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松江历史和松江府建置沿革述略

松江历史和松江府建置沿革述略

松江历史和松江府建置沿革述略
松江历史和松江府建置沿革述略

松江历史和松江府建置沿革述 略

何 泉 达

[提 要] 松江本是东海滩上大潮沟,随太湖形成而成为泄水河道,并在汉代以恢弘气势

“三江”之一。本文认为“三江”并非实数,且与松江无涉。 得名。历来学者视其为《禹贡》

当松江蜕为太湖尾闾,又因自然因素幻变、经济活动加剧,致昔日宽阔江面索狭。而在此一 地貌异化的同时, 这个区域的经济云蒸霞蔚, 以其 “国用所恃” 的实力, 使所在政区得以 “松 江”冠名。

[关键词] 区域历史 松江 太湖 政区沿革

松江,是若干古陆板块在地质年代俯冲缝合,及沉积运动,滨面变化等诸多因素作用下 产生大潮沟后,因太湖出现,被袭夺为泄水道,遂由大潮沟演变而来。因此提及松江历史, 必然涉及太湖成因。但松江之名产生何时、 凭何命名?产生后又怎么演绎出以松江冠名的政 区建置?

对于前者,论家鲜有述及。对于后者,硕学言之多多,惜或失不备,或存夺误。于是, 留给笔者拾遗补缺机会。此呈管窥筐举, 守厥所见,未可以言八肱之形埒,信万事之精练也。

“松江”之名的由来

松江之名源于何时?史无定论。笔者查得最早出处是《水经》,其卷二〈沔水〉条下云:南江又东北为长渎,历河口东则松江出焉,江水奇分,谓之三江口。又东至会稽 余姚县东入于海。

《水经》作者桑钦,西汉后期 ① 河南人,字君长,是古文经学派始作俑者孔安国传人。 但学不限《尚书》,兼《毛诗》、《左传》。因此,对“古今地理志之祖” ② 的《禹贡》之理解, 极具功力。而班固《地理志》多处转录桑钦《地理志》,也就在情理中。惜桑钦《地理志》 早佚。

目前所能见到述及“松江”的文献又以桑钦《水经》为最早,而桑钦为西汉人,则以此 认为“松江”之名最晚始于西汉后期的观点,当能成立。

。它的字意,也有多 “松”

,或作“ ”,又作“庺”

,在古文中写法多样,一作“梥”

种,但与“松江”能关联起来的,当训“容”为贴切。

《春秋公羊传·文公二年》有“虞主用桑,练主用栗,用栗者藏主也”一句。其《注》 曰:

“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松犹容也,想见其容貌而事之,主人正之意也;

柏犹迫也,亲而不远,主地正之意也;栗犹战栗,谨敬貌,主天正之意也。

“练主用 古礼,人死改葬,还祭殡宫叫虞,所立神主用桑木制成,故虞祭又称“桑主”

,指父母去世十三月时,举行一种叫“小祥”的祭礼。意吉利,《仪礼·士虞礼·注》: 栗”

①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八,《水经》、《水经注》条云:《水经》三卷,桑钦撰。

“桑钦,不知何人。《邯

”笔者考《通典》,见杜佑在卷一七七“济 郸书目》以为汉人。晁公武曰成帝(前32~前7)时人,当有据。

,但杜佑不详所撰者名氏。可见唐宋时人,对《水 《水经》是和帝(89~105)以后所撰”

源”条下注曰:

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已有分歧。此从《汉书·孔安国传》。

② 艾南英:《禹贡图注序》。

“小祥,祭名。祥,吉也。 ”行“小祥”时,后辈戴白练所制冠,故小祥之祭所立神主,谓

“谨 “练主”为栗木制,唐以后通称宗庙神主为“栗主” 。《旧唐书·礼仪》六: 。又,

“练主”

《公羊传》引文及注是说,夏后氏在父母 按典礼,虞主用桑,练主用栗重作栗主则埋桑主。 ”

死后一周年举行祭祀时,以松树作祭礼。原因是松树猷劲挺拔而常青,其容貌可志精神,可 征被祭奠者形象之伟岸、博大,且冥冥中得几分对神敬畏意蕴。

“松”的字意,在当时人的观念中既有宏大、挺拔等义,又可与 据此可知,汉代之前,

神灵沟通,而且将这层意思用于形容崇敬或恢弘对象的容貌、形态。如《诗·小雅·斯干》:

“苞,本也。 ”孔颖达疏:

“以竹言苞,而松言

《毛传》

“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茂,明各取一喻,以竹笋丛生而本穊,松叶隆冬而不彫,故以为喻。

顾名思义,

“松江”之“江” ,在当年应该不失磅礴气势,而且汹汹激流,令人肃然生 “松江”之所谓“松江”

,正在于当年它是以恢弘而凌厉气势取胜。唐或唐之前 惧。换言之,

“松,容也。容 人咸仲 ① 就持此看法,陆广微所著《吴地记》松江条下节录有咸仲的意见:

” ②

裔之貌。

显见,咸仲之说不是兴致所至的漫言。南宋初,程俱《松江赋》描述的松江,即剪影 出它的壮观气势:

地脉四达,衍为松江。汹汹浑浑,溶溶洋洋。…… 乘云气,御飞龙。指包山于遗 砾,揽五湖于一钟。③

以事物形状,或以自然形胜对某一对象进行命名的事,在古人是常事。因此,笔者认为 松江之名得之于对其形势恢弘的赞词,应该是有根据的。

“三江既入,震泽厎定”新解

其实,讨论松江之名出现的时期和松江之名由来,仅是对钩稽松江历史的揭榜。为了

“三江既入,震泽厎定”

。因为 深入,我们不得不重温《尚书·禹贡》中那句耳熟能详的话:

,松江或居其一。

“三江”

世说《禹贡》

“三江”果系松江于 但古往今来注疏《禹贡》

“三江”的诸子百出,意见互异, ④ 所以,

其中否,就成为《禹贡》地理上之大难题。

然而,硕学鸿儒虽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松江”归属“三江”否的问题上,囿于知 识面,其实迷茫。所谓汉儒附会、宋儒变乱,搅得头绪纷繁枝蔓。不过若将其综合,仍可归 纳出主导释《禹贡》

“三江”的基本观点:作为一派的松江,同源于长江。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及清末,又有洋人掺进这场不曾有终极的纷争,于是,本在国 ,属人文学科范畴的公案,既交叉自然学科,又广之世界。

人间“拳脚”

滥觞者,国际地理学会会长、德人李希霍芬。

1868~1872年间,这位柏林大学校长先后七次到中国调查地质、构造线分布等,出版了 举世第一部较为系统论述中国地质的著作——《中国》(三卷)。

① 咸仲的生卒不详,但是陆广微则为唐熹宗时人,其所著《吴地记》既然记录了咸仲对松江之称的由来, 那么,咸仲与陆广微或为同时期人,或为唐之前人。

② 陆广微:《吴地记》,见《说郛》委宛山堂本第一二○卷。

③ 程俱:《松江赋》,转引自《吴郡志》卷一八。

④ 诸子异见,极为繁复,撷其分歧之大要,可辨为五家:一、长江下游入海三条支流说,以《汉书·地理

志》为宗;二、太湖入海之三水说,以庾仲初《扬都赋》注为宗;三、长江以外三水说,以韦昭为宗;

四、长江和其他二水说,以郭璞为;五、长江上、中、下游说,以徐锴为宗。对此五说,详见胡渭《禹

贡锥指》,恕不一一。按《锥指》,是集以往研究《禹贡》大成的著作,它不仅对诸子疏解“三江既入, ,撷精要而存真,且每将自己思辨之至,锤炼成点睛之笔予以直抒,因而在《禹贡》学史上具 震泽厎定”

“国朝浙江治经学者,鄞县万斯大、萧山毛奇龄、嘉兴徐 有里程碑意义。嘉庆《杭州府志》卷八本传云:

”可见后人对胡渭在学术上的贡献,评价之高。

嘉、秀水朱彝尊,核其撰述,渭为称首。

李希霍芬相信长江三角洲的顶端从芜湖开始,认为芜湖和当涂附近河谷罗列,长江循着 冲积地带流经太湖入海是有可能的。这样,李氏近似赞同松江同源长江的观点。

但李希霍芬的立论遭到奥地利人洛采的挑战,洛采认为芜湖与太湖之间存在分水岭, 没 有通行河槽。长江之水不可能流经太湖再趋东海。

为判明是非,1896 年,李氏延请却洛克考察芜湖与太湖之间的地形。

1897 年 3 月,却洛克从太湖乘船经宜兴、溧阳、高淳到芜湖,在高淳东南 30 公里处的 东坝地方,详加测量,最终给出以下结论:

