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高中化学专题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必修

苏教版高中化学专题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必修

苏教版高中化学专题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必修
苏教版高中化学专题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必修

一、氨的合成原理和性质

1.工业合成氨的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

+3H2。

2.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密度水溶性液化难易无色刺激性气味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氨气易液化3.喷泉实验

实验装置操作及现象结论

1打开活塞,并挤压滴管的胶头

2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5.氨的主要用途

(1)液氨可作制冷剂。(2)氨可制铵态氮肥等。

微点拨

(1)NH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常用此性质检验NH3的存在。(2)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3)NH错误!和OH—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两者反应生成NH3·H 2

O,注意不要把NH3·H2O写成NH4OH。

二、铵盐和氮肥

1.铵盐的性质及应用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受热易分解:

NH4Cl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错误!NH3↑+HCl↑。

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错误!NH3↑+CO2↑+H2O。

2与碱反应:

NH4Cl与熟石灰混合加热,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错误!CaCl2+2NH3↑+2H2O。

(3)铵盐的保存与施用:

1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2避免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

微点拨

铵盐遇碱均易放出氨气,铵盐受热易分解,但分解产物中不一定有氨气,如NH4NO3受热分解的产物就比较复杂。

2.氮肥

(1)常见氮肥

贮存时,应密封并放在阴凉处,施用时,应埋在土壤中,并避免与碱性肥料(如草木灰)混用,以保证肥效。

3.氮的固定

(1)定义: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

(2)方式:生物固氮、自然固氮、工业固氮。

微点拨

氮肥包括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尿素,农业生产中使用较多的是铵态氮肥和尿素,原因是硝态氮肥中的NO错误!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造成肥效降低。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2)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是加热分解氯化铵(×)

(3)铵盐加热都易分解,产生氨气(×)

2.以下有关氨及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施用

B.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溶解性和氧化性

C.实验室里常用固体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少量氨气

D.氨具有还原性,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性的物质如氧气发生反应

B [氨的喷泉实验证明氨极易溶于水,不能体现氨的氧化性。]

3.检验某无色晶体是否为铵盐的方法是,取少量待测固体于试管中,然后加入________,加热,将________放在试管口,如果________,则说明该固体为铵盐。

[答案] NaOH浓溶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色

喷泉实验

1.喷泉实验的原理

喷泉产生的本质原因是烧瓶内外形成气压差,由于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小于烧瓶外的压强,故液体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产生气压差的方法有:(1)减小烧瓶内气压,如液体将气体吸收或反应等;(2)增大烧瓶外压强。

2.常见装置图

图甲图乙图丙

(1)图甲装置形成“喷泉”是因为烧瓶内气体极易溶解于烧杯和滴管中的液体,使烧瓶内的压强突然减小而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几种常见情况:

气体HCl NH

CO2、Cl2、H2S、SO

2NO2、O2混合气体或NO、O2混合气体

吸收剂水、NaOH溶液水、盐酸NaOH溶液H2O

触而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而形成“喷泉”。

(3)图丙装置下部锥形瓶中的物质相互反应产生气体,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压强差,将液体从锥形瓶中压入到烧瓶中形成“喷泉”。

如图所示为氨气喷泉实验的装置(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甲乙

(1)收集氨气应使用________法,要得到干燥的NH3可选用________作干燥剂。

(2)用上图所示的甲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只提供如图所示的乙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及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对于难溶于水的气体,最好用排水法收集,这样得到的气体比排空气法较纯净。但NH 3

极易溶于水,只能用排空气法且NH3的相对分子质量小,故用向下排空气法。

(2)干燥气体时,最基本的要求是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

(3)产生喷泉的“动力”是烧瓶内外有压强差。

[答案] (1)向下排空气碱石灰

(2)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氨气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3)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后拿开,由于氨气受热膨胀,与水接触,产生压强差,即产生喷泉

如果将例1中甲装置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液体呈喷泉状喷出,则下列________符合题意。

A.a为NH3,b为NaCl溶液

B.a为CO2,b为浓NaOH溶液

C.a为Cl2,b为饱和NaCl溶液

D.a为Cl2,b为浓NaOH溶液

ABD [只要是a气体易溶于b溶液即可。]

1.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在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Cu与稀盐酸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D.NH4HCO3与稀盐酸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示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B.食盐

C.硝酸钾D.硫酸铜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Cu与稀盐酸不反应,NaHCO3与NaOH溶液反应不产生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故不能形成喷泉;Ca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但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CaCO3的表面,会使反应很快停止,不能形成较大的压强差,故不能形成喷泉;NH4HCO3与稀盐酸反应能产生较多的CO

