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静电薄膜的常用生产技术

抗静电薄膜的常用生产技术

抗静电薄膜的常用生产技术
抗静电薄膜的常用生产技术

抗静电薄膜的常用生产技术

陈昌杰

中国包装联合会塑料包装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

静电的产生,与物体的绝缘性能有直接的相关关系,不同物品对包装薄膜的抗静电性的要求亦不相同,有的商品不仅需要具有一般的抗静电性能,而且需要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因此需要根据包装材料的电阻的不同,对抗静电性薄膜进行规范、分类。国际电工委员会( 1EC) 规定的静电敏感产品( ESSD) 包装用材料如表1所示, 可供我们开发、生产抗静电薄膜参考。

应用抗静电剂制备抗静电薄膜

利用抗静电剂制备抗静电薄膜,具有工艺简便、价格低廉的明显优势,是当今生产抗静电薄膜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目前已工业化的抗静电剂的品种达一百种以上,不仅国外的一些著名的大型化工公司如瑞士的汽巴

公司、美国的氰特公司等,均有自己的抗静电剂的品牌,国内的化工研究院、所,也十分重视对抗静电剂的开发研究工作,如山西省化工研究院、北京化工研究院、杭州化工研究所等都有抗静电剂的代表性产品。

我们可以将抗静电剂经计量后直接混入到塑料粒子(或者粉末)中,生产抗静电薄膜;也可以先将抗静电剂与其它成分配合、制成母粒,在制造塑料薄膜时,将母粒混入塑颗粒中,按常规成膜方法生产抗静电薄膜。工艺方便易行,还可以根据生产抗静电薄膜的实际需要,添加一些必要的助剂,以改进产品的性能( 例如配入开口剂降低薄膜的粘闭性),从而将抗静电薄膜的开发研究,简化为着力于抗静电母料的开发研究;目前国内的功能母料的生产企业,多半均有牌号的抗静电母料产品,因此对于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单位,可从生产抗静电母料专业化企业,选购性能优良的抗静电母料,完成抗静电薄膜的开发工作。所以无论对于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还是技木力量比较薄弱的单位,采用抗静电母料生产抗静电薄膜,那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利用内部抗静电刑生产抗静电薄膜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是抗静电剂有一个从塑料基体中向薄膜表面扩散的过程,因此刚成膜后并不表现出抗静电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放之后,抗电性逐渐增加最后才能达到一个极值(决定于抗静电剂品种与配用量的平衡值),其二是要达到某一给定值,内部抗静电剂的用量与薄膜的厚度有关,薄膜的厚度越薄,所需要添加的抗静电剂越多。利用表面活性剂类抗静电剂生产的抗静电薄膜,抗静电性的下降,主要来源于表面电阻的下降,且表面电阻的下降有限,一般不低于108Ω,因此抗静电效果有限,对于一些对抗静电性要求高的领域,例如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包装,尚嫌不足。

利用表面活性剂类抗静电剂生产的抗静电薄膜,抗静电性能明显地受环境湿度的影响,在湿度较低的情况下,薄膜的抗静电性能低下,当大气湿度低于25%时,基本上失去实际使用价值。此外,内部抗静电剂是通过扩散到薄膜的表面而产生抗静电效果的,使用时存在于薄膜的表面,抗静电剂比较容易因。摩擦、水洗等原因而损失,持久性方面,往往不尽如人意( 由于损失的抗静电剂可以通过薄膜内部抗静电剂向薄膜表面的扩散得到补充,一般较之使用外部抗静电剂生产的抗静电薄膜,具有较佳的持久性) 。

采用导电型填料生产抗静电塑料薄膜

采用导电型填料不仅可以生产防静电塑料薄膜,而且由于其抗静电性基于填料的导电性,持久性较表面活性剂型抗静电薄膜好,而且抗静电性受环境湿度的影响小。对填充型防静电包装塑料研究、应用得最多的是碳黑体系填充防静电材料。其性能主要取决于导电填料的种类、骨架结构、分散性能、表面状态、添加浓度等,以及塑料材料的种类、结构, 填料加入的工艺方法等。乙炔黑和高温石墨化炭黑,其结构稳定,不易氧化,容易在高分子中形成伸展的链式或网状组织,可以得到优良的防静电性能。为了提高炭黑体系的防静电性能,还常常将它与金属氧化物、弹性体等物质混合使用,例如炭黑与陶土、滑石粉等惰性填料组成二元填料,可以将电阻率降低一个数量级,利用炭黑、陶土二元填料可以制得体积电阻为10-

1Ω·cm~105Ω·cm 的导电性材料。碳黑型抗静电薄膜性能上的两大局限是不透明及只能做黑色薄膜。

金属氧化物系填充型防静电材料,是近几年研制的一类新产品,其性能比金属填充型材料略差一些,但性价比好。目前成功应用的有氧化钛、氧化锌等等,其中还有性能价格均佳的是氧化锡,其色相较淡,粒径很小(0.1pm以下),可以满足透明、防静电的要求。根据导电理论,填料形状从球形趋向扁平其导电性能升高。据此,日本近年研制成功一种新的导电性云母片材填料,采用固溶法沉积一层导电性的金属氧化物,在光滑的云母薄片微粉表面,固溶沉积一层Sn02制成新颖的导电性MEC,外观呈灰白色,且有透明度,体电阻率可达到

10Ω·cm 数量级,涂层透光度达80%以上。

采用涂料生产防静电薄膜

采用涂料生产防静电薄膜与采用外部抗静电剂生产抗静电薄膜不同,涂层型防静电技术,不使用表面抗静电剂的溶液对薄膜的表面进行涂布,而是采用导电性涂料涂复在塑料表面、形成均匀的涂层,从而赋予塑料导电性能,使之成为具有防静电材料,此法原则上也可以用于制造抗静电薄膜。

最近10年来,属于涂料工业领域的导电涂料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性能日益提高,种类日益增加,并形成了导电涂料系列:

①防静电碳系涂料,主要采用炭黑作导电成份,具有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等优点,现在应用较多;

②肪静电金属系涂料,导电组份主要采有鳞片状铝片、镍片、铜片;

③防静电金属氧化物系涂料中,使用的主要为粉末状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铟、氧化镉等,以及用SbCl8、SnC14、Sn02、Sb2O5等微粉。

上述导电成份和丙烯酸树脂配制成新型的防静电涂料。近几年来,抗静电成膜物不断发展。例如用电荷转移型高分子络合物溶液涂复塑料获得很好的抗静电,又如用五氯化锑与聚乙烯基咔唑组成的电荷转移络合物溶液敷聚乙烯塑料制品。

