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第二册

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第二册

《中国历史》第二册

隋朝——唐朝

一、隋唐科举制度、大运河的开凿

1、隋唐科举制度:是政治开放的表现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1)创立:隋文帝(杨坚)开始用分科考试办法选官员。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完善: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明经,进士科最为重要。

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

武则天:创殿试,设武举制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2、大运河的开凿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605年——610年

(3)大运河的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4)意义: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2、“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统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出现繁荣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治国方略:

(1)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

(2)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3)善于用人。他任命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4)沿用和完善隋朝三省六部制;

(5)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6)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

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在她统治期间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4、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任用姚崇、宋璟为相,励精图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唐朝社会进入全盛时期。

三、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唐朝的粮食以粟和稻谷为主;饮茶之风风靡全国,茶叶生产成为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

(2)手工业——丝织业发达,以轻盈精薄著称;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唐三彩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

(3)商业——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

大的城市,城内有坊、市之分,边疆各族和外国商旅云集,店铺林立,繁华异常。此外还有洛阳、扬州和成都也很兴盛。

五、以谴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唐与日本的关系:

①谴唐使: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交往密切,谴唐使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谴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鉴真东渡:唐朝赴日本最有名的是鉴真和尚,他在日本弘扬佛法,还把唐朝的医学、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唐与天竺的关系:

①玄奘西游: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②我国的造纸术在唐时传入天竺。

(以上史实说明,唐朝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其影响是双向性的。一方面在与日本、天竺等国的交往中,先进的唐朝文化极大地影响了这些周边国家,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唐朝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使唐朝文化更加灿烂辉煌。因此,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六、赵州桥,敦煌莫高窟,雕版印刷术

1、赵州桥:隋朝李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敦煌莫高窟:是隋朝时期开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3、雕版印刷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隋唐已有雕版印刷。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辽、宋、夏、金——元朝

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1、经济重心南移: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的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农业:两宋时期,水稻在淮河和黄河流域大力推广种植。占城稻得到推广,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

南宋时棉花的种植从北宋时的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棉花在两宋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3、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迅速兴起

4、制瓷业:两宋重要瓷窑有遍布各地,其中定窑、均窑、哥窑等,久负盛名。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

5、造船业:宋朝时,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是国家。广州、泉州、明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6、商业: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娱乐场所“瓦子”

7、海外贸易: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重要的外贸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等。两宋政府在这里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二、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1、辽的建立: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改国号为辽。(1125年金灭辽

1005年,北宋与辽结成澶渊之盟,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2、北宋的建立: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天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北宋:960——1127年金灭北宋)

3、西夏的建立:,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立西夏。

4、金的建立: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金太祖)称帝,国号金。

5、南宋的建立:1127年,赵构(宋高宗)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

(岳飞抗金)

三、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民族融合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成吉思汗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成吉思汗不属于元朝)

2、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年忽必烈(元世祖)改蒙古为元朝;灭南宋,文天祥组织军队抗元,最终失败,元世祖统一全国。

3、行省制度:元政府建立行省制度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4、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5、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6、元朝时,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与当时亚历山大港并列为世界第一的大港口。)

7、回族的形成(民族融合的发展):元朝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四、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资治通鉴》

1、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2、指南针:司南——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战国),后又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广泛使用,并由阿拉伯传到欧洲,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3、火药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4、,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明朝

一、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1、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

A、废行中书省(行省),设三司;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殿阁大学士,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D、设锦衣卫

2明太祖时设锦衣卫;明成祖时,设立东厂。

3、八股取士(加强思想统治):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实行八股取士。

二、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1、郑和下西洋:

(1)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

(2)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意义: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2、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戚继光率戚家军荡平浙江境内的倭保卫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4、1553年,葡萄牙侵占澳门。(葡萄牙是最早侵略我国的西方殖民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 1、581年,XXX(XXX)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XXX,统一南北。 隋能统一全国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④XXX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隋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隋统一后采取的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XXX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位置:全长2700多千米,是现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局部(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毗连五条河道(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开通的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8、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北方的掌握)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繁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沦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 1、XXX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XXX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

