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规划

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规划

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规划
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规划

垃圾填埋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规划

——保定市无害化处

理厂

一、背景

(一)地理位置

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区西康庄

(二)退化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垃圾填埋场的需求量随之迅猛增加,其数量与规模也随之扩大。垃圾填埋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但也给局部地区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原本生态价值很高的土地自然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威胁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地下水造成一定污染,影响空气质量,使周围植被生长受到抑制。现在存在相当数量的垃圾填埋场废弃地,对这些场地的生态进行恢复,景观进行重建将对城市空间景观与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填埋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会加重温室效应;

造成大气污染:

填埋气体导致其周边地区臭氧气体的形成,从而增加当地居民患癌的潜在可能性;其释放大量难闻的气体的成分中具有一定的毒性,因而也会对附近公众的健康构成危害;

易于造成对植被的破坏:

生长于填埋场周边的植物,由于其根系附近的氧气直接被填埋气体所替换或者被甲烷氧化细菌所消耗,因而很容易窒息死亡。另外,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与填埋气体中的有毒微量气体成分也会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

对地下水的污染:

一些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可以随着填埋气体的扩散迁移到垃圾填埋场周围的地下水中,从而对地下水资源形成污染挥发性氢氧化合物的存在。

2.垃圾渗滤液对环境的影响:

垃圾渗滤液中含有较多的有毒成分,因此长期以来,这种渗滤液对周边地区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垃圾渗滤液通常还能污染其周边地区的土壤与植被,并进而又给周边地区的植被重建与生态恢复带来很大困难。

(四)退化原因

1、垃圾的堆积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垃圾自然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有害气体及

物质渗入土壤中,造成污染,是土壤结构遭到破坏,造成土地退化;

2、废弃物露天存放,易在风、水作用下迁移流失,影响了当地的土壤环境,使得土地退化;

3、填埋场处置地发生的沉降或火灾,也会使得土地退化。

(五)恢复的意义

1、保护历史的意义,把垃圾填埋场废弃地进行更新再利用,赋予其新的功能,让其存在

的更有意义;

2、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将旧的垃圾堆积地作为现存的环境资源开发再利用,阻止甲烷

气体的溢出,渗滤液的下渗;

3、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对旧的垃圾进行改造再利用,大大降低了建筑重建的费用,吸

引投资,利用其自然地势建造人工景观,带动地区经济的复苏。

二、恢复目标

1、进行生态改建,恢复到可以利用的生态系统,恢复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

2、可以生长一些植被,建造简单的建筑或假山等,使其具有一定的景观美学价值。

三、恢复的范围

1、垃圾填埋场总占地面积420亩(280000m2);

2、地上15米,地下13米;

3、分4个区,分别为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各区面积分别为105亩;

四、恢复技术方案

(一)技术措施

1、工程恢复措施

最基础的方法,主要目的是对废弃地的地形、地貌和土壤本底进行恢复,建立于植物生长的表土层和生根层,以利于植被的恢复。

方法:

表土处理方法:⑴粘土覆盖结构;⑵人工材料覆盖结构

土壤改良方法

2、化学恢复措施

与工程措施结合使用,改良土壤的本底,以适合植物生长;在生态恢复的过程中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方法:碱化(碳酸钙)、酸化、去除盐分、去除毒物、营养物添加等。

3、生物恢复措施

目的是为了恢复土壤的肥力和生物的生产能力,建立稳定的植被层以构建生态系统。

方法:微生物土壤改良、适生植物栽种、植物引种等。

(二)技术步骤

1、封场设计

堆体整形与场地平整

1.1.1设计:

为了保证封场后坡体的稳定性 , 在填埋场封场之前 , 根据封场规划对垃圾堆体进行整形 , 以满足坡体的稳定、封场覆盖层的铺设和封场后园林造景的要求。垃圾堆体开挖采用斜面分层自上而下作业,这样不易形成甲烷气体聚集的封闭或半封闭空间,防止填埋气体突然膨胀引发爆炸,也可避免陡坡发生滑坡事故。

整形时分层压实垃圾, 提高堆体抗剪强度,减少堆体的不均匀沉降,增加堆体稳定性,为封场覆盖系统提供稳定的工作面和支撑面。

1.1.2要求:

具体依次为:压实密度大于 800 kg/m3;

每层覆土按照4m为一个单元进行覆土;

覆土厚度为25cm;

封场覆盖

1.2.1设计:

填埋场铺设封场覆盖系统, 防止地表水进入填埋区, 同时控制填埋气体向上迁移, 收集填埋气体, 防止填埋气体无组织释放。封场覆盖系统结构层由垃圾堆体表面至顶面顺序为:排气层、防渗层、排水层、植被层。

1.2.2要求:

具体依次为:300 mm 厚筛分后使用的建筑垃圾;

600 g/m2无纺土工布;

mmGCL 膨润土垫;

1.5 mm 双糙面 LLDPE 土工膜;

7.5 mm土工网复合土工织物排水层;

500 mm 覆盖土层;

500 mm 植被土层;

填埋场防渗处理

1.3.1垂直防渗

自下而上依次为:17m的水泥浆;

0.5m粘土层;

1.5mm的土工布防渗膜;

1.3.2水平防渗

具体依次为:沙土;

0.5m粘土;

1.5mm防渗土工布;

0.5m的粘土层

气体收集导排与处理

1.4.1填埋气体的收集与导排

采用垂直花管与封场覆盖层内的粗大料建筑垃圾层相结合的方式导排填埋气体。垃圾堆体钻孔排气,无纺土工布的塑料盲管 ( DN200) 作为堆体沼气垂直排放井 , 周围放置砂砾石填充。

导气管的配置:南北方向每隔50m设置一导气管;

东西方向每隔40m设置一导气管;

地下7m,地上2m;

1.4.2集液井

建造一口集液井,同时配备1个污水泵、2个清水泵(清水用来稀释浓度过高的污水),定时抽排地下水,防止地下污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集液井的配置:井深10m,半径

防飞散设施

为了防止垃圾填埋过程中,塑料袋等较轻物品乱飞,在各区边界上分别设置10m高的围网。

2、终场生态恢复

终场覆土厚度及土壤改良

终场覆土厚度设计为 1.0 m , 充分满足植物生长要求。土壤改良施用氮肥或堆肥,同时采用垃圾筛出的腐质土,并适当翻松覆土层表层,酌情添加有机质以改善其物理特性。

植被栽植计划

第一阶段:主要栽植草坪、观赏地被、花卉及花灌木。通过地表植被的涵养 , 恢复基地的生态属性。

第二阶段:根据堆体稳定性观测 , 大部分垃圾稳定化后进行乔、灌、花、草等层次丰富、色彩丰富的景观种植搭配。两个阶段以垃圾降解完成为界。

耐性树种的筛选

根据所选试点的地形、气候的不同 , 适当选择选择抗风性强、抗贫瘠、抗有害气体、根系发达、材质坚韧的常绿树种。栽植选择采用乔、灌搭配 , 密林栽植等方式。

(三)经费运算

1、堆体整形与场地平整

总用土=13/4**280000=227500(m3)

总价格=227500*25=(万元)

2、封场覆盖

3、填埋场防渗

4、气体收集导排与处理

南北方向每隔50m;

东西方向每隔40m;

地下7m,地上2m;

导气管长度:9m/根

导气管单价:20元/m

总计根数:4*280000/(50*40)=560(根)总计=20*9*560=(万元)

5、围网

填埋场长度560m,宽度500m;

围网高10m;

围网单价10元/ m2 Array总计=(560*10+500*10)*10=(万元)

6、填埋地树种

乔木行间混交:

株行距如下——行间距1.5m~2m

行间

株间距2m~3m

灌木株间混交与乔木间

7、用工

运输费用:7辆车/区,共4个区

300元/(天*辆)

劳务费用:100元/(天*人)

一期工程:5年(1825天)

需总费用=运输费+劳务费

=7*4*300*1825=1533(万元)

五、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

美化环境,避免居民的迁移;

减少因土地占用而产生的移民,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节约土地资源,缓解我国地少人多的现状。

2、经济效益:

创造经济价值;

降低征地费用,减少企业投资;有助于区域旅游文化的开发

3、生态效益:

减少污染,改善环境;