气体,从而使锥形瓶内压强远大于烧瓶内压强,从而形成喷泉。(2)浓硫酸、生石灰、烧碱溶于水均能2

放出大量的热,使酒精大量挥发,形成较大的压强差,从而形成喷泉;氯化钠、硝酸钾、硫酸铜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不能使酒精大量挥发,不能形成较大的压强差,不能形成喷泉。

[答案] (1)D NH4HCO3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烧瓶,形成喷泉

(2)A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锥形瓶中酒精汽化,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增大,把酒精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实验室制取氨气的简易方法

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发生装置加热浓氨水NH3·H2O错误!NH3↑+H2O

浓氨水+固体

NaOH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

NH3的生成

浓氨水+固体CaO

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

化学方程式NH3·H2O+CaO===NH3↑+Ca(OH)2

同制气装置________。

A.O2B.CO2C.H2

(2)实验室中要快速制取氨气可选择下列________装置和试剂。

A B

C D

(3)实验室中用加热固体NH4Cl和消石灰制取氨气时,装好药品的试管安装时应使试管的管口________倾斜。试管应夹在________,对试管加热时,应先________,然后再对________部分集中加热。要制取干燥的氨气,通常使氨气先通过装有________的________,然后再收集,收集时应用________法收集,检验氨气是否充满容器的方法是________。

[解析] (1)实验室制O2的方法:加热KMnO4分解,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都要用固固加热装置。制CO2和H2是固液不加热。

(2)加热NH4Cl生成的NH3和HCl在试管口处又化合生成NH4Cl,故不能用加热NH4Cl分解的方式制NH3。C项固固加热NH3,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B、D可快速制NH3。

(3)考查实验基本操作。

[答案] (1)A (2)B、D (3)略向下距管口约1/3处对试管整体进行均匀加热装药品碱石灰干燥管向下排空气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容器口附近,观察试纸是否变蓝

2.下列关于NH3的实验室制法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制取NH3时,不需要尾气处理装置

B.NH3的检验只能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C.NH3的干燥不能用浓H2SO4,可以用碱石灰干燥

D.Cl2的收集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NH3的收集可用排饱和NH4Cl溶液的方法

C NH3有刺激性气味,污染环境;NH3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H2SO4干燥,可以用碱石灰干燥;因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不能用排饱和NH4Cl溶液的方法收集,一般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且应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防止与空气对流导致收集到的氨气不纯。]

1.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的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氨气的喷泉实验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C.铵盐的水溶性大是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原因

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液氨用作制冷剂

A [B项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铵盐的水溶性与制氨气无关;D项液氨用作制冷剂是利用氨的易液化的性质。故B、C、D选项均错误,A项正确。]

2.下列不属于所有铵盐通性的是()

A.都易溶于水

B.都可分解放出氨气

C.都能与碱反应且均放出氨气

D.都是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B [铵盐受热能分解,但并非所有的铵盐分解都能放出氨气。]

3.下列转化过程属于氨的固定的是()

A.氨气和HCl气体混合生成NH4Cl固体

B.氨的催化氧化

C.工业上用N2和H2合成氨

D.NO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的NO2

C [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NH3错误!NH4Cl,A错;NH3错误!NO,B错;N2错误!NH3,C正确;NO错误!NO2,D错。]

4.如图为中学化学教材上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了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各组中能形成这样的喷泉但液体不能充满烧瓶的是()

A.HCl和H2O

B.以4∶1混合的NO2、O2混合气体和H2O

C.NO2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C [喷泉实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烧瓶内外产生气压差,当把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挤入烧瓶时,四选项均可产生气压差形成喷泉,且HCl能完全溶于水,CO2完全与NaOH溶液反应,4∶1混合的NO2和O2能恰好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故均可使液体充满烧瓶,但NO2与H2O反应时有NO生成,液体不能充满烧瓶。]

5.实验室可用下列几组试剂制取少量NH3:

1固体Ca(OH)2和NH4Cl;2浓氨水和固体CaO;3浓氨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述三组试剂制取少量NH3,需要加热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第2组试剂中产生NH3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制取装置图中,方法1应选用装置________(填“A”或“B”,下同),方法2应选用装置________。

(3)在制取后,如果要干燥氨气,应选用的干燥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B.固体氢氧化钠

C.五氧化二磷D.碱石灰

E.固体CaO F.无水CaCl2

(4)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NH3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 (1)13需要加热,1组反应为2NH4Cl+Ca(OH)2错误!CaCl2+2NH3↑+2H2O。2组反应为NH3·H2O+CaO===Ca(OH)2+NH3↑,由于CaO+H2O===Ca(OH)2既消耗水,又放出热量,Ca(OH)2电离出OH—,增大了c(OH—),减少了NH3的溶解,因此不必加热即放出NH3。3组反应为NH3·H2O错误!NH3↑+H2O。(2)A装置适用于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B装置适用于液体与固体(或液体)不加热制气体。(3)NH3可以用B、D、E干燥。(4)装置1没有出气导管,装置3易引起倒吸。

