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思考

关于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思考

关于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思考

关于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近年来学术界对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积极推进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艺术课程的能力,成为高校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加强教育条件的重要利器。

首先,在思想上要建立正确的艺术观念,认识到高校艺术课

程的重要性,教育部门要继续投入大量资源,加强对艺术教学的指导,在各高校实施艺术教育的改革,有力的推进组织各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使其扎根艺术教育,发展艺术教育。

其次,艺术课程建设要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各高校制定合理的艺术教育管理制度,完善艺术教育设备资源,实施科学的教学管理,保证艺术课程在各高校的正常运行,从而有效的促进艺术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有效的提高艺术教学质量。

另外,在政策法规方面,应进一步完善艺术师资队伍建设,及时补充和培训国家级高校艺术学科师资队伍,使其能够更加系统和专业的指导艺术教学,全面推进艺术教学质量稳定、持续提高。同时加强艺术项目资源开发,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最后,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必须依托支持的文化系统,加强社会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让艺术教育真正融入到高校师生日常教育学习之中,从而达到艺术教育深入学生心中、艺术教育习得更深刻、见识更广远的目标。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这些课程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实际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建议。 首先,传统的公共艺术课程往往缺乏实践性。许多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实际上却缺乏与艺术实践结合的机会。学生需要亲身体验艺术的创造过程,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改革措施可以包括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例,如创意工作坊、艺术创作课程等,以提供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 其次,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许多课程侧重于西方传统艺术,忽视了其他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方式。此外,公共艺术课程往往以讲座和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与学生互动和讨论的活动。改革措施可以包括引入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和文化背景,如东方艺术、民族艺术等。此外,教师可以采用互动的授课方式,如小组讨论、艺术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第三,评价方式相对单一。公共艺术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和论文为主,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文化修养。然而,艺术的价值在于启发个体的感知和审美情趣,传达个体的情感和思想。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艺术作品展览、演出、作品评论、实践报告等,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最后,教师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某些高校在公共艺术课程的师资选择上存在问题,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高校应提供艺术教育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招聘具有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人士,同时鼓励艺术教育教师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实践性、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评价方式单一以及教师师资力量不足。解决这些问题的改革措施应包括增加实践性课程、引入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和文化背景、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及提升教师师资力量等。这些改革措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具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艺术人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这些课程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优化。 首先,传统的公共艺术课程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艺术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单纯的理论学习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在公共艺术课程中增加更多的实践内容,鼓励学生亲身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开设创意工作坊、艺术创作课程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的创造过程,从而加深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洞察力。 其次,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现有课程普遍侧重于西方传统艺术,很少涉及其他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对于多元文化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艺术形

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精品文档

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芷处在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在进一步推进这种教育的工作中,加快构建符合其要求的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已势在必行。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应以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这一指导思想要通过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的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以及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等各个方面加以渗透、贯彻。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达到教育标准、实现教育目的的保障.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目标的确立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感受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培养,使其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并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塑造高尚完美的人。明确的课程目标,要求课程体系的确立要紧密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具体设置哪些课程,且先开什么、后开什么,怎样把科学系统的艺术课程体系贯穿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这些问题都需要思考、论证。只有紧密围绕课程目标构建的课程体系,才符合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根本要求。 二、课程标准

任何层次、阶段的课程设置,都有相对的课程设置标准与要求,否则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目的与任务的要求,甚至还会出现与教育目标相悖的结果。目前,普通高校艺术类课程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这在课程标准方面要想达到完全统一,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教师自身素质的差异,也会在课程标准的把握上出现偏差。现阶段一些综合性大学,设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众多,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对艺术知识的需求程度也各不相同,这就必然给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既不同于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又有别于艺术专业院校的教育。在教学中面对的是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有针对性,要结合现代艺术教育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审美认识规律,着重体现审美体验与鉴赏韵力价值,思维创新与个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与艺术实践价值、多元文化与学科综合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做好传承文化与弘扬民族艺术工作等课程标准理念。现阶段,在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出台相应的课程标准前,我们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现状,结合各校的实际,制定符合客观可行,相对统一的课程标准,这样可以避免与课程目标相偏离、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相脱节的现象,同时还能够避免出现教学内容松散、不具体或过深、过浅的现象,确保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与质量。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公共艺术课程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创造力。然而,目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措施。 首先,当前的公共艺术课程普遍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许多课程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际操作和艺术实践的机会。这导致学生们无法真正体验艺术,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改革措施可以包括增加艺术实践的机会,例如组织艺术展览、实地考察和创作实践等,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许多课程只涵盖传统的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忽视了当代艺术和跨学科的交叉。改革措施可以包括拓宽公共艺术课程的范围,引入当代艺术形式,如媒体艺术、数字艺术和表演艺术等,以满足学生对多样性艺术表达的需求。 此外,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亟待改进。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改革措施可以包括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课堂讨论和案例研究等,鼓励学

