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新型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新型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新型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接触线及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包括线夹本体(1)及锥形楔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本体(1)采用精密模锻工艺整体成型,使线夹本体(1)的上部成型为套筒双耳(4),下部成型为锥形柱体(5),且套筒双耳(4)下部的套筒(8)上开有矩形窗口(6),锥形柱体(5)的中央制有锥形孔(7),锥形楔子(2)插装在锥形孔(7)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线及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双耳(4)下部的套筒(8)上开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矩形窗口(6),所述套筒双耳(4)上部的双耳(9)为“U”型双耳,且矩形窗口(6)位于“U”型双耳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线及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本体(1)采用铜合金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线及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双耳(9)上端的连接孔上插装有销钉(3)。

说明书—————————————————————————————

接触线及承力索高强度终端锚固线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线及承力索高强度终端锚固线夹。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实用新型专利“新型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CN200920032816.7),由双耳螺栓、套筒、楔套及楔子构成;双耳螺栓与套筒螺纹连接,楔套位于套筒内,楔子插装在楔套内,两者之间通过锥面配合。由于该线夹受力主要通过螺纹咬合保证,在极端情况下易发生脱丝现象,且楔套与套筒为分离式结构,导致线夹整体结构强度较低,不适用于高速铁路大张力、重载荷的线索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接触线及承力索高强度终端锚固线夹,其线夹本体采用精密模锻工艺整体成型,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安全质量,同时提高了制造效率,并使线夹整体受力状态达到最佳,适用于高速铁路大张力、重载荷的线索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线夹本体采用精密模锻工艺整体成型,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安全质量,同时提高了制造效率,并使线夹整体受力状态达到最佳,且安装使用方便。适用于高速铁路大张力、重载荷的线索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2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新型接触线及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包括线夹本体(1)、锥形楔子(2)及销钉(3)。所述线夹本体(1)采用铜合金材料通过精密模锻工艺整体成型,使线夹本体(1)的上部成型为套筒双耳(4),下部成型为锥形柱体(5);所述套筒双耳(4)下部的套筒(8)上开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矩形窗口(6),所述套筒双耳(4)上部的双耳(9)为“U”型双耳,且矩形窗口(6)位于“U”型双耳的下方。所述锥形柱体(5)的中央制有锥形孔(7),锥形楔子(2)插装在锥形孔(7)中。所述“U”型双耳(9)上端的连接孔上插装有销钉(3)。

使用时,通过销钉3,将本实用新型与接触网上的单耳零件连接,将线索穿过锥形楔子2,线索受力后锥形楔子(2)在锥形孔(7)的作用下径向收缩夹紧线索,使得线索被锚固。

接触网实训作业程序及评价考核标准-承力索 补偿绳回头制作

接触网实训作业程序及评价考核标准-承力索补偿绳回头制作 (一)目的 1、承力索接头、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的制作。 2、补偿绳接头、补偿绳终端锚固线夹的制作。 (二)作业条件 1、人员:1人。 2、工具:个人工具、手锤。 3、材料:GJ-50、GJ-70钢绞线、绑扎线、配套楔形线夹。 4、型号:GJ-50、GJ-70钢绞线。 5、时间:8分钟内完成。 (三)质量 1、回头露出线夹长度为300-500mm。 2、外露部分距端部≤50mm处绑扎;绑扎宽度为100±5mm。 3、钢绞线与楔子的间隙≯5mm。 4、绑扎不密贴或有重叠现象。 5、钢绞线镀锌层不得损坏。 6、不得出现楔子装反或线夹受力面装反的现象。 7、回头线与本线应平正。 8、回头要一次挝成功。 9、不得出现钢绞线妨碍销钉从线夹孔中穿过或妨碍与杵头绝缘子连接的现象。 (四)安全 1、不得出现制作人受伤的现象。 2、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 3、按规定使用工具。 (五)评价办法

(七)试题 一、判断题: 1)补偿绳接头、终端锚固线夹的制作一般采用GJ-50、GJ-70钢绞线制成。(×) 2)绑扎不密贴或有重叠现象。(√) 3)钢绞线镀锌层不得损坏。(√) 4)不得出现楔子装反或线夹受力面装反的现象。(√) 5)制作过程中人员不得受伤。(√) 二、选择题: 1)回头露出线夹长度为(A)mm。 A、300-500 B、400-500 C、500 2) 外露部分距端部≤(B)mm处绑扎,绑扎宽度为100±5mm。

A、20 B、50 C、100 3)钢绞线与楔子的间隙≯(A)mm。 A、5 B、10 C、15 4) 外露部分距端部≤50mm处绑扎,绑扎宽度为(C)±5mm。 A、20 B、50 C、100