东坝所在是长江与太湖之间的分水岭。它由上下两坝组成,上坝在西,下坝在东,

,上坝之西与芜湖之间的运河叫“上河”

两坝相距 5公里。上下坝间的河道叫“中河”

。中河水面高出太湖 55 公尺,高出芜湖附近的长 下坝之东与太湖之间的运河叫“下河”

江水面 52 公尺,两岸坡度均匀,为人造河流无疑。①

无独有偶,1915~1916 年,荷兰人海定施丹调查长江下游后也认为,高淳与溧阳间之东 坝水道,仅为一人工运河。 ②

1919 年,丁文江在所撰《关于芜湖以下扬子江流域的地质报告》中更进一步指出,两 坝之间的运河完全是人工在黄土丘陵中穿凿而成,长江从来没有分支流经高淳。 ③ 刘季辰、赵汝钧的《江苏地质志》与丁文江意见一致。 ④

显然,却洛克、丁文江等地质家的结论不容置疑。而这个结论的意义不仅在于证明太湖

“三江”无 与长江不同一个水系,重要的是,间接证明作为太湖泄水道的松江,与《禹贡》

涉。

“三江”耦合, 如此,古人诠释“三江”的议论,实不可多信。或者讲,松江与《禹贡》

《禹贡》三江之不明,误 实是《禹贡》成书后,被差强《禹贡》作者本意。因此,晚近指“

, ⑤ 诚为明理。

自班固,始《汉志》

“三江”多有舛误。

至此,可以明确指出,以往释《禹贡》

其一,《禹贡》中之三、九等数字,只不过约数,它所表示的是多数与次多数之意。但 自班固以来注家,却将此解读成实数,于是就有稽考《禹贡》 “三江”在地理上具体走向的 “三江”

,大致是泛指长江三角洲水系而言,并不实指具体哪三条江。 纷争。其实《禹贡》

其二,由于缺乏气候变迁和地貌及沉积方面知识,导致对“震泽厎定”误读。

” ⑥ 《正义》 众所周知,《孔传》云: “震泽,吴南大湖名,言三江已入,致定为震泽。

” ⑦ 这是说长江或它的分 “江从彭蠡而分为三,又共入震泽,从震泽复分为三,乃入海。

曰:

支入海之前先入震泽。他们的这个观点与李希霍芬意见相近。但洛采的反对和却洛克、丁文 江等实地勘查、研究,说明长江从来没有分支流经高淳入震泽。

要之,《孔传》与《正义》是否失去意义?不能简单结论。如果考虑古气候学、地貌学 和沉积学等因素,它们就有合理部分。且至为重要的是,一旦弄清这些问题,不仅对准确理 解相关文献必要,更对松江演化,继而对松江为何由一条大川名衍生出一个政区名,探出些 许端倪。

为此,本文有理由对太湖成因问题在跨学科间作适度展开。

① 参见《水乡江苏》页17。新知识出版社,1956年12月版。

② 参考H.V.Heidenetam: Report on the Yangtze Estuxrg1917。

③ 《Report on the Geology of the Yangtze Valley Below Wuhu(《关于芜湖以下扬子江流域的地质报告》),原

载于《Whangpoo Conservancy Board,Shanghai Harbor Investigation Ser.79》,重印版,V o1.1。后由汪胡桢 译成中文,刊登在《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月刊》1919年第1卷,第1、2、3期。

④ 参见《水乡江苏》页17。新知识出版社,1956年12月版。

⑤ 胡渭:

《禹贡锥指》卷六,据《四库全书》本。

⑥ 《尚书正义》卷六,《禹贡》。

⑦ 《尚书正义》卷六,《禹贡》。

归纳相关资料,太湖成因,主要有泄湖、 ① 构造湖、 ② 堰塞湖 ③ 和陨击湖 ④ 等看法。

“泄湖说”是关于太湖成因的较早假说。该假说认为,全新世(亦称冰后期。开始年代 据今 12000~10000年)海侵最大时(距今 7000~6000年),太湖地区沦为沧海,海水直拍西 南部山地丘陵和大茅山山麓,以后由于长江南侧反曲沙咀的发育延伸,造成此区泄湖式的海 湾。30 年里,这一观点广为各界注意。但随着 1960年代以来,太湖流域平原区以及太湖、 阳澄湖、 淀山湖和鬲湖等湖底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相继发现, ⑤ 证明全新世中期太湖地区一 直是陆地环境,从而使“泄湖说”在解释太湖成因方面遇到了困难。

“构造说”是 1990 年代以来提出的新观点。它强调太湖形成与断裂构造的控制影响有 关,主要依据是太湖基底老地层中有较多的断层构造,至于这些古老断层构造究竟与现代地 貌——湖泊的形成有何关系,尚未很好地加以说明。

“堰塞说”也是 1990 年代以来提出的新观点。它注重从现代地形和水文因素的变化方 面探讨太湖的成因,指出太湖湖底坚硬黄土上的古河道被淤泥堰塞,湖泊在近期人类历史时 期形成,这期间太湖水系的出海口淤塞,渲水不畅,加上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如降水增加)影响,导致零星湖泊相继出现和扩大。并且逐步相联,形成大水面。

。 ⑥ 以

“太湖是一个古陨石冲击坑”

陨击说是 1980 年代中期开始提出的猜想。 论者指出,

后随着地质方面论据的不断被发现,得到人们的积极支持,其中包括国际岩石圈委员会主席 布克教授和国际冲击构造委员会主席夏普顿博士。 ⑦ 主要内容是:陨石从南西向北东方向以 30~50? 的斜角向地面飞落,在今日太湖西岸的位置撞击地面。由于陨石密度底,撞击时发 生强烈爆炸,形成散弹式多点冲击,产生了大而浅、冲击变质强度低的太湖陨石坑。

综上所述,各派学者解太湖成因,从地壳深源到宇宙太空,结论虽莫衷一是,但除却泄 湖说外诸说, 有一点取得共识,即现代太湖起源于全新世长江三角洲南翼泛滥平原上的小湖 沼群。这就是说,即使太湖前身是地质时期陨击所致, 或者基底是断层构造,至全新世早期, 也已被长江三角洲平原充填、占据。

这之后,太湖流域下游地区经历了由距今 7000 年以前的“地势高亢的阶地平原” ,发 展成距今 7000~4000 年前(部分延续至距今 2500~2000 年)的泛滥平原,再发展成距今 2500~2000 年前的“湖荡洼地”的变化。这个变化说明,距今 6000 年前不存在大太湖。其 中至少包括三个因素:

1.冰后期或全新世早中期发生海侵,对长江三角洲顶部的镇江地区 ⑧ 和尾部上海地区

⑨ 之长江水系发生顶托,引起淡水倒流,长江水系输送的泥沙因此呈溯源性沉积发育,导致 河溪潴水,下游水位受壅抬高,三角洲平原地下水位随之上升,直至沼泽化;在此同时,高 水位的上游河水又广泛横溢,沿河流方向下趋枝蔓成零星的狭长湖荡。

2.壅水虽导致平原沼泽化并衍生湖荡,却不足以使之合并。合并必须拥有更充足水源, 而此水之源,就是太湖流域的降水高峰。据全球气象资料,我国东部大河中下游流域,距今 6000 年来,约有 5个显著高峰,一个高峰可延续 1000 年或 500 年。当第二、三降水高峰期

① 陈吉余等:《长江三角洲的地貌发育》,《地理学报》,25(3)。

② 陈月秋:《太湖成因的新认识》,《地理学报》,41(1)。

③ 景存义:《太湖地区全新世以来古地理环境演变》,《地理科学》,1985年第3期;孙顺才等《太湖地形及 现代沉积》,《中国科学》B辑,1987年第12期。

④ 1984年4月10日,由江苏省地矿局遥感研究所严刚的《太湖地区旋纽构造群》论文,首先提出。

⑤ 这些遗址包括马家浜文化

(距今5200~4000

(距今7100~5900年)、 崧泽文化

(距今5800~4900年)、 良渚文化 年)和湖熟文化(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周时代)。

⑥ 1988年9月3日《沈阳日报》报导,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何永年提出“太湖是一个古陨石冲击坑”的

