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万吨年合成氨变换工段低温变换热交换器

8万吨年合成氨变换工段低温变换热交换器

8万吨年合成氨变换工段低温变换热交换器
8万吨年合成氨变换工段低温变换热交换器

第1章绪论

本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来源于临汾化肥厂,重点进行了三分厂合成氨变换工段低温变换热交换器的设计,该厂氮肥生产的任务是进行合成氨与尿素的生产。

1.1 工艺流程简述

1.1.1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合成氨生产工艺过程示意图:

造气→粗煤气→低温甲醇洗及冷冻系统→液氨洗系统→氨合成→氨库

造气即原煤经处理系统产生煤与空气中分离的氮气在加压气化流中反应。

氨由H和N两种元素组成。合成氨是以H2和N2在一定条件下全盛的。H2是从煤中获得的,而N2是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

原煤经过筛选,粉碎等过程后,在200#工段加压气化系统的燃烧炉内与高温水蒸气反应得到水煤气,反应的一系列方和如下:

燃烧层:

C+O2→CO2+Q

C+O2→CO+Q

CO+O2→CO2+Q

气化层:

C+ H2O→CO2+H2 -Q

C+ H2O→CO+ H2-Q

C+ H2→CH4+Q

CO+ H2O→CO2+ H2+Q

粗煤气继续在200# 经过洗涤降温,分离等程序最后进入300#,粗煤气变换系统的主要成分有CO2、CO、H2、H2S、CH4等。到300#的粗煤气洗涤变换后进入400#,在300#的变换炉内发生的主要反应有:C+ H2O→CO2+ H2 +Q。进入400#变换气冷却系统的变换气主要成分是CO2、H2,还有少量的CO、N2、H2S、CH4等。400#2段的主要作用是冷却变换气,气体的成分基本没有变化。CO2、H2S等有害物

质和各种杂质的作用会影响合成氨的质量,还可能造成设备仪器的损坏等,因此,在合成氨之前必须将这些有害物质和杂质去除。500#低温甲醇洗涤系统和600#液氮

洗系统是用物理方法吸收,沉淀这些物质。500#主要吸收CO

2和H

2

S,从500#流出的

净化气还有少量的CO、N

2、CH

4

等。600#主要吸收CO,从1800#、5800#空气分离得到

的N

2 也进入600#,并和H

2

混合,得到比例大约为1:3的N

2

和H

2

混合气体。此混合

气体进入900#氨全盛系统合成,反应方程式如下:

N 2+3 H

2

→2NH

3

经氨合成系统合成的氨经处理后进入氨库

1.1.2半水煤气配气工艺流程简介

由造气车间来的半水煤气压力为9.81KPa、H

2

S<20mg/Nm3经低压机加压到2.06MPa,进入本岗位的油水分离器,除去夹带的油水后,进入预脱硫槽,上部氧化铁吸收部分无机硫,下部活性碳吸收部分有机硫,然后进入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三热交换器来的变换气进行换热,使半水煤气的温度由35℃提高到220℃左右,进入氧化锌脱硫槽,将半水煤气中的有机硫转变为无机硫,同时被氧化锌吸收至总硫含量为微量。脱硫后的半水煤气进入第二热交换器与变换炉二段出口的变换气换热,(在第二热交换器半水煤气入口加入2.45MPa、390℃的过热蒸汽,汽/气0.7—0.9)使入变换炉气体温度达到330℃左右。在变换炉第一、二层之间有冷激煤气和蒸汽加入管。上段变换气出口温度达429℃进入第二热交换器管内与半水煤气换热,温度降到400℃,进入淬冷器,温度降至360℃左右,并提高下段汽/气比,用低变气冷凝液淬冷后,进入下段变换炉继续CO变换反应,使出口CO≤3%,气体温度升到405℃进入第三交换器管内与碱洗气换热,出第三热交换器的变换气温度降到365℃,然后进入第一热交换器与半水煤气换热,温度降到280℃左右,进入旧系统氧化锌脱硫槽和焦炉气系统并气生产。

1.2换热器的选型与评述

换热器是在生产中为了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过程的一种设备。换热器按传热面的形状与结构特点分为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和螺旋板式换热器。后三者是较新型的换热器,具有设备紧凑,材料耗量少及传热效果好等优点,是现代换热器的发展方向。但它们也具有不少缺点,板式换热器的处理量小,适应

的操作压力也小,一般≤15kgf/cm2,最高为20kgf/cm2。板翅式换热器的设备流道小,易堵,从而使压降升高,清洗困难,且要求介质对铝不腐蚀。螺旋式换热器操作温度低,操作压力低,仅适用于P≤20am,T≤400℃的场合,且不易检修。本次设计压

力为2.02Mpa,温度425℃,介质中含有轻腐蚀的CO

2和有氧化性的O

2

,从压力、温

度、介质等考虑,采用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目前在生产中应用广泛,主要优点是传热面积较大,传热效果好,且结构简单,操作弹性大。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型式:固定管板式、U型管式、浮头式。U型管式结构简单,质量轻,但清洗困难,管板利用率差;浮头式结构复杂,造价高,介质有泄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能克服以上缺点,尽管在消除温差应力方面没其他两种型式好,但可通过设置挠性元件——波形膨胀节减小温差应力。

换热器种类多,但都应满足以下条件:

(1)保证达到工艺规定条件

(2)强度足够、结构可靠。

(3)制造、安装、检修方便。

(4)经济合理。

本次设计从材料、温度、压强、压降、介质、检修、传热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1.2.1换热器的应用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

1.2.3换热器的类型

(1)夹套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是在容器外壁安装夹套制成,结构简单;但其加热面受容器壁面限制,传热系数也不高.为提高传热系数且使釜内液体受热均匀,可在釜内安装搅拌器.当夹套中通入冷却水或无相变的加热剂时,亦可在夹套中设置

螺旋隔板或其它增加湍动的措施,以提高夹套一侧的给热系数.为补充传热面的不足,也可在釜内部安装蛇管. 夹套式换热器广泛用于反应过程的加热和冷却。

(2)喷淋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是将换热管成排地固定在钢架上,热流体在管内流动,冷却水从上方喷淋装置均匀淋下,故也称喷淋式冷却器.喷淋式换热器的管外是一层湍动程度较高的液膜,管外给热系数较沉浸式增大很多.另外,这种换热器大多放置在空气流通之处,冷却水的蒸发亦带走一部分热量,可起到降低冷却水温度,增大传热推动力的作用.因此,和沉浸式相比,喷淋式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大有改善。

(3)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是由直径不同的直管制成的同心套管,并由U形弯头连接而成.在这种换热器中,一种流体走管内,另一种流体走环隙,两者皆可得到较高的流速,故传热系数较大.另外,在套管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可为纯逆流,对数平均推动力较大。套管换热器结构简单,能承受高压,应用亦方便(可根据需要增减管段数目). 特别是由于套管换热器同时具备传热系数大,传热推动力大及能够承受高压强的优点,在超高压生产过程(例如操作压力为3000大气压的高压聚乙烯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换热器几乎全部是套管式。

(4)板式换热器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主体结构由换热板片以及板间的胶条组成。长期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其体积大,换热效率低,更换胶条价格昂贵(胶条的更换费用大约占整个过程的1/3-1/2).主要应用于液体-液体之间的换热,行业内常称为水水换热,其换热效率在5000w/m2.K。为提高管外流体给热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量的横向折流档板。折流档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速度,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动程度大为增加。常用的档板有圆缺形和圆盘形两种,前者应用更为广泛.。

(5)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又称列管式) 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或者螺旋管,,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在管壳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管子的