通过表面改性生产抗静电薄膜

这是一类新兴的防静电包装材料,在进行接技共聚时,先用射线对含单体的混合物进行辐射处理,使共聚物获得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如近年用β射线辐照处理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

再接枝到聚乙烯或聚丙烯上;用丁射线辐照聚酰胺后再接枝上甲基丙烯酸,都可使他们的抗静电性能显著提高,在加热的同时用60Co源的丫射线辐照,使丙烯酸、丙烯酰胺,乙烯基一3一乙氧基硅烷及它们的混合物接枝到聚四氯乙烯上,制成的塑料薄膜具有明显的抗静电效果;用电子束、激光对高分子衬料进行处理,也可以获得优良的防静电功能。美国用电子束处理过的包装袋已上市销售,它耐久性好,没有腐蚀,没有污染,性能优良,可与抗静电荆型和炭黑填充型防静电材料媲美,已呈现出参与市场竞争的势头。

通过电子束处理,生产抗静电薄膜的方法,还可以用于透明复合型软包装材料(袋),这无疑是一种新的防静电发展方向。利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透明产品,已有样品上市销售。通过蒸镀技术生产的镀层型抗静电薄膜及复合型抗静电薄膜在高分子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导电的金属镀层, 诸如物理气相沉积(PVD) 、化学气相沉积(CVD) 等工艺方法,亦可用于生产抗静电薄膜。真空物理气相沉积是一类方兴未艾的新工艺技术,它主要有真空蒸发镀、溅射镀、离子镀等三种技术。包装行业已经泛用的真空镀铝膜、镀铝纸, 就是这一种技术的产物。真空物理气相沉积常常在10Mpa~10Mpa 真空中,将金属铝加热到熔点以上,形成铝蒸气, 最后凝聚在塑料材料表面形成极薄的金属铝膜,真空物理气相沉积,还可以蒸镀其他金属以及金属氧化物等物质。

复合型包装材料也是一种实用的抗静电包装技术。一般而言,防静电包装除了要求材料有一定的抗静电功能外,还应有耐久、耐热、耐光、耐压、耐化学晶、经济、安全等等物理、机械、化学性能和综合按术经济性能,其最佳的实施方案之一,就是采用复合技术。复合型抗静电包装塑料作为包装袋( 容器) 已广泛使用,其结构特点是,中间往往夹有3层―4层阻挡屏蔽层( 这些屏蔽层主采用金属化薄膜, 导电性填料填充的薄膜),最表面层和最里面层一般使用抗静电剂型的抗静电薄膜,这是现在流行的主流,也是今后抗静电包装袋发展的方向。此外,采用电阻值较低的树脂,也是获取抗静电薄膜的一种工业化方法。例如由电阻值较低的聚乙烯醇树脂为主体所生产的聚乙烯醇薄膜,就是一种性能颇佳的抗静电薄膜(表面电阻在108欧姆左右)。在日本聚乙烯醇薄膜广泛应用于纺织品与服装之类的商品的销售包装( 年耗用量在万吨以上),和聚乙烯、聚丙烯等通用薄膜相比,聚乙烯醇薄膜可明降低减少吸尘效应,从而提高对商品的展示效果。

所有文章均由SpecialChem编辑撰写,收集整理。如果您希望出版/提交您的关于塑料和弹性体等技术专长的稿件,请将您的稿件发送到sino@https://www.doczj.com/doc/715375709.html, . SpecialChem 保留拒绝和出版该文章/新闻的权力。

车间防静电规定

生产车间防静电规定 目录 1. 目的 (2) 2. 适用范围 (2) 3. 引用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名词术语 (2) 5. 防静电工作区系统 (2) 6. 人体防静电系统 (5) 7. 职责 (6) 8. 培训 (7) 9. 采购 (7) 10. 文件生效日期 (7) 11. 记录 (7) 12. 附录 (7)

1.目的 1.1.为避免静电敏感元器件在生产、运输、储存、检测等过程中受到静电释放的影响,从而产生短路、电阻漂移、 开路、工作性能退化等不良现象。特建立《电子产品制造静电防护技术要求》,以保证产品品质,增加可靠性,减低不良率,节省产品工时成本,降低维修费用。 1.2.基于《电子产品制造静电防护技术要求》文件的颁布,提高员工对ESD的认识,加强员工自觉防止ESD现 象之观念,促进生产管理水平之提高。 2.适用范围 2.1.本文适用于所有车间中生产制程及电子元器件的采购、运输、储存、检测过程中的静电防护。 3.名词术语 3.1.静电:一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电荷。它所引起的磁场效应可以忽略不计(静电可由物质的接触与分离、静 电感应、介质极化和带电微粒的附着等物理过程而产生)。 3.2.ESD:Electronic Static Discharge,原意是指静电释放,即通过带静电区域直接接触或感应而引起的静电电荷 在不同电势物体上的转移。后常指静电防护,即避免静电释放的发生。 3.3.静电感应:当带电物体靠近某一介质时,在该介质表面因感应而带电荷,并形成感应电场。 3.4.ESDS:Electronic Static Discharge Sensitive,静电放电敏感(的),通常用来指静电敏感元器件。 3.5.防静电工作区:由各种防静电设施、器件及明确的区域界限形成的工作场地。 3.6.静电敏感度:Electrostatic Sensitivity,元器件所能承受的静电放电电压值。 3.7.表面电阻/点对点电阻:在与材料的同一侧面相接触的两个规定形状的电极之间,直流电压对于流过的电流的 比值。该测量结果以欧姆为单位来表示。 3.8.体积电阻/对地电阻/系统电阻:在与材料的相对两面相接触的两个规定形状的电极之间,直流电压对于流过的 电流的比值。该测量结果以欧姆为单位来表示。 3.9.摩擦起电:当使两种材料接触或相互摩擦后分离时,产生静电荷。 3.10.摩擦电压:物体被摩擦后,表面所带静电荷的电压。 3.11.ESD 损伤:由静电放电引起的电子元器件性能退化或功能失效。 3.12.消电时间(Decay Time):一个静电压从其初始值降低到一个给定值(通常是初始值的10%)所需要的时间。 3.13.注:国际惯例对于小于1E6欧姆的电阻使用10V电压测量,大于或等于1E6欧姆的电阻使用100V电压测量。 4.防静电工作区系统 4.1.防静电工作区的划分: 4.1.1.根据GJB 1649规定的静电放电电压敏感的静电放电敏感元器件\组件和设备的分级. 静电放电敏感产品按敏 感度电压被分级为: 静电敏感度级别静电敏感电压(人体模型—HBM) I级0~1999V II级2000~3999V III级4000~15999V 根据该项标准的规定,所要求的ESD控制大纲一般只包含对I和II级敏感产品的防护。现按照元器件静电敏感度和生产线实际情况如下: 4.1.1.1.高速器件(如蓝牙耳机等含高频器件的组件)、较大规模集成电路(如CMOS摄像模块)的静电敏感度相 对较高, 凡是含这些器件的半成品生产线均定为I级; 4.1.1.2.普通器件如TI的计算器等,没有用到上述类型器件的产品,则生产这些产品的生产线不需要严格的防静 电措施。仅仅是器件的存储和运输,也不需要严格的防静电措施,理由是器件在这个时候没有被操作。把这些生产线或车间定为II级; 4.1.1.3.按照上述理由,现规定敏感级别为: 级别区域 I级暂无 II级普通电子产品的半成品包装区域、货仓电子料区域,生产仓,收料仓等 4.1.2.公司内部由黄、黑双色斑马线围起的区域或门口挂有静电标示牌的车间为防静电工作区。

