边,好像画上题诗文款志一样,可以记录制作年代,作者情感和作者姓名。 2、篆刻的创作 通过多媒体播放如下的创作过程,组织学生观看与思考。 A、准备阶段 首先将印面用砂纸打磨平。接着通过工具书选好篆字。 B、设计印稿 根据印文的内容可在纸上按印面的大小尺寸设计印稿。设计印稿可根据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受印者的要求进行,在章法和篆法的选择上进行比较和推敲。 C、篆印于石 用“水印渡稿法”上石。在压痕内用浓墨写印稿,将纸固定覆于印面,在印稿上湿一点水并用纸吸干多余的水分,覆盖二三层纸并用指甲研磨印面。 D、镌刻在刻治的过程中要注意“斜执式”“立执式”“握拳式”这三种刀方法的把握和运用。 E、拓印 钤拓印迹时要让印面显现清晰的刀法。 第 2 页共 3 页 F、边款的刻制 边款的刀法多用侧锋单刀冲刻法。

高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我们所知道的美术是怎么样的呢,你眼中的美术是怎么样的呢,高中美术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美术教案一: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第三课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第四课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 第五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第七课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 第八课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 第十课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 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 第十二课传神写照——人物画 第十三课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 第十四课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 第十五课:移情草木-花鸟画 第十六课时代风采----中国油画 第十七课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 第十八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2、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学过9年美术,你最喜欢哪幅美术作品,请说说原因。 美术和艺术的关系? 板书:造型艺术美术 二、新授 美术的范畴 板书绘画工艺 美术雕塑书法 建筑篆刻 各种类型请学生举一作品。 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 ⑴历史上中外有大耳朵英语首页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 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 《放牧》古代岩石画 《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战国 《人物驭龙图》战国最早的主题性绘画 美术鉴赏的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 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 小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三、布置作业 书一次函数图像后练习 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

最新整理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教案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2、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学过9年美术,你最喜欢哪幅美术作品,请说说原因。 美术和艺术的关系? 板书:造型艺术美术 二、新授 美术的范畴 板书绘画工艺 美术雕塑书法 建筑篆刻 各种类型请学生举一作品。 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 ⑴历史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 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 《放牧》古代岩石画 《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战国 《人物驭龙图》战国最早的主题性绘画 美术鉴赏的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 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 小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三、布置作业 书后练习

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 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 指名说说 二、新授 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 以玉组词 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 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 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 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习 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 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 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 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作业 选一图进行鉴赏练习

篆刻教学设计

“印章的篆刻”教学设计 掌握镌刻印章的基本技能 教学分析 《印章的篆刻》,是江苏省教材《工艺制作》课本中的内容。教材不仅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同样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所必须的知识和信息,为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与信息提供了线索。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材结构呈现两大部分,一部分为活动篇,另一部分为与活动篇相对应的信息篇。活动篇主要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组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反映了学生在观察、体悟、设计、操作、评价等方面的学习过程,体现终端结果在动作过程中的一般性认知规律。 学生分析 考虑到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的实际和他们的学习基础,以及他们的整体观察能力不强,需要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耐心,我结合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进度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印章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和印章的类型、用途、工具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2.学会研究、交流、展示、评价等自主学习方式; 3.掌握磨平印面、转印、镌刻、铃印等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镌刻过程中的刀法 教学方法 1.研究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结合; 2.过程与方法结合; 3.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结合。 教学手段 板书、板图、教材图例分析,实物投影辅助教学、学习评价 教学过程 一、第一阶段活动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按照指定位置入坐,课堂秩序安定后,教师提出印章篆刻课程的要求和规定,诠释学习评价表。 附:印章篆刻操作室管理制度 1.进入教室后未经老师同意,操作台上的物品不能擅自动用。 2.上课时未经老师同意,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 3.教室内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保持操作场地清洁整齐。 4.爱护工具以及材料,工具使用要规范,课中所用的刀具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得玩耍刀具,更不得把刀尖指向他人。 5.下课后要把自己的操作台收拾干净,把工具和材料放回原来位置,不得随意乱动。 6.离开教室前要清理个人所用的工具及材料,工具放回原来位置,并把自己的操作台几周边场地打扫干净,关好门窗。 (二)导入新课 叙:印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 问:同学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印章?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小组补充。 成绩报告单、发票、书画…… 问:有谁知道印章起源于什么时候?