隧道内补偿装置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内补偿装置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1铁路接触网隧道内补偿装置安装。 2. 作业条件及施工准备 (1)作业条件 1)下锚锚臂、拉线底板均已安装完成。 2)承力索、接触线补偿绳长度及在滑轮上的缠绕按照设计要求在工厂预制或在预配中心进行预制缠绕完成。 (2)施工准备 1)施工人员已经过技术培训和交底,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滑轮补偿装置安装、调整的各工具已按照型号、规格等要求准备就绪。 3. 引用标准规范 (1)《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铁建设[2015]47号)。 (2)《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8—2010)。(3)设计院提供的相关设计说明及图纸。 4. 作业内容 滑轮组补偿装置安装:滑轮组与固定底座连接、滑轮组与坠砣连接、滑轮组补偿装置与承力索连接、滑轮补偿装置与接触线连接、调整滑轮组A、B值。5. 施工技术标准 (1)滑轮补偿装置与锚臂的铰接点应具备水平、垂直转向的功能。 (2)坠砣串排列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180°。整串坠砣合重允许偏差不大于额定重量的±1%,同一锚段两坠砣串质量的相对偏差不大于1%。 (3)坠砣限制架导管安装直立、补偿传动灵活,坠砣串无卡滞现象。 6.工序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序流程 隧道内补偿装置安装调整工序流程如下图所示 施工准备补偿装置安装补偿装置调整填写安装记录 (2)操作要点 1)安装滑轮本体前,首先检查滑轮补偿的补偿绳缠绕情况,发现错槽等现象要重新缠绕,加装开口销的位置,开口销并掰至120°。 2)按要求码放坠砣,连接补偿绳,检查拉线,然后安装滑轮补偿装置与锚臂相连,最后安装绝缘子及其他连接件,待放线车到位后,与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连接。 3)承导线给定张力开始架线后,确认补偿绳没有出槽,补偿运行状态正常后,对补偿绳是否在同一垂面进行检查,确保滑轮底座滑轮处不发生卡滞。 (3)结束 施工完成后填写安装记录。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检修工艺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检修工艺标准(试行) GDYW/QW-GD08-05-002 1 前言 本标准由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维修中心供电部提出 本标准由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维修中心供电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强、骆志勇、喻展、周峰、赖智勇、赵明生、谢小春。 本标准版本号为第1版、第1次修订。 本标准 2009 年 3 月 16 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从 2009 年 3 月 19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维修中心供电部负责解释。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广州地铁二号线柔性接触网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CJL27(T150))的检修作业相关流程、工艺标准等。 3 引用标准 本工艺标准除采用了广州地铁二号线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系统技术规格书、施工设计图纸和验收标准外,还遵守以下标准: 《柔性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GDY/QW-JG-GD-02.01 同时参考以下文件: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安装使用说明书》 4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检修流程及工艺标准 4.1准备工作 4.1.1人员:6-8人。 4.1.2工具:450mm活动扳手、扭矩扳手、手钳、钢锯、3吨、6吨手扳葫芦、楔形紧线器、煨弯器、3吨或6吨拉力带、3m钢卷尺、断线钳、平锉刀。 4.1.3材料: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CJL27(T150))如图一所示、白棉布、砂纸。 4.2检修标准 4.2.1检查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螺栓销等连接件是否牢固可靠。承力索与线夹间有无滑移。画线标记是否明显。 4.2.2测量锥筒螺栓六方内端面与终端双耳螺口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6mm。 4.2.3检查锥筒螺栓六方端头的承力索标记线位置是否与安装记录一致。 4.3检修方法 若承力索与线夹间有滑移、锥筒螺栓六方内端面与终端双耳螺口端面之间距离大于6mm,或锥筒螺栓六方端头的承力索标记线位置与安装记录不一致,应拆开检查,重新安装。

承力索架设线索展放施工作业指导书

承力索架设线索展放施工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1铁路承力索架设。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施工前制定当天施工计划,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提前熟悉图纸掌握施工当天承力索架设的锚段号、下锚支柱号,核对配盘锚段号是否与现场一致,锚段长度是否与现场实测跨距一致。 2.2 外业技术准备 (1)需要架线的锚段内、支柱、腕臂安装已全部完成; (2)补偿、拉线装置已安装完成; (3)该锚段承力索已进场并检验合格,配盘长度与锚段号相符。 3 技术要求 (1)采用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终端锚固线夹销钉采用碳素钢材质)。 (2)采用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终端锚固线夹销钉采用碳素钢材质) (3)承力索位于接触线正上方,曲线段承力索与接触线连线垂直于轨平面,允许偏差±50mm。 (4)承力索在承力索座处加装预绞式保护条。 (5)工作张力:120承力索为15KN,95承力索为15KN。 (6)承力索不得有接头,不得断股、散股。 (7)跨线桥、隧道口、跨越线下方承力索加装护线条。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起锚→承力索展放→落锚→结束。 4.2工艺流程 起锚承力索展放落锚结束施工准备 工艺流程图 5 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1)检查架线锚段的支柱装配及补偿装置是否安装正确,并调查所架设锚段范围内线路附近、线路上方电力线等干扰情况; (2)加固腕臂,复线区段曲线处每隔一跨加固一次,方法见图1。铁线不宜过紧,能承受紧线时腕臂偏移力即可。单线区段曲线内侧支柱腕臂加固方法见图2。转换柱采取将工作支与非工作支用双股Ф4.0镀锌铁线绑在一起来固定; Ф4.0铁线

各种线夹型号

名称规格型号 悬垂线夹 XGU-1 、2、3、4 悬垂线夹(带碗头挂板) XGU-5A XGU-6A? 悬垂线夹(带U型挂板) XGU-5B XGU-6B 悬垂线夹(加强型) XGJ-2 XGJ-25 悬垂线夹(双线夹垂直排列) XCS-4 XCS-5 XCS-6 悬垂线夹(500KV线路用) XGF-5X XGF-5K XGF-300 XGF-1400 铝合金悬垂线夹(提包式) XGH-3 XGH-4 XGH-5 二、耐张线夹上海石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名称规格型号 耐张线夹(螺栓型) NLD-1、2、3、4 ND-201 ND-202 ND-203 ND-204 铝合金耐张线夹(螺栓型) NLL-1 NLL-2 NLL-3 NLL-4 NLL-5 耐张线夹(压缩型、避雷线用) NY-35G~NY-135G 系列耐张线夹(液压型、用于GB1179-83钢芯铝绞 线) NY-150/20~NY-800/100 系列 耐张线夹(爆压型、用于GB1179-83钢芯铝绞 线) NB-3OO/40A、B NB-40095/AB

