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区各类岩性描述

矿区各类岩性描述

矿区各类岩性描述
矿区各类岩性描述

矿区各类岩性特征简述(仅供参考)

沉积岩类的碳酸盐岩

1、白云质灰岩:白云石是组成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多见灰色、灰白色,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碎屑结构多由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构成。颗粒又称粒屑,主要有内碎屑、生物碎屑和鲕粒等,泥晶基质是由碳酸钙细屑或晶体组成的灰泥,质点大多小于0.05毫米,亮晶胶结物是充填于岩石颗粒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是直径大于0.01毫米的方解石晶体颗粒;晶粒结构是由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晶体颗粒。(方解石含量达到75-50%,白云石含量达到25%-50%)。

2、泥灰岩:通常指由粉砂及泥级碳酸盐与粘土矿物混合组成的一种松、软、易碎的较新的沉积岩。常呈灰、黄、绿等色,也有深色的,,泥状结构,纹层状构造。按重量碳酸盐成分占30~70%,粘土矿物达到25%-50%,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文石少见,菱铁矿更少。粘土矿物有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不常见。副组分有石英、海绿石、长石、磷灰石族、铁矿物、有机质等。有时全无陆源碎屑。显微镜下可见方解石,为碎屑状。海相的常有有孔虫壳及颗石碎片。细密,宏观上一般不显层理,成岩后可呈次贝壳状断口。分布广泛的海相泥灰岩常含原地生成的化石和微体化石的残体,说明其沉积于安静海盆,有些还远离大河入海口。与三角洲有关的从其中生物来看,水深不大。湖相的属安静浅水环境产物。可作水泥辅料及土壤肥料。

3、灰岩:一种沉积岩类的碳酸盐岩,灰色,灰、灰白色、灰黑色、硬度不大与稀盐酸有反应,石灰岩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构造分类一般有鲕状构造、竹叶状、团块状构造等,矿物成分多以方解石为主含量达到95%以上。

按石灰岩的类型可分为:颗粒石灰岩常成浅灰色至灰色,中厚层至厚层或者块状,岩石中颗粒含量大于50%,颗粒可以是生物碎屑、内碎屑、鲕粒、等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粒径最大可到漂砾级,最小可到粉屑级。他们的填隙物可以使灰泥杂基或是亮晶胶结物,或两者均有。颗粒的分选和磨圆度可以因搬运磨蚀程度而明显不同,潮上活礁前形成的颗粒石灰岩颗粒多成棱角状碎屑,浅水波浪环境的颗粒石灰岩中的颗粒分选磨圆度良好,风成沙丘活海滩上的颗粒石灰岩分选磨圆度特别好。

泥晶石灰岩一般称灰色至深灰色,薄层至中层为主,岩石主要有泥晶方解石组成其中颗粒含量小于10%或不含颗粒,这类石灰岩中时常发育水平纹理,其层面常发育水平虫迹,层内可见生物扰动构造。纯泥晶石灰岩常见有光滑的贝壳状断口。这类岩石中颗粒含量很低但颗粒的类型尤其是生物碎屑的种类为判断岩石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总之泥晶石灰岩主要发育于基本没有簸选的低能环境,入

浅水潟湖、局限台地或较深水的斜坡和盆地环境。

生物礁石灰岩主要是由造礁生物骨架及造礁生物粘结的灰泥沉积物组成的石灰岩。根据造礁生物骨架及造礁生物粘结的灰泥沉积物的相对含量等生物礁石灰岩,障积岩、骨架岩、粘结岩。

晶粒石灰岩这是一类特殊的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晶粒组成。其中较粗晶的晶粒石灰岩大都是重结晶作用或交代作用的产物。这类岩石的原始沉积结构和构造,可以通过阴极发光法等方法识别。

4、泥质灰岩:泥质灰岩成分方解石成分在75-50%、泥质成分25-50%薄至中层状。微晶、细晶结构,土黄色。表面具有大量突出的横纹。这类石灰岩中通常发于水平纹理,其层面常发于水平虫迹,层内见生物扰动构造,少量的泥质灰岩可见有贝壳状断口。

沉积岩粉砂岩类

5、细粉砂岩:粉砂岩是由0.1-0.01㎜粒级(含量大于50%)的碎屑颗粒组成的细粒碎屑岩。按颗粒大小又分为粗粉砂岩及细粉砂岩,前粒级范围是0.1-0.05㎜后者是0.05-0.01㎜。从外貌上看粗粉砂岩很像是砂岩一类,可以作为油气的储集岩,而细粒粉砂岩尤其是富含粘土物质的细颗粒粉砂岩,都或多或少具有粘土岩特性,可以成为生油层。粉砂岩的碎屑岩质中,稳定组分较多成分较单纯,常以石英为主,长石较少,多为钾长石次为酸性斜长石,岩屑极少或不存在,常含较多白云母,多为钙质和铁质胶结物。重矿物含量比砂岩多,可达2%-3%,多为稳定性高的组分,如锆石,电气石、石榴石、磁铁矿、钛铁矿等。磨圆度不高,和砂岩相比,在相同的搬运条件下,粉砂碎屑具有更低的磨圆度,特别是细粉砂多成悬浮负载,故几乎总是棱角状的。分选性一般较好。常见有薄的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交错层理较少,多为小型的,且斜层倾角比相邻的砂岩小的多。粉砂岩包含水以后易于流动,故常见水平滑动所形成的包卷层理等变形构造。在肉眼下它与泥质岩的区别是断口较泥质岩粗糙,不显贝壳状,不易被水泡软,无可塑性。常有因颗粒粗细或泥质含量多少不同而显现的水平纹理或微波状层理,而泥质岩的水平纹理多是因颜色和成分不同而显现的。可根据其胶结物成分和颜色命名,如深灰色泥质粉砂岩或紫红色钙质粉砂岩等。

沉积岩

6、页岩:含有机质的呈灰黑、黑色。含铁的呈褐红、棕红等色,还有黄色、绿色等多种颜色。具有薄页状层理构造,粒状结构,致密,硬度低,表面光泽暗淡。页岩不透水,往往成为不透水层或隔水层,矿物成分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物理特性,页岩的硬度一般为普氏硬度系数1.5~3,结构比较致密的,其普氏硬度系数可以达到4~5,有的硬质页岩的硬度更高。页岩的颗粒组成与它的自然颗粒级和成岩原因有关,颗

粒组成变化的波动幅度较大,从而影响页岩的其他性能。根据形成岩石时沉积情况的不同,页岩的塑性指数范围在5~23,有的页岩的塑性指数甚至超出了这一范围。故有的页岩实际上是不能作为烧结砖的原料的。页岩原料的干燥敏感性的高低,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通常用干燥敏感性系数来衡量,它的范围一般在0.4-1.6之间,对于有些塑性非常高的页岩来说,它的干燥敏感性系数可能更高。页岩的干燥线收缩率,根据其种类不同也有很大的变化,其变化范围在2.5%-10%。化学特性:不同的页其化学成分指标也是不一样的,自然界存在的页岩,其化学成分含量变化也是比较大的。一般隋况下,页岩的Si02,含量在45%~80%之间波动,A12O3量在12%-25%之间波动,Fe2O3含量在2%-10%之间波动,CaO含量在0.2%-12%之间波动,MGO含量在0.1%-5%之间波动。

根据其混入物的成分可划分为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硅质页岩、炭质页岩、黑色页岩、油母页岩。其中黑色页岩:含较多的有机质与细分散状的硫化铁,有机质含量达3—10%,外观与碳质页岩相似,其别在于黑色页岩不染手工业方面可以作为石油的指示地层;碳质页岩:含有大量已碳化的有机质,常见于煤系地层的顶底板;油页岩:含一定数量干酪根(>10%),黑棕色,浅黄褐色等,层理发育,燃烧有沥青味,可以提炼石油;硅质页岩:含有较多的玉髓、蛋白石等,SiO2含量在85%以上;铁质页岩:含少量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等。多呈红色或灰绿色。在红层和煤系地层中较常见,在一定得条件下可以成为铁矿石;钙质页岩:含CaCO3,但不超过25%,否则过渡泥灰岩类。

基性岩类

7、玄武岩:一种基性喷出岩,其成分与辉长岩相当,多呈现黑色、灰黑色、黑绿色,风化后呈暗红色或黑褐色。常为细粒至隐晶结构,也可有玻璃质结构和斑状结构,斑晶为辉石及基性斜长石也可由橄榄石,肉眼观察基质为隐晶-微晶,致密块状,多具气孔和杏仁构造。水下喷发者具枕状构造。柱状节理普遍发育。肉眼观察有时可见到斜长石的细小晶体,辉石则不易鉴别。若出现橄榄石,则多呈较大的斑晶或包裹体。其中按结构构造分类:粒玄武岩、杏仁玄武岩、玻璃玄武岩或玄武玻璃岩;按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为两类:钙碱性玄武岩,其中sio