型号不一,过程一般为直径16mm 20mm或者25mm三个型号,管壁厚度一般为1mm,1.5mm,2mm以及2.5mm。进口换热器,直径最低可以到8mm,壁厚仅为0.6mm。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今年来也在国内市场逐渐推广开来。管壳式换热器,螺旋管束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湍流效果,加大换热效率。内部壳层和管层的不对称设计,最大可以达到4.6倍。这种不对称设计,决定其在汽-水换热领域的广泛应用。最大换热效率可以达到14000w/m2.k,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6)双管板换热器称P型换热器,是在管壳式换热器的两头各加一个管板,可以有效防止泄漏造成的污染。现在国产品牌较少,价格昂贵,一般在10万元以上,进口可以到几十万。符合新版GMP规定,虽价格昂贵,但决定其市场广阔。

1.2.4管壳式换热器的类型及特点

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为提高管外流体的传热分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若干挡板。挡板可提高壳程流体速度,迫使流体按规定路程多次横向通过管束,增强流体湍流程度。换热管在管板上可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等边三角形排列较紧凑,管外流体湍动程度高,传热分系数大;正方形排列,则管外清洗方便,适用于易结垢的流体。

流体每通过管束一次称为一个管程;每通过壳体一次称为一个壳程。图示为最简单的单壳程单管程换热器,简称为1-1型换热器。为提高管内流体速度,可在两端管箱内设置隔板,将全部管子均分成若干组。这样流体每次只通过部分管子,因而在管束中往返多次,这称为多管程。同样,为提高管外流速,也可在壳体内安装纵向挡板,迫使流体多次通过壳体空间,称为多壳程。多管程与多壳程可配合应用。

由于管内外流体的温度不同,因之换热器的壳体与管束的温度也不同。如果两温度相差很大,换热器内将产生很大热应力,导致管子弯曲、断裂,或从管板上拉脱。因此,当管束与壳体温度差超过50℃时,需采取适当补偿措施,

以消除或减少热应力。根据所采用的补偿措施,管壳式换热器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束两端的管板与壳体联成一体,结构简单,但只适用于冷热流体温度差不大,且壳程不需机械清洗时的换热操作。当温度差稍大而壳程压力又不太高时,可在壳体上安装有弹性的补偿圈,以减小热应力。

(2)浮头式换热器管束一端的管板可自由浮动,完全消除了热应力;且整个管束可从壳体中抽出,便于机械清洗和检修。浮头式换热器的应用较广,但结构比较复杂,造价较高。

(3) U型管换热器每根换热管皆弯成U形,两端分别固定在同一管板上下两区,借助于管箱内的隔板分成进出口两室。此种换热器完全消除了热应力,结构比浮头式简单,但管程不易清洗。

第2章 换热器的工艺设计计算

2.1原始数据

2.1.1工艺条件

2.1换热器原始数据表

2.1.2物料组成

半水煤气

变换气

2.2介质的物性参数

确定冷热流体的定性温度

工程上大多以流体的平均温度作为定性温度。

m T =

12

2T T +=385℃ m t =122

t t

+=275℃

1T , 2T →热流体进出口温度, ℃

1t , 2t →冷流体进出口温度, ℃ 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参数: 变换气ρ=6.463kg m

p C =8.83 C kJ kg ?。 λ=1.194 C W m ?。

μ=1,5×10-5a P s ? 碱洗气ρ=3kg m

p C =11.62 C kJ kg ?。 λ=0.238 C W m ?。

μ=1.08×10-5a P s ?

2.3计算传热面积

2.3.1计算热负荷和冷却气流量

()4083.846.61991121???=-=T T WC Q p =4542808kj/h=1261.891kw

[3,218]

c W =

2

2ρt C Q

p ?=1303m 3/h

2.3.2计算平均温度

逆流:变换气 405℃→365℃ 碱洗气 250℃←300℃

1t ?=40℃ 2t ?=50℃ [3,223]

=-=???-?=

?40

50ln 40

50ln 1212t t t t t m 44.82 2.3.3初选总传热系数℃)

(?2

/m W K o o K =80

2.3.4初算所需传热面积S(m 2) 371=?=

m

t K Q

S 2.4工艺结构尺寸

2.4.1换热管的选取

选用碳钢。目前我国换热器标准中仅为φ192mm mm ?和25 2.5mm mm φ?两种规

格子。 []277,3

本次设计选用

o d = 25mm i d =20mm 换热管总长L =

47280

=d S

πm 2 在标准管长系列中选取6m 。 换热管数

L

l

= 788根 2.4.2壳体内径i D 的确定: 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c n 外加10根拉杆

管子按正三角形排列时c n

=788= 30.87

()()d n t D c i 2~11+-= [7,62]

t →管中心距,mm 。管子与管板连接采用焊接时t =1.25o d 。 [3,277] t =1.25?25mm =32mm

按标准取为32mm 。 [6,22] i D =()25187.3032+-=mm =980mm ,与按正为壳体标准系列取为1000mm 。 [2,278]

2.5折流板形式的选择

安装折流板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壳程流体的流速,使湍流程度加剧,以提高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最常用的为圆缺形挡板,切去的弓形高度h 约为外壳内径的10%:40%,一般取20%:25 %,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传热。本次设计取=h 20%i D =25%?1200 mm =250 mm 。

两相邻挡板的距离B 为壳体内径的(0.2:1)倍。系列标准中采用的值为:固定管板式的有150,300和600三种,单位mm 。本次设计取=B 0.5i D =600 mm ,可取

B 为600mm 。 [3,277]

折流板数B N =

916

.06

1=-=-B L (块) 第3章换热器的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两部分。参考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本次设计的换热器为二类容器。

3.1 设计条件

3.1.1设计压力

设计压力根据最高工作压力确定。设有安全阀时,设计压力取最高工作压力的

1.05~1.10倍。本设计取1.1倍。

壳程设计压力=1.7mpa ,

液柱压力0.95993.259.80.60.95gh Pa ρ?=??? = 5548.29455%d Pa P <

则可忽略液柱压力, 计算压力c d P P =,取高于其一个等级的公称等级2.5mpa 。 管程设计压力()1.0834.11.11.1-?==w P P d =1.90mpa ,忽略液柱压力,则取高出其一个压力等级为2.5MPa 。 3.1.2设计温度

设计温度指容器在正常情况下,设定的元件金属温度,设计温度不得低于元件

金属在工作温度状态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8,124]

管程设计温度的确定 ,由于变换气最高操作温度为405℃,故取设计温度为405℃。

壳程设计温度的确定,由于壳程碱洗气最高操作温度为300℃,故取设计温度为300℃。

3.2筒体壁厚

3.2.1筒体选材

由于筒体设计温度为300℃,设计压力为 1.7MPa ,参考GB150-1998,故选16MnR 。

3.2.2筒体壁厚的计算 2[]c i

t

c

P D P δσφ=

- 式中δ— 计算厚度,mm ;

c P — 计算压力,MPa ;

φ — 焊接接头系数。

[]7.1114421000

7.12-???=-=

c

t

i c P D P φσδ=5.92mm 由表可知min 6mm δ= 取δ=11mm 。

2C d +=δδ=13mm 1C d n +=δδ=13mm

(取2C =2mm 在无特殊腐蚀情况下,对于碳素钢和低合金钢,不小于1mm ) [GB6654《压力容器用钢板》和GB3531《低温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板》规定压力容器专用钢板的厚度负偏差不大于0.25mm ,因此使用该标准中钢板厚度超过5mm 时(

20R,16MnR

16MnDR)

1

C =0]

[8,125]

由钢材标准规格,取mm n 13=δ e δ=n δ-(1C +2C )

=11mm ( C=1C +2C )

3.2.3筒体的强度校核

()()11

21110007.12?+=+=

εδδσe i c D P =78.12mpa []φσt ≤ [8,

122]

式中e δ — 有效厚度, e δ=n δ-C , mm ;

n δ— 名义厚度, mm ;

t

σ— 设计温度下圆筒的计算应力, MPa ;