三、联接金具上海石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名称规格型号 球头环 Q-7 QP-7 QP-10 QP-16 QP-21 QP-30 QH-7 碗头挂板 W-7A W-7B W1-10 WS-7 WS-10 WS-16 WS-21R WS-30R U 型环 U-7 U-10 U-12 U-16 U-21 U-25 U-30 U-50 挂环(延长环) PH-7 PH-10 PH-12 PH-1 PH-21 PH-25 PH-30 挂环(直角环) ZH-7 拉杆 YL-1040 YL-1243 YL-1643 YL-2543 YL-3043 直角挂板(Z型) Z-7 Z-10 Z-12 Z-16 Z-21 Z-25 直角挂板(ZS型) ZS-7 ZS-10 ZS-665 挂板(PS型) PS-7 挂板(P型) P-7 P-10 P-12 P-16? P-21 系列P-30系列P-50 系列 挂板(UB型) UB-7 UB-10 UB-12 UB-16 UB-21 UB-30 UB-12T UB-16T UB-21T UB-30T U型螺丝 U-1870 U-1880 U-2080 U-2280 UJ-1880 UJ-2080 UJ-2280

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指导书

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1.1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程序、项目、内容及技术要求。 1.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 2 引用规范性文件 2.1 铁道部《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检修暂行规程的通知》(铁运[2011]10号) 2.2 公司《接触网检修工艺》(电运技[2008]187号) 2.3 《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8-2010) 2.4 《承力索、接触线锥套式终端安装维护说明书》 2.5 《线路接触网设计说明文件》 3 作业目的 3.1 明确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项目及作业步骤,避免漏检、漏修等问题的发生,以实现作业过程有效可控。 3.2 通过检查与调整,保证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为接触网的正常供电提供良好的保证。 4 作业程序(流程图) 5 作业内容与要求 5.1 作业准备 5.1.1 人员准备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工作领导人 人 1 2 驻站联络员 人 1 3 行车防护兼地线监护人 人 2 4 地线操作人员 人 2 5 高空作业人员 人 3(2)作业车(车梯) 6 辅助人员 人 2(4)作业车(车梯) 7 作业车司机(汽车司机) 人 2(1)正、副司机各1人(汽车司机1人)

5.1.2 主要工机具 序号 名 称 规格或型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作业车 台 1 2 钢丝套子 2m 套 2 3 卷尺 5m 把 1 4 管钳 350mm 套 1 5 力矩扳手 0-100N·m 套 2 含套筒 6 螺丝刀 把 2 7 链式手扳葫芦 3t 台 2 8 手锤 4磅 把 1 9 扳手 350 把 1 10 平锉 把 1 11 安全帽 顶 施工人员人均1顶 12 验电器 27.5kV 套 2 13 接地线 组 4 14 钢丝刷 套 2 15 个人工具 套 若干 施工人员人均1套 16 绝缘靴、绝缘手套 套 2 根据地线操作人员数量 17 行车防护用品 套 2 5.1.3 主要材料设备 序号 名 称 规 格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套 2 依现场实际选用 2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套 2 依现场实际选用 3 开口销 个 若干 依现场实际选用 4 铁线 φ4.0 kg 若干 5.1.4 签发工作票 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

接触线架设作业指导书

接触线架设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接触线架设。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技术准备 组建专业架线班组,负责接触网架设工作。 3 技术要求 (1) 强制标准:铁建设【2006】167 号“客运专线电牵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2) 推荐标准:TZ208—2007“客运专线电牵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3) EN50149:铁路设施-固定设备-牵引供电-铜和铜合金接触线。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起锚→接触线展放→落锚→结束。 4.2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 5 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 a) 检查架线锚段的承力索已架设,并归位。检查补偿装置是否安装正确。 b) 检查放线机械、工具及材料的质量及数量是否符合作业要求,并将工具和材料装在架线车上。 c) 事先向架线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培训,使每个作业人员均为合格的操作者。 d) 起落锚人员提前到达现场,检查支柱强度及拉线、坠砣及棘轮补偿等是否达

到要求。将棘轮本体与底座本体用4.0铁线绑死。 e) 架线车编组顺序为:作业车+恒张力架线车+作业车。 f) 技术人员应按设计图纸提前做好放线计划及示意图,发给架线车司机、驻站联络人和施工负责人每人一份。 g) 提前将架线封闭线路要点的架线作业计划提交给线路临管单位运输部门调度,以便安排作业封闭点计划。 h) 施工前应将架线车组停放在需架线区间的邻近车站,将所放锚段的线盘装在车上,并将接触线平直度整正器安装调试好。 i) 架线当天,架线人员全体人员应在封闭点前一个小时到达车站,并上车准备。j) 检查线盘号与锚段号是否符合,打开线盘注意线头方向是否正确。 k) 架线人员配合将卷扬机钢丝绳缠绕在绞盘上,恒张力架线车司机按操作程序将张力和百分比的设定值设为“0”,工况转换开关用1 号位;将压块与绞盘的间隙适当调大,把卷扬机离合器脱开位(离合器手把在内侧),按走线方向绕过绞盘(绕1 圈半),最后从绞盘下面向线盘方向引出(架线作业人员配合)并将接触线与网套连接好。助理司机摇动支架,将立柱顶部张力滑轮抬高。 l) 司机按程序操作,先把线盘与两个绞盘上的线收紧,将百分比设为20%,工况转换开关用1 号位。将“绞盘缓解”按纽按下后,线盘应缓慢转动,直到把线收紧为止。 m) 司机按程序把选择开关(电器柜上)打到遥控位,工况转换开关用2 号位,把卷扬机离合器扳到接合位,操作遥控器收回卷扬机钢丝绳,同时将线盘上的金属线引出,缠绕在两个绞盘上。 n) 司机按程序操作,解除线盘移动定位,并用细绑线将打开后的线盘移动定位板固定住。把工况转换开关扳到3 号位,用手稍微推、拉摇动杆,线盘应随着左右横向移动。 o) 司机按程序操作,将液压装置全部恢复到原始位置,所有的定位销(定位板)置于锁定位。 p) 提前将接触线校直器安装在架线上立柱位置,并调整好。(见图1)

