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

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

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
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世界的地形》

《中国地形》第二课时 详细教案

第二课时地形复杂多样(比赛用) 导入:[提问]什么叫地形?地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 (提示)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叫地形。根据海拔高度和形态大致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 下面,就让我们一边聆听音乐一边欣赏我国美丽的风光。(展示图片)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我国不单地大物博,原来自然风景也是如此秀丽。“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要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地形的两大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2)山脉纵横交错。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一同学习我国地形的第三大特征:地形复杂多样。 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P23,好了,我们第一步要做的是观察图2-9 中国地形,从图上找出我国有哪几种地形类型?(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很快就找出来了。在前面我们讲到的山脉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山地),对。这时我国五种基本地形具备齐全,那是哪一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呢? 哪位同学知道?(如果没学生知道)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地图册P13“我国各类地形面积百分比”图,一起来说,(生:山地)占比例最少是(生:丘陵)。以后上地理多用用地图册,你会发现更多秘密。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步,请看屏幕(多媒体展示第二点)。请同学们把地图册打开到P11,观察“中国地形”图。 (投影中国地形图)请同学们用彩色笔在P11的地形图上画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然后找出每一级阶梯上有哪些地形区?(要求学生一一记住以下地形区的具体位置)…… 第一级阶梯上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上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第三级阶梯上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1

地球的面貌(第2课时 世界的地形 海陆变迁)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2课时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 命题点一等高线地形图 (2018·聊城中考)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3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山谷 B、乙为山顶 C、该地为丘陵地区 D、甲、乙两地间相对高度大于500米 2、图中标出的几条支流中,有一条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其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关于丙、丁两村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丙村交通更为便利 B、丙村水源更为丰富 C、丁村位于丙村的西南方向 D、两村都不可能发生滑坡灾害 (2018·潍坊中考)下图示意我国东南部某山区地形分布.为发展旅游业,在图中河流a-e段开设漂流活动项目.读图回答4~6题.

4、a-e河段落差可能为( ) A、300米 B、260米 C、200米 D、150米 5、最惊险刺激的漂流河段是( ) A、a-b B、b-c C、c-d D、d-e 6、因修建水库李村计划搬迁,图中最宜修建移民新村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命题点二板块的运动 (2018·烟台中考)2016年4月10日起短短七天内,阿富汗、缅甸、日本、印度尼西亚、厄瓜多尔相继发生了里氏7.0级以上地震.据此回答7~8题. 7、厄瓜多尔7.5级地震的震中位于该国西北部马纳维省.小强想查找该省的位置,最好选用( )

A、世界地形图 B、南美洲气候图 C、南美洲交通图 D、厄瓜多尔政区图 8、小强将五次地震的位置标注在图上,他发现这些地震的分布有共同特点.这个特点是( ) A、都位于板块交界的地带 B、都位于世界高大山系上 C、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D、都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018·扬州中考改编)读图,完成9~10题. 9、依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推断,下列地区会逐步消失的是( ) A、大西洋 B、阿尔卑斯山脉 C、地中海 D、红海 10、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 A、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七年级地理下册 6.2 亚洲自然环境(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6.2 亚洲自然环境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学生回答) 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叙述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亚洲地形地势有何特点?(配合展示课件相应内容) (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亚洲复杂的气候 (二)讲授新课 课件:投影图6.2亚洲的范围。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亚洲的纬度位置,并请一位同学说出亚洲兼跨的纬度。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不太准确或表述不明的情况,教师帮其指正,并与学生共同得出:10°S~70°N附近) 课件:原始五带划分图,并让学生指出亚洲所跨的温度带。 同学回答: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 教师:可见热带类的气候、温带类的气候、寒带类的气候在亚洲都可以找到。 板书:跨寒、温、热三带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各个温度带都有哪些气候类型吗?(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 活动:读图6.10回答: 比较雅库茨克和孟买两地的气温状况,分析造成两地温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雅库茨克气温变化大,最低温在-40℃,最高温不超过10℃,而孟买全年气温变化不大,各月均在20℃以上。雅库茨克在寒带,孟买在热带,形成二者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 课件:再次投影图6.2,让同学指出亚洲东、北、南三面濒临的大洋及东、北、南三

