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籍测量学课后题

地籍测量学课后题

地籍测量学课后题
地籍测量学课后题

1.地籍信息回答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哪六个基本问题?

①“是谁的”②“在哪里”③“有多少”④“在什么时候”⑤“为什么”⑥“怎么样”

2.地籍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原则是什么?

目的:珍惜并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内容:①税收地籍调查的内容:一是土地权利状况,即纳税人情况,包括姓名或单位名称、地址等;二是计算赋税的依据,即需要纳税的土地类型、土地面积和土地等级等。

②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以土地权属调查为核心内容,同时调查土地利用状况和其他要素。

③多用途地籍调查的内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

原则:①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

②实事求是的原则;③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④符合多用途的原则

3.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含义: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内容: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4.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有哪几种?如何确认土地权属?

确认方式有文件确认、惯用确认、协商确认和仲裁确认四种

如何确认:①农村地区(含城市郊区)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认: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不但形式复杂,而且往往用地手续不齐全,因此,应将文件确认、惯用确认、协商确认和仲裁确认结合起来确认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铁路、公路、军队、风景名胜区和水利设施等用地,其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各管理部门②城市土地使用权的确认:单位用地红线图;房地产使用证;土地使用合同书、协议书、换地书等;征(拨)地批准书和合同书;有偿使用合同书(协议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城市住宅用地确权的文件

5.简述地块和宗地的概念及其划分的原则

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特征: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空间位置是固定的,边界是相对明确的;“同类属性既可以是某一种属性,也可以是某一类属性的集合

宗地: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根据地块的含义,宗地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权利、利用、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6.简述土地权属界址、边界系统和边界类型

土地权属界址:包括界址线、界址点和界标。界址线是指相邻宗地之间的分界线,有的界址线和明显地物重合,但要注意实际界址线可能是它们的中线、内边线或外边线。界址点是指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界标是指在界址点上设置的标志,是确定界址点坐标值的位置依据

边界系统:就是人们或政府管理机构通常以某种方式所承认的界线存在形式。一般由普通边界和法律边界组成。普通边界主要依靠自然的或人为的边界要素,至今我国的行政边界大多属于此类。法律边界指对人造的或自然的边界要素进行精确的测量,获取测量数据,通过法律形式给予承认

边界类型:根据土地划分的方法,形成了三种边界,即行政边界、宗地边界和地块边界

7.什么是飞地、间隙地和争议地?

飞地:指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之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

间隙地:指无土地使用权属主的空置土地

争议地:有争议的地块,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土地权属主都不能提供有效的确权文件,却同时提出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地块

8.试述我国现行土地分类的原则

9.试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①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②为农业生产提供依据;③为建立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服务;④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⑤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最新的数据

内容:①查清辖区内每一块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量算地类面积;②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③编制土地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村土地利用现状图;④调查、总结、分析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10.试述房产调查的主要内容

确定房屋及其用地的权属状况,是房产调查的主要内容

11.房屋的数量包括哪些?试比较解析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共有面积、产权面积、总建筑面积和套内建筑面积

12.应分摊的共有面积的特点是什么?

13.什么是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是什么?

地籍控制测量: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原则: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的原则

14.什么是大地坐标系?大地坐标系参考面和基准面是什么?

参考面:起始子午面和赤道平面基准面:参考托球面

15.土地权属界址点坐标的作用是什么?对实地的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

16.简述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的方法 P97

17.试述勘界测绘的含义及其内容

含义:它是在确定界线实际走向以后,在实地埋设界桩,测定界桩点位,测绘边界地形图,并在地形图上表述边界线走向等工作。

内容:①界桩的埋设和测定;②边界想的标绘;③边界协议书附图的绘制;④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说明

18.简述地籍图内容选取的基本要点

①具有宗地划分或划分参考意义的各类自然或人工地物和地貌,即这些地物或地貌本身就是权属界线或在权属界线的附近

②具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划分意义或划分参考意义的各种地物或地貌

③土地上的重要附着物④在土地表面下的各种管线及构筑物,在图上不表示

⑤地面上的管线只表示重要的⑥还有界址点和控制点等要素

⑦注记部分,也就是地表自然情况的符号表示

⑧标识符间接回答了宗地或地块是“谁的”、“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

19.比较宗地图和宗地草图

20.为什么要测绘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岛图)?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原因:由于农村地区采用1:5000、1:1万较小比例尺测绘分幅地籍图,因而地籍图上无法表示出居民地的细部位置,不便于农村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权管理,故需要测绘大比例尺农村居民地地籍图,用作农村地籍图的加细与补充,以满足地籍管理工作的需要。

内容:①自然村居民地范围轮廓线、居民地名称、居民地所在的乡(镇)、村名称、居民地所在农村地籍图的图号和地块号

②集体土地使用权宗地的界线、编号、房屋建筑结构和层数,利用类别和面积

③作为权属界线的围墙、垣栅、篱笆、铁丝网等线状地物

④居民地内公共设施、道路、球场、晒场、水塘和地类界等

⑤居民地的指北方向⑥居民地地籍图的比例尺等

21.试述地籍图和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22.宗地有什么特性?