2含量较多平均50%,在矿物成分上表现得是辉石较多,橄榄石无或少量,长石偏基性。碱性玄武岩sio2少于47%,橄榄石含量多,斜长石多偏于中性。玄武岩可按其所含斑晶矿物成分划分为下列种属:1、橄榄玄武岩:斑晶成分主要为橄榄石,若橄榄石已变为伊丁石则称为伊丁玄武岩。2、辉石玄武岩:斑晶主要为辉石的玄武岩。3、斜长玄武岩:斑晶主要为斜长石组成。此外,玄武岩也可根据结构构造不同命名,如玻基斑状玄武岩、玻璃质玄武岩、气孔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等。

8、辉长岩:辉长岩是一种基性深层侵入岩石,常为灰黑色,多辉长、辉绿结构和中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常见块状构造,有时具条带构造,矿物组成成分为辉石(普通辉石、透辉石、紫苏辉石等)和基性斜长石,两者含量近于相等。次要矿物为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正长石和铁的氧化物等。暗色矿物和浅色矿

物含量近乎相等,前者略偏高点,因此颜色多为深色。辉长岩遭受蚀变时斜长石经常发生纳黝帘石化,辉石常发生假象纤闪石化。当辉石全为斜方辉石时,根据辉石含量“少前多后”的命名原则,分别成为苏长辉长岩和辉长苏长岩。

辉长岩可形成独立的岩体,也可与超镁铁质岩、斜长岩形成层状侵入体,岩体下部为超镁铁质岩,中部为辉长岩、苏长岩,上部为斜长岩或闪长岩,岩体子底部到顶部成明显的垂直分带。

9、辉绿岩:矿物成分和辉长岩相当,即由辉石和斜长石组成,其不同点是斜长石自形程度较好呈长条状,辉石则为他形粒状,且多数为普通辉石或贫钙的易变辉石,斜方辉石少见。结构常见呈细粒结构,或呈辉绿结构。所谓辉绿结构,是由自形—半自形的长条形斜长石(肉眼观察时呈细针状)构成网格状骨架,在骨架空隙中充填着大致等粒的辉石颗粒。岩石常因绿泥石化、钠黝帘石化而呈暗绿色。辉绿岩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基性侵入岩;常呈岩墙、岩脉、岩床或岩盘产出,它既可以单独产出,也可以同辉长岩、基性喷出岩共生。具有斑状结构的辉绿岩成为辉绿玢岩,斑晶成分为斜长石及暗色矿物。

中性岩类

10、英安岩: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与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相当的火山岩。其特征是色浅:灰色或灰白色。斑状结构,斑晶多为中性斜长石,碱性斜长石较少,有时含少量石英。石英斑晶亦为高温型双锥晶体。暗色矿物斑晶(如辉石、角闪石、黑云母)较少,基质为细粒的长石、石英等。通常为玻璃质结构、玻基交织结构或霏细结构。有的具流纹构造。英安岩常与流纹岩、粗面岩和安山岩等共生,组成巨厚的火山岩系。与英安岩有关的矿产有高岭石、蒙脱石、明矾石、叶蜡石、黄铁矿、萤石等。

11、石英黑云母角闪二长岩:灰色,主要矿物为斜长石、钾长石、次为角闪石、黑云母,再次为石英等,灰色,二长结构,块状构造,一种侵入岩。

二长岩一种中性侵入岩。碱性长石和斜长石含量大致相当,为正长岩向闪长岩或辉长岩过度的种属,前者斜长石为中更长石后者斜长石为中拉长石,且暗色矿物含量增多,(石英含量<5%)。按主要暗色矿物成分,分角闪二长岩和云辉二长岩等。深成相二长岩的特征结构是自形斜长石和自形、半自形暗色矿物被他形钾长石所包裹,称二长结构。浅成相可具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和钾长石,称二长斑岩。二长岩可呈独立小岩株状产出,也可与正长岩、闪长岩伴生形成杂岩体。与二长岩有关的矿产主要是夕卡岩型铁矿。

12、闪长岩:闪长岩是一种颜色较深的岩石,多呈灰黑色,带深绿斑点的灰色或浅绿色,半自形粒状结构、似斑状结构、斑状结构,常见块状构造,条带构造及斑杂构造。矿物成分主要由中性斜长石和一种或数种暗色矿物组成。最常见的暗色矿物是角闪石,有时为辉石、黑云母。岩石中可含少量石英和钾长石,石英﹤20%,钾长石﹤10%,典型的闪长岩中浅色矿物含量65%~75%,暗色矿物20%~30%。结构多半为半自形粒状,斜长石晶形一般较好,呈板柱状,矿物颗粒均匀,暗色

矿物与浅色矿物的比例一般是1:2。根据石英含量和暗色矿物种类,闪长岩(类)又可分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辉石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闪长岩的一种。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和镁铁质矿物组成。石英体积分数为5%-20%,暗色矿物体积分数在15%左右,斜长石(中长石)占一半以上,岩石具半自形粒状结构。当花岗石中斜长石的数量增加时,就逐渐过渡为花岗闪长岩或石英闪长岩。

辉长闪长岩:为闪长岩向辉长岩过度的种属,矿物成分上斜长石除中长石外还可见到拉长石。在不等粒结构的岩石中颗粒较大的斜长石为拉长石,较小的为中长石;在斑状或似斑状结构中斑晶为拉长石而基质为中长石,暗色矿物以单斜辉石为主。可含斜方辉石-紫苏辉石或在古铜辉石。

13、闪长玢岩:中性浅成岩,岩石整体颜色多为灰及灰绿色。其矿物成分与深成岩闪长岩相同。主要矿物为中性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具明显斑状结构或似斑状结构,其斑晶多为自形、宽板状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偶见黑云母,其上往往可见环带构造。基质是细粒至隐晶质-玻璃质。它既可以单独呈岩墙或其他小岩体产出,也可成为闪长岩体的一个局部岩相。

玢岩是具斑状结构的中—基性(或弱酸性,如花岗闪长玢岩)喷出岩、浅成岩和超浅成岩的总称。以斜长石及暗色矿物为主要斑晶,基质多为隐晶质—玻璃质,如闪长玢岩、安山玢岩、辉绿玢岩等。具斑状结构的岩石,习惯上,将含碱性长石和(或)石英斑晶称为斑岩;将含斜长石斑晶的,称玢岩。

斑岩以钾长石、副长石或石英为斑晶的喷出岩、浅成岩和超浅成岩侵入岩的统称。斑岩一词原指具有斑晶或具有斑状结构的火成岩;一般指以碱性长石或石英为斑晶的喷出岩和浅成岩,基质为细粒或隐晶—玻璃质。按基质成分可描述为花岗斑岩、闪长斑岩等。

14、安山岩:安山岩(andesite)一种中性的钙碱性喷出岩。这种岩石在成分上与闪长岩相当,但其产状、结构构造与闪长岩有明显差别,矿物成分上也有些不同。新鲜的安山岩呈浅灰色、灰色。次生变化后安山岩往往变成灰褐、红褐、褐绿、灰绿等色。安山岩大部分结晶较差,多为半晶质斑状结构,无斑隐晶结构或全玻璃质结构的少见。岩石致密,主要为块状构造,气孔和杏仁构造也较发育,而且多半比较规则。矿物成分主要是角闪石和斜长石,也有辉石和黑云母,橄榄石少见。由于结晶较细,矿物成分一般只有在斑晶上可以看清楚,基质的成分不易鉴定。斑晶成分常由灰白色的斜长石、黑色或黑绿色的长柱状角闪石组成,有些角闪石斑晶有暗化现象。黑云母较少,也往往暗化呈褐色片状,只有比较偏酸性的安山岩中,斑晶常有黑云母。安山岩可根据暗色矿物斑晶成分进一步详细命名。如斑晶主要是辉石,可称为辉石安山岩;如斑晶以角闪石为主,则称为角闪石安山岩;如以黑云母为主,可称为黑云母安山岩。在野外鉴定安山岩时,一般

可以依据暗色矿物斑晶成分与玄武岩区分。如斑晶主要为橄榄石或伊丁石(橄榄石次生变化产物),则可定为玄武岩;如斑晶主要为角闪石或黑云母,则定为安山岩;如斑晶是辉石,则可能是安山岩,也可能是玄武岩,此时可参考斜长石斑晶形态,如斜长石为宽板状,多半为安山岩,如斜长石斑晶是长板状多半为玄武岩。此外,根据岩石的颜色也常可以区分,安山岩一般颜色较浅,且蚀变后常为灰绿色。而玄武岩多为黑色或深褐色。如果根据斑晶成分或其他特征也无法区分是安山岩还是玄武岩时,则可采用综合定名方法,统称为玄武安山岩。安山岩比重较玄武岩略小,一般为 2.37—2.67。安山岩次生变化常见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粘土绢云母化等。