[答案] (1)13NH3·H2O+CaO ===Ca(OH)2+NH3↑(2)A B (3)BDE (4)24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几种氮肥施用中注意的问题

氮肥的种类不同,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不同。 硫铵、碳铵和氯化铵中NH4+的转化相同,除被植物吸收外,一部分被土壤胶体吸附,另一部分通过硝化作用将转化为NO3-;硫铵和氯化铵中阴离子的转化相似,只是生成物不同,酸性土壤中两都分别生成硫酸和盐酸,增加土壤酸度;石灰性土壤中则分别生成硫酸钙和氯化钙,使土壤孔隙堵塞或造成钙的流失,使土壤板结,结构破坏;二者在水田中的转化亦有所不同,氯化铵的硝化作用明显低于硫铵,且不会像硫铵一样产生水稻黑根,因此在水田中往往氯化铵的肥效高于硫铵;碳铵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则除了作为植物的碳素营养之外,大部可分解为CO2和H2O,因此,碳铵在土壤中无任何残留,对土壤无不良影响。 硝态氮肥如硝酸铵施入土壤后,NH4+和NO3-均可被植物吸收,对土壤无不良影响。NH4+除被植物吸收外,还可被胶体吸附,NO3-则易随水淋失,在还原条件下还会发生反硝化作用而脱氮。 酰胺态氮肥如尿素施入土壤后,首先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在土壤中有较大的流动性,且植物根系不能直接大量吸收,以后尿素分子在微生物分泌的脲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碳酸铵,碳酸铵可进一步水解为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铵。所以尿素施在土壤的表层也会有氨的挥发损失,特别在石灰性土壤和碱性土壤上损失更为严重。尿素的转化速度主要

取决于脲酶活性,而脲酶活性受土壤温度的影响最大,通常10℃时尿素转化需7-10天,20℃时需4-5天,30℃时只需2天。因为尿素在土壤中需要转化为铵态氮以后,才能大量被植物吸收利用,故尿素作追肥时,要比其它铵态氮肥早几天施用,具体早几天为宜,应视温度状况而定。 氮肥合理施用的基本目的在于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由于氮肥在土壤中有氨的挥发、硝态氮的淋失和硝态氮的反硝化作用三条非生产性损失途径,氮肥的利用率是不高的,据统计,我国氮肥利用率在水田为35%-60%,旱田为45%-47%,平均为50%,约有一半损失掉了,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所以合理施用氮肥,提高其利用率,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氮肥的合理分配应根据土壤条件、作物的氮素营养特点和肥料本身的特性来进行。 土壤条件:土壤条件是进行肥料区划和分配的必要前提,也是确定氮肥品种及其施用技术的依据。首选必须将氮肥重点分配在中、低等肥力的地区,碱性土壤可选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铵、氯化铵等;酸性土壤上应选用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如硝酸钠、硝酸钙等。盐碱土不宜分配氯化铵,尿素适宜于一切土壤。铵态氮肥宜分配在水稻地区,并深施在还原层,硝态氮肥宜施在旱地上,不宜分配在雨量偏多的地区或水稻区。“早发田”要掌握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6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年级高中化学必修一 授课对象授课教师刘时间2016年月日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加深对基本的理解和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学习重点难点钠的物理性质和钠的氧化、铁的化学性质、Fe与水反应原理、铝和强碱的反应 教学过程 S (归纳)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钠( sodium)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钠与氧气的反应: (1) 缓慢氧化:4 Na+O2==2Na2O [探究实验3-2]钠在空气中加热(2) 2Na +O2 △ Na2O2 [科学探究]铝的性质探究 3、其它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2Mg+O2点燃2MgO 4 Al+3O2点燃 2 Al2O3 3Fe + 2O2点燃Fe3O4 规律小结: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3Fe + 2O2点燃Fe3O4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2Fe +3Cl2点燃2FeCl3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Fe +S 点燃FeS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观察实验3-3]钠与水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2 Na +2H2O ==2NaOH +H2↑ 2 Na +2H2O ==2NaOH +H2↑ 离子方程式:2Na +2H2O==2Na++2OH―+H2↑ 2、金属铁与水的反应:3Fe +4H2O (g) △ Fe3O4 +4H2 失2 e- 得2e-