高中美术必修课整册教案

高中美术必修课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2、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学过9年美术,你最喜欢哪幅美术作品,请说说原因。 美术和艺术的关系? 板书:造型艺术美术 二、新授 美术的范畴 板书绘画工艺 美术雕塑书法 建筑篆刻 各种类型请学生举一作品。 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 ⑴历史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 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 《放牧》古代岩石画 《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战国 《人物驭龙图》战国最早的主题性绘画 美术鉴赏的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 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 小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三、布置作业 书后练习 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 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 指名说说 二、新授 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 以玉组词 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 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 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 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习 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 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 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作业 选一图进行鉴赏练习 第三课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3、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 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陶与瓷的区别;几大名窑的造型特征 教学难点: 瓷器的造型、装饰和艺术特色

高中美术人美版《篆刻》第六课 阳刚阴柔 济以古雅 -- 篆刻的阴文与阳文 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人美版《篆刻》第六课 《阳刚阴柔济以古雅-- 篆刻的阴文与阳文》 所选教材图片

教学设计 一、设计部分 1.课题名称《篆刻的阴文与阳文》 2.教材出处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篆刻》教材 3.教学分析 ⑴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是通过欣赏古代阴文、阳文典型的作品实例,了解各个时期阴文、阳文的主要形式和艺术特征。 ⑵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中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学生思想活跃,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老师引导的时候,应以学生为主、老师教学为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平时接触课本和数码产品比较多,对篆刻认识有限,通过这节课能更加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有作品完成,使学生有很强的责任感。 ⑶设计思路 通过大量图片展示,让学生真正了解阴文、阳文的概念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最后展示教师篆刻范例字阴文、阳文印章的示范步骤,让学生了解篆刻阴文、阳文印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4.课的类型欣赏与实践课 5.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并尝试制作印章,体会阴文、阳文两种篆刻艺术形式。 ⑵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ppt展示大量历代图片,提高学生眼界并加深理解。展示教师阴文、阳文印章示范步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认识篆刻中阴文、阳文的艺术形式,使学生了解中国各时期的篆刻风格,进一步欣赏篆刻艺术、体验篆刻艺术以至于喜爱篆刻艺术,加深对民族审美文化的了解。

6.重点难点 ⑴教学重点 通过对阴文、阳文印章的介绍,以及它们在各个时代的表现特色,对其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并在实践中得以运用。 ⑵教学难点 阴文印、阳文印综合起来内容涉及广泛,要向学生阐述相对困难。而且本课所涉及图例历史跨度大,学生要明白其内在联系也比较困难。 7.教具学具 ⑴教具:刻刀、橡皮章料、纸、多媒体资料 ⑵学具:课本、橡皮章料、刻刀、白纸、印台、铅笔 二、动态设计部分 8.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前两节我们已经学习了篆刻的章法和刀法,这节课我们将会在不同的形式上运用前两节课的技法。接着用ppt展示齐白石的作品《清平福来》,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重新来“绘制”这幅作品,通过“作画”过程一步步推进,引出中国画构成的四大元素——诗书画印,并强调篆刻的重要性,同时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程的三个主要内容,并板书课题:《篆刻的阴文与阳文》 (二)师生互动、导学达标 1、师生互动,集体讨论,请学生从例举的两方印章进行比较,阐述这两方印的区别,从而引出篆刻方式上的两种方式,阴文与阳文,从而推进到阴阳文的概念。 2、关于阴文、阳文的概念,请学生自学课本,了解概念。了解了阴文、阳文的概念后,通过师生互动辨一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阴文印、阳文印的主要区别和文字特征。 之后简单介绍一下阴文、阳文印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多为阴文,阳文大量使用是在隋朝,并简单介绍其原因。 (三)不同时代的阴文与阳文的审美特征 A、汉代阴文印的审美特征(附图片)。汉代的印章多数是铸造而成,因为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