酸性岩类

15、花岗闪长岩:一种显晶质酸性深成岩,是花岗岩类岩石重要种属,是花岗岩类向闪长岩类过度的中间类型岩石,一种岩浆岩粗粒装,斜长石含量较多,碱性长石含量较少,二氧化硅含量在56%左右;石英含量约为15%,酸性或中性斜长石>40%,钾长石<20%。半生的主要矿物有铜、铁等。

花岗闪长岩比花岗岩含较多的斜长石和暗色矿物,所以岩石的颜色比花岗岩稍深一些,呈灰绿色或暗灰色。深色矿物以角闪石较多,副矿物有榍石、磷灰石、磁铁矿、锆石、褐帘石、独居石等。常见半自形粒状结构,似斑状结构。

花岗闪长岩常与花岗岩伴生,见于花岗岩岩体中心或构成岩体的边缘相,也有的呈单独岩体产出,范围有时很大,构成岩基。

16、花岗闪长斑岩:是一种成分相当于花岗闪长岩的浅成岩,其斑晶主要为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和暗色矿物,基质成分与斑晶相似,但含量有所不同,具微粒或全晶质结构,斑状结构。

17、花岗岩:这是本类岩石中最常见的一种岩石,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灰白色等。中粗粒、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也有一些为斑杂构造、球状构造、似片麻状构造等。主要矿物为石英、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次要矿物则为黑云母、角闪石,有时还有少量的辉石。副矿物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磁铁矿、榍石、锆石、磷灰石、电气石、萤石等。石英含量是各种岩浆岩中最多的,其含量可从20—50%,少数可达50—60%。钾长石的含量一般比斜长石多,两者的含量比例关系常常是钾长石占长石总量的三分之二,斜长石占三分之一,钾长石在花岗岩中多呈肉红色,也有灰白、灰色的。灰白色的钾长石和斜长石在手表本上往往不易区分。这时我们要仔细观察这两种长石的双晶特征,因为斜长石具聚片双晶,转动手标本时可见斜长石晶体上有规则的明暗相间的聚片,而钾长石为卡式双晶,表现为明亮程度不同的两半晶体。花岗岩还可以根据暗色矿物种类进一步命名,如暗色矿物主要是黑云母,可称为黑云母花岗岩,这是常见的一种花岗岩。如为黑云母和白云母,其含量接近相等,可称为二云母花岗岩;如果暗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

则称为角闪石花岗岩;如果暗色矿物以辉石为主,则称为辉石花岗岩批;几乎不含暗色矿物的则可称为白岗岩。

18、流纹岩:颜色多为浅色,如浅灰、粉红、灰红、灰白色等,少数为深灰或砖红色。流纹岩的结晶程度一般较差,除有少数斑晶外,基质多由很细的隐晶质和玻璃质组成,主要为长石和石英质。斑晶主要由透长石和石英组成。透长石的透明度高,很少次生变化。石英斑晶常为烟灰色不规则的粒状,也可见规则的六方双锥晶面,常为高温型石英。斑晶中很少见到暗色矿物。新鲜的流纹岩常具瓷状断口或贝壳状断口,是其重要特征。流纹岩常有流纹构造,但不一定都具有流纹构造,也可以有气孔和杏仁构造。

19、花岗斑岩:为花岗岩相属于酸性岩浅成岩,杂色;为全晶质具有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与花岗岩类似。斑晶:石英(20%)和钾长石(15%),少量斜长石和黑云母辉石等,基质:具有斑晶相同的成分,由红色的隐晶质物质组成,含少量的长石(一般为隐晶质或者微晶质结构)。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具有花岗岩成分的岩石,如果其结构为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微晶质)为花岗斑岩;如果它的结构为似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中粒或粗粒结构)成为斑状花岗岩。

区域变质岩

20、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类经区域变质作用后形成的,矿物成分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此外含有硅灰石、滑石、透闪石、透辉石、斜长石、石英、方镁石等。具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有时为条带状)构造。通常白色和灰色大理岩居多。碳酸盐类矿物占50%以上外,含有各种钙镁硅酸盐及铝硅酸盐矿物。其命名方式主要为:颜色+特征构造+非碳酸盐的变质矿物+大理岩。如绿灰色条带状金云透辉大理岩。常见岩石如下:(1)较纯的碳酸盐原岩变质结晶后形成的大理岩,主要有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菱镁矿大理岩,此外可含微量的白云母,斜长石,磁铁矿,石墨等。(2)含少量硅质的石灰岩经过变质后形成的含石英的大理岩。(3)含硅、铝、镁杂质的石灰岩(即泥质灰岩或泥质白云质灰岩)、低级变质时可出现含蛇纹石、滑石、帘石等的大理岩。变质程度稍高时可出现含透闪石、钙铝榴石、方柱石、斜长石的大理岩。温度更高可出现含透辉石、镁橄榄石、金云母、尖晶石等的大理岩。

21、石英岩:石英岩是石英含量大于85%的一种变质岩,一般是由砂岩或其他硅质岩石经过区域变质作用,重结晶而形成的。在岩浆附近,也可能是硅质岩石经过热接触变质作用而形成石英岩。主要矿物是石英,一般为浅色或白色,质密坚硬,但其颗粒常结成致密块状,肉眼不容易区分。石英岩一般为块状构造,粒状变晶结构,也含有少量的长石、绢云母、角闪石、辉石等,有各种颜色,硬度高。石英岩的原岩可以是:单矿物石英砂岩,含泥质、钙质石英砂岩,胶体沉积的硅

质岩(包括陆源碎屑溶解再沉积的硅质岩和与火山喷气有关的硅质岩)和深海放射虫硅质岩等。不同原岩形成的石英岩,可根据结构、变晶程度、副产物、岩石共生组合及产状等加以区分。例如,由单矿物石英砂岩形成的石英岩,粒度较粗,常具典型的平衡镶嵌结构,含有较多的锆石等副矿物;由硅质岩形成的石英岩,即使受到高级变质作用,矿物粒度也很少大于0.2毫米,而且具有齿状交生结构,一般不含副矿物。

接触交代变质岩

22、矽卡岩:主要由中酸性侵入岩与钙镁质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或白云质石灰岩)接触时,由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的一类岩石,有时候当侵入岩与火山岩(凝灰岩等)接触时,也能形成矽卡岩类岩石,主要可分为两大类钙质矽卡岩及镁质矽卡岩。

矿物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有石榴子石、透辉石、硅灰石、绿帘石、电气石、阳起石、绿泥石、石英等等,有时出现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矿物。具不等粒粒状变晶结构,晶粒一般比较粗大,块状构造,颜色较深,常呈暗褐、暗绿等色,相对密度较大。

(1)钙质矽卡岩:钙质矽卡岩即通称的矽卡岩,它是主要由石榴子石(钙铝石榴石-钙铁石榴石系列),辉石(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及某些其他钙铁硅酸盐类所组成的岩石是在浅处及中等深处条件下,由石灰岩(有时为含钙高的硅酸盐类岩石)经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除了上述两类主要矿物伴生或单独出现外,符山石也经常存在;另外还常有日光石榴石、方柱石、矽钙硼石、钙柱石、电气石、白云母、金云母、锂云母等高温气成矿物,它们是由于Be、F、Cl、B等元素加入所成;此外,还有硅灰石、镁橄榄石、粒矽镁石、透闪石、方镁石、尖晶石、榍石等存在,他们是热液接触的产物;方解石及其他碳酸盐类矿物,常作为残余矿物存在;在复杂矽卡岩中,由于较晚期的热液作用,还可以出现阳起石、纤闪石、葡萄石、黝帘石、绿帘石、绿泥石、蛇纹石、沸石、萤石、磷灰石、石英及钠长石等,其中常成高温矿物的假象出现;磁铁矿和赤铁矿是常见的金属矿物,其次为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白钨矿、辉钼矿、磁黄铁矿、黄铁矿、辉钴铁矿等它们成不同的组合出现于各类矽卡岩中,有时构成矿床。

矽卡岩的外表特征,变化很大,颜色取决于矿物成分及粒度,常见为暗色、暗绿色或暗棕色等,少数含硅灰石等浅色矿物较多者为浅灰色。结构变化复杂,常呈典型的不均匀粒状变晶结构,纤状变晶,斑状变晶及包含变晶结构。矽卡岩经常主要由一种,或二、三种矿物组成,晶形完整,颗粒粗大,比重较大,有时成疏松多孔,但有时也成细粒致密状。其构造一般为块状或斑杂构造,少数情况下由于顺层交代可成条带状或角砾状。根据矿物的成分,常见的矽卡岩类型有石榴子石的、石榴子石-辉石、辉石的、石榴子石-绿帘石积及绿帘石的、石榴子石-符山石及符山石矽卡岩等。