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

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 1 目的 加强防静电设施维护管理,防止静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避免或减少因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一步规范液体原料、产品在生产、运输、贮存、使用过程中静电危害的管理。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防静电设施和作业活动的管理,并适用于防静电接地设施使用、安装、检测等全过程。 3 职责 3.1 动力车间负责是防静电设施管理归口部门;负责防静电设施的维修、改造、检测等过程的管理工作;参与由于静电引起的相关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 3.2 安环部组织相关的静电培训和培训工作,负责日常静电跨接和静电接地的督察,负责防静电接地设施的年检工作。组织由于静电引起的相关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 3.3各车间、部门负责所属范围内的防静电设施的使用、日常维护保养及防腐工作,保证防静电设施完好;负责日常生产过程中防静电的过程管理。 4 内容 4.1 设计与安装 4.1.1防静电设计与安装应严格遵照《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技术规定》和《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等相关规范要求执行。 4.1.2 生产、贮存和装卸易燃液体的设备、管道、贮罐、槽车等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4.1.3 所有防静电接地线必须坚固可靠,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10mm2,单独的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与其它目的的接地极共用时应满足其他接地及的技术要求。 4.1.4在设备、管道上作机械固定用的金属螺栓,可兼作被固定物体的静电跨接用。如需要另做静电跨接线时,可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多股铜芯绝缘电线。4.1.5大型移动设备的接地支线,应选用截面不小于10mm2的铜芯软绞线或铜芯

聚酯薄膜的种类

聚酯薄膜的种类 PET普通印刷膜 产品特点:常规厚度为12~125μm。产品对油墨、涂覆有好的附着性、可用于多色套印、平整度好。主要应用于冷冻食品热封袋及食品、工业品和化妆品等的包装。 主要生产企业: 常州钟恒新材料有限公司、绍兴翔宇绿色包装有限公司、浙江中发薄膜有限公司、浙江欧亚薄膜材料有限公司、江阴金中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宁波舜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绍兴未名塑胶有限公司、中山市盈溢包装有限公司、上海紫东薄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万华股份有限公司、富维薄膜(山东)有限公司、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PET抗静电薄膜 产品特点:常规厚度为25~100μm。产品具永久的抗静电性能,有低的表面电阻率,可单独使用或与PE、PP复合使用。主要应用于电子产品的防护。 主要生产企业:常州绝缘材料总厂有限公司、杭州大华塑业有限公司 PET黑色薄膜 产品特点:产品常规厚度为25~188μm。产品具有黑色遮盖度好、色度均匀、永久、表面光亮平滑或亚光、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好等特点。产品主要用于磁带黑滑纸、电声器材、胶带等。 主要生产企业:杭州大华塑业有限公司、常州绝缘材料总厂有限公司、南京兰埔成实业有限公司、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ET电工薄膜 产品特点:常规厚度有:25μm、36μm、40μm、48μm、50μm、70μm、75μm、80μm、100μm 和125μm。具有良好的电器、机械、热和化学惰性,绝缘性能好、抗击穿电压高,专用于电子、电气绝缘材料,其中包括电线电缆绝缘膜(厚度为25-75μm)和触摸开关绝缘膜(50-75μm)。 主要生产企业: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仪化东丽聚酯薄膜有限公司 PET护卡膜 产品特点:常规厚度:10.75μm、12μm、15μm、25μm、28μm、30μm、36μm、45μm、55μm、65μm、70μm,其中15μm以上的主要作为激光防伪基膜或高档护卡膜使用。具有透明度好、挺度高、热稳定好、表面平整优异的收卷性能、均匀的纵横向拉伸性能,并具有防水、防油和防化学品等优异性能。专用于图片、证件、文件及办公用品的保护包装,使其在作为保护膜烫印后平整美观,能保持原件的清晰和不变形。 主要生产企业:南京兰埔成实业有限公司、浙江强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江阴金中达新材料有限公司、绍兴翔宇绿色包装有限公司、绍兴未名塑胶有限公司、天津万华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发薄膜有限公司 PET普通镀铝膜 产品特点:常规厚度为12~36μm。镀铝PET膜可分为无表面处理、单面电晕处理、双面电晕处理、高透明型等类型。产品具有加工性好、铝层的附着力好、镀铝后铝层亮度好、机械性能优良等特点。镀铝PET膜除可用于镀铝外,也适用于印刷复合或卡纸复合用途。可作为装饰膜镀铝PET膜除可用于镀铝外,也适用于印刷复合或卡纸复合用途。可作为装饰膜使用,如串花工艺品、圣诞花等;镀铝基膜除了用在软包装用途上之外,还可用于防水材料用途上。 主要生产企业:常州钟恒新材料有限公司、绍兴翔宇绿色包装有限公司、浙江中发薄膜有限公司、浙江欧亚薄膜材料有限公司、江阴金中达新材料有限公司、宁波舜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绍兴未名塑胶有限公司、中山市盈溢包装有限公司、上海紫东薄膜材料股份有限公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70753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凡有静电危害的工序、设备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在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区域,必须加强通风措施使其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3、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穿防静电的鞋和工作服,或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如安装接地栏杆等;严禁在上述区域穿脱衣服和穿易产生经典的服装进入该区域;严禁在上述区域,用易燃溶剂(二甲苯等)擦搓衣服,操作区地面应铺设导电地面,并保证其导电性能。 4、在有经典产生的场所操作、检查,不得携带

