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的探索

对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的探索

对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的探索
对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的探索

对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的探索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是其经营战略、经营目标和经营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当前,银行事业部制作为欧美商业银行主流管理体制,在专业化和独立核算激励方面发挥越来明显的优势,国内商业银行随着流程银行改革推进和经营管理体制创新深化,开始逐步引入这种先进的经营管理体制,增强应对金融全球化的竞争能力。农行正值股改上市的关键阶段,为切实解决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历史性难题,农总行毅然决定推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这是农行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全新尝试,也是落实科学发展、深化股份制改革的重要实践。

农行推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的战略意义

(一)提升农行竞争力的内在需要。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总分行管理体制逐渐出现了一些弊端,为适应市场需要,调整农业银行组织结构已显得必要:一是业务发展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发展,农行已发展成为产品多样、网点众多,经营实力大幅增强的特大网络型企业。总分行制模式难以保证全行业务有效运转,客观上需要调整组织结构,以保证一级法人意志,实现全行业务的高效率运作。二是绩效管理的需要。目前绩效管理总体还比较粗放,离精细化管理还相差较远。管理链条过长,业绩评价以分支行为主体,缺乏对部门、岗位、产品等方面精细的成本收益核算,造成经营责任行长一肩挑的现象,对各业务职能部门缺少有效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使员工缺乏工作的压力和动力。三是专业化经营的需要。对于市场前景好,有竞争

力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实施专化业经营,农行产品众多,有必要对特色业务进行专业化经营。

(二)加快农行股份制改革的战略需要。在工、中、建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革之后,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收官之战”的农行改革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推进农行股份制改革工作,必须要在坚持商业运作原则下,把服务好“三农”放在改革的重要位置,构建面向“三农”的有效治理机制和运行体系。当前,农总行正在实施县域金融事业部制改革,选择浙江分行作为改革试点,依托浙江分行在人才队伍、管理水平上的领先优势,积极探索农行统筹城乡、发展县域、服务“三农”的有效模式,逐步构建发展县域和“三农”业务的组织机构、政策制度体系,对全行推行事业部改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省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按照总行事业部改革总体部署,农行浙江省分行于2008年6月选择金华分行启动了“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并于10月份在全省铺开。目前全省事业部组织架构基本搭建,运行规则进一步明确,业务和管理边界逐步厘清,单独核算体系初步建立,精度和准度不断提高,资源配置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加快实施,信贷和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县支行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分部整体运行有序、顺畅、高效。

(一)建立事业部组织架构,理顺业务管理关系。

1、搭建组织架构。组织体系建设是事业部制改革的基础工作。为保证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我行首先从组织机构改革入手,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定位。按照“管理委员会+事业分部+

支持中心”的模式,分步搭建了“分层管理、权责清晰”的事业分部组织架构。省分行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三农金融事业分部管理委员会,成立农村产业金融部、农户金融部,同时在有关职能部门设立“三农”人力资源管理、“三农”考核评价、“三农”信贷管理、“三农”会计核算、“三农”风险监控5个中后台管理中心。各市分行参照省分行成立“三农”前台部门和中后台支持中心,将全省53家建制县、市支行纳入事业分部,作为事业分部的基本经营单元,形成了以管理委员会为决策主体、以农村产业金融部和农户金融部为营销管理主体、以县域支行为基本经营单元、以中后台部门为支撑的经营管理模式。

2、理顺管理关系。事业分部组织架构建立后,我行按照事业分部管理和流程银行要求,实施“条线管理、单元经营、重心下沉、单独核算、正向激励、有效约束”的运作模式,按照“体现股改方针、利于明确职责、便于核算考核、符合战略导向”的原则,以地域为界,对事业部业务管理边界进行细化划分。一是将53个县支行纳入三农金融部管理,将17家贫困县转区和县域经济特征明显的县转区支行比照事业部管理,允许享受事业部信贷等政策,承担服务"三农"工作任务。二是总行、省行直管的大客户,以及省辖市直属集团在县域的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公司客户,由公司大客户部门牵头营销。三是房地产开发,包括经营性物业贷款业务实行专业化管理,由房信部门牵头营销。四是垂直管理的系统性事业单位,由机构部门牵头营销。其余由三农对公部门负责营销管理。五是个人业务按地域分别由个人金融部和农户金融部承担营销管理。六是其它业务:如国际业务、银行卡、电子银行等,由相关产品部门按照全行一盘棋、本外币一体化经营的

原则,根据原有模式由产品部门对三农金融部分支机构提供服务,并开展产品交叉销售。七是在城市的涉农企业,由三农部门确定名单牵头营销。无论牵头在县域还是城市,按属地原则分别做好功能落地、客户关系维护。

3、明确议事规则。厘清业务边界的基础上,明确部门职责,落实责任人员,明晰报告关系,推进事业分部组织体系高效运作。在金华试点中先后探索并制订了《“三农”金融分部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和《“三农”金融事业分部业务管理办法》,突出“三农”金融管理委员会作为决策主体的职能发挥,并实行全体成员议事制度,明确了议事原则、范围、程序等内容。同时,理顺和明晰了事业分部业务管理流程,并对“三农”业务的经营目标制订、费用管理、计划管理、资金管理、考核激励、报告和督办等作了规定。

(二)构建独立核算体系,完善单独考核机制。

1、建立财务核算体系。我行依托业绩价值系统、运用成本分摊还原等方法,对事业分部的独立核算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框架内,通过制定还原规则和分摊规则,实施“统一还原、二次分摊、多级汇总”的事业部独立核算模式。在支行层面,把县支行作为完整的利润中心,财务成果核算以业绩价值管理系统(PVMS)数据为基础,并把应由支行承担但集中在二级分行核算的财务数据和不良资产数据,统一还原到支行核算。在省、市分行本级层面,财务成果核算通过系统计价,将前台部门和中后台支持部门内部收益和成本实行内部分成和二次分摊,即中后台支持性部门向前台经营性部门分摊,前台经营性部门再向网点具体产品分摊,最后按照产品条线逐级汇总部门和

机构成本。在分摊规则的设计方面,借鉴作业成本原理,根据成本性态差异、作业成本动因差异、部门工作职责差异,制定合理的分摊标准和规则。

2、细化成本分摊和收益分成规则。在前期核算运行的基础上,我行把抓实财务基础管理和研究细化内部计价、部门及产品收益成本分成规则,作为提升核算准确度的两大突破口,通过制定成本核算实施细则,规范最底层的财务成本归集,如规范系统合约操作、实施支行费用逐笔列支等操作,确保系统录入的财务明细数据真实准确,通过推进业绩价值管理系统部门、产品相关参数设置的合理化研究,提高系统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试点初期,我行在差额资金管理体系下,探索实行相对独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资金管理模式。

3、改进三农考核机制。我行三农绩效考核基本架构以效益-发展-风险为主线,在指标设置上,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突出客户结构优化调整,加大中间业务考核力度,关注不良资产源头控制,引入客户增量目标,加强同业比较,从关注结果性指标向过程和结果并重,突出三农金融部战略导向和工作重心,促进县域的竞争力提升。同时增设有效惠农卡发卡量、惠农卡授信户数等惠农特色产品指标考核,加快推进服务“三农”的业务载体建设。并将“三农”业务考核指标与行领导工资挂钩,切实加大考核力度。

(三)加快信贷决策下沉,强化信贷风险管理。

1、实行分层次的信贷授权管理。按照总行信贷授权管理要求,扩大县域支行业务权限,实行分层次管理:第一层次:对事业部中经营规模大、信贷管理水平高的支行如乐清、绍兴县、义

乌,由省分行直接授权,比照所在二级分行相应业务品种权限及额度执行;第二层次:省分行明确可转授事项、但须二级分行转授权的6家支行,由省分行规定可转授的审批权限范围与额度,具体由二级分行转授;第三层次:贷款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其他经济强县支行,在授信审批权限(较大)内,由各二级分行转授。第四层次:其他具有发展潜力支行,其授信审批权限(一般)内,由各二级分行转授。第五层次:其余支行。统一授信业务审批权全部集中于二级分行。

