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研究结题 报告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研究结题 报告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榆次区郭家堡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之一。它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2.语文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目前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真正地落实,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具备“实践性”,但实践方式并未超出语文学科的范围,算不上真正的语文活动课;另一种是语文活动设计脱离了语文学科,孤立地搞综合实践活动。如此下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

3.学校自身特点的需要

我校远离市区,生源主要是周边农村和外来打工子女。由于有些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解读不深刻,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全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教师往往只注重听、说、读、写知识的传授,而极少关注学生经验性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的传授。许多乡土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没有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新课程应有的活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

二、理论基础

生活世界,生活的教育理论;科学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创新教育相关理论;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

三、研究方法

教学实验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四、研究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对本地自然、社会、人文等特色资源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际、信息收集与处理、实践、创新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教师有机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育内容的来源,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3、从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研究,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乡土资源,将综合实践课落到实处,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关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内容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研究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基础课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它不同于语文基础知识课,是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参与下,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能力和智力,组织协调性的训练,从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判断力,以增进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的一种活动。如何让语文活动课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发挥活动课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激发兴趣,在“活”中求学。

顾名思义,语文活动课就是围绕“语文”开展活动的课。既然是活动,首先应在“活”中做文章,以“活”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兴趣又是引导学生入门的最好老师。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接受。”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2、启发思维,在“动”中求知。

好奇爱动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活动”就是要“动”,让全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一齐“动”起来。语文活动课就是要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通过动眼,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通过动脑,提高思维素质;通过动口,提高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动手,提高写字和习作的本领。

3、拓展空间,在活动中求发展。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仅靠基础课对教材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拓展活动空间,在课外为学生提供进行语言实践的机遇。如开展课外阅读,查找资料,手工制作,编写故事,写日记,读书笔记,制作手抄报等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造

才能。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开发的研究

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①立足课堂学习,开发教材资源。

在教学中充分开发教材资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结合课文开展“知识竞赛”、“图片展示”、“诗朗诵”等形式,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地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强化语文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田径场、家乡的风土人情等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把它们有计划地、及时地引入语文教学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让学生在大校园中感受大语文教育。

2.改进语文课堂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的习惯和语文应用的能力,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的新思考,开展“课文新创作”综合实践活动。根据课文的内容,小组合作,把故事情节表演出来。使教学充分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场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3.走进美丽的大自然

大自然是孩子们的乐园,在大自然中活动、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积累丰富的表象,使他们获取知识,开启智慧,享受人生。

4.采集撰写风土人情

作为以农村和打工子女为主的小学,应当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农业生产,了解农村婚丧嫁娶、逢年过节的风俗习惯,富有特色的土特产品,培养学生热爱农民、关心农业、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为此,可以组织学生拍摄体现风土人情的照片,撰写关于风土人情的通讯报道。让学生通过调查,有条理地说说这些产品的特色、分类或者种植方法、加工方法等,学会向他人推销这些特产,可以写解说词、广告词,可以做宣传画并在红领巾广播站播出。通过制作这些具有切身体验的作品,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操作模式的研究

作为一门课程,要便于操作。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开发的全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操作模式。虽教无定法,但贫乏,无法可依的教学是不能发挥课程优势的。因此,必须构建一套与研究相适应的操作模式,使之有章可循,防止盲目性。

1、优化语文活动课的教学结构

(1)改善师生交往,拓宽学习空间。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改善师生交往,拓宽学习空间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教师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较为宽松的心理环境;其次要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有效组织课堂活动;第三要优化问题的设计,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2)促进主体参与,引导自主活动。唯有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个性才能获得积极发展。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其次,要针对差异,采用因材施教和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参与的方法;第三,要鼓励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第四,要采用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

(3)强化活动教学,培育自我意识。个性——活动——发展是个性发展教学的核心理论。我们要在“活动促个性发展”的思想指导下,优化教学过程。首先要精心设计多样的活动形式,如操作实验活动,游戏表演活动,歌唱绘画活动,观察介绍活动,讨论争辩活动,记者招待会等等,其中要特别关注审美活动的设计;其次,适时开展活动,如活动在疑难处,活动在疲倦时,活动在巩固记忆时,活动在表达运用时等;第三,要引导学生开展正确的评价活动等,从而培育积极的自我意识。

2、突显以活动为中心,发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

(1)以“兴趣”为动力中心,激发学生自觉与活动。兴趣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2)以“小组”为组织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自主参与是让学生个性得到积极发展的基础。真正的活动课应该是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所有学生都是活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以“小组”为组织中心的活动课正符合参与度大,沟通面广的特点,因此,以“小组”为组织中心,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