垃圾填埋场:世界最大的生态修复案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81684809.html, 垃圾填埋场:世界最大的生态修复案例 作者:曹丽陈娜胡朝辉廖朱玮陈朱琦 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16年第03期 本文介绍了武汉市金口垃圾填埋场502万立方库区通过好氧生物反应器,加速老填埋场稳定化的生态修复技术。这一工程是世界范围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老填埋场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修复后的填埋场减少了对周边的环境污染,成为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场址,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引言 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的出路,大都以填埋作为最主要的方法。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技术的制约,很多大中城市初期投资建设的填埋场未按卫生填埋场的标准进行设计,后期亦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因此出现了一个只有在我国才有的概念——存量垃圾,即堆放于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和不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中的生活垃圾。 根据《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有卫生填埋场、简易填埋场和以填埋为主的综合处理场共计1549座,总占地面积36262公顷,综合处理能力421776吨/日。而在未来的5-15年内,将有1469座填埋场陆续被填满。除此之外,各地还存 在着大量小规模的垃圾堆放点。这些“存量垃圾”正在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安全问题。比如,填埋气中含有甲烷和硫化氢等,不但带有难闻的恶臭,还会引发温室效应、污染大气,带来爆炸和火灾等安全隐患;垃圾渗沥液中更是含有大量的氨氮、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及土壤,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原有的填埋场已从城市边缘变为城市的中心或居住区,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正在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突出制约因素。 国家技术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规定:“填埋场土地利用前应作出场地稳定化鉴定、土地利用论证。”但是在自然状态下,老填埋场的存量垃圾稳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至少需要50-100年。因此,如何对老填埋场进行有效治理,使其在短期内快速转化为安全稳定、可以利用的建设用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国发【2010】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意见》指出,各省(区、市)要开展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和不达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排查和环境风险评估,并制定治理计划。国务院于2012年4月19日转批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将存量垃圾的治理列入生活垃圾无害化的六大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提出了对垃圾简易处理或堆放的设施和场所进行整治,对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和旧垃圾场要进行生态修复、改造的建设任务。“十二五”期间,预计实施存量垃圾治理项目1882个,其中不达标的填埋场改造项目503个,封场项目802个,非正规堆放点治理项目577个。国务院在2012年128号文《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

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根据有关统计报告,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每个城市人一天要产生1到1.2公斤的垃圾。而100万人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就有1000吨,这1000吨是什么概念你可能想象不到,其实就相当于大型货轮的排水量。我们每天制造出那么多垃圾,之后我们把它丢入垃圾桶内。然后它会被送到垃圾分类的地方,分类之后可以填埋的垃圾再进行垃圾填埋。而每个城市都有这样一个大型的垃圾填埋场。但是真的垃圾填埋完就没事了吗?其实不然,填埋的垃圾还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不进行妥善的无害化处理和后续的生态修复,这片一千多亩的土地就会变成无法利用的废地,还会继续危害周围的生态环境。 一些研究者跑到工业时代开始以后的垃圾填埋场打洞,把里面的东西挖出来看看。发现,经过几十年至一百多年的填埋,除了部分有机质分解了以外,其它基本都保持原貌。我们现在填埋的垃圾,要分解成泥土样的东西,恐怕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可能实现目前,中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还很不好,这给垃圾的再利用和污染的管控都造成了许多麻烦。大量的可回收垃圾被迫与低价值的不可回收垃圾混合,极大地降低了其利用价值。每年因垃圾分类不妥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几百亿元。 而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是指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污染的土壤上,而该植物对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具有特殊的吸收富集能力,将植物收获并进行妥善处理后即可将该中污染物移出土体,达到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目的。因为垃圾填埋场填埋的主要是城市生活垃圾,是可供植物生长的良好有机肥源。通过植物生长,既起到固土保水,降

低垃圾土容量,改良土质的作用,又提高了土壤对植物的供水,供肥能力,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植物修复以其良好的净化效果、独特的经济效益,能耗低,简单易行以及有利于重建和恢复良好的生态系统等特点。 在未来的10年内,中国会有大量的垃圾填埋场被大量的关闭,而现在使用的垃圾填埋技术会被逐渐低淘汰掉。这些垃圾填埋场被迫需要一个后续的处理,而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工程为我们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当然,修复垃圾填埋场只能避免原来的垃圾填埋造成的污染,而要妥善地处理垃圾,还需要大力推广垃圾分类机制,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污染治理中来。