有些情况下,矽卡岩中有大量的金属矿物存在,成为含矿矽卡岩。最常见的是磁铁矿,他们的形成开始于矽卡岩化阶段。铜、铅、锌等金属硫化物则属于较晚的热液期,成浸染状或细脉状分布,含量增多时过渡为可采矿体。矽卡岩常出现于侵入体直接接触带之某一地段,有时与倾伏背斜的轴部有关,平缓的接触带,其内凹部位及围岩顶部下垂处,最易形成矽卡岩。绝大部分矽卡岩产于碳酸盐岩石中,少数见于中、基性火山岩中。与矽卡岩形成有关的侵入体,最常见的为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其次为石英闪长岩,正长岩等,他们多数为中浅成的小侵入体或大侵入体的分支凸出部分。

矽卡岩的形态,主要由地质构造及接触带特点所控制。可为似层状、扁豆状、囊状、柱状、脉状及其他复杂的不规则形态。一般成似层状的规模较大。矽卡岩化岩石,常可以划分为各种矿物相带,由侵入体向外的分带是:1、闪长岩及闪长玢岩(边缘带);2、矽卡岩附近的闪长岩及闪长玢岩,他们已受矽卡岩化,由透辉石、普通辉石、较基性的斜长石、绢云母、绿帘石、榍石、磷灰石、葡萄石等组成。辉石交代其他矿物的现象很明显;3辉石、绿帘石岩。也由侵入体边缘相矽卡岩化所成(常缺失);4、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5、石榴子石矽卡岩;6、次透辉石矽卡岩;7、大理岩化矽卡岩。

矽卡岩的成因特点,它的形成时间,一般认为是在侵入体基本固结之后,内矽卡岩的存在是很好的证据;其次,由侵入体同原岩浆派生的各种脉岩,常与矽卡岩有密切的空间联系,系同一构造控制,且有互相穿插的现象,也证明他们是基本同时的,而且都是产生在主要侵入体形成之后。形成矽卡岩的深度,一般不超过1-2公里。溶液可能来源于岩浆渊的深处。形成矽卡岩矿物的温度,范围较广,根据实验资料,上限不超过800℃。形成石榴石,辉石的高温阶段,一般为400-600℃,而大量磁铁矿、绿帘石、阳起石及金属硫化物出现的热液期,可能低至200-300℃。

矽卡岩的形成,是交代作用的过程。对碳酸盐围岩来说,此过程中,带出全

部二氧化碳及CaO。带入的是铁,其次是SiO

2和Al

2

O

3

,他们形成石榴石、辉石

等所必须的组分,其量视原岩成分而定。某些矽卡岩中还有Mn及其他重金属元素的加入。内接触花岗质岩石矽卡岩化时,伴有大量氧化钙的加入及碱金属和

SiO

2的带出。含气成矿物的矽卡岩中,还有F、Cl、B、SiO

3

等加入,石英一硫化

物时期的矿物组合中,还有W、Mo、Cu、Pb、Zn、Bi、Ag、Au、Co、Sn、As、Be 及S等元素加入,这些组分是原岩中极少或完全没有的。双交代作用在产状较陡的接触带常更易发育。

(2)镁质矽卡岩:当花岗岩体或伟晶岩与白云岩接触时,能形成特殊的镁质交代岩,称之为镁质矽卡岩。通常直接按其主要矿物成分命名,如透辉石岩、金云母透辉石岩等。它们与一般矽卡岩的主要区别,在于缺乏钙硅酸盐类矿物,而广泛出现含镁硅酸盐矿物及其组合。它们和金云母及青金石矿床,有时可能还和硼矿床有关。此外,有些铁矿及部分硫化物矿床,常和特征的含橄榄石、斜矽镁石、

金云母及紫苏辉石-透辉石的交代岩有关。在这些矿床中,接触带构造较复杂,外部为含镁橄榄石、尖晶石及金云母等的大理岩。侵入体附近则为透辉石岩,他们为浅绿或黄灰色中粒岩石。可有方解石脉穿插,巨大的金云母晶体常在其中沿脉臂分布。金云母岩及透辉石-金云母岩,常在透灰岩中成不规则囊状,其分布更接近于侵入体。在内接触带,则形成透辉石-方柱石岩,并含榍石和钾长石等。有时也见有由方柱石、青金石、斜长石或钾长石组成的单矿物岩,偶尔还出现霞石岩他们是由花岗岩、伟晶岩等经去硅作用形成。

有些地区侵入体与白云岩接触时,形成含尖晶石的磁铁矿-橄榄石岩、磁铁—斜矽镁石岩、磁铁—金云母岩及磁铁—透辉石岩等。存在各种SiO

2

不饱和的镁质矿物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本类岩石中有时还出现硼酸盐,如硼镁铁矿、硼镁石、氟硼镁石及镁硼镁石等。当他们大量聚集时,既成矿床。

镁质矽卡岩在太古代岩层中,出现较为广泛。他们形成于深成环境下,常分布于花岗岩、混合花岗片麻岩或与其有关的伟晶岩脉等和白云质大理岩的接触带或其附近地段。

镁质交代作用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因Al

2O

3

比SiO

2

更为惰性,所以,在双交

代过程中,常能引起内接触带的去矽作用,使其中Al:Si比值升高而形成正长石岩,或含方柱石,青金石的岩石,甚至霞石岩。

动力变质岩

23、构造角砾岩:构造角砾岩是由构造运动(主要是断裂运动)使岩石发生破碎而形成的一种角砾状岩石。岩石由大小不等的角砾和成分与之相同的细碎屑,或次生的铁质物质等所胶结。根据形成时的应力性质不同,构造角砾岩可分为,由张应力形成的张性角砾岩和由压应力形成的压扁角砾岩。张性角砾岩的特点是,角砾棱角显著,大小相差悬殊,排列杂乱无章,胶结物多为次生的铁质、硅质、碳酸盐等。压扁角砾岩的特点是,角砾往往被压扁拉长成透镜状,大小近似,胶结物主要是原岩的碾碎物质,岩石具明显的定向构造。构造角砾岩的进一步命名,如原岩特征保留较多,能够恢复原岩者可称为×××质构造角砾岩;如果原岩特征消失,可直接命名。

24、碎裂岩:碎裂岩是一种受强烈压碎,其破碎程度超过构造角砾岩的岩石。碎裂岩的特点是具碎裂结构或碎斑结构。岩石在压应力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碎块,碎块间几乎无相对位移,碎块外形也相互适应,缝隙间常为磨碎物质或次生铁质、硅质、角闪石等片柱状矿物的弯曲扭断,长石双晶弯曲,石英波状消光、碎块边缘碎粒化等。碎裂岩基本保留了原岩性质,因此命名时一般仅在原岩名称之前加适当形容词即可,如压碎花岗岩、压碎大理岩等。当碎裂程度较深时,可直接命名为碎裂岩,如黑云母花岗碎裂岩、闪长碎裂岩等。碎裂岩主要由结晶粒度较粗,刚性较强的岩石如花岗岩、闪长岩等被挤压破碎而成。

25、糜棱岩:糜棱岩是原岩经强烈破碎作用的产物。它与碎裂岩的区别是,破碎

程度高,具糜棱结构,原岩已基本上被破碎成粉末状物质,只有少量的残留体呈眼球状或透镜状夹于其中。另外大部分糜棱岩都具带状构造,很象流纹,其成因是由于在破碎过程中物质组分发生位移、变形和重结晶而定向排列的结果。糜棱岩岩性坚硬致密,有时象硅质岩,这是由于糜棱岩形成时,细碎物质受压颗粒间紧密连接起来的缘故。糜棱岩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石英岩等,在压性或压扭性应力作用下破碎而成,主要分布在断裂两侧。

26、千糜岩:千糜岩和糜棱岩一样,也是受强烈破碎而形成的,因其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与千枚岩相似,所以又称千枚糜棱岩。千糜岩的具体特征首先是,被磨细的物质已大部分发生重结晶和重组合,形成石英、长石的微粒及新生矿物绢云母、绿泥石、钠长石、绿帘石、方解石等。其次是千糜岩片理发育,有时在片理面上还见有紧密褶皱,很象千枚构造。千糜岩进一步命名,可根据其主要矿物组合和岩石基本名称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如石英绿泥石千糜岩、石英绢云母千糜岩等。千糜岩可由云母片岩、基性变质岩、基性侵入岩及喷出岩等破碎重结晶而成,原岩富含水分是形成千糜岩的有利因素。

岩性描述

钻孔描述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各种常见岩石岩性描述

各种常见岩石岩性描述 灰白色厚层细粒石英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度v 1mm, 含量95%左右;长石、绢云母约占5%。 灰褐色含绢云石英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褐色,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度v 1mm,含量80% 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15%左右;长石矿物约占5%。 灰色薄层绢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绢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v 1mm,含量50%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35%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v 10%;绿泥石、黑云母等矿物约占5%。 灰绿色绢云绿泥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绿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v 1mm,含量45%左右;绿泥石,细小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5%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v 10%。 灰白色薄层二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白云母、黑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v 1mm,含量45%左右;白云母,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5%