猜想。

⑦ 详见1995年1月18日《解放日报》所载:《太湖为彗星冲击而成》。

⑧ 李从先等:《长江三角洲沉积相的初步研究》,《同济大学学报》(海洋地质版),1979年2期;李萍等:《长

江三角洲顶部冰后期地层的沉积特征与划分》,《海洋通报》,2(4)。

⑨ 竹淑珍等:

《长江口全新世沉积区及其沉积层序》,《中国第四纪研究》,7(2)。

(2000 ~ 4000 年以前)① 出现时,溯源性沉积发育正成熟,太湖平原环境遂趋于封闭, ② 因 此洪水很难宣泄,从而合并了早些时候已形成的零星湖荡。

3.湖荡合并之初的太湖水面,并非现代这般大,它又经历了风与水的相互作用,对积 水湖底侵蚀拓宽的过程。经钻探等研究,位于东亚季风盛行带的太湖流域,每年充裕的季风 降水所形成的强大径流,顺泛滥平原注入分散洼地,当洼地积水达到一定厚度,在台风或寒 潮(气旋或反气旋)作用下,形成底流速度可达 10~20 米/秒的湖泊环流,在湖中形成强侵 蚀力的漩涡,对湖底与滨岸进行至少 3~4 次显著的侵蚀性拓宽,逐步达到今天规模。 ③ 由此可见,太湖最初是以沼泽洼地潴纳长江三角洲泛滥平原上丰沛水源之后形成雏形, 又在湖泊环流侵蚀的作用下呈数量级扩大而成。

是则,我们再句读“三江既入,震泽厎定”

,便发现,古人之误,实病于对“定”字的 理解。他们在“定”字所含“安定”与“定局”两义间徜徉,尔后各自望文生义,却不察山 川地理也在生生息息。这样,就难以突破大禹凿三江,疏导震泽之水朝宗东海,从而消水弥 灾的窠臼。譬如易祓就是受此思维禁锢的典型者,《尚书纂传》载其言云:

易氏曰:三江自入于海,不通震泽,而《经》何以言“震泽厎定”?盖江、湖在 今虽无相通之势,而当时洪水实有横流之理,想洪水横流之际,震泽与江莽为一壑。

自大禹疏导,而三江入海,震泽自厎于定,自然之势也。 ④

“三江既入”震泽,遂促其大湖级规模定局,乃使“太湖”脱颖而出。

但事实是,

从松江到松江府

如上所辨,自成水系的太湖既经形成,那么,从这一地区“地倾东南”的总体地势看, ⑤ 就不可能不带出太湖朝宗东海以及宣泄的主渠道问题。

文献指出,

“头首无锡,足蹄松江,负乌程于背上,怀太吴以当胸”的太湖, ⑥ 在庾仲 “东注为松江”

。 ⑦ 可见,太湖形成之后的主泄水道是松江。而这点,顾 初时(347 年前),

祖禹总结历代方舆志书后,给出一个很明确结论:

昔三江(指松江、娄江、东江——笔者注)之中,淞江最大,上承太湖,直流注 海,湍悍清驶,海潮不得停滞,故三吴少水患。 ⑧

松江的历史地位不仅如此重要,且名声与之等身,如东汉末年身居北方的曹操欲饱口

。 ⑨

福,尚不忘松江珍馐——“吴松江鲈鱼”

“松江在今苏州东南, 下抵唐朝,松江的这个主泄水道形势依旧,李贤注《后汉书》曰:

① 第一高峰期(5000年前)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很多古文化遗址的年龄,就是在5000~6000年前左右。据

14 C资料,早于6000年太湖平原为泥炭沼泽,不存在大水面。

② 太湖平原原倾斜的晚更新世地面或阶地平原被埋于现地表下1~6米不等, 且埋藏深度自西向东逐渐加大: 在茅山以东和金坛、丹阳西部多出露地表,向东至常州埋于地表下1米许,无锡于地表下2米左右,吴 县、吴江在地表下4~5米,昆山在地表下5米多,上海则埋藏深达25米。

③ 孙顺才等《太湖地形及现代沉积》,《中国科学》B辑,1987年第12期;郑长苏:《太湖成因探秘》,《百 科知识》1991年第10期。

④ 王天与:《尚书纂传》卷四。

⑤ 太湖形成前,太湖流域曾是广泛覆盖黄土的冲击平原,以后构成整个太湖平原湖泊的湖底。就其地势言,

黄土出露高度自西向东逐步倾斜下降:在太湖以西的洮湖、滆湖区,出露地面以上至湖底1~2米(海拔 高度4~0米), 它是金坛、 常州一带地面出露的黄土于湖底的延伸; 至太湖、 阳澄湖区, 在地面以下1.5~ 3米(海拔1.5~1.0米);在淀山湖区为地面以下6~7米(海拔-3.5~-4.5米);至上海地区在地面以 下25米。

⑥ 杨泉:《五湖赋》,转引自《水经注》卷二九〈沔水〉条。

⑦ 《全晋文》卷三八,《扬都赋》附注。

⑧ 《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四,《苏州府·吴淞江》。

⑨ 《后汉书·左慈传》:

‘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 ’”

“尝在司空曹操坐,操从容顾众宾曰:

首受太湖。

” ①

及北宋,苏轼也说“三吴之水,潴为太湖,太湖之水,溢为松江以入海。 ” ②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可能长盛不衰。从地质史上看,松江本为东海滩上大潮沟,当太湖 形成而被“袭夺”为泄水主河道之初,其势既深且广,如郏侨所称:

“吴松古江,故道深广,

” ④ ” ③ 后来归有光也说:松江之源虽“不可比拟扬子江,而深宽当与相雄长。

可敌千浦。

然而潮沟一经演变为河道,它的湾道发育便十分迅速,尤其唐宋以来,因风涛多败漕 舟,遂在庆历二年(1042)筑苏州至平望八十里长堤(吴江长堤),造成太湖“泄水下吴淞 江入海第一要害处” ⑤ 的巨大障碍,特别庆历八年(1048),为挽路,又接续吴江长堤于吴 淞江口“植千柱水中”

, ⑥ 成一百三十丈长之长桥(一名垂虹桥),促使潮沙愈益壅积。加上

。 ⑦ 明智之士为此忧心 “好利者”趁“其塞而堤之以为田,

”潮沙茭芦之地于是“悉成陇亩”

。 ⑨

, ⑧ 而“数十年之后,松江愈塞”

, “太湖之水入海逾缓”

忡忡:

“江尾之沙日积”

“淀山湖中有山寺,宋时在 不幸,此言从预见到成为现实的速度十分快,元潘应武说:

” ⑩ 水中心。归附后,权势占据为田,今山寺在田中。虽有港溇皆浅狭,潮水湖水不相往来。

但颇具意味的是,就在气势恢宏的松江江面迅速束狭,变成老年河模样的同时,以松江 命名的地区行政中心却悄然孕育,并于元代基本定型。

不过需要指出,这不全然是人类经济活动导致的结果,它是自然本身和人类经济活动相 磨合的产物。分析郏亶、单锷当年实地调查,及胡渭董理有关文献,再稽核自然,就可对此 勾勒大概。

先看郏亶考察:

长洲之长荡、黄天荡之类,皆积水而不耕之田也。其水之深不过五尺,浅者可二 三尺。其间尚有古岸隐见水中,俗谓之老岸。或有古之民家阶甃之遗址在焉。故其地 或以城,或以宅为名。尝求其契劵以验,云皆全税之田也。是皆古之良田,而今废之 耳。 11

再读单锷文字:

锷熙宁八年(1075),岁遇大旱,窃观震泽水退数里,清泉乡湖干数里,而其地皆 有昔日丘墓、街井、枯木之根,在数里之间,信知昔为民田,今为太湖也。 12 随之辨析胡渭表述:

吴南古有笠泽,在松江左右。春秋时此泽尚存,不知何代始变为田。其地盖即叶 少蕴(梦得)所云平望、八赤、震泽之间,水弥漫而极浅,与太湖相接,可堤而为田 者也。在今吴江县界。故苏子瞻(轼)云: 13 若欲吴松江不塞,吴江一县之民,可尽 徙于他处。 14

以上人物提供的线索是:

① 《后汉书·左慈传》。

② 苏轼:《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状》,《苏轼集》卷五九《奏议》。

③ 《吴郡志》卷一九,《水利下》。

④ 《震川先生集》卷三,《水利论》。

⑤ 《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四,《吴江县·长堤》。

⑥ 苏轼:《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状》,《苏轼集》卷五九《奏议》。

⑦ 胡渭:《禹贡锥指》卷六,据《四库全书》本。

⑧ 同上。

⑨ 《吴郡志》卷一九《水利上》,载郏亶《水利奏议》。

⑩ 胡渭:《禹贡锥指》卷六,据《四库全书》本。

11 《吴郡志》卷一九《水利上》载郏亶《水利奏议》。

12 单锷:《吴中水利书》。《苏轼集》卷五九《奏议》。

13 “苏子瞻云”下之言,实为单锷所作《吴中水利书》中语。此书专论单子法的荆溪、吴中水利说。时苏

轼在翰苑,奏其书,请行之。后人因而将此言系于苏轼。当误。详见《吴郡志》卷一九《水利下》。

14 胡渭:《禹贡锥指》卷六,据《四库全书》本。

松江上游笠泽,自春秋以来,历经由水而田,由田而水的不稳期。继尔,为方便漕运修 筑吴江长堤及垂虹桥后,水陆无常的笠泽,不仅基本稳定为陆地环境——产出了吴江县;同 时,又引出松江艰噎不快,海之泥沙日积而海口湮灭的后果, ① 造成“唐时宽二十里” ,海 水可倒灌苏州城的松江,到“宋时宽九里,后渐减至五里三里一里” ,直至一些地方仅剩四

。 ③

, ② 延展至明末的“三百六十余里”

五十米,且松江之长度,也从宋时“凡二百六十里”

这些蜕变虽引发“吴中多水患”悲剧, ④ 却随着松江的衰颓而发育出接壤吴江县的濒海 平原——松江府。应该看到,从郏亶、单锷、胡渭的文字间抽象的这条线索尚不完整,它只 是对松江府从无到有过程中人为因素的表述,并没有说明自然因素的作用。

据孢粉及历史资料记载,全新世以来,太湖平原曾经历了四次相对温暖湿润期。第一次 在距今 5500~6000 年前后,第二次在距今 3500~4000 年前后。这两次气温比现在高 1.5~ 2.0℃左右,海平面比现在高 1 米左右,并导致太湖平原上出现许多沼泽,如直接覆盖在黄 土之上的吴县唯亭泥炭层( 14 C 为 6275 年)、吴江黎里乡泥炭层( 14 C 为 5845±105 年)、武 进奔牛镇泥炭层( 14 C 为 6000 年)、 ⑤ 阳澄湖边田泾村泥炭层( 14 C 为 3900±270 年),就是 证明。第三次大约距今 2000~2500 年左右,平均温度亦比现在高 1.5℃左右,雨量增大,平 原河流泛滥频繁,一度因气候暖湿而由陆地演变成沼泽、湖泊的地域,在暖湿期结束大体恢 复原地貌后,此时重复为鱼龙之宅,而太湖大约就形成于这一时期,湖底多次发现战国青铜 剑及古井等,表明了它的历史。第四次为唐宋之际,大约距今 1000 年前后,根据竺可桢的 研究,当时平均温度比现在高 1.5℃左右, ⑥ 《宋史·五行志》记载这一时期发生的大小水灾, 约有 22 次。 ⑦ 不少低地和洼地再次积水成湖,如澄湖即形成于北宋大观至南宋乾道年间 (1107~1173)。 ⑧

由于四次气候趋暖造成降水增多和海平面升高,从而加剧了海水对江水(不仅松江,同 时包括长江、钱塘江)的广泛顶托,使江、海负载的泥沙在各自搬运过程中能量快速消耗而 沉积,尤其第四次,江、海泥沙在各自相去不远处即碰撞,以致沉积加速度。 ⑨ 这就出现两 种情况:

第一,因江海之水不能流向更远,遂发生“太湖、松江,与海渺然无辨者”的情况。 ⑩ 第二,江湖海三色既然一体,航运事故不可避免陡增。所谓“昔苏州以东,官私船舫, , 11 今则频罹风浪倾覆。所以,积石壅土,为长堤为挽路势在必行。 皆以篙行,无陆挽者”

但长堤挽路虽使公私漕运日葺不已, 却因海面升高而打破的松江之激流对浊潮冲涤的平衡的

,它干脆左呼长 情况愈加严重。这样,对海砂失去冲刷能力的松江,似乎换了一种“职能”

江右吁钱塘,将自身泥沙和于两翼江砂而横向连线,并浸润于海砂而与之交融沉积。因此, 当水退旱来,就不简单是松江河道的缩狭,更主要的是,整个华亭县境在受纳长江、松江、 钱塘江和大海负载的泥沙后, 向东全面推进。 且推进趋势在多样性的自然环境中, 庚续不断。

这样,唐天宝十载(751)割嘉兴东境、昆山南境、海盐北境始设置的华亭县(松江府 前身),在自然环境自身运动和人类经济活动交互作用下,面积与日俱增的脉络,便清晰可 见。

① 苏轼:《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状》,《苏轼集》卷五九《奏议》。

② 《绍熙云间志》卷中《松江》。

③ 《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四《吴淞江》。

④ 苏轼:《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状》,《苏轼集》卷五九《奏议》。

⑤ 景存义:《太湖地区全新世以来古地理环境演变》,《地理科学》1985年第3期。

⑥ 《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⑦ 《宋史》卷六一,《五行志·水上》。

⑧ 据南京博物院、吴县文管会所撰《江苏吴县澄湖古井的发掘报告》初稿。

⑨ 刘苍字等:《长江三角洲南部砂堤(冈身)的沉积特征》,《海洋学报》第7卷第1期,1985年。

⑩ 苏轼:《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状》,《苏轼集》卷五九《奏议》。

11 同上。

不仅如此,随着华亭县陆地扩张,行政设置也顺理成章趋向繁复。

为简明说清这方面沿革,笔者参考《嘉庆松江府志·古今建制沿革表》,将与华亭县及 其继承者松江府周边地区关系最密切的几个历史年份和相关事件胪列如下:商末,周文王伯父太伯、仲雍奔荆蛮,结合土著越人,以太湖为中心立国,号勾吴。

西周初,康王(1020~996)筑金山城,金山县名本此。

春秋时,吴子寿梦于周简王元年(前 585)称王,寻筑华亭,华亭县名本此。

吴王阖闾于周敬王六年(前 514)筑吴城,又于娄县筑南武城(一曰阖闾城,在松江府 东六十里。)和东城(在昆山县东北三里故娄县县治东三百步)。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 222),定江南,置郡。三十五年(前 212),置长水县。三十七年 (前 210),改长水为由拳;改武原乡为海盐县。

新莽时期,改娄县为娄治,海盐为展武。

东汉光武时复娄县、海盐。永建四年(129),分浙以西为吴郡。建安二十四年(219), 孙权造青龙战舰,青龙镇名本此。

三国孙权嘉禾元年(232),改由拳县为禾兴县,又改嘉兴县。宝鼎元年(266),孙皓分 吴郡为吴兴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晋平吴,复吴郡。

梁天监六年(507),置信义郡,析娄县为信义县,并省娄县。

陈永定二年(558),割盐官、海宁、前京三县置海宁郡,嘉兴县、昆山县隶吴郡,信义 县隶信义郡。祯明元年(587),吴郡改吴州,以海宁郡隶之。

唐武德四年(621),吴郡改苏州。

唐天宝五年(746),始建青龙镇。十年(751),割嘉兴东、昆山南、海盐北设华亭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华亭县为华亭府。十五年(1278),改华亭府为松江府。二十 七年(1290), ① 设上海县。泰定三年(1326),罢松江府,立都水庸田司于府治,以华亭县、 上海县属嘉兴路。天历元年(1328),罢都水庸田司,复松江府。

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金山卫、青村所、南汇所。嘉靖二十一年(1542),设青浦县; 三十二年(1553),废青浦县。三十六年(1557),筑川沙堡。万历元年(1573),复青浦县。

清顺治十三年(1656),华亭县分设娄县。雍正二年(1724),华亭县分设奉贤县,娄县 分设金山县,上海县分设南汇县,青浦县分设福泉县(隶府属)。乾隆八年(1743),裁福泉 县入青浦县。嘉庆十七年(1812),分上海、南汇二县设川沙厅,设抚民同知(隶府属)。

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一提:为什么华亭县在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格华亭府后的第 二年,即改名松江府?