垃圾填埋好氧生态修复案例武汉景弘环保

垃圾填埋场好氧生态修复技术 一、公司简介 武汉景弘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注册资本1.38亿元,是新三板系统成份指数样本股,股票代码为430283。公司涉足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三个环保领域,是通过立足自身核心技术研发,可为用户提供综合治理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拥有环境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专项乙级设计资质和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有:环保工程咨询、环保工程设计、环保工程总承包、环保设备设计制造及安装、环保设施运营及管理。 景弘环保作为综合型高新技术企业,拥有30余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其中研发的多项环保领域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包括垃圾填埋场好氧修复技术、依托国家863计划,治理PM2.5的“静电激发袋式除尘技术及设备”、同香港科技大学合作,联合研发的革命性的新型污水处理“SANI技术”等。 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团队,有着丰富的大型建设工程管理和项目实施经验。同时,公司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和融资背景。作为在全国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开挂牌的上市公司,公司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公司债券、通过海外金融机构发行债券等途径进行大额融资。 景弘环保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注重企业文化及团队建设。“呵护碧水蓝天,捍卫景秀家园”是景弘环保不懈的追求,景弘环保志在把更多更好的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带到客户身边。 二、技术简介 1.技术原理 好氧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在好氧条件下加速垃圾的生物降解,以达到对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目标的成套技术。 好氧生态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垃圾填埋场视为一个巨大的容器,在填埋堆体中埋设注气井、注液井和排气井,使用高压风机,通过管道和注气井,向垃圾填埋场中注入空气,空气中的氧参与垃圾中有机质的降解反应,在氧气和水的参与下,通过以好氧为主的生物反应、生物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使

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策略---以南昌市麦园垃圾场为例(1)

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策略 ---以南昌市麦园垃圾场为例 摘要:地球上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然而垃圾填埋场却占去了大量土地,成了地球伤疤,通过生态修复解决环境问题已刻不容缓,这将是环境治理的大趋势。最近这些年,垃圾处理已成为建设城市和整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国家开始把眼光投向垃圾资源化和景观化利用的研究,把垃圾填埋场视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用地、一种珍贵的土地资源,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将垃圾填埋场资源化和景观化,实现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景观改造;土壤修复;可持续发展 1选题研究意义和目的 根据2015年发布的《土十条》,土壤修复是继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之后又一个环保时代课题。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不仅影响周边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系统等,还会对附近居民产生急性和慢性的有毒危害,进一步引发一连串的疾病[1]。同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张,垃圾填埋场逼近市区,影响周围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这些已到库容量的垃圾填埋场或者已废弃垃圾填埋场,如果对它们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绿化,不但能降低污染,缓解人地矛盾,还可以为居民创造新的美丽景观和游玩空间[2]。 南昌麦园垃圾处理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方向的南昌经开区蛟桥镇双岭村境内,距离市区约15千米,占地面积106.73公顷(其中填埋库区占地65.49公顷)。根据对国内外垃圾场生态修复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垃圾场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的理论及经验,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南昌麦园垃圾场的现状分析,提出一套更加适合该垃圾场循序渐进的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模式,打造一个全新且有生命的多功能生态公园,也是为了让人们反思对大自然的伤害并有所改正。麦园垃圾场的生态景观改造对土地资源再利用、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对南昌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以及对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都有重大意义,希望对麦园垃圾场以及其他待改造的垃圾场今后的生态景观改造提供借鉴与参考价值。 2.3项目概况 南昌麦园垃圾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方向的昌北开发区蛟桥镇双岭村境内,背靠梅岭国家森林公园,面向南昌市区,离南昌市西外环高速公路和铁路不足500米,距市区约15

XXX县垃圾填埋场及封场生态修复技术方案

XX县垃圾填埋场及封场生态修 复技术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1) 一、XX县概况 (1) 二、地理位置与气候 (1) 三、行政区划 (2) 四、项目背景 (3)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 一、填埋场概况 (5) 二、现状问题分析 (8)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9) 第三章填埋场封场及生态修复编制依据及规范 (10) 一、编制目的 (10) 二、设计依据 (10) 二、设计标准和规范 (10) 三、设计原则 (11) 第四章填埋场封场工艺方案比选 (13) 一、填埋场封场工艺方案介绍 (13) 二、填埋场封场方案比选对照表 (16) 三、填埋场封场方案比选对照表 (18) 第五章垃圾堆放场封场及生态修复综合技术方案 (21) 一、堆放场面层垃圾分选处置 (22)