C —厚度附加量, mm 。

[]t σφ=133?1.0=144MPa

t

σ<[]t σφ

故校核其满足强度要求。

因此,圆筒的最大工作压力[w p ]为

[]ε

εδφσδ+=i t

w D P 2=3.13mpa

3.3管箱设计

3.3.1管箱选材

管程设计压力为1.9MPa ,温度为405℃,参考GB150-1998,故选16MnR 。 3.3.2 管箱筒体厚度计算

2[]c i

t c

P D P δσφ=

-

[]7.1112521000

9.12-???=-=c

t

i c P D P φσδ=7.6mm

由表可知min 6mm δ=,取δ=11mm 。

n δ=13mm

[GB6654《压力容器用钢板》和GB3531《低温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板》规定压力容器专用钢板的厚度负偏差不大于0.25mm ,因此使用该标准中钢板厚度超过5mm 时(

20R,16MnR

16MnDR)

1

C =0]

[8,125]

由钢材标准规格,取mm n 13=δ

e δ=n δ-(1C +2C ) ( C=1C +2C ) =13-(0+2)

=11mm 3.3.3管箱选择

本次设计选择D 型管箱,其结构型式见管箱零件图。 [10,168] 3.3.4筒体的强度校核 ()()11

21110009.12?+=+=

εδδσe i c D P =87.31mpa []φσt

≤ [8,122]

式中e δ — 有效厚度, e δ=n δ-C , mm ;

n δ— 名义厚度, mm ;

t

σ— 设计温度下圆筒的计算应力, MPa ;

C —厚度附加量,mm 。

[]t σφ=125?1.0=125MPa

t

σ<[]t σφ

故校核其满足强度要求。

因此,圆筒的最大工作压力[w p ]为

[]ε

εδφ

σδ+=i t

w D P 2=2.72mpa

3.4管箱法兰

3.4.1材料选择

管程设计压力为1.9MPa ,温度为405℃,参考JB1157-1164,故选16MnR 。 [13,

6] 3.4.2法兰尺寸

法兰材料及其质量列表如下:

表3.1长颈对焊法兰 JB/T 4703-2000

[13,39]

压紧面形式的选择

本设备采用凹凸面压紧形式,可以有效防止垫片被挤压出压紧面。

根据容器的使用介质、设计压力、设计温度及封头的公称尺寸来确定。官箱上的设备法兰规定,公称直径≥400mm,按JB1158-82甲型平焊法兰,JB1159-82乙型平焊法兰和JB1160-82长颈对焊法兰。由4-19可知选用长颈对焊法兰,材料选用16MnR。

凹凸面对焊钢制法兰

表3.2法兰质量表

公称直径DN,

mm

法兰质量,kg

槽面

PN=2.5MPa

3.2.4法兰型式

根据公称压力等级以及介质性质选择法兰型式为长颈对焊法兰

3.5 管箱法兰垫片

选择非金属垫片:垫片1000-2.50,石棉橡胶板GB/T3985。[13,63]

垫片结构图见零件图。

表3.3垫片尺寸JB/T4704-2000

3.6管箱法兰螺柱螺母

对于PN 2.5MPa的螺柱应当选用40Cr,对应的螺母为35。JB/T4707-2000 本次选用等长双头螺柱。 [13,6-7]

等长双头螺柱结构图 [13,81]

表3.4 等长双头螺柱的型式与尺寸

第4章强度校核

4.1固定管板换热器设计计算

固定管板换热器设计计算计算单

压力容器专用计算软件 ?

设计计算条件

壳程管程

设计压力

p

s

1.7 MPa设计压力

p

t

1.9 MPa

设计温度

t

s

300 ?C设计温度

t

t

405 ?C

壳程圆筒内径

D

i

1000 mm 管箱圆筒内径

D

i

1000 mm

材料名称16MnR(热轧) 材料名称16MnR(热轧)

简图

计算内容

壳程圆筒校核计算

前端管箱圆筒校核计算

前端管箱封头(平盖)校核计算

后端管箱圆筒校核计算

后端管箱封头(平盖)校核计算

膨胀节校核计算

管箱法兰校核计算

开孔补强设计计算

管板校核计算

4.2前端管箱筒体计算

前端管箱筒体计算

计算单位

压力容器专用计算软件 ?

计算条件

筒体简图

计算压力 P c 1.90

MPa 设计温度 t 405.00 ? C

内径 D i 1000.00

mm 材料

16MnR(热轧) ( 板材 )

试验温度许用应力 [σ] 189.00

MPa 设计温度许用应力 [σ]t 125.00

MPa 试验温度下屈服点 σs 345.00

MPa 钢板负偏差 C 1 0.00

mm 腐蚀裕量 C 2 2.00

mm 焊接接头系数 φ

1.00

厚度及重量计算 计算厚度 δ = P D P c i

t c

2[]σφ- = 7.66

mm

有效厚度 δe =δn - C 1- C 2= 11.00 mm 名义厚度 δn = 13.00 mm 重量 1900.16 Kg

压力试验时应力校核

压力试验类型 液压试验

试验压力值 P T = 1.25P

[][]σσt

= 2.7000 (或由用户输入)

MPa 压力试验允许通过 的应力水平 [σ]T [σ]T ≤ 0.90 σs = 310.50

MPa

试验压力下 圆筒的应力 σT = p D T i e e .().+δδφ2 = 124.08 MPa

校核条件 σT ≤ [σ]T

校核结果

合格

压力及应力计算

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P w ]= 2δσφδe t i e []()

D += 2.72008

MPa 设计温度下计算应力 σt =

P D c i e e

()

+δδ2= 87.31 MPa

[σ]t φ 125.00

MPa 校核条件 [σ]t φ ≥σt

结论 筒体名义厚度大于或等于GB151中规定的最小厚度9.00mm,合格

合成氨变换工段车间布置图Word版

摘要 变换工段是指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过程。一氧化碳变换既是原料气的净化过程,又是原料气制备的继续。目前,变换工段主要采用中变串低变的工艺流程。本设计针对中低温串联变换流程进行设计,对流程中各个设备进行物料、能料衡算、以及设备选型,并绘制了带控制点的流程图。 关键词:合成氨,变换,工艺设计,设备选型

30kt/a Retention Of Ammonia Synthesis Process Preliminary Design Abstact Transform section refers to the reactions that produce carbon dioxide carbon monoxide and hydrogen and water vapor in the process. Carbon monoxide transformation is the gas material purification process, and the preparation of gas material to continue. At present, the transformation mainly by grow string sections of variable process low. This design of low-temperature series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process design, materials, each device can material calculation, and the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plotted take control in the flow chart and variable furnace equipment assembly drawing. Keywords:ammonia, transformation, process design,equipment choice

年产五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设计

年产五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设计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1 引言 (2) 1.1 氨的基本用途 (2) 1.2 合成氨技术的发展趋势 (2) 1.3 合成氨常见工艺方法 (2) 1.3.1 高压法 (2) 1.3.2 中压法 (2) 1.3.3 低压法 (2) 1.4 设计条件 (2) 1.5 物料流程示意图 (2) 2 物料衡算 (2) 2.1 合成塔入口气组成 (2) 2.2 合成塔出口气组成 (2) 2.3 合成率计算 (2) 2.4 氨分离器出口气液组成计算 (2) 2.5 冷交换器分离出的液体组成 (2) 2.6 液氨贮槽驰放气和液相组成的计算 (2) 2.7 液氨贮槽物料衡算 (2) 2.8 合成循环回路总物料衡算 (2) 3 能量衡算 (2) 3.1 合成塔能量衡算 (2) 3.2废热锅炉能量衡算 (2) 3.3 热交换器能量衡算 (2) 3.4 软水预热器能量衡算 (2) 3.5 水冷却器和氨分离器能量衡算 (2) 3.6 循环压缩机能量衡算 (2) 3.7 冷交换器与氨冷器能量衡算 (2) 3.8 合成全系统能量平衡汇总 (2) 4 设备选型及管道计算 (2) 4.1 管道计算 (2) 4.2 设备选型 (2) 结论 (2) 致谢 (2) 参考文献 (2)