JQJL81-2007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安装使用说明书 JQJL81-2007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1. 用途 本零件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中对标准截面为110 mm 2、120mm 2、150 mm 2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终端下锚处。 2. 规格、适用范围及重量、 型号 适用范围 参考重量(kg ) TC150 TCG150 1.04 TC120 TCG120 1.01 TC110 TCG110 1.01 3. 机械性能 3.1 本零件最大工作荷重为33kN 。 3.2 本零件在导线标称综合拉断力的范围内任何载荷不得从线夹中滑脱。 3.3 本零件拉伸破坏荷重不小于99kN 。 3.4 本零件紧固力矩为80N.m 。 4. 安装方法

4.1 检查零件的型号与被夹持的导线型号是否一致。 4.2 修整接触线夹持端,保证端头平齐,无毛刺、无弯曲变形。 4.3 将右锥筒螺栓由六方端套入导线,螺纹在外侧。 4.4将楔子由小端套入被夹持的导线,楔子大端平面到被夹持导线端面距离为8mm。 4.5 推动锥筒螺栓使其压紧楔子,同时将终端双耳与锥筒螺栓旋合。 4.6 用扳手固定锥筒螺栓的六方,用扭矩扳手紧固终端双耳至80N.m。 4.7 卸下终端双耳上的螺栓销,将绝缘子或耳环零件的耳环穿入终端双耳的中间,同时穿上螺栓销,代螺母,穿上开口销并分开大于30°。 4.8 本零件受载荷后,按4.6再紧固一次,并使终端双耳的双耳垂直于水平面。 5 注意事项 5.1 禁止利用双耳孔紧固。 5.2 零件型号与导线型号必须一致。 5.3 安装过程中严禁使用铁器或手锤击打零件。 5.4 导线端露出终端双耳的距离不应大于3~4mm。 5.5 终端双耳的双耳应垂直于水平面。 6. 使用工具 扳手、挫刀、扭矩扳手、手钳、钢锯 7. 检查维护 7.1 定期检查。 7.2 本零件有无松动。 7.3 导线与本零件间有无滑移。 7.4 螺栓销连接是否可靠。

高铁接触网竞赛试卷B(答案)

部门: 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 密封装订线 高铁接触网竞赛试卷B(答案)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1、无交分线岔几何参数控制要求,在交叉吊弦处,一般侧线比正线要抬高 20 mm,在转换柱C柱处抬高 500 mm。 2、测量跨中最低点导高、两相邻悬挂点导高,进行三点控制,导高应相对于轨面连线,三点的导高高差误差 -10mm~+20 mm,相邻悬挂点导高高差误差±15 mm。 3、各客专车间需在天窗点内进入防护栅栏内作业时,进出工作门必须遵循“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 4、作业期间,各客专车间应当在工作门开口处悬挂此处正在作业标识牌,由各客专车间派员在开口处看护或者锁闭工作门。施工或作业结束、人员撤离后,应立即锁闭工作门。 5、严格执行段工具材料管理办法,天窗作业进入栅栏前各作业组负责人与工具材料携带人对准备上线的材料、人员、机具相互进行清点、核对,形成互控机制,出栅栏前,各组负责人对进入栅栏的人员、机具、材料一一核实,盯岗干部要负责清点人员、工具材料撤离情况,职务最高者最后一个撤离作业现场。 6、当遇发生行车事故或行车设备、设施临时故障危及行车安全需抢修时,救援人员接到调度所下发的封锁调度命令后可破锁或拆开防护栅栏,但要通知公安部门派人看守。救援完毕后,及时清点人数和机具数量,确认全部撤出防护栅栏后,通知公部门和工务部门进行修补。 7、利用车梯作业时,对车梯必须有可靠的的防倾倒、防滑移措施 8、作业车在外轨超高120mm以上的区段作业时,作业车平台严禁向曲线内侧转动。 9、高铁接触网间接带电作业采用第二种工作票,第二种工作票必须在线路封锁 的情况下进行。 10、在高铁线路上进行施工或作业,所有的工器具、材料、备品在上线前,必须进行清点和确认,严格按照谁带出去谁带回、等数带回的原则。 25分)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BHF-B13-4A-7133(GC)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参TB/T2075.35-2009 人员说明及要求:所有执行本产品安装、调试、及维护的人员必须具有以下所述的资格和经验: 1、已经详细阅读本说明书下述的内容。 2、按照图纸或以图纸的相关要求为基础工作。 3、避免伤害及安全规则。 4、调试方法和调试步骤。 5、急救知识请参阅有关规范。 一、产品用途及说明 1、用途:用于锚段下锚处,将承力索和补偿装置连接在一起,对承力索起锚固 作用。 2、规格型号:

二、产品图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三、 机械性能 1、最大工作荷重:27.5kN 2、滑动荷重:在承力索的标称拉力范围内,线断不滑,断开处在线夹端口。 3、破坏荷重:≮82.5kN