二、填埋场可燃性垃圾外运及处置方案 (31) 三、填埋场垃圾挡坝的建设 (33) 四、填埋场整体封场及生态修复 (36) 五、生态修复后的植被的管养及维护 (42) 六、封场后垃圾渗滤液处置提升改造 (48) 七、填埋场填埋气收集及处理系统建设 (53) 八、填埋场封场后环保监测方案 (55) 第六章工程投资费用估算 (59) 一、填埋场垃圾分选处理费用 (59) 二、可燃类垃圾外运及处置费用 (63) 三、填埋场封场建设费用(包含垃圾坝建设、填埋场封场、渗滤液处理站提标改造、开方燃炬系统) (67) 四、填埋场封场及生态修复总费用 (69) 五、后期运营管养费用(渗滤液处理、绿化管养、环境监测) .. 70 第七章项目实施与管理 (73)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XX县概况 XX县是福建省福州下辖县,是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一批沿海开放县,“中国橄榄之乡”和福建省著名侨乡,素称“八闽首邑”。1913年由闽县和侯官县合并而成。位于福建省福州西南侧,总面积2136平方公里,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县内著名景点有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昙石山文化遗址、雪峰寺、马岚山、十八重溪风景区等。 截至2010年末,XX县下辖15个乡镇街道(1个街道、8个镇、6个乡)313个行政村(居),县人民政府驻甘蔗街道。常住人口为66.2万人,以汉族为主,有畲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旅居国外华侨11.6万人,港、澳、台同胞5.5万人,是福建省主要侨乡之一。 二、地理位置与气候 XX县是福建省福州下辖县,是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一批沿海开放县。位于福建省,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县内著名景点有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昙石山文化遗址、雪峰寺、马岚山、十八重溪风景区等。 XX县境内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XX县境内年平均气温14.8℃~19.5℃。一年中,以7~8月份为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3.6℃~29.3℃;12月至翌年2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6℃~

xx县垃圾填埋场与封场生态修复技术设计方案

xx县垃圾填埋场及封场生态修 复技术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1) 一、**县概况 (1) 二、地理位置与气候 (1) 三、行政区划 (2) 四、项目背景 (3)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 一、填埋场概况 (5) 二、现状问题分析 (8)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9) 第三章填埋场封场及生态修复编制依据及规范 (10) 一、编制目的 (10) 二、设计依据 (10) 二、设计标准和规范 (10) 三、设计原则 (11) 第四章填埋场封场工艺方案比选 (13) 一、填埋场封场工艺方案介绍 (13) 二、填埋场封场方案比选对照表 (16) 三、填埋场封场方案比选对照表 (18) 第五章垃圾堆放场封场及生态修复综合技术方案 (21) 一、堆放场面层垃圾分选处置 (22)

二、填埋场可燃性垃圾外运及处置方案 (31) 三、填埋场垃圾挡坝的建设 (33) 四、填埋场整体封场及生态修复 (36) 五、生态修复后的植被的管养及维护 (42) 六、封场后垃圾渗滤液处置提升改造 (47) 七、填埋场填埋气收集及处理系统建设 (52) 八、填埋场封场后环保监测方案 (54) 第六章工程投资费用估算 (58) 一、填埋场垃圾分选处理费用 (58) 二、可燃类垃圾外运及处置费用 (62) 三、填埋场封场建设费用(包含垃圾坝建设、填埋场封场、渗滤液处理站提标改造、开方燃炬系统) (66) 四、填埋场封场及生态修复总费用 (68) 五、后期运营管养费用(渗滤液处理、绿化管养、环境监测) .. 69 第七章项目实施与管理 (72)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县概况 **县是福建省福州下辖县,是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一批沿海开放县,“中国橄榄之乡”和福建省著名侨乡,素称“八闽首邑”。1913年由闽县和侯官县合并而成。位于福建省福州西南侧,总面积2136平方公里,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县内著名景点有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昙石山文化遗址、雪峰寺、马岚山、十八重溪风景区等。 截至2010年末,**县下辖15个乡镇街道(1个街道、8个镇、6个乡)313个行政村(居),县人民政府驻甘蔗街道。常住人口为66.2万人,以汉族为主,有畲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旅居国外华侨11.6万人,港、澳、台同胞5.5万人,是福建省主要侨乡之一。 二、地理位置与气候 **县是福建省福州下辖县,是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一批沿海开放县,“中国橄榄之乡”和福建省著名侨乡,素称“八闽首邑”。1913年由闽县和侯官县合并而成。位于福建省福州西南侧,总面积2136平方公里,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县内著名景点有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昙石山文化遗址、雪峰寺、马岚山、十八重溪风景区等。 **县境内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县境内年平均气温

