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堂实录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堂实录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堂实录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堂实录

《江南春》课堂实录

师:谁来读一读今天要学的这首诗的题目?(生读《江南春》。)师:由这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江南。

生:我想到了江南的景色非常美丽。

生:我想到了江南的春天是怎么样的。

生:我想到了山上的小树披上了嫩绿的颜色,遍野的油菜花全部开了,金黄金黄的。”

师:哦,在你心目中,江南的春天是这样的美。是吗?还有发表的吗?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唐代的诗人杜牧的作品,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能不能将它给读正确读流利了。(生开始读。)师:有人说诗是最精练的语言,这样一首诗把标点符号,题目都算进去,总共的字数是——35。可是,这35个字组成的这首诗的语言非常简练,意思是很丰富的,你能读懂多少呢?它里面的一个词可能要用一句话来解释。下面请你试着解释解释。(生自学,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师:现在我们来看,题目不用解释了,剩下的你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都可以来说。

生:在南朝的时候大约有四百八十座寺庙。

生:五百座的。

生:在南朝修建的几百座寺庙中还有多少座存在在这烟雨之中

呢?

师:你说的是几百座,他说的是大约四百八十座……

生:大批佛教寺院。

生:这四百八十寺不是真的是这么多,是夸张。

师:其实也不是夸张,是虚指。据我掌握的资料表明,南朝时候建造了五百多座寺院,这里的480其实是大概的数字。所以刚才有同学用大约,有同学用大批,有同学用几百,这些都是可以的。

师:那么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意思是?

生:在南朝的时候,大约建造了480座寺院。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南朝的意思吗?

生:一个朝代。

师:南朝是一个朝代。

师:是什么时候的一个朝代呀?

生:宋、齐、梁、陈。

师:对,宋、齐、梁、陈这四个王朝总称南朝。现在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干吗要说南朝呢?

生:干吗不叫北朝呢?

师:是呀,为什么呢?

师出示资料:

从公元420年至589年,在我国长江以南先后存在过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南朝。

师:读完,你明白为什么是南朝了吗?

生:是因为这些朝代都是在长江以南。

师:大家都懂了吗?现在,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诗是精练的语言,就南朝这个词语就有这么丰富的意思,这是精练呀。咱们一起来读读这精练的句子。

生:南朝四百八十寺。

生:最后一句我来解释。有多少楼台存在在这烟雨中。

师:楼台是指什么?(生说不上来,示意和上句联系起来理解。)师:楼是——楼房。

师:楼是楼阁,台是亭台,联系上面的寺院,其实楼台就是指——寺院。

师:整句意思是?

生:长江以南的江南他们存在过,过了这么多年。

师:解释哪个?

生:烟雨中就是说没有了。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说这么多年过去了,许多城什么地都没有了,可春天依然存在!

师:我看到过两种解释:一种是说这么多的寺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另一种是说有多少座寺院隐没在烟雨中。两种解释,你赞成那一种?选哪一种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要有自己的理由。大家来看,我们将诗的下面两行理解了,那上面两行你理解吗?

师:上面的两行中有什么不懂吗?

生:酒旗风不懂。

师:酒旗与风分开来解释。酒旗是什么意思。(大家乱说,气氛

有些乱。)

师:以前啊,酒家门前都挂一面旗帜,上面写这酒字,大家看书上有图呢!看一看。酒旗其实是一个招牌。它是用布头做的,看到这样的旗帜,我们就知道这里有酒喝,有酒店。哦,以前叫酒家,还不能叫酒店。你想啊,以前喝酒的地方,一般是在自己家里开的,所以叫酒家。

生:酒吧。

师:还酒吧呢,什么网吧、书吧、氧吧,等等都是现在才有的。记得还有首诗中曾经提到过。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估计诗的作者没有看到酒旗,所以就向牧童借问。现在我们来看,酒旗风是什么意思呢?

生:酒旗在风中摆动。

师接:好象是在招引客人。过来过来,喝点酒吧!(众笑)

师:还有不理解的吗?

生:绿映红

师:由绿你想到了什么?

生:绿柳。

生:绿叶映衬着红花。

师:你由绿想到了绿叶,由红想到了红花。你理解映就是映衬的意思,很好!