(3)以“自评”为反馈中心,诱导学生自动调控活动。在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生活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活动课教学的实践起着重要作用的是自评,自控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评,自控能力在活动课程中是本课题的一个重要环节。

六、课题的实施

(一)实施原则:

1、基础性原则: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能把目标定在培养什么样的创造人才上面,而是要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智慧水平。这里强调的基础性,一是要完成国家的课程标准和基础学业,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二是积极去发现儿童的潜能和特殊的天赋,进行综合性教学,为他们的成人成才打好基础。

2、适应性原则:

“教育要适应儿童”这是当前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一方面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儿童的共性特点,使自己的教育实践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另一方面要“读懂”每一个学生,要观察,了解,判定他们的个性智能优势,激励他们的志趣,创设适于他们的学习情境,鼓励每个孩子创造一个五彩斑谰的学习生活。

3、开放性原则:

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方面实现开放性教学。从目前看,我们的任课教师要积极对现行的教材内容进行延伸,综合,重组,提升,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动手实践、网络学习、社会调查等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综合性原则:

教育应该促进学生优势智能的发展,但不等于其它职能就不需要发展。我们必须立足于生活世界,生活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多元化情境教学,所以,我们必须摒弃“学科本位”的教育思想,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积极使语文学科教学与其它学科相联系,使多学科知识相联系,在多元化情境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智能,同时促进语文综合素质的形成。

(二)基本理念:

用生活的教育来教,建设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结构,实践语文活动课模式教学。

(三)操作方法:

1、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一、二年级:根据学生实际,在活动中学生能复述教师说过的一句话,一段话。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三、四年级:指导学生注意听广播、听故事、听教师说,然后把听到的讲给别人听。要求在活动中能够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会。

五、六年级:能听懂别人说一段话的意思,并把听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能够运用语言、行动和想象来综合表达自己的情感。

(2)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

一、二年级:

a、能复述课间活动中看到或听到别人说的内容。

b、能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说出图画、场面、场景的意思,适当加入想象内容。

c、能准确复述老师说过的有关活动内容的几句话。

三、四年级:

a、在活动中,有目标的指导学生说一些笑话、谜语、小故事、一些见闻等简单内容,准确抓住主要内容,充分进行想象。

b、能用一段话复述活动的过程或主要内容。

c、培养学生掌握组织、主持活动的方法和初步具有自己组织、主持活动的能力。

五、六年级:

a、在活动中让学生广泛、自由、大声地诵读,内容可以是成语故事、新闻,可以是课文的一些段落、笑话、谜语、读书心得、感受等。

b、形成具有一定的组织、主持各种活动的能力,并成为优秀的主持人。

(3)强化语文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四)几点认识

1、培养儿童创新能力,要树立大语文课程观,重建课程文化,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观念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

2、培养儿童创新能力要在“教育适应儿童”的基本理念下进行。

3、借鉴生活的教育理论,要适合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征,也要发扬和保证中国教育的优势和特点,要把打基础为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实施国家统一教材依然是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

4、教育要创新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行

动研究,是每一个教师的工作目标。这是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

七、成果分析

1、学生的智能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因为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倡导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相结合;所以,学生的情感得到解放,学习生活得到丰富,自主意识得到提高,个性潜能得到开发,智能水平得到提高。

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等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文化水平的提高。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教育理念、理论修养、实践能力是很重要的直接因素。我校通过课题研究辅导讲座,专题研讨活动,教研过程的公开课、观摩课、学术研讨等形式,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能力上都得到了提高。同时,教师对传统教育的批判能力、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以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的研究报告,请审议指导,并予以结题。

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人物事迹、学习资料、教学资源、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haracter stories,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研究》结题报告

语文论文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作业应该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学生在不断的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它应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和学习需要。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也就是说学生的问题、困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需要等应是作业的主要生长点。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大力改革语文作业设计,赋于它新的价值: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因此我认为有必要依据课程改革的需要重新认识全面作业的意义,让学生在充满生机、趣味的多彩园地中,感受到快乐、充实、收获。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有效性作业设计所展示出来的实践性、多样性、开放性,张扬着学生的个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课改注入了一份“活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首先,在于遵循学生知识形成的一般规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基于这样的观点,实践性作业的形成也应该给予学生一个发现、研究、探索的过程。 其次,在于符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操作也是在本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中展开的,它带给学生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根本实现。 再次,在于对有关学习理论的进一步阐释。 在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操作中应该融入先进的学习理论,以先进的学习理论来完成实践性作业的合理构想。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巴班斯基关于“优化”的理论等都可以构成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将系统论、控制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进教学论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这就是要根据培养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条件来制定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然后灵活机动地执行这个方案,以期在规