23.什么是图解法面积测算?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从图纸上测算面积的方法称图解法面积测算。它包括几何要素与坐标测算法、膜片法、求积仪法、沙维奇法、光电求积仪法以及电算法等

24.土地面积测算与平差的原则是什么?

土地面积测算原则: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步

平差原则: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测算,块块检核,逐级按比例平差”的原则,即分级控制、分级测算、分级平差

25.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前,主要应准备哪些资料

①变更土地登记或房地产登记申请书②原有地籍图和宗地图的复制件

③本宗地及邻宗地的原有地籍调查表的复制件④有关界址点坐标⑤要的变更数据的准备⑥变更地籍调查表⑦本宗地附近测量控制点⑧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

26.恢复界址点的放样方法有哪些?实际作业时,主要包括哪些工作?

方法: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

27.试述鉴定测量的作业程序

①准备工作:调用地籍原图、表、册②精确量出原图图廓长度,与理论值比较是否相等

③复制鉴定附近的宗地界线④精确量定复制部分界线长度,并注记于复制图相应各边上

28.简述数字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的输出

29.简述数字地籍测量软件的基本功能

①数据采集功能;②数据输入功能;③编辑处理功能;④数据管理功能;⑤整饰功能;⑥数据的输出功能

30.数字地籍测量中碎步测量与模拟测图相比有什么特点?并简要说明

31.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有哪些?

①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②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③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④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⑤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

32.试述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使用范围

地籍测量学期末复习题

地籍测量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地登记 2、边界系统 边界系统,就是人们或政府管理机构通常以某种方式所承认的界线存在形式。 3、宗地图 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它是在地籍测绘工作的后阶段,当对界址点坐标进行检核后,确认准确无误,并且在其他的地籍资料也正确收集完毕的情况下,依照一定的比例尺制作成的反映宗地实地位置和有关情况的一种图件。 4、数字地籍测量 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工具,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管理的测绘方法。 5、土地等级评价 土地等级评价,又叫土地分等定级,是指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工作。 6、多用途地籍 多用途地籍,亦称现代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其目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保护产权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土地利用、保护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资料。 7、宗地 宗地是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 8、变更地籍测量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 9、地籍图 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称地籍图。 10、数字地籍测量 11、勘界测量 勘界测绘即勘定行政区域界线的测绘工作。 12、权属主 所谓土地权属主(简称权属主,或权利人)是指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单位和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 13、飞地 飞地是指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之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 1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是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一种分类。 15、界址鉴定 依据地籍资料(原地籍图或界址点坐标成果),实地鉴定土地界址是否正确

《测量学》复习题

《测量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经纬仪有哪些主要轴线?请画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示意图。等高线有何特征? 2.何谓坡度?在地形图上怎样确定两点间的坡度? 3.什么是比例尺的精度? 4.表示地物的符号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5.什么是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有哪几种? 6.一般的测图方法有哪几种? 7.简要说明水准仪测量高程、经纬仪测量角度对于本专业采集数据的过程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8.试述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的方法和步骤? 9.绘图简述复曲线的计算要点? 10.绘图简述偏角法测设圆曲线的操作步骤? 11.测设的基本工作有哪些? 12.投影变形一般分为哪些变形?我国采用的高程系是什么高程系?画图说明三种高程系13.等高线是如何定义的?若使地面上0.2m的水平长度能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来,则选用的测图比例尺不应小于多少?选用这样的测图比例尺主要依据什么? 14.画图说明三角高程测量原理。观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它和水准测量哪个精度更高些?15.我国三角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其中各个角度测量中都要求盘左、盘右观测,这种观测方法可消除哪些误差的影响? 16.在导线测量中,导线路线的布设种类有哪些?各个种类的定义是什么?各适用于什么地形? 17.结合本专业,谈谈GPS测量的优点。 18.我国水准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在二等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互差小于1米、四等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互差小于3米,为何这样要求? 19.试述高等线的性质? 20.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与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有何区别和联系? 二、计算题 1.我国某点的高斯通用坐标为X=3234567.89米,Y=38432109.87米,问:该坐标是按几度投影计算的?A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离赤道多少米?

摄影测量学期中考试试卷

摄影测量学期中考试试 卷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云南师范大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摄影测量学试卷 学院_______ 专业______ 年级______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是,,, 2、摄影测量常用坐标系有,,, ,。 3、恢复立体像对左右像片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依据是方程。 4、两个空间直角坐标系间的坐标变换至少需要和控制点。 5、摄影测量加密按数学模型可分为:,,三种方法。 6、特征匹配的三个步骤:,,。 7、DEM的表示方式:,,。

二、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已知某航测项目参数设计为:航摄区域km km 54?,航摄仪:Leica RC30,胶片规格:cm cm 2323?,mm f 4.152=,摄影比例尺为:5000:1,航向重叠度P %=61%,旁向重叠度为:q %=32%,求行高H 是多少,摄影基线长是多少? 2、 3、如右图,已知规则矩形格网四个顶点坐标: A (627.00,570.00,126.00)、 B (627.00,580.00,125.00) C (637.00,570.00,130.00)、 D (637.00,580.00,128.00) 求点P (637.80,576.40)的高程值。 Y