四、安装方法 1、拆开包装后,检查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在运输、保管过程中线夹本体有无损 伤、变形,不锈钢锥套与铜合金楔子是否完好,有无脱落、丢失。 2、检查线夹本体以及楔子上的型号、尺寸与其连接的承力索型号是否一致,确 认正确无误后,将承力索端头上的毛刺,不平整等用平锉刀加以修整,直到承力索端头光滑、无毛刺。 3、用紧线器将承力索与补偿装置连接在一起,并逐渐加力,直至承力索与补偿 装置连接板靠在一起。将已修整好的承力索从线夹本体的穿线孔处插入,并穿过不锈钢锥套及铜楔子,目视承力索端头比铜楔子端头长出40-50mm后,用手钳将楔子向锥套内轻轻击打两到三下,以保证楔子与承力索之间完全啮合良好。将线夹本体与补偿装置的连接板用螺栓连接好,并拧紧螺母、装好开口销。 4、确认铜楔子确已将承力索抱紧,啮合良好,并且观察承力索无扭面后,缓慢 松开紧线器,让承力索张力逐渐过渡到终端锚固线夹上。 5、再一次检查线夹受力正常,连接螺栓已拧紧,开口销也已打开,承力索端头 比铜楔子端头长出40-50mm左右后,可松开紧线器。 6、在张力作用下,用手托动补偿装置,检查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受力是否正常, 承力索有无缓慢滑移等现象。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检修工艺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检修工艺标准(试行) GDYW/QW-GD08-05-004 1 前言 本标准由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维修中心供电部提出 本标准由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维修中心供电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强、骆志勇、喻展、周峰、赖智勇、赵明生、谢小春。 本标准版本号为第1版、第1次修订。 本标准 2009 年 3 月 16 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从 2009 年 3 月 19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维修中心供电部负责解释。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广州地铁二号线柔性接触网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附录A)的检修作业相关流程、工艺标准等。 3引用标准 本工艺标准除采用了广州地铁二号线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系统技术规格书、施工设计图纸和验收标准外,还遵守以下标准: 《柔性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GDY/QW-JG-GD-02.01 同时参考以下文件: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安装使用说明书》 4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检修流程及工艺标准 4.1准备工作 4.1.1人员:6-8人。 4.1.2工具:450mm活动扳手、扭矩扳手、手钳、钢锯、3吨或6吨手扳葫芦(具体型号根据悬挂类型确定)、楔形紧线器、煨弯器、3吨或6吨拉力带、3m钢卷尺、断线钳、平锉刀。 4.1.3材料: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JQJL81(120)、白棉布、砂纸。 4.2检修标准 4.2.1检查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螺栓销等连接件是否牢固可靠。接触线与线夹间有无滑移。画线标记是否明显。 4.2.2检查接触线端头露出双耳低面长度是否与安装时记录的露出长度一致(2mm)。 4.2.3测量外壳螺口端面与双耳四方体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12mm。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一、用途: 本零件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在硬铜合金绞线 (TJ120)承力索终端下锚处。 二、机械性能要求: 1、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的最大工作荷重为22kN; 2、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的滑动荷重:在所连接线索的标称拉断 力的范围内,线索不从线夹中滑脱及在线夹内和线夹端口处断线。 3、终端锚固线夹的破坏荷重不小于66 kN。 4、锥套型终端锚固线夹螺纹锥套的紧固力矩为80N.m。

三、使用方法 1、检查零件型号与被夹持的线索型号是否一致。 2、承力索截断处的两侧应先用φ1 铁线捆扎,再用断线器截断。 3、用锉刀修光线头的毛刺。 4、锥筒螺栓螺纹向外,六方在里套入线索,同时推动捆扎铁线向里移动,使线索露出螺纹端面约30mm。 5、用改锥将露出的线索外层向外分开。 6、将楔子套入在里层线索上,使楔子大端与线索端面平齐。 7、将线索外层均匀的分布在楔子外面,并且外层线不得落入楔子的槽内,同时推动锥筒螺栓夹紧线索和楔子。用手锤将线索端面与锥筒螺栓砸紧。 8、将终端双耳旋在锥筒螺栓上。 9、用扳手夹持锥筒螺栓进行固定,再用扭矩扳手紧固终端双耳至80N.m。 10、卸下螺栓销、螺母、开口销。 11、将耳环零件穿入终端双耳的双耳中间,同时穿上螺栓销,再上螺母,穿上开口销并分开大于30°。 12、本零件受载荷后,按4.9 进行再次紧固,并使终端双耳的双耳垂直于水平面。 四、使用工具 扳手、扭矩扳手、手钳、断线器、锉刀 五、注意事项

1、禁止利用双耳孔进行紧固。 2、零件型号与线索型号必须一致。 3、终端双耳的双耳就垂直于地面。 4、本产品在各组成件表面状态正常的情况下(即各组成件应无变形、无开裂等异常情况,产品受力未超过工作荷重的1.5 倍),允许多次装拆使用。装拆使用次数应视楔子状态,重复使用的楔子应无变形,牙型无损坏。当不能准确判定时,为了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建议更换楔子或成套产品。 六、检查维护 1、定期检查零件有无松动。 2、定期检查线索与本零件之间有无滑移。 七、施工安全防护 1、个人着装、标志、安全帽等穿戴应符合要求,个人工具要齐全,绝缘防护用品应性能良好。 2、通信工具状态符合要求,验电、接地工具和作业所须的材料良好齐全。 3、作业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及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的教育。 4、高空作业应栓好安全带,栓带前应检查被栓物体及脚踏物体是否安全可靠。 5、爬杆作业前应检查爬杆工具是否安全可靠, 爬杆时栓好安全带。

承力索、接触线架设承力索小张力架设

承力索、接触线架设承力索小张力架设 1.技术交底范围 适用于XXX铁路承力索小张力架设 2.设计情况 1、正线:xxxx 2、侧线:xxxxx 3.施工准备 3.1机具配置 表一施工机具表 3.2人员配置 需要14~16人 4.施工工艺及方法 准备工作→起锚→放线→落锚 工艺流程图 4.1准备工作 检查线盘是否完好,配盘是否正确,吊装好所需线材,并做好回头。锚柱和腕臂安装完成。