左右;黑云母,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v 10%。 灰色十字石二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 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白云母、黑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 形粒状,粒径v 1mm,含量45%左右;白云母,片状,片径v 1mm,含量25% 左右;黑云母,片状,片径v 1mm,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5%左右。见有特征矿物十字石,多呈半自形短柱状,大小不等,多在5mm左右,含量 约5%。 褐灰色白云母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褐灰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白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 径v 1mm,含量50%左右;白云母,片状,片径v 1mm,含量35%左右;长石,粒 状,粒径1mm左右,含量v 10%;绿泥石、黑云母等矿物约占5%。 灰色厚层黑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 构,片状构造,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黑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 他形粒状,粒径v 1mm,含量50%左右;黑云母,片状,片径v 1mm左右,含量35%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v 10%;绿泥石、黑云母等矿物约占5%。 灰绿色厚层绿泥千枚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绿色,显微粒状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粒度细小的绿泥石、石英、长石及少量绢云母组成。绿泥石,细小鳞片状,片径v 0.1mm,含量70%左右;石英,他形粒状,粒度v 0.1mm,含量15%—20%;长石,他形粒状,粒度v 0.1mm,含量5%—10%;绢云母及其他矿物约占5%。 灰色浅灰色厚层绢云绿泥千枚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浅灰色,显微粒状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粒度细小的绿泥石、绢云母、石英及少量长石组成。绿泥石,细小鳞片状,片径v 0.1mm,含量60% 左右; 绢云母细小鳞片状,片径v 0.1mm,含量25%左右;石英,他形粒状,粒度v 0.1mm,含量10%;长石及其他矿物约占5%。 紫褐色绢云千枚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紫褐色,显微粒状鳞片变晶结构,

岩性描述

1、板岩:黄褐色,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石英、方解石、炭质等,结晶程度差,尚保留较多 泥质成分,具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多呈薄层状,质地较坚硬,锤击声较清脆;锈染较严重,强风化; 2、千枚岩:银灰色,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含少量长石及碳质、铁质等物质, 细粒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在片理面上有小皱纹构造,呈薄层至中厚层状,质地较硬,节理裂隙较发育,中等风化; 3、砂岩:棕、黄色,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及粘土矿物等,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节理裂隙较发育,胶结物为硅质,质地较坚硬,锤击声较清脆,弱风化; 4、灰岩:灰色、灰白色,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其它矿物成分有粘土矿物、石英粉砂、 铁质微粒等,碎屑结构(晶粒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可见方解石脉;弱风化,锤击声脆,岩质较硬,未见有溶蚀现象; 5、片岩:灰白-灰-灰黑色,矿物成分主要有绿泥石、石英、方解石、白云母等,鳞片变晶 结构、纤状变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薄层状(层厚3-50mm)构造,岩石蚀变较弱,局部见脉状和不规则脉状碳酸盐化和硅化;质地较硬,弱风化; 6、白云岩:灰白色,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细粒或 中粒结构,块状、角砾状、砾状结构,性脆,硬度小,用铁器可划出擦痕,岩石表面可见刀砍状痕迹,节理裂隙发育,锈染较严重,弱风化; 7、辉绿岩:深灰、灰黑、灰绿色,由辉石、基性长石组成,辉绿结构或次辉绿结构,粒度 较小,节理裂隙发育,有石英岩脉填充,呈碎块状,弱风化; 8、花岗岩:黄色带粉红、灰白色,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半自形粒状结构或似斑 状结构、块状构造,质地坚硬致密,节理裂隙较发育,弱风化 9、泥岩:棕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如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组成,其次为碎屑矿物, 如石英、长石、云母等,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重结晶不明显;结构极细粒,肉眼无法辨认颗粒,层理不如页岩发育,节理裂隙发育 10、砾岩:红褐色,30%以上由直径大于2mm的颗粒碎屑组成,碎屑组分主要为岩屑, 有少量矿物碎屑,填隙物为砂、粉砂、粘土物质等,粒径2~10mm,泥钙质胶结,圆棱-浑圆状,磨圆度较差 11、凝灰岩:颜色以灰白色为主,凝灰结构,块状构造。晶屑玻屑含量小于10%,晶屑 以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玻屑含量3-10%,玻璃质,凝灰质胶结,块状构造,岩石坚硬,厚层-巨厚层状

野外地质填图方法-郭宏祥

野外地质填图方法 填图前的准备工作 (一)搜集工作区内的所有相关资料 地质(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件)、矿产(矿床、矿点、矿化点)及物、化探、航片等各种报告及原始编录资料,典型的岩矿石标本、鉴定及化学分析资料、地形图、有关技术规范、细则、图例及必要的参考文献和图书。 (二)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研究,初步拟定工作区内地层层序及填图单位,提出存在的一些地质问题,作为野外填图时参考。根据地层分布情况选择野外踏勘路线。 (三)野外实地踏看(包括参观标准剖面),了解区内地层分布、层序和总体产状、矿(化)体、蚀变带分布的范围,地形条件和植被发育情况,初步布置观测路线和选择实测地质剖面位置。把踏勘收集到的资料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旧资料的可靠程度。 (四)编写地质设计 野外填图工作 (一)实测地质剖面。每个填图单元和不同时期侵入的代表性岩体都应测到。每个填图单元至少应该要有一条完整的地层实测剖面。剖面实测要采集一系列样品:手标本、光薄片样、岩石光谱样、

人工重砂样、各种岩性放射性标本样、化石或微古样、测年样等。做好各项记录,填好表格 室内整理:表格整理及地层厚度计算(采用万能公式计算地层厚度);记录本整理;作实测剖面图。样品登记造册、包装、送样等。路线地质观测 点线距布置: 路线基本形式: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为辅。路线一般都是在室内根据填图成果预先有目的布设好的,甚至包括点的大概位置。 点的布置原则:以能有效控制各种地质界线为原则,一般应布置在填图单位的界线、标志层、化石点、岩性或岩相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岩体的接触带和内部相带的界线;矿化现象、蚀变带、矿体;褶

岩性描述教学内容

岩性描述

1、 板岩:黄褐色,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石英、方解石、炭质等,结晶程度差,尚保留较 多泥质成分,具变 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多呈薄层状,质地较坚硬,锤击声较清 脆;锈染较严重,强风化; 2、 千枚岩:银灰色,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含少量长石及碳质、铁质等物 质,细粒鳞片变晶 结构,千枚状构造,在片理面上有小皱纹构造,呈薄层至中厚层 状,质地较硬,节理裂隙较发育,中等风化; 砂岩:棕、黄色,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及粘土矿物等,砂状结构,块状构 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胶结物为硅质,质地较坚硬,锤击声较清脆,弱风化; 灰岩:灰色、灰白色,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其它矿物成分有粘土矿物、石英粉 砂、铁质微粒等,碎屑结构(晶粒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 造,局部可见方解石 脉;弱风化,锤击声脆,岩质较硬,未见有溶蚀现象; 片岩:灰白-灰-灰黑色|矿物成分主要有绿泥石、石英、方解石、白云母等,鳞片变晶 结构、纤状变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薄层状(层厚 3-50mm )构造,岩石蚀变较弱, 局部见脉状和不规则脉状碳酸盐化和硅化;质地较硬,弱风化; 白云岩:灰白色,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细粒 ■ 或中粒结构,块状、角砾状、砾状结构,性脆,硬度小,用铁器可划出擦痕,岩石表 面可见刀砍状痕迹,节理裂隙发育,锈染较严重,弱风化; 辉绿岩:深灰、灰黑、灰绿色,由辉石、基性长石组成,辉绿结构或次辉绿结构,粒 泥岩:棕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如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组成,其次为碎屑矿 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重结晶不明显;结构极 细粒,肉眼无法辨认颗粒,层理不 如页岩发育,节理裂隙发育 10、 砾岩:红褐色,30%以上由直径大于 2mm 的颗粒碎屑 组成,碎屑组分主要为岩 屑,有少量矿物碎屑,填隙物为砂、粉砂、粘土物质等,粒径 2?10mm ,泥钙质胶 结,圆棱-浑圆状,磨圆度较差 11、 凝灰岩:颜色以灰白色为主,凝灰结构,块状构造。晶屑玻屑含量小于 10%,晶屑 以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玻屑含量 3-10%,玻璃质,凝灰质胶结,块状构 造,岩石坚硬,厚层-巨厚层状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3 、 4、 5、 6 、 7、 度较小,节理裂隙发育,有石英岩脉填充,呈碎块状,弱风化;