第一课中国篆刻史 一、教材分析 篆刻简单的说就是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我觉的篆刻模块在高中开设是最有特色的一个模块,作为一种美术形式来说,书法、篆刻本身就是中国最独有的美术形式,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 篆刻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我国篆刻的起源和历史,使受到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与难点 中国篆刻的历史 四、讲授新课 (一)组织学生按照指定位置入坐,课堂秩序安定后,教师提出印章篆刻课程的要求和规定,诠释学习评价表。 1.进入教室后未经老师同意,操作台上的物品不能擅自动用。 2.上课时未经老师同意,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 3.教室内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保持操作场地清洁整齐。 4.爱护工具以及材料,工具使用要规范,课中所用的刀具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得玩耍刀具,更不得把刀尖指向他人。 5.下课后要把自己的操作台收拾干净,把工具和材料放回原来位置,不得随意乱动。 6.离开教室前要清理个人所用的工具及材料,工具放回原来位置,并把自己的操作台几周边场地打扫干净,关好门窗。 (二)导入新课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三)发展历史 殷商 中国篆刻史即是一部印章的历史。有一种观点认为,印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其证据为出土于河南安阳(商朝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铜玺。不过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三枚铜玺并非殷商之物。 战国时期 现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先秦时期的印章叫做鉥,故这一时期的印章统称为古鉥。 (四)、结束语 清初至中叶,丁敬、黄易等人摆脱徽派影响,从汉印再出发,开创浙派,这两大流派主掌了整个印坛。稍后,邓石如精于书法,特别是篆文隶书,结合书与印,所谓《印从书入,书从印出》,不再囿于古印,有了新的面貌,这一风格延续到目前影响极为深远。清末民初,黄士陵、吴昌硕、齐白石诸大家,各有风貌。 五、联系实际 课下继续搜集有关中国篆刻史的资料 六、拓展与提高 第二课篆刻分类 教学目标

《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教案

《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书法和篆刻作品,了解重要的书法家和流派,了解中国文字的源流以及书法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书法和篆刻艺术的不同流派及表现形式;对书法作品的美术现象进行简短的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 3、情感目标:对书法作品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认同感,关注和尊重民族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形式、艺术语言和审美取向,了解中国文字形成的源流和发展的历史,领略文字书写的艺术美,认识书法艺术与一般文字书写的区别。 教学难点:欣赏书法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特征,理解书法艺术的形式美和造型美。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教材。 学生用具: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引入新课:(5分钟) 1、直接板书课题:书法的艺术欣赏(板书)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通过阅读,粗略了解本节课主要内容。 2、提问:今天我们着重学习书法。什么是书法?为何称之为一门艺术?书法:“书”中国文字;“法”是书写者内涵、性格、精神的一种体现,一种书写文字的方法,即书写方法。(板书)为何称之为一门艺术?写字是艺术,可是,写字却不一定是书法。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这是人类艺术产生的极源。同样人们在书写活动中,也有美的追求,希望把字写得漂亮,而这种对美的追求以前是处于本能,后上升到自觉的一种行为,所以产生了书法这门艺术。本课主要从文字的书写形式美的角度去欣赏、分析、评述一件书法作品,让学生认识汉字的源流,字体的