面的气候类型。(学生回答) 教师:亚洲三面临洋,一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各地海陆位置不同。近海而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就多,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就少;近海而受不到海洋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因此,更加剧了气候的多样性。 板书:海陆位置不同加剧其复杂性 活动:读图6.10,比较哈尔滨和乌兰巴托两地降水状况,分析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哈尔滨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黑龙江的省会,其全年降水变化大且集中在夏季;乌兰巴托是蒙古国首都,其全年降水变化不大且各月降水都少,形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海陆位置不同。二者基本位于同纬度,但哈尔滨离海洋较近,能受到海洋上湿润气流的影响,而乌兰巴托深居亚欧大陆内陆,得到的海洋水汽少,所以全年降水很少。 课件:投影6.9亚洲的气候类型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图并回答: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学生回答) 课件:投影更正 活动: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哪种?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讨论) 教师提示:可根据上学期所学的气候知识和图6.10中乌兰巴托和雅库茨克的图为例来总结。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活动:看看30°N附近地区的气候,回答: 1.30°N附近的大陆东岸,是什么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亚热带季风气候。 2.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呢? 学生回答:有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3.同纬度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 学生回答:高山高寒气候。 教师:可见,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不同,同样,地形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板书:受地形影响,出现了高原山地气候

3.4 世界的聚落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2.1世界的聚落 一、聚落的形态 1.聚落概念: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聚落主要形式:城市、乡村(村庄、集镇) 3.城市与乡村的本质区别:劳动生产方式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城市非农业/乡村农业) 4.城市特点:①人口密集②社会经济活动频繁③对周围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城市居民的居住相对拥挤⑤多高层建筑⑥空间利用率高⑦交通线密集,交通发达 5.城市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破坏、污染加剧(大气、水体、噪声、生活垃圾、光 污染)、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 解决措施:加强管理和保护,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6.乡村特点:①居住地相对分散②房屋一般不高,经济实用③外围分布大片农田 ④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 ⑤乡村民居体现当地的习俗和环境特点。 7.聚落的演变过程:村庄→集镇→城镇→城市→大城市 (乡村)→(城市) 8.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①主要因素:受到地形、气候、水源、交通、资源等条件的影响。 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易形成聚落②分布状况: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密集, 高山荒漠少有或者没有聚落,因为这些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干旱,经济发展落后。 9.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 ①寒冷地区:墙体厚实---抵御寒风,保暖;屋顶高耸---不易积雪。 ②湿热地区:墙体单薄,门窗开得大---通风散热;完备的排水系统---多雨水。 10.名词解释: 冲积平原: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在河流的下游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 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 平原便逐渐形成。 卫星城:位于大城市周围区域的小城市,因这些小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与太空中的卫星围绕某个中心点的分布相类似,故名卫星城。二、世界文化遗产(人文地理) 1.定义:指人类文明史和地球发展史上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共有的具有特殊意 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文化产品。 2.类型: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镇、古村落、古代宫殿、神庙、园林、陵墓等。 3.价值: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 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4.保护措施:①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的侵蚀②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 化建筑物③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④重大工程处的文化遗产进行迁移5.著名世界文化遗产: 国外:意大利:威尼斯、佛罗伦萨古城 我国: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福建土楼、西递宏村、敦煌莫高窟、秦陵兵马俑、北京人遗址、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布达拉宫等。 6.注意:①不能把所有旧的建筑物都看成是传统聚落。 ②传统聚落多为文化遗产,但并不是所有的聚落都是文化遗产。 本节易错知识点: 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别会越来越小,直至完全一致。(X) ②在目前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有不少的文化遗产阻碍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应全部拆除。(X)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 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 能力目标:11、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2、 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 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 缓。 3、 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 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扌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1、 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 2、 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 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 作出来的。 教学难点: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 图是怎样制作出来 的。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地形剖面示意图、 各种教具使学生保持了较高的兴趣, 有利于这节课的学习。 地形图是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气温图、降水量图的基础,必须扎实。山地的各个部分较抽象,需 要下工夫理解记忆。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1、 学看地形图 2、 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制作原理、着色规律、优点、缺点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1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 ?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 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 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教学难点:11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 ?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 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 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3.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 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学情分析:学生自小学以来的学习习惯根深蒂固,只知道记忆、背诵老师教的、抄写的。没有自主学习的意 识,方法的掌握对以后 的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读图的方法,在地理课的学习中必须掌握。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名师整理)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优秀教案