生:绿树和红花互相映衬

生:在辽阔的绿地上,隐隐约约露出几朵红花。

师:绿映红,其实我的理解是绿草和红花,绿叶和红花都可以。绿树和红花好象不太和谐,这三个字妙在这个映字上,光有绿草或者光有红花我们都不觉得很美,只要两样在一起相互映衬才感觉到美。现在还有理解的吗?

师:有的同学不理解莺,其实莺是一种鸟。莺啼就是黄莺在啼叫,如果用拟人的手法来说可以说成——黄莺在唱歌。对了,还有一个成语叫莺歌燕舞呢。多美呀,黄莺和燕子都是美好春天的象征。

生:我有个问题,为什么不是莺啼千里,而是千里莺啼呢?

师:如果是莺啼千里那就是说莺的歌声传遍千里了。(众笑。)师:那么千里莺啼是什么意思?千里怎么解释?有的同学认为这是夸张。其实不然,这个千里就是指江南。

师:这个千里就是指千里江南,可是诗中为什么不说江南莺啼而说千里莺啼呢?这个千里有什么奥妙吗?

生:千里,千里马。

生:千里是到处。

生:江南有千里。

师:千里其实就是指江南的每一个地方。那为什么不直接用江南呢,而用千里来代替?

生;这样是为了诗中的词语与题目不重复。

生:这样写写出来江南的大,而江南两字我们感受不到大。

师:有道理,你们说的其实就证明了诗是最精练的语言。

师:现在我们来看整首诗,你能解释这精炼的诗句吗?自己在下

面好好说一说。

(生练习)。

师:我请两位同学说。

生:千里江南,处处都是莺歌燕舞,处处都是绿草红花,相互映衬着。南朝一共修建了大约四百八十座寺院,现在又有多少存在于这烟雨之中啊?

师:很好,前面两行还是写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怎么到了后两行感觉不是写春天了,前面两行是写眼前的春景,后面两行写的是什么呢?——以前的。

我们来看,杜牧(803-853),而南朝(420-589),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杜牧在说南朝,也就是说几百年前的朝代了。说他们——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师:他到底在想什么呢?现在是生机勃勃的春景,可是又想到南朝修建了那么多的寺院,啊,题目是江南春,怎么写着写着春景不写,倒写起什么寺院来了呢?

生:春天是永远不会变的,不会今年来,明年不来了。

师:不会今年美丽,明年不美丽了。

生:那个南朝修建了那么多寺院,但是他们却经不起岁月的考验。

师:同学们,是呀,南朝时候的皇帝和大官都特别相信佛教,于是修建了许多寺院,为什么修建这么多寺院呢?原来是他们以为寺院可以保佑他们的江山永远坚固。(众笑)南朝的皇帝过着奢侈的生活,不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所以,从420年到583年这短短的163年间光

朝代就换了四个。杜牧心里想,你看看你们修了这么多寺院不是可以保佑你们的江山吗?杜牧想说什么呢?

生:杜牧想对皇帝说修建寺院还不如多关心关心老百姓。

师:是呀,修建寺院希望佛主保佑江山永固,还不如想办法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有了小家庭的牢固,才可能会有大国家的牢固呀。

生:皇帝呀,你只知道修建寺院,难道你不留心身边的美景吗?现在的大自然中到处是美丽的景色,难道你不知道欣赏吗?

师:皇帝,大官们都应该来欣赏大自然的美,这美就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师: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请大家下课后写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这一首诗。(生背)

只有一个地球

一、创设情境,感知地球

师:(课件播放地球图片。)自古以来,地球就让我们人类感到那样神秘。直到20世纪,科学家们才揭开了她那美丽而神秘的“面纱”。在茫茫宇宙中,只有我们这个星球上存在着生命,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请看老师的手势,再读一遍。(师手势强调“一个”,生再读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就跟随宇航员一起到太空中看看我们的地球吧!

(课件出示地球在太空中旋转的图片。)

师: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就是她孕育了万物生灵,喜欢吗?请用一句话,夸一夸我们的地球!