生积极参与。评估方式也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可以考虑采用综合评价、作品展示和实际项目等形式。 此外,要改善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许多教师缺乏艺术实践经验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无法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改革措施可以包括提供教师培训,增加教师的艺术实践机会,以及引入艺术家和专业人士为课程提供实践指导。 总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当代艺术和学生需求的发展。通过增加实践性和互动性、拓宽课程内容和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提高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及对策分析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及对策 分析 摘要:艺术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文化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从普通高校公共美术课程的现状出发,分析当前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教学思维、优化师盗结构、革新课程体系 三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艺术教育;普通高校;课程设置; 一.艺术教育概述 艺术教育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发展和传播美 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发展学 生的智力和创造性思维,追求一般的教育学功效。从概念中可知,艺术教育主要 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艺术教育,另一方面是普通艺术教育。普通高校的 公共艺术教育显然属于后者,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文化素质以及 创新能力。 二.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1.部分学生对美术的认知不够深入 一方面,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主要面向非美 术专业的学生。在选择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渴望学习美术知识,追求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但其中也有部分学生以积累学分或者以娱乐消遣 为目的。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对于美术类课程的学习,只需要交一篇论文就可 以轻松取得学分。这种片面的认知导致他们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缺乏足够的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认知存在一定误区。由于公共艺 术教育课程为公选课程,学生的美术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从未接受过美术基 础性教育,这导致其对艺术教育的认知存在一定误区,认为艺术教育只是单纯地 欣赏艺术作品或画几幅画。这难以实现艺术教育的目的,也丧失了艺术教育的意义。 2.师资队伍结构与教学内容不合理 首先,部分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是保证公共课 程质量的前提。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师由 专业的美术教师兼职担任。一些专业的美术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对专业技巧的相关 教学,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作为专业美术课程教授,忽视了公共美术课程的育人 理念。 其次,教学内容深度不足。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不仅注重对艺术创作技法、艺术风格演变历史的教学,而且关注对艺术作品文化内涵的教学。但部分教师在 实际教学中多以篇章或专题的形式开展相关教学,多注重对透视、色彩、构图等 专业知识的讲解,相对忽视对作品或作者的相关人文价值介绍,较少关注作品本 身的文化内涵,影响了教学的深度。最后,课程考核形式单一。目前,部分教师 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的考核采用让学生上交论文或课堂演讲汇报等形式,考核 形式单一,与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目标相悖。这样,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艺术教育的内涵,难以达成预期 的学习目标。 3.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编排缺乏科学性 首先,课程开设类别单一。美术学科具有广泛性,按照具体门类可划分为剪 纸艺术、书法、素描、陶艺、服装设计、摄影等。然而,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方 面仅开设了书法教学与美术鉴赏课程等较为基本的课程,课程类别单一,难以较 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次,部分高校的课程内容与高中美术课程存在重复或断层的问题。在教学 大纲的编排上,部分高校忽视了高中艺术教育的大纲内容,导致教学内容与高中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一、现状分析 1. 艺术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目前,一些高校的艺术课程设置相对滞后,缺乏多样性和前瞻性。很多学校只安排基 础的艺术素养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并不够充分。这导致学生的 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2. 教学资源不足 与艺术专业相比,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缺乏高质量的教学设施、仪器 设备和艺术资源,制约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学校需要加大投入,提升艺术教学设施和 资源的质量,确保学生接受到全面的艺术教育。 3. 学生参与度低 一些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这与社会对于学生的职业期望、就业 压力和个人价值观念有关。而部分学校在公共艺术教育中也缺乏引导和激励,导致学生对 艺术教育缺乏积极性。 4. 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一些学校在公共艺术教育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和多样性。这 种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培养,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对于艺术人 才的需求。 二、优化路径 针对现有问题,高校应当完善艺术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除了基础的艺术素养课 程外,还需要增设更多的专业选修课程,涵盖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艺术形式, 提供给学生更多样的学习选择。应该结合实际需求,增设一些与艺术相关的专业导向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高校需要加大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投入,提升教学资源的质量和覆盖面。建设艺术实践 基地和实验室,购置艺术作品和器材,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加强与社会 艺术资源的对接,引入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参与度。比如举办学生艺术作品展览、 组织艺术比赛和表演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和表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近年来,随着大众文化的普及和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开设公共艺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然而,这些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优化。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些学校设置的公共艺术课程仅是为了满足学分要求,缺乏专业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其次,一些课程设置过于单调,缺乏变化和创新,导致学生产生了审美疲劳,缺乏兴趣和参与度。 改革措施:针对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教师在设置公共艺术课程时,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文化背景设置不同的公共艺术课程,如音乐、舞蹈、绘画等。同时,还可以在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座、实践、讨论等形式,让每一次课程都具有新鲜感和创新性。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过于简单 目前一些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过于简单,缺乏深度和专业性,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有些教师缺乏对艺术的研究和深入了解,导致教学内容缺乏丰富性和深度。 改革措施: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过于简单的问题,需要加强教