塑料薄膜抗静电性能的研究和测试

塑料薄膜抗静电性能的研究和测试 摘要:塑料薄膜被广泛使用在各个领域,但塑料表面的高电阻率使其容易产生静电积累,使塑料制品容易吸附尘埃,影响其制品的透明性及表面洁净和美观,还可能影响制品的使用性能。因此对其进行防静电处理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对塑料薄膜的抗静电性能进行研究和测试。 关键词:抗静电剂表面电阻率 塑料薄膜的种类繁多,平常我们所接触的有: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氯乙烯膜、聚酯膜等等,在农业、包装、工业、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然而塑料薄膜加工过程中常因静电而发生卷曲和黏附,因此,塑料的抗静电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塑料的抗静电处理方法很多,如机械法、湿度调节法和物理化学改性法等。由于前两种方法受设备或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目前普遍采用添加抗静电剂的化学改性方法,抗静电剂是一种能防止产生静电荷,能有效地消散电荷的以表面活性剂为主体的化学添加剂,即将抗静电剂加入到树脂中或涂于塑料表面,从而降低塑料制品的表面电阻率,减轻或消散塑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静电积累。 一、静电的产生 什么叫静电:即相对静止不动的电荷,通常指因不同物体之间相互摩擦而产生的在物体表面所带的正负电荷。 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容易失去电子的一方带上正电,容易得到电子的一方带上负电。这两种独立存在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静电(即静止的电荷)。除摩擦作用之外,电场或电磁场的感应也是静电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摩擦过程中的电荷不断产生也不断消失。电荷消散的主要途径有三个:即摩擦物体的体积传导,表面传导和向空中辐射。但当摩擦物体的电阻过高,电荷来不及泄露时,物体就会因电荷的聚集而带电。 二、抗静电剂的性能 添加抗静电剂要求在高温加工如混炼、造粒、吹塑等过程中不分解、不变质,与其它助剂相容性好、塑化良好,卫生、无毒,吹塑成型后,当薄膜表面迁移出的抗静电剂分子层受到破坏时,内部的抗静电剂应能及时渗出,恢复薄膜的抗静电性能,涂层型抗静电要求与塑料薄膜附着性能好,耐摩擦,易溶于醇类、苯类、酯类等有机溶剂或水,且成膜后透明、无雾度、无彩虹现象。 三、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抗静电剂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导电层降低电阻形成导电网络使电荷转移,这样就可以避免电荷滞留在材料表面形成静电,另一方面,抗静电剂还可润滑材料表面、降低摩擦系数,从而抑制和减少静电荷的产生。 四、抗静电剂的种类及应用 目前实用的塑料抗静电剂以表面活性剂和亲水性高分子为主。 塑料抗静电用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有以下品种: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型。 表面活性剂作为抗静电剂使用时,要在材料表面形成抗静电剂分子层。其分子的亲油性基团植于树脂内部,亲水性基团则在空气一侧取向排列。前者使抗静电剂和塑料保持一定的相容性,后者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子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均匀发布的导电溶液,或自身离子化传导表面电荷达到抗静电效果。

电装工艺及材料标准

电装工艺及材料标准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航天电装工艺及材料标准应和国际先进标准接轨 ——研究美国IPC系列标准的启示 航天电装工艺,特别是表面贴装技术 (SMT),是电装行业中的先进制造技术,目前航天系统有些单位仍采用落后的设计标准、工艺标准,宣贯落后工艺,使用落后的生产设备生产SMT 电子产品,多次发生一些低层次的质量问题,如:印制板可焊性差、焊接后翘曲、虚焊、组装件清洗不净、抗恶劣环境性能差等问题,便所谓的"常见病,多发病"难以防治。研究美国IPC标准后,深刻体会到这类标准的先进性、完整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该标准系统化、通用化、模块化(组合化)是防治上述各种质量问题,提高电子产品质量的有效 武器。 1.航天系统表面贴装技术各类标准发展现状 当前,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成倍增加; 同时也改变了芯片的封装结构,如球栅阵列封装(BGA),芯片级尺寸封装(CSP),己广泛用于航天电子产品中,某所采用的CSP器件,尺寸为9×gmm2,球间距为0.4mm,共有441个焊球(21×2l)。由 于高密度组装器件的使用,使航天电子产品以惊人的速度,向短,小,轻,薄,高运算速度,多功能的万向发展。电子组装技术从通孔插装技术(THT),快速发展到表面贴装技术(SMT),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抗干扰性,以及抗恶劣环境等性能。众所周知,因SMT的快速发展,促使世界电子制造业迈进了一个新纪元,并日益成为全球一体化的产业。全球化的产业自然需要全球化的通用标准,以保证在世界范围内任何地万设计和制造出的产品质量相当。因此无论是军品或是民品,设计和制造的标准通用化、系

工厂静电防护措施大全

编号:SY-AQ-01222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工厂静电防护措施大全 A complete set of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measures in factories

工厂静电防护措施大全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防护途径 主要内容 具体措施 1.防止静电的产生 (1)控制静电的生成环境 ①湿度控制.在不致导致器材或产品腐蚀生锈或其他危害前提下,尽量加大湿度 ②温度控制.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降低温度,包括环境温度和物体接触温度。 ③尘埃控制.此为防止附着(吸附)带电的重要措施 ④地板、桌椅面料和工作台垫应由防静电材料制成,并正确接地 ⑤静电敏感产品的运送传递和存储及包装应采取静电防护措施 ⑥喷射、流动、运送、缠绕和分离速度应予控制,在液体、粉体

等材料的输送管道中使用缓和器 (2)防止人体带电 ②穿戴防静电服装、衣、帽、鞋。 (3)材料选用要求 ①凡必须或有可能发生接触分离的材料应考虑使其在带电序列表上的位次尽量靠近 ③使用静电导体材料和静电耗散材料 (4)工艺控制措施 ①制定并实施防静电操作程序 ⑤对有静电燃烧、爆炸可能性的液体材料设置必要的静置时间 2.减少和消除静电荷 (1)接地 ①地板和工作桌、椅、台面、台垫正确接地 ②人体接地 ③工具(烙铁、吸锡器、台架、运输小车等)接地 ④设备、仪器接地