生:地球,你太美了!(语气平淡。)

师:你们一次深情地赞美地球,如果她听到了,会热烈地鼓掌的。

生:(大声、深情地再次朗读。)地球,你太美了!(生不约而同地鼓起掌。)

师:谁还愿意来赞美地球?

生:地球,你太可爱了!

师:好极了!谁再来?

生:地球,你太伟大了!

师:你的赞美可真深情。记得曾经有一位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过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被破坏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宇航员的感叹。

师:读后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们的地球怎样可爱?

师:你很会提问题,谁还有疑问?

生:我们这个地球这么可爱,为什么容易被破坏?

师:你可真善于发现问题。

生:宇航员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们都想知道地球怎样可爱,又为什么容易被破坏是不是?请同学们打开书,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生自读课文。)

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地球非常可爱。

生:我知道了我们的地球很渺小。

生:我知道了地球遭受了什么破坏。

生:我知道了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师:你们读得很认真。读了一遍课文,你们了解到了课文怎样描写地球可爱,怎样说明地球容易被破坏了吗?请同学们再一次快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把描写地球可爱的内容和描写地球容易被破坏的部分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

(生读课文,做标记,师巡视。)

二、读中感悟,赞美地球

师:课文中哪部分写出了地球的可爱?简单地说说。

生:第1自然段。

师:谁愿意选择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出来,并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生:“据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我喜欢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地球的美丽。

师:谁来评价她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很流利。

师:你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谁再来?

生:她读得没有感情。

师:其实,她平时感情也挺丰富的,只是今天没表现出来。谁能说说,要想把地球的美读出来,哪些词应该强调地读?

生:“薄薄的”应该轻声读。

师:你体会得不错。

生:“纱衣”应该轻轻地读。

师:你理解得挺好。你读读这个词。

生:(轻柔地读)纱衣。

生:“晶莹透亮”应该强调。

生:“相互交错”也应该重读。

师:你们说出了自己的体会。地球是那样的晶莹,那样的缥缈,怎样读才能读出这样的感觉来呢?谁愿意试试?(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你读得太出色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地球的美!

师:谁还愿意读出你喜欢的句子?

生:“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和蔼可亲。”我喜欢这句的原因是这句写出了地球的可爱。

师:老师想问问你读得这么出色,是带着什么感情来读的?

生:带着对地球妈妈的赞美与喜爱来读的。

师:我们就像她那样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这句话!(生齐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教学内容: 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个模块。围绕两个模块可以开展“读诗、吟诗、写诗”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题,如同一个诗人,或者同一季节等主题,搜集古诗,或打印或手写,自己小组装订成册,封面、插图自己设计,先在小组内吟诵,再与其他小组交换诵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开始写诗,从仿写到自己创作,素材全是自己最熟悉的来源于生活中的,如多彩的童年,纯洁的友情,斑斓的秋天,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风雨雷电等等,都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让学生学会写诗,整理好了自己的诗集,留下了学生成长的脚印。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唯有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阅读诗歌或者记录当地的民歌民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古诗等,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积累中华诗文。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等活动,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一、整体梳理: 1、诗歌总集:《诗经﹒采薇》 唐诗:《春夜喜雨》 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元曲:《天净沙﹒秋》 现代诗:《太阳的话》、《白桦》 2、本组诗歌是按内容分类的。 3、不同角度搜集: (1)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2)按形式分:格律诗(律诗、词、曲等)、自由诗。 (3)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4)按国家和作者分:中国的屈原、李白、杜甫……外国的雪莱、海涅、普希金……(5)民歌 (6)童谣 4、诗歌的起源: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5、诗歌的特点: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6、诗歌的表现手法: (1)赋——直接陈述事物;比——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兴——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传统)(2)夸张、复沓、重迭、跳跃……(发展)(3)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4)象征:以象征义,现代诗歌中,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 7、现代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 (1)比拟——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2)夸张——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或缩小,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3)借代——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与比拟有相似之处。 8、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按音律分: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涵盖;发展轨迹) (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 ◎小令:58字以内。◎ 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单调:只有一段。