各种岩性描述种

各种岩性描述种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岩浆岩的观察和描述 对各类岩浆岩的观察和描述,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l.颜色 岩浆岩的颜色大致可分为浅色、中色和暗色几种。观察时,应分出原生色(即新鲜面的颜色) 及次生色(即经过次生变化后风化面的颜色)。原生色可反映岩石的成分及形成环境,次生色可反映岩石的经历过程。 深成岩的颜色深浅,是暗色矿物含量和浅色矿物含量比率的反映。辉长岩、撖榄岩为深色; 闪长岩为中色;花岗岩、霞石正长岩为浅色。 浅成岩的颜色深浅,多受矿物拉度大小。结晶程度的影响,如微晶和隐晶质岩石比相同成分 的深成岩颜色深。 喷出岩的颜色深浅,则受到岩石成分、次生变化、结晶程度等方面的影响。此外,还受到强 烈氧化燃烧作用的影响。通常玄武岩类多呈黑、黑绿色、蚀变后呈中绿~浅绿色;安山岩类呈深灰、暗紫~紫红色;流纹岩类呈浅灰~粉红色。 描述岩石颜色时,应分出新鲜面(原生色),风化面(次生色),分别加以描述。

2.结构 显晶质岩石,其主要造岩矿物粒度大致相等时,应写出粒度与习惯用结构名称。如中粒辉长 结构、粗粒花岗结构、中粒二长结构、粗粒半自形结构等; 隐晶质至玻璃质岩石,应写明隐晶质结构或半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 具隐晶质至玻璃质的岩石,以及其它显微结构的岩石,只有在岩石薄片鉴定的情沉下,才能 定出其具体结构。 3.构造 最常见的岩浆岩构造的种类不多,只须准确描述即可。侵入岩多具块状、斑杂状、条带状构 造;喷出岩则多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等。 4.矿物成分 对矿物成分的观察和描述应包括以下内容:矿物名称、物性特点、粒度大小、百分含量等。 对显晶质等粒结构的岩石,应描述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次生矿物。描述时应按含 量多的先描述,含量少的后描述,即“先多后少”的顺序。 对矿物特征的描述应包括以下几方面:颜色、形态及鉴定特征(包括可反映岩石的结构、构 造等特征)、粒度、目估百分含量等。

各种常见岩石岩性描述

灰白色厚层细粒石英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度<1mm,含量95%左右;长石、绢云母约占5%。 灰褐色含绢云石英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褐色,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度<1mm,含量80%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15%左右;长石矿物约占5%。 灰色薄层绢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绢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50%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35%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绿泥石、黑云母等矿物约占5%。 灰绿色绢云绿泥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绿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45%左右;绿泥石,细小鳞片状,片径0.5mm 左右,含量25%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 灰白色薄层二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白云母、黑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45%左右;白云母,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5%左右;黑云母,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 灰色十字石二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白云母、黑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45%左右;白云母,片状,片径<1mm,含量25%左右;黑云母,片状,片径<1mm,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 左右,含量5%左右。见有特征矿物十字石,多呈半自形短柱状,大小不等,多在5mm左右,含量约5%。 褐灰色白云母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褐灰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

如何进行岩性描述

如何进行岩性描述 岩性描述 一.灰岩与白云岩 浅灰色-青灰色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颜色为浅灰色-青灰色,层厚大于1米,细晶结构,厚层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微晶-细晶方解石,约占90%左右,其次为白云石,含量小于10%,另含少许泥沙质。表层致密坚硬,地貌上形成明显的陡坎或山峰,风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纵横交叉的刀砍状溶沟,裂隙面可见方解石细脉充填。 灰色-青灰色砂屑白云质灰岩:颜色为灰色、青灰色,偶见深灰色,手摸砂感强烈,具砂屑结构,中厚层状或厚层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泥晶-粉晶方解石组成,约占80%左右,其次为砂屑,约占10%,白云石及少许泥质成分占10%。方解石脉较发育,颜色为灰白色,脉宽约10~15cm不等,局部地段具不同程度的褐铁矿化或铁染现象。因风化淋滤钙质流失的缘故,表层颜色变为土黄色,常见连续的陷坑或凹槽。 浅肉红色钙质白云岩:岩色风化面呈浅肉红色,新鲜面呈白色-浅肉红色,主要成分为白云石,占95%,其次为方解石及次生方解石,约占5%。白云石多呈自形晶,或泥晶、粉晶。呈亮晶、粉晶结构,厚层块状构造。 微晶生物屑砂屑含白云质灰岩:生物屑-砂屑结构,生物屑占30%,内碎屑占55%,胶结物占15%。砂屑成分主要为泥晶灰岩,胶结物为方解石、白云石及少许泥质,为亮晶,粒径在0.02mm左右。 断层构造角砾岩:风化面为褐黄色、土黄色,新鲜面为青灰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角砾成分主要为青灰色白云质灰岩、深灰色灰岩、砂屑白云质灰岩、泥晶灰岩,其次为石英岩、火山岩等,砾石含量占40-70%以上。胶结物成分以钙质、泥砂质为主,少许铁质,约占30-60%,胶结方式为接触式胶结。砾石大小不等,一般为1-4cm左右,大则可达10cm以上。砾岩呈棱角状,砾径小的具一定的磨圆度,无分选性,固结成度较差,为典型的断层构造角砾岩特征。 白云岩:一种以白云石为主要组分的碳酸盐岩。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矿物、石膏等杂质。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滴稀盐酸(5%)极缓慢地微弱发泡或不发泡。白云岩风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纵横交叉的刀砍状溶沟,且较石灰岩坚韧。白云岩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及后生白云岩,后二者称交代白云岩或次生白云岩。按结构可分为结晶白云岩、残余异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等。 碎屑白云岩: 一种具碎屑结构的白云岩。碎屑成分为各种白云岩碎块或白云岩晶屑,胶结物为白云石。按碎屑的形状和大小可分为砾状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砂状白云岩和粉砂状白云岩。它常在白云岩中呈厚度不大的夹层,是在蒸发潮坪环境。由于干裂及

工程地质野外描述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二十四、中风化灰岩: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长度20~40cm局部溶蚀现像严重,岩芯表面呈峰窝状,溶径5~20mm,最大50mm. 二十五、全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结构构造完全破坏岩芯呈土状,含风化

各类地质特征描述重点

地质观测描述1 岩、构造 (一)岩观察描述 (一)岩性描述 岩性的观察描述是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工作的基础,只有在详细观察岩性特征、正确确定岩名称后,才能进一步研究其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地质体的关系。岩性描述容: 1、岩颜色 为岩的新鲜面整体颜色(风化面颜色加括号写于新鲜面颜色之后)。 2、结构、构造 侵入岩结构如粗粒、中粒、细粒、微粒、斑状、似斑状等,构造如块状、斑杂、流动、条带状等; 火山岩结构如辉绿、粗玄、球粒、斑状、集块、火山角砾、凝灰等,构造如熔渣状、枕状、泡、流纹、流线、流面、饼状、豆状等; 碎屑岩结构如粗、中、细粒砂状、粉砂状、泥质结构等,并描述胶结类型、胶结成分、层理等特征; 变质岩如变余结构、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变余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条带状构造等。 3、矿物成分及结晶状态、粒度形态、含量及变化 一般按主要成分在前、次要成分在后的顺序描述。注意目估矿物含量总和不能大于100%。 对于斑(玢)岩,先描述斑晶成分、含量、形态、大小及变化情况,后描述基质;

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按碎屑物、胶结物的顺序描述。 4、蚀变、矿化 蚀变:岩的蚀变情况,包括蚀变部位、蚀变矿物、残留矿物; 矿化:金属矿物种类、目估含量、集合体形式等。 基本要求:正确定名,切忌印象描述。 (二)岩层(岩体)观察描述 在岩性观察的基础上,向围扩大观察围,描述岩层、岩体在空间上的总体特征。描述容: 1、岩相划分情况; 2、岩性变化及互层情况; 3、层理、片理产状及变化; 4、包体特征; 5、化产出情况。 基本要求:正确分层。 (三)接触关系观察描述 描述不同岩层、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描述容: 1、接触带类型: 按接触界线的明显程度分为:急变、渐变; 按成因分为:沉积(超覆)、断层、侵入(脉动、涌动)、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等。 2、接触带特征; 3、接触带侵入岩岩相变化;