3Fe + 2O2点燃Fe3O4 [讲]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金属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概念]规律小结: 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 例如:3Fe + 2O2点燃 Fe3O4 2Fe +3Cl2点燃2FeCl3 Fe +S 点燃FeS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反应情况。同时我们利用铝在空气中的化学特性,可以把铝制成日常用的铝制品。 钠与水反应 实验步骤: 1、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置于滤纸上,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绿豆大的一粒,其余放回原瓶。 2、在小烧杯中加一小半水,并将切下的钠粒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3、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观察溶液的变化。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成银白色小球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且反应放热 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响声生成气体推动小球游动反应剧烈且放热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有碱性物质生成[概念]1、钠与水的反应 2 Na +2H2O ==2NaOH +H2↑[问]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反应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案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编写:胡冰审核:陈日义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3、掌握铵盐的性质以及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氨的性质 1、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 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按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 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观察现象。 2、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氨水,将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或pH试纸)粘在玻璃棒上靠近试管口,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 3、在一只烧杯中放两个棉花球,分别在两个棉花球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和浓盐酸,用表面皿盖住烧杯口,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 实验2 实验3 一、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1、氨的物理性质 2

色气味的体,比空气,极易溶于水,1体积 水中大约可以溶解体积氨气,氨易。 2、氨的化学性质 1氨气跟水反应 注意:①氨气溶于水,所得氨水呈性。②氨水中的分子 有;离子有。③主要成分 是,故氨水应写为NH 3 ·H 2 O,而不能写成NH 3 或NH 4 OH;但氨水 中溶质为NH 3 ,而非NH 3 ·H 2 O。④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⑤ NH 3 ·H 2 O NH 3 ↑+H 2 O 故实验室也可以用浓氨水加热。 (2) 氨气跟酸反应生成铵盐 NH 3 +HCl=; NH 3 +HNO 3 =; 2NH 3 +H 2 SO 4 = (3) 氨气跟氧气反应(催化氧化或接触氧化) 3、氨的用途:⑴氨易液化,液氨气化要吸收大量的热,因此液氨可 作; ⑵氨是工业上制备硝酸的原料:; 2NO + O 2 =; 3NO 2 + H 2 O = 知识点二:氨的制取 二、氨的制取 1、氨的实验室制法 ⑴反应原理:Ca(OH) 2 +2NH 4 Cl ⑵反应装置:固体 + 固体气体,与制取装置相同 加热 3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说课稿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四、第一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二节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下面我将从课标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特色六个方面进行陈述。 【课标和教材分析】 本课题的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教材体系中它在学习了常见金属元素及典型非金属元素(如氯、硫)及其化合物,且具备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理论知识之后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会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这不仅是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需要,也是学生获得未来生活和发展所必须的科学素养的需要。 另外,氨的学习还为后面的硝酸学习起铺垫作用,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氨及其产品还是工农业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化工产品,学习掌握好氨的性质对今天的工作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氨和铵盐等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认识到科学使用化肥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实验展示和学生小组实验探究掌握氨气和铵盐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堂课的实验探究学习,学生掌握了如何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到探究实验的乐趣,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使他们体会到化学对人类的生存及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氨气和铵盐的性质。难点:“喷泉”实验的原理,氨水的弱碱性。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已经知道了氮肥对农作物生长所起的作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学生此时已经初步学会了对比、分析、推理、实验的方法,掌握了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所以本课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讲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生活动,