中国历史第二册知识概要

中国历史第二册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灭掉南朝最后的陈,南北重归统一。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从605年开始,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最长的运河。作用: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2、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列举唐太宗的统治措施:①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 减少百姓赋税劳役,戒奢从简。 ②政治上:合并州县,革除弊政,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结果(表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史称“贞观之治”。 武则天在位时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才(姚崇),重视地方吏治,勤俭节约,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 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盛世经济的繁荣:饮茶之风盛行,创制了曲辕犁、筒车,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有名。长安城内分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商业区。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4、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 朝时科举制以进士和明经最重要。唐太宗时扩大国学规模,把进士科的第一名称状元,武则天时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科举制地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科举制在我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被废除。 5、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七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 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西藏,吐蕃赞普上书唐朝说“合同为一家了”。 6、唐朝时对外政策特点是开放与交流、兼容并蓄。体现特点的史实有遣唐使、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国际性大都市长安等。 唐太宗时玄奘为了求取佛经精义,前往天竺。还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和新疆地区历史佛学的重要典籍。 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视为艺术明珠。 7、隋朝时建筑的代表是李春设计并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成就的结晶。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隋唐时人们发明雕版印刷术,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隋唐时期的主要科技成就:①隋代李春设计并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②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③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诗无论在题材、数量和艺术成就方面都是以往任何时期的诗歌所无法相比的。 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1---

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第二册

《中国历史》第二册 隋朝——唐朝 一、隋唐科举制度、大运河的开凿 1、隋唐科举制度:是政治开放的表现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1)创立:隋文帝(杨坚)开始用分科考试办法选官员。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完善: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明经,进士科最为重要。 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 武则天:创殿试,设武举制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2、大运河的开凿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605年——610年 (3)大运河的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4)意义: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2、“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统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出现繁荣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治国方略: (1)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 (2)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3)善于用人。他任命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4)沿用和完善隋朝三省六部制; (5)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6)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 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在她统治期间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4、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任用姚崇、宋璟为相,励精图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唐朝社会进入全盛时期。 三、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唐朝的粮食以粟和稻谷为主;饮茶之风风靡全国,茶叶生产成为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 (2)手工业——丝织业发达,以轻盈精薄著称;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唐三彩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 (3)商业——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二册)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内容要点: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认知提示:说明隋朝灭亡的原因,知道隋朝是一个有作为但很短命的王朝。 解读: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6在隋朝存在的30多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发展,特别是隋朝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开通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国家再度统一的新局面,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很快,因暴政而灭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隋朝的统一2、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教学难点:开创科学取士制度 三、教学方法:自主预习,先学后教;教师引导,边学边掌握;达标测试,布置作业。 四、课时:1课时 五、课型:新授 六、教学准备:课件、教案、多媒体教室。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中国历史第一册,我们讲了中国古代历史,最后我们讲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们将要学习的中国历史第二册,我们再继续坐上历史的快车,穿越历史隧道,进入到了隋唐时期。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出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替示意图。

中国历史第二册

中国历史第二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特点:繁荣与开放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繁盛一时 (一)隋文帝(杨坚)的功绩:l、建立隋朝: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589年,灭陈,统一全国。3、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提倡节俭.结果: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二)隋炀帝的功绩:l、下令开凿大运河:(图)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中心:洛阳(3)起止:北达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评价:积极作用:便利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统治。 消极: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北通涿郡之鱼商,南云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都是赞颂大运河的作用的。) 现在运河的价值: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旅游价值。 3、隋炀帝的暴政,导致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死。】 (三)隋朝的贡献:①开凿大运河(最大贡献);②统一全国;③创立科举制. (四)隋朝与秦朝相似点: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②都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工程;(秦朝:长城、灵渠;隋朝:大运河)③都开创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秦: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科举制)④都是短命王朝,因为暴政灭亡。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第2课、贞观之治 唐朝四位皇帝: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简要总结四位皇帝的主要贡献:唐高祖建立唐朝。唐太宗: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出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_李世民)的统治:贞观之治。 唐太宗(_李世民)的统治:贞观之治。 1、措施:(1)吸取隋亡的教训; (2)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经济措施); (3)戒奢从简; (4)合并州县(地方);(革除“民少吏多”的弊端,减轻人民负担) (5)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魏征敢于进谏) 2、结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史称贞观之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何得出这一结论?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最终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三) 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国号:周。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l、措施:继续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选拔贤才。2、结果: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高考历史第二册知识点总结