聚酯薄膜的概况

聚酯薄膜的概况 1.1 聚酯薄膜的基本概念 聚酯薄膜是聚酯在非纤维领域应用的一类重要产品,目前它们主要指聚酯家族中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合物制成的薄膜形式,其英文简称是BOPET,全称为Bioriented Stretching Polyester Film。该产品主要以聚酯(PET)切片为原料,经双轴向拉伸后产出的一种性能优良的高档塑料薄膜,具有透明度高、无毒无味、抗拉伸强度大、挺度佳、抗烧裂、不易破损、电气和光学性能优良、阻氧性和阻湿性好、耐寒(-70℃)、耐热(200℃),且具耐化学腐蚀性及收缩性稳定等优良特性。 聚酯薄膜主要用于电气、绝缘、包装、磁体容器、胶片、像带、软盘、电影、录像及娱乐用软件等,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烫金膜、镀铝膜、印刷膜、包装膜、包装材料、复合材料、激光防伪商标、绘图纸、电气绝缘塑料及电容器等。电工聚酯薄膜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它材料复合使用。电工聚酯薄膜作为聚酯薄膜细分市场中的高端产品,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耐化学性和尺寸稳定性,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1.2 聚酯薄膜的性能及分类 聚酯薄膜是以优质的纤维级聚酯切片(粘度为0.64)为主要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配方,经过干燥、熔融、挤出、铸片和拉伸制成的高档薄膜。聚酯薄膜双向拉伸又可以分为一次拉伸和两次拉伸,比较多的采用后者,也就是使用挤出-纵横逐次拉伸法。拉伸的温度通常都是在聚酯的玻璃化温度以上和熔点温度以下,拉伸后的膜经过热定型,使得分子排列称为固定的,称为定型膜;不经过热定型,分子排列不固定的,则为收缩膜,这种膜加热时可以快速收缩。 一、根据生产聚酯薄膜所采用的原料和拉伸工艺不同分类 1、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简称BOPET)… 2、单向拉伸聚酯薄膜(简称CPET)…

电子厂静电防护管理程序教学教材

电子厂静电防护管理 程序

1.0 目的 1.1 建立一个良好的ESD控制工作环境,减少或消除ESD对电性产品的破坏。 1.2 提高产品在客户端的信赖性,维护公司在客户端的信誉,保证产品的品质。 1.3 维护公司员工的身体健康。 2.0 范围 适用于XXX事业部,保护ESD敏感性电子元件及产品之全过程,具体包括材料或产品之来料检查、制造、测试、组装、包装、检查、运输及存储等。 3.0 权责 3.1 工程部:负责公司ESD控制之技术标准的建立,并针对重大ESD事件进行追踪,同时提出改善措施,负责员工的ESD培训。 3.2 质量部:负责对ESD控制之执行品质进行督导及稽核。 3.3 计划部:负责在仓储期间及发料过程对ESD敏感性元器件进行重点防护以及防静电辅材(7. 4.2.5中规定)的来料检查与管控。 3.4 生产部:负责ESD控制标准的执行及日常点检与测量。 3.5 企管部:负责安排ESD人员培训和认证考核,及相关资料归档。 4.0 参考文件 4.1 ANSI/ESD S20.20-2007 4.2 IEC 61340 4.3 ANSI/EIA-625 5.0 定义及相关术语 5.1 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放电 由于电子不均匀分布使电荷在不同电位物体间相互转移的现象。 5.2 EOS(Electrical Over Stress):电压过应力 即当外加电压超过零件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时,造成零件的崩溃。 5.3 导电材料:材料表面电阻率低于1.0x105Ω/SQ或体电阻系数低于1.0x105Ω/CM的材料。 5.4 绝缘材料:材质表面阻值至少是1.0x1012Ω/SQ或电阻系数至少是1.0x1012Ω/CM的材料。 5.5 静电耗散材料:一个材料其表面电阻率大于1.0x106Ω/SQ,小于1.0x109Ω/SQ.(如防静电手套、防静电工作台等)。 5.6 抗静电材料:指表面电阻率大于1.0x109Ω/SQ,小于1.0x1011Ω/SQ的材质。 5.7 CPG(Common Ground Point)共同接地点 5.8 EPA(ESD Protected Area)静电防护区域 5.9 ESD接地:静电充电物(人)经由汇流排、金属支板或系统传导至地面。 5.10 设备接地:从电子设备到硬接地电极之低阻抗路径。

塑料薄膜抗静电剂

为什么需要添加抗静电剂 薄膜本身产生与携带的静电,对薄膜施用有机负面的影响,如印刷会产生高压火华,有使油墨燃烧的危险,静电会使印刷图案中的油墨分子飞溅而影响印刷质量,纸张腹膜表面会吸引灰尘. 如何消除静电? 薄膜必须添加半永久性抗静电剂,随着抗静电剂箱薄膜表面的迁移,在薄膜表面形成亲水层使静电短路而消除. 聚丙烯抗静电剂的原理 阶段一:在挤压过程期间,抗静电剂均匀分布. 阶段二:挤压过后,抗静电剂开始迁移至表面. 阶段三:数小时后或数天后,抗静电剂将表面覆盖. 阶段四: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水分 内用抗静电添加剂 在如下期间添加至聚合物;---成产合成或加工 有限的兼容性-----水分子的迁移吸收 半持久保护耐磨损 抗静电剂的分类 1. 乙氧基胺: 最终产品中的乙氧基胺的含量须达到1-3,可是产品达到优良的抗静电特性.贝斯特公司所采用的均为著名品牌进口乙氧基胺,因此所生产的母料均达优秀指标. 优点:极佳的抗静电特性 极佳的产品物理特性,如对光学及力学指标无影响 缺点:迁移时间慢,当达到最佳抗静电效果时需要10-20天 成本高:4-4.5万元/吨(化学品原料) 最终薄膜产品:化学品成本40-120元/吨 2. 单干脂(甘油-硬脂酸脂): 单干脂是一种快速的抗静电剂,但仅提供暂时性的抗静电效果,单脂含量是抗静电有效成分,用于抗静电级的单脂含量为96%以上,但单组份的单甘脂(GMS)静电半衰期在3000ppm时也只能做到10(14)-10(15),根本不能满足优质产品的抗静电要求,并且只有短期效果. 优点:快速迁移1-2天 缺点:(1)大剂量使用可薄膜变白化,雾度由初下机时的1%左右上升至3-4%(10-20天),光泽度由94%下降到88%. (2)因产品含有大量的油脂,在高温中蒸发引起油污如模头滴油.TDO烘箱内滴油污染产品而影响薄膜质量.