中学语文教学_中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语文教学_中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语文教学_中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语文教学_中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七至九年级教材在中,综合性学习在每个单元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课程标准首次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列为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之一,可见,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一样重要。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江泽民也说过: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经验。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并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然而,在课改实践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并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教师没有开展过活动,少数尝试者也还只是停留在课本唯一、教师唯一、教室唯一的层次上。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 1、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 2、对综合性学习认识模糊。 3、教师缺乏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经验、知识、能力和方法。 4、学校管理滞后成了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障碍,使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缺乏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时间的支持以及精神鼓励。 要改变这种现状,既要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掌握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和技能,起核心作用,又要学校加强管理,构建适合新课程体系的管理制度,为师生提供适合开展活动的土壤,起促进作用。然而,目前学校还没有一个让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积极探讨尝试开展综合性学

24农村小学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首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为必修课。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课程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和互补性。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的开展,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由于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措施不到位,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严重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落实; (二)由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纲要》的精神实质领会有差异,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内容、目标不明确,在实施过程中思路不开阔,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活动缺乏系统性、综合性和实效性; (三)由于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缺乏全面性、综合性,因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四)我校是农村小学,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设施不够完备,制约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上述种种因素,都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研究。 我校提出开展《农村小学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研究,旨在探索农村小学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办法、实施策略及评价办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趋于系统化,提高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

二、课题实施的总体目标 (一)学习理论,丰富理论知识,提高认识,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 (二)深刻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性质、目标、内容,为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建立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机制和评价办法; (四)通过有计划的在各年级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办法、途径以及实际操作方法; (五)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形成新形势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模式; (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融入社会,进入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自主学习、互相协作、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八)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 (一)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动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德;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通用10篇)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通用10篇)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课题结题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篇1 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大力突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这一切都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重要地位。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校已经实施多年了。但是,我们的语文教师只有少数能够较准确地答出概念要点内涵。基本知道综合性学习注重整合、实践性,而对活动中注重主体性、生成性、差异性等方面却很少。实施情况也不容乐观,指导学生进行的为数不多,很多教师谈到不知道该怎样指导。学生的活动情况一般采用成果交流的形式,没有对评价方面的量化指标进行研究和探讨,有的教师甚至没有进行过评价。 结合在其他学校和资料中了解到情况,主要问题是: 1、认识不到位。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语文学习只是拼音、识字、阅读、作文,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补充,是附属,可学可不学,淡化和削弱了综合性学习应该作为“必修”的地位。受功利思想影响,认为上级、学校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无从考查,担心荒了自己的“园”而肥了别人的“田”,因此不够重视。 2、资源不丰富。过于依赖语文课本,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学习开展的唯一,缺乏课程开发意识,不去或不愿联系学生生活,联系社区和学校的实际来开发学习资源,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3、指导不得法。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放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或一弘死水毫无生气,或嬉戏玩耍悠闲逍遥;教师或包办代替津津乐道,或放任自流不加引导。对综合性学习的策略不得而知。 鉴于此,本课题组成员提出了本课题,试图对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进行研究,摸索出一些活动策略,可发一些活动资源,提供给语文老师,让老师们

语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结题报告——成长语文是研究性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开展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新领域,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个探讨。 一、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固定场所传授知识,学生始终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一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自主性。语文研究性学习之所以特别强调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研究意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研究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学生是否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衡量语文研究性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设计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在学生自主研究活动上下功夫。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思路是: 1.从抓语言问题开始

爱因斯但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上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了,但我们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呢”,多查。阅一下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2.强化自我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效开展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效开展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都是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形式,以书本为主要学习途径。从而形成了形式单一、内容固定,方法枯燥的现状。这种现状,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语文教育界对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进行创造性借鉴,探索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新的领域。2001年,国家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用稿)》中,首次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列入语文课程体系。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课型正式进入教材,进入课堂。 新课标对每个学段的综合性学习做出了明确要求。按照新课标要求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都专门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内容,大部分都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呈现的。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综合性学习的设置与实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因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教学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并没有落到实处。许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从而导致对语文学习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就算有些老师已经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也大都处于形式上的落实,要么将课堂当成简单的游戏,师生热热闹闹的秀一场;要么当成传统的字词教学,索然无趣;有的上成了真正的活动课,缺乏语文味;有的只是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而没有师生前期对活动内容和要求的探究,也没有活动中老师的点拨、师生的