三、简答题(10分+15分+15分+20分,共60分) 1、什么是影像的内外方位元素,主要参数分别有哪些? 2、单幅影像空间后方交会与立体像对前方交会定义是什么,为什么单张像片不能求解物体空间位置而立体像对可解三维坐标? 3、推导摄影中心点、像点与其对应物点三点位于一条直线上的共线条件方程,并简述其在摄影测量中的主要用途。

地籍测量学习题

地籍测量学习题 第一章 1、现代地籍的含义是什么 答:现代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5、地籍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原则是什么 答:地籍调查的目的: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土地政策和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础资料。 — 地籍调查的内容: 1.税收地籍调查的内容:土地权属状况和计算赋税的依据 2.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以土地权属调查为核心内容,同时调查土地利用状况和其他 要素 3.多用途地籍调查的内容: 1.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包括权利人状况,权源,权利性质,权利限制等。 2.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包括地理位置,权属界址等。 3.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数量,包括土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等。 4.土地及其附着物的质量,包括土地等级,基准地价,建筑物的结构和层次, 各种房地产价格等。 5.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利用状况,包括土地类型,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间距, 各类别面积比例。 地籍调查的原则: 1.| 2.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 3.实事求是的原则。 4.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 5.符合多用途的原则: 1.以地块为单位进行地籍调查。 2.调查前应收集有关测绘,地政,房地产产权产籍,规划,建筑物报建等资料。 3.应采用空间上全覆盖的调查方法,调查区域的每一块土地,每一个宗地的情 况都要调查清楚,包括道路,桥梁,河流,水面,山地,农田等。 4.地籍调查结果要做到图形,数据,簿册之间具有清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 ^ 答: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量土地及其附着物得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具体内容有: (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摄影测量学考试知识点汇总

摄影测量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 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2、光圈号数 :相对孔径的倒数 3、景深 :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4、超焦点距离:当物镜向无限远物体对光时,不仅远处的物体构象清晰,而且在离开物镜 不小于某一距离H 的所有物体,其构象都很清晰,这个距离H 就称为超焦点距离或称为无限远起点 5、视场: 将物镜对光于无穷远,在焦面上会看到一个照度不均匀的明亮圆。这个直径为 ab 的明亮圆的范围称为视场 6、视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视场直径所张的角2α。 7、像场 :在视场面积内能获得清晰影像的区域 8、像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像场直径所张的角2β。 像主点:摄影机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11、航向重叠 :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所摄地面的重叠区。 12、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主光轴 :通过诸透镜光轴的轴 主点: 主平面与光轴的交点 13、摄影基线 :相邻像片摄影站(投影中心)之间的空间连线。 15、内方位元素 确定物镜后节点和像片面相对位置的数据。 16、外方位元素 确定摄影摄影机或像片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焦点 平行光轴的投射光线经物镜后产生折射,该折射线与光轴的交点。 17、像片倾角 航摄仪光轴与通过物镜中心的铅垂线所夹的角称为像片的倾斜角 19、像片旋角 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 偏角 20、倾斜误差 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节点 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角u 和u ′相等时,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点。 21、投影差 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22、摄影比例尺 航摄相片上某一线段构成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水平距离之比。 23、像片控制点 为联系地面与相片而测定地面坐标的像点。 相对孔径 物镜焦距与有效孔径之比 25、左右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x 坐标之差 26、上下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Y 坐标之差 27、核点 基线延长线与左、右像片的交点k 1、k 2称为核点 28、核线 核面与像片的交线称为核线 29、核面 通过摄影基线S 1S 2与任一地面点A 所作的平面W A 30、投影基线 两摄站的连线 31、像片基线 指相邻两张像片主点的连线 3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即在一条航带几十条像对覆盖的区域或由几条航带几百哥像对构成 的区域内,仅仅由外业实测几个少量的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差 解算出摄影测量作业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控制点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33、空间后方交会 就是利用地面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值反求像片外方位元素 ()()()()(){} 2332233213322232332 1[]Z X Y X Y Y Y X X X Z Y X X Y Z X Y Y X Z X Y X Y =-+-+-+-+--

地籍测量学期末总结

复习大纲 一、名词解释(5分×4=20分) 宗地图: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 现代地籍:现代地籍是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数字地籍测量: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工具,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 地籍图: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称地籍图。 界址鉴定:依据地籍资料(原地籍图或界址点坐标成果),实地鉴定土地地界界址是否正确的测量作业,称为界址鉴定(简称鉴界)。 日常地籍调查: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和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 土地测设: 房产图:房产图是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的基础资料,它全面反映了土地和房屋基本情况和权属界限,是房产测量的主要成果。 地籍及其含义:地籍是现代地籍的简称,其含义如下:①地籍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②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③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④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 地籍测量: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 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权属调查是指以宗地为单位,对土地的权利、位置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土地登记钱具有法律意义的初步确认)。 地块、图斑、宗地: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宗地是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 土地税:土地税收是国家税收的一种,是国家以土地为征税对象,凭借政治权利,从土地权属主手中无偿地强制性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种。 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 房屋使用面积:使用面积是指房屋外墙(柱)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地图分割测量:土地分割测量是一种确定新的地块辩解的测量工作。 二、问答题(8分×5=40分) 1.地籍编码的内容包括哪些? 1)行政系列。包括省、市、县、区、村等有行政隶属关系的系列。这个系列的特点是呈树状结构的。 2)图件系列。包括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宗地图等。这些图件均是地籍信息的重要内容。 3)符号系列。包括各种独立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以及各种注记。 4)地类系列。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2.数字地籍测量的特点? ①自动化程度高②精度高③现势性强④整体性强⑤使用性强

