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性能JAVA代码之内存管理

高性能JAVA代码之内存管理

高性能JAVA代码之内存管理
高性能JAVA代码之内存管理

高性能JA V A代码之_内存管理

更甚者你写的代码,GC根本就回收不了,直接系统挂掉。GC是一段程序,不是智能,他只回收他认为的垃圾,而不是回收你认为的垃圾。

1、GC垃圾回收:

Grabage Collection相信学过JA V A的人都知道这个是什么意思.但是他是如何工作的呢?

首先,JVM在管理内存的时候对于变量的管理总是分新对象和老对象。新对象也就是开发者new出来的对象,但是由于生命周期短,那么他占用的内存并不是马上释放,而是被标记为老对象,这个时候该对象还是要存在一段时间。然后由JVM决定他是否是垃圾对象,并进行回收。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垃圾内存并不是用完了马上就被释放,所以就会产生内存释放不及时的现象,从而降低了内存的使用。而当程序浩大的时候。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并且GC的工作也是需要消耗资源的。所以,也就会产生内存浪费。

JVM中的对象生命周期里谈内存回收:

对象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7个阶段:创建阶段,应用阶段,不可视阶段,不可到达阶段,可收集阶段,终结阶段,释放阶段。

创建阶段:首先大家看一下,如下两段代码:

test1:

for( int i=0; i<10000; i++)

Object obj=new Object();

test2:

Object obj=null;

for( int i=0; i<10000; i++)

obj=new Object();

这两段代码都是相同的功能,但是显然test2的性能要比test1性能要好,内存使用率要高,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test1每次执行for循环都要创建一个Object的临时对象,但是这些临时对象由于JVM的GC不能马上销毁,所以他们还要存在很长时间,而test2则只是在内存中保存一份对象的引用,而不必创建大量新临时变量,从而降低了内存的使用。

另外不要对同一个对象初始化多次。例如:

public class A{

private Hashtable table = new Hashtable();

public A(){ table = new Hashtable();

// 这里应该去掉,因为table已经被初始化.

}

}

这样就new了两个Hashtable,但是却只使用了一个。另外一个则没有被引用.而被忽略掉.浪费了内存.并且由于进行了两次new操作.也影响了代码的执行速度。

应用阶段:即该对象至少有一个引用在维护他.

不可视阶段:即超出该变量的作用域。这里有一个很好的做法,因为JVM在GC的时候并不是马上进行回收,而是要判断对象是否被其他引用在维护.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在使用完一个对象以后对其obj=null或者obj.doSomething()操作,将其标记为空,可以帮助JVM及时发现这个垃圾对象.

不可到达阶段:就是在JVM中找不到对该对象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引用。

可收集阶段,终结阶段,释放阶段:此为回收器发现该对象不可到达,finalize方法已经被执行,或者对象空间已被重用的时候。

2、JAVA的析构方法:

可能不会有人相信,JA V A有析构函数? 是的,有。因为JA V A所有类都继承至Object类,而finalize就是Object类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在JA V A中就是类似于C++析构函数.一般来说可以通过重载finalize方法的形式才释放类中对象.如:

public class A{

public Object a;

public A(){ a = new Object ;}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throws https://www.doczj.com/doc/6b2132744.html,ng.Throwable{

a = null; // 标记为空,释放对象

super.finalize(); // 递归调用超类中的finalize方法.

}

}

当然,什么时候该方法被调用是由JVM来决定的一般来说,我们需要创建一个destory的方法来显式的调用该方法.然后在finalize也对该方法进行调用,实现双保险的做法.

由于对象的创建是递归式的,也就是先调用超级类的构造,然后依次向下递归调用构造函数,所以应该避免在类的构造函数中初始化变量,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创建对象造成不必要的内存消耗.当然这里也就看出来接口的优势.

3、数组的创建:

由于数组需要给定一个长度,所以在不确定数据数量的时候经常会创建过大,或过小的数组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内存浪费,所以可以通过软引用的方式来告诉JVM及时回收该内存.(软引用,具体查资料).

例如:

Object obj = new char[10000000000000000];

SoftReference ref = new SoftReference(obj);

4、共享静态存储空间:

我们都知道静态变量在程序运行期间其内存是共享的,因此有时候为了节约内存工件,将一些变量声明为静态变量确实可以起到节约内存空间的作用.但是由于静态变量生命周期很长,不易被系统回收,所以使用静态变量要合理,不能盲目的使用.以免适得其反。

因此建议在下面情况下使用:

1,变量所包含的对象体积较大,占用内存过多.

2,变量所包含对象生命周期较长.

3,变量所包含数据稳定.

4,该类的对象实例有对该变量所包含的对象的共享需求.(也就是说是否需要作为全局变量).

5、对象重用与GC:

有的时候,如数据库操作对象,一般情况下我们都需要在各个不同模块间使用,所以这样的对象需要进行重用以提高性能.也有效的避免了反复创建对象引起的性能下降.

一般来说对象池是一个不错的注意.如下:

public abstarct class ObjectPool{

private Hashtable locked,unlocked;

private long expirationTime;

abstract Object create();

abstract void expire( Object o);

abstract void validate( Object o);

synchronized Object getObject(){...};

synchronized void freeObject(Object o){...};

}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一个对象池,我们可以将通过对应的方法来存取删除所需对象.来维护这快内存提高内存重用.