稽考史籍,这些方面不见文献疏甄。但这不等于说,此为不解之谜。若娴熟元史,只须 在思维程序上将漕运挂钩,即可茅塞顿开。

“两浙之富,国用所恃,岁漕都下米百五十万石,其他财赋供馈不可悉数”

苏轼曾说:

② 但他的话,重点不突出。

上推一百三十年,后晋(936~946)翰林学士李瀚,比苏轼得要领。李瀚说,唐广德 初(763), “浙西有三屯,嘉禾为大,乃以大理评事朱自勉主之。且扬州在九州之地最广, 全吴在扬州之域最大,嘉禾在全吴之壤最腴。故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 ” ③

之俭。

我们将李、苏之说互证,清晰的形式逻辑显现了:两浙虽富为国用所恃,实偏重嘉禾。

① 《元史·地理志五》、《嘉庆松江府志·疆域志》作1290年(至元二十七年)。《读史方舆纪要》、《上海县

志》及它《志》,作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此从1290年。

② 苏轼:《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状》,《苏轼集》卷五九《奏议》。

③ 李瀚:《嘉兴屯田纪绩颂》,《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第九百六十五卷《嘉兴府部艺文一》。

嘉禾为宋徽宗改秀州所置,辖华亭县。元初改为嘉兴路,领府一:松江(松江府领县一: 华亭),县三:嘉兴、海盐、崇德。这些府、县承担的赋税情况,分别如下:

元 初 嘉 兴 路 赋 税 实 征 统 计

项 目 粮 米 豆 小麦 税 备 注

总 量 602 186 石 602 070 石 132石 85石 15 477定 松江府 306 019 石 305 819 石 115石 85石 5 443定 嘉兴县 178 049 石 3 417定 海盐县 74 206石 74 189石 16石 1 621定 崇德县 44 012石 1 944定

资料来源:徐硕:《嘉禾志》卷六。

赋税统计分额管和实征两项,且 单位,赋精确到石后六位,税精确 到定后七位。为明了,统计只计实 征,石和定后数据,四舍五入。

这份统计说明,松江府独占本路赋额总额的鳌头。它们的比重分别是:松江府50.79%、 嘉兴县 29.57%、海盐县 12.32%、崇德县 7.31%。而各府、县之税额的比重,松江府同样独 领风骚。它们分别是:松江府35.17%、嘉兴县 22.08%、海盐县 10.47%、崇德县 12.56%。

由此可见,两浙之富虽富在嘉兴路,但嘉兴路之富,实在松江府。

松江府的这个骄人地位,不仅与本路比,显得出类拔萃,即使以其岁入粮占元朝岁入粮 总额 ① 的比重为 2.53%份额言,也属凤毛麟角。

确实,初读 2.53%,似不抢眼,但若将它与各行省岁入粮额比较,便显赫了。譬如辽阳、 陕西、四川、甘肃、云南行省岁入粮在总额中比重,都低于松江府(详下表)。无怪小贞乡 (今属上海市青浦区)的曹梦炎,在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敢以富足向忽必烈邀官。 ② 哪 怕“北人目之曰‘富蛮子’”

。 ③

元代松江府岁入粮额占全国入粮总额的比重及与各行省入粮额比较项 目 粮额(石) 各省占总额 % 备 注

松 江 府 305819 2.53 嘉 兴 路 602070 4.97 腹 里* 2271449 18.75 辽阳行省 72066 0.59 河南行省 2591269 21.39 陕西行省 229023 1.89 四川行省 116574 0.96 甘肃行省 60586 0.50 云南行省 277719 2.29 江浙行省 4494783 37.10 江西行省 1157448 9.56 湖广行省 843787 6.97 总 计 12114704** 100.00 ⑴资料来源:《元史》 卷93 《食货志· 税粮》、 徐硕:《嘉禾志》卷六。

⑵本表未系年。据梁方仲考订,应是元成宗 大德年间所定而为以后各朝承袭。见《中 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p.304。

⑶嘉兴路和松江府包括在江浙行省之内,它 们的粮额比重,仅起比较作用,不计入粮 额总计之内。

*元环绕大都划出今河北、 山西、 山东等地区, 直辖中书省,称“腹里”

**原岁入粮总计作12 114 708石。 但经实算, 分省合计应9 843 255石。 再以此数与腹里 岁入粮2 271 449石相加,总计数应为: 12 114 704石。此从今核算后的数字。

很明显,正由于松江府具有这样的实力,人们对它才奉为财富之圭皋。所以,当五代以 来松江入海之口渐趋淤塞,单锷著《吴中水利书》,便以疏浚松江为第一要义。

宋室南迁杭州之后, 国家在财政上仰给于浙西的依赖性更强。 并且于 “建炎二年 (1128),

① 《元史》卷九三,《食货志一》载岁入粮总计12 114 708石。但经核算,应为12 114 704石。今从此。

②《元史》卷十五,《世祖纪》:曹梦炎特具折子表示:

“愿岁以米万石输官,乞免他徭,且求官职”

③ 长谷真逸:《农田余话》卷上。

” ① 这样,松江又负载了将东南沿海经海道运来的漕纲, 诏福建两浙路纲,运输送平江府。

将之转输平江府的任务。 面对松江江面如此繁忙的漕运景象, 再领略松江府 (当时为华亭县) 殷实的经济雄风,当时人不仅慨然系之,并且在潜意识中深深烙下印记:扬州之水,最大最 急要者,莫过于松江。松江的地位,由此日隆。这就为华亭县在日后提升为华亭府,再由华 亭府更名松江府,张了本。

入元以后,一方面形成了以松江地区为代表的浙西之财赋,甲于天下局面,以致“元都

” ② 另一方面,元 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朝定鼎伊始,“渡鄂渚,平内乱,讨贼璮,取江南,破襄汉,驾洋海,下占城,定高丽,问 罪交州,扫清辽甸”的战事不断, ③ 致使对粮食需求日急,数量日增。于是乎,松江之上漕 船穿梭无隙的情况,当更甚。所以,丘濬在一百七十年后作结论:东吴粳稻“用之以足国用 。 ④

则始于元”

由于有了上述背景,至元十三年(1276)元军平定江南,第二年(1277),即将华亭县 升格华亭府,就显在情理之中了。

但华亭府名虽本于吴王寿梦在周简王元年(前 585)于此筑华亭,建安二十四年(219), 孙权又沿袭其名封陆逊为华亭侯,所谓典故可稽,史迹灿灿。然而与经济上已居举足轻重地 位的松江比,所有这些毕竟空疏、浪漫。且擅长马背之术的元人,此刻正在四川为三十余年 钓鱼城之战的即将胜利作最后浴血,后勤供应尤显重要。值此当口,元朝政府紧接华亭县升 格为华亭府后又将其改名松江府,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附丽,它是松江府在全国经济棋局中 赫然跃起的一次特殊表示。

所以,松江府由松江而脱颖,它的推力是经济,是实力。

离开了经济,离开了实力,松江府或许依然如唐天宝十年时的华亭县。

① 《嘉庆松江府志》卷二四《田赋志·漕运》

② 《元史》卷九三,《食货志一》。

③ 王恽:《上世祖皇帝论政事书》,《秋涧集》卷三四。

④ 丘濬:《漕运之宜》,《明经世文编》卷七一。

上海市松江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历史试题(含答案)

松江区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 高三历史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60分钟) 2016.12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历史上的孔子形象事实上是个人视野与历史视野的一种视界融合的结果。 1. 图片1,这张孔子周游列国的邮票,反映了孔子向各国宣传的是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佛学思想 2. 图片2,到汉代,孔子形象经过加工改造变为官方的正统,改造者是 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汉武帝 3. 图片3,经过唐宋之际的三教合一,儒学发展成为 A.经学B.汉学C.理学D.心学 4. 图片4,17-18世纪西方人眼中的孔子是哲人、智者、完人的形象,这一文化现象得益于 A.留学生B.遣唐使C.传教士D.僧侣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融合共同推动中华文明的进步。 5. 汉武帝时期,设置河西四郡,使天山南北地区和内地连为一体的前提是 A.打败匈奴B.联合突厥C.对抗契丹D.击退女真 6. 某同学笔记上出现下表,他记录的是 颁布新法改革旧制 政治迁都洛阳官制汉化 社会奖励通婚改姓氏、禁胡服