地籍测量学试卷答案

变更地籍测量: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工作程序:(1)申请变更登记 (2)发送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 (3)实地调查并测量权属宗地(4)修测地籍图 (5)用解析法计算或从图上量算权属变更面积 (6)申报批注 (7)填写土地证 初始地籍:是在某一时期内,对其行政管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的调查后,最初建立的地籍图册。 城市土地使用权的确认方法(1)单位用地红线图 (2)地产使用证 (3)土地使用合同书和协议书(4)征(拨)地批准书和合同书(5)有偿使用合同书(协议书 (6)城市住宅地产的确权 初始土地登记的程序土地登记申请,审查,地籍调查,审核批准,注册登记、颁发证书 参考椭球:通常我们选择一个非常接近于大地体,又能用数学公式表达的旋转椭球来代替大地体 参心坐标系:以参考椭球为基准的坐标系。 产权地籍:地籍不但为征税服务,还承担了产权保护的功能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表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 地心坐标系:以总地球椭球为基准的坐标系。 大地水准面和大地体:由于潮汐作用,海水面时高时低,取平均海水面代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我们把平均海水面称作大地水准面 大地坐标系(地理坐标系):在球面上,地面点的位置通常用经、纬度表示,某点的经、纬度称为该点的地理坐标。 地物------ 地面上固定性的物体称为地物,分为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两类。 地块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位 地籍:记载有关土地状况的薄册(含图件),也可形象地将地籍喻之为土地的户籍,是土地诸要素的隶属关系综合成统一体的总称。 地籍区:行政辖区内,以乡、街道界线为基础结合明显线性地物划分地籍区。 地籍子区:在地籍区内,以行政村、居委会或街坊界线为基础结合明显线性地物划分地籍子区。 地籍调查:是政府为取得土地权属和利用状况等基本地籍资料而组织的一项系统性社会调查工作。 地籍总调查: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地籍调查。日常地籍调查因宗地设立、灭失、界址调整及其他地籍信息的变更而开展的地籍调查。 地籍测量: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测量宗地的权属界线、界址位置、形状等,计算面积,绘制地籍图和宗地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大小、测区内已有控制点的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照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观测和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地籍管理: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掌管土地权属,行使国家土地所有权管理,掌握土地信息,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仲裁土地纠纷,研究有关土地政策而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的综合措施体系。 地籍图—按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采用专用符号,突出表现地籍要素的地图。

地籍测量学复习资料

地籍及多用途地籍的定义与含义? 定义: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含义:1地籍是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土地的税收、保护土地产权和实现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2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地籍是以土地权属为核心对土地诸要素隶属关系的综合表述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情况5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地籍所具有的提供地块空间关系的能力称为地理性功能 地籍的分类及城镇地籍与农村地籍的区别 按地籍的用途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地籍 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按城乡土地不同特点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地籍测量内容及地籍测量特征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具体内容如下: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土根控制点。2界限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限和土地权属界限的界址点坐标。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

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特征: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3、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4、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地籍调查的含义 含义: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 土地产权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土地权属调查的核心是界址认定。 土地所有权是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即从法律上确认人们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所享有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是指依照法律对土地加以利用并从土地上获得 合法收益的权利。 土地所有权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土地的归宿作出

摄影测量学-经典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像片比例尺:像片上的线段l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L之比。 2、绝对航高:摄影物镜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航高,指摄影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高度。 3、相对航高:摄影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 4、像点位移:一个地面点在地面水平的水平像片上的构象与地面有起伏时或倾斜像片上构象的点位不同,这种点位的差异称为像点位移 5、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个摄影站点的空间距离 6、航向重叠:同一航带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 7、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像片之间也需要有一定的影像重叠,这种影像重叠称为旁向重叠 8、像片倾角:摄影瞬间摄影机物镜主光轴偏离铅垂线的夹角 9、像片的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摄影物镜(摄影中心)与像片在地面设定的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的参数,即确定这三者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 10、像片的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像机的镜头中心相对于影像位置关系的参数 11、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确定影像或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2、相对定向元素:确定像对中两像片之间相对位置所需的元素 13、绝对定向元素:确定单张像片或立体模型在地面坐标系中方位和大小所需的元素 14、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利用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空间坐标与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条件方程,反求该影响的外方位元素,这种方法称为单幅影像的空间后方交会 15、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相对左右两影像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同名像点的影像坐标量测值来确定该点的物方空间坐标(某一暂定三维坐标系统里的坐标或地面量测坐标系坐标),称为立体像对的空间前方交会 16、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按照立体像对与被摄物体的几何关系,以数学计算方式,通过计算机解求被摄物体的三维空间坐标的方法,称为双像解析摄影测量。 17、空中三角测量:利用航摄像片与所摄目标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根据少量像片控制点,计算待求点的平面位置、高程和像片外方位元素的测量方法18、POS:机载定位定向系统POS是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测量装置IMU的直接测定影像外方位元素的现代航空摄影导航系统,可用于在无地面控制或仅有少量地面控制点情况下的航空遥感对地定位和影像获取。 19、影像的灰度:规则格网排列的离散阵列 20、数字影像的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矩阵(采样)点上的原始函数个(x,y)的数值时就需要进行内插,此时称为重采样 21、影像匹配:影像匹配即通过一定的匹配算法在两幅或多幅影像之间识别同名点的过程。 22、核线相关:利用立体像对左、右核线上的灰度序列进行的影像相关 23、像片纠正:通过投影转换,将倾斜像片变换成规定比例尺水平像片的作业