防静电接地技术方案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第六代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件 (AMOLED)面板生产线项目 防静电接地施工方案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编制单位: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1

目录 一、环氧自流平防静电地面的施工 (3) 二、高架地板的接地施工 (4) 三、风管、水管、金属壁板及桥架的接地施工 (6) 四、质量要求 (7) 五、技术规范参照 (7) 2

3 一、 环氧自流平防静电地面的施工 环氧自流平防静电地面的施工内容中,包含有铜箔构成的网络,这些金属网络彼此形成电气通路,用于防静电地面的静电传导。作为电气设计配合,应该将防静电地面所在的建筑柱上,适当预留接地端子盒。在地面施工完毕后,将防静电地面内的金属线与该接地端子盒相连。另外,该接地端子在土建施工过程中须通过柱内主筋与接地极焊接连通,以使静电通过接地端子沿柱内主筋流向地极。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不大于10欧姆。 1) 工艺流程 2) 施工方法 清理地面,寻找中心线。首先将地面浮灰清除干净,然后用量具找出房间的中心位置,画出中心十字线,要求十字线垂直等分。

4 在地面底涂施工完成涂料充分干透后,进行二次打磨处理并进行地面的清洁维护,施工区域用警示带等标示性的材料进行隔离,以防止人员误闯入施工区域。做好上述准备后就可以进行导电胶层的施工,导电层施工利用刮板进行涂装作业,要求导电层涂料厚度均匀。 铺设铜箔网络:在铜箔涂上少许导电胶,从中心位置开始相邻铺于地面,纵向2.4米到3.6米铺设一根铜箔。铜箔必须有两处以上沿墙壁用6平方的软编织带引出约700mm ,引出的编织带与等电位端子箱相连,并选用PVC 线槽进行保护,等电位端子箱内装40*4的铜排,预留10个M8螺栓。 铜箔敷设完成后,进行中涂的施工,然后是面层,整个过程按序进行。 二、 高架地板的接地施工: 1) 工艺流程

电装工艺规范

电子及电气安装工艺规范 第1版 共52页 江苏中航动力控制有限公司 2008年06月

文件编审 会签 审批 发放部门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本公司电子产品安装、焊接及导线连接和电气设备安装的通用工艺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各种电子产品以及电气设备的装联。 2 引用文件 Q/14S.J11-2004 电装工艺规范(第六一四研究所所标) 3工艺过程 3.1 电子产品 准备——元器件成型——元器件零组件的安装、固定——元器件的焊接——自检——补充装焊——清洗烘干——调试老化——检验——补充装焊——检验 3.2 电器产品 准备——元器件成型——元器件零组件的安装、固定——元器件的焊接——自检——补充装焊——清洗烘干——调试老化——导线的加工——机械装配——整机安装——整机调试——自检——检验——补充装配——检验 3.3 电气产品 准备——电气零部件的机械装配和固定——母线的装配和固定——电气零部件间的导线加工——电气零部件间的导线连接——自检——检验——补充装配——检验 4 一般要求 4.1 人员要求 a)各岗位的操作人员必须有相应的上岗证; b)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 4.2 工作场地及环境要求 a)温度应为15℃~30℃; b)应通风,相对湿度为30%~75%;

c)照明度应在500lx~750lx范围; d)各工作部位应配备相应的工作台、电源(零线与地线应分开); e)各工作部位在工作时间内只应放置由工艺规程规定的用于指定工作的零部件、必要的工艺装备及技术文件; f)工具、器材、文件、产品应定置定位; g)应划分工作区和非工作区,工作场所应始终保持清洁。 4.3 防静电要求 a)工作台应铺防静电桌垫并良好接地; b)进入工作场地须穿防静电服、防静电鞋; c)触摸产品内部模块,装焊元器件时须带防静电手腕; d)静电敏感元器件在发放、传递、装联过程中应有防静电措施。 4.4 操作要求 操作时应严格按现行有效的工艺文件进行: a)发现影响装焊质量的问题应及时向工艺员反映,操作员不得擅自处理; b)元件插装后要进行定向、定位复查,在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焊接; c)易碎、热敏和精密元器件成型、安装及焊接应严格按具体工艺文件规定执行; d)在装焊等工序中,应保持手干净无油腻,必要时可带手指套进行操作;检验岗位等需触摸PCB的应戴防静电手套;清洗后的印制板组装件不得用手触摸,以后的 操作一律戴防静电手套。 4.5 多余物控制要求 a)所有切屑形成的操作应在与装配工段隔开的场所进行; b)现场应设立多余物专用箱并每天定时清除; c)剪掉导线、元器件引线或保险丝多余长度时,应采用专用斜口钳或在剪脚专用箱内进行,余头足够长度时应用手捏住余头后一次剪断,以避免导线及引线头掉入

塑料薄膜的抗静电技术

塑料薄膜的抗静电技术 时间:2007-12-01 来源:印刷英才网作者:向问天 塑料薄膜在加工过程中,因摩擦极易产生静电堆集并放电。在进行彩印、干复等工艺时,由于静电吸附粉尘、毛发等异物导致的薄膜质量问题问题时有产生。出格是高达数万伏的静电放电极易引燃有机溶剂,产生火灾工作。由塑料薄膜建造的包装材料对所包装的产物,出格是电子产物极易产生静电风险。而塑料薄膜经抗静电手艺措置后,不单杜绝了火灾隐患,前进了产物质量,而且防止了包装材料因吸附异物造成对所包装产物的传染,前进了粉剂产物如洗衣粉、奶粉的灌装效率。由抗静电薄膜建造的抗静电包装材料,对所包装产物如集成电路、电子仪器等起到静电防护的浸染。今朝斥地的塑料薄膜的抗静电手艺较多,如采用强氧化剂氧化或用电晕放电措置薄膜概况,增长薄膜的导电性;或者经过过程接枝共聚转变聚合物分子结构,使其带有较多的极性基团或离子化基团,降落薄膜的概况电阻率;以及生产中较为广泛采用的抗静电剂措置手艺。而塑料薄膜的防静电手艺按其手艺性能分为导电手艺,其概况电阻率,ρs<105Ω;防静电手艺,其概况电阻率105Ω≤ρs<109Ω;抗静电手艺,其概况电阻率109Ω≤ρs<1012Ω。塑料薄膜的防静电手艺因其手艺性能分歧,导致其所包装产物的分歧。本文就塑料薄膜用抗静电剂的性能及浸染机理、抗静电剂措置手艺及测试编建造以下先容。? 1、抗静电剂的性能及浸染机理? 1.抗静电剂的性能添加型抗静电剂请求在低温加工如混炼、造粒、吹塑等过程中不分化、不变质;与其它助剂相容性好、塑化精采;卫生、无毒。吹塑成型后当薄膜概况迁移出的抗静电剂分子层遭到破损时,内部的抗静电剂应能实时渗出,复原薄膜的抗静电性能。涂层型抗静电剂请求与塑料薄膜附着性能好,耐摩擦;易溶于醇类、苯类、酯类等有机溶剂或水;且成膜后透明、无雾度、无彩虹现象。? 2.抗静电剂的浸染机理? 添加型抗静电剂的浸染机理主若是抗静电剂的亲水基团增长薄膜概况的吸湿性,吸附空气中的水分,组成陋劣亏弱的水膜,起泄漏电荷的浸染。也可增长薄膜概况的滑腻性,降落摩擦系数,防止摩擦起电。涂层型抗静电剂的浸染机理主若是增长薄膜概况的离子浓度,以阴离子中和正电荷或以阳离子中和负电荷的编制防止电荷堆集。介电常数大的抗静电剂可增长摩擦体间的介电性,使介电耗费增长,起到抗静电下场。? 2、抗静电剂措置手艺及测试编制?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凡有静电危害的工序、设备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 安全措施。 2、在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区域,必须加强通风措施 使其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3、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穿防静电的鞋和 工作服,或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如安装接地栏 杆等;严禁在上述区域穿脱衣服和穿易产生经典的服装进 入该区域;严禁在上述区域,用易燃溶剂(二甲苯等)擦 搓衣服,操作区地面应铺设导电地面,并保证其导电性 能。 4、在有经典产生的场所操作、检查,不得携带与工作 无关的金属物品,如钥匙、手表、戒指等。