师的专业能力和审美素养。学校可以加强对公共艺术课程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授课能力。在课程教学中,还可以多种教学手段,如实践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不同难度和深度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三、教学设施和器材不够完善 在公共艺术课程中,教学设施和器材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很多学校的公共艺术课程设施和器材不够完善,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改革措施:为了解决教学设备不完善的问题,学校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强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设备的配备。同时,可以与社会各界合作,引进优质的艺术器材和教学设备,以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总之,在公共艺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关注。只有通过持续的改革和优化,才能够让公共艺术课程真正成为高校学生文化修养和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缺乏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 公共艺术课程是传授艺术知识和文化背景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注重技巧和表现,而忽视了艺术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还会损害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改革措施:为了解决缺乏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的问题,教师需

关于公共艺术课程群建设几点思考[论文]

关于公共艺术课程群建设的几点思考 主要分析了民族地区综合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从“大美术”理论的视角提出公共艺术课程群具体的改革内容及对策建议,对合理发展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公共艺术课程群大美术措施我国教育部在2006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指出:“公共艺术课程与高等学校其他公共课程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公共艺术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艺术理论研究也百花争鸣,如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公共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公共艺术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公共艺术教学模式的构建,等等。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下发之后,大多数院校都根据方案的要求开设了如《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等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特别是一些教育部部属学校、“211工程”学校,以及省属重点学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的公共艺术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共艺术类课程开设门类、安排课时相对较少,缺少统一规范的教材,授课内容自由,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阻碍了公共艺术教学目标的实现。民族地区的综合性大学同样存在上述普遍的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客观的原因,地方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机构建立、师资队伍、资金投入等方面与名牌大学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然而,

在充分认识问题的同时,也应该清楚的看到民族地区的地域优势,合理利用这种优势,将其与公共艺术教育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大美术”的理论:“大美术”除了包括原有的绘画、雕塑、工艺、建筑艺术四大门类之外,近年来又增添了书法、摄影、设计、电脑美术等,还包容了民间美术、原始美术。从更大的视野来讲,也包含了纯艺术与设计的公共艺术;从世界美术宏观看,容纳了中西两大美术系统。 艺术课程群的建设要依据艺术的分类,艺术是一个分支多、门类广的学科。迄今为止,艺术的分类方法有六种之多:如以感知方式分类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想象艺术、视听综合艺术;以存在的方式分类为空间艺术、时间艺术、时空综合艺术;以表现形式分类为静态艺术、动态艺术;还有以表现情感分类法、媒材分类法,等等。 为了更好地实现公共艺术课程群的建设目标,根据公共艺术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艺术素养的构成,我们可以尝试将美术类的公共艺术课程划分为四个大的课程群: 1.基本知识和技能类课程群。基本知识和技能类课程其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艺术的基本分类、艺术的发展历史概况、艺术的基本表现技法、艺术表现的美学原理等等,具体开设课程包括:《艺术概论》《美学概论》《中国美术概论》《工艺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中国美学史》《中国建筑史》《中国画理论与技法》《油画理论