《世界的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和海底地形特征。 (3)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并学会阅读地形图。 (4)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采用对比分析,认识各种地形图,进而学会阅读地形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2.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等高线稠密、稀疏与坡陡、坡缓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出示图片:人的五官有凹凸起伏,表情丰富,形态不一。地球上有海洋、有陆地、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地图上反映出来呢?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二、新课学习 (一)陆地地形 播放图片,学生结合地图册上的各种地表形态,让学生说说这些图片分别是什么地形。 明确:地形概念——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地形。陆地表面的地形虽然多种多样,但基本类型有五种,分别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出示五种基本地形图片,整体感知。 师:说到地形,当然离不开高度。高度有海拔和相对高度,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呢? 出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图 提问:海拔与相对高度有什么区别?(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海拔是指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甲地的海拔是1500米,乙地的海拔是500米;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

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世界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一、自主学习 看书P27图2-3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海拔: 相对高度: 读右图,填空: A.甲地的海拔高度是米 B.乙地的海拔高度是米 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D.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二、分组讨论 1、五种类型基本地形的比较 (1)平原和高原 地形类型不同点共同点平原 高原 (2)山地和丘陵 地形类型不同点共同点山地 丘陵 (3)盆地:高,低 三、结合P32图2-45,你能找到下列地形区吗? 平原: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

高原:巴西高原;青藏高原 两大山脉带:(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科迪勒拉山系(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组成)和太平洋西部的日本群岛、台湾岛和菲律宾岛等岛屿山体构成(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由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等著名山脉组成。 盆地:刚果盆地 你来填一填: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请看书P29图2-37海底地形示意图,你来揭开海底地形的神秘面纱。 四、海底地形 大陆架: 大陆坡: 海沟: 海盆: 大洋中脊: 五、课后巩固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地面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高的地方,相对高度也大 B.海拔低的地方,相对高度也低 C.海拔高度可用来表示地面的起伏 D. 相对高度可用来表示地面的起伏 2.如果甲地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2000米,且比乙地低1000米,那么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A.甲地海拔为1000米 B.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C.乙地海拔为1000米 D.甲地海拔为3000米 3.下列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底的主体部分是大陆架 B.海洋深处的地形一般是大陆架 C.海沟都位于大洋的中部 D.在大洋中脊附近,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世界地形说课稿

世界地形说课稿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世界的地形》,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说教材 《世界的地形》是对上节《地球海陆分布》的细化。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这一节内容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教材包括了三大内容,即“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陆地地形”教材首先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基本概念入手,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作出了简略对比。对于各种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要充分利用世界地形图,重点学习陆地上的两大山脉带,其他的让学生自主去收集有关的世界之最。“海底地形”部分通过图示形象地说明了海底地形的组成。“学看地形图”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看地形图。以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读图、析图。培养学生分析认识地形图的能力。由于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故确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本节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异同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

2、通过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及如何从地形图上辨方向、量距离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着名的山脉带的分布规律,通过自主地学习能对照地图说出最着名的山脉、高原、平原、与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3、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任务重,等高线地形图难度较大,教材是以学生读图比较一—获取知识—一归纳规律的线索来组织内容的。教学过程要避免照本宣科式的讲述,要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中读图法贯穿始终。各种图像通过课件演示出来,增强直观性。 二、说教法 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名师教案1 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世界的 聚落名师教案1 湘教版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在教材第51-55页。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同时包含着人地关系的协调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能举例说明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密切联系。 4.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及多媒体课件,对聚落及其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学习。采取探究、讨论、展示作品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到要尊重自然规律并按经济规律办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难点 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 2.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 教学突破 聚落的形态,指导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途径收集信息、查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概括,并在课堂上展示成果、进行交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可以利用学生熟知的当地素材,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借此阐明人地协调的理念。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建议教师创设一种较为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利用一些图片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总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组织分组和组长选举,以便课堂组织讨论。 2.搜集大量图片、设计课堂教学,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1.课前分组搜集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要求能体现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并查 阅相关的文字资料。 2.查找本地不同时期的地图或景观图片(要求能体现聚落的变化)。 3.课前分组搜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图文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总结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单元总结 要点图解