2、加快信贷体制改革和流程改造。在市分行和少数规模特别大的县域支行设立了信贷业务审查审批中心和贷款独立审批人;对县域信贷业务只采取直接审批与会议审批两种方式,不搞合议审批。所有县域一级支行和符合条件的二级支行均实行上级行统一派驻独立审批人制度;落实总行针对“三农”业务出台的相关信贷政策制度,结合我行实际,出台实施细则或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完善符合浙江特点的信贷政策制度体系,增强在信贷准入、授权、担保等方面政策适用性

3、强化风险控制。努力完善县域客户的准入风险评级体系,加快推广行业授信与单个客户授信相结合的授信管理方法,积极推行贷款十二级风险分类体系,探索建立贴近县域市场信贷业务定价模式和风险补偿机制。实行贷款运作各环节的主责任人与经办责任人制度和新发生不良贷款问责制度,不断加强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专门制定了《“三农”贷款风险监测管理办法》,强化风险监测,对“三农”新发生不良贷款,严格问责。落实清收责任,特别对1000万元以上不良贷款大户,按户分解落实清收任务,加强清收考核。同时,加强内部审计,根据三农业务内

部控制和合规管理的需要,由内控合规办负责县域及“三农”审计工作的计划、组织以及日常管理,以合规检查督导为主,重点加强对有关“三农”业务各项制度、产品和业务流程的合规性审核、评估和检查。

(四)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推进支行综合改革。

1、建立资源保障和配置机制。一是在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方面,单独编制事业分部的经济资本计划、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其他计划等综合经营计划,并结合县域情况差异,实行区别对待,体现综合经营计划对“三农”业务发展的指挥棒作用。二是在经济资本和信贷计划管理方面,单独设置事业分部、县域支行的经济资本和信贷计划管理明细账,突出对县域计划单列管理,在省分行下达市分行经济资本及信贷计划同时,单列下达县域计划,并由二级分行具体配置至县支行。对义乌、乐清、绍兴县等支行,省分行实行计划直管,单列配置。三是在财务资源配置方面,对事业分部及县域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县域费用、固定资产计划单独核定,确保人员费用和运营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实行收入费用率管理,并根据全行三农工作重心专门配置如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等战略费用。在今年全行费用零增长控制的情况下,2009年上半年我行在事业部辖内县域支行投入费用合计8.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2亿元,增长6%。

2、加强县支行分类管理和重点推进。实行县支行分类管理,制定《县域支行分类管理办法》,通过明确发展路径和目标,实施分类指导,分层经营,对不同类型支行给予适当的配套资源和政策倾斜,实施严格的目标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支持县域支行加快发展:对总行重点推进的18家县支行加大政策倾斜,对其中

义乌、绍兴县、乐清等三家规模大、效益好的经济强县支行,按照“资源配置单列、业务流程扁平、经营权限扩大、管理归属不变”的管理方式,实行穿透式管理;选择一批实力较强的县支行作为省分行重点推进行,由省分行安排资源投入,支持其提高经营效率、提高市场份额,提高涉农和县域业务的创利能力;对于经营环境一般,经营能力相对落后的行,通过"找准路径、突出重点、有效支持、特色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帮助其把握发展机遇,改善薄弱环节,奋起直追,逐步消除资产业务边缘化的问题。

3、推进支行综合改革。明确县支行经营定位,明晰责任利益边界,探索建立符合县支行发展需要的三农金融部授权管理制度,优化县支行资源配置、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系统改造县支行管理流程,简化冗余环节,优化劳动组合,切实提高县支行自主经营、自控风险和有效服务能力。探索对重点集镇二级支行的经营权限、机构升格、资源配置、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创新,对全省二级支行统一评价,分类指导,提高同业竞争力。

深化改革中的难点和问题

(一)经营理念转变难。

1、对推行事业部改革的深层次意义认识不到位。没有摆正服务“三农”和推进股份制改革的关系,将重视“三农”工作简单地视为应对政府及监管部门对农行股改上市的要求,忽视了对于改革农行相对落后的管理体制、实施蓝海战略、把握发展机遇的重大意义,对于事业部改革是农行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思想上不够重视,执行中重形式不重实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不足等问题。

2、对面向“三农”和商业运作的认识不到位。对新时期“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中蕴藏的商机研发不够,市场定位、客户定位停留在传统的老“三农”,认为服务“三农”没有前途,认为做“三农”业务是完成政治任务,认为做好“三农”服务就是放权加降低门槛,而忽视了县域发展和农村改革蕴藏的机遇,片面放大了二者之间的矛盾,忽略了二者之间的统一,助长了工作中畏难、等待情绪的滋长,影响工作的效率

3、对城乡统筹发展认识不到位。认为城市业务与“三农”业务是相互排斥的关系,是简单的反哺支持关系;认为主攻“三农”就要忽略城市,做强城市就要放弃“三农”,协调运动能力不强。忽视了城市和县域业务存在很强的互补性,无法做到统筹兼顾,政策上,忽视城乡的现实差异,实施一刀切的政策措施,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城市业务跟不上同业领先者的步伐,县域份额逐步缩小的局面。

(二)管理边界确定难。

1、事业部范围界定尚未完全涵盖服务“三农”要求。从浙江情况看,目前事业部的范围包括建制县、市辖区内的支行,仍有相当一部分原属贫困县转区的市辖区支行、县域经济特征明显的市辖区支行相关支农任务较为繁重,例如金华的金东区、杭州的萧山、余杭等,由于未纳入事业部管理,相应的政策方针、管理要求难以及时落实。另外对于城市涉农的业务管理范围的界定尚不完全明晰,容易导致相应的业务管理真空。

2、事业部内外相关部门职责仍需明晰、呼应机制尚未形成。包括三农金融部前台部门和城市板块前台关于牵头营销和功能落地及关系维护之间的职责分工;三农金融部前台与中后台支持中

心的呼应机制;三农金融部与信用卡、电子银行、国际业务等部门相关的产品交叉销售及管理的职责分工;办公室、信息技术、内控合规、法律、监察、保卫等后台支持和行政管理部门支持事业部工作职责等都需进一步完善。

3、报告关系未完全理顺。按照试点要求,三农金融事业分部总经理实行垂直条线汇报;分管三农金融事业分部的副行长在本行行长的领导下授权开展工作并及时汇报;前台客户部门接受上级行的业务指导,三农中后台部门在向本级事业分部总经理报告工作的同时,按条线向上级行报告。在具体实践中,由于报告关系复杂,存在多线汇报等情况,容易导致政出多门,影响决策效率。

(三)业务边界划分难。

1、内外部业务划分标准不统一。三农和城市业务区分的维度较多、标准不统一。在划分的维度上,既有按区域划分,如农村即县及县以下业务属三农业务,地市以上及辖区为城市业务,也有按业务性质,如农林牧渔业、农业产业化等属三农业务,另外还有按户籍性质,如农村户口为农户,相关业务属三农业务,而居民涉及的相关业务为城市等。由于“三农”本身的涵义广泛,促使在业务划分上标准很难统一,容易导致相关数据统计和业务管理上的存在交叉现象。

2、系统支撑跟不上。事业部制对数据支持系统有着很高的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中心和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事业部实行有效管理的基石,而要完成彻底的事业部制改革,必须有集中化的、强大的数据平台支持,把分散在各分行的业务经营数据和核算信息进行整合和归并,建立以事业部为核算主体的有效的预算

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和分析评价系统,但目前我行尚未建立。

(四)组织职能落地难。

1、三农金融管理委员会落地难。以试点行金华分行为例,三农金融部管理委员会虽已建立,但决策制度、例会制度、工作督办制度、管理报告关系等治理机制尚不完善。另外,目前三农金融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大多为市分行行长、各主要部门负责人兼任,独立运作和独立决策的作用不明显,专业化的管理职能落地较为困难。

2、中后台支持中心的职能落地难。事业部的中后台管理中心落地于全行的六大职能部门,对职能部门的团队建设和运作效率提出很高要求。目前在总行层面,并成立了专职的处室,负责三农中后台支持工作,但在省、市分部层面,尚未有具体的要求。省、市分行中后台中心具体职能及岗位职责等制度尚不完善,缺乏专职管理团队和人员。中后台支持中心对三农金融部的人力、财务等资源单独配置和安排的运作模式不够统一和规范,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事业部财权、事权的划分。