年产五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 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任务为年产五万吨合成氨工厂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氨合成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分离和再循环、氨的合成、惰性气体排放等基本步 骤,上述基本步骤组合成为氨合成循环反应的工艺流程。其中氨合成工 段是合成氨工艺的中心环节。新鲜原料气的摩尔分数组成如下:H 2 73.25%,N 2 25.59%, CH 4 1.65%,Ar 0.51%合成操作压力为31MPa, 合成塔入口气的组成为NH 3(3.0%),CH 4 +Ar(15.5%),要求合成塔出口气中 氨的摩尔分数达到17%。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设计了年产五万吨 合成氨厂合成工段的工艺流程,并借助CAD技术绘制了该工艺的管道及 仪表流程图和设备布置图。最后对该工艺流程进行了物料衡算、能量衡 算,并根据设计任务及操作温度、压力按相关标准对工艺管道的尺寸和 材质进行了选择。 关键词:物料衡算,氨合成,能量衡算

合成氨工艺流程

合成氨工艺流程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将无烟煤(或焦炭)由炉顶加入固定床层煤气发生炉中,并交替向炉内通入空气和水蒸汽,燃料气化所生成的半水煤气经燃烧室、废热锅炉回收热量后送入气柜。 半水煤气由气柜进入电除尘器,除去固体颗粒后依次进入压缩机的Ⅰ、Ⅱ、Ⅲ段,加压到~,送入脱硫塔,用溶液或其他脱硫溶液洗涤,以除去硫化氢,随后,气体经饱和塔进入热交换器,加热升温后进入一氧化碳变换炉,用水蒸汽使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变为氢。变换后的气体,返回热交换器进行降温,并经热水塔的进一步降温后,进入变换器脱硫塔,以除去变换时产生的硫化氢。然后,气体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塔,用水洗法除去大部分二氧化碳。脱碳后的原料进入压缩机Ⅳ、Ⅴ段,升压到压缩机~后,依次进入铜洗塔和碱洗塔,使气体中残余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进一步降至20(ppm)以下,以满足合成氨的要求。 净化后的原料气进入压缩机的最后一段,升压到~MPa进入滤油器,在此与循环压缩机来的循环气混合,经除油后,进入冷凝塔和氨冷器的管内,再进入冷凝塔的下部,分离出液氨。分离出液氨后的气体进入冷凝塔上部的管间,与管内的气体换热升温后进入氨合成塔。在高温高压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氮氢气合成氨。出合成塔的气体中,约含氨10~20%,经水冷器与氨冷器将氨液化并分离后,其气体进入循环压缩机循环使用。分离出的液氨进入液氨贮槽。 原料气的制备:制备氢氮比为3:1的半水煤气 即造气。将无烟煤(或焦炭)由炉顶加入固定床层煤气发生炉中,并交替向炉内通入空气和水蒸汽,燃料气化后生成氢氮比为3:1的半水煤气。整个生产过程由煤气发生炉、燃烧室、废热锅炉、气柜等设备组成。 固定床半水煤气制造过程由吹风、上吹制气、下吹制气、二次上吹、空气吹净等5个阶段构成,为了调节氢氮比,在吹风末端要将部分吹风气吹入煤气,这个过程通常称为吹风回收。 吹风阶段:空气从煤气炉的底部吹入,使燃料燃烧,热量贮存于燃料中,为制气阶段碳与水蒸汽的反应提供热量。吹风气经过燃烧室和废热锅炉后放空。上吹制气阶段:从煤气炉的底部通入混有适量空气的水蒸汽,和碳反应生成的半水煤气经过炉的顶部引出。向水蒸汽中加入的空气称为加氮空气。 下吹制气阶段:将水蒸汽和加氮空气由炉顶送入,生成的半水煤气由炉底引出。二次上吹制气阶段:水蒸汽和加氮空气自下而上通过燃料层,将炉底残留的半水煤气排净,为下一步送入空气创造安全条件。 空气吹净阶段:从炉底部吹入空气,所得吹风气为半水煤气中氮的主要来源,并将残留的半水煤气加以回收。 以上五个阶段完成了制造半水煤气的主过程,然后重新转入吹风阶段,进入下一个循环。原料气的净化:除去原料气中的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杂质,将一氧化碳转化为氢气本阶段由原料气脱硫、一氧化碳变换、水洗(脱除二氧化碳)、铜洗(脱除一氧化碳)、碱洗(脱除残余二氧化碳)等几个工段构成,主要设备有除尘器、压缩机、脱硫塔、饱和塔、热水塔、一氧化碳变换炉、二氧化碳吸收塔、铜洗塔、碱洗塔等。 脱硫:原料气中硫化物的存在加剧了管道及设备的腐蚀,而且能引起催化剂中毒,必须予以除去。脱硫方法可分为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两大类。干法脱硫是用固体硫化剂,当气体通过脱硫剂时硫化物被固体脱硫剂吸附,脱除原料气中的少量硫化氢和有机硫化物。一般先进行湿法脱硫,再采用干法脱硫除去有机物和残余硫化氢。湿法脱硫所用的硫化剂为溶液,当含硫气体通过脱硫剂时,硫化物被液体剂吸收,除去气体中的绝大部分硫化氢。

生产管理--年产五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初步 精品

四川理工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年产五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初步设计 系别化学工程与工艺 专业无机化工 011 指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 学生姓名 接受任务日期 20XX年2月28日 完成任务日期 20XX年6月1日

四川理工学院 毕业论文任务书 材料与化学工程系无机化工专业2001-1 班题目年产五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初步设计 起迄日期20XX年 2 月25 日起至20XX 年 6 月1日止 指导老师 教研室主任(签名) 系主任(签名) 学生姓名 批准日期20XX 年 2 月25 日 接受任务日期20XX 年 2 月25 日 完成任务日期20XX 年 6 月 1 日

一、设计(论文)的要求: 1、说明书包括前言,合成氨变换工段工序原理,工艺条件及工艺流 程确定,以及主要设备的选择说明,对本设计的评述。 2、计算部分包括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有效能利用率计算,主要设备 计算。 3、图纸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二、设计(论文)的原始数据: 天然气成分:以鸿化厂的实际工作数据为依据来进行。 年工作日330天,其余数据自定。 三、参考资料及说明: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册)、《氮肥工艺设计手册》理化数据、《化肥企业产品能平衡》、《小合成氨厂工艺技术与设计手册》、《合成氨工学》、《化工制图》、《化工原理》、《化学工程》、《化工设计概论》以及关于氮肥的其他相关杂志。

目录 1.前言 (4) 2.工艺原理 (4) 3.工艺条件 (5) 4.工艺流程的确定 (6) 5.主要设备的选择说明 (6) 6.对本设计的综述 (6) 第一章变换工段物料及热量衡算 (8) 第一节中变物料及热量衡算 (8) 1.确定转化气组成 (8) 2.水汽比的确定 (8) 3.中变炉一段催化床层的物料衡算 (9) 4.中变炉一段催化床层的热量衡算 (11) 5.中变炉催化剂平衡曲线 (13) 6. 最佳温度曲线的计算 (14) 7.操作线计算 (15) 8.中间冷淋过程的物料和热量计算 (16) 9.中变炉二段催化床层的物料衡算 (17) 10.中变炉二段催化床层的热量衡算 (18) 第二节低变炉的物料与热量计算 (19) 第三节废热锅炉的热量和物料计算 (24) 第四节主换热器的物料与热量的计算 (26) 第五节调温水加热器的物料与热量计算 (28) 第二章设备的计算 (29) 1. 低温变换炉计算 (29) 2. 中变废热锅炉 (31) 及致谢 (35)