一、世界人口 1.人口增长率: 到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0亿。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2.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密度=某地人口数÷某地陆地面积数(人/千米2) 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寒冷的极地地区、高寒的高山高原区。南极洲是无人定居区。 3.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以及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②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力不足等问题。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世界人种 1.三大人种: 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三大人种分布: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南部及大洋洲。阿拉伯人印度人属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另外在美洲地区也有部分黑色人种分布。 三、世界语言 1.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湘教版中学地理教案《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开始上课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情感目标: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 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我们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陆地上,而我们生活的陆地,比如我们周围,有上坡有下坡,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那么平,有很多高低起伏。 讲授新课: 一.地形就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 引出高度,并比较测量高度的不同方法。先用人的身高来举例,形象的类比高度的测量方法。 二.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 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总结作业情况 利用身边常识引 入,帮助学生理解 利用教具吸引学 生注意力 提出疑问,启发学 生 绘制简单示意图, 表明海拔和相对 高度的意义及不 同 列举熟悉的地形 ——五种陆地常 见地形 通过读图分析 巩固 积极思考 尝试用以有的 知识自主解决 问题 阅读课文,初步 理解海拔、相对 高度的定义。 通过举例、板图 理解海拔、相对 高度的含义,区 分它们的差别, 熟练巩固 利用身边知识 举例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情学法 七年级的学生虽在小学有零碎接触一些地理知识,但未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特别是缺乏基本的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事物的理解、想像、分析等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图像,包括示意图、地图、景观图等。通过认真判读、分析、获取地理信息,并应用地理图表说明地理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三大学法,逐步掌握世界地形的有关地图和地理知识,落实教学主题。 一)、是自主学习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分层设色世界地形图、各种示意图和景观图来设置问题,1、引导学生能读懂地图,利用地图复习旧知识和理解新知识。2、引导学生层层理解五种地形的特点和两大山脉带的分布。 二)、是比较法:通过景观图的感性比较和列图表比较五种地形的异同,增加对世界地形的掌握; 三)、是讨论探究法:通过同学间的共同讨论以及野外调查,了解你的家乡的地形特点,以及这种地形给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哪些影响。 二、设计思想 【依据课标】 为满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学新理念,根据课标,1、要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2、利用图表分析比较五种地形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 地形、分层设色、海拔、相对高度、高峻、山脉带 【教材内容简析与教材创新处理】 本课时主要是学习陆地地形和学会看分层设色地形图两大内容。根据“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这一观点,教师完全可以围绕一张分层设色的世界地形图来展开教与学,培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导学案 两课时,有答案)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了解世界陆地两大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3、了解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预习导学】 1、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丘陵和五种基本类型。 2、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 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平原,面积最大的高原是高原,面积最大的盆地是盆地。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高原,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位于洋的海沟。 4、海底的地形由、、、、大洋中脊组成。坡度最低缓的是,最深的地方是,经常有火山活动,且成为大洋新海底的地方是。 【问题探究】 1、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相对高度小,也就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海拔一般不超过200米,起伏较小。 2、海底地形由大洋边缘到大洋中部的分布规律怎样? 海底地形由边缘到中部的地形分布规律是: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典型例题精析】 小明说:“我的家乡遍布着上百座梯田,既古老又年轻,矗立了650多年的龙胜梯田如今成为当地少数民族名副其实的‘致富天梯’”。你认为最适合开垦梯田的地形是 ( ) A、丘陵 B、山地 C、平原 D、高原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地形的特点。平原和高原地面起伏较小,不必开垦为梯田。山地和丘陵都有起伏,但山地海拔高,坡度大,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丘陵地区海拔低,起伏较小,坡度和缓,开垦梯田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以长期进行农业生产。 答案: A 同类练习:“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高原 【目标达成检测】 1、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起伏较小的地形是() A、山地 B、平原 C、高原 D、丘陵 2、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米)的相对高度是() A 、10380米B、1532米 C 、7320 D 、8380米 3、大洋底部面积最广大的是() A、大陆架 B、大陆坡 C、大洋中脊 D、洋盆 【课后反馈和能力拓展】 1、纵贯南北美洲的高大山系() A、喜马拉雅山系 B、阿尔卑斯山系 C、科迪勒拉山系 D、太行山脉 2、地形以高原为主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非洲 3、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陆架 B、大洋最深的地方是海盆 C、大陆架一般深度不超过200米 D、海沟位于大洋中部 4、如果你有兴趣的话,请及时将收集到的地理“世界之最”记录下来,并与大家交流。 5、调查家乡的地形,告诉大家,家乡是以哪一种地形类型为主?根据你的调查,举一实例说明当地地形对生活或生产活动的影响。 【学生质疑与反思】