4.2起锚 放线区段封闭后,小张力放线车开到起锚处停稳,升作业架。将做好的回头挂在起锚的绝缘子上,并上好弹簧销。 4.3放线 起锚后,小张力放线车带上2----3KN张力,以5Km/h匀速运行。司机应听从架线作业车指挥人员的指挥。在每个悬挂点处承力索都必须放在放线滑轮槽内 4.4落锚 小张力放线车放线到锚柱处停稳。用手扳葫芦紧线,待手扳葫芦受力后,张力车张力逐步减小到零,最后断线下锚。 5.质量标准及要求 1、承力索的规格、型号、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由生产厂家依据设计资料进行定盘、定长供应。承导线应按实测锚段长度配盘架设,不得有接头。 2、承力索架设根据线材型号选用相应的放线滑轮并带有防护措施,避免线索磨损。 张力架线时曲线区段、转换柱处的支柱装备应采取临时加固措施,使腕臂不因架线而偏转,减少对线索的磨损。 3、承力索应采用额定张力进行恒张力架线,架线张力误差不超过8%。 4、承力索应进行超拉或进行其他预延伸措施。 5、承力索的张力应符合设计要求,补偿坠砣串的重量误差不得大于±1%。 6、承导线应按批次进行进场验收,其规格、型号、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电气化铁道用铜合金绞线》TB/T3111的规定,承力索线径允许误差±0.5mm。 7、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线材在楔形线夹外露长度为500mm,绑扎100mm。 8、承力索座压板螺栓紧固力矩为56N.m,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螺栓紧固力矩为46N.m。 9、承力索座M10螺栓紧固力矩为25N.m。 10、所有零件水平连接的销钉、螺栓由线路侧穿向田野侧,垂直方向连接的销钉、螺栓由上往下穿(不含有特殊安装要求的螺栓)。 11、长出的补偿绳在距楔形线夹表面以上200mm为中心,盘成直径为200mm的圈(圈必须美观)。 12、坠砣的b值,补偿的a值必须满足设计要求,b值施工允许误差0至+200mm,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200mm。 13、销钉及开口销穿向正确,开口销双向夹角扳成不小于60°。 14、单绝缘悬式复合绝缘子小面裙边朝向带电侧,大面裙边朝向非带电侧。 15、补偿装置的安装应垂直,无偏斜扭曲现象,补偿绳排布整齐、正确,补偿绳与其他连接件不得相磨。补偿绳应滑动正常不应有卡制现象。

耐张线夹与楔形线夹

耐张线夹与楔形线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在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的建设中,耐张线夹常常在电力线路终端杆型、分支杆型、耐张杆型、转角杆型处使用。常用的耐张线夹有螺栓型铝合金耐张线夹(NLL)和可锻铸铁耐张线夹(NLD)。它们的主要规格如下: 耐张线夹的选取主要根据电力线路导线的不同情况来确定。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1 当采用LGJ、LJ导线时线路耐张线夹的选取 当采用LGJ或LJ导线时,由于耐张线夹使用时是夹在导线的外径上,故要根据导线的外径去选取所使用的耐张线夹的型号。例在电力线路中采用LGJ-185/30导线,经计算可知它的外径为18.88mm,由上表知与它应使用的耐张线夹为NLL-4、NLL-5或NLD-4。 在此须注意的是LGJ导线的外径是由铝线截面185mm加上钢芯截面30mm 而计算出来的导线外径,不单纯是由铝线截面185mm来计算的。同种规格的LGJ导线有不同的钢芯截面和导线外径,故同种规格的LGJ导线使用的耐张线夹并不一定是相同的。若是LJ导线,由于它没有钢芯,可以用铝绞线的截面去计算导线的外径。

另外由于耐张线夹是夹在导线的外径上,我们在施工中要求在LGJ或LJ 导线的外层包上铝包带,防止压接时损坏导线。 2 当采用绝缘导线时线路耐张线夹的选取 在人口密集,树木繁多,多污染的地区,我们越来越多的采用绝缘导线去代替裸导线。它相比裸导线有安全可靠性高、降低线损,导线腐蚀小等优点。当采用绝缘导线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耐张线夹使用时是夹在“导线”的外径上,而不是夹在“导体”的外径上,故要根据导线的外径而不是导体的外径去选取所使用的耐张线夹的型号。例在电力线路中采用JKLGYJ-150/8钢芯加强型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经计算得知它的导体外径为15.30mm,再加上它的绝缘皮厚度3.4mm和导体屏蔽厚度0.5mm,可知它的导体外径为23.1 mm,查上表知与它应使用的耐张线夹为NLL-5。若我们此时依据导体外径15.30mm选择设备线夹,那么选的设备线夹就无法使用。 另外,我们在安装耐张线夹时要均匀拧紧螺丝,要求在安装后的导线与金属原接触面处,不出现导线应力增大现象,以防止微风震动或其它导线振荡情况下引起导线损坏并保证耐张线夹对导线的握力不小于导线拉断力的95%。 一、悬垂线夹

承力索断线抢修演练

承力索断线抢修演练实施方案 一、模拟故障概况 XX-XX区间XX支柱承力索断线 二、实施步骤 1、演练组织人员其中一人提前到达工区所在车站信号楼,负责与车站值班员进行必要的沟通及记录座台联络员到达信号楼、轨道车司机申请出库时间。 2、演练组织其他人员在工区附近提前5分钟通知安调,由安调将模拟故障概况通知工区,要求工区立即集合人员,出动抢修。 3、安调通知相关工区后,立即向演练组织人员报告。演练组织人员5分钟到达工区内,检查人员组织、出动情况。 参考标准: (1)、网工区值班员接到抢修通知后,应立即拉抢修铃,集合当班的所有人员,按白天10分钟、夜间15分钟的要求集合到位(作业组成员须标准化穿戴,带齐个人工具)。 (2)、值班工长对故障进行初步分析判断,迅速了解故障影响区段线路存车情况,综合故标位置、公路路况、天气情况等确定是否汽车出动。若安排汽车出动,安排3-4名网工随车,并按规定携带好相关机具、材料。 (3)、值班工长对抢修人员进行简单分工,作业组人员分头准备工具、材料等。 (4)、轨道车司机接抢修出动通知后立即赶往轨道车库进行车辆整备,做好抢修出动准备。