2013年摄影测量学复习题

2013年理工大学 摄影测量学考试资料整理 原题(80分) 一、名词解释 像片比例尺:把摄影像片当作水平像片,地面取平均高程,这时像片上的线段l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L的比值. 绝对航高: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行高,是指摄影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 相对航高:摄影机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 像点位移:由于在实际航空摄影时,在中心投影的情况下,当航摄的飞机姿态出现较大倾斜或地面有起伏时,会导致地面点在航摄像片上的构象相对于理想情况下的构象所产生的位置差异. 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个摄影站点间的空间距离. 航向重叠:同一航线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 旁向重叠:两相邻行带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 像片倾角:摄影机的主光轴偏离铅垂线的夹角. 像片的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摄影物镜与像片在地面设定的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的参数. 像片的方位元素:表示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的参数. 像片的外方位元素:标示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参数. 相对定向元素: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的相对位置的元素. 绝对定向元素:描述立体相对在摄影瞬间的绝对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利用至少三个已知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与其影响上对应三个像点的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方程,反求该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 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按照立体像对与被摄物体的几何关系,以数学计算的方式,通过计算机解求被摄物体的三维空间坐标. 空中三角测量:利用计算的方法,根据航摄像片上所测的像点坐标以及少量的地面控制点求出地面加密点的物方空间坐标. POS:基于GPS和惯性测量装置IMU的直接测定影像外方位元素的现代航空摄影导航系统,可以获取移动物体的空间位置和三轴姿态信息. 影像的灰度:光学密度,D=lgO. 数字影像的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矩阵点上的原始函数g(x,y)的数值时就需进行插,此时称为重采样. 影像匹配:利用互相关函数,评价两块影响的相似性以确定同名点. 核线相关:沿核线寻找同名像点. 像片纠正:对原始的航摄像片或数字影像进行处理,获取相当于水平像片的影响或数字正射影像.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DOM 是以航摄像片或遥感影像(单色/彩色)为基础,经扫描处理并经逐像元进行辐射改正、微分纠正和镶 嵌,按地形图围裁剪成的影像数据,并将地形要素的信息以符号、线画、注记、公里格网、图廓(/外) 整饰等形式填加到该影像平面上,形成以栅格数据形式存储的影像数据库. 立体像对:摄影测量中,用摄影机在两摄站点对同一景物摄得的有一定重叠度的两像片. 立体正射影像对:为了从立体观测中获得只管立体感,为正射影像制作出一副立体匹配片,正射影像和相应的立体

地籍测量复习题

《地籍测量学》复习题A 一、解释名词 1、 任意中央子午线 2、 勘界测绘 3、 宗地图 4、 变更地籍测量 5、 地块 7、直线定线 8、地籍控制测量 9、土地坐落 10、放样 二、填空题 1、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需先设置 、再设置 然后进行数据采集。 2、地籍信息回答土地及其附着物 、 、 、 、 、 等基本问题。 3、地面点的地理坐标是使用 和 来表示。 4、解析法面积量算常用的方法为 、 和 三种。 5、影像融合有 、 和 三种主要方法。 6、地籍图比例尺选取主要考虑 、 、 、 等因素 。 三、 简答题

1、地籍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2、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的方法。 3、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前,主要应准备哪些资料? 4、现状地物调绘有哪些基本要求? 5、如何进行双层埋石? 6、土地性状调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7、共有面积的分摊原则是什么? 8、布设平面控制网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论述题 现对泰安城区(200km 2)进行城镇初始地籍测量,你认为应准备哪些测绘仪器?首级控制网是什么?1:500比例尺地籍图多少幅?基本控制点有多少个?最后应提交成果资料有哪些? 《地籍测量学》复习题B 一、选择题 1、任意中央子午线 2、水平角 3、确权 4、地籍图 5、偶然误差 6、宗地 7、直线定线 8、解析地籍测量 9、土地坐落 10、放样 二、填空题

1、利用全站议进行数据采集需先设置 、再设置 然后进行数据采集。 2、布设平面控制网的原则是 、 、 、 。 3、地面点的地理坐标是使用 和 来表示。 4、界址点测站测定的方法为 、 和 三种。 5、全站议数据传输时需设置 、 和 三个参数。 6、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 、 、 、 、 、 。 三、简答题 b) 三角测量的优缺点是什么? c) 为什么要布设平面控制网? d) 全站议快速安置方式是什么? e) 简述闭合导线内业计算的步骤。 f) 如何进行双层埋石? g) 地籍测量的内容是什么? h) 简述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步骤? h )面积量算的方法有哪些? 四、论述题 现对泰安城区进行城镇初始地籍测量,你认为应准备哪些测绘仪器?首级控制网是什么?技术设计书包括哪些内容?最后应提交成果资料有哪些?