高中美术篆刻阴文教案

高中美术篆刻阴文教案 【篇一:山东教师教案模板:《阳刚阴柔--篆刻的阳文》 教案】 山东教师招聘网 《阳刚阴柔--篆刻的阳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印章的演变历程,知道印章的品类,初步掌握印章的布局和章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印章作品掌握印章基本形式阴刻和阳刻的分辨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方寸之间美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章的四种布局和章法以及朱文和白文两种篆刻基本形式。【难点】欣赏与感受不同的章法体现的美感与意境。 三、教学方法 提问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国画作品、篆刻印章。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北京奥运会舞动的北京图片,向学生介绍印章向全世界彰显了 篆刻艺术之美顺势引出课题——《阳刚阴柔--篆刻的阳文》。 (二)欣赏印章,直观感知 1、欣赏图片教师介绍篆刻的历史演变过程 原始:陶罐压印花纹,装饰生活。 秦以后:玉玺皇权象征 元明清:国画作品必有诗书画印四要素。 2、教师展现国画作品,提问作品中缺少了什么? 学生回答缺少印章。 山东教师招聘网 教师在作品上加印印章,由此让学生感受印章是一幅完整作品的重 要组成部分。

3、提问印章上的文字? -----最早采用篆体字,先印再刻所以被称为篆刻。 (三)方寸之间,品味美感 4、介绍印章的品类。 山东教师招聘网 更多教师资格证备考信息关注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网 【篇二:篆刻教案】 当寿山石遇见篆刻 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一直是处于比较认真的态度。如何利用先进 的教育观、教育方法、教学方式来武装自己,使学校真正成为为学 生发展的天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感,激发他们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欲,挖掘并发展每个学生身上潜在的特质,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这是我们美术组一直在研究的教学课题。在 几年前我们就进行了《扎染工艺与制作》的校本研究,在学生中就 取得了很好的效应,创作了很多很不错的作品,之后又进行进一步 提高,让学生利用染出来的布进行再创作,做成一件艺术品。由于 受教材地域性的限制,一些课题与内容离本地学生的生活较远,学 生不容易亲身体会到,不容易引起学生共鸣,造成学生参与气氛不 够活跃。而本土的美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日常的耳闻目染中,学生印象较深,在互动的交流中能引起强烈的共鸣。为学生的 创作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在执行 新课改的今天,能把本土特色的资源运用到美术课堂或者校本研究 中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发掘这些本 土资源为我们所用。 为此,我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由于开发的教师必须具备比较较 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鉴赏能力,我对相关的学科专门进行了学习, 比如《篆刻法》和《中国印章史》,通过理论学习和一个学期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校本教学纲要。 一、课程开发价值 文化价值:寿山石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篆刻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审美价值:篆法,章法,刀法 二、课程开发的意义 1、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2、国家课程的局限性和地方课程的灵活性。

《篆刻》教案

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篆刻》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从明清流派篆刻算起已有近500年的历史。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发展而来的,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高度的艺术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优良的基础。所以篆刻艺术史可以上溯到2000 中国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从明清流派篆刻算起已有近500年的历史。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发展而来的,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高度的艺术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优良的基础。所以篆刻艺术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221)。 篆刻艺术的发展先秦及秦、汉的玺印,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做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此外,吉语印、肖形印、黄神越章等印,也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生活习俗和人们的思想意识。 古玺《易敞邑圣□卢之□》 古代印章中最早的是古玺,古玺大多是属于战国时期,其中也有春秋时期的遗物。古玺分官、私两类,当时不分尊卑都称为玺。秦以前写作“□”或