六年级上册语文25课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同步解析_六年 级上册语文25课 一、对句子的理解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太好了。“若”,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 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读了这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教 学时,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 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 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把琴摔碎。“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这里指伯牙把钟子期当做他的知音。“复”,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 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二、对词语的理解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 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 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 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 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 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 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 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 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 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 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 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一、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1)、读题目,“伯牙绝弦”中的“绝”的意思是(),“伯牙绝弦”的意思是()。 (2)、读3—5遍课文,我能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记在心里,然后给下列字注音:弦()哉()兮()峨()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38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6分) hé’ǎi ( )可亲的奶奶总是把lán zi ( )之类的东西kānɡ kǎi ( )地借给别人使用,我笑她爱心fàn làn ( ),她却笑着说:“我这叫zī yuán ( )共享!”我也要向她学习,长大后为他人、为国家多作ɡònɡ xiàn ( )。 (二)用“\”画去加点字不正确的音节。 (4分) 1.“长征”运载.(zǎi zài )火箭升空的画面非常壮观.(ɡuān ɡuàn )。 2.在恶.(è ě)劣的环境中,这棵参.(cān cēn )天大树依然顽强地生长着。 (三)与词语“耳闻目睹”结构相似的是一组是( )。(4分) A.排山倒海 B.地动山摇 C.惊涛骇浪 D.天涯海角 (四)写出下列加点的词语的反义词。(4分) 1.树勇敢..( )地顶住了凶猛..( )的洪水。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五)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20分) 1.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8分) (1)改为反问句: (2)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 照样子,仿写句子。(4分) 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 。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4分)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4.写一句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4分) 二、积累运用。(10分) 1.古诗名句填空。(6分) (1)《浪淘沙》中,描写黄河的雄伟气势的诗句是, 。 (2)《书湖阴先生壁》中,引用典故抒写诗人对山水的深情的诗句 是, 。 (3)《江南春》中写到了“莺啼”,你读过的古诗中也写到“莺啼”的诗句 是, 。 2.中国文化常识填空。(4分) 《少年闰土》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句中的“五行”指的 是、、、、。你或你同学的名字里带有字,跟有关,由此推测有可能你或他的五行缺。 三、阅读感悟。(22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含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5) niao chao rongshu yanyu ruixue zhixie ()()()()() 二、一锤定音。(选择正确读音)(6) 渗进(SHEN SEN)彤云(tóng DAN)狩猎(shòu SHOU ) 控制kòng KUN )松衫(shān SHAN )同胞(bāo PAO) 三、查字典。(6) 1.查字典。(4分) (1)知道字形,不知道读音,用( )查字法。“亲戚”的“戚”应先查( )部,再查( )画读音是( )。 (2)知道读音,不知道字形,用( )查字法。“zhì烤”的“zhì”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字形是( )。 2.按要求填空。(2分) “东张西望”的“张”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字典里“张”字有三种解释①量词;②看、望;③张开展开。“东张西望”这个词里,“张”字应取第______种解释。 四、把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改正过来。(4分) 例:破锭百出(绽)× 慢不经心( ) 深务痛绝( ) 喜出往外( ) 三年五裁( )

五、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成语)(4) 1、他读起书来高低曲折,和谐优美,我们很爱听。() 2、听了这么美妙的音乐,他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地跳起舞来。() 3、劳动中,同学们争着向前,惟恐落后,挥汗如雨。() 4、我的成绩这么差,几次让爸爸恼怒得跳脚呼喊像打雷一样。() 六、将下列的词语按要求归类,也可以把你平时积累的词语也进行这样的归类。(9) 1.描写人物神态的: 2.描写人物品质的: 3.描写自然景物的: 七、句子。(8分) 1.按要求写句子。(2分) (1)改变词序,不改变句意: 我在少年宫附近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变词序,改变句意: 他的话没有完全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把句子中有关部分用“_____”画出来。(3分) (1)画出表示连续动作的两个词:李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第25课

第25课《伯牙绝弦》复习检测 河南省汝南县金铺镇中心学校李宏伟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语音标注(给下列汉字注音)。 弦()兮()哉()谓()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峨()弦()谓()泰() 娥()眩()渭()秦() 蛾()舷()猬()奏() 三、各就各位(选择字义,填序号)。 善:①擅长,长于②好,表示赞同③言行、品质好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⑥熟悉