初中地理_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准确判读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判读等高线地图,分析不同地形的等高线形态特征,增强绘图、用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用所学等高线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思考地形与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 1、通过读图指导来探求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举例研讨合作探究等高线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教法与学法指导: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形象、直观,把各种地形的实际形状与地形图紧密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播放电影《红河谷》片段,由当地人们不了解等高线知识引发后来灭顶之灾,凸显学习等高线的重要意义。 (二)自主学习 1、等高线定义:地图上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电脑演示]“等高线的绘制”。通过电脑演示和学生观察,得出等高线的概念。 [过渡]:有了等高线我们就可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了。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原理 (1)、同一等高线上海拔有何特点?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 [电脑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通过电脑视频演示和教师解说,使学生明白地形图是如何绘制而成的,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熟悉等高线地形图。 (2)、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有何特点?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 [解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说出图中等高距。(3)、闭合等值线极值判断规律:。 [教师精讲]等高线闭合弯曲出现的两种情况,分别讲解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判断方法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层层递进]深入讲解山顶的判断方法是大于大的并且小于附近图上最大值加上本图的等高距。 (4)、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陡缓有什么联系? 等高线密集坡,等高线稀疏坡。 [电脑动画展示]陡坡缓坡不同的等高线形态,动画演示登山线路的选择,并解释原因。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地形部位 [电脑演示]对比各地形部位,进而分析各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初中地理《1世界的地形》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世界的地形》,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世界的地形》是对上节《地球海陆分布》的细化。地形 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这一 节内容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 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教材包括了三大内容,即“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 地形图”。“陆地地形”教材首先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基本概念入手,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 这两组地形类型作出了简略对比。对于各种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要充分利用世界地形图,重点学 习陆地上的两大山脉带,其他的让学生自主去收集有关的世界之最。“海底地形”部分通过图示形象 地说明了海底地形的组成。“学看地形图”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看地形图。以具体的事例 帮助学生读图、析图。培养学生分析认识地形图的能力。由于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故确定等高 线地形图的判读是本节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2、教情分析 1、心理和生理特征:从年龄特征来看,六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2 岁,他们刚刚接触地理, 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地理这门课充满兴趣。 2、知识现状: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初步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因此本节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运用已有知识和 方法来自主学习、分析归纳,从而提升学生认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多种能力。。 3、知识障碍:本节课任务重,等高线地形图难度较大,教材是以学生读图比较一—获取 知识—一归纳规律的线索来组织内容的。教学过程要避免照本宣科式的讲述,要创设情景, 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 务。教学过程中读图法贯穿始终。各种图像通过课件演示出来,增强直观性。。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4 世界的聚落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世界的聚落 课题世界的聚落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说出聚落的主要形式,描述聚落的形成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会简要分析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重点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保护世 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难点 分析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 关系 预设流程个性化设计一、自主学习 (一)“聚落的形态”(阅读课本60~61页,画记并填写:)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两种主要形式是什么? 3.填表比较乡村与城市聚落的特点: 生产活动人口分布建筑特点交通特点环境污染程度 城市密集 乡村农业生产低矮、稀疏道路较稀疏环境较好 4.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完成课本61页“活动”的第①题。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阅读课本64~65页,完成:) 5.列举3处世界文化遗产:、、 二、合作探究 专题一: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1.走进自然,选择理想的居住地。 请在下列条件的地区中选择你认为适合定居的地方:

①交通闭塞、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②平坦肥沃的华北平原 ③干旱的撒哈拉沙漠④气候酷寒的南极地区 ⑤水网密集的长江流域⑥资源丰富的地区 2.读右图,回答: (1)三处聚落的选址有什么共同点? (2)图中①②③处最有可能优先发展 成为一般城市的是哪一处?为什么? 3.根据以上分析,说说有哪些因素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专题二: 1.请你来当设计师。阅读课本63页的内容后,帮助以下地区的居民设计适合 他们居住的房屋,并说明理由。 A、高温潮湿的地区: B、炎热干旱的沙漠地区: C、寒冷、多雨雪的地区: 2.(1)下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做法正确的有: ①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 ②在古代建筑上刻写“×××到此一游” ③在著名的文化遗产地过度发展旅游业 ④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怀化专版)2017中考地理命题研究教材知识梳理七年级第2章地理的面貌(第4课时世界的地形)精讲精练