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在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领域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一、现状分析 1、例行化教育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往往是例行化的,大多数学生都要经过相同的课程,听相同的老师上课,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种例行化的教育导致了学生的自主性不强,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2、职业化导向 在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很多学生对公共艺术的理解都过于局限于了学科本身的范畴,许多学生认为只有成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才算是对公共艺术的认识与理解。这种职业化导向,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期间只关注于专业性教育,缺乏对公共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理念的认识与理解。 3、乏味的课程 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许多课程形式枯燥乏味,逐渐被学生所抵触,无法引起学生的浓烈兴趣。同时,课堂教学也往往缺乏互动性,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4、学科交叉不够 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学科交叉的程度不够,各个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和互动。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着学科交叉性较强的特点,其中文学、音乐、戏剧、美术、舞蹈等与公共艺术相关的学科之间需要更多的交流,增强互相学习和共同成长的机会。 二、思考 1、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我们需要分析目标群体的特点,设计不同类型、形式的教学策略,以促进不同学生的认知和表现。例如:针对感性学习者,可以设计更多的视觉化、动态音乐化、游戏化的教学策略;针对思维型学习者,可以设计更加系统的、理性的、知识化的教学策略。 2、注重公共艺术的全面性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与文化、社会、心理等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注重公共艺术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关注公共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教育应该努力通过跨学科、跨文化、综合别的领域的学生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多样化的文化背景和各种艺术形式和语言,鼓励学生有机地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公共艺术,打造多样化和更加创新性的艺术形式。

2023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及改革

2023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及改革 2023年,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 公共艺术教育正面临巨大的变革和挑战。作为高等教育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不仅要满足学生的 知识需求,更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 公民。因此,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亟需改革,以下是 其中的一些方面: 首先,应当把学科与人文融合,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 创新,让学生能够在艺术教育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底蕴和 魅力。当前,许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强调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但在这个高科技时代,人文精神的缺失使得学生在工 作和生活中无法拥有真正的人文素养,也容易失去生命的 意义。因此,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建立专门的人文系列课程,加强文化内涵的传播和推广, 同时也要加强师资培训等方面。 其次,要结合社会需求,加大与企业合作的力度,增强 学生的实践能力。艺术本质是服务于人民的艺术,而现阶段,学生们的就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尤其如此。因此,应该把教育和实践更加贴近现实,让学 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掌握实践技能和体验实践经验,提高实 践应用水平。此外,高校教育也可以考虑在课程设置中增 加专业性的课程,并加强与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的合作。 第三,要改善教学手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式。如今,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突破了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加创新了。高校公共 艺术教育也应该利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 式和手段,进一步加强学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艺术教育中来。这不仅可以提高 教学质量,也可以创造更具深度的学习体验。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 公共艺术教育是一种旨在让更多人参与并受益于艺术的教育形式。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艺术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校公共艺术 教育研究与实践成为当下热点话题。本文将探讨高校公共艺术教 育的意义、挑战与发展方向。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在于为广大学生提供艺术教育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传统的高校艺术教育中,往往 只有少数专业学生可以接受系统的艺术培训,而其他学生很少有 机会接触艺术。然而,艺术不仅是专业学生的专属领域,它是人 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人都应该能够欣赏和参与的。 因此,开展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让更多人能够 享受艺术的乐趣。 然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是固有的观念 障碍。在传统观念中,艺术被认为是一种娱乐活动,而不是一种 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因此,一些人可能不重视艺术教育,认为 它只是一种花费时间和金钱的无用之举。其次,资源问题也是一 个挑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需要专业的师资力量、艺术活动场所 以及艺术作品展示等资源支持,而这些资源在一些学校可能不足。此外,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保证公共艺术 教育的开展和质量。