“□”。玺文分朱文(文字凸起,亦称阳文)和白文(文字凹入,亦称阴文)两种,古玺的形状、大小不一,有长方形、方 形、圆形和其他异形。内容有官职、姓名、吉语和肖形图案等。古玺制作精工,或凿或铸;玺文精细,章法生动。朱文玺有的边栏宽阔,白文玺多有界格,还有一种朱白文相间的古玺也很别致,可见当时玺的制作已趋成熟。在河南安阳殷墟曾发现过3枚类似古玺的实物,有人据此推断古玺的起源当在商代,但尚须进一步探讨。到了秦代,皇帝的印称玺,一般人的则称印。秦印文字是秦书八体之一的摹印篆,与秦代使用的小篆相近。秦印印文庄重秀丽,在方形的官印上加“口”字格和“田”字格,在长方形印上(又称半通印)加“日”字格,这是秦印显著的特点。秦印除官印、私印之外,还有以成语入印的,已开后世闲文印的先河。秦代《宜野乡印》 汉代是玺印发展空前灿烂辉煌的时期。汉代除帝王印仍称玺外,其余都称印。在官印中有的称章或印章,私印中有的称信印或印信。现在通常使用的印章一词,即来源于此。汉印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比以前都更为丰富,尤以私印的种类最为繁多。汉印以缪篆体入印。这种字体与汉代隶书的兴起有关系,结体简化,笔画平整方直。汉印中还有以鸟虫书入印的,装饰性很强,是古代的一种美术字体。汉印分铸、凿两种。西汉的印章多为铸造,其中以西汉末年新莽时期的印章制作最为精美。东汉的印章以凿印最有特色,因为东汉末期社会动荡,战乱不已,官员将领经常调动或阵亡,造成封拜频繁,往往印章来不及铸造,就在预先准备好的印坯上临时急就刻凿而成,印文多不加修饰。汉代铸印庄重雄浑,凿印健拔奇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都给后世的篆刻以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汉代《□官泉丞》(官印) 汉代《孙谦印信》(私印) 古代使用玺印时还出现一种封泥,又名泥封。封泥初发现时,曾被误认为印范,其实是玺印使用时留下的印蜕。在纸张未发明以前古人多在简牍上记写公文、帐目、书信等内容,在简牍的递寄往来过程中,为了严守机密和防□杜伪,故在简牍的绳结处加上软泥,然后钤盖 玺印,这就是所谓缄。古时一些物品的封缄也是使用这种方法。由于玺印在泥上的挤压,封泥形成了宽边和套边,白文玺印在泥上钤盖后还会出现翻“白”成“朱”的特殊效果和古拙厚重的艺术特色。 汉代《夷吾》(鸟虫书印) 汉代《齐御史大夫》(封泥)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的印章,基本上是沿袭汉印的形制。南北朝时期,纸张已普遍应用,因此新的钤印方法也随之产生,封泥之法开始废止。而是使朱砂调制成的印泥来钤盖印章,这就是所谓的濡朱之制。隋、唐、五代直至宋、元的官印,印面增大,竞尚朱文。印文曲 屈回绕,借以填补印面的空隙。到了宋代发展成为九叠篆,失去了传统篆书的优美法度。 元代《副总领印》(九叠文)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 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 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鉴赏=欣赏? (引导学生看书) 2、 美术=艺术? 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 “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 ”,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 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 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 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从 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 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1、 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 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a 、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b 、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如石膏像、木雕等。)

高中美术鉴赏专题 书法篆刻

九:书法篆刻 重点难点 中国书法源源流长,它是一门传统文化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好书法这一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要了解和认识中国书法,有以下重点需要掌握:(1)了解我国书法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2)掌握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的书体特征。(3)进行名作赏析。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我们应该明确篆刻的含义、历史以及工具材料,并能进行名作赏析。 知识归纳 书 法 一、概述 1.中国书法的特点: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化与具象性的统一;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2.中国书法的类别。 (1)按字体分,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2)按字迹显示的材料分,有甲骨文、金文、简牍书、石刻文、纸本书等。 (3)按书法风格分,有王(羲之)体、欧(阳询)体、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苏(轼)体、赵(孟頫)体、董(其昌)体等 (4)按书法的幅式、形式分,有中堂、斗方、条幅、条屏、对联、横披、扇面、册页等。 3.中国书法的发展: 中国书法已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划分为若干历史发展阶段: (1)先秦书法 。自有汉字产生至秦朝之前的文字,都属于“篆”字中的“大篆”。我们现在能见到的书法作品主要有甲骨文、青铜文、石刻文、帛书和简书。 (2)秦代书法 。秦始皇统一中国,颁布“书同文”政策,以小篆推行天下,与大篆相对应的小篆产生了。 (3)汉代书法。汉代初期,篆书仍是正体,但汉字的隶变趋势在发展,西汉晚期,这种隶变已逐渐完成,这标志着汉字由“古文字”到“今文字”的演变完成。到东汉时期,隶书作为一种字体和书体已完全成熟。 (4)魏晋南北朝书法。这一时期是楷书及与之相应的行书、草书逐渐发展成熟的时期。并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高峰。 (5)隋唐书法。隋唐时期,楷书、行书、草书通行天下。尤其是楷书达到完全成熟。唐揩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光辉篇章。 (6)宋代书法。宋代仕人对唐代书法的“尚法”有所改变,文人在行草书方面崇尚自然率意的情趣,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宋人“尚意” (7)元代书法。元代书家对宋代的“尚意”书风有所不满,提倡学古人,发晋唐,被人称 课标要求 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的书法、篆刻作品, 学习和了解中国书法和篆刻艺术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与中国传统