岩性描述

岩浆岩部分: 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岩石风化面黄褐色,新鲜面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 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自形,板状,粒径1-4mm,含量46%; 钾长石浅肉色,板状,大小2-4mm,含量15%; 石英:它形粒状,粒径0.5-3mm,含量21%。 角闪石:半自形-自形长柱状,分布均匀,定向分布,粒径1-3mm,含量13%; 黑云母:半自形片状,分布均匀,定向分布,含量3%;少量磁铁矿和副矿物含量约2%。 黑云母花岗岩1:浅灰红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黑云母、长石、石英构成。另有少量角闪石、榍石、磁铁矿等。 黑云母黑色,板状,大小约1-2mm,有一组极完全解理,玻璃光泽,含量约10%。 角闪石黑色,短柱状,长约2mm左右,可见纵向的平整解理面,玻璃光泽,含量约5%。长石灰白色或浅肉红色,粒状或宽板状,大小3-5mm为主,解理发育,玻璃光泽,含量约55%。 石英灰白色或烟灰色,粒状,大小约1mm左右,有时聚集成团,油脂光泽,含量约30%。榍石褐黄色,平行四边形自形晶,粒度小于1mm,磁铁矿黑色粒状,呈星点状分布 黑云母花岗岩2:浅肉红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和黑云母构成。 长石以浅肉红色为主,部分浅灰白色,粒状或厚板状,大小2-4mm为主,解理发育,玻璃光泽,含量约60%。 石英烟灰色,透明粒状,大小1-2mm为主,有时聚集成团,含量约30%。 黑云母黑色或墨绿色,板片状,大小1-2mm,珍珠光泽,含量约10%。 黑云母斜长花岗岩:浅灰白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构成。斜长石灰白色,少数略带淡红、淡蓝色调,板状或粒状,大小3-5mm为主,解理发育,玻璃光泽,含量约67%。 石英烟灰色或淡灰色,粒状,粒度较细,约1mm左右,油脂光泽,含量约25%。 黑云母黑色板状,大小2-5mm,一组极完全解理,薄片略带褐色,珍珠光泽,含量8%。 中细粒碱长花岗岩:岩石风化强烈,多呈砂状,新鲜面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钾长石:自形-半自形,浅肉红色,大小1-4mm,含量约62%; 斜长石:灰白色,呈板状,大小2-3mm,含量约5%; 石英:灰色,它形,粒状,大小0.5-3mm,含量约24%; 黑云母:黑色,片状,大小0.5-2mm,含量约8%;少量副矿物含量约1%。 黑云母碱长花岗岩:灰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钾长石、石英和黑云母构成。 钾长石浅肉红色,厚板状,大小1-2mm,少数达3mm左右,解理发育,玻璃光泽,含量约55%。 石英烟灰色,粒状,大小1-2mm,油脂光泽,含量约35%。 黑云母黑色,薄片状,纵断面细丝状,硬度小于小刀,含量约10%。 粗中粒二长花岗岩:风化较强烈,地表多呈花岗质风化残砂。岩石风化面黄褐色,新鲜面浅

1:2千地质填图细则

矿区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一、填图工作的目的与意义 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地质普查的基础工作方法,根据以往我院普查找矿经验,1:2000地质填图,一般都放在普查阶段后期或详查阶段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填图获得可靠的地表地质资料,详细了解矿床的分布及生成规律,并为进一步找矿提供地质依据。地表填图工作必须先行。通过填图应基本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含矿化构造带的分布位置、规模、形态、产状变化、含矿性;围岩及其围岩蚀变的种类、分布与矿化关系;以及控矿的构造条件,各类构造的分布规律、组合形态和后期构造相互关系等。 二、填图工的技术要求 (一)剖面研究 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之前踏勘过程中选定并测制的。一般在一个矿区要求测制2~3条完整的地质剖面和一条完整的地层剖面。要求技术负责直接参与此项工作。其目的是正确划分地层,建立地层层序,了解其岩性、岩相、构造特征、厚度、可能含有的化石情况;确定矿产时代,丈量厚度,研究岩层的含矿性质、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和相互关系;了解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和可能存在的相带;查明各种地质体的构造特征和相互关系;根据据剖面测量的编制可以代表

工作区域地质特点的综合地层柱状图作为统一分层对比、确定填图单元的依据。 1、实测地质剖面的要求 (1)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在地层出露齐全(有顶有底)、接触关系清楚、构造简单、层序完整、岩性和岩相及厚度具代表性的地段。并应垂直或尽量垂直地层总体走向。 (2)剖面比例尺1∶1000。 (3)剖面测制时,大队(或分队)岩矿鉴定人员应尽可能参于剖面测制工作。 (4)系统采集各类样品 每个分层要有代表性的标本、薄片、岩石光谱样,较厚的层以10—20米间距取岩石光谱样予以控制;视实际情况和需要采集岩石化学样、同位素样(同位素年龄样及稳定同位素样),动、植物化石、微体、古孢粉样。 (5)详细描述各分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变化(注意颜色、成层情况、粒度、岩石结构及构造、产状、主、次要岩性及其数量关系)斜距及厚度等。 (6)注意岩石的含矿性、标志层和其分布情况。 (7)详细研究褶皱形态,收集有关断裂性质产状及规模、含矿性、脉岩、围岩蚀变的关系等资料。岩体剖面要注意接触带围岩的蚀变及是否有矿化特征、岩体冷凝边、岩体岩石成分、粒度变化和相带的划

130种岩性描述

路线小结模板 1.该路线共定天然露头点7个,人工露头点1个,残积点3个,残坡积点3个,转石点4个,其中定界线点3个,岩性控制点9个,共划分出地质界线6处。 该路线所见岩性主要为晚太古代的变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三合屯岩群批洲岩组的斜长角闪岩、含磁铁矿的角闪变粒岩等。它们各岩性之间的接触关系为晚太古代的变二长花岗岩与三合屯岩群批洲岩组的斜长角闪岩为侵入接触关系,晚太古代的变二长花岗岩与第四系松散砂砾石堆积为不整合接触。路线未见矿化和蚀变现象。 2.该路线共定天然露头点7个,残积点9个,均为岩性控制点9个。 该路线所见岩性主要为炒米店组的薄板状泥晶灰岩、粉沙质页岩、中薄层微晶灰岩、薄层泥晶灰岩夹粉砂质页岩等,炒米店组与第四系松散砂砾石堆积均为不整合接触。路线未见矿化和蚀变现象。 岩性描述 1、灰白色厚层细粒石英岩: 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度<1mm,含量95%左右;长石、绢云母约占5%。 2、灰褐色含绢云石英岩: 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褐色,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度<1mm,含量80%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15%左右;长石矿物约占5%。 3、灰色薄层绢云石英片岩: 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绢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50%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35%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绿泥石、黑云母等矿物约占5%。 4、灰绿色绢云绿泥石英片岩: 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绿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45%左右;绿泥石,细小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5%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 5、灰白色薄层二云石英片岩: 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白云母、黑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45%左右;白云母,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5%左右;黑云母,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 6、灰色十字石二云石英片岩: 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白云母、黑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45%左右;白云母,片状,片径<1mm,含量25%左右;黑云母,片状,片径<1mm,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5%左右。见有特征矿物十字石,多呈半自形短柱状,大小不等,多在5mm左右,含量约5%。

各种岩性描述(130种)

路线小结模板: 该路线共定天然露头点7个,人工露头点1个,残积点3个,残坡积点3个,转石点4个,其中定界线点3个,岩性控制点9个,共划分出地质界线6处。 该路线所见岩性主要为晚太古代的变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三合屯岩群批洲岩组的斜长角闪岩、含磁铁矿的角闪变粒岩等。它们各岩性之间的接触关系为晚太古代的变二长花岗岩与三合屯岩群批洲岩组的斜长角闪岩为侵入接触关系,晚太古代的变二长花岗岩与第四系松散砂砾石堆积为不整合接触。路线未见矿化和蚀变现象。 该路线共定天然露头点7个,残积点9个,均为岩性控制点9个。 该路线所见岩性主要为炒米店组的薄板状泥晶灰岩、粉沙质页岩、中薄层微晶灰岩、薄层泥晶灰岩夹粉砂质页岩等,炒米店组与第四系松散砂砾石堆积均为不整合接触。 路线未见矿化和蚀变现象。 1、灰白色厚层细粒石英岩: 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度<1mm,含量95%左右;长石、绢云母约占5%。2、灰褐色含绢云石英岩: 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褐色,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度<1mm,含量80%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15%左右;长石矿物约占5%。 3、灰色薄层绢云石英片岩: 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绢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50%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35%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绿泥石、黑云

母等矿物约占5%。 4、灰绿色绢云绿泥石英片岩: 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绿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45%左右;绿泥石,细小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5%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 5、灰白色薄层二云石英片岩: 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白云母、黑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45%左右;白云母,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5%左右;黑云母,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 6、灰色十字石二云石英片岩: 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白云母、黑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45%左右;白云母,片状,片径<1mm,含量25%左右;黑云母,片状,片径<1mm,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5%左右。见有特征矿物十字石,多呈半自形短柱状,大小不等,多在5mm左右,含量约5%。 7、褐灰色白云母石英片岩: 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褐灰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白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50%左右;白云母,片状,片径<1mm,含量35%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绿泥石、黑云母等矿物约占5%。 8、灰色厚层黑云石英片岩: 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黑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50%左右;黑云母,片状,片径<1mm左右,含量35%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绿泥石、黑云母等矿物约占5%。 9、灰绿色厚层绿泥千枚岩: 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绿色,显微粒状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粒度细小的绿泥石、石英、长石及少量绢云母组成。绿泥石,细小鳞片状,片径<0.1mm,含量70%左右;石英,他形粒状,粒度<0.1mm,含量15%—20%;长石,他形粒状,粒度<0.1mm,含量5%—10%;绢云母及其他矿物约占5%。 10、灰色浅灰色厚层绢云绿泥千枚岩: 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浅灰色,显微粒状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粒度细小的绿泥石、绢云母、石英及少量长石组成。绿泥石,细小鳞片状,片径<0.1mm,含量60%左右;绢云母细小鳞片状,片径<0.1mm,含量25%左右;石英,他形粒状,粒度<0.1mm,含量10%;长石及其他矿物约占5%。 11、紫褐色绢云千枚岩: 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紫褐色,显微粒状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粒度细小的绢云母、绿泥石、石英及少量长石组成。绢云母细小鳞片状,片径<0.1mm,含量65%左右;绿泥石,细小粒状,粒径<0.1mm,含量20%左右;石英,他形粒状,粒度<0.1mm,含量10%;长石及其他矿物约占5%。 12、青灰色钙质千枚岩: 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青灰色,显微粒状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