文化礼乐祭孔禁胡语 A.平王东迁B.光武中兴C.诸葛亮治蜀D.孝文帝改革7. 下图的两位历史人物体现了哪一朝代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A. 秦朝 B. 西汉 C. 唐朝 D. 元朝 8. 下图为中国古代多民族政权并立形势图。据此判断,图中①处的政权应 A. 孙吴 B. 南齐 C. 北宋 D. 南宋 9. 设台湾府,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之下的帝王是 A. 康熙帝 B. 雍正帝 C. 乾隆帝 D. 道光帝中国史学,源远流长,史家辈出,史学思想代有出新。 10. 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治史思想的是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常识):中国文学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常识):中国文学 一、上古神话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1)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 (2)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3)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二、先秦文学 1.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2.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左传》、《毂梁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有《关睢》、《伐檀》、《硕鼠》、《七月》。 4.《战国策》,33篇,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写。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三、两汉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主要作品为《新书》。另有《吊屈原赋》等赋,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2.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

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3.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o表、30世家、70列传。 4.乐府民歌和赋乐。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后指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蒿里行》,曹丕著有《典论》及诗歌《短歌.行》等,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场、刘桢。“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3.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4.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搜神记》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5.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五、唐代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2.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3.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壬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集为《孟襄阳集》。 4.王维,字摩诘,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苏轼赞其作品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中国历史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中国历史 考情动态综述 从一个考生对人文、历史常识掌握程度如何,可以看出他的文化基 本功及文学素养如何,这些也是考生综合素质的一个体现,在考试 当中常会有人文常识的知识点出现,表现形式主要为单项选择题。 考试当中的人文常识主要涵盖了历史常识、文学常识以及文化常识等,内容十分丰富。中国古代史考点精讲与真题拓展 中国历史 一、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 这是指中国大地上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至秦统一前的历史。这段历史 时期,历经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一)原始社会 中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1OO多万年。按生产力和考古学的划分, 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按古人类学家的划分,则分为猿人、智人两个阶段;按社会组织则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资料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

费,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众多的原始社会遗址表明,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文明是多元的。 (二)夏、商、周 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世纪,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因此商朝也叫殷朝,它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周厉王时发生了“国人暴动”,起义的平民和奴隶攻人王宫,周厉王出逃,于是出现了“共和行政”的局面。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西周末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人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夏、商、周这一历史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甲骨文和金文,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代表。西周的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埋藏。先后起来争霸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

上海市松江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松江区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 高三历史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2013.1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四千多年前,最高统治者的法令可以通过一条河传遍全国的是 A.古印度B.古埃及C.古中国D.古巴比伦 2、四千多年前已在苏美尔人中流传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史诗,又是圣经旧约来源的是 A.《摩诃婆罗多》B.《荷马史诗》C.《吉尔伽美什》D.《罗摩衍那》 3、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出家前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后与觉善王的女儿耶输 陀罗结婚,“耶输陀罗”属于 A.首陀罗B.吠舍C.刹帝利D.婆罗门 4、师承柏拉图,被马克思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是 A.苏格拉底B.希罗多德C.伯利克里D.亚里斯多德 5、根据所学的知识,在以下《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表格①处填上 A.敬天保民B.百家争鸣C.崇法抑儒D.黄老之学 6、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出现以下一组材料,此小论文的研究主题应该是

A.秦汉时期手工业的发展状况B.古代农业经济思想演变 C.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状况D.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 7、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恺撒穿着一件丝绸长袍到剧院看演出,吸引了满剧场的人。这件 丝绸长袍的料子获取途径是 A.丝绸之路B.海上丝绸之路 C.新航路D.太平洋丝绸之路 8、负责核查田地的官员给光武帝上书:“(田地数量)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 问。”“不可问”的主要原因是 A.诸侯力量的强大B.豪强地主的阻挠 C.士族力量的反对 D.藩镇割据的出现 9、韦尔斯曰:“第七、八世纪,欧洲人民尚处於茅舍坞壁宗教桎梏之境,中国人民之生活 已进於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舒爽之域。”中国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丝路繁荣、开通西域B.推举选官、任人唯贤 C.以文治武、科举选官D.制度创新、统治有方 10、《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某一时期的职位称呼是:“龙图阁直学士、户部郎中、陕 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这一称呼反映了宋朝 A.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B.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C.内重外轻的文官体制D.官、职、差遣相分离制度 11、以下人物中可以称得上“中国晚明以来第一个有自然科学头脑的人”是 A.利玛窦B.徐光启C.康熙D.林则徐 12、中国疆域的沿革不仅呈现出空间范围的变化,更是一个国家形成的历史见证。下列四 幅疆域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科技历史人文知识点

科技常识整理点 1、农业领域的三大计划:丰收计划、星火计划、燎原计划。 2、863计划:邓小平批示的,称之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3、火炬计划:称之为“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 4、我国科技创新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5、中国创新型国家的建成在2020年,要求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 6、可持续发展战略:指的是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可持续。 7、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是近代天文学的起点。 8、牛顿: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9、1960年我国自主研发了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10、三网融合: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的融合。 11、民间常说的鬼火是磷自然现象。 12、雷雨过后感觉空气清新是因为雷电过程中产生了臭氧。 1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4、酒后驾驶和醉酒驾驶,20毫克到80毫克为饮酒驾驶,等于或大于80毫克是醉酒驾驶,要付刑事责任。 15、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16、酒越陈越香是因为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了乙酸乙酯。 17、石英钟受到重力矩的作用,其秒针往往停在“9”这个刻度。 18、无氟冰箱的广泛使用主要为的是环保。 19、煤气会中毒主要是产生了一氧化碳这种物质。 20、伤口愈合会觉得痒痒的,原因是伤口瘙痒说明发生在伤口的第三阶段:增生阶段。 21、烫伤后应立即做的是用冷水冲洗或冷敷烫伤部位。 22、动物咬伤后应该立即用含碱的物质清洗伤口。 23、PM2.5指的是可入肺颗粒物,人体一点防御能力都没有。 24、暴雨预警信号从低到高的顺序是: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25、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离的传输技术。 26、磁悬浮列车起源于德国,二维码起源于日本。 27、宇航员在太空中要借助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古代史知识点 1、夏朝——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商朝--甲骨文,青铜器。 3、西周--宗法制盛行,礼乐制突出。 4、东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长平之战,商鞅变法,诸子百家理论 5、秦朝---皇帝制度创立,三公九卿制,使用小篆,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 6、汉朝--文景之治(刘启刘恒),汉武盛世(刘彻),光武中兴(刘秀);董仲舒,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7、三国---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曹操与孙刘刘军,以少胜多) 8、东晋--淝水之战(前秦和东晋,以少胜多) 9、隋朝--隋文帝创立科举,隋炀帝始创进士科,修筑了隋朝大运河。 10、唐朝---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时间顺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试题库

“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_____ A: 李白《长干行》 B: 白居易《长恨歌》 C: 李煜《虞美人》 D: 李商隐《无题》 参考答案: A 五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_____ A: 东周 B: 后周 C: 南宋 D: 北宋 参考答案: B 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_____ A: 《礼记》 B: 《中庸》 C: 《周易》 D: 《春秋》 参考答案: B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_____” A: 士可忍,孰不可忍 B: 是可忍,孰不可忍 C: 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参考答案: D 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_____ A: 女性身份的象征 B: 约束女性的行为 C: 装扮作用 D: 表示女性已婚 参考答案: B 七月七日长生殿,_____ A: 夜深无人私语时 B: 相逢何必曾相识 C: 夜半无人私语时 D: 相见时难别亦难 参考答案: C 徽剧是什么传统戏剧的前身:_____ A: 湘剧

C: 豫剧 D: 川剧 参考答案: B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冯梦龙的著作?_____ A: 《警世通言》 B: 《喻世明言》 C: 《醒世恒言》 D: 《西厢记》 参考答案: D “宰相”的“宰”最早指:_____ A: 高级官吏 B: 官吏统称 C: 低级官吏 D: 皇帝 参考答案: B 京剧服装中男性角色蟒袍上的动物是:_____ A: 蛇 B: 凤 C: 龙 D: 虎 参考答案: C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是在:_____ A: 唐太宗 B: 唐高宗 C: 唐中宗 D: 唐玄宗 参考答案: A 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_____ A: 西施 B: 杨贵妃 C: 貂禅 D: 王昭君 参考答案: B 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_____ A: 8 B: 10 C: 12