1.伯牙善鼓琴。() 2.善哉,洋洋兮若江河。()3.这个叔叔很面善。() 4.心怀不善。() 5.他这个人狡猾善变。()6.要想办法做好善后工作。()四、字词解释(解释加点的词)。 1.洋洋兮若江河。() 2.峨峨兮若泰山。() 3.伯牙所念。()

4.乃破琴绝弦。() 5.伯牙谓世再无知音。()6.志在高山。() 五、一一对应(古字与今义连线)。 曰好像 绝再,重新 鼓于是,就 复断 若弹 乃说,道

六、古句今译。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练习题

6.怀念母亲 1.辫子组词。 慕()篇()频() 幕()偏()涉() 挚()凄()斑() 势()妻()班()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心()()涌()天之() ()望()天()来()梦 ()不下()()不安() 3.按要求写句子。 (1)为了我们的将来,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琴拉得很好。我的耳聋了,听不见。(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心很着急。(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你认为句中的“愿望”具体指作者的什么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会“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这个句子,回答问题。 ①“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你心中,你的母亲的形象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语文上册-明清文学-第六课: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作品简介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记述了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共491篇,流传较广的篇目有《狼》、《聂小倩》、《口技》、《促织》、《画皮》等。 蒲松龄(1640 - 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从小颇有文名,可是一生考科举未中。 知识链接 《聊斋志异》中的女鬼们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志”是记述,“异”是奇异的故事,所以“聊斋志异”即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在这些奇异的故事中,又以女鬼的故事见长。 《聊斋志异》中出现的女鬼多是美丽动人的妙龄少女。虽然她们刚开始会做些坏事,但最后总能够被善良的书生所打动,决心与恶鬼断绝关系,渴望能够返归人世。比如《聂小倩》一篇就塑造了一位纯洁如百合的女鬼。聂小倩一开始受老妖的指使,杀害了无数可怜人。后来她遇到书生宁采臣,本来也想杀掉他,却

在与他的接触中,逐渐被他光明磊落、正直高尚的人品所感化。于是她不仅将老妖设毒计害人的真相告诉了他,还帮他脱离了陷阱。宁采臣也感念小倩的救命之恩,把她带回家中,后来还娶作鬼妻。小倩从此就与恶鬼断绝来往,像人一样生儿育女,与宁采臣一起开始了美满的生活。 当然,《聊斋志异》中也不是所有的女鬼都是本性善良的。比如《画皮》中的女鬼,她因为生前受尽欺辱,悲愤而死,化为厉鬼后便披上美丽的人皮,报复人类。她引诱王生抛弃妻子后,便将他挖心杀死。 《聊斋志异》中的女鬼形象丰富多彩,且各个性格鲜明。后世作品受其影响,也开始塑造更多的女鬼形象。这些讲述女鬼故事的作品被大量改编为戏曲,以致戏曲家们还单独为她们创设了一个行当——“魂旦”,可见女鬼题材影响之广大。 作品欣赏 《狼》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通过记述一个屠夫傍晚归家途中遭遇恶狼的故事,赞扬了屠夫的勇敢果断、谨慎机敏,嘲笑了玩弄阴谋、自食恶果的黠狼,同时以狼喻人,批判时下狡诈阴险的“狼人”,预示着他们自食恶果的结局。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a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b。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

五年级语文(上)每课一练:第25课《古人谈读书》

五年级语文(上)每课一练:第25课《古人谈读书》 第一课时 一、读句子,给加点字注音。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第三要有恒.。() 二、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敏:好: 耻:下问: 2.却只漫浪 ..诵读,决.不能计。 漫浪:决: 3.盖士人 ..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士人:恒: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而,,。 2.心不在此,,,却,,记亦。 3.有志则;有识则,,如,如,皆无识者也;有恒者。 第二课时 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耻下问”告诉我们不要向不如自己的人提问请教。 B.朱熹认为“三到”之中最重要的是“口到”。 C.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志”“识”“恒”缺一不可。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知”字意思是知识。