为了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需要改变观念,提高公众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可以通过开展艺术普及活动、举办艺术展览和演出等形式, 向公众普及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其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热爱艺术并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高校可以采取吸引优 秀艺术专业毕业生、开展专业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艺术水平 和教学能力。同时,高校还可以与专业艺术机构合作,将艺术家、表演者等专业人士引入公共艺术教育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 学习资源。 此外,高校可以开设更多的公共艺术课程,并将其纳入全日制 专业学位课程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为 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高校可以鼓励学生 参与艺术社团、组织文艺活动等,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 的艺术创作和表现能力。此外,高校还可以积极参与社区艺术活动,支持和组织各种形式的艺术项目,使艺术走进社区,并为公 众提供更多艺术的机会。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 推动和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可以让更多人获得艺术的 启迪和享受,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然而,高校公共艺 术教育面临着观念障碍和资源问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需要改 变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课程设置和资源支持,引入更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在普通高校重要性的探讨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在普通高校重要性的探讨 摘要】公共艺术教育是普通高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现在全国各高校都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不够,出现了各种问题,急需解决。【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课程;重要性一、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内容公共艺术教育的学分有明确规定,但很多高校表示,假设将所有要求的课程都开足,可能3000个课时也装不下。同时,课程内容是否科学,是否有足够的艺术吸引力,也是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难题。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等。各高等学校可开设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如“交响音乐赏析〞、“戏剧鉴赏〞、“戏曲鉴赏〞、“民间艺术赏析〞等。“从一般要求讲,限选课和任选课开得越多越好,以便满足广阔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但要开齐8门限选课,院校会花费很大精力。二、公共艺术教育开展的现状〔一〕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不受重视在实用主义盛行的当下,功利化的教学内容以及就业导向使许多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虽受学生欢迎,但不受领导重视,成为“鸡肋〞。“当今高校里发生的负面的、消极的、恶性的事件,可以说很多都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相联系。由于认识问题,导致学校对公共艺术教育缺乏统筹规划、科学管理,一些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处于多头管理的无序状态,工作中存在间歇性、随意性和以活动代替课程等情况,存在重视局部艺术特长生而无视艺术教育公共性的要求,重视艺术演出效果而无视学生在艺术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提高等现象。各高校要按照?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公共艺术课性质和功能的认识,把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工作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手段。“事实上,接受一定的公共艺术教育,是大学生们的普遍需求。〞例如:一直承担公共艺术教育“交响音乐与音乐家〞课程的湖南某高校教师举例说,自2021年承担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以来,上他的课的学生已经超过4800多人。从反响情况看,只要能给学生们提供走近交响乐的时机,人人都拥有理解音乐的能力。一份针对全国6所高校大学生喜好音乐情况的调查说明,以收回的4790份有效问卷看,喜欢简谱的占89.8%,喜欢五线谱的占10.2%,喜欢中国音乐的占80.2%,喜欢外国音乐的占19.8%,喜欢声乐的占68.4%,喜欢器乐的占31.6%。根据调查得知,虽然这些学生中能熟练掌握一门乐器的仅占0.5%,但普遍喜爱音乐。另一项调查显示,82%的学生认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近70%的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课抱有良好的期待。“然而,当下实用主义盛行,功利化的教学内容以及就业导向,使许多学校轻视公共艺术教育。哪一样对学生找工作有好处,就抓紧哪一样。艺术教育是一门软功夫,根本不产生显性效果,所以许多学校认识不到位,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二〕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施舍缺乏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少,教学设施严重缺乏。一方面各个院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艺术教育就是唱唱歌跳跳舞,或者写写画画,不需要好的条件或设备。另一方面,就是对艺术教育给以了足够的重视,但由于艺术类器材、材料确实也很昂贵,使得学校在艺术教育投资上舍不得,从而教学设施跟不上,影响了老师的授课质量。〔三〕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师资匮乏。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非专业化。我国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的师资主要是由以下两类人才组成:专业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和人文学科的教师。有的学校还聘请校外的一些艺术专家来兼职,但总的来说还是以自己校内的老师为主。由于缺乏艺术实践

大学校园文化的公共艺术建设解读

大学校园文化的公共艺术建设解读 摘要: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既是一种开放的物质形态,又是一种精神和态度的表达。本文通过对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的平台、艺术与功能的结合、生态环保观念、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等方面进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要注重文化观念的传递,综合人文和科学的因素,在文化和设计形式中找到平衡,营造一个学习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公共艺术;校园文化;生态观;公共性 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是为学校师生服务的艺术设计形式,是设置在大学校园内部公共空间的艺术表达形式。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不是一种统一的流派、风格,也不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精神和态度[1]”。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集中体现出大学文化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大学形象的综合性展示,是大学校园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实体形象,更是一种校园文化、一种大学的精神和审美的思维观念。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标志,公共艺术建设的形式设置不是它表达的重点,它的价值在于所承载的学校文化、精神、底蕴及内涵。 一、公共艺术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表现平台 校园是青春成长的美好记忆、是大学生创造与智慧开启的学习阵地,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感受生活、艺术审美的重要平台。学校是学生时代密不可分