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化学肥料(1) 一、设计思路: 化学肥料的种类很多,所涉及的知识也很复杂,本课题只是简单地对化肥的作用和影响作一概要介绍。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有利的一面,在课题的引言部分扼要说明化肥对农业增产的作用,并以常用的氮、磷、钾肥为例,进一步具体介绍氮、磷、钾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化肥的增产作用提供理论和事实例证,同时展现化学的价值。另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所带来的问题──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从环境角度简单提及了农业生产中的另一重要化工产品农药的使用。从而全面而真实地将人类在化肥、农药使用上所面临的问题呈现给学生,不仅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已经解决的问题,还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增强学好化学的愿望和信心,同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益.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知道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N、P、K化肥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学会运用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事物的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达有 关的信息。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体验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化肥、农药使用“利弊”的思考和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是永无止境的。 (2)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知道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五、教学准备: 实验及教具准备:实物:缺氮肥的包心菜叶片(实物)、缺磷的小麦植株(高、矮各式各1株)、缺钾的大豆叶片(实物)常见化肥样品。 多媒体语音系统及相关材料。①查阅化肥的发展趋势和使用得利和弊;②制作Powerpoint课件。 学生准备:①预习本课题内容;②通过走访、调查或上网查阅化肥使用得利和弊。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一> 氮肥的种类和性质 根据化合物形态分: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 一、铵态氮肥: 含有铵根离子(NH4+)或氨(NH3)的含氮化合物。包括碳酸氢铵(NH4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氨水(NH4OH)、液氨(NH3)等。 1.共同特点: (1)易溶于水,是速效养分,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 (2)NH4+被土壤胶体吸附形成交换性养分,移动性小,不易淋失。 (3)遇碱性物质分解产生氨气挥发损失。在使用时,不能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在储运时防止挥发(密封、开袋后使用);石灰性土壤深施覆土。 (4)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易发生硝化作用形成硝态氮。 (5)肥效比硝态氮肥慢但长,可作追肥,也可作基肥。 2.常用的铵态氮肥: (1)氯化铵:分子式NH4Cl,含N 24~25%。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状较好,吸湿性略大于硫酸铵,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适宜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施用时忌氯作物不要施用,稻田可长期施用。 (2)硫酸铵:分子式(NH4)2SO4,一般称为标准氮肥。含N 20~21%。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质好(不吸湿、不结块),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长期单独施用会使土壤酸化。适宜作基肥、追肥和种肥,适宜各种作物,喜硫作物施用效果更好。施用时不宜长期单独施用,石灰性土壤或水田要深施,水田不宜长期施用。 (3)碳酸氢铵:分子式NH4HCO3,含氮17%左右。肥料水溶液呈碱性反应;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挥发损失氨,易发生潮解、结块,不残留任何副成分,被称为“气肥”。可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施肥时一不离土,二不离水。二、硝态氮肥: 含有硝酸根离子(NO3-)的含氮化合物。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等。 1.共同特点: (1)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属速效性氮肥。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案教案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目标1】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记住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氨的性质 实验1、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按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观察现象。 2、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氨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粘在玻璃棒上靠 近试管口,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 3、在一只烧杯中放两个棉花球,分别在两个棉花球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和浓盐酸,用表面皿盖 1、氨的物理性质:色气味的体,比空气,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中大约 可以溶解体积氨气,氨易。 2、氨的化学性质 (1)氨气跟水反应 注意:①氨气极易溶于水,所得的氨水呈性。 ②氨水中的分子有;离子有。 ③主要成分是,故氨水应写为NH3·H2O,而不能写成NH3或NH4OH;但氨水中溶 质为NH3,而非NH3·H2O。 ④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 ⑤NH3·H2O NH3↑+H2O 故实验室也可以用浓氨水加热制氨气。 (2) 氨气跟酸反应生成铵盐 NH3+HCl=; NH3+HNO3=; NH3+H2SO4= (3) 氨气跟氧气反应(催化氧化或接触氧化) 3、氨的用途:⑴氨易液化,液氨气化要吸收大量的热,因此液氨可作;⑵制硝酸的原料:

【目标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记住相关的注意事项。 二、氨气的制取 1、氨的实验室制法 ⑴反应原理: ⑵反应装置:固体 + 固体加热气体,与制取装置相同。 ⑶收集方法: ⑷干燥方法:不能用无水CaCl2(氨气与CaCl2结合生成CaCl2·8NH3)。 ⑸验满方法: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说明氨已收集满了;或用蘸 有浓盐酸的玻棒置于试管口,若有产生,说明氨已收集满了。 ⑹尾气处理:用经或湿润的棉花吸收。 2、氨的工业制法 【目标3】牢记铵盐的性质和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三、铵盐的性质以及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实验:1、取少量氯化铵晶体,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2、将少量氯化铵与少量氢氧化钙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用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 1、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溶于水的。 2、铵盐的化学性质 (1)铵盐受热分解:铵盐受热时,一般放出氨气,但氯化铵分解生成的氨气与氯化氢气体遇冷又会结合生成氯化铵。硫酸铵、磷酸铵较稳定,受热难分解;硝酸铵分解情况复杂。 NH4Cl NH4HCO3 (2)铵盐跟碱的反应(NH4)2SO4+2NaOH 3、NH4+的检验:如固体(或溶液)+NaOH溶液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 证明固体(或溶液)中含有NH4+。 四:常见的几种氮肥(阅读教材99页几种铵态氮肥的使用)

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教案

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教案 、铵盐的[学习目标] 1.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列举、描述、辨识NH 3 、铵盐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NH 3 、铵盐的性质和转化关系设计制备、分离、检验等的主要化学性质。2.能利用NH 3 简单实验的方案。3.能依据氨、铵盐的性质,分析科学实验、生产、生活以及环境中的某些常见问题,说明妥善保存合理使用氨、铵盐的常见方法。4.能分别说明氨、铵盐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 1.氨气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氨水的性质

(4)氨的用途 ①氨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13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 ②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14制冷剂。 2.铵盐 □ 15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1)物理通性: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16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 a .NH 4Cl 受热分解:□ 17NH 4Cl =====△ NH 3↑+HCl↑。 b .NH 4HCO 3□18NH 4HCO 3=====△ NH 3↑+H 2O +CO 2↑。 ②与碱的反应: a .固体反应:NH 4Cl 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2NH 4 Cl +Ca(OH)2 =====△ CaCl 2 +2NH 3 ↑+2H 2 O 。 b .溶液中铵盐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加热):