二、学了本课,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今后打算怎样读书。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1.zhì 2.zhìhuì 3.yǐqǐ 4.héng 二、1.勤勉。喜好。以……为耻。 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2.随意。一定,肯定。 3.读书人。恒心。 三、1.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不能久也 3.断不甘为下流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河伯之观海井蛙之窥天则断无不成之事 第二课时 一、C 二、我今后读书要做到认真细心,读书时眼睛看到,口中多多朗诵,心中默默记忆。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别人请教,或是查阅资料,,直到弄懂为止。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六到第十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六到第十课课后习 题参考答案 干货来了?不得不看的干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 册语文书第六到第十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六到第十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 (1)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 接受任务→ 引上绝路→ 痛击敌人→ 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在课文 中画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A、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斩钉截铁”说明班长马宝玉不怕牺牲,毅然而然地选择死亡,也要完成连 队交给的任务! “热血沸腾”一词很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在班长的感召和鼓舞下,也要用生 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他们不畏牺 牲的英雄气概。 B、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 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这个句子是写班长马宝玉动作的,“抢前一步”、“猛地举起”写出了班长对 敌人的憎恨,对革命的忠诚,具有勇往直前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出类似的词句: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 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 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只从敌人手 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 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第64课时 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计划制订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回忆学过哪些诗歌?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41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3分) 肆虐.(nüè√ lüè) 耙.地(bà pá√) 铁锹. (qiāo√ qiū) 排闼.(tā tà√) 盘踞.(jù√ jū) 滥. 用(làn√ nàn) 2.看拼音,写词语.(8分) kāng,kǎi 慷,慨 jīng,yíng 晶,莹 yáo,lán 摇,篮 hé,ǎi 和,蔼 kuàng,chǎn 矿,产 huánɡ,yīnɡ黄,莺 bāo,guǒ包,裹 jī,dì基,地 3.辨字组词.(8分) ???涯(天涯)崖(悬崖) ???员(成员)贡(贡献) ???睹(目睹)赌(打赌) ? ??资(资源)姿(姿态) 4.读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画“——”.(4分) (1)有人会说,宇宙那么大,在地球资源(干涸 干枯 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2)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意 肆虐 虐待)的地方. (3)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使用 滥用 乱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恐吓 危险 威胁). 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5分)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中的“四百八十寺”是实指,说明寺庙很多.(×) (2)《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散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3)《青山不老》一文中,“青山是不会老的”是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 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三黑和土地》《青山不老》四篇课文 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 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 《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每篇课文中作 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 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 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青山不老》中“这位普 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 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7.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 二、自主学习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出示课件3】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图文解读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图文解读【部编版】 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知识点 我会认组词 识:zhì(附识、心存目识、默而识之) 矣:yǐ(足矣、心既到矣、悔之晚矣) 多音字 为:wéi(认为)wèi(为何) 好:hào(爱好)hǎo(好人) 识:zhì(附识)shí(识别) 理解文言文 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注释】 ①敏:勤勉。②好:喜好。③耻:以……为耻。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知:同“智”,智慧。⑥识:记住,这里读zhi。⑦厌:满足。⑧诲:教诲。 【译文】