(五)经营机制创新难。

1、权责利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有待优化。目前事业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围绕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正在逐步形成,已出台了三农金融部单独考评办法,但尚未形成全面的考核体系。在激励方面,对事业部内前台部门、中后台管理中心的综合绩效考评机制尚未建立,各级分部及支行的综合评价、等级管理制度体系尚未形成,三农金融部岗位体系、员工绩效考评体系和薪酬分配体系尚需进一步健全、“三包一挂”贷款机制需加快探索。在约束方面,事业部资本约束机制急需建立,与业绩挂钩的机构升降

格、高管职务和薪酬、收缩业务范围等约束政策尚未明确,县支行经营授权停复牌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2、围绕服务“三农”和价值创造的资源配置未能真正到位。从试点情况看,虽然试点方案中明确了"三农"金融事业部的资本管理、经营计划、资金管理等,但落实在口头上的多,单独编制试点县支行经营计划、信贷计划、财务费用的很少,部分试点行的经营资源与其经营贡献相比,甚至占比下降。此外,对于如何围绕服务“三农”和价值创造这两个核心,切实加大资源倾斜,形成单独配置和高效配置的运作模式,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包括对于如何单独安排三农金融部财务资源,对三农金融部财务预算、费用管理、固定资产投入以及工资等方面缺少细化和明确规定;对于实施提高三农金融部的成本收入比、实行适度倾斜的费用配置和工资资源配置等政策缺少可行的配套落实措施。

3、包括内部价格转移、板块利益分享的单独核算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在事业部单独核算机制建设方面,全国各试点行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摸索了很多有效的经验,但仍不完善,突出表现在:缺乏全国统一的内部价格转移体系,易导致核算的结果可比性较差;无法实行全额资金管理及核算;三农和城市板块、三农金融部与产品部门利益分享机制等均尚未建立,需进一步完善。

4、制度安排与“经营下沉”的指导原则有矛盾。当前的业务流程设计、评级指标设定、授权授信管理等整体上脱胎于城市业务的痕迹明显,还未能完全建立有别于城市业务的一整套适应“三农”业务特点的信贷制度,有难以操作之处;对“三农”客户覆盖面不足,对县域房地产、产业化龙头企业、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农村物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个体工商户等新型农民

客户群体尚未做出新的制度安排;制度规定弹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基层行自主创新空间有限;同时客户准入门槛偏高,经营重心下沉、流程简化的要求未完全落到实处。

5、统分结合的产品研发机制尚未建立,存在与市场脱节现象,产品整合和推广力度不够,缺乏通用性产品和开放的技术平台,同时各级行对“三农”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认识仍然不足,难以及时发现和挖掘其中的有效金融需求,没有建立上下呼应、内外呼应的产品研发市场响应机制。

(六)风险经营与管理分离难。事业部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职能相对分离,总部负责整体风险管理政策制定和对事业分部的风险控制,分部负责具体业务经营,从而在分权体制下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制衡机制。由于我行目前的主业仍是信贷业务,而信贷业务经营的核心是信贷风险的计量和管理,在现阶段信用风险量化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的情况下,信用风险管理和信贷业务经营很难实现有效分离和制衡。同时由于事业部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事业部缺少与其他部门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

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已发生深刻变化,农行树立和发挥农村金融骨干和支柱作用将面对信用社、农发行先发优势、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政策优势和工、中、建行体制优势的竞争和挑战。因此加快农行服务三农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迫在眉睫。上半年,银监会发布了《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与监管指引》(下称《指引》),首次对一个银行职能部门的改

革作“指引”,对事业部的组织架构和治理机制做出专门规定,从营运资本、风险拨备、财务核算等方面对农行的“三农”金融事业部提出差异化的监管要求,彰显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重要性。农行要加快深化改革,发挥事业部制体制机制优势,切实做好服务“三农”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握好“三个”关系。

1、要把握好面向“三农”和商业运作的关系。三农金融事业制部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以事业部为组织体系保障,更好地推进农行面向“三农”和商业运作有机统一,要深化和推进事业部改革,必须正确认识面向“三农”和商业运作的关系。面向“三农”是国家赋予农行首要、基本的要求,也是农行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商业运作是充分挖掘“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机遇,遵循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基本要求,实现高效、持续发展。二者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既要想到服务“三农”的责任,又要想到持续发展的要求,既要看到“三农”业务的潜力,又要看到“三农”业务的风险,本着服务、发展、责任并重,完善组织体系,创新经营机制,实现三农业务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2、要把握好改革创新和制度机理的关系。改革创新和认清、把握制度机理的基本目的都是围绕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既要强调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业务的科学发展,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要资源、要空间,同时要坚持改革创新要受到制度机理的约束,通过深入研究和把握制度运作机理,在科学的制度机理框架内,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推进金融事业部制改革,加快县域经营机制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

3、要把握好统筹城乡和双线经营的关系。统筹城乡是指要运用统筹兼顾的基本方法,注重发展县域业务,同时也要加快城市业务发展,城市和县域业务存在很强的互补性,要充分发挥城市业务对县域业务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要发挥县域经营优势对城市业务的支持作用。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要牢牢把握统筹城乡的原则,不能因为事业部改革而将城市业务和县域业务相对立,要正视城乡的现实差异,正视城市和县域业务在经济环境、产业特点、政府财政、服务对象、金融需求等多方面的差异性。要坚持双线经营,依据城乡差异情况,在基本制度框架和机理一致的前提下,推行城市一套打法和县域一套打法的"一行两制"的差异化经营。

(二)立足县域、统筹城乡,科学定位三农业务。《指引》设计的三农金融部是以县域为维度设立的事业部。要立足各自的区域经济特点和“三农”经济呈现的新特点,实施立足县域、统筹城乡、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

1、市场定位要以县域为基础,城乡统筹发展。从区域划分情况看,我行县域业务比重占绝对优势;从事业分部管理范围界定看,我行的一级支行多归属县域管理范畴。所以,我们的市场定位要以做大做强县域市场为基础,做到城乡统筹发展。

2、业务定位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中心,各项业务协同发展。目前,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传统的基础农业项目已逐渐退为农民增收的非主流渠道,个私经济、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以及农村工商业已迅速崛起并占据了“三农”经济的主流,农村经济多元化、农民居民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村、农民的金融需求越来越广泛。针对其金融需求的变化,服务三农的业务定位要坚持县

域业务和城市业务并举、本外币业务协同发展、资产负债中间业务联动发展。

3、客户定位要突出重点、拓宽覆盖面,发挥比较优势。立足大农村、着眼大农业、服务大农民,把县域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商贸物流业、农村服务业、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我们服务三农的核心客户资源,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家庭农场主、农业龙头企业合伙人等这批“新农民”做大做强。

(三)下沉重心、分类指导,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1、规范三农金融分部管理委员会运作方式,进一步明确事业部前中后台部门职责。

2、探索中后台管理中心的运作模式,对省、市级中后台管理中心确定专管的副总,并设置专门科室,配备专门人员,确保管理中心职能落地。

3、进一步完善独立核算体系。从业绩价值系统维护完善和分摊规则深入研究、财务归集做实规范等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好系统的架构调整、部门变更、产品定义等系统维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成本分摊、利益分成等核算规则的统一工作;认真做实财务归集的基础工作,确保系统数据准确。

4、细化和完善信贷计划、经济资本管理、财务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评、风险管理等办法,统一三农金融部业务计划单列考核、资源单独安排管理模式,强化事业部条线垂直管理,发挥专业化经营优势。

5、深化信贷审批体制改革,推行决策重心下沉的“三农”和县域信贷业务经营模式,建立分层审批制度;按照分类指导的

要求,对部分“三农”业务相关信贷政策制度实行适应性调整,出台分类指导的信贷政策。

6、探索事业部扁平化改革,加强重点县支行推进计划,对区域范围较小的省级事业分部试行省管县改革。

(四)客户为轴、效率优先,加快业务整合改造。如何利用自身特色打造县域农行在同业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做大做强县域“蓝海”市场,是我行“三农”事业部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创造我行县域的比较优势,其产品创新与整合、业务管理流程急待跟进。