□20NH + 4 +OH-===== △ NH 3 ↑+H 2 O。 c.稀溶液中铵盐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加热): □21NH+4+OH-===NH3·H2O。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一、氨的性质及应用 [交流研讨] 1.通常状况下,1升水可溶解700升氨气(已知通常状况下的V m=25 L·mol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

课题5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常见的铵盐,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以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3、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 〔知识梳理〕 一、工业合成氨 反应方程式:。 二、氨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常温下,氨是色、具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1:700),易化,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急剧降低,工业上可使用其作。 2、化学性质 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称为,氨水中的氨大部分与水结合成,反应方程式:,水溶液呈碱性原因。氨气属于(填“电解质”或“非电解质”),一水合氨属于(填“强”或“弱”)电解质。 (2)氨气与酸的反应 ①与盐酸反应:,现象:; ②与硫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例题1:有关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利用氨气与浓盐酸靠近可产生大量白烟可检验氨 C、在常温常压下就可进行合成氨的反应 D、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就是一水合氨 三、铵盐的性质 1、重要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色、溶于水的晶体。 2、重要化学性质 (1)铵盐的受热易分解

NH4Cl:;NH4HCO3:。 (2)铵盐与碱的反应 ①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反应,反应方程式:,实验室利用该反应制备氨气。 ②NH4Cl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3、铵态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 (1); (2)。 例题2: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铵盐中N的化合价均为—3价;②铵盐均易溶于水;③铵盐的水溶液都呈酸性;④铵态氮肥不宜与草木灰混合施用;⑤铵盐都是白色晶体;⑥铵盐只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作用。 A、②④⑥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⑤ 〔巩固练习〕——(要求:标出关键词,写出解题过程。) 1、在下列情况中,能产生白烟的是 () A、浓氨水与浓硝酸相遇 B、钠在氯气中燃烧 C、浓氨水与浓H2SO4相遇 D、铁在氯气中燃烧 2、氨水的碱性较弱,这是因为 () A、它只能使酚酞变红色 B、溶于水的氨的大部分仍以NH3分子形式存在 C、氨水极易挥发出氨气 D、氨与水结合生成的一水合氨只有小部分电离 3、可用以干燥氨气的是() A、浓硫酸 B、五氧化二磷 C、无水硫酸铜 D、生石灰 4、氨的喷泉实验中,充满氨的烧瓶被水充满时,瓶内氨水的浓度为(标准状况)() A、0.029mol/L B、0.045 mol/L C、0.45 mol/L D、1 mol/L

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学科教师辅导学案 教学内容 T ----- 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直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各类反应各举一例,写出化学方程式。要求:均生成CO2 ①; ②; ③; ④o 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

1 .化学反应与元索化合价的变化 在某些化学反应中,元素得到电子,化合价;失去电子,化合价0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笠壬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数。 2. 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学反应。 ①氧化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②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3.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问题导思】 1、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能单独存在吗? 2、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总数有什么关系? 3. 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吗?试举例说明。 5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49分) 1.下列关于铵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均为白色晶体 B.加热均易分解 C.均可用作化肥 D.可与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混合施用 2.(2010·北京四中高一期末)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C.NH3·H2O不稳定,实验室可用NH4Cl 和石灰水制取氨气

() A.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B.盐酸、氨气 C.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碳D.石灰水、二氧化硫 5.[双选题]下列方法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 A.在浓氨水中加NaOH固体并加热 B.NH4Cl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C.加热分解NH 4Cl晶体 D.加热消石灰和NH4Cl的固体混合 物 6.(2010·扬州中学高一期末)已知NH3 和HCl都能用来作喷泉实验.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烧瓶,一个收集满NH3,另一个收集HCl气体未满,做喷泉实验,如图所示,喷泉实验停止后,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关系是(不考虑溶质的扩散及静止时液面高度的影响)

() 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 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 7.(2010·屯溪高一检测)在研究合成氨方法及其催化作用的历史上,不同的研究者曾3次获诺贝尔化学奖.合成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是制取硝酸、炸药的原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氨 B.氨水是电解质 C.氨气遇到浓盐酸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集 通用(精品教案)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在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会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 .在理解电子得失、氧化和还原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关系上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共课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初中所学许多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可将其进行分类,其中有重要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请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写出生成2的四个化学方程式。 [板书]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类型 [讨论]以上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小结]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来区分。 [思考]+ +、++两反应属何种基本反应类型? [小结]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说明此种分类方法不能囊括所有化学反应,不能反映所有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渡]那么++反应属于什么类型呢?(从得失氧角度分析)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高温 点燃 高温