当然也可以通过调用System.gc()强制系统进行垃圾回收操作.当然这样的代价是需要消耗一些cpu资源.

6、不要提前创建对象:

尽量在需要的时候创建对象,重复的分配,构造对象可能会因为垃圾回收做额外的工作降低性能.

7、JVM内存参数调优:

强制内存回收对于系统自动的内存回收机制会产生负面影响,会加大系统自动回收的处理时间,所以应该尽量避免显式使用System.gc(),

JVM的设置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例如:

java -XX:NewSize=128m -XX:MaxNewSize=128m -XX:SurvivorRatio=8 -Xms512m

-Xmx512m

具体可以查看java帮助文档.我们主要介绍程序设计方面的性能提高.

8、JAVA程序设计中有关内存管理的其他经验:

根据JVM内存管理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一些技巧和方式让JVM做GC处理时更加有效.,从而提高内存使用和缩短GC的执行时间.

1,尽早释放无用对象的引用.即在不使用对象的引用后设置为空,可以加速GC的工作.(当然如果是返回值.....)

2,尽量少用finalize函数,此函数是JA V A给程序员提供的一个释放对象或资源的机会,但是却会加大GC工作量.

3,如果需要使用到图片,可以使用soft应用类型,它可以尽可能将图片读入内存而不引起OutOfMemory.

4,注意集合数据类型的数据结构,往往数据结构越复杂,GC工作量更大,处理更复杂.

5,尽量避免在默认构造器(构造函数)中创建,初始化大量的对象.

6,尽量避免强制系统做垃圾回收.会增加系统做垃圾回收的最终时间降低性能.

7,尽量避免显式申请数组,如果不得不申请数组的话,要尽量准确估算数组大小.

8,如果在做远程方法调用.要尽量减少传递的对象大小.或者使用瞬间值避免不必要数据的传递.

9,尽量在合适的情况下使用对象池来提高系统性能减少内存开销,当然,对象池不能过于庞大,会适得其反.

内存管理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尹朋 班学号:111131 指导教师:袁国斌 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015年1月4日

实习题目:内存管理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需求规格说明】 对内存的可变分区申请采用链表法管理进行模拟实现。要求: 1.对于给定的一个存储空间自己设计数据结构进行管理,可以使用单个链 表,也可以使用多个链表,自己负责存储空间的所有管理组织,要求采用分页方式(指定单元大小为页,如4K,2K,进程申请以页为单位)来组织基本内容; 2.当进程对内存进行空间申请操作时,模型采用一定的策略(如:首先利用 可用的内存进行分配,如果空间不够时,进行内存紧缩或其他方案进行处理)对进程给予指定的内存分配; 3.从系统开始启动到多个进程参与申请和运行时,进程最少要有3个以上, 每个执行申请的时候都要能够对系统当前的内存情况进行查看的接口; 4.对内存的申请进行内存分配,对使用过的空间进行回收,对给定的某种页 面调度进行合理的页面分配。 5.利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进程对内存的占用情况,动态更新这些信息。 【算法设计】 (1)设计思想: 通过建立一个链表,来描述已分配和空闲的内存分区。对于每一个分区,它可能存放了某个进程,也可能是两个进程间的空闲区。链表中的每一个结点,分别描述了一个内存分区,包括它的起始地址、长度、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以及分区的当前状态。 在基于链表的存储管理中,当一个新的进程到来时,需要为它分配内存空间,即为它寻找某个空闲分区,该分区的大小必须大于或等于进程的大小. 最先匹配法:假设新进程的大小为M,那么从链表的首节点开始,将每一个空闲节点的大小与M相比较,直到找到合适的节点.这种算法查找的节点很少,因而速度很快. 最佳匹配算法:搜索整个链表,将能够装得下该进程的最小空闲区分配出去. 最坏匹配法:在每次分配的时候,总是将最大的那个空闲区切去一部分,分配给请求者.它的依据是当一个很大的空闲区被切割成一部分后,可能仍然是一个比较大的空闲区,从而避免了空闲区越分越小的问题. (2)设计表示: 分区结点设计: template class ChainNode { friend Chain; public:

JVM原理以及JVM内存管理机制

一、 JVM简介 JVM是Java Virtual Machine(Java虚拟机)的缩写,JVM是一种用于计算设备的规范,它是一个虚构出来的计算机,是通过在实际的计算机上仿真模拟各种计算机功能来实现的。JVM工作原理和特点主要是指操作系统装入JVM是通过jdk中Java.exe来完成, 首先来说一下JVM工作原理中的jdk这个东西, .JVM 在整个jdk中处于最底层,负责于操作系统的交互,用来屏蔽操作系统环境,提供一个完整的Java运行环境,因此也就虚拟计算机. 操作系统装入JVM是通过jdk中Java.exe来完成。 通过下面4步来完成JVM环境. 1.创建JVM装载环境和配置 2.装载JVM.dll 3.初始化JVM.dll并挂界到JNIENV(JNI调用接口)实例 4.调用JNIEnv实例装载并处理class类。 对于JVM自身的物理结构,我们可以从下图了解:

JVM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自动内存管理机制,在执行一段Java代码的时候,会把它所管理的内存划分 成几个不同的数据区域,其中包括: 1. 程序计数器,众所周知,JVM的多线程是通过线程轮流切换并 分配CPU执行时间的方式来实现的,那么每一个线程在切换 后都必须记住它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以便线程在得到CPU 时间时进行恢复,这个计数器用于记录正在执行的字节码指令的地址,这里要强调的是“字节码”,如果执行的是Native方法,那么这个计数器应该为null; 2.