的活动环境,对校园的人文景观所进行的设计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会学校的文化历史以及学生氛围,在学生校园活动中产生的公共艺术,是特殊的校园活动的物质文化形态,在教书育人的特定场所中具备深厚的学习意义和教育价值,借助公共艺术平台传递出学校特定的文化、历史及社会教育意义。如北京大学正门和北京大学校园华表(图1、图2),通过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建筑和雕塑,传达出北京大学特定的精神、文化和内涵。学校的公共艺术建设是一种承载学校精神以及文化特色的形态载体,是一种学生和学校联系的家园纽带,这个载体既是一种物质性的,也是精神性的。作为一种人文形态,它的价值意义在于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校园生态文化,以充分的包容和关照的存在状态,使学生生活和公共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的接收既是主动者,同时也是受动者,体现出学生和校园的协调一致性。大学校园应围绕居者和家园的概念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建筑、山水、绿化和空间表现的在场性展示出青春活动的主题,在学生与校园、人与环境的平衡和谐中致力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就是一个课堂,公共艺术建设就是特定的课程内容,讲述自然与生态的关系,营造与构筑全新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在极富生机与活力中倾听年轻生命搏动。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是一种对人类自身生存价值、生命意义、进取精神加以肯定的艺术[2]”。 二、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要艺术与功能并重 学校的功能不仅仅是单纯的实用功能,学校的公共艺术建设就是要通过文化与艺术的整合与规划,使学校的整体环境在艺术审美和文化氛围上,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内涵和艺术感知环境,在满足学生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中更好地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正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实际需要,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 首先,公共艺术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以前,很多艺术教育都是独立的学科,无法跨越不同领域的边界。现在,学生们需要试图将不同知识领域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公共艺术教育的改革需要将创意、设计、科技和工程等不同的学科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其次,公共艺术教育的改革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艺术教育不应该只是“艺术活动”。学生需要了解符号、图像和美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用视觉语言来传达信息。这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艺术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艺术观赏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创造出符合自己所在时代需求的作品。 第三,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多样化的。学生可以在课程中学习不同的流派、风格和文化,了解不同艺术形式、媒介和手段。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视野,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多样化的技能和特长。 第四,公共艺术教育应该与行业相结合。艺术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他们具备现代职场所

需的各种技能。更多的学校应该与本地社区和行业紧密联系起来,向学生介绍具有吸引力和有前景的职业,以帮助他们进入职场并为未来提供更有意义的贡献。 总之,公共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正在积极推进中。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跨领域合作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教育将会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领域之一。

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带给高校生发展启发

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带给高校生发展启发 一、定义的界定 什么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启迪智慧、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能力。首先,它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具有强制性和普及性;其次,是素质教育有机的组成部分,是为所有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第三,是不定向的、非专业的教育。学校艺术教育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艺术课程教学;二是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三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作用。 二、艺术教育的功能 为什么要进行艺术教育?周荫昌先生认为:艺术能够丰富人的思维,激发人的想象力,培养人的创造性,对于人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教育在人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中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想象力、创造能力源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好坏决定了人才是否具有想象力,是否具有创造潜力。而艺术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包含着创造和再创造的过程。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艺术教育对人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从

事科学研究的同时,艺术造诣也很高,他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在我国清华大学也同样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即艺术教育被誉为培养学科带头人的“加速器”。因此,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艺术教育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艺术教育具有形象化、生动化的特点,它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搭建平台。可以说,艺术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艺术教育同样也可以增进集体荣誉感,可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性格。如在合唱队和乐队中,要求严格的音准和统一的节奏感,要求每一个学生要有严谨的态度和纪律性;在表演中要学会宽容和默契,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既肯定个人的作用,又讲求集体的整体效果。这样就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发挥个人专长的同时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也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对人才素质的一个要求:良好的与人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艺术语言具有净化心灵、振奋人心,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人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特殊作用。因此,艺术教育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艺术化的德育。 (三)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受市场机制的影响,当今我国教育出现了理工科压倒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