5、严禁将易产生静电的易燃易爆液体用塑料容器装贮。 6、禁止在装易燃易爆液体的过程中取样、检尺或将金属物品置入罐(槽车)内,检尺取样应在装料完毕经静置后进行。 7、禁止使用喷射蒸汽加热易燃液体。 8、禁止使用绝缘软管插入易燃液体罐内进行移液作业。 9、在机器发生故障、液体渗漏、改变工艺条件或物料用量改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静电危害。 10、禁止用泵直接向罐内喷射溶剂,必须采取自流方式。 11、输送易燃液体,应根据管道内径及介质的电阻率选择适当的安全流速,一般不应超过1米/秒。

塑料薄膜抗静电剂处理技术及测试方法

塑料薄膜抗静电剂处理技术及测试方法 塑料薄膜在加工过程中,因摩擦极易产生静电积累并放电。在进行彩印、干复等工艺时,由于静电吸附粉尘、毛发等异物导致的薄膜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高达数万伏的静电放电极易引燃有机溶剂,发生火灾事故。由塑料薄膜制作的包装材料对所包装的产品,特别是电子产品极易产生静电危害。而塑料薄膜经抗静电技术处理后,不仅杜绝了火灾隐患,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避免了包装材料因吸附异物造成对所包装产品的污染,提高了粉剂产品如洗衣粉、奶粉的灌装效率。由抗静电薄膜制作的抗静电包装材料,对所包装产品如集成电路、电子仪器等起到静电防护的作用。目前开发的塑料薄膜的抗静电技术较多,如采用强氧化剂氧化或用电晕放电处理薄膜表面,增加薄膜的导电性;或者通过接枝共聚改变聚合物分子结构,使其带有较多的极性基团或离子化基团,降低薄膜的表面电阻率;以及生产中较为广泛采用的抗静电剂处理技术。而塑料薄膜的防静电技术按其技术性能分为:导电技术,其表面电阻率,ρs<105Ω;防静电技术,其表面电阻率105Ω≤ρs<109Ω;抗静电技术(摩擦后不产生静电),其表面电阻率109Ω≤ρs<1012Ω。塑料薄膜的防静电技术因其技术性能不同,导致其所包装产品的不同。本文就塑料薄膜用抗静电剂的性能及作用机理、抗静电剂处理技术及测试方法作如下介绍。 一、抗静电剂的性能及作用机理 1.抗静电剂的性能 添加型抗静电剂要求在高温加工如混炼、造粒、吹塑等过程中不分解、不变质;与其它助剂相容性好、塑化良好;卫生、无毒。吹塑成型后当薄膜表面迁移出的抗静电剂分子层受到破坏时,内部的抗静电剂应能及时渗出,恢复薄膜的抗静电性能。涂层型抗静电剂要求与塑料薄膜附着性能好,耐摩擦;易溶于醇类、苯类、酯类等有机溶剂或水;且成膜后透明、 无雾度、无彩虹现象。 2.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添加型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抗静电剂的亲水基团增加薄膜表面的吸湿性,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形成微薄的水膜,起泄漏电荷的作用。也可增加薄膜表面的光滑性,降低摩擦系数,防止摩擦起电。涂层型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增加薄膜表面的离子浓度,以阴离子中和正电荷或以阳离子中和负电荷的方法防止电荷积累。介电常数大的抗静电剂可增加摩 擦体间的介电性,使介电损耗增加,起到抗静电效果。 二、抗静电剂处理技术及测试方法 1.添加型处理技术 该技术是将添加型抗静电剂按一定比例与热塑性树脂混合,并添加多种助剂,经熔融、混炼、造粒,制得抗静电粒子。抗静电剂的选用,要注意与基体树脂的相容性。若相容性差,则制得的抗静电粒子性能较差,但相容性太好,则抗静电剂向表面迁移的速度太慢,难以形成抗静电水膜。选用其玻璃化温度较低的热塑性树脂如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作载体树脂,有利于抗静电剂向表面迁移。与载体树脂进行熔融、混炼、造粒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维持较低的加工温度,防止抗静电剂受热分解。利用抗静电粒子制备抗静电塑料薄膜,常采用三层(ABC)共挤吹塑工艺。注意添加抗静电粒子的比例要根据其有效物的含量确定,并依据测试结果作适当调节,使其表面电阻率ρs在1011Ω左右即可。添加量增大不仅增加产品成本,而且会对后期的加工工序带来不利影响。若要制备抗静电复合包装材料,则应把抗静电粒子加入功能面,而不加入复合面,以免迁移出的抗静电剂及水膜形成阻隔层,影响复合后材料的剥离强度。用制得的薄膜(复合面经电晕处理)与其它基材经干法复合后,

电装生产线防静电技术doc

电装生产线防静电技术与 防静电产品简介 概述 关于电装生产中的防静电技术,已讨论多年,市场上也有很多防静电产品, 但防静电问题并没有得到很有效的解决,原因很多。 本文仅对此与近年来国际先进防静电技术的发展做一简介,希望能对改进国内的电 装生产线的防静电技术有所帮助。 静电的产生与危害 静电产生的原理 从原理上讲,静电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摩擦起电、接触带电、感应带电。对于后二种 方式比较容易预防与控制。在实际生产中最难控制的主要是第一种起电方式-摩擦起电,而且主要由于人体的动作及设备的运动而产生。 常见静电的数量级 首先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静电放电情况: 当人能够听到放电声时,此时的静电电压为2至3千伏;当人能够感到静电电击时电压已达3至 4千伏;而当人能够看到静电放电火花时,电压则至少在5千伏以上!它对产品的危害性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这需要引起我们在电装工作的工人和技术以及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不同条件下各种动作所产生的静电情况 现在再来看一下电装生产中几项常规动作所产生的静电电压范围(单位伏): 相对湿度 动作 人在塑胶地板上行走 人在工作台面的动作 从塑料管中取出 DIP 从塑料盘中取出 DIP 从泡沫塑料中取出 DIP 从塑料包装中取出 PWB 用泡沫塑料包封 PWB 由此可见,一个很常见,很普通的动作,都会引起相当高的静电电压,这也正是在电装生产中静电的产生防不胜防的主要原因。