3. Java计算栈,可以说整个Java程序的执行就是一个出栈入栈 的过程,JVM会为每一个线程创建一个计算栈,用于记录线程中方法的调用和变量的创建,由于在计算栈里分配的内存出栈后立即被抛弃,因此在计算栈里不存在垃圾回收,如果线程请求的栈深度大于JVM允许的深度,会抛出StackOverflowError 异常,在内存耗尽时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 4. Native方法栈,JVM在调用操作系统本地方法的时候会使用到 这个栈; 5. Java堆,由于每个线程分配到的计算栈容量有限,对于可能会 占据大量内存的对象,则会被分配到Java堆中,在栈中包含了指向该对象内存的地址;对于一个Java程序来说,只有一个Java堆,也就是说,所有线程共享一个堆中的对象;由于Java堆不受线程的控制,如果在一个方法结束之后立即回收这个方法使用到的对象,并不能保证其他线程是否正在使用该对象;因此堆中对象的回收由JVM的垃圾收集器统一管理,和某一个线程无关;在HotSpot虚拟机中Java堆被划分为三代:o新生代,正常情况下新创建的对象会被分配到新生代,但如果对象占据的内存足够大以致超过了新生代的容量限 制,也可能被分配到老年代;新生代对象的一个特点是最 新、且生命周期不长,被回收的可能性高;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连续动态分区内存管理模拟实现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连续动态分区内存 管理模拟实现

目录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1) 引言 (3) 课程设计目的和内容 (3) 需求分析 (3) 概要设计 (3) 开发环境 (4) 系统分析设计 (4) 有关了解内存管理的相关理论 (4) 内存管理概念 (4) 内存管理的必要性 (4) 内存的物理组织 (4) 什么是虚拟内存 (5) 连续动态分区内存管理方式 (5) 单一连续分配(单个分区) (5) 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5)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动态分区) (5) 可重定位分区存储管理 (5) 问题描述和分析 (6) 程序流程图 (6) 数据结构体分析 (8) 主要程序代码分析 (9) 分析并实现四种内存分配算法 (11) 最先适应算 (11) 下次适应分配算法 (13) 最优适应算法 (16)

最坏适应算法......................................................... (18) 回收内存算法 (20) 调试与操作说明 (22) 初始界面 (22) 模拟内存分配 (23) 已分配分区说明表面 (24) 空闲区说明表界面 (24) 回收内存界面 (25) 重新申请内存界面..........................................................26. 总结与体会 (28) 参考文献 (28) 引言 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系统软件,同时也是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我们通过操作系统可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如何组织,操作系统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系统资源,用户如何通过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系统打交道。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存储器容量虽然一直在不断扩大,但仍不能满足现代软件发展的需要,因此,存储器仍然是一种宝贵而又紧俏的资源。如何对它加以有效的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到存储器的利用率,而且还对系统性能有重大影响。而动态分区分配属于连续分配的一种方式,它至今仍在内存分配方式中占有一席之地。 课程设计目的和内容: 理解内存管理的相关理论,掌握连续动态分区内存管理的理论;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编程实现,获得实际应用和编程能力。

基于可重定位分区分配算法的内存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组号成绩 计算机操作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可重定位分区分配算法的内存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12月23 日

一.设计目的 掌握内存的连续分配方式的各种分配算法 二.设计内容 基于可重定位分区分配算法的内存管理的设计与实现。本系统模拟操作系统内存分配算法的实现,实现可重定位分区分配算法,采用PCB定义结构体来表示一个进程,定义了进程的名称和大小,进程内存起始地址和进程状态。内存分区表采用空闲分区表的形式来模拟实现。要求定义与算法相关的数据结构,如PCB、空闲分区;在使用可重定位分区分配算法时必须实现紧凑。 三.设计原理 可重定位分区分配算法与动态分区分配算法基本上相同,差别仅在于:在这种分配算法中,增加了紧凑功能。通常,该算法不能找到一个足够大的空闲分区以满足用户需求时,如果所有的小的空闲分区的容量总和大于用户的要求,这是便须对内存进行“紧凑”,将经过“紧凑”后所得到的大空闲分区分配给用户。如果所有的小空闲分区的容量总和仍小于用户的要求,则返回分配失败信息 四.详细设计及编码 1.模块分析 (1)分配模块 这里采用首次适应(FF)算法。设用户请求的分区大小为u.size,内存中空闲分区大小为m.size,规定的不再切割的剩余空间大小为size。空闲分区按地址递增的顺序排列;在分配内存时,从空闲分区表第一个表目开始顺序查找,如果m.size≥u.size且m.size-u.size≤size,说明多余部分太小,不再分割,将整个分区分配给请求者;如果m.size≥u.size且 m.size-u.size>size,就从该空闲分区中按请求的大小划分出一块内存空间分配给用户,剩余的部分仍留在空闲分区表中;如果m.size