(5)、座台联络员立即赶往工区所在信号楼,联系轨道车出库、赶赴故障地点等事宜。 (6)自座台联络员到达信号楼、轨道车司机向车站申请出库起,各自任务即完成。 4、检查工具、材料准备情况 1、机具:接触网作业车、梯车、手扳葫芦(3T、1.5T)、短接线、紧线器(50-150)、断线钳、滑轮组、手锤、5米钢卷尺、扳手。 2、材料:承力索(120/30)、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120/30)、双环杆(300、700)、承力索接头线夹(120/30)、钢线卡子、电连接器、铁线、铜绑线、电力复合脂、砂纸、铁线、抹布。 5、抽问抢修人员对故障的抢修组织方案 参考标准: A、抢修方案 抢修人员到达现场并确认现场设备损坏情况后采取以下方案 (1)、方案一,用手搬葫芦将承力索拉起,用电联接短接,送电开通。 (2)、方案二,用手搬葫芦将承力索拉起,承力索做接头,用电联接短接,送电开通。 B、具体抢修程序 1、抢修人员到达事故地点后在断点处10米外范围进行抢修前的准备,地线迅速到位,把葫芦的拉链放至适当位置,安排两头下锚位置辅助人员检查承力索补偿装置保证不卡

高铁接触网试题

高铁接触网试题 一、选择题: 1、武广高铁的接触网系统包括(D )。 A、接触线 B、承力索 C、接触线、承力索 D、接触线、承力索和弹性吊弦 2、武广高铁的接触网系统接触线的张力为(D )kN。 A、15; B、21; C、28; D、30 3、武广高铁的接触网系统承力索的张力为(C)kN。 A、30; B、27; C、21; D、15 4、武广高铁的接触网系统弹性吊弦的张力为(B)kN。 A、3; B、3.5; C、4; D、4.5 5、武广高铁的接触网系统张力的设计组合是为了保证(A)的平稳滑行。 A、受电弓; B、接触线; C、导线; D、电联接 6、武广高铁接触网中导体规格如下格:接触线(A)。 A、CTMH 150; B、CTMH 120; C、CTMH 111; D、CTMH 100 7、武广高铁接触网中导体规格如下格:承力索(B)。 A、JTMH 150; B、JTMH 120; C、JTMH 127; D、JTMH 95 8、武广高铁接触网中导体规格如下格:弹吊线Bronze II ( C )。 A、25 mm2; B、30 mm2; C、35 mm2; D、50mm2 9、武广高铁接触线和承力索为全补偿,以便保持(D )。 A、结构美观; B、导线拉伸; C、机车取流; D、恒定高度 10、武广高铁接触线和承力索为全补偿,在(D )气候条件下,温度变化不会对接触网产生影响。 A、-30°C至+50°C; B、-20°C至+60°C; C、-10°C至+70°C; D、-20°C至+80°C 11、武广高铁导线高度为( C )m。 A、6.20; B、6.00; C、5.30; D、4.50 12、整体载流吊弦,以便保证接触线和承力索之间达到(B)。 A、结构美观; B、最佳电流平衡; C、机车取流; D、恒定高度 13、武广高铁接触网设计结构,最大跨距(A) m。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件 第35部分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2075.35-2002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 第35部分: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Fittings for overhead contact system of electrification railway Part35:Terminal anchor clamp for messenger wire 2002-05-17发布 2002-08-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TB/T2075.35-2002 前言 TB/T 2075《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分为54个部分:——第1部分:接触线吊弦线夹; ——第2部分:承力索吊弦线夹; ——第3部分:横承力索线夹; ——第4部分:双横承力索线夹; ——第5部分: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 ——第6部分: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 ——第7部分:杵座鞍子; ——第8部分:钩头鞍子; ——第9部分:吊环; ——第10部分:长吊环; ——第11部分:耳环杆; ——第12部分:悬吊滑轮; ——第13部分:定位线夹; ——第14部分:支持器; ——第15部分:长支持器; ——第16部分:定位环线夹; ——第17部分:定位器; ——第18部分:特型定位器; ——第19部分:软定位器; ——第20部分:特型软定位器; ——第21部分:定位管; ——第22部分:线岔; ——第23部分:连接器; ——第24部分:定位环; ——第25部分:长定位环; ——第26部分:套管双耳; ——第27部分:套管铰环; ——第28部分:铜接触线接头线夹; ——第29部分:承力索接头线夹; ——第30部分:UT型耐张线夹; ——第31部分:杵座楔形线夹; ——第32部分:双耳楔形线夹; ——第33部分:双环杆; ——第34部分: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第35部分: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第36部分:坠砣;

接触网补偿装置安装技术交底

接触网补偿装置安装技术交底

共10页工程名称新建武汉至宜昌铁路四电集成及 配套工程编号 交底部门项目工程部日期2011.2.25 交底内容: 《接触网补偿装置安装技术交底》 接底人意见: 接底人签字: 年月日

工程名称新建武汉至宜昌铁 路四电集成及配套 工程 施工单位荆州电化分部 编制 单位 /部门 项目工程部交底人 交底内一、编制依据 1、《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安全规程》(TB10401.2-2003) 2、《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验收标准》(TB10401.2-2003) 3、《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67号) 4、铁道部编《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 5、我单位编制的《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工艺标准》 6、中铁四院技术交底及提供的施工平面图、下锚安装图 7、《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 二、技术标准 1、技术要求 (1)下锚材料装配前,先确定下锚安装方式: 线别支柱类型补偿方式 滑轮组规格 (承力索+接触线) 坠砣数量及重量备注 正线等径圆柱滑轮补偿1:3+1:420+20 (25+25)kg普通圆坠砣 正线H型钢柱滑轮补偿1:3+1:420+20 (25+25)kg普通圆坠砣 正线H型钢柱线间立柱滑轮补偿1:3+1:420+20 (25+25)kg特制矩形坠砣正线桥钢柱承力索棘轮补偿20 25kg普通圆坠砣 正线桥钢柱接触线棘轮补偿26+1(25kg+16kg)普通圆坠砣 站线H钢柱滑轮补偿1:3+1:220+20 (25+25)kg普通圆坠砣注:桥上下锚采用无拉线设计,承力索与接触线分开下锚(接触线先下锚、承力索后下锚)。 (2)安装高度:等径圆柱、H型钢柱承线锚角钢采用孔内安装,桥钢柱承锚角钢上沿距轨面8300mm,线锚角钢上沿距轨面6900mm。坠砣限制架