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规划

垃圾填埋场废弃地得生态恢复规划 ——保定市无害化处理厂一、背景 (一)地理位置 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区西康庄 (二)退化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得投入,对垃圾填埋场得需求量随之迅猛增加,其数量与规模也随之扩大。垃圾填埋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城镇建设发展得需要,但也给局部地区带来了一系列得环境问题,使原本生态价值很高得土地自然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威胁到城市得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地下水造成一定污染,影响空气质量,使周围植被生长受到抑制。现在存在相当数量得垃圾填埋场废弃地,对这些场地得生态进行恢复,景观进行重建将对城市空间景观与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深远得影响。 (三)对周围环境得影响 1、填埋气体对环境得影响: 1、1会加重温室效应; 1、2造成大气污染: 填埋气体导致其周边地区臭氧气体得形成,从而增加当地居民患癌得潜在可能性;其释放大量难闻得气体得成分中具有一定得毒性,因而也会对附近公众得健康构成危害; 1、3易于造成对植被得破坏: 生长于填埋场周边得植物,由于其根系附近得氧气直接被填埋气体所替换或者被甲烷氧化细菌所消耗,因而很容易窒息死亡。另外,高浓度得二氧化碳与填埋气体中得有毒微量气体成分也会影响到植物得正常生长; 1、4对地下水得污染: 一些挥发性得有机污染物可以随着填埋气体得扩散迁移到垃圾填埋场周围得地下水中,从而对地下水资源形成污染挥发性氢氧化合物得存在。 2、垃圾渗滤液对环境得影响: 垃圾渗滤液中含有较多得有毒成分,因此长期以来,这种渗滤液对周边地区得地表水与地下水得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垃圾渗滤液通常还能污染其周边地区得土壤与植被,并进而又给周边地区得植被重建与生态

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规划

垃圾填埋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规划 ——保定市无害化处 理厂 一、背景 (一)地理位置 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区西康庄 (二)退化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垃圾填埋场的需求量随之迅猛增加,其数量与规模也随之扩大。垃圾填埋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但也给局部地区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原本生态价值很高的土地自然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威胁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地下水造成一定污染,影响空气质量,使周围植被生长受到抑制。现在存在相当数量的垃圾填埋场废弃地,对这些场地的生态进行恢复,景观进行重建将对城市空间景观与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填埋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会加重温室效应; 造成大气污染: 填埋气体导致其周边地区臭氧气体的形成,从而增加当地居民患癌的潜在可能性;其释放大量难闻的气体的成分中具有一定的毒性,因而也会对附近公众的健康构成危害; 易于造成对植被的破坏: 生长于填埋场周边的植物,由于其根系附近的氧气直接被填埋气体所替换或者被甲烷氧化细菌所消耗,因而很容易窒息死亡。另外,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与填埋气体中的有毒微量气体成分也会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 对地下水的污染: 一些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可以随着填埋气体的扩散迁移到垃圾填埋场周围的地下水中,从而对地下水资源形成污染挥发性氢氧化合物的存在。 2.垃圾渗滤液对环境的影响: 垃圾渗滤液中含有较多的有毒成分,因此长期以来,这种渗滤液对周边地区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垃圾渗滤液通常还能污染其周边地区的土壤与植被,并进而又给周边地区的植被重建与生态恢复带来很大困难。 (四)退化原因 1、垃圾的堆积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垃圾自然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有害气体及 物质渗入土壤中,造成污染,是土壤结构遭到破坏,造成土地退化; 2、废弃物露天存放,易在风、水作用下迁移流失,影响了当地的土壤环境,使得土地退化; 3、填埋场处置地发生的沉降或火灾,也会使得土地退化。 (五)恢复的意义 1、保护历史的意义,把垃圾填埋场废弃地进行更新再利用,赋予其新的功能,让其存在 的更有意义; 2、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将旧的垃圾堆积地作为现存的环境资源开发再利用,阻止甲烷 气体的溢出,渗滤液的下渗; 3、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对旧的垃圾进行改造再利用,大大降低了建筑重建的费用,吸 引投资,利用其自然地势建造人工景观,带动地区经济的复苏。 二、恢复目标 1、进行生态改建,恢复到可以利用的生态系统,恢复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 2、可以生长一些植被,建造简单的建筑或假山等,使其具有一定的景观美学价值。 三、恢复的范围 1、垃圾填埋场总占地面积420亩(280000m2); 2、地上15米,地下13米; 3、分4个区,分别为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各区面积分别为105亩; 四、恢复技术方案 (一)技术措施 1、工程恢复措施 最基础的方法,主要目的是对废弃地的地形、地貌和土壤本底进行恢复,建立于植物生长的表土层和生根层,以利于植被的恢复。 方法: 表土处理方法:⑴粘土覆盖结构;⑵人工材料覆盖结构 土壤改良方法 2、化学恢复措施