60万吨醇氨I期50万吨合成氨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

60万吨醇氨(I期50万吨合成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 总论 1.1 概述 1.2 项目提出的背景 1.3 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1.4 项目建设的意义 1.5 项目建设的有条件 1.6 研究指导思想 1.7 项目研究围 1.8 研究结论 2 市场预测 2.1 国际液氨的市场 2.2 国市场 2.3省市场 2.4产品价格分析 3 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3.1 产品方案的选择与比较 3.2 产品方案 3.3 产品生产规模及操作时间 3.3 产品的质量指标 4 技术方案 4.1 原料路线和工艺方案的确定 4.2 全厂工艺物料平衡和消耗定额 4.3 空分装置 4.4气化 4.5 变换 4.6 低温甲醇洗 4.7 液氮洗 4.8压缩和氨合成

4.9硫回收 4.10 冷冻站 4.11 空压站 4.12自控技术方案 4.13主要设备一览表 4.14 引进设备一览表 5 主要原材料和动力供应 5.1 原材料规格、来源和运输 5.2 水、电、汽动力供应 6 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 6.1 厂址方案 6.2 建厂条件 6.3 地区和城镇社会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规划6.4 交通运输条件 6.5 水源、供排水、防洪、排涝情况 6.6 供热、供电及电讯 6.7 当地施工和协作条件 6.8 与城镇、地区规划的关系和生活福利条件 6.9 拟选厂址目前土地使用现状 7 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方案 7.1 总图运输 7.2 给排水 7.3 供电及电讯 7.4 供热 7.5固体原料、产品贮运 7.6工厂外管 7.7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 7.8 中央化验室 7.9 维修设施 7.10 土建 8 环保、安全卫生和消防

年产4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4) 第一章总论 (5) 1.1 概述 (5) 1.2 氨的性质 (5) 1.2.1 氨的物理性质 (5) 1.2.2氨的化学性质 (6) 1.3 原料气来源 (6) 1.4 文献综述 (6) 1.4.1 合成氨工业的发展 (7) 1.4.2我国合成氨工业的现状 (7) 1.4.3合成氨工业的发展趋势 (7) 1.5 设计任务的项目来源 (8) 第二章流程方案的确定 (9) 2.1生产原理 (9) 2.2各生产方法及特点 (9) 2.3工艺条件的选择 (10) 2.4合成塔进口气的组成 (11) 第三章工艺流程简述 (13) 3.1 合成工段工艺流程简述 (13) 3.2 工艺流程方框图 (14) 第四章工艺计算 (15) 4.1 物料衡算 (15) 4.1.1设计要求 (15) 4.1.2计算物料点流程图 (16) 4.1.3合成塔入口气组分 (16) 4.1.4合成塔出口气组分 (17) 4.1.5合成率 (18)

4.1.6氨分离器气液平衡计算 (18) 4.1.7冷交换器气液平衡计算 (20) 4.1.8液氨贮槽气液平衡计算 (21) 4.1.9合成系统物料计算 (24) 4.1.10合成塔物料计算 (25) 4.1.11水冷器物料计算 (26) 4.1.12氨分离器物料计算 (27) 4.1.13冷交换器物料计算 (27) 4.1.15氨冷器物料计算 (30) 4.1.17液氨贮槽物料计算 (30) 4.2 热量衡算 (30) 4.2.1冷交换器热量计算 (30) 4.2.2 氨冷凝器热量衡算 (33) 4.2.3循环机热量计算 (33) 4.2.4合成塔热量衡算 (35) 4.2.5废热锅炉热量计算 (37) 4.2.6热交换器热量计算 (38) 4.2.7水冷器热量衡算 (39) 第五章设备选型及设计计算 (40) 5.1 合成塔催化剂层设计 (40) 5.2 废热锅炉设备工艺计算 (42) 5.2.1计算条件 (42) 5.2.2管内给热系数的计算 (42) 5.2.3管外给热系数 (46) 5.2.4传热总系数K (46) 5.2.5传热温差 (47) 5.2.6传热面积 (47) 参考文献 (50) 致谢 (51)

合成氨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说明: 将无烟煤(或焦炭)由炉顶加入固定床层煤气发生炉中,并交替向炉内通入空气和水蒸汽,燃料气化所生成的半水煤气经燃烧室、废热锅炉回收热量后送入气柜。 半水煤气由气柜进入电除尘器,除去固体颗粒后依次进入压缩机的Ⅰ、Ⅱ、Ⅲ段,加压到1.9~2.0Mpa,送入脱硫塔,用A.D.A.溶液或其他脱硫溶液洗涤,以除去硫化氢,随后,气体经饱和塔进入热交换器,加热升温后进入一氧化碳变换炉,用水蒸汽使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变为氢。变换后的气体,返回热交换器进行降温,并经热水塔的进一步降温后,进入变换器脱硫塔,以除去变换时产生的硫化氢。然后,气体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塔,用水洗法除去大部分二氧化碳。脱碳后的原料进入压缩机Ⅳ、Ⅴ段,升压到压缩机12.09~13.0Mpa后,依次进入铜洗塔和碱洗塔,使气体中残余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进一步降至20(ppm)以下,以满足合成氨的要求。 净化后的原料气进入压缩机的最后一段,升压到30.0~32.0 MPa进入滤油器,在此与循环压缩机来的循环气混合,经除油后,进入冷凝塔和氨冷器的管内,再进入冷凝塔的下部,分离出液氨。分离出液氨后的气体进入冷凝塔上部的管间,与管内的气体换热升温后进入氨合成塔。在高温高压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氮氢气合成氨。出合成塔的气体中,约含氨10~20%,经水冷器与氨冷器将氨液化并分离后,其气体进入循环压缩机循环使用。分离出的液氨进入液氨贮槽。 原料气的制备:制备氢氮比为3:1的半水煤气 即造气。将无烟煤(或焦炭)由炉顶加入固定床层煤气发生炉中,并交替向炉内通入空气和水蒸汽,燃料气化后生成氢氮比为3:1的半水煤气。整个生产过程由煤气发生炉、燃烧室、废热锅炉、气柜等设备组成。 固定床半水煤气制造过程由吹风、上吹制气、下吹制气、二次上吹、空气吹净等5个阶段构成,为了调节氢氮比,在吹风末端要将部分吹风气吹入煤气,这个过程通常称为吹风回收。 吹风阶段:空气从煤气炉的底部吹入,使燃料燃烧,热量贮存于燃料中,为制气阶段碳与水蒸汽的反应提供热量。吹风气经过燃烧室和废热锅炉后放空。 上吹制气阶段:从煤气炉的底部通入混有适量空气的水蒸汽,和碳反应生成的半水煤气经过炉的顶部引出。向水蒸汽中加入的空气称为加氮空气。 下吹制气阶段:将水蒸汽和加氮空气由炉顶送入,生成的半水煤气由炉底引出。 二次上吹制气阶段:水蒸汽和加氮空气自下而上通过燃料层,将炉底残留的半水煤气排净,为下一步送入空气创造安全条件。 空气吹净阶段:从炉底部吹入空气,所得吹风气为半水煤气中氮的主要来源,并将残留的半水煤气加以回收。 以上五个阶段完成了制造半水煤气的主过程,然后重新转入吹风阶段,进入下一个循环。原料气的净化:除去原料气中的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杂质,将一氧化碳转化为氢气本阶段由原料气脱硫、一氧化碳变换、水洗(脱除二氧化碳)、铜洗(脱除一氧化碳)、碱洗(脱除残余二氧化碳)等几个工段构成,主要设备有除尘器、压缩机、脱硫塔、饱和塔、热水塔、一氧化碳变换炉、二氧化碳吸收塔、铜洗塔、碱洗塔等。 脱硫:原料气中硫化物的存在加剧了管道及设备的腐蚀,而且能引起催化剂中毒,必须予以除去。脱硫方法可分为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两大类。干法脱硫是用固体硫化剂,当气体通过脱硫剂时硫化物被固体脱硫剂吸附,脱除原料气中的少量硫化氢和有机硫化物。一般先进行湿法脱硫,再采用干法脱硫除去有机物和残余硫化氢。湿法脱硫所用的硫化剂为溶液,当含硫气体通过脱硫剂时,硫化物被液体剂吸收,除去气体中的绝大部分硫化氢。 CO变换:一氧化碳对氨催化剂有毒害,因此在原料气进入合成氨工序之前必须将一氧