摄影测量学考试题

2、4D产品:DEM:数字高程模型DLG:数字线划地图(矢量图)DRG:数字栅格地图(栅格图)DOM:数字正射影像图 3、摄影测量分类:①按距离远近分:航天、航空、地面、近景、显微;②按用途:地形、 非地形;③按处理手段:模拟,解析,数字 4、摄影测量特点:①无需接触物体本身获得被摄物体信息②由二维影像重建三维目标③面采集数据方式④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 5、航向重叠度:同一航线上,相邻两像片应有一定范围的影像重叠 6、摄影基线:航向相邻两个摄影站间的距离 7、摄影比例尺:摄影像片水平,地面取平均高程,像片上的线段I与地面上相应的水平距L 之比&航片与地形图的区别:①比例尺:地图有统一比例尺,航片无统一比例尺;②表示方式:地图为线划图,航片为影像图;③表示内容:都地图需要综合取舍;④几何差异:航摄像片可组成像对立体观察 9、航摄像片中的重要点线面:点:S (摄影中心)o (像主点)O (地主点)n (像底点)N (地底点)c (等角点)C (地面等角点)i (主合点)j (主遁点);线:TT (迹线)SoO (主 光线)SnN (主垂线)W (摄影方向线)vv (主纵线)ScC(等角线)hihi (主合线)hoho (主横线)hchc (等比线);面:E (地面)P (像片面)W (主垂面)Es (真水平面) 10、摄影测量5个常用坐标系:①像平面直角坐标系②像空间直角坐标系③地面测量坐标系④像空间辅助坐标系⑤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 11、像片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物镜后节点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参数(内方位元素 (X。,y。,f )可恢复摄影光束) 12、像片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像片在地面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3、外方位线元素:描述摄影中心在地面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 14、外方位角元素:描述像片在摄影瞬间的空间姿态 15、像片夕卜方位角元素 以Y轴为主轴 ~w~k转角系统。(航向倾角)k (像片旋角)w (旁向倾角)以X轴为主轴w' ~ '~ k'转角系统。w(旁向倾角)k'(像片旋角)'(航向倾角)以Z轴为主轴A??k v转角系统。(像片倾角)k v (像片旋角)A (方位角) J J

地籍测量学的复习重点

1地籍的定义: 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臵、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2 地籍含义: (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 (2)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 (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的地籍 (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 ?图?是地籍图。即用图的形式直观地描述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指尖的相互位臵关系,包括分幅地籍图、宗地图等 ?数?是指地籍数据,即用数的形式描述土地及附属物的位臵、数量、质量、利用现状等要素,如面积册、界址点坐标侧、房地产评价数据 表是指地籍表即用表的形式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臵、法律状态,利用状况等进行文字描述 3地籍的分类: 地籍的用途划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税收地籍是指仅为税收服务的地籍,及专门为土地课税收服务的土地清册。内容包括:姓名,地址和纳税人的土地面积以及土地等级等 产权地籍是国家为维护土地所有制、鼓励土地交易、保护土地买卖双方的权益二建立的土地清册。 多用途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其目的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保护产权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徒弟利用、保护和科学管理徒弟提供基础资料。 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初始地籍是指再某一时期内,对其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建立的新的土地清册。 日常地籍:针对土地及其附属物的权属、位臵、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基础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城镇对象是城镇的建成区土地,以及独立于城镇以外的矿企业,铁路,交通等用地。农村地籍对象是城镇郊区及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国有农场使用的国有土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 4地籍测量的定义:(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 地籍测量是为获得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即其附着物的权属、位臵、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具体内容: (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 (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平差和统计; (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和地籍变更测量; (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5地籍调查与地籍测量区别: (1)地籍调查:获得土地管理所需的城镇土地状况的各种信息资料,土地利用