评价和总结。 纵观我市语文教学的现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几年,我市没有开展过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相关比赛。因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长期处于无人牵头、教师意识淡、个别人自我摸索的尴尬境地。如何有效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已成为现在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结合教育现状,我们把“如何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突破口,进行课改研究,力求探索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有效方法和路径,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开放,语文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等多种语文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题的界定 1、“语文综合性学习”:它是语文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重在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突出学生的自主性的发挥,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它课程相结合。综合性学习一般具备开放性、主体性、合作性、实践性、统整性、生存性。 2、活动:专指的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开展动手制作、社会调查、古诗词背诵、名人故事会、文艺

综合实践结题报告范本(共5篇)

综合实践结题报告范本(共5篇) - 写写帮文库 第一篇:综合实践结题报告范本 篇一:综合实践结题报告 3月中旬,我们带着调查问卷走进了红梅公园,对不同年龄的人们进行了调查与采访。在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配合的人和一些不怎么愿意配合的老年人,尽管我们一次次礼貌地请求他们又被他们拒绝,但是我们仍然没有放弃,我们继续奋力地寻找其它的目标。 我们抽取红梅公园的40名游客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当面向他们提问,顺利完成了本次的调查活动。 经调查统计我们发现,14~30岁的人对外国的文化特色 都不是太了解,因此很想去别国旅游。它们认为中国文化相对外国文化还稍有欠缺, 他们更喜欢外国的文化与民风民俗。并且,他们认为中国的文化并不一定能顺利传承下去,但他们希望能传承下去。 相对于14~30岁的人们来说,30岁以上的人们显得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一些。另外对于现在许多人更喜欢外国文化的现象,他们表示比较重视,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能够顺利传承下去。 在本次综合活动中,我参与了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ppt 的制作与修改及个人小结的汇总。我做了很多可以锻炼我能力的事情,也借此提高了我的电脑水平。 这次的活动提高了我们每个组员的与人交往的能力,锻炼了

我们的口才,同时也使我们更了解这个课题,更了解这个社会了。篇二: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浅谈农村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1、研究背景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和教育。正因为这样,他们制定了许许多多的规则来限制孩子的自由。孩子有限的时间都被各种学习和课外作业占满了,他们不能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枯燥的学习生活让很多孩子滋生了厌学情绪,早恋,上网,逃学,成了普遍现象。古人云:“不识稻与梁,不知世事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缺失,导致了学生自然知识的缺乏,社会阅历的肤浅,“人性”的欠缺。学生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以至于出现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抗挫折能力较差等现象。学校能不能不拘泥于课本,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走出课堂,做到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能不能加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户外、校外、大自然中上课的机会?我们能不能根据我们农村中学的现状,整合现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等开发研究真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2、研究意义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是适应现在教育形式的需要。综合实践课程的不断开发和研究,有利于激发老师的创造力,有利于

《语文课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语文课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语文课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如今,随着我校语文主题学习的开展,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 为此,提出此课题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二、概念界定 1、是课堂管理的需要 由于条件限制,我校的教学班级人数都在70人左右。小学大班额教学给教师的课堂管理、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学质量的检测以及学生的展示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收效甚微。将大班额化为若干小组,以组进行管理、反馈、检测、展示,既节约了时间,也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让课堂教学生动而有趣味。 2、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需要 近年来,高效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高标准,语文主题阅读的教学走进了课堂,要完成好这些教学,小组合作是前提。 3、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这些孩子有自私、封闭、不善于与人交往等共性。而小组合作,为他们提供了团结、协作、互助、共享的平台。 三、研究目标 1、探索大班额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模式。 2、通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合作、竞争、提高、

超越”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合作探究有机结合。 四、研究内容 1、创建学习小组,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 2、研究小组合作方案,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3、研究小组评价方案和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法(问卷),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案例对比分析法、文献法、讨论法等。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工作始于完成。分三步进行: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具体工作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有关研究的资料,做好调查工作。 3、制定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2、认真实施研究方案,进行不断地实践探索。 3、研究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的的最佳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探索小组合作的实施方案、评价体系和激励、奖励机制。总结小组合作的经验和渠道,推广大班额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向纵深发展。逐步完成研究计划,并作个案记录、分析、总结。 4、进行阶段性总结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收集整理实验经验和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3、推广研究成果。