年产5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初步讲解

毕业设计 题目年产五万吨合成氨变换工段工艺初步设计 系别化学工程与工艺 专业 指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 学生姓名 接受任务日期 完成任务日期

四川理工学院 毕业论文任务书 指导老师 教研室主任(签名) 系主任(签名) 学生姓名 批准日期2005 年 2 月25 日接受任务日期2005 年 2 月25 日完成任务日期2005 年 6 月 1 日

一、设计(论文)的要求: 1、说明书包括前言,合成氨变换工段工序原理,工艺条件及工艺流 程确定,以及主要设备的选择说明,对本设计的评述。 2、计算部分包括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有效能利用率计算,主要设备 计算。 3、图纸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二、设计(论文)的原始数据: 天然气成分:以鸿化厂的实际工作数据为依据来进行。 年工作日330天,其余数据自定。 三、参考资料及说明: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册)、《氮肥工艺设计手册》理化数据、《化肥企业产品能平衡》、《小合成氨厂工艺技术与设计手册》、《合成氨工学》、《化工制图》、《化工原理》、《化学工程》、《化工设计概论》以及关于氮肥的其他相关杂志。

目录 1.前言 (4) 2.工艺原理 (4) 3.工艺条件 (5) 4.工艺流程的确定 (6) 5.主要设备的选择说明 (6) 6.对本设计的综述 (6) 第一章变换工段物料及热量衡算 (8) 第一节中变物料及热量衡算 (8) 1.确定转化气组成 (8) 2.水汽比的确定 (8) 3.中变炉一段催化床层的物料衡算 (9) 4.中变炉一段催化床层的热量衡算 (11) 5.中变炉催化剂平衡曲线 (13) 6. 最佳温度曲线的计算 (14) 7.操作线计算 (15) 8.中间冷淋过程的物料和热量计算 (16) 9.中变炉二段催化床层的物料衡算 (17) 10.中变炉二段催化床层的热量衡算 (18) 第二节低变炉的物料与热量计算 (19) 第三节废热锅炉的热量和物料计算 (24) 第四节主换热器的物料与热量的计算 (26) 第五节调温水加热器的物料与热量计算 (28) 第二章设备的计算 (29) 1. 低温变换炉计算 (29) 2. 中变废热锅炉 (31) 参考文献及致谢 (35)

年产合成氨30万吨

目录 一、绪论 (1) 、概述 (3) 、设计任务的依据 (1) 二、装置流程及说明 (2) 、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2) 、粗苯洗涤 (4) 、粗苯蒸馏 (4) 三、吸收工段工艺计算 (7) 、物料衡算 (7) 、气液平衡曲线 (8) 、吸收剂的用量 (9) 、塔底吸收液 (10) 、操作线 (10) 、塔径计算 (10) 、填料层高度计算 (13) 、填料层压降计算 (16) 四、脱苯工段工艺计算 (17) 、管式炉 (17) 、物料衡算 (18) 、热量衡算 (22)

五、主要符号说明 (25) 六、设计心得 (26) 七、参考文献 (27)

一、绪论 概述 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用途很广。在农业方面,以氨为主要原料可以生产各种氮素肥料,如尿素、硝酸铵、碳酸氢氨、氯化铵等,以及各种含氮复合肥料。液氨本身就是一种高效氮素肥料,可以直接施用。目前,世界上氨产量的85%—90%用于生产各和氮肥。因此,合成氨工业是氮肥工业的基础,对农业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合成氨工业对农业的作用实质是将空气中游离氮转化为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化合态氮,这一过程称为固定氮。 氨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制药、炼油、纯碱、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含氮无机盐等工业。将氨氧化可以制成硝酸,而硝酸又是生产炸药、染料等产品的重要原料。生产火箭的推进剂和氧化剂,同样也离不开氨。此外,氨还是常用的冷嘲热讽冻剂。 合成氨的工业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高压、催化、特殊金属材料、固体燃料气化、低温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尿素的甲醇的合成、石油加氢、高压聚合等工业,也是在合成氨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氨及氨加工工业已成为现代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部门。 在合成氨工业中,脱硫倍受重视。合成氨所需的原料气,无论是天然气、油田气还是焦炉气、半水煤气都人含有硫化物,这些硫化物主要是硫化氢(S H 2)、二硫化碳(2CS )、硫氧化碳(COS )、硫醇(SH -R )和噻吩(S H C 44)等。其中硫化氢属于无机化合物,常称为“无机硫”。 合成氨在生产原料气中硫化物虽含量不高,但对生产的危害极大。 ①腐蚀设备、管道。含有S H 2的原料气,在水分存在时,就形成硫氢酸(HSH ),腐蚀金属设备。其腐蚀程度随原料气中S H 2的含量增高而加剧。 ②使催化剂中毒、失活。当原料气中的硫化物含量超过一定指标时,硫化物与催化剂活性中心结合,就能使以金属原子或金属氧化物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中毒、失活。包括转化催化剂、高温变换催化剂、低温变换催化剂、合成氨催化剂

(工艺技术)合成氨工艺简介

合成氨工艺控制方案总结 一合成氨工艺简介 中小型氮肥厂是以煤为主要原料,采用固定层间歇气化法制造合成氨原料气。从原料气的制备、净化到氨的合成,经过造气、脱硫、变换、碳化、压缩、精炼、合成等工段。工艺流程简图如下所示: 该装置主要的控制回路有:(1)洗涤塔液位; (2)洗涤气流量; (3)合成塔触媒温度; (4)中置锅炉液位; (5)中置锅炉压力; (6)冷凝塔液位; (7)分离器液位; (8)蒸发器液位。 其中触媒温度控制可采用全系数法自适应控制,其他回路采用PID控制。 二主要控制方案 (一)造气工段控制 工艺简介: 固定床间歇气化法生产水煤气过程是以无烟煤为原料,周期循环操作,在每一循环时间里具体分为五个阶段;(1)吹风阶段约37s;(2)上吹阶段约39s;(3)下吹阶段约56s;(4)二上吹阶段约12s;(5)吹净阶段约6s. l、吹风阶段 此阶段是为了提高炉温为制气作准备的。这一阶段时间的长短决定炉温的高低, 时间过长,炉温过高;时间过短,炉温偏低并且都影响发气量,炉温主要由这一阶段控制。般工艺要求此阶段的操作时间约为整个循环周期的18%左右。 2、上吹加氮制气阶段 在此阶段是将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的氮气含量,是调节H2/N2的主要手段。但是为了保证造气炉的安全该段时间最多不超过整个循环周期的26%。 3、上吹制气阶段 该阶段与上吹加氯制气总时间为整个循环的32%,随着上吹制气的进行下部炉温逐渐下降,为了保证炉况和提高发气量,在此阶段蒸汽的流量最好能得以控制。 4、下吹制气阶段 为了充分地利用炉顶部高温、提高发气量,下吹制气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这段时间

合成氨变换工段设计说明

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合成氨变换工段设计 作者:焦鹏丽学号:2101100125系别:化工工程系 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指导教师:晋萍专业技术职务讲师 2012 年1月1

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目:合成氨变换工段设计 作者:焦鹏丽学号:2101100125 系别:化工工程系 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指导教师:晋萍专业技术职务讲师 2012 年1月1