1、建立客户分层服务模式。按客户层次不同设计不同的产品和流程,如农户最好是吃快餐,对其设计的产品最好是通过柜台就可直接办理,可以惠农贷记卡产品取贷农户小额贷款,对贷款需求在5万元以下的、符合准入条件的农户凭身份证件即可办理;对最好吃自助餐的个体工商户和最好能享受包厢服务的高端客户,则通过金融产品套餐和一对一服务等模式,以满足其不同层次客户的金融需求。

2、树立以“大三农”为概念的产品设计理念。产品创新是事业部成功的根本。对“三农”类产品,除“绿色家园”贷款外,针对传统“小三农”概念的产品多,对“大三农”概念的产品较少,其实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县域支行,工业反哺农业也是支持“三农”,在产品设计,不能把思路停留在传统的农户上,而要立足纳入县域事业部制的所有县域来设计产品和操作流程,并给予不同地区的县域一定的产品研发权。要进一步加快县域金融产品创新,围绕现有产品整合、新产品研发开展工作,尽快建立与县域客户特征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产品服务体系,打造服务品牌。

3、构建大后台服务大前台的综合营销体系。实施事业部营销体系改造,强化前台营销职能,将省、市分行机关作为大后台,支持县域和城市前台板块。实施县域支行职能调整,要逐步从管营合一转为以营为主,强化县域支行作为事业部经营单元作用,积极推进县域支行综合改革,探索对重点集镇二级支行的穿插式管理,将现行一级支行大量的后台监管人员、检查人员、后勤保障人员通过内部流程的改进、服务外包等方式移至市分行和社会服务机构。

(四)效益联动、机制推动,共建服务“三农”平台。与工、中、建相比,农行虽然没有股改的先发优势,但有县域事业部制改革的先发优势,如何使县域事业部制改革的先发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我们认为在深化县域事业部制改革的同时,既要搭建好内部的服务三农平台,也要借船出海,加强与政府部门、金融同业、社会中介的合作,共建服务“三农”的大平台。

1、构建金融同业和社会中介的合作平台。在加强渠道建设,深化银企、银政合作的同时,积极探索与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邮政储蓄、担保机构等金融同业的合作,拓宽双方合作领域,使双方的客户资源、渠道资源、信息资源等朝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扩大我行服务客户的半径。

2、建立“三农”金融服务平台。(1)进一步充实客户经理队伍,迅速壮大县域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风险经理队伍,要把具有良好素质的员工选聘到客户经理岗位,提高县域客户经理占比。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客户经理考核机制,实施更为直接的客户经理业绩量化考核,把业务量与绩效工资分配挂钩,充分调动客户经理工作积极性。(2)加快县域网点转型,在调整布局的同

时,加大对县域财务费用和固定资产投入,改善网点硬件和形象,增强网点服务能力。(3)加强县域电子渠道建设,加大自助机具投入和布放,逐步建设电子银行服务“三农”平台。(4)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强化“三农”业务培训,提高网点服务“三农”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

3、建立银政合作的“三农”风险补偿平台。针对三农业务风险较高的实际,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合作部门的支持,共同建立“三农”业务风险池,用于弥补创新业务可能造成的信贷损失。如实行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待遇,建立财政担保基金,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和差别利率政策等。■

农村合作银行服务三农工作汇报材料

立足“三农”谋发展规范管理促双赢——农村合作银行 农村合作银行服务三农工作汇报材料 县地处南部,南依巴山,北临汉水,这里既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茶叶基地县,瘦肉猪基地和樱桃产业基地,同时又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扶贫开发县。面对逐步成熟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迫切需求,如何以信贷资源为引擎助推县域经济的发展成为合行面临的新问题。近年来,在省联社及汉中办事处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当地县委、县政1府的大力支持下,合行立足当地经营发展优势,牢固树立“以规范树品牌、以规范促发展、以规范提效益”的经营理念,以强化信贷管理为工作核心和突破口,扎实做好信贷投放工作,稳步拓展市场占有率,努力提升贷款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使我行的信贷管理不断迈向规范化、专业化、精品化,为支持“三农”发展、活跃县域经济注入强大的动力。截止2010年12月末,我行各项贷款余额为19.42亿元,较年初增加3.88亿元,增幅为25%,余额占全县金融市场份额的82.6%;涉农贷款余额为16.67亿元,占各项贷款的86%。全年累计发放贷款13.15亿元,其中,累计发放茶叶种植及加工贷款5346万元,支持106户农民发展茶园5138亩,扶持新建茶叶加工、销售企业、个体户106户;累计向1941户农户发放养猪贷款9013万元。在对县域经济发展加大支持的同时,我行自身的经营效益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全年实现财务收入2.19亿元,账面利润5619万元,同比增盈571万元,考核利润9904万元,同比增加2171万元。这些数字不仅是我行业务持续发展的最好证明,也是我行规范信贷管

理所取得的成果最有力地书写。下边,我就合行在信贷管理方面一些具体做法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予以汇报,不妥之处请予以指正。 一、上下联动挖潜力,全力营销争客源 客户管理是信贷管理的第一步,也是信贷管理的基础。众所周知,只有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才能占稳信贷投放的市场;只有拥有稳定的客户资源,才能打牢盈利创收的基础;只有拥有优质的客户结构,才能具备风险防范的保证。基于此种认识,我行确立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员工营销为主体、以领导营销为重点”的客户营销管理体系,为拓展客户资源,优化客户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实行了按需定量的贷款投放政策。为确保贷款投放合理,充分满足加快“三农”建设的资金需求,我们从客户的贷款需求出发,合理确定贷款投量。从2010年1月20日开始,我行全面开展了信贷资金需求调查工作,通过对辖内23个乡镇、267个行政村、103118户城乡居民进行了春耕资金需求调查,摸清了农户家底和贷款需求,挖掘有贷款需求的城乡居民4355户,确立了全年39867万元信贷投放量的大盘子,为准确、及时的信贷投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是实行了贷款营销目标责任制。为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深入挖掘员工工作潜力,充分发挥基层信贷员在营销客户中的主体作用,我们确定了基层支行年末农业贷款增量比达到80%,农户贷款面同比增幅达到2%以上的经营目标,并提出了每欠1户处罚信贷员50元的罚劣措施。措施的出台促使信贷人员走村串户,深入工矿企业找米下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报告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报告 2009年3月 前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 中国农业银行多年来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业银行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县域机构网点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存贷款持续增加,金融服务已基本覆盖全国县域。 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十六字"方针,中国农业银行进入建设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新时期。2008年10月21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总体方案》,2009年1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农业银行)正式成立,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站在新的起点,中国农业银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服务好"三农"放在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深入研究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模式与路子,切实加强面向"三农"的体制机制保障,推动"三农"金融服务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历程 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1979年,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农业银行,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和综合金融服务。从1979年到2008年,根据不

同时期农业农村经济特点和中央对中国农业银行确立的支农定位和职责,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历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专业银行时期(1979-1993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率先在农村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经济总量逐年上升,粮食及农副产品购销两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经济呈现跳跃式、超常规发展。 按照当时专业银行的业务分工,中国农业银行遵循"以粮为纲、农林牧副渔并举,提高经济效益,活跃农村经济"的指导方针,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中心,将全部贷款的98%以上集中投向了农村。支持农业资源开发和技术改造;支持国家商品粮、棉、糖生产基地建设;开办粮棉转化转产专项贷款、副食品基地专项贷款、土地治理与开发专项贷款;支持"星火计划"、"丰收计划"实施,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为解决农产品"卖难"和乡镇企业发展需要,中国农业银行将每年涉农信贷计划的60%和2500亿-3200亿元的累放信贷额度,用于支持供销社、农副产品收购和乡镇企业发展。对乡镇企业贷款计划实行专项管理,确立了"量力而行,讲求实效,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十六字方针,颁布了《中国农业银行乡村工业贷款暂行办法》,对促进农村工业化、增加农民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向商业银行转轨时期(1994-2006年)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银行工作总结:银行“三农”服务主要做法总结