中国历史知识大全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2. 三代:夏商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 三教:儒释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竹梅 3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试卷35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试卷35 (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 1.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先后发动过多次武装起义,下列属于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有( )。 (分数:2.00) A.金田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解析:解析:金田起义是由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的,排除A。南昌起义是由周恩来、朱德等领导的,排除D。所以正确答案为BC。 2.庙号是指帝王死后,后人在太庙中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下列历代帝王与其庙号对应正确的有( )。 (分数:2.00) A.唐高祖一一李渊√ B.明太祖——朱棣 C.宋太祖——赵匡胤√ D.清世祖——爱新觉罗玄烨 解析:解析: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唐朝李渊称“高祖”,其子李世民称“太宗”;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称“世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称“圣祖”。 3.两宋的商业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了许多促进商品流通和商业发展的新事物,包括( )。 (分数:2.00) A.柜坊 B.交子√ C.商帮√ D.飞钱 解析:解析:隋唐时期,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两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故本题应选BC。 4.以下事件与汉武帝有关的有( )。 (分数:2.00) A.实行盐、铁专卖制度√ B.平定七国之乱,颁布推恩令 C.建立年号,创立太学√ D.反击突厥,开拓疆土 解析:解析:七国之乱发生于汉景帝在位期间,B项说法错误。突厥兴起于南北朝后期,汉代的边患主要是匈奴,D项说法错误。 5.“……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的战争是掠夺性帝国主义战争,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出自列宁的《四月提纲》,下列关于这次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革命的胜利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列宁作为共产国际的主席领导了这次革命 D.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借鉴√

人文历史常识

第四部分人文常識 第一章中國古代史 第一節先秦 理論知識 一、舊石器時代文明(打制石器):元謀猿人、藍田猿人、北京猿人、山頂洞人 二、新石器時代文明(磨制石器):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金屬工具(銅) 三、古文獻中關於原始社會的傳說: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燧人氏(鑽木取火)、有巢氏(構木為巢)、神農氏(嘗百草、教耕作、織衣)伏羲氏(畜牧業、嫁娶風俗) 四、夏、商與西周(前2070——前1600)(前1600---前1046)(前1046——前771) (一)政治: 1、夏朝是奴隸社會的開端;已有國家、監獄(圜土)、刑法 2、商有亂政,而作湯刑 3、西周:分封:天子—諸亱—卿大夫—士;宗法:嫡長子繼承制 (二)經濟:井田制出現于商朝 (三)文化: 1、夏朝有關於地震的、流星雨、日食的記錄、曆法 2、商朝:甲骨文、司母戊大方鼎 3、西周:《詩經》、有準確年月日的日食記錄,西元前776年9月6日 五、春秓與戰國(前770——前403)(前403——前221) (一)政治:春秓五霸:齊、宋、秦、晉、楚;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 (二)經濟:春秓魯國初稅畝 (三)文化:春秓 1、世界最早關於哈雷彗星的記錄,比歐洲早670年。 2、戰國時期:都江堰、鄭國渠、吳國邗溝(我國最早的一條運河) 3、戰國時期發明“司南”,世界最早的指南工具 六、百家爭鳴 (一)孔子的思想:“禮”、“仁”“中庸之道”,孔子創立儒學,寫尌詩、書、禮、易、樂、春秓 1、“四書五經”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樂》《春秓》 2、《春秓》是我國最早的編年斷代史,開創編年體的先例,相傳由孔子整理成書。 (二)孟子的思想:性善論、“仁政” 3、宣揚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永遠存在的合理性 (二)荀子的思想:批判天命觀;“性惡論”、隆禮重法。 (三)老子的思想:“道”是天地萬物的根源;無為而治、小國寡民的政治思想: (四)墨子的思想:兼愛、非攻。 (六)韓非和法家:主張法術勢兼用的法治;他提出加強中央集權、富國強兵的一系列政策。 第二節秦漢魏晉南北朝 理論知識 一、秦朝(前221——前207) (一)政治:廢分封,確立郡縣制(二)經濟:統一度量衡 (三)文化:統一文字、焚書坑儒(四)建築:萬里長城 二、西漢(前202——9) (一)政治:無為而治:文景之治;鼎盛時代:漢武帝

人文历史类常识习题(二十六~三十合集)

人文历史类常识习题(二十六~三十合集) 1、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组织、有计划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开展工人运动,努力促进马克思主义酮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20年9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将《新青年》改为党的公开理论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因“蜀江至此分枝”得名的地方是枝江。 3、有“中国的欧几里德”“中国数学史上的牛顿”之称的是刘徽。 4、使用冰箱冷冻室要注意,易拉罐装的碳酸饮料不能放进冰箱冷冻室,否则可能发生爆裂事故,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5、厦门市和台南市的市树都是凤凰木。 6、中国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是北海涠洲岛。 7、歌曲《送别》由李叔同填词,其旋律最早采自于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8、“三合一”场所火灾危险性很大,“三合一”场所是指住宿与生产、仓储、经营设置在同一空间内。 9、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同里,是江南六大名镇之一,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明清民居,鳞次栉比,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赢得“东方小威尼斯”的美誉。 10、因“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一故事得名的“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 11、水蒸发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没有改变。 1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力的戏剧流派之一是“荒诞派戏剧”。它兴起于50年代,其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否认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荒诞派剧作中最具典型性之一的是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13、绥芬河从我国流入俄罗斯境内。 14、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的安全指示标志宜设置在距地面1米以下墙面上。 15、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国务院建立。 16、我国的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 17、垃圾投放时,应该按垃圾种类投放入相对应的垃圾分类桶中。 18、主持修建我国首条铁路—京张铁路的工程师是詹天佑。 19、南海诸岛历来都是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我国史籍对南海诸岛很早就有明确记载,东汉时称南海为涨海。

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中国文学

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中国文学 一、上古神话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1)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 (2)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3)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二、先秦文学 1.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2.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左传》、《毂梁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有《关睢》、《伐檀》、《硕鼠》、《七月》。 4.《战国策》,33篇,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写。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三、两汉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主要作品为《新书》。另有《吊屈原赋》等赋,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2.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3.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

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o表、30世家、70列传。 4.乐府民歌和赋乐。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后指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蒿里行》,曹丕著有《典论》及诗歌《短歌。行》等,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场、刘桢。“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3.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4.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搜神记》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5.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五、唐代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2.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3.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壬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集为《孟襄阳集》。 4.王维,字摩诘,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苏轼赞其作品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5.李白,字太白,人称“诗仙”。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秋登宣城谢胱北楼》等。 6.杜甫,字子美,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3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结为《杜工部集》。

松江历史和松江府建置沿革述略

松江历史和松江府建置沿革述 略 何 泉 达 [提 要] 松江本是东海滩上大潮沟,随太湖形成而成为泄水河道,并在汉代以恢弘气势 “三江”之一。本文认为“三江”并非实数,且与松江无涉。 得名。历来学者视其为《禹贡》 当松江蜕为太湖尾闾,又因自然因素幻变、经济活动加剧,致昔日宽阔江面索狭。而在此一 地貌异化的同时, 这个区域的经济云蒸霞蔚, 以其 “国用所恃” 的实力, 使所在政区得以 “松 江”冠名。 [关键词] 区域历史 松江 太湖 政区沿革 松江,是若干古陆板块在地质年代俯冲缝合,及沉积运动,滨面变化等诸多因素作用下 产生大潮沟后,因太湖出现,被袭夺为泄水道,遂由大潮沟演变而来。因此提及松江历史, 必然涉及太湖成因。但松江之名产生何时、 凭何命名?产生后又怎么演绎出以松江冠名的政 区建置? 对于前者,论家鲜有述及。对于后者,硕学言之多多,惜或失不备,或存夺误。于是, 留给笔者拾遗补缺机会。此呈管窥筐举, 守厥所见,未可以言八肱之形埒,信万事之精练也。 “松江”之名的由来 松江之名源于何时?史无定论。笔者查得最早出处是《水经》,其卷二〈沔水〉条下云:南江又东北为长渎,历河口东则松江出焉,江水奇分,谓之三江口。又东至会稽 余姚县东入于海。 《水经》作者桑钦,西汉后期 ① 河南人,字君长,是古文经学派始作俑者孔安国传人。 但学不限《尚书》,兼《毛诗》、《左传》。因此,对“古今地理志之祖” ② 的《禹贡》之理解, 极具功力。而班固《地理志》多处转录桑钦《地理志》,也就在情理中。惜桑钦《地理志》 早佚。 目前所能见到述及“松江”的文献又以桑钦《水经》为最早,而桑钦为西汉人,则以此 认为“松江”之名最晚始于西汉后期的观点,当能成立。 。它的字意,也有多 “松” ,或作“ ”,又作“庺” ,在古文中写法多样,一作“梥” 种,但与“松江”能关联起来的,当训“容”为贴切。 《春秋公羊传·文公二年》有“虞主用桑,练主用栗,用栗者藏主也”一句。其《注》 曰: “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松犹容也,想见其容貌而事之,主人正之意也; ” 柏犹迫也,亲而不远,主地正之意也;栗犹战栗,谨敬貌,主天正之意也。 。 “练主用 古礼,人死改葬,还祭殡宫叫虞,所立神主用桑木制成,故虞祭又称“桑主” ,指父母去世十三月时,举行一种叫“小祥”的祭礼。意吉利,《仪礼·士虞礼·注》: 栗” ①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八,《水经》、《水经注》条云:《水经》三卷,桑钦撰。 “桑钦,不知何人。《邯 ”笔者考《通典》,见杜佑在卷一七七“济 郸书目》以为汉人。晁公武曰成帝(前32~前7)时人,当有据。 ,但杜佑不详所撰者名氏。可见唐宋时人,对《水 《水经》是和帝(89~105)以后所撰” “ 源”条下注曰: 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已有分歧。此从《汉书·孔安国传》。 ② 艾南英:《禹贡图注序》。