四川大学 操作系统上机实验 实验五 Windows虚拟存储器管理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Windows虚拟存储器管理 实验时间:2013年5月27日 实验人员:____郑笑凡___(姓名)__1143041243__(学号)____2011____(年级) 实验目的:1、了解Windows 2000/XP的内存管理机制,掌握页式虚拟存储技术。 2、理解内存分配原理,特别是以页面为单位的虚拟内存分配方法。 3、学会使用Windows 2000/XP下内存管理的基本API函数 实验环境:windows xp 实验步骤: 1、下载virtumem.cpp; 2、建立工程,将virtumen.cpp加入; 3、编译工程,观察结果,确信六种状态都出现至少一次,必要时可改程 序,方便观察结果; 4、看懂程序,按要求另写一段小程序; 5、编译,执行,观察结果。 6,总结。 实验陈述: 1、基础知识: pagefile.sys文件的位置在:__安装的系统盘根目录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文件的作用:____实现物理内存的扩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此文件大小的方法:右击”我的电脑”,依次选择”属性”—“高级”—“性能选项”— “更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虚拟地址空间中的页面分为:提交页面,保留页面,空闲页面 页面的操作可以分为:保留、提交、回收、释放、加锁 2、编程准备. 页面属性是在结构体MEMORY_BASIC_INFORMATION_的字段AllocationProtect 和字段中Protect体现出来的。 简述VirtualFree,VirtualPtotect,VirtualLock,VirtualUnlock,VirtualQuery的作用:_ VirtualFree:__释放虚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irtualPtotect:_保留虚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irtualLock:___加锁虚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irtualUnlock:_解锁虚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irtualQuery:____查询虚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编程 1)将virtumem.cpp加入工程,编译,执行。 是否能编译成功?是 请描述运行结果: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内存管理

内存管理模拟 实验目标: 本实验的目的是从不同侧面了解Windows 2000/XP 对用户进程的虚拟内存空间的管理、分配方法。同时需要了解跟踪程序的编写方法(与被跟踪程序保持同步,使用Windows提供的信号量)。对Windows分配虚拟内存、改变内存状态,以及对物理内存(physical memory)和页面文件(pagefile)状态查询的API 函数的功能、参数限制、使用规则要进一步了解。 默认情况下,32 位Windows 2000/XP 上每个用户进程可以占有2GB 的私有地址空间,操作系统占有剩下的2GB。Windows 2000/XP 在X86 体系结构上利用二级页表结构来实现虚拟地址向物理地址的变换。一个32 位虚拟地址被解释为三个独立的分量——页目录索引、页表索引和字节索引——它们用于找出描述页面映射结构的索引。页面大小及页表项的宽度决定了页目录和页表索引的宽度。 实验要求: 使用Windows 2000/XP 的API 函数,编写一个包含两个线程的进程,一个线程用于模拟内存分配活动,一个线程用于跟踪第一个线程的内存行为,而且要求两个线程之间通过信号量实现同步。模拟内存活动的线程可以从一个文件中读出要进行的内存操作,每个内存操作包括如下内容: 时间:操作等待时间。 块数:分配内存的粒度。 操作:包括保留(reserve)一个区域、提交(commit)一个区域、释放(release)一个区域、回收(decommit)一个区域和加锁(lock)与解锁(unlock)一个区域,可以将这些操作编号存放于文件。保留是指保留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而不分配物理 存储空间。提交在内存中分配物理存储空间。回收是指释放物理内存空间,但在虚拟地址空间仍然保留,它与提交相对应,即可以回收已经提交的内存块。释放是指将物理存储和虚拟地址空间全部释放,它与保留(reserve)相对应,即可以释放已经保留的内存块。 大小:块的大小。 访问权限:共五种,分别为PAGE_READONLY,PAGE_READWRITE ,PAGE_EXECUTE,PAGE_EXECUTE_READ 和PAGE EXETUTE_READWRITE。可以将这些权限编号存放于文件中跟踪线程将页面大小、已使用的地址范围、物理内存总量,以及虚拟内存总量等信息显示出来。

操作系统实验之内存管理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 实验课成绩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计算机操作系统 开 课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 学 生 姓 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16 — 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三 内存管理 一、设计目的、功能与要求 1、实验目的 掌握内存管理的相关内容,对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有深入的理解。 2、实现功能 模拟实现内存管理机制 3、具体要求 任选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编程实现 选择一种内存管理方案:动态分区式、请求页式、段式、段页式等 能够输入给定的内存大小,进程的个数,每个进程所需内存空间的大小等 能够选择分配、回收操作 内购显示进程在内存的储存地址、大小等 显示每次完成内存分配或回收后内存空间的使用情况 二、问题描述 所谓分区,是把内存分为一些大小相等或不等的分区,除操作系统占用一个分区外,其余分区用来存放进程的程序和数据。本次实验中才用动态分区法,也就是在作业的处理过程中划分内存的区域,根据需要确定大小。 动态分区的分配算法:首先从可用表/自由链中找到一个足以容纳该作业的可用空白区,如果这个空白区比需求大,则将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成为已分配区,剩下部分仍为空白区。最后修改可用表或自由链,并回送一个所分配区的序号或该分区的起始地址。 最先适应法:按分区的起始地址的递增次序,从头查找,找到符合要求的第一个分区。