常用的几种岩性的描述

特殊事故处理模式 地层破裂压力试验:4:04,开泵进行地层破裂压力试验,排量1800.0 L/min,泵压15.00MPa,4:14达到最高泵压为18.00 MPa,持续时间4.0min,压力下降至15.00 MPa,排量1700.0L/min。 中途测试:采用MFE测试仪,测试方式:悬挂式,测试井段:3831.40~4003.00m,测试层位:奥陶系,本次测试进行了二开一关现场操作,录取到完整的压力资料,测试工艺成功。测试过程中回收水0.26m3,测试层定为干层。 打捞钻具:1月18日6:30钻至井深4005.18m时,立压17.0MPa↘8.0MPa,扭矩1508.0N.m↘733.0N.m,泵压15MPa↘10MPa,悬重110t↘90t,判断为钻具脱落,起钻后于20:00起出钻具3143.47m,其余钻具落井,落鱼结构为:3A152.4mm钻头×0.20m +(330×310)×0.39m+120.7mm钻铤×2根×17.54m+151mm扶正接头×0.51m+120.7mm钻铤×13根×115.45m+88.9mm钻杆×39根×373.87m+146mm防磨接头×0.81m+88.9mm钻杆×6根×57.63m+146mm防磨接头×0.82m+88.9mm钻杆×6根×57.04m+146mm防磨接头×0.81m+88.9mm钻杆×6根×57.59m+146mm防磨接头×0.80m+88.9mm钻杆×6根×57.57m+146mm 防磨接头×0.82m+88.9mm钻杆×6根×57.61m+146mm防磨接头×0.81m+88.9mm钻杆×6根×57.23m+146mm防磨接头×0.80m。落鱼总长858.30m,鱼顶位置3146.88m。1月19日用直径73mm公锥,实探鱼顶位置3146.88m。鱼顶方入2.81m, 造扣

常见岩性描述及图片说明

常见岩性描述及图片说明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 细砾岩 岩石名称:细砾岩 英文名称:Fine conglomerate 颜色:暗灰褐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细砾结构 主要成分:长石、石英、隐晶质岩石砾石,钙泥质胶结物所属岩类:沉积岩\陆源碎屑岩 产地:河北唐山 2. 鲕粒灰岩 岩石名称:鲕粒灰岩

英文名称:Oolitic limestone 颜色:深灰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鲕粒结构 主要成分:方解石质鲕粒,方解石胶结 所属岩类:沉积岩\碳酸盐岩产地:湖北宜昌 页岩 岩石名称:页岩 英文名称:Shale 3. 颜色:灰 构造:页理构造(页理面上有完整的鱼化石)结构:泥状结构 主要成分:粘土矿物 所属岩类:沉积岩\泥质岩产地:湖北

4. 油页岩 岩石名称:油页岩 英文名称:Oil shale 颜色:浅灰褐 构造:页理构造 结构:泥状结构 主要成分:粘土矿物,沥青质所属岩类:沉积岩\泥质岩产地:广东茂名 5. 紫色泥岩 岩石名称:紫色泥岩英文名称:Purple mudstone 颜色:暗紫红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泥状结构 主要成分:粘土矿物所属岩类:沉积岩\泥质岩 产地:河北唐山 6. 石灰岩 岩石名称:石灰岩英文名称:Limestone 颜色:淡灰褐 构造:块状构造结构:微晶结构主要成分:方解石所属岩类:沉积岩\碳酸盐岩 产地:南京

7. 砂质砾岩 岩石名称:砂质砾岩 英文名称:Sandy conglomerate 颜色:深灰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砂质细砾结构 主要成分:石英、长石、隐晶质岩石砾石和砂粒,泥质胶结物所属岩类:沉积岩\陆源碎屑岩产地:河北蓟县

岩性描述

风化面呈棕褐色,新鲜面红棕色。水平层理发育,单层厚0.2—0.6m;因颜色和粒度变化显示厚度不一的细层,一般细层厚0.8—2.5cm。粉砂结构,碎屑粒度(0.06-0.004)mm。大小均一,砂粒分选性好,磨圆度高。手标本触之具有微小颗粒砂感。块状构造。矿物碎屑主要为:石英(75-80)%,白云母(10-12)%,长石(5-6%)。石英呈灰白色,呈微小颗粒状,常因胶结物浸染及搬运过程中的磨蚀,使表面光泽暗淡,或因受氧化铁浸染而略显灰黄色;碎屑中白云母呈片状、鳞片状,黑色、深褐色,含量较高,在阳光下呈鳞片状反光极为明显;长石放大镜下可见呈微小颗粒状,呈肉红色者为钾长石,玻璃光泽,多风化成高岭土,颗粒表面变得不光洁,略带浅土黄色,硬度也降低,见少量斜长石,白色,玻璃光泽,表面少见污染,较光洁,常被绢云母、碳酸盐矿物交代,而略带浅灰色或浅灰黄色,透明度降低。长石分选中等,磨圆度较好,多呈次圆—次棱角状。另见有少量绿泥石,呈灰绿色土状集合体产出。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滴稀盐酸轻微起泡),含量约(2-3)%。基质多为粘土物质,主要为高岭石,含量约(5-10)% 粉砂质泥岩 风化面呈红棕色,新鲜面呈红褐色。泥质-粉砂结构,手触之有轻微粗糙感。粘土质质点占90%以上。以刀切之则呈平滑切面,断口呈贝壳状。主要为块状构造。风化后见有页理构造,沿层理面能剥成薄片状。泥质岩的物质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是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碎屑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碎屑,均呈粉砂混入其中。石英、长石均呈显微颗粒状,因受氧化铁浸染而略显灰黄色;云母碎屑呈鳞片状,黑色、深褐色,在阳光下呈鳞片状反光极为明显。见有其它非粘土、非碎屑物质,包括石膏。其中,石膏呈白色粒状,呈薄层状产出,层厚1-3cm。 砾岩 砾岩:灰绿-紫红色,中-粗-细砾状结构,粗砾256-64mm占30%,中砾64-4mm占40%,细砾4-2mm占30%,分选性较差,磨圆度次圆-次棱角状。砾石成分中砂岩占60%,灰岩占10%,脉石英占10%,板岩占10 %,花岗岩占10 %,粉砂岩占5%,砾岩占5%。泥岩 风化面为浅灰绿色,新鲜面为棕褐色;页理不发育,厚层状,单层厚1- 2 m;岩石为泥状结构,雨痕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90%),其次为碎屑矿物:石英(5 %)、长石(3 %)、云母(2%);岩石质地较软,用手触摸具滑腻感,刀切面较光滑,断口呈贝壳状。 细砂岩 风化面呈棕红色,新鲜面灰褐色。水平层理不发育,单层厚 1.2—2.0m;。细砂结构,碎屑粒度(0.25-0.08)mm。大小均一,砂粒分选性好,磨圆度高。手标本触之具有细小颗粒砂感,具贝壳状断口。块状构造。矿物碎屑主要为:石英(50-75)%,长石(8-10%),白云母(风化面为浅灰绿色,新鲜面为棕褐色;页理不发育,厚层状,单层厚1- 2 m;岩石为泥状结构,雨痕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90%),其次为碎屑矿物:石英(5 %)、长石(3 %)、云母(2%);岩石质地较软,用手触摸具滑腻感,刀切面较光滑,断口呈贝壳状。5-8)%,见少量绿泥石(3-5)%。石英呈灰白色,颗粒细小,常因胶结物浸染及搬运过程中的磨蚀,使表面光泽暗淡,或因受氧化铁浸染而略显灰黄色;长石放大镜下可见呈颗粒状,呈肉红色者为钾长石,玻璃光泽,多风化成高岭土,颗粒表面变得不光洁,略带浅土黄色,硬度也降低,见少量斜长石,白色,玻璃光泽,表面少见污染,较光洁,常被绢云母、碳酸盐矿物交代,而略带浅灰色或浅灰黄色,透明度降低。长石分选中等,磨圆度较好,多呈次圆—次棱角状。碎屑中白云母呈片状、鳞片状,黑色、深褐色;另见有少量绿泥石,呈灰绿色土状集合体产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