测量学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地面上AB两点间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是相同的。 ( ) 2.在测量工作中采用的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定南北方向为X轴,东西方向为Y轴,象限按反时针方向编号。 ( ) 3.地形图的比例尺小,表示地物、地貌愈简略。 ( ) 4.某钢尺经检定,其实际长度比名义长度长0.01m,现用此钢尺丈量10个尺段距离,如不考虑其他因素,丈量结果将必比实际距离长了0.1m。 ( ) 5.一条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永远相差180°,这是因为作为坐标方位角的标准方向线是始终平行的() 6. 如果考虑到磁偏角的影响,正反方位角之差不等于180°。 7.水准仪的水准管轴应平行于视准轴,是水准仪各轴线间应满足的主条件。( ) 8. 当经纬仪各轴间具有正确的几何关系时,观测同一竖直面内不同高度目标时,水平度盘的读数是一样的。( ) 9. 地面上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间所夹的水平角,就是过该两方向线所作两竖直面间的两面角。( ) 10.在地形图上按一定方向绘制纵断面图时,其高程比例尺和水平距离比例尺一般应相同。 ( ) 1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高程不一定相同() 三、选择题 1.大地水准面可定义为( ) (a)处处与重力方向相垂直的曲面 (b)通过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的曲面 (c)把水准面延伸包围整个地球的曲面 (d)地球大地的水准面 2.如果A、B两点的高差h AB为正,则说明( ) (a)A点比B点高 (b)B点比A点高 (c) h AB的符号不取决于A、B两点的高程,而取决首次假定 3.大地体指的是( ) (a)由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 (b)地球椭球体; (c)由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 4.所谓大比例尺,即: ( ) (a)比例尺分母大,在图上表示地面图形会较大 (b)比例尺分母小,在图上表示地面图形会较小 (c)比例尺分毋小,在图上表示地面图形会较大。 5.斜坡上丈量距离要加倾斜改正,其改正数符号A( ) (a)恒为负 (b)恒为正 (c)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d)根据高差符号来决定 6.由于直线定线不准确,造成丈量偏离直线方向,其结果使距离A( ) (a)偏大 (b)偏小 (c)无一定的规律 (d)忽大忽小相互抵消结果无影响 7.某钢尺名义长30m,经检定实际长度为29.995m,用此钢尺丈量10段,其结果是A( ) A使距离长了0.05m B使距离短了0.05m C使距离长了0.5m D使距离短了0.5m 8.子午线收敛角的定义为( ) (a)过地面点真子午线方向与磁子午线方向之夹角

摄影测量学考试题

1、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x 轴沿着航线方向,z 轴沿铅垂线方向,y 轴符合右手定则。 2、4D 产品:DEM :数字高程模型 DLG :数字线划地图(矢量图) DRG :数字栅格地图(栅格图)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 3、摄影测量分类:①按距离远近分:航天、航空、地面、近景、显微;②按用途:地形、非地形;③按处理手段:模拟,解析,数字 4、摄影测量特点:①无需接触物体本身获得被摄物体信息②由二维影像重建三维目标③面采集数据方式④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 5、航向重叠度:同一航线上,相邻两像片应有一定范围的影像重叠 6、摄影基线:航向相邻两个摄影站间的距离 7、摄影比例尺:摄影像片水平,地面取平均高程,像片上的线段l 与地面上相应的水平距L 之比 8、航片与地形图的区别:①比例尺:地图有统一比例尺,航片无统一比例尺;②表示方式:地图为线划图,航片为影像图;③表示内容:都地图需要综合取舍;④几何差异:航摄像片可组成像对立体观察 9、航摄像片中的重要点线面:点:S (摄影中心)o (像主点)O (地主点)n (像底点)N (地底点)c (等角点)C (地面等角点)i (主合点)j (主遁点);线:TT (迹线)SoO (主光线)SnN (主垂线)VV (摄影方向线)vv (主纵线)ScC (等角线)hihi (主合线)hoho (主横线)hchc (等比线);面:E (地面)P (像片面)W (主垂面)Es (真水平面) 10、摄影测量5个常用坐标系:①像平面直角坐标系②像空间直角坐标系③地面测量坐标系④像空间辅助坐标系⑤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 11、像片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物镜后节点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参数(内方位元素(f y x 00,,)可恢复摄影光束) 12、像片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像片在地面直角坐标系中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3、外方位线元素:描述摄影中心在地面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 14、外方位角元素:描述像片在摄影瞬间的空间姿态 15、像片外方位角元素:?? ???(方位角)(像片旋角)(像片倾角)转角系统。轴为主轴以航向倾角)(像片旋角)(旁向倾角)转角系统。轴为主轴以(旁向倾角)(像片旋角)航向倾角)转角系统。轴为主轴以A Z X Y v v k k ~~A (''k 'w 'k ~'~w'w k (k ~w ~αα????

摄影测量学复习题及答案(全)

摄影测量学复习题及答案(全) 一、名词解释 1、解析相对定向:根据同名光线对对相交这一立体相对内在的几何关系,通过量测的像点坐标,用解析计算方法解求相对定向元素,建立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确定模型点的三维坐标。 2、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将基于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动态GPS 定位技术获取的摄影中心曝光时刻的三维坐标作为带权观测值,引入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中,整体求解影像外方位元素和加密点的地面坐标,并对其质量进行评定的理论和方法。 3、主合点:地面上一组平行于摄影方向线的光束在像片上的构像 4、核线:立体像对中,同名光线与摄影基线所组成核面与左右像片的交线。 5、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上相邻两张像片的重叠度。 6、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7、影像匹配:利用互相关函数,评价两块影像的相似性以确定同名点 8、影像的内方元素:是描述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 9、影像的外方元素:描述像片在物方坐标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0、景深: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11、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