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二 【注释】 ①谓:说。②漫浪:随意。 【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已经到了,难道眼和口会不到吗? 三 【注释】 ①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③下流:下等,劣等。 【译文】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稍有所得就自满自足,像观海的河伯,像观天的井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五、问题归纳 1.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 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2.曾国藩提出的读书的“三有”你是怎么理解的? 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有了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要想有所成就,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六、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人谈读书的方法和益处,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七、课外知识点 1.《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中小学上学期教学资料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题及答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字·词](29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7分,两字词语每个0.5分,每个成语1分) sh ù sh āo páng b ó ru ì xu ě l ǐn li è zh ì y àn ( ) ( ) ( ) ( ) ( )雪球 ( )语 y ìng ji ē b ù xi á li àn li àn b ù sh ě zu ì ku í hu ò sh ǒu y ǎo ti ǎo sh ū n ǚ ( ) ( ) ( ) ( ) 【答案】树梢 磅礴 瑞雪 凛冽 掷 谚 应接不暇 恋恋不舍 罪魁祸首 窈窕淑女 二、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然后在正确的读音下打“√”。(5分,每空0.5分) 1.这真是一株大数,枝干.(g ān g àn )的数.(sh ǔ sh ù)目不可计数.(sh ǔ sh ù)。 2.那么多的绿叶,一簇.(c ù s ù)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 (f èng f éng )隙。 3.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xi à h è),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 īng x ìng )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4.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s ù sh ù)地落下来,玉屑.(xi è xi āo )似的雪末.(m ò w èi )儿随风飘扬。 【答案】1.g àn sh ù sh ǔ 2.c ù f èng 3.xi à x īng 4.s ù xi è m ò 三、比一比,再组词。(5分,每空0.5分) 假( ) 哀( ) 拔( ) 膀( ) 渗( ) 暇( ) 衰( ) 拨( ) 傍( ) 惨( ) 四、补充词语。(12分)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5分,每个词语0.5分) 欣欣( ) 日( )月( ) ( )精( )神 ( )风( )扬 情( )自( ) 寒风( ) 应( )不( ) ( )云( )布 粉( )玉( ) 不( )( )数 2.在括号里填上意思相反的字组成词语。(5分,每个词语0.5分) 例如:翻(天)覆(地) (优)胜(劣)汰 大( )无( ) 舍( )求( ) 若( )若( ) 扬( )避( ) 善( )善( ) 承( )启( ) 弄( )成( ) 化( )为( ) 去( )取( ) 弃( )图( ) 3.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叠词。(2分,每个空0.5分) 例如:风(萧萧) 毛( ) 亮( ) 沉( ) 蓬( ) [句·段](24分) 一、选择词语填空。(4分,每空0.5分) 回味 品味 1. 请你( )一下这道菜。 2.他说:“这酒真是( )无穷啊!” 逼近 靠近 3.我们的炮舰( )敌舰,猛烈开火。 4.( )沙发的墙角有一张桌子。 陆续 继续 连续 延续 5.这场战争( )了整整一年了。 6.下雨了,联欢会不能( )开了。 7.诗歌朗诵开始了,参赛队员( )走进场。 8.演唱会上,她( )唱了三首歌。 二、请填写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每空1分) 1.一颗有生命的种子落在瓦砾堆里,它绝不悲观,绝不叹气。 ( ) 2.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 3.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 4.人与上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 ) 三、找出句中错别字用“——”画出,然后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4分,每题2分) 1.当我说许多株容树的时后,朋友们马上究正我的错娱。( ) 2.我仿佛听见几支鸟朴翅的声音,等我住意去看,确不见一只鸟的影儿。( )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12分) 1.榕树正在______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______给我们看。那么____的绿颜色,一簇______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______。那______的颜色,明亮地______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______。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根据课文内容把以上空格出填写完整。(4分,每空0.5分) (2)“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之情。(2分)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句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_________,第二个“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装----------------------------------订------------------------------线----------------------------------------------------------------------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第1页 共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含答案