垃圾填埋场环境修复及重建

垃圾填埋场环境修复及重建 垃圾填埋场虽然解决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安置问题,但这种处理方法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不仅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激化人地矛盾,而且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和欧洲景观教育大学联合会等专业组织都在其宗旨中强调景观设计的工作范围包括对退化景观和废弃土地的恢复[1~3]。本文通过景观设计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恢复退化景观的利用价值,为解决人地矛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垃圾填埋场的现状及景观生态特征 1.1垃圾填埋场存在的现状 项目在建设时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规划,或者受到某种条件的限制,垃圾填埋场选址通常在距离城市不远的郊区,当城市向周边扩张时,就形成垃圾包围城市的现象。而且由于垃圾填埋场距离居民点较近,所产生的恶臭和蚊蝇鼠虫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有些填埋场选址时没有考虑对地下水的影响,其所产生的渗滤液一旦产生污染,污染物会随着地下水迅速扩散,势必会导致城市地下水污染扩大化(图1~2)。

1.2垃圾填埋场的景观生态特征 从景观生态学出发,垃圾填埋场的生态特征不仅要研究其生态系统的自身发展规律和演化规律,还要寻求合理利用、整体优化和管理保护的途径和措施[4]。目前,垃圾填埋场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不仅污染环境,扰乱生态系统,而且也正在逐步破坏城市和乡村景观;但反过来看,它又具有很大的景观循环再生再利用的潜质。垃圾填埋场具有以下特征: (1)地理位置优越 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的生活范围越来越接近位于郊区的垃圾填埋场,逐渐凸显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不可多得的循环再生资源。 (2)景观异质性增强 根据垃圾填埋高度的不同,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地形,封场后的垃圾填埋场往往包括管理房,废弃的填埋设施,道路,渗滤液积水坑等景观要素,使原本均质的景观变得破碎化,大大改变了原有的景观结构。

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中的植被重建研究

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中的植被重建研究 茹雷鸣1,李胜2,张燕雯1 (1.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林系,江苏南京210095;2.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摘要 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较大,对城市环境影响恶劣,通过植被重建可对垃圾填埋场进行较为有效的生态恢复。通过分析影响垃圾填埋场植被重建的诸多因素后,提出进行植被重建的方法途径,并对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中的植被重建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植被重建;生态恢复 中图分类号 X7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8)06-02504-02 R esearch on the V egetation R ecovery and E cological R estoration of Land fills RU Lei2ming et al (C ollege of H orticulture,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5) Abstract T he land fills occupy abundant land and have w orse effects on city environm ent.Vegetation recovery is the best way for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the land fills.In this paper analyze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of the vegetation recovery in the land fills were analyzed,the ways of the vegetation recovey were presented and the developm ent of this subject in the future was summ arized. K ey w ords Land fill;Vegetation recovery;E cological restoration 目前,我国处理垃圾的方式主要有焚烧、堆肥、填埋等,填埋处理以其建设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处理量大、操作工艺简单等优点,为我国的垃圾场广泛采用。但填埋处理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面对许多已到库容的垃圾填埋场,对其进行生态恢复,不但能降低污染,实现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还能为居民提供全新优美的景观和游憩空间。 1 影响植被重建的生态环境因素 1.1 气体污染 垃圾填埋场的填埋物会产生大量的填埋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氨气等,并形成恶臭[1]。这些气体会对环境和植物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其中尤其是有机废弃物厌氧分解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甲烷。二氧化碳会导致土壤酸性改变,破坏植被的生长;甲烷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当含量达5%~15%时会引起爆炸[2],且土壤中的甲烷会将氧气挤掉,导致植物根系无氧,从而使主根干枯、烂掉或次根无法生长等。 1.2 土壤污染 由于垃圾具有的毒害性和难降解性使垃圾填埋场中产生的毒害物质和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在填埋后很长时间内难以降解,可影响土壤肥力,改变土壤性质和结构,破坏土壤的碳、氮循环来阻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并通过在植物体内积蓄对生态环境造成更深的影响。 1.3 垃圾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是由于可溶物、雨水及地表水等渗入填埋场,渗透通过垃圾层后,再加上垃圾的生物化学和化学降解作用,产生的一种含有高浓度悬浮物和高浓度有机和无机成分的液体[3]。垃圾渗滤液营养元素比例失调,且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病毒、细菌等有毒物质,渗滤液能随雨水等溢出污染土壤,严重影响植被的生长,给植被重建与生态恢复带来很大困难。 1.4 其他污染 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地温,对填埋场的复垦及植被重建将产生高温危害。高温易烧伤植物根系,不利于植物生长。此外,填埋场内的垃圾还能引起一系列的鼠害、虫害和其他伤害,破坏植被重建的效率和进程。 作者简介 茹雷鸣(1982-),男,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规划与设计。 收稿日期 20072112232 垃圾填埋场植被重建的方法与途径 2.1 多种生境的改造 垃圾填埋场在运行过程中能形成多变的地形和地貌,在植被重建前,可利用场地多种地形地貌创造出适宜不同类型植物生长的多种生境。因此,在考虑排水情况、堆体性质、土壤肥力、景观效果等因素的基础上,可根据不同类型植被的习性来营造适宜其生存的环境。分别可在汇水、分水线上种植喜湿和抗旱植物;根据土壤的酸碱度种植喜酸和耐碱植物;在阳坡和阴坡种植喜光和耐阴植被等。还可根据整体造型的需求,通过创造斜坡、平坡、起伏的微地形来营造景观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的自然景观。 2.2 植物的选择与生态位的构建 选择的植物是否合理是重建成功与否的关键(表1)。植物的群落配置和生态位的科学构建是建立一个相对稳定且能自我更新的生态系统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植物的群体配置上要设计乔、灌、草的复层绿化模式。此外,充分利用先锋植物的绿化作用,并适当种植其他耐性强的建群植物种,可增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加快植物演替的过程,如苦楝-紫穗槐-画眉草,女贞-紫花苜蓿等群落类型。在生态位构建过程中还应较多地使用乡土植物,使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苗圃苗,并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植被。 2.3 科学管养与培育更新 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初期建立起的植被系统往往较为脆弱、缺乏稳定性,植被在演替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未能预测到的结果。因此,通过对重建的植被系统进行科学的养管,不断调整绿地植被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并培育其自我更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在对草本植物养管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自然繁衍的地带性植物,选择性地调控杂草群落,通过草本植物发达的根系对土壤进行改善,并为乔、灌木的生长创造条件。对于自然更新的乔灌木,在养管中要给于特殊保护,乔灌木的自然演替将使生态系统内群落结构更加丰富,并最终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和优美的自然绿地。 3 研究展望 3.1 加强相关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 影响垃圾填埋场植被重建的相关因素较多,其中以填埋气体、土壤污染和垃圾渗滤液的影响最为突出。目前,我国对此的研究尚少,开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8,36(6):2504-2505 责任编辑 李菲菲 责任校对 李菲菲