最佳适应法:按照分区大小的递增次序,查找,找到符合要求的第一个分区。 最坏适应法:按分区大小的递减次序,从头查找,找到符合要求的第一个分区。 三、数据结构及功能设计 1、数据结构 定义空闲分区结构体,用来保存内存中空闲分区的情况。其中size属性表示空闲分区的大小,start_addr表示空闲分区首地址,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空闲分区。 //空闲分区 typedef struct Free_Block { int size; int start_addr; struct Free_Block *next; } Free_Block; Free_Block *free_block; 定义已分配的内存空间的结构体,用来保存已经被进程占用了内存空间的情况。其中pid作为该被分配分区的编号,用于在释放该内存空间时便于查找。size表示分区的大小,start_addr表示分区的起始地址,process_name存放进程名称,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分区。 //已分配分区的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Allocate_Block { int pid; int size; int start_addr; char process_name[PROCESS_NAME_LEN]; struct Allocate_Block *next; } Allocate_Block; 2、模块说明 2.1 初始化模块 对内存空间进行初始化,初始情况内存空间为空,但是要设置内存的最大容量,该内存空间的首地址,以便之后新建进程的过程中使用。当空闲分区初始化

JVM调优与JAVA内存管理总结

JVM调优总结 基本回收算法 1.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 比较古老的回收算法。原理是此对象有一个引用,即增加一个计数,删除一个引用则减少一个计数。垃圾回收时,只用收集计数为0的对象。此算法最致命的是无法处理循环引用的问题。 2.标记-清除(Mark-Sweep) 此算法执行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从引用根节点开始标记所有被引用的对象,第二阶段遍历整个堆,把未标记的对象清除。此算法需要暂停整个应用,同时,会产生内存碎片。 3.复制(Copying) 此算法把内存空间划为两个相等的区域,每次只使用其中一个区域。垃圾回收时,遍历当前使用区域,把正在使用中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个区域中。此算法每次只处理正在使用中的对象,因此复制成本比较小,同时复制过去以后还能进行相应的内存整理,不会出现“碎片”问题。当然,此算法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就是需要两倍内存空间。 4.标记-整理(Mark-Compact) 此算法结合了“标记-清除”和“复制”两个算法的优点。也是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从根节点开始标记所有被引用对象,第二阶段遍历整个堆,把清除未标记对象并且把存活对象“压缩”到堆的其中一块,按顺序排放。此算法避免了“标记-清除”的碎片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复制”算法的空间问题。 5.增量收集(Incremental Collecting) 实施垃圾回收算法,即:在应用进行的同时进行垃圾回收。不知道什么原因JDK5.0中的收集器没有使用这种算法的。 6.分代(Generational Collecting) 基于对对象生命周期分析后得出的垃圾回收算法。把对象分为年轻代、年老代、持久代,对不同生命周期的对象使用不同的算法(上述方式中的一个)进行回收。现在的垃圾回收器(从J2SE1.2开始)都是使用此算法的。 分代垃圾回收详述 如上图所示,为Java堆中的各代分布 Young(年轻代) 年轻代分三个区。一个Eden区,两个Survivor区。大部分对象在Eden区中生成。当Eden区满时,还存活的对象将被复制到Survivor区(两个中的一个),当这个Survivor区满时,此区的存活对象将被复制到另外一个Survivor区,当这个Survivor区也满了的时候,从第一个Survivor区复制过来的并且此时还存活的对象,将被复制“年老区(Tenured)”。需要注意,Survivor的两个区是对称的,没先后关系,所以

基于java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java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java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生信息管理,不仅能够保证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信息进行查询,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本设计就是一个为实现信息化管理而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进行信息存储、查询、修改等能功。该系统由六个模块构成,包括学生管理系统的主界面模块、学生信息管理模块、课程信息管理模块、成绩信息管理模块、信息查询模块和数据库操作模块。通过这些模块的有机结合,能方便的对学生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从而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的目的。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设计过程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设计中的存在问题本人将在日后进一步修改,以便让程序的设计更加完善。 关键词:oracle;异常处理;关系模型 目录

1 引言 1.1背景及意义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个功能齐全、简单易用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但能有效地减轻学校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统计和查询数据,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人工的大量浪费;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校的各类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询方便、效率高、可靠性好、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利用计算机进行学生信息管理,不仅能够保证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信息进行查询,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要科学地实现信息化管理,开发一个适合学校的,能够进行信息存储、查询、修改等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十分重要的。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校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一个单位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本系统是将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教务工作相结合,按照学院的工作流程设计完成的。通过一个简化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使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效率的目的。本课题就是针对便于学生信息管理的问题而设计的一个管理系统。 1.2 实验技术选择 本课题设计主要运用的技术有两个:java项目开发和oracle对数据库的操作。这里主要介绍本课题为什么选用这两个开发技术: ⑴首先了解一下Java语言特点