高中美术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五)拓宽发展空间,助益人生规划。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设反映美术学科发展成果的现代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内容;注重对美术语言以及美术的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的学习;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实行学分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为个性发展拓展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 (二)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让学生较广泛地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内涵,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 (三)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四)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及其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学习。 (五)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主体、开放性的特点。根据美术学习的特点,提倡使用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评价等质性评价的方式。强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美术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成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书法篆刻教学设计》

书法篆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认识《美术课程标准(试行)》,在书法·篆刻教学中积极贯彻美术教学改革新理 念。 2、通过书法·篆刻教学,充分掌握书法·篆刻教学的基本方法及教学组织、教学设计,合理 实施教学。 3、掌握对书法·篆刻课教学的评价分析方法,从中积累教学经验 教学重点: 1、在书法篆刻教学中积极贯彻《美术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及美术教学改革新理念。 2、书法篆刻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过程: 课程安排: 一、讲授和讨论书法篆刻教学的有关理论 1、书法篆刻教学的意义 2、《美术课程标准》对书法篆刻教学的具体要求 3、素质教育改革中的美术教育教学新理念 思考题:如何很好地将美术教育教学新理念贯穿于书法篆刻教学之中? 二、分析中等学校美术教材在书法篆刻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书法篆刻教学的方 法和手段。 思考题:撰写书法篆刻教学教案一篇,课题内容可自定 三、赏析优秀的书法篆刻教学优秀课例及教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书法篆刻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借鉴别人之优点,不断完美自己的教案。 思考题:在书法篆刻教学中,你将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 四、评讲和修改书法篆刻教学教案,制作教具和课件,为书法篆刻微格教学作充分准备。进行说课活动,加深学生对书法篆刻教学内容的认识 思考题:你将怎样组织、设计教学?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 五、学生进行书法篆刻微格教学实践,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书法篆刻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思考题:评价一节书法篆刻教学要注意什么问题? 六、总结书法篆刻微格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指出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提高。 思考题:认真分析书法篆刻教学的体会,撰写一篇“对书法篆刻教学的个人认识” 教学内容: 一、书法篆刻教学的意义:

《中国书法与篆刻》教学设计

中国书法与篆刻 ●课程意义:书法和篆刻是中华名族悠久的文化艺术,艺术价值非常高,生活气息也很浓厚。其学习主要有实用和欣赏两方面的意义,同时还融入立德树人,陶冶情操,强健身体,启发智慧等多方面的意义,而对其的学习不尽是继承先辈的丰富遗产,且是对中华千年艺术文化深厚底蕴积淀的感知体会,是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学生的对书法及篆刻的认知面比较窄,知识不丰富,知识概念化,但他们还有自己的,不是很成熟的审美认知。只要善加引导, 得当,得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见解,敢于实践、多学实练,在交流中培养起自信的书写能力,主动的求知欲望,科学的学习能力,让其浅显的认识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渐渐加深与完善。 ●设计理念:根据诱思探究性学习方式:“自觉创情境,始终含情意,体验为红线,实践为实战,思维为主攻”。在本课教学中我结合书法篆刻学科特点,设计诱思:用眼睛欣赏书刻美——用心感受书刻美——用语言表述书刻美——用双手实践书刻美——用心创造书刻美。充分利用有效教学手段,制作声情并茂的情境课件,运用动感画面,情景音乐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以实践演示、现场教学的教学模式,设计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轻松且具探索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实践探究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取知识,从而突出主体地位,实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观。 ●备课资料:教科书、教参、书法篆刻相关书籍材料、演示材料、作品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课时:4课时(自我调整) ●授课类型:新授课鉴赏课实践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双向目标: (一)、书法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的发展脉络,认识中国书法的艺术形式特征。 2.认识书法的工具材料及特性。 3、学习书法的执笔法、基础运笔方法。 4、学写书法的姿势,书法的运腕。 5、书法学习如何选帖临帖。 6、书法的演变过程、五大书体、重点讲析篆书。 7、经典大师及作品赏析,实践演练。教师指导。 (二)、篆刻教学目标 1.了解篆刻的发展脉络,认识中国篆刻的艺术形式特征。 2.认识篆刻的工具材料及特性。 3、学习篆刻的刀法技法、篆刻基本步骤。 4、学写篆刻的姿势,篆刻注意要点。 5、篆刻学习如何选帖临帖。 6、经典大师及作品赏析。 7、实践演练。教师指导。 ○能力双向目标:了解书法篆刻教学是以传授中国传统的书法、篆刻为内容,学习其表达形式及笔墨意境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强烈感染力。了解其在世界艺术领域里所具有的特有魅力。从而热爱、继承发展中华文化。在掌握书法、篆刻的艺术表现的过程中,寻找适合于抒发自己情感的表现手法。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艺术风格的中国书法作品的感受,分析、理解,引导、培养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感悟与理解。 ○情感双向目标:通过学习从审美的角度提高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以及学习传统文化艺术的浓厚兴趣。 ●教学手法:因书法、篆刻的学科专业性较强,学生接触的较少,教学时教师应结合书法、篆刻作品作深入分析,结合多媒体,通过直观演示进行教学,运用启发引导、讨论交流、概括提炼、激发兴趣,正面讲

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篆书是篆刻的基础》教案、教学设计

《篆书是篆刻的基础》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了解篆书与篆刻的关系,能说出三种类型的篆书。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比较、分析、讨论等方法,掌握识篆的方法,能运用工具书查找篆字的字源,能运用篆书的其中两个书写笔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文字、对篆刻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运用分析篆字源流的方法识记篆字。 【难点】 书写时把握篆书的结体特点以及书写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青铜盘《虢季子白盘》,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初步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篆刻与篆书有什么联系?”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识别和书写篆书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篆刻里面篆书被称为篆法,写好篆书是刻好一方篆刻作品的前提。 (二) 深入探究 多媒体展示齐白石的《月圆人寿》和《祀三公山碑》引导学生观察谈自己的发现。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齐白石的篆书借鉴了汉代《祀三公山碑》,字体更加偏平方正。 多媒体展示齐白石的印章《白石篆字》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他形成了刚猛爽利的白石印风。 (三)小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散氏盘铭文》、《海内皆臣》砖铭文三种不同的篆书,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提出问题:“这三种篆书在结构、布局上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散氏盘铭文》中的篆书结构方圆结合,大小错落;而《峄山碑刻石》中的篆书排列规整,字体略长;《海内皆臣》砖铭文字体方正,笔画比小篆要少。教师提出问题:篆书种类这么多,我们怎样才能认识他们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可以借助网络或工具书进行了解。