课时4 世界的地形 ,怀化知识梳理 世界的地形地形图海拔和相对高度 等高 线地 形图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等高线的特点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 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山峰:闭合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盆地:闭合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大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个山峰间相对较低的部分 陡崖:等高线重叠处 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及特征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绘制:直观表示某个剖面上的地势高低和坡度陡缓分层设色地形图 海底地形示意图 海陆变迁地表形态变化:“沧海桑田” 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 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 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喜马拉雅山脉: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红海:板块张裂 世界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在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怀化考点突破

世界的地形 一、陆地地形 1.概念: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2.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3.海拔和相对高度 (1)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2)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4.五种常见的陆地地形基本特征 类型相同点地形特点代表地形 平原 高原地表起伏 小 海拔较低,一般在 200米以下 世界上最大的平 原是亚马孙平原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比 较陡峭。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山地 丘陵地表崎岖不平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海拔较高,多在500米以上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 雅山脉 海拔较低,大致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我国的东南丘陵和辽 东丘陵 盆地多被山地或高原环 绕,中部相对低平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 刚果盆地(扎伊尔盆 地) 5.陆地两大山脉带 (1)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如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 (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大体呈东西方向延伸,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等。 二、海底地形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地形练习题新版湘教版

2.3世界的地形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列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A. B. C. D. 2.在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示山脊的是() A. B. C. D. 3.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约为8844米,死海是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海拔约为-400米。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A. 8444米 B. 9244 米 C. 4844 米 D. 8844米

4.世界上最大平原 是 () A. 东北平原 B. 西西伯利亚平 原 C. 亚马孙平 原 D. 东欧平原 5.等高线密集岩层就(等高线疏松岩层就() A. 陡峭平缓 B. 平缓陡 峭 C. 不平缓也不陡 峭 D. 一般 6.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A. B. C. D. 7.下图中等高线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A. 山脊、盆地、山谷、山 顶 B. 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C. 山脊、山顶、山谷、盆 地 D. 山谷、盆地、山脊、山顶 8.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关于地形对区域生产生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果修建大坝,对乙村不利影响大于甲村 B. 丙丁等地种植果树比种植水稻合适 C. 村落沿河流分布,航运条件 好 D. 两条引水路线中④比③更合理 9.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A. 巴西高原 B. 青藏高 原 C. 中西伯利亚高 原 D. 东非高原 10.读图,回答问题: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 1000米 B. 2000 米 C. 3000 米 D. 4000米 二、填空题(共4题;共14分) 11.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内容 (1)图中A点的高度是________ 米,B点的高度是________ 米,A点大致在B点的________ 方向(2)图中D点比C点高出________ 米,A点比B点高出________ 米。 12.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1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________;坡缓的地方,等高线________ .地图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________;坡缓的地方,等高线________ 。 三、综合题(共2题;共13分) 15.读等高线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示地区中最高处的海拔高度是________米. (2)甲乙两条登山路线,坡度更缓的是________.

23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

仁怀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地理科学案 初备人:罗世杰郑鹏飞年级学科备课组:七年级 共备时间:年月日 课题 2.3 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课型 学习目标1、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概念及制作。 2、正确理解等高线的定义及制作(重点)。 3、会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读各种不同的地表形态(重点、难点)。 学习流程课前浏览学案,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注意发现问题,并做好记录所有1.2.3.4学生完成活动1、2.、4。5.6号尝试完成活动3. 整体分工主要方法 学习流程 知识点1:【等高线的特点】 等高线是陆地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我们把相邻的海拔相同的点用平滑的 曲线连接起来就成了等高线(结合课本P39 图2-48 等高线示意图)。 学点训练: 读下图,完成1—3题: 1、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如图中A点与____点海拔相同,都为 ________米; 2、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是等高距,如B与C的相对高度、C与D的 相对高度都为_______米。 3. 根据等高距,可以估算等高线之间某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上图中E点的海 拔范围应该为_______米至_______米。 学 法 指 导教材助读自主学习

知识点2:【陡坡与缓坡的判读】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愈;等高线越密集,则坡度愈(见下图)。 学点训练: 图2为图1地形所画等高线地形图,据图,从图2中________(A或B)点登山比较容易,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3:【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的形态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表形态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等。 1、山顶:用“______”符号表示,等高线闭合曲线中,中心数值____(高或低), 四周数值______(高或低); 盆地:等高线闭合曲线中,中心数值____(高或低),四周数值______(高或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