接触网工程 第九章 接触网接触线架设

第九章接触网接触线架设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营业线接触网工程接触线架设。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阅读、审核有关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本标段所采用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熟悉采用的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制定针对本条线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实际演练,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及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 2.2 外业技术准备 2.2.1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的收集,包括线路资料、道岔资料、路基相关资料等的收集。 2.2.2 检查附加线起落锚所用材料的外观质量。 3. 技术标准 3.1 按设计要求检查材料质量。 3.2 复线曲线处加固应根据曲线半径和承力索的张力计算水平张力大于垂直张力时,方可采取加固措施。 3.3“S”钩的长度应事先根据承力索设计额定张力按有载计算,分为A、B 两种,即靠近悬挂点为A,跨中为B,放线时按型号位置安装。 3.4 起锚处接触线补偿坠砣在支柱上加固:在支柱适当位置处安装一临时固定抱箍,用钢丝套把坠砣固定在支柱上。抱箍应牢固可靠(或用尼龙套固定在坠砣框架的合适位置)。 3.5 接触线下锚终端线夹安装严格执行《接触线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安装(拆卸)》作业指导书的工艺要求,确保一次安装到位达标。 3.6 放线应采用恒张力架线车,行驶速度3~5km/h,接触线架线张力由接触线生产厂家设定,一般宜为8~10KN。 3.7 接触线的平直度检测标准:用塞尺检查导线与检测尺之间的间隙,其间隙不得大于0.15mm。 4. 施工流程与工艺流程 4.1 工艺流程 5. 施工要求 5.1 施工准备 施工前对照施工表,架线程序表,熟悉施工现场和施工条件。检查工具和材料,落实人

兰新二线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目录 第一章基础与支柱 (1) 第1节H钢柱安装整正 (2) 第2节?350等径混凝土柱安装整正 (12) 第3节硬横梁安装—钢柱安装 (21) 第4节硬横梁安装—横梁安装 (29) 第5节硬横梁安装—吊柱安装 (38) 第二章支柱装配 (46) 第1节测量计算 (47) 第2节腕臂预配 (58) 第3节腕臂安装 (65) 第三章隧内安装 (71) 第1节隧道内吊柱安装 (72) 第2节隧道内补偿下锚安装 (88) 第四章附加线架设 (95) 第1节肩架安装 (96) 第2节拉线安装 (102) 第3节人工架线 (107) 第4节机械架线 (117) 第五章补偿下锚 (125) 第1节拉线安装 (126) 第2节棘轮安装 (133)

第1节承力索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安装(拆卸) (146) 第2节承力索架设—线索展放 (153) 第3节承力索架设—承力索归位 (165) 第4节承力索架设—中心锚结安装 (171) 第5节接触线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安装(拆卸) (178) 第6节接触线架设—线索展放 (187) 第7节接触线架设—中心锚结安装 (199) 第七章悬挂安装 (206) 第1节定位装置安装 (208) 第2节整体吊弦安装—测量 (214) 第3节整体吊弦安装—预制 (219) 第4节整体吊弦安装—安装 (229) 第八章关节调整 (236) 第1节非绝缘锚段关节调整 (237) 第2节电分相(含绝缘锚段关节)调整 (246) 第九章设备安装调试 (256) 第1节无交叉线岔安装调整 (257) 第2节交叉线岔安装调整 (264) 第3节电连接线夹压接(拆除) (272) 第四节电连接安装 (279) 第4节分段绝缘器安装 (290) 第5节隔离开关及避雷器安装 (305) 第6节隔离开关引线安装及调整 (323)

新型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接触线及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包括线夹本体(1)及锥形楔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本体(1)采用精密模锻工艺整体成型,使线夹本体(1)的上部成型为套筒双耳(4),下部成型为锥形柱体(5),且套筒双耳(4)下部的套筒(8)上开有矩形窗口(6),锥形柱体(5)的中央制有锥形孔(7),锥形楔子(2)插装在锥形孔(7)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线及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双耳(4)下部的套筒(8)上开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矩形窗口(6),所述套筒双耳(4)上部的双耳(9)为“U”型双耳,且矩形窗口(6)位于“U”型双耳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线及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本体(1)采用铜合金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线及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双耳(9)上端的连接孔上插装有销钉(3)。

说明书————————————————————————————— 接触线及承力索高强度终端锚固线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线及承力索高强度终端锚固线夹。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实用新型专利“新型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CN200920032816.7),由双耳螺栓、套筒、楔套及楔子构成;双耳螺栓与套筒螺纹连接,楔套位于套筒内,楔子插装在楔套内,两者之间通过锥面配合。由于该线夹受力主要通过螺纹咬合保证,在极端情况下易发生脱丝现象,且楔套与套筒为分离式结构,导致线夹整体结构强度较低,不适用于高速铁路大张力、重载荷的线索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接触线及承力索高强度终端锚固线夹,其线夹本体采用精密模锻工艺整体成型,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安全质量,同时提高了制造效率,并使线夹整体受力状态达到最佳,适用于高速铁路大张力、重载荷的线索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线夹本体采用精密模锻工艺整体成型,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安全质量,同时提高了制造效率,并使线夹整体受力状态达到最佳,且安装使用方便。适用于高速铁路大张力、重载荷的线索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