银行“三农”服务主要做法总结 上栗富民村镇银行作为上栗县土生土长的地方性法人银行,从201X年成立以来,根植“乡村”这片沃土,践行“支农支小”定位,大力推行普惠金融,深耕农村成效凸显。累计发放农户贷款8605户,户均贷款余额9.65万元,201X 年度纳税800余万元,201X年纳税将超过1000万元。现已逐步成长为上栗县乃至萍乡地区一家灵活、高效且拥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农村金融机构。 金融服务进乡村,富民惠民“零距离” 为满足辖区广大农民的金融需求,上栗富民村镇银行行领导班子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下乡,了解当地老百姓“金融难”问题,“村里没有金融网点金融知识宣传不到位贷款难”……在得知村民们的困难后,上栗富民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中先行一步,正式启动乡村金融联络员建设,实现农村金融服务“零距离”。 上栗富民村镇银行选取辖区行政村内有一定声望的居民或者人流量大的超市等,作为其的乡村金融服务点,同时抽调银行骨干,对金融联络员集中进行了专门、系统培训,并为培训合格的金融联络员授牌。201X年,上栗富民村镇银行己在全县设立金融服务点100余个,基本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均已开展贫困户联络帮扶、贷款咨询推荐、金融知识宣传等工作,为近万名农户提供“零距离”的金融服务。 全力推进整村建档,深耕农村“小贷市场” 上栗富民村镇银行成立初始,便始终在想如何践行好村镇银行“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如何将上栗富民村镇银行扎进上栗乡村这片沃土?经多方调研,最

终决定以上栗县高山村为突破口,开展整村建档,深耕农村信贷市场,助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激发乡村经济发展。 在班子成员的带领下,上栗富民村镇银行全体客户经理坚持“5+1白+黑”模式,在每周一至周五至少安排两个晚上,深入乡村,挨家挨户走访,宣传金融知识,了解村民金融需求。并与该村委会成员联合组成整村建档授信评议小组,由村委会成员根据村民日常表现,对本村各农户进行授信初评,上栗富民村镇银行信贷人员根据村委会评定的授信额度,结合实地走访调查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最后的授信核定,并在第一时间组织农户建档授信仪式,逐一发放贷款证。上栗县高山村作为我行第一个开展农户建档的村,共建立信用档案350户,发放贷款证305本,授信金额1782万元,该村农户建档贷款余额最高时达1000余万元。目前,上栗富民村镇银行已在上栗镇、金山镇、杨岐乡、福田镇、赤山镇、桐木镇共计6个乡镇、23个行政村开展整村建档工作。现己完成16个村的建档工作,建立农户档案7736户,走访户数7676户,走访率99.22%;授信户数5201户,授信率67.23%。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惠及村民安居乐业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上栗富民村镇银行参与到上栗县“百名代表精扶百名贫困户活动”,多次走访慰问帮扶对象,鼓励、引导、扶持其脱贫;针对贫困户设置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发放免担保、纯信用、低利率贷款,利息较普通贷款客户优惠近30%,扶持金山镇山田村村民邱昌旺等一批贫困户开展、扩大家庭养殖,成功实现脱贫,盖起了新楼房……这是上栗富民村镇银行开展精准扶贫、履行社会责任的切实举措,以实际行动推动贫困户“摘帽”,被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刊物《时代主人》(201X年第10期)刊发。

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战略思考

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战略思考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这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解决好。 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原则,并要求农业银行发挥农村金融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涉及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两个领域,将会对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解决好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条件下如何服务“三农”问题,是农行成功改革的关键。 中央确定农业银行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要求农业银行强化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和责任,为农行确立独具特色的市场定位战略指明了方向,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也是符合农行实际的。

一是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顺利实施。当前,农村金融仍是整个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产品和服务单一,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三农”贷款难问题突出,“三农”金融服务不足的矛盾亟待解决。作为惟一一家在全国所有县域都有分支机构的大型商业银行,农行拥有全国最多的物理网点,最大的从业人员队伍,覆盖面最广的电子化网络,最广泛的客户群体,功能全面的业务产品体系和先进的科技支持系统,在服务县域经济方面具有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农业银行坚持面向“三农”,为广大县域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成为县域先进金融产品的推广者和农村金融层次提升的引导者,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二是有利于优化国家金融战略布局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从国家金融战略布局来看,除农行外,其他大型商业银行逐步退出了相当部分县域市场,主要为大城市、大客户和大项目服务;合作金融机构单个经营规模较小、市场较分散,系统服务能力相对较弱;政策性银行受服务功能限制,只能在特定领域开展业务。而农行拥有1万多个大中城市网点、1.4万多个县域网点和多家海外分支机构,建成了国内最大的金融服务网络,在国家金融战略布局中发挥着连接城乡金融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同时,农行能提供对公、对私、银行卡和电子银行四大系列230多种产品,代理证券、保险、基金、黄金等其他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不断推出综合化、集成化、精细化和套餐化的新型金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 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中国农业银行坚持“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原则,有效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稳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三农金融事业部,是指中国农业银行按照商业化运作、条线化管理、专业化经营原则,为实施“三农”和县域金融服务而采取的一种内部组织管理模式,以县域金融业务为主体,在信贷管理、资本管理、会计核算、风险拨备与核销、资源配置、考评激励约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第三条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应当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脱贫攻坚、普惠金融等国家战略,积极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

持力度。 第四条中国农业银行应当建立适应三农金融服务需要的事业部管理体制,构建科学的三农金融事业部组织架构和经营机制。对纳入事业部管理体制的县域支行,合理赋予信贷业务审批权限,下沉决策重心,提高决策效率,着力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 第五条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组织架构 第六条中国农业银行董事会应当设立三农金融发展委员会,负责建立健全三农金融业务发展战略规划和基本管理制度,审议年度经营计划,评价战略规划、基本制度和监管要求执行情况等。 第七条中国农业银行应当在管理层设立三农金融事业部管理委员会,负责落实董事会相关决议,协调、推进全行三农金融业务的管理和发展。 第八条中国农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有效的三农金融事业部条线型垂直管理体系,强化总、分行督导

三农事业部及涉农相关情况汇报

农行海南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及 涉农贷款相关情况的报告 为全面落实“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股改总体原则和银监会《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与监管指引》要求,从2007年起,总行在先后开展“三农”金融服务试点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等工作的基础上,于2008年底开始推进三农事业部制改革。同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在2010年将试点行由7个扩大到8个,今年又将试点行扩大到12个。海南农行虽不在试点行范围内,但我行按照总行服务“三农”和事业部制改革的总体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有效方式,逐步推进事业部制改革,不断完善事业部管理体系,目前已初步搭建了事业部制的组织架构和治理机制。同时,为践行“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和企业使命,海南农行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入,不断加强服务“三农”力度。现将我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及涉农贷款先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情况 (一)体制建设情况。 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与监管指引》,以及农总行关于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的相关要求,我行于2009年8月至9月相继制定和下发了《中国农业银行海南分行三农事业部制改革试点推进方案》、《中国农业银行海南分行三农事业部制改革试点行实施方案》和《关于调整三农金融海南省分部组织机构的通知》,明确三农金融分部的事业部制组织架构,划分事业部边界,确定经营单元及改革试点行。 1.成立三农金融分部及分部管理委员会。我行根据总行三农事业部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成立了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部海南省分部,作为三农金融部系统管理的机构。分行行长担任分部总经理,分管副行长担任总经理助理。

浅谈当前“三农”金融服务效率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当前“三农”金融服务效率中存在的问 题及建议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农村金融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2014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新情况新趋势新要求,实现农村金融与“三农”的共赢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此次意见中主要强调银行怎样去进一步贴近式服务农村市场,提供更加全面、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做为农业大市的信阳地区,我们同样面临着在快速发展的“三农”市场中,如何发挥金融机构作用,积极创新工作方式,顺应本地农业规模经营、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新情况新趋势新要求,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一、信阳市农村金融机构情况简介 信阳市下辖八县二区,地处大别山片区8个县都是贫困县,农业面积大、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60%以上。2014年,信阳市生产总值中农业增加值439.81亿元,增长4.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0.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68元,比上年增长11.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2%。