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的方法,称为空间前方交会。 12、空间后方交会:利用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根据共线条件方程或反求像片的外方位元素这种方法称为单张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 13、摄影基线:相邻两摄站点之间的连线。 14、像主点:像片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 15、立体像对:相邻摄站获取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张影像。 16、数字影像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采样点上的像素值时,需进行灰度重采样。 17、核面:过摄影基线与物方任意一点组成的平面。 18、中心投影:所有投影光线均经过同一个投影中心。 19、单模型绝对定向:相对定向所构建的立体模型经平移、缩放、旋转后纳入到地面坐标系中的过程相对定向:根据立体像对内在的几何关系恢复两张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使同名光线对对相交,建立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即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的相对位置。 20、数字影像内定向:同一像点的像平面坐标与其扫描坐标不相等,需要加以换算,这种换算称为数字影像内定向。 21、像主点:摄影机主光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22、内部可靠性:一定假设条件下,平差系统所能发现的模型误差的下界值

地籍测量试卷(C卷)答案

测绘工程03级《地籍测量学》试卷(c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宗地 凡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成为一宗地 2、图斑 凡被境界、土地土地权属界、线状地物、地类界等分割而成的封闭地块为一个图斑 3、土地所有权 制受到国家法律承认与保护的对土地占有、支配的权利,并包括与土地相连的生产物、建筑物的占有、支配和使用的权利 4、土地使用权 是根据法律或合同规定所产生的对土地的权利 5、丘 指地表上一块有界空间的地块,相当于地基调查时的宗地。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地籍管理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概念及目的:是国家为取得有关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 计和土地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 任务:(1)确认土地数量、质量、权属、等土地基本状况和采集、管理、应用土地基础信息 (2)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3)为土地利用和管理服务 (4)为国家的生产和建设服务 2、变更地籍调查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概念及目的:为了维持初始地籍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和权属历史状况在法律关系上的连续性,对已经发生变化的地基资料和宗地状况应及时更新。 任务:根据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的变更项目进行变更权属调查和变更地籍测量工作。

3、简述权属调查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按照土地所有人和使用人(法人、自然人)的神情,对宗地的土地位置、权属性质、宗地界址、用途以及土地使用者和所有者的名称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核实、丈量、记录,并经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认定,为地籍测量提供正确的校核和丈量数据及资料,为土地登记、权属审核发证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调查文书凭据 4、简述土地的利用现状调查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概念及目的: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也是国家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为建立土地登记制度服务的任务:份先查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分布,土地的权属状况及利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按行政辖区逐级汇总出各乡、县、地、省和全国的 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分类面积。 5、地籍调查与地籍测量有何区别? (1)地基调查:获得土地管理所需的城镇土地状况的各种信息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农村集镇、村庄地基调查,其主要内容为逐级查清各级行政区内的土地权属界线及其土地总面积,它一般包括总地全书状况调查、界址点认定调查、土地使用状况调查和地籍测量等内容,对已经发生变化的地基资料和宗地状况应及时更新 (2)地籍测量是调查和测定土地(宗地或地块)及其附着物的界线、位置、面积、质量、权属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及其几何形状的测绘工作。内容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等地籍要素的测量、绘制地籍图以及面积量算与统计,最后经检查验收、存档 四、什么叫土地的“三大界线”?在实地上“三大界线”如何确认?哪些界线以自然属性为主?哪些界线以社会属性为主?遥感只适用于什么属性的边界调查?(10分)土地的“三大界线”:行政、地类、权属。 地类界线可根据国家地类表来确定,行政界线可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来确定,权属界线可根据土地权属界线图来确定。 地类界线以自然属性为主,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以社会属性为主,遥感只适用于社会属性。 五、在确定权属有争议的边界的界址点时,应当如何处理边界的纠纷或争端?(10分) 对有争议的界址,调查现场不能处理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规定处理,即: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全民所有制单位建、集体所有制单位建、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个人之间、个人与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土地使用权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处理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日之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地籍测量学复习资料

1.地籍的定义: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2.地籍信息回答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六个问题: 第一,“是谁的”,具体指权属主与土地及其附着物之间的法律关系。 第二,“在哪里”,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间位置。 第三,“有多少”,具体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量的描+述。 第四,“在什么时候”,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时间。 第五,“为什么”,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存在依据及其有关说明。 第六,“怎么样”,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过程说明或依据。 3.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具体内容 (1) 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 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 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 (4) 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 (5) 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6) 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4. 地籍测量的特点: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 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 (2) 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 (3) 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4) 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 (5) 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 (6) 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 (7) 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5.地籍测量学: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导向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学科。 6.地籍测量学的任务: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块的位置、面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精确性。 7.地籍要素包括哪些内容:(行政界线、界址点、界址线、地类号、地籍号、座落、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及土地等级)1)各级行政境界2)地籍区与地籍子区界3)宗地界址点与界址线4)地籍号注记5)宗地坐落6)土地利用分类代码注记7)土地权属主名称8)土地等级 8地籍测量结束后应上交哪些资料:1)地基控制测量成果资料,包括成果表、控制点略图、控制点计算表2)界址点坐标,界址边长和实量边长对比表3)地籍原图及测图资料4)宗地图面积计算表5)房屋面积量算表 9简述地籍测量学与测绘科学的区别与联系:测绘学属自然科学范畴,是为人们了解和改造自然服务的,它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面,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表面的形态,并将地表面的地形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学科注意的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属性和一般的社会属性,着重研究获取和表达点的三维空间的理论和技术。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支撑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学科。该学科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块的位置、面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准确性。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