实验五动态页式存储管理实现过程的模拟

实验五动态页式存储管理实现过程的模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在计算机系统中,为了提高主存利用率,往往把辅助存储器(如磁盘)作为主存储器的扩充,使多道运行的作业的全部逻辑地址空间总和可以超出主存的绝对地址空间。用这种办法扩充的主存储器称为虚拟存储器。通过本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在分页式存储管理中怎样实现虚拟存储器;掌握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的基本概念;掌握重定位的基本概念及其要点,理解逻辑地址与绝对地址;掌握动态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地址变换和缺页中断、主存空间的分配及分配算法;掌握常用淘汰算法。 二、实验环境 VC++6.0集成开发环境或java程序开发环境。 三、实验内容 模拟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以及选择页面调度算法处理缺页中断。 四、实验原理 1、地址转换 (1)分页式虚拟存储系统是把作业信息的副本存放在磁盘上,当作业被选中时,可把作业的开始几页先装入主存且启动执行。为此,在为作业建立页表时,应说明哪些页已在主存,哪些页尚未装入主存,页表的格式如图10所示: 图10 页表格式 其中,标志----用来表示对应页是否已经装入主存,标志位=1,则表示该页已经在主存,标志位=0,则表示该页尚未装入主存。 主存块号----用来表示已经装入主存的页所占的块号。

在磁盘上的位置----用来指出作业副本的每一页被存放在磁盘上的位置。 (2)作业执行时,指令中的逻辑地址指出了参加运算的操作存放的页号和单元号,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按页号查页表,若该页对应标志为“1”,则表示该页已在主存,这时根据关系式: 绝对地址=块号×块长+单元号 计算出欲访问的主存单元地址。如果块长为2的幂次,则可把块号作为高地址部分,把单元号作为低地址部分,两者拼接而成绝对地址。若访问的页对应标志为“0”,则表示该页不在主存,这时硬件发“缺页中断”信号,有操作系统按该页在磁盘上的位置,把该页信息从磁盘读出装入主存后再重新执行这条指令。 (3)设计一个“地址转换”程序来模拟硬件的地址转换工作。当访问的页在主存时,则形成绝对地址,但不去模拟指令的执行,而用输出转换后的地址来代替一条指令的执行。当访问的页不在主存时,则输出“* 该页页号”,表示产生了一次缺页中断。该模拟程序的算法如图11。 图11 地址转换模拟算法 2、用先进先出(FIFO)页面调度算法处理缺页中断。

操作系统实验内存分配

精心整理西安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课内实验报告 1. (1 (2 (3 原因,写出实验报告。 2.实验要求: 1)掌握内存分配FF,BF,WF策略及实现的思路; 2)掌握内存回收过程及实现思路; 3)参考本程序思路,实现内存的申请、释放的管理程序,调试运行,总结程序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原因,写出实验报告。

3.实验过程: 创建进程: 删除其中几个进程:(默认以ff首次适应算法方式排列) Bf最佳适应算法排列方式: wf最差匹配算法排列方式: 4.实验心得: 明 实验中没有用到循环首次适应算法,但是对其他三种的描述还是很详细,总的来说,从实验中还是学到了很多。 5.程序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PROCESS_NAME_LEN 32 //进程名长度 #define MIN_SLICE 10 //最小碎片的大小#define DEFAULT_MEM_SIZE 1024 //内存大小 #define DEFAULT_MEM_START 0 //起始位置 /*内存分配算法*/ #define MA_FF 1 #define MA_BF 2 #define MA_WF 3 /*描述每一个空闲块的数据结构*/ struct free_block_type { }; /* /* { }; /* /* void display_menu(); int set_mem_size(); void set_algorithm(); void rearrange(int algorithm); int rearrange_WF(); int rearrange_BF(); int rearrange_FF(); int new_process(); int allocate_mem(struct allocated_block *ab);

操作系统实验五 Windows XP 虚拟内存管理

实验五 Windows XP 虚拟内存管理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存储器管理以及虚拟存储器管理的基本原理 2)了解和学习Windows系统管理工具中关于内存管理的设置和使用; 二实验环境 需要准备一台运行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三背景知识 虚拟存储器技术是当代计算机中广泛采用的内存管理方案,在Windows XP中合理的进行虚拟内存的设置,可以更有效的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利用系统自带的系统监视器可以查看虚拟内存的使用情况,根据使用情况可以灵活的进行虚拟内存的管理。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启动并进入Windows环境,单击Ctrl + Alt + Del键,或者右键单击任务栏,在快捷菜单中单击“任务管理器”命令,打开“任务管理器”窗口。 步骤1:当前机器中由你打开,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有: 1) 5.doc[兼容模式]-Microsoft Word 2) 常州大学-Windows Internet Explorer 3) 常州大学教务单点登录接入平台- Windows Internet Explorer 步骤2:单击“进程”选项卡,一共显示了 33 个进程。请试着区分一下,其中: 系统 (SYSTEM) 进程有 19 个,填入表2-1中。 表2-1 实验记录 映像名称用户名CPU使用率内存使用进程实现的功能Svchost.exe SYSTEM 00 4416K NT Kernel &System Service.exe SYSTEM 00 3272K Windows会话管理器 Sqlservr.ex e SYSTEM 00 9580K Client Server Runtime Process LMS.exe SYSTEM 00 2912K 服务和控制器应用程序MDM.exe SYSTEM 00 3424K Local Security Authority Process Inetinfo.exe SYSTEM 00 9780K 本地会话管理器服务Spoolsv.exe SYSTEM 00 5612K Windows 服务主进程 Ati2evxx.e xe SYSTEM 00 4024K 360主动防御服务模块 Svchost.exe SYSTEM 00 24912K Windows 登录应用程序Svchost.exe SYSTEM 00 5084K Windows 服务主进程Service.exe SYSTEM 00 3476K 服务和控制器应用程序Isass.exe SYSTEM 00 1736K Local Security Authority Process