[板书] [讨论]从得失氧角度分析,在++反应中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那么此反应是否属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在以上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从整体上看,上述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设问]在+反应中,对于镁来说,的反应是氧化反应,那么有还原反应存在吗?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不能截然分开。因此是氧化反应的说法是片面的。 [设问]究竟如何理解反应中的还原反应? [思考]+、a+lal、+ll三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阅读]阅读课本有关反应类型的内容。 [总结]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有多种分类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如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它只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种类对化学反应的一种形式上的分类,并不能包括所有反应,即说它没有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而从得失氧角度.....划分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样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如在 反应中无氧的得失,那么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呢?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 [布置作业]预习并思考。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类型 .基本反应类型 . 得氧 点燃 得氧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高中化学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案

第2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迅速变冷(常用作致冷剂)。极易溶于水(体积比1:700)。 [实验探究1]喷泉实验。 [观察与思考]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现象: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喷入烧瓶,变成红色喷泉。 结论: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讨论]上述产生喷泉的原理是什么? [小结]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大量氨气溶于水使烧杯中气压急剧降低,水被吸入烧瓶形成喷泉。 [实验探究2] 氨水的不稳定性 现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 结论:氨水易挥发,氨气的水溶液具有碱性。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 [小结](1)氨气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 H2O NH4++OH- [讨论]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并与液氨进行比较。(ppt 10) 液氨氨水 物质种类 粒子种类 [实验探究3] NH3与HCl的反应 现象:烧杯中出现白烟。 解释:浓氨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NH3与HCl结合,有固体NH4Cl生 成。 (2)氨气与酸的反应(ppt 11~12) NH3+HCl= NH4Cl(白烟) [思考]将实验3中浓盐酸换成浓硝酸或浓硫酸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 NH3 + HNO3 = NH4NO3(白烟) 2NH3 + H2SO4 =(NH4)2 SO4

有机态氮肥。如:CO(NH2)2。 [问题思考] 1.检验氨气是否充满试管的方法是,观察到的现象是。 2.能否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教材第102页:练习与实践第1(2)、2(3)题 教学心得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 一、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 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两个基本公式的应用。课时安排:约15~20分钟二、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能: 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认识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过程与方法: 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 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在讲解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请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啊?学生答: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嗯,是这样的!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那么这些粒子之间有什么 共同点呢?学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 对!它们都很小!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但是这些微粒都太小,显然我们是不能一个一个将它们取出来进行反应吧!那大家告诉我,在实验室里我们是怎 样取用物质来进行化学反应的啊?学生答:天平称固体的质量,量 筒量液体的体积。嗯,虽然我们说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微 利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称取一定质量(g)或者量取一定体积(mL)的化学物质来进行我们需要的化学反应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微观粒子的数目和物质宏观的质量或者体积之 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讨它们之间的 这种联系!板书课题:物质的量嗯,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小麻烦,现在老师的粉笔用完了,所以呢,只有再买一些。可是粉笔好小啊,一支支的数好麻烦啊!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学生答:买

化学肥料 优秀教案

化学肥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例。 2.过程与方法: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了解常见化学在使用和贮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是有用的,同时了解在化学发展中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实验准备】 实验准备:碳酸氢铵、硫酸铵、磷矿粉、氯化钾、熟石灰、水、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试管、药匙、铁架台、酒精灯、铁片、研钵;火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大,提供优良的种子和增施化肥已经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化学肥料的相关知识。 二、出示学习目标:(以小黑板或投影的方式呈现)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出1~2例。了解农药、化肥的负面影响。 2.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了解常见化肥的性质、贮藏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学习“化肥简介”部分

1.出示自学指导:阅读教材,找出黑板上检测题的答案,在书上相应地方做记号,记号不要太多。 2.出示自学检测题: ①植物需求量大,土壤中又缺乏的三种元素是什么? ②列举常见的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各2~3种。 ③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有什么危害。④用自己的话说出农药进入人体的1~2条途径。 3.学生自学。 ①小组交流(主要是针对上述四个自学检测题交流)。 ②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根据情况点拨(学生能解决的由学生自己解决)。 解析: 1.化肥的种类可以从化学式来确定,含氮元素的叫氮肥,含磷元素的叫磷肥,含钾元素的叫钾肥。含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三种的叫复合肥。一般说来,磷肥的名称中有一个“磷”字,钾肥的名称中有一个“钾”字,氮肥的名称有什么规律呢? 2.一方面,化学肥料及农药促进农作物增产,体现了化学科学的价值,另一方面,从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带来的危害,我们也看出科学发展中尚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肥料。 板书:氮肥、磷肥、钾肥是重要的肥料。 常见的氮肥有尿素[CO(NH 2)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doc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 【一】 一、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1、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 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两个基本公式的应用。 课时安排:约15~20分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理解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尔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实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水平。 2.培养计算水平,并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使用、巩固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 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讲解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准! 请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啊? 学生答: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 嗯,是这样的!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那么这些粒子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 对!它们都很小! 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 按一定的数目关系实行的。但是这些微粒都太小,显然我们是不能一个一个将它们取出来实行反应吧! 那大家告诉我,在实验室里我们是怎样取用物质来实行化学反应 的啊? 学生答:天平称固体的质量,量筒量液体的体积。 嗯,虽然我们说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微利之间按一定比 例实行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称取一定质量(g)或者量取一定体积(m L)的化学物质来实行我们需要的化学反应的。在这里我们能