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沈阳市一线教师科研课题 结题申请书 沈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7月 申请者的承诺 本人认可所填写的《沈阳市一线教师科研课题结题申请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保证 所填写内容的真实可靠,没有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 资料、数据等均加以注释和如实说明),同意沈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者(签章): 2010年9月15日 填表说明 一、本表共七部分。申请者需填写第一至四部分,并按要求完成第五部分“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的签章

、封面上方3个代码框由申请者按要求填写。学段分类为高中、初中、小学、其他(其 他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等)四类;研究分类为教师发展研究、学生发展研究、德育心理研究、课程建设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其他研究;学科分类为语文、数学、外语、理综合(含高中,初中物理、化学、生物)、文综合(含高中,初中历史、地理、政治)、体卫艺(含全学段的体育、健康、音乐、美术学科)、小学综合(含小学语、数、外、体卫艺之外的其他学科)、其他(以上学科之外的内容)。 三、请按“填表说明”的要求,用中文准确、清晰地填写各栏内容。 四、本表需由申请者及所在单位签章后生效。 五、本表报送纸质材料一份,电子稿一份。纸质材料请使用A4复印纸打印,于左侧装 订成册。 一、基本信息 、成果提要

三、学习情况 四、辅助材料目录

五、所在单位意见 六、所在区县教育科研部门意见 对申请者填写内容进行审核;是否同意报市规划办。 公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意见 七、 市规 划办

(完整word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研究结题 报告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榆次区郭家堡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之一。它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2.语文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目前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真正地落实,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具备“实践性”,但实践方式并未超出语文学科的范围,算不上真正的语文活动课;另一种是语文活动设计脱离了语文学科,孤立地搞综合实践活动.如此下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 3.学校自身特点的需要 我校远离市区,生源主要是周边农村和外来打工子女.由于有些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解读不深刻,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全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教师往往只注重听、说、读、写知识的传授,而极少关注学生经验性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的传授。许多乡土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没有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新课程应有的活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 二、理论基础 生活世界,生活的教育理论;科学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创新教育相关理论;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 三、研究方法 教学实验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四、研究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对本地自然、社会、人文等特色资源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际、信息收集与处理、实践、创新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教师有机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育内容的来源,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3、从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研究,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乡土资源,将综合实践课落到实处,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引言。 本校自1999年创办以来,即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确立以人为本的教改目标,既发挥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完善个体性格,又弘扬教师的生命价值和人格魅力。有这样良好的教风学风为背景,再有学校领导的远见卓识和科研意识,我校于2001年11月向厦门教育学院提交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实验方案。 长期以来各学科课程自成体系,形成一个比较封闭的系统。学生在学习了知识后,遇到实际问题时仍然无从下手。就语文学科来说,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相互孤立,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阶段主要是以如何在小学语文课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操作系统为研究重点,兼顾理论研究,为下一阶段较为全面的理论研究作准备。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的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为02年课题立项前,这一阶段是预研究和课题立项的准备工作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在小学语文课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历史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作一些调查研究,建立课题实验设想并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等。 第二阶段为02年9月课题立项至03年1月,这一阶段是初步探索阶段。主要的工作包括组建研究组织,进行教师培训,各实验教师拟订各自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前检测和开展初步实验工作。 第三阶段为03年2月至04年1月,这一阶段是深入探索阶段。主要的工作包括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如实验教师的培训、观摩研讨课、论文和优质课竞赛和其他的研究交流活动等。本阶段定期进行形成性检测和阶段性小结,以及资料收集和成果总结工作。 第四阶段为2004年2月至今,这一阶段为总结思考阶段。主要的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研究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并特别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还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的理念,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有效性。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学生作业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研究。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形成的这种教学观、学生观在学生作业设计这一环节如何体现,如何通过学生作业

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精神,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3.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 XXX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生以农村子女为主,因此与城区学校相比,教育教学的整体素质(包括学生成绩、研究惯、阅读惯等)还存在着不小差距,而随着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在硬件设施方面已经逐渐缩短了城乡差别,因 1 - 此进一步加大教改力度,提升学校品格,逐步改变农村学校办学面貌,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4.学校语文功课设计中存在的首要问题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语文研究起到一个导向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作业机械单调,枯燥乏味,内容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评价则忽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从我校的实际情况看,同样存在着学生整天埋头于“作业堆”,作业形式简单