历史第二册 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原始农耕 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前,以磨制石器为标志。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标志。 南稻北粟: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人工栽培水稻;黄河流域(北方)种植粟类旱地植物。出线了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局面。其中玉蟾岩出土的炭化水稻,距今约12000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稻谷,证明中国确实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之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炎黄传说:炎帝和黄帝都是华夏族的部落首领。黄帝打败了炎帝,统一了华夏部落。然后又打败了蚩尤,成为中原地区的首领。今天我们中国人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大地文 最为集中的区有,也是中华文明融、诞生的核心地区。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传说,禹在晚年暗中培养儿子启的实力。禹死后,启杀死公举的继承人伯益,夺取权位。从此,传子不传贤的“家天下”式世袭制的王位继承方式代替了“公天下”式、禅让制的王位继承方式。 ●二里头文化: 考古学家一直在寻找与文献记载的夏朝地域和年代相一致的遗址和遗物,而时间上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 在二里头遗存中,发掘出两座类似宫殿的遗迹,这说明了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经很明显。二 位下士探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 ●青铜时代:司母戊大方鼎式已发现的商代早期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重器。商朝的青铜器 主要是礼器,用于祭祀、礼典,是一种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商朝的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他是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 情况的无文字。作用:甲骨文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201302 温馨提示:复习时,应注意结合课本对应的注释、插图、图片、地图、阅读卡片等。 一、隋朝大运河(观察大运河图) 1、运河开凿的目的、帝王、中心、南北起点、四段(要按顺序)、沟通的五大水系、 地位、作用。 2、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谈一谈你的看法。(P6思考与判断) 二、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第2课、第3课) 1、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唐朝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是、,相关的帝王分别是、。 3、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或者说:唐太宗采取的措施) 4、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指的是。 5、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6、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的朝代是。唐朝出现的改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新的灌溉工具是。唐朝丝织业最为有名的是、、。 是世界艺术的珍品。 7、唐朝的长安城分为()和()。 既是,又是。注意结合P15图片。 8、全程精练:P18解析 三、隋唐科举制:(第4课) 1、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2、正式诞生的标志: 3、科举制创立于(),完善于(),废除于(),在我国延续 了()。 4、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分别是、、,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5、科举制的影响:(1) (2)

(3) 四、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第6课) 1、唐朝实行了()的对外政策。 2、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 3、唐朝时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两位人物分别是、。 3、唐与日本的交流表现在:(1)派来华学习唐文化。(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 4、唐朝从进口货物最多。 5、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写成《》,作用: 。 五、宋代南方生产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第10课) 1、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2、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1)从越南引进的(),在江南地区推广, ()居粮食产量的首位。(2)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流传着的谚语,(3)棉花的种植,由扩展到。 3、手工业的兴旺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4、商业的繁荣表现在:(1)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和。(2)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是,。(3)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4)纸币的产生:时间、地区、名称。 5、以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说明了什么? 6、课本动脑筋和阅读卡片。 六、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物质生活方面——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衣:北宋初年,崇尚,普通百姓只能穿的衣服。劳动者多穿,的陋习也逐渐传开。 食:饮食品种,有,出现了早市、夜市。夏季还有,北宋肉食以为主,南方人吃多。主食方面北方以为主,南方以为主,风气盛行。 住:百姓多为房屋,稍富裕的以。城市平民的住房屋顶以,,贵族官僚。 行:宋朝缺,人们多用,也有,达官贵人,士大夫一般。那时供住宿的“”很多,宋诗里的“邸店如云屯”就形容的兴旺。 (二)精神生活方面——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什么是瓦子?瓦子在宋代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2、在宋代就有的一些传统节日有、、、等。宋 代称春节为。 七、元朝的建立:1、时间、人物、都城。 2、年,灭掉了南宋。南宋著名的抗元将领是,他的著名诗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决心。 2、元朝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经济方面: 对外交往:意大利旅行家()在元世祖在位时来华,他的《》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政治方面:实行行省制度:目的、内容。 民族融合:元朝时,我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八、郑和下西洋(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当时的皇帝、历史意义。 2、过程:时间出发点,先后次下西洋,到过,最远到达。