静电放电的危害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静电破坏,是指由于静电的放电而造成的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装领域人们常说的”防静电”,并非是防止静电的产生,而是防止静电的放电,在谈到防静电问题时常使用的英文词ESD是指Electricity Static Discharge, 也是这个意思。通常,静电放电对元器件所造成的损坏主要有: 1.PN结的软击穿,降低产品的可靠性。 2.击穿芯片单晶硅金属镀膜,造成废品。 3.击穿器件内引线,造成废品。 以下列出的是部分元器件对静电的敏感度: 元器件类型损坏电压 RF-FETS (MICROWAVE) 1-5V MR-HEADS 5V PENTIUM 5V V.MOS 30V MOSFET 100V EPROM 100V J.FET 140V SAW 150V OP AMP 190V CMOS 250V 因此,按电子行业标准的要求,常规条件下的电装车间,其防静电等级为100V。而对于特殊产品(如磁头)的生产,则要求人体所带的静电电压值确保不能高 于5伏。对于这一要求,常规的处理方式很难达到,必须采取特殊的方式加以保证。在后面的文章里会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防止静电损坏的措施 根据静电放电发生的原理与规律,我们在此提出防止静电放电破坏的基本三要素: 1.防-防止静电荷的积聚 2.泄-建立安全的的泄放通路 3.控-对所有防静电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实时监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第三条要素是根据多年防静电技术的发展与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实现完全、彻底防止静电放电损坏的关键措施。因为,目前大多数厂家,有效性监控实际上没有,他们的防静电措施还只是单纯的泄放。我想强调的是如果没有有效性的监控,其它各项措施的成效就得不到保证。这也正是多年来防静电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的主要原因。以下将就上述三项措施的原理与方法进行讨论。 防止静电荷的积聚 由前述可知,静电主要是因磨擦面引起,而不同的材料在经过磨擦后所产生的静电电压各不相同。其原因是不同材料的表面起电量不同。因此,可以在因起电量大而容易产生静电荷积聚在表面覆盖一层起电量小、甚至不起电的材料,即可减少、甚至不会产生静电荷。 防止静电荷积聚的第二种方法是离子中和法。在进行离子中和法讨论之前,首先介绍一个概念-表面电阻率:即材料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电阻,它与常用体电阻不同,表面电阻率只代表材料表面的电阻,与内部电阻无关。由于静电荷的产生与积聚均在材料的表面,因此表面电阻率决定了材料本身防静电的技术特性。 按国军标规定,按照材料的表面电阻率的不同范围,我们可以将材料划分为以下三种: 1.导电体:表面电阻率小于105欧姆/平方 2.静电耗散材料(放电体):表面电阻率界于105欧姆/平方与1012欧姆/平方之间,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防静电材料。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 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目的 为了加强企业防雷、防静电的安全管理、防止雷、电 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要求,适用于民 爆企业危险品场所。 3、职责 3.1安全保卫部门为企业的防雷、防静电归口管理部 门。 3.2企业安全保卫部门负责对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维护 和保养,并定期请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检测。 3.3企业下属单位负责本单位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日常

维护工作。 4、工作规定 4.1防雷措施; 4.1.1与架空电力线路连接的配电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等应采取防雷措施。 4.1.2建筑行应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的规定采取防雷措施,一类防雷建筑物应有防直接雷、防雷电感应和防止雷电波浸入的措施,接地电阻均不应大于10Ω;二类建筑物应有防直接雷、防雷电感应和和雷电波侵入的措施,防直接雷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且宜与防雷电电感应的接地、电气设备接地共用接地装置;三类建筑物应防直接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且宜与电气设备接地共用接地装置。 4.1.3严禁在独立避雷针(塔)的支柱上悬挂电话线、

抗静电剂种类及作用机理

摩擦生电是众所周知的自然现象,静电在某些方面是有益的,如静电植绒等,而在某些方面又是有害的。其在纺织染整加工中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由于静电的作用,造成纤维间抱合性差、易卷绕罗拉、绕皮辊粘卷及断头等质量问题,影响纺纱的顺利进行。 织造过程中静电会影响顺利开车;染整加工中,织物烘干后易吸附在金属体上,造成织物卷缠在滚筒上。落布时,因织物带相同静电而互斥,造成落布不整齐,折叠歪斜。印花时如有带静电粉末则会堵塞筛网而使印花无法进行,衣服穿用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易沾灰尘,缠贴身体及穿着不舒适等。可见,静电现象在纺、织、染加工中必须采取有效办法加以解决。 抗静电的方法,一方面是控制其起电,另一方面是把产生的电荷迅速泄漏掉。泄漏电荷主要采取提高环境湿度和增加纤维材料的导电率2种办法。而增加纤维导电率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使用抗静电剂,即利用其在纤维表面形成具有电导性的离子层。 ★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有2种。其一认为抗静电剂能够形成电导性的连续膜,即能赋予纤维表面具有定吸湿性与离子性的薄膜,进而使电导度得到提高,以达到抗静电的目的。

其二对表面活性剂而言,认为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和定向性是决定其具有抗静电效果的重要因素,吸湿性并不起支配作用。因表面活性剂大多是由长碳链的疏水基和离子性的亲水基组成,在处理纤维时疏水基和纤维的表面相结合,亲水基则处于纤维表面的最外层,所以导电性能良好。 一、抗静电剂种类 抗静电剂有多种。按作用的耐久性分,包括暂时性抗静电剂和耐久性抗静电剂。一般用于合成纤维的纺丝、纺纱、织造用的抗静电剂多为外部用、暂时性抗静电剂,而作为织物成品后整理用的多为耐久性抗静电剂。 1、暂时性抗静电剂 广义来说,具有吸湿性及离子性的化合物均可用作暂时性抗静电剂。多元醇类有机物能赋予纤维一定的吸湿性,但是其导电性不是很好;而具有吸湿性和离子性的电解质虽吸湿导电性好,但易使机件生锈并刺激皮肤.--般不用作抗静电剂。作为暂时性抗静电剂的主要为表面活性剂。 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烷基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硫酸酯、烷基苯酚聚氯乙烯醚硫酸酯及烷基磷酸酯都有抗静电作用,其中后两者的抗静电效果最好。 磷酸酯类多为正磷酸单酯或双酯的钠盐及钾盐。此类表面活性剂的优点是水中溶解性好,起泡性小,柔软性及抗静电性好,缺点是耐硬水性较差。烷基磷酸酯常用于合成纤维纺丝油剂,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和柔软平滑性及良好的耐热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