摘要:本文是关于煤炭为原料一氧化碳变换工段初步设计。在合成氨的生产中,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反应。用煤炭制造的原料气中,含有一部分一氧化碳,这些一氧化碳不能直接做为合成氨的原料,而且对合成氨的催化剂有毒害作用,必须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通过变换反应加以除去。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既是原料气的净化过程,又是原料气的制造过程。本设计主要包括工艺路线的确定、中温变换炉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触媒用量的计算、中温变换炉工艺计算和设备选型、换热器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以及设备选型等。 关键词:煤炭;一氧化碳变换;中温变换炉;流程图 结论中提到完成了设计宗指,但你的设计宗指到底是什么?没有表达出来。结论中也没有对你的设计做一个总结,你到底做这个设计的做用是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目录中二级目录应比一级目录再缩进两格,下级目录同理。

目录 第一章绪论 0 1.1 氨的性质和用途 0 1.1.1 氨的性质 0 1.1.2 氨的用途 0 1.2 我国合成氨生产现状 (1) 1.3 一氧化碳变换在合成氨中的意义 (1) 第二章变换流程及工艺条件 (2) 2.1 变换工艺原理 (2) 2.1.1变换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2) 2.1.2 变换反应的动力学分析 (2) 2.2变换工艺的选择 (3) 2.3 工艺条件 (4) 2.3.1 温度 (4) 2.3.2 压力 (5) 2.3.3 水汽比 (5) 第三章工艺计算 (6) 3.1 基本工艺数据的确定 (6) 3.1.1水气比的确定 (6) 3.2中变炉一段催化床层的物料衡算 (7) 3.2.1 中变炉一段催化床层的物料衡算 (7) 3.2.2中变炉一段催化床层的热量衡算 (8) 3.2.3 中变一段催化剂操作线的计算 (11) 3.3中间冷凝过程的物料和热量计算 (12) 3.4中变炉二段催化床层的物料与热量衡算 (13) 3.4.1中变炉二段催化床层的物料衡算: (13) 3.4.2中变炉二段催化床层的热量衡算 (15) 3.4.3中变二段催化剂操作线计算 (16) 3.5 主换热器的物料与热量的衡算 (18)

合成氨生产工艺介绍

1、合成氨生产工艺介绍 1)造气工段 造气实质上是碳与氧气和蒸汽的反应,主要过程为吹风和制气。具体分为吹风、上吹、下吹、二次上吹和空气吹净五个阶段。原料煤间歇送入固定层煤气发生炉内,先鼓入空气,提高炉温,然后加入水蒸气与加氮空气进行制气。所制的半水煤气进入洗涤塔进行除尘降温,最后送入半水煤气气柜。 造气工艺流程示意图 2)脱硫工段 煤中的硫在造气过程中大多以H2S的形式进入气相,它不仅会腐蚀工艺管道和设备,而且会使变换催化剂和合成催化剂中毒,因此脱硫工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DDS脱硫剂脱出气体中的硫。气柜中的半水煤气经过静电除焦、罗茨风机增压冷却降温后进入半水煤气脱硫塔,脱除硫化氢后经过二次除焦、清洗降温送往压缩机一段入口。脱硫液再生后循环使用。

脱硫工艺流程图 3)变换工段 变换工段的主要任务是将半水煤气中的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水蒸气发生放热反应,生成CO2和H2。河南中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采用的是中变串低变工艺流程。经过两段压缩后的半水煤气进入饱和塔升温增湿,并补充蒸汽后,经水分离器、预腐蚀器、热交换器升温后进入中变炉回收热量并降温后,进入低变炉,反应后的工艺气体经回收热量和冷却降温后作为变换气送往压缩机三段入口。

变换工艺流程图 4)变换气脱硫与脱碳 经变换后,气体中的有机硫转化为H2S,需要进行二次脱硫,使气体中的硫含量在25mg/m3。脱碳的主要任务是将变换气中的CO2脱除,对气体进行净化,河南中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变压吸附脱碳工艺。来自变换工段压力约为1.3MPa左右的变换气,进入水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水排到地沟。变换气进入吸附塔进行吸附,吸附后送往精脱硫工段。 被吸附剂吸附的杂质和少量氢氮气在减压和抽真空的状态下,将从吸附塔下端释放出来,这部分气体称为解析气,解析气分两步减压脱附,其中压力较高的部分在顺放阶段经管道进入气柜回收,低于常 压的解吸气经阻火器排入大气。

小合成氨厂低温变换工段工艺设计资料

《化工工艺设计任务书》

变换工艺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小合成氨厂低温变换工段工艺设计 课题来源小合成氨厂低温变换工段工艺设计变换工段化学工艺设计标准变换工段在合成氨生产起的作用既是气体净化工序,又是原料气的再制造工序,经过变换工段后的气体中的CO含量大幅度下降,符合进入甲烷化或者铜洗工段气质要求。 要求:1.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2.系统物料、能量衡算 3.系统主要设备能力及触媒装填量核算 4?该工段设备多,工艺计算复杂,分变换炉能力及触媒装填量核算、系统热量核算和系统水循环设备及能力核算。 变换工艺流程 低压机四段来的半水煤气压力 2.0 MPa,温度40C的半脱气经热水洗涤塔除去气体中的油 污、杂质,进入饱和塔下部与上部喷淋下来的166?175 C的热水逆流接触,进行传质传热, 使气体中的水汽含量接近饱和,从塔顶出来到蒸汽喷射器,补入外管来的高压蒸汽,进一步 提高气体的温度和水气比,使出0/干气=0.6?0.7。达到变换所需的液气比值。接着气体进 入半水煤气换热器I,半水煤气换热器n管内加热,温度升至300 C,经过加压电炉进入中 变炉内。中变炉触媒分三段,每段各装一层触媒,上段出口变换气CO含量13?15%,温度 437C,通过甲烷化加热器壳程换热和增湿器降温,增湿温度降至370C进入中变二段,二 段出口CO变换率8?9%,温度403 C进入增温器,三段出口变换气中,CO 3?3.5%,温度386C,经过半水煤气换热器n和半水煤气换热器I的管间,加热进中变的半水煤气,温度降至285C 然后进入一水加热器被管内的循环热水降温至185C,进入低变炉进行低温变换。 低变炉触媒分上、下两段,每段各层一层耐硫变换催化剂,上段出口变换气温度222C,含CO 0.5?0.6%,进入段间冷却器管间,温度降至190C,进入低变炉下段反应,出口变换气 温度232 C,含CO 0.2?0.3%,进入二水加热器降温后,温度170 C进入热水塔与饱和塔底 出来的热水逆流接触,进行传质传热,进一步降温并回收热量,147C的变换气接着又进入 脱盐水预热器管内与来自脱盐水站的脱盐水换热后进入变换气水冷器管间,出来后温度降至 40 C,在变换气水分离器内,分离冷凝水后去变脱工段。 变换工段化学工艺设计原则 1.入工序气体流量:6000kmol/h (干基)压力: 2.47Mpa温度:40 C 2.入口气体组分:CO%=2.01% CO2%=10.95% 出%=41.49% 2%=1 3.93% CH4%=0.21% H2O%=31.23% Ar=0.18 %(体积比) 3.出口气体组分:CO% < 0.34% (体积比) 目录

合成氨变换工段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文是关于重油为原料年产8万吨氨一氧化碳变换工段初步设计。在合成氨的生产中,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反应。用重油制造的原料气中,含有一部分一氧化碳,这些一氧化碳不能直接做为合成氨的原料,而且对合成氨的催化剂有毒害作用,必须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通过变换反应加以除去。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既是原料气的净化过程,又是原料气的制造过程。本设计主要包括工艺路线的确定、中温变换炉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触媒用量的计算、中温变换炉工艺计算和设备选型、换热器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以及设备选型等。并且综合各方面因素对车间设备布置进行了合理的设计,最终完成了20 000字的设计说明书及生产工艺流程图、车间平立面布置图及主体设备装配图的绘制。 关键词:重油;一氧化碳变换;中温变换炉;流程图