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2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

第12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 1.农业方面:水稻在淮河和黄河流域的推广及占城稻的引进;棉花在两广、福建的普遍种植及向长江流域的推广。 2.手工业方面:丝织业的新发展和棉纺织业的兴起;宋瓷和瓷都景德镇;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业;煤的大量开采。 3.商业方面:东京和临安的城市商业;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海外贸易:贸易的范围、主要港口、物品,市舶司。 (二)能力要求 1.通过对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情况的学习,使学生得出结论: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到此时江南已超过北方,成为经济重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2.比较分析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阅读各种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同类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3.提出: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重心,为什么由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北方逐渐转移到以江、浙为代表的江南?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从多角度出发研究具体的历史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认识目标 1.通过我国封建社会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封建经济重心发展移动的规律。2.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保护和促进作用。 3.通过对造船业的学习和制瓷业、纺织业的回想性学习,让学生领略中国古代人的聪明与才智,感受历史的美,对学生进行创造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本节课从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四个方面讲述了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这一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完成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南方超过了北方。因此,使学生通过对"农业的新气象"和"手工业的新发展"的学习,得出这一结论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二是商业的空前繁荣。以东京为例总结出宋朝商业繁荣的新景象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教学难点 本节课篇幅长,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分析的地方也较多,因此大容量的教材内容与有限的课堂时间的关系的处理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节课的信息量大,隐含信息较多:如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兴旺的原因分析,需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对东京商业新景象的学习,需要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归纳、分析得出结论。因此,将学法指导落实为具体的实践活动,且要做到行之有效是本节课的又一难点。 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法、主体探研法、分析提示法。 教学手段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件显示】[温故而知新]请分析: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思维方法指导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后指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1)从政权建设角度分析。(学生回答后总结)是几个民族政权并立;(2)从民族关系角度分析。(学生回答后总结)各民族间的战与和相间,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融合的又一次高峰;(3)从社会形态的演进,分析边疆各少数民族汉化、封建化的过程,说明封建的生产关系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并保护、促进了封建生产力的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繁盛一时,二世而亡)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杀死。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隋文帝在位时期,历史称为“开皇之治” 1、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 2、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口大幅增长。 3、粮食储备充足。 三、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意义、作用:加强了我国南北的交流,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四.问题探究 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答: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几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的开凿既有积极作用,又有它的消极作用)。A积极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的发展。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B消极作用:由于当时征发劳役过重,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隋朝大运河地图识别: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4.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中国历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历史知识点整理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中国历史知识点整理 中华历史上下千年,我们沉浸在历史中的精华数不胜数,今天在这里,本店铺就给大家带来中国历史知识点,让大家纵观中华千年历史,希望对大家有所感悟。 中国历史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中考历史第二册知识点汇总

中考历史第二册知识点汇总 距离越来越近了,大家都复习得怎么样了呢?下面YJBYS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中考历史第二册知识点汇总,欢迎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大运河的开通: (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贞观之治” 1.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开元盛世” 1.唐朝的社会经济:

(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3.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三位重要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4.科举制度的完善: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才被废除。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 1.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人尊称他的为“天可汗”。 2.唐朝加强西域地区管辖: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3.唐与吐蕃关系: (1)7世纪前期,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2)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人教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知识点

人教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知识点《人教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二册》是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一本教材,主要讲述了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段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变革。以下是这本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详细介绍如下: 一、近代中国的社会与经济:自1840年以后,中国国家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技术落后,国力衰弱。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旧文化观念开始面临挑战。 二、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接触和引进西方的资本主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思想。江南、沿海地区开始出现新的商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三、辛亥革命与共和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先驱孙中山成为了共和国的临时大总统。 四、北洋政府与内战时期: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政权经过多次更迭,内战频繁。北洋政府成为了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同时,中国共产党因为在革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逐渐发展壮大。 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参加了战争,从战争中获得了对德属胶澄城的承认和对先前租给德国的山东的权益。

六、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民族意识和革命意识的觉醒。 七、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党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时期,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在中国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共和国民党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合作,共同对抗日本侵略。 以上就是《人教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二册》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本教材以独特的视角来讲述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对于理解和把握中国近代历史的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学习八年级历史知识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小编整理了关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1-2单元 第一单元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首次会议,政府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国务院)兼外交部长。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 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丽花丝,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 5、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 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抗美援朝的原因:⑴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组织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⑵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中国人名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4、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他在一次战斗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 5、邱少云:在上甘岭战役同时,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他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6、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原因、措施、意义▲ 土地改革的原因:⑴解放前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⑵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措施:⑴1950年,中央任命政府颁布《中华任命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配出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⑵1950年,全国分皮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

中国历史第二册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中国历史第二册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一、隋唐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熟记P2,隋运河图)。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9 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 “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进行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4、隋唐时期,最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15、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著名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16、隋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柳公权、颜真卿;著名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和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其中的吴道子被后人尊为“画圣”,代表作为《天王送子图》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在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二、五代、辽、宋、夏、金等政权 1、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总称五代。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3、916年,契丹国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后,契丹改国号为辽;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我国西北地区由党项族建立并定都兴庆的政权); 4、1115,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定都会宁。1127年,金灭亡北宋;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我的观点是高一、高二阶段,不必苛求知识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识的广度。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③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小农经济的含义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4、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五、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 1.“工官”制度始于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 2.定义:从汉武帝时期起,酿酒、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由政府垄断。由工官负责生产军用的兵器和装备,皇族的生活用品。 3.特点:⑴官办手工业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⑵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产品不流入市场; ⑶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⑷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⑸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自然也受到严重束缚。 六、列举古代中国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 冶炼:①青铜器铸造夏商周-春秋(青铜时代) 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造型生动 司母戊鼎 ②冶炼生铁和钢发明于春秋时期 春秋-块炼钢;杜诗(东汉)发明水排,提高了生产效率 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前,世界领先;大大推动生产发展 ③燃料煤冶铁——世界最早,汉代开始,北宋普遍 焦碳冶铁——南宋末开始,明朝流行

中国历史一二两册知识点归纳复习

《中国历史》第一册 (P1~6页)(识记) 1、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 2、北京人:发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20万年,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已经懂得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河姆渡遗址(水稻)和半坡遗址(粟):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开始了原始农耕,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经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主要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过着定居生活;都懂得制造和使用陶器,半坡原始居民烧制的彩陶是原始艺术的精品;都懂得纺线织布。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典型代表。 二、商鞅变法(P29页)<理解> 1、目的:战国时期,各国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开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3、内容:(1)废井田,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地方。 4、历史作用:经过商鞅商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商鞅变法是当时一次最为彻底的变法。 三、文字、孔子、百家争鸣(P38-39)<识记> 1、文字:(P31) (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这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铭文; (3)大篆: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4)竹书、帛书:战国时期,出现了竹书和帛书;

2022中考盐城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2中考盐城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7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半坡遗址: 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2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P24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P30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