小学高年级语文项目学习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019年教育文档

小学高年级语文项目学习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当前,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起着重要的作用。怎样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笔者认为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而项目学习正是“自主、合作、探究”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要贯彻好这一基本理念,就必须真正明确它们的内涵,这样才能行之有效。项目学习作为一种相对长期(几个星期)的活动,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的任务,也可以是合作完成的任务。如,设定研究计划和问题,通过收集、分析、口头或书面资料汇报展开实证研究或文献研究,从而实施项目计划。传统的学习一般是把要学的知识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取出来,学习者所面?Φ奈侍獗蝗宋?地删除了许多复杂因素,变得单纯而抽象。这样虽能让学习者一下子抓住问题的本质,但不利于学习者全面地了解知识的生活原型,一旦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学习者往往束手无策。如今学习知识的目的不只是继承,而更在于创造更多的知识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用知识创造财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项目学习正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从多个层面促进人的发展的学习方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速度加快,知识量猛增,仅仅靠书本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够了。.

同时,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在更高层次上整合和返璞归真,所有学科更贴近生活和现实问题,因此指导学生学会研究性的项目学习很有必要。 项目学习于20 世纪90 年代末被引入我国,1995 年被介绍到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当前,项目学习在大学、职高等学校非常受宠,而在普通高中、初中涉之甚少,小学阶段几乎空白。笔者学校地处连云港市高校云集的新海新区,高校教学科研氛围浓厚,大村硬件设施、学生阅读资源都比较好,教师也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意识和能力。虽然对项目学习比较陌生,但大家的研究兴致都很高。 各方面的条件促成了本课题的诞生。 二、概念界定 项目学习,又称基于项目的学习,就是学习者围绕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学习。 项目学习,是一种能力本位的学习法,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学习方案,以项目或一种合同的形式出现。其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要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

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1、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曾一度让众多一线教师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的精彩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发现许多教师是在邯郸学步,更多的教师则是“新瓶装旧酒”,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呈现出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的状态,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高。 我校在对语文课堂教学调查分析中发现,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着。其典型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师生实际付出的精力与实际收效之比不协调、不对等。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2、课题理论依据

从专业角度来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3、研究的意义 进行此课题的研究意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科学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1、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学校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想成为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教学有效。 2、通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让老师了解目前教学中出现低效能、低产出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 3、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策略》课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策略》课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转变。自主、开放、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日益明显。课堂教学更注重教学内容、过程、手段、评价等的开放,课堂变得开放了,逐渐显现出活力。但是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日益感觉课堂教学的效率却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课堂的“活”呈现出的是表面的热闹,表面上看学生的活动量大了,活动形式多了,可收效却不明显。多数学生的思维还只是游离于浅层次的思考上,对文本的理解不透彻,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更重要的是不能去灵活运用。学习效率依旧低下,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升。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进行反思性研究,以继续深入推进小语课改工作。 为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这都表示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现状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如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等,从中

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合集5篇)

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合集5 篇) 第一篇: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论述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时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在实施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许多学校潜心提高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距离新时代学生发展的需要,距离新课标的目的和要求,还需要加大实验和研究力度,大力培养,全面提升。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对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语文学科教学及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发展不均衡,后进生与优等生的学科素养差距大,特别是部分后进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低下,学习自觉性很差。 (二)学生听话习惯不好,不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倾听不专注,或者不能抓住说话者发言的主要内容。 (三)学生读书量基本可以,但读书只是看热闹,阅读理解能力不强,不能将读书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有效结合。 (四)学生的书写水平和写字的基本功与《课程标准》中的写字要求还有差距。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大语文教学观的影响下,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开展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与研究。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课题研究的主旨就是在继承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新课标提出的

培养任务,侧重于探讨利用校内校外的一切教育活动等途径,着力培养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认为此课题研究顺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本课题的确立,首先是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如钱理群等当代著名教育大家提出的语文素养培养的目标、任务、途径,姚竹青老师的大语文教学观,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其次,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教师的情况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选择我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我们通过研究,力求解决后进生学习困难、学生倾听习惯不好、阅读及写作能力偏低、写字水平不高等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寻找适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有效途径,以期达到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三、课题的依据、内容、目标和研究方法 (一)课题的依据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作如下诠释:“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本课题研究的主旨就是遵循新课标提出的培养任务,利用校内校外的一切教育活动,着力培养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之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内容: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途径研究,主要包括利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教育等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小学生语文素养内涵的研究,主要包括识字、听记、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素养及具体培养目标的研究;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与提升评价体系研究;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与教师语文素养提升研究。目标: 1.教师层面,通过教师读书,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教师的文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