实验四 内存管理模拟实验

实验四内存管理模拟实验 模拟实现一个简单的固定(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系统 1.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掌握了如何进行内存的分区管理,强化了对首次适应分配算法和分区回收算法的理解。 2.实验内容 (1)建立相关的数据结构,作业控制块、已分配分区及未分配分区 (2)实现一个分区分配算法,如最先适应算法、最优或最坏适应分配算法 (3)实现一个分区回收算法 (4)给定一个作业/进程,选择一个分配或回收算法,实现分区存储的模拟管理 图1.流程图

3.实验步骤 首先,初始化函数initial()将分区表初始化并创建空闲分区列表,空闲区第一块的长度是30,以后的每个块长度比前一个的长度长20。 frees[0].length=30 第二块的长度比第一块长20,第三块比第二块长20,以此类推。 frees[i].length=frees[i-1].length+20; 下一块空闲区的首地址是上一块空闲区的首地址与上一块空闲区长度的和。frees[i].front=frees[i-1].front+frees[i-1].length; 分配区的首地址和长度都初始化为零occupys[i].front=0;occupys[i].length=0; 显示函数show()是显示当前的空闲分区表和当前的已分配表的具体类容,分区的有起始地址、长度以及状态,利用for语句循环输出。有一定的格式,使得输出比较美观好看。 assign()函数是运用首次适应分配算法进行分区,从链首开始顺序查找,直至找到一个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为止;然后再按照作业的大小,从该分区中划出一块内存空间分配给请求者,余下的空闲分区仍留在空闲链中。若从链首直至链尾都不能找到一个能满足要求的分区,则此次内存分配失败,返回。这个算法倾向于优先利用内存中低址部分被的空闲分区,从而保留了高址部分的的大空闲区。着给为以后到达的大作业分配大的内存空间创造了条件。它的缺点是低地址部分不断被划分,会留下很多难以利用的、很小的空闲分区,而每次查找又都是从低址部分开始,这样无疑会增加查找可用空闲分区的开销。 分配内存,从空闲的分区表中找到所需大小的分区。设请求的分区的大小为job_length,表中每个空闲分区的大小可表示为free[i].length。如果frees[i].length>=job_length,即空闲空间I的长度大于等于作业的长度将空闲标志位设置为1,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则输出:“对不起,当前没有满足你申请长度的空闲内存,请稍后再试!”。如果frees[i].length>=job_length空闲区空间I的长度不大于作业长度,I的值加1判断下一个空闲区空间是否大于作业的长度。把未用的空闲空间的首地址付给已用空间的首地址,已用空间的长度为作业的长度,已用空间数量加1。如果(frees[i].length>job_length),空间的长度大于作业的长度,frees[i].front+=job_length; 空闲空间的起始首地址=原空闲区间的起始长度加作业长度frees[i].length-=job_length;空闲区间的长度=原空闲区间的长度-作业的长度。如果空间的长度与作业的长度相等,空闲区向前移一位,空闲区的数量也减一。这样判断所有情况并相应分配之后,内存空间分配成功。 第二个操作为:撤消相应作业。在这个操作中,进行了以下步骤: (1)按照系统提示输入将要撤消的作业名; (2)判断该作业是否存在 若不存在:输出“没有这个作业名,请重新输入作业名”; 若存在:则先分别用flag,start,len保存该作业在分配区表的位置i,内存空间的首地址以及长度。接着根据回收区的首地址,即该作业的首地址,从空闲区表中找到相应的插入点,将其加入空闲表,此时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之一: 1 .回收区只与插入点前一个空闲分区F1相邻接即(frees[i].front+frees[i].length)==start),此时判断其是否与后一个空闲分区F2相邻接,又分两种情况: 若相邻接,则将三个分区合并,修改新的空闲分区的首地址和长度。新的首地址为F1的首地址,长度为三个分区长度之和,相应的代码为:

内存管理(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存储管理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邵国金 班级:0814121 学号:081412112 姓名: 同组人: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5 年1 月9日