精品语文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菜畦.(guī) 排闼.(tà) 遨.游(áo) 威胁.(xié) B.恩赐.(cī) 璀璨.(càn) 山峦.(luán) 麋.鹿(mǐ) C.潺.潺(chán) 肆虐.(nuè) 记载.(zài) 铁锹.(qiāo) D.荞.麦(qáo) 盘踞.(jù) 擎着(qíng) 城郭.(guō) 二、看拼音,写词语。(12分) bǒ yá jīyíng 颠( ) 天( )海角( )础晶( ) guǒ ǎi kāng kǎi gòng 包( ) 和( )可亲( )( ) ( )献 dǔlàn jīzī 目( ) 粗制( )造( )地( )源 三、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4分) 1.银河屋瞻青苔啼鸣( )—( ) 2.摇蓝地质毁坏枯竭( )—( ) 3.耙地倒景呼唤降临( )—( ) 4.窗外享福乔麦领悟( )—( ) 四、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0分)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2.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 3.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 ) 4.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 5.没有了动物,人类会怎样?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灭亡。(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1.补充诗句。(6分) (1)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 2.日积月累。(4分) (1)五谷:( )( )( )( )( ) (2)五音:( )( )( )( )( ) 六、按要求写句子。(4分) 1.丛林中飘着薄雾。(扩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山是不会老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13分)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 ...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再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不能再生”的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___,”本来”强调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3分) 3.从加点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外阅读。(14分) 当长白山只剩下了树 汪永晨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好的故事》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好的故事》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 搁:gē(耽搁、搁置、搁浅) 综:zōng(综合、综述、错综复杂) 澄:chéng(澄静、澄澈、澄净 萍:píng(萍踪、浮萍、萍水相逢) 藻:zǎo(水藻、绿藻、海藻) 漾:yàng(荡漾、漾奶) 焰:yàn(烈焰、火焰、气焰) 削:xuē(削减、削除、剥削) 瞬:shùn(瞬间、转瞬、瞬息万变) 凝:níng(凝聚、凝视、屏气凝神) 骤:zhòu(骤然、急骤、暴风骤雨) 掷:zhì(抛掷、投掷、掷地有声) 陡:dǒu(陡峭、陡壁、陡变) 二、多音字 差:cī(参差不齐)chà(差生) 曾:céng(曾经)zēng(曾祖父) 澄:chéng(澄澈)dèng(澄清) 削:xuē(瘦削)xiāo(削铅笔) 晕:yūn(头晕)yùn(晕车) 三、近义词 预告——预报幽雅——幽静昏暗——暗淡参差——杂乱朦胧——模糊仿佛——好像澄碧——清澈瘦削——枯瘦赶忙——赶紧退缩——畏缩凝视——注视 四、反义词

缩小——扩大昏暗——明亮朦胧——清晰幽雅——喧杂 退缩——前进有趣——乏味参差——齐整结束——开始 瘦削——丰满 五、理解词语 预告:事先通告。 昏沉:暗淡。 幽雅:幽静而雅致。 错综:纵横交叉。 澄碧:清而明净。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瘦削: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泼剌: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骤然:突然;忽然。 陡然:突然。 六、句子解析 1.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通过想象,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比作“一天云锦”“万颗奔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梦境的幻化无穷,充满生机,以及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2.(红锦)带织人狗中,狗织人白云中,白云织人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突出地表现了梦境中“美的人和美的事”虚虚实实、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3.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运用通感,将“我”在梦境中的感受形象地转化为视觉体验,生动地写出了梦的美好,表达了作者的憧憬之情。“碎影”这正是含蓄地控诉了反动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对人民理想的扼杀,抒发了作者深沉的忧愤。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编单元试卷 第六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训练。(28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排闼.( ) 遨.( )游 威胁.( ) 粼.( )粼 土炕.( ) 肆虐. ( ) 盘踞.( ) 誊恋.( ) 2.看拼音,写词语。(8分) j īng y íng y áo l án l àn y òng zhu àng gu ān ( ) ( ) ( ) ( ) d àng y àng ji é zh ì p ò su ì l ì r ú ( ) ( ) ( ) ( ) 3.多音字组词。(6分) b áo( ) c ān( ) ě ( ) b ó ( ) sh ēn( ) è ( ) b ò ( ) c ēn( ) w ù( ) ǎn ( ) òng( ) īn( ) ān( ) óng( ) n( ) 4.词语宝库。(7分) (1)擦亮眼睛,圈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3分) 和谒可亲( ) 群星崔璨( ) 不紧不曼( ) 绿风荡羡( ) 世外桃园( ) 日月同晖( ) (2)手拉手,找朋友。(4分) 晶莹的 土地 每一处 耕地 有效的 波光 每一片 沙滩 神圣的 保护 每一座 河流 粼粼的 露珠 每一条 山脉 5.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用“√”标出)(3分)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是那样的和蔼.可亲。(A.态度好; B.繁荣) (2)矿物资源不是谁的恩赐.。(A 、指给予的财物或好处;B:赏,给予) (3)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A 美味,味道;B.增添,增加) 二、能力提升。(19分) 1.按要求写句子。(3分) (1)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缩句) (2)我们要热爱地球。(扩为一个比揄句) (3)人类破坏了自然环境。(改为“把”宇句和“被”字向) 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5分) A.列数据 B.打比方 C.作比较 D.下定义 E.举事例 (1)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 ) 恶 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