《篆刻体验-肖形印》教学设计

《篆刻体验——肖形印》教学设计 肖形印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素材,从远古人的崖壁雕刻到今人的形形色色的篆刻艺术,肖形印独具艺术魅力和实践价值。从肖形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与章法等方面介绍了这门传统艺术,使学生肖形印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在鉴赏和动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 肖形印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素材,从远古人的崖壁雕刻到今人的形形色色的篆刻艺术,肖形印独具艺术魅力和实践价值。从肖形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与章法等方面介绍了这门传统艺术,使学生肖形印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在鉴赏和动手实践中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特殊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会鉴赏肖形印的篆刻艺术,了解掌握肖形印的篆刻方法、步骤和刻制要点。 2、感受篆刻传统艺术的魅力,体验篆刻乐趣,增强对中国篆刻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教学难点】 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篆刻工具材料、篆刻示范作品、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篆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展示肖形印图片,并播放中国古典音乐,使学生在优雅的环境中感受中国篆刻的艺术魅力。 二、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用一段《老鼠嫁女》剪纸动画视频,感受动物形象的可爱,体会动物形象的特点。并展示课题:《篆刻体验

——肖形印》 三、具体授课: 1、肖形印的概念与分类。 印面只有图像并无文字的一种古代玺印。又名蜡封或画像印。起源可上溯至战国时期。用途和今天打在火漆上的印章类似。肖形印有铜、玉、石和陶质。铜肖形印多用失蜡法铸造,上面带有象形的图案,凸出印背,印面则作凹入的相同图案。只有用泥和蜡打在上面,才能看出其全貌,故称之为肖形印或蜡封。 据肖形印的不同花纹图案,可分为5类: ①人物类。有狩猎、生产、畜牧、车骑、舞蹈、杂技、音乐、戏剧、官吏、神话等。 ②飞禽类。有鸽、鸡、鸭、鸠、雁、孔雀、鹤、鹦鹉、鸾、凤、鹳、鹭鹚、鹈鹕、鸳鸯、啄木鸟、鹅等。 ③走兽类。有马、牛、羊、骆驼、驴、骡、狗、猫、兔、鼠、猿、鹿、麋、驯鹿、狮、虎、熊、象、犀等。 ④虫鱼类。有鱼、龟、蛇、蜥蜴、蛙、蟾蜍、蝎、蜘蛛、甲虫等。 ⑤其他类。有瓶、壶、香炉、琵琶等生活器皿,以及树木、亭台、宫阙等。 2、肖形印的技法特点。 肖形印的图案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异常简练,寥寥数笔,足传神会意。制作可分为铸、凿2种,早期的多为铸制,东汉时有凿刻者,多属线刻。 【导语】同学们想不想刻出属于自己的一枚印章啊?好!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刻制印章需要哪一写工具材料?(教师展示实物介绍:篆刻刀、石料、砂纸、印泥等) 3、教学重点——动物肖形印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示范作品——各种动物肖形印章,阳刻、阴刻都有。 【导语】同学们请看一下,这几方印方印章有什么不一样?(白色字的印章叫阴刻;红色字的印章叫阳刻。这是篆刻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 4、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肖形印章,充分感受其中特色 【导语】大家现在请拿起篆刻刀。这把刀拿在手上要怎么用呢?同学们以前都没有接触过,我们要学会刻印,怎样用刀是关键。用刀的方法就叫做刀法,篆刻的刀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冲刀法,一种是切刀法。 5、展示多媒体课件(视频)——刀法:冲刀法、切刀法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两种刀法。(播放专家有关刀法的讲课录像) 6、让学生运用篆刻刀尝试切刀及冲刀的篆刻技法。 7、学生讨论两种刀法的不同之处。后教师归纳总结。 【总结】大家现在对于刀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了,但要提醒大家的是,用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特别是使用冲刀法的时候,用力不能太猛,不要石头没有被冲破,你的手却被冲破了。所以我们在初次尝试刻印时请尽量使用切刀法,切刀法比较容易掌握,而且更具有安全性。【导语】好了,很多同学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刻印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尝试刻制一方肖形印章,也就是刻制图形章。那么刻制一方肖形章要经过哪些步骤呢? 8、肖形印章的刻制方法步骤:[教师用实物投影仪示范] ①打磨石料。 ②印稿上石。 ③镌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