人文历史类常识习题(十六~二十合集)

人文历史类常识习题(十六~二十合集) 1、重庆得名至今已有800余年。下令改恭州为重庆额是宋光宗赵惇。 2、宋代著名数学家秦九韶的著作《数学九章》提出了“正负开方术”和“大衍求一术”。 3、1950年代初期,笔名为马铁丁的作者在《长江日报》上发表的“思想杂谈”引起全国关注,该作者的真名是陈笑雨张铁夫郭小川。 4、下列不属于“四书”之一的是《春秋》。 5、有一位唐代诗人在对贺知章诵读《乌栖曲》时,被贺知章称赞道“你莫不是天上下凡的仙人吧,不然怎么能写出这么感人的诗呢?”则为被称之为“谪仙人”的诗人是李白。 6、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在野外如果突遇泥石流来袭,正确的做法是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爬。 7、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是省港大罢工。 8、《营造法式》堪称古代建筑学额一部百科全书,是由北宋建筑师李诫组织编撰的。 9、《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在安徽。 10、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会徽为飞跃。 11、当扶梯出现故障、发生事故时,要第一时间按下紧急制动按钮,使电梯停止运行。 12、林觉民,福建闽侯人。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1911年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参加广州起义,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13、中国中原地区种植葡萄始于西汉。 14、奥运五环旗中的黄色环代表亚洲。 15、一首《春江花月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之作,其作者是张若虚。 16、“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作者是明代的杨慎。 17、“淝水之战”的“淝水”,是淮河的支流。 18、“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的作者是孙中山。 19、江南文化悠久,名镇遍布,南浔镇、西塘镇、乌镇是江南古镇。 20、2017年,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

公考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中国文学)

公考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中国文学)一、上古神话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1)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 (2)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3)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二、先秦文学 ?1.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2.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左传》、《毂梁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有《关睢》、《伐檀》、《硕鼠》、《七月》。 4.《战国策》,33篇,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写。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三、两汉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主要作品为《新书》。另有《吊屈原赋》等赋,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2.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3.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o表、30世家、70列传。 4.乐府民歌和赋乐。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后指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蒿里行》,曹丕著有《典论》及诗歌《短歌.行》等,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场、刘桢。“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3.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4.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搜

人文历史类常识习题(六~十合集)

人文历史类常识习题(六~十合集) 1、董必武同志的诗句“烟雨迷蒙访旧踪”访的是浙江嘉兴南湖。 2、“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音乐的独特魅力。 3、并称为“楷书四大家”的除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还有赵孟頫。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李清照咏赞项羽的名句。 5、《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第一部水墨风格的动画片。 6、林徽因,福建闽县(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神话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她的文学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广为传诵。 7、诗句“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早晴”描绘出一幅热闹的春耕图。 8、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中“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一句,表达了作者的相思之苦。 9、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其修建年代是战国时期。 10、想一睹“东方金字塔”的风采,就应该买一张去宁夏银川的车票。 11、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锂离子运动的方向是锂离子从正极运动到负极。 12、秦始皇兵马俑常被称作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本来的颜色是彩色。 13、中国对外援助从帮助周边友好国家开始起步。 14、毛泽东的词句“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遗篇”指的是魏武帝曹操的《观沧海》。 15、疟疾主要是通过蚊子传播的。 16、“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是唐代张九龄的诗作,这首诗的题材是送别诗。 17、“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的“此河”是指大运河。 18、《雨打芭蕉》是我国广东的音乐代表。 19、人类最早认识自然规律使用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20、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21、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是《郑和航海图》。 22、雷锋同志的故乡是湖南省长沙市。 23、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民办博物馆是建川博物馆。

2020云南三支一扶公基备考人文知识:人文历史知识回顾

2020云南三支一扶公基备考人文知识:人文历史知识回顾 公共基础知识这一门学科基本在所有事业单位中是主要的考试科目。特点为:题量大、题型多、出题灵活,对备考和应试来说都有相当难度。尤其是常识部分,范围比较广,仅把书上的知识学习完是不够的。但必要的是应先把书上的理论整理一遍,做好笔记理清思路打好框架,然后刷题,从刷题里面找出自己知识点的不足,往框架里面添砖加瓦,剩下的需要多翻和多看笔记。下面编撰三道人文历史的题目,作为对此知识点的回顾。 1.现代著名作家沈雁冰《农村三部曲》不包括: A.《春蚕》 B.《残冬》 C.《子夜》 D.《秋收》 1.【答案】C。解析:沈雁冰即现代著名作家矛盾,他写的《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作者茅盾。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茅盾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的故事,而《子夜》为他的长篇巨作。故本题答案为C。 2.在中国文坛上被称为“乡土文学之父”的是: A.莫言 B.沈从文 C.巴金 D.老舍 2.【答案】B。解析:莫言,本名管谟业,祖籍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故A项不符合题意;沈从文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

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巴金,原名李尧棠,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等,故C 项不符合题意;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3.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桃花潭”在哪个省份: A.云南 B.甘肃 C.浙江 D.安徽 3.【答案】D。解析:桃花潭景区,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境内(青弋江上游),距县城34公里。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清新秀丽、苍峦叠翠的皖南风光,可观山川之灵气;又有保存完整、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可发思古之幽情。唐代诗人李白曾于此地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绝唱。故本题答案为D。

2019年国考行测历史常识:两汉魏晋人文考点

2019年国考行测历史常识:两汉魏晋人文考点

2019年国考行测历史常识 ——两汉魏晋人文考点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题中的必考点人文知识,其涉及面之广,种类之繁杂,是提到就让很多考生头疼的部分,但是只要考生们能够切入到国考常识判断题的考试点,就能够较轻松地备战国考行测考试。 国考常识判断人文知识部分考察的都是非常基础的内容,考生只需要把基本的文学脉络理清楚,例如:我国古代文学部分,大体可以分成这样几个时期:先秦诸子散文思想——秦汉文——魏晋南北朝小说、文学批评——隋唐诗歌——两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抓住脉络上面的阶段性特征与重点知识,并将这些文学知识与一定程度上的法律、政治、地理、科技、经济等知识结合,融会贯通,考生定会在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的复习中受益匪浅。 国考行测人文知识的考察角度,通常来讲有这么几个方面:1.考察基本的文化认知。 像古代的四书五经、成语知识、传统节日与诗词等文化现象。 2.考察作家、朝代、作品、思想等对应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为大家介绍两汉魏晋人文考点。 一、指鹿为马

杀手。曹植七步成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现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 十、洛阳纸贵 西晋左思出身于儒学世家。他以魏蜀吴三国都城的风土人情为主要内容,经过整整十年的呕心沥血,完成了《三都赋》的创作。名人纷纷为其作序,一时间《三都赋》风靡京城。因为抄写本书的人太多了,洛阳的纸张很快供不应求,造成全城纸价猛涨。“洛阳纸贵”后形容杰出的作品广泛流传,风靡一时。 十一、闻鸡起舞 东晋祖逖与好友刘琨胸怀坦荡、抱负远大。二人一起担任司州主簿时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后成为文武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实现了他们报效国家的愿望。“闻鸡起舞”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十二、东山再起 东晋名相谢安,少有奇才,入仕为官,后感叹于政治黑暗,隐居于浙江会稽的东山。在其四十岁时,桓温力邀他出任司马一职,谢安辞谢不过,重新入仕,时年已四十余岁。“东山再起”后比喻一个人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或失势后重新恢复兴起。国考行测历史常识备考:两汉魏晋人文考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