我市共有金融机构16家,2014年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094.96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488.43亿元,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净增200亿元,其中全市新增涉农贷款119.2亿元,同比增长23.8%,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和扶贫贴息贷款1.2亿元,同比增长24.4%,涉农类贷款成为了2014年全年贷款增长的重要渠道。通过2014年“三农”经济发展的数字与金融指标可以看出,农村地区增长绝对值与增幅速度飞快,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对金融需求度也势必会越来越强烈。目前,我市在发展与金融支持方面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金融产品不够丰富,服务渠道单一,贷款需求与供给不平衡,贷款流程复杂贷款形式僵硬不适合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能力低、服务覆盖率低、服务效率低等“三低问题”较为突出。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我们要认真思考怎样才能支撑“三农”发展、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与效率,通过金融助推“三农”发展破茧成蝴。 二、影响当前“三农”金融服务效率的几点原因 (一)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不足 目前我市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仍以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二家金融机构为主要构成,农行也仅在部分县的较大乡镇保留着数量不多的支行。虽然近几年逐渐引入了珠江村镇为代表的4家村镇银行和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3家股

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摘要

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摘要 1、事业部制管理的特点:一是条线化经营,垂直化管理。二是每个事业部都是单独的责任利润中心,核算相对独立,责权利清晰。三是合理的集权和分权。概括为“一条线、一本帐、一结合”。 2、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的整体目标和思路: 按照“边界清晰、治理高效、核算准确、保障有力”的要求,农行将构建“条线管理、单元经营、重心下沉、单独核算、正向激励、有效约束”的事业部制经营管理体系,努力把三农金融部建设成为立足县域、服务三农、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责任利润中心,为服务“三农”提供长久的制度保障。 3、三农金融部的总体架构为:“三农金融部总部+省级分部+地市分部+县级经营单元”即农业银行总行设三农金融部总部,各一级分行设三农金融省级分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和厦门分行除外),各二级分行设立三农金融地市分部,县域支行作为经营单位,整体纳入三农金融部管理。 4、三农金融部各层级的职能定位:农行三农金融部实行“三级督导、一级经营”的管理体制。其中,三农金融部总部,负责三农业务的政策制度、产品研发、客户营销、风险管理考评激励等职责。省级、地市级分部负责制定区域性的三农政策制度和产品,指导辖内金融分部和县域支行开展三农业务,县域支行改造为县级经营单元,直接面向客户,提供三农金融服务。目前农业银行以地域为界,在全国2003个建制县设立了2048个县域支行,以及设于县域的22个二级

分行营业部整体纳入三农金融部核算和管理范围。 5、三农金融部的机构设置:总行三农金融总部建立“三农”专业部门+中后台管理中心的组织架构。“三农”专业部门包括三农政策与规划部/三农金融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农村产业金融部、农户金融部、三农信贷管理部。中后台相关部门设立了三农核算和考评中心、三农资本和资金管理中心、三农风险管理中心、三农产品研发中心和三农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等五个管理中心为三农金融部提供支持和服务。在各金融分部则根据当地业务需要,设置相应的专业部门和中后台管理中心,搭建三农金融分部组织架构。 6、三农金融部的运行机制:“六个单独”:即三农金融部实行单独的资本管理机制,单独拨付事业部运营资本;单独的信贷管理体系,细化三农信贷授权、授信、担保和客户准入标准等方面的制度办法;单独的会计核算体系,实行试点行事业部核算报表的自动生成;单独的风险拨备和核销,实行事业部单独足额计提减值准备金和单独核销不良资产;单独的资金平衡与运营机制,赋予试点行事业部相对独立的资金平衡自主权;单独的考评激励约束机制。 7、银监会对农业银行按金融事业部改革的10项监管要求: 一是农业银行在县域组织的存款主要用于县域。 二是三农金融部贷款增长速度不低于全行贷款增长平均水平。 三是三农金融部资产、负债占全行的资产、负债的比例不低于财务重组完成当年的水平。 四是三农金融部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的比例,在财务重组完成次

农业银行应加强服务意识助力“三农”

农业银行应加强服务意识助力“三农” 摘要:“三农”是我国经济的重中之重,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农业银行在服务“三农”体系中责无旁贷必须支持。从以往的情况来讲,支持的力度明显不足,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尤其重要的是服务意识,也就是重视程度。我们应该加强服务意识,从根本上扶持农民,让他们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地大力发展农业,建设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三农农业银行金融服务意识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079-01 古人云:“食为政先,农为邦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的安全、粮食的安全至关重要。而农民是农村的主人、农业的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力量。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我党和政府历来把“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国家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两会期间表示,今年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一、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的社会责任 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原则,并要求农 业银行发挥农村金融的骨干和支柱作用。面向“三农”是农行改革的基础导向,是检验农行改革能否处理好提高自身效益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根本标准。而整体改制、商业运作和择机上市,则为农行处理好提高自身效益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供了必要保障。 毫无疑问,“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 城乡,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面向“三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行的历史使命。有为才有位,离开这一使命,农行没有前途和希望,不会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从战略全局高度认识面向“三农”的重要性。要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目标,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农业银行作为一家在农村金融市场上有明显优势并有几十 年服务经验的商业银行,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面向“三农”的社会责任,发挥在农村金融体系的主渠道作用,这是党和国家实现战略全局任务的必然要求和选择,反映了国家资本意志。 目前,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

银行服务三农的问题[2020年最新]

中国ⅩⅩ服务三农的问题 第二章中国ⅩⅩ服务“三农"的发展现状 2.1中国ⅩⅩ服务“三农”的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紧紧围绕ⅩⅩ“3510”发展 目标,全面实施“三农”和县域蓝海市场发展战略,在一级法人体制下,建立 健全“三农”金融事业部制经营管理体系,不断加大服务“三农”的投入总量 和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服务“三农”的运作效率和水平,切实提升“三农”业 务的风险控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把ⅩⅩ建设成为一家面向“三农”、城乡 联动、融入国际、综合经营、致力于为最广大客户群体提供优势金融服务的现 代化全能型银行。 2.2中国ⅩⅩ服务“三农"的历程 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1979年,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ⅩⅩ,为农 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和综合金融服务。从1979年到2008年,根据不同时期农业农村经济特点和中央对中国ⅩⅩ确立的支农定位和职责,中国 ⅩⅩ服务“三农”的历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2.2.1专业银行时期(1979—1993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率先在农村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 序幕,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经 济总量逐年上升,粮食及农副产品购销两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经济呈 现跳跃式、超常规发展。 按照当时专业银行的业务分工,中国ⅩⅩ遵循“以粮为纲、农林牧副 渔并举,提高经济效益,活跃农村经济”的指导方针,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这 个中心,将全部贷款的98%以上集中投向了农村。支持农业资源开发和技术改 造;支持国家商品粮、棉、糖生产基地建设;开办粮棉转化转产专项贷款、’副食品基地专项贷款、土地治理与开发专项贷款;支持“星火计划”、“丰收计划”实施,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为解决农产品“卖难”和乡镇企业发展需要, 中国ⅩⅩ将每年涉农信贷计划的60%和2500亿一3200亿元的累放信贷额度, 用于支持供销社、农副产品收购和乡镇企业发展。对乡镇企业贷款计划实行专 项管理,确立了“量力而行,讲求实效,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十六字方针,颁布了《中国ⅩⅩ乡村工业贷款暂行办法》,对促进 农村工业化、增加农民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2.2.2向商业银行转轨时期(1 994—2006年)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初步建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进出口总量不断增加,中国特色工业化、城 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商业银行法》等一系列金融法律颁布实施后,国 家加大了对国有银行的综合改革力度和监管力度,启动了国有银行的商业化综 合改革,要求国有银行按照国际惯例构筑业务运作模式和经营机制。1994年,国家组建了农业发展银行,使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逐步分离,中国农业银 行开始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轨。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中国ⅩⅩ脱钩。 面对新的形势,中国ⅩⅩ重新调整了市场定位,确定了“积极巩固、 调整和提高农村业务,大力拓展大城市业务,重点发展中小城市业务”的经营