Abstract This article was about the annual output of heavy oil as raw materials to transform eight thousand tons of carbon monoxide ammonia preliminary design sec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ammonia, transform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was a very important reaction. Manufactured using heavy oil feed gas which containa part of carbon monoxide, carbon monoxide could not be directly used as those of the raw materials of synthetic ammonia, but also a catalyst for ammonia poisoning effect there must be a catalyst for transformation through the catalytic reaction to be removed. Transform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is a gas purification process of raw materials, but also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feed gas. The design of the main routes which include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ss, the medium variant of the furnace material balance , heat balance, the calculation of the amount of catalyst, in the variable furnace process of calculation and selection of equipment, heat exchanger of the material balance and heat balance as well as equipment selection type and so on. Taking all factors and workshop equipment to carry out a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he design. In the end, the20 000-word statement and map production process, shopping facade and the main equipment layout drawing assembly were completed. Key words: Heavy oil; Transform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Temperature shift converter; Flow chart

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

一、市场情况 (一)产品用途 尿素是一种含氮量最高的中性固体肥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农业用尿素占90%,10%用于工业。农业上尿素可作单一肥料、复合肥料、混合肥料及微肥使用,也用作饲料添加剂。在工业上,尿素可生产脲醛树脂、氰尿酸、氯化异氰尿酸、三羟基异氰酸酯、水合肼、盐酸氨基脲、脲烷、氨基磺酸、发泡剂AC 、尿囊素等;尿素可制氨基甲酸酯、酰尿、造影显影剂、止痛剂、漱口水、甜味剂等医药品;尿素可生产石油炼制的脱蜡剂;尿素用于生产含脲聚合物,也可作纤维素产品的软化剂;尿素还可以作炸药的稳定剂,选矿的起泡剂,也可用于制革颜料生产。 (二)市场情况 2000年到2006年,我国尿素产能从 二、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1)合成氨:600吨/日(中间产品),公称能力18万吨/年 (2)尿素:1052吨/日,公称能力30万吨/年 工厂年运行天数:330天/年、按8000小时 三、工艺技术方案 原料煤与水在棒磨机湿法研磨,浓度达到61%的水煤浆加压后与高压氧气一起进行部分氧化,生产出含有CO 、H 2的粗合成气。合成气送到变换工段,在变换工段,大部分的CO 和水蒸汽反应生成H 2和CO 2,变换气中的CO 2和H 2S 等酸性气体在低温甲醇洗工段中被脱除,得到的净化气送入液氮洗工段精制,并配氮使合成气中的氢氮比达到3:1,精制气进入合成气压缩机,升压至后送入氨合成系统生产合成氨。低温甲醇洗的CO 2部分送往尿素装置,经压缩与液氨合成为尿素。

(一)气化工艺技术简介 气化工艺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移动床(有时也被称为固定床),流化床和气流床。 1、固定床气化炉是最老的气化炉,它很长时间在煤气化工艺中占主要地位。固定床煤气技术经历了固定层间歇气化法、富氧连续气化法和鲁奇加压气化法。 固定床气化炉中的氧化剂与煤的流动方向相反,通过由煤变为焦油,再到灰等一系列反应区。当空气被作为氧化剂时,温度通常不会超过灰熔点,而纯氧气流床气化炉既可以是干灰也可以是熔渣。由于粗煤气出口温度(400~500℃)相对较低,粗合成气中通常会有液态碳氢化合物。固定层间歇气化法因吹风过程中放空气对环境污染严重而被淘汰,富氧连续气化法因原料只能用焦炭和无烟煤,原料价格高,且生成气中甲烷含量高;富氧气化的特点是投资少,操作简单,在中型氮肥厂中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是国家重点推荐的中氮厂造气技术。由于国家大力整治小煤窑和国家经济发展和重化工业的强力拉动,全国各地的煤价格随着需求的增加正在节节上扬,使合成氨成本大幅上升,所以必须采用先进的煤气化工艺,提高煤的利用率和水煤气中有效气组成。鲁奇(Lurgi)加压气化技术,在我国建有3套装置。该技术虽然能连续加压气化,但由于气化温度低,生成气中甲烷含量大,同时生成气中含苯、酚、焦油等一系列难处理的物质,净化流程长;尤其是该技术只能用碎煤不能用粉煤,因而原料利用率低,大量筛分下来的粉煤要配燃煤锅炉进行处理。 2、流化床气化炉采用粉碎了的煤作为原料,用氧化剂(氧气或空

产五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方案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1 引言 (3) 1.1 氨的基本用途 (3) 1.2 合成氨技术的发展趋势 (4) 1.3 合成氨常见工艺方法 (4) 1.3.1 高压法 (5) < 1.3.2 中压法 (5) 1.3.3 低压法 (5) 1.4 设计条件 (5) 1.5 物料流程示意图 (6) 2 物料衡算 (8) 2.1 合成塔入口气组成 (8) 2.2 合成塔出口气组成 (8) 2.3 合成率计算 (9) 《 2.4 氨分离器出口气液组成计算 (10) 2.5 冷交换器分离出的液体组成 (13) 2.6 液氨贮槽驰放气和液相组成的计算 (13) 2.7 液氨贮槽物料衡算 (15) 2.8 合成循环回路总物料衡算 (17) 3 能量衡算 (28) 3.1 合成塔能量衡算 (28) 3.2废热锅炉能量衡算 (30) ~ 3.3 热交换器能量衡算 (31) 3.4 软水预热器能量衡算 (32) 3.5 水冷却器和氨分离器能量衡算 (33) 3.6 循环压缩机能量衡算 (35) 3.7 冷交换器与氨冷器能量衡算 (36) 3.8 合成全系统能量平衡汇总 (38) 4 设备选型及管道计算 (40) 4.1 管道计算 (40) , 4.2 设备选型 (42) 结论 (43) 致谢 (44) 参考文献 (45)

年产五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 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任务为年产五万吨合成氨工厂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氨合成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分离和再循环、氨的合成、惰性气体排放等基本步骤,上述基本步骤组合成为氨合成循环反应的工艺流程。其中氨合成工段是合成氨工艺的中心环节。新鲜原料气的摩尔分数组成如下:H273.25%, N225.59%,CH41.65%,Ar0.51%合成操作压力为31MPa,合成塔入口气的组成为NH3(3.0%>,CH4+Ar(15.5%>,要求合成塔出口气中氨的摩尔分数达到 17%。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设计了年产五万吨合成氨厂合成工段的 工艺流程,并借助CAD技术绘制了该工艺的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和设备布置图。最后对该工艺流程进行了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并根据设计任务及操作温度、压力按相关标准对工艺管道的尺寸和材质进行了选择。 关键词:物料衡算,氨合成,能量衡算 , The Design of 50kt/a Synthetic Ammonia Process Abstract:There are many types of Ammonia synthesis technology and process,Generally,they includes ammonia synthesis, separation and recycling, inert gases Emissions and other basic steps, Combining the above basic stepsturnning into the ammonia synthesis reaction and recycling process , in which ammonia synthesis section is the central part of a synthetic ammonia process. The task of curriculum design is theammonia synthesis section of an annual fifty thousand tons synthetic ammonia plant . The composition of fresh feed gas is: H2(73.77%>,N2(24.56%>,CH4(1.27%>,Ar(0.4%>, the temperature is 35℃, the operating pressure is 31MPa, the inlet gas composition of the Reactor is : NH3(3.0%>,CH4+Ar(15.7%>,it Requires the mole fraction of ammonia reacheds to 16.8% of outlet gas of synthesis reactor. By consult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we designed the ammonia synthesis section of an annual fifty thousand tons synthetic ammoni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