前言 本课程设计是编制页面置换算法FIFO、LRU、LFU、NUR和OPT的模拟程序,并模拟其在内存的分配过程。同时根据页面走向,分别采用FIFO、LRU、LFU、NUR和OPT算法进行页面置换,统计命中率;同时系统可以随意设置当前分配给作业的物理块数。 系统运行时,任意输入一个页面访问序列,可以设定不同的页面置换算法和物理块数,输出其页面淘汰的情况,计算其缺页次数和缺页率。系统结束后,比较同一个页面访问序列,可以得出在不同的页面置换算法和物理块数的情况下,其产生的缺页次数和缺页率。 使用FIFO算法,由于测试数据相同的页面比较少,所以采用FIFO算法时,需要置换的页面多,比较繁琐,没有优化效果,所以FIFO算法性能不好。使用LRU的算法,此组数据显示LRU的算法使用比较繁琐,总的来说,NUR、LFU、LRU 算法介于FIFO和OPT之间。通过系统模拟得出,OPT算法的性能高,LRU、NUR、LRU算法的性能次之,FIFO的算法性能最差,较少应用;由于OPT算法在实际上难于实现,所以实际应用一般用LRU算法。 本程序实现了操作系统中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缺页中断理想型淘汰算法,该算法在访问串中将来再也不出现的或是在离当前最远的位置上出现的页淘汰掉。这样,淘汰掉该页将不会造成因需要访问该页又立即把它调入的现象。该程序能按要求随机确定内存大小,随机产生页面数,进程数,每个进程的页数,给进程分配的页数等,然后运用理想型淘汰算法对每个进程进行计算缺页数,缺页率,被淘汰的序列等功能。

实验4内存管理资料讲解

实验 4 内存管理

实验4内存管理 学校:FJUT 学号:3131903229 班级:计算机1302姓名:姜峰 注:其中LFU和NRU算法运行结果可能与其他人不同,只是实现方式不同,基本思路符合就可以。 .实验学时与类型 学时:2,课外学时:自定 实验类型:设计性实验二.实验目的 模拟实现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常用页面置换算法,理会操作系统对内存的 调度管理。 三?实验内容 要求:各算法要给出详细流程图以及执行结果截图。 假设有一程序某次运行访问的页面依次是: 0,124,3,4,5,1,2,5,1,2,3,4,5,6 ,请给出采用下列各页面置换算法时页面的换进换出情况,并计算各调度算法的命中率(命中率二非缺页次数/总访问次数),初始物理内存为空,物理内存可在4?20页中选择。 (1)FIFO :最先进入的页被淘汰; (2)LRU :最近最少使用的页被淘汰; (3)OPT :最不常用的页被淘汰;(选做) ⑷LFU :访问次数最少的页被淘汰(LFU)。(选做)

源代码: #i nclude #include #in elude #i nclude #defi ne MAXNUM 100 struct Phy_Memory{ //定义一个物理内存结构体 char Page; int time; }; char *OutPut; struct Phy_Memory *Phy_Page; void Print(char *PageStr,int Phy_PageNum,int absence){ // 打印图解函数int i,j; for(i=0;iPage!=*Temp;i++); if(i

操作系统实验进程调度和内存管理java语言版本

源代码: 第一个类:divDTO publicclassdivDTO { privateintdivBase; privateintlength; privateintdivFlag; publicdivDTO(intdivBase,intlength,intdivFlag) { this.divBase=divBase; this.divFlag=divFlag; this.length=length; } publicdivDTO() { }

{ this.divBase=base; } publicintgetDivBase() { returnthis.divBase; } publicvoidsetLength(intlength) { this.length=length; } publicintgetLength() { returnthis.length; }

{ this.divFlag=flag; } publicintgetDivFalg() { returnthis.divFlag; } } 2.第二个类:PcbDTO publicclassPcbDTO { staticfinalintRunning=1; staticfinalintReady=2; staticfinalintWaiting=3; privateStringprocessName;

privateintrunTime; privateintprority; privateintprocessState; privateintbase; privateintlimit; privateintpcbFlag; publicPcbDTO(Stringname,inttime,intpro,intbase,intlimit) { this.processName=name; this.runTime=time; this.prority=pro; this.processState=0; this.limit=limit; this.base=base; } publicPcbDTO()

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的模拟实现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学号姓名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实验名称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的模拟实现 实验目的: 1.熟悉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下,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算法。 2.提高C语言编程能力。 实验内容: 假设主存当前状态如右表所示: 系统采用最佳适应分配算法为作业分配主存空间, 而且具有紧凑技术。请编程完成以下操作: (1). 输出此时的已分配区表和未分配区表; (2). 装入 Job3(15K),输出主存分配后的已分配 区表和未分配区表; (3). 回收 Job2所占用的主存空间,输出主存回收 后的已分配区表和未分配区表; (4).装入 Job4(130K),输出主存分配后的已分配 区表和未分配区表。 实验要求 1.数据结构参考定义如下,也可根据需要进行改进: (1)已分配区表: #define n 10 /*假定系统允许的最大作业数量为n,n值为10*/ struct {int number; /*序号*/ int address; /*已分配分区起始地址,单位为KB */ int length; /*已分配分区长度,单位KB*/ float flag; /*已分配区表登记栏标志,0:空表项,否则为作业名;*/

}used_table[n]; /*已分配区表*/ (2)未分配区表: #define m 10 /*假定系统允许的空闲区表最大为m,m值为10*/ struct {int number; /*序号*/ int address; /*空闲区起始地址,单位为KB */ int length; /*空闲区长度,单位为KB*/ int flag; /*空闲区表登记栏标志,0:空表项;1:空闲区*/ }free_table[m]; /*空闲区表*/ 2.以allocate命名主存分配所用的过程或函数(算法参考课件),要将各种情况考虑周全。 3.以reclaim命名主存回收所用的过程或函数(算法参考课件),要将各种情况考虑周全。 4.画出算法实现的N-S流程图。 5.程序调试、运行成功后,请老师检查。 实验步骤: 1.分配内存,结果如下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