银行“三农”服务主要做法总结银行工作总结.doc

银行“三农”服务主要做法总结-银行工作 总结 “植根沃土”扎根农村显成效 上栗富民村镇银行作为上栗县土生土长的地方性法人银行,从2014年成立以来,根植“乡村”这片沃土,践行“支农支小”定位,大力推行普惠金融,深耕农村成效凸显。累计发放农户贷款8605户,户均贷款余额9.65万元,2017年度纳税800余万元,2018年纳税将超过1000万元。现已逐步成长为上栗县乃至萍乡地区一家灵活、高效且拥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农村金融机构。 金融服务进乡村,富民惠民“零距离” 为满足辖区广大农民的金融需求,上栗富民村镇银行行领导班子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下乡,了解当地老百姓“金融难”问题,“村里没有金融网点”“金融知识宣传不到位”“贷款难”……在得知村民们的困难后,上栗富民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中先行一步,正式启动乡村金融联络员建设,实现农村金融服务“零距离”。 上栗富民村镇银行选取辖区行政村内有一定声望的居民或者人流量大的超市等,作为其的乡村金融服务点,同时抽调银行

骨干,对金融联络员集中进行了专门、系统培训,并为培训合格的金融联络员授牌。2017年,上栗富民村镇银行己在全县设立金融服务点100余个,基本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均已开展贫困户联络帮扶、贷款咨询推荐、金融知识宣传等工作,为近万名农户提供“零距离”的金融服务。 全力推进整村建档,深耕农村“小贷市场”。 上栗富民村镇银行成立初始,便始终在想如何践行好村镇银行“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如何将上栗富民村镇银行扎进上栗乡村这片沃土?经多方调研,最终决定以上栗县高山村为突破口,开展整村建档,深耕农村信贷市场,助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激发乡村经济发展。 在班子成员的带领下,上栗富民村镇银行全体客户经理坚持“5+1”“白+黑”模式,在每周一至周五至少安排两个晚上,深入乡村,挨家挨户走访,宣传金融知识,了解村民金融需求。并与该村委会成员联合组成整村建档授信评议小组,由村委会成员根据村民日常表现,对本村各农户进行授信初评,上栗富民村镇银行信贷人员根据村委会评定的授信额度,结合实地走访调查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最后的授信核定,并在第一时间组织农户建档授信仪式,逐一发放贷款证。上栗县高山村作为我行第一个开展农户建档的村,共建立信用档案350户,发放贷款证305本,授信金额1782万元,该村农户建档贷款余额最高时达1000余万元。

xx银行xx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成效工作总结

xx 银行xx 分行 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成效工作总结 20XX 年我行开始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20XX 年全面推开,20XX 年 3 月我行组建“三农” 事业部制,借助总行、xx 省分行关怀指导,以蓝海战略为统领,抢抓事业部制改革和地震灾后重建机遇,大胆创新,稳步推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截止20XX 年9 月30 日,全市县域支行分部各项存款余额xxx 亿元,比年初增加xxx 亿元,完成市分行全年任务127.5%;各项贷款余额xxx 亿元,比年初增加xx 亿元,县域行贷款余额占全市的49.6%;实现中间业务收入xxx 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xx 万元;实现利润xxx 万元。总结以上斐然成绩,我行主要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事业部管理体制 (一)经营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我行通过 3 年多事业部制改革工作,切实认识到县域资源的丰富性和市场空间的广阔性,深刻体会到定位蓝海市场是科学有效的破题方向,实施蓝海战略是县域农行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 (二)厘清事业部管理边界 1、机构边界。按照省分行要求,以地域为界,将我市县支行 7个所有机构、所有业务,纳入三农金融分部管理、核算范围,各 县域支行成为三农金融分部的基本经营单元。 2、业务边界。三农金融分部客户营销、维护和管理事权的划分,原则上以地域为界。注册地或居住地在县域的客户由三农金融分部管理,县域大型客户由城市板块提出直管客户名录,城

市大中型涉农客户由三农金融分部提出直管客户名录,跨越城乡 的集团性大型客户、垂直管理的系统性客户由城市板块公司、 构等部门牵头营销和统一管理,三农金融分部负责上述各类客户的县域端的功能落地和客户关系维护。 3、职能边界。我行三农金融分部对xx县域机构的客户和业 务行使管理职能,并协助相关专业部门办理县域支行网点改造、 电子渠道建设、科技建设、人员培训等工作事项。 (三)我行借鉴先进的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对XX 县域支行三农金融分部中后台管理中心,采取矩阵制的双线报告模式,中后台管理中心直接向分管行长和三农金融部总经理同时汇报工作情况。 二、资本管理 (一)实行单独的资本管理。我行按照“总量平衡、单独配置、单独考核、自我约束”的原则,在一级法人体制下,对三农金融部实行单独的资本管理。单独确定三农金融分部经济资本限额,单独编制下达“三农”经济资本限额计划,计量、监测、评价、考核“三农”经济资本占用率和回报水平。按月计量,适时监测,对经济资本占用较高、非正常增加的行,及时分析增加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经济资本占用比率。实现三农金融分部经济资本对“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的刚性约束,实现“三农” 业务总量、结构和速度的平衡协调发展,推动资本约束型、内涵式、可持续的增长方式转变。 (二)开展经济资本管理培训辅导。20XX年7月份,XX市 分行计划财会部组织县域各支行行分管行长、会计科长进行经济资本管理培训,对经济资本管理的核心内容作详细讲解,提高全

银行服务三农经验汇报

银行服务三农经验汇报 银行服务三农经验汇报 截止XX年末,全行贷款余额XX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XX亿元,涉农贷款占比达到XX%,比年初增长XX%,高于全部贷款增速XX个百分点,其中农户贷款余额亿元,占全市农业贷款的90%以上;服务农户万户,支持贷款农户数万户,均居瑞安市第一。20XX 年实现账面利润亿元,上缴税收亿元,纳税总额排名瑞安前三。在长期的支农支小服务工作中,我行始终坚持普惠理念不更改、创新服务不止步、心系三农不动摇的服务宗旨与发展理念,最大最重要的经验便是:立足三农、坚持创新。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坚持市场定位,坚守服务三农发展方向 坚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发展理念长期不动摇。多年来,我行毅然坚守农村阵地,承担起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责任,不离不弃,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不变的是定位,提升的是服务理念、服务能力与服务方式,积极贯彻省联社“一场革命,两条道路”及市办“135”战略构想,在“二次创业”中提出“走小客

户发展道路,做小企业伙伴银行”,积极推进实施业务转型,集聚力量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 近年来,我行设计出台系列特色产品,为规范推进支农支小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如根据农户贷款需求,我行制订完善了《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农户联保贷款管理办法》、《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管理办法》、《“安家乐”移民贷款管理办法》、《农房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等多项信贷管理办法及信贷制度;随着新农村建设推进,我行出台了《“合和”新农村建设贷款管理办法》,采取村级经济合作社项目贷款与建房农户联保贷款形式,解决三农担保难题,切实支持“美丽瑞安”工程建设。 二、坚持普惠金融,推进信贷服务惠及范围 近年来,我行提出“经营业务”向“经营客户”转变,树立了以客户发展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为了明确发展方向,确定了业务转型办法,清晰锁定了我行的目标客户群体,进一步明确了小客户发展战略。树立“以小博大、以小化险”的发展方针,为深入开展支农支小奠定了发展基石。回归“小额、分散、流动”的经营方向,控大拓小,挤出信贷资源,重点支持个人保证贷款50万以下、企业保证贷款500万元以下、抵押贷款XX万元以下的客户,加快培育成长型、科技

三农信贷管理体系部题库

10、三农金融部内部实行逐级授权经营。() 答案:√ 依据:转发总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农金融部管理章程》的通知(豫农银发[2009]258号) 11、三农金融部三农金融部对分支机构实行全额资金管理。各分部和经营单元的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统一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计价。() 答案:√ 依据:转发总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农金融部管理章程》的通知(豫农银发[2009]258号) 12、事业部并没有一个明确标准的定义,通俗地理解,就是事业部作为业务条线,作为单独的实体,多劳多得,亏损自负。()答案:√ 依据:关于转发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部改革工作会议文件的通知(豫农银发[2010]2号) 13、单独核算是事业部改革的核心,也是我们必须要解决好的难点问题。() 答案:√ 依据:关于转发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部改革工作会议文件的通知(豫农银发[2010]2号)