高中化学--氮肥的生产和使用练习

高中化学--氮肥的生产和使用练习一、选择题 1.常用来干燥氨气的试剂是( ) A.无水氯化钙B.浓硫酸 C.五氧化二磷D.碱石灰 答案 D 解析A、B、C均能与NH 3反应,D为碱性物质,不与NH 3 反应且能与水反应。 2.氨是一种重要的制冷剂,这是因为( ) A.它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 B.氨极易溶于水 C.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D.其中氮的化合价为-3价 答案 C 解析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起到制冷的作用,C项正确。 3.有关氨及氨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H 3 是10电子分子,具有还原性 B.液氨、氨气、氨水是同一种物质 C.氨气是非电解质,氨水是电解质 D.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 3 答案 A 解析NH 3 中有10个电子,因N元素的化合价为-3,所以具有还原性。氨气、液氨是纯 净物,为同一种物质。氨水是混合物,三者不是同一种物质。氨气是非电解质,NH 3·H 2 O是电 解质。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 3·H 2 O。 4.已知NH 3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 4 。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NH 3 气体尾气吸收 装置的是( )

答案 C 解析A、D装置中倒置的漏斗和干燥管均有较大的体积,可防止倒吸;B中NH 3不溶于CCl 4 , 也可防止倒吸;C中NH 3直接通入水中,由于NH 3 极易溶于水,易引起倒吸。 5.在1 L 1 mol·L-1的氨水中( ) A.含有1 mol NH 3 分子 B.含NH 3和NH+ 4 之和为1 mol C.含NH 3·H 2 O 1 mol D.含NH 3、NH 3 ·H 2 O、NH+ 4 之和为1 mol 答案 D 解析NH 3溶于水中与水发生反应生成NH 3 ·H 2 O;少部分NH 3 ·H 2 O电离生成NH+ 4 和OH-;所 以1 L 1 mol·L-1的氨水中,NH 3、NH 3 ·H 2 O、NH+ 4 和OH-均小于1 mol,根据守恒定律,NH 3 的 各种存在形式之和必等于NH 3 的总量。故D项正确。 6.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 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 B.氨水中的NH 3·H 2 O电离出少量的OH- 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D.氨本身的碱性弱 答案 B 解析氨气溶于水后,大部分与水结合生成一水合氨(NH 3·H 2 O),NH 3 ·H 2 O仅有少部分电 离成NH+ 4 和OH-,因此显弱碱性。 7.检验氨气可以用( ) A.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B.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C.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D.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答案 A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卷面分值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u =311sin100 t (V ),A 、B 间接有―220V 440W‖的电暖宝、―220V 220W‖的抽油烟机、交流电压表及保险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311V B .电路要正常工作,保险丝的额定电流不能小于32A C .电暖宝发热功率是抽油烟机发热功率的2倍 D .1min 抽油烟机消耗的电能为1.32×104 J 2.某压榨机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B 为固定铰链,C 为质量可忽略不计的滑块,通过滑轮可沿光滑壁移动,D 为被压榨的物体.当在铰链A 处作用一大小为F 且垂直于壁的压力时,物体D 所受的压力为( ) B

A . 2FL d B . 2Fd L C . D 3.如图所示,两次渡河时船对水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已知第一次实际航程为A 至B ,位移为S 1,实际航速为v 1,所用时间为t 1.由于水速增大,第二次实际航程为A 至C ,位移为S 2,实际航速为v 2,所用时间为t 2.则( ) A .t 2>t 1 21 21 S v v S = B .t 2>t 1 11 22 S v v S = C .t 2=t 1 1122S v v S = D .t 2=t 1 2121 S v v S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两次船相对于水的速度都是不变的,船相对于的水的速度可以分解为垂直于河岸

还有平行于河岸两个方向。由于船速大小和方向不变,故垂直于河岸的速度不变,所以渡河的时间相等即t 2=t 1;渡河的位移111t v S =,222t v S =,解得:21 21 S v v S =,所以D 正确;A 、B 、C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4. 如图所示,边界OA 与OC 之间分布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边界OA 上有一粒子源S .某一时刻,从S 平行于纸面向各个方向发射出大量带正电的同种粒子(不计粒子的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所有粒子的初速度大小相同,经过一段时间有大量粒子从边界OC 射出磁场.已知∠AOC =60°,从边界OC 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等于T /2(T 为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则从边界OC 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短时间为( ) A.T/2 B.T/4 C.T/6 D. T/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