某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总体设计

某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总体设计 【摘要】介绍了某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概况,指出了该填埋场封场前在气体收集与处理、雨污分流、垃圾堆体稳定性及堆体表层生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生态修复项目总体设计创新理念,阐述了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各子项工程设计思路和内容,指出了该项目的借鉴示范意义。 【关键词】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总体设计 1 项目概况 某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城市主城区,是典型的山谷型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约54.7 hm2,其中填埋库区面积约33.3 hm2,设计库容约1.4×107m3,设计服务年限20a,设计日处理能力1500t,高峰期日处理垃圾约3 000 t,项目建设总投资约4.9亿元。该填埋场于2001年开工建设,2003年投入运行,2016年关停,关停时已填生活垃圾1.0×107t。填埋库区按填埋年限先后顺序分为A、B、C 3个区,停止填埋后2016—2018年堆体处于主沉降期,2019年进入生态修复实施阶段。 2 封场前存在问题 该填埋场位于城市主城区,周边2 km外为居住区,封场前垃圾堆体采用“土+HDPE膜”临时覆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沼气、臭气收集不完全,处理不完善,臭气污染给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②雨污分流不彻底,大量雨水进入库区形成渗沥液,渗沥液处理压力大,处理费用高;③大量雨水的渗入使得垃圾堆体存在滑坡、崩塌、沼气爆炸等安全隐患,同时对垃圾坝体安全产生威胁; ④堆体表面简单覆盖,生态匮乏;⑤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影响了城市土地的集约化使用。由于填埋场运行中存在以上问题,政府研究决定对该未达设计库容的填埋场于2016年进行关停并对该场进行封场生态修复。因此,如何对该填埋场进行有效地治理,缩小影响范围,使其污染物得以有效控制和处理,堆体上部空间逐渐转化为对外开放的公园绿地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 总体设计创新理念 填埋场生态修复主要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第1步污染治理,第2步生态修复。其中生态修复又可分为2个阶段实施,前期主要为土壤改良、生物群落构建,后期为景观打造,建设对外开放的公园绿地。针对填埋场封场前存在的问题,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