14、三农金融部管理委员会的议事方式为全体会议和专题会议。() 答案:√ 依据: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农金融部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的通知(农银规章[2010]61号) 15、参加三农金融部管理委员会会议的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对会议信息负有保密义务,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披露。() 答案:√ 依据: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农金融部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的通知(农银规章[2010]61号) 16、系统性和集团性客户以总部所在地(指公司管理总部所在地)、结合实际经营所在地划分客户营销管理边界。() 答案:√ 依据:转发总行《关于明确三农板块与其他相关部门业务管理边界的通知》的通知(豫农银发[2009]175号)第二条第一部分17、总部设在地级以上城市城区,分公司、控股子公司在县域的系统性、集团性客户及相关项目,总部业务由公司业务部组织营销和管理,三农对公业务部负责对设在县域的分公司、控股子公司组织营销和管理。() 答案:× 依据:转发总行《关于明确三农板块与其他相关部门业务管理边界的通知》的通知(豫农银发[2009]175号)第二条第一部分:

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情况报告总结

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情况报告总结 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情况报告总结 受市长委托,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更好地发挥农村金融支持和服务“三农”的作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市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十分重视发挥金融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积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下功夫解决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失衡,农村金融机构种类少、服务品种单一,金融服务总量和结构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我市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总体情况 在全市各金融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截止末,全市农业存款余额为50.3亿元,占全省余额的10%,比年初增加13.65亿元,增长37.24%,增加额占全省的7.5%;农业贷款余额82.91亿元,占全省总额的8%,比年初增加9.37亿元,增长12.74%,新增金额占全省的5.97%。全年累计投放粮食购销贷款12.38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72638万公斤,圆满完成粮食收购预期目标。累计支持企业销售粮食79468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4.21亿元。全年为38.5万农户和125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了较为优质的金融服务,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为全市做好“三农”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我市金融服务“三农”的主要做法 (一)加快建设满足我市农业农村经济融资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 着眼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网点布局,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重点加大了三个方面的支持力度: 一是支持农村信用社通过深化改革增强支农实力。认真落实中央有关营业税返还、专项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促进农村信用社以“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为目标推进改革。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有效化解,资金实力显著增强。该社按照“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的要求,积极推进“支农惠民工程”,截止末,各项贷款余额162.1亿元,累计发放支农贷款656116万元,为474319户农户提供了金融服务;支持基地(园区)24个,规模经营户1342户,农业龙头企业16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7个,供销社(流通企业)45个;重点支持青年创业项目1355个,重点支持创业项目315个,贷款余额9957.18万元。同时,农村信用社还积极发放农民工银行卡,全年累计受理农民工银行卡取现业务10698笔,累计取现金额1447万元,笔数和金额均列全省之首,成为名副其实的支农主力军。 二是支持农业发展银行拓展“三农”服务业务领域。积极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增加对涉农信贷资金投入,截止目前,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0.8亿元,较上年增长1.8亿元。其中,为屯留、平顺、潞城市4个项目投放贷款23900万元;为振东集团公司、金泽生物公司、沁州黄公司等8个农业龙头企业的扩大生产规模、产品升级及产业链延伸,投放贷款59850万元;为13个县(市、区)粮食购销企业投放收购贷款12.38亿元,支持企业开展多渠道收购农民余粮7.2亿公斤,为我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成立民间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注重发挥我市民间资本丰富的优势,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加快发展社区金融机构。目前,我市已批准设立小额贷款公司3家,注册资本金2.5亿元,全年累计发放农户贷款3795万元,成为民间资本支持“三农”发展的新生力量。 (二)加快推进适应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创新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根据《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总体方案》、《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与监管指引》、《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农金融部管理章程》的有关要求,中国农业银行建立三农金融部,对“三农”和县域业务实行事业部制管理模式。为稳步推进三农金融部改革,实施“三农”和县域蓝海市场发展战略,从体制机制上更好地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特制定本方案。 改革目标 (一)通过实施三农金融部改革试点,达到以下目标: 1.按照“边界清晰、治理高效、核算准确、保障有力”的原则,建立起三农金融部一级的权责利相结合的经营管理体系。 2.按照“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的原则,建立健全三农金融部治理和运作机制,实现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总体目标。 3.充分利用农业银行在县域的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 合理划分三农金融部边界 (二)三农金融部机构边界。 以地域为界,对全国2003个建制县(市)内的2048个县(市)支行,实行事业部制管理。各县(市)支行成为三农金融部的基本经营单元。自2009年起,按照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稳扎稳打,逐步推开三农金融部改革。 总行重点抓好甘肃、四川、广西、福建、浙江、山东、重庆等现有七家省(区、市)分行的试点工作。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三农金融部改革的有关要求,在七家分行所辖的81个二级分行和503个县域支行全面推开,健全组织体系,完善运作机制,下沉决策重心,提高核算精度,强化激励约束,做实体制机制和各项改革内容。 同时,考虑到三农金融部改革涉及经营体制、管理文化和内部管理格局的重大调整,需要有个认识、探索和改进的过程。其他分行也要按照年初全行工作会议的要求,选择部分二级分行,开展属地化改革试点。重点是:统一思想认识,搭建组织架构,理清业务边界,加强人员培训,推进服务“三农”试点的政策措施,探索单独核算的路径,为下一步全面推开积累经验、探索路子、做好准备。 总行根据各地试点情况,择机在全系统推开三农金融部改革。 (三)三农金融部职能边界。

赫章支行服务三农先进材料

“创先争优”活动助推赫章新农合 “以卡代证”整县快速推进 ——农行赫章支行整县推进新农合“以卡代证”纪实 乌蒙深处的赫章县是全国首批新型农村合医疗试点县,继而又是全省农行“以卡代证”工作试点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农行赫章支行在同业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下,主动营销,靠先进的科技网络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服务“三农”不怕吃苦的农行人精神打动当地政府,成为赫章以农行惠农卡代替原来的合医证(以下简称“以卡代证”)的商业银行,为抢占“蓝海”市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做实了惠农卡功能。该行在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大胆探索、通过调研论证和试点,以惠农卡为载体,取代原有的合医证获得成功。试点3月份在六河镇正式启动,6月底试点成功,7月1日起试点乡镇实现了原有的合医证和惠农卡并轨运行;至11月止,试点乡镇参合农户用惠农卡通过农行自助设备就地购药就医药结算交易7000多笔,交金额达70多万元,为合医资金的运转、结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试点成功运行后,7月份,“以卡代证”工作实行整县推进,进展迅速,10月10日,全县发卡工作胜利结束,发卡247500多张,激活率达97%;至11月30日止,23个乡镇卫生院、14家私立

医院在农行开立了专用结算帐户,帐户余额 90多万元;安装自助设备台53台,其中,村级卫生室15台;预计到12月末全县27乡镇卫生院和近300个级村卫生室自助设备将安装到位,明年1月份正式运行的目标能如期实现。 知难而上抢占“蓝海” 赫章是首批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县。2009年末,参合农户达13.8万户,参合人员近60万人。作为一种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受益农户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参合农户不断增多,进一步规范管理,寻求新的结算工具和支付渠道,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改变原来的手工记账、身份识别、方便参合农户购药就医已成为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年初,赫章支行获得这一信息后,从抢占“蓝海”市场和服务“三农”、做实惠农卡功能的高度着想,边营销、边调研,通过对原合医系统运行状况的分析论证后认为:农行以惠农卡为截体,用惠农卡取代原来的合医证是合医部门规范管理、方便参合农户购药、就医、结算的有效途径。该行通过论证后,主动并向县委政府汇报,与合医管理部门座谈沟通,详细介绍农行在科技手段、自助设备、网络人力资源等方面优势,得到了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一致认同,获得了赫章县新型农村合医疗“以卡代证”的代理权。 获得代理资格后,如何做到政府放心,参合农户满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